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与时俱进论文

与时俱进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2-13 02:46:56

与时俱进论文

与时俱进论文第1篇

【论文摘要】职校语文教学必须与时俱进,这既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职业教育本身的需求。新时期的语文教学要立足于职业教育的特点,围绕市场教学,树立教学为就业服务的意识,要更新教学观念,唤醒学生的职业意识,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1目前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1.1重专轻文,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职校学生绝大多数是中考的失败者,学习成绩较差,曾经的失败让他们对语文课产生了畏难情绪和逃避思想。很多学生进职校就是为了学得一技之长,加之学生们清楚的知道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他们的就业直接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有的学生认为,上职业学校全力学好专业,获一技之长就行了。因此,将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都花费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对于语文课他们认为学不学无所谓,因为将来择业时,用人单位主要是看自己的专业技能如何,不会问你语文成绩怎么样,学语文无非是多识几个字而已。语文课在日常生活中也无用武之地,多学几篇少学几篇好像无关紧要。总之,学语文劳神费力,收获不大,对今后的生活没多大影响。

1.2学法单一,影响着语文知识的积累。职校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也没有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学语文的视野仅停留在教材的狭小范围内,学生把语文学习等同于学习任务。这样,语文的工具性在某种程度上被异化了。使本可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变得枯燥、单调机械;使原本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远离了生活的多彩世界。美国教育家华特·可乐涅斯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是说语文的作用不仅仅存在于书本之上,它更重要的是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语言交际能力等方面。

1.3教法陈旧,制约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传统的职校语文教学是“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大都是在中学时期接受的普通教育,在大学时期接受的是面向普通中学的师范教育,工作后接受的是继续教育,所以普教的教育理念在他们的头脑里根深蒂固。另外,职校语文教学没有升学压力,因而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压力就小,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改变教学观念的紧迫感相应较弱。

以上种种情况表明:职校语文教学必须与时俱进,这既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职业教育本身的需求和语文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的必然。新时期的语文教学要立足于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为目的,切实为职业教育服务。在职业教育由规模型向质量型,由学历型向素质型发展的今天,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实践教学,无疑是体现职业培养特色,提高人才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也是职业教育增强实效,纵深拓展的必然要求。为此,职校语文课程要以“智能双向发展,说写两翼并举”为宗旨,在教学中培养并促使学生形成各自的职业技能。

2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应顺应时代的发展

2.1改变教学观念确立语文课程的实用性。职校语文课程历来以讲读教学为中心,突出阅读能力,讲究以读。其特点是按金字塔式结构纵向组合教学内容,讲读教学主线突出,知识结构层递分明,长于自我发展。但其明显不足是教学的职业针对性不强,智能发展主干不分明,训练实效性不突出,与职校培养目标相距甚远。尽管近几年来,职校语文教改力度加大,逐步形成了语体、文体相融,听说读写并进、依序扣格、整体优化的教学格局,但讲读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未能有实质性的突破,说写教学的发展目标往往难以落实,实用性智能开发尚未真正确立。在社会转轨变型、竞争益剧的新形势下,其人才培养的适应力已经或正在受到严峻的挑战。因此,职教的快速发展,社会的紧迫需求,呼唤着职校语文教改必须把握关键点,找准突破口,着重调整课程走向,加强实践能力培养,酝酿更大的质的跨越。

实现这一质的跨越的先决条件是转变观念,准确定标,确立课程的实用性,这显然要遵循以下原则:

2.1.1教学的职业性原则。为真正体现语文教学在职业能力体系中的地位,职业院校中的语文教学必须突出“职”字特点。不囿陈见,大胆求新,改变单纯的理论知识教学。大多数学生是为谋求一技之长来校学习的,只有少部分想升学,如单纯传授枯燥的理论知识,只会把学生拒之千里之外,浇灭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是改变“满堂灌这种忽视学生作用的教学方式。它易于使学生形成被动思维,缺乏探索精神,不利于形成职业能力。三是改变脱离实际或专业特点的活动。树立教学为就业服务的意识,树立为市场服务的意识。开展与课内外相衔接的语文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将语文教学活动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进一步加强对专业科目的实验报告,总结等实用文体的写作指导,以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2.1.2教学的适应性原则。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完成性教育,应以培养学生从业能力为根本。如果恪守”应试“观念的模式,重形式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就只能导致学用脱节、闭门造车,偏离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陷入”学多会少,长知乏能“的怪圈。讲究适应性原则,就得在目标定位上,直接面向社会需求,贴近培养目标,将语文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就业必须具备的语文实用能力训练上,使之练就真功夫,拥有硬本领,能够尽快胜任岗位要求,缩短适应周期,成为能说会写的社会抢手人才,此其一;其二,在教学内容上,应着重体现职校语文教学特色,注重以能力需求合理组合课程内容,着力调整讲读教学的体系结构,突出教学的适应性能,使语文教学由偏重讲读分析向偏重实践运用倾斜,强化以智能发展为主题的实用模块教学,以有效增强人才竞争与发展的社会适应力。

2.1.3教材的简约性原则。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简约有效的认识迁移过程。职校语文教学内容繁复,头绪错杂,课时偏紧,任务重大。这就必须突破盲目攀比普高教育的观念,以讲实效、重实用为特色,显示职校教育之所长。在课程结构设计和施教过程中,抓住训练的根本,削枝强干,以简驭繁,以表达定摄取,以写作促融合,突出智能主干,协调”四能“发展,构建以思维发展为主、说写两翼并举的教学模块。从而以简约有效的教学模式,概要反映学科基本结构,兼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综合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2.2转变课堂设置,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语文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工具性,一是语文学科的学习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工具,只有学好语文知识,掌握好母语,才便于其它学科的学习。字词不识,理解能力较差,其它学科的学习无从谈起。二是语文学科的学习对于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态度、习惯、创新能力、发展意识等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语文教学是师生互动的韵律,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课堂上才能流淌出和谐的音符。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充分感受美,正确鉴赏美、准确创造美。许多教师作了大胆尝试:质疑讨论、创设情境、播放音乐、引入课件、走进自然、实地参观等均收到良好的效果。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具有实践性、趣味性、灵活性等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施展才能提供了舞台,有助于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如举办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赛、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开展导读活动。让学生创办自己的文学社团、报刊、电台,、广播站、让学生当编辑、记者、节目主持人、导演、演员的角色,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小社会服务,以此拓宽对语文的学习。

2.3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建立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语言是思维的直接体现,是表达思维的有力工具。思维之于表达,正象”蚕食桑而吐丝,蜂采花而酿蜜,牛吃草而出奶,纾吸壤而出漆。“(郭沫若《读(随园诗话)札记》)”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在课堂上,教师的启发能使学生激情喷发,神思飞扬。生动活泼地演说能增强表达的形象性和感染力,使他们突破思维的定势,拓展思维的空间,独辟蹊径,立意独到,运思灵敏,文思泉涌,提高表达的独创性和应变力。要改变语文课的被动教学,把课堂从以教师为主转变成以学生为主是另一个关键,这是培养学生”说讲“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一个真正活跃的课堂,不应该是老师多说,而应该是学生多说,敢于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授课老师应该尽量围绕授课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尽可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换句话说,就是不能仅仅开发学生的听力,还得让学生在”听“的同时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完成将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转变。

