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赏析八篇

时间:2022-02-14 17:57:45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第1篇

新一轮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对我国普通音乐教育改革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建立“以人为本的音乐发展观”的音乐教育科研项目最近在全国正式启动。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现状,许多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九年基础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在此阶段学生就已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乃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最大的变革就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善教与学的方式,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使我们课改得以进行的重要前提。根据纲要精神出台的《音乐课程标难》,又在音乐学科范围内做了更具体的要求。强调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的综合;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完善评价机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的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鉴于我区是这次国家课程改革试验区,特选题为“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思动和主票观点

(一)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验证性研究

1.验证音乐学科课程标准。学习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实验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适切性,根据实验情况,分年度形成对课程标准的修改建议。

2.检验实验教材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教材改革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教材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3.检验实验教材在试验区的可行性。教材是否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是否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要求,教材内容的组织是否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体验、模仿、讨论的建议。

4.实验教材与学生的适切性研究。实验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现实和社会现实、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生认知发展的适切性研究j实验教材主题式的课程体系、语体风格、呈现方式与学生的适切性研究。

(二)教师培训与提高研究

1.培训内容:设置以问题、专题为中心的结构体系。分解为理论与技能、考察与实践、课题研究三大板块。具体内容包括(回)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2)新课程的教与学;(3)新课程与学生发展;(4)新课程与教师教育;(5)新课程与教学评价;(6)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实施与评价;(7)教学方法的新探;(8)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

2.培训模式:分解为专题培训、反思实践培训、案例式培训、观摩研讨培训、课题研究培训、导师指导培训、学术沙龙培训、网络交叉培训。

3.培训目的:(l)被培训者对新课程有着思想上的共鸣与理念上的认同;(2)被培训者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得以提高;(3)建立一支热心并胜任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与开发的音乐教师骨干队伍;(4)营造有利于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

(三)教学改革与课程评价研究

3.评价流程:档案纪实、分项积累:发挥特长、强项评价:鼓励为主、综合评定。

(四)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2.家庭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3.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三、本课题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一)创新程度

1.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2.鼓励探究式学习。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创新精神,使学习成为获得积极、愉快、成功体验的过程。

3.提倡发展性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力求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提倡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

4.本课题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目的中从四个层面强调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做法。

5.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并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

6.体现了学科功能即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具有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功能、有陶冶情操培植学生品质的功能、有健身育心的功能、具有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功能。

7.本课题具有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二)理论意义

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全面实施素质的必然要求,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和历史使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重大、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课程结构的调整、课堂教学的改革以及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

(三)应用价值

1.从学生的经验和发展需要出发,对多门学科进行综合,注重知识的关联性、整体性和开放性,帮助学生获得对社会生活和音乐的整体性认识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强调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3.为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经验,培养和锻炼教师,为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四、确保完成任务的基础、条件、措施

(一)基础

课程改革工作涉及范围很广,政策性、业务性都很强,必须由行政部门宏观调控,统一指挥。统一调动,统一安排。为此,我区成立了由区教委主任、副主任、普教科科长、进修学校校长、各业务部主任以及部分中小学校长组成的课政领导小组。教委主任亲自参与听课、研讨、例会等活动,了解实验工作的进程;同时我们还成立了由区教委、区教师进修学校、基层骨干教师组成的工作小组,及时反映基层学校的问题,及时与进修学校各部门沟通,及时反馈区教委,共同研讨,商榷解决途径。这种行政、业务、基层三维度组建起来的组织机构,为课改的实施提供了保障,使我们的课改实施得以顺利进行。

(二)条件

1.教师提高自我的愿望强烈,参与课改的热情高涨。

2.有多位一体的组织保证。

3.课题项目负责人是西岗区音乐教研员和科研室人员,小学高级教师,曾在《大连教育》《辽宁教育研究》等杂志发表多篇文章,获得过辽宁省优秀音乐教师称号,所写的论文在省、市多次获奖,多次上过国家、省、市、区观摩课,有实际教学经验,指导教师的课在国家、省、市获奖。

(三)措施

1.建立工作例会制度。我们课改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工作小组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汇报实验情况,总结出现的问题,确定下一步工作思路,强化了实验过程的监控。

2.建立课题研究制度。成立由科研室、小教部、骨干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新课程实施研究中心组,定期组织全区范围内的研讨,发挥中心组的辐射作用。

3.建立教研制度。我们改变了过去各校独立教研的方式,采取全区研,分片教研,及时交流,共同研究,切实把握教育改革方向。

4.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每位实验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札记、教材小议、课后小结、教案、教学随想等分期上交教研员,及时收集整理第一手资料,以便对新课程的验证积累实证。

5.建立经费保障制。区教委设立了“课改”专项经费,确保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研究程序与预用效果

(一)研究程序

启动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为开展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创设必备的条件。

(1)研究前期主要任务是运用培训、示范等手段,迅速将教师送入实施实验的轨道。

(2)研究中期主要任务是运用培训、交流等手段,有效地将骨干学校和骨干教师引入研究实验的层面。

(3)研究后期主要任务是适时建立规范,使学校在没有外来特定支持条件下能独立实施课程,使学校、教师研究课程改革活动持续化。

3.总结阶段(200.7~2004.9)

全面总结实施课程改革实验,提炼研究成果。

(二)预期效果

1.阶段及周期实验报告。

2.新课程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3.全员培训经验总结。

4.课题评价经验总结。

5.新课程资源开发成果。

小学音乐教案第2篇

一、教材简介

《音乐会》一课选自人民音乐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册第四课,包括聆听歌曲四首、学唱歌曲两首,它们分别是:

(一)《游击队歌》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是中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所作,曲调轻快、流畅、生动、活泼。

(二)《苗岭的早晨》是由作曲家陈刚根据同名口笛改编的歌曲。乐曲以明朗的旋律,展示了一副苗岭山寨山明水秀、春意盎然的绚丽图景。

(三)《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是德国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的二十一首匈牙利舞曲中的第五首,它原本是勃拉姆斯的钢琴作品,后被改编成管弦乐曲。

(四)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是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所作芭蕾舞剧音乐《天鹅湖》第三幕中的一段,以小号为主奏乐器的意大利风格的舞剧音乐,乐曲为三段曲式结构。

