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审计问题汇总

审计问题汇总赏析八篇

时间:2024-03-28 11:10:17

审计问题汇总

审计问题汇总第1篇

[关键词]外汇局;绩效;审计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8-0088-02

绩效审计最初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是在传统合规性审计、财务审计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审计类型。1986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发表了《关于绩效审计、公营企业审计和审计质量的总声明》,由此绩效审计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逐步成为各国政府审计的主要发展方向。我国绩效审计发展较晚,目前仅在深圳、青岛等地区进行了尝试和重点探索,大部分审计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合规性审计方面。为了促进绩效审计的深入发展,审计署在《2008—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促进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和建立健全政府部门责任追究制。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由此可见,绩效审计已被审计署定位为我国现代审计的重要内容。

1开展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1)开展绩效审计是促进有效履行外汇局职责的需要。外汇局承担着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外汇市场监管、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管理等基本职能,对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外汇局及其各分支局均属于非营利性组织,行使的是管理职能,其行使管理职能的有效性取决于其管理行为的效果和效率。传统合规性审计主要强调工作的合法性、合规性,无法全面反映履职情况的效率。然而,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增强和外汇管理工作复杂性的进一步提升,合规性审计已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在对财务、资金、业务工作进行合法、合规、真实性检查的基础上,迫切需要对各项工作的绩效情况进行评价,以督促外汇局高效履职。

(2)开展绩效审计是实现外汇局职能和运作机制转变的需要。为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2010年外汇局提出从重审批转变为重监测分析、从重事前监管转变为强调事后管理、从重行为管理转变为更加强调主体管理、从“有罪假设”转变为“无罪假设”以及从“正面清单”转变为“负面清单”的工作要求,外汇局逐步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通过开展绩效审计,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外汇局为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的意识,履行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保驾护航的责任;另一方面,通过对传统运作机制的改革,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外汇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及可行性。

(3)开展绩效审计是外汇局有效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需要。对外汇局各分支局而言,其工作目标以及可运用的资源大部分是既定的。在有限资源下,如何科学配置资源、高效完成工作职责是各分支局关注的重点内容。传统合规性审计主要解决“对或不对”的问题,绩效审计所关注的重点不再局限于传统合规性审计中是与否、对与错的问题,而是从评判工作绩效的角度,对单位或岗位的工作业绩和效能进行鉴证,重点关注达到既定目标是否做到了资源投入最少化或既定资源投入是否做到了产出最大化,即重点解决“好或不好、能否更好”的问题。随着外汇局内控制度的逐渐完善,业务操作日益规范,审计的监督职能客观上要求向绩效审计升级,发挥审计的高层次监督作用。此外,开展和实施绩效审计,有利于提高工作透明度,加强对权力滥用导致腐败的监督作用,进一步促进外汇系统工作的开展。

2目前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外汇局内审部门对绩效审计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积极效果,但总体而言,目前外汇局系统对绩效审计的认识和运用还处在初步发展的程度。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问题:

(1)绩效审计理念与认识不足。对绩效审计的理解存在两个误区,一是仍停留在合规性审计方面,观念更新不够,难以跳出原来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在审计的实际工作中,多数仍然采用清单对照式的审计方式,对审计功能的开发和利用意识较为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绩效审计的优势和重要性。二是对绩效审计的理解过于复杂化,认为一定要设计一套包罗万象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复杂的计量模型、公式对被审计对象进行绩效评分和划分考核等级,此种认识没有达到帮助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管理的审计目的。

(2)缺乏绩效审计的理论指导和规范性标准。通过比较发现,凡是绩效审计开展比较好的国家,绩效审计准则及相关规范制定得也较为完善。2003年6月美国审计总署新颁布的《政府审计准则》,最后两章分别是绩效审计现场工作准则和报告准则,对相关事项作出了明确规定。英国审计署1983年颁布了《国家审计法》,为审计署开展效益审计提供了法律基础。澳大利亚早在1901年的《审计法》中就有对绩效审计的规定,赋予审计署“项目审计”的权利,到1979年修订该法律时正式授权审计署对政府部门和其他部门进行绩效审计。瑞典也制定了效益审计准则与效益审计手册等。相比较而言,绩效审计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目前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人民银行总行和外汇局总局均尚未制定出台统一的绩效审计准则和操作规程,对绩效审计的目标、原则、内容、方式等缺乏明确规定,既没有评价标准,也没有操作性的指导文件。此外,外汇业务较为庞杂,涉及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国际收支平衡、外汇执法等各个领域,各个审计项目对最终工作目标的要求差别很大,造成外汇系统基层管理机构难以寻到合适的突破口。

(3)审计人员的素质和结构尚不能有效满足绩效审计的需要。绩效审计不是简单的清单式审计,在工作要求上明显高于传统合规性审计,既要对工作内容的合规性、合法性进行评价,更要对工作流程、工作模式、工作效率进行客观评价,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有更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绩效审计人员既要熟悉常规审计流程和财务知识,更需要熟悉被审项目的工作目标、工作秩序、工作重点难点等各方面情况,这就要求绩效审计人员不但要掌握现代经营管理技术、信息系统电子化技术,还要成为外汇各项业务的专家,成为一名外汇系统的全才、通才。目前,外汇系统的内审人员大多由原稽核人员转岗而来或者仍处于兼岗状态,缺乏绩效审计相应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和技能要求,因此要完全达到绩效审计的高要求存在一定困难。

3探索开展绩效审计的解决方案

(1)确立正确的绩效审计理念。由传统合规性审计顺利过渡到绩效审计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有正确的绩效审计理念。绩效审计不仅是一种审计类型,同时也是一种工作模式,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促进高效履职。这就要求绩效审计人员在检查工作步骤是否规范的基础上,更要深入到具体的业务层面进行评价,从宏观角度考察被审计项目资源利用与目标实现的最大公约数问题。此外,绩效评价不等同于对被审计项目的简单评分或划分等级,因此在审计方法使用方面,要从审计目标出发,针对各个审计项目选择客观、合适的审计方法。

(2)建立与完善外汇局绩效审计法规与相关制度。国际上绩效审计实践表明:建立并不断完善绩效审计准则和相关规范是确保绩效审计质量及其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目前外汇局开展绩效审计面临的一大难点就是相关法规不健全,既缺乏相应的绩效审计准则及工作指南,也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当前绩效审计工作一是要建立外汇局绩效审计指导意见,对外汇局绩效审计的对象、目标、原则、审计依据、审计程序、审计标准、方式方法、工作流程、审计报告等进行总体指导和明确规范,为外汇局开展绩效审计提供基础制度保障。二是要建立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使绩效审计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束,从而真正实现绩效审计推动工作改善、实现价值增值的目标。

(3)创造良好的绩效审计环境。一是要扩大绩效审计在外汇管理系统的知晓范围,明确绩效审计既是审计模式也是管理模式,并通过各种会议、内联网、宣传栏等方式宣传绩效理念,将绩效审计贯穿业务管理活动的始终,使绩效意识渗透到外汇局各分支局。二是要加强推广绩效审计实践,鼓励各分支局开展绩效审计试点,多角度、多层次探索绩效审计,推动各分支局尽早跳出传统合规性审计的局限。三是要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协调沟通,提高审计意见的建设性、实用性、前瞻性和全面性,消除审计惩戒作用的心理影响,使被审计单位充分认识并理解绩效审计对提高行政履职的促进作用,从被动接受审计结果转为主动落实审计建议,从而为绩效审计在外汇管理系统的全面、深入推广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审计问题汇总第2篇

1.会计凭证的种类定义及差别

会计凭证按其编制程序和用途的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前者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最初发生之时即行填制的原始书面证明,如销货发票、款项收据等。后者又称记账凭单,是以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为依据,按照经济业务的事项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他是登入账簿的直接依据,常用的记账凭证有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等。

1.1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执行或完成,用以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最初的书面证明。如出差乘坐的车船票、采购材料的发货票、到仓库领料的领料单等,都是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中直接产生的,是经济业务发生的最初证明,在法律上具有证明效力,所以也可叫做“证明凭证”。原始凭证的分类:原始凭证按其取得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两种。

