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建筑赏析论文

建筑赏析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6-19 14:14:39

建筑赏析论文

建筑赏析论文第1篇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1

一、建筑的生命本质。

建筑的生命本质特征主要是从宗白华先生持生命本体论的这一观点进行分析。宗白华先生认为:“建筑之特点,一方不离实用,一方又为生命表现。” 这一观点恰恰充分体现了宗白华先生的生命本体论贯穿始终的美学思想。

宗白华先生建筑美学的生命本质论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设计师和欣赏者之间的共鸣来赋予建筑物一生命气韵的空间。建筑设计者在对建筑设计创作时,表达着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思想,以建筑来彰显自己设计的生命力,展现自己设计的风采。在欣赏建筑的过程中,对于欣赏者来说,就是自己生命体验和感受的过程,同时也是和设计者共鸣的过程。宗白华先生认为,建筑是大自然中的一个小自然,是人向大自然索要的一个人为的空间。而这个空间不是与大自然分离的,而是和大自然相通的、浑然一体的,是有生命的。它和人的生命一样,拥有着设计师和欣赏者赋予的特殊的思维。第二、结构形式是建筑艺术内容中最重要的因素,它是衡量一个建筑物是否优秀的必要条件,这种结构形式它不只是实现了人们眼前表面的“美”的价值,而且充分地表现了生命对美的向往与追求,给世人一种美的体验。第三、建筑艺术是表现的而并非模仿什么。表现一种设计师的理想、表现一种独特的思维,每一个建筑都有其独特的生命意义,象征着一种生命的本质。包括建筑在内的所有艺术形态,都具有“形”、“ 景”、“情”这三种艺术表现结构。

二、建筑的自然意境。

翻开中国艺术之篇,你会发现中国艺术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亲近自然,融于自然。

宗白华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提道:根据《诗经》记载,周璇王先生的建筑艺术构思就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野鸡。这样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建筑设计师对自然世界的喜爱或崇拜之情。“游、望、赏、居”是宗白华先生所强调的建筑艺术的基本思想。在宗白华先生所强调的建筑艺术的基本思想之中,“居”作为最基础的建筑功能,而“游、望、赏、”这三种功能的寓意为:人生在世,赏游于大自然之中,自然闲适。把它们作为建筑艺术的基本思想,是要把世人在大自然之中游历的闲适之情与建筑艺术融为一体。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建筑也有心灵的“窗”,建筑中窗的设计,乃是人与自然相沟通的媒介,人身于建筑之中透过窗赏析大自然,与大自然相沟通,这一设计恰好体现出了建筑设计者想亲近自然,融于自然的设计思想。优秀的建筑设计,不仅仅只是体现出它最基础的功能―――居,还要使其融于自然。

三、建筑的空间之美。

建筑本是空间的一种艺术,早在20世纪20年代,宗白华先生就在一系列论文中提出:建筑艺术首要特质乃是空间,并且为建筑下定义为:“建筑是在自然空间中人为创造出来的若干个小空间,而这些小空间又组合成为一大空间的艺术”。我们可以在追溯建筑史到建筑空间论的发展之中,充分认识到宗白华先生对建筑的空间之美这一理论的独特见解。

宗白华先生对建筑空间理论的独特认识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上。他认为:建筑就是一种创造空间的艺术,最初建筑的目的仅是为了居住,后来表现为建筑设计师的思想理念,建筑空间的每一个隔阂设计都充分体现着设计师的建筑设计理念。我们中国的园林建筑艺术乃是组织空间和创造空间的艺术表现,是建筑设计师按照自己的审美理念创造出来的空间。园林建筑设计注重空间的布置和设计,讲究虚实,强调隔通并济。

在《美学散步》中,宗白华先生为了阐释建筑是空间的艺术这一美学理念,利用中国古典美学“借景”的理论,列举出多种园林建筑布置和创造空间的手法:远借、邻借、仰借、俯借、镜借等。总的指出,这些方法都是通过布局空间、组织空间来创造空间,然后拓展空间。这些手段的目的都是为了丰富空间的美感,创造空间的意境。

