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叛逆学生教育方法

叛逆学生教育方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2-21 15:45:4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叛逆学生教育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叛逆学生教育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叛逆心理 成因 对策 成长教育

学生阶段是少年时期向青年时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心理活动显得激烈、动荡,身心发展不仅速度加快,还伴随着质的变化与转折。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和教师会发现孩子不再像以前那么乖巧,对于长辈的教导和劝告不像以前那样听话,甚至会产生抵触、反抗的情绪,人们把孩子的这种现象称为叛逆心理。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鲜明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

随着社会节奏愈来愈快,青少年的交际能力逐渐强大,信息来源渠道多,接收信息量大,知识面也较宽,但由于缺乏足够的鉴别力,不能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合理筛选。根据专业的分析研究,叛逆青少年具有厌学、辍学、休学、叛逆、网瘾、暴力倾向等行为特征,其中超过85%的青少年的叛逆期会体现在14~17岁这个年龄段。调查表明,青少年的叛逆年龄呈低龄化与扩大化趋势。

一、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原因

1.主观方面

由于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精力充沛,探求能力和好奇心有了很大的发展,具有强烈的自尊心,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也日益增强,正处在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阶段,在认识事物和看问题时常常出现认识上的偏差,因而易与家长的意向不同。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希望得到承认、理解和尊敬。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自尊心是难以满足的,往往会采取怀疑和敌视态度看待周围事物。还有部分学生性格孤僻、任性,常以自我为中心,爱耍小脾气,听不进不同意见,拒绝有意帮助,自控能力较差。

2.客观方面

据我们调查发现,父母与家庭、学校与教师、社会环境是造成孩子叛逆心理的关键因素。

(1)家庭教育对子女性格、行为习惯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育的地方。大部分家长在对孩子教育时,都会有这样的心理:我一定要让孩子超越别人。这种想法固然是好,但家长常常把孩子作为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自作主张地为孩子安排生活,如不按照家长的说法去做,就会受到家长的说教批评,甚至会遭受棍棒式家教。当青少年与家长无法敞开心灵平等相待时,他们会反感家长的做法,进而产生了叛逆的心理。心理学研究认为,父母对于子女过分溺爱或过于专制,可能使孩子产生任性、反抗和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2)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是青少年叛逆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青少年叛逆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老师的重要角色地位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耐心,偏爱优生、漠视后进生,教学方法简单、陈旧,随意拖堂,随意停课,甚至挖苦、讽刺、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易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良好的校风及班风也尤为重要。学生生活在不良的集体或“乱班”中,会使他们生活没有目的,缺乏理想,不完成学习任务,纪律性差,自私心重,不关心集体。部分学生还可能形成小圈子,互相包庇缺点,故意与其他同学或教师闹对立等。

(3)当今社会文化是影响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外在因素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渠道不像以前那样单一,他们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渠道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由于青少年辨别是非能力不够强,一些带有负面影响的信息随之会被他们所接受。比如一些影视作品,极为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夸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个人主义。这些不良的价值观想和行为倾向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加上自身心理的不稳定性和模仿性,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容易形成逆反心理。

二、对策和建议

1.家庭教育方面

(1)家长首先需要加强与孩子在情感上的沟通交流

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热情、亲切、平等、民主、信任、宽容,相处融洽,孩子会慢慢敞开心扉。家长应在工作之余尽可能给孩子提供交流的机会,如野外郊游、登山运动等就是很好的方式。在活动中孩子既可以锻炼身体,增加交流的欲望,还可以解除烦恼,顺其自然的消除了叛逆心理对孩子的不利影响。

(2)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基础,具有启蒙性、个别性和终身性的特点。家长要尊重孩子,给他们一定的自利,改变“棍棒式”“放任式”“溺爱式”等家庭教育方法,端正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使孩子养成生活、学习、行为三大习惯。家长权威的树立不是靠压制、强求、主观臆断,而是采用刚柔相济的方法。父母双方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首先协调一致,并相互配合,应宽则宽,应严则严,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个慈祥而威严的形象,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2.学校教育方面