与时俱进论文第2篇

关键词:与时俱进;本质;特点;创新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209-02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与时俱进”这个词语可以说每天都可以在报刊杂志中看到,各级党和政府也把它当作自强不息的口号,而今更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与时俱进”词义简单,看似一个普通的成语,但在中国文化的世界里,特别是在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中,它已不是一个普通的成语,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在这雄壮宏伟的时代洪流中,“与时俱进”已代表着一种先进的原理,一种优良的传统,一种品质,一种职责,一种使命,一种崇高的精神象征。

一、与时俱进的历史演变

世上万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与时俱进这个词语亦不例外。溯其源头,可是历史悠久,它与号为“众经之首”的《周易》颇有渊源。《周易·卦辞》中有两个词语与之相近,一个是“与时消息”,一个是“与时偕行”。“与时消息”出于《易·丰》,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这里所说的“消息”与今人用词颇有不同。截直说来,今人所言“消息”是指人为信息。《周易》所言的“消息”是指自然界的“全信息”。自然界的全信息是千变万化的,古人讲天人合一,当然也应该合乎自然之道。而“与时偕行”在《周易》中曾出现两次,一次是《周易·乾传》,曰:“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意思是说君子终日勤勉努力,与时搏进而不息;另一次是《周易·咸传》,道是“损益盈虚,与时偕行”。唐朝人孔颖达注疏此条言:“生物不息,言‘与时偕行’也。偕,俱也。诸儒以为建辰之月,万物长生,不有止息,与天时而俱行……同于天时生物不息,故言‘与时偕行’也。”(《周易正义》卷一)可以说,“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与时俱进”是同义语。

“与时俱进”在《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小词典》里都没有收集,两部词典共同收有:“与日俱增”和“与时俱增”,意思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由此看出“与时俱进”是“与时消息”、“与时偕行”到“与日俱增”、“与时俱增”演变而成的。资料显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运用“与时俱进”的是中国革命先驱、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先生,他在1917年10月10日,中华民国的第六个国庆日时,写出致《太平洋》杂志记者的短札《此日》,文中有“月异岁新,与时俱进,页页联辍,永续无穷。”既是他对整个国家和民族有一个无比美好的未来充满期望,也是他书写历史新篇章的真切思想与希冀。自此以后,新词语“与时俱进”便常出现于报刊文章中。

二、与时俱进与中国传统文化

从我国传统文化角度来看,与时俱进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的品质。中华文明有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体系几千年没有断裂,始终在传承和发展中,这在世界文化史上他国文化所不具备的。中国传统文化很注重“时”,前面讲《周易》里有“与时偕行”,孔子也讲“使民以时”等。儒家的经典《四书五经》,它代表了秦汉以来儒家学说的基本思想体系,位列“四书”之首的《大学》就强调古代君子的言行要“荀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孟子、旬子丰富并发展了原始儒家学派。后来,程颢、程颐、朱熹等在此基础上创立了新儒学(理学),到20世纪20年代儒学发展到第三期,便产生了现代新儒学,儒学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思想。从我国著名思想家的著作中,特别是主张变革的思想家的著作中,我们发现主张变革创新,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一类的充满辩证智慧的光辉思想。故诗家也有相似表述,如《楚辞·渔父》说:“圣人凝滞于物,与世推移”;李白有诗亦曰:“吾不凝滞于物,与时推移”。“与世推移”和“与时推移”都含有不固步自封,不能满足现状,而应该从世(空间维度)时(时间维度)两个维度上求得持续平稳发展。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句名言:“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者未必尽同。”意思是,古今时势不同,今世之人可以把“古之道”作为借鉴的镜子,但“古之道”毕竟不适合“今之世”了,那就应该变革,创“新之道”并“与时俱进”了。但古代的“与时俱进”即使有,也很少有成功的,以悲剧而告终。究其原因,统治者的政治利益和局限决定它必然如此。历史上的统治者很少以自己确定的制度为改革对象的“与时俱进”。显然,历史自身的变化规律和客观现实,传统文化中关于与进俱进的思想都能给现代人以启发。

三、与时俱进的现代定义和本质

与时俱进从字面上解释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前进。这是根据《现代汉语词典》里的“与时俱增”的注解而推定的。这里的“时”是指时间,但与时俱进的“时”现代解释不是简单地指时间,而是指一定的乃至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跨度,至少是10年,通常我们称之为时代。时代,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变动的。因此与时俱进的“时”现代解释是指时代。我们说的与时变化的“时”即指时间,也指时势。词中的“俱”皆是全、都的意思。与时俱进的“俱”我们取其引申含义“一起”的意思。“进”是向前进的意思。因此,从字面上可解释:与时俱进就是与时代一起向前进。可以说这就是它的现代定义。解析与时俱进的定义,就会进一步发现它的本质,与时俱进的本质就是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从本质上解释,与时俱进是朝着时展的方向前进,思想和行动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体现时代性是与时俱进的最鲜明的标志,把握规律性是与时俱进的最本质要求,富于创造性是与时俱进最生动的体现。体现时代性,就是要把握时展的趋势、主题和特点,保持与时展方向的一致性;把握规律性,就是要认真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富于创造性就是要在坚持真理的基础上敢于和善于创新。

四、与时俱进的特点

与时俱进有三个基本特点,即时代性、方向性和层次性。时代性就是思想和行动要打上时代烙印,符合时展的要求。方向性就是要顺着时代趋势,而不是逆着时代趋势,沿着时代轨迹而不是偏离时代轨迹,朝着时代方向而不是背着时代方向。背着时展方向走,就是逆时代潮流而动的人,顺着时展的方向走,是与时俱进的人。大多数人是顺着时展的方向走,是与时俱进的人,是识时务的人,只有少数思想僵化的人或神经不正常的人,才会背着时代走,是逆时代潮流而动的人,是不识时务的人。层次性就是指与时俱进具有差异性,是可分层次的。与时俱进可以分三个层次:与时代保持一致性,与时代保持同步性,走在时展的前列。与此相对应的也有三种人:一是追赶时代但落后于时代的人,这种人只体现时代性,但落后于时代;二是与时代齐头并进的人,这种人既体现了时代性,又把握了规律性,他们紧跟时代与时代同步伐,与时代并驾齐驱;三是走在时展前列的人,这种人既体现了时代性,又把握了规律性,还富于创造性,他们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是时代的弄潮儿,是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走在时展的前列,是与时俱进的最高体现。

五、与时俱进与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与开拓创新不可分,不开拓创新就谈不上与时俱进,不与时俱进就不可能有开拓创新,它们是紧密相联又同时并举的关系。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发展,实践在深化,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变化之中,用旧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观点来指导实践,必然会被新的时代所抛弃。不解其意地生搬硬套和一切按本本行事,必定被新的实践所淘汰。因此,在坚持与时俱进的同时,要不忘开拓创新。

