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食物链的特点

食物链的特点赏析八篇

时间:2024-03-05 14:43:55

食物链的特点

食物链的特点第1篇

内容摘要:作为大型零售企业,物流的有效运转已成为差异化经营、保障食品安全、赢得市场竞争的现实需要。冷链物流中心是食品冷链的节点和控制点,合理的规划是提高零售企业冷链物流效率的前提。本文以我国大型零售企业食品冷链的特点为基础,利用系统工程的思想,结合企业整个物流系统,在战略定位、模式选择和作业管理三个层面对冷链物流中心的革新做了研究。

关键词:大型零售企业 食品冷链 冷链物流中心

零售商冷链物流中心特点分析

在零售行业,随着激烈的商业竞争,超市、仓储超市、连锁商业、专卖店等新的贸易形式大量出现,贴近顾客、低价格销售的营销方式使冷链物流中心的作用逐渐提高。许多大型零售企业的冷链物流中心不断出现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大型零售企业的食品冷链模式如图1所示。

连锁零售企业的经营特点和现有食品冷链的发展现状决定了大型零售企业的冷链物流中心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自营模式

虽然,近几年我国第三方物流迅速发展,但大型连锁零售企业依旧以“供货商执行,自主经营”的物流模式为主,主要考虑到以下风险:第一,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能力难以满足连锁零售企业的要求。由于冷链食品种类多,信息处理量大,时效性要求高,对物流功能的需求很高,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多是由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在管理、技术及服务上难以满足连锁企业个性化的要求。第二,外包后连锁企业对冷链物流的控制能力降低。第三方物流企业通常要介入企业的采购、分销的各个环节,成为企业的物流管理者。这将导致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与企业讨价还价的能力,企业很可能出现物流失控的现象。第三,第三方物流的信用风险和零售企业物流职能部门的利益保护都成为企业自营物流的原因。

(二)自我服务为主导且成本型运作

在大型零售企业中,客户多为自己企业末端的卖场或便利店,或者是长期稳定的企业客户。零售业冷链物流中心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质量和成本。质量目标包括服务质量和商品质量。这其中的服务是针对零售企业次级门店、卖场或客户单位进行冷链食品的配送,其中对企业所属门店的配送占主要部分。保证企业内部冷链的顺畅,方便、快速、及时地响应各零售店的需求是企业提高终端消费者服务质量的根本。自我服务使物流中心具有职能部门的性质。因此,大型零售企业冷链物流中心大部分从事对内的供应配送服务,服务于企业内部的食品冷链。

物流是第三方利润源,在满足企业末端需求的前提下,努力降低成本也是企业冷链物流中心的目标。零售企业的冷链物流中心可以看作是企业的一个部门,服务于企业自身,不带来任何盈利。与一般第三方物流服务不同,冷链物流中心属于企业单纯的成本型组织,完成冷链食品由外及内的组织和流通。因此,在物流中心规划过程中,应以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打造企业冷链物流运营系统的成本优势,从而提高企业整个食品冷链的利润。

(三)系统契合度要求高

食品的冷链物流网络大致有三种模式:单个经济体的冷链物流网络、区域内的冷链物流网络和跨区域的冷链物流网络。以产、供、销一体化模式为主的单个经济体的冷链物流网络适合于大型的连锁超市或大型的冷藏食品生产企业。

无论哪种类型的冷链物流网络,都难以成为相对稳定的系统。冷链物流中心是这个网络系统中的节点,是协调冷链上下游的控制点,因此,在物流中心规划中,应在基本功能之上提高系统契合度。主要体现在外部供应链系统和企业内部冷链物流系统上:一方面,零售企业的物流中心是外部食品供应链上的节点,需要有效组织上游供应商并及时响应下游客户的需求,最终与外部供应链系统进行契合;另一方面,物流中心还是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节点,应实施有效的规划,使其与现有系统对接并提高食品冷链的效率。

大型零售企业冷链物流模式革新

基于大型零售企业冷链物流中心的特点,本文在零售企业物流中心规划的过程中,利用系统工程中复杂系统要素、结构、信息沟通的控制思想,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入手,对物流中心外部系统和内部系统进行革新,从而提出了“1+2+3”的三层式的规划思路,以使大型零售企业冷链物流中心充分发挥协调作用,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营效率。

(一)核心战略功能定位

根据系统工程理论中系统目标最优化的管理控制思想,可以建立大型零售企业食品冷链物流运作系统模型,从而为食品冷链物流中心确定系统角色。本文研究的零售企业主要为大型零售企业,目前具有建立自营冷链物流中心实力的企业,如大型连锁超市。同时,将冷链食品主要定位到超市经营产品,如生鲜水果、禽类冷冻产品和鲜活水产品等。

由图1可以看出,物流中心的重点在流通,即使中间有加工环节,也是为更好地服务于流通,多为企业内物流。其下游客户为自有店面或是消费者,更贴近于市场,要求物流中心对市场变化快速反应,并能满足配送产品少量多样的特点。因此,在规划设计初期,应将服务企业自身的流通功能定位在该物流中心功能的首位。而对大型零售企业的冷链物流中心而言,服务于本企业的冷链食品销售是最终目的。

因此,应将物流中心定位为企业部门性质的服务主导型物流中心,这样能够更强化其流通服务功能。通过对上游供应商的合理组织,根据订单和销售预计多品种小批量地对下游实施冷链食品供应,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整个物流系统。

(二)两种经营模式结合

本文认为,大型零售企业冷链食品的供应模式主要可定位成两大类型,“冷链物流中心+供应商工厂+原材料基地”和厂家直供两种模式。

一方面,针对生鲜农产品(低温保鲜)冷链和冷冻食品链(低温冷藏),在物流中心规划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协调产地、供应制造商的上游关系,通过有效组织货源,提高储存加工技术装备,实现冷链食品的采购和有效保鲜、冷藏。进而在物流中心完成必要的流通加工和分拣配货,实现及时、迅速地供应末端零售店面的目的。

另一方面,针对具有特殊储运要求和严格时间限制的鲜活水产品,应该积极建设并完善厂家直送的模式。因为鲜活水产品相对价值较高,对物流要求极高。在长期经营过程中,该类产品的生产厂家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冷链体系,拥有专业的技术、设备。因此,零售企业的冷链物流中心可以充分利用供应商的体系,采取厂家直供的方式对下游供货。

在此过程中,零售企业物流中心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信息管理方面:企业的零售店或客户向物流中心发出订货需求,由物流中心对订单进行分类处理并向相关的供应商发出订单,并对供应商直送过程进行监控,将数据汇集到物流中心的信息平台上。厂家直送模式不仅缩短了鲜活水产品的冷链长度,还能够减少中间转运储存的高成本。这期间企业冷链物流中心担任信息中心的角色,进行信息处理与监控,实现了信息流与物流的有效分离,提高了企业食品冷链系统的运作效率。

(三)三种品类管理

冷链物流中心应对不同的产品品种和不同的品质要求都有相应控制和储藏时间的技术经济指标,应将零散多样的产品进行一定的分类管理,从而提高物流中心商品的处理效率,从而使产品时间效益最大化。

食品冷链由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方面构成。冷链食品的分类管理不仅仅根据价值或流通频率进行简单的ABC分类,应该充分把握产品的特性,进行详细的EIQ-PCB分析,分别对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相应的功能区域做出规划。本文从零度保鲜、低温冷冻和鲜活运输三个方面,将冷链食品划分为三个品类:需要零度保鲜的主要包括各种蔬菜水果和生鲜肉类;需要冷冻储存的食品主要为冷冻肉类、冷冻水产品、冷冻禽类产品等。这两类食品是在“冷链物流中心+供应商工厂+原材料基地”模式下流通的产品。在物流中心中有实体物流,对物流中心的转接、分拣、储存和配送有较高的要求。第三类产品为厂家直送模式下的鲜活水产品,这时,要充分发挥物流中心信息系统的整合作用,通过信息平台的规划实现产品的流通管理。

针对“冷链物流中心+供应商工厂+原材料基地”模式下的保鲜和冷冻食品来说,零售业食品冷链物流中心EIQ(E指“Order Entry”,I指“Item”,Q指“Quantity”;即从客户订单、商品的品项和出货数量等方面出发,进行配送特性和出货特性的分析)的要素内容如表1所示。

参考文献:

1.商凌云.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09(3)

