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国内安全保卫论文

国内安全保卫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1-20 10:05:55

国内安全保卫论文

国内安全保卫论文第1篇

一、文化安全工作面临的机遇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以军事、政治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国家安全观发生了新的变化,文化安全成为国家综合安全观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独特方面,文化安全工作就成为全球化时代国家维护自身安全的重要形态和表现方式。加入世贸组织,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但也对我国的国家安全等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角度来看,做好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安全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

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互动是全球化时代的一个显著表现,高科技在当代文化领域里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科学技术对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以及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具有关键性的意义。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文化安全保卫部门提高科技含量、促进科技强警战略的实施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供了条件和可靠的保障。高科技的应用,有利于文化安全保卫部门打击文化领域里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随着整个社会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加速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财、物的社会大流动,为文化安全保卫部门开展侦察活动提供了便利,有利于文化安全保卫部门掌握文化领域斗争的主动权。公安机关点多、线长、面广和公开管理的优势,为多警种整体联动、合成作战、逐步建立各警种统一协调、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工作机制捉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文化安全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虽然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对我国维护文化安全有利的方面很多,但是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安全的基本特征、基本矛盾来看,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文化安全保卫的不利因素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有可能趋于增加,在某些方面甚至会相当严重,国家文化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当前,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严重威胁和挑战主要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文化侵蚀、文化渗透和文化扩张。西方新闻媒体利用其掌握的全球信息传播体系和因特网的信息霸权,极尽妖魔化之能事,千方百计运用一切手段攻击马克思主义,极力丑化社会主义文化,宣传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价值观念体系,美化资本主义制度,炮制“中国”和“文明冲突论”等荒谬理论,企图从文化上消解中华民族的内在凝聚力。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凭借数字化信息网络技术超越国家、地域和民族的界限,高效及时广泛流播,出现了国内的事务易于国际化的倾向,削弱了国家控制力,这给我国文化安全保卫部门控制阵地尤其是网络上的文化保卫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随着文化产业的急剧增长,电影、电视节目、光盘、唱片、电脑软件、报刊杂志、书籍等西方文化产品将会大量涌入我国文化服务市场,通过各种途径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文化扩张,其文化产品中蕴藏着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道德观念等方面的渗透、侵蚀,不仅很难做到有意识地筛选,而且防不胜防。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和国际贸易活动的日益增多,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将会更多地采取以公开掩护秘密、以合法掩护非法的形式,相互勾结进行文化渗透、颠覆活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交锋将会更加激烈。

高等院校是理论研究、思想传播、科技发展、人才培育的基地,也是知识、信息高度密集、政治敏感的领域,不可避免地成为西方文化渗透的重点对象。高等院校历来就是我国文化安全保卫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建设步伐的加快,全球性的国际学术交流日益频繁,高校内部各种社团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地增多,社团活动越来越国际化。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这些社团面临着西方政治文化渗透的危险。一些境外文化教育组织机构利用讲学、学术交流、学者互访、课题项目资助、合作社会调查、联合办学、图书捐赠等形式进行文化渗透。一部分“所谓新生代知识分子”已经完全习惯了使用西方的时髦术语或是经过自己改造过的西方术语来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甚至于大肆宣扬西方的政治思想、文化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散播反华言论,成为潜在的不安全政治文化因素。一些外国公司还通过设立以其产品冠名的奖学金、助学金或以奖品的形式赞助大型的学生活动,以少部分利润分成吸引家庭贫困的学生宣传并推销其产品进行西方消费主义文化价值认同和文化移植。

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使得民族和宗教方面涉及我国文化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情况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当前,与民族、宗教问题相联系的我国文化安全问题的突出表现主要是“东突”、“”、“”和“”。民族分裂主义势力抬头,境内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相互勾结,利用文化和宗教进行宣传渗透,制造动乱,使我国的国家文化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严重的挑战。

三、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应对战略

面对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深和日益繁重的国家文化安全保卫工作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政权意识、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忧患意识,进一步做好国家文化安全保卫的各项工作,全力维护我国的国家文化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

1、转变和更新思想观念,牢固树立与全球化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全新国家安全观,强化国家文化安全意识。必须高度警惕资本主义文化渗透,充分认清社会主义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对抗、竞争中的严峻性、残酷性,不断地完善国家文化安全体系,确保社会主义文化安全。从国家整体安全的高度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把维护文化领域里的稳定与安全作为文化安全保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认识做好文化安全保卫工作对于弘扬和保护民族优秀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做到意识上不放松、斗争中不手软。同时,必须加强各地区之间、各部门之间、各警种之间的协作配合,特别是要改变过去公安机关文化保卫部门与各文化单位内部的保卫机构条块分割、职责不清、协调不力的管理机制,整体联动,形成合力,加强对不稳定文化因素的监管,做到打击、防范、控制一体化。

2、强化对各种外来文化侵蚀的预警意识,在对我国文化生存状况广泛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科学的、高效的国家文化安全预警系统和国家文化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充分认识文化安全保卫工作内容的

综合性,及时有效地开展对敌情的基础调查、专项调查、社情调查与重点调查。通过对国际和国内文化市场发展趋势的调研,分析和研究文化领域内影响和危害我国文化安全各种思想舆论动向和各种情况,建立文化安全保卫工作重点对象的基本信息数据库,准确地作出预警性反应和实施安全保障对策。特别要加强影视作品的审查、书报刊检查、文化市场准入、文化产品进口配额等制度的建设,制定相应的文化法律法规政策,使公安机关文化安全保卫部门能够依法侦察、控制、处置和打击文化领域内的各种非法组织机构及其活动,防止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敌对分子的文化渗透破坏活动。

