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工程测量实习计划

工程测量实习计划赏析八篇

时间:2022-12-29 09:34:22

工程测量实习计划

工程测量实习计划第1篇

关键词:测绘工程;实践教学;卓越计划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277-02

一、前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主导的教改项目,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1]。

测绘工程专业是一个与现代高新技术紧密相关的学科,具有“实践性强、专业涵盖宽及依赖工具”等特点,随着空间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经历了“模拟测量”、“数字化测绘”,并逐步走向“信息化测绘”,每个阶段均离不开完善的实践性教学体系。[2]

目前全国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测绘专业课程普遍被压缩,还存有一部分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的培养体系在当前的教学计划下很难保证较为系统地完成测绘专业培养目标,更谈不上实施“卓越计划”。

实践教学是测绘工程专业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尤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环节。笔者根据培养测绘类卓越工程师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在实践教学改革思路与改革方案方面都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不断整合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面向卓越计划进行实践教学科学定位,逐步推动测绘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及创新能力,满足工程建设需要。

二、目前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部分高校的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还存有一些问题。

1.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部分传统测绘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已很少使用,以致课程教学内容老化,很多教材目前还未涉及现代测绘仪器装备技术,无法让学生及时熟知新的知识,使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脱离。

2.学校实验设备的更新得不到保证,教学实习仪器陈旧,无法接轨现代测绘需要的数字化、自动化集成内容,很难实现技术领先和卓越。

3.校内实习场地狭小,综合实习困难,实践教学环节松散导致实习流于形式。在校期间很少到生产一线参加工程实训,缺乏对测绘工程项目的整体认知,更谈不上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思路及方案

1.实践教学改革思路。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测绘学科的办学经验,探索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并以工程实践与科研训练为主线,实施“3+1”的培养模式,即3年学校集中学习,期间穿行企业实习(计入对应课程学分);累计1年在企业学习和做毕业论文(设计)。在企业充分参与下,联合培养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工程专业人才[3]。重视校企联合平台在测绘实践体系中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可以解决学校教学资源不足的缺点;根据测绘类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参照国家注册测绘师考试大纲,调整课程设置,制订合理的实践计划,建立有特色的测绘实践体系。在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理念的指导下,围绕培养具有“信息化测绘”意识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目标,采取相对自由的实践模式,在实习过程中采用引导式模式,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关注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1)建设开放式校内实习场,拓展实践教学手段和管理手段。利用校内现有教学资源,实现校内各类实验室的共享与开放。充分发挥各专业原有实习基地的作用,促进学科交叉建设与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专业兴趣和团队情况进行合理规划,教学单位和实验室的教师在不影响日常课间实习的基础上,统筹安排时间和人员。这种相对灵活、宽松的管理模式,为学生创造了较为开放的实践环境,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提供了一个发挥平台[4]。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利用校内教学信息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的技术优势,让教学实践活动可以脱离物理时空的限制,构建虚拟化的实验室环境;还可利用校园网将一些常规实践操作性过程进行视频播放,学生可以随时查阅。根据开放式实践教学工作的需要,建立开放式实践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势,缓解实践教学设备不够的问题,实现校内教学实习的现代化。

(2)通过学科专业竞赛促进大学生实践教学。我校很早就尝试通过举办测量技能大赛来促进测绘专业实践教学,会同相关测绘仪器公司联合举办了9届学校测绘技能大赛,并在中国测绘学会举办的3届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全国测绘技能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通过举办测量技能大赛,建立了大学生提供展示和锻炼自我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测绘数据采集及内业处理工作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开阔了视野。同时,还能发现在校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测绘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加强测绘工程基础的实践环节培养,通过课程相关专题设计和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数字测图实习为例,在课程教学结束后举办一次软件应用比赛,让学生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扫描矢量化过程,还能在数字测图外业操作的基础上,能够应用软件进行大比例尺图式符号的设计,熟练掌握地物、地貌的绘制方法。结合学科专业竞赛,学生迅速从一个在校大学生的角色转变成一个企业工程师的角色。

(3)产教研结合,保障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卓越工程师属于应用性人才,培养善于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践问题,产学研结合是途径,建立校外实践中心可为学生参加实际生产作业奠定基础。选择校外实习基地,应挑选一些技术实力强、项目类型多的单位,这样的单位涉及的科研课题多、项目类型全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给学生提供广泛接触课题的机会,实践操作技术正规,可给学生提供规范化的操作流程,为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及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加强实践教学,我校与多家测绘企业签订了联合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测绘行业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框架协议,共同制订了专业培养方案、企业学习方案,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在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采用双导师制,将与实际工程联系密切的部分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到企业讲授,学生现场观摩和实习,参与到企业的工程设计、运营组织管理,有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尽早接触工程实际。企业导师定期来校讲座或增设“工程实例型”选修课程,将典型的工程案例和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及时引入课程教学。指导集中实习或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突出工程教育,注重能力训练,以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科技开发及项目组织管理能力、独立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对促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极为有效。

(4)基于导师轮换制度的测绘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以校内外实际的纵向和横向课题为依托,以项目总负责人为导师制度,导师轮换制度的核心理念在于各测绘小组间导师定期的轮流交换。通过校企联合的运作模式,项目总负责人做整体指导和讲解,实施分组作业的导师引导模式,各分项负责人引导学生参与项目技术设计、现场踏勘、组织人员设备、外业观测、内业数据处理和成果提交的整个过程,让学生了解该类项目从开始到最后成果的验收的整个过程,也是宏观认知项目管理的过程,使学生100%接受工程训练和全过程参与工程建设,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对同类型项目的把控能力[5]。

四、实践教学过程考核

学校和企业通过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监控与结果评议相结合,对实践教学质量是否达标进行评估。任课教师(包括实验室人员、指导教师)对每门课程是否达标负责,要求任课教师对学生实践进行过程评价和考核。实践考核对象应从实习小组细化到每位学生,全面考核学生的测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和考核可以很好地提高实践教学的成效,合理的考核机制可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实习的积极性[6]。

五、结语

“卓越计划”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大改革举措,测绘教育的改革是一个动态的前进过程。为实现应用型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推进测绘学科工程教育的发展,还需要在现有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继续探索,通过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必将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手册[S].2009.

[2]吉长东,徐爱功.基于“卓越计划”的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矿山测量,2015,(1):86-87.

[3]朱庆伟,孟鲁闽,留蓉洁.地矿类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初步实践[J].测绘科学,2012,37(5):229-231.

[4]马俊海,李秀海,冯守良.测绘工程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测绘工程,2010,19(6):73-74.