1.1.1自制原始凭证

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执行或完成时,由本单位的经办人元自行填制的原始凭证,如收料单、领料单、入库单等。自制原始凭证按其填制手续不同,又可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编制凭证四种。一次凭证,是指只反映一项经济业务,或者同事反映若干项同类性质的经济业务,其填制手续是一次完成的会计凭证。如企业购进材料验收入库,由仓库保管员填制的“收料单”;车间或班组向仓库领用材料时填制的“领料单”;以及报销人员填制的、出纳人员据以付款的“报销凭单”等等,都是一次凭证。累计凭证:是指在一定期间内,连续多次记载若干不断重复发生的同类经济业务,直到期末,凭证填制手续才算完成,以期末累计数作为记账依据的原始凭证,如工业企业常用的限额领料单等。使用累计凭证,可以简化核算手续;能对材料消耗、成本管理起事先控制作用,是企业进行计划管理的手段之一。汇总原始凭证:是指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为简化记账凭证的编制工作,将一定时期内若干份记录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按照一定的管理要求汇总编制一张汇总凭证,用以集中反映某项经济业务总括发生情况的会计凭证,如:“发料凭证汇总表”、“收料凭证汇总表”、“现金收入汇总表”等都是汇总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只能将同类内容的经济业务汇总填列在一张汇总凭证中。在一张汇总凭证中,不能讲两类或两类以上的经济业务汇总填列。汇总原始凭证在大中型企业中使用的非常广泛,因为它可以简化核算手续,提高核算工作效率;能够是核算资料更为系统化,使核算过程更为条理化;能够直接为管理提供某些综合指标。记账编制凭证:是根据账簿记录和经济业务的需要编制的一种自制原始凭证,记账编制凭证是根据账簿记录,把某一项经济业务加以归类、整理而重新编制的一种会计凭证。例如在计算产品成本时,编制的“制造费用分配表”就是根据制造费用明细账记录的数字按费用的用途填制的。

1.1.2外来原始凭证

外来原始凭证,简称外来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从其他单位或个人直接取得的原始凭证或是能证明物品来路的最初证明。外来原始凭证都是一次凭证。外来原始凭证一般由税务局等部门统一印制,或经税务部门批准由经济单位印制,在填制时加盖出据凭证单位公章方有效,对于一式多联的原始凭证必须用复写纸套写。如企业采购时取得的发货票、出差人员报账时提供的车船、住宿票、货物运单、银行的收账通知单等,均是外来原始凭证。外来原始凭证必须具备如下内容:凭证的名称:外来原始凭证必须有明确的名称,以便于凭证的管理和业务处理。填制凭证的日期:凭证填制的日期就是经济业务发生的日期,便于对经济业务的审查。填制凭证单位名称或者填制人姓名:填制凭证的单位或个人是经济业务发生的证明人,有利于了解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经办人员的签名或者盖章:凭证上的签名、盖章人,是经济业务的直接经办人,签名、盖章可以明确经济责任。接受凭证单位名称:证明经济业务是否确实是本单位发生的,以便于记账和查账。值得注意的是,单位的名称必须是全称,不得省略。例如,“北京市XX五金商贸有限公司”,不得写为“五商公司”。经济业务内容:完整的填写经济业务的内容,便于了解经济业务的具体情况,检查其真实性、合理性和合法性。数量、单价和金额:这是经济业务发生的量化证明,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性的基础。特别是大、小写金额必须按规定完整填写,防止出现舞弊行为。

1.2记账凭证

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用来确定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和金额而填制的,作为登记账簿直接依据的会计凭证。在前面的章节中曾指出,在登记账簿之前,应按实际发生经济业务的内容编制会计分录,然后据以登记张博,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分录是通过填制记账凭证来完成的。由于原始凭证来自不同的单位,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格式不一,不能清楚地表明应记入的会计科目的名称和方向,为了便于登记账簿,需要根据原始凭证附在后面。这样不仅可以简化记账工作、减少差错,而且有利于原始凭证的保管,便于对账和查账,提高会计工作质量。记账凭证的分类:按其使用的经济业务,分为专用记账凭证和通用记账凭证两种。专用记账凭证,是用来专门记录某一类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专用凭证按其所记录的经济业务是否与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付有无关系,又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三种。收款凭证:是用来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收款业务的凭证,它是根据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款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的。付款凭证:是用来记录现金和银行攒款等货币资金付款业务的凭证,他是根据现金和银行存款付款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的。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是用来记录货币收付业务的凭证既是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明细分类账及总分类账等账簿的依据,也是出纳人员收、付款项的依据。出纳人员不能依据现金、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原始凭证收付款项,必须根据会计主管人员或指定人员审核批准的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收付款项,加以强对货币资金的管理,有效地监督货币资金的使用。转账凭证:是用来记录与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收付款业务无关的转账业务(即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不需要收付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各项业务)的凭证,它是根据有关转账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的。转账凭证是登记总分类账及有关明细分类账的依据。

1.2.1通用记账凭证

通用记账凭证的格式,不再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而是以一种格式记录全部经济业务。在经济业务比较简单的经济单位,为了简化凭证可以使用通用记账凭证,记录所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记账凭证按其包括的会计科目是否单一,分为复式记账凭证和单式记账凭证两种。复式记账凭证:又叫做多科目记账凭证,要求将某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全部会计科目集中填列在一张记账凭证上。复式记账凭证可以集中反映账户的对应关系,因而便于了解经济业务的全貌,了解资金的来龙去脉;便于查账,同时可以减少填制记账凭证的工作量,减少记账凭证的数量;但是不便于汇总计算每一会计科目的发生额,不便于分工记账。上述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的格式都是复式记账凭证的格式。单式记账凭证:又叫做单科目记账凭证,要求将某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每个会计科目,分别填制记账凭证,每张记账凭证只填列一个会计科目,其对方科目只供参考,不据以记账。也就是把某一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按其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分散填制两张或两张以上的记账凭证。单式记账凭证便于汇总计算每一个会计科目的发生额,便于分工记账;但是填制记账凭证的工作量变大,而且出现差错不易查找。记账凭证按其时候经过汇总,可以分为汇总记账凭证和非汇总记账凭证。

1.2.2汇总记账凭证

汇总记账凭证是根据非汇总记账凭证按一定的方法汇总填制的记账凭证。汇总记账凭证按汇总方法不同,可分为分类汇总和全部汇总两种。分类汇总凭证:是根据一定期间的记账凭证按其种类分别汇总填制的,如根据收款凭证汇总填制的“现金汇总收款凭证”和“银行存款汇总付款凭证”;以及填制的“现金汇总付款凭证”和“银行存款汇总付款凭证”;以及根据转账凭证汇总填制的“汇总转账凭证”都是分类汇总凭证。全部汇总凭证:是根据一定期间的记账凭证全部汇总填制的,如“科目汇总图表”就是全部汇总凭证。非汇总记账凭证非汇总记账凭证,是没有经过汇总的记账凭证,前面介绍的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以及通用记账凭证都是非汇总记账凭证。与记账凭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原始凭证是记账凭证的基础,记账凭证是根据原始凭证编制的。在实际工作中,原始凭证附在记账凭证后面,作为记账凭证的附件;记账凭证是原始凭证内容的概括和说明;原始凭证有时是登记明细账户的依据。

1.3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差别

原始凭证是由经办人员填制的;记账凭证一律由会计人员填制。原始凭证是根据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填制;记账凭证是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填制。原始凭证仅用以记录、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记账凭证要依据会计科目对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归类、整理。原始凭证是填制记账凭证的依据;记账凭证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2.会计凭证的填制的要求

2.1会计制度对原始凭证的取得和填制内容的规定

经济业务事项,必须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会计机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按照国际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不论哪种原始凭证都应具备以下基本内容:原始凭证的名称,标明原始凭证所记录的业务内容的种类,反映原始凭证的用途,如发货、入库等。原始凭证填制日期,一般应是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的日前;填制原始凭证的单位名称或填制人姓名;有关经办人员的签字或盖章,这是明确经济责任的依据;接受原始凭证的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的自本内容,主要是表明经济业务事项的项目、名称及有关的附注说明。经济业务事项的单价、数量和金额,主要表明经济业务事项的计量,这是原始凭证的核心内容。

