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围棋发言稿

围棋发言稿赏析八篇

时间:2023-01-11 15:49:23

围棋发言稿

围棋发言稿第1篇

川端康成生于大阪市一个医生的家庭,幼年父母双亡,由祖父母扶养;8岁又失祖母,16岁祖父亦亡,成为孤儿。他童年的悲惨遭遇给他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创伤,并影响着他的一生和创作。他描写祖父之死的日记,后来稍事修改,以《十六岁日记》为题,于1925年发表。可以看出这些不幸的经历使他感到生命的脆弱和孤独。他还在中学读书时即倾慕《源氏物语》等日本古典小说和散文等,这对他后来的创作影响极大。川端康成1921年起与同好出版同人刊物,发表作品。以《招魂祭典一景》受到菊池宽赏识,结识横光利一,开始作家生涯,并以《伊豆的》等作品赢得新进作家的声誉。这一时期川端的作品,多以伊豆地方为题材,表现了纤细而敏锐的感觉和新颖的技巧,被称为新感觉派作家。新感觉派衰落后,参加新兴艺术派和新心理主义文学运动,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成名作小说《伊豆的》描写一个高中生“我”和流浪人的感伤及不幸生活。1957年被选为日本艺术院会员。曾获日本政府的文化勋章、法国政府的文化艺术勋章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在工作室自杀去世。川端康成的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

川端康成这位神秘而深沉的作家,一生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围棋,他的日记中有大量关于围棋的记录,他与众多日本围棋高手交情深厚,他创作的围棋小说《名人》无论是从文学的角度,还是对围棋文化的开掘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成为众多文学爱好者和棋迷必读的佳作。而人们也可以从川端康成对于围棋的痴迷中一窥他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一、围棋一生不渝的爱好

从众多的传记与资料记载中,人们不难发现川端康成从小体弱多病,但却对体育运动异常喜爱。他小时候打过棒球,但很快就放弃了。后来,川端还曾迷恋过台球,经常独自一人到一流的台球场,以一二十分的成绩出入于能打一百以上的职业选手中间,却自得其乐,毫不汗颜。对于这些运动,川端的热情总是不能长久。唯一使他自始至终满怀热忱、情有独钟的就是围棋。

有一次川端在火车上遇到一个美国人,此人自称在日本棋院学过,硬拉着川端下了几局:他输了,也满不在乎,不论输几局,都无所谓……川端康成只要稍加还击,或攻其不备,他就软弱下来,没有一点耐性,一击即溃。这好比抓起一个没有魄力的大汉扔出去,川端完全提不起兴趣。因为,不论棋艺多么低下,要是日本人,碰上特别计较胜负的对手,就绝不会这样不来劲的。他完全没有下围棋的气质。川端甚至产生了一种异样的心情,感到他完全属于一个不同的民族。

这件事进而引发了这位作家进一步的思考:美国人“没有下围棋的气质”,那么中国人又如何呢?川端曾就这个问题问过秀哉。

秀哉说:“倘若中国也像日本那样培养专业棋手,中国人也会具备这种素质?”

而随着川端对于中国的了解,他后来为自己的问题找到了答案。他有一次与吴清源交谈时说,觉得中国围棋的历史远比日本悠久,中国人的智慧在吴清源身上放射出光芒。只不过是,在他背后的这一股强大的光源沉沦在深深的泥土里。川端康成无论是对吴清源还是对中国都抱有深深的敬意。

二、出色的记者,棋手的知音

在川端康成的年谱中,人们可以发现这位天才的作家的创作活动一度与围棋异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位作家在创作的高峰期,曾长时间地作为记者观看重大的围棋赛事,并用他的生花妙笔写下了许多的观战侧记。

1938年6月,39岁的川端康成观看“本因坊秀哉名人引退围棋”战局。并在《东京日日新闻》、《大阪每日新闻》上连载观战记。8月,他到疗养所探望吴清源。同年,发表了《我写围棋观战记》等。

1939年1月,川端康成赴热海观看木谷实、吴清源三轮大棋战的第一回。去伊东探望本因坊名人。在伊谷奈与对局间歇而来此地的吴清源进行了两天推心置腹的交谈。这期间,撰写围棋观战记,并以下围棋、象棋和搓麻将等形式,与本因坊名人、木谷和吴等人交往。是年,发表《观战记》(2―3月,木谷、吴三轮大棋战第二局)等。

1940年1月,川端康成去探望住在麟屋的秀哉名人,并与他下了两盘将棋。两天后名人猝死,拍下了名人的遗容。

1942年4至5月,川端康成为了写《名人》及其他作品而去京都。而最终完成《名人》这部小说,是在棋赛结束后13年,1951年开始写的,直到1954年才写完。

因为长期从事围棋方面的报道,川端康成与众多围棋名手都有交情,他为秀哉写过传记小说,为吴清源、木谷实写过文章。但他与吴清源情谊最深,因为他们俩人都是各自领域的杰出人物,彼此间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情感。

川端康成对“美”有很深的研究,是位有细致观察力的天才作家。因他写文章时反复推敲、追求尽善尽美,如同制作艺术品一样,所以经常延误交稿期。为了写《吴清源棋谈》,他投宿于仙石原的表石阁,用了三天时间到吴清源住的地方采访。出版社的编辑因与川端的稿约到期,为了使延误的稿子尽快到手,不得不派人一直尾随于他的身后。对此,吴清源印象十分深刻。在文学上有很深功底的棋手吴清源对川端康成的小说十分钦佩,他曾这样评价:“川端的小说,是不强调小说曲折的情节的。他的风格,是像流水一样,一路潺潺流去,透露着日本文学特有的美。他的美,不是那种浓郁得令人透不过气来的强烈的冲击式的美。而是有着东方的含蓄、深沉、淡雅的那种美。这种美,只在于细细的欣赏和品味。就像一枝,散出的香气是淡淡的幽长的。”正因为两人心心相通,他们成为了莫逆之交。

川端康成和吴清源都很瘦,川端对此十分介意。他好像十分羡慕丰满型的人,特别喜欢丰满的女性,他的妻子就是一个丰满的美人。在伊古奈饭店时,川端康成与吴清源一同洗温泉,互相估摸了对方的体重,不过谁也没有说准,两人都不足四十五公斤。因此,川端康成笑嘻嘻地说:“不管谁先达到了四十五公斤,都必须请客庆祝一番!”

