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智能交通技术发展趋势

智能交通技术发展趋势赏析八篇

时间:2024-02-24 15:10:12

智能交通技术发展趋势

智能交通技术发展趋势第1篇

关键词 智能电网;研究进展;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0-0116-02

随着我国电力形势的日益紧张,人们对电力资源的需求日益高涨。实现电网的智能化运作,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就成了当前我国电力企业的必然选择。随着信息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智能电网的概念呼之欲出,智能电网是一种全新的电力运行模式。智能电网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对于节省电力资源,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运作具有重要意义。

1 智能电网概述

智能电网是建立在集成的通信网络的基础上的,它主要是通过利用传感器,测量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来实现电网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的。智能电网本身具有能耗少,安全性高,稳定性强,电力资源利用率高的优点。智能电网是电力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因而也可以称之为第二代电网。

智能电网本身有它独特的特点,在现代智能电网中,智能电网具有交互,协调,高效,安全,集成等特点。在这几个特点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集成性。集成性主要指的是智能电网融合了能量管理,配电管理,控制维护和远程监视等信息系统。智能电网实际上就是多种信息系统的集合。智能电网的高效性主要指的是它能够优化资产,实现资产的合理利用。智能电网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和监控技术,有效提高了资产利用效率,降低了维护成本,最终实现了资产的优化。智能电网的交互性主要指的是智能电网与用户设备之间可以实现有效沟通。在智能电网运行过程中通过与用户设备的有效交互,有助于电力用户发挥其积极作用。这对于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也具有重要意义。

2智能电网研究进展

当前国内外对于智能电网的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智能电网虽然产生时短,但是研究进展却是相当快的。当前美国,澳大利亚,欧洲各个国家都相继展开了对智能电网的研究。在这些国家中对智能电网的研究有明显成果的就是美国和欧洲各个国家。在美国,对于智能电网的研究主要是以“自愈”能力为对象。自愈能力是智能电网的一个基本功能,当前尚处于研究阶段。欧洲各国对于智能电网的研究主要是从绿色环保,降低温室气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进行考察的,在可再生能源利用,分布式能源等领域取得了明显进展。

美国的智能电网研究。当前美国的智能电网研究主要集中在“自愈”能力。自愈能力是美国电力基础设施战略防护系统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智能电网系统中的重要内容,所谓自愈能力主要指的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功能。智能电网的自愈能力主要侧重于在不需要或者很少人为干预的背景下,实现电力网络的评估自测,最终达到消除运行障碍的目的。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智能电网有着重要意义。当前美国在输电侧和配用电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针对美国输电侧的研究主要是由电力独立系统运行商PJM来负责。PJM公司对智能电网的认识主要是侧重与电力市场的业务建设。

上文详细分析了国外智能电网的研究进展,接下来就来详细分析一下当前我国国内对于智能电网的研究进展。我国对智能电网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在近些年的研究中也取得了明显进展。经过大量的研究与实践,我国在输电领域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而在配用电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当前我国国家电网公司加强了在特高压输电,大电网运行控制,新型能源接入,数字化变电站,灵活交直流输电,电网环保与节能等方面的研究。国家电网在电网频率质量控制技术,稳态/暂态/稳态三位一体控制技术等领域取得了明显进步。

3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

在了解了当前国内外智能电网的研究进展后,接下来就来详细探讨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我们针对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的研究,不妨从智能电网的决策系统共,系统集成,监控方式等角度来探讨。

1)从智能电网的决策系统来看。在未来的智能电网中仿真决策系统将采用快速仿真决策技术。快速仿真决策技术是基于事件响应研究出来的,该技术与传统的静态安全分析系统相比有着显著区别。快速仿真决策系统,它能够通过为智能电网提供数学支持,从而来达到维护电网的安全,稳定的目的。

未来的决策系统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是基于知识共享系统形成的。在未来的智能电网中,电力网络系统中的信息将以几何级的数量增长,信息之间的关联度也将越来越紧密。要想实现及时高效的决策就必须要综合这些信息。广域,多层次的知识资源共享系统的建立就显得非常重要。基于知识的智能电网决策系统,能够实现对资源的高效利用;

2)从系统集成的角度看。分布式系统集成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特征,分布式系统集成主要包括分布式发电,分布式储能,需求响应等三部分。在未来的分布式发电系统中既可以接入配电系统,也可以不接入。分布式发电机既可以与主网相连,同时也可以自行运行。分布式发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DG的接入是一个难点,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需求响应,是分布式系统集成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需求响应,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在正常,紧急与恢复状态下的协调运行将是一个重要趋势。

3)从监控方式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当前的监视控制方式是一种由相互独立的各部分组成的控制系统。这种方式虽然能够满足电网的基本要求,但是随着电力形势的日益复杂,这种技术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主要是要采用MAS形式的监控系统。MAS监控系统与传统的监控方式相比更具有伸缩性,遗留系统之间的关联度也有所增强。当前MAS系统在人工智能领域得到了深入研究,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MAS监控方式将得到有效利用。

随着电力形势的日益紧张,传统的电力系统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电力管理模式亟待创新。智能电网是电力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智能电网技术融合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力技术等多种技术。当前虽然对于智能电网的概念,各个国家还没有统一的解释,但是加强智能电网的研究,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共识。本文详细分析了国内外智能电网的研究进展以及智能电网未来的发展趋势。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智能电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谢开,刘永奇,朱治中等.面向未来的智能电网[J].中国电力,2008(6).

