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电子与信息技术论文

电子与信息技术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9-08 02:39:17

电子与信息技术论文

电子与信息技术论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理论;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0-0179-02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高等院校课程改革的推进,信息技术逐渐与课程教学整合,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的必然趋势。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高校电信类电子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具有强大的知识理论体系。本课程理论教学特点是:①教学难度大。模拟电子技术课是电子技术课群中难度最大的课程,被戏称为“魔电”。②学时少、内容多、课堂信息大。因此教学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探究学习、教师主导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与此同时,必须合理选用教学媒体才能解决课堂信息大的问题,单靠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是无法完成的。③电路复杂、电路图多。单靠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效率太低并且太差,无法完成教学目标。④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异常迅速,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使得电子技术课程的深度和广度都在增加。

本文针对信息技术与高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理论教学整合后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教学效果、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究。

一 信息技术与高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理论教学整合后的教学模式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具有完整而又强大的知识体系,为更好地掌握该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必须将信息技术有效地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进行整合。根据整合时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形式,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将整合后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分为三种:教师主导教学模式、学生主讲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

1.学生主讲教学模式。

这样的好处是不在课堂上自学、合作,提前在课余课前进行,不占用课堂时间,提高了效率,同时更为重要是这种方式既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气氛热烈,又锻炼了学生自学合作的能力。运用这种教学模式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保证学生自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采取的措施是将学生的课件和课堂主讲按质量评分并以一定比例计入课程成绩;二是要选择一些难度相对较小的教学内容。

2.教师主导教学模式。

但有别于传统的教师主讲课,要对各种教学资源、要素、环节等精心设计,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①在教师的主导和调控下,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发现”和“创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②把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环境,该环境能支持实现情景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③培养学生工程化思维和工程应用能力,要将这一目标有意适得落实到每一堂课。④注意教书育人和素质教育,落实情感方面的教学目标。⑤关注学科前沿的发展动向。这种模式的好处主要有:①刺激学生的多种感观,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研究与实验表明,在教学中应用多种媒体组合能真正实现视听的完美结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②改进信息的呈现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即应用信息技术提供信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深化理解、灵活虚用、培养创新能力。运用这种方式要注意两点:①要认真指导、修改、评阅学生上交的论文。②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论文质量评分并以一定比例计入课程成绩。

由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学时少、内容多、教学难度大,因此在信息技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整合中,教师主导教学的课堂教学依然是主要的教学形式,而学生主讲教学和探究式教学是其有效的、必要的补充,而且每种教学形式,都少不了双主的相辅相成、相互联系。

二 信息技术与高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理论教学整合后的评价体系

教学成效的测量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主要采用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了:作业、课程小论文、课堂主讲及课件、期末考试。传统课堂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是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才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对于信息教育这一全新的教育方式,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也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的探索与实践。

三 信息技术与高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理论教学整合后的教学效果

为了研究信息技术与高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整合后的教学效果,笔者选取了本系09级电子信息工程本科1、2班作为对照班,其中1班采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双主教学模式进行教学,2班采用黑板加粉笔为主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效果采用的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成绩指标。课程成绩=平时成绩×30%(作业占10%、课程小论文占10%、课堂主讲和课件成绩占10%)+期末考试成绩(期末理论考试卷面成绩)×70%。

为了研究信息技术与高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整合后的教学效果,笔者分别从两个班级的课程成绩分布以及两个班级的各分数段的人数分布做了数学统计,并将统计结果采用表1、表2清楚、直观地表达出来。

从可以表1、表2看出:采用新型教学模式教学后,学生的课程成绩明显提高了,而且优秀率、良好率、合格率都显著上升了。

四 结论

1.优势:

采用信息技术与高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整合后,对学生的优势表现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索养;有助于增强学生之间进行“协作”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设计技巧。

2.问题:

采用信息技术与高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整合时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为: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实施“整合”的前提;建立恰当的评价体系是“整合”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建设和应用是搞好“整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潘春月,颜晓河.“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01)

电子与信息技术论文第2篇

在档案数字化进程中,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应用为档案服务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支持和发展路径。在档案生命周期与连续体理论的指导下,信息通信技术有利于构建符合文档管理规律、便于实际操作的框架模型。通过分析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应用现状,能够明确相应的技术优势与瓶颈,从而明确当前文档运用的工作经验与未来发展方向,使ICT融合档案服务能取得更实质性的进展与成效。

