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汉语课堂教学论文

汉语课堂教学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6-26 17:06:52

汉语课堂教学论文

第1篇

一、有效教学的基本内涵

“有效教学”这一名称来源于英语“effective instruction”,自此概念产生以来,何谓“有效教学”就一直是国内外教育专家研究的焦点。国外通说理论认为,“有效性教学就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曹霞(2012)认为高校课堂有效教学即高校课堂教学最大程度地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它受到教师自身、学生、学校等三个因素的影响。方红(2014)说教师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教师的惰性、观念旧、关注点偏差以及反思少常常会导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高。吕宪军,王延玲(2013)提出有效的教学行为是促进学生学习进步与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综上,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呼唤效益意识,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以较小的教学投入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对于《现代汉语》课程来说,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成功实现既定的语言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最大化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需求。

二、《现代汉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误区

在当今社会泛功利化思想的影响下,许多任课教师对《现代汉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常常走入误区。

(一)重视知识灌输的有效性,忽视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就业,大学教师的首要责任就是帮助学生就业。因此,目前大学课堂的教学越来越单纯追求知识传输的高效率,只关注学生眼前求职的需要。具体表现在《现代汉语》教学中,就是单纯追求学生对汉语知识的掌握,忽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这与《现代汉语》课程开设的目的发生了一定的偏离。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现代汉语》开设的首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因此,任课教师应该明确课堂上知识的讲授都应以学生能力的提升为最终目标,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二)重视“教”的有效性,忽视“学”的有效性

各高校《现代汉语》的课时安排都十分有限,教学内容又极为广泛。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课堂上主要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记忆”的方式,追求“教”的高效率。许多教师更像是一个舞台上的表演者,在唱独角戏,师生双方的互动性较差,学生的参与意识不高。在教学评估中,对教学有效性的评价也更侧重在对教师教学技巧、策略的关注,而学生往往被视为教学中被动接受的客体而存在。从长远来看,在《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过分关注“教”的有效性而忽视“学”的有效性会直接导致学生自主性的缺失和个体差异的消解。

(三)重视即时有效性,忽视持续有效性

在《现代汉语》授课的过程中,有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课堂上我们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的知识,可是在今后的许多工作生活中,我们并不需要对句子划分主谓宾、定状补,也不需要区分义素、义项,那我们学习《现代汉语》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这也是一个值得所有任课教师深思的问题。

课堂教学效果有不同的体现形式,既有眼前即时效果,又有长期持续效果。相对而言,即时教学效果更容易测评,目前在许多大学也普遍存在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学习《现代汉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任课教师在注重传授教材基本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及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三、提高《现代汉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为了改变《现代汉语》课堂枯燥、低效的现状,走出《现代汉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误区,任课教师应提高有效教学的意识,掌握有效教学的方法,最终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

(一)明确培养目标

任课教师应该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处理好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对有效性的追求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

在大学的《现代汉语》课堂上,任课教师应帮助学生把在基础教育阶段初步掌握的语言知识进一步深化,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学素养,确立以知识为前提、以能力为目标的培养宗旨,将现代汉语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运用之间有效转化,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用语言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语言实践。

(二)选用多元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现代汉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建议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法

在过去的《现代汉语》教学中,任课教师长期把学生当做被动的教学对象,忽视他们在探究和认知方面的主体作用。探究式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为学生提供质疑、探究、讨论问题和自由表达的机会,促使学生在探究中“自我发展”。例如为什么“难免出问题”和“难免不出问题”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的表达,在现代汉语中却可以表述同一个意思?“楼上住人”和“楼上住着人”,一字之差,到底是不是同一句式?这些语言现象都是生活中司空见惯却又往往被我们忽略的。问一问为什么,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用探索的眼光来发现语言事实背后的理论规律。

2.小组合作式教学法

小组合作式教学法要求学生以几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发表自己的见解,最终使意见达成共识。例如在对“词汇”一章“新词新语”部分的讲解时,由于大学生这一群体对新生事物非常敏感,往往能比其他社会群体更敏锐的感觉到词汇的发展变化。因此任课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调查新词新语的产生、消退及其背后的流行文化,最后采用小组汇报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合作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专题教学法

在《现代汉语》的课堂上,任课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充分设计规划的基础上开展专题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例如《现代汉语》中有许多关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汉语规范化的内容,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学效果必然不好。在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设置新闻媒体语言文字规范研究、广告语言文字规范、城市街头用语用字规范等专题。实践证明,在《现代汉语》课堂上,采用专题式教学法,重点突出、针对性强,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运用《现代汉语》的知识解决语言运用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政策的理解与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处理好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

1.与《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课程的关系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课程都属于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但是由于学科本身的体系问题,这几门课程在知识内容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例如《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课程都涉及有文字部分的知识,但是任课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该各有侧重,《古代汉语》应注重向学生讲解字源、演变以及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而《现代汉语》应更注重讲解汉字的简化与规范运用。再比如《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都涉及到音位与国际音标的知识,在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师间应注意沟通协调,一方面应注意课程体系之间的衔接与连贯,另一方面也应注意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时间人力上的浪费。

2.与《现当代文学》、《文艺美学》等课程的关系

《现代汉语》与《现当代文学》相比,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与感人的艺术形象,因此,许多学生对《现代汉语》课感兴趣程度要远低于《现当代文学》课。面对这种情况,任课教师应引领学生认识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是凭空产生的,《现代汉语》作为一门基础的工具性学科,正是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汉语言的能力,只有具备了高超的遣词造句能力,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同时,《现代汉语》与《文艺美学》课程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汉语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音乐美的语言之一;汉字的线条灵活之中显得稳重,对称之中表现和谐,极具美感;汉语的词汇、语法和修辞更是无一不体现着汉民族的智慧。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发掘汉语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讲授知识的基础上,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结语

大学课堂作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主阵地,有效的课堂教学理应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目前,高校《现代汉语》课堂教学对有效性的追求存在许多误区,只有切实提高《现代汉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在有限的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现代汉语》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现代汉语》的课堂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本文系大庆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提高《现代汉语》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JY1525。]

参考文献:

[1]姚利民.大学有效教学特征之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1,(4).