工程测量实习计划第2篇

关键词:卓越计划;测绘工程;培养体系;教学改革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同济大学于1932年成立高等测量系,专业办学历史已经超过84年,2012年同济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正式列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构建卓越测绘工程师培养体系过程中,吸取国内外著名大学的办学经验,改变过去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单线条式的教学模式,以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成果为基础,以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学团队为保障,创建以递进式高水平课程群为课堂教学链,以规模化实习基地、教学实验平台和创新研发基地等为创新实践链,以高频次参加国内测绘技能比赛、大学生测绘科技创新论文竞赛等为交流合作链的立体化、开放性的人才培养体系。

1构建培养体系的理念

遵循宽口径、大专业、多方向、强适应的原则和厚基础、宽知识、高素质、强能力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结合同济大学的实际情况,以学科优势为依托,以3S技术为主线,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突破口,稳定规模,优化专业结构,探索卓越测绘工程师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毕业生。根据这一理念,确定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国家未来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发展,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地面与卫星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以及地图与地理信息工程、地理空间信息获取、处理、分析、表达、应用与服务等方面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厚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实践能力;经过工程师业务的基本训练,能胜任国家基础测绘、运载工具导航、城市和工程建设测绘、国土资源调查、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遥感技术应用、环境保护与灾害预防及地球动力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卫星定位导航和资源与环境研究等领域的生产、设计、开发、研究、教学及管理等工作;具有较强的领导意识、创新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卓越人才。在构建卓越测绘工程师培养体系时,以培养目标为导向,并处理好以下关系:1)在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上,树立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适应性的思想;2)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关系上,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根本,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相互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思想;3)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的思想;4)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思想;5)在共性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上,兼顾个人拓展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树立在整体提高的基础上,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以及加强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思想;6)在本科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关系上,树立本科教育要重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基础的思想。

2构建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师资队伍

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现有教授18人,副教授11人,讲师10人,助理教授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7人,硕士学位的4人;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31人。其中国家学者1人,国家杰出科学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青年2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领军人才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2人,全国首批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以及其他人才计划支持10余人次,全职外籍教授1名。9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80%的教师有出国学习、进修和合作科研的经历,70%的教师具有不同的学缘背景,9名教师通过国家考试成为全国注册测绘师,从而构建了一支适合培养卓越测绘工程师的师资队伍。学校和学院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发挥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①明确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要求;②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确保教学运行和教学基本建设的需要;③深化教学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模式;④强化教师教学工作制度,完善教师教学投入机制;⑤加强教材建设,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⑥加大教学信息化建设力度,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⑦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⑧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⑨加强学风建设,继续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化教学管理,加强教学工作评估,完善和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3强化校企合作

学院先后与上海市测绘院、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总院、浙江农林大学、井冈山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上海华测导航技术有限公司、浙江省测绘质量监督检验站、嘉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京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苏州市测绘院、上海南康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勘测设计院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并在这些单位共建了测量实习基地,逐步将学生的实践教学引入到校企共建的实习基地去进行。在强化校企合作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包括:①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标准制定,逐步完善校企双方“四个共同”机制,即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共同设置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工作;②在江西吉安市井冈山大学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综合实习基地,满足测绘工程专业进行等高线地形图测量实习的要求;③与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满足测绘工程专业开展工程测量、GPS控制测量实习、摄影测量与遥感实习等实践环节的需求;④有计划地聘请企业家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制定培养方案、革新教学方法、开设联合课程、指导企业实践等教学环节;⑤测绘工程专业的全部学生都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为期三周的毕业实习;⑥利用校企合作基地,企业根据实际工程应用提出课题,导师审核后确认课题,双方导师联合指导毕业设计,逾50%的学生参与校企联合毕业设计。

4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在深化教学改革方面,以本科教学、人才培养以及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为主线,进一步推进卓越测绘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深入实施,着重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课程建设内涵,开展通识教育体系建设,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扩大学生国际视野等方面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围绕测绘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校企合作和国际化等方面先后开展的教改项目达30项,项目情况见表1。在开展教学改革研究的同时,不断地将教学改革研究的成果融入到专业教学之中,促进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提高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

5拓宽国际视野

持续推动和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保持现有国际合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强化与德国、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等测绘优势高校的合作,积极筹建国际、境外联合实验室及高水平合作平台。继续筹办各类国际会议,实施以科研合作、学术交流与讲座等多形式的国际引智计划,建设汇聚世界一流专家的协同创新团队。大力支持教师出访及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努力提高暑期学校、双学位和联合培养等多方式国际交流中学生参与率。在提升国际视野中采取的措施包括:①针对本科生开设4门全英文课程,按照培养方案每位学生至少选学2门全英文课程;②2011年以来,从德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引进了6位青年教师;③每年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举办暑期学校,第一年在香港理工大学,第二年在同济大学,如此循环;④每年举办前往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地访学的暑期学校,学员以本科生为主;⑤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学院讲课与讲学;⑥鼓励学生前往国外进行一学期的短期交流。培养卓越测绘工程师必须采取“以人为本”的开放式、多样化、递进式的培养模式;以工程教育为导向,构建适应培养卓越测绘工程师的师资队伍;强化校企合作,逐步完善校企双方“四个共同”的机制;深化教学改革,以提高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持续推动和深化国际交流,以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

6结束语

卓越测绘工程师培养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课堂学校社会的一个完整培养链条,这不仅带来教学理念和教学计划的调整,同时也有来自社会的认可和问题的驱动引导。同济大学作为首批开始实践卓越测绘工程师培养的大学,在实施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构建的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和视野的多位一体培养目标也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在这一框架下培养的学生逐渐在测绘行业多类型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本文所讨论的卓越测绘工程师培养的理念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宁津生,王正涛.面向信息化时代的测绘科学技术新进展[J].测绘科学,2010,35(5):510

[2]潘正风,程效军,成枢,等.数字地形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3]顾孝烈,鲍峰,程效军.测量学[M].5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

工程测量实习计划第3篇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建筑工程一线施工员岗位(群)为就业目标,因此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体系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尤为重要。本文根据我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研究本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教学 高职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以服务建筑行业为主,以建筑工程一线施工员岗位(群)为就业目标,具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测量、质检等核心职业能力,能够胜任建设行业施工员岗位,或造价员、质量员、材料员、安全员、资料员、测量员等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为达到上述目标,必需制定完善的教学体系,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体系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加强实践性教学,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研究本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如下。