(五)《我是小小音乐家》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简练、富有童趣的美国儿童歌曲,歌曲生动地表达了孩子们的一个美好的愿望和共同的心声我是小小音乐家。

(六)《嘹亮歌声》这是一首曲调规整、词意富有意境的日本儿童歌曲。歌曲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对远山纵情欢唱的情景,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授课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学生对学習音乐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有自己的见解,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掌握了正确的歌唱方法,具备了基本的识谱技能,但对轮唱的把握以及对音乐情感的理解有所欠缺,所以轮唱的把握以及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应成为本阶段学生的训练重点。

三、教学目标

结合本课内容,围绕音乐课程标准,本节课制订了以下三个维度课程总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演唱《我是小音乐家》中,进行创编活动,体验做小音乐家的情趣。在演唱《嘹亮歌声》中,实践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的情绪。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聆听《苗岭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犹如参加一场音乐会活动,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给我们一次美的享受,并在这场音乐会中能听辨各种独奏乐器的音色如小号、口笛、长笛等乐器。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并能在读谱实践中运用,并能做到举一反三。

四、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通过感受、体验、探索、实践等多种形式,感受不同音乐作品的情绪,能听辨独奏乐器的音色,这是教学中的重点;能够带着美的情绪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情绪,并能够较好的完成轮唱歌曲的演唱,这是教学中的难点。

五、教法说明

许多美学家认为,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同时又是最讲究形式结构的艺术,所以通过以下的设计,让学生在音乐中认识美,在生活中寻找美,在未来里创造美,让美融入每一个孩子的心里。具体做法:情境法、教唱法、演示法、实物教学法。

情境法:通过电子设备和有感情的语言,来为学生创设出一个生动可联想的音乐环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探究心。

教唱法:语言精练、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通过教师正确的范唱,使学生更直接的感受到歌曲的情绪,激发学生兴趣。

听唱法:通过让学生直接欣赏、感受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听后再歌唱,歌曲的难点就更容易解决,增加学生信心,更加深对音乐的热爱。

演示法:通过教师的图片、教具演示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学习内容,使课堂节奏更加紧凑,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实物教学法:播放视频文件,让学生模仿文件中的舞蹈动作,从情绪、韵味上着手完整并完美的学习该作品。

六、学法指导

在合理安排教法的同时本节课还十分注重学生学法的引导,使学生不仅要学会还要会学。具体做法设计为: 模仿法、教唱法和听唱法。

模仿法:模仿视频、置身情境、更完整的学习歌曲。

教唱法:通过老师的教唱,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给能更加生动的认识到歌曲,了解歌曲旋律以及歌曲的情绪。

听唱法:通过听、能够培养学生的聆听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听中随音乐歌唱,进一步感受音乐的情绪。

七、设计理念

根据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定位是让学生会学,即自我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教师始终坚持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等教育理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发现、创造等活动过程中享受、掌握并创造音乐的美。通过聆听以及歌曲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到音乐会愉快的场面,感受人们的愉悦之情,还能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歌曲。这样一来,既在无形当中也打破了以往枯燥的学习歌曲、记忆歌词的教学模式,又体现了学生自主,师生合作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过程

小学音乐教案第3篇

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开展音乐课堂教学的研究、指导与评价,以评价促进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行为的统一,促进杭州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

二、工作思路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贯彻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的思想精神,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继续开展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与评价的探索,开展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展示和评比活动,做好新一轮高中音乐新课程实验和培训工作,加强音乐教师专业培训和音乐教研组长的培训,加强对学校的音乐教学调研指导等教研工作,有效监控音乐教学质量,促进杭州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

三、主要工作

(一)继续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

1.继续组织开展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骨干教师专业培训。2006年1月举行音乐新课程第6期骨干教师专业培训。2006年6月举行音乐新课程第7期骨干教师专业培训。

2.积极开展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教学展示活动。要求各区、县(市)大力举行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教学展示活动,以此来推进音乐新课程的发展。

3.加强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器乐教学。5月份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录像评比活动,6月份举行展示和颁奖活动。以此落实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器乐教学,促进器乐教学的实施。

4.认真做好浙江省教研室举行的新课程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三项评比的选拔工作。5月份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评比,10月份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展示评比,12月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评比。选拔优秀者参加浙江省教研室三项评比,以高质量、高水平来体现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各区、县(市)认真做好三项评比的初评工作,选拔优秀者参加杭州市评比。

5.做好课改本学科的总结经验与交流工作。协同做好课改领导小组在教师中评选课改优秀教师工作。

6.按教研室要求对第三批实验区音乐新课程教学情况作一个抽样调研。以课堂教学的展示活动为基础发现总结推广经验,以点促面,发现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新课程的实效性。

7.继续开展音乐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包括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音乐学业评价,以此促进音乐新课程教学的健康发展。

8.开展学能考试研究。结合新课程的精神,开展学能考试的调查与研究。积极制定学能考试审美与艺术测试方案和标准。

(二)积极开展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研究

1.开展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实验和培训活动。深入学习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领会思想精神,树立教学新理念,探讨新教材教法,为浙江省进入高中新课改实验作好充分准备。直属高中6月份举行《音乐课程标准》检测活动,并举行有关辅导讲座,以此来加强音乐教师对《音乐课程标准》的理解,提高音乐教师应对新课程的各种能力。

2.认真做好浙江省教研室举行的新课程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三项评比的选拔工作。直属高中2月份举行音乐教学案例撰写讲座,5月份参加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评比,6月底举行音乐课堂教学录像评比,12月举行音乐教学论文评比,选拔优秀者参加浙江省教研室三项评比。

3.开展音乐教学研究小组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5月份在直属高中举行高中音乐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4.加强高中音乐教师的各项专业培训。3—4月份举行《课标》和舞蹈培训,以此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

5.结合杭州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战略,强化对基础相对薄弱的高中的教学调研与指导,同时调研与总结优质示范高中的教学经验,发挥优质高中的教学示范作用,带动全市高中教学。5月份在杭州高级中学举行高中音乐教学展示活动。

6.积极协助上级和有关行政部门做好高中音乐新课改实验工作。

(三)深入开展音乐学科教育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把“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探索并构建“促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音乐教学模式。

2.各区、县(市)在总结前期教改经验的基础上,举办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题的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展示活动,以此推广教改成果,深化音乐课堂教学改革。

