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国内债务危机

国内债务危机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4 15:54:20

国内债务危机

国内债务危机第1篇

2011年以来,欧洲债务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持续恶化;而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美国,7月31日前两党就债务上限问题的谈判迟迟不能达成一致,债务违约的风险威胁着依然脆弱的世界经济。市场悲观的预期认为,可能会有一些国家和冰岛一样面临“国家破产”风险,全球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国家破产”的涵义

很多读者对两年多前冰岛的“国家破产”记忆犹新。冰岛所谓的“破产”,实际上是从国家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当时冰岛的负债远远大于其资产及产出,从而使得其资产负债表崩溃,技术上冰岛已经破产。

从财务原则上讲,破产主要是针对公司而言的,破产是指当债务人的全部资产不足以清偿到期债务时,债权人通过一定程序将债务人的全部资产进行平均受偿,从而使债务人免除不能清偿的其他债务,并由法院宣告其破产解散。

目前,对于“国家破产”(National Bankruptcy),学术界仍然没有严格的定义。不过,有些研究是通过情景的不同来分析界定“国家破产”风险。一般地将以下三种情况定义为“国家破产”:

一是债务违约。国家由于特定的经济原因或其他原因,无法履行其到期债务本息的支付责任,甚至是无法支付到期的利息,那该国就遭遇偿付危机,面临“国家破产”风险。这个定义主要是从债务债权的财务分析原则进行界定的。这就是目前一些欧洲国家可能面临的风险,8月2日前,全球对美国也有这方面的担心。这实际上是一种债务违约风险,或债务危机。针对违约的对象,一般可以分为内部型违约和外部型违约,内部型违约主要是针对国内的债权人,外部型违约是针对国外的债权人。由于外部型违约的影响更大、更复杂,往往引发更为密切的关注。

二是政府的变更。一般而言,政府的正常更迭是不会改变前政府承担的信用承诺,不会改变一个国家的债务债权关系。但是,如果一个新政府质疑前政府的合法性,那就有可能否认前政府的信用行为,从而不承认前政府的债务责任,此时,这个国家也面临“国家破产”的风险。比如,苏联成立后,它就完全废除了沙皇政府和克伦斯基政府的债务。

三是国家的消失。严格意义上,这是“国家破产”的最本质特征。但一般而言,一个国家消失,往往会有一个新的国家或几个新的国家产生,新国家或其中一国经常会承担此前国家的主要债务债权责任。但是,如果新的国家不承认此前的债务债权关系,那完全意义上的“国家破产”就产生了。

根据上述三个情景,严格意义上的“国家破产”是国家的消失及其引致的债务债权关系的可能消亡;而最为普遍的“国家破产”情景是债务违约导致的偿付危机,或是我们所熟悉的债务危机,并非一个国家像一个公司一样会消失或被进行破产清算。比如,如果美国两党无法在8月初就债务上限问题达成一致,那美国就无法进行到期债务的支付,就产生违约,可能就面临“国家破产”风险,但不是美国的消失或被清算。

基于第一个情形的“国家破产”分析,实际上是一种债务危机,其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其一,从这个国家的收支角度出发,如果一个国家收支长期处于不平衡状态尤其是长期支出大于收入,那就会使得这个国家在某个时点无法支付到期的债务本息,从而发生债务违约,面临“国家破产”风险。历史上,众多的债务危机大都是这样的情况。

其二,从该国的资产负债表分析,如果这个国家的负债猛然大幅增加,比如外币大幅升值(或本币大幅贬值)导致其持有的相应外币负债头寸的支付压力上升,在其资产价值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可能使得资产负债表的平衡被打破,从而资不抵债;另外,可能由于其资产的大幅贬值,导致资不抵债的情况――冰岛就是这样的遭遇。

“国家破产”与流动性危机

债务危机是“国家破产”风险最为普遍的表现形式。如果一个国家的负债不断攀升,其债务占经济产出的水平持续上升,而收入水平增长相对有限,那在某个时点这个国家将由于过度负债(Over-indebtedness)而无法支付到期的债务本息,甚至无法支付利息,那就可能面临债务违约或债务危机。此时,这个国家就是面临了严重的偿付危机(Insolvency crisis)。

偿付危机一般并不会使得“国家破产”解体。对于一个公司而言,当其面临偿付危机时,债权人就会要求通过法定程序将债务人的全部资产供其平均受偿,最后是公司被清算破产。但对于国家而言,特别是和平时期,债权人是无法对一个国家的全部资产进行平均受偿的,因为国家的是不得侵犯的。所以,一个国家虽面临偿付危机,但并不必然导致这个国家破产解体。

债务违约引致的偿付危机实质上是流动性危机。国家是有固定的收入来源的,一般是税收,偿付危机一般都是特定时刻的支付危机,如果这个国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支付的资金,那偿付危机就可以缓解甚至消除。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国家无法履行债务支付责任的关键在于支付意愿,而非支付能力,是临时性的支付困难,而非真正的无法支付。所以,对于面临破产风险的国家而言,债务危机实际上是一种流动性危机,或临时违约。

“国家破产”可能引发严重的金融经济危机。一般地,国家的债务大部分是以债券或借款的形式存在,如果面临流动性危机,债权人的债权就无法得到偿付,持有的债券等资产就面临着资产减计,对于金融机构或企业,就会破坏其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导致资不抵债,最后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企业破产,引发金融危机。同时,由于流动性危机的存在,会使得市场对风险溢价的补偿要求提高,债券的收益率会大幅提高,资金成本整体也将上扬,加上此前金融部门的混乱,对于资源配置的效率将形成巨大的冲击,最后导致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效率降低甚至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

一个国家如果出现“国家破产”风险,不管是偿付危机还是流动性危机,对于外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债权人以及该国家自身等都有严重的后果。对于债权人――可能包括外国政府、金融机构、国际金融组织以及国内债权人(有金融机构、企业、个人等),将面临全部或者部分的债权违约风险,其债权的价值面临萎缩。对于国家自身,由于存在“国家破产”的风险,必然导致公共支出的降低和预算规模的下降,从而对经济增长造成影响;同时,违约将导致该国的信用和公信力大大降低,其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将短期受限,融资的成本将大幅提升,甚至无法获得融资。对于该国家的居民,由于“国家破产”风险的持续,个人的财富将受到极大的威胁,国家对个人的信用将降低,作为最重要的债权人,个人(主要是其储蓄)可能不再会成为国家债务的主要融资渠道。

根据经济逻辑的分析和历史经验,一个经济体一旦面临“国家破产”风险,出现偿付危机或流动性危机,最后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系统性危机。“国家破产”风险将可能引发三种类型的危机:由于资产减计导致的银行或金融危机、由于资源配置紊乱及私人部门总需求萎缩导致的经济危机以及外国投资者信心崩溃引发的货币危机。

