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赏析八篇

时间:2022-09-09 05:41:22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第1篇

1 《档案信息化课程》教学网站的功能需求

教学网站应当是一个功能齐备的网络教育平台,是一个基于网络资源的主题研究、协作式学习系统[2]。在网络教学环境中,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主题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交流工具,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广泛参与,网上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1 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教学网站的功能之一是为教师提供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本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课程教学大纲等,在课程内容设计上体现“教学内容符合学科要求,知识结构合理,注意学科交叉;及时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理论联系实际,着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通过将精品课程的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教学媒体,按一定的教学设计进行分类、组织,以网页形式制作,形成具有较强交互性的网络教学资源,并提供良好的资源上传、下载,资源检索,资源应用等资源管理与应用功能,并可实现远程教学资源共享。

1.2 提供自主学习平台。将多个主讲教师的教案、讲稿、习题精选等教学资源进行优化后,按课程教学体系组织成一个学习系统。采用超媒体技术,将相关内容链接起来,并辅以站内、站外搜索功能。同时将教学难点制成Flash动画课件,将教学重点制成教学录像。使有能力的学生可以提前学习,上课没充分理解的同学可以在线复习。教师可以适时学习任务和相关练习,鼓励学生通过思考、查找资料等,自主解决问题。还可以在线测试,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2]。

1.3 实现师生互动交流。网络技术的实时性和可交互性,可以为师生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课程教学网站通常涉及下述几种互动方式:电子公告板(BBS)方式。学生可以把需要解答的问题张贴到电子公告板上,教师在公告板上作答,其他学生也可通过公告板看到问题的解答。电子邮件方式。学生注册后,可获得教学网站提供的电子信箱地址,师生之间通过E-mail讨论问题,提交和批阅作业等。上网访问方式。教师在网上适时精品课程信息、作业题、模拟试题和在线测试题等,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直接在网上完成作业或测试后,发回网站服务器,由服务器直接评判并将评判结果发回学生。

2 《档案信息化课程》教学网站内容资源

基于教学网站的功能需求,《档案信息化课程》教学网站应建成一个较为先进、完整、系统的教学/学习系统、教学/学习资源系统,形成课内课外、网上网下、大班小班、自学面授等一系列互动互补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模式。该网站于2012年6月开通,网站内容丰富,包含《档案信息化》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试题库、案例库、教学大纲、参考资料、数字档案馆资料、档案管理软件资料、档案网站资料等。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适合网络与远程教学,档案管理软件试用版切合档案管理实践,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加强软件的熟练操作使用,关于数字档案馆、档案网站等前沿性和国际化的资料使学生开阔视野,与课堂理论知识结合,熟识先进的档案信息化业务,使档案专业以及信息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效果。网站内容资源简介如下:

多媒体教学课件。该部分主要提供《档案信息化》课程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安排等内容。

电子教案。其内容包括《档案信息化》课程电子教案、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参考书目等部分。

试题库、案例库系统。包括档案信息化课程的相关试题,与电子文件、数字档案馆、档案数字化等内容相关的案例介绍,如青岛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方案,法国档案文件数字化等,包括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例如从上海档案信息网中下载的档案展览及相关视频文件。

参考资料。包括档案信息化建设理论、档案数字化、档案管理软件、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化相关法规、档案信息安全等相关的论文及研究成果,关于数字档案馆、档案网站等前沿性和国际化的资料使学生开阔视野,与课堂理论知识结合,熟识先进的档案信息化业务。

档案管理软件。提供较为常见的档案管理软件的试用版或单机版下载,并提供相关软件的说明书、用户手册下载,档案管理软件试用版切合档案管理实践,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加强软件的熟练操作使用。

国内外知名档案网站资源的链接。按照地域提供国内外较为知名的档案网站资源的超级链接,如美国档案与文件署(nara.gov),国际档案理事会(ica.org/),国家档案局(saac.gov.cn)等。

学生优秀作业。提供历届学生关于档案信息化的优秀论文、调研报告等。

意见反馈系统。学生可以通过此系统对课堂教学、网络教学系统提出意见和建议。

3 《档案信息化课程》教学网站的建设特色

3.1 网站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基于任务或问题的研究性协作学习。《档案信息化课程》网站的教学设计让学生通过上台讲课和分成小组通过分工协作的形式完成课程任务和确立研究专题进行相关的调研的学习,来体会本课程的思想和理念。把上台讲课的内容作为任务去驱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讲课内容要做深入的研究和资料的收集。信息素养的培养无形地在学生学习中体现。小组成员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分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研究能力,学生学习的效果肯定会有所不同。