关键词

档案;信息通信技术;数字化;应用

信息通信技术简称为ICT,是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概念和技术领域。ICT广泛运用,为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现代档案事业带来机遇和挑战。ICT是全面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处置、管理,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一种技术路径。它体现了从传统档案实体转向以档案信息为重点的工作理念,是从手工检索转化为计算机搜索的中间桥梁,是沟通本地查阅与异地调阅的推动力量,是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构建“智慧”平台的重要渠道。面对信息通信技术迅猛的发展形势,各单位只有不断融入并加强研发和使用,提高档案部门的软硬件建设,才能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

一、档案(文档)生命周期与连续体理论

1.文档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局限性。文档生命周期已经被视为一种理论,其概念是以提供操作纸质文档管理程序为框架和模型。该理论认为,文档不是静态的,而是有自己的生命,它的生命类似生物有机体的成长阶段与“年龄”之限。它们经历从出生(文档创建或收集),成长为青年(记录使用和维护),进入老年(转移到档案库记录),然后死亡(到期销毁)的演变。文档的生命周期包括其当前使用和最终的命运,从产生到销毁的全过程。根据文档的内容和价值不同,档案会采取不同的保存期限,即寿命时间。而文档是档案的初始形式、生命之源,这是目前国内外专家注重文档管理的原因之一,即在档案的生成阶段就把好关。紧接着,它历经创建、维护、储存、使用和处置等五种形式,形成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同时在不同阶段又表现出不同的作用和工作要求,这是一个通过分阶段管理提升档案整体质量的过程。所以,每位档案管理者必须首先了解文档生命周期理论,以提高自己的有效管理能力。然而,文档生命周期描述的并非文件运动规律的全部[1]。近年来,生命周期的概念,一直受到很多负面的评论。首先,批评者指出,销毁不一定是文档的全部归宿,有文档不“死”现象,即无限期保留,因为有持续的价值存在。其次,在“三种年龄”的生命周期阶段之间划分,极容易凭借主观判断。其实文档的生命周期不是单向的从幼变老,而是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价值的转变,会发生逆转和反复,生命形式可能会打乱。文档好比货币,可储存,也可重复循环使用,他们会产生恢复活动期,使用与存档可能会多次交替。生命周期模型不存在重复阶段,或者人为地省略某一阶段。再者,文档生命周期概念延续和记录之间存在人为的区分,由于单位经营宗旨和文档保存文化等原因,专业视角之间档案和记录管理会发生区别。此外,生命周期概念的批评者也认为,它过于集中记录物理实体的操作任务,特别是那些纸质文档的保管。纸质文档依靠逻辑结构,与纸质的物理存储相关联,很大程度上局限于传统的管理模式,缺乏现代创新。

2.连续体理论与信息通信技术的引入。而文档管理早在20世纪80年代已快速引入信息和通信技术(ICT),档案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实践层面,产生了灵活辩证的生命周期模型。这种新模型的发明,被称为连续体理论。该理论认为,档案和文档管理责任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文档有创建、修改、归档、使用等任意处理的权限,不局限于不同环节和先后顺序,也不是被动等待最终处理决定的文本。20世纪90年代通过LanMachean开发了记录连续模型的可操作框架电子记录管理程序。学者指出,电子环境能达到单凭理论和基于纸张的方法所无法实现的档案管理模式,使档案工作对象从静态到动态,能融会贯通,得到立体化处理。在行之有效的生命周期来看,文档和档案管理过程分明,有章有序,明确定义了文档在每个阶段的管理责任。在连续体理论中,通过记录连续模型,文档和档案总是在被创建或编辑的状态,即文档管理被描述为交互式过程,贯穿于整个文档的寿命。文档生命周期和连续体模型的发展是档案信息化的重要驱动力,同时档案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生命周期和连续体理论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条件。两大模型的互补配合提供了一个积极合理的保存记录的结构,体现了电子文档环境安全、有效、便捷的必然趋势。它超越时间和空间,逐渐满足企业、法律、社会、文化等需求管理。作为更为先进的档案管理办法,通过现代模型构建科学组织框架,对于档案现代化与信息通信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现代信息通信技术(ICT)应用现状

