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雕刻实习个人总结

雕刻实习个人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8-10 14:59:30

雕刻实习个人总结

雕刻实习个人总结第1篇

机电设备拆装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通过对机械典型部件的拆装与测绘,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机械典型部件的布局方式、传动关系、连接方法等,从而加深对机械类专业课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对机械典型部件的拆装与测绘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机械典型部件内部具体结构的理解,学会使用各种工量具,并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勤于思考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目标有

(一)知识掌握点

1. 通过机床典型部件拆装训练了解机床典型部件的结构及传动方式,零部件的作用及连接方式。

2. 提高识图能力。

3. 熟悉装配的概念及部件的拆装方法。

(二)能力训练

1.熟练掌握常用装配工具的使用

2.基本掌握零部件拆装的操作方法。

(三)素质培养

培养同学严谨、细致工作的态度,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

二、实习方式及场所

本实习内容由老师完成基本内容讲解和学生分组实践操作两部分组成,基本内容讲解和拆装实习地点选择在西安石油大学机械拆装实验室、,集中授课;学生分组交叉进行。

物质准备

1.设备:拆装用多种变速箱

2.工具:扳手类、旋具类、拉出器、手锤类、铜棒、衬垫、弹性卡簧钳、油池、毛刷

3.材料:棉纱、柴油

三、实训基本内容

1. 数控铣床( 精雕cnc雕刻机)组成、布局及其主要技术参数;

2. 数控铣床的安全操作规程;

3.机床操作面板与控制面板及其按钮使用;

4. 工件、刀具安装及调整,对刀,建立工件坐标系等及其注意事项;

5. 实训用数控铣床的特殊指令与常用指令及其使用方法;

7. 会使用精雕软件进行编程、对简单零件数控的加工的手动编程、自动编程和印章和浮雕雕刻的自动编程、参数选定和仿真加工

8.简单零件的加工和印章的雕刻的操作

三.数控机床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概念----数控、数控机床与数控加工

数字控制:是以数字化信号对机构的运动过程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简称为数控(nc)。

数控机床:指应用数控技术对加工过程进行控制的机床。

数控加工:泛指在数控机床上进行零件加工的工艺过程。

2.数控加工的特点(优点)

数控机床与普通机床比较:数控机床在普通机床基础上增加了对机床运动和动作自动控制 的功能部件,使数控机床能够自动完成 对零件加工的全过程。

1)加工精度高,加工质量稳定

① 数控机床的机械精度高

② 数控机床的控制精度高(0.001mm/p)

③ 无人为误差,加工的一致性好

2)数控加工的生产效率高

①极大地缩短加工的辅助时间(快速行程、自动换刀)

②免划线工序

③粗、精加工一次装夹完成

④无需中途停车检测

3)对加工对象的适应性强.

单件、小批生产易于获得好效益

4)易于实现cad/cam一体化及构成计算机集中控制系统.

四.精雕机的特点:

一般认为精雕机是使用小刀具、大功率、小吃刀量、高速进给、高速主轴电机的数控铣床。国外并没有精雕机的概念,加工模具他们是以加工中心(电脑锣)铣削为主的,但加工中心有它的不足,特别是在用小刀具加工小型模具时会显得力不从心,并且成本很高。国内开始的时候只有数控雕刻机的概念,雕刻机的优势在雕,如果加工材料硬度比较大也会显得力不从心。精雕机的出现可以说填补李两者之间的空白。精雕机既可以雕刻,也可铣削,是一种高效高精的数控铣床。

精雕机和雕刻机、雕铣机、加工中心(电脑锣)在外观结构上都非常类似,下面就四者进行比较分析:

从概念上讲:

加工中心:港台、广东一带称之为电脑锣,是带有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的一种高度自动化的多功能数控机床。第一台加工中心出现在1958年的美国。它可以实现了工件一次装夹后即可进行铣削、钻削、镗削、铰削和攻丝等多种工序的集中加工,功能特别强调“铣”。

雕刻机:它主轴转速高适合小刀具的加工,扭矩比较小,着重于“雕刻”功能,例如木材(专门加工木板的称为木雕机)、双色板、亚克力板等硬度不高的板材,不太适合强切削的大工件。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打着雕刻机旗号的产品都是为加工工艺品为主,成本低,由于精度不高,不宜用于模具开发;但也有例外的例如晶片雕刻机。

精雕机:顾名思义。就是可以精确雕、也可铣,雕刻机的基础上加大了主轴、伺服电机功率,床身承受力,同时保持主轴的高速,更重要的是精度很高。

雕铣机:雕铣机注重雕和铣,是介于精雕机和加工中心之间的过渡机型。相比精雕机,其优点是机器刚性更强,加工效率更高、功率大、适合做软金属的快速、重型切削。相比加工中心优点是:加工软金属如铜、铝的速度更快、钢模的精加工速度效率更高。其缺点不宜进行大型工件的开粗、重切削。雕铣机还向高速发展,一般称为高速机,切削能力更强,加工精度非常高,还可以直接加工硬度在hrc60以上的材料,一次成型。

从外观体积上讲:

加工中心体积最大,大型的1690型机体积在4m*3m,小型的850型机也在2.5m*2.5m;精雕机次之,比较大型的750型机一般在2.2m*2m;雕刻机最小。

从机械结构上讲:

加工中心一般采用悬臂式,精雕机和雕刻机一般多用龙门式架构,龙门式又分为栋梁式和定梁式,目前精雕机以定梁式居多。

从指标数据上讲:

主轴最高转速(r/min):加工中心8000;雕精雕机最常见240000,高速机最低30000;雕刻机一般与雕铣机相同,用于高光处理的雕刻机可以达到80000,一般不用电主轴而是用气浮主轴。