此后,吴清源早就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了,没想到川端康成却牢牢记着。后来,有一次,川端康成得知吴清源的体重已经超过了四十五公斤,当即认真地说:“喂!你不请客可不行啊!”川端冷不防地摆出了一副认真的面孔咄咄逼人地向吴清源“讨债”,吴清源只得兑现过去的承诺。

川端康成还与名人秀哉结下了不寻常的友谊。当初,川端对秀哉名人的了解并不多。二人都沉静冷峻、不苟言笑。后来,川端康成观看了名人的引退棋,并写下以长达64回的观战记,内心对名人十分敬仰,为了将观战记改写成小说,川端后来又去采访名人。起初两人常相对静坐,默然无语,这时往往由秀哉夫人出面周旋,谈话才得以重新开始。川端没有想到的是,在失败的阴影笼罩下,告别赛后仅一年多,秀哉名人便溘然长逝。在秀哉名人去世之前两天,川端还到府上同他下了两盘将棋,这成为名人辉煌一生中下的最后两盘棋。那天,雪花飞扬,秀哉名人再三挽留川端夫妇共进晚餐,说要边吃边谈,但川端还是告辞了。第三天黎明前,川端得知了噩耗。川端十分后悔永远失去了与秀哉名人倾心交谈的机会。于是川端广泛结交名人生前好友,并多次采访名人遗孀季代子,挖掘出不少有关名人的鲜为人知的细节。这成为他创作小说《名人》的直接动因。

这位文学巨匠与众多围棋名手的交往,留下了许多佳话,时至今日仍为许多棋迷津津乐道。

三、《名人》――文采哲理交融的不朽佳作

川端的围棋爱好与文学事业最为璀璨的结晶就是纪实小说《名人》。这也是他本人非常满意的一部作品,他在《独影自命》一文中曾说:“《名人》是一本没有前例的作品,对文坛也是如此”。《名人》是以日本围棋国手本因坊秀哉名人的告别赛观战记为基础改写的。1938年,秀哉名人以65岁高龄举行告别棋坛的比赛。这场比赛由吴清源担任解说,川端应《东京日日新闻》之邀,作为本场赛事的特约记者,负责撰写观战记。

秀哉是日本围棋历史上最后一位名人,同时也是本因坊一派的末代掌门人。但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秀哉名人终于要退出历史舞台了。他的引退,标志着日本围棋一个历史性时刻的到来。因此,引退局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局棋。秀哉名人最后一场告别赛能否保持不败记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比赛的对手是被称为“鬼才”的木谷实七段,他的体重是秀哉的整整两倍,而年龄还不到秀哉的一半。比赛从6月26日开始,到12月4日结束,以“五十年不败”的秀哉名人的失败告终。

一盘棋前后下了半年,而且屡次转移对局场地,川端几乎是自始至终寸步不离棋盘。他的观战记在《东京日日新闻》和《大阪每日新闻》共连载六十四回,大获成功。

从写观战记时起,川端就计划把观战记加工整理成小说,使之成为“自己的”作品,表达对过早辞世的秀哉的敬仰。他眼中的秀哉,是这样一个人:“在棋盘一落座,名人就显得很高大。这当然是全靠他的地位、修养和艺术的力量。他身高五尺,上身却很长。脸盘又长又大,鼻、嘴和耳朵等也都很大。特别是下颚向前突出。

虽然名人的形象并不高大,但在川端的心中,秀哉是一位真正的大师。在长期的比赛中,名人一直在病中,但是,他不放弃比赛,他说:“我不能作出这种对艺术不忠的事情来。”《名人》这部小说,以细致的人物刻画而憾人心魄。在那细致入微的描写与刻画中,展现出作家独到的艺术才能和极具个性的艺术品味。而川端对于围棋艺术的无限深情,对于秀哉名人的敬佩之情,都得到充分的展现。

围棋发言稿第2篇

胡士莹四岁时发痧子,大病一场,两耳重听,从此性格沉静。焕镳先生忆及南京同学相与时,众皆年少气锐,寻暇相戏为乐,只有宛春先生“沉默寡言笑,漠焉不见其喜愠,众心仪之”,在同辈间已殊不同。这样的气质也促成胡士莹在翰墨上的用力,中学时已写得一手好字,日日作书不辍。后来,宛春先生亲笔恭楷抄写乡邦文献资料和孤本古旧小说,既是写书自娱,又为其后致力的话本小说打下资料基础。一生写字之多,他曾自己戏言道:“春夏秋冬一百年,真草隶篆三亿字。”宛春先生的书法初学赵孟頫,后遍临南北汉唐大碑,中年学钟王,自言得力于“十三行”,作品曾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多次展出,条幅、横幅在香港《书谱》、上海《书法》杂志上发表。宛春先生的书法,已是可供临摹研习的法帖,天下书家提起先生都肃然起敬,不敢沾沾自得。1970年尼克松访华到杭州时,有关方面专门请他书写笕桥机场的航站名。他的法书《鲁迅诗歌选》小楷字帖,由上海书画社于1974年出版。晚年他摹冯承素本《兰亭》,“尤为神似,所见无出其右”。

宛春先生不种花、不养鱼、不喂鸟,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全套的红漆家具擦得锃亮。他别无所好,日日浸淫在图书与文字之间。只喜欢喝酒,闲时一个人打棋谱。他在私塾就学围棋,在南京、扬州、上海等地与名手对弈,每每能出奇制胜。宛春先生棋艺之高,在整个浙江无人可及,故从不与外人下棋,只自己打棋谱,从中悟道。上世纪70年代初,他《有赠》一诗写道:“赛棋友谊胜谈兵,莫道输赢在一枰。世事从来争黑白,两条路线最分明。”宛春先生是个慈祥和蔼的老人,既在民族大义上绝不含糊,又能在学术研究上坚持己见。他四弟胡士焌,抗战中在芜湖率铁甲车连抗击日寇英勇战死。宛春先生早年支持独子胡石言奔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参加新四军。石言后为专业作家,《柳堡的故事》就是他创作的。

抗战中,宛春先生在上海与郑振铎、赵景深、谭正璧等相往来,研讨小说、戏曲与通俗文学。历来被封建文人轻视的通俗文学有着正统文学不能比拟的民间性,自五四以来就受到胡适、郑振铎、顾颉刚等人的重视。胡士莹初时读书颇杂,大量的翻看与抄录虽然积累了相当的基础,却未得入门径。抗战期间,宛春先生才确定了以话本小说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并终身致力于此。1961年,他跟中国科学院浙江分院语言文学研究室的研究生介绍读书治学的经验时就强调:“我觉得不论什么学问,最好还是选择一两门进行专门研究。”宛春先生自己正是这样做的。他对说唱文学的渊源、流变、体制、表演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代文学的影响都做了精辟的论断。特别是对“变文”之“变”的文学史考察,材料丰富,实为确论。《弹词宝卷书目》已经成为该领域研究最完备的书目之一。戏曲方面,他校注过关汉卿的《紫钗记》《紫箫记》和杨潮观的《吟风阁杂剧》,并对杨潮观杂剧的艺术价值作出中肯的评价。