建筑赏析论文第2篇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

美术这门课程是一种视觉艺术,视觉艺术是增强学生感知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我的想法是:在美术欣赏课上,当今的学生正是需要这样的感知能力才能更好地鉴赏全国乃至全世界艺术大师们的作品。所有创造性思维假如没有一定的感知能力都难以实现。多媒体工具的盛行给美术欣赏带来了便捷,学生有了更为直观的视觉感受。譬如教师在教学《中国画欣赏》一课中,同学们赏析各种唯美的中国画,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发表自己许多不同的看法,同时在讨论中,得知中国画在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的辉煌历程。鉴赏作品不但能使学生对于艺术的视野更加宽阔,而且能够让学生领悟到一幅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这样在课堂中,学生的视觉感受在多媒体工具的运用中不断增强,思维也不断发展。这样看来,多媒体已经成为了现代辅助美术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注重作品文化情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美术作品创作时依托的文化环境和条件以及创作的构思就是人们说的文化情境。基于此,当今的美术教学过程中,不可单纯停滞在基本的技能技巧的欣赏方面,还要把美术作品放到相应的文化情境中去,让学生们通过学习来认识到美术的特点及其表现方式的趣味性与多样性,了解美术对现代社会和日常生活的重要贡献和独特作用,与之同时,也可以培养莘莘学子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尊敬及信仰。美术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随处都能捕捉到它的身影。由此建议在教学时,教师可将教学题材与有趣的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现代建筑艺术》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逛一逛,瞧一瞧,从而更加清楚地观察校园的建筑样式,并结合校园周围的建筑,对校园及周边建筑的布局与特征进行归纳、分析与评价,使学生更深一层次地感受建筑美。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到建筑的艺术性和独特的价值。而在赏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时,则可通过对作品的介绍与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宋代绘画艺术的空前盛况及作品的伟大成就,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品所产生的社会意义,即欣赏作品的文化情境,进一步深刻学生对这幅作品的理解,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

三、重视学生亲身体验,培养学生自主欣赏能力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师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应该重视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鼓励学生亲自参与艺术探究也是美术教学的重点。课堂中需要师生积极活跃地进行互动,才能充分体现美术教学的蓬勃生命力与旺盛活力,并且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加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如《认识图形标志》一课,教师课前组织学生收集图形标志,并要求他们对收集的图形标志自行分析。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图形,同时让学生们分小组进行讨论,探究图形设计的设计意图和特点,相互提问,相互解答,互相补充,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一番热烈讨论,学生很好地了解了图形的艺术特征,达到教学相长的良好的、新型的美术教学。除此之外,与以往单方的枯燥的接受式教学相比,它更能让学生享受课堂教学的过程,给师生带来一种全新的体验。

四、欣p与动手相结合,让学生感悟更加深刻的美

建筑赏析论文第3篇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教学设计

课题

《我国古代

建筑艺术》

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课时

1

课时

教材

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课程,我国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悠久历史,初步了解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风格。

我国地大物博,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从古至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我国遗存了许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古代建筑。教材从大气磅礴的故宫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欣赏的眼光去了解我国古代建筑。并把我国古代建筑划分为宫殿、庙宇、园林、民居等类型。教师应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去重点欣赏、分析中国古代建筑典型作品,让学生初步掌握外观造型、结构、布局、色彩等欣赏要领。

学情

分析

六年级学生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第三个学段的第二年。此阶段的学生自我表现的意识基本形成,主观意识比较前两个阶段有明显的加强。

根据此班级的学生善于表达,动手动脑能力比较强,遵循班级的性格特点,并按照课标要求的遵循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四个原则设计此课。

教学

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外观、结构、布局、色彩、及各自不同风格特点、品味古代建筑的美,从而能用简单的美术语言对所欣赏的古代建筑建筑进行赏析、评述。

2、运用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采用讨论、比较等方式参与探究性学习、更新美术观念。

