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扇形统计图教案

扇形统计图教案赏析八篇

时间:2023-01-28 16:38:49

扇形统计图教案

扇形统计图教案第1篇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小学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项目式学习的应用能改善数学教学现状,有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教学活动转变为具体的教学项目,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性探索,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系统学习数学知识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在教学改革背景下,相关教育人员要重点针对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角度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的设计和规划,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一、项目式学习的内涵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具有动态特征的学习方法,依托项目式学习的应用,学生能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主动对现实世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而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能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并强化相应技能。项目式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按照学生的需求选择关键素材,构建契合学生学习需要的环境,并在此环境中让学生组建团队,通过解决开放性问题完成对学科知识的学习[1]。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有效应用,能促进教学中不同学习资源的有效整合,也能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而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提供良好支持[2]。具体而言,因为项目式学习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自主建构式学习为方式的,所以将其引入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有利于让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让学生进行团队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从整体上来讲,将项目式学习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面对真实的问题情境实现知识的意义化建构,而且能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发展,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探索项目式学习的合理化应用,能逐步发挥教学改革的优势,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系统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成效,保障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合理化的训练。具体而言,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一)有助于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按照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探索项目式学习的有效应用,能通过教学项目的设计和规划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使学生能在特定的项目环境中通过自主实践和合作探究完成对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有效应用,教师能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而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结合自身学习自主性的原则要求组建项目学习团队,合作完成对相关学习资源的搜集和整理,并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究快速确定研究的主要方向,进而按照项目式学习程序完成学习任务,对自身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综合素质进行锻炼和培养,如此可夯实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3]。

(二)有助于拓展学生能力训练范围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层面,在教学实践中重点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多元能力的训练,这能为教学活动的开展作出积极的指引。因此,结合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改革的具体需求,教师可引入项目式学习开展教学活动。具体来说,教师采用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核心的理念,对项目式学习进行设计和规划,能更好地践行做中学的教学思想,并在项目开发和实践中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如此既能够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显著提升,也能在引导学生参与项目式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参与能力、思维能力、知识转换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逐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三)有助于强化学生探索创新精神

在项目式学习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对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和创新,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借助项目式学习的应用,有效引导学生参与项目实践,突破传统知识与数学学习经验的束缚,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融入项目探索团队,真正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整合应用,从而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有效保障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等得到培养及提高,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提供支持,并借助项目式学习进一步加快数学教学改革发展总体进程[4]。

三、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一)持续性原则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的主要目标为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学习能力,该能力不仅对学生的学科学习有重要作用,而且在学生的生活中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选取的项目既可以通过一两个课时完成,也可以直接贯穿整个学期,而学生既可在课堂时间研究项目,也可在课余时间围绕项目开展一系列活动。另外,教师在衡量学生项目完成程度时不能只参照时间,而是要关注任务完成情况、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及最终的项目成果。因此项目式教学要注重持续性,持续地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真实性原则

项目式学习最为重要的原则就是真实性原则,这里所说的真实并非只是强调实际发生,而是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学生的生活与项目之间建立联系,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与知识之间存在联系。教师在设计数学项目时,必须要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中抽取合适的要素设计问题,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获取数学知识,同时形成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体系,然后再将思维体系与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真实性原则要求学生形成的思维方式与所学的知识是真实的。

(三)合作性原则

合作是学生应当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小学数学教师可通过项目式学习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因为学生需要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任务,组建学习共同体,实现共赢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进而形成合作意识,这样其在面对难度较高、仅凭个人力量无法完成的挑战时,就能够探求与其他人的合作,相互配合,更高效、高质量地完成项目。

(四)挑战性原则

如果小学数学教师提供给学生的项目过于简单,学生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协作与操作就能够完成,那么很难将项目式学习的优势与教育意义体现出来,学生也难以实现从低阶思维至高阶思维的有效转变。因此教师在设计项目时,应确保项目难度略高于小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使其能在问题情境中通过使用旧的知识与经验获得新的知识,从而完成构建知识体系与迁移知识的任务。

(五)指导性原则

小学数学教师在学生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中需要转变原本的主导者角色,但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并不等同于使课堂完全由学生把控,教师要按照指导性原则,在学生合作与小组讨论时开展巡视活动,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教师的指导必须要把握好尺度,不能直接将问题的解决办法告知学生,而应当更多地进行引导,让学生始终处于项目学习活动的主置,让学生感受到项目式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与知识探索带来的乐趣。

四、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措施

按照新课程标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探索项目式学习的有效应用,对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加以培养,能显著提高教学成效,促进教学模式的全面创新,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探索提供良好的支持。下面笔者就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构建并结合“扇形统计图”教学对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

(一)情境导入,明确项目任务

在应用项目式学习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先对项目环节进行确定,即按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开展认知分析工作,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特点进行整合研究,然后从数学联系生活的角度设计教学项目具体任务,为学生数学建模思维、抽象思维的培养创造条件,有效借助项目式学习的应用夯实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基础[5]。基于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尝试采用情境导入的方法,明确项目教学的任务,调动学生参与项目学习的积极性,有效促进项目式学习的合理化实施[6]。例如,在“扇形统计图”教学活动中,教学难点是根据扇形统计图主要信息,对相关数据进行合理化的计算和判断,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并能应用扇形统计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可在教学中采用项目式学习模式,将“扇形统计图”数据分析和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为项目研究的主要环节,对项目学习框架进行设计,并且可以借助情境创设导入教学的方法,将探究项目设定为:“我们日常食用的食品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并且在产品的营养成分表中都对营养成分进行了标注,那么让我们通过应用扇形统计图探索一下不同食物营养成分的分布吧!”在确定项目任务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参与项目探究活动,对学生学习过程做出积极引导。

(二)收集资料,设计项目探究方案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需要项目方案的支撑,因此在项目探究任务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必要的项目探究资料,并结合资料准备工作对项目探究方案进行设计,为项目探究活动的有效组织实施做好准备。例如,结合“扇形统计图”教学中项目任务的布置情况,教师在开展项目式学习引导的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结合项目任务对具体的资料进行搜集,同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常见的食物营养成分介绍的图片,并采用统计表归纳整理的方法对主要营养成分进行确定。学生搜集食品营养成分表后对营养成分占比进行计算,然后设计统计表,如表1所示,这样能为参与设计扇形统计图方面的项目任务做好资料准备,并方便其结合丰富的资料设计项目探究方案,以保障数学项目探究学习效果。

(三)小组合作,践行项目学习任务

在确定“扇形统计图”教学项目方案后,按照教师的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不同的食品营养成分表,对扇形统计图的设计和分析进行探究。在项目探究活动中,学生要结合前期准备的关于食品营养成分占比统计表,分工设计食品营养成分的扇形统计图,并对扇形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介绍。如学生可以模仿教材中对牛奶产品的营养成分统计图进行设计和分析,在教材展示的信息中,牛奶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水分、蛋白质、脂肪、乳糖和其他成分,其中水分占比为87.0%,蛋白质占比为3.3%,脂肪占比为4.0%,乳糖占比为5.0%,其他成分占比为0.7%。学生可结合扇形统计图的应用,对其他食品营养成分占比扇形统计图进行设计、分析和探究,先结合扇形统计图展示的具体数据信息,从百分数的意义角度理解不同营养成分的占比,并从每天食用多少食品的角度,判断每个人每天能够吸收的食品营养成分为多少。依此类推,在项目中学生对其他食品的营养成分扇形统计图进行设计和分析,直观感受扇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解析扇形统计图中的具体数据,对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进行探究,从生活实际问题的处理角度加深对扇形统计图方面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系统学习[7]。