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体现,也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精神所应具有的优良作风。开拓是相对于继承而言的,创新是相对于承接而言的。开拓是在既存的历史条件和实际情况基础上拓展事物发展的空间。而创新是在继承了既存的历史条件和实际情况之后的推存出新。今天,创新已成了世界潮流,主要包括理论创新,战略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四者相互影响,互相促进。进入新世纪,世界经济,政治文化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这更加迫切需要在理论创新的指引下逐步把战略创新、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有机地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事实证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之力,也是一个正常永葆生机的源泉。在世纪更替、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关头,只有牢牢把握“创新”这一当今时代世界发展的主旋律,不断“与时俱进”,中华民族才能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才能在世界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六、与时俱进是党的理论、政策的重要内容

我们讲与时俱进,首先要体现为思想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思想理论上一停顿,一切新的发展就谈不上。现今社会凡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都会懂得与时俱进是马列主义的理论品质。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就是发展的历史,它不是简单地从真理走向真理的历史,而是包括以新的原理代替旧的原理,包括真理的完善又不断丰富的历史,包括各个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根据自己面对的实际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所以与时俱进不只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原理,而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它的本性。一旦丧失这个本性,马克思主义就不为马克思主义了。如果马克思主义不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就不可能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生发出邓小平理论,也不可能由邓小平理论中生发出“三个代表”的思想,及现阶段的“科学发展观”,并且“与进俱进”是“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表现出来的与时俱进的品质。

与时俱进已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针对性的理论概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与时俱进就写入了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中。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曾八次使用了与时俱进,强调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四次使用了与时俱进,明确指出:“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如今,各省市县地方的各级政府、机关、企业、军队、学校,甚至幼儿园,在实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都把“与时俱进”作为自强不息的口号。由此看出,“与时俱进”已成为中国人民自我革命的精神内容,中华儿女继往开来的号角。对于一个政党,特别是作为无产阶级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是否能“与时俱进”关系到盛衰兴亡的大问题。可见“与时俱进”对于执政党来说,它代表着一种先进的原理,它是一种职责,一种使命、一种优良传统;对个人那它将显示出一种品质,一种高尚的精神象征。

七、与时俱进的多义性

中国许多词语都具有多义性,“与时俱进”同样也有多义性。比如,当前一些人在“与时俱进”的口号下,高喊一切要“与国际接轨”;又比如当前攀比风下公款吃喝玩乐的高挡化,还美其名曰消费要“与时俱进”;又比如少数干部随着官职的攀升,住房、用车甚至贪污受贿的数额也都在“荀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职务犯罪高科技化、隐蔽化、低龄化等。经济全球化给每个地球村人都带来影响,全球环境问题从来没有像在这个时代那样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与时消息”也将赋于新的解释。

时至今日,即使是耋耋老人健身怡情的方式也都在“与时俱进”。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神州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亲身目睹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都是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见证人。如今,强大的中国已矗立在世界东方,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来没有现在这样扬眉吐气。今后,我们还应该努力,与时俱进,放眼未来,探索予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滞,为实现真正的全面“小康”、“和谐”的社会而前进。

参考文献:

与时俱进论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运营模式;参与机制

Research on Participatory Operating mode of Urban

Community Sports Fitness Clubs

SUN Yun-yan

(Nanya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Nanyang 473004, China)

【Abstract】Urban community sports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social sports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framework, which not only relates to the citizens' (including all urban construction participants) physical quality improvement, but also to a great extent, enriches the city culture, and promotes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of the city. Therefore, studying the problem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selects some city community sports fitness club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hose "participatory" operating mode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First of all,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ity community sports fitness clubs operation are analyzed. Then it discu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inally constructs city community sports fitness club "participatory" operating mode from a number of different levels.

【Key words】urban community sports; fitness club; operating mode; participating mechanism

作为由城市居民自愿建立起来的组织,体育健身俱乐部以辖区为范围,以特定的体育场所为依托,以成员拥有相同的目的和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以此来自发地开展各项体育活动〔1〕。这一在城市社区(或者当地的民政部门)注册成立的群众性组织具有明显的社会动机,其根本任务表现在以下方面:最大限度地将社区居民吸纳到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之中,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建设并充分利用社区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器材,因地制宜地开展经常性的体育健身活动;通过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提高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通过倡导科学、文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建设〔2〕。可见,城市社区体育是社会体育发展和建设框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关系到市民(包括所有城市建设参与者)身体素质的提高,还在很大程度上丰富着城市的文化、促进着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它不但能够对城市社区资源进行一定程度的统筹和优化,还能通过对社区体育活动的有效组织,营造良好的社区体育锻炼氛围和社区文化氛围,将社区体育的发展引向深入,使社区的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因此,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3〕。本文选取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为研究对象,对其“参与式”运营模式进行分析和讨论。首先,对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运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讨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多个不同的层面构建了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参与式”运营模式。

1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运营现状解读

1?郾1发展基础薄弱

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运营需要必要的资金支持,在当前情况下,大部分政府都能够向社区居民免费提供相应的绿地和场馆,用以支撑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运行,也能够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对驻区单位或者其他场所的体育场地进行租用,但是事实上,资金短缺的问题是难以由政府完全解决的〔4〕。而由于无法购买或建造属于社区居民自己的体育用地,加之俱乐部被推向社会滞后,国家的资助资金和社区的辅助资金都在减少,致使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基础更加薄弱。此外,城市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大都处于开放的状态,无专人管理和指导,体育设施的更换和维修工作也是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的一大障碍。当然也有部分体育健身场馆、设施采取封闭管理的模式,只对内部人员开放,而这也引发了一定的问题,比如,无法将小区外部的体育爱好者吸引进来,提高了俱乐部的门槛〔5〕。

1?郾2运营模式模糊

从性质上讲,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多为民办的非营利组织,但是在运营模式上,却表现出了民间、国家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特征〔6〕,这种模糊的模式严重制约了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俱乐部的管理灵活性较差,这是因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一般由政府的在职人员担任,这就难免在运营当中充斥着作风;(2)俱乐部的运营理念不清,这是因为俱乐部的管理者“善于行政,疏于市场”,对俱乐部的管理多以行政奖罚为主,而对利润等市场概念则并不十分关心;(3)俱乐部管理者由于大多来自街道、文化馆或者区县的体育局等部门,因此他们往往具有双重身份,这种双重身份不但让社区居民无法适应,他们自身有时也无所适从。