(1)“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

感情需要交流,心灵需要对话,若想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热爱学生,与学生在心灵上沟通,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有可能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这样他们才能把教师当做知己,在心理上对教师产生亲切感、信任感。一个被教师所爱的学生,常常是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而这种师生之间真挚、融洽的感情能直接转化为学生的动力,唤醒他们内在的最大潜力来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收到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2)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赏识每一位学生

学生尊重老师,老师尊重学生,在生活中教给学生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这一理念。另外,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也要积极地鼓励他去学习,这样的学生只要一有进步,就应该及时表扬,表扬是促使后进生进步的一种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少批评学生,要注意教育方法,语言不要尖锐刻薄,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批评错的地方也应向学生道歉,学生的宽容之心并不比老师差,真心地向学生承认错误的老师可能会更加受到学生的尊重。

(3)“身教甚于言教”

作为一名教师,最希望得到学生的信任和拥护,最需要权威性,自己的话有人听,自己的号召有人响应,这就需要自身的人格力量来建树。在教育这个神圣的岗位上,作为教师要使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以正面的影响,应端正自己的思想,纯化自己的师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率先率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时时、处处、事事给学生楷模作用。

第2篇

关键词:逆反型学生 心理诊断 导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084-02

一般学生在上初中时,开始进入青春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由于心智的不成熟而表现出在家长与老师看来不符合常规的行为来,同时对待学习、家长、老师的态度体现的是消极冷漠、缺乏正确的态度等,这些都是学生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

1 逆反型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

1.1对父母不满,缺乏最为基本的尊重与认可

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学生,随着心智的不断成熟,会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对于自由的渴望不断加深也就使得对于父母的管教束缚感到强烈的不满,从内心深处对父母的教导感到厌倦,渴望逃脱。无论是来自于父母的贴心呵护,还是偶尔严厉的批评都会使得其感到不耐烦,觉得父母不了解自己,对父母的态度也逐渐转冷,通过顶撞父母、绝食、离家出走等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不满。

1.2情绪易冲动,对于学习的热情不断降低

叛逆性重的学生对于老师的教导往往存在着抵触的心理,认为老师的教导与言语反复嗦,缺乏实际价值,缺乏创新精神,认为与老师无法进行很好地交流沟通,存在着代沟。在课堂上对于老师的讲授与教育,无论是书本知识还是基本行为规范都缺乏学习的热情与认可度,对于老师所布置的作业抱着应付了事的态度,轻者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下滑,更有甚者,逃学,在课堂上捣乱,影响了整个班级甚至校园的教学环境。

1.3存在着强烈的不满情绪

认为家庭与学校不再是自己所希望的生活环境,而丧失对二者的归属感,但由于自身阅历的不足,因此对于社会缺乏深刻真实有效的认识,进而对父母,老师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言语与行为都对其造成伤害,并且很难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

2 逆反型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与所学知识的不断丰富,青少年的思维与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但是对于问题的解决能力,青少年的能力还存着明显的不足。在这一时期,青少年第一次以自己的眼光来了解社会,感受社会,对于社会的美好存在着前所未有的向往,但当出现挫折时其较低的解决能力又使得其遭受打击,因此,其独立性的不断发展带来其自身能力未能持续发展后所带来的一系列矛盾,使得青少年虽然不再一味地听从父母、老师的教导,尝试自己的想法时的叛逆带来了对父母、老师的伤害,也同时造成了对自己的伤害。

家长与老师对学生的交流沟通不够,进而难以理解学生的想法。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自然是其能够健康成长,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就,却也怕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误入歧途,因此对其的管制不会有丝毫地松懈,造成了对孩子的束缚较大,使得孩子产生叛逆心。同时,父母对孩子的全方位照顾,事事关心,使得孩子对独立自由的渴望进一步加剧,造成了二者的矛盾难以解决。就目前的教育系统来说,由于缺乏对这些方面的发展与研讨使得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麻烦,进而使得原本敏感的孩子叛逆心日益加深。