1.信息技术的创建、存储、检索与数字化趋势。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环境下,电子文档的处理有着极高的要求。每一份文档可分为三个端结,文件的形成是前端,处理、鉴定、整理、编目等具体管理是中端,永久保存或到期销毁是末端。无论是图案表格的绘制,还是文字的写作修订,文档处理都脱离不了计算机。在此基础上,利用网络技术创建电子数据库、编发电子邮件、远程检索与构建移动通信平台、管理ICT基础设施信息系统等,通过多措并举,产生更有效的利用与管理。由于不同机构保存和使用的主要数据和信息系统存在差异,信息系统(IS)集成部署系统的数据管理则更有利于实现无缝传递和信息共享,从而打破不同档案部门“信息不对称”的局面,改善“信息孤岛”现象。同时,该系统是由多个电子文档组织路线,以不同的部门和个人根据具体工作需求进行查询和使用,这种积分式工作流程有效节约了财务和人力资源方面的成本。虽然针对庞大数据,计算机系统可能会导致冗余,但它可以消除员工对大批量物理文档的恐惧。在数字化档案管理中,尽管试图改善信息通信能力,但关键基础设施与目标还是存在一定差距。这些差距和弱点与信息部门的推进力度有关,也与档案工作人员对新技术的运用程度有关。尤其是研发和使用过程中未能解决数字档案中的DRM数字版权管理,因此ICT技术的应用实则依赖于基础设施的存在,而相对高端设施的建设尚未熟练普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现代电子政务、OA系统的运用,QQ群、微信圈及电子商务建设的开展,各部门相应建立了系统办公网络平台,不仅最大限度地证明了信息和通信技术优点,而且也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将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推向优化。

2.有效的档案管理方式在实践中改进。在ICT的支持下,档案管理已经从基本的纸张文件的存储向众多电子、计算机的数字化管理过渡。“云计算”的引入将全面丰富现代文档管理模式,以其提供速度快、精准度高、查询灵活、呈现方式多样等优势,在世界范围内被迅速接受并作为关键信息管理与沟通工具。此外,在档案管理中使用电子系统,可以节省文件存储空间,利用电子方式查询也可减少纸质文档的物理磨损。计算机中的档案管理,以强大的存储、检索、访问、使用功能,增强了安全性和便捷度,也便于人档沟通和信息交流。尽管如此,他们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由于技术的飞速变化,档案记录越来越依靠计算机及网络,增强了软硬件故障所造成的数据失真或丢失风险。而在处理文件时人为的改写、剪切和粘贴、发送到另一端等,操作失误也会影响数据的真实性和系统的完整性。尽管如此,这些缺点并不会贬低信息与通信技术在档案领域已发挥的显著作用。在电子档案的时代,传统的档案实体服务已不能满足人们复杂的用档需求,任何一种有意义的文档都无法忽略信息和通信技术所带来的有效记录管理。

三、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文档运用与服务

1.信息通信推送技术成为服务的主功能。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传递方式的嬗变,也进一步完善与提升了档案信息服务中技术体系的应用水平。信息通信推送技术成为服务的主功能,比如“云计算”文档存储功能与数字化对接,OA系统、电子邮箱等文档信息传递对接,网络平台信息咨询、留言,电子政务与公文流转,网站信息查询、文件下载、转移链接、用户对话等推送与互动功能。网络信息沟通工具具有集成化和开放性等特点。为了提供高速、快捷,不受地理、时空限制的服务,各种信息技术资源必须加以整合,才能达到系统优化的效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网站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的更新周期较长,服务还是以被动的信息咨询反馈为主,缺乏主动的信息推送服务。总的来说,还是存在先进信息技术研发滞后、技术应用不全面、兼容不够等问题。因此,在未来除注重终端信息技术的研发和使用外,一些网络平台和智能服务平台的新生技术也是应关注的方向。

2.电子信息转化成为运用与服务的基本途径。当前信息技术下文档运用与服务,主要有两大类方式。一类是对档案室(馆)藏传统档案,以方便利用为目的,运用专用设备进行信息技术加工处理;另一类是对直接以数字化形式产生的电子图档进行数字化管理,包括电子图档和文件的接收与安全保管,以及科学合理利用。档案信息的利用包括信息检索、信息传递以及信息反馈等,而档案的编研活动实质是对档案信息进行改编重组的过程。虽然档案信息化中并不完全是信息理论与技术利用的内容,但是所有的标准化、网络化、数字化及其他工作都围绕着信息技术展开。信息技术应用成为实现档案信息化的基本途径[2]。在档案资源运用过程中,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呈现快餐式又精细化、多样化的特点,信息服务的给取已转变为以网络服务、虚拟服务为主的电子高科技服务。当前信息社会中,档案信息服务更多的是基于互联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公众提供档案信息查询、咨询等服务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影响人们信息获取方式和社会形态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面貌。因此,信息公开背景下的档案在线服务必须以用户为出发点,创新理念,更新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极开展信息推送、站点链接、网页聚合等多功能服务。借助ICT的推动力,实现信息与通信环境下的档案信息公开、共享与利用,不断提升档案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作者:王辉 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电子与信息技术论文第3篇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 信息控制与处理; 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7-0096-02