(四)总结评价,深化项目学习认识

在基本上完成项目式学习主题活动的训练和规划后,为了对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还要设计总结和评价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小组的项目学习成果进行总结,然后在小组内对活动成果进行评价,形成对“扇形统计图”数学知识的系统认识[8]。在汇报展示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参与项目式学习的基本情况,将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数据分析、数学抽象、建模分析的方式转变为具体的数学问题,从“扇形统计图”的主要数据特点、“扇形统计图”数据解读方式及“扇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实践应用角度总结本次项目式学习的主要成果,让学生能从生活元素入手提炼数学信息,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而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针对性的锻炼,提高教学的有效性[9]。

五、结语

扇形统计图教案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教学策略

教育心理学家维特罗克指出:“学生也许不能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但是他一定能把握自己加工之后生成的语句”。也就是说,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进行主动建构,并最终生成相关知识的过程。毋庸置疑,这一理念与新课标的要求是十分相符的。基于这一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尽量避免采用过于机械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尊重,并按照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以此来帮助学生获取学习经验,并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

1.科学设计预案

教师应该明白,在教学活动中,预设和生成并不是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设计教学预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需要指出的是,动态生成策略指导下的预案,并不是教师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编写的教学方案,而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的设想。借助这种形式的预案,不但可以使学习活动更加有的放矢,而且能够使教学过程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帮助学生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为例,在教学这部分内容之前,我首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分析。简单来说,在此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整数和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知识有了比较准确的理解,而本册书中在教学分数乘法、除法等相关计算内容时,已经出现了一些两步的混合运算题目,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四步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前置性的学习活动。同时,我利用一定的方式对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效果进行了检测。接着,综合学生的学情以及前置性学习的效果,我设计了本节课的预案。在预案中,我以学习目标的形式提出了学生需要进一步掌握的内容。具体来看,在本节课的教学预案中,我将重点内容设置为引导学生了解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之间的关系,并熟练运用运算性质与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不但使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了初步的思考,而且为后续的学习活动指明了方向。由此可见,在动态生成策略中,科学设计教学预案是十分必要的。

2.注重以生为本

正如前文所述,动态生成策略要求对学生给予充分的尊重,所以教师需要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并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尤其是在双边参与的课堂教学进程中,更是应该将学生独特的想法纳入到生成性课堂的构建当中。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自主性的知识探究活动。这样一来,可以放手让學生进行自主性的知识生成与建构,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而促进动态生成课堂的构建。

以《扇形统计图》第一课时为例,为了促进知识的动态生成,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究活动。同时,为了对学生的学习思路进行一定的引导,我结合主要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以下问题:(1)此前学过哪几种统计图?不同的统计图分别有怎样的特点?(2)扇形统计图有怎样的特征?扇形统计图中的圆表示什么?扇形表示什么?扇形的大小反映的是什么内容?扇形所占圆形百分比之和是多少?(3)根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如何绘制扇形统计图?然后,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自主性的思考。同时,根据自己的认识,学生还进行了一定的互动交流。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由浅入深的思考中逐步实现了新知识的生成。

3.把握课堂意外

在学习活动当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准确把握并利用课堂中出现的意外情况,会对最终的教学效果会产生重要影响。为此,教师可以将课堂中出现的意外视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更加灵活的思考。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学生出现的错题通常可以视为一种重要的意外性学习资源。因此,我会借助错题资源来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以《分数除法》为例,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些问题,在这些问题的解答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将÷3÷3这一问题的计算结果写成了。于是,我让学生讲述了自己的解题思路,学生认为÷3÷3=÷(3÷3)=÷1=。然后,我让学生不加括号再计算一遍,并遵循运算法则仔细观察加括号之后的算式。最终,通过对错误资源的及时捕捉,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审视教学过程,并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以此来建设一个动态生成、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同时,教师还应该不断整合教学经验,及时对教学进程进行调整,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婕.打造生成性的小学数学课堂[J].散文百家(下),2017,(10):242.

扇形统计图教案第3篇

关键词:自制教具;演示实验;教学质量;实验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6-0056-2

1 放大实验现象,激发探究欲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实验往往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探究的热情和欲望,尤其是在新课导入环节,利用一些教师自制的、能把微小变化放大、现象明显的演示实验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案例 在牛顿第三定律的新课导入环节,笔者利用一个小的电风扇,导入新课。打开电风扇吹动放在桌子上的纸片,说明风扇给空气一个向前的推力,然后提出一个让学生将信将疑的问题“空气会不会给风扇一个力的作用呢?”在学生的疑惑中进行实验展示,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将一个可充电的小电风扇固定在小车上,小车放在轨道上。打开电风扇开关,发现电风扇和小车一起向相反方向运动,利用这个演示实验把空气对电风扇的微小作用力放大。据此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2 设计实验方案,引发深度学习

实验方案的设计环节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使学生对所探究的问题认识更加深刻,思维的发展也更具深刻性。尤其对于自制的实验装置,教师可以将自己在实验制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体会融入到实验方案设计过程中,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案例 在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探究环节,当老师利用DIS实验系统探究完运动物体之间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后,笔者增加了让学生探究磁铁之间非接触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小组合作利用力传感器研究两个磁铁之间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质量和磁性都不同),画出方案设计图。

在各小组完成设计后,进行展示交流。选几个小组派出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设计思路,然后让其他各个小组对其提出改进意见,经过不断的讨论与修正,最终大家推选出最优的实验方案,如图2所示。这与笔者在课前自制的实验装置图不谋而合,如图3所示。

将一根长铁棒固定在两个铁架台的正上端,将两个质量不同的条形磁铁通过细线悬挂起来,细线呈竖直状态,目的是让磁铁的重力与细线对磁铁的拉力二力平衡。两个条形磁铁各自的一端N、S极正对,另一端通过细线与固定在铁架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力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器与计算机连接。两个力传感器与两个条形磁铁在同一水平面内,这样两个力传感器通过计算机显示出来的读数就是两个条形磁铁彼此受到对方的吸引力大小。

3 改进实验装置,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统一

现在教材中或试卷上介绍的实验方案虽然理论上看起来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存在可行性的问题,实际操作中遇到一些不可逾越的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改进,做到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统一。然后,再用改进后的自制实验装置进行科学探究。

案例 如图4所示为很多DIS说明书上或试卷上经常介绍的实验装置图,让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如果按照此装置,实验误差在30%左右。笔者在调节实验装置的过程中发现两个不可避免的难题:①要保持两光电门传感器的小孔在同一条竖直线上很困难,铁架台的竖直杆本身就无法调节到正好竖直,这样就不能保证小球在下落过程中经过光电门传感器时挡光的宽度都是直径,尤其下面的传感器测量的时间误差很大;②小球由静止释放时,是手动控制的,只是通过肉眼观察小球直径差不多能通过光电门的小孔,但是小球实际运动过程中挡光的宽度很可能比直径小,存在很大误差。

针对上述问题,改进后的自制实验装置如图5所示:①用一个宽度为2 cm,长为6 cm,厚度0.2 cm的钢片作为挡光片代替小球,这样改进的的好处:不需要维持两光电门的小孔完全在同一条竖直线上,即使错开一点也没关系,由于它的长度为6 cm,在钢片下落过程中经过两光电门的挡光宽度可以保证始终为2 cm;②钢片释放时用一个夹子来代替手动控制,这样可以保证钢片在下落过程中不发生转动,减少实验误差。

利用此装置,实验误差为3%左右,可见在经过实验改进后,精度大大提高,是可行的。

自制教具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多变的设计,它具有取材容易、价格低廉、原理直观、现象明显等特点,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开发价值。它的使用极大地扩展了教学的实验内容,提升了物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为有效问题的设计提供肥沃的土壤,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思维的发展更具深刻性。

参考文献:

扇形统计图教案第4篇

2017 年是中国共产产党建党 96 周年的大喜日子。我们伟大的英 雄的中国共产产党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产党是带领全国 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掌舵人!只有中国共产产党才能带 领中国人民建设繁荣昌盛的富强的新中国!!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 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 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从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起,青年就站在爱国的前沿,当时,北 京和各地爱国学生为了维护国家民族挺身而出,肩负者“反帝、反封 建”的伟大任务,与工人阶级一起,在共产产_党的领导下,取得了这 次运动的光辉胜利。凭着一股力量,学生们首先站了起来;凭着一股 力量, 他们勇敢地游产行示产威不怕军警的镇产压和逮捕。

这股力量, 是从筋骨里迸出来;血液里激出来;性灵里跳出来;生命里震荡出来的 真纯而可贵的爱国思想。这股力量是多么伟大啊! 在它的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了什么呢?在那个 黑暗践踏着光明的旧社会,面对着帝国主义侵略者疯狂的侵略行为; 演讲稿面对着军阀政产府可悲的卖国行为;面对着武装军警可怕的镇 产压和逮捕,北京的爱国大学生们——这些进步的知识分子,毅然勇 敢地站了起来,“爱国高于一切!”这是肖邦说过的话,这一点在北京 学生身上充分体现了出来,他们用自己尚还稚嫩的血肉的胸膛,迎向 了北洋军阀那闪亮的刺刀。中国现代女作家、翻译家冰心说过:“一 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 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北京学生不正是这样吗?那种视死如 归、毫不退缩的可贵精神,不正是来自那颗炽热火红的爱国心吗? 真正的爱党和爱国不应该仅仅表现在漂亮的言辞中, 而是应该表 现在为祖国、为人民谋福利的行动中。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又 该怎样去做呢? 有人说,19 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 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 21 世纪, 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世纪, “远去足音凝重, 再创辉煌更撼心!” 中国经过几十年来的艰苦建设,已取得了“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迅猛 发展。但我们不要忘记,我们仍然是个发展中国家,还有许许多多地 方有待完善和发展,要想国家富强,就必须继续努力;而希望,就寄 予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我们就该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的抱负和理 想,将来有所作为,报效祖国。

而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崇尚科学,坚持真理。我们作为学生,更 应该讲科学,树理想,用科学的人生观筑起防线! 让我们用知识加汗 水,以满腔热情,拥抱新希望,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 90 周年! 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现实证明: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更大的 胜利! 灵感启我们:跟党走,永远跟着中国共产党走是中国人民的惟 一的正确选择! 朋友们:让我们高兴五星红旗,高唱红色凯歌,稳坐 在中国共产党这艘乘风破浪的飞船上向前!向前!!永远向前!

缅怀先烈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活动主持词_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坚守初心,增强四个意识,永远跟党走南丁务幼儿园 王香池对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提出了总体要求,基础在 学、关键在做。“学”要带着问题学,学就是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牢记 入党誓词,牢记党的宗旨,树立行为规范。“做”就要围绕专题学习讨论,找 自身存在的差距,针对问题改,自我净化、自我提高,防止大而化之,力戒形 式主义。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应当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就是不能忘记当年站在党旗下举起右手庄严许下的诤诤誓言。

经常回首曾经的理想追求,将会使党员干部不再迷失自己,把握住自己的理想 目标前进。不可否认,当年举起右手时的誓言是如此真挚和诚实。当年的单纯 和崇高的理想是如此的动人。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流逝,心中 的那份单纯的理想已经渐渐远去。慢慢地将自己迷失在时间的长河中。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那伟大的理想,也已经变得不在那么真实,甚至达到了失去信 仰的可笑地步。经济条件的好转,物质生活的提高,精神世界却越来越空虚, 这是当前很多党员干部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信仰出了问题。不忘初心,找回 自己的最初理想,是解决党员干部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认识问题。

不忘初心,是党员干部对自己的本质要求,重温入党誓词应当成为常态。

在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以重温入党誓词来感受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那激动人心的誓言。再看一看自己与自己的初心距离有多远,还能不能找到来 时的路。勿忘初心,方得始终。愿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能够不忘初心,修得正果, 达到自己理想的彼岸。 经过这几年从严管党治党的实践, 党员干部整体素养和作风都得到了加强, 精神面貌也大为改观,但一些问题依然存在:有的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精 神空虚,甚至热衷于封建迷信活动;有的党员党的意识淡化,看齐意识不强,不 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有的党员宗旨观念淡薄,精神不振,利己主义严重,工 作消极懈怠;有的党员道德行为不端,不注意个人品德,贪图享受、奢侈浪费。

因此,在新形势下,社区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要不断增强自身政治意识、大 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四种意识”。

一是牢固树立政治意识。把坚决拥护的核心地位作为第一位 的政治要求,更加坚定地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严格遵守 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做到坚守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 要求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政治立场、 政治信仰、政治纪律和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认知,不断增强 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强的领导核心,是我们党无与伦比的政治优势和 组织优势。坚决维护这个核心,是方向性、原则性问题,是党性 要求,更是政治要求。历史表明,什么时候党的领导核心坚强,党的事业就会 实现大发展;什么时候党的领导弱化, 党的事业就会遭受大挫折。要坚决站稳政 治立场,把政治忠诚作为第一要求,时刻绷紧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这根弦,对 各种错误思潮敢于发声、坚决驳斥,对各种错误行为敢于亮剑、坚决斗争,在 大是大非问题上决不暧昧、决不含糊,把坚决拥护的核心地位, 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大局和首要的纪律,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深入贯彻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 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始终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自 觉服从这一大局、坚决维护这一大局,始终在党和国家这一大局下想问题、作 决策、 办事情, 勇于担当、 敢于负责;就要将这一大局牢牢记在心上、 扛在肩上、 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

三是牢固树立核心意识。核心意识是全面从严治党、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的 根本原则,是立场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要在思想上深刻认同核心,系统、 准确、全面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切实打 牢心中有核心、忠诚于核心的思想基础;组织上自觉服从核心, 严格遵守党的组 织纪律,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同心同 德;行动上坚定紧跟核心, 以指示为最高标杆,以党中央要求为行 动指南,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要求,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 方向前进。一定要做到“三个坚决”,即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这个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决听从党中央的决定和部署;坚决贯彻落实以 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 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

四是要牢固树立看齐意识。看齐意识的加强,仰仗于要有过硬的定力和坚 强的毅力。而这类定力与毅力源于党性。正所谓:党性强,看齐好;党性弱,看 齐差。行动上坚定紧跟。核心意识强不强,不是抽象的,要体现在实实在在的 行动上。必须始终向这个核心看齐, 学坚定的政治品格、 深厚的为民情怀、坚韧的历史担当、卓越的领导才能、科学的思想方法,坚持 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挥行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做到在党爱党、在党护党、 在党为党,为党服务、为党分忧、为党奋斗。要始终坚持党的组织原则,坚决 听从党中央指挥, 服从党中央命令, 坚决向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 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 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缅怀先烈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活动主持词_《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演讲稿课题:1、明与暗课时:4 课时学习领域:造型 表现教学目标: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 方法。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 感觉。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 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教具准备: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2、射灯 3、静物台 4、投影仪 5、 范画两幅 6、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学具准备:8 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一)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 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 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师:对,这些作品都是用 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

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 暗”。(出示课题)(二)新授:(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 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师: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 样产生的。(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 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 (学生上台演示)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 化?师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师: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 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师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 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 发生怎样的变化?师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师:通过刚才的观察, 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师总结: 对了, 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 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 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1、同学 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 我们来观察, 当光线照射的它时, 我们会发现什么? (出 示石膏球让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