食物链的特点第2篇

(上海海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1306)

摘 要:本综述主要结合冷链配送、生鲜农产品、食品网购几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综述。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关于冷链配送的研究综述;第二部分是冷链配送与生鲜农产品安全的研究综述;第三部分是食品与网购食品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关键词 :冷链配送;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F71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1-0164-02

收稿日期:2014-10-28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重点项目“电子商务环境下网购鲜活水产品的运作模式与质量安全管理研究”。

作者简介:刘敏(1991-),女(瑶族),广西桂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林经济管理;刘华楠(1971-),女,湖北武汉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食品经济管理。

在中国,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上班族”去实体店购买物品的时间越来越少,即使下班后有时间去购买,下午购买的农贸类食品往往比早上购买新鲜度会差很多。电子商务最近几年的如火如荼发展,在网络上直接购物的便利性和优势已经深入人心,相信未来不久需保鲜的农产品,特别是鲜活水产品的网络购物需要会越来越强烈,下一个网络购物的明星将是以鲜活水产品作为突破点,由于生鲜农产品从生产到供应的复杂性和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薄弱性,使网购生鲜农产品安全成为了网络农产品交易中的一个新盲点。本文对网购生鲜农产品的基础部分冷链配送和配送过程中的食品安全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一、关于冷链配送的研究

(1)冷链物流的概念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本质上还是一种物流形式,只是因为要求较高,被人称之为是一种特殊物流形式,主要包括了通过冷藏对食品进行配送的过程,包括了需要冷藏的食品的生产、存储、销售和配送整个环节,因为整个环节都是需要处于特点的低温环境下的一项系统性的、要严格保证产品质量的工作。冷链物流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演进,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冷链配送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成熟,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2)国内外冷链物流的研究现状

早在两个世纪前,随着冷冻机、电冰箱等新科技产品的发明,保鲜食品和冷冻食品被人们所发现并推入市场环节,可以说是冷链物流的开始。欧洲国家和美国都是较早开始注重冷链物流配送的建设,同时也强调对冷链物流配送过程的管理。逐步开始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冷链配送体系。1894 年,美国学者Barrier和英国学者Ruddich最早提出了关于冷藏链(cold chain)的定义。1959 年美国皮尔斯柏利公司与美国航空和航天局开始联合开发航天用的食品时,提出了 HACCP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即我们常说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control point,HACCP)体系,这种体系反映了一种科学的、方便的食品安全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便于管理,目前世界各国都已经开始使用,中国也不例外。

目前,国外的冷链研究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Den Ouden、Zuurbier (1996)等学者第一次提到食品供应链(Food Supply Chain)的定义,认为食品供应链管理是在生鲜食品生产、储存、销售、配送等各个环节中所开展的一种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操作体系,食品供应链管理等的目标主要是达到降低成本的同时能够保证质量,保证食品的安全以及提高时效的一种管理。Bogataj等学者(2005)分析了冷链物流配送管理过程中易腐的食品的稳定性相关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零散的解决方案;Montanari等人(2008)认同在冷链物流配送中最重要的是严格控制温度,能持续稳定的保证时间的控制温度,这是两大关键点。

20 世纪 50 年代左右开始,伴随我国各种生鲜食品的外贸加工出口等需要,我国也开始冷链物流。1982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这直接推动了食品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HACCP 认证体系也开始随之被重视,目前在中国的水产品加工领域,已经有近千家的相关加工销售企业已经按照美国水产品的法规要求开始建立和实施HACCP体系,这是企业重视管理的结果,也反映了HACCP在中国的巨大空间,并且 HACCP 体系也逐步向其他食品领域扩展。但是,我国冷链物流体系还远远不够完善,无论是与发达国家比较,还是从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都有很大差距。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人口众多,需求量巨大,食品规模巨大,加之八十年代前国家重视不足,使得行业并没有统一行业规范,相比于需求已经建立的冷链物流还远远不够。

因此,学术界开始对冷链物流配送概念以及研究开始逐步深入。冷链可以分为四种不同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有学者从食品、医药、化学品等冷链对象(所指向的物不同)的角度提出冷链的定义。也有学者从流通环节来定义冷链物流。有学者从物流供应链的方面来对其进行定义。也有学者从整个不同产业发展的角度提出冷链的定义。以下做一些简单的列举,郝丹(2009)就曾对国际水产品的冷链物流配送的优化问题进行过研究,从产业角度定义冷链物流。另有一些学者从冷链物流的技术角度出发,研究了如何控制采用何种技术何种方式何种管理可以对冷链物流模式的优化。

二、关于冷链配送与生鲜农产品安全的研究

冷链配送和食品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在冷链配送的相关研究中,很多研究都比较总是食品安全的保证与控制。

(1)国外学者关于冷链配送与生鲜农产品安全的研究

国外关于食品冷链物流的研究开始得比较早,现在基本都已经完成了冷链体系的建设,但是特定在研究关于生鲜食品配送食品安全方面的论文还不是很多,而且大都是作为食品供应链研究中的一部分来开展的。Glen,J.J.(1987)在自己的论文里,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且通过构建优化求解模型所得出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Milier,Leung,&Azhar(1997)以新鲜西红柿为研究对象,开发了两个采收和包装模型,该模型反映了如何决策采收的梳理,时间分配,存储量的大小以及如何配送,配送数量等等问题,都是以降低配送和采收的成本,同时能够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为目标的。I.Hunt等人(2005)比较早的基于电子商务网络购物作为背景,重点分析了农业产品的物流环节对销售环节和整个供应链环节的影响。

(2)国内学者关于冷链配送与生鲜农产品安全的研究

国内对生鲜食品配送的研究开始时间落后于发达国家。曹云(1998)曾提出来生鲜食品的配送和加工以及流通是息息相关,对于连锁配送来说,更是如此。恭树生等人(2006)从供应链的上游、中游、下游企业作为出发点,明确提出在我国,需要保鲜的食品企业范围,上游企业主要涉及到一些加工企业,包括生产后直接速冻企业,中游的企业主要是批发商,涉及到配送中心等,而下游则是零售,包括消费前面一点的配送企业,包括终端消费的酒店等主体。凌宁波和朱风荣(2006)的论文比较总是食品安全与配送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我国目前需要保鲜的食品在销售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食品安全情况,并以终端超市等连锁型的终端零售为主体,认为从终端零售出发构建整个供应链具有很明显的优势。熊惠、李靖(2008)则认为,研究冷链配送食品安全问题,要从消费者行为的角度出发,要分析消费者的需求、态度和满意,以此作为提供效率和效果的出发点,同时在论文里对食品安全的特性和第三方物流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希望能找到适合我国现状和国情的冷链配送食品安全发展思路。

三、文献述评

总的来说,目前,在食品安全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冷链物流配送目前还只能说处于初级阶段向高级转化的阶段,主要是由于冷链配送市场分散,单个市场规模较小,区域性又较为明显,自然需要较高成本和技术要求进行构建,缺少龙头企业,政府又不能直接统一市场。这使得现今的冷链配送硬件较为陈旧,设施技术水平较为落后,更新换代成本无法消化,自然运输配送效率低,保鲜技术也达不到市场要求,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但反观最近几十年的发展,虽然问题较多,但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和冷链配送,企业对技术的要求和管理水平以及经验都在不断增强,市场规模逐步增大,这对于冷链配送发展都是及其有利的。通过网购市场不断增大,消费者网购食品需求巨大,中国冷链势必会迎来黄金发展时期。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中国冷链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DenOuden.P.J.P.Zuurbier.Verticalco-operation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marketingchain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in pork[J],Agribusiness.1996,(3):277-290.

[2] Bogataj M,Bogataj L,Vodopivec R.Stability of Perishable Goodsin Cold Logistic Chains[J].Production Economics,2005,93-94(1):345-356.

[3] Montanari R.Cold Chain Tracking: a Managerial Perspective [J].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2008,19 (8): 425-431.

