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信息技术德育总结

小学信息技术德育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10-27 04:59:44

小学信息技术德育总结

小学信息技术德育总结第1篇

(一)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德育工作更具有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一堂成功有效的思想教育课,总要需要大量的材料、信息。当前的德育教育存在信息量少,视野不够开阔,内容不够丰富,只有教师的空洞说教,因此很难引起学生在思想上的共鸣,缺乏说服力,教育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而在当代信息量超大的网络条件下,德育教育的内容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通过网络共享德育资源,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存储量。

(二)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德育教育更具有灵活性和互动性,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对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德育工作,传统的学校教育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不能引起师生的共鸣。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德育活动不仅仅是文字,学生可以通过声音、动画、图片等不同的形式去感受和理解德育教育,从而解决思想上、情感上的障碍。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德育教育的手段、方式、效果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同时更加强化了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感知,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学习德育内容,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向前方发展。

(三)信息技术的使用,更加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模式,对传统、封闭式的育人方式进行了变革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通过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育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改变学生传统的被动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网络上搜索各方面的德育资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德育教育中“自我教育”的本质特征。

(四)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以推进素质教育的良性发展

学生差异各千,根据他们的长处,为他们搭建一个合理的学习平台,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自信和自尊。教师给出相关的探讨问题,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去搜索相关的资料,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挖掘学生的潜能,改变和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在学校德育教育方面扮演者积极重要的角色。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德育教育的内容更加形象化、具体化,从而使德育教育的效果得到最大发挥,同时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在各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

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各方面文化知识素养,其中一项重要的目标是指导学生如何恰当地选择和使用网络来解决实际问题。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各学科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去丰富学科的教学内容,优化学科的教学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六年级信息技术课中进行过制作幻灯片的教学内容,当时正值学校的法制宣传月,我就借此机会让学生搜集法制学习的信息,整理法制宣传的资料,制作法制宣传海报和刊物,并提出在互联网中一系列不道德、不守法的行为,警示学生认识到不正当使用信息和信息技术带来的严重后果和不良影响,认识到其中所涉及的道德层面和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指导学生理解世界上公认的信息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并要求其自觉遵守。学生们在学习制作电子报刊的阶段学习过程中不但体会了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的过程,同时也接受了法制教育。如语文《我是最弱小的》教学中,我从心理学教育学中得知,这一阶段的学生把友谊视为他们心理生活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力源和兴奋点的友爱感,我组织他们制作“珍爱自我”和“珍惜友谊”主题网站,把爱的教育和美的教育结合起来,让他们用美的规律来塑造美的心灵和美的形象,使真挚友情升华为深厚的道德体验,以此作为鼓舞他们一生的精神动力。

小学信息技术德育总结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 德育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79-02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科目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具备很强的实践性,计算机既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工具,又是具体的学习对象。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又要锻炼学生对信息内容进行处理和整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观,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渗透道德教育:

一、提升教师素质,加强德育渗透

第一,提升教师的知识水平。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跟上其发展的脚步,不断更新这一领域的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和课堂教育的需要。第二,提升教师自身的道德水平,教师不仅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引导者,而且是学生的道德榜样、学习楷模。如果教师自身的道德水平都不高,何谈去培养道德水平合格的人才呢?第三,改进落后的教学方法,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精讲多练,让学生在不断地操作过程中熟练计算机的使用技巧,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第四,优化课堂设计。教师在进行信息教育课程的时候,需要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结合丰富的教学手段进行备课。备课时需要将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所在,将丰富多彩又充满趣味的话题引入信息技术的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督促学生爱护教学环境,加强德育渗透

学生具有可塑性强的特点,教师应该利用这一特点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进行纠正。在信息技术课上,要提示在使用计算机时爱护计算机,注意保持计算机课堂的干净和整洁,严格制定操作规范和相关各项使用制度,从而共同维护教学环境。

机房是学校公共财产的一部分,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告诉学生要像爱护自己家的家电一样爱护自己使用的电脑,不要随意拆卸、破坏电脑的结构,要遵守正常的开机关机流程,如果可能的话,入机房前先穿好鞋套等等。这些使用规范,不仅在学校适用,在其他任何使用计算机的环境中同样适用,学生掌握这些规范无疑为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打下了基础。