3.切实开展初、高中教改研究小组活动,以此培养一支教改、教研骨干教师队伍。开展音乐教改研究小组教学研究活动,举行音乐教学展示交流活动,促进音乐教改的发展。

4.继续做好杭州市骨干教研组长的培训工作。研究本学科学校教研工作的规律与特征,探索更有实效性的音乐教研工作方法与途径,进一步提高教研组长培训的实效性。同时,支持各县区开展教研组长的培训。

5.继续推进小班化音乐课堂教学研究。开展小班化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继续加强学生“个性化、合作化与活动化”的研究。

6.继续大力推广省级一等奖课题《小学等级制学业评价研究》的成果。

7.开展音乐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制定学生音乐学业评价和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促进音乐新课程的健康发展。

8.协助做好审美与艺术学能评价工作。积极制定审美与艺术学能评价方案。

(四)完善地方课程建设

1.继续实施地方性综合课程《我与杭州》。完成五、六年级和九年级的教材编写任务。加强《我与杭州》教材的培训工作,加强该课程的教研活动,进一步推进地方课程建设和评价研究。

2. 加强“杭州教研网”的建设,继续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在教育局的统一安排下,协同教育技术中心做好网上中小学教育的资源库建设。

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2006年2月15日

2005学年第二学期音乐学科主要工作(直属高中部分)

2月份 布置新学期音乐教研工作

大组成员会议

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撰写辅导讲座

3月份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辅导讲座

4月份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辅导讲座

舞蹈培训

5月份 高中音乐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评比

6月份 音乐录像课评比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检测

大组成员研究学科教研工作

新课程高中音乐第1轮骨干教师培训

(区、县[市]部分)

2—4月份 区、县(市)举行音乐教学展示活动

5月份 新课程音乐案例评比

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录像)评比

6月份 义务教育新课程第7轮骨干教师培训及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展示

颁奖活动

新课程高中音乐第1轮骨干教师培训

音乐教研员工作会议

其 他: 杭州市第18届教学论文评选、课改优秀教师评选

第三批实验区新课程教学状况调研(同局)

杭州市第2次教研组长培训

举行《我与杭州》、《人与自然》、《廉洁专题教育》教学研讨会

地方课程《我与杭州》教学案例评比

小学音乐教案第4篇

传统的音乐欣赏教育往往是“填鸭式”的教育,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强塞到学生的大脑中,使学生的欣赏过程变成了对教师知识经验的机械复制,剥夺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使学生的思想像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毫无自主性和创新性,本来趣味横生的音乐欣赏课变成了毫无意思的政治理论课。

二、音乐欣赏课教案《春晓》进行分析

下面我们就以音乐欣赏课教案《春晓》为范例,对它的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分析,来了解一下在新课程标准引导下的现代音乐欣赏课教学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座位编排

本教案在座位编排上采用扇型小组式排列法,也许有些教师会对这一环节不屑一顾,还有些教师甚至根本就没有注意过这一环节,殊不知这一环节正是上好一节音乐课的关键所在。

在以往,甚至是在现在,有些音乐教师的课堂上仍存在着教师在讲台上讲,不顾学生的感受,不顾教学质量,完全凌驾于学生和课堂之上的现象。其实一切问题都源自“讲台”。一个三尺高的讲台,不仅让学生对教师又敬又怕,甚至觉得教师是遥不可及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尽量走下讲台,尤其是在音乐课上。像教案《春晓 》中的座位安排就非常得当。“一领众围”的座位安排使学生在心理上变的轻松自在,与教师的距离也拉近了。

这样的座位安排,更有利于教师成为学生研究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并随时充当学生的“后勤部长”,为学生提供所需的研究资料,并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验证各种假设,体验作品。

(二)导入

有了好的座位编排,更要有一个好的课堂导入。有了好的导入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好的欣赏课教学的课堂导入不仅可以为教学内容做好铺垫,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调动起来, 更能让一节音乐欣赏课气氛昂然,博得满堂彩[2]。

教案《春晓》的课堂导入严格针对音乐教学内容而设计,使课堂导入建立在与所教授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教师首先让学生欣赏一幅唐诗《春晓》图,并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一遍彩图上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名作《春晓》,在此基础上,请一位同学讲述《春晓》的含义,并由此引出了艺术歌曲《春晓》。教案《春晓》利用对以往所学古诗的回顾,又请同学们对古诗的含义进行了描述,启发了

这样的课堂导入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活跃了课堂气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5] 学生的兴趣是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而活跃的课堂气氛和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引导,有益于学生在接下来的音乐欣赏过程中迅速的“进入音乐”,更有助于他们用心去聆听音乐。

(三)授新课

1、简介曲作者生平及主要作品

在正式欣赏歌曲之前,先把作品的有关情况介绍给学生是非常必要的, 教案《春晓》在这个环节上设计的非常得当,它不仅对作者及其主要作品和艺术歌曲等知识点进行了精炼的讲解,而且还及时的为这个环节设计了几个小问题,加以提问,这样的设计无形中又加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我国古代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5]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 是开发思维迷宫的钥匙。

2、听赏《春晓》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听觉,只有通过认真的聆听音乐,才能初步的了解并感受音乐美、旋律美、节奏美和风格美。[7]

教案《春晓》在聆听之前先有意识、有目的的根据欣赏内容给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如:歌曲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听后有什么感受?词与曲的结合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问题提的虽然非常简单,但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的听,使学生的思维也因此而变的积极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审美功能的直觉性,加强了对音乐初步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3、复听并小声哼唱

当然,音乐欣赏是不能仅仅停留在兴趣阶段的,还必须进一步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所以在教案《春晓》中,在学生复听并小声哼唱之后,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物品(纸、彩笔、塑料袋、矿泉水空瓶、米、水、玻璃杯、红色皱纹纸、剪刀、小录音机、有伴奏的音乐磁带等)这些看似与《春晓》这首艺术歌曲毫不相关的物品,却在老师的问题中起到了不同凡响的作用,教师提问:“除了欣赏和哼唱之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创作表现《春晓》的意境呢?”老师在提问时,要求大家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这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4、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巡回指导, 联系生活实际创作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适当的加入同学们的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所教新课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在有计划有组织的前提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自行创新活动是非常必要而且重要的,这样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共同提高。[10]同时,学生的兴趣越来越浓。另一方面,教师切忌将道具推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活动,这样会造成学生“活动”杂乱,动手和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适当的给他们提供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但也不可将教师的思路强加于学生。总而言之,教师在这个环节只是做学生的顾问,而不能代劳。在这方面教案《春晓》做的就很恰当。