一、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过程的关键性环节。通过实践性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技术能力,并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今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1]。所以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要求学生和教师能从思想上予以重视,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实践性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由专业基础课基本技能训练、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等环节组成。本实训体系是根据专业培养计划的总体要求来确定的。

(一)专业基础课基本技能训练:

1、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目的

通过课程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好地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2、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基础应用、建筑材料实验、电工电子实验、建筑CAD制图、测量实验、建筑制图大作业等。

1)建筑材料实验: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掌握试验方法。其内容有水泥样品的鉴赏和水泥试验(包括水泥细度的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水泥浆凝结时间的测定、安定性试验及水泥胶凝强度的检验)、混凝土骨料试验、普通混凝土试验(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测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试验)、砌墙砖试验(抗折、抗压强度试验)、钢筋样品辨别和钢筋试验(拉伸及冷弯试验)。

2)建筑CAD制图:掌握Auto CAD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基本绘图操作环境,掌握Auto CAD软件系统的绘图命令、编辑命令、尺寸标注、文字标注、图层使用、图块使用及三维命令的一般操作,掌握建筑工程图的基本绘制方法,培养建筑工程图的计算机绘制能力。其内容包括:建筑CAD设计概论、Auto CAD绘图命令、Auto CAD编辑命令、Auto CAD标注命令、图层与图块、三维图形的绘制及实际应用部分。

3)建筑制图大作业:了解、掌握画法几何的基本理论;熟练阅读建筑施工图,掌握较扎实的绘图技能。

2、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组织

由任课教师编制计划书,记录在每学期教学进度表中,其实训方式可采用现场参观与观摩、实际操作等方式来进行。

3、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考核

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内容和效果可通过现场实际操作情况、提交的实验报告(实验数据)或设计电子图纸等综合打分,并按一定比例(20%)记入该课程的期末考核成绩。

(二)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主要有工程测量实训、施工组织设计、概预算大作业、建筑素描、房屋建筑学设计、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具体安排如下:

1、工程测量实训:(时间2周)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两周测量实习,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基本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其具体任务是:

1)通过测量实习,使学生对测绘和测设的任务、内容、方法和要求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艰苦奋斗、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爱护公物的优秀品德和作风。

具体实习内容和计划如下:

实习动员、领仪器、仪器检校1天;水平角测量1天;水平距测量1天;水准测量1天;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计算1天;地形图测绘1天;地形图测绘1天;建筑物的放样1天;圆曲线测设1天;写实习报告、上交资料1天。

2、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1周,施工设计1周)

1)施工组织设计的目的

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内容及编制依据;施工布置及施工方案;施工任务的组织分工及程序安排;重点工程的施工方案、主要工种的施工方法、临时设施的规划;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制原则、要求、内容及步骤;各项资源需要量计划;施工总平面图编制原则、内容、编制依据及编制方法;建设项目风险预测和安全目标。

2)施工组织设计的课时安排

模块1施工准备 1)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针对北京某实际工程项目,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2)图纸会审实训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分组模拟进行图纸会审仿真实训

模块2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编制分部工程施工方案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施工方案4 )编制分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5)施工平面图设计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平面布置图

模块3 施工组织总设计 6)编制网络计划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网络计划7)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建筑工程预算大作业:(时间1.5周)

1)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的目的

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是学生在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后所进行的专业实训,通过该实训,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2)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的主要内容有:

根据详细图纸,进行工程量的计算;利用定额计算各项费用如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台班使用费、间接费、规费、利润、税金等;进行工、料、机分析、编制工、料、机用量汇总表;编制工程造价汇总表并计算综合单价造价。

4、建筑素描:(时间2周)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绘画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素描课内容要求:构图完整,造型准确和素描关系表现合理,质感强烈,空间感强,并能应用它辅助学习水彩、速写、表现技法和专业设计课程。

5、房屋建筑学设计(时间1周)

房屋建筑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⑴平面设计

①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家具布置及人的活动空间要求确定使用房间的平面尺寸

②根据使用人数确定辅助房间平面尺寸

③根据消防要求确定垂直交通的数量及位置

内容包括:使用房间平面布置图、卫生间布置图、底层建筑平面图、标准层建筑平面图、顶层建筑平面图、屋顶排水平面图

④据建筑性质进行功能分析进面进行平面组合

⑵剖面设计

根据建筑功能及使用性质确定建筑物各部分的净高,进而确定建筑层高和空间组合。根据图纸的表达情况绘制1~2个剖面图

⑶立面设计

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运用建筑美学的原理及处理手法确定建筑立面造型,根据建筑所处位置及城市规划部门的要求绘制主立面、侧立面、背立面图。

⑷总平面设计

根据城市设计和场地设计的知识,进行总平面布置,绘制施工总平面图

①确定场地的主次入口的位置

②场地道路布置及绿化布置

③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及消防间距、日照间距等其它安全距离的确定

④人流、车流的组织

⑤建筑构造详图

根据建筑方案的特点、准确表达设计构思,将相关构造绘制建筑详图

6、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钢结构48学时,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48学时)

钢结构实训的主要内容有:

(l)屋盖支撑布置一一说明布置原则和根据。

(2)设计一个普通钢屋架:节点荷载计算,杆件内力计算,杆件内力组合,杆件截面选择,设计四个典型节点,全部计算书。

(3)按给定比例绘制一张2号图,内容包括支撑单线图;屋架单线图,图中要求注明杆件计算内力和选定的截面;画四个典型节点大样图:支座节点、上弦一般节点、下弦拼接节点、屋脊节点。

(4)要求辅导教师讲解桁架内力图解法。

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的教学要求有:

1)掌握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的选型与布置,结构设计方法,构造要求及施工图的绘制;

2)掌握砌体结构各种基本构件的受力特征与截面设计方法,及砖混结构房屋的设计方法和构造要求。

专业技能训练的组织与管理

专业技能训练由系部统一组织,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实施,各实训过程均配备专业指导教师1-2名,进行日常管理和专业指导。

专业技能训练的考核

考核内容分日常考核和训练成绩考核两部分,以全面衡量学生的专业训练能力。

(1)日常考核

实训期间,学生必须遵照学校正常作息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实训;

学生必须按实训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阶段实训任务;

考察其动手协作能力和团结能力。

(2)训练成绩考核

训练成绩的考核工作由系部,安排指导教师负责进行。根据学生的实训成果,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四等,单独计入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综合技能实训

1、毕业综合实训(时间18周)

1)毕业综合实训的目的

毕业综合实训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综合实训,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踏实、认真、严谨的科学作风以及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的全局观点和经济观点。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建设项目设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2)毕业综合实训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测量实习,时间5周;第二阶段为结构设计与结构计算,时间为6周;最后一阶段为制图,时间为6周;最后一周让学生总结并准备工作面试。