一旦发现学生存在不良的操作习惯和恶意破坏的情况,就要及时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例如:在对不穿鞋套的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要告诉他,穿鞋套虽然看上去麻烦,但它的真正目的在于防尘。灰尘的入侵会影响微机的使用寿命,如果人人都不遵守规范,不穿鞋套,会带来多少灰尘,会产生怎样的后果。通过对不遵守规范的学生进行教导,其他的学生也能了解规定的重要性,学生不再不穿鞋套上信息技术课,课堂卫生环境的提高,师生上课的心情也会变好,学习的效率也得到了提升。对于不爱护鼠标键盘的同学,教导他们换位思考,如果你被别人乱拖乱拽是什么感受?对恶意删除电脑内重要信息的学生,要严格教育,告诉他删除文件看上去是小事,但其本质上与恶意破坏公物没有区别。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通过教育学生遵守用机规章制度,爱护计算机和课堂环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机习惯,在教会学生学会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三、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德育相融合

网络信息浩如烟海,但却鱼龙混杂。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时,可以在学校的机房安装过滤软件以避免不健康的信息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平时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做好严格的把关,将信息技术知识教育与学生的道德教育相结合起来。例如:以“信息科技发展的利弊”为主题,开展分小组辩论,通过正方和反方两个方面分析其优势和劣势,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告诉学生在利用网络信息快捷、全面的优点的同时,还要规避易成瘾、易被误导、易被欺骗的风险。通过这样的道德教育,教会学生使用正确的价值取向去认识和接触社会,合理地规避和防范网络风险,从而更科学地使用互联网,达到技术为人服务的目的。

四、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精神

具备团队合作精神是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人作为社会型的动物,无法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之中。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进行培养,教会学生如何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如何建立全面整体的发展观和如何培养团队意识。

例如,在学习PPT的使用方法时,将学生分为小组,以“我爱我的祖国”为题制作PPT,接到这个任务后,学生需要自主进行分工,哪些学生负责图片收集,哪些学生负责整合信息,哪些学生负责制作,哪些学生负责发言等等,小组是一个小集体,通过完成教师制定的任务,小组间成员互相交流、互相合作、互相探讨、互相学习。这样一个过程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从而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在学生完成的作品中挑选几个优秀的作品,与年级其他班级的作品进行比赛展示,这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

综上所述,教师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还可以使用提升教师素质、爱护教学环境、结合信息技术知识教育和德育、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方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创建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从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实用性,趋利避害,做到信息为人服务。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时要了解德育的重要意义,在教学时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努力实现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殷占峰.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神州,2013(15).

[2]贺文清.信息技术教学演绎德育新活力[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06).

[3]朱网兰.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教育如何渗透[J].中小学电教(下),2012(02).

小学信息技术德育总结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德育教学;策略方法

承接时展的步伐,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基于此,为培养跨世纪接班人,发展和提高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和水平,目前,许多小学都陆续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作为新导入的教学学科,深受现代的小学生们的喜爱,小学生们对于计算机的发明、发展和操作都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好奇心,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急切的操作欲望。这也是在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同时加强德育渗透的关键所在之一。

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庞大工程,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德高教育是一个首要因素,在人的各种素质中,思想素质是第一位的。此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不关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使他们健康成长。要更新教学思路,改变过去为只传授知识而不重祝德育的意识。从教材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话动和方法,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让德育在教学中目然而然地谙彼,“防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人们在享受着信息技术方便快捷的同时,也无不担忧地看到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信息技术利弊共存的客观现实,为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除了要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还需接受信息技术所涉及到的德育教育。基于这些认识,本人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小学信息技术课德育工作的阐述。

首先 提高教师能力修养,配合德育思想的渗透教育工作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道德教学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教师进行的,教师的政治意识、思想品德、情感等都会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导向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发掘出素材的思想性,机智灵活地找准信息技术与道德教育的结合点。 这就要求小学计算机的教师要加强自己职业技能,掌握全面的,适应学生们心理的教学技巧和手段,能够行之有效的处理学生们在计算机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难点。除此之外,还要重视思想意识的素养,在行动中把正确的行为示范给学生,树立榜样、模范形象。特别是对于小学生们来说,还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和立定坚定的信息毅力前,更容易由“偶像崇拜”和从众心理驱使,模仿“偶像行为”。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做有心之人,提高教师自我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模范形象,从一点一滴做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其次 规范课堂纪律制度,培养小学生们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可以有效地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是一个人最好的良师益友,可以使人终身受益。小学生正处在可塑性极强的最佳时期,所以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就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前沿型的新兴学科,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任课教师应该细致耐心地从点滴小事抓起,教育学生。如何有效地规范小学生们的行为呢?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制定和实行严格的课堂纪律制度。上课前,要做好上机的准备工作,比如穿鞋套、排队等,要求小学生们必须认真做到,使他们养成自觉维护上机秩序和卫生的好习惯;课堂上,要求小学生们要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进入机房要对号入座,规范操作,爱护设备,,不可以大声喧哗打闹,禁止吃零食等,通过严格的规范让小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切忌不要因为这些要求很繁琐,嗦,正是这些细微的行为规范有助于学生信息技术素质的养成,所以教师一定要持续耐心地提醒督促学生。