2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运营的影响因素分析

2?郾1市场因素

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讲,对体育市场的关注是任何体育组织的核心问题之一〔7〕。因此,对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而言,需要对其所处的市场类别、市场竞争情况、市场环境和市场制度进行深入分析,体育市场的分析工作一般由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两部分组成,通过这样的工作来制定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战略和运营策略,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2?郾2舆论因素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舆论的力量已经被诸多现代传播媒介无形放大了,这种强大的信息影响力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角落〔8,9〕。如果能够对这种现代化的信息传递方式加以合理的利用,无论哪种类型的组织都会在这一过程中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而言,也应打破以往封闭式的运营模式,尝试全面开放式的运营模式,这样不但能够实现对体育健身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宣传,还能在参与体育健身的作用、参与体育健身的效果,以及体育健身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方面,进行舆论宣传,以此来构建良好的舆论环境,使更多的市民能够参与其中,提高城市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丰富城市文化生活。

2?郾3管理因素

对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而言,自身的经营管理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这是因为,即使进行了大量的外部环境分析、市场调查和预测,即使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舆论对俱乐部进行了宣传,如果在俱乐部的经营管理方面缺位,其他的工作做得再好也难以使其获得健康的长期的发展〔10〕。因此,城市社区体育健身要想获得良好的运营态势,除了需要得到相关政策的支持和保障外,还应从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结果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订出合理的、具体的、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案,以此来促进俱乐部的良性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2?郾4立法因素

在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不但体育健身市场的发展还相对滞后,环境条件难以达到要求,就连市场规则也不很健全,甚至存在许多疏漏,这种体育健身产业的诸多不完整和负面现象的出现,需要立法工作的介入,建立和完善体育健身市场相应的管理和监督制度,通过法律的途径维护体育健身市场的秩序,并对各种违法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必要的处罚〔11〕。这样一来,既能够促进体育健身产业的良性发展,还能使俱乐部的经营管理得到法制的保障。

3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参与式”运营模式的思考

3?郾1志愿者参与

作为一个中介型的非营利组织,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往往以街道办事处或者居民委员会为依托,向社区居民提供一定的体育健身服务〔12〕。从这个角度讲,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道路应以自负盈亏、自我生存为主,而按照现有的社会组织运营模式,社区俱乐部此时的运营管理和各项服务工作就需要志愿者的介入,由他们向社区居民提供无偿的或者低偿的服务,以此来增强俱乐部的运营效率。另外,在资金相对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对志愿者队伍的开发和利用,能够有效地降低俱乐部的运营成本,志愿者们也能够在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的组织、体育健身的培训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帮助,甚至可以通过他们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为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运营寻求到更多的社会资源。

3?郾2政府参与

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长期健康发展,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其中的关键要素之一。政府的参与能够优化俱乐部的人员配备和资源的配置,能够促进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能够更好地动员社区居民和其他社会资源参与其中;同时,政府的参与还有助于对社区居民进行正规的体育专业技能培训,并且在社会舆论宣传方面也能显示出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3〕。因此,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应当处理好和政府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做好定位,即与政府之间应以合作的关系存在,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依附,这是因为,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最终的发展道路都是独立运营的、非营利性的民间机构,政府只能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出现;其次,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应当与政府进行必要的责、权、利的划分,并以合同的形式明确和固定下来;再次,要进一步协调好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和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以此为基础获得更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

3?郾3社会参与

从运营管理的角度讲,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需要负责社区体育健身设施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以保证社区居民能够安全、便利、有序地进行体育健身活动。为了实现这一点,需要包括社区居民在内的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获得他们的支持,只有如此,才能促进俱乐部的长久运营〔14〕。比如,需要通过专业的规范化管理和正规的培训,使社区体育指导员全身心地参与其中;将俱乐部需要的社会力量吸引过来,使社会上的体育教师(教练)对社区体育健身活动进行指导,社会医务工作者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咨询,社会健身团队协助排练俱乐部的集体健身项目等;因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活动多以公益性为主,因此可以邀请社会上的专家学者们为社区居民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指导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等。

3?郾4会员参与

对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来说,其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发展会员和留住会员,会员的参与行为和状况直接影响到俱乐部的后续运营〔15〕。因此,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必要的努力:(1)对会员的收费要实现合理化和透明化;(2)对俱乐部的环境设施进行人性化调整,使其既能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还能满足特殊居民(老年人及行动不便者)的特殊需求;(3)对俱乐部的经营项目进行优化,使其具有吸引力,使社区居民能够自愿参与其中;(4)强化对体育健身指导的管理力度,深化和提高服务水平,确保服务质量,以此来维持会员数量和参与的时间。

4结束语

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全面展开,城市社区体育的作用被逐渐放大,而以俱乐部的形式来促进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已经成为其中重要的模式。吸引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群参与到俱乐部,不但能够促进城市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还能够进一步丰富城市的精神文化生活,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也能够贡献一分力量。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并尝试着给出了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参与式”的运营模式,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为时下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杨长明,杨金有?郾长春市朝阳区健身俱乐部走进社区体育的可行性分析〔J〕?郾吉林省教育学院学

报,2010(3):129-131?郾

〔2〕陈家强,闫威名?郾我国城镇大众体育发展的因子分析〔J〕?郾四川体育科学,2007(9):111-113?郾

〔3〕陈D,陈文胜,罗智波,蒋琳,谭曙辉?郾社区体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研究〔J〕?郾武汉体育学院学

报,2006(2):66-68?郾

〔4〕马冠楠,曾朝恭,刘桂海?郾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社会功能与运行机制的例证研究〔J〕?郾体育科技,2010(2):11-13?郾

〔5〕彭圣堂?郾我国部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资金管理研究〔J〕?郾浙江体育科学,2008(1):47-49?郾

〔6〕李仕丰?郾体育行为和大众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因

素――中国26~55岁城市居民体育生活方式影响因素调查报告〔J〕?郾体育与科学,2009(7):83-87?郾

〔7〕李明?郾体育产业学导论〔M〕?郾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郾

〔8〕欧光强?郾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及其志愿者队伍建设〔J〕?郾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3):141-142?郾

〔9〕邱冠寰?郾厦门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调查研究〔J〕?郾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8(6):13-18?郾

〔10〕曾庆华?郾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建立与发展

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郾科技信息,2008(20):212?郾

〔11〕宁伟,程花?郾上海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郾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5):45-46?郾

〔12〕刘小俊?郾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管理策

略〔J〕?郾湖北体育科技,2011(1):8-9?郾

〔13〕张军?郾国外大众体育管理体制类型及其组织特

征分析〔J〕?郾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12):8-11?郾

〔14〕房游光,等?郾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建设的体制选择和机制创新〔J〕?郾体育与科学,2004(5):45-46?郾

与时俱进论文第4篇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快速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也成为了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现代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也不能满足高校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高校体育俱乐部是一种创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并且在我国的高校得到了应用与发展,并且促进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关注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问题,是促进其积极作用有效发挥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高校 体育 俱乐部 问题 对策

在社会文明进步与发展的今天,发展体育运动与增强人民体质已经成为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人民群众体育意识的提高,让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得到了更多关注与监督。高校的体育教学是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延续,应当引导学生建立创新的体育观,掌握更多的体育技巧。但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创新度明显不足,体育俱乐部的发展还不太顺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体育事业的进步。