[4] 郝丹.国际水产品冷链物流优化——以BSL公司为例[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

食物链的特点第3篇

关键词:冷链物流 信息技术 新鲜食品 牛奶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国内市场对于冷链食品的需求与日剧增,人们越来越青睐于安全新鲜的冷链食品。发展好冷链食品,提升食品的整体质量,离不开冷链物流支撑。冷链物流在我国的发展尚属于起步发展阶段,冷链物流市场是一片大有作为的市场开发产地。

冷链食品在我国已经得以发展,但是冷链物流仍是存在许多不足。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从08年三鹿牛奶事件以来,国内对于发展安全可靠的冷链食品体系的呼声日趋强烈。发展安全可靠的国内食品,成了时代的主题。提升食品的安全及食用营养价值,必须确保食品的新鲜程度,只有新鲜才能带来营养。确保新鲜,就必须要求高速有效的冷链物流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食品安全与营养价值的提升离不开冷链物流的发展,提升冷链物流的配送水平,方能从本质上改善食品的安全及营养。

一、食品冷链物流概念的界定与特点及其分类标准

(一)概念

冷链物流(cold chain)是指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最终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将易腐生鲜食品始终保持在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最佳物流手段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种物流体系。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快餐原料;特殊商品:药品。

冷链物流是一个冷链供应链系统,时时保持对食品的冷链保鲜,比一般常温食品物流保鲜技术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的难度也更大,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工程。食品冷链物流由冷冻贮藏,冷链加工,冷链运输和冷链销售四个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二)特点

1、冷链物流的特点

冷链是为了保证冷冻冷藏物品的品质而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物品所必需的温度条件下,以保证物品的质量安全,较少损耗,防止污染的供应链。由此,冷链物流是依托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施设备的物流网络,将需要冷冻冷藏的品从生产地运往消费地的过程。冷链物流与常温物流相比,有以下特性:

(1)从设施设备方面来说,冷链物流比常温物流的投资和运营成本高。

(2)冷链物流应用的技术涉及制冷技术、保温技术、制冷保鲜技术等,技术要求全面。

(3)出于不同目的,冷冻冷藏物品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要求各异,导致冷链物流的运作环境具有多样性。

2、食品冷链物流的特征

食品冷链物流以低温技术的运用为手段、以保证易腐、生鲜食品的品质为目的, 与常规的物流系统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 :

(1)建设投资大,技术复杂的冷链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2)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

(3)有效控制运作成本与食品冷链的发展密切相关。

3、冷链物流的分类标准

冷链物流泛指食品类的冷链物流,可见,冷链物流主要是市场应用点还是在于食品类,发展食品冷链物流,可以挖掘食品保鲜的最大利用价值,在同等的时间和空间内,获得更多的收入。但在目前市场上不可将食品冷链物流与冷链物流混为一谈,冷链物流是相较于食品冷链物流来得更广泛的一种概念。

冷链物流包含:冷冻饮品、水产品、医药、商超连锁、终端冷链、冷库专区、冷链设备、速冻肉类、乳油制品、农产品、化工、餐饮机构等。

食品冷链物流包含:农产品冷链物流、水产品冷链物流、商超新鲜食品冷链物流、肉类冷链物流、乳制品冷链物流、水果冷链物流等等。

二、食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和趋势

(一)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1、我国易腐冷藏货物的生产和运输快速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冷链物流的发展也得以受到国外先进技术的支撑,在进十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我国自2004年以来,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奶类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约11%、25.8%、12%、24% 和7.8%,2010年以来,新鲜食品的产交易量可达8亿多吨。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中,生鲜产品的消费已占51%,全国年易腐类食品消费量约2.4亿吨。其中主要以冻结状态进行运输的肉类食品生产与运输产量以11%的速度迅速增长;其中以新鲜状态下冷链运输的水果和蔬菜居多,以新鲜状态进行运输的水果产量保持着04年以来,每年以超过40.5%的速度在快速增长,这也导致水果的运量也以较快的速度同步增长;同样主要以新鲜状态进行运输的蔬菜量以12%的速度增长(其中蔬菜运量增长较快的有海南、四川、云南等省区);随着海洋、湖泊水产品的养殖面积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以冻结和新鲜状态进行跨区、跨境运输的水产品也在大大提高。

2、冷链物流主体比例迅速提升:冷链物流的主体包括航空运输、海上运输、陆地公路汽车运输和铁路运输。类似国际冷链食品,通过航空运输,可以更快到达消费地。近几年航空事业的迅速发展,使得这一模式逐渐成长起来。海上运输和铁路运输尤其是铁路运输,近几年的高铁发展迅速,火车速度也已经提上去,相比较船货运输,速度和效益上有所进步,其冷链物流的比例也逐渐成长。冷链食品物流的物流主体还是以公路运输为主。不管是从运量及到达的简便性来说,公路运输都是作为食品冷链物流的重中之重。从冷藏运输量结构分析.我国口前公路冷藏运输约25%。铁路冷藏运输约占55%。其他(船运、航空)约占20%。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公路冷藏运输占冷藏运输总量的60%-80%。公路冷藏运输具有装卸方便,起运快。手续简便,可直达目的地等优点。公路运输具有良好的可到达性,欧美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故在欧美国家,这个的比例都比较高。

3、现代生活加快提速步伐,越来越依赖冷藏、冷冻食品,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逐渐倾向通过节省“厨房时间”来增加自己的学习、工作或休息时间,使得冷冻、冷藏产品的购买不断增加。知识消费的兴起及消费理念的更新,人们对冷藏、冷冻产品的认知度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在顾客群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扩大,他们大多不愿将太多的时间花在厨房里,这对冷藏、冷冻消费市场的扩大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大型商场、连锁超市、便利店等销售聚集区,也意识到冷链快捷营养食品的巨大市场需求,迅速将冷链食品引进卖场,创造出商超生鲜产品专柜,进一步促进了冷链食品的市场占有率。商家把生鲜、冷冻产品作为其重要的拳头经营项目,不断加大采购和销售力度,从而扩大了冷藏、冷冻产品的市场容量,也进一步加剧了冷链物流运输压力。

市场的激烈竞争促使冷藏、冷冻产品加工企业不得不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无论是在产品的形态还是在包装上都竭力于吸引顾客,使更多的消费者倾向于冷藏、冷冻产品的消费。

随着冷链食品市场需求和冷链物流运输体系的逐步成长,各种新鲜和冷冻食品的需求缺口愈加增大,一方面拉动了我国生鲜产业的的快速成长,另一方面也使我国的物流配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

(二)我国冷链物流在食品行业中存在的问题

1、鲜活产品通过冷链物流流通比例明显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水平: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已形成了从生产、加工、分拨、仓储、配送、售后等一整套完整的食品冷链体系,欧美发达国家鲜活产品通过冷链物流流通的比例已达百分百,易腐食品在物流过程的冷藏率也达100%。相比较我我国的食品冷链物流流通比例,可以看出,我过鲜活产品基本上通过在常温下进行运输的。例如新疆的红提要运到南方的商超进行出售,基本是先在当地冷库进行短时速冻,再包以棉被上车运输。我国每年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输,原始状态的常温运输,造成了我国每年大约在运输途中,腐烂变质等受损食品总量达到750亿元。相比较欧美国家,美国的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2%~5%。

2、冷链的卫生和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严峻:食品从生产到最后摆上消费者的餐桌,经历了生产加工、冷冻贮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等很多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是影响食品品质的因素,只有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品质保证,人们吃到嘴里的冷冻冷藏食品才具有真正的品质。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农产品流通安全工作,但从总体来看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在流通环节存在严重问题,在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上问题频频发生。由于冷链运输和储藏成本在冷链物流中所占比例较高,很多商家为了追求短期的眼前利益参与市场恶性竞争,在商品运输和贮藏过程中使用常温车运送冷货,或者冷藏车不制冷,或者租用廉价冷库贮存食品,导致食品质量严重受损,食品安全无法得到保证。此外,在食品销售环节,大部分企业没有专用的食品和非食品销售平台,同时平台中间也没有温度隔离,外界温度干扰着冷藏温度,而冷藏温度也向外散发。既造成了能源上的浪费,也无法保证食品质量。

3、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硬件设施缺乏,无法满足当前冷链需求:我国的冷链物流起步较晚,并且由于历史、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中国每年的食品浪费和损失高达数亿元。据统计,由于我国道路建设、现代化冷藏储运基础设施落后,由于运输过程中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易腐物品成本的70%,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冷链物流发展的滞后严重影响了我国生鲜食品产业的发展。

4、食品冷链缺乏整体规划:由于中国农业的产业化程度不高,从农业的初级产品来看,虽然产销量巨大, 但在初级农产品和易腐食品供应链上,既缺乏食品冷链的综合性专业人才,也缺乏供应链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导致在一些局部发展中存在严重的失衡和无法配套现象,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及行业的推动。