主轴功率:加工中心最大,从几千瓦到几十千瓦都有;精雕机次之,一般在十千瓦以内;雕刻机最小。

切削量:加工中心最大,特别适合重切削,开粗;精雕机次之,适合精加工;雕刻机最小。

速度:由于精雕机和雕刻机都比较轻巧,它们的移动速度和进给速度比加工中心要快,特别是配备直线电机的高速机移动速度最高达到120m/min

精度:三者的精度差不多。

从加工尺寸上讲:工作台面积可以比较好的反应这个。国内加工中心(电脑锣)最小的工作台面积(单位mm,下同)在830*500(850机);精雕机的最大的工作台面积在700*620(750机),最小的是450*450(400机);雕刻机一般不会超过450*450,常见的是45*270(250机)。

从应用对象上讲:

加工中心用于完成较大铣削量的工件的加工设备,大型的模具,硬度比较的材料,也适合普通模具的开粗;精雕机用于完成较小铣削量,小型模具的精加工,适合铜工、石墨等的加工;低端的雕刻机则偏向于木材、双色板、亚克力板等硬度不高的板材加工,高端的适合晶片、金属外壳等抛光打磨。

一般认为:加工中心、精雕机既可以做产品,也可以做模具,雕刻机只可以做产品。

适合材料:

有机玻璃、pvc板、abs板、kt板、木材、宝石、大理石、铝塑板、铁、铜、铝、塑料等各种材料进行表面加工及切割

性能指标:

工作平台尺寸:400mm×400mm

雕刻范围:400mm×400mm

z轴行程:180mm

进料高度:200mm

机体配置:铸铁

台面配置:铸铁台面

丝杆配置:20丝杆(台湾上银 c3级研磨丝杆)

导轨配置:20方轨(台湾appa高精度sp级直线导轨)

定位精度:±0.015/300mm

主轴转速:0-24000(转/分)

x、y、z轴电机:国产高速步进电机

运动控制:高性能维宏控制系统

雕刻指令:g代码*、u00*、mmg*、nc

分辨率:0.0025/脉冲

刀具直径:3.175mm、4mm、6mm

主轴功率:800w恒功率水冷高速电机

运动方式:底盘动

五.心得体会

为期两周的机电设备拆装实习转眼就结束了,但是带给我的感受却永远的留在了我的心。总的来说,这次为期两周的实习活动是一次有趣的,且必给了我今后的学习工作上的重要的经验。在以后的时间里也恐怕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去让我们去体验这样的生活,也恐怕难有这样的幸运去体验身边的每一样东西到底是如何制造出来的了。

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有很多领域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只有敢于去尝试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就像我们接触到的加工中心、车床,虽然它的危险性很大,但是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去操作而且要加工出产品,这样就锻炼了大家敢于尝试的勇气。数控加工实习带给我们的,不全是我们所接触到的那些操作技能,也不仅仅是通过几项工种所要求我们锻炼的几种能力,更多的则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实习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感悟,去反思,勤时自勉,有所收获,使这次实习达到了他的真正目的。我们知道,“机电设备拆装实习”是一门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是高等院校工科学生学习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方法和技术,完成工程基本训练的重要必修课。它不仅可以让我们获得了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了解了机械制造的一般操作,提高了自己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而且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了工程素质。

对我们来说,机电设备拆装实训是一次很好的学习、锻炼的机会,甚至是我们生活态度的教育的一次机会!在这次实训中,让我体会最深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知识固然重要,可是无实践的理论就是空谈。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将理论真正用到实践中去,才能更好的将自己的才华展现出来。我以前总以为看书看的明白,也理解就得了,经过这次的实训,我现在终于明白,没有实践所学的东西就不属于你的。俗话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要读好书,而不是读死书。任何理论和知识只有与实习相结合,才能发挥出其作用。而作为思想可塑性大的我们,不能单纯地依靠书本,还必须到实践中检验、锻炼、创新;去培养科学的精神,良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行为,健康的心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雕刻实习个人总结第2篇

(一)中国家具工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的家具企业为3500家,从业人员30万人,总产值53.6亿元;至1998年,全国家具企业已达3万家,从业人员200万人,总产值780亿元。目前全国现有家具生产企业5万多家,从业人员约550万人。到了2005年,我国家具产值可达2500亿元左右,较2000年翻一番。从1996年的12.97亿美元到2002年的54.17亿美元,我国家具出口额平均增长30%以上。2011年上半年广东省家具生产值达415亿元,占全国家具工业总产值的30%,家具出口近20亿美元,占全国家具出口总额的50.5%。目前,无论是外销企业还是内销企业,都深感竞争压力与日俱增。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面对全球制造业中心的转移,面对中国从家具大国走向家具强国的挑战,我们必须对当前的家具专业教育进行思考和总结。

二、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的瓶颈环节

(一)教学层次模糊,教学定位不清晰

首先,许多高校的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定位不明确,教学层次不清晰。由于中职、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层次的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在教学层次和目标上没有明确的区分,所以各层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大部分都比较相近。其次,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大学生动手实践制作的能力薄弱,本科层次的学生基本上停留在概念设计与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层面上。最后,在雕刻艺术与家具制造工艺和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学校的教育和培养则显得比较落后,甚至存在空白。

(二)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励机制

我国的教育教学体制依旧受到前苏联50年代的模式的束缚,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不是主动地吸收知识。因此,我国的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教育逐步建立学习理论知识、掌握先进技能与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举的模式。

