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塑料污染的措施

塑料污染的措施赏析八篇

时间:2024-04-04 10:49:02

塑料污染的措施

塑料污染的措施第1篇

关键词:白色污染 塑料 防治

所谓的“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是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

城市塑料垃圾的消耗量、废弃量十分惊人。在“白色垃圾”中,污染最明显、最令人头痛、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那些遍布城市街头的废旧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快餐具。据有关部门统计,仅以一次性塑胶泡沫快餐盒为例,我国全年消耗量达4亿至7亿个。

一、“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

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9%。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1)“视觉污染”。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2)“潜在危害”。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第二,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和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目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主要是“视觉污染”问题,而对于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认识。

二、对于危害严重的白色污染,世界各国的态度如何

世界各国已经被难缠的“白色污染”困扰多年,对于抵制“白色污染”更是各出奇招。

欧洲的很多国家的超市都采取出售一次性购物袋的办法控制购物袋的使用量,事实证明,运用经济杠杆应对“白色污染”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立法禁止使用塑料袋是应对“白色污染”的官方举措。美国的旧金山市是美国第一个封杀塑料袋的城市。2007年3月27日,美国旧金山市议会通过一项法案,限令旧金山的超市、药店等零售商分别在6个月和1年内停止使用化工塑料袋。该法案规定,超市和药店零售商只允许向顾客提供纸袋、布袋或以玉米副产品为原料生产的可降解塑料袋,化工塑料袋被严格禁止。如果不想被罚款,商家就只能乖乖地放弃使用塑料袋。实施这项禁令后,每年将节省45万加仑的石油,也省却了1400吨垃圾填埋的麻烦。

韩国政府从1999年起要求全国商场超市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和纸质购物袋。为推行和宣传这项措施,韩国政府当时在全国张贴了10万张宣传画,分发了20万份宣传册和6.5万个环保购物袋。新加坡也从去年开始举办“自备购物袋日”活动,每逢星期三,新加坡全国206家超市就会以非强制性的方式鼓励消费/,!/者少用塑料袋。

世界上其它国家也酝酿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遏制“白色污染”。法国将从2010年元旦起,在全国范围内禁用不可生物降解塑料袋。澳大利亚环境、遗产和艺术部长彼得·加勒特宣布,澳大利亚的超级市场将分阶段停止使用塑料购物袋,这项计划将于2008年底前开始实施。

在我国,如何防治“白色污染”,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呢?有关专家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1)将“白色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目前,国家对此末专门立法,广大群众希望有关法规尽快出台。

(2)制定中长期治理规划。非降解塑料制品从城市生活中“退位”已是必然趋势。这就要求人们应当有个紧迫观念,为其做两种准备,一是找出路;二是制定时间表。有关部门要在根治污染、减经污染、预防污染三个层次上规定任务、明确责任,使“白色污染”的治理有步骤、有目标、有期限地稳妥展开。

(3)重视“白色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大力支持可降解型“绿色”替代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和使用。

(4)增强全民环境卫生意识,把“白色污染”防治作为“两个文明”建设和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的重点内容来抓。

(5)狠抓污染源头治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和省资源化、再资源化原则。一方面要抑制:“白色污染”量,另一方面强调“白色垃圾”的回收利用。

抵制“白色污染”的冲锋号已经在全球吹响,公众、商家、政府一个都不能少。

三、结语

随着白色污染问题的不断恶化和人类对其环境的重视,消除白色污染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完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由于其生产成本太高,用途难以进一步扩大,而淀粉基降解塑料在淀粉基降解后,残余的碎片并不能完全降解,其分解产物是否会造成二次污染尚不明确。如何解决目前的环境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强调废旧塑料的回收、分类、加工,使有限的资源循环利用;其次是强调全民行动起来,响应号召,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改用温馨可爱结实耐用可长期使用的布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白色污染物从我们身边永远消失不见……

参考文献:

[1]长安,当代环境问题新特点[J].学科教育,1995,(06).

[2]方世南,环境问题: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兼与《该怎样谈论“环境问题”》一文商榷[J].学术月刊,2002,(02).

塑料污染的措施第2篇

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自觉参与清除白色污染的行动。

2.通过讨论、资料的收集,数据的整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实践的能力。

3、通过触目惊心的数据透视,使学生意识到白色污染就在我们的身边,从小树立环保的意识。

4、经历观察、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也交流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尽量保护环境。

教具:课件

学具:彩笔、计算器、空白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1、调查全校每个年级的人数。2、收集有关白色污染的资料。3、学生准备计算器。

4、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二、情境导入

(多媒体)学生观察,师:同学们,最近你们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有没有发现小草的变化啊?(小草变绿了)这预示着什么呢?(春天来了)对啊,春姑娘已经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就让我们一起感受春天的美好!

清秀的山水和白色污染的图片比较,你看懂了什么?变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你还在哪儿见过这样的情景?(板书:白色污染)

三、认识白色污染及其危害

1、小组交流查到的资料,讨论: 1)什么是白色污染?2)白色污染有什么危害?

