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论坛

江淮论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ianghuai Tribune

杂志简介:《江淮论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4-1003/G0,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名家新论、绿色发展、区域研究、三农专题

主管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1-862X
国内刊号:34-1003/G0
全年订价:¥ 208.0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安徽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88
复合影响因子:0.98
总发文量:2312
总被引量:12055
H指数:33
引用半衰期:4.3594
立即指数:0.0303
期刊他引率:0.9892
平均引文率:11.8131
  • 论企业的经济自由及其限度

    作者:陈孝兵 刊期:2005年第05期

    作为一种最现实的微观经济组织,企业有自己的内部运行机理和利益预期.企业对市场的甄别、侵润和调整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同政府互动博弈的经济水平和实际效果,也决定了企业自身在多大程度上自主经营、自由选择的成本.市场的经济自由是从个体主义出发,从私有财产出发,强调个体对财产的权利、市场的自发作用、自由企业制度以及国家对宏观经...

  • 国际经贸领域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研究

    作者:张一鹏; 童剑峰 刊期:2005年第05期

    本文从反垄断法适用除外的概念和类型入手,通过对于相关国家立法内容的比较,总结出国际经贸领域反垄断法适用除外范围、标准的规律性,并进一步分析了国际市场反垄断法适用豁免的原因、影响和趋势,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设计过程中争议较大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 国外循环经济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潘善斌 刊期:2005年第05期

    国外循环经济立法大体上经历了前后相继的三个阶段,即从"末端治理"立法到"前端预防"立法,直至"循环经济"立法.其立法经验对于我国循环经济法制建设发展具有四个方面启示,并通过三个有关循环经济立法的重要问题分析其对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借鉴意义.

  • 基于金融开放的货币政策效应约束因素分析

    作者:王叙果 刊期:2005年第05期

    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依存于经济环境.本文分析金融开放条件下约束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发挥的因素,阐述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思路.

  • 发达国家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李斌强; 王慧珍 刊期:2005年第05期

    本文从日、美、欧盟等发达国家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践出发,深入分析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实施的依据和条件,初步探讨了新形势下这一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认为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是这一理论成立的前提假定,而'利润转移'理论和'技术外溢'理论则为战略性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这一理论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 基于网络技术的企业管理沟通:选择与组合

    作者:董玉芳; 王德应 刊期:2005年第05期

    网络时代要求企业管理沟通更加及时、广泛和高效,进行沟通方式更新、选择与组合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必然.本文通过对企业不同沟通性质、不同沟通要求的比较、分析,阐述相应的沟通方式选择及其组合.

  • 安徽率先崛起的条件与路径分析

    作者:吕连生 刊期:2005年第05期

    安徽经济崛起最大的机遇是东部沿海产业投资的转移.安徽崛起难点较多,而突破难点关键在于决策思路和发展战略的创新.

  • 安徽装备制造业产业指标分析及评价

    作者:王可侠; 张谋贵 刊期:2005年第05期

    本文选取安徽装备制造业中规模较大的26个产业,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其主要经济指标加以分析,并给出客观评价,在指标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得出该省装备制造产业的优、劣势所在.其结论性内容,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具有普遍共性.

  • 江苏城市化:现状、问题与对策

    作者:白先春; 朱龙杰 刊期:2005年第05期

    采用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江苏城市化进行计量分析与质量监控研究,并针对江苏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旨在推动城市化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

  • 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变革的逻辑进程——从《博士论文》到《德意志意识形态》

    作者:张传开 刊期:2005年第05期

  • 马克思眼里的中国人

    作者:张允熠; 张娟 刊期:2005年第05期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观点是其人类学研究和东方社会研究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们眼里的中国人基于19世纪的中国状况,有些观点则来源于黑格尔等近代西方学者.对中国人民和中国民主革命持有同情、支持和期待的态度在马恩的中国观中占主导地位,其对中国人素质的评价虽然没有摆脱西方主义的影响,但我们如果能借用马恩的看法反观自身,...

  • “心理人”确认与“主体性”肯定——关于行政价值观教育的两个思考

    作者:刘祖云 刊期:2005年第05期

    在我国的价值观教育中,有两个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漠视受教育者心理因素的影响;二是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于是,受教育者总是被看成一个个冷冰冰的需要改造的"对象".因此,在当前我国"服务型政府"的价值观教育中,有两个因素值得我们重视:一是确认任何一个"政府人"都是具有心理活动的主体;二是肯定政府人作为受教育主体所具有的情感、理性等...

  • 从边缘到中心——后殖民主义的历史与现状

    作者:刘鹏 刊期:2005年第05期

    后殖民主义是在近几十年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理论思潮,它最初在西方国家出现,并不断扩展到了第三世界国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后殖民主义的思想家大多是西方世界中具有东方血统的文化精英.由于历史与现实的特殊性,再加上后殖民思想家的尴尬身份,造成了后殖民主义思想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 青年海德格尔向“实际生活”领域的迈进

    作者:朱松峰; 杨礼银 刊期:2005年第05期

    文探讨了青年海德格尔(-1919年)是如何走向"实际生活"这一领域的.文章指出,作为学生的海德格尔就抱有追求"生活真理"的动机;他通过对实在问题的批判性探讨,为确证实际生活提供了基础;通过对时间概念的讨论,为实际生活准备了历史维度;通过对逻辑上有效的意义的追根溯源,走到了实际生活的门槛:"活生生的精神";1919年海德格尔终于走到了"实际生活".

  • 试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生成

    作者:房正宏 刊期:2005年第05期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是执政党的执政新理念,作为一个理论命题,它是人类历史上先进思想发展的一个成果,具有历史的继承性.从社会历史观和价值论的角度来分析,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逻辑发展终点必将是共产主义社会:两者的目标都是建设和谐、实现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