3、通过欣赏、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等艺术风格,品味古代建筑的美,提高艺术欣赏水平,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欣赏我国古代建筑的外观、结构、布局、色彩及类别。

教学难点

认识和评述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风格。

教学准备

师:收集资料包括文字和照片,PPT,学案一、二

生:收集资料包括文字和照片,PPT,橡皮,铅笔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环节

在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很多辉煌的成就,建筑就是其中的一项。它和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并称世界三大建筑。今天我们就开启中国古代建筑的大门,去感受我国古代建筑的魅力。板书(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视觉感受中国五千年的辉煌成就。与欧洲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并称世界三大建筑。

通过幻灯片的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发展阶

(一)类别

我国古代建筑分为六大派别分别是宫殿、坛庙、塔、园林、民居、寺庙。

同学们打开书P39-P41页,快速的浏览建筑类别、概念、代表建筑,完成学案一。

(二)课前我们班还分配成四个小组,每组选择一类建筑。

进行分析,并做了PPT。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大家的预习成果。

(三)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成就非凡。

今天我就按照从外到内,从大到小的的方法。以故宫里太和殿为例,深入分析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首先,外观造型.与现代的建筑不同,我国古代建筑的外观造型分为哪几个部分?

屋身正面多为开敞的门扉;

台基常以白石雕刻而成,配以栏杆和台阶。

屋顶的样式有多种:悬山、歇山、单檐庑颠、重檐庑颠、硬山。按照他的等级从低到高就可以这么划分。太和殿运用了哪一种屋顶呀。

刚刚我们是从外,对外观造型进行分析。下面我们该到建筑内部-建筑结构。

为什么中国古代建筑有“房倒屋不塌”之说?(视频)

我们请同学们在书中找找什么是斗拱。

像这种结构采用的方法叫做榫卯结构,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他没有一个钉子但是把建筑物固定的非常结实,能够抵抗地震等灾害,太和殿已经有了600多年的历史了,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

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我们了解了外观造型,建筑结构。下面我们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了解群体结构。

群体布局:我国古代建筑如宫殿、庙宇、住宅等,都是单个建筑物组成的群体。一般都以院子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规模较大的建筑则由若干个院子组成,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建筑物,两侧次要建筑物多作对称的布局。

你知道的群体布局有哪些?师:看出你们是真预习了。

我国古代建筑还融入了我国工艺美术及绘画、雕刻、书法等方面的卓越成就。你能找得到么?同学们讨论下。

他们的学名分别叫做匾额、楹联、棂格、蹲脊兽

宫殿庙宇建筑在用色上,往往采用黄色琉璃瓦、朱红色屋身,檐下以蓝绿色中略施金粉的彩画,衬以洁白的石雕台基。

我们刚刚根据按照从外到内,外观造型.建筑结构.从大到小的顺序群体布局,装饰色彩深入分析学习了我国古代建筑里的宫殿类里的太和殿。

在外观造型中,屋顶是重点,建筑结构中承重和维护分离,斗拱是知识点。群体布局,主要掌握对称性。装饰色彩中提到了匾额、楹联、棂格、蹲脊兽关键字。

通过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按照我们刚才从内到外,从大到小的方法,你能不能按照外观造型,建筑结构,群体布局、装饰色彩的方法,根据学案二中的内容,完善你课前的预习。

学生根据书上的内容完成学案一的教学内容,宫殿:我国古代祭祀祖先和神灵的宗教礼制建筑。

塔,

园林,寺庙,居,宫殿

学生代表分别做汇报

园林类—网师园,网师园为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

塔类-小雁塔与大雁塔东西相向,是唐代京师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地标。

坛-天坛-祈年殿

民居-宏村

欣赏视频,按照从外到内,从大到小的的方法。分析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生:屋顶、屋身、台基

太和殿就是运用了重檐庑殿。

学生们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看法。

斗拱是我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构件,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的一层一层探出呈弓形的承重结构叫做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做斗,两者合成斗拱。一方面起着承重作用,一方面还起着装饰作用。