一、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中的问题

(一)体育俱乐部管理机制不健全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体育俱乐部建立对于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但仍然没有将体育俱乐部作为教学的重点。在许多教师看来,体育俱乐部就是教学的辅手段,其建立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而不是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优化。所以,许多高校的体育俱乐部管理力度不足,日常的运行状况不佳,教师没有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体育指导,使得学生的参与行为不尽科学。其管理机制会让俱乐部的参与者产生错误的体育观念,认为可以十分便利地在生活中得到体育指导,从而忽视了常规性的体育锻炼。这种错误的体育观念会对其体育习惯的形成产生影响,不仅不利于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还不利于高校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的建立。

(二)体育俱乐部资源配置不科学

从理论上来讲,一个相对有效的体育俱乐部需要得到人力、物力、财力以及舆论力量等资源的支持。所谓人力资源的支持,就是要配置专业的体育指导人才与俱乐部的管理人员。物力资源,就是指体育活动开展所必需的场地以及体育机器设备、资金等。社会舆论力量支持就是指有利于体育俱乐部建立与发展的社会环境以及人们的主观意识等。许多国家已经能够建立成熟的体育俱乐部,并利用体育俱乐部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受到高校性质的影响,我国的大多数高校是非盈利机构,体育俱乐部不在体育教育体系中,就使得相关的配套资源与设施不全面。人力与物力资源的缺乏,让体育俱乐部的发展举步维艰。在管理方面,体育俱乐部需要专业的指导人员与管理人员,更需要认可其目标的参与者。但实际运行上存在着人员流动性强与执行力不足的问题。

二、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有效对策

(一)将体育俱乐部纳入高校体育课程

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或者教学组织,只有具有大家普遍认可的地位,才能得到支持与发展。具有了相对科学合理的管理运动方式,才能让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下去。当前,我国的高校体育俱乐部还是一个群体组织,要促进体育俱乐部运行管理工作的科学与管理机制的健全,就要将其引入到高校体育课程中,从而让更多的相关人员以及组织关注到体育俱乐部。对此,高校应当充分利用两者的特点,以体育课程为主,俱乐部为辅进行教学,体育俱乐部可以根据体育课程来进行相应的活动,例如当学生学习到武术的时候,体育俱乐部可以针对武术来开设具体的武术培训,以及武术比赛等,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武术训练,弥补课上学生层次不同导致的教学效果不均的问题,还可以通过武术比赛来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中的活动弥补课上时间的不足。

(二)加强多种资源的有效配置

要促进体育俱乐部在高校的有效运行,也需要高校管理者的重视。作为校方,应当更加主动地集合多种教育资源,而不能一味地依赖于政府对于教育事业的支持。高校管理者要在国家法律与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遵守高校内部的管理制度,通过内部管理力度的加强以及外部资源开拓方法的丰富来实现开源节流,促进更多的资源可以被应用于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建立与发展上来。吸收与利用已经成熟运行的高校体育俱乐部管理经验,为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吸收有效的资源,才能优化管理模式。加强高校之间同水平俱乐部的结合,利用二者的合作进行互通用无,加大人才的储备与后备力量的补充,建立一个开放性的服务平台,有利于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所需资源的扩展与共享。加强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为体育俱乐部提供更多的指导人才,会让有限的资源得到无限地利用。

(三)加强俱乐部之间的竞争

一般来说体育俱乐部会有较为完善的活动流程以及制度,但是如果缺乏俱乐部之间的竞争的话,俱乐部会逐渐的失去活力。所以要想加强俱乐部的发展,就要加强俱乐部之间的竞争,对此高校内部以及高校之间可以加强俱乐部的联系,定期举办各种比赛,例如校园篮球赛、足球赛等,这种比赛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参加俱乐部活动的积极性,更能够凝结俱乐部内部的力量,促使俱乐部发现及解决自身的问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发展的新时期,高校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当对教学理论与方法进行更新,加强体育教学机制的建立,让体育俱乐部在满足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发展与建设。利用体育俱乐部的建立,培养参与者的终身体育意识,促进体育参与者体质的发展与精神素质的提高,才能让高校体育教育的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与时俱进论文第5篇

关键词:体育俱乐部;健美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5-0185-0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使学生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健美操这一运动项目在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较为突出的作用。创建健美操体育俱乐部将是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也将是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

一、创建健美操体育俱乐部的重要意义

体育俱乐教学模式在国内外已屡见不鲜,如美国、德国、匈牙利等国都开设了高校内的体育教学俱乐部。我国深圳一些大学、复旦大学、西安工程学院、兰州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等,既开设了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又开设了体育教学俱乐部。我国的学者认为:俱乐部是典型的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模式之一,是适合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效方式。建立课外体育俱乐部是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因此,我校创建健美操体育俱乐部,可有效促进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缩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对推动体育教育现代化,创新体育管理体系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示范意义。

二、健美操体育俱乐部发挥的主要作用

1.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健美操体育俱乐部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体育锻炼环境,学生在音乐伴奏下,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身体练习,在一定程度上可调节学生的情绪,消除紧张和疲劳,对缓解学生面临的学习、就业和考研等压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女大学生受现代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心理压力更大,参与健美操俱乐部活动是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

2.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

团结协作是个人或群体之间达到某种既定目标、通过彼此协调而形成的联合行动。健美操体育俱乐部组织的各项活动能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团结协作的行为,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互动和小团队的配合,达到一种互敬、互爱的生活、工作理念。

3. 培养学生终身运动技能

终身运动技能是学生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习惯的首要条件,学校体育是贯彻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基础。健美操体育俱乐部可使学生在运动技能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为终身体育运动打下基础。

4. 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体育俱乐部是一种社会精神文化,是人类体育文明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体育教学的新形式。在此基础上,健美操体育俱乐部可充分发挥俱乐部的活力,开展多样的健美操表演、比赛等活动,扩大健美操俱乐部声誉,打造完美的健美操体育文化生活。

三、健美操体育俱乐部的组织与实施

1. 课外体育俱乐部的组织领导

为促进健美操体育俱乐部的有序健康发展,应把健美操体育俱乐部的建立、发展和管理作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领导能力、协调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应建立由主管教学的校领导、教务部门、体育教研室、俱乐部主任(学生担任)共同参与的组织管理机构。建立各级工作职责,教务部门是俱乐部的上级领导机关,负责俱乐部的外部管理、协调和场地保障等工作;教研室负责为各俱乐部技术指导,为各俱乐部提供技术支持;各俱乐部主任是本俱乐部的第一领导者、组织者,是俱乐部发展、运行、筹划的核心,由组织和管理能力强的学生担任,负责本俱乐部的对外宣传、内部管理等工作。