受网络技术的影响。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青少年有着更多的机会接触网络游戏以及一系列娱乐项目。固然,这些技术的发展给青少年带来了一些成长的益处,但是由于青少年的自制力较弱,且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重,也就极易陷入到对这些娱乐项目的过度依赖之中。无论是电视电脑上的电影情节模仿还是对网络游戏迷恋都会使得青少年的叛逆心不断加深。

3 逆反型学困生心理的诊断方法

通过侧面了解的方式来实现父母、老师对青少年的了解,使得了解加深了,进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通过心理测试的方式来避免青少年对于父母、老师的抗拒,也能够更加准确地对学生情况进行了解,其主要形式可以是问卷调查、实践游戏以及自由绘画等。

多方法试探。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如若处于叛逆期,其敏感性较强,且单纯地使用一种测试方法难以达到需要的测试的目的,因此需要结合不同的青少年实际状况以及开展测试的环境进行对测试方法的组合运用。

4 逆反型学困生的导学策略

孩子的叛逆大部分都来源于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要消除学生叛逆心理的离不开教师的努力,但是,叛逆学生的特殊心理决定了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教育者不仅要付出全部的真情,更需要教育者的智慧。

4.1导学原则

通过良好的态度进行交流,通过智慧解决矛盾。由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往往易冲动,爱顶撞,因此老师在对其进行教育指导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自身的情绪,不能“硬碰硬”,因为在学生潜意识中会对老师的话产生抵触情绪,老师应当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话进行处理,使得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对老师的话进行肯定,进而对其的改正提供指导的措施。

注重于对做人品德培养,其次才是学习成绩的提高。由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其敏感度强、对于教导存在着抵抗情绪,因此在对其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着重强调于对教导方式的采取与运用,要使得教导的方式既能实现对青少年的帮助,也能使得学生更易接受。使得处于叛逆期青少年懂得做人的道理为主,进而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实现其自主学习。

学校与家庭之间需要交流合作,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这就需要学校与家庭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有着同样的教育观念,形成统一强大的教育体系。加强交流与合作,为叛逆期的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更加切实可行的帮助关心方案。

4.2导学策略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如若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频繁,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对于老师的教导认同度也就会提高,其逆反情绪也就会相应的降低,进而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发展教育。相反,如若,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对于老师的认同度不够,学生的逆反情绪就会强烈,老师对其的教导成果也就难以取得显著的成效。因此,老师对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对于学生的了解程度也要进一步加深,进而构建出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学习成长。

积极鼓励,降低学生的逆反心。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鼓励,叛逆期的青少年也不例外。因此,老师在进行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需要对其的优点,长处,进步提出及时有效的鼓励,巩固其发展的自信心,避免学生产生不满情绪。多采用正面鼓励的形式,同时对于逆反心较重的学生加大关注,对其的进步之处,过人之处报以充分的肯定,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被认可的喜悦,避免呵斥与训责,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的逆反心。

消除学生对老师的反感。青少年由于对个性的追求,对自由独立的渴望,会使得对父母、老师的建议与教导表现的不在乎,倘若,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无法对其提供关心与帮助而是一味地责备,将会使得学生的逆反心加深,产生难以消除的隔阂,因此,老师应当努力地走进学生,消除学生对其的反感。

5 结语

青少年的叛逆是很正常的社会现象,任何一种消除学生叛逆心理的方式都少不了教育者对学生生的一份执着的爱,如若家庭与学校交流合作,将会创造出更好地环境使得其更好地度过这一时期,相反不合理的方式方法将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加剧,造成更大的矛盾。我相信只要我们教育者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真情,深入逆反型学困生的实际,全面了解他们学困的原因,并因材施教,这些学生定能淌过“逆反”这条河流,走上正常学习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金平.怎样对待青春期孩子的逆反[J].阅读与鉴赏:中旬, 2011(10).