3、加强高校系统的文化安全保卫工作。高校历来就是文化领域的特殊阵地,也是西方文化渗透的重点对象之一。要及时、妥善地处置好这一领域的各类事件,努力把影响高校政治稳定的苗头消灭于萌芽状态。切实加强对高校及其教育文化领域的思想、思潮动态的收集,防止不良思潮影响高校稳定。高度重视境外宗教组织、背景复杂的基金会、跨国公司及其企业集团对高校的文化渗透活动,高度注意高校的非法宗教活动和具有不良政治倾向的社团组织。切实加大对高校校园网、互联网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封杀、查处各种有害信息。

国内安全保卫论文第2篇

关键词:医事法;卫生法;概念比较

中图分类号:D922.1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4.229

1相关理论概述

1.1医事法概念。医事法是指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社会中的利益关系制定法律规范,以确保公民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1]。医事法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的医事法主要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各种医事法律;广义的医事法主要是指对社会上的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卫生服务部门关于医疗具体事项的法律规定,确保公民的健康权益不受侵害。医事法涉及医疗行为、医患关系、医疗事故、医疗责任等。

1.2卫生法概念。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制定专门的卫生法,只有关于卫生法的医生管理条例和公共卫生条例规定。卫生法是国家法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明显的法律特征,卫生法规定主要涉及公民、法人、医师任职资格、卫生管理体制以及社会其他卫生活动的权利义务进行规范与处罚,是我国卫生监督部门的主要法律依据。例如食品安全法、空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

2医事法与卫生法概念比较

2.1词义比较。通过对医事学与卫生法的概念的概述,我们可以看出,医事学与我国的民事法、刑事法等专业的法律学科同属一类。医事学是指医药卫生领域的法律事务的具体规定,是对医疗行为、医疗责任实施的法律规定,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从而推动医疗安全,避免医疗事故,不属于保障人类健康生存环境范畴。而卫生法的概念主要是对公民、法人、医师任职资格、卫生管理体制以及社会其他卫生活动的权利义务进行规范与处罚,是对人类健康生存环境的法律规定,卫生法是医事法的重要体现。对于“卫生”一词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人们对“卫生”的理解是防卫生命安全。现如今,“卫生”一词的解释是“预防疾病,改善生存环境和生理需求,确保身体健康”。从卫生的词义上我们可以总结成为通过对医疗设备、医疗技术,保障人体健康,规范社会环境对人类的健康防治,通过一系列的法律规定确保人类生存环境,实现公民健康权益不受损害。从词义层面上来讲,显然“卫生”的范畴大于医学的范畴,医学事物成为组成卫生事物的一部分。但是从法律层面上来说,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确保公民的身体健康,但是卫生法是对医生管理条例和公共卫生条例规定,属于医事法的一部分。针对医事法与卫生法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2.2医事法与卫生法内容比较。卫生法的概念,决定了卫生法的主要内容,其主要内容是对疾病的预防、健康环境的维护、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等。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卫生法的一些规定已经不符合现代医学的发展。根据医事法的概念,可以得出,卫生法是组成医事法的重要部分,医事法包括卫生法,医事法的内容范围更加广泛。目前社会各界学者对于医事法和卫生法的概念仍然没有达到完全的统一,还存在一定的分歧,很多学者认为卫生法比医事法的内容涵盖广泛,医疗事务只是局限于医疗活动和医患关系之间的法律,对于卫生法而言,卫生不仅涵盖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治,其内容还包括医疗、药品、食品安全、环境污染防治、卫生安全规定等与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利益相关的一切活动[2]。但是无论是医事法还是卫生法来讲,其主要目的和任务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3医事法与卫生法发展探析

3.1健康利益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身体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身体健康是没有疾病,身体健康是生活的更高标准,身体健康是每个公民都应享有的权利[3]。首先,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保障公民的健康权益。这就要求必须通过科学的医疗水平和医疗设备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对患有疾病的病者运用先进的医疗设备进行健康诊治,诊治过程中所发生的医疗行为活动,也就是医疗事务。健康不仅是指身体的健康,也是精神健康。所谓精神健康主要是指社会环境、生活质量对健康的影响。社会环境主要是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生活质量主要是指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生产安全、环境卫生等。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市场竞争中很多不成熟的因素,这就要求卫生法对社会中存在的影响公民身体健康的因素做出详细的法律规定,从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卫生法的规定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中适应健康利益发展要求。卫生法涵盖的法律规范比医事法广泛,凡是关于影响公民身体健康的社会因素都属于卫生法范围。

3.2法律实务发展分析。从法律实务方面来说,我国的食品、药品问题导致广大人民群众造成健康危害,通过医事法解决显然不可能,例如三鹿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这些都是社会问题,无论医疗设施和医疗水平多么高超,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这就要求卫生法做出强制要求,规范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健康安全隐患,规定食品安全标准,规定三废排放标准,督促企业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不受侵害。从法律实务发展的趋势分析,卫生法在保障人民健康权益中作用重大。

4结论

自改革开放以来,医疗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医疗主体和患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医事法和卫生法的研究越来越重要。本文针对医事法与卫生法的概念,对两者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探析。只有加强卫生法的法律监督,正确理解医事法的法律规定,才能保障公民的健康权益。

参考文献

[1]莫洪宪,刘维新.医事刑法研究论纲[J].现代法学,2011,06:107-115.

[2]张彩霞.全球卫生法:全球卫生治理的新趋势[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1,10:60-66.