理解榫卯结构,在大的地质灾害中仍然可以躲避。

视频变换让学生理解对称的关系。理解中心为对称轴,两面建筑物对称的关系

北京故宫、北京四合院。

太和殿-书法,绘画,棂格-雕刻,上的蹲脊兽(共有10个)表示中国工艺美术。

视觉效果激发学生的注意力

总结外观造型.建筑结构.群体布局,装饰色彩。

加深屋顶,承重和维护分离,斗拱,群体布局,对称性。强调匾额、楹联、棂格、蹲脊兽关键字。

学生总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学生分析总结

学生完善课前的预习

此环节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预习不再是简单的看看书,了解书中的内容,而是让学生们收集资料包括文字和照片,制作幻灯片。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发挥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视频,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运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的不同。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们从视觉的角度分析屋顶的不同样式,为了考察学生们的学习成果,运用太和殿-重檐庑殿作为测试。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设问,让学生找答案,最后通过视频解疑答惑,运用了多样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结榫卯结构,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和民族自豪感。

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更有效的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方法。

此环节的设计拓展学生的知识量。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储备。

这个环节的设计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同时给学生普及知识。

醒目的ppt帮学生记住太和殿的装饰色彩。

总结加深

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此课,加深他们的印象。

从人文性和技巧性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巩固已感知的知识,巩固帮助自己表达的技巧。

三、评价阶段

谁来分享下你们的建筑类别。

学生总结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总结知识。

四、拓展阶段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像一部部石刻的史书,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老师希望大家再去旅游的时候可以用到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欣赏分析中国古代建筑。

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让学生再去旅游的时候可以用到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欣赏分析中国古代建筑。

通过总结,培养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希望学生能把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板书设计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外观造型,建筑结构,群体布局,装饰色彩

天津市基础教育“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小学美术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我设计的自行车

》教学设计

教师姓名:赵虹虹

教师单位:天津市

东丽区

民生学校

教材版本:人(教)版

年级小学美术教材第

册第

15

课题

《小学美术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课时

1

课时

教材

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第十四课的教学内容,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的领域,课时一节课。

横向来看,在“设计.应用”领域,是继《金色的浮雕》后进一步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造型.表现”领域认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形状、色彩、空间、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的衔接,有利于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纵向来看,有利于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教学

目标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各种形象加以联想而创作的造型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组合造型有一些了解。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同时模仿运用大师的表现方法和脸谱的表现特点,设计出有新意的人物形象。

过程方法:让学生通过欣赏,思考,讨论的方法,设计出有心意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各种形象加以联想而创作的造

型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组合造型有一些了解。

教学难点

根据自己的想象,同时模仿运用大师的表现方法和脸谱的变现特点,设计出有新意的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师:范画、图片,PPT

生:水彩笔,彩纸,铅笔,橡皮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环节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节新课,第十四课《变化无穷的形象》(板书)

我本着寓学于乐的宗旨,此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游戏1:

看一看,想一想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幅图画,大家欣赏这幅图画并思考3个问题:

a.物体本身是什么?b.物体变成了什么?c.用什么方法变幻

学生回答

下面我们通过视频来看看它演变的过程。

通过问题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下面的学习起到了一个铺垫。

多媒体的演示这个鱼形的台灯如何转变成最后鱼形,加深学生的印象。

多媒体的教学,学生可以简单明了的了解组合造型的过程,掌握这一课的重点。适合边远学校的教学,符合学情特点。

一、发展阶段

游戏2:拼一拼,做一做

老师在桌子上的每个信封里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基本的图形和一些部件,大家把这些图形拼一拼,看看这些图形通过组合造型可以变成了什么?