2.2当前原始凭证审核中存在的问题

原始凭证填制内容不完整性;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原始凭证应具备7项基本内容,还应当符合一定的附加条件,才称得上是一个完整的原始凭证。而实际上原始凭证的不完整性非常普通。如购买文具,不填写品名、单价、数量等,只填写“办公用品”,有的原始凭证只有大小写金额,无任何内容;原始凭证上无填制单位公章或对制人姓名,因此无法知道此原始凭证的来源;由于经济业务的需要,必须自制原始凭证以反映经济业务的完成过程,加工资花名册、各种奖金劳务费的发放、各种财产物资的验收年、领料单等,据以报销的自制原始凭证必须具有原始凭证的苗本内容,应填制经济业务内容、时间、金额、近半人、验收人或证明人、审批领导等,以明确经济责任,确保其真实性。但在具体业务发生时,往往缺少经办人、填制内容过于简单、无大写金额、甚至在应取得未能取得发票时以自制原始凭证代替,缺乏严肃性。原始凭证填制上的错误。原始凭证大小写金额不一致,涂改大小金额;发票各联次的纵横排列都有固定位置,是对齐的,出现发票会写严重移位,是否存在问题?或者根本不进行一次性套写发票,而是撕下发票联由取得发票人自己讲写,这严重违反了发票使用管理办法,税务机关应加强发票的使用管理,堵塞漏洞;原始凭证上用其他公章代管财务专用章或发票专用章;采用废弃不用的发票或是逾期旧版发票报销。原始凭证的时效性。任何经济业务、会计信息都有时效性,即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及时送交财会部门办理报销手续;但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过时的原始凭证,甚至几年前的,严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其次,一旦出现问题,时间长了叶不便查找责任。原始凭证的遗失:报销人由于保管不慎,常出现遗失票据现象,如火车票等,由于无法弥补,只能以白条加证明人、批准人代替发票。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会计法》有明确规定,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领导人报告。对记载不明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并要求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更正、补充。虽然《会计法》赋予了会计人员对原始凭证的审核权,但会计人员在单位低下,行使审核权非常有限,面对领导的指示左右为难。虽然《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其本单位职工提供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但原始凭证常常出现上述现象,经办人员是以不懂会计、工作繁忙、会计人员原则性强等为由,不愿更正或补办手续。会计人员有法可依,但执行困难。

2.3针对原始凭证审核存在问题的对策

加强《会计法》的宣传工作。会计人员不仅要带头认真学习贯彻实施《会计法》,还应在单位负责人的支持下,组织各部门与会计工作紧密相关人员学习《会计法》必须明确各相关人员对会计工作应承担的责任,要求相关人员提供正确、真是、合法、完整的原始凭证,从会计工作的源头抓起,使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有了可靠的寄基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原始凭证首先经过制单审核监督环节,对审核并经批准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其次复核记账监督环节,对记账凭证的处理及其所附原始凭证按照会计制度及其财经法规和单位规章进行复审,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得入账。会计主管审核监督环节,对前面两环节进行再审,即对原始凭证的完整性、真实性等是否符合会计制度、《会计法》及政策法规进行审核,为明确各自责任,在每一审核环节完成后,各自签章。采用逆向审批制度。即原始凭证先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对其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审核、确认,再由单位负责人或分省财务的领导签批报销。这样,会计人员可以发挥业务特长,从源头上堵塞违规票据入账,为领导把好第一道关,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提高办事效率,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切实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会计会随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服务于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会计人员面临着巨大的职业挑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由于会计工作既有很强的政策性、又有较高的专业性,近几年财政部又陆续了许多具体会快准则,会计人员要不断学习并掌握新的专业知识,使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跟上经济形势的发展。

3.会计凭证的审核

3.1会计凭证审核程序

会计凭证审核程序是指会计人员在审核会计凭证时应当遵循的规则和先后次序。会计凭证审计应当遵照下列程序:按照已经编列顺序号的记账凭证,按顺序逐份对会计凭证进行审核,不能跳号、颠倒、混论,以防遗漏。审核凭证时,应当先审核记账凭证后的附件,即原始凭证,原始凭证审核应当遵循先个体后群体的原则,及先逐张仔细审验,然后再加计总数;对记账凭证的审核,应当将原始凭证的内容与记账凭证相关栏目进行对照,审查记账凭证中所记载的信息是否与原始凭证数据相一致,填列的栏目是否与经济业务相符合;审核人员在审核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要逐一做好记录,并及时告知该会计事项的经办人予以纠正;月末,应当根据审核记录,对审核中发现有问题的记账凭证再进行复查,重点查看改正情况,确保审核成果。

3.2会计凭证审核要点

会计凭证审核要点是指审核人员在审核会计凭证时从众多的审核事项中应当抓住的关键点。这些关键点不论哪一方面出现问题,都足以影响会计事项的核算质量,甚至会发生严重错误,导致会计核算严重失真。因此,审核人员在审核会计凭证时,应当牢牢把握以下关键点:凭证载体的合规性是指记账凭证后所附原始凭证的格式、印制、种类等,必须要符合国家的有关部门的规定。审核会计凭证时,要注意凭证的格式是否规范,是否为现行格式;凭证的印制是否由法定机关监印或法定机关授权印制,是否盖有法定机关监印章;凭证的种类是否适用于所载经济事项的性质。例如,外来原始凭证,支付建筑安装费的不能收受销售货物发票,购进商品的不能收受服务业发票;企业自制原始凭证,报销商品损耗的不能使用领(发)货单,报销差旅费的不能使用领(收)款收据等。不合规或者过时、停用、禁用的原始凭证不能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审核时如有发现,应当删除。经济事项的合规性是指记账凭证后所附原始凭证记载的经济事项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规定。经济事项的合规性因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全部不合规和部分不合规两种。例如,支付行政事业性收费,要审核该项收费是否经国家或地方政府批准以及收费标准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支付的没有经过批准的收费为全部不合规事项;收费项目虽经批准但收费标准不符合规定的为部分不合规事项。在凭证审核中,对完全不合规事项,应当全部删除,不能入账;对部分不合规事项,应当调整,合规部分允许入账,不合规部分应予以删除。凭证填写的准确完整性是指记账凭证后附原始凭证的内容填写是否准确完整。准确是指凭证填写的内容要符合客观实际,不能有差错,如凭证填写日期、抬头、货物名称(或服务项目)、单价、计量单位、金额等书写与计算准确;完整是指凭证个栏目书写要齐全,不能有缺项,不能有遗漏。凭证载体和经济事项合规,但填写不准确,不完整的会计凭证,审核人员应将此会计凭证退回该会计事项的经办人,按规定要求更正或补填后,方可入账。

4.会计凭证审核的方法及措施

4.1原始凭证的审核

原始凭证是反映业务最基本的依据,初步记载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具体法律效力、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证明文件。对其进行审核是核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对原始凭证进行认真审核,充分地发挥监督的作用,才能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指在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时填写的,用来证明经济业务事项已经发生或者完成,用来明确经济责任并用做记账原始依据的一种会计凭证,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和重要依据。处理每一笔经济业务,都离不开原始凭证。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审核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是否违反财经制度的现象;原始凭证中所列的经济业务事项是否真实,有无弄虚作假情况。如在审核原始凭证中发现有多计或少计收入、费用,擅自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巧立名目、虚报冒领、滥发奖金、津贴等违反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的情况,不仅不能作为合法真实的原始凭证,而且要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审核原始凭证的合理性。审核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是否违反该原则的现象。如经审核原始凭证后确定有突击使用预算结余购买不需要的物品,有对陈旧过时设备进行大修等违反上述原则的情况,不能作为合理的原始凭证,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审核原始凭证是否具备基本内容,是否应填未填或填写不清楚的现象。如经审核原始凭证后确定有未填写接受凭证单位名称,无填证单位或制证人员签字,业务内容与附件不符等情况,不能作为内容完整的原始凭证。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审核原始凭证在计算方面是否存在失误。如经审核凭证后确定有业务内容摘要与数量、金额不相对应,业务所涉及的数量与单价的乘积与金额不符,金额合计错误等情况,不能作为正确的原始凭证。对于审核的原始凭证,如发现有不符合上述要求,有错误或不完整之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如符合有关规定,就一定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来编制记账凭证。

4.2记账凭证的审核

记账凭证是登记账簿的依据,也是原始凭证的综合,由会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等资料编制的、标注有会计分录、作为记账直接依据的,会计凭证如果原始凭证审核不通过,也就不能记录到账,由于原始凭证的多而杂,以为记账凭证的审核也变得尤为重要,会计凭证它是一个枢纽,是原始凭证有效性的重要关键,为了保证账簿登记的正确性,记账凭证填制完毕必须进行审核。审核的内容主要有:审核是否按已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记录的内容与所附原始凭证是否一致,金额是否相等;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是否与记账凭证所列附件张数相符。审核记账凭证所列会计科目(包括一级科目、明细科目)、应借、应贷方向和金额是否正确;借贷双方的金额是否平衡;明细科目金额之和与相应的总账科目的金额是否相等。审核记账凭证摘要是否填写清楚,日期、凭证编号、附件张数以及有关人员签章等各个项目填写是否齐全。若发现记账凭证的填制有错差或者填列不完整、签章不齐全,应查明原因,责任更正、补充或重填。只有经济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才能据以登记账簿。