“国家破产”的应对

违约的历史由来已久。根据相关的研究,最早的违约案例是1557年,西班牙菲利普二世政府无法偿还其到期债务,不得不宣布“国家破产”,这是历史上国家第一次宣布“国家破产”。二战以来,影响最深远的违约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对美元-黄金挂钩机制的违约,即尼克松冲击,最后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其后违约主要发生于上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90年代(俄罗斯等)以及本世纪初期(土耳其、阿根廷等)。

自救是违约的首要政策。应对违约的首选之策就是获得新的流动性,以提高偿付能力。获得流动性的方法主要有:一是向其他国家或国际金融组织申请短期贷款,在短期内获得新的流动性来缓解支付压力;二是在资本市场上发行新的债务凭证,以发行新债的资金收入来偿付旧债的本息,当然前提条件是该国仍然能够获得资本市场的信用认可;三是出售资产,以获得一定的额外收入来进行支付;四是增加税收,特别是关税,来增加政府的收入;五是减少支出,削减公共支出,降低债务水平。一般地,前面两个措施需要和外部经济主体相互联系起来,而后面三个措施主要是针对国内的。内部型违约的解决之道相对简单,外部型违约由于涉及国外的经济利益,处置起来很复杂。

外部型的违约的原始应对方式,多以协商加武力威胁来解决。由于特定国家面临破产风险,在国际法尚未建立的条件下,债权人无法通过法律获得债权的合法收入,债权人只能与债务国进行协商,同时以武力相威胁。19世纪至20世纪初,欧洲国家作为很多国家的债权人,一旦某个国家发生或可能发生违约,欧洲国家就经常以武力接管或威胁该国,以该国的税收特别是关税收入来偿还债务,或者以其作为担保。

传统的国际救助方式在二战之后盛行开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武力解决债务债权关系就很少见,多为协商解决。特别是二战之后,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起来,新成立的IMF的宗旨就是促进全球国际收支的平衡,对失衡国家进行援助。一个国家一旦面临违约风险,IMF等机构和主要发达国家(如七国集团)多会积极参与救助,向该国提供相对充足的紧急贷款,使其能够支付到期的债务本息,缓解其支付压力。这样,就形成了以国际金融组织和发达国家为救援主体、以短期紧急贷款为主要方式的传统国际救援方式。不过,由于国际金融组织和发达国家的贷款往往具有条件,这个方式受到一定的质疑。2001年11月开始,IMF开始研究债务重组机制,并于2003年IMF/世行春季年会前出台,但是由于美国和部分新兴经济体的反对,这个机制也被搁置,从而使传统的国际救援机制没有得到有效的完善。

“国家破产”的市场应对机制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传统的国际救助方式由于存在道德风险、未来违约以及有效性等问题,同时还存在对国家的侵蚀等弊端,在东亚金融危机之后受到了较多的质疑,特别是以IMF作为最后贷款人的救援机制的条件性被认为是加剧危机而不是缓解危机。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市场力量来解决违约的趋势日益明显,形成了以传统国家救助为基础、以市场手段为主要方式的违约应对机制。这个机制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债务重组。相对而言,国际救助是违约危机的短期缓解之策,而债务重组则主要是侧重于债务违约问题的解决。

债务重组

一个国家面临偿付危机的情况下,如果短期内通过自救和国际救援能够恢复偿付能力,那流动性危机就将解决,违约的压力将缓解,“国家破产”风险就大大降低。但是,如果该国过度负债,导致其信用水平低下,或者该国具有系统重要性,没有其他国家或国际金融组织能够有效进行救援,那通过自救和国际救援就无法解决该国的偿付能力,“国家破产”的风险就徒然上升,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要进行以市场手段为主的债务重组。

某种意义上说,债务重组是债务危机的最后归途。比如,欧洲债务危机中的希腊等国在IMF和欧盟的救援之下,如果仍无法恢复偿付能力,那它们就极有可能走向债务重组的道路。如果意大利甚至美国发生违约并引发连锁反应,由于其经济规模和债务规模很大,则可能出现无法有效救援的情况,债务重组也有可能发生。

债务重组(Sovereign Debt Restructuring),是指债权人与债务国对现有债务债权关系及债务的本息支付的重新安排。对于外部型债务违约,债权人主要是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或银行等,但一般是政府作为债权人或债权人代表。债务重组的主要目的是使债务国能够短期内缓解或解除债务负担,缓解偿付危机,以通过市场等方式获得流动性,最终支付全部或部分债务本息。

国内债务危机第2篇

关键词:欧债危机;救援机制;有效性;风险

2010年4月,希腊拉开了欧债危机的大幕。2010年年初,时任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指出,债务问题在发达经济体中具有“普遍性”,引发了市场更大的动荡。IMF(2010)在2010年秋季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指出,2011—2013年是发达经济体暴露风险的重要时间窗口,其中2012—2013年是财政稳固风险系数最大的阶段,发达经济体的财政状况不容乐观[1]。希腊由于财政数据造假问题,首先遭遇了债务危机,也拉开了欧债危机的序幕。

截至2012年3月末,在现有救援框架发挥作用之后,欧债危机系统性风险有所淡化,但是,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一是希腊对私人部门债务减计是否是“唯一和例外”,是否会传染至葡萄牙等财政状况同样糟糕的经济体。二是银行部门在新的监管框架下如何强化其资产负债表。三是欧洲危机的救援体系的内在问题仍然没有彻底解决,最后贷款人职能如何强化是欧债救援以及未来金融风险防范的重大内容。四是欧洲债务危机的系统性风险降低,但是欧洲经济衰退的风险在提升,欧债危机可能使得欧洲经济正向衰退演进。

一、欧债危机的演进历程

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学术界或政策界并没有对欧债危机的发展进行阶段划分。为了讨论的全面性,大致而言,欧债危机的演进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冰岛危机和中东欧国家的“非典型”债务危机;二是希腊债务危机;三是危机持续深化阶段;四是债务危机向经济衰退转换阶段。

欧洲债务问题的第一阶段是“非典型”债务危机。这主要是指发端于北欧小国冰岛的“外向型”债务危机和中东欧国家“外来型”债务问题。2008年10月,在全球过度扩张的冰岛金融业(资产规模为GDP的9倍多)陷入困境。三大银行资不抵债,被政府接管,银行债务升级为债务。当时冰岛政府外债规模高达800亿美元,为其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4倍左右[2]。技术上,冰岛已经遭遇“国家破产”。其次是中东欧国家“外来型”债务问题。2009年年初,穆迪由于中东欧的“外来债务”规模巨大,调低了乌克兰的评级,并认为东欧的形势在不断恶化,触发了中东欧国家的债务问题。在IMF、世界银行以及欧盟等支持下,中东欧的局势有所缓和,并在2009年实现了初步复苏。