1 概述

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的信息处理工具,是人类20世纪最重要的创造工具之一。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技术和专业,计算机科学技术有其特定的内涵意义。根据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内在联系、相关程度与性质特征、一般将其分为:“计算机理论”、“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和“人工智能”等分支。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与通信科学技术紧密融合,相互渗透,促进人类社会信息化的进程。2)为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发展新型元器件(微电子、光电子集成器件和生物集成器件)、体系结构和实现技术。3)深入研究智能化、集成化、并行化以及自然化的计算机软件。4)在全球联网的环境下,为保证信息资源的共享,计算机与网络的互操作性、开发性而重点研究信息安全保密技术。

科学家们正在使计算机朝着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计算机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密切,计算机应用包括科学计算(数值处理)、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辅助设计与制造、教育信息化、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网络通信等。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学科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它属于技术科学范畴。电子信息学科是应用电子学和信息技术科学的知识、技术进行设计、制造和使用电子与信息产品的学科。它包括众多的子学科:电子科学和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讯工程、微波工程。

电子信息学科的知识体系结构由四个领域组成:电路与电子知识领域(由电路原理、电子电路基础、数字逻辑系统设计、微电子与系统和通信电子电路等模块组成)。

电磁学知识领域(由电磁场与电磁波和微波等模块组成)。

信息处理知识领域(由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随机信号分析和数字信号处理等模块组成)

计算机知识领域(由计算机系统、程序设计、网络技术和嵌入式系统等模块组成)。

2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

电子工程是电子和电磁现象和规律的技术运用,它受到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方面的很大影响。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于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集成和应用。现在的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如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

信息化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和高级的历史阶段。信息化是这样一个过程:社会各个领域的生产、服务、管理,生活各个层次不同方面应用各种信息技术、开发利用各种不同形式的信息资源,以不断促进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社会信息化实现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基本技术手段是数字化,这是用二进制编码对多种媒体,包括文字、数据、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进行表达、存储、传输和处理,使之普遍化的技术。其核心思想和技术是用计算机的数字逻辑世界映射现实物理

世界。

数字化技术中的“bit”已逐渐成为信息化社会我们生存环境和生存基础的DNA。数字化正在悄悄地不断涌入我们的生活,正在并将继续给我们带来高效率的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和高品位的生活。过去利用模拟电子技术实现的产品和设备,绝大部分都在数字化进程中。

实际上我们目前每个人都已经由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而受益。电话的普及就是得益于数字程控交换机,模拟手机已经换成数字手机;各种游戏机和VCD、DVD视盘正在大量进入千家万户;数字音频广播和数字电视已大踏步迎面而来。Web TV已经出现,五花八门的数码相机产品和广告令人眼花缭乱,数字化的电子杂志、报刊和图书以及数字图书馆都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数字化的消费电子产品更是目不暇接,各种家用电器数字化的竞赛已经拉开帷幕。周围的电子设备都在走向数字化,当然也包括信息技术设备。

通信网络是实现信息化的社会基础设施,社会信息化是通过通信网络化实现的。人类已开始进入一个网络时代。由于网络化,我们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整个世界连在一起。当前的Internet就是一部通过通信线路,把遍布全世界大大小小的网络和计算机连接起来的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机器,有意思的是,我们人也成了这部机器的一部分。这样就构成了一个与物理空间相对应的信息空间。所以信息技术设备联网是一个重要而必然的趋势。

3 结束语

无论是信息的处理、分析、交换,还是信息的存储控制,都与计算机科学紧密相连。因此,信息科学的发展与计算机科技的高速进步是分不开的。信息科学发展所依赖的信息技术进步实际上都来源于计算机科学的进步。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都以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为保证。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必将带来信息科学的高速发展。在社会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网络信息技术也同样取得了飞速发展,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关注程度也日益加深。电子 信息工程在21世纪的今天,影响着千家万户人的生活,人们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的需求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就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电子信息工程照比发达国家仍有差距,所以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事业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刘占川,韩毅.构筑建设单位的电子商务平台―结合谈如何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工程建设中[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3(04).

[2]刘浩.支持协同工作的多媒体会议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98.

[3]毛剑.广播信道下会议密钥建立及其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

[4]刘朋.视频工具中的数据传输与控制机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99.