5、学生分组展示表演

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大师卡尔•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11]奥尔夫教学法不把理论作先导,而是让学生从游戏中探索,去尝试,去感知音乐,而教案《春晓》就从此基础上出发,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做游戏,根据自己的爱好,去创作表现《春晓》的意境。

三、教案《春晓》对音乐课堂教学的启示

学生是审美的主题,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对那些严肃高雅的音乐艺术接触较少,感到难以接受,难以理解,他们往往对高雅音乐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与此同时,他们对大量快餐式的流行音乐耳熟能详,兴趣盎然,基于这种情况,音乐欣赏课《春晓》,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来激起学生对高雅音乐的学习兴趣,带动他们的情绪。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的参与意识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虽然其中还存在着:导入方法不够新颖,有些环节缺乏趣味性,听赏《春晓》时目的不够明确等问题,但毕竟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堂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只有正确的对待缺点,事物的发展才能有动力,有前景。

参考文献:

[1] 周海宏. 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J].人民音乐,2001,(5):18—20.

[2] 本书编委会. 新课程课堂教学管理实用手册[M].新疆人民出版社,1989:86.

[3] 陈玉丹.音乐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145.

[4] 赞可夫.和教师的谈话[J].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48—49.

[5] 李自密.教学艺术论[J].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180.

[6] 伍新春,张军.教育理论基础[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91.

[7] 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4):32—34.

[8] 王胜先.浅谈音乐欣赏教学[J].赤峰学报,2007,(5):158.

[9] 徐元勇. 西方音乐学构架中的我国音乐理论教育[D]. 南京师范大学,2007,全文共8页.

小学音乐教案第5篇

关键词:教育实践?摇见习?摇实习?摇音乐教师教育专业

本世纪伊始,我国开展了新一轮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教育部于2004年12月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教育实践亦是该指导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音乐教师教育的培养中,教育实践环节包括见习和实习两种。它们是培养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形成教学实践能力的两种重要途径;同时也反馈出学生在专业课程上的学习效果,及在体验教学实践时遇到的问题。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换言之,教育实践是教师教育培养体系中的“透视机”。透过这种机制,学生体验实际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再次完善自我;学校从学生的实践反馈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改进课程建设及课程教学水平。由此可以看出,是否重视教育实践,将是直接影响我国学校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伴随着新一轮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步伐,使得我们有必要反思一下高师音乐教师教育的教育实践的不足。

笔者拟从对现状的分析与改进设想两方面来谈:

一、对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见习、实习现状的分析

1.整体布局的缺憾:教育实践缺乏系统的周期性整体规划

首先,缺少科学、缜密的教育实践方案。在为期四年的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过程中,应为四年内的见习和实习做出科学的合理的安排与布局,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实践体系。并根据不同学年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进度,结合中小学的教材和教学进度,提出相应的见习或实习目标。据笔者所知,有这样教育实践规划的院校实属凤毛麟角。

其次,时间安排的现状:根据教育部于2004年12月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教育实践安排10-12周。其中见习1-2周,实习8-10周。根据某些高师音乐教育实践的经验,在本科四年中,每个学期都会安排一定的教育见习活动。本科学习的第三、四年进行教育实习。就笔者而知,做到教育见习贯穿本科学习的四年,教育实习在第三、四学年进行的院校屈指可数。当然,一个教师真正的成长及其自身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是需要倾其毕生去追求的。但无论从哪种角度讲,作为培养教师的高师教育,理应为培育教师的健康成长创造一切条件并使其尽快缩短“成长期”。大家都知道,教学是教育实践的积累。也只有积攒了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课堂教学水平才能逐渐提高。

2.音乐教育类课程薄弱

这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区别于专业音乐院校的特色课程。因此在今天看来,由于过去对培养目标认识的模糊,许多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类课程设置显得薄弱。然而,国外的许多师资培养的专业机构都十分重视此类课程类别。实践也证明,忽视音乐教育类课程的设置,无疑会制约将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水平。

3.教育实践师资的缺失

在我们的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中,从事音乐教育类课程的教师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者为数不多。而在教育实践中,各院校担任音乐教育类课程的教师往往一至两位,但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基于学生的人数,我们往往是分成若干组进行教育实践。这就需要增加教育实践的指导教师。各院校通常的做法是非音乐教育类课程的教师参与教育实践的指导。这就需要对参与教育实践的非音乐教育专业的指导教师进行培训。

4.完善评价机制

在以培养高素质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等学校音乐师资为出发点的教育实践,应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评价涵盖学生、指导教师、教育实践成效(见习与实习)、本科课程学习的反馈。只有通过建立一个具有规范性、科学性的综合评价机制把四年中的见习与实习进行全程化跟踪评价,高师教育实践才能真正起到促进未来教师成长与不断提高高师教育水平的作用。

上述分析,使我们认识到我国高师音乐教育实践,在整体布局、师资储备、课程设置、评价机制等方面亟待完善。在新的困惑与挑战昭示下,我们必须更新办学理念,勇于探索。

二、音乐教育实践的改进设想

1.改进教育实践的整体布局

首先,建立科学、缜密的教育实践方案。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指导下,组织中小学音乐教育专家、教学能手。高师音乐教育专家、音乐教育类教师及在校学生进行座谈、研究,制定出符合我国当下中小学音乐教育需求的高师音乐教育实践方案。

其次,加大教育实习与见习的强度和时间的投入,以保证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环节的充分实施。

见习:见习的频率应该是从第一学年到第三学年逐年递增,这种分布是有充分依据的,也是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因为每学期,都应制定出不同的见习目的与任务,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教育见习体系。如第一学年的见习目的和任务,就可以是“以教师身份初步感知中小学校环境,教育教学常规和音乐课堂教学”。在相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的在前两学年多安排见习活动,多观摩一些有经验的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这样就能使学生更早更多地了解音乐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音乐教师职业的感性认识,为下一步教育实习打好基础。