宛春先生的论著不多,轻易不肯发表。他瞧不起那些看几部文学史就写文章的“空头学者”,曾教育学生说“动手写文章就像上讲台一样,眼前仿佛坐着一排排认真听讲、随时发问的学生,而不能‘目中无人’,半点马虎不得”。他的代表作《话本小说概论》就曾四易其稿,首尾长达十多年之久。1962年的初稿油印出来给研究生当作讲义。1965年的二稿,一面继续当讲义,一面分送相关专家征求意见。1973年夏,赵景深收到胡士莹亲自送来的三稿油印本,只见密密麻麻贴满了大小纸条,上面写满了行书细字。1974年,在汲取了各方面意见后,宛春先生又再作增删调整,完成了最后的修改。《话本小说概论》出版后,被专家认为是“话本的簿录和提要,又是一部很完整的工具书”,是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相提并论的传世之作。《话本小说概论》虽受文学阶级论的影响,如对凌蒙初的评价较低,但由于辑录考证的功夫极深,至今仍为后学必参的“研究话本的百科全书”。

围棋发言稿第3篇

关键词: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模型;分析模型;概念统计模型;混合模型;不适定问题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编者按:Internet时代对中文信息处理提出了更多、更新的需求,同时,致力于中文信息处理研究的队伍也在不断地壮大。在这支队伍中,既有在这个领域里长期辛勤耕耘的老兵,也有初出茅庐的新人。为了使研究者们得以在更高的起点上开展研究,我们特向该领域(或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和学者约稿,这些稿件或是多年研究成果的厚实积累以及发轫于斯的深刻思考,或是具有前瞻性的前沿课题探索,或是相关研究工作系统而深入的综述。我们设立了一个约稿专栏,陆续刊登此类稿件,以飨读者。本期刊登其中的2篇,分别是张钹院士的“自然语言处理的计算模型”、黄昌宁教授等的“中文分词十年回顾”。相信这些论文对读者全面、深刻地了解乃至理解相关学术问题,一定会大有裨益。

1 引言

本文讨论的“自然语言处理”都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对自然语言的各级语言单位进行的自动处理,包括对字、词、句、篇章等进行转换、分析与理解等等[1]。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相比,自然语言处理算是一门很“老”的学科了。电子计算机刚刚问世,计算机科学家就对语言的机器处理备感兴趣,不久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不同领域的学者也纷纷参入他们的研究队伍,一门新的研究领域――自然语言处理从此诞生。翻开它的历史,人们会发现,自然语言处理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研究工作跌宕起伏,时而乐观,时而悲观。人们对自然语言自动处理的困难通常估计不足,对它发展的前景往往过于乐观。可是,实践却一再表明事实并非如此,研究工作总是困难重重,进展缓慢,于是引来了悲观情绪。奇怪的是,这种乐观与悲观情绪的交替、循环在半个多世纪自然语言处理的发展历史上却不断地重演着。

早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现代电子计算机还处于襁褓之中,利用计算机来处理自然语言的想法就已经出现了。当时人们从破译军事密码的工作中得到启示,以为不同的语言(中文,英文,还有其他语种)只不过是对“同一语义”的不同编码而已。于是想当然地认为,采用译码技术“破译”(理解)这些“码”(语言)应该不成问题。结果却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自然语言自动处理居然比破译密电码困难得多!

1956年人工智能诞生之时,该领域的创始人就把计算机国际象棋(Computer Chess)和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作为两个标志性的任务提出来,认为只要计算机的象棋程序打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机器翻译程序达到人类翻译的水平,就可以宣告人工智能的胜利。他们对此充满信心,以为凭借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将会在很短的时间里达到预定的目标。如认知心理学家H.Simon认为十年内这两项目标都可以实现。大家知道,实际上,直到1997年,即40年(不是10年)以后,IBM的国际象棋程序――深蓝(Deep Blue)打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才宣告第一项任务的胜利完成。而机器翻译呢?至今依然是一项十分困难的任务!这些过分乐观的估计至今一直成为人们质疑人工智能的一个口实和笑柄。人们一再低估自然语言处理的困难。

然而,跌宕起伏的历史也正是自然语言处理研究工作的魅力所在,它吸引着千千万万的研究者去研究自然语言的复杂性,探索其中的原因,寻求机器自动处理的方法。至今大多数研究者主要从语言本身的复杂性来探讨这些问题,找到了其中的许多原因[2~7],其中包括:存在于各级语言单位(字、词、句、篇章等)的局部歧义性(Local Ambiguity),上下文的影响(Contextual Dependency),语法与语义的相互依赖关系,语言环境,知识背景等等。毫无疑问,语言处理的复杂性来源于语言本身的复杂性,因此上述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理解自然语言的特点,以及改进机器处理的性能,都起过很好的作用。不过,在自然语言自动处理过程中,计算机处理的直接对象并不是实际的自然语言,而是它的计算模型,因此要真正理解自然语言自动处理的问题,并找出解决的办法,还需要从语言处理建模的角度来探讨这些问题,可惜目前这方面的探讨还不多,本文将着重讨论它。

2 不适定问题

现实的自然语言系统N(Natural Language)十分复杂,不可能作为计算机的直接处理对象。为了使它成为可处理的对象,首先需要根据处理的要求,把它抽象为一个问题P(Problem),比如P是自然语言N中的分词问题。然后根据给定的输入、输出集(I,O),以及问题P,建立一个数学模型M(Mod―e1),以及与其相关的有效算法A(Algorithm)。M与A组成了问题P的计算模型F(ComputationalModel)。显然,同一个模型M,可以采用不同的算法,因此计算模型F取决于采用的数学模型M,M是模型的本质,而算法只是实现的手段。有了计算模型F,在给定的输入集(I)下,就可以计算出输出O,因此O也可称为F的解。或者说,通过计算模型F,我们对自然语言中的P问题进行处理(如图1所示)。因此研究自然语言自动处理的关键是研究计算模型F。

给定计算模型F(I,O),其中I是输入集,即一组数据,O是输出集,通常由语义空间的元素组成。以汉语分词为例,输入一个句子“南京市长江大桥”,对于计算机来讲,这个句子只不过是由“O”和“1”组成的机器码,即一组数据。我们要求的输出是:按照语义切分出句子中的词。因此模型F的作用就是按语义对数据I进行分类,分类的结果就是输出O。可以说,F是数据空间I到语义空间O的映射(Mapping),即映射F:IO。一切自然语言的自动处理问题P,都可以抽象为这样一个映射问题。于是我们把所有的自然语言处理(分词、词性标注、词法分析、语言理解等等)归结为一个普适的科学问题一映射问题F,从而便于进行理论研究。