电子与信息技术论文第4篇

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进行研究2007年,宁连举在其论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博弈分析》中依托博弈论重点剖析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中政府机构内部(IntraG-G)、有上下级关系的政府机构之间(ExtraG-G)、平级政府机构之间(ExtraG-G)的信息资源共享问题,探讨在“无形手”的控制下IntraG-G、ExtraG-G(有上下级关系或平级)之间信息资源的流动的有效性,以及影响信息资源共享的关键环节,最后根据博弈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IntraG-G、ExtraG-G(平级或有上下级关系)之间信息资源共享问题的“一个基础、两大保障、三项举措”3个层次系统性改进方案[3]。2007年,罗卫在其论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分析与设计》中结合我国目前有关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初期实践,按平台项目建设的战略架构、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的流程构建共享平台的体系结构[4]。2010年,陈昊炜在其论文《省级电子政务专网建设关键技术应用研究》中构建省级电子政务专网网络结构平台和应用支撑平台建设模型,重点研究省级政务专网两大平台建设和安全技术[5]。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方面研究主题分析

从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问题、保障、解决方案角度来分析2005年,钟瑛在其论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运行瓶颈及其化解》中认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包含了信息、信息流动、相关的权力和利益等3个要素。分析三要素之间的价值平衡关系,对共享机制运行瓶颈进行深层的解读[6]。2006年,周伟在其论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保障研究》中通过协调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在政府各职能部门、企业、公众之间的分布分析,提出使信息资源布局应更加合理,才能提高用户信息满足度,使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发挥效用最大[7]。2010年,赵凯微《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分析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过程表现出的“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提出引入市场机制,建立统一的共享标准,建立绩效评估机制的观点[8]。

从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和机制的角度进行研究2008年,董海欣在其论文《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中深入分析研究了政府信息资源生态环境、共享模式和运行机制,提出区级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障碍和解决方案[9]。2008年,赵劲松在其论文《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研究》中从经济学和机制研究的角度来探讨信息资源共享的规律,分析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对于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给出多项建议[10]。2009年,张珊在其论文《武汉城市圈电子政务发展模式研究》中对武汉城市圈电子政务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其政务模式、业务模式,对网站功能设计进行研究,提出移动电子政务的建设为补充的观点[11]。

从信息资源共享经济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2008年,熊先兰在其论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市场机制运用与优化》中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市场机制运用与优化进行探讨,分析其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所具有的主要特性,以及其产生的经济效率[12]。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高级顾问周宏仁博士每年都会在《网络与信息》杂志上发表《电子政务全球透视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报告。分析电子政务的形成与发展,从空间的广度和时间的跨度这两个视角来进行研究。用普遍联系和全面性方法论,将电子政务发展与整个社会系统相关联,预测电子政务演化规律及未来发展趋势。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理论研究的区域性发展趋势

电子政务发展是世界性潮流,是现代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政府管理的必然趋势,政府推行电子政务来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技能及工作效率,畅通和拓宽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沟通渠道,极大程度地提高政府做出科学性远瞻性的决策,提升政府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能力。电脑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为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提供了技术条件。目前政府门户网站(以gov.cn命名)已超过10000个,93%以上的部委拥有部门网站,73%以上的地方政府(省、地、县)拥有门户网站[13]。网络技术把整个电脑、通信、软件、信息等资源融为一体,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我国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中国光缆线铺设总长度达458万公里,“八纵八横”格局覆盖全国31个省市、659个城市、2070个县(区)、6115万个行政村,还开通了国际多条陆地及海底光缆[14]。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我国正在形成如“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城市群”这些经济圈。区域性经济是生产资源在一定空间、区域内的优化配置及组合,可以实现区域内资源最小化、利益最大化。如武汉城市圈以武汉为中心汇集其他8个城市的丰富资源,相互协调优势互补,具有极强的资源及成本优势。武汉城市圈是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经过努力可以发展成为继沿海地区之后第四大经济增长极,但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这一强有力的后盾。从武汉城市圈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分析,如果想实现城市圈的各城市齐头并进、共同发展,首先必须要打破行政区划之间的屏蔽,探索并建立城市圈内政务协作机制,使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畅通,拓宽各城市间的政务信息沟通渠道,高效实施城市圈内的政务管理。湖北省省长王国生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武汉城市圈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加快城市圈的电子政务建设,提升城市圈的政府政务服务。

区域性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研究的意义

电子与信息技术论文第5篇

英文名称: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主管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主办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四川省绵阳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2892