(三)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趋势

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也逐步完善,已经形成了批发市场主导型、第三方物流主导型、连锁超市主导型等几种物流模式共存的态势,冷链物流的理念也在逐步形成。但是,与国外的冷链物流发展相比,亟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1、制度和完善冷链物流行业标准:我国目前冷链物流的发展尚属于比较混乱的状态,缺乏制度化的管理。在未来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中,逐步建立属于食品冷链物流的制度的和规范,有利于进一步规范管理冷链物流市场,制定和完善冷链物流标准冷链标准不仅是公众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保障,而且为从事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提供了重要依据。冷链物流是一个不允许中断的系统,从物流链管理角度出发,应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各环节相互衔接的操作规程。当然,冷链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立法的支撑,类似欧美国家,大都有通过国家强制制定标准,从而确保冷链物流的连续性。有关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如食品保质期、交接标准、上下游企业责任认定等,都需要通过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由企业进行具体的贯彻落实。

2、常走社会渠道,加大冷链物流对社会的宣传力度: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危机日益加深,民众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愈加强烈。冷链物流无疑是确保食品健康营养价值的一个重要保障,但是民众对于冷链物流的熟知度尚在浅薄状态,要促进冷链物流的发展,尤其是冷链物流在食品领域的发展,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增加民众对于自身健康营养的需求,从而刺激冷链物流的社会认可度及市场占有率。

3、建立从产地到餐桌的产供销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目前,我国生鲜产品的国内生产基本上小伙经营及个体经营,靠收购商中间搭桥,中间环节众多且繁杂,限制了冷链物流的开展。物流是企业第三利润源泉,删繁就简是大势所趋,经历从产地到餐桌的产供销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有利于减少产品在路途的自然损耗,节约大量的物流成本,并能省去中途转站的繁琐程序,有利于资源的集约化经营,提升企业的利润空间。产供销一体化是冷链物流的趋势,冷链物流要真正实现经济利润,必然要走产供销一体化,确保产品质量和运输效用。

三、冷链物流成功应用的案例--福建长富乳业集团

(一)冷链物流造就了长富乳业

福建长富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8年3月,注册资金2.5亿元,资产总额6亿多元,有员工600多人,其中管理及技术人员180余人,相关产业就业人员3万余人。

公司经过十二年的努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集牧草种植、奶牛饲养、乳品生产、销售以及科研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9年实现产值7亿多元,同比增长37.6%,是福建最大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南平市重点企业。公司创业至今,一直以“做中国最好的牛奶”为宗旨,创出一条“先奶源后市场”的发展模式。在绿色天然无污染的武夷山脉建设了34个现代化牧场,饲养3万多头优质奶牛,公司的奶源全部由大型科学养殖奶牛的集约化的现代化牧场提供,原料奶的质量在全国乳业界享有盛誉。

长富牧场采用全封闭管道和转盘挤奶方式,确保牛奶与空气零接触,杜绝二次污染。每毫升原料奶的微生物数在10万个以下,优于国家一级原料奶标准20倍以上,并实现无抗化,达到欧盟原奶质量标准。公司现有4个乳品生产车间,16条生产线,全部引进美国、德国、瑞典、西班牙等国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全程电脑自动化管理,日加工乳品达600吨以上。采用世界最高标准的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标准进行生产检测,同时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体细胞分析仪、乳成分分析仪、微生物快速检测仪、抗生素快速检测仪和检测“三聚氰胺”的酶标仪、液相色谱仪等检测设备,确保长富乳制品优质天然。产品先后获得“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福建省名牌产品”、“福建省名牌农产品”等证书,“长富”商标是“福建省著名商标”。2010年荣获“海西经济区十大品牌”。

福建的武夷山下,得天独厚的南方草原,同样孕育着国内鲜奶大鳄――长富牛奶。现在中国的乳品业的竞争堪比家电,北方有伊利蒙牛,南方有长富光明,北靠常温奶,南靠巴氏鲜奶。在央视去年黄金时段广告招标会上,不仅光明、伊利、蒙牛、三元等乳业巨头掷下重金,福建的长富也不惜血本。在超市,光明、伊利、蒙牛、三元竞相促销,"利乐包"买5送1,买酸奶送牛奶,价格大战使乳品原来的利润空间打压得很窄。在营销上难再有出路的情况下,众厂商把目光投向物流配送体系,在供应链上做文章。光明和伊利都在物流配送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上投以重金,目标直指主要中心城市。由于牛奶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牛奶配送需保证在先进先出、冷藏保鲜、液体防漏、卫生条件、批号跟踪等每一个环节上都不出问题才算安全有效。

长富鲜奶依靠武夷山脚下的天然牧场,遵循先质量后市场的步骤,一步一步走进千家万户。长富鲜奶是以巴氏鲜奶工艺制作的,全程需要冷链支持,冷链温度为6摄氏度。6℃的低温环境,决定了牛奶的高品质。牛奶属于易腐败类的物品,常温工艺只是将牛奶通过超高温进行杀菌,之后添加添加剂实现其营养价值,常温奶的营养价值无法和鲜奶相比。巴氏鲜奶利用低温灭菌效果,实现牛奶的冷链处理工艺,不便之处在于需要全程低温保存,需要冷链支撑,相比较而言,常温奶就是属于罐头式的产品,不需要冷链支持,但是,东西还是新鲜好。常温奶和巴氏鲜奶好比是罐头的新鲜水果,营养价值不言而喻。长富鲜奶就是采用巴氏鲜奶这样的冷链处理工艺。

企业信息化助推长富牛奶的物流配送体系:长富牛奶几年前引入了一套ERP系统,该ERP系统实现了公司、经销商、配送站一体化,使得公司、经销商、配送站实现在同一ERP系统上进行操作。公司按订单生产牛奶,用户第一天订奶,第三天就能收到第二天生产的鲜奶。这是ERP管理系统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映,也是合理的物流系统支撑取得的成果。

近年来冷链技术突飞猛进,冷链成本进一步降低,长富鲜奶的成本得以进一步的减少。长富牛奶选择了“保质在先,保量跟进”的市场策略,以差异化经营战略为主,重点开发鲜奶研发生产和冷链配送上门服务,走蒙牛、伊利无法走的道路,将鲜奶通过冷链技术,送至千家万户。

长富牛奶的成功还得益于采用公司、经销商、配送站的三级模式:

第一级,奶源总站:每日晚间凌晨,长富公司的奶源生产基地的配送车辆便开始准备,将刚生产出来的鲜奶,装进低温保温车辆中,开赴省内各个地市。

第二级,地级站:当从南平来的配送车辆达到各个地级市时,当地的长富牛奶办事点便开始将配送车内的牛奶转运进下属的保险冷库中,再次进行冷却处理,使其温度保持在6摄氏度以下,然后在上午七点左右,进行类似于快件的分拣工作,按各个产品的种类,分类装车,运送至各个二级站。

第三级,二级站和商超及小区便利店:从第二级配送中心来的牛奶,开始进入第三级的配送站点。第三级包含各个地区的二级站、市区内部的大型商超的冷鲜柜及社区便利店的冰箱。这是配送的末端程序,是整个配送过程最为关键的一部分。以二级站为例,每日,长富牛奶的配送员,分别分上下午进行鲜奶的配送,配送工具基本为电动车加铁皮保温奶箱的模式。将大量牛奶装入奶箱内,按着记忆的配送路线,进行配送。

(三)长富模式的启示

1、冷链物流是鲜奶业的生命动脉:长富公司主打鲜奶市场,假如没有冷链物流的发展,是无法确保其产品的品质的。为什么在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长富牛奶不但没有收到影响,反而愈发强劲的态势抢占市场,这点离不开冷链物流给予其可靠的品质,所以,长富公司告诉我们,冷链物流,是冷鲜企业的制胜法宝,是其在市场的立足点。

2、冷链食品日益成为消费者健康生活的首选,冷链物流获得发展机遇:长富公司下属的配送站点,总共有几千名配送员,每位配送员每日均要将新鲜的牛奶配送至各个用户家中。虽然门到门的配送费用很高,但是,不可否认,长富牛奶的配送模式,的确是给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方式。冷链物流是为冷链食品而存在,时下已经不再高喊绿色食品的时候了,人们更加青睐与保存在低温冷鲜环境下的食用产品,冷鲜产品的价值日益被挖掘出来。 利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及时与用户取得联系,将优质的冷鲜食品世界送货上门,这也是冷链物流的一个发展方向。