国内安全保卫论文第3篇

参议院特别委员会上围绕安保相关法案表决,激烈争斗的朝野议员

2015年9月30日,日本政府正式公布折腾了一年多才出台的新安保法案具体条款,并预计在2016年3月之前实施。此前一天,日本内阁会议针对议员质询的答辩书表示,过去一直作为行使集体自卫权事例的中东霍尔木兹海峡扫雷活动,在当前中东安全环境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并未作为日方优先考虑。对于自卫队向他国军队提供后方支援的“实施区域”,也没有打算预先制定具体的行动指南。

由于强推安保法案造成的民意逆反和支持率急跌,那种被和平宪法捆缚了70年之后终于可以“放开手脚”的感觉,并没有让安倍政府喜形于色。欧洲舆论似乎期待新安保法案让日本走向“维和大国”,但日本自己关注的却是防范中国。为加快培养离岛登陆和夺取作战的专业部队人员,日本将在2016年度末建立教育队,而2017年度末将在神奈川县建立统一指挥日美陆上部队的联合司令部。

安倍的维和论迷惑了不少国家

9月19日凌晨,在经过与在野党长达数百个小时的交锋对峙后,日本执政党的自民党和公明党以占参议院大多数席位的优势表决通过了新安保法案,安倍的夙愿在史无前例的反对声中得以实现。

尽管以为首的在野党殊死抵抗,并且在最后关口发动对防卫大臣中谷元的问责决议案和对安倍内阁的不信任案,但由于势单力薄,最终未能挽回局面。数万名民众也彻夜聚集在日本国会外,反对通过新法案。

新安保法案的通过,标志着战后日本专守防卫的安保政策发生了重大转折。安倍表示:“现在,法律基础已经得到完善,今后我将推进积极和平外交,对有可能出现的万一做好准备。”

日本新安保法的通过,引起了中韩等国的严重关切,而欧美和东南亚国家则予以积极评价。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称,通过新安保法案是战后日本在军事安全领域采取的前所未有的举动,而日方近来加紧强化军事力量,大幅调整军事安全政策,已经引发国际社会对日本是否要放弃专守防卫政策和战后所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质疑。韩国外交部发言人也敦促日本遵守和平宪法精神,朝着对地区和平和稳定有利的方向透明地予以推进。

美国政府则表示“欢迎日本在区域和国际安全保障活动上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五角大楼称,期待日美合作范围从平时的“海洋监视”扩展至广泛范围的“突发事态应对”。美政府日本籍朝鲜政策特别代表金成,认为新安保法案有利于抑制朝鲜“挑衅”。菲律宾也表示,希望借此同日本加强战略关系。

值得关注的是,德国外交部副发言人9月18日表示,“应该欢迎日本在国际维和行动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1994年德国修改基本法,解禁集体自卫权,率先成为正常国家。而在默克尔第三任期,日本在亚洲政策中的重要性再度居首,即“志同道合的重要伙伴”,中国和印度则是“利益高度相关的挑战者”。

在联合国大会等各种国际场合,安倍均强调日本通过新安保法案后,将对国际维和行动做出更多贡献,并列举了在动乱地区修路等基建活动、向联合国总部与当地司令部派遣自卫官担任要职、协助运输各国队员等例子。关于向南苏丹派遣自卫队维和一事,日本方面宣扬,法案追加了保护远离办公场所的非军人文员(尤其是联合国雇员)的方针。

日本主流媒体的民调均显示,安保法案让安倍政权元气大伤,支持率大跌,其支持者也对强行表决的手段提出质疑。但在国际场合,安倍的维和论以及日本驻外使馆的宣传,还是迷惑了不少国家。这不但无助于缓解中韩两国的担忧,还对日方口头上期盼、实则埋汰的与中韩的双边、多边会谈,造成了阻碍。

法案内容与国会折冲

新安保法案由两部分组成:《和平安全法制整备法案》和《国际和平支援法案》。前者是新制定的,后者则是从《自卫队法修正案》《武力攻击事态法》《周边事态法》《联合国维和活动协力法》等10部法律修正而来,其中焦点包括以下3项内容。

第一,解禁集体自卫权。2003年,日本制定了《武力攻击事态法》,规定了日本直接遭到武力攻击时,可行使“个别自卫权”保卫本国,而此次新法案变更了日本政府“只有在自卫的情况下才能行使武力”这一贯主张,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即使日本没直接受攻击,在与日本有密切关系的国家遭到武力攻击,或日本的存亡受到威胁、国民生命存在明显危险的情况下,也可对他国行使武力。

第二,扩大自卫队活动范围。1999年通过的《周边事态法》规定,即使日本没有受到直接的武力攻击,但在日本周边――朝鲜半岛等发生战争的情况下,自卫队可以向美军提供物资人员输送和补给等支援。该法律现改名为《重要影响事态法》,从地理上解除了“日本周边”这一限制,理论上日本可以往世界任何地区派遣自卫队,援助对象也扩大至美军以外的外国军队。

第三,此次单项法案的《国际和平支援法案》授权政府在获得国会批准的情况下,随时向海外派遣自卫队,支持外国军队。迄今为止,自卫队派遣海外必须以《特别措施法》为根据,但《国际和平支援法案》属于永久法,授权迅速而不限地区地派遣自卫队,在非战斗现场的情况下对他国军队提供后方支援和弹药等。

除此之外,新安保法案还包括放宽武器使用标准,追加反抗上官的处罚等内容。

对执政、在野两派而言,安倍内阁本身也在说明上不断变化,使得派遣自卫队的前提条件,成为此次参议院审议的最大焦点。

新法案规定,行使集体自卫权的条件是在“存立危机事态”的情况下――“和日本处于密切关系的他国遭受武力攻击,日本的存立受到威胁,国民的生命、自由、幸福的权利从根本上被颠覆的危险事态”。这“存立危机事态”究竟何指,十分暧昧。代表冈田克也表示:“这种说明非常抽象,时任政府极有可能随意认定,从而派遣自卫队行使武力。”

尽管法案已经通过,但主要在野党并没有死心,其目前最大的目标就是在安倍支持率下滑的情况下,争取选民的“消极支持”,在明年夏季参议院选举中增加席位,直至自民党政权而最终废除法案。

冈田在法案通过后的演讲中称:“战后日本宪法和平主义下,自我防卫之理念发生重大变化,我们希望能够建立强有力的政党,实现政权更迭。”其他几个在野党也表示,将在参议院选举之前实现联合。日本共产党甚至称,不排除在选举中减少提名候选人,以使选票得以集中至最大的在野党、。

为了化解来自在野阵营的压力,安倍政府在9月19日的内阁会议上,宣布将加强“派遣自卫队时的国会参与度”。

日本安保政策之演变

那么,从历史上看,日本的安保政策经历了何种演变,而安倍为何在此时“强推”包括执政党推荐者在内的宪法学者均认为“违宪”的新安保法案呢?