国内刊号:51-1651/TN

邮发代号:62-24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电子与信息技术论文第6篇

关键词: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管理

关于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管理,则需要依据计算机电子通讯信息、工程技术的标准和规范,对各部分的物质要素进行正确分配,力求各种物质要素得到最良好的配置,与此同时,还可以对某些物质要素进行必要的改变,依据电脑电子通讯讯息、技术建设的工作的进度及安全要求来完成整个电脑讯息、技术工程的建设工作。随着我国电脑电子讯息、技术的遍及,社会各行业对电脑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电脑电子讯息、技术是社会广泛使用的一种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它有利于各种工程工程的管理,也可以使工程的造价管理和施工管理更加的科学化,另外电脑电子讯息、管理还可以对各种工程讯息、进行快捷的存档、获取、交流和处理。我们在工作中使用讯息、技术时需要有效地利用电脑电子讯息、技术,发挥电子讯息、技术的最大作用,依据不同工程的管理需要进行正确的动态改变,使电脑电子讯息、技术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1、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1信息保护工作

传统的工程管理方式主要以人工记笔记的方式来开展,这种传统的讯息记录方式,还是具有一定的特长,虽然比较方便快捷,但是手工记录非常容易出现错误,不适用于传统工程管理中十分复杂的讯息保护。电脑电子讯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应用,能够让讯息记录更加快捷方便,其是在电脑电子讯息技术的支撑下,能够实现快速传送,最大限度降手工抄写的部分,能够更好的降低错误出现的几率,而且还能够对相关讯息进行更好的存储与管理,电脑电子讯息技术的特长能够弥补传统工程管理过程中对讯息保护部分的不足。

1.2工程管理计算

工程建设涉及到大量的数据计算,这类精算必须要最大限度保障其精确性才能促进工程建设顺利开展。电脑电子讯息技术本身的计算精确性就非常高,能够降低计算过程中的错率,将电脑电子讯息技术运用到工程管理过程,充分发挥其计算上的特长,为工程管理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促进工程建设顺利开展。

1.3工程规划

整个工程建设与工程管理中工程规划时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目前我国很多工程建设都是为了推动现代化建设前进的步伐,其规模越来越大,而且更加规范。但是这样的工程建设必然涉及的内容非常多,而且非常复杂。为了让工程能够更加顺利开展,有必要对工程进行科学正确的规划,从而实施监控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确保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工程管理中对电脑电子讯息技术的应用,主要目的是让工程规划更加有效率,保障工程规划的质量,为工程建设提供更有利的导向作用。利用电脑电子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充分结合,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物质要素共享,借助更多先进的经验,对当前工程管理实施更好的规划。

1.4提高管理水平

目前,社会发展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企业作为中国经济成长的中坚力量,竞争的激烈程度毋庸置疑。如果企业想要想要在困境中生存,就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提高管理水平,才能使企业获得良好的效益。就工程管理而言,尤其是建筑工程方面,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施工情况,一方面出于安全考虑,一方面可以加快工作进度。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中,有很多现代化的软件和工具,利用这些软件工具,批量操作的技能,可以很方便的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如果现代的建筑公司,仍然固步自封,沿用传统的老一套的管理方式,必然在新时代的竞争中处于劣势,长此以往不利于发展。

1.5提高管理效率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中,很多软件和工具设计上都很简洁和人性化。软件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方便人们工作,相比于人工,机器可以批量操作,而且速度远远高于人类。得益于这些优点,当今很多大企业的工作人员都在使用计算机来进行相关的工作。合理的而利用计算机的优点,可以提高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计算机信息技术将会越来越先进,处理工程管理的工作效率也会越来越高,极大的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

2、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应用的方法

2.1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若要在工程管理中更好的成长与使用,必须要配置高专业素养高的人才。可以采取定期培训的方式,对相关管理人员全面讲解电脑电子讯息技术与工程管理之间的关系,要让每一个工程管理人员能够将工程管理学识与技能充分把握,才能形成一定的职业素养,从而才能更好发挥工程管理的作用。电脑电子讯息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要更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坚持自我更新,要善于学习,加强实践,从而更好的保障技术上的创新。

2.2加强理论研究

目前,我国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理论学识掌握部分比较匾乏,大部分管理人员对理论学识的掌握还处于初步阶段。因此,必须要加强工程理论学识部分的学习,逐渐完善电脑电子讯息技术在工程管理的理论学识。理论学识能够在行业中发挥更好的导向作用,不断完善理论学识,可以让后续的研究者有更多的经验借鉴,让广大研究者取得更好的成果,为工程管理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促进工程管理更好更快成长。

3、结语

目前,我国电脑电子讯息技术在理论学识掌握部分比较匾乏,大部分管理人员对理论学识的掌握还处于初步阶段。因此,必须要加强工程理论学识部分的学习,逐渐完善电脑电子讯息技术在工程管理的理论学识。理论学识能够在行业中发挥更好的导向作用,不断学习理论学识,可以让后续的研究者有更多的经验借鉴,让广大研究者取得更好的成果,为工程管理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促进工程管理更好更快成长。