3.2 网站教学设计体现了基于表现的评价。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导向的作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评价标准与传统的评价标准是肯定不同,它要体现自己的特点。基于学生表现的评价是信息时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让学生通过表现(有网页、上台讲课等多种样式)在学习环境下获取真实评价个体能力。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采用信息技术工具对知识进行整合、再创造作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种知识的可再生性,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且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更大的可能。同时小组成员为了小组集体的利益和荣誉,都各司其责,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培养了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第2篇

一、教学档案是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的基础和依据

教学档案承载着学校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的发展过程和教学成果,反映学校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真实面貌和经验成果,是全面了解学校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发展历史及教学成果的重要依据和窗口。不论过去和现在,学校教学和教学管理过程中各类教学和教学管理信息在教学档案信息中得以真实反映,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活动都可看作是教学档案的形成过程,教学档案管理建设规范与否,集中体现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学校提供的教学评估材料是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是讦估了解学校教育发展历史和现状主要途径之一。它们既有学校档案管理部门集中管理的教学和教学档案信息,也有学校各处室分散管理的教学档案信息。这些教学档案信息收集全面、层次分明、过程连续、查询便捷、规范统一、保管得当,共同对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各观测点的内容提供全面、准确、详实的佐证,也是对学校自述性评估报告自我评价的真实反映,是支撑教学评估报告文件材料的基础。因此,教学档案管理作为学校教学管理和学校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和质量高低与否必然会对教学评估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二、教学评估促使学校重视教学档案的建设

虽然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观测点并没有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做出具体的建设要求和标准,对学校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但在客观上会促使学校和相关管理部门改变过去重教学管理、轻档案建设的片面思想,更加重视教学档案和其他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使得各学校改变过去存在的被动接收、管理脱节、教学档案搜集不全面、管理不规范等客观现状。采取基层档案管理专职与专业化、教学档案管理即时化、网络化,走上档案建设信息化的道路。目前,许多学校在着手学校数字档案建设,将档案内容信息化,可以将档案人员从日常业务中解放出来,同时也可以大大减少纸质档案占用面积,仅仅将现有的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转换以后压缩保存就可以节约库房面积三分之一以上。这样的保管方法也方便了档案用户的利用,促进了档案信息化的发展。例如:评估一个学期的教学质量需要动用的人力除了了大量的学生还有教师本人。从班级到年级,形成的文字材料更是量大。所耗的时间也是按月计算。可是通过信息化建设,从在校园网络上通知到收齐材料,到数据统计及公布也就一个星期,大大提高了效率,达到了比过去更完整的数据和最佳的效果,而且能详实完整的获得档案材料,节约了库房的占有。

三、教学档案信息化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纸质档案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利用需求,信息的获取和传递方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档案信息化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档案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包括:档案信息利用网络化、档案信息存储数字化和档案信息管理标准化。它的基本特征是传输网络化、档案数字化和管理智能化。档案信息化背景下的档案信息利用是有别于纸质档案的,它的方便快捷,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传统的纸质档案内容比较庞杂,且有特殊的保存方法,从全宗到案卷实行层级式管理,给人们的利用带来了诸多不便。以我校为例,由于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由此产生的学生学籍档案、教学档案、基建档案也在迅速增多,但与之不相称的是档案保管空间、档案管理员的数量却没有相应的增长。档案数量的激增不仅带来了存储问题,还带来了档案库房的管理问题、档案人员的配备问题。所谓档案建设信息化,就是指用计算机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使之转化为计算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献信息供人们利用的过程。随着社会科技进步,档案信息电子化管理,已是新世纪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其意义在于:(1)可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计算机的潜能,提高利用率。目前,大多数单位对计算机的应用单一,开发功能简单,有的仅仅用于档案著录或文件打字贮存,利用效率造成极大浪费,使现代化设备不能尽其用。(2)缩短二次文献信息的加工时间,提高档案信息的时效性。手工信息加工工作时间长,造成信息失效,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的应用价值。档案信息电子化,编者可直接利用电脑的功能完成信息加工程序,快捷地出版二次文献。(3)档案信息电子化,可一次投入多次产出,改变信息加工工作受经费限制的局面。(4)档案信息电子化,信息成果可以多份拷贝,将拷贝送到各部门,拓宽服务范围,发挥档案信息的利用价值。(5)档案信息电子化,可使档案信息顺利与最新国际技术接轨。

四、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注意的问题

1、档案软件开发具有信息管理功能的通用性。

开发的软件既要适用于文件检索,又要可用于档案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完成信息管理工作。开展基于移动终端、3G技术、云计算和下一代互联网的网络教学、虚拟实验、电子书包和移动学习等信息化教学和学习。建立一个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档案系统,档案系统和计算机管理系统具有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的功能,达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加快档案信息化的管理。