[2]李杰.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误区及其成因分析[J].中国大学教育,2014,(1).

[3]刘大为,巢宗棋.两种能力的课程分化――关于“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1995,(2).

[4]王红侠.关于改革现代汉语课堂教学方法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09,(2).

第2篇

关键词:汉语教师;个人素养;国际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6-0229-01

一、个人基本素养

1.良好的思想道德。汉语国际教师首先应该具有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思想品质以及正确的道德观,这也是最基本的人格素养。

2.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基本前提。教师必须要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真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可以设身处地的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需要什么,而自己能教给他们什么。

3.保持得体的仪容仪表。汉语国际教师在外国人面前代表的是整个中国以及中华民族的形象,因此对外汉语教师一定要注意个人的穿着打扮和仪态。个人形象应该符合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形象,不要给人以轻浮之感。

4.正确的自我认知。汉语国际教师应该能客观地认识到自身的性格特点,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着良好的自信和自我认知,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良好的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5.良好的心理素质。汉语国际教师经常会有在国外教授汉语的经历,在国外生活则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处在一个陌生甚至有时候会十分艰苦的环境下,心理承受力差的人往往难以适应。因此汉语国际教师应具备健康的心理,能很快适应国外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并能应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二、知识储备

1.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包括汉语和所执教国语言两种。首先,汉语国际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甲等以上。因为对外汉语教授的是普通话,所以教师的普通话应该比较标准。其次,在国外教学,教师应掌握所执教国语言的基本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等能力与学生交流。

2.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以汉语言文字学为基础,老师应该对语言的本质、结构、规律以及语言学的基本原理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还必须熟悉汉语语言学知识,包括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否则会难以应对学生会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3.教育学。谈到教学肯定就离不开教育学的知识,正确的教学方法应该建立在正确的理论基础之上。掌握教育学知识可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内容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4.心理学。掌握好受教育者的心理,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从他们的需要出发进行语言教学才能收获良好的效果。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学对象是外国人,教师就需要了解他们的文化背景、学习目的、性格差异等等。在了解这些的基础上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设计适合的教学活动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

5.现代教育技术。在一些发达国家的课堂,多媒体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展示多面的教学内容。汉语国际教师也因学习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在课堂上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达到良好的上课效果。

三、课堂教学能力

1.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中外文化背景、教育制度等多方面的差异,能在这种基础之上和学生进行交流,是汉语国际教师进行授课的前提条件。

2.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课堂教学的组织情况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汉语国际教师在课堂上应具有灵活的反应,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也能够适当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整个课堂始终处于自己的掌控之下。

3.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对外汉语教学这门学科还是存在着很多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教学问题。汉语国际教师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找不到理论作为依据解决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教师们自己一边学习一边研究,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四、其他

1.掌握一定的中国特色才艺。传授汉语的同时会涉及到传播中国文化。汉语国际教师对中国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精华部分应该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太极拳、书法、中国菜烹饪等,最好能够掌握一两项才艺,在课堂上也能向学生展示,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

2.具备一定的涉外礼仪知识。汉语国际教师在国外代表的是中国,因此,他们需要注重涉外礼节,尤其是所在国的礼仪,包括课堂礼仪、日常交往中的礼仪、参加宴请的礼仪、会谈礼仪等。

五、结语

在汉语国际教学日益发展的今天,汉语教师在汉语国际课堂上所面临的问题也逐渐增多。汉语教师们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素养,才能更好地应对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更好的发挥自己在汉语国际推广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晓音.对外汉语教师素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第3篇

关键词:新课标 教学模式 汉语文

一、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

首先,汉语文是学生学习时间最早、学习过程最长的一门学科。但学生对这门学科最易满足也最易厌倦。作为汉语文教学者都有这样的经验,学生即使上课不认真听讲,也可让试卷上的分数不下于六七十。如果不更新教学方法,他们学习汉语文的兴趣便会日渐减淡。因此,在汉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者应该创设一种宽松开放的教学环境,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施以新颖的教学方法,学生才能产生兴趣,也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教学环境包含课堂环境和课外环境。课堂环境是教与学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学习汉语文知识的基本环境。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张弛有度、生动活泼。

再者要重视由课堂向课外的开放。汉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一定要立足课堂,同时,着眼课外,拓展汉语文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从家庭生活、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汲取知识,培养能力。开阔视野,构筑全方位、立体化、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促使汉语文能力全面发展。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激发了创作的兴趣,培养了创作能力。学生开拓了眼界,实现了从课内到课外的知识迁移,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也提升了兴趣。使学生处在无忧无虑的氛围中,使每个学生都有心理上的安全感而又没有精神压力的情境下开展认知活动。

其次,汉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汉语文知识,更是为了发展智力、健全人格,取得继续学习的能力,因此汉语文施教者教学理念的转变,开放性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技巧的运用至关重要。教师作为学生汉语文知识的主导者,应该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和创新意识。“学习汉语文不是学习一套知识,而是学习一种技能”(吕叔湘),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由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还应根据不同内容、不同特色的课文去安排课堂环节,设计教学方法,让学生去阅读、思考、筛选、评述、迁移,在开放的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和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譬如以学生阅读课内外读物为主。并进行摘抄和讨论;依据教材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组织学生编写课本剧本、实地采访和调查、对学习内容进行小结等;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辩论、讨论、朗诵、办讲座等:依据教材、围绕如何利于学生掌握汉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依据开展各种兴趣性活动;以汉语文教材或相关知识为基础。开展表演、竞赛、绘画、歌唱、外出采访、参观等活动。开放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外向学习法等形式的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商讨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教学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达到全面、深入发展的效果。