智能交通技术发展趋势第2篇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趋势;智能化技术;应用

作为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阶段性产物,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从而使系统操作精度和速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并有效节约了工程成本。因此,相关人员还应加强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趋势及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问题的研究,以便更好的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

1电气工程自动化概述

所谓的电气工程自动化,其实就是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电子电气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多种技术在内的一项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从技术特点上来看,该技术拥有自动化模式和理念,可实现电力系统、工业生产系统等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在电力系统中应用该技术,可促进电网电力调度,并为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技术保障,同时也能够为系统故障检测和维修提供信息和执行手段,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工业生产领域应用该技术,可利用各种自动化设备实现生产远程控制与监督,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降低人工成本。

2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1)通用化趋势。随着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普及,该技术将向着通用化的方向发展,以确保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能够保持正常运行,并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监督和管理。在电气自动化设备生产制造上,通用数据接口将得到使用,以确保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能够实现数据信息的标准化对接,从而为系统数据信息传递的高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保障[1]。而实现程序接口的完美对接,也能有效减少电气工自动化系统的开发时间,并降低系统的维修管理费用,继而使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得到更好的普及应用。2)专业化趋势。目前,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随着该技术的专业化发展,能够在人类生产生活各方面得到专业化应用的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将得到开发,从而使自动化更大程度的匹配社会发展速度。比如在道路交通上,交通控制自动化系统将得到开发应用。在企业综合管理方面,综合性自动化系统将得到开发应用。而在专业化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得到开发应用的同时,能够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专业化设计和安装的人员也将得到培养。这些人才可以完成电气自动化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有效处理,从而使系统电气故障给系统应用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因此将有助于系统高效、可靠运行。3)智能化趋势。在工业控制领域,智能化技术已经得到了应用。而实现智能化工控发展,则能使自动化设备在运行中无法维持稳定的问题得到解决,并能利用网络监控手段实现对自动化设备生产全过程监控。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化发展,系统管理人员已经无需设计控制模型就能实现系统控制,所以能够使多样控制模型问题得到有效避免,继而使电气自动化保持统一性。应用智能化技术,还能实现对非指定对象的统一控制,并能在控制的同时完成各设备相关工作数据的反馈,因此能够通过减少错误产生提高整个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准确率[2]。此外,使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建立的控制模型通常跟实际模型存在偏差,应用智能化技术则能够实现控制模型简化,从而通过减小这种偏差提高控制的准确率。

3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1)在故障诊断上的应用。应用智能化技术,可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运行过程中各种设备故障的实时检测。通常的情况下,电气自动化设备一旦出现故障,还将引发其他故障。应用智能化技术实现电气设备全面检测,则能够帮助检修人员及时发现故障位置,并采取合理措施进行系统维护,从而使设备故障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继而使系统保持稳定运行。比如,在变压器故障诊断方面,使用传统人工检测方法很难实现故障位置判断,使用智能化技术则能够完成变压器中渗漏油的气体分解,从而实现故障范围的确定[3]。根据故障范围,检修人员则可以通过逐步排查完成故障根源的查找,不仅能够缩短检测时间,还能够降低故障对设备的损害,因此能够使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2)在智能控制上的应用。目前,各行各业都开始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应用于自身实际需求的相互结合。在这一发展背景下,电气自动化控制也开始应用智能化技术,以便更好的满足用户实际需要。通过有效应用智能技术,将能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控制,从而实现自动化设备的无人操作和远程控制,促进了电气自动化的自主化和高效化发展。目前,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撒气量采集、设备运行状态监控、开关量数据实时处理与采集、在线诊断等方面,智能控制都得到了应用。借助智能化技术的优势,智能控制可以通过实现模糊化、知识库、推理机等部分的相互协调实现控制变量的量化和模糊化处理,从而使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得到较好的控制。目前,由多CPU控制系统和交流数字伺服系统构成的智能控制系统已经在现代电气自动化系统中得到了应用,并且发挥了提升系统工作效率和精度的重要作用。3)在优化设计上的应用。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电气设备设计是较为重要的环节,拥有复杂设计过程,将涉及磁力、电路和电气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在实际设计工作中,通常使用CAD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软件开展相关工作,能够使新产品的开发成本得到降低,并缩短产品开发周期。而应用智能化技术,则能够实现电气设备优化设计,从而使电气设备设计质量得到提高[4]。目前,在电气设备设计上,遗传算法这种智能化技术已经得到了使用,能够完成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先进性的电气设备的设计,可利用科学数学算法完成设计方案的优化。

4结论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电气工程自动化正向着通用化、专业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应用智能化技术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和管理,则能够使系统更加高效化和智能化,从而使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得到进一步应用推广。

作者:朱家辉 单位:河北省衡水中学

参考文献:

[1]龚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J].现代经济信息,2015,16:338.