参考文献:

[1]电子信息科技与技术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张禹峤.黑龙江科学.2014(03)

[2]基于工程项目管理视角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研究[J].吴勇.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3)

电子与信息技术论文第7篇

近年来网络工程不断发展,成为了新兴产业,而电子信息技术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是其发展的有力保障。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建设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也步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但是随着对外贸易的增加,对外界的接触也越来越深入,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电子信息工程相比较,其发展水平发展速度等都处于较高水平,对于我们自己的电子信息技术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关于电子信息工程的相关概念含义,简要概况了现如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各个问题的分析最后提出了对促进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具有推动意义的合理化措施。

1 电子信息工程的相关概念

近几年经济的发展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人们更加致力于对于网络工程的建设,促使了网络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电子信息技术正逐步成为了一个新兴的社会产业,通过不断的发展自身来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并与日俱增的影响着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方面。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工程,深入对其技术的研究探讨,不断完善其自身缺陷,加速电子信息技术的现代化进程,从而更好的应对来自同行业的挑战。

电子信息工程如今已成为一个热门的学科,它主要是以网络作为其必要载体,运用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控制电子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科学处理的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信息的获得与处理,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设备的研发,推广。如今的社会各个角落都存在着信息技术的影子,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电子信息产业是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当今社会的新兴产业,它的主要经营对象是电子产品和信息产品。从当今的社会发展趋势出发,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无可争议,将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开辟出一条新出路,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创新。

21世纪作为一个信息经济时代,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以及信息高速融合的情况下,电子信息工程在我国得到了极其快速的发展。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发展势头良好的新经济类型,极大的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并为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贡献了力量,它正在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头戏。 我国的各种政策有意识地向电子信息产业倾斜,为其在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而在各种事物都飞速发展的现代,传统的信息模式已经开始被淘汰在历史舞台中,这更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一个契机。综合各种情况来看,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不容取代的趋势。

2 推动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进程的对策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对于我国经济的良好带动,我国在新时代的发展策略已经将其列为主要的发展目标。因此,推论文联盟动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进程使其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接下来,笔者就主要从几个方面谈论了推进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的对策。

2.1 加大国家政策支持力度

电子信息产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因此一定要加大国家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的投入,扶持电子信息产业中发展良好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相关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拓宽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以及融资渠道、建立电子信息工程建设基金会、增强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以及技术改进、鼓励新兴信息产业的研发等形式,加大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的政策引导力量。

2.2 优化电子信息企业的发展环境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其发展离不开高科技人才。因此,必须优化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环境,培养高端的信息知识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力量,不断地开发新项目。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健全良好的竞争机制以及开设人才的对外交流学习活动等方式,着重培养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以优化的企业环境,为人才提供创新的机会、拓宽人才的视野,同时加强人才对于理论知识应用的熟练程度。

2.3 推动培育新的企业增长点

电子信息产业是更新换代尤为快速的一种产业,不断研发新的长点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措施。电子信息产业的相关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创新机制,扩大电子信息产品与服务的融汇力度,建立核心产业研发平台,努力加大信息技术的核心研发力度等,在人员的研发过程中努力挖掘新的增长点。同时,加大电子信息产品与电子信息服务的融汇力度,在与服务的结合中发现新的产业需求。

3.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3.1 我国信息产业的科技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密围绕国家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与产业由大到强的战略需求,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坚持服务国家目标、引领产业发展、市场技术互动、统筹规划协同的指导思想,持续突破核心技术,全面掌握关键技术,以点带面,逐步实现信息产业科技的整体性突破和跨越式发展。

3.2 党和国家提出了“‘十一五’时期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性进展”的发展目标和“本世纪头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战略目标。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必须贯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决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优化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服务业的创新和升级,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应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使信息技术与网络惠及全民,激发人的创造活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关键信息技术的突破,解决信息网络与系统的自主可控问题,保障国家安全。

3.3 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推进信息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中心环节,将掌握信息产业核心技术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提高科技进步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建立创新型的发展模式,促进信息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引领产业协调发展,推动信息服务大行业的持续快速成长,促进产业由大到强。

3.4 全面把握市场牵引与技术驱动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需求在中短期内对技术发展的牵引作用,以重大应用带动技术发展;高度重视新技术在长远发展中对新市场需求的催生作用,加快部署战略性新技术的研发。大力推动技术创新与业务创新的互动,以业务创新带动技术的创新与突破,以技术的突破为业务创新创造良好条件,并催生新的市场。

4 结语

电子与信息技术论文第8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自动化技术;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426.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256-01