实习:传统教育体系中的师范生教育实习是到第四学年才进行。作为培养教师这一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特殊职业来说,自然就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笔者曾多次在带领学生实习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实习的时间太迟了。实习点的指导教师也都指出,学生在实习中暴露出的人文素养的欠缺、专业课程综合应用能力与音乐教学技能的不足。由于时间关系,随着实习的结束就再也没有机会更正和完善,自然难以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提高。因此,能否将教育实习增加为两次,安排在第三、第四学年;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将实习点选为中学、小学各一处。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实习中,充分经受一个音乐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的锻炼,从而加快其业务素质和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

2.增加音乐教育类课程的开设

最大限度地彰显音乐教师教育的专业特性。据调查,我国目前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发展极不平衡。除几所国家重点高师院校。有能力开设《音乐教育学》、《音乐教育心理学》、《中外音乐教育史》、《中外音乐教育比较》、《音乐教学课件制作》等课程。多数地方院校由于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往往只开设《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就算完成音乐教师教育的培养任务。很显然,它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音乐教师教育的需求。因此,应加大音乐教育类课程的比重,如《音乐教育学》、《音乐教师教育技能》、《音乐课程教学设计》、《现代音乐教育技术》等课程,以构建完备的、科学的音乐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3.提高教育实践师资的指导水平与科研能力

前文已提到专业的教育实践师资的缺失。当然,非专业的教育实践的教师,由于在其专业教学领域都有丰富的理论素养与实践经验。所以,还是有能力指导教育实践的。为了保证和提高教育实践的水平,笔者建议,在不增加教育经费支出的前提下,利用校内的教育专业资源,有计划地对所有或部分认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培训,并经常性地开展教育教学交流。从而,全面提高高师院校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不仅仅提高了教育实践的水平,也相应地提高了教师其专业课程的教学科研能力。

4.完善教育实践的评价机制

建立有效的综合评价机制,从而有效保证教育实践提升未来教师的教育素养与教学能力,及促进高师教育的办学水平。综合评价机制分为四层次:学生、指导教师、成效、反馈。

学生:按照教育实践方案,完成教育实践工作,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帮助、评价。

教师:由任课教师、实习点教师指导构成。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担负组织、指导、评价三方面的职责。

校内任课教师的指导。在教育类课程授课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方面的培养与指导。尤其在教材处理与教学环节设计给予具体指导帮助,其中包括教案写作指导和现代音

乐教育手段的灵活应用,为下一步“教学实战”扫清障碍。

实习点教师指导。应注重于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等教学能力的指导,其中包括检查各项教学准备工作、教案编写、教具的准备和应用、教学中各环节之间的连接与过度,还包括试讲中教师的教态,教学中的语言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控制课堂教学的技巧和处理意外状况的能力,为实习教师较为顺利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持。

成效:包含指导教师对学生教育实践的评价,与全体指导教师对于当次教育实践的评价。

反馈:由全体指导教师总结在教育实践中发生的现象与遇到的问题,回馈和反思当下高师教育的现状。

综合评价机制可采用评语、等级等形式全程考核,以此来促使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与高师办学水平的提高。

我们期待,通过高师音乐教育实践的改进,使得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获得一定的教学能力,初步熟悉和掌握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步骤、方法、特点,及不断创新的勇气。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说明.

[2]查有梁.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与教育科学.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

[3]《中学教学教材教法》十三院校协编组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4]陈漠开.高等教育评价概论.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

[5]刘本固.中学教育评价.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

[6]瞿晓勇.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中的见习与实习.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6).

[7]郝亚莉.浅议高师音乐教育实习.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4(3).

小学音乐教案第6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思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教育质量。所以,笔者以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为基础,重点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方案进行详细研究,从而对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思路展开了以下的分析和探讨。

一、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思路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专业素质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思路研究时,我发现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初中音乐教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特别是在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教学方式的使用,缺少对学生专业课的耐心以及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音乐学习兴趣等等。

(二)不注重学生的个性与兴趣

目前,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更加注重教学质量,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兴趣的培养。特别是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对于音乐教学不重视。而音乐教学是促进初中时期学生内心世界变化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三)忽视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

很多初中音乐教师一般只会采取传统音乐的教学方法,不会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忽视如何利用音乐课堂来创设教学情境。这大大阻碍了我国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热度以及延缓了我国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缺乏完善的课堂教学方案

在完善教育制度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种类的问题。例如,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师分配不均匀以及没有一体化的音乐教学管理制度等等。所以,随着音乐课程不断被广大人们所重视,解决目前我国所出现的初中音乐教育问题迫在眉睫。

二、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存在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

(一)重视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重视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是研究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实践思路最基本的原因。第一,初中学校在招聘音乐教师时,一定要注重对于教师的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检验。尤其在教师的专业素质方面,一定要安排应聘教师“实验上课”,设置实验小课堂,让学生提出自己对于音乐学习这方面的问题,让教师回答,从而提高教师上课过程的心理素质能力以及应对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处理。第二,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对于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各方面的素质都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提高。第三,教师要注重初中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爱好,了解班里学生的音乐基础以及声乐的练习方法,从而结合学生所出现的问题来进行科学的音乐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另外,教师也要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案。如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兴趣爱好以及学习氛围。

(二)注重学生的个性与兴趣

在进行分析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实践思路的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去学习、去观察、去实践,按照学生独特的个性以及兴趣爱好,“因材施教”,解决初中学生对于音乐课堂所产生的疑惑。首先,在进行音乐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按照学生不同的音乐基础进行教学,全面了解学生对于音乐的热爱程度、个性的发展以及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不能对于所有的学生都一概而论,这是不科学的教育方法。其次,教师要按照现在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抛弃传统型音乐教学的缺点。同时,教师要根据现在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音乐教学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外,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采用丰富教学内容以及课程环节的多样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学校也要注重对音乐教学进行一定的宣传。音乐是我们人与人沟通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所以,我们不能只重视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同时也要注重使用音乐和创造音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三)注重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