二、实践生动性教学方法

首先,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不仅要满足对学生认知的培养,更要使学生的技能、情感、个性、价值观等得到发展。因此,汉语文教学者应当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使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能在个人自由生活的同时承担不可推卸的对他人、对社会、对 自然 的责任。以达到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时代风尚的关怀人生的终极目的。

其次,生动的教学是有人文精神的教学,要发掘汉语文精神,鼓励个性发展。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就是把老师教给的东西忘了之后剩下的东西。”就汉语文而言,这“剩下的东西”便是汉语文的精神。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汉语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汉语文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对理想和未来的追求,对自然和人生的关怀。在汉语文教学中就要充分发掘汉语文自身的潜在精神,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发挥特长。

最后,在汉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包揽一切,而是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学习目标,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生动的汉语文教学,是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悟来获得汉语文素养的学习行为内化的过程。教师要组织生动的教学,一是教学设计的动态性,一般认为教师是课堂的导演,上课只不过是教师把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走下来便万事大吉了。事实上,课堂应该主要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生命活动,所以课堂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课堂上发生的一切也不会像我们事先设计的那样,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不可预测的。所以汉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充分照顾到学生的生命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才能使课堂脱去僵死的外农,显露出无限的生机。

三、借助现代教育技术

建立课堂生动性汉语文生动的教学,也是一个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活动的教学。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汉语文教学要培养现代化的人,必须掌握现代化的知识。汉语文课堂要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活动的场所。必须借助现代教育技术。

第4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古代汉语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1-0032-02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该课程通过对语音、汉字、词汇、语法、修辞、古书的注解等方面的知识和理论的系统讲授,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汉语言表达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一定的科研能力;同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也可以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知识,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基于以上培养目标,古代汉语课程的讲授应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但是与此相反,古代汉语课程一直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方法和考核方式,教学效果不如人意,要打破这种局面,真正使古代汉语课堂活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古代汉语的学习中来,在学习和探究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古代汉语课程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现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模式,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所在的学院是河南省第二批示范型应用技术类人才高校,学校自办学以来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改革等方面一直引导和鼓励教师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为首要目标。古代汉语课程是我校汉语言文学(创意写作)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改革和探索,近年来,笔者结合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在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对对古代汉语课程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1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探索

应用型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创意写作)人才的培养目标与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有较大差异,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学生毕业之后或从事中文教育工作,或从事相关的科研工作,故在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上更注重学术性和研究性;而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意写作)侧重于培养具备突出的创意写作能力和新媒体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之后能够从事文化宣传或创意策划与写作等有关的工作,故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作为创意写作方向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之一的古代汉语课程,其教学内容也必须减少学术性、研究性的内容,降低内容的难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专业课程设置的需要,古代汉语课程总课时被压缩至80课时(两个学期),因此,古代汉语课程必须重新调整授课内容,适当降低课程的难度,调整理论内容的比重,适当增加实践环节的比重。

汉字部分:重点讲解汉字“六书”、古今用字、汉字形体的演变三块内容,侧重培养学生分析汉字的能力;兼及汉字文化分析和介绍,使学生了解汉字文化内涵。

词汇部分:重点讲解古今词义的异同、本义与引申义、同义词,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古代汉语的词义,理解古今词义之间的发展与传承。

语法部分:重点讲解词类活用、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帮助学生梳理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现象,提高语言分析能力和阅读能力。

修辞部分:重点介绍合叙、连文、变文、倒文、委婉等古代汉语独有的辞格,提高学生欣赏古代语言的能力。

音韵部分:简单梳理古今语音演变的脉络,使学生了解古今语音的继承与发展;介绍古代的诗律,提升其分析古代诗歌的能力。

训诂部分:简单介绍古书注解的内容、方式和方法,使学生简单了解古书注解的作用及意义。

2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所谓翻转课堂,又称‘颠倒课堂’‘反向教学’,是通过对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进行重新规划的新型教学模式。”[1]这种模式特点在于,教师不用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和理论,而是把讲授内容提前发放给学生课下观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探究,解答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这样可以督促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获得对知识的深层次的认知。笔者认为,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其一,可以解決课时严重不足的窘境。古代汉语课程难度较大,教师在较短的课时内,一味采用单向讲授的方式,会使部分学生无法跟上,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如果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把部分课程内容拍摄成微视频,对难点进行重点讲解和分析,学生在课下可以反复学习,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的辅导和课堂上的答疑,“翻转课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内容的留存率,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提高了学习效果。”[2]教师可以把一些难度较低的内容的教学资料、参考资料和练习等上传至云课堂和微助教等平台,学生课下自学即可,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教师的授课时间,解决了课时不足的问题。

其二,能够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古代汉语课程如果采用单纯的课堂授课形式,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学生玩手机现象严重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单一,课堂枯燥乏味。翻转课堂的实施使学生参与到教与学的环节中来,增加了课堂的互动环节,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微视频中,教师把传统的呆板的知识点变成了生动形象的微视频,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从课堂走进了ppt,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仍然可以感受到教师的独特的人格魅力,避免了传统视频给人的距离感。

其三,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方面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学习的自觉性,在课下有一定的自主完成新的学习内容的能力,并能思考自己对问题存在的困难和疑问。在课堂上能与教师积极的互动和交流参与程度较高,能够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但是并非古代汉语课程的所有内容都适合用翻转课堂,翻转课堂适用于课程难度一般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自学材料基本能够掌握和了解所学内容。例如,音韵部分的内容难度较大,不适用翻转课堂,而汉字部分可以采用,例如汉字形体的演变一节:教师可以制作一段20分钟左右的微课,简单介绍本课程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讲解汉字演变的基本过程,让学生在课下观看。教师可以在微信平台上给学生发布预留问题和辅助学习材料,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教师随时在线上进行了解,总结和归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课堂上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发言、讨论,最点评和总结。