不幸的是,由自然语言处理抽象出来的计算模型一映射F:I0,由于自然语言的复杂性,往往是一个不适定(Ill-posed)的逆问题,这就使得自然语言处理问题的求解十分困难。本来,对于一个问题解的存在性,唯一性,以及稳定性中任何一条不满足,就算是难解的不适定问题,而自然语言处理的计算模型往往这三个条件都不满足,因此是一个强不适定问题(Strongly IlI-posed Problems)。仍以汉语 “南京市长江大桥”的分词为例,首先它的解不唯一,至少有两种可能的分词结果:“南京市|长江|大桥”,“南京|市长|江大桥”。解的存在性和不稳定性也十分明显。如果改动上面句中的某个字,比如,将“京”字改为“景”字,根据“分词”的定义:“依语义(词义)对数据进行切分”,因为无论是“南景”还是“南景市”这两个词都不存在,因此无法从词义上对该句子进行切分,问题也就变成无解的了。目前已有许多关于不适定问题求解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成果[8,9],自然语言处理完全可以借鉴这些理论来探索新的解决方案。不适定问题的求解方法[8],简单地讲,就是加入适当的约束(Constraint)条件,使问题的一部分变成适定的(Well-Posed)。约束条件可以加到输入集、输出集、模型本身等。比如,著名的求解不适定问题的正则化方法(Regularization),就是对输出集(解集)进行约束,把它限制在具有稳定解的范围之内,从而使问题在这个范围内变成适定的。本文将从这个角度研究自然语言处理的相关计算模型,探索一条新的研究途径。

3 分析模型

语言学家N.Chomsky认为人类生成合乎文法的语句的能力是生来具有的,为此他提出一种称为生成句法(Generative Grammar)的理论[10],这个理论对人类语句的生成做了如下的解释,即人们通过一组有限的规则作用于一个有限的词汇上,从而本能地生成无限的可接受的、合乎文法的句子(Ac-ceptable Grammatical Sentences)。这个理论的提出马上得到语言学界的广泛兴趣,并对自然语言自动处理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个理论表明在自然语言的各级语言单位中都存在一定的内在规律性,因此依据这种规律性,就可以为语言处理建立一种计算模型,比如基于规则(Rule-Based)的模型。由此可见,一切理性分析的语言计算模型(Analytical Mod―el)都是建立在这种理论假设之上。

如果对输入集加以适当的限制,比如假定有限的输入集,理性分析模型一般可以满足适定性的条件,因此这种模型对于解决较小规模的自然语言处理问题具有一定的效果。可是,由于语言的输入集(I)是无限的,这种通过有限规则集,特别是少量规则集的建模方法,显然很难满足自然语言处理的全部需要。因此语言的理性分析模型面对大规模的真实文本时,都难以通过“可扩展性”(Scalability)的考验。因为当问题的规模扩大之后,理性分析模型在大型的输入集上,难以使问题的全部解达到适定性的要求。这也就是理性分析模型的局限性所在。

4 概率统计模型

Chomsky关于语言获取(Language Acquisi-tion)的理论也受到一部分学者的质疑,他们认为人类自然语言与人造的形式语言不同,并不遵循严格的规律,因此语言理性主义的分析方法难以克服语言复杂性带来的困难。与Chomsky理论相反,行为心理学家B.F.Skinner[11]提出另一种语言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人类语言能力的获得来自于学习,语言是通过不断地实践而“约定俗成”的结果。这就是自然语言形成的经验主义解释。概率统计模型(Statistical Model)[12]属于经验主义的语言计算模型。概率统计建模采用从数据中学习(LearningFrom Data)的方法,至今取得很大的成功,目前已成为自然语言处理中占统治地位的建模方法。概率模型的成功应该归功于网络时代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正因为这些变化,为我们带来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数据。“数据驱动”(Data Driven)法应运而生,正是这种新的研究方法促成了当今以概率建模为代表的经验主义方法的繁荣与发展。比如,目前流行的基于语料库(Corpus-Based)的语言处理方法就是一种典型的数据驱动方法。

但概率统计建模也不是无懈可击的,面对大规模的真实文本,它面临着许多挑战。首先,语言的计算模型F:IO是不连续映射,根据统计学习理论[13],不难知道,通过学习与训练获取不连续映射的困难很大,通常存在学习不收敛、学习误差大、推广能力弱等诸多问题。因此基于概率模型的大规模文本处理的结果通常准确度受到一定的限制。其次,从建模的角度看,由于自然语言的层次结构,在各个层次的语言单位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依存关系,特别是远距离的依存关系(Long-Distance Dependency),如上下文关系等。如果建模时,把这些可能的关系都考虑进去,模型将会变得极其复杂而无法处理。但是语言计算模型的解通常是不稳定的,任何一个未加考虑的微弱因素(例如,长距依存关系,以及其他小概率事件等)都可能引起解的巨大变化,从而带来严重的错误,因此许多场合下,不能忽略微弱参数的影响,这就使概率建模方法陷入两难的境地。最后,虽然网络上的文本数据(生语料)几乎是无限的,但带有正确层次结构标注的数据依然匮乏,统计模型仍然面临严重的“数据稀疏”问题。因此单纯的概率模型也不能完全解决自然语言处理的自动化问题。

5 混合模型

以上讨论使我们认识到,无论理性的分析模型,还是经验的概率模型都不能解决语言自动处理的全部,特别是大规模的真实文本。其原因还需要从自然语言本身的特点去寻找,人类不仅利用自然语言表意,同时也用它来言情,一段语言中往往既有理性的思考,又有感情的流露,意中有情,情中有意,情景交融。因此自然语言处理既需要理性分析,也需要感性经验,二者互相补充。就是说,需要走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结合的道路,即混合模型(Hybrid Mo-del)的道路。目前已有许多研究工作试探混合模型的方法,已经取得一些成果[14~17]。但困难依然存在,比如,感性经验的表达与运用就是其中关键之一,也就是说,如何考虑语感、语境和知识背景等问题。

在机器翻译研究的初期(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人经常举以下的例子来说明机器翻译任务的艰巨性。

英文的原句是:

(1)The spirit is willing but the flesh is weak.