具体要求有:熟悉制图规范和相应的建筑规范;了解和掌握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的设计;正确进行多(高)层房屋的结构选型、结构布置;正确进行结构计算及结构施工图的设计;掌握用工程图纸全面而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的技能。

3)毕业综合实训的组织与管理

毕业设计由系部各专业组织和管理,并指派专业指导教师进行辅导。(专业指导教师可提出具体意见及建议)

4)毕业综合实训的考核

分日常考核和成果考核,其中日常考核是指毕业综合实训期间要求学生遵照学校正常作息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毕业综合实训;必须严格遵照时间安排,分阶段保质保量地完成设计。成果考核是指应按毕业综合实训中的规定完成工作量,所绘制的工程图纸应符合制图标准及相应的规范要求;应有完整的设计说明及完整的计算书;考核由专业指导教师根据综合实训期间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成果情况综合评定,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

2、毕业(顶岗)实习(实验阶段)

1、毕业(顶岗)实习

1)、毕业(顶岗)实习的内容与要求

要求学生实习过程中,能阅读施工图和内业资料;了解和掌握施工的全过程;了解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过程和内容;了解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了解施工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了解安全生产质量管理措施并参与各工种的施工,完成实习报告。

2)毕业(顶岗)实习的组织

实习单位的落实由系统一安排和学生自己解决相结合;由实习单位安排具有一定资质的人员担任现场指导,并由系指派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具体检查、指导和协调工作。

毕业(顶岗)实习时间在第六学期进行。前几周进行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最后一周进行实习过程的总结,撰写实习报告。

3)、毕业(顶岗)实习的考核

实习考核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实习报告、实习过程的表现

要求学生每日记载实习情况,包括实习内容、实习体会等,实习结束后应按实纲的要求做实结。根据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及实际业绩,由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作出鉴定,并由主管部门签章。学校的专业指导教师组成实习考核小组,根据上述资料给出学生的毕业实习成绩,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四等,单独记入学习成绩。

三、课时分配:

公共课理论学时424, 实践学时160,占总学时比例21.69%;基础课理论学时176,实践学时176,占总学时比例6.54%;专业基础课理论学时306, 实践学时102, 占总学时比例15.16%;专业课实践学时126,占总学时比例20.95%;专业实训实践学时360,占总学时比例13.37%;实习实践学时600,占总学时比例22.29%。合计理论学时占总学时比例49.93%,实践学时占总学时比例50.07%

参考文献

[1]郑彦.关于高职实践教学研究的内容分析[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工程测量实习计划第4篇

一、协助中心主任做好内部管理、业务管理和计划工作安排,使中心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向前推进:

(一)协助主任做好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极大提高员工的工作热忱和积极性:

检测中心在局的直接领导下,中心主任按照局的统一部署,从去年至今在全局范围内开展纠正作业不正之风,开展机关服务年活动。我中心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开展“四个提高”活动,即提高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提高服务水平等活动。通过组织广大员工认真学习有关文件资料和省、市、区、局领导的重要讲话,使大家增强思想信念和服务意识,并落实到各项检测工作中去,使中心的面貌焕然一新。一个讲文明礼貌,讲遵纪守法,讲勤政廉洁,讲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风气正在我中心形成。

(二)协助中心主任做好管理和计划工作:

积极参与中心的领导决策工作,做好主任的参谋和助手,例如中心的年度发展规划、中心的学习培训计划、中心的扩项计划以及规划计划的落实,迎接省建设厅、省技监局、__*市建委每年的历行行业专项检查,抓好办公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发挥其中枢神经作用。

(三)组织《质量手册》的贯彻实施,负责维护《质量手册》的现行有效性,为实现质量方针、目标,对检测工作实施监督: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我中心检测工作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是我中心管理体系运行的依据,为了充分保证本中心管理体系与实验室资料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相一致,以进一步保证检测工作的质量,确保为社会提供科学、公正、准确的数据。在中心主任的领导下,20__年9月我负责组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改版工作。于20__年11月完成第ⅵ版的出版工作。20__年12月1日由黎主任签发实施。实施过程中,首先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宣贯、学习、讨论,做到人人都明确中心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由于部分新规范、新规程的出台和中心扩项的需要,今年7月份我负责组织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第ⅵ版进行编制和修订。于20__年8月底完成。于20__年9月1日由黎主任签发实施。

(四)负责策划和领导质量监督工作,协调和解决各部门指出的问题,保证质量监督有效实施:

检测质量监督是确保检测工作顺利完成的重点机制。我中心已建立全面的质量监督网。每个班组均设有监督员。要求每个监督员都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监督工作。他们负责对检测工作程序、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的正确性进行监督,对仪器设备、环境条件、样品的符合性进行日常监督。发现不符合现象,有权提出改正,必要时有权终止检测,勒令整改,每个班组均做好监督记录。由于质量监督工作做得及时、全面、卓有成效,保证了检测工作结果科学、准确、规范。

(五)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做好中心的管理评审和内部审核工作:

为了确保管理体系持续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确保质量方针目标的实现,中心管理层根据预定的计划和程序,定期对中心的管理体系和检测活动进行评审,即管理评审。我负责协助中心主任做好管理评审的策划、组织工作,编写管理评审计划和报告。20__年5月,我协助中心主任进行了一次管理评审,评审结论是:中心质量方针、目标及质量体系符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具有充分性、适用性、有效性。实施效果显著,可以持续实施。对于存在的问题(4点),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并限期整改。

内部质量审核是验证管理体系的符合性、运行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管理体系自我完善的重要机制。我负责编制年度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计划,并落实实施。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编写内部审核报告,将审核结果及时报告中心主任。按计划08年3月进行一次内部审核,共发现存在的问题10个(其中办公室2个,桩基部3个,建材部1个)限期进行整改,并进行检查验收,同时把存在的问题及时报告中心主任;为了迎接省建设厅进行的检测机构资质审查;20__年5月我又组织了一次临时内部审核,共发现问题6个,限期进行了整改,并进行检查验收,同时及时报告中心主任;20__年6月按计划进行中心内部审核,共发现存在问题共计6个,限期整改,并进行检查验收,同时把内审结果报告中心主任。

(六)负责管理记录的有效维护与控制,监督管理体系文件的受控管理,确保管理体系文件现行有效性:

对于各检测项目的监督记录进行审核,并妥善保管和及时归档。受控管理体系文件必须加盖受控章,登记在册。在新版体系文件前收回旧版文件。

(七)妥善处理质量抱怨和不符合检测工作的分析处理:

根据客户提出的申述和投诉,组织办公室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熟悉相关问题的资深技术人员等成立调查小组,对事件进行深入的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以查清事实的真相,判定申述和投诉是否成立。

08年来自客户的申诉和投诉主要集中在前台和建材部,有被动错误和主动错误。对桩基部的抱怨较少。中心的客户满意度>98%。今年的情况较去年好,客户申诉和投诉较少。

(八)负责检测仪器设备的校准标定及标准物质的溯源管理工作:

督促办公室制订仪器设备的校准、标定及标准物质的溯源年度计划,并对该计划进行审核,对计划的执行情

况进行监督检查。两年来,中心的所有在用仪器设备均按计划进行校准和标定,对标准物质进行溯源,保证仪器设备的有效性和合格率达到100%,对于不合格者均帖上停用标识,对暂停使用者均帖上暂停使用标识。仪器设备的使用状态均记录在册。

(九)负责检测报告专用章的安全保管,并监督其正常使用:

按照分工负责制的原则,报告专用章已落实办公室专人保管,正常使用时,按申请、审批程序进行,并记录在案,以便监督检查。两年来均未出现滥用检测报告专用章的现象。

(十)协助中心主任把好建材试验报告质量关。由于黎主任兼任职务较多,工作十分繁忙,经主任授权,由我代为签发建材试验报告,并对报告出现的主动和被动错误按照纠正措施对应程序进行纠正

二、作为结构检测部部长,在中心主任支持和重视下,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从筹建到成立,从试验练兵到对外开展结构检测的过程,所做工作归纳如下:

(一)督促中心办公室做好结构检测部办公场所(包括部长室、检测室和设备仪器室)的装修和办公用品的购置安装。现在正在进行芯样保管室和芯样加工室的装修工作。

(二)据检测项目的需要,通过调研、优化比对,确定需购置的仪器设备数十台件,督促中心办公室向局提交购置申请报告。现已基本购置齐备。

(三)提出合理的人员架构。现有工作人员6人,其中正、副部长各1人,现场检测人员4人;计划本部工作人员为12人,其中现场检测人员8人,室内资料处理人员1人,芯样加工人员(杂工)1人,正、副部长各一人。

(四)制订结构检测部廉正制度和工作纪律,组织本部人员反复学习讨论,每个人均应作出廉正表态。用廉正制度严格规范我们的对外行为,用工作纪律规范我们的日常工作行为。做到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吃的不吃,不该说的不说,遵守劳动纪律,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有事必须请假。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按中心提倡的“4个提高”要求自己。

(五)制订本部各种岗位责任制。如部长职责、检测组长职责、检测员职责、质量管理员职责,将职责落实到每个岗位上。

(六)制定本部各种检测管理制度:如现场检测管理制度、取样管理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报告管理制度、不合格检测结果(报告)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通过组织学习,使大家工作起来有章法可寻,不得违背。

(七)将结构检测部的软件和硬件纳入中心质量管理体系中,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做到全中心一盘棋,在中心主任的领导下步调一致,上下一条心。

(八)建立和运行结构检测质量管理流程,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完善。从检测立项到签订检测委托书现场准备工作现场检测工作现场质量监督和现场多方鉴证认可芯样加工(若有取芯项目)试件强度试验和各种检测数据的计算、分析、整理不合格项的评审、批准、通报编制检测报告报告的校核、审核、批准报告的发放报告及原始资料归档客户的申诉和投诉,对申诉和投诉的调查、处理,对错误的纠正,纠正后的检查验收等。对检测项目进行统计,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有效跟踪,对不合格项进行统计分析,做到报告的准确率99%以上,报告的及时率96%以上。

(九)本部自今年3月份成立以来经历了从学习理论知识、学习规范、获取上岗资格证,到走出去向省监督总站和兄弟单位(如顺德站)学习取经,到自己动手实践,大家用较短的时间,掌握了混凝土钻芯法、回弹法、保护层厚度和钢筋间隔检测、楼板厚度检测和饰面砖粘结强度检测以及贯入法检测砌体砂浆强度等结构检测方法和技术。当然我们绝不能满足于现状,这只是刚入门,我们要不断地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不断学习和领会规范规程,使我们的检测技术不断提高、做到精益求精,更好地服务于__*区基本建设。到目前为止,本部共完成回弹97组,饰面砖6组,混凝土钻芯597,钢筋扫描663组,楼板厚度1235点,完成产值约59万。检测出不合格工程项目2项。

三、作为勘测高级工程师,我除了担任主任助理、质量负责人、结构检测部部长外,还兼任基桩动测一组组长,在完成中心管理工作的前提下,带领动测一组人员,奋战在建筑施工现场从事桩基质量检测。20__年在全组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检测项目115项,其中高应变检测桩数1434根,低应变检测桩数16459根,完成产值约780万元,检测出不合格工程项目12项,不合格桩数94根。今年以来,完成检测项目66项,其中高应变检测桩数1003根,低应变检测桩数9212根,完成产值约477万元。检测出不合格工程项目4项,检测出不合格桩数12根。为确保桩基质量和建筑物安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工程测量实习计划第5篇

我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为导向,确定职业岗位群及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从而最终形成该课程体系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

二、构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框架

我院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这一主线,对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重新梳理与整合,形成了培养与强化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新的全新课程体系。其中,基本素质可以通过学习专业基本素质课程、文化素质课程和职业道德素质课程进行培养;专业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识图能力、测量放线能力和材料检测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建筑识图》等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培养:专业核心能力重点突出施工技术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基础工程施工》等课程进行培养;专业拓展能力主要包括监理、安装等方面的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建设工程监理概论》等课程进行培养。课程体系的框架已基本构建,最终能否实现关键在于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因此专业课程开发已成为其中的重要一环。

三、校企联合开发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应该遵循由校企联合开发的逻辑规律和路径,分析就业岗位及各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而设置学习领域的课程。

1.就业行业、企业。

从建筑工程学院多年来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结果来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主要为中小型的建筑公司、房地产公司、监理公司等单位。因此,将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确定为中小型企业,既是保障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质量,又是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必然选择。

