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杂志 省级期刊

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

杂志简介:《科学教育与博物馆》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2111/N,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实践探索、动态信息、活动·课程、研究论文、综述与述评、书评·书讯、科学文化与传播、本期专题:场馆资源与学习、专题:变革中的研学、设计...

主管单位: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科技馆
国际刊号:2096-0115
国内刊号:31-2111/N
全年订价:¥ 348.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55
复合影响因子:0.1
总发文量:1402
总被引量:470
H指数:7
引用半衰期:7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5
  • 上海市松江佘山山地植物调查

    作者:秦祥堃 刊期:2011年第03期

    作者根据2005年对上海佘山地区的植物系统调查,记录该地区共有352种山地非栽培植物。与1983年的名录相比,增加了74个新记录种,其中9个为上海新记录。

  • 博物馆研究人员VS大学教授

    刊期:2011年第03期

    博物馆研究人员和大学教授颇有类似之处:大学教授有一半时间用于教学或其他学校事务,另一半则致力于个人的研究;博物馆研究人员有一半时间是用于博物馆文物搜集或展览事务,另一半则致力于个人研究。无论在大学或博物馆中,研究都应该被视为是属于研究者的一种个人权利,

  • 科学传播在未来馆:连接过去和将来

    作者:岡山悠子; 毛利卫 刊期:2011年第03期

    日本科学未来馆是日本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的展览由著名的科学家设计创造。未来馆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博物馆内的所有科学家每天都在从事着各种真实的研究,目的在于让观众理解每一件展品展项。在这个馆里,有超过40位科学传播者共同架起了连接专家与公众之间的桥梁。开馆10周年的日本未来馆正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前沿科技展现给公众...

  • 博物馆展览教育活动实用评量指南(续)

    作者:徐纯(译) 刊期:2011年第03期

    第五章观众访谈与问卷设计访谈准则任何时候你向访谈对象提出问题,无论是通过电话还是网络,你都是在执行访谈。如果研究者是以负责的态度来执行时,访谈就可以成为评量观众想法与经验的好工具。

  • 上海科技馆发展会员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顾洁燕; 王晨; 毛文瑜; 葛然 刊期:2011年第03期

    博物馆发展会员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而我国的博物馆会员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综述分析了国内外7个不同类型博物馆会员的特点,发现其类型、权益设计科学合理,已经成为博物馆整合营销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免费还是收费开放的博物馆内,会员都对博物馆的资金筹措和社会影响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上海科技馆将“培育忠诚观众”作为发展会员...

  • 博物馆微博的内容分析及其作用初探——以新浪微博为例

    作者:张光斌 刊期:2011年第03期

    微博对于博物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传播效率和营销功能。在规模日益扩大的博物馆微博中,我们能够看到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与展陈及活动相关的内容,并在普及文化、历史和科学知识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博物馆微博向公众传达了哪些信息,其在博物馆的信息传播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以及如何影响博物馆的实体工作,博物馆又是如何有效利用微博进行营销...

  • 期待博物馆成为一座创造中心

    刊期:2011年第03期

    如同监狱、医院或学校一样,博物馆是对立于既有系统的所有事物的收容所,在此,这些事物丧失动能并被消毒干净,呈现静止状态,逐渐变成新秩序的一部份。在博物馆里,艺术品趋于丧失魅力,不再令人困扰。

  • 玻璃博物馆设计过程:一次多元文化的实践

    作者:庄小蔚 刊期:2011年第03期

    自1683年在牛津大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阿什莫尔艺术和考古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 of Art and Archaeology)以来,已经有328年了。博物馆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其核心概念始终如一:一个展现人类文明历程,收集、展示自然和文化历史遗产并对其进行科学保护和研究的机构。

  • 易碎!请小心轻放!

    作者:迪尔曼·图蒙 刊期:2011年第03期

    一个由多国高素质人员组成,并融合了各种文化背景及互补专业知识的团队,精心打造出了上海第一家玻璃博物馆。玻璃博物馆是一个以介绍、展示玻璃和玻璃技术为主题的场馆。场馆内不仅陈列了各式琳琅满目的玻璃艺术品,让游客得到视觉上的享受,更可以使其沉浸于悠久的历史文化。本文以设计者的角度,介绍了玻璃博物馆的设计理念、展区分布及展项...

  • 自然博物馆园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作者:张虹 刊期:2011年第03期

    本文从当代自然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出发,参考了汉诺威、伦敦和巴黎的典型案例,结合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建设的实际,对自然博物馆园区的设计理念方面做了一些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生态型园区的具体构想,期望能为国内正在兴建的自然类博物馆同行提供些许参考。

  • 上海徐家汇自然博物院创建年代辨误

    作者:吕建昌 刊期:2011年第03期

    长期以来,学界一直以为近代中国最早诞生的一座博物馆是法国传教士韩伯禄神父于1868年创办的上海徐家汇自然博物院。本文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举证与分析,否定了这一观点。韩伯禄1868年到达上海后,并未立即着手创办徐家汇自然博物院,博物院的真正创办始于1872年8月。由于徐家汇自然博物院第二任院长柏永年的观点对社会产生的误导,致使“韩伯...

  • 国家文物局启动博物馆新进员工培训

    作者:顾嘉群 刊期:2011年第03期

    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博物馆新进员工培训工作的精神和要求,上海博物馆受国家文物局委托,将承办“全国博物馆新进员工培训班”。

  • 国际博协人员培训委员会(ICOM—ICTOP)将于10月举行年会

    作者:桂潇璐(编译) 刊期:2011年第03期

    ICTOP(国际人员培训委员会)成立于1968年。它在国际博协中的作用主要是推进世界各地高等院校层面的人员培训,并为博物馆员工提供终生的培训项目。ICTOP与其他国内和国际组织合作,共同帮助博物馆员工发展,使其具备更专业的素养以面对未来的新挑战。ICTOP的理念是,教育和培训是成功实践的先决条件。

  • 上海科技馆相遇德国技术馆

    作者:金峥华 刊期:2011年第03期

    作为上海科技馆和德国TECHNOSEUM(曼海姆市技术劳动博物馆)的合作交流项目之一,该馆藏品部年轻的专业人员丹尼尔(Daniel Romer)于2011年6月初来到了上海,有3个月的时间在我馆不同部门作在职岗位交流。

  • 从TECHNOSEUM走向欧洲博物馆

    刊期:2011年第03期

    作为上海科技馆和德国曼海姆市技术劳动博物馆(TECHNOSEUM)互访培训项目的第一批交换员工,展览策划专业人员宋娴于5月24日开始了在曼海姆科技馆的首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