(心有余而力不足)

经机器翻译成俄文之后(在文法分析、双语词典等支持下),再把它翻译回英文,得到的结果如下:

(2)The Voltka is strong but the meat is rot-(伏特加酒是浓的,但肉却腐烂了)

这也许只是一则笑话,可是它充分说明自然语言处理的困难所在。显然,机器将句子(1)的意思翻译错了。但不幸的是,我们从中竟然找不出错在何 处。因为(1)与(2)两个句字的语法完全一样,可见机器并没有犯任何语法错误。从语义层面看,“spirit”(精神,烈性酒)译成“Voltka”(伏特加酒)并无错误,同样,“flesh”(肉体,肉)译成“meat”(肉)等等也并没有犯语义上的错误。如果错在何处不容易找到,能否找出错误来自何处?的确,词的多义性是错误的始作俑者。可是问题并没有因此解决,进一步的问题是,如何消解这些歧义,找到正确的答案?对此我们似乎无计可施。因为任何的理性分析都难以纠正上述错误,唯一有效的解决办法,似乎只能直接“告诉”机器,它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换句话说,这是约定俗成,没有什么理由可讲。说明这里需要的是感性体验,而非理性分析。其实,当我们把一个文件输进计算机,文件里描绘的如果是一幅乡间的景色,讲述的是一段男女的情感故事,机器如何“看懂”它,如何对它进行处理?显然,要解决这类问题,机器除具备理性的分析能力之外,更重要还要有丰富的感性经验与知识。

机器是否可以具有感性经验,又如何得到这种体验?这是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课题,至今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以计算机国际象棋程序为例,其实,从理性分析的角度看,计算机分析棋局的能力早已超过人类,但是长期以来计算机象棋程序一直无法打败人类象棋大师。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人类具有“棋感”和下棋的经验,而计算机没有。IBM的象棋程序所以能够最后战胜人类高手,是因为同时在以上两个方面下了功夫,采取了相关的措施。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提高机器的计算速度,使它在下棋过程中,可以往前预测10―15步,而象棋大师一般只能预测3―5步,机器的分析能力远超过人类棋手。另一方面,为了弥补机器在“棋感”与下棋经验方面的不足,在IBM机器中存储了大量的下棋经验与知识,包括60多万种的棋谱(以往的下棋经验),棋局的评价标准(启发式的决策经验)等。

换句话讲,需要依靠理性分析与感性经验的密切结合,但此项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至今依然远未解决。

6 结论

一台电子计算机不管性能多么的高,本质上,都只是会计算“0”和“1”的机器。从计算的角度看,自然语言处理是一个强不适定问题,因此简单的建模方法,无论是确定性的,还是不确定性的都无法解决其全部。根据不适定问题的求解原理,只有通过提供大量的“约束”(包括知识,经验等),才能使之成为适定性的、可解的问题。因此出路是,通过计算机科学、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通力合作,将人类认知的威力与计算机的计算能力结合起来,才可能提供丰富的“约束”,从而解决自然语言处理的难题。

收稿日期:2007-03-01定稿日期:2007-03-01

作者简介:张钹(1935―),男,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

参考文献:

[1]王晓龙,关毅,等.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M].北京:清 华大学出版社,2005.

[2]Gibson,E.,Linguistic complexity:Locality 0f syntac― tic dependencies[J].Cognition,1998,68:1-76.

[3]Daniel Grodner,Edward Gibson and Duane Watson.The influence of contextual contrast on syntactic pro-cesslng:evidence for strong-interaction in sentencecomprehension[J].Cognition 2005,95:275―296.

[4]Silvia Gennari and David Poeppel.Processing corre―lates of lexical semantc ccomplexity[J].Cognition 2003,89:B27-B41.

[5]Tessa Warren and Edward Gibson.The influence of referential processing 0n sentence complexity[J].Cognition 2002,85:79-112.

[6]Gerry Ahmann,Mark Steedman.Interaction with context during human sentence processing[J].Cogni―tion 1988,30:191-238.

[7]Douglas Roland,Jeffrey L.Elman and Victor s.Fer-relra.Why is that?Structural prediction and ambiguity resolution in a very large corpus of English sentences[J].Cognition 2006,98:245-272.

[8]Tikhonv,A.N.,Arsenin,V.Y..Solution of III―posed problems[M].New York:Winston/Wiley 1977.

[9]Bakushinsky,A.,Goncharsky,A.Ill-posed prob―lems:Theory and Applications[M].Dordrecht/Bos-ton/Lond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4.

[10]Chomsky,N..Syntactic structures[M].The Hague:Mouton,1957.

[11]Skinner,B.F.,Verbal Learning[M].New York:Appleton-Century-Crofts,1957.

[12]Christopher D.Manning,Hinrich Schfitze.Founda―tions of Statistical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M].Cambridge,Massachusetts:The MIT Press 1999.

[13]Vladamir N.Vapnik,Statistical Learning Theory[M].New York:John Wiley&Sons,Inc.,1998.

[14]Aue,Anthony,Arul Menezes,Robert Moore,et aL Statistical Machine Translation Using Labeled Se―mantlc Dependency Graphs[A].In:Proceedings of 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Machine Translation[c].Baltimore。2004.

[15]Pinkham,J,and M.Corston-Oliver,Adding Domain Specificity to an MT System[A].In:Proceedings 0f the Workshop on Data-driven Machine Translation at 39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C].Toulouse,France,2001,103-110.

围棋发言稿第4篇

在记者落座的功夫,推门而入的罗洗河径直走向记者,并随手递出两张照片。我不禁惊叹,未经介绍,他竟然知道谁是采访者?!

“哈哈,听说有人来采访,这里面我就没见过你。”开门见山,罗洗河说破了原故。

“呐,照片特意为你挑选的。”

“谢谢!”

“哈哈,嗯!照片不是最好的:啊!也不是最坏的:嘿嘿!!是差不多的,好照片怕你拿走后不还。”

……

一袭灰黑色调的休闲服,不失本色的目光,直率的言辞,就是这样一个“大男孩”,在围棋三星杯番棋决赛中,力克围棋“世界第一人”韩国棋手石佛李昌镐,创造了中国棋手获得本项赛事冠军的第一次。

因快,得遇名师

几年来,多项围棋世界冠军集一身的李昌镐像一座大山,横亘在中国围棋手面前。2006年之前,他只在三星杯半决赛中输给过中国棋手常吴。番棋赛,特别是决赛,李昌镐在和中国选手的交锋中,保持着一场不败的战绩。

本届三星杯之前,29岁的罗洗河在中国围棋界算不上是顶尖选手。他圆圆的脸庞,一笑就眯成线的眼睛,以及直来直去的言谈,笃定是一个长不大的可爱男孩,小猪的绰号也就如影随形至今。而此前,他和李昌镐交手4次,没有一次胜出。

罗洗河跻身三星杯决赛,中国棋界忧大于喜,人们认为,胜算不足50%。原因在于,罗洗河属于快棋手,面对棋风稳健而老辣的李昌镐,难免缺少“算计”。

落子快,正是罗洗河的风格,因为“快”,学棋期间,他也没少吃苦头。

22年前的冬天,7岁的小洗河拉着父亲的手从湖南衡阳来到北京。几经周折,他被棋坛前辈过惕生推荐到时为国家围棋队教练的罗建文门下。

见面即考试。正在家中休养的陈祖德拿出两道颇有难度的死活题,作壁上观的罗建文看到少言寡语的小洗河在很短时间做出了正解,他从内心喜欢上了这个出手迅速的小男孩。

“喜欢下围棋吗?”