教师总结:这些基本图形经过组合拼贴,鞋子-船,气球-花,梳子-人物,半圆-乌龟,雨伞-人物,菠萝-精灵,铅笔-火箭,扫把倒了个-吹笛子的少年,其实这些图形不仅局限于这些创意,只要大家勤思考多动脑就可以出现很多有趣的形象。

下面我们来深入研究下组合造型在人物形象中如何运用,大家打开书第21页,先来看看左上图眼睛用方形代替。鼻用一串的小花组成。嘴巴在一个粘贴上面画了个嘴。我们是不是可以用其他的东西来代替鼻子啊。我用铅笔变成的火箭来表示鼻子,用半圆形当眼睛,右下图眉毛用了云,我把梳子放在这当眉毛。

我们一起总结下,组合造型在人物面部进行变化可以对人物的脸型,五官,发式进行变化外,我们还可以对人物面部装饰进行变化,欣赏京剧脸谱。九头鸟和青蛙装饰大家一眼可以看出来,大家看看于亮的脸谱八卦图,值得注意的是鼻子和嘴巴已经完全变形了,但是颜色和形体的完美结合,既生动又漂亮。

游戏3、说一说,猜一猜

大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啊?窗帘,地板,壁炉,我们第一感觉这画的是哪啊?其实这个是一个奇特的脸。这幅作品是著名的绘画大师达利的作品。下面老师给大家演示下老师设计的脸,大家注意构图,上留天下留地,左右留墙壁。老师运用了平时吃的食物,大家还可以运用家电,或者植物等等。。。这里着重讲一下刮画纸,大家在起好形的情况下,可以随意的刮出底色,可以用老师发的笔,为了减少时间,也可以用尺子宽面的材质。

三、学生

作业,教师辅导

四、点评分析、课后拓展

游戏四、比一比,画一画

建筑赏析论文第4篇

关键词:欣赏教学 小学美术 运用

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4.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5.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1.小学低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如第二册《小朋友的画》、《民间美术欣赏》、第四册《画家笔下的童年生活》、《绘画中的动物和花果》等。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画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门,比例不在准确,表现无拘无束。还有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小朋友喜爱。

2.中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如第五册《工艺美术的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第六册《工艺美术的陶瓷和雕塑》、《绘画作品中风景的静物》等。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欣赏一些与学生生活接近、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欣赏课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有“参考资料”的作用,在欣赏课中渗透了有关的教学内容。如第六册的欣赏内容是工艺作品刺绣、竹编的欣赏,第八册的教学内容就安排了“挑花”、“竹编”手工课。欣赏课的优秀作品档次高,起到了指导性的重要作用。3.高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具体内容有:第九册的《古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册《现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一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现代建筑艺术》和第十二册绘画作品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小学内容总览等。其特点是要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的面貌,除了已经着手的中国画教学之外还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到中国优秀古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中去。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

1.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我们前面例举的内容都是专题欣赏内容),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我们以第十册的欣赏内容为例谈一谈专题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是欣赏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教材上共提供了十幅有关传统建筑艺术的照片。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即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起什么作用?本课的教学目的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了解“传统”二字与“现代”的区别,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了解宫殿、楼阁、亭台、寺庙、佛塔、陵墓、民居等独树一帜、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特点。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包括写生、创作、图案、塑造、手工制作)课业中所穿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能在蜡笔的涂色中提高色彩能力,可引导学生对素描知识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范画,这就是随掌欣赏的教学过程。

建筑赏析论文第5篇

[关键词]美术;鉴赏能力;审美;生活

学生在上美术鉴赏课时没有升学压力,他们上起课来比较放松,重视程度不够,几轮鉴赏课上下来,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可部分学生在开小差,令老师很苦恼。高中为什么要开设美术鉴赏课?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美育在高中能否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为了让美术课有所改变,为了让学生在美术课上有所学,有所得,我经常请教其他美术教师,利用网络学习好的教学方法,翻阅大量资料,在不断的积累实践中,我的课堂在发生变化,学生开始盼着上美术课。