2、加强电子文件归档标准化、规范性的管理。

借助计算机信息管理网,开通电子文件归档专递网线,由计算机信息管理部门负责归档,档案部门负责规划统筹。各业务职能部门把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按照信息管理部门的统一要求进行电子文件格式转换,保证数据可靠性和通用性,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信息管理中心。计算机信息中心接收这些数据后,进行集中处理,经汇总的数据通过信息中心输送至各业务管理部门共享。随着每年数据的更新,过期数据应由信息中心按档案部门的统一要求,进行鉴定,编目整理,通过网络传输移交给档案部门保存,或直接存入光盘,定期归档。

3、档案管理信息化对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第3篇

高校院系级教学档案就是高校内部各院系在具体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和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原始记录。它真实地记载着各专业院系教学工作的内容、方法、途径和效果等,是衡量院系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制定各类教学计划、修改教学大纲、计算教学工作量的重要依据。高校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加强院系教学基础建设,规范教学管理和实施素质教育以及推进教育现代化,深化教学改革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1.院系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档案材料不齐全。普通高校系级档案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制度不建全,对教学档案管理的意识较为薄弱,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相当一部分教学档案材料没有及时收集整理,从而导致教学档案材料不齐全,不完整。如每学期都有青年教师培养部署,却没有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文字记载,没有培养计划和总结。为了迎接教育评估,补充档案材料的缺口,需要花费很多物力、财力和人力来进行,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正常教学工作的秩序,同时也影响了档案材料的真实性。

1.2 档案材料不规范。系级教学档案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缺少归类统计:如实验室向学生开放统计;学生使用教材使用率及优秀教材统计等。有部分档案材料原始记录书写用圆珠笔铅笔或复印件代替,纸张大小不一,长短不齐。有些教学档案记录"有头无尾,有终无始",如重点课程建设,有审报表,缺少上级主管部门的正式批复或具体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材料。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高校院系级教学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讨在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充分发挥教学档案信息资源为教学工作服务的作用,主动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当前高校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2.高校院系级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对策

2.1 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含义和内容。教学档案信息化是指根据信息利用规律实现其利用价值,在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档案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并提供后续服务。信息化的主要目的就是促使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模式从传统的以教学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利用教学档案为教学工作服务的方向逐渐过渡和转换,充分体现高校办学的最大服务效益。

高校院系级教学档案信息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教学档案资源收集信息化,教学档案资源管理信息化,教学档案资源利用信息化,教学档案资源共享信息化。院系级教学档案信息化将使院系广泛使用的纸质档案向磁盘、光盘、网络等信息化介质转变,使院系级教学档案文件的收集、管理和利用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有利于院系级档案信息的长期保存和教学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必将大大提高院系级档案管理的质量。

2.2 院系级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对策。围绕做好高校院系级教学档案信息化工作,结合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在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2.1 做好院系级教学原始信息收集工作。建立健全系级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规章制度是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根本保证。为此,各院系应依据《档案法》、《高校档案工作规范》等相关档案管理规范,根据学校的要求,结合本院系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院系级档案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统一院系级教学资料分类标准和管理方法,以便于实现院系级教学资料档案的信息化储存、检索和利用。用制度的稳定性、强制性和执行制度的严肃性来规范院系级教学档案工作,使教学档案建设和教学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促进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2.2.2 提高院系级教学档案资源的利用率。院系级教学档案这一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与其管理手段有着密切联系,既要不断挖掘传统管理手段的潜力,更应着眼于强化现代化管理手段,改善档案管理方法,使教学档案实现科学、规范管理,提高其利用率更好地为教学这个中心工作服务。借助于信息化管理手段,除了可对院系级教学档案进行有效管理,实现检索综合查询外,还可尝试通过信息手段对院系各教学年度的历史档案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寻找出教学发展的规律,进而预测教学前景,找出教学发展与努力的方向,实现更加快捷的管理和利用的目的。

2.3 重视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档案信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围绕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环节,包括总体设计、设备选型、扫描录入、系统管理、资料查询等步骤,其信息化管理模式包含办公自动化、文档一体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现代化等内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要充分发挥院系教学档案管理单位和开发单位的合作,做到系统设计合理。要充分考虑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在整体性能、系统兼容、使用和维护方便等方面尽可能满足院系级管理人员进行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本需求,适应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长期发展的需要,从系统机制上提高院系级教学档案信息共享能力。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第4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方案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了会计管理领域,给会计应用系统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开创了会计领域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使得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强大、效率极高,但同时使得会计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对会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除了需要有扎实的会计业务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充分的信息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社会需要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

会计信息化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综合交叉系统论、管理学、IT技术和会计学的边缘性学科。《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的核心课程,是在学习《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会计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和设计思路的一门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方案设计能力的课程。然而实际教学中,重应用操作轻分析设计,在分析设计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老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理想,达不到培养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的。