欧债危机的第二个阶段是希腊债务危机。2009年5月,希腊就遇到了债务问题,欧盟强力声援后,局势得到一定的缓解。但半年后希腊财政赤字并未改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升至12.7%,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高达113%。惠誉将其信用评级调低,希腊债务问题爆发了。与冰岛和中东欧不一样,希腊、葡萄牙等的债务问题是传统的收支结构问题。

“欧猪五国”危机是欧债危机的深化表现,这个阶段大致是2011年2季度至2011年末。在这个阶段,欧债危机继续恶化,其风险在于危机的后续传染性,主要体现在向大型经济体传染和向银行业部门传染。2011年9月,标准普尔调低意大利信用评级,并给予负面展望。2011年10月,欧洲最大的清算所LCH清算所要求提高意大利债券交易的保证金,触发了意大利债券收益率的大幅飙升,一度引发意大利债券市场的恐慌和意大利债务问题的升级。另外,欧债危机存在从债务危机向银行危机转换的可能性,全球最大的城市银行——法国-比利时合资的德克夏银行(Dexia)倒闭,这为欧债危机向银行业危机传染提供了警示。

2012年以来,欧债危机逐步向经济衰退演进(IMF,2012)。2011年4季度,由于欧债危机可能向意大利、西班牙等大型经济体传递,同时向银行业传染,欧债危机的救援框架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在强化现有救援框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同时,欧洲央行承担了临时的最后贷款人职能。2011年12月9日,欧盟峰会就更加严格的财政纪律以及提高金融稳定性工具有效性等方面达成一致,出台了长期再融资计划(Long Term Refinancing Operation),极大地缓解了欧洲银行业部门的融资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欧债危机演化为银行业危机的风险大大降低。未来一段时间内,欧债危机的未来风险集中在债务违约、银行业资本金提高、经济衰退以及欧元区和欧盟的中长期改革等方面。

二、欧债危机的救援框架

由于欧债危机不断深化,需要进一步完善救援体系。欧元区和欧盟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导的欧债危机救援框架的主要任务包括:一是出台系统性的政策,解决债务危机发生的经济体的债务处置问题;二是防范债务危机向银行危机演进;三是防范债务危机向大中型成员国,特别是向意大利传染,以避免系统性危机。

(一)欧洲债务危机的救援历程

国内债务危机第3篇

【关键词】拉美;债务危机;欧洲债务危机

债务危机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曾有学者预言发达国家是不会爆发债务危机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此次以希腊为代表的欧洲债务危机来势之凶猛无法抵挡,使整个欧盟陷入困境,并且成了世界经济复苏的严重威胁。

一、80年代拉美国家的债务危机

随着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两次石油危机的爆发,拉美国家的外债急剧增长,结束了近30年的经济迅速发展阶段,拉美地区的经济开始陷入困境。拉美国家的债务由1975年的685亿美元急剧增长到1982年的3000多亿美元,增长了三倍多,将近占到第三世界外债总额的一半。其中巴西负债900亿美元、墨西哥800亿美元、阿根廷380亿美元、委内瑞拉320亿美元,仅上述四国的债务就占到了拉美总债务的80%之多(见图1)。在此之后,拉美地区全面爆发了债务危机。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拉美国家的负债数额急剧上升(见图

2),拉美国家的债务危机不仅极大地阻碍了拉美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也给西方经济以沉重的打击。

二、欧洲债务危机

欧洲债务危机源于冰岛。2008年10月,美国金融海啸的严重冲击,致使冰岛三大银行均资不抵债,并陆续被政府接管,由此银行的债务升级为债务,冰岛濒临“破产”。随之过后,IMF主导了对冰岛的救援措施,才使得冰岛债务危机暂时告一段落。中东欧国家的负债水平一直以来都比较高,2009年初,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政府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大,穆迪调低了乌克兰的评级,促发了中东欧国家的债务问题,但随着西欧强国对其在东欧资产救助的开展,中东欧债务问题没有引发新的系统性金融动荡。2009年底,希腊政府宣布其财政赤字占GDP比例达到12.7%,是欧盟允许的3%上限的3倍多,2009年12月,惠誉将希腊信用评级由“A—”降为“BBB+”,同时把希腊公共财政状况前景展望调为“负面”,其后,标准普尔和穆迪也都相应地调低了希腊的信用评级。欧洲债务危机以此为契机,大肆爆发。同一期间,欧洲央行相继警告了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这三个波罗的海国家。紧接着,爱尔兰、意大利、德国、法国等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乃至整个欧盟都卷入了严重的债务问题中(见图3,图4),使欧盟陷入有史以来最艰难困境之中,同时也严重阻碍了正在逐渐复苏的世界经济。

三、80年代拉美国家债务危机与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分析

1.外部经济环境恶劣。(1)西方发达国家转嫁经济危机。这两次债务危机的爆发都与全球经济危机密切相关,由于受到国际经济低迷的重创,西方世界发达国家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除了高关税以外,还设置了多种非关税贸易壁垒,导致债务国出口大幅下降,外汇收入锐减。(2)高利率加重了债务负担。国外银行的高利率从两个方面导致了债务国的负债加重。首先,受国外银行高利率的诱惑,债务国国内拥有大量资金的企业或个人追逐高利率,纷纷把资金存入到国外银行以获得较高的利息收入。其次,由于外国贷款的利率较高,并且一而再再而三的上调贷款利率,利息支出就是一笔可观的数字,就使得原本还债能力有限的债务国更是雪上加霜,加重了债务负担。(3)全球经济低迷导致跨国融资履步维艰。全球经济的不景气,使得国外投资者越发慎重每项投资。由于债务国已使负债累累,外国投资者对债务国的经济前景不看好,纷纷撤资导致资金大规模流出。

2.债务国深刻的内在原因。(1)脆弱的经济结构易受外部因素的冲击。拉美地区多数国家是以出口少数几种农矿产品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际市场的农矿产品和原材料的价格暴跌,导致拉美国家的出口收入锐减,入不敷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对农产品出口带来严重冲击,房地产价格大幅度下滑,旅游业更是陷入萧条时期。这样单一的经济结构导致债务国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很高,极容易受到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2)各国政府出于不同目的大量举债导致债务负担过重。战后,拉美许多国家为了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纷纷制定了一些过于庞大的经济发展计划,实行高目标、高投资、高速度的“三高”方针,其资金需求远远超出了国家财力所能承受的范围。由于各自的不同目的,债务国都需要靠大量举借外债来弥补国内的巨额资金需求。(3)国家政府政策上的失误。拉美国家对外国直接投资采取了许多限制性措施,只有依靠举债来发展本国经济,并且外债规模严重失控。欧洲许多国家则是推行赤字财政的政策来刺激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稳定本国的政治当局。这些国家所借外债很大程度上没有或者没有适当地用于发展经济,而是直接用于弥补国有企业亏损或支付公共福利。当然,拉美地区国家和欧洲国家的国际政治与经济背景有很大的差异,其国家经济实力,国内政策等也大有不同,所以其爆发债务危机的原因除了上述相似之处外,还有一些其自身特有因素的部分,这里不加以详细阐述。