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拍摄出高质量的微视频。教师要充分设计好微视频的内容,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有准确的把握和生动形象的展示,而非简单的课堂情景的再现;其次,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要对课堂研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预设,对课堂有较强的掌控能力,能够随时将课堂讨论拉回主题,同时也需要学生能够高度配合教师的要求;第三,要有完善的监督与评价措施。学习不能全靠学生的自觉,适当的激励和督促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必要手段。为保证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监控和评价措施,对学生线上线下的学习状况进行监督和测评。

3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

在翻转课堂的理念下,古代汉语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人的天下,教师可以将课堂教给学生,给学生事先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在课下充分准备之后,分组以ppt的形式进行公开汇报或陈述,师生可以针对所讲内容进行提问,教师最后进行总结。例如《鞌之战》一文,文章出自《左传》,语言简洁凝练,人物形象生动,且有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疏通文选文意,在疏通全文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通论知识和理论,分析文章中的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现象,进而分析文章中出现的古代文化现象(古代战争文化、古代姓氏文化、交际文化)。教师可安排学生讲授1个学时(讲授内容由師生共同协商),讨论30分钟,小结15分钟。在授课的过程中,参与陈述的学生、听课的学生不同程度地被调动起了学习的积极性,共同讨论,共同分析,课堂效果明显与以往不同。

创意写作方向开设的课程大多有剧本写作、小说写作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写作方向的特长,把情节生动的文章改变成电影或话剧剧本,由教师提前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教师进行审核,审核成功的剧本甚至可以利用学院编导专业的优势,将剧本拍摄成视频,此举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而且也促使学生积极查找文献资料,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较好地体现了创意写作方向的培养目标。

4考核方式的改革与探索

古代汉语课程的考核往往是期末闭卷考试为主,试卷内容大体是一些死记硬背的内容,于是,“学生形成了‘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学习弊病,这样的考核方式无益于能力的提

升”[3]。要真正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古代汉语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必须注重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考核和评价,而不是单一的闭卷考试形式,只有如此,才能不断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才能促使学生自发学习,也才能真正考查教与学的真正效果。

4.1过程性考核

过程性考核也可以理解为形成性评价,即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全班讨论、小组交流、阶段测验等形式,过程性考核将教学和学习融为一个整体,能够动态地掌握学生的学生状态和学习效果,并及时反馈出师生教与学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让老师了解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也促使教学双方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结合上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古代汉语平时成绩的设定可以分为课堂测试、课后作业、实践环节、课堂表现(全班讨论、小组交流)等环节进行考核和评价。

4.2终结性考核

“期末考试作为一种主要的评价手段,一方面能够检验学生知识记忆程度、贯通运用程度、评价创新程度,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成功与失败;另一方面也是促进教学改进的有效方式”[4]。对于我院学生而言,期末考试要在测试学生对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程度的基础上,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的能力,简而言之,也就是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试卷中体现综合知识和能力的比重应战40%—50%左右,体现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比重占50%—60%左右。

在应用型本科的古代汉语教学中,我们应改变观念,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今后的良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2] 周桂桐,张志国.中医药课堂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228. 

[3] 汪银峰,周晓彦.“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9):181-187. 

第5篇

【关键词】现代汉语;课程设置;困惑;设想

五年制高等师范学校基本采用3+2培养模式,前三年为基础教育阶段,在课程设置上,主要参照普通高中基础课程,兼开设少量专业课程。现代汉语课作为公共基础课,在一年级开设,周课时1节。

一、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困惑

在教学中发现,对于课程标准确定、教材与教学内容取舍、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存在一定困惑,具体体现为:

1、是什么――现代汉语课在五年制高等幼儿师范学校的定位问题

在高等院校中文系,现代汉语是作为文科方向学生的基础必修课,一般与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等课程同时开设,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以北京大学中文系为例: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课程是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等本科生主干基础必修课。现代汉语课分为上下两部分。课时为3课时+3课时,其中《现代汉语》(上)的教学内容包括总论、语音、文字和词汇4个部分,《现代汉语》(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语法和修辞部分。除要求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性知识外,还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和解释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现象的能力。课程成绩将根据平时作业、练习、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综合评定。i可以说绝大多数的高等院校对现代汉语课的课程设置与目标定位具有较清晰明确的认识,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而学术界对于五年制高等师范学校现代汉语课的课程设置与目标定位讨论较多:杜道流《“新课标”背景下高师“现代汉语”课程内容改革》、瞿建慧《加强高师现代汉语课程的师范性建设》、郑献芹《对师专现代汉语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等,费云霞以无锡高等师范学校为例,完成硕士论文《五年制高师预科段现代汉语教学现状初探》,但目前仍未形成较为公认的标准可供参照。

作为公共基础课,通过现代汉语课的教学使五年制幼师生达到怎样的目标,是笔者在教学中的困惑之一。部分具有小教语文专业的五年制高师希望通过现代汉语课,实现“获得较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初步的语言研究能力,掌握普通话、写字等师范生必备基本功,为从事义务教育的语文教师的职业素养作准备”的目标。而我校作为五年制高等幼儿师范学校,学生的职业定位、课程结构与小教均存在差别,现代汉语课的教学目标无法照搬照抄,如何准确定位,值得思考。

2、教什么――如何选定符合学校特色、学生特点的教材与教学内容

现代汉语课在五年制高师周课时仅为1节,教师可做得很少,而现代汉语课程本身的特质,又决定了其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教学特点,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尽可能高的教学效能,是值得思考的另一个问题;同时,作为五年制高等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以及学生将来的职业定位,又需要我们在教材选择与教学内容上进行取舍。