2、全班汇报交流

3小结:

(多媒体出示图片)师:农用地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因此造成的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白色污染会对人体,环境,动物和农作物造成危害。

四、调查计算,进一步认识白色污染的可怕。

1、通过调查计算,看看白色污染的危害程度。

M (课件出示)(1)你家每天大约要用多少个塑料袋?(你是怎么知道的?)统计本小组同学的家庭一天一共要用掉多少个塑料袋?稍后汇报。

(2)小组内汇报交流搜集的数据,将调查的结果制成统计表。

2、展示学生作业的情况,给予表扬和鼓励。

3、计算(课件出示)

(1)我校约有800名同学,如果按每位同学的家庭每天用一个塑料袋计算,每天约要用掉多少个塑料袋?

(2)一个星期呢?一个月呢?一年呢?

教师板书:1天( )个1周( )个1个月( )个1年( )个。

(提示:1周按7天计算1个月按30天计算1年按365天计算)

(3)如果一个塑料袋的面积大约是4平方分米,请你计算我校同学的家庭每年用掉的塑料袋铺开占地约()平方米,相当于多少个操场的面积?

(4)如果每个塑料袋的重量大约是1克,把全校家庭每年用的塑料袋集中在一起,总重量约为(

)千克。如果每10000个塑料袋叠在一起有1米高。全校家庭每年用的塑料袋高( )米。

师:通过我们刚才地计算,白色污染是多么的可怕呀。同时完善课题:可怕的白色污染

五、减少污染的措施

1、一次性塑料用品在经济、方便、卫生的同时,也给我们生活带来巨大的危害,小组讨论,该怎样减少白色污染?

2、你和家人可以做出怎样的努力? laixx.com

六、总结交流,反馈提高。

看了你统计的数据,你有什么感想呢?

(多媒体)出示一组资料,看后你有没有好的建议呢?

小组讨论,然后汇报你们小组的环保措施

七、实践活动。

观摩身边一些环境污染现象,同时说说应采取什么措施排除。今天的学习, 希望我们每个学生从你我做起,做环保的小卫士,保护我们的地球, 在这里,你想对大家说什么?(环保倡议)

结语:一个小女孩和妈妈出去,她抬头看天,对妈妈说:“妈妈,天上有一只白色的大鸟。”妈妈看了一下,对孩子说,那不是大鸟,那是白色的塑料袋。白色污染对我们的生存的环境是很严重的威胁,如果不控制后果非常可怕,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利用数学知识进行统计、计算、比较和分析,了解了白色污染的可怕。但是,如果我们一起努力,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少用一个塑料袋就为保护地球的环境做出了贡献,在座的每个人都作环保宣传员,白色污染一定可以控制的,相信你和我的想法一样!

教师板书: 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

五、作业

本向家人及周边的人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加强环保意识。

板书设计:

可怕的白色污染

1 天个

1 周个

塑料污染的措施第3篇

针对“白色污染”,我国出台了政策法规,各地相继采取措施,并取得初步成效。如为减少超薄塑料袋的使用,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文件,各地也积极推行“禁塑令”,提倡使用“环保袋”“菜篮子”。可同时,我国在防治“白色污染”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总结近年来“禁塑令”的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应从实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白色污染”问题,还须进一步破题。

制定法规标准,明确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的回收利用废塑料及其包装物的义务和责任,将废物回收和综合利用的责任落实到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消费等各环节。制定严格的废塑料处理环境标准,严格禁止用废塑料“土法炼油”造成污染环境的行为。实行强制回收制度,加强监督管理,从回收利用入手,逐步提高废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率,从而解决废塑料的“潜在危害”,减轻生活垃圾处理压力,实现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

制定激励政策,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治理“白色污染”的长效机制。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废塑料回收利用的激励政策,解决废塑料及其包装物对生态环境的长期、深层次危害。干净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可以重复使用,用于造粒、生产木塑材料及环保炼油等;废塑料以物质循环利用优先,鼓励能源化利用,最终再进行无害化处置。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加强替代包装物研发运用,努力减少废塑料的产生。

总结推广成熟技术。废塑料利用途径众多,包括用作垃圾发电的主要发热物质;与秸秆、有机质等材料混合处理,生产木塑材料作为景观使用。河北福海蓝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历时五年多时间,成功研发出了劣质废旧塑料柔性油化技术,转化率超过80%,在中低温条件下把垃圾废塑料裂解成为初级油品,可生产汽车或动力用油。该技术已经通过河北省工信厅组织的新产品技术鉴定。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召开的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该法是高效利用废塑料、节约能源、不排放污染物的一项创新性成果,如果该项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可部分解决令人头痛的“白色污染”问题。

强化监督管理。“白色污染”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地方、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共同行动。应根据新形势下“白色污染”的新特点,以解决城乡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为重点,促进资源化、能源化利用,以收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之效。应当强化管理,促使塑料制品生产企业与废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企业的联合,发展废塑料综合利用产业,既创造就业机会,也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素质,提高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和环境保护的能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文件的政策含义,不是禁止城乡居民使用塑料袋,而是禁止超薄塑料袋的使用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家庭使用的塑料袋要自觉分类,并扩大到垃圾分类以便循环利用;对已出现的旅游景区、公共场所的“白色污染”,发挥公众及志愿者的积极作用,在宣传环境保护知识的同时,号召公众积极参与到捡垃圾、爱卫生的活动中,改变无人负责、无序堆放、随意抛弃垃圾废塑料行为;在自身遵守环保法规的同时,也制止身边的不良行为。