1947年日本宪法第九条规定,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以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此不维持陆海空军以及其他战斗力量。朝鲜战争爆发后,伴随着在日美军的重编,日本成立了自卫队。

即使在冷战时期,日本政府也坚持专守防卫――自卫队仅用于保卫本国,对于集体自卫权,历代政权皆以超越宪法第九条的解释范围而一直未予承认。

不过,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成为自卫队海外派遣的重要契机。当时日本援助了130亿美元,但在国际上并没有得到评价。日本将此归结于没有派遣自卫队等人员参与方面的支持――这也是后来所谓的“海湾恐惧症”。

此后,为了将自卫队作为外交筹码与工具,日本逐渐通过制定法律扩大自卫队的活动范围。1990年代,日本通过了《联合国维和活动协力法》和应对周边紧急事态的《周边事态法》,并最终动用自卫队力量。“9・11”恐怖袭击后,日本为了配合美国反恐,制定了相应的《特别措施法》,自卫队在印度洋供油补给,并且派兵至伊拉克。

一直以来,在日美军充当日本的保护伞,而美军受到攻击时自卫队受限不能协同作战,这与日美同盟似乎有些违背。在国防开支受到持续削减的情况下,美国外交军事中心重回亚太地区,此次日本新法案将在很大程度上使自卫队承担美军的部分责任。

对安倍政权来说,修正安保法案可以说是“图谋已久”。2006年,作为第一个战后出生的日本首相,安倍提出了安保政策的基轴――摆脱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从宪法和历史认识中解放出来。安倍在第一次执政期间,设置了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并召集了“安全保障法律基础重新构建恳谈会”,为讨论新法案做了铺垫。

2012年安倍梅开二度之后,在高喊经济最优先口号的同时也积极准备法案修正。近年来,朝鲜核武器和弹道导弹的开发,以及日本国有化风波之后中国采取的反制措施,也让安倍找到了最好的说辞:“日本周边的安保环境日益严峻。”

然而,安保政策的转换,很大程度上将使日本战后构建起来的和平国家形象变质。日本国内舆论十分忧虑的是,在《特定秘密保护法》之下,安保政策的决定是否会暗箱操作,令日本走入军事扩张的老路。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法案内容与宪法第九条存在法理上的冲突,日本各地的反对者必将掀起宪法诉讼,而一旦日本最高法院判决违宪,新法案将成为一纸空文,无法付诸实施。

年轻选民质疑民主主义

毫无疑问,此次民意对安保法案的反对,是上世纪60年代安保斗争以来最为强烈的――规模最大时日本全国超过300个地方举行了抗议集会,而东京国会前抗议人数最高甚至达到了12万人。反对法案本身的选民认为,日本有可能因此重蹈二战之覆辙;而不少自民党的支持者也认为,国会审议尚未充分,不应该在国民对法案本身云里雾里的情况下强行表决。

在参议院表决中,除了自民和公明两党之外,让日本恢复元气之会、次时代党、新党改革党这3个在野党也投了赞成票。从记名投票结果来看,148票赞成,90票反对。这也引发了选民对日本所谓的议会制民主的质疑。

而最受舆论关注的,无疑是一个名为“为自由和民主主义的学生紧急行动”的组织(英文简称“SEALDs”)。该组织成立于今年5月,由20多岁的年轻人组成,每周都在国会前抗议法案,其重要特色是在演讲中使用譬如“今天我来之前一直犹豫要不要戴假睫毛”等生活化的语言,吸引年轻人。

国内安全保卫论文第4篇

我今年岁(个人简历略)。这次竞争上岗对我来说不仅是机遇,更主要的是一次难得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今天我竞争的岗位是国内安全保卫支队社会文化领域科副科长,我认为自己具备担任副科长的素质。

首先,我有吃苦耐劳、默默无闻的敬业精神,我是一名来自基层的公安民警,深深懂得公安工作的艰辛和公安工作的神圣使命,在基层,我参加过无数次大要案件的侦破,承办过上千起治安案件的查处,抓获过上百名的吸毒、贩毒人员,还参加过千里追逃跨省解救,以及打击处理“a”组织的活动,十年的基层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公安工作经验,培养了我“流汗流血不流泪”的良好品质。

众所周之,国内安全保卫工作担负着维护国内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维护着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原则的重要任务,如果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稳定,还谈什么发展呢?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稳定是发展的前提。

另一方面,我认为自己具备担任国内安全保卫支队社会文化领域科副科长的才能。

一是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在政保科工作期间,我(工作实绩略)。这些工作的开展,使我自己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

二是具有一定的收集情报信息能力。十年的基层公安工作,已具备了收集情报信息能力。现今“a”顽固分子作案手段不断翻新,作案方式更为狡猾,联络方式更为隐蔽,所以必须加大对机关单位、大专院校、社会团体等单位的情报信息工作的收集。

假如我有幸竞争上岗,我将不负众望,不辱使命,做到“以为争位,以位促为。”

社会文化领域科从二科划归国内安全保卫部门,并且更改名称,标志着这项工作的职责和任务有了一定转变。首先要重视和加强对社会文化领域情报信息的收集掌握,加强对社会文化单位和部门安全保卫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对重大社会文化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进行组织和协调,并防范和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人员在社会文化领域的渗透、破坏活动,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社会文化领域范围广、内容复杂,是敌对势力企图渗透控制的重点。要抓好这项工作,我认为首要是抓好情报信息工作,物建社会文化领域情报信息网络。只有做到耳聪目明,才能使工作有的放矢,其次,是要抓好社会文化单位安全保卫工作的指导监督,以点带面,掌握好社会面的控制。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一方面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坚定信仰,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敌情观念。另一方面认真收集,掌握,处理涉及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内安全的情报信息,开展秘密力量建设和隐蔽工作职业化、社会化的建设。