5.会计凭证的审核中出现的问题

根据会计凭证的审核内容,在这个审核的过程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的存在,个人认为存在如下问题。

5.1原始凭证

在原始凭证的审核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始凭证填制内容不完整性。譬如购买文具,不填写品名、单价、数量等,只填写“办公用品”,有的原始凭证只有大小写金额,无任何内容等问题,都不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原始凭证填制上的错误。原始凭证大小写金额不一致,涂改大小金额;发票各联次纵横排列严重移位,是否存在问题?或者根本不进行一次性套写发票,而是撕下发票联由取得发票人自己填写等等问题。原始凭证的时效性。任何经济业务、会计信息都有时效性,即经济业务发生或者完成时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及时送交财会部门办理报销手续;但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过时的原始凭证,甚至几年前的,严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其次,一旦出现问题,时间长了也不便查找责任。原始凭证的遗失。报销人由于保管不慎,常出现遗失票据现象,如火车票等,由于无法弥补,只能以白条加证明人、批准人代替发票。

5.2记账凭证

在记账凭证中出现的问题有些也和原始凭证中出现的问题相同,在记账凭证中出现最为严重的问题是会计造假,在会计工作中出现的会计造假方式主要有一下几种:“假账真做”,即指无原始凭证而以行为人的意志凭空填制记账凭证,或在填制记账凭时,让其金额与原始凭证不符,并将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不符的凭证混杂于众多凭证之中。“真账假做”,即造假者估计错用会计科目或忽略某些业务中涉及到的中间科目,来混淆记账凭证对应关系,打乱查阅人的视线。“障眼法”,就是对记账凭证的摘要栏进行略写或错写,使人看不清经济业务的本来面目。造假者采用这种手法使记账凭证的摘要往往与原始凭证所反映的真实经济业务不符,或让摘要空出不写,或者粗粗写上让人不得要领的几个字,以达到掩饰和弄虚作假的目的。

6.会计凭证审核带来的危害

会计凭证的审核中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不仅会造成公司的财务部门对该单位部分资金失控欧冠,为铺张浪费提供了可能的条件,也为贪污、行贿等犯罪活动提供可趁之机等等各种危害公司利益的行为的发生,譬如说由于不正规的原始凭证的存在,形成了帐外,此项资金主要用于单位不合理的各项开支,而且只需某些领导的同意即可支取,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帐外资金大都管理不善,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没有相应的传递手续,在一定程度上很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变公有为私有;原始凭证的印鉴错误会使单位财会人员对其真实性和合法性产生怀疑;原始凭证的金额,计量单位错误会导致多付或少付货币;错误日期会影响该项业务的正确归属期等等。原始凭证是填制记账凭证和登记明细账的依据,其作用在于正确、及时、完整地反应经济业务的本来面貌,以便据以进行会计处理,并检查会计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记账凭证是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在于对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进行填制,并对其进行归类、整理。如果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失真,就不能正确地反映微观经济各项经济业务的真实情况,从而影响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甚至造成国家税收的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企业财产的损失。因此,作为会计基础性工作的原始凭证的审核,尤其重要和关键。

7会计凭证审核后的保管

审计问题汇总第3篇

【关键词】外汇管理 绩效审计 特点

一、外汇管理绩效审计开展情况

绩效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依据有关法规、规章和标准,运用审计程序和方法,对被审计单位或被审项目经济活动的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最终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其管理优化、效益提高的一种独立的监督活动。绩效审计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视与运用程度,是衡量该国家或地区审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美、英等发达国家,绩效审计在政府审计业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美国甚至达到90%以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全面开展绩效审计的要求愈来愈迫切。

2010年以来,随着外汇管理“五个转变”工作要求和目标的实施,外汇管理工作职能定位有了较大的改变,多年来传统的合规性审计虽然有助于监督和推动各级外汇管理部门规范自身行政执法行为,但较少关注管理效率和管理效果。国家外汇管理局在2011年内控监督工作会议上指出,需要积极研究新的审计形式、方法和手段,认真探索绩效审计在外汇局的运用,开创外汇管理内审内控工作新局面。基于此种认识,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苏省分局(以下简称“江苏省分局”)等分局针对外汇政策实施效果、资金管理情况等尝试开展了专项绩效审计工作。

二、外汇管理绩效审计的特点

根据目前部分分局已经开展的专项绩效审计,可以看出,不同于传统的合规性审计,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对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对象均有较高的要求,呈现以下特点:

(一)绩效审计目标的多元化

《审计署2008~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促进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和建立健全政府部门责任追究制”。2010年初,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强调:“围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综合审计模式,每个项目都要探索从审计财政财务收支入手,以责任履行和责任追究为重点,将合规审计与绩效审计融为一体,从政策执行、资金使用、资源利用和行政效能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其效益、效率和效果”。传统外汇审计目标是规范外汇管理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而绩效审计则是对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项目资源管理和使用的有效性进行考察。以江苏为例,针对2010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应对和打击热钱流入的政策法规,江苏省分局根据工作实际和地方特点,在辖区内尝试开展了外汇管理政策执行情况的绩效审计,以衡量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实施相关制度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检验政策的实施对维护地区外汇收支平衡的影响和效果,达到促进基层外汇部门提升执行各项外汇管理政策的效能。

总体而言,绩效审计目标包括“三性”:第一是工作合理性,即评价被审计项目是否有效开展工作、资源是否得到合理使用等;第二是履职高效性,即评价被审计项目或项目所在单位人员是否尽职尽责、高质高量地完成了工作;第三是流程科学性,即评价被审计项目的实施过程是否事先设定了一个科学合理的流程,在实际工作中,是否严格按照此既定流程运行。

(二)绩效审计方法的综合化

传统审计由于审计对象和目标的相对固定,因此其审计方法也相对固定,如抽查法、列单查法等。绩效审计方法具有多层次、全方位的特点,往往根据不同项目的不同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绩效审计方法分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两大类,主要包括:一是事前准备法。通过监测系统,采集被审计对象审计期限内的各类数据和记录,全面掌握被审计对象的管理行为,以便于现场审计时与相关纸质资料进行核对。二是现场调阅资料法。包括调阅内控制度和操作规程、相关业务档案、相关统计报表、政策宣传资料等。三是问卷调查法。主要根据被审计项目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调查问卷,以审计政策宣传和实施的效果。四是参与式审计法。与传统审计不同,绩效审计可邀请被审计项目所在单位共同查找被审计项目中的问题,共同分析改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便于提出改进措施。五是部门工作流程图法。此种方法是基于流程管理原理,在咨询相关专家的基础上,事先将被审计项目的工作步骤逐一列示,借助工作流程图,理清审计思路,明确审计目标。六是定量分析法,包括表格分析、非现场数据分析、因素分析、平衡计分卡等。通过一系列量化指标,并分别设定指标权重,进行综合评判。定量分析是绩效审计不同于传统合规性审计的重要区别之一。在对被审计项目进行监督的基础上,通过量化分析,对被审计单位提出若干建议。

(三)绩效审计程序的科学化

以江苏省分局开展的外汇业务管理措施实施效果的绩效审计为例,整个绩效审计过程遵循流程化管理思路,实行全程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完成。首先是审计准备阶段,按照年初工作计划,江苏省分局成立了审计项目组,选择辖内XX市中心支局开展外汇业务管理措施实施效果的绩效审计。在审前调查中,审计项目组研读相关文件,深入了解被审计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被审计项目的背景和预期目标、运作流程、机构和人员设置、内部控制情况等。在此基础上,编制审计方案,确定了审计具体对象、审计内容、审计期限、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分工等事项。其次是审计实施阶段,重点是收集信息和审计证据,运用绩效审计方法将所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被审计项目绩效情况,最终得出审计结论。在审计过程中,审计项目组综合运用事前准备法、现场调阅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参与式审计法对XX市中心支局在外汇业务管理措施的宣传工作和执行工作方面进行了考核与评价,认为XX市中心支局在实施措施方面基本具备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对维护当地外汇收支平衡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四)绩效审计结论的辩证化