(三)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

一些家具企业常常抱怨大学生只懂理论、缺乏实践能力,其根源就在于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由于一些学校资金短缺,又没有实习基地,所以学生对实际生产缺少感性认识,仅局限于课本知识。

三、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必须坚持国际化、区域化人才培养战略。家具专业教育要坚持国际化、区域化的道路,注重培养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人才的国际竞争力,使之有能力全方位地参与各类国际竞争,尤其是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南宁,在中国—东盟背景下,更应该注重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东南亚红木家具市场的需求。同时,还应该坚持实干型人才培养战略。

四、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改革的具体实施

(一)国际化、区域化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

要培养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家具专业人才,促使我国家具产业向国际化、区域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国际化、区域化的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人才培养战略的目标,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教育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区内外、国内外有家具专业的高等院校和相关设计院间的学习交流。实现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不同层次、不同模式之间的对话,聘请国外优秀的家具专业教育家以及著名家具企业的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到高校开展学术和教学指导,使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的师生及时地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设计理念。为此,学校应该提升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会运用外文资料的能力,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

(二)实干型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

就高校的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来说,科学、完整的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应该包括设计理论与技术、方案设计、效果图制作、模型制作、实物制作、作品市场化运作等教学内容,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现代家具产业及相关行业的设计与制造,企业管理与商务营销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在企业、高校和行业协会设立专门的基金,用以资助专业教师参与国际家具设计比赛、学术交流等活动,提供条件使学生能够把概念设计转变为实际作品,作为人才输入方的企业,也应该积极配合高校开展家具人才的培养,提供配套技术和设计方案实践的机会。加强高等院校与家具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家具专业人才。

(三)人才分层次培养战略的实施

雕刻实习个人总结第3篇

关键词:美术欣赏;《石雕》;教学反思

一、导入新课

背景知识:中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雕塑,属新石器时代氏族公社繁盛阶段的遗物。随着旧石器时代的结束,新石器时代的黄河流域以及东北地区已经出现了独立意义上的雕塑作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雕塑艺术全面发展。佛教的盛行促使佛像艺术蓬勃发展,改变了中国雕塑史的面貌,人物雕塑更加成熟;以墓葬为目的的雕塑也从另一条道路走向繁荣。雕塑的种类很多,按所用材料,可分为石雕、木雕、泥塑、陶塑、金属雕塑等。陶塑与石雕艺术作品均属于雕塑艺术这一大类。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我国古代的陶塑艺术作品,这节课我们欣赏中国古代石雕艺术作品。

二、学习新知

1.教学内容:(1)雕塑:用可雕性可塑性物质材料为媒介,通过雕塑等个种手段,塑造出一种反映社会生活具有审美价值、具有三维实体的一种造型艺术。(2)雕塑的基本形式:圆雕(又称立体雕)、浮雕(附在另一平面上);(3)欣赏古代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

2.教师教学活动:(1)教师讲述雕塑概念;(2)引导学生理解雕塑的基本形式;(3)让学生理解欣赏古代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

3.学生学习活动:(1)通过图片对比分析,形成对陶塑与石雕制作工艺的宏观认识;(2)通过对陶塑与石雕区别的思考,巩固旧知识,探索新知识;(3)理解欣赏古代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首先,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感知体会它的艺术魅力,进一步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主题;其次,分析作品的艺术特征,如形象美、材质美、艺术性等。

三、作品欣赏

(一)作品欣赏一:陵墓雕塑(地上陵地下墓)

1.教学内容:(1)陶俑: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2)石刻造像:霍去病墓雕刻;及汉代石雕艺术的特点;(3)各时期雕塑:唐代雕塑:唐三彩;昭陵六骏;宋代雕塑;明代雕塑等。

2.教师教学活动:(1)通过图片(或实景欣赏)引导学生掌握欣赏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2)引导学生从雕塑形体、材质、艺术风格,雕刻手法、思想内涵等方面分析雕塑作品的特点,提高学生欣赏雕塑作品的能力以及表述能力。

3.学生学习活动:(1)通过对陵墓雕塑的赏析,掌握欣赏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了解我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历程和艺术成就。(2)通过对各个时代陵墓雕塑赏析,理解各个时代陵墓雕塑的艺术特点。如汉代石雕的艺术特点:造型浑朴、浮雕、线刻融于一体,形体单纯,构思独特,气魄雄伟呈现出稚拙古朴沉雄博大的艺术风格。(3)小组讨论、总结:陵墓雕刻的特点:一是服从陵墓整体设计思想,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二是造型趋于神化和理想化。

(二)作品欣赏二:宗教雕塑

1.教学内容:(1)敦煌石窟及其艺术特点;(2)麦积山石窟及其艺术特点;(3)大同云冈石窟及其艺术特点;(4)洛阳龙门石窟及其艺术特点。

2.教师教学活动:(1)教师收集、编辑四大石窟雕塑图片,制作幻灯片,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次序和方法欣赏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检查学生讨论情况,并予以指导。

3.学生学习活动:(1)对照幻灯片出示的图片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四大石窟的基本构成元素;(2)运用雕塑艺术的欣赏方法,根据教师的指导,学会如何分析雕塑的艺术特点;(3)小组讨论分析四大石窟的艺术特点:

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是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塑像精巧逼真、想象力丰富、造诣高深,而且容壁画、雕塑、建筑于一体,以壁画、泥塑著称。甘肃的麦积山石窟:也是以泥塑著称。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以壮观的石刻闻名。云冈石窟的开凿年代主要是北魏时期,充分利用了当地石材的特点;体魄巨大、形象庄严,具有摄人魂魄的体量感和空间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家贵族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具有“皇窟”的美誉。也以壮观的石刻闻名。