第二、摆正位置,当好配角,我将在局党委和支队领导的领导下,认真开展好国内安全保卫支队社会文化领域科的工作,多请示、多汇报,团结协作,做到到位不越位,补台不拆台。

第三、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在工作中要认真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各类案件,又要在工作中不断地摸索经验,探索路子,严守工作纪律,保守国家秘密,做到管理和服务并重,树立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同支队的全体同志一道,努力学习,奋力拼搏,为社会稳定作出自己应尽的贡献。

国内安全保卫论文第5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消防保卫;治安维稳

引言:电力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对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国大力发展电力行业,在国家的重视下,在电力从业人员的努力下,目前,我国的电力生产技术,电力产能在国际范围内都居于领先地位。但是,电力生产部门的安全保卫工作却时时赶不上我国电力发展的脚步。根据媒体的报道,重大的安全事故频发,如贵州大山煤矿发生的“5.10”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吉林通化矿业公司八宝煤业公司发生的“3.29”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等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这警示我们要对电力生产企业的安全保卫工作提高重视,并寻找解决的措施方法。

一、电力生产企业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一)《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法制要求

加强电力生产企业的安全保卫工作,不仅仅是一家电力企业、整个电力行业的要求,而是我国实施安全生产的必然之路。我国在新时期为了确保各行各业在生产过程中安全有效,专门通过了《安全生产法》,此外,有关电力行业的《电力安全保卫工作规定》等行业性法规也相继出台,其要求电力生产企业在生产的过程当中,要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特点,建立完善的安全保卫制度,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切实的提高企业的安全保卫能力。

(二)电力企业壮大实力的必然途径

电力生产企业要壮大实力,需要整合“开源节流”。“开源”就是要大力发展技术能力,“节流”就是要加强安全保卫工作。每一次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日常管理的过程当中,因为安保工作的不到位,造成的电力设备丢失、治安不稳定、群众不满工作条件等因素,都会是企业无法正常的进行生产。

(三)电力工人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

电力行业的从业者所从事的工作随时存在着危险性,尤其是最底层的工人。血的教训表明,每一次重大安全事故之后,都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多少个家庭会为此分崩离析。而造成灾难的原因,有很大原因是因为安保工作的不到位。切实的加强安保工作,是对电力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任的表现。

(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电力保障

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道路,党和政府指出,要由快速发展转变为又好又快的发展,在注重发展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而电力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关乎国家的不受侵犯,关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关乎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要求电力生产企业不能存在短板,既要注重电力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更要从安全保卫上入手,为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提供电力保障。

二、电力生产企业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的措施办法研究

(一)提高安全保卫意识,加强安全保卫知识教育培训

目前很多电力生产企业的领导大多是专业人才出身,对于生产的流程、环节堪称专家,但是却忽视了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性。做好安全保卫工作,首先就要从意识上提高安全保卫意识,并加强安全保卫知识的培训。从电力生产企业的决策层到基层员工,都要对重大安全事故的危害性提高警惕,认识到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的紧迫感和必要性。而针对安全保卫教育,不仅仅要在消防安全部门展开,还要在全体员工中开展,具体的可以通过员工安全知识培训,举办讲座,实践操练等等方式。

(二)建立现代化的安全保卫制度

目前我国电力生产企业当中的安全管理手段落后,不适合日益发展的电力系统安全管理需求。现代化的安全管理以预防为主,强调安全是第一位的工作。在对待有可能存在的安全因素时,有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章程。并且在国家颁布的法律条文和行业法规下,结合本企业的实际特点,有一整套适合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具备针对性强,门类齐全,配套完整的特点,

(三)有效整合人防、物防、技防

电力行业属于高技术、高知识、高资本密集型行业,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就要整合人防、物防、技防机制,逐渐形成以“人防为根本、物防为基础、技防为必要补充“的新型防控体系。首先是企业要培养优秀的安保人才和安保队伍,加强安保人员的职业素养,建立安保责任制和奖励机制,激发安保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加强安保巡查力度,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协助公安机关开展对破坏电力行为的打击惩治;提高事前预防、事中管理以及善后的工作能力;同时要加强物防、技防的力度,加大安保经费的投入,对重点设施、重点场地安装电子防护系统,给安保人员配备个人防护系统;在技术支撑上,要严格把关,坚决选用资质高、技术强的个人和机构,并定期进行监督和审查;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淘汰落后的装备和技术,及时更新产品,以保证电力的安全。加强设备的质量监管和管理,消除设备的缺陷。

结语:安全生产,对于电力行业来讲就是生命。只有完善安保措施,才能使电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次次重大安全事故已经严重地警告我们重视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在新的形势下,电力生产企业只有不断地加强安保工作,开拓安保新局面,化解威胁安保的因素,才能使电力生产企业实现最大的效益,同时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存贵.切实加强电力生产企业安全保卫工作[J].民生论坛.2013年10月总第339期.第20-21页

[2]陈兵.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安全保卫工作的对策分析[J].神州.2013年10月.第298页

国内安全保卫论文第6篇

关键词:卫星工程大总体 信息集成系统 关键技术 进展

中图分类号:P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110-02

人类战争在经历了以能量为特征的热兵器时代以后,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以信息流为特征的高科技形态战争时代,即信息时代。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各种用途的军用卫星已成为军事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海湾战争到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军用导航卫星、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和通信卫星等卫星系统逐步从战略应用扩展到战术应用,直接为作战部队提供了通信、侦察、预警、导航和气象等方面的支援,对战争的进程和最终胜负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卫星研制成为世界军事发达国家竞相研究的热门课题。

