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记者

军事记者杂志 部级期刊

Journal Isn and Self-cultivation

杂志简介:《军事记者》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4467/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新闻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新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每月评论、本刊特稿、理论探讨、业务研究、星光灿烂、改革前沿、刊中报、学术讲座

主管单位:解放军报社
主办单位:解放军报社
国际刊号:1002-4468
国内刊号:11-4467/G2
全年订价:¥ 244.0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新闻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5083
总被引量:1431
H指数:11
立即指数:0.002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0142
  • 增强舆论引导能力是时代课题

    刊期:2004年第11期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并且特别强调,要“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这对我们做好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的新闻工作是党的整个事业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还是在...

  • 让新闻职业精神焕发新光彩

    作者:陈贤德 刊期:2004年第11期

    大力弘扬新闻职业精神,是新闻界正在广泛开展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全面理解、把握和实践这一精神,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加强新闻队伍的能力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深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闻职业精神.作为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品格,是长期新闻实践的产物。特别是我...

  • 工作报道的主题如何与人贴得更近些

    作者:江永红 刊期:2004年第11期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的要求如今在新闻界叫得很响.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一要求落到实处。而要落到实处.必须从新闻的选择、编排、采写等等方面一个一个问题地研究,拿出贴近的办法。只有愿望,没有办法.“三贴近”只能停留在口号上。本文想就非事件性新闻即工作报道的主题如何与人更贴近的方法问题谈点意见。在一定意义...

  • 增强参评意识 打磨精品稿件——从军队“好新闻”获奖作品看军事新闻稿件的要求

    作者:雷鸣剑 刊期:2004年第11期

    在新闻界,大家都以作品获得军区军兵种“好新闻”乃至中国新闻奖为荣。但是,限于近乎苛刻的筛选条件、严格的评比标准、规定的字数篇目等等因素,能够一路过“关”,闯入获奖名单的作品,确实是凤毛麟角。悉心拜读近几年中国新闻奖、军区军兵种“好新闻”作品集,在随作者一起分享采写新闻稿件的酸、甜、苦、辣的同时,我侧重反思了这些获奖作...

  • 先进典型的选材标准漫议

    作者:赵斯江 刊期:2004年第11期

    任何典型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在我们党发展壮大的历程中,各类典型灿若星辰。从40年代的张思德到60年代的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南京路上好八连”、“硬骨头六连”等,这些先进典型,无一不是特定的时代产物,它所昭示的思想内涵及价值取向无一不是与时代精神相吻合,与推动党的事业所弘扬的精神相吻合,与人民的呼唤相吻合。离开...

  • 新闻语言的意境美

    作者:李明文 刊期:2004年第11期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体现了一种美。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清代王国维是“意境论”的集大成者,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又云:“何以谓之有意境?日: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出其口。”通俗地说.情与景会...

  • 把最有价值的东西挖出来

    作者:唐楠 刊期:2004年第11期

    新闻价值是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能够构成新闻的因素的总和,因此,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所固有的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这些客观存在要体现在新闻之中,又同新闻工作者的识别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很大关系。一名记者要想使自己的日常采访工作与别人有不同的地方.即在众多记者对同一事件进行采访报道时,写出与众不同的稿件来,就必须下一番苦功,...

  • 论专题摄影的突破与创新

    作者:骆飞 刊期:2004年第11期

    专题摄影是相对于独幅照片而存在、由多幅照片、围绕一个主题(或日选题)、按照一定的结构原则而集合成的组照,它是新时期反映社会、反映人生、反映自然的重要形式之一。我们欣喜地看到,在继承传统的坚实根基上,近年来一大批摄影工作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磨炼之后,自觉地选择了专题摄影的目标,在专题摄影的高起点上彰显实力。而我...

  • 新闻摄影在舆论战中的作用

    作者:周朝荣 刊期:2004年第11期

    刚刚过去的伊拉克战争,使全世界的人们充分领略了新闻舆论战的强大威力。它的角色定位,已从战争的造势和侧应者,逐渐演进为左右战局、主宰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战争摄影作为舆论实证,为当权者和“国家利益”服务。从早期的战争就开始了。据说世界上最早的战场照片,是1855年3月.英国摄影家罗杰·芬顿被英国军事当局派到克里米亚战争前线去拍...

  • 聚焦基层 服务官兵

    作者:施文标 刊期:2004年第11期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工作者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作为一名军事新闻摄影工作者,坚持“三贴近”原则.就是要把照相机始终对准部队基层,对准生活第一线,聚焦官兵,为部队建设服务。这是部队军事摄影记者的根本态度问题。端正这个根本态度,需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 在短暂中捕捉厚重——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通讯《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赏析

    作者:杨玉辰 刊期:2004年第11期

    在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31件获一等奖的作品中,刊于《解放军报》的短通讯《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为何能受到评委的特别青睐呢?一条重要的原因,是作者善于在有限的时空中捕捉尽量多的信息,从而使这一进程短暂的事件有了丰富而厚重的内容,从而极大地满足了广大读者的好奇心理和获知欲望。大家知道,航天员从太空降落到地面,所用时间不长,寥寥...

  • 环环相扣 丝丝入理——品味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评论《无信 无省 无理》

    作者:朱金平 刊期:2004年第11期

    获第14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评论《无信无省无理——评小泉第三次参拜靖国神社》,刊登于《解放军报》2003年1月16日的时事版。细细品味这篇国际时评,可圈可点之处颇多。尤其是其围绕论点的论证过程,可谓环环相扣、丝丝入理,引人入胜。作为一篇时事评论,该文从2003年1月14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第三次参拜靖国神社这一新闻事件引论,首先交待...

  • 非典时期的“非典型”评论——小议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评论《“神医”哪儿去了?》

    作者:邵薇 刊期:2004年第11期

    去年非典肆虐期间,报章评论多集中于呼吁透明的公告制度、抨击不良的卫生习惯、讴歌英勇的医护工作者等,而刊于《解放军报》5月22日副刊《长征论坛》栏目的《“神医”哪儿去了?》,无疑不属于这类“典型”的评论。它的“非典型”思路虽然冷僻,却曲径通幽,揭示了同样“典型”的道理;伪科学终会在科学面前现出原形,人类要战胜病魔、挫折,所...

  • 奖牌背后是“匠心”——《全军紧急选调医务人员支援北京决战非典》的采写及见报经过

    作者:刘明学 刊期:2004年第11期

    2003年4月28日,本报消息《全军紧急选调医务人员支援北京决战非典》(以下简称“选调医务人员决战非典”)继去年荣获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新闻宣传优秀作品奖后,今年又获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应《军事记者》之约,要责任编辑谈谈感受.我就把这篇新闻“出笼”的经过向同仁们汇报一下。

  • 军事记者要有战略眼光——《变革“三问”起风雷》系列报道采写体会

    作者:杨永辉; 汪泉 刊期:2004年第11期

    当前,围绕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抓工作已成为我军各级领导的共识,是部队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但在同志发出“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伟大号召之初,各部队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观念差”。《变革“三问”起风雷——某师围绕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抓工作扫描》这组稿件正是在许多官兵甚至是领导干部对于如何应对变革还缺少明确思路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