四、小结与评价

1.教师教学活动

(1)组织学生讨论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石窟雕塑的艺术特点。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讨论;(2)组织学生讨论:中西方古代雕塑的异同,使学生明确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对世界雕塑艺术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怀;(3)组织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最后做出总结性点评。

2.学生学习活动

(1)小组讨论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石窟雕塑的艺术特点,理解其时代性和民族风格。(2)小组讨论:中西方古代雕塑的异同,明确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在世界雕塑艺术成就中的贡献。中西古代雕塑的异同:中方:注重内在神韵的体现,彰显旺盛的生命力。西方:注重外在的视觉真实性。(3)自我评价学习成果,小组内相互评价学习过程。

五、教学反思

雕刻实习个人总结第4篇

【关键词】食品雕刻;烹饪专业;学习兴趣;创新教学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饮食方面,不但要求可口,还要求美观。因此现今很多高档饭店都非常注重食品雕刻。通过食品雕刻来传达出某种寓意,使宾客不但享受到美味,而且享受到艺术。基于市场的这一需求较为旺盛,很多职业院校的烹饪专业也加大了对食品雕刻的重视,以期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大学校的就业率。

1、食品雕刻的意义

在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食品雕刻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才能使学生重视这门课程,从而为培养学习兴趣打下良好基础。所谓食品雕刻,就是以食品为材料,利用专门的刀具,通过一定的雕刻技艺,来雕刻出各种各样优美造型的烹饪技巧。常见的食品雕刻一般多为花卉、动物、人物等等,这些雕刻出的作品栩栩如生,仿若真品,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视觉享受。作为一种具有很强观赏性与艺术性的技术,食品雕刻不但可以美化宴席环境,还能够烘托宴会主题,提高宴会的档次。因此目前食品雕刻在一些大型或高档的餐厅、酒店、宴会、节日庆典,甚至是国宴上,都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2、如何激发食品雕刻的学习兴趣

对于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讲,食品雕刻还是一种较为陌生的技术,学生并不了解食品雕刻所用的各种刀具都是什么用途,也不懂如何运用这些刀具来雕刻出完整的作品。因此在初开始进行食品雕刻教学时,教师不能直接就向学生讲解各种专业知识,这样容易使学生觉得课程枯燥无味,兴趣全无。为了激发学生对于食品雕刻的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手段:

2.1创新教学方法,做好示范工作

在每次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当根据本节课程内容事先雕刻出成品,并将成品带到课堂上,使学生看到这件作品就对其产生浓厚兴趣,并想着自己如果也能雕刻出这么好看的作品就好了。那么此时再进行教学内容讲解,必然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大其学习兴趣。另外,展示示范作品的方法不能是直接放在讲台上,而不让学生近距离观看到,这样也不容易激发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中,有节课堂教学内容是进行花卉雕刻。在上课前笔者事先雕刻了几朵,并将其放在一盆鲜中,然后在开始上课前先让学生欣赏的优雅,然后再告诉学生这些花朵里有几朵假花,谁能找出来,就把这朵花送给谁。这样一来,学生就由原本的惊奇,转为极大的兴趣,开始寻找花盆中的假花。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开展了本次课堂的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2丰富教学内容,开展实训练习活动

为了使学生对食品雕刻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在教学期间可以用各种多媒体来展现丰富的食品雕刻艺术作品,如果有机会,还可以在饭店或酒店开业期间,或是当地的美食节期间,带领学生直接去现场观看,那规模的宏大、作品的逼真、技艺的精湛、组合的巧妙,每一次都会让学生深深地折服,被那些作品感染和陶醉,产生共鸣。学生对食雕艺术充满无限的向往,兴趣自然而然就被激发出来。

在学生跃跃欲试,想自己雕刻出作品时,是最佳的实训练习时机。在实操练习环节上,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在练习中的优点,并及时表扬,还可以将优秀学生的食雕作品,拍成照片,在班里或校内进行展示和讲评,以此调动学生学习食品雕刻的浓厚兴趣和自信心。

2.3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充分调动创造热情

仅仅只在课堂上通过书本或多媒体来传达食品雕刻艺术,还是不能使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食品雕刻的精髓。因此教师若有机会,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带领学生到植物园、动物园、菜场等地方去观察,让学生了解各种花卉在不同开放阶段的形态特征,了解不同动物的神态表情,了解山水花草等自然的景观,等等。这样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拓展思维空间,很好的把握动植物形态,使雕出的作品贴近自然,逼真传神。

2.4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平时练习时间太久,学生易产生厌倦感,故而不定期地采取操作技能竞赛,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创作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比赛范围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横向比,也可以在全年级、全校展开纵向比,将每次竞赛中优秀作品都写上学生的名字,放在学校的公共橱窗里展出,这样学生的成就感增加了,自信心也增强了。通过竞赛,一方面,经过专家的评判和技术指导,学生会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练习中不断改进、提高,另一方面,他们能发现同学间的差距,在以后的学习中能进一步发扬迎头赶上的精神,相互切磋,共同提高。通过参加竞赛,学生的经验不断丰富,自信心增强,技能水平也不断提高。

2.5狠抓学生基本功教学,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

教学应该从简单内容入手,循序渐进,加强雕刻刀法的训练。教学中要求学生熟悉各种原料的性能,掌握不同的握刀姿势和运刀力度。可先教学生握刀姿势,原料打片,削皮,削制半圆形胚、圆形胚、椭圆形胚,后教雕刻简单的梅花、兰花、喇叭花等,再学月季、牡丹、玫瑰、荷花等花卉的雕刻,这样可以很快使学生学会和运用刀法;先学花卉雕刻,后学花篮、花瓶、花盆等雕刻,使学生可以自己将雕刻的成品组合成一件完整的食雕作品;先学单一,后学整体,如先学独立的小鸟雕刻法,待学会了方法,掌握了要领,记住了小鸟的特点后,再学整体立雕小鸟。