2.就业岗位及主要工作任务分析。

由于中小型企业的工作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较简单,并且企业自身发展空间较小,对本科及以上层次人才的吸引力较小,因此在中小型企业就业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一人多岗、多岗兼顾的能力。常见的建筑类工作岗位主要有:施工管理、质量检测、安全管理、资料管理、测量放线和材料检测等6个岗位。其中:施工管理岗位主要工作任务:组织工程施工的生产管理;编制各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施工安全、质量、技术方案;合理规划布局施工现场平面图;编制工程总进度计划表和月进度计划表及各施工班组的月进度计划表等工作。质量检测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工程的质量监督和检查验收;各工种的分部、分项工程跟班质量检查和验收;监督检查各施工班组的各项质量;填写质检内业;收集各班组的工程质量检查资料,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定期组织召开现场质量例会,制定预控及整改措施。安全管理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建立健全本工程有关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安全教育;检查各级安全技术交底;巡回检查施工现场;检查班组安全生产活动;安全生产资料的编制、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资料管理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工程项目资料、图纸等档案的收集、管理;参加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工作;计划、统计的管理;工程项目的内业管理等工作。测量防线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制定与施工同步的测量放线方案;测量仪器的核定、校正;测量放线等工作。材料管理岗位主要工作任务:现场材料管理,制定材料管理规划,组织料具进场,现场材料的验收、保管、发放、核算;材料计划管理工作,编制材料计划,材料的供应;材料的选购;编制单位工程耗用材料的控制指标;材料进场调拨、转移领用;材料仓库的仓库管理;材料核算管理等工作。

3.学习领域课程的设置。

从我院调研分析的结果来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必须按照学习领域进行设置,下面以培养施工管理能力的核心课程之一《基础工程施工》的设置为例进行说明。在《基础工程施工》课程设置时我们将一个个学习情境按照一个任务或项目的形式来进行设计,并按照职业能力成长规律由易到难排序,同时在学习内容中有机融入相关建筑工工艺、建筑工程质量统一验收标准、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四、形成基于工作工程系统化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工程测量实习计划第6篇

同济大学测绘学科始建于1932年,之后的80余年间经历了多次院系调整和专业名称修改。为了进一步结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蓬勃发展的形势,以及学校的发展战略与人才培养需求,推动同济大学测绘学科的加速发展,同济大学于2012年5月正式成立测绘学院,同年被列为学校首批两个试点学院之一,在人才培养的政策、模式和质量等方面开展教育试点改革。目前测绘学院共有在编教师48位,其中73%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且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达43位。教师的职称分布合理,现有教授18位,副教授10位,讲师10位,助教及其他职称10位。测绘学院每年按测绘类招收本科生约70名,从第三学期开始分为测绘工程和地理信息系统两个本科专业,其中测绘工程专业约50名。测绘学院一直将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动手能力较强以及实践经验丰富的精英型测绘人才作为其最根本的人才培养理念。另一方面,卓越计划作为我国现时期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改革措施,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建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系统的课程体系、深度的校企合作机制,从而培养出一批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强,能够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全面多样化人才。由此可见,在新时代的高等工程教育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必须按照卓越计划的框架,结合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充分利用并改善现有教学条件,对现有的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进一步地深化改革,从而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目标。结合同济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测绘学院提出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改革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加强学生的专业认知:自学生进校开始,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对测绘工程专业的介绍,使得学生对所学专业逐步形成正确的认知,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并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做出合理的规划。

2)确保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在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基础上,适当融入本专业的新技术和新应用,引导学生学会查阅相关参考资料,从而保证教学内容与专业发展不脱节,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深入学习的途径。

3)深化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继续发扬测绘专业注重动手操作实践的传统,同时结合专业发展现状,优化传统测绘手段的实践课程设置,增加测绘新技术的实践部分,加快学生对新时代测绘实践的适应速度。

4)提供多样化工程实践机会:利用测绘学院与相关测绘单位的合作关系,在本科生培养中加入测绘单位的工程实践经验,并提供学生前往测绘单位的工程实践机会,力争实现校内理论学习与校外工程实践的无缝连接。

5)切实执行教学质量保障措施:在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可行的教学质量反馈机制,对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将有价值的反馈意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以保证培养方案的顺利进行。

2培养方案改革的具体实施和落实

在明确了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革思路后,同济大学测绘学院于2013年10月开始着手实施2014级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改革。学院首先广泛收集教学一线教师的提议,听取学生的学习体会,之后经过多次教研室内部讨论、各教研室间讨论、学院教务委员会讨论等方式,确定了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改革措施,主要对原有培养方案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修订。

1)加强学生的专业认知为了引导学生能尽早对测绘工程专业有全面正确的认识,一方面从开设的课程入手,如在大学一年级适当加入专业相关的概论型课程,在高年级时开设职业规划相关课程。其中,测绘学概论课程主要借鉴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的开课经验,开设在第一个学期,并且全部从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邀请大地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等方向的院士来同济给测绘工程专业的一年级本科生开课,每位院士讲一次课,每次课3~4个小时,一个学期共邀请9位院士讲课,总学时约为34学时。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院士们深入浅出的讲解,迅速对测绘专业有感性认识,并给学生提供与本专业院士沟通交流的机会,从而让学生得到启迪。地球科学概论课程同样开设在第一学期,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测绘知识之前,先树立对地球的宏观认识,通过对地球及其运动的了解,掌握与测绘相关的基本知识,如地球形状、重力、密度、温度等物理性质以及大地水准面等的定义方法。测绘机助测图课程开设在第二学期,主要包括与现代测绘中计算机制图相关的软件应用(如AutoCAD软件),旨在避免学生误以为测绘技术仍是传统的人工测绘方法,了解和掌握现代测绘中的常用制图软件,从而更准确地认识测绘工程专业。职业规划与测绘企业家课堂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在第六学期,主要邀请国内外知名的测绘大师、成功的测绘企业家等来测绘学院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讲课和交流,每次课3~4小时,一个学期共邀请4~5位企业家。通过这种讲坛形式,让学生将已学到的测绘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联系起来,寻求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并对毕业去向形成合理规划。除了在培养计划中加设上述课程,学院还通过一系列辅助措施来帮助学生尽快形成对测绘专业的正确认知。如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即在大一新生进校后便安排学院的部分教师作为本科生导师,本位导师可带3~6位本科生,目的是为学生在正式学习专业知识之前提供一种与专业老师接触和交流的途径,帮助解答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各种疑问。

2)确保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在本科生教学中,测绘学院成立了多门专业课的课程组,每个课程组中均由老、中、青的教学力量组成专业教学梯队。每个学期开课前,每门专业课都要由各自课程组讨论并更新下个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进度等,从而确保教学内容的持续更新。另一方面,考虑到当代大学生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因此进行培养方案改革时,不仅保留了原有方案中部分专业课开设中文和全英语平行班任选的教学方式,还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增设了多门全英语的学术前沿类专业课程供学生选修,并规定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至少获得两门全英语课程的学分。这样既能让学生紧跟专业发展方向,又使得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得到提高。