2. 健美操体育俱乐部的管理理念

健美操体育俱乐部的管理最根本的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俱乐部的成功运行主要依靠会员的认可和参与。因此,俱乐部的管理者应高度重视会员的愿望和要求,充分发挥俱乐部在时间、内容和形式上的活力,精心筹划内容丰富的培训、交流、比赛等活动,以吸纳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俱乐部活动之中。另外,要为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创造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和舞台,鼓励他们参与到体育俱乐部的宣传、筹划、管理之中,培养学生组织管理能力,调动学生参与俱乐部建设的热情,使每一名成员都能关心俱乐部的成长,都会维护俱乐部的声誉,都有壮大俱乐部的愿望。

3. 健美操体育俱乐部的活动内容

(1)实施健美操训练。健美操训练是学生发展终身运动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巩固和提高学生健美操水平的重要手段,俱乐部应把健美操训练作为本俱乐部活动的主要内容。初级:以美体瘦身为主,其形式为:热身操、步伐操、踏板操、垫上操、跑跳操、拉抻操、放松。中级:以《全国大众健美操》中的1~6级为主。高级:拉丁健美操、搏击健美操、芭蕾健美操、街舞、瑜伽健美操,等等。俱乐部应定期邀请教练(体育教研室健美操教师担任)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在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制定健美操训练计划并组织训练,每周活动2~3次,每次60~90分钟。

(2)组织健美操理论知识学习。理论知识学习可满足学生在健美操这一运动项目上向更深层次发展的愿望,俱乐部根据健美操的运动特点,采用知识讲座和理论研讨的形式,以运动理论、运动保健、动作编排和技术分析等为主要内容,每学期组织2~3次理论知识学习,丰富学生健美操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面。

(3)举办健美操赛事。健美操比赛是俱乐部会员展示自我、切磋技艺、发挥团队力量的主要形式,体育俱乐部应每学期安排1次小型的多样的竞技比赛,每学年由学校和各体育俱乐部共同组织1~2次大型健美操竞赛活动。有条件的,可参与校际间的健美操竞赛,增强俱乐部会员的凝聚力,扩大俱乐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创建健美操体育俱乐部应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1. 合理安排好健美操俱乐部活动的时间、场地

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师资力量、以及各俱乐部的会员数量,协调好各俱乐部的活动的时间和场地,让各俱乐部课内、外活动学生人数、场地器材、师资力量分布合理,使之有条不紊地开展活动,尽力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2. 把握好健美操俱乐部的管理原则

健美操俱乐部是在学校领导下的群体性体育组织。因此,在管理上,既要充分尊重各俱乐部管理的自,又要对各俱乐部实施统一的指导和监管。体育教研室定期对各俱乐部的活动进行指导和检查,细致了解学员参与俱乐部的情况,并对俱乐部的活动效果进行评定。对会员少、学员参与热情不高、组织活动效果差的俱乐部,给予重点指导,也可视情况将该俱乐部解散。对会员数量大、学员参与热情高、组织活动效果好的俱乐部,给予大力支持,满足其在时间、场馆、器材等方面的需求。

3. 制定好俱乐部运行管理制度

健全的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健美操体育俱乐部成功运行的关键,我校健美操体育俱乐部应按管理等级制定相应管理制度,教务部门应建立飞健美操体育俱乐部保障与管理制度,满足各俱乐的硬件需求,指导和督促俱乐部按计划开展活动。体育教研室应建立健美操体育俱乐部指导、检查制度,满足俱乐部的技术需求,量化俱乐部活动效果。健美操体育俱乐部应建立会员管理制度,根据运动水平划分会员等级,对会员加入俱乐部、参与俱乐部活动,晋升会员等级、退出俱乐部等内容进行规范;建立竞赛制度,对竞赛的周期、竞赛办法、获胜者的荣誉等内容加以明确;建立内部工作制度,规范俱乐部的活动计划、俱乐部主任、副主任工作职责,保证俱乐内部工作有据可依,有条不紊。

在高校创建健美操体育俱乐部,是发展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手段。健美操体育俱乐部注重学生对运动技能和对体育知识的渴望,极大丰富学生的文体活动。目前,我校拥有较大的体育训练场馆和训练场地,体育部的教育工作者也有着较为系统的健美操理论知识和扎实的技术技能,为创建健美操体育俱乐部提供了硬件保障和技术支撑。创建健美操体育俱乐部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符合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贺新成,周冰.普通高校构建综合性体育俱乐部制的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22(2).

[2]刘庆青.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运行机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2).

与时俱进论文第6篇

关键词 天津市区 私人教练 理论水平 健身俱乐部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5-000-01

私人教练属于职业型健身指导人员,在健身俱乐部中,私人教练的工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根据个人情况的不同为健身者制订个性化的健身计划;全程陪同健身者锻炼并给以专业的服务和科学的指导;跟踪记录健身者锻炼情况,进行健康评估并及时调整健身方案;为健身者提供健康咨询,帮助健身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说,作为一名私人教练,单单是具有好的技术是不够的,他们的工作是以一定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的。而理论知识可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基础理论类知识。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训练学、运动营养学、运动心理学等方面。(2)专业理论类知识。包括健康与体适能方面知识、技能评估与运动处方、伸展平衡专项知识、减肥与控制体重方面知识、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方面的知识。(3)辅理论知识。包括营销学知识、计算机知识、英语知识、教育学知识等等。

一、健身俱乐部私人教练理论水平的调查

(一)基础理论类知识

通过对天津市区健身俱乐部私人教练的五项基础理论知识水平的调查可得表1,其中包括对私人教练对这些基础理论知识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和自我评价两方面的调查,运用0-5分来计量数据。

由表1可知,天津市区健身俱乐部私人教练对基础理论知识重要程度的认识得分普遍较高,都超过了3.7分,且排名第一位的是运动训练学,得分4.85。在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自我评价上,除了运动解剖为2.71分之外,各项知识的掌握程度都已经达到及格线3分,但是得分不高,都只是刚刚及格,没有一项达到4分,这说明目前天津市区私人教练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对其重要程度的认识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专业理论类知识

通过对天津市区健身俱乐部私人教练的专业理论类知识的调查分析可得表2,天津市区健身俱乐部私人教练对专业理论知识重要性的认识水平较高,特别是对伸展平衡和减肥与控制体重两项专业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分别达到了4.83和4.75分,这说明在日常的工作中,这两项理论知识对他们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

然而,由他们对这些理论知识掌握的自我评价得分不难看出,他们还存在着知识的掌握不足。虽然数据显示伸展平衡的自我评价得分为4.01分,但这与其重要程度的得分还有0.82分的差距,而运动损伤方面知识的重要程度得分和自我评价的分更是达到了1.05分。

(三)辅理论知识

天津市区健身俱乐部私人教练对五项辅知识的重要程度和自我评价得分都比较低,特别是对英语知识掌握的自我评价还不足2分。

二、健身俱乐部私人教练理论水平差异

针对天津市区健身俱乐部私人教练理论水平所存在的差异,本文将从以上三方面的理论知识来分析。

通过对三方面理论知识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天津市健身俱乐部私人教练对这三类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与掌握程度上,排在第一位的是专业理论知识,其次是基础理论知识,最后是辅理论知识。