教师要重视分析音乐课题与其他学科的不同点,注重课堂过程中的情境教学。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生活的一种形式。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以及学习方法。所以,我从以下几点来着重分析如何创设教学情境。第一,借助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及方案,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教师应重视学生对于音乐技巧的使用以及理论知识的了解,并着重强调: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案来进行强行灌输理论知识以及音乐技巧,应该运用科学性的音乐教学方案来教育学生学习音乐,培养其兴趣,增加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感、艺术性以及创造性等等,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音乐所带给我们真正的乐趣以及兴趣。只要让学生先从理论上了解和认识音乐课堂的重要性,才能够更快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第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创建教学情境。以八年级第一单元青春的旋律《青春舞曲》为例。在上音乐课之前,教师要提前准备好课件。课件内容要多注重对于音乐学习的技巧以及音乐学习内容的制作,让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理解音乐、创造音乐。同时,也要让广大中学生对于国内外音乐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解。特别注重我国从古到今音乐的发展史,让学生更加了解我国音乐的发展史,同时也能丰富学生本身的知识内涵,为以后更好地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教师应多选择图片教学和视频教学,让学生多看一些著名的音乐剧,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音乐情操,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更大限度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及思考力。这是创设教学情境最关键的因素。

(四)建立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方案

首先,学校方面,要注重音乐教学的课程安排,按照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另外,学校也要注重师资力量的投入,对音乐教学方面也要进行一定宣传。其次,教师方面,要分别从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优化教学方面等来分析如何建立一体化课堂教学方案。指导思想要从音乐教学的利弊入手,且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对于音乐的看法以及音乐的兴趣爱好,才能“对症下药”,制定合理、科学的音乐课堂教学方案。另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音乐思想的宣传,让广大学生更快、更好地与音乐融合。而且,在优化教学方面,教师要重视从课程安排、多媒体教学、音乐专业技巧等方面切实提高音乐教学效率。教师要关注国内外初中音乐教育的课程和科学化的课堂教学方式,注重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以提高初中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为目标,吸引学生热爱音乐课堂以及音乐。最后,在建立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时,教师应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基础,吸其精华,弃其糟糠,并借助国内外音乐教学的先进方式,加以融合,就能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我国音乐教育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教案第7篇

关键词:高师乐理课程;框架构建;流程设计;实践与教学

基本乐理不仅仅是音乐专业课程的基础课,同时也是工具课和修养课。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乐理学科,是该专业的基础学科,也是重点学科。学习基本乐理的目的,在于完美准确地表达音乐和理解音乐。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乐理学科与一般音乐表演专业的乐理学科有一定的共性,但也有不同之处。乐理课程与教学实践结合的教学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所具备的能力之一。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有些会从事音乐教师职业,有些人会从事乐理课教学。所以,音乐教育专业乐理课程的学习内容之一就是乐理教学法。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乐理教学的研究,需要对乐理教学的整体框架的构建和教学流程的设计有系统的总结和探究。

高师乐理教学的整体框架构建是教学的横向支撑,可以理解为教学内容上的基础及延伸。高师乐理的教学流程设计,则是教学的纵向实施,可以理解为教学巩固与教学实践的过程实施。在这里,我们可以把整个研究过程分为“基础与扩展”、“掌握与巩固”、“实施与教学”三个阶段。

首先是“基础与延伸”。这是教学的横向支撑,即教学的整体框架构建,也是教学流程的第一部分。高师乐理教学的内容依然应以传统教学内容为主。传统乐理教学中的任何一个知识点都是不可或缺的,包括:乐音体系、记谱法、节奏节拍、调及调的五度循环、音程、和弦、调式、调式中的音程和弦、调式变音与半音音阶、转调、移调、音乐术语、常用音乐记号……这些都是乐理课必须掌握的内容,对任何一个音乐专业的人来说都是基础的工具性的知识。除此之外,高师音乐教育的学生由于今后的工作需要,对乐理这门基础课的知识覆盖面可以大一些,有一些延伸和扩展——即基础乐理知识某一知识点的延伸。例如在学习“和弦”这一章节时,除了三和弦及其转位、七和弦及其转位、等和弦、调式中的和弦等必须掌握的内容以外,还可加入简单的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四度和弦、附加音和弦、二度和弦、吉他和弦标记等内容。其中,吉他和弦标记不仅用于吉他,也用于键盘乐器的和弦及低音的标记。不仅在流行音乐的乐谱中被广泛采用,还易于国际间的交流。通过几年的尝试,笔者发现,这样实用的新增知识点,学生是非常乐意学习和接受的。另一方面,增加部分中国民族乐理知识。早在1924年,我国近代著名音乐学家、中国民族音乐学先驱王光祈先生就在他所写的《东西乐制之研究》中提倡学习中国乐理。中国乐理是具有“变化之道”的乐理,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每一个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也必须有所了解。由于乐理课程学制的关系,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些内容进行教学。例如,讲到音律时,可讲讲十二律吕;讲到节奏时,讲讲板眼板式;讲到记谱法时,讲讲传统记谱法,如琴谱、燕乐半字谱、律吕字谱、锣鼓经……讲到民族调式时,讲讲同宫三阶、异宫三阶,讲讲之调式、为调式……另外,在学习基础的、传统的乐理知识的同时,作为21世纪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还可以略微了解一些近现代音乐的常识。例如在学习记谱法时,可以向学生简要介绍一些现代音乐记谱法的知识。例如:音高(包括音簇)、时值(包括比例记谱法)、力度记号、框型记谱法、图表谱、文字谱……虽然并非所有的20世纪音乐都要用新记谱法不可,但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了解现代音乐的创作或演奏技法。

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新增的部分只是锦上添花的内容,而之前提到的传统乐理课内容才是高师乐理教学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学习并熟练掌握这些内容,是高师乐理学习的基本要求,也是今后讲授乐理的基础。

高师乐理教学流程设计,即纵向实施的第二部分,是“掌握与巩固”阶段。这里的“巩固”指的是知识内容的加强和乐理教学法知识的学习。乐理教学法,不是广义上的教学方法,而是包括乐理课程的目的任务、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特别是一些课堂教学的各种具体例证,对改进、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重大作用。