[2]张恩策.浅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门窗,2016,04:212+214.

智能交通技术发展趋势第3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方向

计算机技术是二十世纪人类伟大发明之一,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加快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步伐。对于机械制造这个古老又充满活力的行业,计算机技术可谓掀起了一场跨时代的技术革命。它使机械制造业步入了智能化发展时代,将人们的想象化为现实,也为机械制造行业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

1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能化是近年来科技发展中的一个热词,也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所谓智能化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技术概念[1],它涵盖了住宅、家居、医疗、机械、化工等多个领域,已成为当今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智能化技术具有四大特点:一是从人类的感知能力出发,通过科学技术放大人类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体验,并引导人类从中获取所需的信息,这一过程也是智能化技术诞生的前提;二是人类的思维能力和记忆力,这一点与人类的分析、判断、决策、联想等能力相关,智能化技术的目的是从技术角度帮助人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三是自适应能力,人类总在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智能化技术的出现,大大缩短了人类的感知过程;四是人类决策的辅助工作,决策是人类在受到外界刺激后做出的反应,智能化技术帮助人类认知自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进而辅助人类做出正确的决策。[2]可以说,智能化概念已融入人们的思维意识中,而智能化技术也成为各行各业技术革新的利器。机械行业融入智能化理念后,也积极着手研究智能化与机械技术的融合创新。机械行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机械行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涵盖了汽车、发动机、机床等重型工业行业,也包括元器件生产、零部件加工等行业。我国机械行业发展的主力军是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制造专指运用动力机械、化工机械、起重运输机械、纺织机械、仪表仪器、各项工具及其他机械设备从事生产活动的组织。[3]那么,机械制造行业一旦融入智能化理念与技术,将大大节省制造周期,提高机械制造质量和速度。机械制造智能化是指机械制造技术与智能化技术的融合,这种整合既是观念上的,也是技术上的,它运用人工智能、机器智能、新型材料技术、系统工程等先进技术融合为一体,提供一体化制造方案,为专家提供分析数据、技术可行性分析,以帮助专家进行推理、演示,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高度智能化的机械制造系统,使机械制造生产步入柔性管理和集成化管理时代。

2机械制造迈向智能化发展的现状

作为传统的机械行业,在历经几百年的发展中,特别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计算机技术由军用向民用扩大后,机械行业也迎来了技术革新的里程碑。到了本世纪,计算机技术得到普及,已渗入各行各业。尤其与机械行业的结合,带来了两个行业的双赢,同时也催生了机械制造走向智能化发展的道路。但就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来看,起步较晚是行业发展迟滞的一个重要原因。加之智能化技术主要应用于轻工行业,对于重型机械加工领域还未做到广泛应用。主要呈现几大现状:从基础来看,我国机械设计水平远远落后国际水平。机械设计是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前提,且计算机、电子等智能化技术最先应用于机械设计领域。如CAD、Pro-E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应用,绝大多数设计人员只是将这些软件作为绘图工具使用,而忽略了其自带的数据分析、加工演示等重要功能;由于前端设计中运用智能化技术不多,给后期的机械制造智能化环节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从技术和工艺水平来看,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应用程度不高。当前国际机械制造智能化正在向超薄化、超小化方向发展,模糊控制、计算机控制方面都已融入日常生产中。而我国虽然誉为机械制造大国,但多运用传统机械制造工艺,甚至在很多地区仍然沿用手动机床,能够熟练操作数控机床的技术人员并不多;而能够掌握数控加工中心这样的精密加工技术的技术人员更是少之又少。

3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方向探讨

要探讨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发展方向,还需要追根溯源,回归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的几大特点,从其自身优势出发,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及发展方向,才具有坚实的理论依据。

3.1机制制造智能化技术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一项技术、一个产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具有其不可取代的价值,即核心竞争力。对于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来讲,其自身优势正是维持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从技术价值来看,机械制造行业与智能化技术的结合,顺应了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成为当今乃至未来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机构制造智能化将人工智能技术、软件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从技术角度实现了无人干预生产,运用机械制造智能化代替了人工劳动,避免了生产过程中因人为因素导致的失误;同时也规范了生产过程,使机械制造真正意义上步入了自动化和精准化生产的时代,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对于一项技术来讲,技术价值无疑是其最为核心的竞争力,但使其广泛应用并最终形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还是其经济价值。机械制造智能化解放了劳动力的同时,也为生产企业节省了人工成本,改变了机械制造行业原来依靠密集劳动力实现盈利的模式。同时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也大大提高机械产品的精确度,高质量产品带动了市场运作的规范化发展,也为生产企业带来了高额利润,使生产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而研发能力已成为当今工业企业一项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我国乃至世界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趋势。

