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经济运行分析

经济运行分析赏析八篇

时间:2022-05-01 01:13:37

经济运行分析

经济运行分析第1篇

1、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可以先概括几点当前主要的经济特点。

2、接着分析一下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然后谈谈目前整体形势和趋势。

4、最后提出一些促进当前经济发展的措施和建议,按照这样的模式叙述基本就差不多了。

(来源:文章屋网 )

经济运行分析第2篇

1、我国工业经济对于运行效率研究的影响因素分析

工业行业1994年至1997年间,普遍存在着资本深化现象,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大量依靠资本,而不是技术的投入要素,来带动工业经济效率。通过对变异系数进行度量也可以发现,不同行业的生产率在增长上存在的差异,呈现出发散的趋势,并且行业间的技术创新差异及市场结构差异、行业所处外部环境差异等,都是导致行业生产率的增长呈现发散状态的原因[1]。第四,是技术的选择和进步。通过DEA计算法,对工业行业技术进步及分解项,即技术变化和技术效率等进行研究得出,对于技术的选择及进步关系将明显影响工业经济本身的运行效率。研究发现,我国的工业行业,1990年至1993年、1999年至2003年存在明显技术的进步。在这两个期间中,技术进步主要是得益于技术的效率发展与变化。而这其中,国企及垄断性的行业,技术进步表现的更为突出。然而技术效率当前的退化状况却令人担忧,竞争性的行业在技术效率上有明显改善,然而技术的进步却表现的并不理想。因此,这些都必将影响工业经济运行效率的提升。第五,要素拥挤影响。通过生产前沿面的相关理论非参数估算方法,针对1992年至1998年间中国的经济转轨时,工业生产的要素静态的拥挤及动态的变化规律等,进行定量测算。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还进一步的对生产要素的拥挤与工业经济生产率的演化影响展开研究。发现生产要素的拥挤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工业领域中,尤其是在高速发展及剧烈变革转轨时候,宏观经济的政策及调整产业结构,导致生产要素的拥挤现象非常明显,而要素的拥挤状态变化,正是影响转轨时期下我国工业经济的生产效率、生产率的增长水平重要因素之一。第六,规模因素影响。斯密曾经提出,大规模的生产对于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斯密理论正是对规模效率的重要阐述。同时,规模效率的另一代表人物马歇尔,就论述过规模经济的形成主要有两种途径:依赖个别企业对于资源充分而有效的利用提高生产效率,内部的规模经济则依赖多个企业间的联合及合理分工。因而,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经济的规模巨大变化,对于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的影响不容忽视。第七,制度变革的影响。当技术保持不变情况下时,对于制度的创新及变革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一套完整而有效制度体系将是制约经济运行效率的决定因素。改革开放化后,我国工业开始参与世界经济分工及合作中,利用外资及技术、管理思想等,都促使我国工业经济发展变成长期增长趋势。而市场化下,通过资源的配置权,按照行政等级的规则,在分配时,遵守市场的交易规则,这有效解决了经济运行的动力因素,并为效率的增长提供有效的体制基础。而民营化下,是针对资本产权真正归属制度变革,破除国有垄断及产权多元化,也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运行效率[2]。最后,市场扭曲影响因素。以我国不同省市制造业实际情况为样本来看,通过DEA测算方法,可以证明要素市场的扭曲,是运行效率损失的重要影响因素。从研究中可以发现,产业组合技术效率上存在着不同程度损失等现象,若是消除掉产业组合技术的非效率,可以促使全国的制造业产值总量提高约30%。而各省市中产业效率情况,呈现明显梯度特点:东部地区的产业效率要高出中部,中部地区则高出西部。若消除掉要素市场的扭曲,对于运行效率的损失影响,在投入不变基础上,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将得出进一步提高。

2、结语

纵观全文,可以发现,在产权变化及经济结构变化的背景下,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我国传统经济运行角度上看,我国工业经济增长上,还是大量依赖高生产要素投入,走的是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低效率,高能耗、低效益的增长道路。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意识到技术的创新与运用,是工业经济运行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而本文除了立足技术角度以外,还对经济运行体制及市场扭曲等因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作者:金维祥 单位:包钢(集团)公司规划发展部

经济运行分析第3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2005年中国经济进入稳定增长

期,GDP增速呈现“高位趋稳、稳中趋降”态势,整个经济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继续发展。同时,国内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企业利润增幅回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新问题。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

综合分析预测,2006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预计年经济增速度将保持在9%左右。2006年宜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深化关键领域改革,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打好“十一五”开局基础,努力延长这一轮经济稳定增长期。

一、对中国经济走势的基本判断:经济运行高位趋稳,稳中趋降,大幅下滑和明显反弹的可能性较小,但应更多关注下滑幅度

从GDP、投资、消费需求与物价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动态看,我国经济运行已从2003年的增长高峰回落,进入相对平稳的增长阶段。主要表现是:首先,GDP增速已连续五个季度稳定在9.2%~9.6%;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速在2005年上半年已分别回稳到11%和8%左右。工业企业利润增幅从前年的45.7%回落为去年1~8月的20.7%,这种下滑带有合理回调的性质,且比2004年初有小幅度上升。其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2004年一季度477.8%的增长高峰大幅度回落后,去年前9个月基本稳定在27%左右。投资结构继续调整,房地产、钢铁、建材、石化和电力等行业投资明显回落,机械加工、农副产品加工、采掘业和城市公用事业等领域投资增速加快。第三,消费需求继续平稳增长,扣除物价因素,前八个月实际增长基本稳定在11%左右,略高于1996以来10%的平均增速。第四,物价稳步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从2004年7月5.3%的短期高峰回落到去年8月份的1.3%,去年1~9月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稳定在4.4%。

当前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态势说明,这一轮宏观调控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是及时的、有效的。今年乃至以后几年,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潜力仍然较大。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除了消费结构升级势头强劲、重化工业加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这些因素之外,还有一些新的因素:

一是国内民间投资日趋活跃。2005年1~8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达到27.4%,比年初回升3个百分点左右。但是,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投资累计增速只有11.7%,而上年同期是57.8%。此外,2005年1~7月实际外商直接投资比上年同期下降3.4%。在这种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的总体增速并没有大的下降甚至还有回升,表明国内民间投资增速迅速提高,对保持投资稳定增长起到主要拉动作用。

二是区域经济发展速度有涨有落,出现一些新态势。2005年以来,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总体上快于沿海地区;而在沿海地区中,北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总体上快于中部和南部沿海地区。2005年1~8月,中西部地区内蒙、江西、山西、安徽、河南、湖南、广西、四川、青海的工业增速都在20%以上。北部沿海的山东、河北、天津的工业与投资增速也大都高于南部沿海的广东、浙江等地区。虽有部分省市经济增幅回落,也有部分省市经济增速加快,总体上保持了经济稳定增长。

三是我国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彰显。即使面临新的纺织品配额限制和贸易摩擦增加,出口快速增长的态势在短期内仍将继续保持。

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收缩性或不利因素,主要有:

――我国经济周期性收缩因素相继显现。根据统计分析,我国经济波动存在着企业库存波动引起的短周期、固定资产投资波动引起的中周期,以及产业结构变动引起的中长周期。从我国经济波动的中周期(一般为6~8年)看,2004年应是最近一轮经济上升期的高峰,2005年已进入周期性收缩阶段。考虑到2008年奥运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本轮周期的下降期可能延迟,估计2005~2007年GDP增速会高于8.5%。从我国经济波动的中长周期(约为11~12年)看,2006年将是这一轮周期的波峰,然后逐渐下滑,到2012将达到波谷。中长期潜在增长率为8.7%,估计2005~2009年GDP增速将保持在年均8%以上。

――工业增长景气稳中趋降,景气回落的行业范围扩大。今年上半年以来,钢铁、建材、化工、机械加工等行业的增幅回落相当明显。同时,建材、电力、汽车、电子等行业利润下降较多,利润高度集中在上游少数几个产业。工业内部不同行业增速和经济效益发生分化,可能导致明年工业增速放慢。

――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可能下降,进口需求会减少。受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等因素影响,主要国际机构纷纷调低对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值。美国、欧盟、日本等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增速放慢的可能性较大。2005年上半年它们的进口增速已由2004年的18.4%降为14.5%,预计全年只有10.9%,2006年可能进一步下降。这对明年我国出口和经济增长会产生负面影响。

综合上述分析和模型预测,今明两年我国经济增长仍将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态势,不易明显反弹;如果调控得当,大幅下滑的可能性也很小。预计2005年经济增速为9.2%,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投资增幅略低于去年,消费实际增长11%。预计2006年经济增速为9%左右,消费价格涨幅低于3%,投资增幅可能略低于今年,消费增幅会略有提高。从中长期看,经济增速将趋于下降,预计2006年以后将回落到9%以下,在2009年左右达到周期性运行的谷底,“十一五”期间年均经济增速仍可能达到8%。

二、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新问题

(一)原材料行业产能过剩凸现,企业亏损增加

钢材、电解铝、水泥和平板玻璃行业产能过剩尤为严重,引起价格和利润大幅度下降,亏损迅速上升。2005年1~9月工业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53.1%。目前工业企业库存水平上升过快,与1993年经济过热后的情况十分类似。从2004年3季度到2005年上半年,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增速均在20%左右,6月份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已达到11549亿元的历史最高水平。这些情况说明,随着投资和工业增速回稳,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日渐突出,一旦内外部需求继续回落,容易影响经济平稳增长。

(二)中国应对国际高油价冲击的机制尚不健全

国际油价变动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但普遍认为低油价时代已经结束,高油价时代已然来临。据分析,国际油价区间将从过去的10~40美元/桶上涨到40~80美元/桶,未来的长期均价会在50~60美元之间。2006年国际油价会继续保持高位,将以70美元为中轴,特殊情况下(如库存水平较低)可能涨到80美元甚至更高。目前我国对成品油实行政府定价,国内油价大大低于国际市场,这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国际高油价向国内经济体系传导。如果国内油价与国际接轨,国际高油价完全传导到国内,必然会提高生产成本,带来通货膨胀压力,并导致经济增长减速。但是,如果国内石油价格长期扭曲,显然不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也不利于增强整个经济应对高油价冲击的能力。在国际油价不断走高的情况下,我国长期人为压低成品油零售价格,实际上积累了大量风险。这种定价机制已难以为继。同时,国内外巨大的石油价差也会引起国内石油企业囤积居奇,大量出口,人为加剧供求失衡。2005夏天,广东一度发生的成品油荒已经凸显了这个矛盾。根据入世承诺,2006年底我国将全面放开成品油市场,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已迫在眉睫。

(三)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影响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一是粮价对农民增收的拉动力下降。2004年农民增收的314元中,有165元来自粮价上涨。2005年国内粮食继续丰收,加之近两年世界粮食产量稳中有增,国际粮食市场价格持续走低,会引起国内粮价下跌。二是农资价格居高不下。2005年上半年农资价格同比上涨10.4%,其中化肥价格上涨15.4%。按平均涨幅15%计算,全年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将多支出300多亿元。三是政策因素对农民增收的刺激作用减弱。2005年,免征农业税和对农民的直接补贴给农民带来的实惠为251.4亿元,仅相当于上年的56%。四是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仍很突出。近年来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但是拖欠和克扣民工工资的现象却相当普遍。此外,农民融资困难,私人关系借贷仍是农村融资的主渠道,农民容易背上高利贷包袱。免征农业税以后,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面临难题,农民负担仍然沉重。

(四)国际收支失衡成为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不稳定因素

2005年以来,贸易顺差大幅上升,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叠加,国际收支出现明显失衡。上年1~9月,出口增速高达31.4%,进口增速大幅回落,仅维持在16%,比前两年进口增速均回落20个百分点以上。9月底贸易盈余已达683.3亿美元,全年贸易盈余可能超过900亿美元。贸易盈余迅速扩大,加之资本项目保持净流入,引起外汇储备增加过快。到2005年9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7690亿美元,预计全年外汇储备将达到8200亿美元左右。