2.6鼓励学生要有坚强的毅力,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

学习食品雕刻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会顺利度过入门阶段这一难关期。每一位学过食品雕刻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起步入门阶段是最困难的。很多意志力不强的人,就是在这一阶段败下阵来,并慢慢失去学习兴趣。从未接触过食品雕刻的学生,他在学习刻第一朵花的时候,会觉得非常吃力,手不听使唤,下刀没准,这就是所谓的困难期。这个时候,一定要坚持下去,一朵花不行练两朵,十朵不行练二十朵……,最终会练好的。一朵花练好了、掌握了,学生就会对食品雕刻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也就会进一步增大对食品雕刻的学习兴趣。

3、结语

总之,食品雕刻是一门精细繁琐却极具艺术美感的技艺,学生若能够完全领会和掌握食品雕刻的精髓,则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前途必然不可限量。为了能够使更多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走的更远,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通过不同的手段来调动、激发和延续学生对食品雕刻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参考文献

雕刻实习个人总结第5篇

step1

首先,将光雕刻录盘放入刻录机中。与刻录数据不同的是,光雕刻录须将盘片的数据面朝上放置在光驱托盘上,切记别弄反了。

step2

安装可用于光雕刻录的工具软件,如Nero等。不少光雕刻录机附送了可用于光雕刻录的刻录软件OEM版,新手可选用这类软件。相对而言,大多数用户可能更习惯使用功能强大的Nero系列,因此本文将以Nero为例进行讲解。笔者注意到,有些网友在交流光雕刻录经验时,曾提到不能安装低于Nero 7或者非Premium的版本,否则在Nero StartSmart界面中不会出现“打印LightScribe标签”选项。其实这些说法并不准确,根据笔者经验,Nero 6以及7系列的各个版本都可进行光雕刻录,只是需要安装LightScribe Host Software(下载地址为http:∥www.lightscribe.com),并正确连接光雕刻录机,才能显示“打印LightScribe标签”选项(图1)。

step3

点击“打印LightScribe标签”图标,Nero会自动调用Nero Cover Designer程序让用户设计光盘封面(图2)。点击“新建”,在弹出界面的左边栏选择“LightScribe”图标,即可在右边栏中选择各种规格的光盘封面模板。总体而言,Nero Cover Designer的功能比较简单,若要实现复杂或精美的图案,建议用户使用Photoshop等专业的图形处理软件事先处理好。

step4

处理完成光盘封面图案后,在主菜单中选择“插入”“图像”选项,将其导入Nero Cover Designer的工作区,并调整图案的大小、位置等。如果你打算给光盘封面加上文字标识,点击工具栏的艺术文字图标,即可添加各种艺术字(艺术字体的多少与系统字库的丰富程度有关)。刻录前,大家可通过软件的“LightScribe打印预览”功能,查看光盘封面的效果。

雕刻实习个人总结第6篇

食品雕刻就是把各种具备雕刻性能的可食性原料,通过特殊的刀法,加工成形状美观、吉庆大方、具有观赏价值的“工艺”作品。

食品雕刻花样繁多,取材广泛,无论古今中外、花鸟鱼虫、风景建筑和神话传说,凡是具有美好寓意象征的,都可以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

如何学好食品雕刻

雕刻技术大多是厨师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逐渐摸索积累起来的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想学好这门技艺,一方面要加强雕刻刀法的训练;另一方面,还要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学习一些构图知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掌握表达形象的能力,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使之精益求精,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这门技艺,在工作中发挥其特殊的作用。

食品雕刻的意义

食品雕刻是一种美化宴席、陪衬菜肴、烘托气氛、增进友谊的造型艺术,不论是国宴,还是家庭喜庆宴席,都能显示出其艺术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使人们在得到物质享受的同时,也能得到艺术享受。一道精美的菜肴如果陪衬着一个贴切菜肴的雕刻作品,会使菜肴更加光彩夺目,使人不忍下箸,如“火龙串烧三鲜”、凤凰戏牡丹、天女散花、英雄斗志、渔翁钓鱼等,由于菜肴和雕刻浑然一体,使菜肴和雕刻在寓意与形态上达到协调一致的境界。

食品雕刻的常用原料

常用原料有两大类,一类是质地细密、坚实脆嫩、色泽纯正的根、茎、叶、瓜、果等蔬菜;另一类是既能食用,又能供观赏的熟食食品,如蛋类制品。但最为常用的还是前一类。常用的蔬菜品种的特性及用途如下:

1、青萝卜:体形较大、质地脆嫩,适合刻制各种花卉、飞禽走兽、风景建筑等,是比较理想的雕刻原料。秋、冬、春三季均可使用。

2、胡萝卜、水萝卜、莴笋:这三种蔬菜体形较小,颜色各异,适合刻制各种小型的花、鸟、鱼、虫等。

3、红菜头:又称血疙瘩,由于色泽鲜红、体形近似圆形,因此适合雕刻各种花卉。

4、马铃薯、红薯:质地细腻、可以刻制花卉和人物。

5、白菜、圆葱:这两个品种的蔬菜用途较为狭窄,只能刻一些特定的花卉,如、荷花等。

6、冬瓜、西瓜、南瓜、菱瓜、玉瓜、黄瓜:因为这些瓜其内部是带瓤的,可利用其外表的颜色和形态,刻制各种浮雕图案。如去其内瓤,还可作为盛器使用,如瓜盅和镂空刻制瓜灯,黄瓜等小型原料可以用来雕刻昆虫。