3.2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方向分析

结合当前我国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现状,以及其固有的技术价值与经济价值,综合分析之下,我国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未来将向三个主要方向发展:第一,人机交互方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机交互”这个工业上的常用术语已不再是人类的美好憧憬,早在数年前就已成为现实。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Interaction,简写HCI)指人与计算机通过某种语言实现对话,并采取“有来有往”的交互式对话方式,在人与计算机之间形成“信息”交换的过程。在机械制造智能化领域中,人与计算机共同承担生产任务,甚至在工作中形成了默契的伙伴关系。计算机为人类提供了人机交互接口,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人、机对话的数据线。操作人员先将制造任务中需要运用到的数据按照一定程度通过人机交互平台输入计算机中,完成了“人机对话”的第一步;计算机在接收到人类传输的数据后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制造加工中需要用到的数据以及技术可行性分析,并迅速向操作人员反馈结果。通过这样的“人机对话”实现了数据的快速处理,也提高了制造加工效率。目前我国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采取最多的是CAD、UG等软件设计和编写加工程序的方法。这些软件不但可提供数据测算和三维成型等技术,还可通过加工演示环节展示制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便于操作人员第一时间修改参数和设计方案,实现图纸的优化。在未来,这种技术和制造模式仍然占有绝对的优势。尤其在制造过程演示方面需进一步完善三维成像效果,增加声音模拟、数据纠错、图文处理等功能;并就加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对其中的故障问题进行检测、处理,强化“人机交互”平台对生产过程的监控、管理。第二,柔性发展趋势。所谓柔性是专指制造系统用于满足个性化生产条件而进行变化的能力。智能化技术本身既具备了满足生产条件变化的能力,计算机技术提高了机械制造的精准度,也使原有的机械制造技术灵活度大幅提高,能够满足不同生产需求的需要。柔性技术发展较早,从数控技术发展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尤其在发达国家,工业技术发展超前,数控技术发展相对成熟,尤其一些加工中心对于医疗机械、精密仪器加工都具备了极高水准,能够满足用户越来越高的要求,并使柔性化技术形成一种长期发展的趋势。第三,精密发展趋势。当机械制造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且大众化机械产品的市场饱和度逐渐提高后,机械制造行业必然走向精密化发展之路。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依赖电子技术、微加工技术、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大幅提高了机械产品的精密度的加工实效性,减少了人力加工时代残次品率,使机械制造产业步入了精密加工时代。目前发达国家已由传统机械制造行业向精密制造行业转型,而这也必将成为未来机械制造产业的主流趋势。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提高了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处理环节,提高了机械制造的实效性,也成为未来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机械制造作为工业经济时代产物,智能化发展将为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增强了人机互动功能,实现了柔性制造技术,同时也提高了制造精度与可靠性,为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爽 单位: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宇龙.金属加工自动化:智能化—机床自动化发展的高级形式[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3(13):7-9.

智能交通技术发展趋势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应用现状;发展趋势;数据管理;智能化

一、新时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现状

1.1数据管理技术。该技术根据数据库管理系统,为管理者作出各项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有利于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提高决策水平具有积极作用。管理数据库的过程中,常用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加工分类、数据排序、数据检索和等工作过程,每个环节对工作效率提高具有积极作用,在推动技术改进和完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数据管理是新时期计算机技术所呈现的重要发展趋势,也是科学管理的基础和支撑,绝大部分计算机应用都要对数据库实施管理,满足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需要。

1.2科学计算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比较早,在新时期也得到广泛应用。常用科学计算技术处理各种数学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解答疑惑。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数据处理工作,并且有时候数据十分复杂,难度相当大,人工计算和分析方式难度较大,而且容易出错[1]。而采用计算机技术,对相关数据进行科学管理,有利于提高数据处理分析效果,保证计算的准确性。另外,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也离不开计算机科学计算功能的发挥,轨道距离计算、工程设计、天气预报等各项工作,都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计算。

1.3过程控制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采集相关数据,做好数据分析工作,按照预定的目标控制对象,进行自我控制和完善。在过程控制技术的支持下,有利于提高计算机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增强控制的准确度和实效性,促进工作效率提高。目前过程控制技术主要应用在生产开发、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电力企业等方面,对推动这些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应用范围呈现不断扩展趋势。

1.4相关辅助技术。常见的为CAD技术、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在教学和方案设计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将这些技术融入其中,有利于促进工作水平提升。不仅可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还能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理解。例如,PPT、Flash技术的应用,对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教学和学习效率提高。