你们再仔细看看, 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总结:球体的明暗变化 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 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 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投影(物体挡住光源产生)。(课件演示)2、刚才 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 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 变化,我们来找找看。(出示石膏几何体让学生观察)(四)主动参与(设计意 图:演示绘画方法,给学生直观印象。)下面老师就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 柱明暗关系。1、第一步是整体观察分析,要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 在的位置。2、观察好了就可以起稿了,用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接着画出 明暗交界线、投影;3、然后就可以铺大色调了,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 意: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弧面画;投影注意近实远虚。)4、最后进行细 致刻画: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 比受光面的灰调亮; 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 画。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 习兴趣,导入新课。)作业设计:1、学生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出明暗素描, 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A、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B、 明暗交界线不准;C、投影不准;D、排线问题;E、反光太亮。四、欣赏讲评(设 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教师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摆放 到前面,全体学生欣赏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 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 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 体感, 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 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 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六、拓展:观察其他几何体在光照射下其结构特点及 明暗变化,并进行写生。教学反思: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本课教学使学 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 同的明暗关系。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学生在课上都 能认真观察,仔细写生,因为初次接触素描绘画,所以有的学生还不太能绘制线 条,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型掌握得还算可以。课题:2、寻找美的踪迹课时:2 课时学习领域:造型 表现 综合 探索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肌理,从整体和局部寻找美、体会美 2、技能:培养 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3、情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理解 肌理的美 2、合理构图教学难点:从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教具学具准备:数码相机、牙刷、吸管、水粉颜料、水粉笔、墨水、宣纸等课件 内容:1、不同数量花的欣赏 2、长城远近照片的欣赏 3、树林、沙漠以及树叶、 沙粒的欣赏图片 4、肌理图片的欣赏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导入:(设计意图:引导学 生发现不同的数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1、 请学生欣赏一朵花照片、 几朵花照片和许多花的照片。教师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师:小结: 一朵花明朗清晰、几朵花重叠绽放,许多花绚丽多彩。2、揭示课题我们一起来 《寻找美的踪迹》。(板书课题)(二)新授 1、请学生欣赏长城的远观和近看 的图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远近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教师再分 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师小结:近处的长城威严壮观,远处的长城宛如 一条长龙盘旋在山间。

教师启发学生: 古代诗人杜甫曾有一首诗来形容庐山。

“横 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是来形容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美。2、 请学生欣赏树林、沙漠的照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 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提问学生:从这些自然的景色中,还隐藏着哪些美的 踪迹呢?小结:这些景色都是我们平时注意到的美。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 叶也美丽。无限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美丽。3、学生用这种排比句的形 式表达自己找到的美丽。

(设计意图: 开拓学生思维, 从不同角度发现美的踪迹。

) 例如:汪洋的大海很美丽,滴滴水珠也美丽。

瓦也美丽。

我家的房屋很美丽,整齐的砖我们的学校很美丽,……也美丽。4、欣赏肌理图片。(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找寻肌理制作的方法。)自然界的肌理图片 以及制作出的肌理图片。

(制作的肌理图片表现点和线的各一张)在欣赏照片肌 理现象中, 提问学生: 你觉得它们象什么?在欣赏制作的肌理图片中, 提问学生: 这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一幅是用白菜的叶子沾墨拓印制 作成的。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二幅是用揉皱的纸张沾墨,然后打开后的效果。学 生讨论小结:线可以用吸管吹,用墨和生宣纸渲染等方法 点可以用牙刷、喷壶、水彩笔点等方法进行制作。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演示其中一种到两种方法。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作业设计:可以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风景或者肌理的照 片。也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肌理效果的作品。 三、作业评价:学生相互欣赏,通过师生互评对作业进行评价。五、拓展:(1)用照相机记录事物的发展过程,如植物的生长、季节的变化、 昆虫的演化等。(2)比比,看谁的照片拍 得好。教学反思:法国著名雕塑家罗 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节 课就是用相机来记录我们身边的美,如何用一颗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心来寻找 美的踪迹。课题:3、泥浮雕课时:2 课时学习领域:造型 表现教学目标:1、知识: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 2、技能:学习用陶泥制作一个浮 雕作品。3、情感: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 学生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教具学具准备:收集有关浮雕的资料、图片、陶泥、泥塑工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一)导入:1、欣赏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雕塑馆 去参观,想去吗?课件展示一起欣赏古今中外的浮雕作品如:中国唐朝的《昭陵 六骏》,《人民英雄纪念碑》、非洲浮雕、青岛沿海的浮雕柱子等或者是其他学 生的浮雕作品师: 欣赏到了这么多的雕塑作品有什么感想?教师拿泥笔筒或完全 立体的雕塑与我们欣赏的这些雕塑有什么不同?(生答:一种是完全立体的,一 种是在平面的基础上有一部分立体)2、揭示“浮雕”的概念师:我们知道,从 背景中凸出形象的雕塑称为浮雕。根据凸出的程度不同,还可以分成高浮雕和浅 浮雕。

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为什么我们说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 结合的特点呢?生: 因为浮雕和普通雕塑一样是凸出的,但却又和绘画一样只能 从一个方向进行观察,所以我们这样说。(二)新授:学习制作泥版浮雕(设计 意图:让学生通过看书和师生的共同演示、探究,自己总结出制作的方法)1、 看到这么多的浮雕作品, 我想同学们也都跃跃欲试了,你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浮 雕呢?(生答:动物的、人物的、植物的、太阳的等)2、制作步骤:(1)揉 泥(2)拍泥板(3)割边(4)画形象:用铅笔或者自己的泥塑工具在底板上画 上形象。(5)堆出大的形体:注意看老师都用了那些制作方法?生答:用搓、 捏、压、剪、刻、画等方法制作出泥版浮雕大的形体,并将他们按照刚才画出的 形象,利用水作为粘合剂,将他们粘在底板上。(6)塑造形象局部:利用泥塑 工具或者手指,将自己已经制成的大的形体进行仔细的描绘,也要用到压、剪、 刻、画等方法进行装饰最后形成制作好的泥版浮雕。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评析作业:小组互评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各小组的作品不仅创意好而且制作的也非常精美,希望 同学们能够利用所学过的陶艺制作方法,做出更多更出色的作品来!六、拓展: 1、尝试创作一件带有主题性的浅浮雕或高浮雕作品。2、尝试用其他方法制作 浮雕作品。教学反思:本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黏土材 料。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学生喜欢的人物、动物或者景物形象,并通 过小小的泥浮雕来了解祖国民间艺术文化。欣赏泥塑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同 时让学生感受泥材,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 和创造力。学生在课上积极动手,动脑,能小组合作的完成作品。课题:4、画扇面课时:2 课时学习领域: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教学目标:1、知识:通过各种扇子的欣赏,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不 同的扇面形式。2、技能:尝试运用山水或花鸟画技法作扇面绘制的练习,让学 生掌握扇面作画的特点及步骤。3、情感:通过学习、欣赏,了解我国丰富的扇 文化,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体验扇子的实用性,增强学生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1、通过各种扇子的欣赏,走近祖国传统扇文化,了解并掌握扇面的 各种不同形式。2、扇面的构图与布局。教学难点:1、了解扇面画的装饰作用, 体会扇面画之美 2、 用水墨技法绘制扇面, 注意扇面的构图与布局, 题字的方式, 要注意利用扇面纸质和宣纸吸水性不一样的特点。教具学具准备:课前收集各种各样的扇子。笔墨纸砚、国画颜料、裁纸刀、剪刀 等工具。(可带造型各异的白坯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导入(设计意图:绕口令和谜语是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 通过绕口令比赛和猜谜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 内容——扇面画。)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绕口令,咱们来一个比 赛,看谁读得最顺畅。出示绕口令:“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学生 在小组间内展开读绕口令比赛。2、师:这段绕口令实际上是个谜语,你知道它 说的是什么吗?(扇子)虽然空调、电扇早已面世,可是扇子因其经济实用、小 巧玲珑、携带方便,更因扇文化的历史悠久及扇面画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为人 们所喜爱。3、揭示课题:咱们今天就一起来体会扇面画的魅力。(板书课题) (二)新授:1、交流讨论,了解扇子种类。(设计意图: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 交流,引导学生比较、发现扇子多样的外形与材质。)师:同学们,请将你自己 带来的扇子拿出来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看看扇子的形状、 材质、 画面有什么不同。