一、《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对象计算机基础薄弱

《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会计专业、审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学生,从学生的知识结构看,计算机基础普遍比较薄弱,直接从计算机角度去讲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从而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枯燥

《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开发方法、各个模块(如账务处理、工资、固定资产等)的基本需求分析、基本功能结构设计、代码与库文件设计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思路等,从计算机的思维方式安排的《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对会计专业、审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学生来讲这样的教学内容显得很枯燥。

(三)教学方式落后

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老师讲授各个章节的知识点,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单纯、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最后老师讲得很累,学生没有积极性和参与性,又影响老师的讲课激情,从而引出恶性循环。

(四)教学效果不理想

从课堂表现看,学生课堂中被动的听老师讲解,课堂气氛很沉闷;从学期成绩看,学生只是机械的去记忆一些知识,没有体会和理解分析和设计方法的灵活运用;从学习后反馈看,学生普遍反映没明白这个课程到底学到了什么。

二、项目教学法在《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中运用的必要性

(一)项目教学法介绍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2003年7月德国联邦职教所制定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目前,项目教学模式在某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如德国、新加坡)已经非常流行。

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二)项目教学法在《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中运用的必要性

《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涉及到财会理论及实务知识、计算机知识、管理科学、信息系统开发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点,而是一种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需要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做具体项目中去培养会计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能力。项目教学法中的项目案例具体充实,并把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点应用到具体项目开发和设计中,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同时采用课堂讲解、学生案例讨论、上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学生参与性很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用项目教学法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法下的不足,因此项目教学法在《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中运用显得很有必要。

三、项目教学法进行《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案设计

以下从授课对象、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考核四个方面来阐述教学方案的设计。

(一)授课对象

《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授课对象为会计专业、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考虑到授课对象的专业基础和今后的工作发展,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目标不是具体的专业开发人员,而是使用者、管理者、评估者、参与开发人员等,在参与开发时,能够和专业开发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并提出的明确的需求,根据这个培养目标需要选择合适教材,需要调整传统模式下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选用《会计信息系统:商务过程方法》作为主要教材,该教材主要商务过程出发来考虑会计信息的分析和设计,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且该教材案例很多,这也非常符合我们要用项目法进行案例设计和讨论的要求,把国内的有关会计信息系统的资料作为参考教材。原先从计算机角度出发注重单个模块如总账、工资产等子系统的基本需求分析、基本功能结构设计、代码与库文件设计、程序设计等教学内容作调整,调整为站在会计人员的视角,从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出发,讲解信息技术的应用。

(二)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教学计划中安排总课时32学时,课内讲授20个课时,案例讨论4课时,上机8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会计信息系统:概念和工具,内容包括第一章至第四章,讲授各章基本知识点,并结合案例进行应用。主要内容包括会计信息系统介绍、商务过程入手进行事件分析、会计数据系统的描述、风险和控制分析。每次课后布置案例题目,学生分组选定的案例,课后完成案例题目并要求制作PPT,在第一部分内容结束后进行一次集中课堂讨论。

第二部分:理解和开发会计系统,内容包括第五章至第七章,开发设计数据模型、查询和报表的设计、窗体的设计等,能用数据库软件(如ACCESS)进行开发实现,并安排8个课内上机实践。第二部分结束后安排一次课堂讨论。

第三部分:业务循环,主要指第八章内容,包括获取循环和收入循环,是把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知识进行综合,由于课时比较紧,可以在获取和收入循环中任选一个课内讲解,另一个课外自学。

第四部分:会计信息系统的技术与开发,主要指第九章内容,介绍一些技术和开发方面的内容。

项目案例是项目法的核心内容,学生把所学的各知识点应用到项目案例分析设计中。项目分配时需要把班级人员进行分组,3~4人组成一个组,准备3~4个案例,每个案例分配3~4个组进行讨论案例。如下表1列出各章节内容和分组案例(取4个案例,每个案例有4个小组负责为例)的关系情况。

(三)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摒弃传统的单一的老师讲解方式,采用半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包括三大部分:课堂讲授、案例讨论、上机实践。课堂讲授安排20个课时,先讲授基本知识点,然后结合案例把知识点进行应用。案例讨论课内安排4个课时,学生分组选定项目案例后,课外小组讨论完成并制作PPT,课内讨论时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进行评论并总结等。上机实践课内安排8个课时,用ACCESS进行上机实践。以学生为主、老师引导的半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既不会因封闭而枯燥,也不会因全开放而放养,这种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深得学生喜爱。

(四)教学考核

教学考核从多方面来考虑,具体见下表2。

总之,项目教学法在《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中的运用,通过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进行具体案例中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对老师来说,用项目教学法教学,不再是唱独角戏,由主角换成配角,做指导和引导;对学生来说,学生成为主角,参与整个项目的分析与设计,大大的提高了学习积极性,通过学习商务过程出发分析事件、制作活动图、进行风险和控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上机实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分析设计能力,通过项目分组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通过课堂案例讨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项目教学法在《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运用,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再是简单的会计业务操作员,而是具有一定复合知识和综合能力,从而达到培养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美]弗雷德里克•L•琼斯,达萨拉撒•V•拉玛.会计信息系统:商务过程方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5.