贸易顺差之所以迅速扩大,一是一般贸易出口增长强劲,而一般贸易进口放慢。二是跨国公司为降低成本,加大在中国采购力度,使加工贸易顺差扩大。三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主要由贸易顺差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会造成以下负面影响:一是短期的巨额贸易顺差加剧长期的国际贸易摩擦,从而影响我国对外经济乃至经济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二是巨额外汇占款导致基础货币投放过多,给货币政策操作造成困难。三是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不利于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

三、对2006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建议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打好开局基础十分重要。鉴于经济走势趋稳,宏观经济政策宜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政策力度既不扩张,也不紧缩,注意做好预调和微调。2006年宏观调控主要预期目标可定为:经济增长8%,消费物价涨幅控制在3%左右,保持投资稳定增长,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加重视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同时,切实深化关键领域改革,着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发展的重点转到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上来。

(一) 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适应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趋势,2006年宜进一步强化稳健财政政策信号。可以考虑两种方案:一是大规模削减或停发建设国债,保持现有赤字规模,适度增加预算内投资。二是较大幅度削减建设国债,少量缩减赤字,预算内投资规模不变。无论采取何种方案,都需继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注意控制政府投资和自身行政开支,增加政府用于公共服务的经常性支出,保证公共财政资源向贫困群体和亟待加强的社会薄弱环节倾斜。

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改革和完善税收体系,推进企业所得税并轨,扩大增值税转型试点范围,加快制定物业税、资源税、消费税、燃油税改革方案,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

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事权、财权,逐步减少现行过多的财政层级,研究解决地方债务问题,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缩小专项转移支付,拓宽规范的财税收入来源,满足各级政府正常的公共开支需要。

(二)货币政策应继续维持稳健基调,加快各项金融改革

为延长经济增长的平稳期,并考虑发展直接融资的需要,货币信贷宜保持适度增长,增幅不宜设定过高。如果2006年GDP预期增速为9%,通货膨胀率为3%,货币政策预期目标可以定为广义货币增长15%左右,人民币信贷增长2.6万亿元左右。

近期宜着重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完善信用制度,以保证金融机构的安全和存款户的利益,激励贷款经营活动。同时,以发展企业债和企业短期融资券为重点,逐步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加快改革企业债发行审批制度,简化手续,并适度扩大债券利率浮动上限。

多管齐下,遏制外汇资金过快流入,并使外汇资金平稳流出。在遏制外汇资金过快流入方面可以考虑:一是在必要时对短期资本内流征收无息准备金,即对内流短期资本按照一定比例以定期形式不生息存在中央银行,以有效避免短期资本的过度流入。二是扩大外资机构人民币债券发行范围,可以要求这些机构将人民币投资收益,按照一定比例兑换为外汇,以减缓外汇资本流入步伐。三是加强对长期资本流入的产业导向。对高污染、高能耗、低技术含量等不符合产业导向的外商投资项目,运用行业准手段和税收加以限制。

在使外汇资金平稳流出方面,建议适度放松非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的用汇限制,提高限额标准,减化审批手续。支持各类企业“走出去”,特别对购并战略性资源的项目,予以积极支持。

(三) 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大力促进农民增收

完善粮食市场稳定机制,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补贴规模宜维持在2005年的水平,并增加对良种、化肥、农药、薄膜、柴油的补贴。落实对重点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玉米出口,控制小麦进口的数量和节奏。整顿农资市场,防止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财政支持,以缓解县乡财政收支矛盾。

尽快制定分地区的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下气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突出问题,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切实保障农民的各项土地权益。认真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保障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流转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保障被征地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处置权等利益。

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立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开辟新的财政支农资金渠道,整合财政现有各项支农资金,优化投入结构。加快发展农村正规金融,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改革试点,加大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村的资金投放,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

(四)加快改革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优化进出口结构

建议从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入手,逐步加快水资源、能源、矿产等资源定价和税费改革,以遏制滥用资源、低价出口倾向。在国际油价持续走高情况下,成品油价格改革时机宜慎重选择,但久拖不决可能代价更大。

在出口环节,对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密集产品出口,可继续下调出口退税税率和加征关税,在条件成熟时以加征出口资源税代替退税政策,加大对出口结构的调节力度。在进口环节,对国内已经具备生产能力的设备进口,应调整用减免关税鼓励投资设备进口的政策,以促进国内装备工业产品与进口产品公平竞争。另外,可考虑适度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以利于优化进出口结构,平衡国际收支,增强国内经济体系应对风险的能力。

为有效应对贸易摩擦常态化趋势,应尽快健全行业组织,加强维权和自律机制,可从出口企业集中的地方做起。

(五)加强综合配套改革,推进企业自主技术创新

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协调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产业技术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大力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在财税政策方面可以考虑:增加研发投入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减持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资本,使之转向能够带动技术创新的重点高科技领域;对高技术企业实行加速折旧、率先实行消费型增值税;通过减税鼓励风险投资;发挥好政府采购政策对国内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作用。

在金融政策方面可以考虑,降低股份公司设立门槛;建立多层次股票市场和公司债市场,开通技术创新企业和风险资本的进入、退出机制;积极稳妥发展多种所有制金融企业,特别是地方中小银行以及合作金融机构;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根据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制定产业技术创新政策,明确创新导向和评价标准,特别应重视关键领域的共性技术研发和推广。

课题组负责人:

经济运行分析第4篇

【关键词】城市化经济 金融经济力 形态 运行机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经济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城市化发展与多方面工作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尤其是经济运行与金融经济力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良好的金融经济力,能够推进城市化经济由不良状态朝着均衡状态转变,从而促进城市化经济始终处于健康状态当中。但人们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等了解不够深入,并未挖掘出金融经济力潜能,使得我国城市化经济运行不尽人意。因此加强对城市化经济运行中金融经济力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为深入地掌握金融经济力本质及功能,为我国城市化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一、城市化经济与金融经济力定义

城市化经济,是指在城市化影响下产生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从深层次含义来看,城市发展基础上的城市化经济,关键在于城市发展中经济的动态变化。新形势下,城市变化将居民原有的农村户口变为非农业户口,除了这些表面变化,更多的是城市变化效率、发展质量等城市内涵的变化,与传统城市产生了根本性变化。