最后 把握教学环境氛围,创设真善美义行的榜样先锋

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使知识的传播更加快捷,网上信息资源的共享,丰富多彩的内容极大方便和满足了人们的需要。也正是因为这点原因深深吸引了小学生们的注意力,上网。玩游戏等成为他们最感兴趣的活动。但是,在享受着信息技术方便快捷的同时,也无要担忧辩证地看到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不懂得一些简单的上网规则,可能会被诸如暴力、反动、迷信等不健康甚至十分有害的垃圾信息所污染。这就需要小学计算机教师加强教学引导作用,结合上网课程知识,给学生强调摆正上网的心态,明辨是非,不浏览不良信息,不侮辱和欺诈他人,不破坏网络秩序,上网要用礼貌用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做一名合格的小网民,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发挥真善美义行的榜样作用。比如在教授画板知识的时候,让小学生们发挥想象力,以母亲节和父亲节为背景,制作送给爸爸妈妈的贺卡等,使小学生门具有一颗感恩的心,从小学会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总之,在信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循序渐进的工作。教师要深刻理解教学大纲,从教材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让小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拓展视野,开阔胸怀,同时也受到深刻的德育教育。让知识教育与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全面完成计算机教学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吴慧芳.网络道德与网络道德教育建设.戚万学.道德教育新视野[C].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小学信息技术德育总结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德育渗透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掌握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终身学习中的必备素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遵守相关的信息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因此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担负着提高学生信息技能的任务,还担负着德育教育的责任。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 信息技术教师本身应结合学科特点全面深刻的理解德育

德育的内容十分丰富,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哪方面的德育,教师首先要做到自己心里有数。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课每周两节,学生一般是不会把课堂以外的时间花在这门学科上的,即使在课堂上,学生对电脑的兴趣高于一切,不可能坐在那里认真地听信息技术老师去讲德育。所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自己要对德育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然后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德育渗透,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让学生感到是在接受思想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接受深刻的思想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二 进行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时要将爱国主义教育始终贯穿于学科教学

在信息技术课本中,没有多少显性的德育内容,但只要稍加留意,注意发掘,就能发现德育材料无处不在。如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的发展还很薄弱,要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明确责任,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从而鼓励他们从小立志为国争光。再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时,可以介绍北京金山公司的WPS2000,指出它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适合于中国人使用的优秀文字处理软件,并重点向学生介绍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三 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这是德育渗透的最基本的起点。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育学生要产生爱护计算机设备,正确规范的操作意识和行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1.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针对学生中存在普遍的、基础的问题进行教育,循循善诱、晓之以理,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如在介绍计算机开关机的步骤时,要让学生知道正确的开关机能保护电脑,而错误的开关机会损伤电脑,甚至会破坏电脑中的数据。

2.教师要起到表率、带头作用

教师不但要具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尤其应该是学生道德修养的榜样。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不但应有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要注意操作过程中点滴的影响,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 在网络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上网,渗透网络道德教育

在教学中,一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进网吧、游戏机房,上网浏览时选择适合中学生看的内容,并可以针对上网引发的各种道德问题展开讨论,设立网上咨询站;另一方面,教师上课时可以多投影一些精美的图片,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使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途径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提高欣赏水准和鉴别能力,进而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抵御低级、庸俗、不健康信息的侵蚀。