[2]陈燕娟.消除学困生逆反心理的方法[J].福建教学研究,2011年第10期.

第3篇

关键词:学生;叛逆心理;叛逆行为;换位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a:A

记得第一次带幼师的职业班级,带班之初,我很困惑,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幼师班应该都是乖乖的小女孩。可是我看到的和从前的想法真是大相径庭:这个班级现在有学生41人,其中初中没读完的占一半,行为习惯极差,什么都不放在眼里,没有集体荣誉感,将学校的扣分制度视为无物,甚至有很多同学抱着这样的想法:“扣吧,扣完我就可以回家,正好我不想念了!”

经过和一些孩子的近距离接触以及对他们行为的分析和研究,我总结他们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的原因如下:①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一方面,现在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有些孩子自从出生以来,全家对其宠爱有加,使他们从小养成了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另一方面,有些家庭由于父母工作忙,对孩子只注重物质给予,而孩子的教育和照顾就交给了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只知道疼爱,却管教不足。②老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正确地处理其所犯的错误,从而把学生推向自己的对立面,使矛盾和冲突恶化。③这种年纪的青少年学生的特点是:人生观、价值观不成熟,他们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认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所以他们盲目反抗,拒绝一切善意的批评。

那么如何应对学生的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呢?经过教育实践和反思,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换位思考

很多老师在处理问题时,往往只注重学生应该怎么做,而忽视了学生为什么这么做。老师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来思考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只是一味地斥责、惩罚和强行要求,这样就会拉开与学生的距离,从而失去与学生交心的机会。特别是班主任,太注重学生应该怎么做,往往错失了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机会。所以,我们在处理有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的学生时,一定要适时地学会换位思考,做个“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的有心人,换个角度来思考学生的行为或表现。

二、允许他们在进步中“反复”

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不是通过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而学生的进步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会出现“反复”现象。每当这时,老师“不算旧账”“不揭伤疤”,而应适时地采取宽容方式。不过,这宽容中要有要求,有信任,有期待,抓住他们的“反复”进行耐心的启发教育,促使他们继续进步。平时多留意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们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解决青春期的烦恼。

三、真心地爱他们,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肯定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要做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一颗无私而博大的爱心,用真诚的爱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灵,用温暖和爱去唤醒懵懂的心,用无私的爱去点燃智慧的火花。没有别的,只有爱才能让学生向你打开心扉,让你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走近他们,才能了解他们,才能给他们正确的引导,才能有机会转变他们的想法和行为。

任何一个学生身上都会有优点和缺点,对于有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的青春期孩子,我们更要努力发掘他们身上的优点,给他们表现的机会,给他们及时的认可和肯定,赞赏和鼓励能使一个人发挥最大潜力。对于有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的青春期孩子来说,赞赏和鼓励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并使他们从内心激发出无穷无尽的积极动力,增强他们的荣誉感、自信心、上进心,从而有助于我们正确地对其进行引导。

我们要有容纳百川的宽容胸怀,容得下个性千差万别的学生。教师要承认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只要我们对他们有宽容之心,尊重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真心交朋友,就会融合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性格 情感 心理 工作

中职教育的主体工作,即是要将学生经过几年的理论与技能学习实践,送进到社会大家庭,完成由学生向技术工人的过度和转变,而学生的这一成长过程往往都伴随着一定的心理发展不平衡,诸如性格孤僻、怪异;情感脆弱易变,意志不够坚强;缺乏合作精神,以自我为中心;爱与老师顶撞、钻牛角尖;不能接受老师、家长的批评与指导;对他人缺乏同情心、爱心;甚至叛逆等等。那么如何能使学生克服掉上述不良心理呢?我认为这主要是一种叛逆心理在作祟。