四、走出欧债危机的对策建议

通过上述对两次债务危机的成因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其存在诸多的相似之处。欧洲国家可以借鉴拉美国家应对危机的措施,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找寻应对此次债务危机的对策,走出危机泥潭。

1.制定“欧洲‘布雷迪计划’”。为了解救当时深陷债务泥潭的拉美国家,1989年3月美国提出了“布雷迪计划”。它的核心是削减债务国的债务,主要包括:(1)在调节账务和税收等方面,债权国政府应制定出鼓励商业银行参与削减债务计划的具体措施。(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以及债权国政府应向债务国提供资金,以加快削减债务的过程。(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向那些尚未同商业银行达成协议(包括重新安排债务、削减债务和提供新贷款等方面的协议)的债务国提供信贷,以帮助其进行结构性调整。2011年10月26日,欧洲各国已经达成协议,对希腊的债务进行了50%的减免,接下来仍可以按照布雷迪计划的要求做下去,这必将是解决债务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至少在目前来看可以缓和债务危机的严重性。

2.欧盟国家荣辱与共应对债务危机。拉美债务危机时期,拉美国家曾联合起来应对债务危机,一起站出来解决债务问题。欧元区国家甚是整个欧盟都应该站在同一立场。欧元区国家在享受了统一的货币政策带来的利益之后,也要共同面对其带来的弊端。欧元区外的国家也要为了整个欧盟的共同发展,荣辱与共一起度过危机难关。

3.采取财政调整措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债务问题,就要从危机爆发国自身的原因着手。仿照拉美国家,欧洲国家也要采取一定程度的财政调整措施,进行适度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本质上降低危机爆发的风险。

4.严格控制外债规模合理规划外债用途。不论是拉美国家还是欧洲国家,外债规模都过于庞大。鉴于欧洲国家的实际情况,应该将外债大部分用于发展本国的支柱产业,尤其是可以出口创汇的产业上。在此基础上,统一外债的管理与控制,强化外债的风险管理。

拉美国家尚可能够顺利地度过债务危机,欧洲这些发达国家在经济实力与制度等方面都比拉美这些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只要欧洲国家荣辱与共,站出来一起面对债务危机,制定出合理的救助计划并予以实施,那么摆脱欧洲债务危机的困扰则指日可待。

参 考 文 献

[1]齐楚.拉美国家的债务危机[J].现代国际关系.1983(5):42~45

[2]余文健.拉美债务危机:成因与对策[J].求实学刊.1992(2):

62~67

[3]刘玉玲.欧洲债务危机的发展及其趋势分析[J].海南金融.

2011,(4):39~42

国内债务危机第4篇

[关键词]主权债务危机; 原因分析; 启示。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展历程。

( 一) 债务危机初现端倪。

2009 年 10 月 20 日,希腊新任首相乔治·帕潘德里欧( Georgios Papandreou) 突然宣布当年的财政赤字将占GDP12. 7% ,公共债务占 GDP113% ,远远高于欧盟在《稳定与增长公约》中设定的 3% 和 60% 的上限。鉴于希腊财政状况的恶化,自 2009 年 12 月开始,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三大全球信用评级机构相继下调了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标准普尔还强调说,如果希腊政府短期内不能改善财政状况,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这一举动导致希腊股市大跌,欧元兑美元汇率走低,希腊债务危机正式爆发,拉开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序幕。

( 二) 债务危机持续蔓延。

继希腊之后,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家的内部债务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爱尔兰政府于2010年 9 月 30 日宣布,由于救助本国五大银行耗资最高可能达 500 亿欧元,预计当年的财政赤字会骤升至 GDP 的32% ,到 2012 年爱尔兰的公共债务与 GDP 相比预计将达到 113%,爱尔兰债务形势急剧恶化。2011 年 6 月,意大利政府债务问题使债务危机再度升级,其 10 年期国债与德国国债之间的收益率利差已升至欧元流通以来的新高。此外,危机还波及地处欧洲心脏的比利时,其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呈现连续上扬态势。

( 三) 债务危机不断恶化。

由于债务的主要债权国是欧洲核心国———法国、德国和英国,倘若上述五国不能如期偿还债务,欧洲核心国也将卷入,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在此期间,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直都在寻找缓解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标准普尔于 2012 年 1 月 13 日宣布下调法国等欧洲 9 个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法国步美国后尘,失去 3A 最高评级。至此,欧元区内保留顶级信用评级的国家仅剩德国、荷兰、芬兰和卢森堡四个国家,而葡萄牙、希腊、爱尔兰则处于“垃圾级”( BB + ) 。

2012 年 1 月 24 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世界经济前景》报告中称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已经进入一个“危险的新阶段”,并预计 2012 年欧元区经济将下滑 0. 5%,此前预期为增长 2. 1%; 2013 年则将增长 0. 8%,低于此前预期的1. 5%。欧元区国家信贷状况趋紧、债务利率上升、失业率攀高、经济增长缓慢以及大规模的罢工都表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恶化。

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原因分析。

( 一) 美国金融危机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诱因。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与深化,次贷危机直接导致的是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使得社会总需求急剧下降,国内经济陷入衰退,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等。为了救市,希腊、爱尔兰、西班牙等欧盟成员国陆续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扩大公共债务刺激经济,以缓解失业和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从而导致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水平进一步恶化。随即这些国家的偿债能力受到了质疑,相继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

( 二) 政府过度举债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直接原因。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使欧洲国家的财政状况堪忧,为避免国内经济衰退,欧洲各国政府开始实施一系列的经济刺激计划政策,直接导致了一些国家政府财政状况恶化以及债务规模攀升。除西班牙与葡萄牙在 20 世纪90 年代经历了净储蓄盈余外,出现危机的五国在 1980—2009 年间均处于负债投资状态。长期的负债投资引发了巨额政府财政赤字。根据欧洲中央银行的统计,2009年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的财政赤字分别为14. 3% 、13. 6% 、11. 2% 和 9. 4% ,远高于欧元区 6. 3% 的平均水平,更超过欧元区 3% 的警戒线,而且他们的负债水平也都比较高,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及意大利分别达到 82. 9%、124. 9%、66. 3%、84. 5%、116. 7%,远超过欧元区 60%的警戒线。

( 三) 社会收入分配和保障制度缺陷导致财政负担沉重。

欧元区各国实行以高福利为特色的社会收入分配制度和涵盖养老保险、失业救济、教育和医疗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保障制度,形成了沉重的财政压力。随着各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劳动力人口下降,生产产出减少,特别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失业率不断攀升,使得社会保障支出进一步增加,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由于工资以及各种社会福利存在“粘性”,在上涨之后难以向下调整,导致政府与私人部门的负债比率节节攀升。庞大的福利费用使政府财政支出不断扩大,提升了主权债务水平。