3、传统的冷链物流配送模式跟不上市场的节奏:长富公司的产品,大多以配送员配送的模式进行,对配送模式的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前,长富公司只将信息系统运用于出库的时候,减少了配货时间,提升了配送的准确性,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配送员与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当以ERP为核心的物流配送系统贯穿到整个冷链物流过程后,有效提升整个配送服务的工作效率,长富牛奶因此取得巨大成功。配合现代化冷链设备的研发以及普及,将ERP等信息技术融入到冷链物流运作中,不仅促进物流配送的精准管理,还可将成本和浪费降到最低。

四、对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建议

冷链物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达到以较低成本满足较高服务水平、进而促进销售的目的,需要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高度协调、通畅的信息流通、高效的运作、资料的优化管理等。在冷链物流的过程中,配送是冷链物流中一个及其重要的环节,易腐物品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的过程中,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配送运输上。因此从配送的角度研究冷链物流的特性,为配送商如何合理安排车辆调度,缩短货物的在途时间,从而减少物流成本和货损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冷链物流信息化需要解决三个基础问题

1、首先是社会基础。简单来说,社会基础的意思就是一个社会有没有一种环境让我们发展冷链物流产业。

其次是市场基础。行业的发展需要市场需求来带动,但是需求也是需要培育的。冷链产业的同行除了研发推广先进的冷链设备和技术外,还要向消费者传达信息,因为消费者才是市场的基础。

再而是企业基础。企业自身的能力、经营状态是决定信息化应用的重要因素。

(二)以ERP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和配送对于冷链物流的发展至关重要

冷链物流并不是纯粹的研究如何调整配送模式,而更应该是研究如何利用现有技术条件下,利用以ERP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化手段和合理的配送系统,将配送的准确性及信息反聩的速度提上去。

1、发展食品冷链物流,首先要解决信息反馈延迟问题。在途运输的冷链食品,一旦发生信息误点或者信息反馈误差的问题,就意味着在途运输的冷链食品有可能断链或者是质量出现问题。对于冷链食品而言,这是不能被允许的。

2、融入物流配送系统,有利于及时跟踪货物的信息,并及时反馈货物接收客户的相关信息。以ERP为核心的物流配送系统的功能就是确保配送的准确性,发展冷链物流,不应该单单重视配送环节。配送环节反馈生产环节,可以确保生产的准确性,也能给指挥决策层提供有利的数据,更好的制定冷链发展战略。

3、产供销一体化是冷链物流发展的趋势,管理上也应该产供销一体化。冷链物流货主和承运人还有收获单位,可以共用以ERP为核心的物流配送系统,避免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异构、信息无法共享问题,也能在同一套ERP信息系统的支撑下,方便内部信息的交流,提升工作效率。

上述三种手段一经整合、提升,冷链物流产业将达到生产和服务十分完美的地步。

基金项目: 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海西港口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编号:A103;泉州师范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经费。

参考文献:

[1] 刘艳 刘红 陶梅京 食品的冷链物流 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第2期.

[2] 物流企业开展食品冷链物流趋势探讨 第二届中国冷藏运输及冷藏库高峰论坛.

[3] 何 劲 中外果蔬冷链物流比较与借鉴 经济师 2008年第12期.

[4] 黄锋权等 奥运食品冷链物流的特性分析 北京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物流技术 2007 年第 26 卷第 8 期.

[5] 陈 宾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SWOT分析及其对策建议 科技经济市场 2009年第8期.

[6] 谢锋,李保国.我国食品冷藏链的发展与对策[J].制冷技术, 2006 (01):44- 46.

[7] 欧阳钟辉(主编). 信息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0-10542-0. 2009年5月.

作者简介:

食物链的特点第4篇

关键词:冷链物流;易腐货物;冷藏集装箱;冷藏半挂车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013-02

1 引言

今年4月2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报告说,到2015年全球将仍有约9.2亿极度贫困人口。当约占世界人口六分之一的人口还在忍受饥饿的同时,由于冷藏运输能力不足,我国每年估计有近100万吨的水果腐烂变质或贬值处理,捕捞的鱼类每年也有40万吨左右烂掉。冷藏运输是指使用装有特制冷藏设备的运输工具,来搬运易腐食品(如水产品、畜产品、水果和蔬菜,特别是新鲜食品)等。在整个运输过程中,通过低温降低食品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以保持食品的鲜度、味觉和营养价值。比如马士基今年上半年使用了旗下Star Cool最新开发的CA系统成功的将香蕉从菲律宾达沃运往荷兰鹿特丹后。香蕉在冷藏箱内经过34天的运输,达到鹿特丹后,还像在原产地一样新鲜。一些专家指出在市场需求高涨压力和利益驱动下的全球冷链行业不断火红起来,由此带动冷链服务行业在不断发展,其中包括冷藏船、冷藏集装箱、冷库配送中心等运营能力在大幅度增长。我国的冷链物流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当前虽然已经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以自身产品为核心的冷链物流体系,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冷链发展明显滞后于我国经济发展,不能够满足我国13亿人口对冷链食品供应的需求。

2 我国冷链物流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基本状况是,易腐食品的生产企业或经销商的自营物流与第三方物流共存,但两者的总物流量比例前者约占80%,后者仅占20%,所以我国冷链物流还处在发展初期。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食品资源的丰富和集中,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冷链物流体系基本上已初步建立,如国内沿海城市的冷链物流这几年来发展非常迅速,且越来越完善并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距离。

(1)冷链损耗巨大及冷链发展需求。我国平均食物年产值约为2万亿人民币,由于缺乏完善的冷链体系,超过20%的食物由于没有很好的冷藏,而在运输过程中被浪费。仅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达25%-30%,经济损失达到约750亿元,腐烂损耗的果蔬可满足近2亿人口的基本营养需求,损耗量居世界首位。与之对应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高价值的冷冻和易腐食品的生产和消费都在增加,这大大增加了冷链市场的巨大缺口,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现有的冷藏容量仅占货物需求的20%至30%。所以大力发展我国冷链市场,扩大食物冷藏容量,减少易腐货物在运输、储存环节的损耗是解决我国未来几年人们对易腐食品需求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与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相配套的必要举措。

(2)进入冷链软、硬件配套设施加速建设时期。我国冷链上下游不缺乏一些小冷库,但中间环节断链明显。对于某些产品来讲,冷链中途断开对品质的影响甚至比不使用冷链的危害更大,而中国的现状正是冷链多处断裂。从表面看,国内很多产品都已经有冷链覆盖,但仔细研究没有一条冷链是完整的,没有任何一种产品做到全程覆盖。当前我国内地货运车辆约七成是敞篷式设计,只有约三成为密封式或厢式设计,而备有制冷机及保温箱的冷藏车辆连一成都不到。公路运输中,易腐保鲜食品的冷冻冷藏运输只占运输总量的20%,其余80%左右的禽肉、水产品、水果、蔬菜大多是用普通卡车运输。与发达国家相比,全球除集装箱船运载的国际标准冷藏箱外,发达国家均有适用内陆冷链运输的车载冷藏集装箱或冷藏半挂车。如日本12英尺,31英尺冷藏陆路箱,欧洲45英尺冷藏超宽托盘箱和25英尺冷藏交换车体,北美的53英尺冷箱和53英尺冷藏半挂车。所以我国的冷冻冷藏运输行业与国际标准以及在硬件设施和运输效率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2009年2月25日中央宣部将物流产业列入国家十大振兴产业,冷链物流作为物流产业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冷链物流企业必将借此机会,寻求交通部对冷藏运输装备建设的优惠政策,并投资冷链设备,提高社会冷链装备质量和数量。国家目前在不断建设大量的调整铁路、公路,提高国内交通水平,这将大幅度提高冷链物流途中运输速度,并能不断降低冷链运营成本、提高效率。

(3)我国冷链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无论是经济水平的提高、食品加工水平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还是民众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鲜活食品的增多、生活方式的改变,种种迹象都表明我国冷链物流已经到了必须有所发展的时候。据了解到欧美肉类的冷链覆盖达到100%,果蔬在90%以上,与之相比我们的差距非常大。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更加追求食品的高品质和高安全性,冷链物流成了未来食品、家产品、医药物流的必然选择。提高冷链物流水平是企业提高其竞争力的必要途径之一。目前食品物流过程的保鲜、保持已成为众多食品生产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冷链物流水平的提高也成为食品企业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核心。