要培养学生的网络“环保意识”。当前,网络上充斥着很多不文明行为,如发送垃圾邮件甚至带病毒的文件;捏造虚假信息;散布不健康内容的邮件;欺骗或用不文明语言攻击他人等。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网络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保护意识,使他们懂得维护网络环境的重要性,教育学生文明上网,倡导学生做到不浏览不健康的信息;不随便与网友约会;不破坏正常的网络秩序。让学生在浓厚的道德氛围中感受道德,体验情感,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五 利用信息技术操作实践课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竞争的时代,更是一个合作的时代,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多人的团结协作,才能超越个体认知以及个体力量的局限性,才能发挥集体的通力作用从而将事情完成的更好,才能有所创新。

小学信息技术德育总结第5篇

今天,省教育厅在xx市召开“xx省中小学德育进网络工作现场会”,这个现场会既为我们提供一个总结交流的极好机会,又给我们的教育现代化建设传经送宝。首先,我代表xx市教育局,向大会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参加这次会议的领导和代表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德育进网络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全新课题。作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试点市的xx,学校德育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大力投资,大胆探索,更新观念,创新模式,积极推动德育进网络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五个方面:

一是领导重视,大力投入,为德育进网络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深刻地领会江总书记“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的重要指示,在教育网络建设方面舍得投入。目前全市中小学拥有计算机近4万台,计算机室630多间,共有464所学校基本实现“校校通”,并建有自己的网站或主页,占xx市学校的71%,多媒体电教平台960个,设备总值超过4.5亿元。建有xx教育信息网、xx教育信息网和xx教育信息网等综合性教育信息公众网站。城区、xx区和xx市初步实现了网上教育行政和网上学校管理。xx教育信息网在2000年9月通过由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整个项目被一致认为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二是用新的德育理念和信息技术武装教师,解决德育进网络的关键问题。我们通过日常业务学习、继续教育课程、网上学习交流,更新教师德育观念。同时把现代教育技术列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课程,并举办了三次全员培训,50岁以下的教师全部参加课件制作、信息技术、网页制作等培训。在完成近2万多人次的培训后,教师基本具备课件制作、网上获取德育资源、网上与学生交流的能力,部分教师已成为网页制作、网站开发、网上德育资源建设的能手。

三是建设综合性、多层次、全方位的网上德育基地,实施德育进网络工程。近年来,我们创办了“xx市中小学德育基地网站”、“xx市小记者协会网”、“xx教育信息网—德育天地”和“中小学德育资源网”等综合性德育网站,还有为数不少的教育工作者的个人德育网站。其中“中小学德育资源网”创办于2000年9月,是立足xx,面向全国和世界的综合性、专业性较强的德育网站,网站发起者及业务负责人为德育方面的硕士研究生,网站版式新颖,内容丰富,教育性、资源性、指导性、交互性等特点明显,点击率非常高。网上德育基地还包括学校网站的德育部分,各学校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把德育列为学校网站建设的重中之重,建设规模及网页容量直逼专业德育网站。例如下午大家要去参观的xx一中,除学校网站外,xx校长和多位老师都有个人网页,其中德育内容很丰富。

四是利用网上德育资源,制作德育课件,增强学校德育针对性、实效性。利用网上德育资源制作课件,已成为xx教师热衷并且熟练的日常工作。xx教育信息网、xx教育信息网等网站建成了大容量的资源库供教师们免费使用。信息资源库不断征集教师们的优秀课件,课件已经广泛运用于爱国主义教育、社区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心理教育、党团队活动、班会、家长会等活动,生动、直观、立体、多元、超文本的表现方式,对学校德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例如开辟网上心理园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xx的德育资源网以及一些学校网站均开设有“心理教育或心理辅导”专栏,这些网上资源有力地弥补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是加强网德建设,规范学生上网行为。上网是xx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未成年人,他们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自控力较差,辨别能力不强,特别需要我们加强网德教育,采取防护性措施,规范上网行为。我们一方面要求学生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发现学生进入不健康的网站及时教育引导,有不良信息及时清除,有问题及时矫正。我们把网德教育写进佛山市编写的《资讯科技》教材,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培养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学生在信息多元和个人独处时的社会责任感、道德选择力和自控力。另一方面从技术上实施防护,在网络服务器和学生电脑上安装防护软件,以便防止黑客攻击,过滤一些不洁信息,并根据互联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隐蔽性、平等性、时效性特点,充分利用网上论坛、聊天室、留言板等网上社区和电子信箱,展开广泛的网上德育活动。xx教育信息网、xx教育信息网、xx教育信息网等大型网站及内部办公网、xx一中、xx职中、xx中学、xx中学等学校网站均开设了大型模拟社区,师生们非常喜欢利用本地社区交流思想,释放压力,结交朋友,寻求帮助。xx一中、xx师范实验小学等学校尝试网上召开校会、家长会,效率高,效果好。