据调查,目前在高师中所通行的现代汉语教材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人教版《现代汉语知识》,熊江平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教学内容分编两册,涵盖绪论、语音、汉字、词汇、语法、修辞、逻辑六大块。

(2)南大版《现代汉语》,卜玉平主编,江苏省教育学院及各分院办部分骨干教师参与编写,共一册,分为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六部分,配备有练习册《积累与运用》。

(3)高等教育出版社版《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共两册,分为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六部分,配备有《现代汉语教学与自学参考》。

这三本教材,各有利弊,取舍有较大的难度。简单来说,《现代汉语知识》梯度性强,难度适中,适合一二年级学生使用,教材中的语料大多来自小学语文教材,“师范性”较强,但该教材年代久远,时代性不强,“逻辑”部分实用性差,学生理解有难度。南大版《现代汉语》理念较新,内容较全面,在江苏省教育学院12所分院中使用较广,但该教材难度较大,错误较多,练习部分题量虽足,但缺少分节,给教学带来难度。高等教育出版社版《现代汉语》,在全国范围使用较广,经过时代检验与多次修订、再版,错误不断被改正,新鲜的内容不断被充实进去,但由于内容过多,给内容的选择带来难度。

而在教学内容上,以一学年共40课时为例,如何将这40课时分配到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这六部分,突出重点与难点,也是困惑之一。

3、怎么教――怎样的教学方法能真正实现现代汉语课的教学目的

由于现代汉语课程理论性与规范性的制约,目前现代汉语课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手段单一,基本上只看到老师在讲台上满堂灌,学生在下面记记笔记,学生对于通过课堂学习达到怎么样的目的一片茫然,学习的主动性与主体性极低。

其次,课堂教学重知识积累,轻能力培养,由于课时有限,教师在课堂上极力要把课程中的知识要点灌输给学生,想要保证知识的传授,但却忽视了基本技能的训练,有悖于现代汉语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特点。

第三,评价方式单调,与传统语文课堂、学前教育专业关系紧密程度欠考虑。目前大部分的学校对现代汉语学习的评价仅为期末考试的一张试卷,而缺少对真正内化水平的考量。另外,现代汉语课程的工具性与服务性体现不明确,现代汉语课的学习应该是为传统语文课学习打下基础,并为将来进入幼儿园工作打下基础,但现在的教学基本上是就事论事,仅从课程知识出发,缺少统筹性。

因此,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实现五年制幼师现代汉语课的目的,也是困惑之一。

二、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的设想

1、以工具性、通识性、师范性、过渡性、延续性定位现代汉语课程

现代汉语课的开设其目的为全面提升幼师生学习和运用普通话、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下转第82页)

(上接第80页) 并加强师范生职业技能等。准确定位五年制高等幼师现代汉语课程,应从以下五个特点出发,即工具性、通识性、师范性、过渡性与延续性。工具性与通识性无需赘述,而师范性则是要紧扣幼师生特点,在课程中对他们的教师口语、语言规范表达进行训练,并且紧密结合幼儿园语言实际,在课堂中有所侧重。而过渡性与延续性,则是承上启下的关系,过渡性是指要充分结合幼师生现有学习水平,幼师生为初中起点的学生,语法学习不成体系,语言规范意识差,因此要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延续性是指现代汉语课的学习并不是学完一学年就结束了,教师应通过方法指导,让学生通过现代汉语课程的学习,在接下来的语文或者其它学科的学习包括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将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延续下去。

2、加强教材建设、自主选择教学内容,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同步

教材作为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载体,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现在通行的现代汉语教材模式,均是从绪论讲到修辞,对于五年制幼师生来说,个性化不强,因此我们在教学必须加强教材建设,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在各个部分上进行个性化选择,如在语言学理论上,不宜过深,不必讲究面面俱到;语法知识应进行删减,不应太难,可从学生实际问题出发,以解决问题结束教学;增设与幼儿园语言实际相关的教学内容,如在讲授方言与普通话相关内容时,可从幼儿园方言与普通话如何共生共存导入分析,再比如在讲到造字法时,可以以直观的图片刺激学生感官,这些图片在幼儿园教学也十分有用。

另外,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同步技能训练,练习宜精不宜多,完全可以从学生的作文、平时的练习中挑选出病句、错别字,建成一个资源库,发给学生修改,并引导学生归纳出常用字、常见语法错误等,真正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现代汉语教学课堂,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导,一言堂较多,所以使得学生成为了只会听、记、背的“背书机器”而不是能独立思考,积极参与教学实践的师范生,结合上述问题,要求我们在教学方法上加以改进。

首先,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让教学手段“趣味化”。如在讲语音时,可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绕口令,自己去画出口腔发音器官图;而在讲词汇时,则可让学生自己找出现在的热点词,并加以分析,既能有效地完成知识点的讲述,也能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性。

其次,拓展课堂外延,提高实用性。一般而言,学生认为这堂课是有用的,就会认真学习。因此可以通过现代汉语相关知识的讲授,积极拓展学生相关的第二课堂,如普通话、演讲与口才、朗诵、汉字与书法等,这些内容均在现代汉语课堂中有所涉及,学生可以通过“渔”去得到“鱼”。

第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发现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联想式教学、比较式教学均可以在不同教学内容中有所体现。

综上所述,只有对五年制高等幼儿师范学校的现代汉语课程的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有明确的认识,才能真正提升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水平,并实现其教学价值。

注释:

i 摘录自北京大学中文社系现代汉语网上课堂,网址为:http:///course/

【参考文献】

[1]瞿建慧.加强高师现代汉语课程的师范性建设[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0(2).