据统计,我国商用库房面积约15000万平方米,其中冷库及冷藏库面积约为900多万平方米、冷冻冷藏能力达600多万吨,其中外资、中外合资和私营冷库冷藏冷冻能力约100万吨,国有冷库400多万吨。我国商业系统拥有果蔬储藏库面积达200多万平方米,仓储能力达150多万吨,其中机械冷藏库80多万吨,普通库为70多万吨。冷库建设较快的地区集中于沿海和大城市。我国年产禽蛋近2000万吨,水果6100万吨;肉类食品厂有2500多家,年产肉类6000万吨,产量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速冻食品厂2000多家,年产量超过850万吨;冷饮业4000多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有200家,年产量160多万吨,产量以每年8%左右的速度递增;乳品业1500多家,产量1000万吨,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水产品产量4500万吨,每年以4%的速度递增。以上数据标明我国冷链市场容量巨大,而国民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扩大了发展冷链物流的必要性,所以我国的冷链发展的时机已经到来。

(4)亟待专业性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进入。我国的冷链物流企业处在起步阶段,缺乏综合及完整配套的冷链物流企业。冷链物流业具有投资高、技术要求高、设备价值高的特点,一般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如果没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很难开展冷链物流,所以导致我国冷链物流服务增长水平远远低于经济发展对冷链物流服务的需求。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而专门针对生鲜易腐农产品的物流服务更是微乎期微,国内大部分在流通的生鲜易腐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当前存在的部分冷链物流企业业区域性比较强,市场规模还不大,主要承接外贸出口业务。而一些冷链物流企业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准确性和时效性较差,冷链物流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造成生鲜易腐农产品的区域性过剩的特点也极大制约了冷链的持续发展,影响生产商的积极性和市场的健康发展。所以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亟待专业化及良好的发展质量,需要更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加入。

3 我国冷链发展策略的建议

(1)政府发挥引导、服务职能。一个国家的冷链保障体系建设,单靠任何一方都是难以有效推进的,它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去年6月《食品安全法》颁布之后,食品安全与冷链开始被广泛的联系起来,冷链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的价值终于得到了普遍认可,并且已经逐渐上升到国家高度,这对于冷链发展无疑是一个空前的机会。从商务部、农业部到工信部、科技部,冷链已经进入它们的视线,看来政策与项目的落实仅是时间的问题。政府后续应当进一步制定食品冷链发展的政策环境和鼓励措施,加强行业规划的方向性引导。制定有利于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制度,健全冷链物流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确保冷链物流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指导相关机构加强食品冷链物流标准和冷链食品标准的建设。行业组织应发挥沟通协调作用,制定并落实行业整体规划和行业规范;相关企业应根据市场规则具体运作,合力推动我国冷链物流的逐步发展。加快冷链物流公共基础设施规划与硬件建设。

(2)对冷链进行整合和规划。建立健全冷链物流服务标准,确定企业从业标准,以进一步规范冷链物流服务业务标准水平。提高政府、机关、下游企业和终端消费者对产品的冷链物流意识,给予我国冷链物流市场发展的空间和市场地位。在目前冷链市场散、乱、差的情况,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制定一系列国家冷链物流技术及服务标准,并严格专业认证制定,实行市场准入。如欧美发达国家拥有一系列标准和规定,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主要包括涉及农产品和冷冻冷藏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包装、运输、储存、标签、品质等级、容器和包装等有关标准和规定,涉及食品添加剂、污染物、兽药残留物、杀虫剂残留物等允许含量的有关标准和规定,涉及农产品进出口的检验和认证制度等。

(3)完善冷链物流的软硬件配套体系。要迅速提高我国冷链物流水平,必须大规模改造和更新现有的冷藏运输设备。应重点推广应用冷藏集装箱,冷藏半挂车,并建立食品冷链的物流和质量信息系统。从食品冷链现代化和食品安全出发,通过食品冷链的物流信息系统为冷链有关方面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实现信息沟通,同时也为食品安全核查提供可溯源性信息支持。

制定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政策,目前冷链物流人才十分缺乏,已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瓶颈。这主要是因为冷链物流的发展在中国时间不长,同时冷链在物流行业又是一个附加值较高的领域,冷链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建立更好的管理体系需要时间。所以,国家有关部门和教育机构应加强合作,加强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

(4)冷链物流企业抓住扩大内需机会,积极推进冷链设施建设。当前商务部将搞活流通作为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切入点,充分发挥流通网络的功能,扩大农村消费,提升城市服务消费,着力构造高效、安全的流通网络体系。冷链企业应该抓住此次扩大内需的机会,充分利用政府政策及资源,积极进行冷链物流研究和积推进冷链设施的建设。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

第三方物流企业需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加大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扩大自己的冷藏运输规模。提高冷链物流服务质量,把物流服务质量作为企业竞争因素之一。加强配送管理,高服务水平与降低配送成本。目前冷链物流转向多品种小批量的运输已成为必然趋势,针对保质期极短产品的大量小订单、众多配送网点、复杂时间窗等问题,采取合并小订单整合配送网点、合并不同产品的时间窗,以提高客户服务水平、降低运输成本。

4 结语

可以预见,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食品、水果、医药等市场对冷链物流的需求也将不断扩大,未来几年我国的冷链发展将进入快速增长期,而且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如果能够将目前的年产值约为2万亿元的食物损失率减少一半(即降低10%),则能够减少经济损失2000亿元。而且冷链的发展将进一步保证食品安全,提高民众的健康水平,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民收入等。在国家对物流产业的重视及扩大内需的政策指导下,振兴冷链产业将会给中国的冷链物流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刘敏娜.冷链时代来临中集[P].让城市更美好中集世博特刊,2010,(6).

食物链的特点第5篇

根源链平台拥有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2项,及多项软件著作权。据悉,根源链在区块链节点布置方面进展顺利,已经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黑龙江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健康体育发展中心、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健康台布置区块链记账节点,多重背书确保根源链数据不可篡改。

用区块链确保食品安全

构建一整套食品溯源保真系统,为食品企业提供溯源保真、防窜换货、数据资产确权与流转,并协助企业抓取用户消费行为进行大数据分析实现消费者消费图谱关系管理等多重功能。自根源链上线以来,已得到一些高端食品企业响应,达成战略合作的食品企业已超过30家。不仅仅是在种植、生产、流通等多个环节展开密切合作,根源链更将针对特定人群的食品安全需求研发综合解决方案,实现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全覆盖。

此外,根源链还将与黑龙江国土资源厅互相对接数据接口,共同推动贫困地区优质食品上链溯源的落地试点工作;与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健康体育发展中心联合开发校园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系统;并同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健康台就推动校园食品安全溯源达成共识。

全程追溯中草药种植

作为中草药的发源地,全世界优质中药材份额中,中国大陆只占5%,其他集中在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针对目前中草药种植出现的令人担忧的现状,根源链利用区块链时间戳的特点来全程监控中药种植时间和种植地点的唯一性。同时将中药材的品种、产地、药用部位、生长年限、加工炮制方法等数据上链,开放给有关部门、医师及患者。根源链让数据说话,实现中草药种植过程中的种植时间、地点、采摘节气、加工、存储等各个环节可控,让中草药药效有保障,提升国人对国产中草药的信心。目前该区块链+物联网中草药种植溯源解决方案已经获得多个大型中药流通企业关注,相关追踪指标和数据采集进入细化阶段。

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监测

食物链的特点第6篇

习题类型:一条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有关计算;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有关计算;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

解题思路:第一,选出相关的食物链(最长的食物链还是最短的,还是都要用到。);第二,确定所要用的传递效率(10%还是20%);第三,要弄清特定的题设条件。

下面以案例说明:

一、一条食物链中能量流动计算:

此类题不难,只需确定所要用的传递效率是10%还是20%。

例1、在食物链中水藻水蚤虾大鱼 人 若人物同化1kJ的能量,理论上至少要消耗水藻的生物能量是( )

A. 25kJ B. 125kJ C. 625kJ D. 3125kJ

解析:据题意,要计算消耗的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应按照能量传递的最大效率20%计算。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1÷(20%)4=625 kJ。