塑料污染的措施第4篇

推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环保。因此,商业企业不能只是简单地给塑料购物袋明码标价,而应当仔细研究,怎样给消费者提供尽可能多的替代选择,引导消费者养成环保的消费习惯。

“限塑令”从一定程度上对减少“白色污染”起到了积极作用。根据国外经验,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后,塑料购物袋的使用量可以减少2/3左右。但“限塑令”真正落实,还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加强监管力度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如深圳已尝试通过修订地方环保条例,对无偿提供塑料购物袋的商家处以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下一步,国家相关部门有可能制定配套措施,完善监管部门的执法依据和处罚标准,加强“限塑令”在实际操作中的约束力。如果这些措施真正落实,将会从源头上大大减少塑料购物袋的需求量。

塑料袋将逐渐被纸袋、布袋和以玉米副产品为原料生产的可生物降解的购物袋所取代。在日本,很多商店提倡使用布袋子,部分商店也提供塑料袋,但是需要收取较高的费用。最近有消息说,法国将从2010年元旦起,在全国范围内禁用不可生物降解塑料袋,而首都巴黎从今年就开始禁用不可生物降解塑料袋。

在对塑料袋收取费用和使用方面,各国也各具特色:在欧盟,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的许多大型超市对每个一次性塑料袋向顾客收取0.3欧元的费用,其中0.1欧元为成本费,0.2欧元为环保税。在韩国,2002年韩国40家大型超市和商场联手,将塑料购物袋单价统一为50韩元(1美元约合921韩元),一次性纸质购物袋单价统一为100韩元。韩国主要商场和超市把这笔经费集中起来,用于向顾客免费赠送非一次性购物袋,或用于捐助环保社团、为环卫工人子女提供奖学金等。

国家如何从政策、技术层面来辅助“限塑令”,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是应尽快建立一套既能限制塑料购物袋生产,又能控制塑料购物袋使用量的约束机制。也就是不仅要向使用者开征“塑料袋使用税(费)”,同时也要向生产厂家开征“塑料袋污染治理税(费)”,这样可以缓解过多的污染治理费用负担,不使污染治理这一沉重的负担一味地由政府和社会担负着。二是限制塑料袋的使用范围,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规范生产厂家和使用者的行为,遏制滥产滥用和乱扔乱堆现象的发生。严厉打击制售劣质塑料袋的地下黑工厂黑市场,不合格的塑料袋严禁进入市场。同时,提倡“绿色消费”,提倡“少用一点,回收一点,降解一点,替代一点”的消费方式,使消费者养成少用或重复使用购物袋的良好习惯。三是建议有关科研机构能够进行资源整合,联合开发研制出功能良好,价格适中,又不会污染环境或污染较少的替代产品,方便群众生活,使人类早日摆脱塑料袋满天飞的“白色恐怖”。第四是要尽快建立垃圾资源化系统,对废弃塑料进行合理处理和再生利用,形成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以及产业化的垃圾处理运行机制。

目前,我国规模以上塑料包装企业有1500多家。但塑料袋的生产工艺、技术比较简单,只要把塑料粒子吹塑成塑料薄膜,然后由制袋机裁割成相应规格即可。从投资额看,制粒机、吹塑机、制袋机等设备的总体投入仅为十多万元。因此,专门生产塑料袋的大型企业并不多见,绝大多数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有的甚至没有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限塑令”明确规定,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将被禁止生产和使用,这部分生产企业的产品将被列入淘汰类产品目录,销路直接受阻。“限塑令”正式实施后,估计有一半左右的生产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将面临转产或关闭。

面对即将到来的行业大“洗牌”,相关企业该如何应对?

在“限塑令”不久,河南遂平华强(包括漯河华强)突然停产结算,并宣布整体转让。作为一个年产值22亿元、规模已连续11年居本行业全国之首的塑料袋生产企业,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行业龙头企业的停产?

中国环境现状需要企业树立环境意识,走绿色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与开发新能源,是中国发展与环境双赢的唯一选择。循环经济要求企业采用清洁技术来提高资源利用率,要求企业具有环境成本意识。因为环境是有价值的资源,环境成本内在化与企业绿色竞争力已成中国企业家必须考虑的问题。针对塑料包装企业来说,环保意识的体现并不全在于企业生产的排污达标、符合国家的相关产业政策等,还需要让自己的产品有超前的环保性能。有关白色污染早已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环保问题,先进国家白色污染治理的经验教训及其各种限塑方式,都在提醒塑料包装企业要提前逐步转型。如果全国最大塑料袋生产企业也没有这种环保理念,仍然让自己90%的产品是非环保塑料袋,那么环保意识差、只顾眼前利益的企业在洗牌中被挤出竞争行列也是正常的。