小学信息技术德育总结第6篇

一、从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中渗透德育

好习惯终身受益。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正确规范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机房上课的管理一直是令计算机教师头疼的问题,而这正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引导,如何去营造这个场所。造成上述局面原因有:在机房上课,班级的约束力小了,学生的自觉性降低。我们能否使学生进入机房不乱打开命令,下课后不匆匆离室?比如准时下课并督促学生做好整理工作。我们能否让学生感受到在机房上课更需有约束力?能否使学生树立起维护班集体形象的责任感?答案是无疑的:完全可以。如要求学生按照学号对应机号入座,每台机器配有一本登记簿,进入微机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机器是否正常,上课过程中责任到人,上完课后正常关机并把板凳鼠标安放整齐,并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小组和个人。

二、从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中渗透德育

教师的良好素养,娴熟、规范的演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每一节课结束时,我都严格要求学生做好四件事情:填好上机记录、关机并且摆好键盘、鼠标和桌椅,以准备给下一节课的同学上课。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来培养学生注意小节、尊重他人、做事严格认真的行为习惯。

注意常规与有意识训练相结合。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培养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有的放矢,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既要注意从早抓起,防微杜渐,把不良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又要注意从点滴做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

三、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中渗透德育

今天,计算机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应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泛。但是,计算机使用规模及范围的增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

我们必须在计算机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可通过实例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破坏数据信息,损坏硬件,造成系统崩溃等。所以,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同时,要培养学生自觉守法的意识,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为了发展和繁荣计算机软件产业,要加强对软件著作权的保护,鼓励学生自觉使用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

四、从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中进行德育渗透

面对互联网大量的信息,学生往往无所适从,不知所措。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去伪存真,分清精华与糟粕,抵御网络糟粕的诱惑,进而产生正确的伦理道德倾向。

如在教学《运用Word制作电子报刊》时,给学生一个主题,例如:感恩父母、珍惜水资源等,让学生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来完成作品。这样,学生不但学习了信息技术课的知识,熟练运用了Word的各种功能,还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扩大了知识面,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学生的思想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洗礼;知道父母为他们付出了很多,而自己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学会做人;明白了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及意义等等。

我们要积极创造环境,让学生在学、用信息技术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并成为一种习惯。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中已经渗透了信息道德教育。若长此以往,必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

小学信息技术德育总结第7篇

1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必要性

是适应现代教育形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思想品德是培养学生德育素质,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关键,所以必须要对思想品德教学加以重视。“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是党中央对教育教学工作所提出的新要求。而在当前,信息化教育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与现状,它能够完全满足这些新的教学要求。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是适应现代教育形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进一步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是适应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 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思想品德是一门较为尴尬的课程,一方面教师认为“备课难、教书难”,另一方面学生认为“不好学、学不好”。虽然近几年来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在不断的做出调整与更新,以减少书面理论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差距,增强课本的可读性,但是在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生活变化节奏非常快,也非常复杂,教学材料难以完全满足教师与学生的教、学需求。而信息化教育技术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它可以无限地扩充与丰富教学内容,为教师备课提供素材,还可以拓展学生视听,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的研究性学习提供条件,增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发展,适应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

是促进学生与教师双向发展的客观要求 信息化技术能力现代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能力,将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信息化途径去搜寻素材,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的信息化技术能力便能得到提升。另外,将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还能够端正学生对信息化技术的正确认识,激起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创新性地通过信息化途径进行自我学习,使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 信息化教育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目标性原则 如何达成教学目标,始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不论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技术与教学方式都是如此。虽然说信息化教育技术具有非常丰富与新颖的特征,但是在将其投入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还是要首先把握好教学目标,紧跟思想品德学科的核心教育思想与性质,统筹教学过程,规划好教学内容,然后通过信息化教育技术手段来一步一步地达成教学目标。