“我要打败日本名家赵治勋。”小洗河脱口而出。

其时,围棋队没有成立国少队,但罗洗河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坚定了罗建文收留他的决心。当时,罗建文一家三口住着一间不足14平方米的独居室,为了安顿小洗河,罗建文将一张上下床清理干净,担心小洗河睡觉不老实摔到地上,将他安排在下铺,罗建文的儿子睡上铺。性情温和的小洗河没过几天就融入到这个家庭中。罗建文欣慰,小洗河没有受想家之累,可以全身心学棋了。

以后,小洗河上午去学校学习文化课,下午到棋院学棋,晚上回家后要和罗建文复盘半个小时。下出好棋的复盘,小洗河会受到“嗯!”“不错!”“对!”之类的表扬,否则,罗建文就会脸色一沉……

罗建文出身福建名门大家,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熏陶,坚信“孩子不打不成材”。他将罗洗河视作已出,罗洗河因此在学棋的时候,没少挨打。

“走成这样,该不该打?”

“该打!”

“打你五下!”

“打三下好吗?”

讨价之后,小洗河依照惯例,趴到床沿边,撅起小屁股……

揉着被打痛的臀部,小洗河还没走到棋盘前.就听到让他心惊肉跳的话:余下的两下巴掌被“记账”,如果再出现臭棋,一并处罚。

被打过几次,小洗河在想“歪着”。一天训练课之后的复盘,小洗河前几手棋出手迅速,味道不错,几十手过后,落子速度越来越慢,棋面漏洞百出。看着罗建文晴转阴,沉得能拧出水的脸,小洗河才实话实说,上午的棋下得太臭,怕挨打,只好自己编造出了一盘棋。处罚必不可免,甚至容不得小洗河讨价还价。但罗建文心里赞叹小洗河脑子转得快——一个小孩竟能编造出半局棋。

嗜快,常受“鞭策”

几年之后,罗洗河棋力精进,但罗建文对爱徒的棋风却另有见地。

一盘三个小时的慢棋,常昊会用时到读秒;快一些的刘星会用去两个多小时;罗洗河则会在一个小时左右结束全局,虽然布局上不会出现大的纰漏,但和中国围棋界普遍推崇的慢棋长考思路格格不入。

罗洗河下棋快,很大程度在于他头脑灵活,1985年,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为棋手测试智商。罗洗河第一次就测出164分,比其他师兄弟平均高出二三十分。他脑子快,手更快。玩电子游戏“俄罗斯方块”,他可以游刃有余地打到最高的第9速。队友曾说过,那个速度不是“正常人”玩得了的。但罗建文认为,快棋的基础应该是慢棋。慢,才能针对一步棋思考更多的变化,积攒出足够的经验。厚积薄发,才能快而不乱,否则,仅仅凭借脑子快,会欲速而不达。为了纠正罗洗河下棋快的“毛病”,无奈的罗建文再出“重拳”。

一次,罗洗河在广州参加全国围棋个人赛,因为其他事情,赛程过半,罗建文才赶赴比赛地。不及进入赛场,就有老师“告状”:“洗河今天这盘棋,不到40分钟就下完了,能不输?”

“知道了。”罗建文听后面露愠色。

晚饭时间,参加比赛的六七名队员列队站在罗建文面前。赢棋的队员,罗建文每人奖励一只海螃蟹,拿到宿舍去吃;输棋的虽然没有吃到螃蟹,也被罗建文鼓励一番,然后散去。罗洗河自知“理亏”,低着头,站在餐桌前不敢移动半步。

“为什么下成这样?”

“下得太快!”

……

十几分钟后,罗洗河双手抹着眼泪,一言不发地走出餐厅。但下次比赛,他依旧如故,落子如飞。所以,本届三星杯之前,他的最好战绩是国内NEC杯赛的冠军,但在随后的中日NEC杯冠军三番棋对抗赛中,输给了赵治勋。赛后,有人直言罗建文,要劝诫徒弟罗洗河,落子要稳健一些。罗建文回答也干脆:“没用!”

我行我素的罗洗河和李昌镐第一次交手是在亚洲团体赛上。罗洗河谨慎开局.棋面顺利,频频提子李昌镐的棋子看上去所剩无几,他认为胜利在望,落子的速度明显加快,对手的局面却在他啪啪痛快的落子声中处处开花,越变越好,最终,罗洗河拱手认输。走出赛场的时候,他清楚地听到曹熏铉说:“这小孩下棋太随意!”

罗洗河却认为,那时是自己的棋力不足以和李昌镐对抗。正如决斗中的剑客,剑锋不尖不利,出剑迅速固然可喜,但同样不能斩对手于马下。

惟快,真金本色

宝剑锋从磨砺出,这一时刻是2005年8月24日鸣锣开战的第10届三星杯。

预赛,罗洗河对阵柳时熏,执黑的罗洗河在局势不利的情况下,抓住对方读秒混乱时出现的纰漏,果断落子,一举转危为安而胜出。赛后,有人认为是本届三星杯修改赛制,将三小时的赛程,缩短至两小时,“救”了罗洗河一命。

但,清点一下本届三星杯罗冼河曾经遭遇的对手,金鹤洙七段、林至涵七段、柳时熏九段、宋泰坤七段、李世石九段、崔哲 瀚九段、李昌镐九段等等,这些人大都是韩国围棋界的精英,韩国围棋界的半壁江山。而且,赛前的罗洗河不是种子选手,三星杯的预赛、本赛13场对局,他都要一一化解。

罗洗河“救”自己,凭借的是日臻成熟的“快刀”。在之后进行的8进4的比赛中,面对六次世界冠军得主李世石,罗洗河用了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就完胜对手。半决赛罗洗河应对崔哲瀚,首局,罗洗河以快牵制对手,使频频陷入长考的对手终因时间不足投子服输。次局,大意的罗洗河仅用1小时20分钟就拱手称臣,输棋也不拖泥带水。第三局,罗洗河较上了劲。临近终局,双方走出1000盘棋未必能出现一次的“三劫循环无胜负”的局面。那时,北京观棋室里教练队员分析,如果和棋,罗洗河并不吃亏。北京方面已经在和韩国联系,磋商增加一场赛事。但罗洗河再出奇兵,成功的杀出“三劫循环”,赢得了比赛。棋毕,罗洗河还有40分钟没有用完。