21世纪经济的主旋律是绿色生态经济,包括绿色产品、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市场、绿色产业等内容,这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经济生活的具体要求。政府必然会采取更为严格的环保措施和环保标准,使企业的环保成本加大,也会出台一系列环境经济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绿色生产。谁提前采取绿色战略,谁就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占据主动。作为全国最大塑料袋生产企业,如果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并尽早研发新型的环保型塑料袋,那么就会在限塑令出台时抢先占领更大市场。

环保新政策的实行,将使我国塑料包装行业的“洗牌”速度不断加快。针对国家不断出台的环保、安全政策以及节能减排绿色政策,塑料包装生产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其实施情况,同时转变观念,不要坐等观望,而要顺应政策走势调整企业未来的发展思路。

塑料污染的措施第5篇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农药;化肥;措施

0.前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人们对于粮食的产量历来十分关注,然而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农业粮食产量的增加都是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为了达到增产的目的,人们对农田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等,而且由于环境保护意识的缺失,大量的农业垃圾被随意丢弃,导致大片土地和水体、空气被严重污染,而且这种面源污染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极大的威胁,可见对农业面源污染采取防治措施,以免这种污染进一步恶化,是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

1.农业面源污染的原因

1.1农药的大面积过度施用

为防治各种草病虫害,在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种类繁多的农药被越来越多的使用,而且随着草和害虫自身抗药性的不断增加,为达到杀灭的效果就必须不断增加农药的使用量,其中大多数的农药具有高毒、残留性强、不易分解的特点,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大量的非标靶生物遭到杀灭,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另外,农药的喷洒导致大片土壤受到污染,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被大大降低,因此土壤中的腐殖质含量不断减少,农药的富集使土壤的污染程度越来越恶化,同时粮食、果蔬等上面残留的农药也给人们的健康带去威胁。

1.2化肥的大量使用

氮、磷、钾等元素是农作物赖以生长的重要元素,为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高产量,在我国大部分农业主产区均长期使用化肥,这些化学肥料在促进农作物生长的同时也给环境污染带来隐患,主要是由于我国农业生产中化肥利用率低下,导致仅有少量化肥被农作物利用吸收,而大多数的化肥则流失到土壤中,由于其与土壤中的成分不协调,导致土壤的酸化和面层板结等现象,造成土壤肥力的不断消失,在土壤肥力下降的情况下,要想达到预期的产量,就需要使用更多的化肥,造成越使用越污染、越污染越使用的恶性循环,大片农田因此不再适合耕种。除了对土壤的污染外,由于雨水形成的地表径流以及通过土壤缝隙的扩散作用导致对地下水和地表水产生污染,在饮用水水源地容易造成饮用水中氮、磷、钾等成分的指标严重超标。

1.3农业垃圾的无组织排放

为保持土壤水分、抵抗干旱以及提高地温,地膜覆盖技术和塑料大棚栽培技术在我国很多地区得以不断发展,据调查,在1985年我国的地膜覆盖面积就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这些地膜或塑料大棚的材料均是高分子材料,难以降解,由于农民环保意识的薄弱,在农作物收获后这些地膜被留置在土壤中,残破的大棚塑料被随意丢弃,造成“白色污染”,严重影响土壤的通透性,破坏土壤环境,而且塑料薄膜埋置在土壤中会否造成土壤中塑化剂超标至今仍没有确切的答案。

除了农业种植中的垃圾污染外,在农业养殖过程中垃圾的无组织排放现象也普遍存在。随着农业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场中禽畜粪便、养殖污水、屠宰废水等的排放量正在不断增加,由于农民环保意识的淡薄,重产出轻治理的思想使得大量的污染物随意排放,造成大量土地、水体的污染,据调查,农业养殖是导致水体中氨氮和总氮的含量超标的最主要原因。

2.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

2.1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鉴于当前我国农业从业者的环境保护意识过于薄弱的现实,为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提高从业者环保意识首当其冲。首先,加强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建设,将法制观念通过媒体宣传、专题讲座等方式传递给农民,提高其法律意识;其次,加强环保执法力度,对于农业面源污染要查源头,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再次,要改变农业发展中“先污染、后治理”的落后思想,力求做到“预防为主、治理为辅”,并且“谁污染、谁治理”,使农业从业者充分种植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问题。

2.1加强对农药、化肥使用的监管

适当的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因此,无论是对农药还是化肥来说使用都应当适量化、科学化,加强对使用的监管力度,使农药化肥在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造成的面源污染。

首先,应当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品种,用低毒、残留率低的无公害农药取而代之,提倡发展和使用生物农药,并制定科学的施药计划,为降低杂草和害虫的抗药性,应当以几种不同成分的药交替使用。做好农药市场的监管,严禁违禁药物流入市场。

其次,科学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在施肥之前首先应当对土壤成分进行检验,作为施肥的参考,提倡以有机肥料为主,无机肥料为辅,多施农家肥,少施化学肥料,以充分保证土壤自身的肥力,要严格控制化学肥料用量,最多不超过每公顷400kg,施肥应当深施,防止土壤出现板结酸化,并采用底肥、口肥、叶面肥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提高农作物对肥料的吸收效率。