卫星工程是卫星研究的重要环节,包括立项、可行性论证、方案论证、初样研制、正样研制和在轨测试等阶段。其中立项阶段是对准备研制的卫星型号进行任务分析的阶段,包括需求分析、轨道选择、总体方案设想、卫星构形设想、关键技术分析等;可行性论证阶段是根据国家规划,对准备进行研制的卫星型号作综合分析、全面论证和卫星型号任务立案的阶段;方案阶段是卫星型号研制的技术决策阶段,自国家下达型号研制任务开始,包括方案论证、方案设计和模样研制,并提出对发射测控系统的初步要求;初样阶段是卫星型号的工程研制阶段,包括初样设计、试制和试验,其任务是用工程样机对设计、工艺方案进行实态验证,进一步完善方案,为正样研制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正样阶段是提供正式样机,全面检验卫星性能的阶段,包括正样设计、正样试制和正样检验试验、飞行试验,其任务是在修改初样设计的基础上研制正样,进行飞行试验,全面鉴定产品的设计和工艺;在轨测试阶段是卫星入轨后进行飞行试验和在轨测试的阶段,在达到《研制任务书》的要求后,便可交付使用部门,进入使用改进阶段。

卫星工程大总体规定了各阶段工作内容及联系,大总体与各阶段分系统之间需进行各项试验数据、工程进度计划、系统接口标准、工程技术流程、设计方案、技术报告等大量信息数据的交互。但是,目前大总体与各阶段分系统相互之间彼此独立,数据分散,难以进行交互和管理,导致了应用层面上的各系统部门之间存在所谓的信息孤岛。

因此,要实现卫星上程快速研制,消除信息孤岛的现象,加快各种信息在各系统间流通的速度,就必须开展大总体的信息集成系统技术研究,突破大总体信息集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实现大总体与各阶段分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功能交互,为提高卫星工程大总体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人员在编写工程大总体方案、编拟试验大纲、编制工程技术手册、协调系统间的技术、计划进度等工作中不必要的重复劳动,确保数据资料管理的安全性,创造良好的信息共享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课题对推动卫星工程信息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卫星航天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们在卫星研制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中美军在卫星项目管理领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合理、高效的管理体制,实现了各种面向卫星研制过程中的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

国内的航天工业已开展了卫星设计集成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神舟AVIDM系统是航天710研究所信息中心开发的、基于Web的企业级协同产品研制管理系统。实施AVIDM工程的目的是形成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型号研制生产能力,以提高卫星型号研制生产的整体水平、缩短研制周期、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增强集团公司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快速市场反应能力。但是AVIDM系统也存在一些待改进的方面,例如AVIDM系统支持的统一浏览的文档格式过于单一,目前仅限于OFFICE文档格式;AVIDM系统尚未采取健全的安全访问机制等等。

国内外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技术研究综述如图1。

1.1 项目信息集成技术

项目管理是在大型工程的管理与建设中所广泛采取的管理手段。在卫星工程的实施中也普遍采用了项目管理的方式,大总体的各分系统与部门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项目管理软件,其中微软Microsoft公司开发的MicrosoftProject系统最为典型。由于在大总体信息集成系统中也采用项目来组织管理数据,因此,在大总体信息集成系统与Project等项目管理应用系统之间需要进行数据的共享和交互,即要实现系统间的嵌套调用,这就需要进行项目信息集成技术的研究和实现。针对项目信息集成技术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

Loucopoulos,Zicari等人讨论了项目软件与工程信息系统集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了利用ODBC等方法实现项目管理软件和工程信息系统的集成方法。王玉茂、薛善良、陈蔚芳等讨论了项目管理思想和技术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分析了现有PDM系统和PM系统的各自功能特点以及系统集成需求,构造了PM系统与PDM系统的集成框架,并详细研究了各集成接口模块的工作原理。万立、乔新愚、吴义忠提出了多资源约束条件下的项目管理中任务调度优化方法,研究了组件技术在PDM系统与项目管理系统进行项目信息集成中应用。

国内安全保卫论文第7篇

[关键词] 科学发展;高校保卫工作

【中图分类号】 G6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6-067-1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俗话说:观念变,天地宽。“观念的革新是一个自我否定,超越自我的过程。既要超越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模式,又要超越已形成的利益格局和习惯做法”。高校保卫工作观念滞后。比如片面强调保卫职能,不注重师生员工的人文关怀、麻木不仁、维持现状、避重就轻,不作为、乱作为;单纯追求个别业务指标升降等。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高校保卫干部思想上整体缺乏科学发展的意识,过份地强调客观的等、靠、要,总梦想外部的条件能适应自己的主观要求,。观念的革新就是要“增强创新意识,开拓创新思维,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

一、坚持以人为本高校保卫观

高校保卫工作是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保驾护航的,学校的建设与发展靠的是人,所以高校保卫工作的“以人为本”就是我们保护好师生员工的安全,使他们能更加安心的工作。

(一)增强保卫人员的服务师生的意识。保卫工作人员是广大师生员工的卫士,不能以管理者自居,要时刻注意倾听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呼声,虚心接受监督,为师生员工排忧解难,办好事,办实事。这样,工作才有群众基础,就可以少犯或不犯错误,少走或不走弯路,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师生隐患意识。近年来,高校安全事故频发,师生中人心惶惶,或人人自危,各自严加防范,人们的警惕性下降了,防范放松,因此保卫工作人员必须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如印发治安通报等加大宣传力度,时时提醒师生,安全隐患随时随地在身边,使他们提高警惕。

(三)加强巡逻防范,确保师生安全。高校保卫人员是师生的“保护伞”。保卫人员经常巡逻在校园各个区域,会是师生本能地产生一种安全感,使其潜意识里将“安全”两字加以强化。同时,犯罪分子看到保卫人员也会产生一种畏惧心理。

(四)加强检查督促增强师生紧迫感。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记忆是有限的。师生们对安全保护和防范的知识、技能并不都很熟悉,也难以做到长期坚持,一以贯之地设防,因此,安全保卫工作者要主动地经常地检查教学区、宿舍区、家属区,发现安全隐患或漏洞要及时提醒有关人员,以增强他们对安全工作的紧迫感。

