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史评论

经济社会史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Review

杂志简介:《经济社会史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2-1443/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欧洲文明研究、专题研究、中国史研究、小荷论坛、名家讲坛、学者访谈

主管单位:天津巿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2095-9842
国内刊号:12-1443/K
全年订价:¥ 200.00
创刊时间:2015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天津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41
复合影响因子:0.35
总发文量:390
总被引量:307
H指数:7
平均引文率:5.7333
  • 内容提示

    刊期:2010年第01期

    本辑共20篇文章,分设为六个栏目,其中教育与社会是本辑的主题。教育与社会:社会的知识化,越来越凸显出教育的地位。在学校教育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公众话题的前提下,不妨对历史上的中西教育作一个反向观察。本栏的八篇文章中,有六篇围绕西方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介绍,涉及德国大学的近代化、近代英国的初等教育改革、英国的高等教育、中世纪大学的...

  • 德国大学的现代化

    作者:李工真 刊期:2010年第01期

    德国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确立了"国兴科教"的战略。新人文主义成为教育与科学的基本理念,著名的"柏林大学模式"成为全德意志以及全世界大学仿效的样板。教学与研究的独立与自由,使德国大学形成了强大的知识创新能力,在思想和科学领域取得了世界性的成就和贡献。

  • 近代英国的初等教育

    作者:程西筠 刊期:2010年第01期

    19世纪前,英国教育长期为宗教所控制,教育双轨制限制了劳动群众子女受教育的机会,慈善教育的发展则对初等教育事业颇有贡献。19世纪初国家开始干预教育,1833年议会首次拨款资助初等学校;1870年颁布的教育法将全国划分为学区,制定出对学区拨款的分配、使用办法,对宗教课程的诸多限制,第一次从法律上确定了政府在教育事业中的主导地位。尽管改革中...

  • 1560—1640年英国教育革命

    作者:劳伦·斯通; 刘芮 刊期:2010年第01期

    本文对1560—1640年英国教育发展的规模作了详尽的考察,并深入地分析了教育革命的成因及其对社会政治、民众精神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作者指出,1560—1640年间的英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直到"二战"后才被超越,教育大众化、世俗化是令当时英国社会与众不同的关键所在,而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紧密相连,处于相互作用之中。

  • 牛津大学的起源

    作者:T·E·霍兰德; 张晓晗 刊期:2010年第01期

    对牛津大学起源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传说编纂期、实证研究期。牛津最初以一座修道院为中心逐渐发展起来,大约公元1100年前后就已经有了教学活动,并受到亨利一世的关注。我们对12世纪早期牛津的了解只局限于在此任教的几位学者,但12世纪后期这里已经形成有一定规模的持续的有组织的教与学活动,并已形成神学、自由艺术、民法学和教会法学等多门学问。

  • 中世纪大学的社团性结构

    作者:李秉忠 刊期:2010年第01期

    西欧中世纪大学是西欧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性结构是其显著的特征,实际上西欧中世纪大学是一个从事学术活动的学术性社团。由于社团的领导者不同,而又分为教师型社团和学生型社团,分别以巴黎大学和博伦尼亚大学为代表。

  • 拜占庭的学校与教育

    作者:徐家玲 刊期:2010年第01期

    拜占庭教育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表现在对于古典时期希腊传统的认同和循规蹈矩的模仿。随着基督教的繁荣和修道院制度的兴起,拜占庭普通教育逐渐带上了基督教神学的色彩。但是,传统的世俗教育在整个拜占庭时期都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而是在教会的统治下保持着它自己的特色。

  • 牛津大学的坚持

    作者:灿犒 刊期:2010年第01期

    苏格兰北部边远地区一个教育相对不发达的郡,有一位女学生的毕业考试成绩达到了全A,符合申请牛津大学的标准。这是近百年来当地第一个达到牛津录取线的毕业生,当地政府对此极为重视。但牛津大学在面试后认为该学生不具备牛津大学要求的创造潜质,拒绝了她的入学申请。当地议会将此事反映给英国议会,议员们就找到教育大臣,请他出面,希望给予破格录...

  • 皇权与书院:君主的举措及其动机

    作者:朱汉民; 肖永明 刊期:2010年第01期

    作为在官方教育体制之外衍生的文化教育组织,书院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君主的重视和支持。赐书、赐额、赐田、嘉奖是历代君主支持书院的主要举措,其目的则在于培养人才、尊崇儒学、强化社会控制。这种支持一方面促进了书院的发展,另一方面则使书院越来越沦为政治的工具。

  • 大学史上的罗家伦

    作者:张晓唯 刊期:2010年第01期

    自1928年到抗战中期,罗家伦先后担任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校长之职,为民国大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在清华任内大力整顿校务,理清迁延许久的校政体制,对清华格局的奠定不无开拓之功。此后在中央大学校长任上,罗家伦又以深得大学精神的治校理念,领导该校成为当时国内规模宏大、学科最齐全的大学。在罗家伦的主持下,中央大学在抗战初期及时西迁,担当了...

  • 中世纪早期的修道士群体

    作者:斯特芬·帕茨奥勒德; 王亚平 刊期:2010年第01期

    早期中世纪欧洲修道院的历史已经以各种不同的视角广泛地进行了研究:修道院的各个派别、修道院的财产、修道院院长的特许权和各种权利、修道院的政治和经济的职能以及义务、修道院手抄文稿中的文本、修道院的图书馆、修道院的建筑风格,尤其是修道院之间、与修道院之外的教士之间的以及与世俗的之间的联系,中世纪学者对所有这些方面都进行了详细...

  • 古典伊斯兰世界的宗教政治派别

    作者:哈全安 刊期:2010年第01期

    哈瓦立及派、什叶派和逊尼派作为伊斯兰教的三大宗教政治流派,形成于古典伊斯兰世界的特定历史环境,包含宗教与政治的双重内容,哈里发的权位归属则是哈瓦立及派、什叶派和逊尼派之宗教政治分歧的焦点所在。哈瓦立及派、什叶派和逊尼派的矛盾冲突,集中体现了古典时代伊斯兰教的发展变化过程。

  • 伊斯兰教与民主问题——历史与现实的双重透视

    作者:毕健康 刊期:2010年第01期

    本文以实践的观点,宏观审视中世纪和近代以来伊斯兰世界的政教关系与民主问题。中世纪的伊斯兰世界总的来说政教一体,没有民主传统。近代以来中东伊斯兰国家在伊斯兰教这一共同基础上,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发展道路。土耳其、伊朗、埃及和沙特的政治发展表明,伊斯兰国家的民主发展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 中世纪基督教仪式的社会功能

    作者:王亚平 刊期:2010年第01期

    中世纪的西欧社会实现了全面基督教化,世俗生活和宗教生活紧密交织。教会为君王举行的加冕礼实践着"君权神授"的神学政治理论;教士的授职札和骑士的晋封礼则标注着社会的等级,表示着社会的关系;基督徒的一生甚至都要伴随着教会名目繁多的宗教仪式,这些宗教仪式生动地体现着社会的宗教生活。宗教仪式体现着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宗教意识,同样,宗教意...

  • 人力车夫救助:以民国时期的上海为中心

    作者:马陵合 刊期:2010年第01期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人力车夫救助问题引发了各方的关注。租界当局、市政机关以及车夫群体,都参与了人力车夫的救助活动。但城市发展水平的制约,特定的利益格局以及扭曲的城乡关系,使各方在对人力车夫进行救济的同时,无法找到彻底解决问题的对策。政策的游移与歧异,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对人力车夫的救助只能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