3)深化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测绘工程专业是一门需要掌握现代测绘仪器操作、空间数据处理、计算机绘图等多方面专业技能的工科类专业,因为新的培养方案仍保留了原有方案中所有的基础测量实习环节,包括水准测量实习、导线测量实习、碎部测量实习、GPS实习、摄影测量实习等实习内容,但对各项实习在内容上进行了整合,同时在时间上进行了调整,力争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所有基础测量的实习内容。最后利用两周时间,通过创新能力拓展项目这一实践环节,开展综合测绘技能竞赛,或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利用所学的测绘知识自拟主题完成一项测绘创新活动。除了基础测绘技能,学生还应具备测绘专业编程能力和本专业新软件的操作使用,因此,在新的培养计划中加强了对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如在相关的专业课基础上加入对应的上机实验课,通过实验课让学生完成测绘中部分功能的编程实验,或是在实验课中加入测绘新软件的操作练习。

4)提供多样化工程实践机会测绘学院一直十分注重校企联盟建设,现已与多个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校企联盟协议和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学院在这些单位的协助下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开展工程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在第五至第六学期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到相关单位进行参观;在第八学期增设毕业实习这一实践环节,时间共2周,允许学生选择在校内或校外进行实习;同时,在第八学期的毕业设计中,可由上述单位的工程师设计毕业设计内容,经学院审核后方可提供给学生选题,学生可在上述单位完成整个毕业设计,通过学院统一的毕业答辩后方可拿到毕业设计的学分。

5)切实执行教学质量保障措施为了保障培养方案的顺利进行,测绘学院制定了一系列教学质量保障的措施。一方面加强开课前的课程组讨论,并在上课期间借助督导听课制保证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定期召开关于本科生教学情况的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的上课感受和建议,并将这些建议收集起来反馈给相应课程组,再由各课程组组织讨论,将好的建议及时应用到课程教学中。综上,测绘学院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对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和实践。目前已形成具体方案,并已通过同济大学的审核,即将在2014年进校的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中实施。

3结束语

工程测量实习计划第7篇

关键词: 实践教学 工程测量 校内实习基地

1.引言

测量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巩固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1]。我校是一所以土建类为特色的高校,自2002年升本以来,《工程测量》作为土木工程、城市规划、工程管理及测绘工程等专业的一门理论与技术相结合、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课程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质量。在实习基地的亲自记录、仪器操作和计算等内容的实训和实习,使学生真正掌握测量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2]。因此,测量实习基地的建设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湖南城市学院市政与测绘工程学院承担着全校近10余个专业的《工程测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近年来克服种种困难,结合学校工程测量实习基地改革与建设项目的研究课题,在原有校内测量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扩建了校内测量实习基地,对相应实习基地建设项目进行了完善,为进一步深化土建类专业的实习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校内实习基地的原有建设情况

我校于70年代就在老校区(朝阳校区)建立了校内测量实习基地,布设了图根平面控制网和二等高程控制网,供学生进行控制测量实习和地形测量实习。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学校招生人数的扩大,测量基地的控制点损毁严重,实习场地受到人数的限制,实践教学受到制约。随着2002年我校新校区的投入使用,我们在新校园地面埋设了标志点,构建了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新、老校区普通测量实习基地的不断建设和维护,满足了课堂教学及校园平面图测量的需要,但是随着老校区的整体搬迁到新校区,特别是学生人数的剧增,给新校区的测量实习基地带来了空前的压力。

3.校内综合测量实习基地建设

在建立新校区校内测量实习基地时,我们结合校内地形地貌特点,依据《工程测量规范》要求,使实习基地满足实践教学和测绘工程技能鉴定的需要,在地面控制点的选择和测量标志埋设方面严格按照行业标准执行。根据《工程测量》课程体系对实习基地的要求,我们针对测绘工程专业和非测量专业测量实习内容的区别,对基地建设进行了兼顾考虑,使得基地的布局更科学和合理。

(1)控制测量实习基地建设

在学校整体搬迁至新校区后,我们首先围绕校园四周利用GPS建立了D等GPS控制点32个,在此基础上加密了导线控制网,利用2012年的湖南省级测绘技能大赛在我校举办的契机,我们测绘工程教研室结合原有的GPS点,又增加了12条附和导线;在高程控制测量实习基地方面,结合原有的GPS点,在整个学校校园布设二等水准网,与国家四等水准点联测,建立了统一的高程系统,在充分考虑实习的基础上,对闭合环中的水准点布设一定数量的待求水准点,让学生在实习中测量,作为对学生实习考核的一个依据。控制测量实习基地自建成以来,已有完成近100余个班级学生的测量实习,经实践检验效果良好,使学生更近似实战测量实践作业,而且有效杜绝学生造假数据的现象[3]。

(2)地形图测量实习基地建设

该实习基地利用校内已经建成的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为测绘工程专业学生提供1:500的数字地形图测量实习、房地产测绘的测量实习;为非测量专业学生提供1∶500和1:2000的经纬仪配合量角器的地形图测量实习。实习测量所测绘的地形图为我校的道路规划、校园绿化及校园规划提供了一手测量资料。

(3)施工放样实习基地建设

施工放样实习基地建设主要考虑到学生高程放样、建筑方格网放样、主轴线放样、场地平整和房屋放样等测量实习内容,在地形图测量实习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依据地形图测量实习的数据作为施工放样的数据,利用控制测量实习基地的已知控制点和设计放样数据进行实地放样实习,使得制测量实习基地、地形图测量实习基地和施工放样实习基地实现完美的结合。

(4)线路测量实习基地建设

线路测量实习场地建设主要是选择在我校的玉壶山区域,这里地形地貌特殊,适合线路工作测量,依托控制测量实习基地的控制点,让学生进行带状图测量、中平测量,纵横剖面测量实习;在完成带状图测量实习后,以其作为实习底图,进行图上选线设计,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线路测量的中线放样和红线放样等测量实习。

上述测量实习基地的建设完成,为我校学生的测量实习中的测量数据统一标准化,为老师对学生测量实习的成绩评判有科学的衡量标准,对于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养成提供保障[4]-[5],更重要的是为学校规划决策提供辅助作用,同时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

4.结语

通过校内测量实习基地的建设,提高测量实习教学的综合性,有利于实践教学的规范化。校内测量实习基地的建设增强了测量实习教学的真实性,使得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应用测绘新技术及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工作的能力,为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彭琼芬.建立校内测量实习基地提高教学质量[J].地矿测绘,2006,22(03):49-50.