( 四) 欧元区内部经济结构失衡是主权债务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结构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希腊国内收入主要来源于海运和旅游业等外向型产业;爱尔兰则主要依赖于房地产业,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使其国内经济陷入衰退期; 意大利长期出现高失业率、高税收导致国内经济陷入停滞状态。就外部来看,欧元区核心国家与国家也存在着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国家负债压力较重,核心国家向国家出口并向国家提供贷款。一方面欧元区核心国家和国家存在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于外部资金的大量涌入而推高了危机国家的工资和物价水平,削弱了本国产品的竞争力,造成实际收入不断下降,最终引发欧元区经济结构失衡并逐步累计扩大。

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 一) 严格控制政府财政支出。

众所周知,在政府财政总收入既定的前提下,财政总支出越大,财政赤字就会越多,而政府财政赤字越高,引发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大。由于近年来我国政府消费性支出增长较快,政府每年的公款出国、公款吃喝等花费居高不下,在未来几年仍有增长之势,因此在控制政府财政支出时,要特别注意控制消费性支出。巴西财长卡多佐曾说: “通胀的根本原因很简单: 政府花的比赚的多。面对赤字,大印钞票。”因此,严格控制政府的财政支出,强化预算管理,防范政府的挥霍性消费,对于防止主权债务危机至关重要。

( 二) 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从目前来看,我国存在的债务风险不在中央,而主要在地方政府。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迅速扩张。2011 年 6 月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全国地方性政府债务审计结果》显示,截至 2010 年底,全国地方性政府债务余额达 10. 71 万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约占 62. 62%,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约占21. 80% ,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它债务占15. 58% 。在未来几年,大部分地方投融资平台将陆续进入偿债高峰期。由于土地出让收入的减少,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也可能有所缩减,再加上这些借贷资金大部分被用在自偿能力比较低的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建设项目上,一旦投融资平台无法偿付债务,那么地方政府将背负巨额债务。因此,我国应加强对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的管理工作,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的用途、融资规模、融资平台以及资金来源,加强风险管理。

( 三)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注重发展实体经济。

希腊和爱尔兰主权债务危机共同的教训就是单纯依靠房地产业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来推动经济发展,实体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导致两国的经济走势完全依托于国际环境的变化,缺少可以应付的资本。因此,我国应坚持以国内经济发展为主线,以实体经济发展为支撑,不断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了防止房地产泡沫对经济的冲击,要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努力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四) 积极稳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从此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可以看到,过于优厚的社会福利制度很可能成为政府的沉重负担,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障碍之一。因此,在我国不断探索和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要吸取欧洲高福利制度的经验与教训; 在不断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注重扩大保障的覆盖面,以努力消除因保障水平、身份和标准不同造成的不公平现象,不片面追求福利水平的提高,避免因福利体制弊端而陷入主权债务危机。

国内债务危机第5篇

关键词:欧洲债务危机;国际贸易;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5-0080-02

一、欧洲债务危机的形成及发展路径

向来以高福利、高社会保障度著称的欧洲,在2007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以后,也陷入了第二轮的经济危机,这就是欧洲债务危机。这是因为欧洲对于政府的财政收支有着更高的要求。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之下,很多欧洲国家在抵御经济危机的能力上力不从心,使得原本就高赤字维持下的政府财政收支雪上加霜。欧洲很多国家在对外贸易方面缺乏较高的竞争力,因此其摆脱或者转嫁经济危机的能力显得非常有限。而我国是一个贸易大国,欧洲债务危机必然会对我国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事实上,欧洲债务危机是国际金融危机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特定时期,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采取了相对宽松的刺激政策。但是,这种第二阶段的经济危机也已经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是把全球金融危机推上了一个新时期。

在欧洲继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债务危机以后,它经历了一个演进过程。这就是先往欧洲银行业传导,然后向非金融私营部门进行传导,最后又向美国经济进行传导。就欧洲债务危机向欧洲银行业的传导来说,由于欧洲各国的国债贬值,使得欧洲银行的资产质量大幅下降,加之政府和银行的联系较为紧密,从而为财政危机向银行业的扩散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性。欧债危机向非金融私营部门的传导,主要涉及的是实体经济,具体表现在:债务危机直接导致欧元区政府债券收益率攀升,融资成本大幅上升,债务的信用危机会传导到市场,给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蒙上阴影。政府的财政恶化,使政府的融资需求提高,从而减缓了经济增长。欧债危机向美国经济的传导,指的是它通过双边贸易传导以及美国银行业对欧债的风险暴露。首先就是此次危机给美国对欧出口造成不利影响,其次就是涉入其中的美国银行带来巨大的违约风险,大大降低了其资产质量。

二、欧洲债务危机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欧洲债务危机于2010年5月最早爆发于希腊,随后欧盟为了应对和预防债务危机的蔓延,采取了多种经济治理结构的调整和改革。但是,整体效果不佳,欧洲债务危机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遏制,并随之向其他成员国蔓延开来。目前,欧洲债务危机的负面影响仍然没有散去,这主要是由于其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无法在短期内获得消解。具体来说,原因如下。

1.欧元不断升值成为主要诱因之一。因为欧元的不断升值,使得一些欧洲国家认为举债成本较低而到处举债,因而这些欧洲国家的欧元受到很多投资者的热捧。但是,一旦爆发了金融危机,欧元又迅速贬值,使得原来的举债行为要承担巨大的经济危机,欧盟的资金流动性不强,市场也不再看好欧盟经济前景而大幅退出,也造成了其融资方面的困境。

2.欧元区经济增长不平衡,治理结构有缺陷。欧洲债务危机不能平息而不断升级的原因在于欧元区的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够平衡,欧盟内部核心国家,比如德国和法国等,它们的实体产业发展迅速,大大推动了欧元区经济的发展。但是,希腊和爱尔兰等欧元区的国家则缺乏实际的综合国力,它们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信贷业务的扩张,从而导致了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发展严重失衡。此外,欧元区国家的货币与财政政策也不统一,它们的政治决策力不足,授权缺失,都使得欧洲债务危机最终演化成蝴蝶效应。

3.欧洲货币政策较为保守,加之银行业的信贷扩张较为疯狂,而劳动力市场又缺乏必要的灵活性,这些都导致了欧洲债务危机的经济复苏过程较为缓慢。虽然说欧洲爆发债务危机以后,欧洲央行开始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积极控制危机带来的风险。但是,经济复苏却比想象中要难很多,欧洲过于追求物价的稳定而阻碍了消费与投资的增长。欧洲人口老龄化也造成了大量的结构性失业率持续上升。