叛逆心理通常是指一种反常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表现为情感的对立、抗衡和情绪上的嫌恶、不满,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和中职生执拗性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是中职生的一个鲜明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也是发生在中职生身上的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如在家不听父母话,习染不良社会习惯。在校不听老师话;扰乱课堂纪律、不完成作业、早恋、时有逃课和夜不归宿现象;对学校倡导的事项往往对着干,甚至不时搞点恶作剧或破坏公物。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怎么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开顶撞。接下来从三方面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探究产生的原因

形成这一心理障碍的成因较复杂。主观上学习目的不明确,尚未形成科学的人生观;性格上活泼爱动,甚至不失聪颖和机灵;主观能动性较强,自我表现欲望强烈。客观上有社会阴暗面的影响,有应试教育各种弊端对其精神的压抑或极强的自尊心遭到伤害等等。而中职生叛逆心理的产生不是固有的态度对抗,而主要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引导是某些特征诱发的结果。例如在教育学生的活动进行过程中,学生一旦了解到教师的行为动机不是有利于他而是另有所图,就会产生对抗心理。又如,教育时不顾及学生当时所处环境就会诱发学生的感情障碍,使学生紧闭心扉,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教育采取排斥态度,拒绝接受本来能够接受的建议。由于对学生的教育无限制的重复、嗦,致使学生感到厌烦,从而形成消极的态度对待教师的教育活动。

二、矫正的对策

中职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因素与社会影响、学校教育、家庭条件、个人认识和个人经历有关,而其直接作用的一般是三种心理因素:首先由于认识上的片面性,对教育采取不信任的态度。其次,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虚荣心,不能正确的评估自己,过于自信、自负。第三,受好奇心的支配。因此,在实施矫正策略时,要对症下药,因情而变,且应主要采取理解和疏导的方法。

三、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确立适合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减轻学生在应试教育中的学习负担与过高的教学目标,制定适合中职学生感兴趣的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策略。从重理论转变为重技能,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探索的兴趣。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在教育策略上要循序渐进,切忌急躁冒进,尽可能避免师生对抗情绪的产生。做到与学生真诚相待,并主动与他们沟通思想,统一认识,主动排解学生心理上的扭曲,尊重其人格,发现闪光点,给予信任和激励,用其所长,启迪其自爱自强自信。如我班的马同学,该生天性活泼好动,自我控制力较差,上课坐没坐像,回答问题扭扭捏捏,还经常乱发表意见,学习成绩也不理想。而家长管教甚严,最终导致矛盾尖锐,常与老师对着干。针对其特点,我先与其家长交谈,使家长认识到孩子的特点;再与马同学交谈,使其理解家长和老师的苦心,从这以后任课老师和同学反映马同学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改变。最终以较好的成绩和表现毕业,并分配到较理想的工作单位就业。

2.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首先是创造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集体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改革置学生于被动地位的课堂教学,大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转向到技能方面的训练,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多开辟适合其表现的舞台。积极推进班级管理和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展示才华,修正品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养。

3.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学生叛逆心理的形成,很多都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为此,教育者首先要着力于提高自身素养,包括心理素质、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等。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在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学会制怒,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大胆利用学生叛逆心理的积极因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讲道理既要讲有利或好的一面,也要讲有害或坏的一面,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逆向思维的特点,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5篇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发育的重要转折阶段,十分容易出现叛反心理。主要表现在::在家不听父母话,在校不听老师话;扰乱课堂纪律,不完成作业,时有逃课现象;对学校倡导的事往往对着干,甚至不时搞点恶作剧或破坏公物。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怎么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开顶撞。

逆反心理具有负面效应,轻者对学习、生活等构成消极影响,重者则导致过激行为,甚至危害家庭、学校及社会。因此,认真研究初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寻找积极的疏导方法,对促进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对学校有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都具有重大的作用,也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对中学生逆反心理成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中学生逆反心理对策进行了一些探讨。

1初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1.1与初中学生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有关