绩效审计最重要的任务是通过审计发现问题并深入挖掘问题存在的根源,做出审计判断,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有针对性的建议,最终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和管理职能的完善,这是绩效审计的出发点和审计是否成功的关键点。因此,不同于传统的合规性审计,绩效审计的结论并不仅限于发现被审计对象的问题与不足,而是注重立足于内外部客观环境,采取辩证性思维,一方面挖掘被审计对象绩效管理方面的成绩和创新点,另一方面剖析被审计对象的不足。亚洲审计组织(ASOSAI)指出,“最高审计机关的一项基本目标就是通过(被审计单位)实施审计建议来提高公共部门的绩效和受托责任。”绩效审计结论的重点不仅在于“工作的对与错”,更重要的在于“要如何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这不仅避免了审计评价的片面性,而且有利于鼓励被审计单位总结工作经验,持续提升履职效能。

(五)绩效审计结果运用的全面化

绩效审计结果的运用是绩效审计实施全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体现审计目的的实现程度。审计结果的运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问责运用。审计项目组向被审计项目所在单位出具审计报告、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后,需要在审计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内,持续考核并评价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建议的情况,确保审计结果的充分运用。二是问效运用。绩效审计报告结果可提交给被审计对象的上级部门,考虑作为被审计项目所在单位或单位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经验及借鉴意义

根据近年来江苏外汇管理部门开展绩效审计的实践与探索,本文认为,外汇管理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要注意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是强调绩效审计的服务性。绩效审计最终目标是提高工作效率,建议将“服务型绩效审计”作为绩效审计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向,一方面有利于总结工作经验,另一方面也是深入推进绩效审计向纵深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偏重于合规性、合法性、真实性目标的传统审计思想指导之下,被审计单位往往带有抵触甚至对立情绪;而将“服务”作为绩效审计的基本目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取得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最大限度发挥审计效用。需要指出的是,绩效审计的服务性,是其审计功能的必然回归,而不是为了迎合被审计单位做出的妥协。

二是强调审计项目选择的合理性。目前,正处于外汇管理绩效审计的探索阶段,一方面,外汇管理各部门职能各异,管理的公共资源范围较广、数额较大;另一方面,绩效审计对审计人员、审计环境和被审计项目的要求都比较高,现有条件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当前一段时期,外汇管理绩效审计应该立足于实际,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应选取外汇管理工作的某个方面、某个环节或某项改革措施,开展专项绩效审计。应通过有限的审计项目,更大地发挥绩效审计在管理优化、效益提高方面的作用。

三是强调审计人员的专业性和审计项目的精品性。审计资源是稀缺的,如何利用最少的审计资源实现审计目标,是所有审计机构都面临的难题。首先要建立一个专业化的审计队伍,满足绩效审计对审计人员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加大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包括专业审计知识培训和外汇局各项业务知识培训;另一方面,根据项目需要,聘请相关专家参与审计。其次要注重绩效审计项目自身的绩效,争取以最少的审计资源获得最大的审计效果,打造有价值的审计精品项目。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司“探索开展绩效审计”课题组.中央银行绩效审计探讨[J],中国金融,2012(9):54-56.

[2]何凯.人民银行内部实施绩效审计的探索[J],审计研究,2011(5):107-109.

审计问题汇总第4篇

根据《*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实施方案》、《*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资金核实暂行规定》及资产清查工作的有关制度、政策,我单位已经按时完成资产清查的主体工作,(并经*会计师事务所的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如经过审计写,否则不写),现将有关资产清查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资产清查基本情况

(一)工作基准日

本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基准日是20*年7月31日

(二)工作起止日期

本单位于20*年*月*日至20*年*月*日期间进行了资产清查工作

(三)本单位资产清查范围

列入资产清查工作范围的*单位所属单位的户数、单位名称及单位性质:

(四)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具体实施情况

应包括以下方面1.资产清查的组织工作

2、资产清查工作程序等内容

3、其他工作情况

二、资产清查工作结果

(一)资产清查结果

应包括以下内容:通过对本单位20*年7月31日会计报表及资产损溢情况的清查,本单位的汇总资产清查数为*元,汇总负债清查数*元,汇总净资产清查数为*元,20*年1—7月汇总收入清查数为*元。

(二)单位清查出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

应包括以下内容:截止20*年7月31日,本单位账面汇总资产总额为*元,此次资产清查中发现会计差错影响汇总资产总额减少(增加)*元,调整后汇总资产总额的资产清查基准数为*元。具体情况为:

(三)单位清查出的资产损溢及资金挂账情况

应包括以下内容:截止20*年7月31日,本单位汇总资产总额的基准数为*元,此次资产清查中共清查出汇总资产损失(收益)*元,清查出的汇总资产损失占汇总资产总额的基准数*%。汇总资产损失(收益)主要包括流动资产损失(收益)*元、固定资产损失(收益)*元、对外投资(有价证券)损失(收益)*元、无形资产损失(收益)*元、其他资产损失及资金挂账等*元;具体情况为:

(四)单位申报处理的资产损溢

应包括以下内容:截止20*年7月31日,本单位在此次资产清查中共申报处理汇总资产损失(收益)*元,申报处理的汇总资产损失(收益)占汇总资产总额的基准数*%。

本次资产清查,本单位申报汇总资产损失(收益)*元,其中流动资产损失(收益)*元,固定资产损失(收益)*元,对外投资损失(收益)*元,无形资产损失(收益)*元,其他资产损失(收益)*元。

(五)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确认的资产损失(收益)——如有写,否则不写

应包括以下内容:

经审计,由*会计师事务所确认本单位申报的清查出的汇总资产损失(收益)共计*元。具体为:

三、资产清查工作中发现的资产和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有关改进措施

应包括以下方面

(一)存在的资产管理问题及产生原因

(二)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及产生原因

审计问题汇总第5篇

关键词:工业企业;“一套表”;审核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01

“企业一套表”是指以统计调查对象为核心,整合现行报表制度,消除不同统计调查制度对同一调查单位的重复布置和重复统计,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数据采集方式的统一组织管理和统计资源共享的一种新的统计调查制度。“企业一套表”制度下,统计部门只向企业布置一套统计报表,由企业通过网络直接向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心报送数据,各级统计部门在线审核、查询及汇总处理统计数据。

2012年2月开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以前通过传统纸质方式上报的工业经济指标套表、能源消耗套表、劳动工资报表、投资技改报表,改为由企业在统一的数据处理平台上联网直报,省、市、县、乡镇各级分别在该平台上采集辖区企业数据,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多头向企业重复布置报表,减轻了企业统计工作量。从企业的角度看,主要涉及在网上报送工业、能源、劳动工资、投资等专业的月度、季度、年度报表。企业登录“一套表”网上报送平台,操作也比较简单方便,主要的功能是通过“报表处理”实现报表报送,通过“状态查询”实现报送情况查看。

由于久其平台是一个工业统计一直采用的操作平台,因此工业统计人员已经熟悉了这个平台的操作习惯,可以进行审核、汇总、查询,及指标定义等相关操作。在进行“企业一套表”网上直报的三个月中,我通过对网络平台的逐渐熟悉,也开始想利用网上的这个平台,来进行久其软件所具备的日常审核、汇总工作。下面就自己从事的专业,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单机软件及网络平台功能的比较

1.审核功能。在久其软件中,我们可以轻松进入基层报表定义,选择报表后,进行审核公式的编写,并注明出错说明。这种审核功能可以是国家、省、市级审核条件,当然,我们自己也可以进行条件的设置,这大大提高了我们对企业上报数据的查询力度,基层统计人员可以对相关条件进行设置或修改,达到查找出符合条件的及出错的企业。同时,该软件还具备审核条件的导入及导出备份功能。网上“企业一套表”对审核的功能设置的比较单一,只是对“公有”项目进行了宽泛的审核,没有给基层统计机关的审核人员进行审核条件修改的权力。当然,不会让每个操作人员对统一的操作平台进行个性化的审核条件的设置。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审核条件的一致性,但同时,因为审核条件设置的宽松,也造成一些例如相关费用当月累计数小于上月,年初存货与年报中的存货不一致也不作查询等必要性查询不作提示的错误。

2.数据库关联。数据库进行关联,是久其软件进行审核和查询的一个重要步骤。通过数据库进行关联,在不同数据库中的数据就可以能过单位代码这一字段联接,达到不同库中数据进行比对、审核、查询、汇总、导出等功能。而“企业一套表”平台在这方面就存在设计方面的问题。他把企业年报数据和企业月报数据人为地给分开,变成了二选一的激活方式,这就给两个需要进行关联的数据断开了联系,无法进行相关字段查询,也就无法进行年报数据与月报数据的关联审核。