二、新时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发展和进步,科研工作深入,技术攻关力度增强,计算机技术取得不断改进和完善,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为人们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微型化。计算机的体积变小,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计算机从诞生以来,经历了电子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几个不同发展阶段。最开始运行速度慢,可靠性差,到后来发展到运行速度快,可靠性强,计算机运行成本也降低,体积呈现微型化发展趋势。方便人们携带,功能也变得更为强大,有利于计算机为人们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2.2智能化。计算机具备一定的人脑功能,可以从事一些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虽然其逻辑性较差,显得比较笨拙,但毫无疑问,智能化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工作,研究全新的计算机设备,能模拟并从事人脑的一部分功能,推动计算机朝人性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便利人们日常生活,促进计算机技术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不断提高[2]。

2.3全面化。全面化也是一种重要趋势,主要体现在计算机向人们生活和工作各领域不断渗透,促进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提高,便利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计算机技术不仅为生活和学习服务,在道路交通、工程施工、航空航天、远洋探测等方面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空间。

2.4专业化。嵌入式设备、工程计算机出现和应用,促进计算机专业化水平提高。各种终端设备,车载电脑等,给各行各业带来极大便利,有利于促进工作效率提高。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创新,计算机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工作和学习过程中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在该技术的支持下,大大便利工作和学习,促进效率提高。随着技术发展和创新,计算机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并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后应该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重视技术创新和攻关,顺应新时代和新要求,更为有效的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

参考文献

[1]熊民敏.新时期计算机网络通信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4):80.

智能交通技术发展趋势第5篇

应用智能化的管理方法、设备及技术,对传统的机械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使智能化的运作与发展在传统机械工程中实现,这是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的主要内容。智能化机械工程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1高品质、高效率

把智能化技术应用到机械工程中,不但能使机械工程的生产能耗降低,而且可以使机械加工的生产链得到延伸,不但能使产品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而且能保证产品的质量。

1.2四流交汇、四维集成

能化机械工程的基本特征就是把人、机、硬件、软件相互进行交流与集成。这种四流交汇和四维集成的实现使得智能化机械工程的高效性与智能化得到了很好的实现。这对未来机械工程的发展作用重大。

1.3节能与环保

节能环保必将是未来机械工程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利用传统机械工程技术进行相关的加工生产作业时,污染现象相当严重,并且一旦污染后很难有效的进行治理。而节能环保是智能化机械工程的另一重要特点,如果使机械工程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样必然能够很好避免以牺牲环境作为机械工程发展代价现象的发生。

2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分析

2.1网络化与信息化发展趋势

机械工程要想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必须要以网络化与信息化的发展作为基础。通过对自身管理体系的不断改革实现机械工程发展的信息化是机械工程相关企业一直在努力的目标,应用智能化技术改善机械工程的内、外部管理环境,使机械工程在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就目前的企业发展状况而言,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应用EPR(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和MRPII(制造资源计划),这些系统的广泛应用,都可以加快机械工程朝着智能化发展的速度。

2.2集成化与自动控制化发展趋势

随着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的不断深入,集成化与自动控制化在智能化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比如说在机械工程的换挡系统中,人们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单机集成与智能控制的自动化换挡系统。液压式换挡系统与电液式换挡系统是机械工程自动化换挡系统的两个主要的分类,在机械工程中应用上述两种系统后,不仅可以使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得到改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而且还可以减轻机械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节省人力资源。随着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机械工作中用到的监控技术、检测技术、远程诊断技术以及相关的维护技术也在一步步的朝着智能化,集成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此外,机械工程在网络机群方面的发展,也体系了机械工程集成化、自动化控制的发展趋势。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的具体体现便是机械工程网络机群技术的发展。实施机械工程的网络机群管理可以使一些多机种、高性能的机械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优化配置,使各类机械的协同作用得到很好的发挥。

2.3产品智能化与人工智能化发展趋势

随着机械工程本身智能化的不断实现,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也成为了机械工程中相关产品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化和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机械工作领域的应用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例如:索尼公司研发的智能化娱乐机器狗投向市场后,销量特别好,普遍的消费者都喜欢,这也给索尼公司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利益。能够模拟人类大脑进行分析和控制是机械工程领域智能化产品的主要特点,共同控制以及定时控制在这些智能化的机械产品中往往都能够实现,在这些智能产品中安装一些现代化的传感器,不但可以对外界信号进行及时的分析和处理,而且还能够对自身的状态进行及时的检测和预报,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机械产品的寿命,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机械产品的效能,使得机械产品更好的为我们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机械产品的需求也开始朝着智能化、多样化,以及个性化的方向发展。这也就决定了未来智能化机械产品的市场前景必将非常广阔。

3总结

智能交通技术发展趋势第6篇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机电一体化正式出现,在计算机、电子及信息等技术与机械工程深度融合,由此产生了机电一体化。随着二者之间融合不断深化,在原有技术基础之上,综合机械技术,将自动控制、传感测试等综合技术优势融合到一起,使得各项技术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技术水平。在技术发展过程中,将智力、动力及结构等要素作为基础,对各个组成要素的信息处理、接口耦合等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够实现对机械系统系统、规则化运作。