一、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高中生经过小学、中学的文化积淀,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审美情趣,他们的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欣赏艺术作品的眼光也有独到之处,有时一幅作品就可以让他们读懂历史,认识世界。以往提到美术课,大家都认为是画画,其实美术分为六大门类,鉴赏课涉猎到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等多个领域。美术鉴赏课是综合的课程,想要上好这门课,首先,要提高美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美术教师的知识要广博,要扎实,要丰富。鉴赏一幅绘画作品,要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了解画家的生平和绘画作品在艺术史上的价值。鉴赏一座建筑的时候,要结合古今中外类似建筑进行横纵向对比,加深建筑本身的艺术印象。鉴赏书法时,要弄清书法的来龙去脉、演变历史和派别特点,做到心中有数,有时还需自备笔墨写画上两笔。其次,要提高美术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美术教师不仅要有美术专业技能,还要学习与美术鉴赏密切相关的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科技、地理、历史等。要加强美术与各学科的结合,作为美术活动的引领者和指导者的美术教师,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如果一位美术教师不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如何让学生走在正确的审美道路上?如果一位美术教师对文学常识不了解,如何带领学生走进诗情画意中?如果一位美术教师对地理、历史一知半解,如何引领学生感受作品中的风土人情?又如何去挖掘作品背后的时代思想?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要任务是提高美术教师自身的素质,丰盈自己,充实课堂。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术本身能陶冶性情,很多学生忙于繁重的文化课,无暇分身,不愿把时间放到非高考学科上,这种情况下美术老师更应努力让美术课变得精彩,让学生对美术鉴赏课产生兴趣。在上《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这节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王式廓的《血衣》这幅作品,再请出几名学生扮演画中人物,有的扮演手持血衣的农村妇女,有的扮演受剥削的残腿农民,有的扮演低头认罪的地主,有的扮演新政府阶级。学生表演得很逼真,同学们一下子被带到了画面中,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起来。就这样,一节好课开始了,通过表演,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兴趣更加浓厚,很好地了解了时期的历史,懂得了劳苦人民的遭遇,认识到画家笔下的艺术手法是如何表达客观世界的,还挖掘出很多有表演潜质的学生。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我在美术鉴赏课中的一个新尝试。学生缺乏艺术土壤,小的时候就认为那些想象和创造与美术无关,认为美术只不过是涂涂画画而已。作为高中美术教师,我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建立对美术学科的正确认识,逐渐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以此达到以美育人、以美启迪心灵的教育目标。

三、营造音美不分家的气氛

我经常在上课前播放与本节课有关的音乐,音乐可以开启智慧,缓解课堂上的紧张气氛,同时,又能创设情景,渲染氛围。在讲解《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时,为了避免时间差给学生带来的抽象概念,我以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为例进行鉴赏和分析。那一庄严时刻每个中国人都铭记在心,在艺术家笔下定格为永恒。我引导大家用心倾听气势磅礴的歌曲《红旗颂》,与学生一起走进艺术的殿堂,去接触艺术的神秘,去感受艺术的力量。这时我再加上解说词,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听我的解说,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认为画家就是在表现生活的瞬间,只是更加概括,更具有艺术性,学生情不自禁地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并以此为自豪。这节课很顺利地进入主题,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更好地形成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提高美术鉴赏能力其实并不难,只要在课堂上增加一些美术鉴赏的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各门类美术的艺术特点和不同的流派语言,让大家可以和美术作品交流对话,从感性入手分析作品,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图,再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美术鉴赏课主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起来,在课堂上强调学生分析理解作品的能力。面σ环作品,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艺术的角度进行欣赏,从作品的历史、细节等要素加以鉴赏。每个人对不同的作品都有各自的喜好,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自己喜欢作品的原因,再引导学生说出他们为什么喜欢这件作品,如何鉴赏作品。在课堂上,我与学生交朋友,分享各自的鉴赏心得,一起讨论作品的内涵意义。在上《漫步中外建筑艺术》一课时,我和学生一起收集相关图片资料,按宫殿、庙堂、陵墓、民居等类别和中外不同建筑风格整理,并加上文字进行评论。在收集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带来去北京故宫和苏杭旅游的照片,有的同学带来少数民族村落的特色建筑群图片,还有的同学上网搜集到很多图片,我们在课堂上欣赏到很多经典的建筑。由于都是学生自己找到的喜欢的建筑类型,他们一起研究时很认真,评论作品时内容准备丰富,语言精炼到位,我们还相约为了自己喜欢的建筑,可以在高考时考取这座建筑所在的国家或城市,进一步欣赏和领略当地建筑风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热爱生活的能力,把建筑美学融入到生活和学习中,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鉴赏力和想象力,更是提高了学生收集素材、甄别鉴赏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学生也学会了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加深了感情。