适度性原则 信息化教育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与途径,它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是这并不代表它是课堂教学的唯一手段。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把握好适度性这一基本原则,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兴趣来合理地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料,不要随意扩展教学内容,将真正的教学重点、难点给忽视了。所以教师还应当结合其他传统的教学手段,比如通过提问、分组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重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帮助下真正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实效性原则 教师在通过信息化途径收集教学资料和素材的过程当中,可能会遇到非常多的信息内容,这些信息内容可以说是真伪混杂、良莠不齐,教师不能盲目地从中进行选择,而应当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已有知识结构以及教学目标等因素,进行合理的信息收集,并通过科学地组建、编排这些教学材料,来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信息化教育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用中的实效性。

3 信息化教育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措施

创设问题情境 信息化教育技术是一种非常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手段,它能够轻易地将教学内容转换为问题情境,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问题本质的理解。首先,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基本依据,将学生感兴趣的各种素材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来设计对应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究,激发学生思维运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真正的理解教学重点,并始终保持积极的探究学习态度。

学习材料 不论是学校自身的资源库还是互联网上的各种途径,都可以用作学习材料。所以,教师可以根据阶段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心理特征,来制作相关的思想品德学习课件,然后将其到学生可以接触到的网路信息途径上,让学生自由地选择下载,进行自主学习。这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自学能力提升,另一方面能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生活化 现代的教学观点认为,课堂教学如果能够尽可能地与学生现实生活靠近,则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接受与消化能力,而通过信息化教育技术则能够轻易地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他们的视觉角度,来选择一些与他们现实非常靠近,而且又符合教学需要的素材内容,来将课堂教育与他们的现实生活无限拉近,让他们感受到“思想品德”就在身边,通过学习与理解教学内容,能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许多事物与现象,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按照课堂教学所指导的那样去为人处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研讨、交流 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络通信技术,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与其他人进行相互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在通过网络进行研讨、交流的过程当中,学生的知识结构会得到不断的完善与扩展,而且扩展的内容与方向更加的宽广,不受限制,学生可以从一个问题引申到另一个问题,其探究竞争、探究能力也会获得极大的提升。

总结与提高 在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最终完美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老师还应当引导学生思维发展,使学生学会迁移思维,能够使他们将新的知识,创新性地用于解决更加深层次的问题,以达到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根本目的,促使其探索,最终将知识转化为内在的能力,并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切实提高其素质能力。

总之,信息教育技术的到来,正契合了思品教学改革的需要。它增强了教材的感染力,扩大了阅读的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的感性和思维空间,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学习自由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浓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同时也密切了师生关系,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知心朋友。有人曾说过,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里程中最辉煌的一段。那么,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将为“辉煌的历程”增添更为神奇绚丽的一笔。潜心钻研现代信息技术与思品教学整合,必然给增强实效性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笔者将不断求索。

参考文献

小学信息技术德育总结第8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德育;实际生活

教育的根本目的首先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做事。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教会学生更多的信息技术道德和法制知识,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的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素养。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上融入德育艺术,本文将提出一些观点。

一、引导学生自觉接受德育

不少教师在高中信息技术的第一节课上都会介绍计算机操作的注意事项,如,不能破坏机器、不能随意走动等等。但是教师在第一节课应该做的是教学生学会复位,即将原本的东西归到其原始的位置,其次是培养学生爱护计算机的习惯。

二、开展德育时结合实际生活

高中由于繁重的学习压力,不少学生忽视了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由于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也相对较差,教师不能强制对其进行教育。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和学生交流有关计算机的案例,如,一些黑客因为入侵他人计算机而被逮捕的状况等等。教师要以一个平等的姿态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更利于学生接受。

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德育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例如,在日本发生核泄漏事故之后,有谣言说中国的海水由于受其影响导致无法食用,且有些食盐也不能食用,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教会学生“表格数据处理分析”这一章节来让学生明确中国食用盐的来源,让学生自主得出食盐和海水能否食用的结论。这样就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加强了德育,让学生明确公众素质还有待提高,公众对于科学认识仍然不够深刻。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可以采取小组学习模式,这样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就表格制作和分析数据这一章节来说,小组之间可以进行分工,然后汇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在进行课堂评价时,教师也可以开展德育,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客观的评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越来越被更多的人使用。为此,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就至关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不利用网络侵害他人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人隐私并学会保护自身的隐私。不断提高对于网络内容的辨别能力,自觉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抵制落后腐朽的文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往往是渗透在教学之中的,德育与其学科知识是相关联的。教师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应该化强制为自觉,巧妙地在课堂教学中深入道德教育,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成健.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