二、化工机电一体化发展现状

机电一体化作为一项新兴事物,尚处于发展阶段,其发展主要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人们运用电子技术完善机械设备、产品性能,日本东川电机公司首次提出“机电一体化”概念,但当时技术发展水平并不高,还存在很多局限性,故机械与电子技术之间的融合深度不够,且通过各个学科渗透出来的产品,在实践应用中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推广和普及,发展缓慢。进入70、80年代,此时化工机电一体化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之所以这样,是计算机、自动控制等技术也获得了发展,在此推动下,各项技术之间互补关系愈发深化,创新出很多技术含量更高的技术。不仅如此,机电一体化概念被人们所熟知,该项技术凭借自身高效、便利等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此时,国际市场上出现很多高技术含量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为技术未来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了90年代,信息通信技术渗透至机械系统当中,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朝着智能化、自动化方向转变。该时期,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了长足发展,此时机械设备在很多方面能够代替人们开展工作,且人们可以实现对机械设备远程控制。技术快速发展,微传感器、执行器等技术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技术精密化水平,此时各项技术发展繁盛,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等出现,且在诸多学者研究下,使得该项技术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完整的科学体系。而在国内,机电一体化技术起步较晚,直至80年代我国才开始引入该项技术,但近年来,越来越多专门性研究机构的建立,我国在该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相比较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距离,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三、化工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综合性特点,集机械、电子及光学等多项学科,该项技术能够获得长足发展,更多的是依赖于相关技术的发展。随着各项技术不断发展,化工机电一体化技术将会朝着如下趋势发展:(一)高智能趋势。高智能作为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人工智能化将成为学者研究的主要方向,实现高智能化,能够使得该项技术取代人类完成复杂、危险更高的工作,缓解人们工作压力,且能够确保产品质量、性能过关。从根本上来看,高智能是对机械设备行为的描述,将控制理论作为基础,融合人工智能、运筹学等多项学科知识,对人类智能进行模拟处理,赋予机电一体化系统予以判断和推理,提高技术水平,使得人类能够更加便利、自由地把握机电一体化设备,实现对化工生产的高效控制目标。(二)区域模块趋势。针对机电一体化产品来说,其构成较为复杂,各单元对应不同的接口。为此将接口集中到一起,实现区域模块化管理非常必要。如对于智能减速等动力单元来说,可以实现集图形图像识别、视觉效果等功能为一体的控制单元。模块化能够对控制、动力等单元进行标准化衡量,协调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上提高技术有效性。最为关键的是能够将多项功能集合到区域模块上,不仅能够更加便利地运用产品,且能够增强产品可装配性,能够适应不同生产需求,降低后续维修成本。实现区域模块化将成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但对于区域模块化目标的实现,还需要加强技术研究,积极引入先进技术,不断提高集约性。(三)环保绿色趋势。化工工业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人们在享受丰富物质生活的的同时,还要面对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随着人们绿色环保意识深入人心,人们在选购产品时更加关注产品是否绿色、环保。因此环保绿色将成为技术发展的亮点,在实践中,无论是设计、制造,还是使用和销毁都要严格按照环保标准,尽可能避免对环境产生危害。新时期下,人们愈发注重环保重要性,以往环境污染严重的产品势必会被市场所淘汰,只有注重和加强绿色环保化工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趋势,从而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四)网络趋势。近年来,随着技术高速发展,机电一体化系统在化工生产中得到了广泛推广,二者相互促进和推动,向前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借助该项技术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实现远程自动化控制目标。不仅如此,针对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对国际上先进机电一体化产品予以深入研究,且将新产品推向市场,以此来证明我国在该方面的实力。如今,人们运用网络技术,针对技术能够实现零距离交流,第一时间获取先进研究成果,提高研究成果转化率,为人们提供更多便利。(五)微型精密趋势目前,机电一体化产品规模、体积较大,使得生产、维护工作量较大。随着纳米技术持续深入,微型精密化将成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未来发展趋势。通常情况下,产品微型精密化程度越高,那么其应用和普及范围也将随之拓展。加上产品体积下、功耗小等优势,能够为技术应用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但该项技术发展需要极其精密的加工工艺,为其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随着未来社会发展,技术人员还要深入研究该项技术,积极引入现代化技术,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实用价值。

智能交通技术发展趋势第7篇

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信息的传输、信息处理和信息的共享已成为现代社会进步的关键,多媒体技术就是适应于这一需要的产物。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是新一代电子技术发展和竞争的焦点。多媒体技术融计算机、声音、文本、图像、动画、视频和通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借助日益普及的高速信息网,可实现计算机的全球联网和信息资源共享,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咨询服务、图书、教育、通信、军事、金融、医疗等诸多行业,并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面貌。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在信息社会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多媒体(Multimedia),即为两种或者多种媒体的融合或集合使用所实现的人机信息交流以及信息传播的形式,使得人机交互形式和信息传播形式更加富有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以及数字化。其所运用的媒体形式具体可含有文本(Text)、图形(Graph)、图像(Image)、声频(Audio)、视频(Video)和动画(Animation)。