这种源自于美国金融危机的欧洲债务危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欧元区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以及体制、机制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也决定了欧洲债务危机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就其复杂性来讲,它包含了银行业危机、竞争力危机、经济治理危机。欧洲债务危机表面上是一场希腊等政府丧失偿债能力的危机,但是其更深层次的后果则来自于银行业危机。它的特点就是希腊和葡萄牙经济结构单一、竞争力低下。此外,欧洲债务危机的特点就是欧盟实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它本身的结构性缺陷,各个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利益诉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它是一场政治合法性危机。就其长期性而言,欧洲债务危机的引发原因就在于一些欧元区国家的公共债务呈现迅速增加的趋势,它们的经济增长并不是依靠实体产业的发展来带动的,而是依靠信贷业的不断扩张来推动经济的增长。一旦发生经济危机,它们的偿债能力就会大幅度下降而导致危机的长期性特征。

三、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

事实上,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以后,欧盟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救助政策。虽然说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欧洲债务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欧洲债务危机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欧元区已经进行了债务重组以应对危机。但是,危机国家有限的经济增长无法保持债务的可持续性,欧盟已从心理和行动上逐步接受危机国家债务重组,欧债危机的根本解决之道有赖于危机国家经济持续增长能力的恢复。但是,在近期内,欧洲债务危机无法得到根本遏制,甚至还有再度恶化的可能性。很多相关的债务国家会采取不同的违约方式进行违约,使得国际经济大环境难以迅速恢复。我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加之我国顺利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欧洲债务危机的重大影响。这些影响表现如下。

1.汇率方面受到的影响。从汇率机制来说,我国的国际贸易更容易受到不利影响,因为我国的外汇政策不利于应对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同时,由于多种国际因素的影响,我国人民币的价格不断攀升,一度创下最高峰,这非常不利于我国企业进一步开展国际贸易,它会使得我国企业的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一旦爆发欧洲债务危机,其欧元迅速贬值,使得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这给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甚至有些企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它们的成本越来越高,在国际贸易中不再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此外,欧元区货币的贬值,也使得我国企业的国际贸易利润大幅下降,这是因为我国大部分企业属于劳动密集性企业,不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很难在国际市场上掌握产品价格定价权,一旦汇率变动,将造成不确定的损失。因此,欧洲债务危机的汇率变动给我国企业带来了双重压力,即成本上升而利润下降。

2.国际贸易环境受到负面影响。从国际贸易理论和规则来看,欧洲债务危机使得整个欧洲的贸易环境形势不够乐观,它是美国金融危机的延伸和恶化,只不过打上了欧洲国家的烙印而已,它大幅拉缓了欧债国家的经济发展步伐,人们的收入也迅速减少,这非常不利于我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主要是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此外,欧洲债务危机还导致了一些欧洲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迅速抬头,它们开始纷纷出台有利于本国企业的政策,实施新的贸易策略,根本目的就在于转嫁本国经济风险,促进本国经济的复苏。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限制进口,而我国又是一个出口大国,我国国际贸易必然会受到欧洲国家贸易保护政策的严重影响,它还会通过一些反倾销政策来导致贸易摩擦,这些都非常不利于我国国际贸易的顺利开展。

3.我国对欧出口贸易明显下降。在欧洲债务危机的负面影响下,我国对欧出口量大幅下降,主要表现为对欧出口增势明显减弱,这是因为欧盟内需市场增长乏力,对来自我国商品的需求开始呈现减弱的迹象。欧盟自贸区还采取了一定的债务危机应对战略,它们开始加快与我国周边经济体的自贸区建设,比如与印度、东盟、新加坡等国和地区启动了自贸协定谈判,甚至还与原来排斥的日本开展贸易磋商。而欧洲与这些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协定必将给我国国际贸易发展造成不小的压力,因为那些经济体与我国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我国企业必须采取措施消除潜在的贸易转移效应。因此,我国对欧存在着“走出去”的两难处境。具体说来,一方面,很多欧洲国家和企业欢迎中国投资,但是,我国企业很多又缺乏在欧盟成熟市场开展大规模投资经营的能力,一旦盲目进入,有可能造成巨大的失败;另一方面,我国有些企业在欧洲收购相关高端技术,已经引起了一些政客和舆论的警觉。

国内债务危机第6篇

一、欧洲债务危机的起因

冰岛破产,前波为平:迪拜危机,后浪再起。时至今日,希腊也未能幸免。自2009年10月初,希腊政府宣布该年度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将达到12.7%和113%,超过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同时由于其财政状况显著恶化,全球三大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相继调低希腊债务评级,穆迪甚至把其评为垃圾级,导致了希腊政府借款成本大幅上升,希腊政府债券CDS息差价格也大幅上扬,未来融资能力被削弱,债务危机正式浮出水面。

这次危机以欧元区本身不完善的机制为导火索,以希腊高福利政策以及不遵守财政纪律,长期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双赤字)导致资金外流、举债度日为根本原因,在采用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片面强调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缺乏监管并受美国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的大环境下爆发了。

二、欧洲债务危机对世界的影响

1、影响欧元币值稳定

欧元体系自身存在的缺陷是导致欧洲债务危机的导火索,欧元区的货币政策是由欧洲央行统一制定的,这虽然降低了区内外的宏观交易成本,但由于欧元区国家无法单独动用货币政策,当面临财政赤字时,各国只能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即缩减国内开支,更不用说债务货币化(央行增发所需数量的货币)来缓解债务压力。这加剧了各国财政赤字和债务的产生,严重损害了市场对欧元的信心,国债贬值,使融资成本变高,欧元大幅度贬值,全球多余的流动性则通过息差交易流向欧元区以及欧元区国家的债,加上欧洲银行实行多种金融衍生工具,利用息差交易进行套利,等到危机爆发,市场开始抛售及平仓,欧元汇率急跌,如果不能够尽快有效解决,将严重影响欧元的国际地位和欧元区的整体稳定性,欧元区货币联盟模式也将经受严峻考验。

2、拖累欧元区经济发展

财政的恶化,融资需求变大,进而有可能在资本市场对私人部门产生“挤出效应”,大大抑制民间投资,减缓经济增长。同时,债务的信用危机会蔓延到市场,给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蒙上阴影。在该国从事主要业务的企业的信用评级也将受到拖累,致使其融资成本提高,实体经济因之受损。

由于欧元区通胀仍处在高位,更有可能使欧元区经济逐渐步向“滞胀”的可能。2001年以来,欧元区德、法、意三大经济体经济增长均较前年为低,失业率上 升,使全区的经济增长由前年的3.4%下降到1.5%以下,降幅达50%以上,事实上确认了欧元区经济增长趋缓的论调。与此同时,通胀率由最高时的 3.4%回落到2.5%以下,但仍大大超出欧洲央行设定的2%的上限。因此,在全球劲刮降息风时,制约了欧洲央行的降息,使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处于两难地步,在经济放缓和通胀高位之下,难以效法美联储多次大幅减息以刺激经济,令欧元区内经济增长无望,对欧元构成重大负面影响。