每组选一位代表代前面来介绍。我们常见的扇子有这么三种形状:(1)折叠扇 面形(2)圆扇面形(3)鹅毛扇面形师总结:中国扇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我 们的祖先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随手取植物叶或禽羽,进行简单加工,用以障日引 风,故扇子有障日之称,这便是扇子的初源。后来的扇子取材广泛,有竹、木、 纸、草编等等。2、听故事,了解扇面画的装饰作用。(设计意图:通过听故事, 了解扇面画的装饰作用。)(出示空白的和绘画的扇面)师:同学们,这两把扇 子的大小、形状、材质完全一样,扇出的风也一样凉爽。如果要你选择,会要哪 一把?为什么?师:中国古代的文人、艺术家也喜欢在扇面上画画、写字,即用 来美化、装饰,又可抒发自己的情感。有一个故事还与扇文化有关呢,现在老师 就给大家讲一个《题扇桥》的故事:传说在王羲之家门前东边有条小河,河上有 座石头砌的拱形小桥。这一天,天气很热。王羲之经过这座桥回家,看见有位头 发花白的老婆婆抱着一大包扇子在桥上叫卖。走近一看,是一大包制作粗糙质量 低下的纸扇。虽然便宜,但没人买。老婆婆站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满脸是汗, 愁眉苦脸地叫着:“要扇子吗?买扇子吗?”王羲之见了很同情,问道:“老婆 婆,你这扇子卖几文钱一把呀?”老婆婆说道:“三十文,少两文也卖给你。” 王羲之听了,向旁边店家借来一支笔,就站在桥头,把扇子一把一把都题上字, 说道:“老婆婆,这题上字的扇子,要八十文一把,少了你不要卖。”哪晓得这 时桥上已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大家一看王羲之题字的扇子,人人争着要,一下就 卖光了。请问:为什么没有王羲之题字的扇子卖不出,而被王羲之题过字的扇子 出高价都有人买呢? (说明扇面被赋予一定的艺术字迹或画面,就具有了一定的 艺术收藏价值)3、通过欣赏体会扇面画之美。(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课件,引 导学生注意扇面的构图与布局。)不少的艺术家也在扇面上落下了精彩的一笔, 咱们现在就来欣赏一下大师画的扇面作品。展示四幅古代山水、花鸟扇面画。引 导学生从扇面画的作者、内容、造型、色彩、风格、构图特点等方面展开讨论分 析,根据不同的扇面画可以有所侧重。教师鼓励学生,并与学生交流自己对作品 的理解。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今天欣赏了这么多的扇面画,你想不想自己设计一把 扇子?你想设计一把什么形状的,用什么材料来做?准备在扇子上画什么?(讨 论汇报) 这节课我们先来完成扇子的制作, 可将宣纸或图画纸裁成各种扇面形状, 并简单的装饰一下边框。

下节课我们来画扇面画。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白胚扇的制 作。提醒学生下节课带国画工具。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1、展示完成的形状各异的白胚扇。这节课我们也来学学王羲之 在扇面上作画,让我们的扇子也充满艺术气息。2、教师指导(1)根据扇面形 状构图构思、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山水或花鸟水墨画。在不同形状的扇面上,需要 不同的构图。提出建议:折扇一般由左右两条直线和上下两条弧线组成四边。在 扇面上绘画要考虑扇面的形状, 画景物时可先在扇面上画出浅浅的水平线,以免 景物随扇子弧线歪斜。但在特殊情况下,画的景物随弧线弯曲也别有风味。

( 2) 示范在扇面上作画: 今天咱们都在提前准备好的白坯扇上作画,需要利用扇面纸 质和宣纸吸水不一样的特点。

如果想表现出国画中洇开的效果,笔中的水分可适 当多一点。(3)在扇面上题字方式:通常在作画完毕之后要提上诗文或画名、 作者的姓名,再加盖印章。题字分横竖题两种:竖题依斜线斜写;横题则依弧线 曲行。(4)运用水墨形式创作扇面画,不要将画面安排得太满,有时适度的空 白也会产生丰富的效果。3、欣赏多幅扇面画作品。并请学生点评这些作品的精 彩之处。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欣赏了这么多扇面画,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画家, 画一画扇面好吗?作业要求: 在上节课做好的白胚扇上,尝试用国画中的山水或 花鸟形式画扇面画。

教师着重指导学生在绘制过程中注意扇面的构图与布局,题 字的方式,要注意利用扇面纸质和宣纸吸水性不一样的特点。2、现在大家都画 好了扇面,但是我们的扇子还不能使用,想一个办法让我们的作品具有实用性。

各小组讨论,也可以尝试一下,怎样让不同形状的扇子“动”起来。教师总结: 扇形的画面可以采用反复折纸的方式来做成扇子。

(请一位同学做简单示范)团 扇、 其它形状的画面可以采用背后贴卡纸,中层插入冰糕棒的方法做成实用的扇 子。既然找到了方法,大家赶快动手做吧。做好的扇子请按不同的形状放到老师 给大家准备好的扇子架上,让我们来开个“扇子博览会”吧!学生完成扇子的制 作。四、作业评价我们的“扇子博览会”还真吸引了不少收藏爱好者呢。现在请每组 评出你们认为最棒的作品放到这个“拍卖台”上,请小作者来为自己的作品作一 下“广告”,也就是说说自己的作品好在哪儿。作为主办者,我发给每位同学三 张代币券, 在听完介绍后, 你希望收藏谁的作品, 就将代币券放在这件作品前面。

1、各组推选出的学生以做“广告”的形式进行自评。2、其他学生选择最喜欢 的作品投代币券。3、评出得到代币券最多的作品。并请两位同学说说自己为什 么选择收藏这把扇子。4、师评:选择一把在小组内就落选的扇子,为它提出修 改建议。五、小结:今天我们用自己的巧手设计出了这么多漂亮的扇子,为我国的“扇子 文化” 注入了新鲜的设计元素。

近年来也有许多的设计师将一些时尚的元素带入 了扇子的设计中。六、拓展:在即将毕业之际,让我们把亲手做成的扇子当成友 谊的见证物,在同学间互相赠送留作纪念吧!教学反思:学生对本节课兴趣浓厚,学习认真,积极动手,最后更是以扇子作为 礼物互相赠送,表达同学之间的友谊。课题:5、我设计的服装课时:2 课时学习领域:综合 探索教学目标:1、知识:有兴趣的讨论学生着装问题,能从服 装的色彩、 款式等不同角度进行审美思考,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 情趣,。2、技能: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通过服装设计激发创新意识。3、 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艺术及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赏析服装的作 品,运用所学的服装设计知识进行设计练习。教学难点:服装设计过程中运用传 统及民间图案进行创作。教具学具准备:搜集服装历史资料及图片资料、铅笔、 彩色水笔、各种布头、毛线、废光盘、气球或彩纸,剪刀,胶水、胶带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以传统图案装饰、设计的服装启发学生, 激发创作欲。