第6篇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综合课 理念 策略

引言

《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明确规定:综合课是承担系统的语言能力教学任务的主要课型,是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课型,是必修课,从初等到高等,应贯穿始终。培养第二语言学习者运用目的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目标和根本任务。由于综合课地位突出,内容庞杂,比如语法知识的掌握并不能自动转化为语言交际能力;无法做到“精讲多练”等成为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瓶颈”。因此针对综合课教学,探索实践一些改进观念认识及教学操作的方法是非常有意义的。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引进了新的教学方法,中小学的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令人眼前一亮。2008年国家汉办制订了《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规定“国际汉语教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习者在学习汉语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学习目的,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最终具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①另外,《汉语综合课教学理论与方法》一书又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是集大成之作。总而言之,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领域的研究方兴未艾。如果能在交际化的汉语教学基本框架中,融入“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也许对外汉语综合课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会有新的发展前景。

新理念的理论依据及实践原则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理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体现就是: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多方的交际活动,包括师生、生生之间的各层级互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应该在时间和空间允许的条件下,尽量为学生创造自主活动的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究”和“合作”的方法来理解、体验汉语知识和交际能力的学习过程,最终实现教学活动的目标。

1.“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新理念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知(包括语言)来源于主客体之间的互动作用,认知结构是后天构建的。这正是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作与会话,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的过程。”②在当代教育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被认为是一种科学的教学理论,是“自主、合作”性学习的教学理念的主要基础之一。

(2)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强调教师应该把新的学习内容要素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别相关的部分联系起来,设置科学的“先行组织者”等情境,协调和整合学生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新信息进行积极同化和顺化的活动,达到发展自身认知结构的目的,这种学习理论为“探究”式学习奠定了基础。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和有意义的学习,追求一种在最大限度地允许学生作出个人选择的学习环境下的“自由学习”。学生中心的关键,在于使学习具有个人意义,包括个人参与、自我发起、渗透自我和自我评价等因素。教师的角色应改为“促进者”即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使学生知道如何学习。这一学习理论对“自主”性学习理念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2.新理念运用对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的影响

长期以来,学界都认为对综合课的课堂教学研究不足。拿教学内容来说,对词汇、课文的课堂教学研究较少。针对具体的教学阶段来说,中高级综合课的研究成果还不算多,而其中的语法教学研究又相对比较薄弱。笔者将在研究过程中重点考虑到以上研究现状,立足于教学实践,找到提高教学水平、实现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改革目标的突破口,结合教学的阶段性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策。

首先,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基础,明确要遵循的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理论中验证的根本教学原则。在现阶段,对外汉语综合课的教学原则应该服从于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的总原则:一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二是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原则;三是以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为框架的原则。“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要与以上教学指导原则水融,相辅相成。

其次,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基础,明确要解决的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关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最根本性的矛盾就是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这一根本性矛盾可以分解为以下一些具体问题:结构、功能和文化教学的关系;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比重与效果;在新的教学模式中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质”、“量”问题;听、说、读、写这四种技能训练之间的多向、多层关系等。

新理念在对外汉语综合课各教学环节中的适用性

“自主、合作、探究”这三种学习方式不是泾渭分明、完全割裂开来的。在对对外汉语综合课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上述三种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要贯彻始终,渗透于教学交际化的实现过程中。下面,笔者将以对外汉语综合课的教学内容(语音、汉字、词汇、语法、语篇、课文、文化以及汉语交际技能训练等)的实践为依托,探寻相关教学对策(策略、方法、技巧),甚至是对一些教学活动的操作细节进行探讨,以体现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1.强调组织教学的环节,创设宽松、和谐、欢乐的课堂气氛,注重教师的亲和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障。

2.复习环节很重要。其中,词语复了可以进行传统的认读、听写、释义等方法之外,还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比如设计猜词、计时快读等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课文复习,可以让学生分别回忆学过的课文中的话,再出示提示词语,引导说出课文。进入新课文之前,要求学生预先提出问题,通过学生之间问答的方式,达到理解新课文的目的。

3.在词语教学环节中,一边展示,一边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情景问答,有意识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去输出这些新词语,将它们与正在教学的内容结合起来,加快学生的认知过程,加深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词语教学讲练结合,以练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

4.在语法教学环节,探究式的学习应该得到很好的体现。可以尝试设计小组活动,把语法点分解为具体的语言任务,如围绕课文相关话题组句、连句成段、完成对话等分组练习,然后归纳发言。活动过程要求既要能够发挥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又要使整个课堂充满互动性。

5.在课文处理环节,首先要理解课文,通过视听说相结合的手段展示新课文。比如,可以通过领读、个别读、齐读等朗读方式进行。然后,为进一步加深理解,用提问方式将课文的内容话题抽出来,引导学生关注内容,用汉语思考,表达话题。

6.在总结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来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教师可以适当补充调整。这样既能把学过的知识清晰化、系统化,又有利于学生形成深刻的记忆,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在教学过程中融合新理念要妥善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1.“鱼”与“渔”的关系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汉语的能力,须要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即“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质疑”的环节可以引出学习任务,包括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或者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讲课前让学生提问题,让学生把自己预习中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在讲解的过程中,留出时间让学生就讲解的内容提问题,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培养其认真思考的习惯。讲解后,让学生提问题,既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能示范性地启发学生如何用汉语提问。这种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

2.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层次性关系

作为对外汉语综合课的教学内容,无论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还是语言能力的训练,在实际操作的时候都要注重其位于整个汉语语言系统中的位置并合理科学地安排“听说读写”四技能的比例及符合实际的教学侧重点,教学理念的渗透要讲究梯度。比如处理课文教学内容可如此展示教学过程的层次性:学生之间问答答疑朗读详细提示说课文减少提示词说课文再减少提示复述课文简单提示复述课文。这一系列教学步骤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达到熟练地掌握课文的目标。对语言技能的训练,也可遵循“机械练习有意义的练习交际练习”这一线索,最终才能水到渠成。

