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记者观察杂志 省级期刊

Reporters' Notes

杂志简介:《记者观察》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4-1155/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新闻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新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封面文章、观察之声、经济看点、金融与投资、乡村振兴、名人论坛、文化视野、教育在线、人物、社会观察、专题、专栏、能源发展、茶语时光

主管单位: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山西文化艺术传媒中心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004-3799
国内刊号:14-1155/G2
全年订价:¥ 480.00
创刊时间:1991
所属类别:新闻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山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被引量:786
H指数:7
立即指数:0.0063
期刊他引率:1
  • 互联网的碎片化与读书

    作者:刘春阳 刊期:2017年第04期

    腾讯总编近日放言:纸媒将在2017-2018年死亡。 我想,思想是不会死亡的,死的也许是承载信息的工具吧。我倒不担心纸媒会死亡,就像蒸汽机诞生以后,手工作坊还在营业,甚至某些“奢侈品”也只有在手工作坊里才能生产出来。

  •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就业?——新时代“上山下乡”就业梦

    作者:焦文锦 刊期:2017年第04期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红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是1955年提出的。始于1950年代的第一次上山下乡本来是号召家在农村的知识青年“回乡”就业,在1962年止式纳入国家计划之后,发展成城市知识青年“下乡”就业,安家落户。1966、1967、1968“老三届”初高中上山下乡达到了顶峰。由此形成了一个轰轰烈烈持续时间长达二十年之久的“上山下乡...

  • 在希望的田野上耕耘自己的“诗和远方”

    作者:马越; 安莉霞 刊期:2017年第04期

    栖霞恩然自然农庄的创立者谢明,在农庄运作一段时间后对农村劳动力偏少、偏老龄化感受颇深:他们的苹果园雇佣了两位果农,年龄分别是66岁和68岁——这个年纪多数人已经颐养天年了。他不由地感慨:“工业化和城市化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村的空心化。社会关键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农村难以发展出有活力的地方文化,因而吸引不了对文化环境、精神生活和...

  • 医药圈的“非正经”两会语录

    作者:汤晨 刊期:2017年第04期

    一年一度的两会吸引了全国人民的关注。除了报纸电视上会议新闻带来的“两会声音”,其实个性化的表述,贴地气的表达在两会上俯拾皆是。医药圈的人看惯了生死,参透了世情,说起“非正经”的语录来更是不遑多让……

  • 舆情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刘鹏; 飞朱燕; 甘怡淳 刊期:2017年第04期

    2017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在会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那么在网络舆论场,关于政府工作报告,哪个话题讨论最热?哪些群体最关注?哪些媒体文章的传播量最高?

  • 小学性教育教材惹争议

    作者:苑苏文; 张从志 刊期:2017年第04期

    如何对孩子谈“性”?一套实验多年的教材采用了最直白的方式。然而,当书页内的“睾丸”“阴道”等生殖器专有名词,以及“两个爸爸或妈妈”之类的同性恋情节被家长们瞥见,便引发了担忧。

  • 陌上花开,民法典可缓缓归矣

    作者:解三酲 刊期:2017年第04期

    法律根植的土壤,柔软且长情。 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

  • 中国能率先成为无现金社会吗?

    作者:王培霖 刊期:2017年第04期

    数字化支付的时代,每一笔交易都会精准无误记录,对经济运行和交易行为的测算,不再依赖任何抽样统计,而是直接得到准确统计结果。费雪、弗里德曼只能猜测的那些曼妙规律,一下子站在你面前,真理还是赤裸裸的。

  • 中国经济的“八大焦虑”?

    作者:马超 刊期:2017年第04期

    中国一年一度的“两会”,总理工作报告中谈及经济的重头戏总是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中的焦点。正如总理工作报告中所讲,回顾过去一年,我们走过的路很不寻常。2017年,国际上经济政治军事的不确定因素甚嚣尘上、逆全球化态势有增无减。这对于各个国家来说,内部的稳定发展,“打铁还需自身硬”显得更加重要。两会对国家运作,特别是经济发展趋势和前途的...

  • 《资本论》出版150周年:百年巨著的波折诞生

    作者:宋一帆 刊期:2017年第04期

    从《资本论》第一卷于1867年初次发表,至今已是150周年。这150年来围绕着马克思思想展开了无数的讨论,无数条入路却揭示了一个基本现状:若试图绕开马克思则很难有好的哲学。

  • 走下神坛的“仪式感”

    作者:马克琦; 周作鬼 刊期:2017年第04期

    生活不能没有一点仪式感。看广东人吃饭就知道,一桌人坐下来,先行礼如仪地洗一洗碗筷,然后在别人倒茶倒酒时手指敲桌子表示“满上”或“谢谢”,对方也客客气气地说上一句“不用客气”。

  • 《朗读者》与中国人的阅读贫困

    作者:赵清源 刊期:2017年第04期

    文化飨宴、综艺清流、唤醒文学……一前一后,两个有关读书的电视节目在荧屏和朋友圈同时搅起了一股热潮,那些难得一见、堪称殊荣的标签也随即贴在了节目的名字上,这是对节目制作者的褒扬,也是对当下收视环境的批判。

  • 一部戏“小鲜肉”的片酬占八成能好看吗?

    作者:盘和林 刊期:2017年第04期

    01“两会”议小鲜肉片酬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编剧高满堂:明星在一部戏里片酬能拿到总投资的80%,在唯“小鲜肉”是瞻的情况下,后期制作非常困难。有几个“小鲜肉”的合同已经签到五年后了。影视剧制作要回归理智,否则大量粗制滥造的作品就荡然而出。一个小鲜肉救不了一个戏。

  • 有书也不看的国人,需要一场阅读革命

    刊期:2017年第04期

    那些流传在圈中的“梗” 面具先生: 有网友曾发文称,某“小鲜肉”拍戏,留给剧组的时间特别紧,剧组被逼急了,用真人倒模,定做了两张人皮面具,除了,近景,全部用替身拍!女演员宋佳在评论中调侃:“最后发现比真人演得还好吧。”

  • 流行网文的“碎片化”思维

    作者:张丰 刊期:2017年第04期

    对写作者、传统媒体人来说,“10万+”的出现挑战了他们原有的写作规范、从业规范:每个作者、编辑都挖空心思地研究爆款文章行文的套路、不同标题的点击率、粉丝的转化率。对广大读者来说,“10万+”也改变了我们阅读的方式:我们习惯了观点鲜明、用语犀利的文字,我们需要速战速决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