3.数据导出。久其软件在数据导出方面设置了几个导出模式,有统计局转换格式、导出excel表格、导出dbf数据库格式,再结合关联数据库的查询,可以极大的满足统计人员工作的需要。网上“企业一套表”的数据导出功能也相对完善,特别是自定义导出,功能强大,但无法进行年、定报数据关联却成了数据导出的“短板”。

4.数据汇总。久其软件在数据汇总方面也很强大,包括叠加汇总,汇总结果合并等强大的数据汇总功能。网上“企业一套表”的汇总功能仍然没有对统计机构开放,只在采集监管中具有一个临时汇总设置,只能进行简单叠加汇总功能。在自定义汇总中,虽然可以进行单表设置,但无法进行分地区小类的一次性汇总功能,下辖的几个办事处也得分别单独汇总后抄出才能得到全部地区的汇总数据。

二、工作中的一点应用体会

由于“企业一套表”网上报送将是今后统计报表的常态,因此我们将放弃原有数据的审核模式,同时通过网络平台的调整,达到满足基层统计工作者审核的需要,但在现阶段,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数据审核的补充:

1.导入到久其软件中进行数据审核

通过网络平台给我们提供的外部格式数据模块,将企业已经上报的报表数据,转换成统计局数据格式,通过久其软件的“转换为统计局数据格式”功能,将数据导入到原有的久其软件平台,通过原有的关联及审核条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系统的审核。

2.在“企业一套表”网络平台进行审核

在网上“企业一套表”平台,利用数据查询功能,进入表样查询,可以增加相关联的报表,但不能对年报数据进行关联。可利用当月数据、上月数据,进行同期增幅、环比,及不同报表间数据的计算、比较,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查询表的列的添加及计算。进行营业状态选择后,还可对全部数据进行有条件的过滤。除可使用右半部功能按键提供的相关算术运算符及逻辑运算符外,还可以在过滤条件设置中,添加没有提供的运算符号,进行加、减、乘、除的过滤条件设置,运用查询功能进行对审核功能不完善的补充。

3.通过Visual FoxPro 数据库进行审核

产量漏报在工业统计中普遍存在,漏报产品的查询是工业统计中的一个难点,在使用久其软件程序中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现在在网上“企业一套表”平台中就更容易出现企业漏报产量而不能进行查询的现象。在工作中,我发现可以通过网上一套表平台的数据导出功能,对上月全部数据及本月全部数据进行导出,通过Visual FoxPro软件进行编程,对两个月同一企业的产量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哪些企业漏报产量,哪些企业新增产量,解决了用其他办法解决不了的问题,达到对产量的查询功能。

参考文献:

审计问题汇总第6篇

摘要:风险导向审计在国外已经实行多年,但在我国尚处起步阶段。本文拟结合2005年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对外汇检查业务专项审计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情况,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外汇检查业务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6)07-0069-04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常规审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模式,在实践中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评价被审计单位业务的各种影响因素,并根据风险等级标准对风险进行量化,进而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及重点。在实务中,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风险控制过程,也是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过程。如果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能够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也就意味着审计工作质量得到了保证。

目前,风险导向审计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中的运用刚处于起步阶段。为了完善人民银行内部审计方法,深入研究人民银行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的操作途径,本文通过介绍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在外汇检查业务专项审计中运用风向导向审计的实践,探讨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我国人民银行有效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对策与措施。

一、风险导向审计在外汇检查业务专项审计中的运用

通过引入风险导向审计,内审人员加强对立案、调查取证、案件处理、处罚执行、罚没款管理和办案补助经费管理等业务环节的风险评估,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下。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围绕审计目标,合理制定审计方案

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审计方案是审计质量的保证。而在研究制定方案之前,关键是要确定审计目标,因为审计目标的确定将为审计人员具体开展和实施审计“圈定”范围和要求。按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1年度修订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外汇检查业务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对外汇检查业务风险点的检查和评估,提出改进外汇检查工作的合理化建议和防范措施。总之,在开始制定方案时,就要把握好审计目标。

试点项目中,审计人员以审计目标为开端,评估外汇检查业务各环节的风险点,分析外汇检查工作易产生的问题,通过风险的导向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一步一步地推导和落实审计的范围和重点,最终确定相关审计程序。简单的讲,即从问题到内容,再由内容决定方法。

(二)调查了解有关情况,确定可接受审计风险

现场审计前,为了整体把握外汇查处情况,审计组提请被审计部门准备好自查,并编制外汇检查情况统计表和调查问卷,分析影响外汇检查业务管理的各因素,合理确定外汇检查业务的固有风险,进行控制风险测试,初步确定可接受审计风险。

(三)识别被审计对象,确定履行职责的范围

审计对象,包括审计工作的对象或审计学的对象,通常指的是审计工作的对象。审计组认为,可以从两个层面将审计工作对象界定为审计工作的现象对象与审计工作的本质对象。前者即审计工作的处理对象;后者即审计的监督、签证对象。根据被审计对象的组织结构和具体分工,审计组认为,外汇检查业务审计的对象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外汇检查的主管机构,即国家外汇管理局省分局。主要审计以下内容:(1)审计其是否结合外汇检查工作的实际情况,根据上级局相关的规章制度及相关文件组织制定了《日常工作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及《检查处理违反外汇管理行为办案操作规程》等业务操作规程。(2)审计其行使的审批职能是否合理合法,有无违规审批问题。如对办案补助使用的审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2.外汇检查的分管机构,即国家外汇管理局省分局国际收支处。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1)审计其是否严格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检查工作报告制度》要求,对检查发现的重大外汇案件做到一案一报。(2)审计其是否依法对辖区涉及外汇收支活动的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执行外汇管理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3)审计其是否查处、打击违反外汇管理法规行为及协助有关司法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调查处理涉及外汇的违法案件。

3.外汇检查的具体行使机构,即国家外汇管理局省分局国际收支处下设的管理检查科。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1)对其在依法行使检查职权过程中,是否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是否依据外汇检查工作程序,有效履行职责情况进行检查。(2)审计其处理违反外汇管理行为的工作是否公正、证据是否确凿、合法。(3)审计其是否按规定对金融机构外汇领域的反洗钱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是否按照规定做好外汇领域反洗钱各项日常工作。

(四)运用控制措施自我评价程序,强调内控责任主体

按照新的内控理论,内审人员不再是内部控制的唯一责任主体,被审计对象所有成员都对内部控制负有相应的责任,利用控制措施自我评价程序可以起到有效教育和帮助被审计对象明确并愿意承担其责任的作用。[1]在外汇执法方面的审计中,审计组运用流程图对检查处理违反外汇管理行为办案操作规程进行描述。在经过上述初步调查完成后,当有足够的信息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初步评价,审计组将完成的内部控制检查编制成内部控制矩阵。审计组制定的内部控制矩阵包括审计目标、初步调查结果、风险(严重性)、适当的控制方法和类型、内审人员的评价等。

审计组通过编制内部控制矩阵与被审计部门的业务人员交流和评价内控制度,促使被审计部门成员和审计组人员共同参与评价内部控制、评估风险,查找业务流程控制存在的风险点。这对提高业务人员对组织目标以及内部控制在实现这些目标中所起到的作用的认识,激发他们认真设计和执行控制程序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确定内部审计重点,合理配置审计资源

外汇检查业务审计过程中,审计组借鉴外汇管理局的内控风险测评体系确定审计重点。[2]首先通过对内控风险点和风险等级的设定,以量化的指标对分局外汇执法内控风险予以判断和评价;其次通过对内部控制现场执行情况的检查,计算风险评分。计算公式如下:

风险评分=风险系数ד否”数量

再根据计算出来的风险评分高低,确定风险点的级别和数量,进一步确定检查的重点内容。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外汇检查业务专项审计中运用的特点

对外汇检查业务专项审计运用风险导向审计,审计组能较全面地发现在外汇检查管理的制度、流程、岗位、职责、系统、操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缺失和风险隐患,整体评价外汇检查业务的风险,尤其是法律风险和操作风险。其特点在于:

(一)前移审计工作重心,加强审计计划工作

根据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审计工作应从分析风险入手,在全面了解被审计部门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关注该部门的特殊风险,确保内部审计能够发现业务流程中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及风险隐患。然而人民银行内审部门由于自身识别和评估内控风险的能力不强,大多比较轻计划、重实施。为了准确识别和评估被审计对象内控风险点,合理确定审计重点,审计组在试点工作开始前就将审计工作的重心前移,重视审计计划工作,花费相当精力了解被审计部门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如审计组通过收集审计项目有关的管理制度、规章和办法,运用流程图法、问卷调查法等审计方法,对内部控制的流程的正确程度和完善程度以及若干控制点进行测试。在对可能影响被审计业务的风险点进行测试和评估的基础上,审计组根据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制定出全面而且符合实际的审计方案。