五、鉴赏课的拓展延伸

鉴赏教材按照美术六大分类对课程进行了设置,多是理论性知识,缺少学生动手操作的部分。高中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展时期,他们需要适当自我展现。在美术课堂上,我带着感受美和创造美的思想引领并熏陶他们,一幅幅带着真挚情感的美术作品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从高一年级组建新班级开始,我们就一起设计班徽和组标;有了标准美术字的文化墙设计,可以让班级文化更上一个台阶,在课堂上我们一起练习黑体字和宋体字;到了高二年级,同学们看到特长生艺术节的美术作品都很羡慕,在鉴赏课上我开始带领全班同学一起画风景速写,共同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版画和剪纸作品,并在教学楼大厅不定期进行课堂作品展览。同学们认真积极地动脑动手,完成自己心中的形象,作品没有好坏,没有答案,充分展示个性,没有了唯一标准的束缚,大家创作的作品更加灵动,充满想象。几次展览提升了同学们的信心,带动了整个校园的美术学习氛围。这种通过鉴赏理论与作品创作相结合的美术教学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审美主动性,更体现出美术教学育人育心的教学功能,更是美术课堂有效的延伸。

美术鉴赏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保护好学生对自然和对生活热爱的能力,把美术融入生活,让美术成为日常学习工作的一部分。学生的兴趣要靠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和吸引,要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在美术鉴赏课上既要注重艺术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积累,又要培养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通过多年的美术鉴赏课,我发现只要多角度鉴赏,树立美育观念,就能和学生一起上好具有审美情趣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在美的路上前行,坚持通过美术鉴赏培养高中生的审美情趣,就是在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贡献力量。我会努力上好培养审美情趣的美术鉴赏课,和学生一起感受其中的美。

参考文献:

建筑赏析论文第6篇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 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 持续增长。

4.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 。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5.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 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 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1.小学低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如第二册《小朋友的画》、 《民间美术欣赏》、第四册《画家笔下的童年生活》、《绘画中的动物和花果》等。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画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门,比例不在准确,表现无拘无束。还有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小朋友喜爱。

2.中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 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如第五册《工艺美术的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第六册《 工艺美术的陶瓷和雕塑》、《绘画作品中风景的静物》等。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欣赏一些与学生生活 接近、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欣赏课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有“参考资料” 的作用,在欣赏课中渗透了有关的教学内容。如第六册的欣赏内容是工艺作品刺绣、竹编的欣赏,第八册的教 学内容就安排了“挑花”、“竹编”手工课。欣赏课的优秀作品档次高,起到了指导性的重要作用。

3.高年级 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具体内容有:第九册的《古代 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册《现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一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现代建筑艺术》和第十二册绘画作品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小学内容总览等。其特点是要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的面貌,除了已经着手的中国画教学之外还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到中国优秀古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中去。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

1.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我们前面例举的内容都是 专题欣赏内容),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我们以第十册的欣赏内容为 例谈一谈专题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是欣赏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教材上共提供了十幅有关传统建筑艺 术的照片。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即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起什么作用?本课的教学目的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了解“传统”二字与“现代”的区别,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了解宫殿、楼阁、亭台、寺庙、佛塔、陵墓、民居等独树一帜、风 格迥异的建筑艺术特点。

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 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 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包括写生、创作、图案、塑造、手工制作)课业中所穿插 进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 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能在蜡笔的涂色中提高色彩能力,可引导学生对素描 知识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范画,这就是随掌欣赏的教学过程。

建筑赏析论文第7篇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 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 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 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 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 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 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 品看。

    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 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 持续增长。