) 老师在自己的衣服上粘贴剪纸图案, 问: 看看老师的衣服独特吗? 为什么?这是老师运用我国民间剪纸图案设计的,你们想不想也设计自己的服 装?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动手试一试:我设计的服装(板书课题 )(二)新授:欣赏、交流、学习 1、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有关服装发展、设计 方面的知识,请同学与大家一起交流。(1)服装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最早 是遮挡身体和保暖用的, 后来它演变成为一门艺术,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 要,还装饰美化人们的生活。(2)我们查找了关于服装的相关资料:服装是一 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一种符号,它代表个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因此,自 古国君为政之道,服装是很重要的一项,服装制度得以完成,政治秩序也就完成 了一部份。所以,在中国传统上,服装是政治的一部份,其重要性,远超出服装 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古代的服装,依穿着场合,主要可分为:礼服、朝服、常服 三类,每类又可分几种,原则是地位愈高的人,可以穿的种类愈多,可以用的颜 色愈多。(3)我收集了服装的一些图片,从中我们知道每个国家还有自己独特 的民族服装,如:中国的旗袍、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等(4)现代服装被称 为人类的第二皮肤,它代表个人的品位,不同的场合,要穿相应的服装,如:运 动装、套装、工作装、校服等。师小结:同学们搜集的资料真是丰富多彩,我们 从中增长了不少的见识。老师也带来了一些资料,想不想看一看?2、我们中华 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历代的服装样式和各民族 的服装真是色彩斑斓。

最原始的服饰就是山顶洞人用动物的毛皮制成的衣服,这 在纺织技术尚未发明之前, 是人们服装的主要材料。当时佩戴这些饰物有天然美 石、兽齿鱼骨和海里的贝壳,可能不仅是为了装饰,也许还包含着对渔猎胜利的 纪念。

(欣赏毛皮服饰)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让我们看到了当时汉代铠甲的 样子。(铠甲图片)历代帝王的服饰与众不同,这是汉代皇帝的服装,冕冠的颜 色以黑为主,此外还有蔽膝、佩绶、赤舄等,组成一套完整的服饰。这种服装始 于周代,历经汉、唐、宋、元诸代,一直延续到清代,绵延两千多年。(汉代皇 帝服装图片)这是唐朝画家周昉的一幅画,名叫《簪花仕女图》,表现了当时宫 廷妇女穿着的服装, 这种开身肥袖的服装样式当时流传到日本,成为当今日本和 服的主流样式。

(看簪花仕女图) 清朝在我国历代中服装最丰富, 最具民族特点, 以满族服饰为主流,深刻影响着各民族的穿戴,为现代中国服饰奠定了基础,如 中山装、旗袍、坎肩等。

(清朝皇帝、皇后服饰图,)3、了解少数民族服饰(直 观的了解少数民族服饰)师问: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 个民族)56 个民族, 56 朵花, 你了解他们特有的服装吗?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连连看:在黑板 出示 7 幅图片,给出相应的民族名称: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白族、彝族、傣 族、高山族请小组同学连连看。4、现代社会服装的功能、样式更是多姿多彩, 从功能上分有礼服、职业装、学生装、休闲装、泳装等,种类有:男装、女装、 童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要根据不同的场合穿相应的服装,如:开运动会 或上体育课时要穿运动装;平日上学要穿有领或有袖的服装,以示对老师、同学 的尊重;在家休息可穿家居服、休闲服;陪爸爸、妈妈参加别人的婚礼,要穿礼 服,这时我们可穿中国传统的服装。

(多姿多彩的儿童服装)5、思考、讨论(1) 着装与环境相协调的人是有品味的人,此外在此基础上,还要穿出自己风格,怎 样才能穿出自己的风格呢?从哪些方面来突出个性呢?请同学们做小组中讨 论?学生讨论结果:1、样式要独特。2、色彩要鲜明。3、在服装上加自己喜欢 得图案。4、运用独特地材料。师小结:我们还可以从祖国传统服装、少数民族 服装及民间美术中找创作元素,看老师的这件衣服就是运用我国民间剪纸—— 团花图案设计的,是不是很有个性?所以服装重在装饰。俗话说:“爱美之心人 皆有之”。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服装能体现自己的个性,那么今天就让我 们尝试着将理想中最能展现自我的服装给设计出来。

(2)今天大家都带来了什 么材料?(学生举起:有塑料袋、毛线、花布、彩色纸、气球、废光盘等)请小 组同学共同设计一个主题:2008 奥运会运动员入场服装、生活装、学生装、节 日盛装、 未来宇航服你们想怎样设计呢?老师给大家一个建议:可先设计一个效 果图,再进行创意。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播放音乐)各组推荐一个组长,一个模特,将布或塑 料袋、彩纸围在身上,进行大胆的创意,没有特定的要求,学生自己想怎样设计 就怎样设计,组长安排大家分工,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创意,集思广益,发扬合作 精神。1、小组讨论,设计以什么图形为主的图案 2、考虑颜色如何搭配,图案 如何粘贴比较好看 3、试穿设计的服装四、服装会 1、师:经过设计师们紧 张的工作, 我们的最新款的服装就要展现在大家面前了。请欣赏小模特的时装表 演。(播放音乐)2、请小组代表谈设计意图。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 收获?五、小结:今天我们运用服装设计知识设计出了别具一格的服装,这些服 装张扬了大家的个性,只要我们能象今天这样勤动脑、勤动手,我相信你们一定 会创造出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六、拓展:女同学可为自己心爱的布娃娃缝制衣 服。课后反思:服装设计是一门艺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用自己的双 手创造,使生活变得更美好。课题:6、图文并茂课时:2 课时学习领域: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教学目标:1、知识:学会运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增强学生的生活情趣。2、技能:学习用绘画表现自编故事的形式特点,通过创 作画,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人物动作的画法。3、情感:通过画自编故事,使学生 从生活中体会真、善 、美。教学重点:1、了解绘画故事的表现特点,感受真、 善、美。2、绘画自编故事的创作特点及步骤。教学难点:1、选材、构思设计。

2、 构图与绘制。

教具准备: 各种材质和表现形式的作品, 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第 一课时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导入:1、游戏:“连连看”:(设 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连一连”,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以饱满的热情投 入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教师提供数张图片和几句话(或几段文字),请 学生根据文字找到相应的图画将它们连起来,并找出先后顺序将故事讲完整。教 师小结,出示课题《图文并茂》。2、欣赏分析作品(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故 事画的魅力。) (1) 欣赏大师丰子恺的配文图画,体会其中的趣味性趣。提问: 如果这些绘画作品没有配上文字,还会这么具有感染力吗?(2) 欣赏不同种类 的故事画。(出示单幅、连环故事画)(3) 欣赏小朋友自编故事的配画作业。

师: 看了这么多的故事画, 你有没有发现一幅好的故事画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师 总结:一幅故事画应该包括三个主要元素:谁、在哪里、干什么(板书)3、分 析故事画的创作步骤: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绘画故事的完成过程。通过欣赏 也可以使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好事物, 提高去挖掘素材的能力, 开拓创作思维。

扇形统计图教案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275-01

一、运用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注重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育。教学中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意义重大。我们知道数学从人类生活的需要中来,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前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让学生能更有效地积累数学知识。恰当的数学生活案例引入能够更好的拉近学生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距离,让数学知识更加“接地气”,赢得学生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可能性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买、飞镖转轮案例: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中的可能性有多少吗?你们想知道飞镖射中一等奖的可能性吗?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原理来计算这些案例的中奖可能性,通过生活案例的引入与解答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以及数学原理对于自身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事实证明,如果教师做个有心人,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例如:上学时可让学生估算一下到校需多少时间,要提前出门以免迟到;买东西的时候要至少准备多少钱才能够买全,不至于跑多趟……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提高,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生活素材,提炼数学理论知识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简而言之:从本质上而言,数学是一项理论学科,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是由生活现象综合而成的理论知识,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拥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善于运用生活素材提炼数学理论知识,就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比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展示地球陆地面积分布统计图,通过数据的对比、汇总让学生能够对于扇形统计图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之后再让学生认识到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单位“1”),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的百分比之和是单位“1”。扇形统计图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让一些杂乱无章的数据变得清晰透彻,使人看上去一目了然,利于计算各种数据,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让学生由简单形象感知到理论知识,更好的认识到数学知识对于生活的重要意义。

三、运用生活素材,适当拓展教材内容

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数学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我们学习的课本知识只是数学体系中的一些典型案例,加上数学教材是全国统一发行,各个地区又有不同的地区特色,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基础各不相同,部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的并不太紧密,所以在教学的过中就需要教师要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味的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在现实世界寻找生活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实例解释数学问题。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四、运用生活素材,促进学生综合感知

扇形统计图教案第6篇

本课一方面让学生获得曲边梯形面积的求解方法,认识“一个和式的极限”这一数学模型,同时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割圆术”的引入以及曲边梯形面积求法的探究过程,加强对分割思想、近似思想、极限思想的体验,为后续定积分的概念和几何意义的学习做好铺垫.