[2]周晓慧.项目驱动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2007,9.

[3]米青,杨延军,王霄峥.“项目导向教学法”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09,2.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第5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 高职院校; 教学档案管理

进行网络环境下的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研究工作是当前高职院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在网络背景下,也呈现出了很多新的特点,并体现出不同的管理形式。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研究,就需要充分总结网络环境下的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管理工作形式的更新设计研究。

一、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研究现状

进行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研究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的就是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特点研究,进而对网络环境下的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新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与此同时,还要对网络环境下新型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内容的内部环境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评估,找寻出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存在的不足,并通过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网络环境下的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分析研究工作:

首先,进行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结合网络技术的应用经济适用性分析。使用F分析(即利用F统计检验方法,检验所应用的网络技术是否在显著可信的区域范围内,保证所进行的方案选择的显著性特点)的方法,对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经济价值分析。与此同时,主要是考虑到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中引进相关软件的费用,所需要的系统的基本配置,并集合后续的教学档案管理实际需要,考虑到后续的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系统维护可能带来的费用。

其次,进行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的技术分析工作。截至目前,大部分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过程采用的是B/S模式(即依托于互联网,实现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建设),在该模式下,有很多的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案例可以作为参考依据,这也是网络信息技术在高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的技术基础。

最后,进行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的操作研究。使用正态分布检验的方法,进行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的操作分析研究。网络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都是基于B/S模式架构,该模式在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运用中的普及程度和操作难度都相对较低,与此同时,该系统具备较为完善的信息管理归纳功能,可以低成本操作运行,具有较高的操作使用性能,是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放心引进的,对于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效率有着很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发展趋势探析

(一)结合网络技术整体规划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过程。在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中应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首先要完成的是对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整体性应用研究。一般情况下,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主体结构包括设计多层档案管理过程,并系统性地对学生档案进行高效管理。

在进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应用的设计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档案管理流程的优化设计,所选用的设计应用方法采用 DIV+CSS 技术,并根据教学档案信息调用比较多的实际情况,可以使用Visual Studio2015进行开发设计,保证所制备的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管理系统的完备性,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系统的总体表现力。

在进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中的逻辑架构建设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档案管理使用的过程设计,在进行教学档案管理的逻辑体系优化过程中,要将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具体项目建设起来,并利用 构建相应的应用模式的优化,并利用 C#语言进行教学档案管理管理信息管理模式的优化,显示出不同层级的工作人员进行教学档案的调用效果。

在进行高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系统的数据管理部分建设过程中,为了完成对教学档案管理过程中信息的有效管理,以及对于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工作的统一归纳,进行对于相关数据信息的整理归纳,保证后续的教学档案提取过程的顺利完成。

(二)结合网络技术优化高职院校教学档案调取过程。在进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高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中的调取流程优化应用过程中,主要利用结构化的理念优化现有的档案信息调取过程。具体来说,通过设计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途径模式,来完成对于教学档案的各种数据信息的处理。在后续的设计过程中,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流程优化过程中的应用还会进一步地实现优化完善。

在网络环境下教学档案管理技术使用的过程中,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人员所从事的管理工作都是依靠智能化的信息技术方法完成的。在信息技术方法的应用中,这些技术模式都是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的,进而有效保证教学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与此同时,在进行教学档案管理的(下转第146页)(上接第140页)智能化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不同类型的教学档案进行分类档案管理设计,给予不同的教学档案管理人员不同的权利管理范围,进而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效率。

(三)结合网络技术控制高职院校教学档案信息维护过程。进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智能维护应用主要是依托于先进的互联网数据库技术完成的。在进行教学档案维护的优化设计过程中,就是首先按照教学档案管理过程的实际要求,持续性地进行汇总优化设计,控制好教学档案维护的流程需要,进而发挥出对于教学档案的维护作用。与此同时,在进行教学档案管理过程中,生成一个完善的维护管理模式,提升教学档案管理水平。

除此之外,在这个基本的教学档案管理系统的管理维护模式的应用基础上,按照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诉求,进行对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维护的完善修饰。例如,本文中要重点解决的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问题主要集中于:教学档案更新维护、教学档案类别精度控制。一般情况下,教学档案管理系统管理在以下几个层面发挥自身的智能控制作用:第一,进行对教学档案内容导入的监测维护;第二,进行对教学档案类别的控制调节;第三,进行对教学档案数据库信息的整理收集。