7、红辣椒、青椒、香菜、芹菜、茄子、红樱桃,葱白、赤小豆:这些品种主要用作雕刻作品的装饰。

选择雕刻食品原料的原则

1、要根据雕刻作品的主题来进行选择,切不可无的放矢。

2、要根据季节来选择原料,因蔬菜原料的季节性很强。

3、选择的原料尤其是坚实部分必须是无缝瑕,纤维整齐、细密、份量重、颜色纯正。因为食品雕刻的作品,只有表面光洁、具有质感,才能使人们感受它的美。

小店投资

1、店面10平方米左右。

2、设备投入一般在2000元左右。

3、学习教程《食品雕刻技术光盘》全套一般10盘,从基础开始讲解到成品的制作,售价为200元/套。

七、食品雕刻的工具、刀法和指法

1、工具:平口刀、尖口刀、U形刀、V形刀、U形刀、L形刀、O形刀、W形刀及勺形刀、模型刀、镊子、剪子

2、刀法:旋,刻,插,划,转,画,削,抠,镂空

雕刻实习个人总结第7篇

一、探究潮汕乡土文化的传承

在雕塑主题创造上,我们在众多的题材中选择传承潮汕乡土文化为创作主题,在潮汕乡土文化主题上结合多元化文化,使潮汕乡土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展。为什么要选择潮汕乡土文化为主题呢?因为美术作品具有人文性质。《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在美术的意义系统中,最本质和普遍的应该是人文精神,正是人文精神使得形式化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变得具有生命力,并与社会发生最大限度和最广泛的关联,赋予美术本体最大的价值。而潮汕乡土文化是一个完整的地方文化体系,恰恰具备以上人文精神的一切特征。潮汕历史悠长,文化渊源,每个历史文化现象都是美术雕塑的创作素材。如:①历代人物名贤有:韩愈、大颠和尚、王大宝,唐朝“前八贤”,明朝“后七贤”,现代的张竞生、许广平等。②民间传说故事“姑嫂鸟”“鲤鱼姑娘”。③戏剧“陈三五娘”“苏六娘”“辞郎洲”;木偶纸影“金钗记”。④舞蹈“英歌舞”“钱鼓舞”“蜈蚣舞”“鳌鱼舞”“双咬鹅舞”等。⑤雕塑嵌瓷“双凤朝牡丹”“双龙戏球”“麒麟”“狮和鹿”“石鼓”“石壁字”。⑥潮剧面谱,小泥人等。⑦各式特色建筑“四马拉车”“四点金”“下山虎”“湘子桥”花灯,工夫茶道。⑧各式美食,刺绣,抽纱。⑨红头船,等等。底蕴丰富的文化传统为我们提供了雕塑主题创作的源泉。

二、美术雕塑跨学科的综合探索

美国著名学者罗耶提出――知识结构的“丰富性”并不始终一致,即知识结构内单元(交节点、命题等)之间交互联结的某些部分可能只是相对少量的交互联结有联系。由于信息提取的可能性与交互联结的数量直接有关,因此,增加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注意整个各自独立的教学内容,必然鼓励学生把某一门学科中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其他学科中,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跨学科综合的美术综合课程特点是:把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既保持美术科原来的特点又增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雕塑系列是美术学科其中一个分支。本次课题活动及任务是探索以雕塑作为基础主体,综合渗透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其内容涵盖了文学艺术、地理、生物、化学、环保、历史各个领域。如:其一,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自然科学,它包含着多姿多彩的美,利用雕刻与该学科的综合探索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美,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慢慢感知什么是化学;通过各种化学实践活动,认识各式各类的化学材料,选择合适的材料,以表现雕刻作品所要表达的最佳视觉效果。其二,美术雕刻与地理学科综合,是人文与自然科学有机结合。探索潮汕地理、地貌人文课题研究,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入自然,走进社区,去参观家乡某一小区域的状况,亲历亲为,体验汕头的自然风貌,主动获得乡土知识并能学以致用,让学生熟知潮汕地形,从感性上获知潮汕地形高低起伏状态,熟记潮汕主要地形区及其分布,并通过堆雕、圆雕、浮雕转化为美术作品。其三,美术与生物学科的综合,探索潮汕乡土的动植物生长布置情况及特色特种。例如:潮汕海港具有的珍稀海鸟“白鹭”“大雁”“海鸥”及水禽、鱼、虾、蟹、贝壳、藻类;海洋与陆地的边缘生态――“红树林”;各地区特色蔬果:“林檎”“杨桃”“柿子”“香蕉”“荔枝”“龙眼”“南瓜”“苦瓜”“玉米”“白菜”“包菜”;禽兽:牛、猪、羊、狗、鹅、鸭、鸡及各种昆虫。探究生物标本与雕刻的结合点,从而引导学生选用有乡土特色的动植资源作为雕刻作品的题材。

三、综合雕刻材料与科技探索

雕刻实习个人总结第8篇

【关键词】 寿山石雕;薄意;传统造物观;审美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寿山石雕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实际上不仅是一个对寿山石不断认识、利用、开发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对其雕刻活动起到重要影响作用的精神观念的不断发展、变迁的过程。每一项雕刻技艺的成熟,都凝结了不知多少代石雕艺人对技术性特征的创造经验和审美经验的总结。“薄意”是寿山石雕诸多雕刻技艺中的一种独门别类的表现手法,也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中少有的以技法要求与审美取向相结合而命名的一种雕刻技艺,其内涵随着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一、“薄意”的由来