另外,要尊重并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保卫工作面广量大,只有深入发动群众,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员工,走群众路线,才是做好高校保卫工作的根本路线。群防群治是做好安全保卫工作的有效途径,要继续保持发扬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做好校园保卫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动群众做好群防群治的方法和途径。师生的保卫观直接关系到保卫工作的成败,保卫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各种方式或渠道,帮助师生确立“保卫为我,我为保卫”的新保卫观,从而使保卫工作最大限度群众化。

二、坚持统筹兼顾,树立全面的安全保卫观

高校校园是一个复杂的立体系统,安全问题体现在各个层面。因此高校保卫工作者要坚持统筹兼顾,树立全面的安全保卫观。

(一)师生生命健康的基本安全,包括人身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心理安全。高校师生的人身安全是最重要的安全,而消防、交通、食品、心理安全都有可能危及师生的人身安全,要高度重视。如在交通管理方面要做到:第一,给本校车辆发放通行证,并附上安全注意事项, 要求司机开车速度要慢,遇到行人应让行人先过。第二,在校内交通路上立一些有关交通标志,对人起到提示或警示作用。第三,规范停车管理,对乱停乱放、乱鸣喇叭的车辆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或通报批评等。第四,对进入校园的车辆,门卫要提醒司机以上几点注意事项,帮助一些司机提高修养。

(二)政治安全问题,包括网络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国防安全。如网络安全方面。随着网络技术教育的普及,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上网人群日益增多,互联网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和功能,不断吸引着网上冲浪的大学生,对他们的政治倾向、道德标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这必然会给高校保卫工作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转变思路,实现观念创新。信息革命和互联网的发展引起了全社会从物质到观念等各个层次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高校保卫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这一新的形势,确立开放式的高校保卫工作观念,以开放的心态正视互联网带来的问题与挑战,客观地把握、评价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第二,学习网络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新世纪的高校保卫工作者,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网络知识,增强网络意识,进行网络实践,深入研究网络和网络行为。

第三,运用网络技术,促进工作手段创新。首先,保卫部门可利用校园网,结合学校实际,联合各相关部门,在BBS讨论版上建立网上理论学习园地及网上论坛,开展网上讲座和讨论,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以及应有的网络安全意识。其次,在校园网上建立保卫工作网页,加强大学生的法律、安全意识等教育。内容可以包括: 一、国家宏观方面的法律法规、条例、规定和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及有关安全保卫工作的规定。二、学校保卫工作的有关信息。包括保卫人员的组成情况、人员具体分工情况、联系方法和各校区的办公地点。三、消防知识的宣传以及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四、典型案例和安全知识宣传。五、其他与安全稳定工作有关的信息。

(三)关系到学校全局安全问题,包括教育安全、财务安全、学术安全、行政安全。如假借学校名义违法招生的问题等等。

科学发展观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高校保卫工作必须坚持用于是俱进的精神和科学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自我,要从以人为本和全局的角度来关心、关注推进发展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

参考文献: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N].光明日报,2004-02-22.

[2]邱酬恩.关于新世纪高校保卫工作面临的挑战与相应对策的思考[J].保卫学研究,2001,(3):9-15.

国内安全保卫论文第8篇

关键词:卫生高职院校;职业安全教育;职业风险;职业防护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2-0149-03

卫生行业职业安全关乎医务工作者的工作质量和生命健康。复杂的医疗工作、社会、环境、制度、职业自身特点、个体压力、情绪、职业能力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医务工作者个人健康及职业安全。卫生行业的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在高职教学中渗透并强化职业安全教育,让未来的医务工作者顺利承担起职业责任,规避掉可控的职业风险,具备确保职业安全的职业能力。

卫生行业的职业安全现状

近年来,尽管我国卫生环境条件不断改善,但在医疗卫生机构仍会发生各种职业安全事件。职业安全既与职业环境密切相关,也与职业工作者本身的重视与防护有关。发达国家的职业安全与卫生法律法规体系较完善,综合执法机构独立且专业,有力的社会保障制度、医疗机构的层级监管体制和投资保障使得医务工作者职业安全现状远好于发展中国家。在我国,虽然近几年政府部门对于职业安全的重视度有所提高,但作为社会进步重要标志之一的职业安全卫生状况却远滞后于经济建设的步伐,卫生行业职业安全更是形势严峻,法规落实不到位、安全防护制度不完善,防护意识、防护知识的缺乏以及防护设施的滞后都使医务工作者在职业风险面前如履薄冰。

卫生行业的职业风险 医务工作者是高危职业群体,职业风险较大。卫生行业常见职业风险因素包括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生理及心理性因素等。(1)生物性因素指锐器刺伤,体液、血液、空气等直接或间接接触所引起的病原体感染。其中,锐器刺伤引起的血源性感染一直是威胁医务工作者的主要原因。(2)化学性因素指抗肿瘤药物、化学消毒剂和汞污染等,尤其是肿瘤医院、病房、消毒供应室等地点对医护人员健康威胁最大。(3)物理性因素如紫外线或电离辐射,激光的光化效应,负重及运动性危害,高温、噪音危害等,在医护日常工作中如影随形。(4)生理及心理性因素源于医务工作者繁杂的工作性质、重大的工作责任以及紧张的医患关系。另外,随着新病原体的出现,高科技医疗设备和化学药物的不断更新和广泛应用,医疗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也充满复杂性和多变性。

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防护能力 面对职业风险,我国的职业防护管理却仍处于初级阶段。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颁布十年之久的《职业安全卫生法》才被引入我国。2004年,《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才由卫生部正式颁布。近年来,国家虽然对职业防护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监管体制的诸多弊端,使职业防护中的软、硬件建设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医务工作者防护意识、防护知识薄弱;工作环境、医疗器具及防护设备、用品等有效的职业防护保障不到位;职业暴露一旦发生,追踪困难,保险难以落实。

卫生高职开展职业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绝大多数卫生行业职业风险能够通过规范操作行为、应用防护措施得以规避。早在2000年美国CDC的评估报告中就显示,每年卫生行业的职员中被针刺伤或经皮肤受伤害的可达60~80万人,而62%~88%的锐器伤是可以避免的。以最简单的戴手套为例,恰恰是预防接触性传染和锐器刺伤感染的有效方法,而良好专业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关键要意识先行,即重在教育。