金融经济力,作为城市化经济发展的新概念,是指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促进经济增长、金融活动不断向外扩张的正向作用力。从根本上来说,金融经济力是虚拟性金融促进经济朝着高效、正向方面运行的作用力,存在于城市化经济内部。其中金融活动作为金融经济力的重要主体,其外延较为丰富,如金融要素、金融市场及机构等[1]。在实践活动中,金融经济力不仅会对经济体制产生较强的影响力,且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中,前者体现在市场、政府方面,后者涉及内部与外部性。城市化经济发展中,金融经济力从不同的角度,对“城”与“市”产生的影响也存在一定差别。

二、城市化经济运行中,金融经济力产生的作用

金融经济力与城市化经济运行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前者对后者能够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是后者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持续、健康的城市化经济运行,能够为金融经济力积极作用的发挥创造更多机会。

(一)金融经济力对“城”产生的影响

土地作为“城”中的核心,城市化经济下,土地由原来的基本形式转变为资产化土地,其创造的价值表现形式为地租。地租波动除了会受到区位等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市场利率的影响,主要是受到市场经济无形的手的影响。因此利率成为金融经济力调节城经济运行的关键点。除此之外,金融还会从其他途径对城经济运行产生一定影响[2]。详细来说,一是对房地产市场中,负载“城”要素的城市土地对生产、生活等产生影响,简单来说,金融市场体系成为调节“城”需求的关键性因素;二是基于分配理论,在金融市场发展趋势下,拓展投资渠道,为个人投资创造平台;但是重视金融支持,特别是金融服务范围,为城市土地流转市场等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

(二)金融经济力对“市”产生的影响

“市”供求处于均衡状态作为促进城市化经济均衡运行的关键性因素,当“市”供给大于或者小于市的需求,势必会出现不平衡现象。金融经济力通过内部、外部机制调整短期市经济运行,引导其由不平衡朝着平衡方向转变[3]。从内部机制上来看,如果城市处于封闭状态,那么“市”的经济运行将会由最初的市供求状态决定。

(三)金融经济力对城市产生的影响

针对城市化经济发展来说,只有“城”与“市”都处于均衡状态下,才能够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并成为城市经济运行的终极目标。金融经济力作为关键性调节机制,在实践中,采取多元方式和方法,促使原有不可持续城、市非均衡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最终促进城市化经济处于平衡状态,从而为城市化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金融经济力对城市土地供求、城市地租价格等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促使各项要素都能够实现均衡、持续性发展。简单来说,各方面利益主体对城市供求及需求行为能够达到制衡状态[4]。可见,金融经济力作为城市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能够为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支持,且能够协调各利益主体关系,为和谐城市构建创造更加有力的条件。

三、城市化经济运行中,金融经济力发挥调节作用的措施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经济发展存在短缺、过渡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市化持续发展进程。因此如何充分发挥金融经济力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亟待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调动地租调节能力

城市地租是金融经济力调节城市化经济的重要途径,其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经济由非均衡性朝着均衡性方向发展。因此在促进城市化经济发展中,应重视城市地租的积极作用。在实践中,政府应努力创造更加优势的条件,建设城市金融市场,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可以从制度、政策层面上入手,完善土地市场自由流转机制,采取多元投资品种、工具,以此来适应城市化经济运行趋势。另外,还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如针对二者中任何一方均衡、而另一方不均衡,可以对资本市场交易顺畅存储进行投资,提高现有资金利用率,对城市地租机会成本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创造更多经济效益[5]。或者对城市基础设施、市政服务都能够发行差异化市政债券,以此来调节城市土地价格。

除了对地租的调节,还需要充分发挥宏观级差地租调节能力,促使其能够适应不同区位之间、不同土地经济效益地租管理。宏观级差地租调节是促进城市化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手段,能够为城市化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巨大的资金支持。

(二)创建包容性金融体系

金融经济力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质变到包容性成长的过程。其在促进城市化经济发展中具有较强的调节能力。在城市化经济发展进程中,金融经济力调节能力建立在金融发展等基础之上[6]。因此在实践中,应顺势而为,在现有经济发展基础之上构建并培育包容性金融体系,促使其能够发挥动力机制,促使金融体系能够由原有单一服务朝着普惠型服务方向发展,促使金融服务能够覆盖更为广泛的范围,真正意义上实现金融体系全面、包容目标。

构建包容性金融体系,需要建立在普惠、共享基础之上,能够实现对弱势融资群体的关注力度,为其环节资金压力,接受来自正规金融体系的帮助和扶持,逐步消除不平等现象[7]。不仅如此,我们还应加强对金融发展分配效率的研究,最大程度上激活金融经济力潜能,以便满足城市化本质需求。可见,构建包容性金融体系非常必要,有利于促进城市化经济良性运行。

(三)发挥传导功能

金融经济力将生产、消费作为基本工具,在实现普惠、共享的同时,能够协调城市多方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解决非包容矛盾,从而促进金融经济力包容性发展,为城市化经济运行提供相应的支持。从生产角度来看,需要明确的是各个利益主体都具备平等享受金融资源的权力,如占有、使用金融资源,扩大生产规模,为企业投资主体创造更多经济利益,为城市化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从消费角度来说,应鼓励城市居民购买金融产品,在为自身带来更多投资收益的同时,还能够改善福利状况,以此来提高自身生活水平。从实际情况来说,普惠型包容性金融体系在政府支持下,能够积极参与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和利用中,不断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从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城市化经济发展中,我们不能够仅关注某一方面,还需要重视对农村经济的关注力度,充分考虑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在农村地区帮助构建合作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形成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为农业工业化、城镇化等提供巨大的融资服务,从而促进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统筹金融体系、政策,确保城市化进程各个环节都能够处于良性互动当中[8]。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阶段,各领域之间相互影响。而金融经济力也同样如此,在工作中,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发挥金融经济力传导力,加速包容性城市化经济发展进程。

根据上文所述,城市化经济作为工业化进程推进的产物,在城市空间载体基础之上形成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因此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明确认识到金融经济力对城市化经济发展产生的强大动力。在实践中,从多个层面入手,如发挥金融经济力传导功能,构建具有包容性特点的金融体系,满足城市多方主体发展需求,不断提高金融经济力积极作用。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经济将会朝着多元方向发展,所以我们还应加大研究力度,创新更多金融经济力工具,从而为我国城市化经济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齐昕.城市化经济运行中的金融经济力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3,(02):31-36.