在三类理论知识体系14项具体知识的调查得分中,只有4%的私人教练每项的分都在及格线3分以上,这说明天津市区健身俱乐部96%的私人教练的理论水平都有待于提高。

女性私人教练理论水平普遍高于男性私人教练。由调查结果显示,女性私人教练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整体较好,70%的女性私人教练理论水平达标,这应该是与女性好静和男性好动的性格特点有关系。

三、结论

(一)体育院校进行私人教练职业教育

调查显示,天津市区健身俱乐部私人教练理论水平较低,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体育学院应抓住这一巨大就业缺口,有针对性地培养出一批素质较高的专门人才,从而提高体育院校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的适应力与竞争力。

(二)加强私人教练的理论培训

各健身俱乐部在对私人教练进行岗前培训时,应该加大理论知识体系的比重,使私人教练认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并养成学习理论知识的习惯。

(三)建立私人教练理论知识的考核制度

建立完善私人教练理论知识的考核制度能有效督促他们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而提高天津市区健身俱乐部私人教练的整体理论水平。

与时俱进论文第7篇

论文摘 要: 本文作者从研究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概念出发,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学生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到学生的需要和体育俱乐部存在的问题,对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性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教育

1.前言教育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体育受世界大学体育思想和高等学校体育管理模式的影响,体育俱乐部研究作为高校体育改革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课题悄然兴起,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一站,如何强化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其体育自主,使学生不至于因为毕业而结束体育运动生活,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运动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地选择参与各项课外体育俱乐部活动,对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促进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并能形成一种风格独特的校园体育文化形态。因此,高校成立课外体育俱乐部,是高校群众活动形式的一种完善或是补充,对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2.研究目的

普通高校成立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可行性。

3.研究方法

3.1文献资料法

利用图书馆、电子网络查阅相关研究资料,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

3.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按社会学和体育统计学原理制定问卷,并对问卷进行效度和信度检验。发放问卷75份,回收68份,回收率90.6%,其中有效问卷64份,有效率94.1%。

3.3逻辑分析法

对获取的相关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与分析,采用归纳、类比等方法,从而得出相关结论。

4.结果与分析

4.1学生对体育俱乐部的兴趣程度

调查显示,有68%的学生对高校体育俱乐部感兴趣,有13%的学生无所谓,还有19%的学生对高校体育俱乐部不感兴趣。学生对高校体育俱乐部不感兴趣有很多原因,比如学校对体育俱乐部重视程度不够,课外项目过少,平时的体育活动缺乏等,导致一部分学生不了解体育俱乐部。还有少量学生不了解高校俱乐部的情况,或是平时不进行体育锻炼。但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对高校体育俱乐部还是抱有很高的兴趣的,同时也表明现在的大学生对体育锻炼认识有明显提高。可以发现,高校俱乐部的成立获得了学生很高的认可,提高学生的兴趣性是目前高校成立俱乐部重要的条件之一。

4.2高校体育俱乐部各项目受欢迎程度

在调查中发现,球类运动占了很高的比率,为80%,分别为足球15%、篮球23%、乒乓球16%、羽毛球18%、网球8%,尤其是篮球、足球和乒乓球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发展时间较长、场地器材较丰富、锻炼氛围强是它们受欢迎的主要因素。还有一些新兴的运动,比如街舞,虽然比较受学生的喜爱,但受场地设施的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

4.3学生对体育俱乐部收费的认可程度

在调查中发现,78%的学生对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收费情况是认同的,5%的学生认为高校俱乐部收费是不合理的。就目前而言,高校体育俱乐部经费来源主要是收取学生会员费,部分学校还存在强制性,学校专项投资少。高校体育俱乐部通过引进赞助广告和对外场地出租来增加俱乐部经费还有很多困难。

4.4学生锻炼的主要目的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目前学生对增强体质的需求是比较高的,占了30%,主要是因为平时锻炼的机会比较少,身体得不到锻炼;由于大学生活时间比较充裕,平时的娱乐休闲生活过于单调,学生选择通过和朋友一起锻炼来增加自己的娱乐项目的占了16%;对自身身材体型条件要求比较高的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来达到瘦身塑形的占了20%。此外,有12%的学生由于自己自身素质较差,担心体育测试不过关而被动进行锻炼。

5.成立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各项条件

5.1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师资力量

高校体育师资专业知识全面、扎实功底深,高校的体育教师都是从各大学毕业的体育专业人才,有着系统的体育基础知识,扎实的各项基本技能,较强的敬业精神,在健身活动中都有一技之长,思想观念转变快,对以往学校体育教学以传授竞技体育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弊端感触颇深。组建体育俱乐部,将为高校体育教师提供一个在改革中施展才华的场所。这对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成立提供了人才的保证。5.2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硬件设施

高校对体育设施投入比较多,体育器材的多而全,为开展俱乐部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也是搞好体育教学、增强大学生体质、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的必要条件。所以提高场地器械利用率,合理安排场馆开放时间等具体项目也是比较实际的问题。

6.结语

高校体育俱乐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高校体育俱乐部也被他们所认可。但是高校体育俱乐部存在很多问题,场地、器械方面有很多地方还不尽人意。对于收费问题学生虽然没有很多的不赞同的意见,但是高校体育俱乐部收费方式比较单一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高校体育俱乐部的项目基本上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但是在新兴项目中还有欠缺,对于新兴项目的反应较慢。高校体育俱乐部指导老师水平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邹师,冯火红.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类型与特色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1).

与时俱进论文第8篇

[关键词] 岗位目标;专业俱乐部;合作学习;混合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6)01-0088-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1.041

[本刊网址] http://

一、引言

当前大学生就业方面存在着一类突出的矛盾: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个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缺乏熟练的专业技能,不具备“上岗即工作”的能力,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为解决这类矛盾,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13-14级学生,开设岗位目标引领的专业俱乐部,以现实的社会商业项目为驱动,由导师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直接接轨到企业岗位进行锻炼,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研究基础

(一)专业俱乐部

俱乐部模式教学是从1965年美国马里兰大学梅烈博士创始的“职业群集课程模式”演化而来,在高职院校成立专业俱乐部,由俱乐部导师负责,将对特定岗位感兴趣、有主动学习意向的学生召集在一起,以岗位就业为导向,采用开放式教学形式,以社会商业化项目过程为手段,在俱乐部内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专业实战能力得以提升,并自觉理解岗位能力要求,毕业后零距离上岗。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ming/leaming in group)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新型学习理论与策略。它主要强调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合作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共同发展,提高学习效率。合作学习在形式上不拘一格。社会商业化项目涉及的专业面较广,突破了单一课程的内容,不同课程内容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综合性较强。完成一个商业化项目,相较于普通的课程案例,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合作学习正适合于复杂的任务,网络环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能促进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三、专业俱乐部模式构建思路