与此同时,将教学档案管理部门引进的新的管理信息技术进行归纳汇总,在进行归纳汇总的过程中,将基本的操作管理功能退出,并给予必要的备注声明。在进行教学档案的维护的过程中,使用Rapid Prototyping法(即快速成型法,保证所建设的模型的时效性)持续性地进行对教学档案管理系统的优化设计,保证其智能化控制管理作用。除此之外,如果研究院引进的新的教学档案信息输出不成功,就要根据教学档案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具体信息,进行相应的教学档案信息的更新检查处理,保证整个控制过程的顺利进行。为了完善整个教学档案信息控制管理层面,要根据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管理人员的具体信息进行优化设计。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研究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分析总结,完成对于教学档案管理各个层面的优化设计,高效地完成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档案类别分类、档案资源更新管理等操作,进而有效提升教学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雪红.档案信息数字化进程给档案工作带来的问题及探讨[J]. 机电兵船档案. 2010(04).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第6篇

新时期教育信息化为教育现代化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我们结合各个学科的教学需求积极发展教学信息化。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培养社会基础性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计算机课程是中职教育的重要课程,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中职计算机教学必须顺应信息化发展需求,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还比较单一化和简单化,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对中职学生技能训练不足。在信息化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探索全新的教学方式,最终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

信息化环境;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研究

在信息化大背景下,教育的信息化过程中实际上就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的过程,人们通过对网络和计算机的应用,使得二者在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被广泛的应用。在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教育教学工作人员开发和研究全新课题。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实现信息化是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完美结合的过程,对改变过去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显著的帮助。

1、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1.1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构建是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现阶段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已经不单单只是辅助学生开展学习的主要手段,更多的是指引学生更好开展学习的一种手段。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年龄还比较小,大部分学习和生活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班级风貌等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中职学校要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就需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现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的信息化,保证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计算机课程习中。

1.2教学理论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教学理论,用特定的教学概念和命题等教学方案描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科学组织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做好教学理论研究和探讨工作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更好的适应中职计算机教学规律。

1.3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对教学效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教学目标进行科学预测,更加高效的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序,帮助计算机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保证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加有价值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2、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研究

2.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对象的实际特点将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科学有序的安排,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教学设计过程中重点做好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案、教学手段、教学步骤和教学课时的安排等几方面内容,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教学设计并不是指教案。教案只是对某一节课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而教学设计除了要对本节课进行科学设计之外,还要全面体现出本节课程的中心点,全面体现出教师对这节课程的整体看法和教学把控。

2.2教学设计方案编制

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应该包含教材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课时设计、教学资源收集、教学思路设计、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和教学总结反思等内容,这是对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方案编写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方案编制过程中要考虑齐全,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地位。

2.3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设计

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化教学理念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后续支撑,积极应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要求将教学观念、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技术和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因素实现信息化。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景化教学,加强合作学习,对学习环境进行全面设计,积极应用各种信息资源开展教学。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及时转变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专业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促进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提升。以网页设计为例,整体教学思路就是通过项目教学,安排和学生专业相结合的教学内容,通过将学生分组,将计算机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借助信息化辅助手段,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对项目进行科学评价。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课程分为不同的教学阶段,围绕教学目标和项目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先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形式开展项目。然后让学生结合项目要求充分收集材料,设计调查问卷,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将项目初期结果在校园网上公布,然后将制作好的网页在校园网上展示。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实现一边学习,一边实践操作,整个教学活动借助多种信息化手段。利用项目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中职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自主学习中,教师的教学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更好的促进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信息化技能水平的策略研究[J].邱红.职业技术.2012(07)

[2]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实践浅析[J].吴嘉竹.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7)

[3]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J].于荟,于清跃,赵利顺,刘超,沈浩.广州化工.2017(02)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第7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 教师业务档案 信息化管理

高职院校教师业务档案是高职院校档案工作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高职院校各项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教师业务档案是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实践各个环节以及科研学术研究等一系列活动中的综合业绩体现,它来源于教师的各项业务活动,同时又服务于教师的各项业务活动,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改革、学科及专业建设、职称评审、职务聘任、教学水平评估等提供坚实可靠的依据和保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与飞速发展,传统的纸质材料的卷宗罗列已无法满足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我们需要更新管理理念,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去科学统筹,构建教师业务档案信息数据库,实现教师业务档案系统化、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教师业务档案在高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1 教师业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教师业务档案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而迅速建立起来,而其管理模式基本停留在传统纸质文档手工管理的方式,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相对薄弱,存在着存储空间占用大,查询困难,信息管理与更新不便等问题。实际工作中需要更新信息、统计数据或者提取相关信息资料使用时,往往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甚至阻碍学校管理、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等的顺利实施。