[2]齐昕,王雅莉.城市化经济发展空间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城”、“市”和“城市化”的视角[J].财经研究,2013,(06):84-92.

[3]江云.金融经济力在城市化经济背景中的运作研究[J].新经济,2015,(05):46.

[4]璩涛.金融经济力与城市化经济的发展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2):120.

[5]王健.城市化经济运行中的金融经济力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5):293-294.

[6]衡琨.城市化经济运行中的金融经济力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5,(08):127+129.

[7]齐昕.金融经济力:城市化新模式的协调机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10):23-29.

经济运行分析第5篇

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下)

目前,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问题:(1)城乡输电线路树障影响正常供电。由于部分输电线距离树木较近,刮风下雨经常发生树梢与电线相接,影响正常供电。(2)公司营业执照未办理下来。20xx年3月,乌苏电力公司由奎屯电力公司移交到塔城地区电力总公司,在变更隶属关系过程中,由于乌苏电力公司资产不明确,工商部门未能给予办理营业执照,企业近两年来属无证经营。(3)供电量比计划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今年实际用电比预期的要少,原定的几个工业技改项目,如麦科特纺织乌苏有限公司和星光棉麻纺织有限公司1万锭技改项目都未能按计划实施。6、西域乌苏市水泥有限公司1—8月累计生产水泥2.51万吨,完成年计划的50,同比下降2,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528万元,同比下降14.8,完成年计划的42.6,销售收入526万元,同比下降17.5,完成年计划的42.07,亏损113万元,同比增亏67万元。企业生产下降,亏损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外地水泥(主要是沙湾屯河水泥)采取降价策略,扩大市场份额,我市水泥为了保住市场,被迫降价,去年325水泥平均每吨280元左右,今年7月以来只能达到180元/吨。平均每销售1吨水泥亏损45元;二是外地市场如精河、博乐等地采取对外地水泥逐车进行质检,只使用当地水泥等手段进行地方保护,造成我市水泥销售市场逐步缩小,销售困难。7、乌苏市永达纸业包装有限责任公司1—8月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933万元,完成年计划的97,同比下降30,销售收入756.5万元,同比下降39,完成年计划的79,累计亏损154万元,同比减利增亏233万元。企业生产下降,由盈转亏的主要原因:一是今年春夏期间因非典型肺炎的原因对食品箱的销售影响较大;二是由于啤酒销售下降,同时啤酒厂使用热塑膜进行包装,减少对纸箱的需求,乌啤乌苏分公司进一步改制后,大宗原材料、包装物的采购都按市场化的要求,按照ISO9000认证的规定,进行了公开招投标的方法,进行采购,石河子、昌吉两家纸箱厂参与竞争,平分了啤酒箱的用量,使纸箱价格每平方下降0.2元;三是为了保住纸箱市场,瓜果箱以成本价销售;四是电价居高不下,生产成本难以降低,因电价上升全年生产成本增加约30万元。8、万康油脂有限公司1—8月完成工业总产值733万元,同比增长7.8,实现销售收入874万元,生产植物油812吨,同比下降31。当前,正是收购原料的时候。现在的收购价葵花籽2.35—2.5元/公斤,棉籽1.30元/公斤(去年分别是2元/公斤、0.8—1.15元/公斤),价格均有所上涨。目前,该公司已签订油品1000吨,粕类20xx0吨的销售合同。公司主要问题是流动资金不足,造成原料采购不足,无法保证企业正常生产,如果按生产能力计算,需要流动资金1500万元。9、星光棉麻纺织有限公司1—8月,生产棉纱301吨,完成工业总产值375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1,销售收入266万元,完成年计划的6.7。该公司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原料紧张。因收购籽棉非常困难,生产用棉花供应不足。二是目前市场棉花价格高,棉纱价格低,生产多亏损就多。该公司生产的16支棉纱价格为13000元/吨,而生产成本为12500元/吨,生产成本已接近产品销售价格,已无利可图。另企业每生产1吨棉纱,因电费涨价的因素就多支付150元。该公司也是因为电价高等因素取消了年初确定的1万锭技改计划。10、乌苏市供排水公司1—8月累计生产自来水129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1,实现工业总产值178万元,同比增长9,销售收入194万元,同比增长16。目前,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问题:(1)资金周转困难。主要原因是20xx—20xx年,进行二水厂建设过程中,总投资约3200万元,其中,国家拨款1600万元,企业贷款1000万元,在政府财政紧张无力支持的情况下,企业又自筹资金600万元,预计今年底能够完成二水厂扩建工程。但因企业投入资金数额较大,且要背负每月3-4万元的贷款利息,以致资金周转发生困难。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单位长期拖欠水费,企业资金不能及时回笼,也是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重要因素。(2)自备水源管理不到位。由于部分企业自备水源未如期关闭,在东工业区新建的监狱还违规新建了自备水源井,导致供排水公司供水增长缓慢。(3)水表出户、户外抄表问题。近年来,为了进行规范化管理,加快资金回笼,提高企业效益,自来水公司加大了管理力度,与开发商和物业管理部门协商,争取抄表到户,实行户外抄表,直接对用户进行收费,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而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市现有楼房,尤其是一些老楼,存在严重的管道老化,对管道改造每户约需要1000元以上,这笔费用物业管理部门、用户都不愿意承担,而供排水公司也无力承担。11、宏光玻璃有限公司1—8月完成工业总产值183万元,同比下降5.6,完成计划的61,实现销售收 入224万元,同比增长2倍,完成计划的64。目前该公司生产销售情况较好,产、销两旺,预计可完成全年计划。宏光玻璃有限公司前身是市平板玻璃厂,于今年4月完成改制。原玻璃厂自1996年10月建成投产以来,累计上交税金200多万元,并且安置职工105名。该厂的产品市场稳定,销售到北疆各地,深受用户的欢迎。