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3年内就能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相反,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 。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判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他们对一切都不愿意顺从,甚至不愿再听取父母、老师及其他人的一切意见,处处要体现自己的存在,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据调查,有60%以上的学生想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如果得不到他人的重视,就会做出各种叛逆行为来寻求平等的地位。

1.2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导致学生产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

一般来说,在和睦家庭中成长的孩子通常心理健康,待人礼貌、诚恳。而在严厉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往往胆小怕事、缺乏自信,甚至自暴自弃。可见,家庭的思想倾向、文化素养、人际关系等都对学生心理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生的教育上,家长的观点、态度、方法如果不当,都有可能造成学生的心理畸形,导致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障碍。

如: 很多家长对孩子百般溺爱,过度宽容,有求必应,这样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听不得半点批评和劝告,受不得一点委屈,容易形成自负型逆反心理;相反,另外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专制的、命令式的,甚至使孩子屈服于自己的暴力行为之下,这样使孩子对父母的教育方式产生反感,甚至产生抵制情绪;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超过了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导致孩子心理压力过大,容易产生“受挫型”逆反心理;此外,如果家庭关系不和睦,父母离异或经常争吵,也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1.3教师的教学方法、教育手段也是导致学生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

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教育者具有高度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如果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尊重学生,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与体验,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只是一味地强调师道尊严,就会导致学生对教育者本身产生排斥,进而对教育产生逆反心理;或者一些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性格、能力、成绩等方面不能做出客观评价,过于注重分数,稍微犯点错误就一棒子打死,使学生产生“老师已经放弃我了”的想法,在情感上与老师对立、背离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此外,如果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呆板,不能让学生参与其中,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2预防和解决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对策

2.1正确认识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加强自我教育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教育者应面对现实,正确地引导其向创造性思维的方向转化和发展。自我教育是克服逆反心理的最好办法。

首先,教师要通过班会、学习、讨论等方式,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培养他们对自我心态进行调节的能力,并使他们学会正确归因和自我疏导,并自觉地以实际行动去努力完善和造就自己,把握自我。

其次,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学着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家长、老师以及他人言语行为的真实动机,知道父母的罗嗦、老师的批评都是善意的,是好心,是好意,;知道老师、父母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也会误解人,我们应该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

2.2重视家庭教育,讲究教育艺术

家长要充分认识叛逆心理是中学生处在青少年时期一个正常的心理特征。不要认为子女平时的一些叛逆行为是有意跟自己过不去,甚至是思想品德有问题。作为家长,要理解孩子,讲究教育艺术。

首先,家长要看到孩子在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参与家庭的管理。

其次,家长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地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挫折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

再次,家长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和孩子一起成长,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每天和孩子沟通、交流,也可以把自己工作中的事情向孩子“倾诉”,把孩子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来“重视”。

2.3优化教育手段,讲究教育艺术

教师应该由积极的鼓励代替简单粗暴的指责。因为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最渴望他人的赞美。多一种鼓励,就少一个背离者;多一种赞美,就可以把摇摆不定的学生拉入我们期望的行列。批评和指责有时虽然可以帮助受教育者认识错误,但其心里是不悦的。至于粗暴的指责更是一种适得其反的做法。为此对逆反心理的调适要少些批评,多些鼓励;少些批评,多些赞美。

为了做到多鼓励少批评,教师不但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还要注重加强师生沟通,营造轻松的教育氛围。教师要学会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要学会倾听,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把他们的所思所想,敞开心扉告诉老师,他们关心什么、想什么、对老师有什么要求,教师都要了解清楚,这样才能针对中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规划人生,让学生充分理解教师的工作意图,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到幸福和快乐,自觉接受教师的批评和建议。

2.4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一体化立体教育模式

逆反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叛逆心理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引导、处理得法,它有利于学生的个人的健康成长,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若引导、处理不当,则会导致学生人格不健全,不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甚至是误入歧途、倾覆沉沦。