1.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概况

电子信息产业是研制和生产电子设备及各种电子元件、器件、仪器、仪表的工业,是军民结合型工业。电信产业的高速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血脉,在2009年,电信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是在电子科技的应用于发展上衍生催发而来的。由于行业的更新换代快,加工工艺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大规模的发展,光纤改造、数字信号、卫星通信等技术的兴起于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迅速崛起为高新技术行业。电子信息行业在我国是军民结合型工业,对人民生产生活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对军事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无论是战略武器,还是战术武器,其性能高低都同电子技术有密切关系,现代军事发展极大地依赖于电信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21世纪,我国专门制定了电信行业发展方针,旨在推动行业的发展,更重要是推动国家以及民族的进步。

2.电子信息产业中的自动化技术

2.1 自动化技术的涵义

自动化技术是指执行一项任务的设备、系统、或者生产过程,在没有人或有很少人的直接参与下,经过整个系统的自动化检测、信息传输、运算处理、分析判断、控制执行,实现人们预定的控制目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动化技术也被人们广泛推广运用,可以和各行各业进行结合,诸如工业自动化、农业自动化、军事指挥自动化、交通运输调度自动化、医疗服务自动化等方面。自动化技术将人们从繁琐的体力劳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极大的拓展了人的脑力劳动能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强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而,自动化技术是一个国家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显著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2.2 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应用

2.2.1 电子信息技术

电子信息产业是在电子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子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信息后,经过一系列加工最后应用信息的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也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不仅具有高技术性,区别于其他技术的重要特征就是其中的信息含量。随着信息化在全球的快速进展,世界对信息的需求快速增长,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范围非常广泛,信息技术成为经济发展巨大地推动力。

2.2.2 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技术

自动化包括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这几个环节,自动化解放繁复的人力,主要依靠的是计算机,因此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二者密切关联。

自动化技术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但不简单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其目的都是在信息的应用上,重中之重是如何应用。自动化技术信息使用信息的获取与使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简单获取。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深入也离不开自动化技术,在计算机运算过程中,内部硬件的控制、网络流量的控制、各种仪器仪表的控制等都依赖于自动化技术。

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相互促进,各具特色,共同发展。

2.2.3 信息化与自动化

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不断应用不过生产生活,从而很大程度提高社会工作效率,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化的基础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

自动化与信息化都是依托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自动化的基础是在于信息,核心是控制,立足在系统。自动化主要考虑的是如何优化获取信息的渠道。

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自动化正是有效实现信息化非常重要的载体。信息化是实现自动化的基础,自动化为的是更好实现信息化。二者更好的结合,是为了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2.2.4 自动化技术在电信的实际应用

设计者只要在计算机中输入相关数据,计算机就能完全自动地进行分析、计算和设计,并自动输出设计的结果。综合运用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来实现产品设计过程的自动化。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建筑、汽车、机械、造船、服装等各行各业。

3.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3.1 自动化技术起到的积极作用

现阶段,电子行业正向智能化、微型化、网络化发展。智能化是指电子元件具有信息存储、记忆的功能,能对检测信息进行补偿和校正;微型化是指电子元件趋向体积小,尺寸小到微米,必须由微机械加工技术制作而成。

空调取暖正是自动化技术的较好运用,空调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房间的温度高低,自动将温度与设定值对比,温度低于设置值,空调压缩机运行,温度上升高于设定值,则停止运行,自动的反馈控制正是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恰到好处。

数控机床,是计算机技术与机械技术的很好结合,通过电脑控制机械,可以有效地完成难度较大的任务;数控加工中心通过带有刀具库和自动换刀装置的多功能数控机床,能自动完成多种工序和复杂形状的产品加工。

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临快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2.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的不良影响

电信工程的自动化系统非常复杂,在一个网络化的控制系统中,往往有绝大部分是简单的PID控制,极少数包含了多种方式的复合控制,而先进控制系统的比例只有5%左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领域没有得到很好完善,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过度自动化,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隐患与担忧。人们对自动化产品开始产生强烈的依赖,自身得不到很好地锻炼,将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如今,很多人不会洗衣服、做饭、不会拿笔写字等等,这一切都说明了一些问题,这些自动化不可取。自动化的发展及深入应用长远来看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一个人为人立世的本不能舍弃。

4.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技术也不断发展,逐渐应用到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尤其是电子产业。本文主要是对电子信息产业中的自动化技术进行论述,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动化技术,从而更好地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刘沛佳:《浅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J],《国科技创新导刊》,2012(35).

[2] 丁文渊:《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电信息》,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