至此,罗洗河面前只剩下最后一位韩国选手,一夫当关的石佛李昌镐。

距离决赛还有两天,晚上,钻研棋谱,研究对手,不,那不是罗洗河的风格。他悠然自得地卧在家中的沙发里看电视,那天播放的是他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宝莲灯》。其中一幅画面:陈香向得道咸佛的孙悟空拜师学艺,孙悟空说:“小孩有悟性,二郎神,你的劫数到了,你也会有今天。”看到此,洗河脱口而出:“李麻(注:李昌镐下棋时面无表情,中国棋手笑谈他应该叫李麻,意思是不为棋局所动,“麻木不仁”),你也有今天,哈哈……”

笑声过后,罗洗河一愣,自己怎么说出了这句话。

决赛前夜,身在韩国的罗洗河少有地失眠了。躺在床上.他脑子空空的,什么都不愿想,直至凌晨3点钟,他还起身看了一眼手表。第二天一早9点钟,起床后,他想起昨晚的“失态”,感到是兴奋造成的。毕竟,三星杯一路走来,每一场都是硬仗,每一场他都有可能被淘汰,但他坚持下来了。此刻,他希望决战快些来临。

罗洗河比李昌镐早进入赛场10分钟。

三番棋首局,棋下到中盘时,李昌镐对一角的计算出现低级错误,北京观棋的刘星等队友感到李昌镐状态不好。果然,首局罗洗河胜出;第二局,洗河开局不利,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罗洗河拼到了读秒阶段,这在他的围棋职业生涯中鲜见。毕竟,第二局对任何一方,都是生死局,谁也不会轻易放弃。至此,两人战成平局。国内舆论认为罗洗河已经尽力了,和有着丰富番棋比赛经验的李昌稿相比,决胜局罗洗河胜出的可能性不大。

罗洗河没有做太多考虑,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胜负双方各占50%。决赛当日,不到5分钟时间,棋盘上已经落下了三十多个棋子,这样快的下法在世界大赛的决赛中是非常少见的,而这正是罗洗河的长处。比赛接近尾声,双方战至白热化,进入读秒的李昌镐此时示意去洗手间,3分钟过后,罗洗河注意到,回到座位上的李昌镐面部留有水渍。一名拥有20多个世界冠军头衔的李昌镐需要清醒头脑面对战局,不是好兆头。果然,当李昌镐时间用尽时,罗洗河还未到读秒阶段。最终,罗洗河以五日半的优势荣获冠军。

围棋界前辈华以刚说:“罗洗河的棋快,是有实力作基础的,他每一步棋都有可能给对手造成压力。围棋变数无穷,棋手不可能将棋下到十全十美的地步,七八不离九已经很不错了,这句话可以形容罗洗河。”

围棋发言稿第5篇

近日,根据上级部门统一部署,我校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学习堂史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党的确定的目标任务的迫切需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自己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收获很大,初步达到了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的目标,下面结合组织生活会有关要求,谈体会、谈问题、谈整改,具体汇报如下。

一、学习的主要体会

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从参加一大的13个人,发展到现在有8900多万党员的大党;历经28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建立新中国;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靠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自我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关”。以自我革命精神锤炼政治品格,恪守“政德关”。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党员只有具备高尚的政治品格,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艰苦境遇下毫不畏惧,才能用热血写忠诚,永葆政治本色,践行铮铮誓言。

二、查找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问题一: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没有保持好。

整改措施:整改措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体现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与同事团结一致,围绕教育教学主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好工作。

问题二:立足岗位,搞好教育教学服务的态度不够坚决。

整改措施:整改措施:作为一名教师党员,必须以服务为中心。在工作中,自己将努力围绕中心考虑工作、干好工作。在教育教学上,着眼于培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主动地搞好教学、踏踏实实地为学生好务。

问题三:大局意识还不够强。

整改措施:大局观念牢固树立大局观念,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自己作为教师行列中的一名党员,是全局“大棋盘”上的一个棋子。自己的一言一行,每一项工作将不折不扣地站在全局的角度、集体的高度上去考虑、去实践。在外面场合说话、办事要都要维护教师的形象,决不发表有损教师的言论;履行本职工作和为企业服务也要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在个人利益与全局利益、集体利益不一致时,心甘情愿、毫不勉强地牺牲个人利益。为全局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问题四:工作中质量观念不强。

整改措施:整改措施:要树立效质量观念,确保工作全面“提速”。对自己从事的本职工作,做到立说立行,干就干好。对领导交办的工作,不折不扣高质量完成。每天、每周、每月的工作都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当天的工作当天完成,日清日毕;不要求当天完成的工作,能提前的决不拖后。热爱本职工作,积极主动地做好本职工作。工作计划上,争主动、早安排;工作摆布上,以重点带一般,工作落实上,能提前就提前。示范带动作用好。

围棋发言稿第6篇

一、听公开课,切磋教艺。

本学期我们听了2堂公开课,一堂是陈凯老师的展示课,一堂是×老师的外出学习汇报课。×老师虽然还是一张娃娃脸,稚气未脱,但课却上得轻车就熟。教学内容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化了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多向度地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的个人意义,引导学生不囿于别人的结论,敢于求异,关注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自己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概括,体验主动参与的快乐,体验探索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快乐,处处尽展对教育真谛的深悟。整堂课显示出后生可畏的实力。×老师的汇报课不辱使命,把传递课改前沿信息的效能演绎得非常的直观形象。这堂课,最大教育智慧是教学设计的“艺术运作”,把加、减、乘、除整合在一起教学,让学生知晓,加、减、乘、除不但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而且有互相依从转换的内在联系,把加、减、乘、除的内在规律揭示得如水晶般的透明。整堂课充满了数学思想和思维品质的陶养和熏染,她在倡导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培育智慧和思想。就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我们还聆听了帅爱玲老师的一个汇报讲座。她把四位名师的精彩课堂剪影和自己的参会感悟真诚地奉献给了我们,我们获益颇丰。演艺圈有句行话:不看戏的人就演不好戏。我们教师也将在听课、析课、评课的互动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二、开展校际间的结对帮扶,分享优质教学资源