由于寿山石中田黄、芙蓉、冻石等石种既贵重又稀少,以致“雕人藐视不敢琢,审曲面势争分毫”。贵重的寿山石通常以重量计价,因此要求雕刻者尽可能保持石头的原貌,不做过多的切割刻挖,以免损耗石头的价值。寿山石的表面有时难免会有些个砂格、裂痕、石纹和其他杂质的出现,如果不施以艺术修饰,势必影响原石的品级,故艺人务必在保护原石形状的基础上,用特殊的技艺对那些瑕疵加以消除和回避。这种情况为“平薄”薄意雕刻技法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现实的要求。

明朝后期出现的寿山石雕“阴刻”技法是薄意雕刻技法的源头。到了清代,寿山石雕逐步从立体圆雕中发展出高浮雕、浅浮雕的技法。清康熙、乾隆年间,杨玉璇、周尚均二人,便在石章印台四周或刻浅浮雕锦褥纹和边纹,或饰以浅浮雕图案,这是“薄意”的先身。到了同治、光绪年间,福州西门外风尾乡潘玉茂兄弟,继承尚均遗法,结合“阴刻”技法,钻研浅浮雕的技艺,在印章石四周雕饰图案以掩石疵,雕刻层愈来愈薄,推动浅浮雕向薄意过渡。早期的薄意雕刻技法还比较粗糙,布局呆板、缺乏变化,意境也偏呆滞简单。直至清末,石雕艺人林清卿使薄意技艺趋于成熟。

虽然明清以来,已有一些文人雅士以诗文记诵寿山石雕,并且出现了有关寿山石的两本专著——高兆的《观石录》、毛奇龄的《后观石录》。《观石录》与《后观石录》虽然从治印而言及石雕名人的艺术技巧,也仅是简单地总结了“相石”、“解石”及磨光等印钮雕刻经验,而未提到“薄意”。

直到民国22年(1933年)龚礼逸所著的《寿山石谱》中“雕治”部分论及周尚均、林清卿两位艺人时才有关于“薄意”的论述:

“周尚均,名彬。……间刻写意山水,树木用大浑点,谓之薄意。”“林清卿,……以工笔山水人物,施之石上,刻成图画,作凹凸状,即俗所谓薄意者。”

可见“薄意”在林清卿之前已经形成一定的规范与样式。但这些文字也仅是在介绍石雕名人时简略地述及印章“薄意”的题材内容(写意山水、工笔山水人物、写意花卉)和雕刻形态(施之石上,刻成图画,作凹凸状,树木用大浑点)。

民国23年(1934年)出版的张幼珊《寿山石考》雕钮部分中言及:

“……近代以人物山水亭榭云月鱼鸟为之,只宜薄意,谓薄为刻意。”

后来书法篆刻家潘主兰在此基础上总结道:“薄意者,技在薄而艺在意。言其薄,而非愈薄愈佳,因未能如纸之薄;言其意,自以刀笔写意为尚,简而洗脱,且饶有韵味为最佳,耐人寻味以有此境者。”可见“薄意”是以技法要求与审美取向相结合而命名的一种雕刻技艺。

二、秉承传统造物观念

“薄意”虽为寿山石雕诸多雕刻技艺中的一种独门别类的表现手法,但它与其他传统石雕技艺一样秉承乃至极好地实践与体现着中国传统工艺造物的审美观念与原则。

对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之精核表述得最为扼要的当属《考工记》中提出的造物原则或价值标准:“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这是中国形而上的文化精神之“道”对形而下之“器”的规约。其认为“天时”、“地气”、“材美”和“工巧”四个决定性因素直接体现在工艺造物过程和品质中,并将这四项基本因素最终都归结到“天人合一”的统一性上。这是一种整体的造物原则,各因素不仅相互制约,而且它们只有和谐统一才具备造物的完整性。

目前能找到最早的关于寿山石雕工艺观念的文字是在300多年前高兆的《观石录》。全文虽仅2700余字,却对他在十余位朋友家中见到的140余枚寿山石的形状、色彩、特征等都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作者搜寻了人世间最美好的词句和事物来形容其所见寿山石的“材美”。这些以及后来的诸多文字远不止从表面的形状、色彩、特征,更多的是从触觉、感受、感悟的角度出发来形容所见寿山石的“材美”。如后人提出田黄有六德即:“细、结、温、润、凝、腻”,以及芙蓉之“雍容”,善伯之“朴实”,都成之“灵捷”,旗降之“刚健”等等,实际上将寿山石的审美品鉴上升到人格化的境界。

《观石录》中还记录了当时一些石雕名人的“工巧”及其雕刻经验的一番总结。如:

“石有络,有水痕,有沙隔。解石先相其理,次测其络,于是避水痕,凿沙隔以解之。……石理不一,相石为难。肤黄,中白、肤白中白。肤苍中黄、中玄,不可以皮相。”

不难看出所谓“材美”,强调的是人对寿山石的材料、质地品性的选择,要求人们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旨趣去主动地体认材料对象的美质。如果说“材美”的原则还包含着—定的适应于自然要求的话,那么,“工巧”则包含着一定的对主体创造性的肯定。它要求造物主体在体认“美材”的前提下予以“巧”治,即所谓的“因材施艺”、“就材加工”、“量材为用”、“物化创造”。