[2]聂启祥.测绘工程专业校内综合测量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23:128-129.

[3]金芳芳.多功能校内测量实验实习基地的设计[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8(04):71-72.

工程测量实习计划第8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冬季;砌筑工程;钢筋工程;砼工程

1 一般情况下在冬季施工应邀注意的几个方面

(1)冬季施工必须确保工程质量,做到安全生产。冬季施工的措施方案金经济合理,使增加的费用最少,并尽量减少能源消耗,缩短工期。

(2)本工程部分雨、污水管线处于冬季施工,因此必须生产计划中统一安排,并提前落实,做到合理搭接,尽量减少冬季施工的作业面。

(3)已确定进入冬期施工的项目,在冬施材料、设备落实后,要保证施工力量,做到连续施工,避免造成不必的浪费。

(4)编制冬季施工方案,应根据工程特点及冬季施工信息的反馈情况,布置年度冬期施工原则及实施方针,根据公司总的原则,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编制冬季施工方案,编制一般工程冬季试过女冠措施和重点工程的单位工程冬期施工方案,主要内容有:冬期施工生产任务特点部署,主要的冬期施工方法,热源设备计划,保温材料、外加剂材料计划,冬期施工人员培训计划,施工管理工作,冬期施工项目及热源安排。

(5)外加剂的准备材料部门应根据计划采购订货,其他资源的准备:保温、覆盖材料的设备,根据工程任务特点及主要施工方法,确定保温、覆盖材料的用量,编制计划,组织进场存放和保管。

(6)技术培训,进入冬季施工前,施工管理人员、测温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施工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包括一下内容:学习有关冬期施工规范、规定;学习公司制定的冬期施工原则,主要的冬期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学习冬期施工中要采用的新技术;学习冬期施工日常的管理工作和安全消防措施。测温人员的培训应包括的内容:了解 测温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提高责任心,学习掌握各种测温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学习各分项工程的测温要求,学习记录各种测温数据和填写表格。

(7)施工现场所有准备工作,必须在砼浇筑前完成,达到进入冬期施工的条件。现场准备要求:原料加热设备符合要求,保温围护好;外加剂有储备,保管好,无破裂;供水消防管线,模板的保温措施已完成;测温工作已开始进行,测温记录齐全,现场生活设施做好入冬准备,并符合安全消防要求,未完成工序进入冬期施工前应停在合理部位。

(8)冬季施工计划管理,进入冬期施工前,将冬季施工准备工作项目和用工纳入生产计划和用工计划,并结合各级施工方案,统一安排生产计划。冬季施工过程中严格按《冬期施工技术规定》中的要求和冬期施工方案确定的原则和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9)外加剂的管理,冬季施工使用市售成品或企业内部集中生产的小包装复合外加剂,禁止使用现场无计量临时配制的外加剂。外购的成品复合外加剂,必须有鉴定材料和试验资料。项目自配的复合外加剂必须经公司鉴定,购入生产复合外加剂的原料,须有产品合格证或公司试验室的检验证明。

(10)测温与保温管理。

在整个冬期试过女冠过程中项目组织专人进行测温工作,负责测温人员应每天测温情况通知工地负责人,出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测温记录最后由技术员归入技术档案,测温项目:每日实测室外最低、最高温度、砂浆温度。

(11)安全消防管理。

(12)冬期施工检查工作。

(13)冬期施工管理工作,冬期施工过程中除值班经理每周检查一次外,执法部门应每周组织检查二次冬期施工管理工作,检查各项冬期施工措施的落实,同时做好检查记录。

2 在各个工程中应采取的措施

2.1砌筑工程

冬施期间的砌筑工程主要是采用抗冻砂浆法施工。

(1)防冻剂的掺量应根据当日气温和实验配合比实施。

(2)当室外大气温低于-10℃及施工上需要时,对原材料进行加热,应优先加热水,当满足不了热工计算的温度时,再进行砂子加热,但要注意水温不得超过80℃,砂子温度不得超过40℃,水泥不可加热,但应放在不低于0℃得室内。

(3)砌筑砂浆使用温度,当气温在-10℃以内,在-10℃~20℃时,为+10℃。搅拌好得砂浆要注意运输、存放、使用时的温度损失,最好随用随拌。

(4)操作上应按照“三一”砌筑法砌筑。灰缝应控制在10mm以内,砖砌体在当日施工完毕后,必须在表面覆盖保温材料。

(5)砖上冰、霜、雪要清除,一般不得浇水,冬施工砌筑工程不可采用无熟料水泥,不得使用白灰砂浆或粘土砂浆,砂子要清除冰块。

(6)每日砌筑后,应及时在砌筑表面进行保护性覆盖,砌筑表面不得留有砂浆。

2.2钢筋工程

钢筋现场焊接要设置简易挡风及覆盖措施。防止焊后急剧降温。接头在焊接之前应清楚冰雪、污垢杂物。应使焊缝和热影响区缓慢冷却。焊后未冷却的接头应避免碰到冰雪,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不得进行施焊。钢筋在负温度下进行冷拉时,其温度不宜低于-20℃。

2.3砼工程

(1)根据自然气温条件和工程的结构类型、原材料、工期限制等要求,从节约能源和降低冬施费用着想,采用蓄热法、掺外加剂、保温材料覆盖的综个法进行施工。

(2)砼应及时运到浇筑地点,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上砼热量损失,表面冻结,砼离析、水泥和砂浆流失,坍落度变化等现象。砼入模温度不得低于10℃,一般控制在15℃~20℃。

(3)砼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浇筑时风力超过4级,需在迎风面采取防风、防冻保扩措施。

(4)砼浇筑完毕后,应立即对砼表而进行保温,墙模板外挂阻燃草袋子。砼板上应覆盖一层薄膜,一层阻燃草袋,气温特别低时,再加盖-层阻燃保温材料。

(5)作好砼的测温工作,按施工方案布置测温孔,并应编号。砼浇筑前,对测温人员应作详细交底。测温孔应在浇筑砼的同时及时留好。

(6)按规定作好冬期施工砼试块管理工作,试块组数应比常温多两组,此两组试块应在施工部位同条件养护。

3 抓好防护措施落实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各工程指挥部都成立冬季施工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冬季施工指导与监督工作,坚持例会点评、现场巡视制度,督促施工单位严格落实冬季施工措施,加强对冬季施工质量的管理,通过质量评比、进度安全考核等措施,保质量、保安全、保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