通过前面对导数知识的学习,学生对“逼近”的数学思想有初步的认识。从学生思维特点看,很容易把导数的几何意义、刘徽的“割圆术”与本节课知识联系到一起,但是在具体求曲边梯形面积的过程中,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对求第i个小曲边梯形的面积有些困难,同时对“一个和式的极限”这一数学模型比较陌生.

笔者采用“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引领,探究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通过图形和表格直观启迪学生的思维,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并从“求不规则图形面积”这个具体问题入手,让学生经历类比“割圆术”中运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过程,观察、分析、发现规律,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观察几何画板中图形以及Excel表格中数值的变化情况,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逼近”的数学思想,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索和发现,使信息技术真正为教学服务。

引导学生建立曲边梯形与圆形的关系,引导学生回顾分析圆面积公式的具体推导过程:将圆分成很多个小扇形,当分割无限变细的时候,用相应小三角形的边长“近似代替”小扇形的弧长,小三角形“近似代替”小扇形,利用公式计算出每一个小三角形的面积,用小三角形的面积和“逼近”小扇形的面积和,得出此面积即圆的面积的结论。通过分析小三角形,使学生感受“以直代曲”和“逼近”的数学思想;通过类比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用已知探求未知,获得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学思想必须转化成可以操作的具体方法,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所以还有必要引导学生具体分析解决问题的步骤。在求曲边梯形面积时,能否直接对曲边梯形进行“以直代曲”?追问:如何减小误差呢?引导学生初步体会“逼近”的数学思想:如果将曲边梯形分成若干个小曲边梯形,在每个局部小范围内“以直代曲”,那么就能减小误差,而且分得越细,误差就会越小。这样就得到了解决问题的第一个步骤:分割。

类比圆面积公式推导中用小三角形面积“近似代替”小扇形面积,如何理解对每个小曲边梯形 “近似代替”?引导学生以合理的方式进行“近似代替”,学生可能会提出多种“近似代替”的方案,鼓励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分析每种方法,指出当分割很细的时候,每种方案的误差都很小,从计算公式角度来看,矩形的面积公式最简单,由此确定“近似代替”的方案。同时鼓励感兴趣的同学课下探究其他“近似代替”的方案。

在课堂上利用几何画板直观演示小矩形面积和Sx逼近曲边梯形面积S的过程,使学生从几何角度直观感知面积的逼近过程。随后,请一位同学展示他所在小组课前做的Excel表格,使学生从数值上准确地看出Sx的变化趋势。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从数与形两方面体会“逼近”的数学思想,认同“有限与无限的对立与统一”的辩证观点,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使信息技术真正为课堂服务,成为提高课堂效果的有效手段。至此,得到解决问题的第四个步骤:取极限。为了进一步熟悉“一个和式的极限”这一模型,体会“以直代曲”,“逼近”的数学思想,可设计如下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求由曲线y=x2与直线(x=2,y=0),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S。

扇形统计图教案第7篇

关键词:旅游产品设计;教学改革;地域文化;实践

地域文化是具有一定民族性和地方性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设计是一种基于地域文化的新性活动。在旅游产品设计教学中,以学校所在地广西桂林特有的地域文化作为切入点,把旅游产品设计与地域文化研究联系起来进行设计实践,凸显地域文化特色,是旅游产品设计教学的新思路。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与创新实践,使学生掌握旅游产品设计的方法与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旅游纪念品设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基于地域文化研究的“旅游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1.1基于地域文化资源,实践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教学改革

设计教育的目的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同时还是文化的认知和传递的精神活动。笔者所在的桂林理工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地处于桂林国际旅游名城,具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对于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开发却不容乐观。在教学中,以广西特有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桂林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作为课程教学的文化资源,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把设计创造能力的培养与综合文化素质的提升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从生动丰富的本土地域文化资源中吸取灵感,鼓励学生以文化为导向进行旅游产品的设计。通过课程的教学改革,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设计能力的实效性得到增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人文素养,为广西区域经济的发展输送合格的人才。

1.2基于地域文化研究,突出“旅游产品设计”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

旅游产品作为一项特殊的旅游商品,蕴含了旅游地域特有的文化特征,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从旅游产品的消费人群的心理需求出发,地域文化越突出的旅游产品越能引起旅游者的注意,受到旅游者的青睐;从旅游产品所承载的功能需求出发,旅游产品在满足旅游消费者体验需求的同时更承载着传承地域文化的精神功能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旅游产品设计的重点与难点。因而,在旅游产品设计教学中,以体现旅游产品的地域文化特征作为旅游产品设计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2基于地域文化研究的“旅游产品设计”课程策略

2.1突出旅游产品设计教学的地域文化特色

旅游产品的核心价值是纪念性和文化性。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他们的设计通常是对原有地域文化符号的简单复制或者稍加改变,缺乏对地域文化的深入了解,旅游产品设计缺乏文化内涵。新的课程教学充分发挥地方优势,突出地域文化教育特色。在专业知识教学模块中加入了地域文化的研究教学,在教学中导入广西桂林特有的自然景观文化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堂理论教学与地域文化调研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旅游产品设计核心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地域文化研究课题,让学生真正感悟到优秀地域文化的魅力。只有认识到地域文化的魅力,学生才能够以地域文化为基础进行设计,对地域文化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再创造。在课程教学中,鼓励学生用现代的设计思维去重新审视传统地域文化的价值,将地域文化的内涵进行解构与重构,通过合理的设计原则重新进行现代 旅游产品的表现与诠释,展现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

2.2突出旅游产品设计教学的开放性实践

旅游产品设计教学不能够闭门造车,应该把专业知识、文化要素、市场研究结合起来,作为教学的主体来同等对待,课程教学应该突出开放性实践。在专业技能教学模块,进行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改革,不仅体现在校内教学实践,同时组织学生到博物馆、民间作坊、文化企业等地进行地域文化调研。通过对城市文化的认知,与民间艺人的接触,能够让学生对民间艺术生产的源泉,民族工艺生产的过程,当地材料的特性和工艺流程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充分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通过深入到城市景区、旅游产品市场等地进行市场调研,通过分析调研数据、挖掘用户需求、明确地域文化因子等方法,完成调查问卷与报告,可以激发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学习研究兴趣。

2.3注重旅游产品设计教学的文化创意性

文化、设计、创意三者不可分离,旅游产品设计教学重视文化价值和地域特色,不仅要以市场为导向,满足旅游者的不同审美需求,更重要的是要坚持旅游文化的引导作用,引导旅游者领悟美、发觉美、提高审美修养。因而课程教学注重文化创意性,突出体现创造力,以创新设计、地域文化的传承创新作为旅游产品设计的核心。在创新实践教学模块方面,积极加强与地方政府、文化企业合作,建立地域文化教育研习基地,通过基地使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进行文化创新与设计实践;另一方面,通过参与设计活动与大赛,让学生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旅游产品设计与实践,以旅游产品为载体来实现设计教育与地域经济、地域文化的统一。

3 基于广西地域文化研究的旅游产品设计课程改革实践

在旅游产品设计课程改革实践教学中,依托广西的区域优势,以广西特有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桂林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作为课程教学的文化资源,指导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地域文化价值观,挖掘广西特有的地域文化元素,以广西特有的人文价值、自然环境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为取向,从生动丰富的广西地域文化资源中吸取灵感,进行旅游产品设计创新和实践,以下为部分课程实践的成果。

