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摇篮

记者摇篮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ist Cradle

杂志简介:《记者摇篮》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1-1032/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新闻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新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新闻践行、采编杂谈、新闻写作、职业素养、专题探讨、探索研究、品牌建设、新媒体、主播在线、广电视听

主管单位:辽宁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辽宁报业传媒集团;辽宁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国际刊号:2096-3858
国内刊号:21-1032/G2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70
所属类别:新闻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辽宁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3
总发文量:8596
总被引量:5091
H指数:14
立即指数:0.0104
期刊他引率:1
  • 2010年我国新闻传播界的六个话题

    作者:陈力丹; 董晨宇 刊期:2011年第01期

    2010年我国新闻传播界的新鲜话题频出。"三网融合"在12个城市试点正式开始;"物联网"的出现和网络微博的迅速普及,引发了学界与业界的关于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热烈讨论,"网络水军"的话题也随着"蒙牛事件"的升温而受到了广泛关注;"挟尸要价"照片等事件,引发了对于新闻职业道德以及解决职业道德问题的再思考;另外,总理在春节团拜会上...

  • 杜绝虚假报道 增强社会责任——在“忙”与“盲”中治理假新闻

    作者:陈秀云 刊期:2011年第01期

    岂有新闻惊海内,煞风景处莫过假。2009年"十大假新闻"公布后,2010年又见几多虚假报道被曝光。新闻媒体的种种失实报道、失范行为让公众如同吃了"纸馅包子"一样闹心。真实性是新闻安身立命的底线。新闻学大师甘惜分先生曾言:"每条新闻所反映的事实必须是完全真实可靠的,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可当下的舆论场,"怎么打个盹儿的功夫,冒出这...

  • 坚持真实性 创新新闻频率——以辽宁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为例

    作者:贾红梅 刊期:2011年第01期

    辽宁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FM88.8)经过一年的实践.初步搭建了新闻专业频率的框架。2011年1月1日,新闻广播全面改版,目标是做有品质的节目、做绿色广播频率。新版节目中,新闻频率进一步突出新闻特色,在广播电视新闻整合的优势资源基础上进一步做广播新闻的深加工、精加工。

  • 纠治失范现象,为了公众的眼睛和耳朵

    作者:吴雨蓉 刊期:2011年第01期

    无论是我国政治环境下的“耳目喉舌说”.还是西方意识形态下的“社会公器说”,新闻工作者都被赋予了崇高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然而,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随着传媒业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我国媒体机构在新闻报道中的伦理失范现象频发,虽然有一小部分失范行为被问责,

  • 广播——超级机构?

    作者:杨智 刊期:2011年第01期

    近年来,出现在我国广播中的一些以服务性为宗旨的节目,逐渐远离大众媒体所谓的信息服务而畸变为"咨询""帮忙"""等服务节目。这种节目类型占据了大量的"时间版面",既影响听众对信息的获取,也影响广播媒体自身形象的塑造。这种现象亟需得到矫正,而学界对此并没引起高度关注,本文援引符号学并从政治学角度试对其进行阐释和批判,并提出解决...

  • 辽沈晚报进入全媒体阅读时代

    作者:李晓明 刊期:2011年第01期

    通常所指的3G技术,就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为何一开始便提到貌似与传统媒体无关的通讯领域技术名词呢?因为,辽沈晚报近期做出的一系列工作,如"移动采编"信息系统、iPhone手机阅读器、iPad阅读器和视频官网等,都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3G技术以及因其出现而产生的连锁反应,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意味着自互联网出现以来的新媒体革命,将以前所...

  • 观点速览

    刊期:2011年第01期

    传媒造假比一般假新闻对传媒公信力的损害要大得多。 ——陈力丹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陈力丹在《传媒为什么会"本能造假"》的文章中指出:"传媒制造假新闻,人人都知道不对。这种情形的出现,通常由于没有遵循必要的职业准则,或者出于追求利益、刻意制造轰动效应等目的。然而还有一种传媒的造假,即电视现场直播中习惯性地掩...

  • 近距离感受澳大利亚电视媒体

    作者:李国青 刊期:2011年第01期

    本人有幸自2010年8月开始在澳大利亚进行为期一年的学术访问,因此,得以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感受澳大利亚的各种媒体,其中澳大利亚的电视媒体给我留下了尤其深刻的印象。

  • 提高编辑素养让新闻党报更具魅力

    作者:柏岩瑛 刊期:2011年第01期

    今天的《辽宁日报》不仅要对以前的"分众"说话,还要对现在的"宽众"说话。要闻版夜班编辑要深入生活、了解生活,心中时刻装着社会大众。尊重受众、满足受众需求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的原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要闻版夜班编辑在处理新闻稿件时,既要尊重宣传规律,又要尊重新闻规律。

  • 用名字为报道增加血与肉

    作者:郭平 刊期:2011年第01期

    一直以来,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名字是媒体采访、编辑工作中校对检查的重点,主要是因为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差错,有的时候还会引起不小的麻烦。受此影响,各种媒体如今在报道中,除了必不可少的情况,总是在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一些名字,用某先生、某女士来代替。

  • 眉目传情谈图片标题

    作者:张文魁 刊期:2011年第01期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切文章都应该有一个"撩人"的好标题。图片标题亦是如此,应博采众长在制作上下工夫,以求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党报新闻图片以其真实、新颖、生动取胜,这就要求标题制作更要引人注目、通俗简明、一语中的。

  • 校对的文字审美

    作者:孙陶红 刊期:2011年第01期

    新闻的价值在于快速、准确,在第一时间将消息提供给读者,从记者采访开始就分秒必争。但由于记者的水平参差不齐,仓促之间难免会在行文中留下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前后不连贯、语言逻辑性不强、用词不当等,虽然都无伤大雅,但读起来也会让人大伤脑筋。这类问题假如每日见诸报端,对社会、对读者以及对报社都是不负责任的,

  • 灾难报道的准备

    作者:尹帅 刊期:2011年第01期

    海啸、地震、台风、火灾、洪水……灾难是所有媒体和记者都十分纠结的一类新闻题材:一方面,大灾之中总是蕴含着丰富的新闻资源,只要你用心发掘,总会有惊喜和收获;另一方面,灾难总是不期而至、不请自来,媒体记者总是要被动地去打遭遇战。大的灾难是对媒体记者的平时积累和现场应变能力的一个突击考验。

  • 新闻媒体如何应对突发性事件

    作者:盖丽君 刊期:2011年第01期

    新闻事件时时发生,突发事件也在其中。所谓突发性事件,就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从美国世贸大厦到伊拉克战争再到H1N1流感病毒的爆发,国内的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5.12"汶川大地震、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 地方党报的“突围”

    作者:门立新; 周子良 刊期:2011年第01期

    长期以来,地方党报过分强调权威性、指导性,过分强调对上负责,板着面孔说话,因而忽略了读者的阅读需求,减弱了新闻宣传的效果,缺少贴近性。据读者调查显示,许多读者认为地方党报内容形式呆板,不够活泼生动,没啥看头。的确,打开很多地方党报,大量充斥版面的报道内容确实离读者很"远"。领导机关和领导人的活动多、讲话多,无新闻价值的会议报道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