高师乐理教学,多年来存在一个困惑:学生在大学一年级一进校开始学习乐理,一年级末结业(书面考试,及格即可)。之后的几年不再系统学习,这是一个慢慢遗忘的过程。到了大学四年级,要求学生走上讲台讲授基本乐理的一些内容,学生往往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有些基本概念已经有所混淆。这样导致的结果,常常是实习的音乐教育专业四年级的学生在小学、中学、中专的音乐课堂上,把一些最基本的乐理知识讲混,甚至讲错!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以往,老师们总是指责学生,说乐理没学好,基础很糟糕。而事实上,是我们的高师乐理教学中缺少了“巩固所学知识,做好上课准备”这一关键环节。学生在一年级乐理的基本知识的学习结束以后,在四年级实习之前,应该有一个熟悉乐理内容、备课并试讲的过程。这就是之前谈到的高师乐理教学流程设计的纵向实施的第二部分——“掌握与巩固”阶段。在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2007级和2009级这两个年级,笔者做了以下的尝试:大学一年级的乐理课,以老师讲授、学生做习题的方式学习乐理的基础知识,学年结束以书面的形式进行考核;二年级和三年级,以巩固学习内容、小组讨论备课、试讲的学习形式学习乐理,定期地进行“乐理小讲台”活动;四年级,正式走上实习的讲台。其中,经历了四年“乐理小讲台”全部过程的是2007级和2009级的学生们。二、三年级的“乐理小讲台”是高师乐理教学流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与教学相融合的关键所在。

延续两年的“乐理小讲台”可以分为5个步骤:

1.分组:我们把一个50人的班级分为10个小组。每5人一组。

2.选择课题:我们把二年级到三年级的两年中,分为四个阶段,每一学期一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结束都进行一个阶段总结,并以“公开课”形式展示。在每个阶段一开始,老师都拟出20个左右乐理小课题,每个小组选择5-10个课题题目。课题均由乐理的基础概念构成,难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同学们经验的增加递增,如“音符”、“休止符”、“音的分组”、“弱起小节”、“切分音”、“调号”、“基本音程”、“等音程”、“不协和音程的解决”……小题目对应小讲台,在题目的选择上,老师应选择基础性强的、短小、简洁的题目。一般来讲,一个题目的讲授时间应控制在15—20分钟之内。题目太宽泛,对学生来讲,实在不易把握。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同学,讲清楚每个最基础的乐理概念是尤其重要的。

3.分工与备课:当每个小组确定好这个阶段的题目之后,就开始集体备课和人员分工。由于《音乐教学法》课程是三年级开课,所以在二年级时“乐理小讲台”,我们并不要求同学们写出最标准的教案。但是,基本的“教学年级”、“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是必须完成的。这个备课的过程是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完成的。同学们一般在一个月之后,经过讨论完成教案。最初的教案大多生涩,甚至有些不合理。但令人欣慰的是,教案中也常常出现同学们的创新意识。教案写出并确定每个题目的主讲人之后,同学们就开始分头准备课件(电子课件)、教具、图片等试讲需要的设备工具。其中,电子课件是指现代音乐教学设备,包括电脑、投影机(学院教室已有设备)、音响资料、视觉图像资料……这个步骤的工作对于现在的大学生而言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并且,学生们是饶有兴致又高效地完成准备工作。不管是完成教案还是准备资料,我们都要求同学们集体协作完成。这不仅让他们有讨论学习的过程,也增强了同学们集体协作的能力。

4.试讲:这是同学们在完成备课和准备教具的工作之后,第一次独自站在“乐理小讲台”的时刻。音乐教育专业的同学并不完全具备一个教师的素质,有同学可以在台上演唱或演奏,但无法用语言来表述一个乐理的基本概念,更不要说还需要举例说明、组织同学们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几乎每个同学都要在试讲过程中经历从心理紧张到放松的过程。一个乐理题目的试讲时间为15-20分钟。一个50人的班分成10组,一组5人。每阶段每组由5-10个题目,每人有1-2个题目。四个阶段下来每人可以上讲台讲4-8个题目。也就是说,在高师乐理教学流程设计的第二个阶段,每位同学可以拥有60-80分钟的试讲时间。每一位同学都在这4-8个乐理题目的教学试讲过程中慢慢找到了从“座位上”到“讲台上”的感觉。同学们纷纷表示:讲一个乐理题目很不容易。有一些乐理概念,如“切分音”,学习的时候觉得很容易,做题也没问题。但讲述的时候感觉概念都说不清楚,举例时也对切分音的分类拿不定主意。如果有学生问“切分音与切分节奏的关系”“切分节奏的第一个音强还是切分音强?”面对类似问题,更是一筹莫展。通过备课和试讲,相当于又仔细学习和研究了一个个乐理知识点。同学们感叹地说:“做老师必须要胸有成竹啊!”这正是我们“乐理小讲台”需要的效果。既加强复习了乐理的各个基本知识点,又锻炼了同学们走上讲台的能力。

5.教师评讲:教师在高师乐理教学流程设计的第二阶段“掌握与巩固”过程中,有两个时间必须参与。第一是教案确定。教案的准备是这一部分中关键的一步,同学们写出之后通常希望得到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老师此时更多的关注应在教案整体的把控,是否有概念性的错误、时间的设置是否合理等方面。老师的建议在此刻总是不会过分具体,留更多的空间让同学们自己去实践。第二个时间每一个乐理题目试讲结束之后,这时是同学们最兴奋、记忆最深刻的时候。老师首先应组织同学们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找出优缺点,之后老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关于乐理教学的总结。这样,在“乐理小讲台”上便会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成为乐理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常态。

以上是二、三年级“乐理小讲台”的简要步骤。这是高师音教专业乐理课教学流程的第二部分的关键所在。在“乐理小讲台”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保证每位同学的试讲时间,也应要求每位同学参与试讲后的讨论。同时,试讲的时间应定期安排,从二年级到三年级延续两年。最后,还可鼓励同学们写出“乐理试讲心得”。

2009年6月,音乐教育学院2007级2班的同学在四川音乐学院教学楼进行了“乐理小讲台”的汇报公开课。音乐教育学院领导和理论教研室领导及教师观摩了公开课。课后,院领导和教研室各位老师对这种形式的乐理课给予了高度肯定。