3.教学手段上的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通过课堂中的操作我们可以检验大部分的设计意图的可行性和效果。其中,多媒体的使用给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打开了一扇希望之窗。首先,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学生的认读速度得到了提升。第二,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快乐的情绪,减少学习的焦虑感,进而促进其积极的行为。特别是在节奏紧张的语言课堂上,在语法、词汇等操练阶段每时每刻都加以控制,学生的接受程度几乎达到饱和。如果教师能适时地设计一些多媒体的展示与互动活动,引导他们动用多种感官,那么就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全面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结语

综合课讲究的是“综合”,即“全面”。既要有语言要素的教学又要有语言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又要重视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和学习策略的引导和培养。总的指导思想付诸实践就是在原来综合课教学模式中采取各种办法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设计由学生有兴趣参与的各种合作活动,增强课堂的互动性;重申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习得汉语等。将经验在理论基础上的可验证性与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可操控性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的相互依托,必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并给教学实践注入活力。

注释:

①李泉.汉语综合课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1:62-63.

②李柏令.新思域下的汉语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对外汉语教学探索[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2:14.

参考文献:

[1]李泉.汉语综合课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1.

[2]李晓琪.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7.

[3]陈岩,赵宏.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课的互动教学模式[M].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8).

[4]回海滨.对外汉语精读课教学研究[M].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1).

第7篇

一、当代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育理念较模糊

领会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理念是汉语言文学教师取得较好教育成绩的必要条件,然而当前的部分教师对汉语言教育的理念比较模糊,并且不能准确的把握汉语言教育的核心和大方向,因此学生不能依据汉语言教学理念的方法来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导致学生的汉语言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后来国家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深入的改革,因此部分教师尝试了一些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法,虽然这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检验。在实施改革时首先需要清晰的指导理念即汉语言教育理念,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步,从而提升学生的汉语言文化素养。

(二)课程结构体系存在问题

当前的汉语言课程结构体系不够完善,仍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汉语言课程内部要素的结合,从而使学校课程教育的整体效益得到有效发挥,进一步来说就是使汉语言教学的水平和人才质量均得到提升。因此现今汉语言教育的首要任务时汉语言教师以及研究专家建立科学课程结构观念,并且完善汉语言结构体系,从而提高课程的整体效益。

(三)理论与实际存在间隙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理论研究水平,找到适合学生的汉语言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在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策略的基础上,使得汉语言教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但是现阶段的教学中存在着理论研究和实际脱离的现象。部分教师拥有成功的理论研究,但是由于自身能力的原因而不能将理论研究的和实际教育联系到一起,使得这些理论不能在实际中得到其是否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因此缺乏实践检验的理论难以取得显著的教学实效,所以汉语言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加强研究,注重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查,探索出科学的教学策略,从而提升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教学效率,使其得到长足的发展。

(四)部分教师的教育技能偏低

由于教师是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引导者,因此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效率直接受教师的教育技能的影响,然而现阶段的部分教师没有对汉语言进行深入的研究,且教育思想比较落后,教育模式也比较陈旧,没有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甚至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从不进行互动,使得课堂氛围沉闷,学生没有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部分教师的教学策略不完善,导致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兴趣并不高,另外由于部分教师不愿接受新事物的出现,这些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有效运用现代媒体来提高课堂效率。

二、提高汉语言文学课堂效率的措施

(一)准确领会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学的指导中心,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的对汉语言文学教育的认识和观点,教育理念的形成和每一位教师的领悟能力有关,但是在形成教育理念时仍需要切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汉语言文学的教育理念才能够抓住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核心,使得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素养能够得到提高,最终建立一个完善的以及积极的汉语言文化课堂体系。教育理念不仅是口头上的或书面上的条例,而应该践行到日常教育实践中去,教师在确定教育理念时需要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握汉语言教育的发展方向,从而用正确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另外由于汉语言文学教育是由文字、语言、文章等小元素构成的,所以教师在确定教育理念时还需要把握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本质,从而在教育的过程中体现出汉语言教学的工具性、人文性和符号性。另外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教育理念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语文工具,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应用能力,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

(二)完善汉语言课程的结构体系

汉语言文学课程的结构体系是根据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趋势和大方向来确定的,因此汉语言文学的课程体系是与时俱进的。汉语言文学的课程体系包括学生的道德体系和理论基础两部分,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汉语言文学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因此可以创造出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因此教师需要建立科学的课程结构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内在的各个要素,从而为汉语言文学课程的优化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构建课堂结构体系时需要以学生的汉语言素质的发展为核心,给学生留出较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并且利用多种教学工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自我知识结构,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并且提升了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使理论与实际能够有效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个理论都需要得到实践检验,从而保证这些理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切实加强理论和实践联系,一方面运用教学理论来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思考逐渐形成教学理论从而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到最佳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另外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注重学生的反馈,利用这些反馈来检验教学理论的可行性,并利用这些反馈及时的调整教学策略。

(四)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师的教育技能

随着课程的改革,汉语言文学教师也需要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作为汉语言文学的教师,首先要与时俱进,要随着课程的改革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来适应社会对教育人才的要求。由于汉语言文学的特殊性,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理论素质,而且要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学生作为中心,将提升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素质和应用语言的能力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为学生建立一个自由的、积极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够提高。另外教师需要进行不断地探索,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利用这些策略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传统的教师需要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师的角色,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来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从而促进课堂的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以最优的学习姿态参与到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中去。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时需要根据实际,且要考虑到各种相关的因素,运用一些提高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如自主合作探究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有效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从而改变传统课堂的沉闷局面。

第8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课外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09-01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项新兴的、充满挑战的工作,笔者借亲身体验,在此谈点体会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课堂教学