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现有应用状况

(一)多媒体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1.数据压缩和数据编码技术。多媒体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重要应用之一即为数据压缩和编码技术。通信领域的视听业务中,若想达到渐趋完美的视听享受,需要数据的低延时、高压缩比率和良好的图像质量来实现,这也是实现良好视听视频压缩技术的衡量指标。多媒体视听业务正在不断发展中,在提高压缩比率和方面不断改进,陆续涌现出一些更为优良的数据压缩和数据编码的算法和标准。

2.数据传输同步。多媒体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另一重要应用是数据同步。在处理多媒体数据的过程之中,例如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和播放数据,实现如何维持数据的同步机制。

3.多媒体通信网络。多媒体数据由于其数据量大,形式复杂,在通信网络中的传输和交换,对通信网络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通信网络在带宽方面要求更高,除此之外,在通信协议和交换方式也有较高要求。

(二)多媒体技术在信息数据处理方面的主要应用

1.视频应用。多媒体在视频技术方面的应用,包括视频编码和数字化视频。视频数字化实现的是将视频信号转换成为数字视频文件后,将视频文件存储于存储设备中的过程,其中转换过程利用到视频采集卡。视频编码技术实现的是将数字化视频信号编码成视频信号。

2.音频应用。多媒体技术在音频应用中,主要包括数字化音频、语音合成、语音处理和识别等。目前,大部分的声像信息都是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存储和传输的,使得针对这些信息的使用更为便捷和快速。

3.动画制作。多媒体技术在动画方面的应用,包括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目前大量利用Flash制作出的动画都是二维动画,而三维动画由于生动动感和逼真的效果等一系列优点,广泛被运用于动画制作、大型网游、电视电影预告片和广告片中。

4.虚拟现实。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是近年来最为瞩目的研究方向之一,其建立的是一个虚拟的环境,使用户置身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相结合创造出的接近真实感受的模拟氛围。目前,这种技术正在广泛被引入军事、大型网游和医疗领域。

(三)人工智能领域的多媒体技术应用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通过模拟类似人类智能的方式,来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方法和技术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研究方面包括计算机辅助系统、智能信息系统和多媒体智能监控技术,研究领域包括智能机器人、图像和语言识别和专家系统等。

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更趋于多种业务融合和网络化

由于多媒体技术可以借助网络和通信系统环境,创造出更为真实生动的二维和三维景象,并且可以将摄像等其他设备连接起来,集合办公、娱乐、学习于一身,还可以基于计算机和通信网络实现地理上的无隔离优势,将多种业务融合使用,例如,召开计算机视频会议、手机视频会议、信息融合和虚拟现实等。因此,搭建更高速、更大带宽的网络基础,是促成多媒体技术更加网络化和多种业务融合的基础。

(二)多媒体终端设备的嵌入式和智能化

现在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在视频和音频接口将不断的改善,辅之算法的改进,计算机性能指标会有更高的飞跃。除此之外,未来基于“云技术”的网络化趋势,使得多媒体终端设备将涉及到更广泛的方面,对智能化和嵌入式的要求更为严苛。

(三)多媒体技术在PC-TV融合方向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电视机(TV)是单向接收电视网络信息,重在娱乐功能。而未来电视机将采用多媒体技术,基于双向接收-发送信息的模式,可以交互式的使用功能,也就是说未来的电视机将具备现有计算机的大部分功能,例如,家庭网上购物、家庭Office、家庭医疗和收发邮件等一系列功能,真正体现出PC-TV融合的发展趋势。

(四)多媒体在安全领域和军事方面的应用和发展

由于多媒体技术朝向更加趋于网络化、多种业务交融、智能化和嵌入式等方向发展,其对处理、传输数据的设备和网络环境的安全性要求更高,多媒体安全技术将成为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

另外,多媒体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也将是未来的趋势。例如,传统的军事信息管理系统、作战指挥和模拟系统、军事教育系统等都将融入多媒体技术,其前景将无限广阔。

参考文献:

[1]李晓静.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6).

[2]党卫红.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内江科技,2010(3):119-119.