2.2发展生态农业

传统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只能尽可能降低面源污染的影响,很难完全做到无污染,因此发展生态农业,利用科技手段,并最大化地利用生态系统自身的功能,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与农业发展相结合,例如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利用科技手段来替代喷施农药,目前已经研究可行的措施有:采用超声波技术模仿雄性害虫的声音,吸引雌性害虫实施诱捕;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对害虫进行诱捕和消灭;保护并充分利用害虫的天敌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目前发展生态农业的成本还较高,尚且不具备大范围推广的优势,因此后续工作就是要降低成本,实现生态农业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消除由于农药带来的面源污染。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较为严重,这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相悖的,因此一定要认清现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避免农业面源污染的不断扩大,将污染带来的危害降为最低,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因素很多,因此实际工作中需要不断探索,将农业发展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促进农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饶静,许翔宇,纪晓婷.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发生机制和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8):81-87.

塑料污染的措施第6篇

[关键词]垦区;白色污染;危害;防治

一、垦区白色污染现状

黑龙江垦区作为全省乃至全国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在国家稳定粮食安全生产的政策引领下,不仅逐年加大农业投入,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在整体经济向好的状况下,城镇建设也迎来了春天,人口聚集,城镇发展和科技进步,也带来了农业、工业和生活中塑料制品的使用的快速增加。在各项环境污染中,白色污染越来越重,逐渐成为垦区不得不面对,又不得不探求加快治理的重要污染面源。不可否认,塑料制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对各行各业起到了支撑作用,但随着塑料制品消耗量大幅提高,垃圾中塑料成分和比例也在成倍增加。 “白色污染”不仅污染环境,更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塑料制品进入土壤会影响农作物吸收,进入生活垃圾中给垃圾综合利用带来困难。因此,治理“白色垃圾”已成为垦区社会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二、“白色污染”的定义

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由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一次性的塑料制品,在其使用后被弃成固体废弃物。由于缺少回收利用价值,其中,绝大部分被丢弃在环境中,主要集中于城镇、河道和道路两侧农田,湖泊和水塘中,不仅破坏了景观,造成了“视觉污染”,而且由于其具有在自然中难以降解的特点,对自然生态环境也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破坏。这种由废弃的一次性塑料制品通常多为白色,所造成的“视觉污染”和自然环境的破坏被形象地统称为“白色污染”。

三、“白色污染”的成因和危害

(一)白色污染的成因

垦区白色垃圾主要以农用塑料薄膜和生活塑料制品为主。随着科学技术在旱作农业的应用,为提高产量,覆膜种植和温室移栽大量使用,保证了农业稳产、增产,但大量的塑料垃圾也在不断的产生,由于回收难,白色污染成为了旱作农业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生活塑料制品更是五花八门,品种繁多,尤其是方便袋的大量生活使用,更是形成白色污染主要来源。这两种是垦区白色污染的主要产生根源。

(二)白色污染存在两种危害

1.“视觉污染”。是指散落在城市和农村中,人们随手丢弃的塑料废弃物对市容、镇容和村容及景观的破坏.例如散落在农村街道两旁、漫天飞舞或挂在枝头上的超薄塑料袋,农田白色一片的塑料薄膜,这些都给人们带来不好的视觉刺激,人民对此反映强烈。

2.“潜在危机”。是指塑料废弃物进入自然环境而难以降解带来的环境问题,其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不易回收,回收成本高,利用率低,利润少,且回收价格低,导致不愿回收的现象发生。二是难以降解。回收的塑料废弃物不易处理。若将其焚烧,则产生大量的有毒烟雾,污染大气,易形成酸雨;埋于地下,很难降解,且对土地产生毒害,改变其酸碱度,导致农业减产;进入水体或陆地,不仅影响环境,易被动物吞食,导致死亡,破坏生态平衡。三是高温分解出毒害物质,在达到65℃时,毒害物质就会析出并且渗入到食品中,对肝脏、肾脏、生殖系统及中枢神经等人体重要部位造成危害。

四、“白色污染”的防治

黑龙江垦区对治理“白色污染”十分重视,在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同时,加大了回收利用,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加强垃圾分类管理

从家庭开始分类,居民住宅、公共场所都有分类垃圾箱。居民自觉按要求投放,很少有随地乱扔废物的现象。密闭的专用车上门收集垃圾。废纸、废塑料等包装废物送往工厂再生利用,厨房、庭院垃圾用于堆肥。不能再生利用的垃圾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前提下填埋或焚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很高,各环节流失到环境中的垃圾极少。

(二)加大回收力度

垦区每年产生废旧塑料几千吨,由于数量不断增加,而回收利用率却很低(几乎不到20%),废弃塑料大量散落而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治理“白色污染”已经成为环境保护的热点问题。而治理“白色污染”的其中一种有效办法就是限制产量和加大回收力度。主要通过对废旧塑料收购部门的补贴,提高收购价格,提升民众收集塑料的积极性,实现废旧塑料的高效回收。