小结一:已知能量传递途径和较高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或生物量)时,若需计算较低营养级应具有的能量(或生物量)时,低营养级的能量(或生物量)=较高营养级的能量(或生物量)÷传递效率n(n为食物链中,由较低营养级到所需计算的营养级的箭头数)。

小结二:已知能量传递途径和较低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或生物量)时,若需计算较高营养级应具有的能量(或生物量)时,高营养级的能量(或生物量)=较低营养级的能量(或生物量)×传递效率n 。

二 、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计算:

此类题较为复杂,既要确定所要用的传递效率又要选出相关的食物链。

例2 如图: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________KJ和___________KJ

解析: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低能量值,按最长食物链和最低传递效率计算: 草鼠蛇鹰:10000×0.1×0.1×0.1=10KJ。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高能量值,按最短食物链和最大传递效率计算:草鼠(兔)鹰:10000×0.2×0.2=400KJ

小结三:在食物网中,一种消费者同时占几条食物链,生产者的量一定,若要计算消费者能得到的最低能量时,应选择10%的传递效率和最长的食物链;若要计算消费者能得到的最高能量时,应选择20%的传递效率和最短的食物链。

例3.若人的食物1/2来自植物,1/4来自小型食肉动物,1/4来自羊肉,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时,人增重1 kg需要消耗的植物为 kg。

解析:根据题意可画出食物网(右图),从题目要求可以判断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根据人增重从不同途径获得能量的比例可计算如下:

植物人:0.5÷10%=5 kg;

植物羊人:0.5÷10%÷10%=50 kg;

植物羊小型肉食动物人:0.5÷10%÷10%÷10%=500 kg;

因此:人增重1 kg共消耗植物5+50+500=555 kg。

答案:555

例4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物结构。若将人类的(草食)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比1调整为1比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 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分析:(草食)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指食物的两种来源,括号中的说明表示此处动物属第二营养级,这样就可以两条食物链计算,即:植物(草食)动物人;植物人。 设现在人口数量需要能量为a,则需植物为:0.5a/0.1x0.1+0.5a/0.1=55a。 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则现在地球人口需植物为:0.2a/ 0.1×0.1+0.8a/0.1=28a。 调整食物结构后,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 55a /28a=1.96倍。

小结四:在能量分配比例已知时,对于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计算,先应根据题意写出相应的食物网,根据特定的传递效率,按照从不同食物链获得的比例分别计算,再将各条食物链中的值相加即可。

三 能量的传递效率的计算

例5 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中所示数值的单位是J/cm2.a),G为植物,H为植食性动物,C为肉食性动物。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与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是图中的G、H和C所形成的营养结构

B、由G到H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3.51%

C、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G、H和C所包含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D、H包括多种动物,它们之间需求相似的构成竞争关系

解析:B选项,G同化的能量为497693.3-497228.3=465 J,H同化的能量为2.1+12.6+29.3+18.8=62.8 J,G与H的传递效率=62.8 J/465 J ×100%,所以B项正确。

食物链的特点第7篇

在食品行业,富基旋风科技有限公司曾为北京吉野家物流配送中心、山西糖酒副食有限公司物流中心规划设计并建立物流配送信息管理系统。2005年11月,在零售业合作伙伴IBM的帮助下,富基旋风科技有限公司与京津地区最大的面包烘培商――西班牙潘瑞克公司合作,通过规划信息系统,帮助其实现高效配送的目标。

周可夫,2003年加入北京富基旋风科技有限公司(efuture Information Tech Inc.)担任首席架构师。曾任IBM程序分析师、美国沃尔玛系统分析师。

记者:从软件供应商的角度,您认为食品行业的物流具有哪些特点?

周可夫:知识可分为感性的知识和理性的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处理的是理性的知识,理性知识的前提是术语体系,先要说明白基础的术语和概念。这里有两个概念:

第一,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我们关注食品行业的供应链管理,对于一个行业来说,物流管理是泛指的概念,包含了太多的东西,供应链管理就具体了。物流管理可以类比“交通管理”的概念,供应链管理就是指铁路的管理、高速公路的管理。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就有针对性的多了,有许多好的管理模式和分析模式。

第二,供应链管理关心的关键对象是链主单位而不是行业,食品行业的概念本身不适合作为供应链的管理和分析对象,没有一个基本概念特有的抽象性和归纳性。从横向上,以生产型企业为例,既有蒙牛、伊利、青岛啤酒,双汇、雨润,康师傅等这种全国性大型生产企业,他们都是以一类商品为渠道基础的,每个公司的供应链都有相当不同的商品特点和管理结构。也有像潘瑞克这样的区域性大型食品生产企业,下游供应链管理中的终端供应链管理极具特点。食品行业中的供应链管理是“万紫千红,千姿百态”,怎么归纳呢?供应链的分析要从链主单位开始,一个供应链和任何管理组织一样,要有一个领袖企业,就是链主,其他的供应链上的企业就是合作者。一般在供应链的利益分享中,链主单位的利益最大,实力最强。

从食品行业的实际情况看,供应链的分析有两个分析维度,链主单位和供应链结构。

三类链主:

食品行业供应链的链主单位主要有三类,第一是大型食品生产企业,第二是大型零售集团。第三是大型专业食品批发市场,这些链主单位是供应链管理的主导者。

上游供应链,下游供应链和供应链的协调:

上游供应链是管理供应链的商品流入,下游供应链是管理供应链的商品从企业到零售终端,供应链的协调是管理链主和合作者的供应链计划和操作。一个确定的事实是,每一个链主单位在上述供应链管理领域中一定存在明显的管理“短板”。

软件供应商的角度就是供应链的链主的角度,具体说就是解决管理短板,提高管理绩效。

上世纪80年代来到中国考察的国际公路专家曾经惊呼,这个广阔的国家居然没有高速公路!这就是市场。今天我们看中国的食品供应链管理,也是同样的感觉,这是一个广阔和开放的市场。这就是“食品行业物流”的特点吧。富基公司希望和中国食品行业的领袖们合作,建设高效的食品行业的流通“高速公路”。

记者:通常用于食品行业的软件系统需要具备一个怎样的基础架构?目前国内食品行业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如何?

周可夫:这是一个很好地问题,我们注意到,商品的特点决定了管理架构,管理架构决定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以大型可储存型食品生产企业(可储存型商品,例如方便面,酒类和牛奶,保质期在30天以上的商品)为例,这些企业关心的供应链重心是下游供应链和供应链协调。在企业的销售额达到10亿元以上时,这些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基本是相同的。一个相对完整的高效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包括下列的管理单元和相应的管理功能。

1.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管理企业内部的基础系统。

2.DRP-分销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管理商品的分销系统。

3.Key Account-大客户管理系统,管理和大型零售企业的协调。

4.DMS-分销商管理系统,分销商管理链主单位的分销业务合作和自身管理业务。

5.地区分公司管理系统,管理链主单位的地区销售公司业务。

6.销售代表管理系统,销售代表管理业务的系统

对一个大型生产企业来说,ERP都有,而其他的系统基本上是凌乱的和无序的。我个人认为,由于没有基本的分类评估体系线,在没有评估基础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就目前可以达到的大规模分销供应链管理水平做一个横向的估计。以宝洁公司的分销供应链为参照,宝洁公司目前通过分销供应链销售300亿人民币元的商品,共有300家左右的分销商,每个分销商每年销售一亿元人民币,分销商每天都在下订单,从订单到货物到达零售终端平均需要10天(全国范围)。中国的大型可储存型食品生产企业要达到这样的综合管理水准,我个人认为其差距是相当于2000年的中国公路网络和1990年的中国公路网络比较。

记者:据了解,富基在潘瑞克项目中,通过信息系统帮助其实现了快速准确配送的目标,具体过程是怎样的?促使此次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周可夫:有一类特殊的供应链,我们称为超快速消费品供应链,面包就是其中之一。潘瑞克可以算得上是国内快速食品加工企业中超快速供应链管理的代表,它是京津地区最大的面包烘培商,其产品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生命周期很短,面包烘培出来以后,保质期通常在7天左右。但消费者基本不会购买还差2天就过期的面包,因此,面包的货架寿命其实只有3-4天。面包在超市货架上超过3天。就会被退给面包生产商,这些面包只好作为猪的饲料了。你很难想象,一套信息系统能帮助这样一家企业把退货比例由最初的80%降低到目前的6%。