(二)改进风险导向审计流程,强调识别内控风险

对外汇检查业务的审计重点应突出风险性,即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是前提,检查风险、降低风险是实质。试点审计项目中,审计组着重以业务流程为对象相应地改进审计流程,对所抽取样本进行实质性测试。首先分析梳理外汇检查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找出各类流程的风险点和控制措施。其次,检查业务过程和风险的控制措施是否遵循相关要求、得到明确规定并得以实施和保持。最后,结合统一的内控风险测评体系,评价控制措施是否有效、适宜,全面地定量测评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识别、防范、监控能力。

(三)保持职业怀疑精神,强调执行审计程序到位

新国际舞弊审计准则(ISA240)指出,职业怀疑是一种对审计证据的怀疑和批判评价的态度,要求审计师在风险评估、计划和实施程序、收集和评价证据、形成结论和意见等审计全过程都要保持职业怀疑精神。试点审计项目中,审计组在对被审计对象内控制度评价并确定重点审计内容之后,通过实质性程序获取充分适当证据,要求审计工作底稿要有更详细的记录等;对工作底稿保持三级复核制度,确保内审人员在实务中执行审计程序到位,以减少审计程序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审计过程中,对审计风险反而增加的情况,要求内审人员保持谨慎审计原则,增加实质性程序,控制审计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三、风险导向审计在外汇检查业务专项审计运用中的问题

(一)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对审计发现问题难定性

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检查处理违反外汇管理行为办案程序第十五条规定,立案后如无正当理由,不得停止检查。但该规定对不得停止检查的形式没有说明,并对从立案到检查完毕后至处理之间未有具体时间限定,这对某些审计发现问题难以定性。如有些案件的停滞不前是因找不到违规当事人而无法执行。对此现象,因目前未有明确的处置办法和规定,处罚无法执行。而内审人员对这些案件只能进行描述,无法对案件的处理拖延情况进行定性。

(二)立案的政策条款不充分,深入审计有难度

目前,对外汇检查工作考评主要依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检查工作考评办法》。考评办法对结案率/收缴率标准有明确的规定,低于规定标准(90%)将扣分。而外汇局对罚没款强制收缴没有足够的手段,只有委托法院执行。但由于种种原因,执行效果不佳。因此,被审计对象为了确保足额收取罚款,有可能利用现有立案政策条款不充分,而有选择地对违规当事人执行立案、处罚的情况,甚至出现对难收缴的企业干脆不做立案处理来规避风险。如可能出现某案件已经填写检查报告,至审计日未见处理,而得到的解释是此案件因未立案处理,故不需上报系统,并且检查时违规当事人也已消失。实务中,内审人员只能通过对该业务流程存在的风险点进行评估,判断被审计业务是否符合业务操作程序,而对可能存在此类情况深入审计取证有难度。

(三)固有风险评价计量标准尚未建立,风险的量化比较有难度

审计初期,当确定了期望审计风险后,可通过期望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来确定计划检查风险。在外汇检查业务专项审计中,审计组主要通过区分外汇检查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点,按风险等级和风险评分(风险评分=风险系数ד否”数量)确定控制风险和审计重点;对外汇检查业务固有风险因素的确定主要是从控制环境方面进行考虑,如外汇检查业务信息的真实性、业务人员政策熟悉程度、外汇检查信息共享程度等方面。而对固有风险的评价计量只能主观确定。人行上海分行内审处课题组(2004)曾提出固有风险的确定主要有风险因素分析法、特尔非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并认为适合央行业务的是模糊综合评价法。[3]然而人民银行至今尚未建立固有风险评价计量标准,也无具体的实施规程。

(四)综合素质不高,增加了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难度

内审人员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等综合素质亟待提高。在风险导向审计过程中,如果内审人员对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内涵理解掌握不准,实施现场审计时就容易出现偏差,极易与常规审计相混淆,体现不出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而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在共同查找主要风险点和控制薄弱环节等方面,往往缺乏主动性,这给开展控制措施自我评价程序带来不少困难。

四、推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有效运用的建议

基于以上讨论,对以后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如何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笔者认为,应当在建立内控评价计量标准库的同时,注重以下几点:

(一)以转变内审职能为重点,强化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

从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职能看,主要体现在监督职能上,是以查错纠弊、堵塞漏洞为目的,难以从全局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难以从制度或根本上纠正审计发现的问题。为使风险导向审计顺利开展,首先内部审计的职能应从监督职能为主转为以评价服务职能为主,不能仅局限于查错防弊和保护资产,更重要的是要针对存在的各种风险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明确内部审计职能,无疑会推动风险导向审计这一先进模式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领域的运作与实施。其次,建立积极的、正确的风险导向审计理念。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主要是指在全面理解被审计部门风险的前提下,识别出固有审计风险,并进一步评价被审计对象对这些固有风险的控制措施,而被审计部门控制不足或无效部分则形成剩余风险,针对剩余风险,审计师又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从而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4]审计实务中。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内审人员不仅对控制风险进行评价,而且要对产生审计风险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并且要将风险导向审计与制度基础审计、账项基础审计结合起来运用。

(二)以编制审计方案为重点,强调审计内容体现风险导向

内部审计活动总的目标是“评价并帮助改进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系统”,具体审计活动要围绕更为具体的风险管理目标进行。因此,在研究制定方案之前,关键是要确定审计监督的目标。同样,风险导向审计不像其他审计模式那样过早地侧重于控制活动的环节,而是以审计部门的目标为起点,通过确认,衡量风险,确定其重要性,以确定如何控制管理风险。因此,在编制审计方案时,内审人员应着重以审计目标为起点,注意评估被审计对象的风险点,从分析被审计对象业务易产生的问题入手,通过风险的导向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一步一步的推导和落实审计的范围和重点,最终确定相关审计程序。

(三)以提高风险意识为重点,强化全行行员的综合素质

按照新的内控理论,内审人员不再是内部控制的唯一责任主体,被审计对象所有成员都对内部控制负有相应的责任,为了确保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人民银行的顺利开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提高内审人员专业素质,强化控制风险和指导管理的意识,准确掌握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内涵;二是实现辖区内审队伍的优化组合,改变内审部门单一财会型人员的结构;三是提高被审计单位人员的风险意识,以便能够主动与内审人员共同查找主要风险点和控制薄弱环节等方面,制定有效的业务风险点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 林朝华.CSA:内部控制系统评价的新观念与新方法[J].上海会计,2003,(1).

[2] 国家外汇管理总局管理检查司.内控风险测评体系的研究与运用[DB/OL].http://100.1.3.84/DefaultInfo.aspxColn=3124&InfoId=11674.

审计问题汇总第7篇

目前绝大多数监理企业均已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监理企业也会设立技术质量管理部门对本企业的咨询服务项目进行内部质量控制。然而.在大数据极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技术质量管理存在人力成本高、时间成本高.效率低、可持续性差的弊端。特别是_些大型监理企业,当每年同时在建的监理项目达300~500个时,以上问题的暴露越来越明显。传统的技术质量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困难。

1.1技术质量管理采用抽样的偏差

在建设工程质量评价过程中.由于工程的特殊性、一次性及不可逆转性等特点,我们通常根据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来确定抽样方案.然后根据计数检验、计量检验方法判定检验批的合格性。目前在技术质量管理方面,大多也采用抽样形式,通过数据分析来判断项目群的技术质量水平。但是.如抽样样本数量太少,则对分析结果可能造成较大的决策性偏差:抽样样本数量过于庞大.则增加了管理成本和时间成本,数据分析结果的时效性也受到影响。为避免抽样带来的系统偏差,有必要采用有效的数据采集、分析工具.扩大数据采集范围、提高采集效率,并且能通过自动分析为决策者及时提供决策依据。

1.2数据采集难度大,数据利用率低

在技术质量管理人员进行日常质量安全检查时.大多采用纸质文档,按照检查要求对检查内容进行逐项记录;记录完成后又逐条进行计算机录入;最后按照需要统计的内容再汇总到Excel表格等软件里面进行数据分析。这样的过程.使得重复输入的数据较多、时间较长且容易出现人为错误:当需要统计的需求发生变化时,又需要重新调整修改已录入的数据;有的甚至还要再从纸质检查表中重新进行数据采集。因此,效率十分低下。