我国医务工作者防护知识匮乏是导致防护意识薄弱的重要因素。目前,多数国家已经认可职业防护教育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包括美国在内的几个发达国家在医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已融入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和“普遍预防”的策略。有报道称,在我国过去相当长时期内,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未接受系统的防护知识教育,上岗后也缺乏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安全技术和方法等方面的继续教育。卫生教育一直重视以患者为本,强调职业奉献精神,忽视了在“以人为本”理念中医务工作者同样有生命之重。现在国内部分医学院校已经认识到了职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增设了相关教育,如一些卫生高职院校设置了“护理职业安全与健康”课程,一些教师在高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也开始渗透职业安全教育。

在实习生职业安全认知与防护现状的调查中显示,98名学生中有40.8%的人接受过职业防护知识方面的教育,而掌握“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概念的人分别占41.8%和39.8%,说明学生的职业防护教育尽管受到了重视,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SARS流行期间,国内医务人员SARS感染事件,以及诸多实习生及在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告诉我们,卫生高职开展职业安全教育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需要,是医学生建立职业信心的需要,也是保障大众健康的需要。

关于卫生高职教育中职业安全教育的思考

卫生高职院校理论课与实践课授课比接近1∶1。理论知识学习时间短且科目多,难以再单独增设职业安全类课程,因此多学科渗透教育不失为好的选择。

在医学基础课程中渗透职业安全教育 医学基础课程是为医学生开启的第一扇职业之门,它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职业安全知识的正确认知,养成实验中良好职业习惯。例如,通过“病原生物学”课,医学生既可掌握学科知识,又可了解卫生工作的感染风险,培养双重保护的意识——保护患者,保护自己。又如,讲授“细菌的传播途径”部分内容时,提醒学生临床操作中采取防护措施(洗手、戴手套、戴口罩)的重要性;在进行“医院内感染”内容介绍时,强调感染对象包括患者、家属及医务工作者;在进行“病原生物实验”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无菌操作的观念,让学生思考可通过什么样的操作和防护才能防止污染和感染的发生,以指导实验操作;在“免疫学”授课过程中,通过介绍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让学生知道免疫力是最好的药,而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之间构成了相互影响的健康网络,所以身心健康是职业安全的有效保障。心理健康包括乐观向上的态度,良好的职业承受能力和面对风险时从容的职业素质……可见,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多个环节均可渗透职业安全教育,教师应细心挖掘。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强职业安全教育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开始形成专业知识、专业习惯和专业意识。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在学生的思想上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因此,在本阶段的教学中强化职业安全教育,对保护未来医务工作者的身心健康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护理学专业理论教学中,除了讲授规范操作法外,还要加强标准防护知识的宣教,授课内容兼顾护理技术和无菌技术操作基本原则,七步洗手法和穿脱隔离衣法,无菌技术和隔离技术,标准预防技术和分级防护技术,针刺伤防护技术和应急处理技术,艾滋病、乙肝、丙肝等血源性传染病在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技术,医疗废物的分类、放置与处理,疫苗预防内容和护士管理办法等内容,使学生能居安思危,重视防护知识的学习并掌握正确处理职业暴露的方法,从容应对职业风险。实践教学是理论转化为行为的重要环节,也是强化职业安全教育的有效方式,恰当的情境教学、演示教学能使职业安全教育更加有效且令学生印象深刻。

在实习中巩固职业安全教育 实习是身临其境的历练,实习生的职业安全意识、行为能否知行合一还取决于带教教师的规范指导、言传身教以及严格管理。实习阶段,带教教师往往是学生心中的榜样,真实且复杂的工作情境和榜样的示范力量都能使职业安全教育比课堂教学更加深入人心。带教教师对职业安全的重视程度以及得心应手的规范操作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这些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对职业安全的态度和职业信心。因此,加强带教教师的职业安全培训,以一带十的放大效应不但会使职业安全教育在实习中得以加强,甚至会影响整个卫生行业的职业安全发展趋势。

加强岗前职业安全教育 岗前职业安全教育势在必行,而且要有广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1)广泛性。学生在卫生行业上岗实习需要定期轮转,因此要充分估计到不同岗位的职业风险,职业安全教育对象以及教育内容都要具有广泛性。(2)针对性。针对具体的工作岗位要因材施教。例如,肿瘤科护士常接触到细胞毒性药剂,要有针对性地学习如何正确配置和使用该类药物,学习如何正确戴双层手套(聚乙烯手套外再套一层乳胶手套)等防护措施。(3)实用性。是指根据岗位条件因地制宜,对职业安全知识活学活用。在我国,卫生行业职业安全防护设备和用品在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存在较大差异,职业安全教育中要结合实际,注意知识的实用性。

卫生高职教师一定要尽力用教育的力量去塑造医学生高尚的医德情操,同时,在卫生高职教学中要有效渗透并强化职业安全教育,正确引导未来的卫生职业人认知和防范职业风险。

参考文献:

[1]刘筱婕,王静宇.论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监督体制的变革、现状、问题与完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4):34-36.

[2]李六忆.我国护士职业安全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J].中国护理管理,2008,8(9):18-20.

[3]王焕强,张敏,等.我国医院临床护士职业性锐器刺伤调查[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9,27(2):65-70.

[4]石春兰,张敏,申翠华.某大型综合医院护理人员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状况调查[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12):168-174.

[5]罗红,余莜.美国医护人员被锐器伤害的有关规定法规[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78.

[6]Charles S M,Pearson M. Risk to health care worker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The New England Joumal of Med,2001,345(7):538-541.

[7]何志慧,丁爱国.护士执业暴露现状与防护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8):1798-1800.

[8]邬维娜,卢惠娟,周英凤.护理职业安全与健康课程设置的探讨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