在“解石先相其理”、“相石”、“解石”的基础上,“薄意”更强调“审曲面势争分毫”,“因材施艺,掩拙扬俏”,“利用石病,巧掩瑕疵,反见自然”。“审曲面势”在这里,“审”和“面”作为对造物操作方式的要求,强凋了操作主体心理意义上的主动性。它既有积极营构设计的意味,亦有物我相互认同的意味。如果说“曲”和“势”表现的涵义是事物的物理性态的话,那么其深层的涵义则是要求操作者一开始便要关注和开掘隐匿在物理性质之下的精神性质,即要求造物的主体于行工之始便去敏感地把握对象物性同构于人类心性的诸种可能。

三、对“意”的审美追求

纵观寿山石雕刻的发展历程,如同许多建筑木雕、石雕、砖雕及大量服装饰品一样,人们将主体的审美情感附着其中,并不断凝聚扩大,以使某些造物的实用意义在特定的情境结构中转化为审美功能或审美形式。而且在这种审美心态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审美因素和审美意识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加强,人们对形式规律的把握、技巧的总结运用、审美经验的传播等,这一切都在使寿山石雕审美化的步子不断加快。“薄意”这一寿山石雕技艺中的独特雕刻形式,无论是在创作还是欣赏的过程中,对于“意”的追求,更有着超乎其他的审美诉求。

“意”在先秦哲学和魏晋玄学中,主要指冥思悟道而产生的一种感觉、体悟、感受、思想,是一种直观把握到的精神意识。“意”被引入艺术审美后,内涵也大体如此。大约至唐,艺术家在探讨主体艺术构思和实践关系时,大量用“意”说明主体构思,如“意存笔先”、“意不在于画”、“画尽意在”(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等等。张彦远就明白地说:“意”是“境与性会”而得,是情景交融的统一体。唐代的艺术家将“意”与佛家语中借来的“境”相组合,便出现了“意境”范畴。“意境”是指虚与实、形与神、鲜明与含蓄、有限与无限的统一。它既能展现事物外在的形貌,又能传达事物内在的精神气质,还能表观艺术家与欣赏者对客观事物的独特的审美感受。清代高兆的《观石录》载:陈越山收藏有20余枚寿山石,“贵则荆山之璞、蓝田之种;洁则梁园之雪,雁荡之云;温柔则飞燕之肤,玉环之体”。彭十厓收藏有51枚,有如“清秋云日俱净,空山五色”,有如“郊原春色,桃李葱茏”,有如“砚池点积墨沈,明润欲吐”,有如“两峰积雪,树色溟濛,飞鹭明灭”,有如“冻雨欲垂”,有如“夏日蒸云”,有如“夕阳拖水”,有如“墨云鳞鳞”,有如“美人肌肉”,有如“落花落霞”,有如“瞳瞳日影”,有如“出青之蓝”……这些在鉴赏寿山石时所使用的极富“意境”的描述之词就很能体现时人的审美取向。

在“意”与“意境”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艺的重要的表现法则——写意。它要求艺术家能抓住客体对象中与主体精神、情感、情趣相契合的某些特征,以表现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评价及审美理想,抒写作家的主观感情、意兴,以意率境,而不是写实性地再现客观对象。写意原则被广泛运用于中国古代文学、书法、绘画、戏剧等艺术创作中,成为不同艺术表现的一个共同法则。

相对于写意而言的乃是写实。宋以来福建美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崇尚写实,追求妙写形神,表现真实,以达到栩栩如生的效果。“福建民间民俗艺术是一个很大的能量交换场,各种艺术形态的审美品位与样式特征都在相互渗透,形成一个被民众普遍认可的语言模式,即在写实的规范中追求工细、灵巧、多变的风格。”[1]197从清初的寿山石雕刻作品来看,匠人们多针对不同的雕刻对象,采用圆雕、浮雕等手法,力求形象逼真生动。此时期萌生的薄意雕刻技法极有可能由于其“写意”而较为明显地区别于圆雕、浮雕等手法的“写实”,故以“意”名之。

对“意”、“意境”的追求,在中国传统诗、词、书法、绘画、戏曲、园林等诸多种类艺术中取得丰硕的成果。传统民间工艺历来重视学习中国绘画取得的优秀成果,且“薄意”经常被用于装饰印石而使其与文人、书画家有着密切的联系。清末民初的林清卿,大胆吸收中国画立意构图的成份,以刀,将中国画的意境“搬”置石上,使薄意艺术趋于成熟,在晶莹的珉石面上,显现玲珑剔透的高妙境界。林清卿的“薄意”兼工带写极具“画意”,可谓前无古人而别开生面,很快使其从寿山石雕刻业脱颖而出,更由于其“薄意”罕有人能及而成为时人乃至后世“薄意”者竞相追摹的典范。以至于后来的“薄意”艺人、研究者在定义“薄意”时多是以林清卿的“薄意”为标准解之,甚至将“薄意”之“意”直接解释为“画意”。

不难看出“薄意”之“意”的审美取向乃是对“意境”的不懈追求。“意境”讲求不设不施的自然之美、即有即无的朦胧之美、有限无限的超越之美。[2]328寿山石薄意雕刻在很大程度上吻合了这种审美追求。寿山石天生丽质,具有温润晶莹的石质、洒脱生动的纹理、斑斓的色泽等特点,“薄意”又极好地保持了石材的自然之美;“薄意”作品上浅浅雕刻的形态若有若无,极具朦胧之美;“薄意”利用石之色、纹,避剔砂格,巧借裂痕,扬长避短,取美弃疵,悉心构排,化腐朽为神奇,唤出彩石的生命与灵魂,在有限无限之间尽显超越之美。

寿山石薄意雕刻也因此能在有限的具体形式中,蕴含无限丰富的内容,以此激发欣赏者调动其生活经验、艺术修养和艺术想象力,与作者共同进行审美创造,多方面地深化审美认识,在审美欣赏中获得更大的美感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