(三)加大宣传力度

治理“白色污染”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应采取积极对策,运用行政、科技、经济等手段综合治理。特别是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和加大优化环境的措施。利用各处行政组织、新闻媒介、学校教育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普及有关知识,大张旗鼓地宣传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废塑料的回收,提高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包装材料,适度包装,节约资源,不用或者少用一次性包装产品。提供垃圾分类回收,反对随手丢弃垃圾,减少垃圾产生量。

(四)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包装物

在形成“白色污染”的废塑料中,几乎全部为塑料包装物,尤其是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一次性超薄塑料袋等。前者在我国的年生产能力达到70亿只,由于重量轻、体积庞大、难以清洗干净等原因造成回收成本高、难以有效利用。后者,由于使用面非常广、很薄等原因造成环境中污染物随处可见,回收困难。因此,限制或禁止使用难以收集、处置的一次性塑料包装物,减少和控制使用塑料包装材料避免过度包装,严格地进行适度包装。

(五)推广使用替代品

目前,许多环保产品为治理白色污染提供可能,如:纸模塑类,以纸浆为原料生产餐具;植物秸杆类制品,以植物的秸杆、稻壳等粉碎压制成型;淀粉类制品,以玉米淀粉、甘蔗粉为原料制作餐具;生物降解塑料类,在塑料中混入光催化原料、淀粉以达到降解的目的。要不断推广使用可降解制品来替代难降解的塑料制品,来促进替代产品的开发利用,使难降解塑料制品能早日退出我们的生产、生活领域。

塑料污染的措施第7篇

关键词:环保措施; 施工现场

在大力加快发展经济,大兴土木建设的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建筑垃圾、污水以及噪音等污染环境,而现场环保工作的效果不仅仅影响到施工现场内部,而且影响到市区的环保,因此施工现场的环保工作是整个城市环保工作的一部分,施工现场必须满足城市环保工作的要求。其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涉及到防止大气污染、防止水污染、防止噪音污染和现场住宿及生活设施的环境卫生等。因此,在现代化建设中应把环保施工列为重要内容之一。

施工现场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危害.“三废”污染施工现场中的废渣主要来源于拆除废弃物、施工过程中大量产生的建筑垃圾等。

废气的产生一般是化学建材的热熔加工,最主要是现场施工人员生活炊事用火,以及燃煤取暖造成的污染。以柴油作燃料的建筑机械,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污染也是废气的主要成份。

噪声及光污染这类污染几乎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如基础施工中的打桩工程,主体施工中的塔吊、电锯、搅拌机、振捣捧、电焊机、钻孔机等各类建筑机械发生的噪音大都超过标准几倍几十倍,以砼搅拌机、振捣棒为例分别为1.5kdB,3kdB.据统计建筑施工噪声占综合城市噪声源的8%以上,近年来扰民现象频繁发生,造成不少矛盾纠纷。光污染主要是加工焊接钢材构配件产生高强闪光,更易对人身造成损伤。

(1)施工环境保护措施.现场文明施工与管理措施增强环保意识。施工人员应有较强的环保意识,认真学习国家对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环保素质。(2)开展文明施工,创建文明工地。(3)加强现场管理。各类污染源的形成与施工现场的管理有着直接关系,如质量管理跟不上,会造成返工而产生大量返工废弃物。要高度重视,下大气力来抓,环保靠管理,管理出效率。

(1)防止“三废”污染措施,防止大气污染施工现场垃圾要及时清运,适量洒水。高层或多层施工垃圾,必须搭设封闭临时专用垃圾道或采用容器吊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洒。(2)水泥等粉细散装材料,应尽量采取库内存放,如露天存放应采用严密遮盖,卸运时要采取有效措施。(3)施工现场应结合设计中的永久道路布置施工道路,道路基层做法按设计要求执行,面层可采用礁渣、细石沥青或混凝土以减少道路扬尘。(4)运输车辆不得超量运载,运输工程土方、建筑渣土或其他散装材料不得超过槽帮上沿,运输车辆出现场前,应将车辆槽帮和车轮冲洗干净。(5)施工现场的搅拌设备,必须搭设封闭式围档及安装喷雾除尘装置。(6)施工现场要制定洒水降尘制度,配备洒水设备设专人负责现场洒水降尘和及时清理浮土。(7)拆除旧建筑物时,应配合洒水。

(1)防止水污染凡需进行混凝土、砂浆等搅拌作业的现场,必须设置沉淀池,排放的废水要在沉淀池内经两次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线或回收用于洒水降尘,未经处理的泥浆水,严禁直接排人城市排水设施和河流。(2)凡进行现制水磨石作业产生的污水,必须控制污水流向,防止蔓延,并在合理的位置设置沉淀池,经沉淀后方可排人污水管线。施工污水严禁流出工地。(3)施工现场临时食堂的污水排放控制,要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产生的污水经下水管道排放要经过隔油池,加强管理,定期掏油。(4)施工现场要设置专用的油漆和油料库,油库地面和墙面要做防渗漏的特殊处理,使用和保管要专人负责,防止油料的跑、冒、滴、漏,污染水体。(5)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用作土方回填,以防污染地下水和环境。