3.1铜鼓文化与旅游产品设计创新实践

广西是我国发现铜鼓最多的地方,铜鼓是壮族具有传奇色彩的民族器物,也是一种文化形态,铜鼓文化是广西重要的民族旅游资源。今天,铜鼓作为一种收藏品和民族工艺品,体现了壮族人民的民族信仰和民俗功能。铜鼓的造型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铜鼓鼓身上的装饰纹样更加体现了壮族的艺术价值和宗教文化,常见的太阳纹、青蛙、羽人舞姿等装饰图案反映了壮族人民的信仰与崇拜。在课程实践中,通过带领学生到桂林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进行调研,进行旅游产品设计。图1“鼓韵”为学生运用铜鼓鼓面的太阳纹、羽人纹和云纹作为创新元素结合广西明宁山岩画的蛙人符号进行设计的首饰产品系列,获得了第三届“南宁礼物”大赛创意设计组铜奖。

3.2“壮族绣球”文化与旅游产品设计创新实践

绣球是壮族的传统手工艺品,是壮族人民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象征吉祥的物品,蕴含了壮族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壮族的价值观念。每年三月三,壮族青年男女欢聚在一起,通过对歌抛绣球来传情定意。除了绣球的寓意,绣球的形态以及表面的装饰纹样传达了壮族人民的一种原始的图腾崇拜,即花婆崇拜,体现了壮族人民独特的民族审美心理和朴素的民间信仰。在课程教学实践中,以“南宁礼物”设计比赛作为课程的课题,启发学生进行产品创意。图2“秀意―耳坠”为学生对传统的绣球形态进行解构与重构之后设计的旅游产品,获得了第二届“南宁礼物”大赛创意设计组银奖。 图2“秀意―耳坠” 蒙世业

3.3“阳朔画扇”文化与设计创新实践

桂林阳朔画扇是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画扇材料以当地楠竹或毛竹为骨, 以宣纸、丝绢、檀木等材料为面, 经画、染、裱、糊、穿、漆等工序制作而成。画扇内容多以福利镇农民画家绘制的“桂林山水”、“阳朔风光”、“漓江景簇”等水墨画居多,曾经备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但由于缺乏创新,现在已渐少有人问津。在课程实践中,带领学生去“阳朔画扇之乡”福利镇进行调研,很多作坊已经关闭或者转行,只有两三家作坊在坚持生产画扇,但也不容乐观。学生在对阳朔画扇经过调研之后进行分析,材料依然选用阳朔特有的竹材,扇面根据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进行创新设计。图3 “朔画扇再设计”以广西壮锦作为扇面,扇骨设计镂空图案为翔鹭纹、几何纹等,充分挖掘广西的民族元素进行再设计。

3.4民族服饰文化与创新设计实践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有壮、汉、苗、侗、瑶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由于各民族的生态环境、经济状况、风俗习惯、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各少数民族仍然保留着各自的传统服饰,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服饰文化和审美观念。尤其妇女服饰,不同民族的服饰质地、款式、色调、纹样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艺术风格。织锦是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有的传统工艺,不论是壮锦还是侗锦,少数民族的妇女用独特的编织工艺、富有民族特色的图案体现了丰富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认同 。壮族服饰色彩以青、黑色为主基调配以少量的五彩色,图4 “壮娃娃”手表以壮族青年男女的服饰特点以及壮锦图案为设计来源,设计的情侣手表,获得了2014全国工业设计大赛广西赛区二等奖。图5“壮乡浓情茶具”为学生根据壮族妇女的帽子设计的茶具,获得了第三届“南宁礼物”大赛创意设计组金奖。

作为一所地方高校的产品设计专业,有着弘扬地域文化的责任。将广西地域文化与旅游产品设计教学联系起来,探求旅游产品设计教学的新思路,课程教学中注重文化创意性,体现创造力,通过课程教学模块化改革,完善旅游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将广西地域文化的内涵进行解构与重构,以传承地域文化、设计创新作为旅游产品设计的核心进行设计实践。为区域经济建设培养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素质全面的优秀的旅游产品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扇形统计图教案第8篇

【关键词】 数学 探究式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097-01

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因此,在教学教程中,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1 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探究究欲望

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要想开展探究式的课堂教学,那么就要以问题的提出作为探究的开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关注。

例如:在解决有关于和差问题的问题时,教师需引导学生积极去自己去探索。

所谓和差问题,就是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一般来讲,其主要的数量关系为:

大数=(和+差)÷2

小数=(和-差)÷2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告诉学生应有的结论,而且还要通过探索研究,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的所得,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例1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解:甲班人数=(98+6)÷2=52(人)

乙班人数=(98-6)÷2=46(人)

答:甲班有52人,乙班有46人。

例2有甲乙丙三袋化肥,甲乙两袋共重32千克,乙丙两袋共重30千克,甲丙两袋共重22千克,求三袋化肥各重多少千克。

解:甲乙两袋、乙丙两袋都含有乙,从中可以看出甲比丙多(32-30)=2千克,且甲是大数,丙是小数。由此可知

甲袋化肥重量=(22+2)÷2=12(千克)

丙袋化肥重量=(22-2)÷2=10(千克)

乙袋化肥重量=32-12=20(千克)

答:甲袋化肥重12千克,乙袋化肥重20千克,丙袋化肥重10千克。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教学的内容,掌握知识的要点和解题的方法,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了解了知识的来源,知道了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教学会学生的是一种极为有效的解题策略。

2 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讲,由于其经验和生活阅历的不足,所以,其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学生的发展水平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自然而然地也就影响到学生探究能力的充分发挥,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例1:希望小学共有学生3250人,他们对学生活动制作了棋类、武术、摄影、刺绣四门校本课程扇形统计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选择刺绣的学生为多少人?

先求出选择刺绣的学生占总人数的百分比,然后用3250人乘以所占的百分比即可.

解答:解:根据扇形统计图可得:选择刺绣的学生占总人数的百分比=1-(28%+26%+33%)=13%,

选择刺绣的学生=3250×13%=422.5≈423人.

本题考查了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通过扇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单位1),用圆的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数.

例2:我国古代有一道有趣的数学题,“井深10米,一只蜗牛从井底向上爬,白天向上爬2米,夜间又滑下1米,问小蜗牛几天可以爬出深井”?

分析:如果把向上爬记为正数,向下滑记为负数,则蜗牛一天爬2+(-1)=1米,那么蜗牛爬了8天,就爬8米,剩下2米,第9天就可以爬出来了.

解答:解:根据题意,蜗牛一天爬2+(-1)=1米;

蜗牛最后一天可以爬出井,在此之前它要爬10-2=8(米);

所以蜗牛要先爬8天,加上最后一天,总共是9天.

答:蜗牛要9天可以爬出深井.

此题主要考查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需要注意第9天白天向上爬2米后,夜间就不要再下滑1米了,这一点有的学生考虑不周可能会出错.

例3:芳芳编了一道数学题:我是6月份出生的,我的年龄的2倍加上4,正好是我出生那个月份的总天数,那么我今年的年龄是

分析:6月份的天数是30天,设芳芳的年龄是x岁,根据我的年龄的2倍加上4,正好是我出生那个月份的总天数,可列出方程求解.

解答:解:设芳芳的年龄是x岁,

2x+4=30,

x=13,

故芳芳的年龄是13岁.

故答案为:13.

本题考查理解题意的能力,需要学生善于发现生活,分析生活,从生活中找到解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知道6月份一共有多少天,以及根据我的年龄的2倍加上4,正好是我出生那个月份的总天数,从而得出所需要的解.

通过以上问题,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究,针对不同的课堂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和解题方法,并在解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思维,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能力得到提升。

3 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挖掘探究资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切实地达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