3、威胁全球经济金融稳定

这次的欧洲债务危机波及了全球,已有很多专家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去年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就表示过欧元区的债务危机威胁了金融系统的稳定,欧洲原油期货结束上涨转而下跌就是欧元的疲软和股市下滑造成的,他还强调,这次危机是系统性的,必须坚决予以解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David Lipton称,欧洲债务危机导致欧洲将陷入温和衰退,但亚洲经济仍稳步增长。欧元区债务问题再度爆发是全球面临的主要风险。

现在首要是控制风险,如果不加以控制,市场对希腊债权流动性偿还能力存在担忧,危机还会有某种蔓延之势。这次的债务问题恶化将影响银行系统,削弱全球金融系统稳定,可能会导致全球金融危机新阶段开始。

三、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从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到现在,除了对欧洲各国和其他国家影响较大外,对中国也有一定的影响。2011年,有专家认为欧洲债务危机不会对中国有太大影响,因为我国外汇储备(不含港澳台)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美元资产,其主要持有形式是美国国债和机构债券。年底,中金公司表示,欧洲债务危机仍将主导黄金价格走势,现在看来,2012年3月26日的黄金价为1688.81美元,而2011年11月底的黄金价为1747.86美元,欧洲债务导致黄金价格下跌。对于大家都很关心的中国股市,股市的估值也同样受到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危机不断深化,致使全球市场资金偏好下降,这对供给失衡的中国股市又给了当头一棒。

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即使这样,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依然表示欧洲高度赞赏中国对欧洲债务危机作出的反应。另一方面,中国前央行顾问李扬表示,欧元区债务危机可能将需要5-10年时间才能真正结束。面对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发展和别人的赞赏,只表示,中国关键应该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好,会帮助解决这次危机的。

这样看来,中国似乎还没有债务危机,但我们仍然需要预防,尽量减少地方债,避免会有更大的风险。

四、对欧洲债务危机的预期

面对欧洲债务危机没有消弱的迹象,意大利总理蒙蒂表示世界对欧洲债务危机反应比较慢是外界对欧盟的信心下滑的原因,并且,欧盟平均预算赤字低于美国、英国和日本。他还强调若欧盟创始成员国不能遵守规则,也不能指望新成员国遵守。然而,在这个大环境下,IFO经济学家Wohlrabe说企业对欧洲债务危机已经习惯,没有迹象表明他们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欧洲债务危机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各国对其的看法也不同。在经济好转的情况下,距离这次危机走出泥潭还有相当长时间,但是对资本市场造成的严重冲击已经过去,但欧洲债务危机在短时间内不会死灰复燃。

国内债务危机第7篇

关键词:债务危机 财政赤字 公共债务

近期,美国的债务问题尤为引人注目。2011年4月18日,标准普尔将美国主权信用的前景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1年4月11日的《世界经济展望》中警告称,美国的债务问题可能削弱全球金融体系稳定性。美国财政部称,到2011年5月16日,美国已经达到法定的14.29万亿美元债务上限。若国会在8月2日之前不提高举债上限,美国可能出现债务违约。美国债务危机似乎到了一触即发的时刻。美国是否真的会爆发债务危机,美国债务问题的前景究竟如何,我们还需要进行仔细的梳理。

一、美国公共债务现状概览

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使美国经济尽快地从危机中恢复,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计划,导致美国政府公共债务快速攀升。根据美国财政部数据,2009财年美国财政赤字1.42万亿美元,为GDP的9.9%;国债余额超过12万亿美元,为GDP的84%。2010财年美国财政赤字达到1.29万亿美元,占GDP的8.9%,国债余额超过13.4万亿美元,占GDP的92%。2011财年美国财政赤字预计将达1.65万亿美元,债务总额早在5月16日就已经达到14.29万亿美元上限。图1显示从2000年开始,美国国债的GDP占比不断攀升,至今已经突破二战以来的最高点,且仍有加速上涨之势。

与此同时,投资者对于美国政府主权债务违约的担忧也在升温。在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美国信用违约掉期合同的价格近期在不断攀升。图2是美国政府债的一年、五年、十年期CDS的交易价格曲线。2011年5月以来,美国一年、五年和十年期的CDS价格均呈快速上升趋势,特别是一年期CDS,价格已经翻了一番。

二、美国债务问题前景分析

尽管美国已经触及债务“天花板”,美国国会至今尚未就提高债务上限问题达成一致,但目前美国发生债务违约的可能性较小。其原因可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别加以考虑:

(一)经济原因

1、美国拥有健全的财政、货币政策体系

目前,学者们对于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大家普遍认为欧盟统一的货币政策和成员国各自为政的财政政策之间的矛盾是爆发欧债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美国拥有健全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体系,在应对危机中,财政和货币政策可以相互配合,发挥更好的效果。为应对危机造成的经济下滑,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措施,包括减免个人所得税、提高固定资产投资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扣除标准以及提高新能源、节能减排、交通等方面的税收优惠等措施。同时增加公共支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设备完善以及新能源技术研发、失业补贴等。为配合上述财政政策,美联储实行了一系列扩张性货币政策,其中包括降低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及贴现率等低利率政策和为市场直接注入流动性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债务规模接近上限的情况下,美联储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通过购买美国国债提高债券价格,降低收益率,另一方面利用通货膨胀减轻美国政府的债务负担,可谓“一石二鸟”。

2、美国的债务结构风险并不突出

如果从债务绝对规模角度看来, 美国无疑是全球第一。但是如果我们考察相对债务规模,即政府净债务占GDP的比重(称为净债务率),会发现美国的债务并不比其他国家更突出。日本的净债务比率远远超过美国, 但日本并未发生危机, 甚至日本公债一直被认为是稳健的。在债务危机爆发前,爱尔兰净债务率为20%;希腊为110%,然而这两个国家却都爆发了债务危机。可见净债务率并不能成为一国是否爆发债务危机的决定性因素, 政府对债务品种和期限的合理安排以及融资能力更为重要。

而在外资占总债务的比重方面, 美国也并非如想象的那么糟糕。 目前, 美国未到期国债中,由国内机构和个人持有的占比高达58.5%,海外私人投资者持有的占比为7.5%,海外官方持有的占比为36%,这一占比远低于多数新兴市场国家。

3、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积极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降低美元计价资产的比例。但到目前为止,美元依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其核心地位并未改变。美国政府发行的美元通过不平衡的贸易结构流到海外市场,世界各国特别是新兴经济体持有大量美元,需要有一个投资场所。且这类投资者并不追求投资回报率而是更看重投资的安全性。放眼全球,美国的国债市场是它们最好的选择,既有足够的容纳量、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客观上创造了对美国国债的强劲需求,为弥补巨额美国债务提供了资金支持。这也是美国巨额债务可以维持的重要理由之一。