按教委分配,我校结对帮扶的对象学校,是棋坪小学。接到教委文件后,学校开了一个行政会,会上行政人员集思广益,初步讨论了一下帮扶措施。后由科教处执笔,草拟了一个帮扶方案。4月12日,学校带着草拟的方案和两堂优质课到了棋坪小学。先是开了一个座谈会,会上,棋坪小学的教师提出了自己的帮扶需求,我们学校提出了自己的帮扶意愿。后是上了两堂示范课。林老师的课上得赏心悦目。教学资源选择经典,教学语言清新婉转而富有感染力。课堂上教师巧妙地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充分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策划学生利用多种感观学习,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扎实,教学效果好。漆老师的课,教学设计富有创意,教学语言风趣幽默,教学氛围轻松灵动,教学着力点始终放在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上。两堂课带给棋坪老师的收获不小。回来后,根据棋坪小学老师的需求,我们又对帮扶方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4月23日,学校又组织行政人员,进行了讨论和审议,最后才定下稿来。在未来的4年中,我们将和棋坪小学的教师携手共进。

三、着力图书馆建设,让墨韵书香熏染校园。

由于有在座的各位努力,我们顺利地拿下了省一级图书馆的头衔。创建省一级图书馆并不是我们的旨归,“一切为了师生,一切为了利用,一切为了发展”才是我们的出发点和归宿。本学期,学校围绕“师生”、“利用”和“发展”做了些文章。

围棋发言稿第7篇

今天下午小贾被儿子的班主任叫到学校,主要是为小龙写的“年终总结”。

我拿起小龙的年终总结哑然失笑。

“时光似箭。一年的学习工作即将结束,认真深刻总结经验教训,有着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本学年压倒一切的任务是学习。在各位老师英明指导下,我们广大同学紧密团结在牛校长周围,克服种种困难,顶住各方压力,不屈不挠,开拓进取,终于圆满完成了老师和父母交给的光荣艰巨的任务。

“语文成绩,较去年提高两分;数学成绩与去年持平,保持坚挺势头,前景看好,总体成绩,创历史最好水平。

“学习态度更加端正,仅逃学六次。不论寒冬酷暑,坚守岗位,再难熬也咬牙坐住,表现出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

“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家中破笔、废钥匙分十几次上交德育处,为班争分增光。献爱心活动中,一次性捐款两角,体现了新一代少年美德。将学校院墙扒去一截,虽苦虽累不计报酬,极大方便了同学们的出入。

“这一年,是艰苦奋斗的一年;这一年,是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年。在新的一年里,我将发扬成绩,再造辉煌!”

围棋发言稿第8篇

在经历了前一段的一些事情后,您开始写围棋书了,是教文馆出版的《定式方法》上下册吧?

赌自行车

是啊,当时社会形势正一点点地稳定下来,这本书也比较好卖,一册书的定价是一百元,共印了一万部,我把稿费的二十万元作为头期付款在东京阿佐谷地区买了一块大约有百坪大小的土地,盖了一座房子,当时每坪的价格我记得是一千八百五十元。

那还是个凭写书就可以盖起房子的时代啊!

当时也在银行申请了贷款,但如果换到现在,写多少书也是盖不起房子的。

作为藤泽家的收入的主要来源和顶立门户者,我想早些盖一座自己的房子安家,哪怕是早一刻也好,因为我母亲她们从疏散时起就过着不稳定的生活,所以,当房子盖成的时候我想到非常高兴。

我是在昭和二十五年(1950年)结婚成家的。结婚仪式?就是在我的新居所把亲戚朋友们召集来,开了一个很小规模的婚宴。于是,我们家就有了包括我、我妻子、我母亲及弟弟妹妹在内的五个人。

有了属于自己的居所,还娶了妻室,这一下我的心就安定下来了,于是总惦记着出去干点什么。于是我迷上了赌自行车,当时我还是有一些积蓄的。在近四十年前,比赛的地点是在花月园。我取出了我的积蓄二百五十万元,飞奔而去,在第九轮比赛开始前,我的那些钱已剩下了二十万元,如果我一下子押对了宝,那么我就可以让二十万元变成七十万元,如果我再在十轮比赛中全部押对宝,那我的收入将有四百万以上,啊,我得积蓄多少年才有这么多的钱啊。

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我输得分文皆无,那时的一段时间里我家里也是一文不名,没有办法,只好到日本棋院去借钱,如果借到钱就拿回家也就好了,但可气的是,脚不知怎么就往赛车场挪,我把钱分成两份,这份钱拿回家去做生活费,绝对不能用来下注,另一份钱用来下注,如果能赢的话我就再好不过了。结果呢,从立川赛车场回家时,我还是变得口袋空空。

在赛车场里,有一些不太好的朋友,他们是些放高利贷的人,如果他们看到哪个人把钱输光了,就会向那个人建议:“先生,我借给你些钱吧。”语气充满劝诱,当时向他们借钱的利息是非常之高的。尽管我也知道这么做是非常危险的,但是一想到可能用借来的钱捞回些损失,终于还是向他们借了钱,结果可想而知,我借的钱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

前田君(前田陈尔九段)曾经编了一首十分有趣的顺口溜来说这件事情。“石毛、盐入没有钱,藤泽更是不得了”,大意如此。我母亲也经常说“你是个竹篮子”,意思是说我把钱都糟踏了。我的妻子对此也感到非常不理解。因为我始终没有对她言明实情,大约在二十年前,我们决定卖掉阿佐谷的房子的时候,她也只是以简单的话语同意了,“好吧,就这么办吧”。

没有“异常感觉”

关于赌自行车这件事就谈到这里吧,在昭和二十五、六年时您被誉为“战后三羽鸟”之一,所谓三羽鸟指的是藤泽秀行、原武雄、山部俊郎三个人,你们三个人之间的临时棋战也多了起来。有棋谱记载的“三羽鸟联赛”大家各执白和执黑,各下两局。藤泽先生在比赛中三胜一负,取得了三人比赛的冠军,是吧!

是不是在这个阶段发生的事情,我也不太清楚了,但是我记得与山部君下的一盘棋,本来规定是在两天内下完的,结果在第一天的中午之前比赛就结束了,这一结局使周围的观战者都吃惊不已。说实话,以这种速度下棋,即使是花了精力的,也不太可能很好地计算得失。之所以这盘棋会以令人吃惊的速度结束是因为白102是败着,如果选择103的话,形势比较复杂了,黑棋从黑103开始发动了猛烈攻击,一举决定了最后的胜局。

提起“战后派三羽鸟”这个名称是朝日新闻报社的观战记者宇崎玄玄子命名的,当时我的表现留给宇崎玄玄子的感觉非常好,是“异常的感觉”对此我有些不满,难道我有什么异常的地方吗?我认为再没有像我这么感觉正常的人了,一个不懂棋的家伙胡说些什么?我不很愉快。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