(1)防止噪音污染施工现场应遵照《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90)制定降噪的相应制度和措施。(2)凡在居民稠密区进行噪声作业,必须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建立施工不扰民措施,若遇到特殊情况需连续作业,应按规定办理夜间施工证。(3)产生强噪声的成品、半成品加工和制作作业应放在工厂、车间完成,减少因施工现场;~n-r制作产生的噪声。(4)施工现场强噪声机械,如搅拌机、电锯、电刨、砂轮机等要设置封闭的机械棚,以减少强噪声的扩散。(5)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特别要杜绝人为敲打、尖叫、野蛮装卸噪声等现象,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

(1)严格限制或禁止使用高噪声的气锤打桩方式,推行混凝土灌注桩和静压桩等低噪音新工艺。(2)采用干挂花岗石、大理石,克服使用水泥粘接。(3)采用流水作业增加有效作业班次是避免夜间施工的有效方式,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作好安装与土建配合施工,消除剔凿造成的噪声与废弃物污染,做好成品保护,及时回收处理废物。(4)建水冲式厕所可有利于防止粪便污染。(5)改进革新噪音高的建筑施工机械。(6)推行工厂集中加工现场组装施工方法,尽量减少现场用地及人员,可有效地减少各种污染。

塑料污染的措施第8篇

[关键词] 限塑令 成就 问题 措施

自2008年6月1日起实行的“限塑令”规定厚度低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从即日起禁止使用,同时对厚度0.025毫米以上的塑料袋实行有偿使用。该规定实行以来,在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时,通过对其实行以来各方面情况的了解,“限塑令”在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一、“限塑令”实行以来取得的成就

1、节约资源

“限塑令”实行以来,由于限制了塑料袋使用的厚度和规定了付费机制,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消费者对塑料袋的需求和生产者对塑料袋的生产量,也因此大大节约了为生产过多塑料袋而消耗的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塑料袋国内消费总量一年大概160多万吨,限塑后估计用量减少30%-50%,从资源节约的角度看可以节约1/3,那背后最少是300万吨石油。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虽然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占有量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森林面积为20%,煤炭资源储藏为31%,石油只有11.3%,“限塑令”极大地限制了塑料袋的使用量,也就极大地节约了这些减少的塑料袋背后的资源。

2、减少污染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是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必须面对的且十分紧迫的问题,环境污染不仅危害到人类生存的空间而且直接危害到人类自身的健康,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等,而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差不多包含了各个方面。“限塑令”的实行,限制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对污染治理起到了很大作用。

3、引导经济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

追求经济利益是每个经济个体的目标,尤其是对企业来说,只要能赚钱,牺牲环境也在所不惜,而且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一直是以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的,现在实行了限塑令,让生产厂家停止生产0.025毫米以下的塑料袋,让销售厂家销售商品提供塑料袋时必须对塑料袋收费,让消费者使用厚度超过0.025毫米塑料袋时必须付费,且收费标准不低于成本价。对塑料袋可能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各个环节进行成本计收,让每一类人都必须对污染环境付费,对环境负责,在经济发展、谋求利益的同时,必须为保护环境付出代价,从而也就能很大程度上引导经济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

4、为实现绿色奥运迈出了重要一步

“限塑令”的一个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绿色奥运”作为2008年运会的三大主题之一,主要体现在环境保护上,而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支持。与运会相比,《限塑令》的颁布和实施只是一件小事,却能从细处凸显中国在应对环境挑战和能源危机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折射出中国人的环保意识,体现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形象,同时也体现了“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这一主题精神。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表示,要以良好的社会环境、城市环境和人文环境保障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指出“抓好奥运环保工作,既是兑现绿色奥运承诺的需要,也是实现北京人居环境改善这一长远目标的要求,是全面提升北京环保工作水平的良好机遇。”限塑令的出台,迈出了绿色奥运这一目标的重要一步。

二、“限塑令”实行以来存在的问题

1、集贸市场成为最大盲区

集贸市场是塑料袋消耗的主要场所,尤其是厚度低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是其主要的消耗对象。据不完全统计,作为全国大中城市之一的武汉,就有约330多家集贸市场,每年使用的塑料袋有9.6亿多个,试想这9.6亿个塑料袋变成垃圾会造成多大的环境污染,而生产这9.6亿个塑料袋又得消耗多少资源。集贸市场之所以会成为“限塑令”的盲区,原因有三:一是集贸市场的规模庞大,分布零散,不容易监督控制;二是摊主为了牟利不得不铤而走险,他们大都担心如果顾客购物索求袋子时不提供或收费提供会失去客源,影响自身利益;三是对于农贸市场来说,塑料袋替代品太少或成本太高,一般商品除了用塑料袋盛放以外,还可以使用纸袋、布袋,而对于以生鲜主副食为主的集贸市场而言根本不可能用纸袋或布袋:一是不耐用;二是成本太高,摊主和顾客都接受不了。