近年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数字化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时代主题,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已广泛用于高校管理,许多高校都建立了校园网,并建有基于校园网的教学业务管理系统,高职院校教师业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技术支持,档案网络信息化已成为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师业务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有效地整合校内业务档案资源,实现高职院校教师业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已势在必行。

教师业务档案信息化管理,与传统纸质业务档案相比,有着其优越的特点:

1.1 有利于高职院校的统筹管理 缩减了纸质资料存放空间,将零散的信息资源化为数字化形式存贮,并以网络为媒介进行传输,能快速实现数据采集、数据统计、数据查询和数据更新,优化了工作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为学校提供了迅捷的管理工具,对推进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2 有利于高职院校师资管理的科学决策 教师业务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和准确地实现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各类指标的数据查询、数据统计、数据分析和数据比较,对人才引进、师资培养、人事改革等的政策制定方面发挥重要参考作用。

1.3 有利于发挥业务档案材料的服务功能 教师业务档案的信息化,为教师个人、教学单位、职能部门提供了丰富的共享信息资源,对各项工作、各个工作环节、流程都提供了极其便捷的通道,充分体现出信息化业务档案的服务功能与作用。

1.4 有利于发挥业务档案材料评价促进作用 信息资源共享,增强了各院系、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了竞争意识。教师业务档案信息化在岗位聘用、职称评定、业务考核、绩效管理、评优选先等方面发挥了评价促进作用。

2 教师业务档案信息化建设总体构思

档案管理信息化就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对档案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记录和运用。教师业务档案信息化建设应充分发挥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相互补充作用,实行“双套制”收集,即“收集教师个人在教学、科研及日常教务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纸质文件材料的同时,收集、拷贝与纸质文件相对应的电子文件一并归档”。

具体收集材料如下:

2.1 教师基本信息材料 包括教师基本情况登记表、学历学位证及专业技术职称证、职业资格或技能证、高校教师资格证等证书复印件、外语及计算机考试证书复印件等。

2.2 教师教学情况材料 包括学期教学任务书、学期课程表、学期课程教学总结、学期教学工作情况登记表、教学评价结果、学年度工作总结等材料。

2.3 教师科研情况材料

2.3.1 论文 收集汇总教师每学期在国内外刊物上公开发表的论文以及在各类学术会议上宣读的论文或演讲稿。

2.3.2 著作 收集教师主编或参编的专著、教材,自编的专业实训指导书。

2.3.3 科研项目 收集科研项目申报表、立项书、结项书及佐证材料等。

2.4 教师奖惩材料 包括各类行政性表彰奖励与处分、业务性表彰奖励及各级各类奖励证书。

2.5 教师参加培训、进修材料 包括学期培训、进修证书复印件、参与企业顶岗实习(实践)活动记录及相关材料、参加各类会议(学术交流)的相关材料。

2.6 电子文件 包括上述1-5类纸质文件材料通过计算机、扫描仪等先进设备处理、存储的电子文件。

根据高职院校的实践经验,教师业务档案信息化建设需依托互联网和校园网,开发科学合理的数据采集平台,运用基于B&C/S双架构的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平台、Moodle网络平台等管理系统,实现教师业务档案资源的集中管理,完成数据的收集、审核、查询、统计、分析、存储功能,凭借教师业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相互补充,使档案管理向规范化、合理化和高效率化发展。

3 教师业务档案信息化管理步骤

3.1 加强教师业务档案网络建设和技术建设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建立了校园网,为教师业务档案信息化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发基于网络的教师业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是实现高校教师业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关键所在。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管理教师业务档案,将传统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信息,充分利用教师业务档案资源,为学校的各项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利用计算机技术存储、检索教师业务档案信息,实现对教师业务档案相关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挖掘具有内在价值的信息资源,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3.2 建立健全的教师业务档案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的教师业务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实现教师业务档案信息化、系统化管理。各高职院校可考虑将教师业务档案管理权限下放到各教学单位,制订相应的数据收集制度和管理制度,定期将各教学单位教师教学活动相关信息更新录入系统,并通过校园网上报给学校相关管理部门。

3.3 加强教师业务档案的科学管理 教师业务档案信息化的管理,是将分散的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归类整合,建立一个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教师业务档案网络管理系统,实现教师业务档案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教师业务档案资源真实地、及时地反映了全体教师的基本情况,全面反映了教师与教学科研相关的各方面信息,并能对其分门别类地进行科学管理。

教师业务档案网络管理平台建立后,教师可利用空闲时间自行完成个人数据资源的填报和更新,并上传到服务器实现长期完好保存,避免了以往教师业务档案由本人自行保管,当管理部门收集的时候才仓促准备上报的情况出现,也可确保档案的规范化与科学化。

综上所述,教师业务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重视教师业务档案的信息化进程,以实际行动推动教师业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使教师业务档案在高职院校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杜少杰,李娟,王岩,王清河,曹凯.教师业务档案管理系统网络平台与信息库构建[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2(3).