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由于该公司属于国家产业发展规划中取消的五小企业,每年工商部门都不予年检,经协调后才予以年检,给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二是资金紧张。现有的熔化大炉和制品生产线已趋于报废,进行技术改造需300万元,因公司属五小企业银行不予贷款。12、金山陶粒厂1—8月完成工业总产值212万元,同比下降62,完成计划的38,实现销售收入159万元,同比下降44,完成计划的40,生产陶粒、砌块10000立方米,完成计划的33。该厂受市场、运输等因素的影响,生产经营不理想。生产下降的原因一是今年建筑工程量较上年少,对建材的需要减少。二是该厂产品往东销售到乌鲁木齐,向西到伊犁,目前运管部门对汽车超载进行检查,按目前运价,不超载司机就无利可图,因此司机不愿运输,影响企业销售。13、北方新科有限公司1—8月完成工业总产值311万元,完成计划的35,销售收入267万元,完成计划的28,预计可完成全年计划的80。14、广丰密封件有限公司1—8月完成工业总产值290万元,同比完成计划的39,销售收入306万元,完成计划的51,产量完成了44吨,完成计划的38,预计全年可完成年计划的80。该公司产品主要为静密封系列、弹簧机械密封、UK机械密封及石油化工配件,销往克拉玛依油田企业。在销售中,因油田公司商务中心不给办理入网证,从而极大地影响产品销售。该企业位于天山一队,一是远离市区,职工上下班不方便,二是道路状况差,需要搬迁,但缺少搬迁费用。15、机械厂1—8月完成工业总产值142万元,完成计划的57,销售收入76万元,完成计划的38。该厂主要问题一是负担重。目前企业有退休职工91人,下岗职工42人,在职职工74人,同时还负担二轻企业原农具厂分流的19人的生活费和工资,以上费用每年需支付约26万元。二是流动资金不足。急需协调的事项:1、乌啤乌苏分公司需要协调解决一是责成工商部门制止市场低价倾销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二是环保局经常对公司污水处理厂进行抽检和收费,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三是尽快实行两部制电价,降低大综工业用电价格。2、麦科特纺织乌苏有限公司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是降低大综工业用电价格。3、屯河乌苏番茄制品分公司需要协调的解决的问题是,公司计划再上一条日处理鲜番茄1500吨的生产线,但必需保证原料供应,确保8—10万亩的番茄种植面积。4、四棵树煤炭有限责任公司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目前煤炭销售旺季已经到来,而运煤道路不畅严重影响煤炭销售,建议交通部门督促修路单位务必于10月15日前将乌苏市至西大沟的道路修通。5、电力公司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一是针对城乡输电线路树障影响正常供电的情况,责成乡镇场有关部门定期对树木进行修枝,减少影响供电情况的发生,保证居民生产生活用电。二是电力公司长期无证经营,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办理营业执照。6、西域水泥厂乌苏分公司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一是建议保护地方企业,城建部门在招投标过程中以“同等价格、同等质量水泥,优先使用乌苏水泥”为前提竞标,同时要求质检站加强抽检外地水泥,保证建筑质量。二是尽快实行两部制电价,降低大综工业用电价格。7、永达纸业包装有限公司乌苏分公司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尽快实行两部制电价,降低大综工业用电价格。8、万康油脂有限公司需要协调解决是流动资金,请协调金融部门给予大力支持。9、星光棉麻纺织有限公司需要协调解决的一是允许公司跨乡设立收购点。二是将公司门前道路铺成柏油路,方便职工,减少灰尘。经调查经过东工业区,在奎屯河东岸和农七师水管处沙石料场运输沙石料的是修建卡音迪科石油公路的车辆,为保证工业区和城区的道路安全,应责成水利部门尽快拆除东干渠的违章桥梁。10、供排水公司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按照国发[20xx]36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的规定,加强规范自备水源管理,一是不再批准新建自备水源;二是加强对水资源费征收,逐年关闭自备水源,同时严禁自备水源向其他单位和部门进行供水。根据我市已有楼房管道改造每户需要1000元以上的实际情况,为了解决水表出户、户外抄表问题,建议已有楼房按照原有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新建工程由城建部门在审查设计时,统一要求开发商、建筑商设计安装水表出户管道,否则不批准建设,不进行验收。11、宏光玻璃有限公司需协调的事项,一是公司虽属五小企业,但产品价格、质量符合我区居民消费水平要求,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但每年工商部门不予年检,影响企业发展,也影响投资商的投资信心,需协调彻底解决年检问题。二是该公司现已与两位内地客商进行洽谈,内地客商愿意投资,进行“格法”生产线技术改造,并享受招商引资减免税优惠政策。12、金山陶粒厂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一是对建筑企业施工在使用陶粒、砌块时,加强检查,确保质量。二是在建筑设计中提高节能材料的使用,减少红砖的使用。三是在招标合同中,在同价格同质量的前提下,强制要求使用当地产品。13、北方新科有限公司计划利用市碳素厂的设备和厂房组建新的碳素厂,现碳素厂资产由华融公司监管,请协调解决,能使新厂尽快投产。14、广丰密封件有限公司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一是因需要搬迁企业,但看中的厂址服装厂现为劳动就业局的资产,劳动就业局要求一次付清120万元房款。现请协调分2—3次付清,同时将房款降低到90万元。二是请市政府给克拉玛依市油田商务中心发函,帮助打开油田市场。15、机械厂需要协调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减免出租门面房费用。二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尽快进行企业改制。

经济运行分析第6篇

关键词:经济运行分析;医院管理;应用

一、经济运行分析概况

经济运行分析主要是对机构内各种统计数据进行收集、填报与审核,对伤及部分进行汇报,对内外各个统计数据进行管理,确保各个数据真实有效、完整与及时。通过经济运行分析,可以对项目管理进度进行控制,能够确保管理水平与质量的提高。在经济运行分析,中,存在三方面的原则,包括统计数据准确性原则、观点清晰明确原则、结果分析时效性原则。经济运行分析主要的目的就是为机构或项目提供指导,确保项目顺利开展。在医院管理中应用经济运行分析,能够对医院管理情况进行评价与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予建议与针对性策略,以便提高管理质量[1]。