    4.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 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 。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 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5.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 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 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1.小学低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如第二册《小朋友的画》、 《民间美术欣赏》、第四册《画家笔下的童年生活》、《绘画中的动物和花果》等。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 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画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门,比例不 在准确,表现无拘无束。还有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小朋友喜爱。2.中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 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如第五册《工艺美术的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第六册《 工艺美术的陶瓷和雕塑》、《绘画作品中风景的静物》等。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欣赏一些与学生生活 接近、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欣赏课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有“参考资料” 的作用,在欣赏课中渗透了有关的教学内容。如第六册的欣赏内容是工艺作品刺绣、竹编的欣赏,第八册的教 学内容就安排了“挑花”、“竹编”手工课。欣赏课的优秀作品档次高,起到了指导性的重要作用。3.高年级 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具体内容有:第九册的《古代 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册《现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一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现代建筑艺术》和 第十二册绘画作品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小学内容总览等。其特点是要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 的面貌,除了已经着手的中国画教学之外还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到中国优秀古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中去。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 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

    1.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我们前面例举的内容都是 专题欣赏内容),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我们以第十册的欣赏内容为 例谈一谈专题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是欣赏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教材上共提供了十幅有关传统建筑艺 术的照片。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即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起什么作用?本课的教学 目的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 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了解“传统”二字与“现代”的区别,再进一步引导学生 了解祖国悠久的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了解宫殿、楼阁、亭台、寺庙、佛塔、陵墓、民居等独树一帜、风 格迥异的建筑艺术特点。

    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 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 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包括写生、创作、图案、塑造、手工制作)课业中所穿插 进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 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能在蜡笔的涂色中提高色彩能力,可引导学生对素描 知识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范画,这就是随掌欣赏的教学过程。

    3.现场欣赏。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 行的欣赏教学。例如:组织儿童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和博物馆中陈列的美术作品,访问画家、工艺美术家、雕塑 家并观看其技法表演等。

    条件稍差的农村,有关欣赏课的内容应结合本地具体情况作有效的灵活调整。比如我们上《古代传统建筑 》这一课时,就完全可以带学生到陶公庙去参观,让他们了解足够的知识后,民族的尊严与自豪感自然就出来 了。

建筑赏析论文第8篇

【关键词】美术欣赏;美术教学;习惯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 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 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 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 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 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 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 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 品看。

(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 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 持续增长。

(4)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 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 。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 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5)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 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 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2. 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1)小学低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如第二册《小朋友的画》、 《民间美术欣赏》、第四册《画家笔下的童年生活》、《绘画中的动物和花果》等。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 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画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门,比例不 在准确,表现无拘无束。还有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小朋友喜爱。

(2)中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 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如第五册《工艺美术的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第六册《 工艺美术的陶瓷和雕塑》、《绘画作品中风景的静物》等。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欣赏一些与学生生活 接近、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欣赏课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有“参考资料” 的作用,在欣赏课中渗透了有关的教学内容。如第六册的欣赏内容是工艺作品刺绣、竹编的欣赏,第八册的教 学内容就安排了“挑花”、“竹编”手工课。欣赏课的优秀作品档次高,起到了指导性的重要作用。

(3)高年级 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具体内容有:第九册的《古代 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册《现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一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现代建筑艺术》和 第十二册绘画作品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小学内容总览等。其特点是要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 的面貌,除了已经着手的中国画教学之外还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到中国优秀古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中去。

3.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 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

(1)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我们前面例举的内容都是 专题欣赏内容),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我们以第十册的欣赏内容为 例谈一谈专题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是欣赏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教材上共提供了十幅有关传统建筑艺 术的照片。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即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起什么作用?本课的教学 目的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 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了解“传统”二字与“现代”的区别,再进一步引导学生 了解祖国悠久的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了解宫殿、楼阁、亭台、寺庙、佛塔、陵墓、民居等独树一帜、风 格迥异的建筑艺术特点。

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 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 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包括写生、创作、图案、塑造、手工制作)课业中所穿插 进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 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能在蜡笔的涂色中提高色彩能力,可引导学生对素描 知识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范画,这就是随掌欣赏的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