跟大部分学科的教学一样,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形式。众所周知,教学对象决定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技巧,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是外国留学生,且年龄不一,学习目的各异,因此,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显得特别重要。从将近十年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本人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1.实物、多媒体教学法

对零起点的学生来说,能听懂的极少,教师运用一些非语言性的教学手段和辅助工具,能使教学顺利地进行。用实物或音像解释生词和课文,使学生从看字到看物,从单向的听讲到形象的接触。说说、 看看、听听、摸摸,眼、口、手、耳、脑综合调动。这样 ,学生对语言信息的接受率就会大大提高,同时也给学生造成一种亲临现场的感觉。课堂上适当地利用实物和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对生词的陌生感,缓解学生学习生词的压力。其具体做法是:教师在备课时找出该课的重要词语(主要是实词),并找到实物或模型给学生看。比如,《汉语教程》第七课《你吃什么》,教师可找出“馒头、米饭、饺子、包子、面条、鸡蛋”的实物或图片给学生看,让形象呈现在学生的记忆中,使这些生词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物体。又如在教“我想学太极拳”这一课时,可以放一段打太极拳的DVD给学生看,这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生词、句子的学习也变得简单、顺理成章了。

2.游戏法

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初级班的课堂教学,采用模仿和重复手段较多。长达40分钟的课,如果让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枯燥地进行模仿与重复,学生会容易感到疲劳,甚至厌倦。如果每上完一课,老师根据课文、生词,以及所涉及的语言点编排一些游戏,一方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刺激学生的反应,也能给学生提供多开口说话的机会,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在游戏中,学生那根紧张的学习神经暂时放松了,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中,这样正好给学习营造一个极好的氛围。例如在学习“前、后、左、右”这几个方位词时,可以用抽签的方法在同学中选出一个“裁判”,由“裁判”喊口令,其他同学按照口令指出方向。指错方向或者动作最慢的同学要受到惩罚,比如要唱一首中文歌或用中文讲一个小故事。又如在练习“谁在哪里做什么”句式时,我们也可以进行一种有趣的游戏形式,既把全班学生分成三组,一组学生在全班同学中任意选一个人的名字写下来,另一组学生任意写一个地点,第三组学生任意写一个动词,然后把所有纸条收上来,放在准备好的三个小纸箱里,由学生从三个箱子里各抽一张组合,然后大声念出句子,其效果常常令人捧腹。比如,会出现“安娜在教室洗澡。”“张东在食堂睡觉。”等句子。

另外,中国小孩常玩的扑克游戏,跳橡皮、击掌等游戏,也可以引到课堂上来。结合课文内容穿插一些小游戏,既巩固了所学词语及句型,又给学生开口练习的机会,提高了说的能力,也调节了课堂气氛。

3.讨论法

课堂讨论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讨论中,学生可以互相提示和纠正错误,遇到不会表达的意思,全班同学一起帮助他,这样学会的词语和句子印象特别深刻。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学生的所懂的词汇量有限,教师在组织课堂讨论时,必须将讨论的内容分成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而且讨论的题目,必须要和生活相结合,避免抽象的话题。比如介绍自己的家人,可以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照片,在小组讨论中把照片中的每个人介绍给自己的同学,说明照片上的人是谁,多大年纪,住在哪里,做什么工作等等。这样,看、问、答,在一个小组中循环,除了练习当天所学的生词和句型,又给课堂注入了一些新信息和感情因数,也拉近了同学之间的距离。营造了和睦的学习氛围。

二、课外指导

第二语言的与其说学来的,不如说是“练”来的。仅仅依靠书本学习、课堂教学容易使学习内容单薄、枯燥,有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生活。相对于课内环境,课外语言环境更加真实新颖、丰富多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语言,心态较之于课堂更加放松,思维更加活跃。学生获得的印象也更为深刻。因此,在课堂教学之余,老师应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课外指导。

在课外训练的指导中,教师要着眼于实际的运用,兼顾语言学习的各个环节,综合地进行安排。当然,课外学习的内容,包括程度的深浅和内容的多少。老师得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不同的设计与指导。例如,对于初学者,可以布置一些较为简单的活动。如:

1.做卡片

用彩色笔做自己的作息时间表,每人画一个时钟,在不同的钟点说说自己活动的内容,比如起床、吃饭、睡觉等。练习可以经常变换内容,比如学生自己的同屋不同的作息时间,以及春节、圣诞节等重大节日的日程安排等。还可以根据日期的变化,让学生做生日卡、圣诞卡、教师节贺卡等,用汉语写上祝福的话。

2.摄影

结合课堂内容,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拍照片。如风景类、人物类、物品类、花草类、建筑类等。同学间用汉语互相介绍,互相交流。

3.学唱中国歌曲

几乎每个国家的学生都喜欢卡拉OK。让学生在课后规定的时间内学会一首自己喜欢的中文歌。从买CD,到听懂歌曲的内容,反复听,直到学会。还可以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举行中文歌卡拉OK大赛,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

4.背诵诗歌

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教师可以挑选一些短小而脍炙人口的诗歌,如一些朗朗上口的四言、七言绝句,让学生反复朗诵,直到能背诵为止。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样不但能让学生练习语音,扩大知识面,更使其了解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达到传播中华文化的目的。

5.写日记

要求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想用汉语写下来。当遇到想表达但又不会表达的意思时,学生自然会查字典或问同学或老师,这样,大大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轻松扩大了词汇量。

6.结交中国朋友

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结交几个中国朋友,以便生活和学习,扩大语言实践的活动范围。教师可以组织“汉语角”、“中外联谊会”等活动给学生创造尽量多的语言时间的机会。

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可以要求学生学会看电视、看报,玩些不太复杂的语言游戏,策划表演一些小节目等等。

综上所述,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指导,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在轻松的语言环境下,在最短的时间内能用汉语进行交际,达到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