二、在医院管理中经济运行分析的应用措施

(一)整合会计核算与统计资料,完全经营机制

在医院管理中,需要对医院财务运行分析,对会计核算与统计资料进行分析与整合,及时了解医院经济活动信息。对相关医疗服务活动的资金与物资应用情况进行了解,分析医院财产、资金管理是否合理。并落实好预算管理制度,对经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判断,并对经济运行质量进行完善,对影响经营活动的原因进行了解,对医院执行计划与预算完成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对医院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为医院的决策提供经济信息与宜居。对经济管理进行加强干预,对经营活动进行韩德利控制,对医院各种资源进行合理优化与整合,确保经济效益最大化[2]。

(二)促使产能回报的提高

对医院资金使用效益进行提高,以便扩大再生产,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每年都会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医疗设备更新与添置中,需要不断更新管理模式,提高产能回报。对管理薄弱环节进行分析,了解问题关键,并给予针对性措施解决。另外,需要节约开支,注意增收,提高管理效率。充分发挥出有限资金的经济效益,确保产能高回报[3]。

(三)完善预算体系,提高管理效率

应及时完善预算体系,对预算进行合理编制,并对各项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加强流动资金管理,对各种医院收支的影响因素进行预测,并对年度预算进行合理编制,确保收支平衡,合理安排各项资金。经济运行分析需要全体员工参与,并确保医院发展资金比例合理,而医院的分配形式不断朝着多元化与多层次化发展,通过对经济运行分析得出规律性结论,对医院改革实践进行指导[4]。并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对经济活动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给予客观评价,以便对医院管理质量进行提高,确保医院管理与时俱进,能够满足医院经济活动与经营的需求。

(四)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精细化管理

对医院的经营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其医院管理中存在数据繁杂,且利用率较低的情况,经营状况较差,且之后,并且医院管理与决策比较随意,数据没有进行系统、全面分析。并且管理层对医院的经营分析认知不够充足,导致医院经营管理水平较差。需要对医院经济管理信息平台进行建立与完善,对系统中的物流、资金与信息等进河里协调,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医院进行集成管理,对各项数据进行整合,为决策者提供清晰明确的依据与信息。在医院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环境下,医院经济数据越来越细,数据越来越庞大,需要对信息化系统进行完善与规范,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入医院管理中,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处理,以便提高医院运营管理能力,确保医疗效率的不断提高[5]。

经济运行分析第7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电力系统;运行模式 一、市场经济背景下电力经济系统运行的现状分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计划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经济系统的运行还存在很大的问题,需要我们逐步完善,探索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有效促进电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下分别从电力经济系统的运行观念、电价的管理体制、电网的经营机制等方面具体阐述:

1.电力经济系统运行的观念有待提升

电力单位是国营性质的团体,很少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因此企业内部员工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内部经济管理工作仍沿用传统的体系,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并不能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发展。企业运转所需的资金由政府统一拨放,财政部门在账目管理上缺少预算意识,并不注重一季度内企业的盈亏情况。电力单位的经济系统对国民经济产值有着很大影响,这种落后的思想严重阻碍了团队的发展建设,与社会发展方向脱离。将竞争意识引入电力企业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对原有的经济运行体系做出整改,在运营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可促进我国电力系统全面发展进步。

2.电价的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电力企业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电费的收取。现存的首要问题是缺少明确的电价管理制度,存在很多漏洞,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偷电现象有大幅度减少,但还没有被全面扼杀,单纯依靠设备改进等技术方法来完善运行系统并不能从本质出发解决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并没有出善的处罚条款,偷电行为只是被制止,群众并没有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危害行为时有发牛,不利于电力企业的正常营运,收费情况达不到预期规划。各地方的电费收取标准由政府部门统一制定,电力单位不具有决定的权利,当市场经济发牛变化收费额度需要进行凋整时,要将这一规划上交至政府管理部门。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审批流程,调价方案得到批准后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改动时间。由此看来提高电业单位的经济收益需要完善电价管理制度,对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为企业运转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基础。

3.电网的经营机制有待完善

电网是电力系统运营基础设施的总称,现有的经营模式存在一定的垄断性。是由政府规定统一采购的,价格不存在变,建设已经应力资金由上级管理部门监管,并没有将权力分散在各电力企业中。此类情况直接影响到电力单位员工的工作热情,并且团队内的管理人员没有实际的权力,只负责人员的日常行为约束,很难参与到整个系统的运营中去。电力基础设施营销人员的工作态度也随之松散,对国家电力系统的进步有很大影响,不利于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

二、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如何促进电力经济系统的运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电力企业要合理分配资源,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系统的电力经济运行体制,尽可能地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在国家及相关政府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宏观调控下,电力企业的相关制度也在逐渐改革完善着,对促进电力经济系统的运行有很大的影响。下面,从电力企业市场的发展、电价体制的改善、市场供求机制及竞争机制的完善等方面具体分析:

1.大力推广电力企业市场的发展

将电力企业的运营模式与市场经济相结合,顺应社会体系变化发展。协调好运营与建设之间的关系,各部门紧密配合但在管理体系上要独立存在。适当的增大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利,基础建设的基金不能完全由政府部门拨款,企业内部也需要投入一部分,这样可帮助增加员工的竞争意识。不断扩大电网市场,针对一些环境特使的地区指定专项计划,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涉及到电网建设时可公开进行招标,各电力企业都有平等的机会参加竞标会议。开展此类竞争性经营方法,可促进电力企业建设水平不断进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2.改革完善电价的管理体制