(二)政治原因

目前对债务问题的讨论除了经济方面的考虑之外,政治因素也占很大比重。美国2012大选临近,民主、共和两党都想利用债务问题为各自增加砝码。这也使得美国国会迟迟无法就提高债务上限问题达成一致。然而,美国国会两党谁也不想背上触发“债务危机”的黑锅,只是想透过彼此的施压与博弈赢得更多的政治得分而已,并且处于保证和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利益考虑,相信两党会在提高美国政府的举债上限问题上达成一致。

虽然美国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很小,但美国的债务问题却不容忽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的债务问题,就必须增收节支以削减财政赤字。从目前看,美国政府在财政增收和节支方面都难有很大作为。对于增加收入,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增税。目前美国经济尚未完全恢复元气,失业率居高不下,在此时增税对经济恢复无疑是雪上加霜。至于节约开支,造成美国财政赤字的两大主因是庞大的社保开支和军费开支。社保开支涉及广大选民切身利益,被美国政治人物认为是不可触碰的“红线”。美国2012年大选即将临近,奥巴马政府绝不会在这个时候收缩社保开支。同时,未来20年内,战后“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一代人即将退休,政府用于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的资金将急剧膨胀。而美国军费开支则历来受到利益集团和政治寡头的保护,短期内大幅削减几无可能。

结 语

尽管全球经济正在逐步从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中恢复,但美国债务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并导致经济重回衰退。我们应密切关注其动向,未雨绸缪,做好准备以应对可能发生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东亮.美国会陷入主权债务危机吗? [J]中国外汇,2011,(2):48-49

国内债务危机第8篇

关键词:欧债危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出口贸易;外汇储备

2009年希腊国家债务危机爆发,市场恐慌引发希腊国债遭到大量抛售。同时,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债券的收益率也大幅攀升。2011年6月,意大利政府债务问题使欧债危机全面升级。在整个欧元区中,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等五个国家的债务问题最为严重。

1.欧债危机的成因

1.1统一货币政策与独立财政政策的矛盾

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打击下,各国政府大规模举债,以宽松的货币及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在这种情况下,造成外债负担过重,财政赤字高企等严重的财政问题。一般而言,当一个国家国债和财政赤字过高时,可以通过本国货币贬值来规避严重的财政危机。但欧元区成员国实行的是同一货币政策,单个国家不可能有独立的货币政策来化解财政问题。因此,统一的货币政策限制了欧元币值和息率的灵活性,成员国只有财政政策,难以通过积极扩大支出来刺激本国经济,自然慢慢形成债台高筑的恶果。

1.2产业结构失衡,经济发展脆弱

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支柱的希腊和以出口加工型的中小企业为主要经济结构的意大利,其产业属于依靠外需拉动型,较容易受到外部经济环境波动的影响。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和海外游客的减少均对西班牙的经济产生沉重打击。在次贷危机的冲击下,爱尔兰过度发达的金融业在房地产泡沫破裂后也受到了巨大打击。而主要依靠服务业支撑经济的葡萄牙则更是脆弱。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的深入,这些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偏慢,增加了本国经济吸收外部连锁危机冲击的难度。

1.3高福利政策加剧财政赤字

在次贷危机下,欧元区各国的经济产出明显下降,但优厚的社会福利政策并没有发生相应的改变,社会依然维持低储蓄率和高支出的状态。在内部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大举外债来维持高福利政策,这无疑成为政府的沉重负担,刚性的社会福利支出和萎缩的经济产出之间的矛盾使得债务危机积重难返。

1.4宏观经济发展环境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是欧债危机爆发的外在因素。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欧元区各国特别是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国家经济发展停滞,宏观经济发展环境恶化,政府为维持它原有的财政政策大举外债,增加支出,刺激经济的发展。希腊、爱尔兰等国就是在这样的高风险活动下慢慢酿成危机的。

2.欧债危机对我国外汇及出口贸易的影响

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3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达33,049.71亿美元,其中欧元占比约为26%。从2011年5月以来,欧元对人民币中间汇价从约9.6跌至2012年6月底的约7.7,一年来的时间贬值幅度达到20%,中国外汇储备中欧元的价值贬值损失就非常大。

由于人民币对欧元升值幅度较大,中国出口到欧洲的产品价格竞争力产生很明显的下降,进一步恶化了中国对欧洲的出口贸易。近两年中国出口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数据显示,随着2010年欧洲债务危机的出现以及逐渐升级,2011年中国出口欧洲主要国家的出口值的增长率均明显低于2010年的水平,其中出口到意大利这样的债务危机严重的国家增长率跌幅更加明显,增长率从53.8%一路跌落至8.2%,可见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出口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3.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3.1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欧债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国家经济基础薄弱,随着生产的比较优势在全球化过程中的进一步转移,经济增长重心逐步向“金砖五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新兴经济体转移,使得欧洲传统国家的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加入欧元区后,其货币政策的运用受到限制,在经济萧条时,无法联合财政政策协同刺激私人投资。由于过度依靠政府投资,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推力量,造成了经济发展对投资和出口的过度依赖,也就形成了本国经济对外部环境的较强依赖。而我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政府投资在已取得的经济发展成果中占了较大比重,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仍旧偏低。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改变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扩大内需应该成为国内经济工作重点。

3.2扩大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

欧债危机的直接原因就是政府融资渠道受限。由于丧失了灵活的货币政策,而又具有较高的社会福利水平,欧洲国家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政府收入与支出不相匹配,从而造成政府债务超发和被高估,从而引起违约风险。而中国政府支出,尤其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庞大,在没有债务发行权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超出本级财政收入与上级转移支付范围的支出,被视为隐性债务,具有巨大的风险。因此,我国应尽快规范对中央和地方的政府预算管理,增强透明度,加强风险管理,合理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为拓宽政府融资渠道保驾护航。

3.3加强对政府债务的监督管理

据统计,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额与国债余额之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则约为50%,已经接近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水平。虽然,我国当前经济形势良好,尚未受到国际经济环境较为明显的冲击,但也应对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具体而言,应当明确地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对地方政府预算的编制和管理,增强决算透明度,继续深化改革现在政府间收入分配体制,并要跟踪掌握地方债务的规模,从而保证其风险可控。建立全方位的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及时对全国整体财政及债务状况作全面清查和评估,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进行限额管理和风险预警,从而在根本上防范政府的债务违约风险以及由此导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郑联盛.欧洲债务问题:演进、影响与启示[R].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内部研究报告,2012-2-12

[2]沈建光.欧洲债务危机:下一个拉美危机[R].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海外市场研究部内部报告,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