潘瑞克的面包销售管理关键在于精确地“终端补货”。因为它的产品在北京本地生产,之后如何精确、快速地配送到终端,是降低退货率的关键。这一点要做到高水平不仅仅是处理好物流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问题的提出是大冰山浮出海面的一部分,问题的解决包含了大量先进的零售管理技术的综合使用,这套技术称为“基于零售终端商品组合的精确补货”。可以分为两个层面,计划层面和操作层面。

潘瑞克的面包每天在北京

3000个以上的零售终端销售,在计划层面,第一步需要对零售终端分类,例如学校、高档社区、商业中心、城乡地区等等,每一个零售终端分类要有固定的商品比例计划,在考虑到零售终端的规模、季节、节假日、促销活动等相关销售和历史同比数据的基础上,形成每个零售终端基于商品组合的补货模板。通过今天货架商品数据的输入,形成每个零售终端的次日补货基本线。再与面包的生产计划和配送计划进行匹配,形成实际补货计划。同时,信息系统要监督零售终端类商品组合的比例变化,不断调整和归纳出新的零售终端分类。

在操作层面,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要实时、准确,达到每个单品的水平。仓库的布局,配送路线的安排,要经济合理。整个流程的指挥都要变得精确。比如要把每天的生产量、销售量搞清楚,并决定第二天的生产量、补货量等。

在潘瑞克项目中,富基的系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对网点建设的物流规划和设计很大一部分都是他们原先建立的。尤其是潘瑞克本身有一套很复杂的生产预测模式,如对不同品类的销售量、季节活动情况,有一系列的历史数据、同比数据等,协助进行准确的生产预测。

此外,潘瑞克在配送环节启动了对运输车辆的卫星监控系统计划,成功实施后,如果有配送车辆未按要求线路行驶或长时间半路停车,总部都会立即监控到并做出反应。最终实现面包在生产后12小时内被送到各零售网点。

记者:请您结合富基以往在食品行业的经验,给那些希望进行物流系统信息化建设或优化的企业提出建议,比如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周可夫:中国有些老话,是大有道理的,管理决策讲得是管理智慧,西方管理也讲,“Start From Art”,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对管理层的管理智慧的考验。具体说来要做一些决定,包括:

1)什么问题;

2)什么时间;

3)什么人解决。

一是“纲举目张”,管理要抓主要矛盾。要先有问题,这个问题一定是目前管理的大难题,需要通过KPI进行衡量。当然,管理层必须事先评估和了解提高这个KPI带来的绩效。潘瑞克遇到的问题是大量退货造成的企业亏损,KPI就是退货率。而在沃尔玛,大型配送中心支持区域物流。KPI就是商品配送成本。

能提高管理绩效的系统才是最有效和成功的管理信息系统。我合作过几十家大型企业,结果发现,每个公司的管理层都是基本明确了企业的关键问题,但是经常缺乏有效地KPI。

二是“知其先后,则近道已”。有道是“万丈高楼平地起”,绩效型信息系统是建立在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的,基础系统往往意味着很大的付出和很有限的绩效回报。

三是“知人善任”。大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丰富的商业经验和管理信息系统的专业知识,因此,选择有实际成功案例的系统提供商很重要。

记者:您对食品行业物流信息化系统建设这一市场将来的发展趋势有怎样的看法。

周可夫:食品行业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情,可以有效地节约生产资源,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从目前中国软件提供商的水平来看,我个人认为已经基本具备了在各个局部环节提供高水平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从战略全局上看,还有些大问题要解决,这件事情有必要谈一下。

以富基公司为例,宝洁中国公司的分销管理系统是世界上最为成功的大型分销

系统之一,富基公司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提供商,在对商业管理知识的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和项目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具备了为大型生产企业提供高水平解决方案的综合能力。但是,提供大型生产商和大型零售商的供应链协调系统就十分困难。在技术上没有一点问题,就是零售商不认可,道理很简单,零售商有几十个大型供应商,每个供应商的数据单据链接都是非标准的。几十条铁轨都不一样宽,还跑什么火车?

“没有标准,就没有高效率的管理信息化”。标准是目前制约食品行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国从秦朝开始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当时,做得最重要地一件事就是“书同文,车同轨”!这件事不解决,就没有统一的文化和国家。

食物链的特点第8篇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念。农产品冷链物流泛指水果、蔬菜、肉类等物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物品质量和性能的一项系统工程。它由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方面构成。冷链物流需要综合考虑生产、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性等各个要素,并协调好各要素间的关系,以确保易腐、生鲜食品在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保值增值。冷链所适用的食品范围包括蔬菜、肉类、水产品、奶制品和速冻食品等。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特点

1、建设投资大,系统庞大复杂。由于食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2、时效性。要求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由于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所以食品冷链的运作始终是和能耗成本相关联的,有效控制运作成本与食品冷链的发展密切相关。

3、高成本性。为了确保生鲜果蔬等在流通各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条件下,必须安装温控设备,使用冷藏车或低温仓库,采用先进的信息系统等。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成本要比其他物流系统成本偏高。

二、江西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必要性

近年来,江西农产品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地区分布不均衡、流通不畅、市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突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农产品物流,特别是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所以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势在必行。

(一)农产品供求的时空因素。农产品的地域独特和唯一性与消费的普遍性、生产的季节性与消费的全年性的对立,造成了农产品供给与消费之间的矛盾,如南丰的蜜橘独特的地域性和生产的季节性要求其销往全国甚至出口和季节生产常年销售,这就要求有高效、安全的冷链物流的支撑。

(二)农产品物流成本因素。现阶段,许多生鲜农产品企业从采购、生产到销售的整个供应链及物流运作还停留在常温储运模式上,如江西蔬菜类进入冷链系统的比重不足5%,肉类不足15%,水产品不足20%。而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产品进入冷链流通在95%以上。因而,农产品在流通环节造成的产品腐损率高达25%~30%,大大地增加了农产品物流成本。

(三)农产品品质安全因素。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国际范围内关注的焦点,但国内目前的关注点集中在生产、加工及销售过程,对物流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供应链和物流过程的监控和管理非常薄弱,缺乏行业规范和标准,物流技术也十分落后,因而导致生鲜农产品污染、变质、腐烂事故不断发生,并因此导致食品安全事故频发。

三、江西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鲜活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的比例偏低、技术滞后。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100%,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也达95%以上,而江西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大多数生鲜农产品不经过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即进入储藏、运输环节,造成大量的生理、生化变化。

(二)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江西人均冷库容量仅5公斤,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现有冷冻冷藏设施主要是七十年代的肉联厂、水产厂、外贸冷藏厂、制冰厂等,多年没有大的更新改造,设施、设备普遍陈旧老化,且区域分布不平衡,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

(三)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优质优价的机制仍没有形成,冷链物流的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经销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

(四)政府、企业理念滞后和标准体系不健全。地方政府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优惠政策不够,力度不大。由于前期投资和运作成本较大,企业对冷链物流热情不高。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少统一标准,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

(五)冷链物流人才缺乏。江西冷链物流人才十分缺乏,特别是高端的、专业的人才。如,冷链物流上下游之间的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瓶颈。

四、江西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建议

(一)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构建冷链物流良好发展环境。政府有关部门应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尽快出台极具操作性的冷链物流发展细则,在土地、金融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国内、国外资本参与,注入新鲜血液,形成良性竞争,加快江西冷链物流的发展。

(二)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推动物流外包业务。冷链物流投资大,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基础设施完善,多数企业不具备这种能力。他们可与社会性专业物流企业结成联盟,有效利用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利用其专业优势、服务水平、成本控制能力,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发展第三方物流,物流外包业务是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传统企业转型,增强冷链功能。要加大科技开发和投入,对冷链本身提出发展规划,对本地原有的储运公司、外贸冷库、制冰厂、肉联厂等冷链资源进行整合,在财税政策上给予支持、在土地、金融政策上给予优惠,推进冷链资源设备完善和功能提高,帮助他们向现代化物流企业转型。

(四)加快冷链物流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江西冷链物流的发展需要有对物流管理发展有全局认识和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我们可以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请进人才、取经学习,同时本地的一些高等院校要积极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培养冷链物流专业人才。

(五)加强农产品冷链管理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如pos、rfid技术、edi技术和gps技术等,实现供应链信息一体化。对农产品冷链全过程管理,保证农产品冷链物流准确、快捷、高效、低成本和安全、可靠。

主要参考文献:

[1]赵敏.农产品物流[m].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