专业俱乐部的建设以专业教研室牵头。首先,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场地空间条件、区域市场需求、专业基础、师资队伍,论证特定专业俱乐部建设的可行性;其次,在给定的场地空间内,进行所需软硬件的合理配置和布局;第三,组建一支充分了解行业、岗位,有足够职业经验与技能的师资队伍;第四,建立一个俱乐部网络交互平台,以组织与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资源和活动等;第五,建立一套可行的专业俱乐部运行与管理机制。

四、电子商务美工设计俱乐部“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

(一)电子商务美工设计俱乐部的建设背景

义乌市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早在2010年就出台了《义乌市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义乌市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政策(试行)》等政策文件。传统中小企业纷纷开拓或转型电子商务,以商城、旗舰店和淘宝分销等多种模式从事电子商务。在创新创业背景下,企业和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日益紧迫,其中需求量较大的是擅长网店整体策划和店面形象设计的美工和设计师。近些年来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因缺乏专业优势,毕业生就业时专业对口率不高。为迎合市场和学生的需求,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信息分院建立电子商务美工设计俱乐部,培养美工设计专员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电子商务美工设计俱乐部的场地和师资配备

目前计算机应用教研室有6名教师长期从事多媒体相关课程的教学,专业带头教师在义乌市创意园(位于义乌工商学院内)成立了工作室,团队有着丰富的电子商务美工设计经验,完全可以担任本俱乐部的导师。依托工作室在创意园的场地,软硬件和网络配置都是现成的,较大型的现场交流活动可以向学校申请多媒体教室。另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根据产品和市场反应,主动参与并配合项目的设计与实施。由此,俱乐部成员在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下,一起完成项目。

(三)电子商务美工设计俱乐部的运行

1.俱乐部成员的组成

类似于高校的学生社团,电子商务美工设计俱乐部将吸纳选拔对视觉设计感兴趣、立志从事美工设计岗位的学生。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类分层组合,组建若干6-10名成员组成的学习小组。实施师傅带徒弟的导师制度,每个导师带一个学习小组。

俱乐部成员按层次组建非常重要。要形成年级梯队层次,以实现以老带新,当高年级成员毕业时低年级成员立即补上,以保持学习小组的长久生命力。同时培养一些学习小组负责人,这些负责人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责任感,除了完成个人任务外,还能辅助导师做好小组日常管理工作。

2.俱乐部的项目来源

俱乐部的项目依托于教师工作室,主要来源于义乌本土电子商务企业或校内师生的网店。项目形式主要是商品“E”化外包、网店美化和网店营销活动策划。

商品“E”化外包主要是将实物商品信息以数字化方式(图文、动画、视频等)形式进行描述,以便在电子商务网页中能准确、清晰、详细地表述和传递商品的具体信息。商品“E”化的过程一般包括实物拍摄、图片处理、文案撰写、商品描述制作、“E”化素材包整理。为了不影响企业正常的网店运营,学习小组从清仓库存、断码商品、外贸尾单等商品开始做起,积累经验,为企业消减库存,达到双赢。

网店美化项目主要是电子商务店铺规划设计、改版。包括网店首页设计、详情页设计、广告图设计(钻展、淘客、直通车、各种引流图等)。学习小组从参与协助开始,在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双重指导下,做中学,学中做,锻炼独立运作的能力。

网店营销活动策划是针对不同节假日或企业自身情况设计营销活动,营造出店铺的活动气氛,为网店引人流量,短时间内提高销量,扩大品牌知名度。具体包括主推商品、活动主题、活动方案、文案策划、活动页面等设计。通常第三方平台的官方活动时效性要求比较高,学习小组可以从企业自身的营销活动开始做起,即使策划失败,也不会给企业带来太大的影响和经济损失。

这些社会商业化项目综合了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学、数码摄影、Photoshop、文案撰写、音视频制作、动画设计、版面设计、网页设计等技术,还要将技术与艺术融合,体现出较强的复杂性,让学生充分了解美工设计岗位的职责、工作任务、工作流程等,发现自身不足,积累实践经验。

3.基于俱乐部网络交互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

建立一个俱乐部网络交互平台,使俱乐部成员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线上学习和线上交互。此平台与教师工作室共同运作,互相补充,实现了俱乐部成员的线上、线下的混合学习,既发挥教师引导、反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俱乐部网络交互平台界面简单、高效、兼容、易用,具有模块化结构特征,主要设置了新闻公告、微课、电子教材、资源分享、作业、论坛、聊天、作品展示八个板块。俱乐部导师是信息的上传者、学习的参与者,主要的功能是查看、评论、上传。俱乐部成员是学习的主体,主要的功能是查看、评论、上传、收藏、分享。

俱乐部网络交互平台里,导师按照俱乐部教学和项目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理论和知识需求,组织与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资源和活动等,实现了生生、师生、学生与资源之间的交互。通过经常性的联系维持了俱乐部成员的互相关心和理解,从而形成对俱乐部群体的归属感,获得学习的满足感,对成员们的学习开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俱乐部的项目实施流程

俱乐部学员承接的任务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一般先从助理开始,熟悉项目制作流程,加强操作能力;然后可以按设计好的模板和方案进行仿制,使具有制作能力;最后参加商业项目的设计与制作,使具有独立的设计能力。

接到项目后,一般交由一个导师带领一个学习小组负责完成。导师任务,进行初步分析,说明制作期限、设计目标和预期效果。小组进行产品分析、市场分析、消费者心理分析等,讨论得到初步设计方案后,与企业沟通,修改并确定设计方案。导师讲解制作要点,并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和资源后,小组内进行具体的任务分配,分头完成各自的任务。期间,按阶段组织中期交流,可以是面谈,也可以在网络平台,导师提供技术协助并进行质量把关。项目完成后进一步与企业沟通并进行修改,最后整理资料交付项目成果。后期,导师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总结反思、归纳评价。

在整个流程中,合作建立在分工基础之上,导师明确小组成员个人责任,并要求小组成员主动和其他成员进行交流和互动,这样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项目完成过程包括了项目驱动、理论补充学习、实践巩固三个方面.产学研结合,切实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5.俱乐部的活动

除了完成企业项目外,俱乐部导师和企业专家不定期举办专题讲座,进行岗位信息传达、就业指导等,增强学生的岗位认知以提早做好上岗准备。同时,强化职业技能,开展俱乐部内部的专题友谊赛,或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丰富俱乐部活动,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明星学生。

(四)电子商务美工设计俱乐部的管理机制

建立一套成熟的俱乐部管理机制,能保证俱乐部有序有效的长久发展。美工设计俱乐部由一名领头教师负责各项工作的开展,制定了教师团队管理、学生管理、设备管理、环境管理、项目组织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规定。在这些规定中,引入了一些公司管理制度,既保证俱乐部的正常运行,又能让学生体验职业生涯。

俱乐部除了承接社会项目,迎合学校师生需要,开辟了一些常规业务,比如照片处理、照片打印、排版与打印等业务,以增加创收,维持俱乐部发展。俱乐部在经济上的收益主要用于日常管理、场地费用、设备投入、项目成本、人员酬劳、活动经费、参加比赛等,以调动俱乐部成员的积极性。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