2、超薄塑料袋货源不断

“限塑令”规定厂家不准生产厚度低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其实在实际生产中,这一规定只限制了大厂,对于规模小、分布较分散的小厂来说,超薄塑料袋依然在生产,而且多采用私下购销方式出售给像集贸市场这样的限制盲区。这样就导致了超薄塑料袋的货源不断,这不仅给正规厂家利益带来危害,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减弱了“限塑令”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中的作用。

3、“限塑”成“售塑”,违背政策实施的本意

“限塑令”的本意是通过有偿使用合格塑料袋,提高购物成本,达到抑制塑料袋使用的目的。塑料袋的大量使用造成了极大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减少使用塑料袋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除了有利于环境保护外,还可以节约能源耗费,符合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但“限塑令”实施以来,很多消费者仍未形成“限塑”消费习惯,去超市购物仍是两手空空,没有免费的就自行购买塑料袋。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塑”成为了“售塑”。塑料袋的使用从“免费”变成了“有偿”,“限塑”效果大打折扣。

4、“限塑令”地方性特征较强,随意性突出

“限塑令”是国家统一颁布实施的,但是具体的实施,监督检查是由各地方政府主要负责的,那么就很容易造成各地方自成一套具体规定,弹性较大,很容易出现地方保护主义。有些地方为了追求地方经济发展,对个小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违反规定的销售商,降低处罚标准等。同时,“限塑令”中规定销售商销售商品提供塑料袋时对塑料袋收费不得低于其成本价,但一些销售商担心定价过高会减少客源,故意定一些价。如一些超市购入塑料袋成本价是0.12元多一点,提供给消费者时收取0.13元,虽然解释说塑料袋价钱会和商品合价计算后四舍五入计价,然而由于其他商品出现分价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最后付费时顾客大都也只等于付了0.1元,无形中为消费者降低了消费成本,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限塑令”在限制消费者使用塑料袋中的作用。

5、以罚代管现象时有发生

自限塑令实施以来,各地纷纷出台大大小小的“限塑令”,都是为了配合国家“限塑”的法令,而且罚款上限一个比一个高,某地最高开价已经超过十万元,而目的几乎都是一样,只要商家向消费者无偿提供塑料袋就罚。“限塑令”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但是回过头来看一看,没有“限塑令”的时候,商家提供的塑料袋就真是“无偿”的吗?有利可图是所有商家的“天性”,没有“限塑令”的时候,商家“无偿”提供塑料袋只是表面现象,“羊毛出在羊身上”,塑料袋的成本早已打在商品里。现在各地实施的“限塑令”只不过把商家过去的“潜规则”变成了“明规则”。“限塑令”成了“绕口令”,绕来绕去还是那个样,这样的结果只能是“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塑料袋还是那个塑料袋”,对限制塑料袋的使用问题不会产生任何作用。“限塑令”最终目的是为了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遏制其对环境的危害,并不是谁出钱谁不出钱的问题,如果执行起来变成一个明码标价的“买卖”,这样的“限塑令”还有何意义?眼下需要认真研究的是,怎样让商家不愿卖不敢卖,怎么让消费者不愿买不愿用,并从源头消灭这些“白色污染”。如果单靠高额罚款来推行“限塑令”,别说震慑作用,恐怕连影响作用都很难达到。

三、进一步完善“限塑令”的措施

1、转变国民消费信念,加强教育,提高对环境保护认识

消费塑料袋,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在其生产、处理过程中会向大气排放大量污染物,造成地球变暖、气候异常、灾害频繁,对人和生物的生存造成灾害。颁布“限塑令”只是从制度上强行限制了人们的行为,其实根本上应该提高全民生存忧患意识、节约意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把这种认识提高到国家安全、人类生存的高度,把觉醒上升到觉悟和行为,成为每个人的行为准则,让减少使用塑料袋成为一种习惯,那么“限塑令”的目的就达到了。

2、加强科研开发,尽快研制、普及替代品

价格问题是目前没有大范围推行可降解塑料袋的主要原因。而要彻底解决塑料袋的白色污染问题,根本出路是要找到适合的代替品,比如可降解的塑料袋,但由于现在可降解塑料袋的造价偏高,所以广泛使用市民可能无法接受,但从长远来看,可降解塑料袋会是一种发展趋势。全降解塑料既有光降解,也有生物降解。目前主要是研究生物降解,即只要在有氧条件下,塑料就会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这种全降解塑料在没有微生物攻击时,它的碳链和其他塑料的碳链一样,性能也一样,使用时和其他塑料一样,废弃以后,它接触到土壤,有水分又有微生物,微生物就会把碳原子吃掉,因此链段就很容易分开,最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目前我国全降解技术发展特别快,但量不是很大,而且由于成本比普通购物塑料贵2-4倍,普及率不是很高,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强科研开发,争取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提高普及率,这样集贸市场的盲区就可以尽快解决了。在可替代产品上,一些商场和超市也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如广东各大超市、商场纷纷推出自家环保购物袋的价格,平均售价3到5元,这样的价位,对普通市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经济负担。为此专家建议,一方面,政府应以财政补贴的形式,来支援生产环保购物袋企业,使其价格相对降下来;另一方面,商家也应让利于消费者,如香港的一些商店无偿赠送购物篮子的做法,也值得内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