1.3统计方法单一,不能适应多项统计的需求

目前企业ERP软件应用非常广泛。虽然成功的ERP软件能显著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丰富的决策运行手段、降低仓储零件成本及管理成本.但是经过深度定制的ERP软件开发,并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在生产管理过程中提出的新要求。软件开发成本高、开发周期长、软件模块更新慢,是定制软件的固有特点。如笔者公司开发的信息平台,虽然在无纸化办公、知识管理共享、项目信息统计、平台考核等方面满足了公司及各事业部、子公司的办公和统计分析要求,但结构化的数据库带来了大量的数据输入工作,而且统计分析方法及用途较单一.不能满足公司对技术质量管理方面日益提高的要求。

2.数据采集优化的思路

传统的技术质量管理的数据采集由于存在以上的的困难.所以一般是质量管理人员按照检查过程中的印象'经验和记忆.最后找出企业各项目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从而制定质量调整方案'措施。如此.难免出现统计偏差的问邀。

笔者公司的质量内审检查.从监理服务管理体系检查.桩基工程专项检查.基坑专项检查.到机电安装专项检查.再到安全管理专项检查.共涉及检查表14份.涉及检查要点共有846项。如对公司在建的260个项目进行覆盖检查_次.所产生的数据量全部靠人工逐条记录的话,那工作量将是相当惊人的.也严重影响了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

为了提高数据采集效率.保证一次采集多次利用.借助于Excel软件的数据透视表(图)的强大分析功能及丰富的公式计算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采集效率。针对数据透视的功能特点.数据采集前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用于数据透视的数据每列均应有唯一的列标题,用于数据透视的数据.每行只能记录一条存在问题;数据透视中应尽量避免过多的空白记录.以避免在汇总过程中出现问题。

如在内审检查中发现多个项目部在某_项内容存在共同问题时(如施工方案未审批而现场已施工丨,检查表格中除了"事实记录"列内容存在不同外.检查标准.检查内容均为相同,则可以利用Excel的相应公式命令实行"自动采集“相同内容的输入还可以进行再次优化。

3.数据采集优化的途径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找出了整个数据采集的优化方法:在Excel中建立三张工作表,分别是"原因分析表”“检查汇总表”及"参数表"“原因分析表”是用于数据透视功能分析所用的表;"检查汇总表"是用于汇总检查数据采集的表格;"参数表"则是配合检查汇总表所使用的。"参数表"的内容来自于公司内审检查所采用的14个专项检查表.通过对各专项检查表进行改造。最终的效果如图I所示。为了能匹配Excel中的"检查汇总表","参数表"中各项检查内容还需要建立一个唯一的编码.这个编码在1428

在"检查汇总表"中.建立必要的其他数据列及存在问题的编码列,其余的数据可采用Excel中的Vlookup函数进行匹配。图中的"检查类型""检查项目"."检查内容"和"检査标准"各列内容,均为采用Vlookup函数查找"检查扣分项"列中的数值编码(即"参数表"中的编码列)。对于监理企业技术质量分析时.对某一个监理项目部存在的具体问题可不用关注.企业只需要知道本企业内项目部存在哪一类问题即可。在此基础上,内审检查的数据采集仅输入3~5位的编码号,即可完成一条问题项的采集工作.可大大提高采集效率.同时还能减少人为错误。

在以上的数据采集改造的基础上,完成数据采集后,即可在"原因分析表中应用数据透视的功能.进行强大的数据分析。使用数据透视方法后.Excel右侧会出现"检查汇总表"中各数据列标题作为汇总的字段。此时将想要分析的字段拖入对应的行列.值中,左侧的数据透视表可即时出现数据汇总的情况。如想了解各个项目部在已检查的所有专项存在的问题时,则可拖动"项目名称"和"检查类型"字段到行即可。

4.数据透视法应用

利用Excel软件数据透视的高级功能,可以实现快速收集数据、多样化地进行数据汇总分析。除此之外.如应用数据透视图的功能.还可快速绘制质量管理中的统计分析图形(如排列图等)。笔者从2013年10月开始,经过几次的数据采集优化,目前已收集了本部门2727条内审检查时发现的问题。这些数据还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如可以按照时间汇总出各项目部在基坑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看出其随着时间变化的曲线。同时.如果将项目部内审检查的分数采用数据透视的方法进行汇总.则可从数值上定性判定项目部的服务质量在某个专业是否存在有待提高服务水平的需求:也可以通过每个季度的汇总,看出整个部门甚至整个公司在各个专项检查中的分数走势。

审计问题汇总第8篇

5月中旬来到公司接到的第一个项目是交通二公司的内部审计,审计中对于程序处理,流程的操作都是一窍不通,所以我集中精力把业务做到更多更细,其整理底稿的工作也汇总了很多,但是由于底稿整理消耗的时间太多,对于整体的流程并未全部参与其中,时间总是觉得不是充足,有力不从心之感。得到的结论:对于时间的合理分配应该在取证时做到:涵盖全部,突出重点,划出问题,就可以了。

5月底接受小学审计,由于是所里常规的审计业务,也和同事协调要了模板,经过翻凭证,看账,抽凭,汇总底稿,整理报告,等一整套的流程下来感觉还有点意思,在其中感受到从开始到结束,每个环节的重要性是不可少的,也是在同事的一次两次的提醒与帮助下做到工作完结点。感谢同事们的帮助!

6月初开始接手交通一公司的内部审计,也是在与二公司等量工作中做了详细的抽凭,并在抽凭后汇总问题,其中强化我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汇总问题,并将其陈列于报告中,这是审计中必须具备的常规能力,我感受自己在完善和调整状态的一个过程。从6月下旬以后又接手了我从业中一个沉甸甸的项目-香河热力成本监审,其中是我和喻姐两个人负责此项目,审计的是3家公司3个取暖年度的成本,说实话,没有底,没有经验,也没有方向,经过一个很漫长的时间,到7月底我和喻姐将3家公司的基础资料做了数据整理,对于其他底稿的整理判断标准不够明确,与同事交流,与企业沟通,与委托方确认,各种途径将整理后的基础资料汇总拟定了报告初稿,在张总一次次的复核修改中8月中旬才把报告顺利交付,其中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经验及职业操守的原则性不强,缺少处理问题的果断性,不过我知道这是我需要进步的一个机会,感谢公司领导的信任与栽培。

8月下旬又是一个不平常的任务,我和朱哥在领导的委派下接手了三河市国税局委托的对两家企业的纳税进行评估,并进驻企业进行查账,计算企业的各项税种的缴纳情况,并对其收入及费用的各项开支进行了地毯式的排查,这次的业务也是对我们一种考验,也是一次学习,对于专业性知识了解不深,查账能力和复述未能达到领导及各方面认可,最后以半路收场而告终,此业务转交给张总及张路接手,可以说这一次是对我失败警钟的教育课,刻在心里不会忘记,要让这样的打击告诉自己还要不断的努力去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

9月中旬根据公司安排,我和朱哥接受了一个新的任务-霸州税务局资产清查工作,并在1周的外勤后将数据整理出报告,经审核提交,这次的任务中,清查对于结果性的要求是很严格,但对于清查时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少,由于国地税合并,资产放置位置不固定,并且设计的地点较为分散,所以最终也是以一种抽查式方式进行的资产盘点,对于盘点出问题出具报告进行说明,最终无盘盈,盘亏资产做了经济鉴证报告,并在9月底进行交付。此任务中感受颇深的就是时间紧迫,任务工作量大,改变核对方式为针对性抽查是较为合理的工作方式,事随机而动。

10月中旬繁重任务就是我们正式接手现在的工作任务-永清县农村清产核资工作,2个乡镇57个村街,进行账面资产及债权债务的清理,并和各村级进行一一核对,将清单与实际结合整理,进行解答及沟通协调各村街、乡财政、乡政府中的问题,最终将村街确认结果进行公示,此次任务中最终要就是沟通协调问题,需要时间,需要配合,需要认同,其委托方对于工作的负担总是在不断加码,录入系统也列入我们必须做的任务中,所以截至到现在我们还未将各村街结果公示完毕,但委托方的最后期限定时间为12月底,感受压力的沉重,我要更加尽力完成此次任务。

对于这几个月中,也做个其他短时间的业务,例如:机械研究所的财报审计,宏泰公司的增资外勤,美购公司经理的离任审计外勤,时间短,不在复述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