在电价管理中实施动态方法,小幅度的调整可由地方进行决定,开展后将方案移交至上级管理单位。要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制定销售价格,不断完善管理条款,深入基层开展法律宣传活动,帮助群众认识到偷电、破坏国家电网的严重性。不同地区发电的方法不同,因此在成本上存在很大差异,旧体制性统一管理的模式不具有市场说服力,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电价,要以群众的切实利益出发。不单可上调,必要时也可进行降价经营,使得电力销售取得新突破。科学地计算成本与售价之间的动态量,通过加强管理,完善体系等方法为电力企业增加收益。

3.建立有效的市场供求及竞争的机制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电力供求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一定要时刻关注经济市场对电力的需求,然后适度地供应,做到电力市场的供求平衡。当电网的供大于求时,我们可以适当地下凋电价,若供小于求时,上调电价,用这种电价浮动的方式来调节电力供求的平衡。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给电力分配同等条件的资源,让他们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

三、小结

经济运行分析第8篇

[关键词]电力经济;运行管理;应用效益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电力发展形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提升电力生产效率,进而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现有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应用,在后续控制阶段,要不断提升电力生产效率和投资效益,使其适应社会发展形式的要求。

一、当前电力经济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1.电价不合理

由于近些年来电力应用量逐渐提升,煤炭价格逐渐提升,煤电联动机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在后续发展阶段,必须将电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满足后续设计形式的要求。但是在具体控制过程中存在煤炭价格不合理的情况,火力发电企业包企业大面积亏损运行,电厂发电形式不合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出现大面积缺电的情况,使得我国电力资源结构仍需调整,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价格,导致电力企业制度不完善[1]。

2.电力企业管理制度不合理

管理制度是电力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在整体控制过程中需要以制度体系为研究点,满足后续建设程序的要求。当前在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的情况,给现有管理制度造成严重的影响。由于现有管理过程中存在竞争主体不明确的情况,在整体发展阶段,必须及时对应用制度进行改进,使其符合后续干预形式的要求[2]。

3.后期效益不明显

电力市场在整体发展阶段为电力经济运行提供必要的指导性意义,基于现有干预形式的复杂性,在后续控制过程中存在电力市场不完善的情况,导致后续管理制度不健全,进而出现应用形式不合理的情况。电力资源配置形式本身比较复杂,会直接对电力经济管理形式造成影响。由于市场机制本身比较复杂,在整体控制过程中如果存在应用机制不合理的情况,会对后期效益造成严重的影响。

4.管理人员素质低

要想实现全方面的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对经济管理形式有一定的了解,在整体管理过程中对涉及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基础判断和发展阶段发挥控制形式的最大化作用。但是在实践管理中存在管理人员素质低的情况,直接对现有经济管理形式造成影响。长此以往,导致电力经济形式和管理程序控制不当,对经济效益和投资效益带来严重的影响。由于耗电量比较大,在后期控制过程中必须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素质。

二、电力经济运行管理方式分析

基于电力经济发展形式的要求,在后续控制和干预过程中需要明确现有管理形式,对涉及到的应用内容进行分析,满足经济管理形式的要求。由于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需要满足控制形式的发展趋势,促进现有干预形式的进一步发展。

1.明确控制机制

根据现有发展形式的要求,在后续控制和发展过程中需要对控制形式进行分析,使其适应干预机制的要求。基于现有干预措施的复杂性,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制定合理的电价。在制定电价的过程中,必须树立合理有效的控制形式,满足电价形式的要求。在后续控制和干预阶段,要坚持电价优先的原则,使其适应电力控制形式的要求,保证设计形式的有序性和合理性。在整个控制过程中要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建立系统化合理化的规划形式,对应用内容进行分析,并在后续建设阶段不断强化操作形式,加强供电部门操作人员培训,采用技术比武、操作表演、反事故演习等强化培训措施[3]。

2.电力企业观念创新

基于电力企业发展形式的特殊性,在后续控制和发展过程中需要明确控制观念,发挥应用形式的最大化作用。由于观念形式对电力经济运行管理起到一定的制约性作用,需要发挥控制形式的最大化作用,逐渐转变控制形式,使其满足市场营销形式的最大化要求。基于市场经济发展形式的要求,必须及时对观念形式进行创新。电力企业必须以先进的管理模式为基准,及时对内部形式进行调整,使其和市场发展形式相一致,在后续创新应用阶段提供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现有的控制管理形式对电力经济管理形式有一定的要求,在后期控制和发展过程中必须树立合理有效的应用机制,发挥现有干预形式的最大化作用。企业管理者的管理形式对企业后续控制形式有一定的要求,必须根据电力企业发展趋势,及时对观念进行创新。

3.制定合理有效的制度

电力经济管理制度对企业管理形式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在整体控制阶段,必须树立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企业领导者必须以经济运行形式为基准,发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作用。由于控制形式对全方位发展形式有一定的积极影响,需要对制度类型进行分析,以固定的控制形式为基准,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形式的要求,确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形式。基于现有管理制度的特殊性,在整体控制过程中,必须对技术类型进行分析,不断扩展生产规模,在已有控制基础上,对干预形式进行分析,保证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4]。

4.提升工作人员素质

在电力经济发展阶段,对技术形式有一定的要求,在整个控制阶段,必须发挥应用技术的最大化作用。此外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要结合经济管理形式和发展机制的要求,适应后续控制的要求。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对经济形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实践过程中必须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对发电量、电力需求量进行有效的分析。管理人员要明确经济运行形式的要求,在现有控制形势的基础上对涉及到的干预因素进行分析。此外电价控制形式对运行管理机制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必须对电价进行合理的控制,以可持续发展形式为基准,实现后续管理机制的顺利发展。实行全方位电力经济运行管理,能为现有企业发展形式提供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进而对控制形式进行调整,使供电质量大幅度提高,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进而将此管理方法纳人了各项规章制度之中。

结束语

基于现有控制形式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整个控制过程中必须满足控制形式的要求,发挥现有应用机制的最大化作用。电力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合理有效的运行管理形式,将其和经济效益相结合,适应后续控制形式的要求。在整体发展阶段,必须以经济效益为基础,不断对管理形式进行创新,以节能发展形式为基准,对后续控制形式进行创新,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湘平,王玉龙,将之爱,洪丹玉.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全方位电力经济运行管理[J].能源管理,2013,8(12):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