“实施与教学”是高师音教专业乐理教学框架构建与教学流程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的同学,在本科四年级,有6周的教学实习时间,这是同学们走上真正的讲台讲授乐理知识的时候。这个讲台,包括实习的小学、中学、中专,职业高中等各种层次的教学场所。如果在普通小学、中学进行教学实习,乐理的基础教学存在于音乐课中的一部分;如果教学实习的课堂在中专、职业高中的幼儿师范专业以及艺术类型类的中小学(如四川音乐学院附属小学),乐理则是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参与乐理小讲台的2007级和2009级的音乐教育专业本科班同学,专业教学实习时间分别为2010年9月-10月中旬及2012年的9月-10月中旬。在此期间,笔者对成都教学实习点的部分同学进行了“听课与评价”。音乐课程的评价应坚持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但在这里,我们谈到的是与乐理基础知识教学有关的内容。通过笔者观测与分析,在教学实习过程中,参与了“乐理小讲台”的同学,涉及到乐理基础知识的教学,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过程中能体现出掌握了乐理基础知识的自信;2.教学中对乐理基础概念表达准确;3.乐理教案准备较成熟;4.对乐理教学方法运用灵活;5.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如把传统乐理教学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或与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相融合)。当然,通过教学实习也能让我们教师思考一些问题。比如:“乐理小讲台”的题目选择范围可不可以更广泛一些,乐理概念的表达有没有办法让广大中小学生更易产生兴趣等。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乐理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这门课程教学框架和教学流程的研究应引起我们高师理论教学的关注。这几年笔者做了一些小小的探索和尝试,希望能有利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乐理课程的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教案第8篇

一、案例教学及其价值

“案例”译自英文“case”一词,原意为状态、情形、事例等。由于在不同的专业教育中,案例教学的目的、内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对于案例及案例教学的确切含义的理解各不相同。

在师范教育中,“案例”是指以一定的媒介(文字、声音、图像等)为载体,内含教育教学问题的实际情境。而“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观察、分析、讨论和交流等,交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

由于教学案例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时代性、启发性等特点,同时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多采用设疑、质疑、讨论、反思等教学形式,因而,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教学缩短了教学与实践的差距,能有效地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一方面,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具体而又复杂的特定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在短时间内接触并处理大量典型实际问题的机会,从而间接地锻炼了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运用教育理论去分析、讨论实际的教育问题,以便作出合理的决策,因此在客观上起到了促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理解教育理论的作用。可以说,案例教学是教育理论与实践联系沟通的桥梁。

2.案例教学是一种民主的教学方法,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的创造环境,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度或较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因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案例本身具有的情节性、趣味性也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因此,案例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由于教学案例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以及案例教学答案或结果的多元性,学生必须从不同的角度采用多种思维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案例教学本身就是对案例所描述的具体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分析、思考、评价的过程,因此,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即研究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问题,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自觉地调整教育教学策略,从而摆脱教学的盲目性,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设计者。案例教学能为培养学生具备这一方面的教师专业素质提供可操作的平台。

二、运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音乐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其基本任务是使学生获得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所必备的音乐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音乐教学论课程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高度融合与统一。因此,运用案例教学是音乐学科教学论课程性质所要求的。

从目前高师音乐教学论的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院校仍未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尽管也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但最终往往是教育者以权威的姿态呈现信息,学习者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由于缺乏一种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机制,学生普遍表现为对此课程学习兴趣不浓,甚至参加工作多年后还认为所学的音乐教育教学原理和方法没有价值。而案例教学以实际的音乐教学情境为背景,采用讨论、对话、探究、实践等方式,可以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和热情,从而改变音乐学科教学论不受学生重视的局面。

世界音乐教育的飞速发展对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具有基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对教学进行自我分析和反思、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我国新的音乐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某些问题,例如:对音乐本体知识与技能的忽视、盲目使用多媒体以及不适当的学科综合等。其原因之一,是因为部分教师缺乏综合运用音乐美学、音乐教育学以及其他相关理论对复杂的音乐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以至于只能是鹦鹉学舌、东施效颦;只注重教学形式的变化,而忽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案例教学是一种对实际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性的学习的过程,它从鲜活的案例出发,要求学生综合已经拥有的经验和相关的理论与原理,对案例进行具体的实践实例的诊断与分析,最终形成结论或达到锻炼能力的目的,因而对于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具备教学研究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运用案例教学的可能

案例教学在我国教育领域中运用的时间还较短,但发展十分迅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全国正在形成案例研究的热潮。在《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到“加强学科建设,特别要加强教育学科建设;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和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为在音乐学科论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

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成功的保障,我国蓬勃发展的基础音乐教育为音乐学科教学论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案例资源,特别是连续四届的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学录像比赛,积累了大量的音乐优秀课例。一方面通过这些课例可以清晰地了解中国音乐教育十几年来真实而艰辛的探索历程,同时,这些课例集中地体现了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将其作为对未来教师教育的案例素材具有典范性。除此之外,各高校历年教育实习的案例,以及音乐教学论教学过程中的试讲与见习,也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案例基础。

要成功地实施案例教学,必须依赖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及具有较高的思维水平。由于大学生正处在身心逐渐成熟时期,他们的形象逻辑思维高度发展,辩证逻辑思维逐步趋向成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以及创造性等都有较大的发展,其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进一步增强。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思索、肯动脑筋,能批判性地对待老师的教学,对部分问题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通过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水平的充分发展,为在音乐教学论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提供了必要条件。

四、实施案例教学的途径

在案例教学运用于不同的学科其侧重点各不相同,有的以案论理,有的以案论行,有的析案解疑,有的析案谋筹。根据音乐教学论课程的实际,案例教学可以综合运用在教学的各个领域:

1.与音乐教育原理和教学方法的讲授相结合。一方面,利用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特定的音乐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等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利用案例分析达到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学习音乐教育理论的兴趣的目的。

2.与教案设计教学相结合。通过对优秀教案以及学生教案习作的评析,培养学生针对实际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3.结合见习与优质教学录像观摩进行案例教学。通过对教学实践实例的剖析,训练学生利用音乐教育理论知识对教学行为进行评价的能力。

4.结合试讲以及教育实习进行案例教学。其目的是通过反思自身教学行为,提高学生的音乐教学实践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同时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和理念,对于高师音乐教学论课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将其成功地运用于教学之中,可以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于培养高素质的音乐教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案例教学也绝不是一种万能的教学方法,它要受到教师、学生以及教学内容的制约。同时,案例教学运用于音乐学科教学论课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案例的搜集整理到具体教学模式的探索,需要更多的同行协同合作,进行实践与研究。希望音乐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们都来关注这一课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高师音乐教学论课程的改革,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对高师音乐教育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p48—50.

[2]唐世纲、李枭鹰,论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基本特征[j],教学与管理,2004(6),p47—49.

[3]高德菊、韩照波,案例教学初探[j],职教论坛2004(7),p46—47.

[4]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p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