[2]赵连丰.高校教师业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2(4).

[3]梁杰,贺元成,温怀玉.高职院校教师业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探索[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9).

[4]王晓辉,汲华,郑明雪.高校教师教学业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探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8(4).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第8篇

摘 要:本文立足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以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为例,分析了其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通过案例导入、创设情境、确定任务、实施任务、总结评价、案例再现六个环节予以实施,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改善。该教学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可为其他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职课程 信息化 教学设计 消防联动控制

课 题:本文系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Young Elite Teacher Project)成果,项目编号:YETP1844。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创新教育内容,促进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融合,着力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学生的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发展规划体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并引导职业院校的教师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创新教学模式。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基础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来源十分广泛,主要有三大理论:一是建构主义;二是教学结构理论;三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

基于以上理论对信息化教学的要求:在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利用信息化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

1.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信息化教学分析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是消防专业核心课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与施工中的一部分内容,是把消防风、水、电、气四大核心系统连接起来的关键环节,也是消防专业学生未来从事消防系统项目施工管理、检测、运行维护岗位所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但课程知识内容抽象,操作过程复杂、效果难以观测,给教学工作带来诸多难点。为此,本文将教材内容与信息技术加以融合,构建了一个可观测、可体验、可交流的学习环境。

2.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信息化教学实施

通过对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并运用虚拟场景、拼图游戏、远程视频会议和web等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以学习情境为载体,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案例导入、创设情境、确定任务、实施任务、总结评价、案例再现六个环节展开教学。教学课时2学时,共90分钟。主要教学环节如表1所示。

(1)案例导入。播放20秒火灾视频案例,主要内容是着火后无法联动相关消防设备引发群死群伤,突出学习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重要性。

(2)创设情境。运用3DMax技术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将火灾自动报警、喷淋、防排烟等系统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通过鼠标点击设备上的热点区域,则弹出该设备的说明窗口,激活学生已储备的知识。同时,配以工程图样作为电子导航,随着光标的移动,虚拟场景随之变换,帮助学生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学生在此场景中可以任意漫游,而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问号标记,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点击之后则引出发生火灾后各个消防系统是如何实现联动控制的。

(3)确定任务。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教师将总的任务分解为有一定层次和梯度的子任务。

(4)实施任务。在实施任务环节,教师给出实施线索,学生紧紧围绕任务中心,利用网络资源获取相关的信息,以体验、探索和交流的方式来进行学习。

方式一:体验。为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设置多人互动游戏。在游戏中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充当不同的消防系统,按照联动程序,协作完成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顺序启停工作,实现复杂的联动控制流程。同时在游戏的场景中,教师布置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动态示意图,将工作在建筑物不同位置的这些消防系统集中展示出来,并将各消防系统间信号的发送、传输、接收等动态情况模拟出来,让学生可以边操作,边思考,从而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只能做而不能看的限制。

方式二:探索。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故障往往不易察觉,而又难以再现。为此,教师设计一个拼图游戏,让学生可以任意搭接设备和管道,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必要考虑实训材料的损耗。如果方案可行,则系统测试成功;如果方案不当,则给出必要的提示,从而在不断探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方式三:交流。利用网络环境,将学生划分成虚拟工作组,展开阶段性的小组讨论,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补充和纠正,形成更为合理的运行方案。同时,还利用远程视频会议平台,将企业专家也轻松地请进课堂。专家在施工现场向学生展示设备的运行情况,对学生的讨论给予引领,并且现场答疑。在实施任务环节,教师还可以利用web技术随时地查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进度,必要时通过锁定和解锁按钮灵活地调控教学进度。

(5)总结评价。学生在实施任务环节的积分将由电脑自动记录生成过程性评价。学生之间对学习态度和协作能力进行主观性评价。教师对学生提交的方案进行总结性评价。从而形成多元化的动态考评体系,如表2所示。

(6)案例再现。让学生为刚上课时引入的实际案例提供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案,提升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信息化教学设计思考

第一,运用三元互动平台、视频播放、动画效果和游戏环节进行教学,实现“教、学、做、训、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己动手设计联动方案并能直接测试方案,可充分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该教学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可作为其他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参考依据。

第二,能够正确地运用flash播放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工作流程的动画几乎没有。该动画一旦开发出来并应用于教学,不仅对消防专业的学生很有帮助,对社会消防安全知识领域的宣传和培训同样带来很大益处,非常适合推广。

第三,游戏环节的引入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同时也对教师课堂的掌控能力和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黎加厚.教育技术教程: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教与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刘传熙.《员工队伍建设》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