智能交通技术发展趋势第8篇

关键词: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科技与经济的蓬勃发展,移动网络已经广泛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数据流量也在以迅猛的趋势逐渐增加,各种移动设备和智能终端层出不穷,在这种快速的发展趋势下,需要更加智能、更加高效以及更加快速的新型通信技术来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因此,在4G移动通信技术之后,第5代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拉开帷幕。

15G技术的主要特征

1.1流量快速增长

根据我国通信行业的预测,在未来5年之内,我国移动数据流量会实现飞跃,为了应对数据流量的颠覆性变化,5G的吞吐能力一定要充分满足用户需求。

1.2设备数量增加

新时期下,随着智能终端和物联网的蓬勃发展,行内预测在5年后,我国移动设备数量也快速增加,而5G网络需要覆盖的面积也要更大,对设备的支撑能力也要更强,对比4G网络要具备更强的支撑能力,满足用户的特殊应用需求。

1.3峰值速率提高

在5年之后,5G移动网络的峰值需要显著提高,并且在特殊情况下,满足用户对速率的实际要求。

1.4可靠性好时延短

在5年之后,5G网络需要随时随地的满足用户的在线需求,并且满足例如工业信息以及应急通信等高价值需求,要求降低时延,相比较4G网络要大量的缩短延迟。同时,对于关乎用户财产安全以生命安全的相关业务,其可靠性也要获得显著提升。

1.5降低能耗

节约能源以及绿色低碳是通信技术的未来主要发展趋势,5G网络需要通过节能设计,在充分满足用户实际需求的同时,大量降低其能耗,进而实现高效能、低能耗的目的。

25G网络的关键技术

2.1频段传输技术

新时期下,移动通信行业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随着移动用户的不断增加,其频谱资源已经比较拥挤,在用户使用的高峰期,其频率范围明显难以满足用户需求。因此,5G网络在传输速率以及容量方面要有显著提高,通过波束赋形传输技术,实现峰值速率的显著提高。

2.2天线传输技术

天线技术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以往的2D技术到三维技术,从传统的高阶输入到现代的大规模列阵,其可以有效提高频谱率,是未来5G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天线技术的支撑下,基站可以同时支持多个协作天线,将传统2D列阵改变为三维列阵,进而进程现代化的MIMO技术,减少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干扰,提高信号的可靠性以及覆盖性。我国相关研究人员一定要针对天线的建模、测量、导频以及校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分析,实现5G网络的覆盖性能和绿色节能的全面提高。

2.3全双工技术

该技术是一项可以高效提升频谱率的关键技术,其主要是在同一信道上,实现不同方面信号接收和传输,通过双工节点消除信号相互干扰的关键技术,在发射信号的过程中,也同时接受另一节点的信号。相比较以往的频分双工以及时分双工技术来说,该技术能够提高频谱一倍的效率。全双工技术可以突破传统技术的使用限制,实现频谱更加灵活的使用。因此,使用该技术能够充分解决移动网络对频谱的需要,但是,虽然该技术具有较强的消除干扰能力,但是其存在的同频干扰问题,依然需要技术人员进行有效解决。

2.4设备通信技术

以往的通信组网方式主要以基站作为覆盖中心,但是基站和中继站位置是固定的,对网络灵活性带来一定的限制和影响。在未来5年之后,我国移动用户数量更多、对数据要求也将更大,传统的覆盖方式难以满足业务需求,因此,需要研发更加方便以及灵活的通信技术。设备通信技术可以缺乏基站支撑的前提下,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丰富了接入方式和网络连接。设备通信技术支持短距离的通信,其具有数据速率高、信道质量好的优势,同时终端设备的广泛分布,可以改善网络覆盖情况,支持更加灵活的连接方法和网络架构,提高网络的灵活性以及可靠性,其是提高移动通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途径,也是5G网络的核心技术。

2.5智能化技术

新时期下,5G网络将是通过服务器构成的网络平台,其具有基站连接、交换机网络以及数据交换等功能,宏基站还具有数据存储和云计算等功能,尤其是时效性较强或者较大的数据,可以交由云计算进行处理。因此,5G需要具备较强的模式切换、智能识别以及智能配置等功能,进而实现自主组网智能化。因此,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将成为5G网络的关键技术以及核心技术。

35G网络的未来发展趋势

当前,5G技术在我国依然处于研发早期阶段,其还需要经过外场实验、标准化实验以及技术研究等阶段,进而实现全面而广泛的应用。但是虽然关于5G技术和概念依然处于探讨中,但是对其标准的方向,在产业界和学术界形成了统一的认识。在3G以及4G时代,通信协议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由于频谱会更加灵活和高效,系统架构和核心技术也将实现进一步融合,因此,5G的发展趋势就是通信标准的统一化。

4结语

总而言之,5G技术是信息发展和社会需要的现代化新型技术,在我国产业界和学术界已经对其技术和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虽然没有形成统一而完善的标准,但是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其技术必将获得突破,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董爱先,王学军.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发展趋势[J].通信技术,2014,47(3):235-240.

[2]尤肖虎,潘志文,高西奇,等.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4,44(5):551-563.

[3]梁瑞.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若干问题的比较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3):546-547,578.

[4]沈君,王续琨,陈悦,等.战略坐标视角下的专利技术主题分析——以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为例[J].情报杂志,2012,31(11):8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