第6篇

关键词:“90后”;皮球;叛逆;宽容

人们都说“90后”的学生难管、叛逆,在他们身上也出现了很多标签:“非主流”“叛逆”……甚至用一些过分的词语,比如:“垮掉的一代”。其实,我觉得没有必要过分地夸大他们的缺点。可能“90后”总是做一些我们“80后”难以理解的事情,“70后”,“60后”自然更不能理解。这时作为教师的我们不是指责他们,而是想办法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轨道。既不能放任自流,更不能手段偏激。否则,只会让“90后”的孩子们更加叛逆。

其实,每个人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中或多或少都做过错事,让家长和社会以及时代所不认同。既然时代和社会都没有放弃我们,那么,我们也不能放弃他们——“90后”调皮的孩子们。我们应该用一颗关爱之心,无怨无悔地去关心他们,和他们谈心,教育他们。我们应该选择正确的方法,寻找用力的方位和力度,让他们不再乱窜,就像一个充满气的皮球,我们给他的力越大,他就跳得越高,让我们无法掌控和驾驭。有一天,我坐在办公室将一本书重重地摔在一个充满空气的口袋上,书却被抛了起来,差点打翻旁边的茶杯,书落到了不是我想放的地方。当我重新拾起,轻轻地放上去,效果全然不同。这让我沉思了许久。这与管理“90后”的学生如同一个道理,我给那些特别叛逆的孩子起了一个新的名字——“皮球90后”。

其实,我们只要心存一颗善心,多给孩子关心,让自己有点耐心,这些“皮球”就会读懂我们的良苦用心的。这里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所遇到的“皮球”。

我2006年参加工作走进县城边上的一所高级中学。因为多种原因,那里的学生十分复杂,读书的少,虚度光阴的多。迟到、旷课、打架,那是常事,甚至因为致人死亡而坐牢的也有。我也曾因为学生在课堂上不听,还严重影响课堂纪律,没有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差点下不来台。第三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了一个高一班主任,或许是由于已经有两年的工作经验,我处理班级问题的时候冷静了许多。高一下学期恰好一个同事介绍一个男生来到我班,第一印象还可以,碍于同事关系把他接了。开学不到两周,我就见识了他的“可爱”。在教室抽烟被我抓了现行,迟到、旷课、打架几乎样样都占了。在他姐姐口中知道他是被好几个学校开除过的,当时都已经19岁了,可仍然不懂事。我心里有点后悔,但我没有后退,也没有一下把他开除,我用尽各种手段来约束他。期间,我上重庆去参加重庆市全国优秀班主任培训,刚下火车,就接到班长的电话,他在学校打架了。当时我就打电话让介绍人来把他领回去,但介绍人却找理由不管,那时我真的感到很无助。坐在公交车上冷静下来之后,我告诉班长让他先在班上待着,等我会后回去处理。两天的培训,我收获不少,听了几位全国优秀班主任的心得,我的认识上了一个台阶。回去后通过请家长了解情况后得知,他是一个非常有孝心的孩子。我抓住他的这个优点来教育他,同时肯定他的这一优点。以后的日子里,他一天一天在改变,到期末时,虽然期间也有几次违反班规校纪,但相比以前,变化了很多。如果我当初一气之下把他开除,他可能就再无学习机会,或许现在就是社会的负担了。他现在还经常给我发信息。此刻,他已经是一个高三学生了,正忙着高考前的冲刺。

在今年第26个教师节之际,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去年教的那个文科班级中一个最叛逆的女生送了我一束鲜花和一封让我十分感动的信。课堂上她不是睡觉就是化妆,从没认真听过几节课。因为她很叛逆、很特殊。我从来没有批评过她,每次走到她身边,她都把笔拿在手上,在那里装出答题的样子,我只是笑一笑,顺便夸她两句。如果她做题做正确的话我就鼓励她,她做错的时候就给她讲一下怎么做,始终没有一点怨言。就是这样不经意的举动,让她记住了我。如今,从她给我的信中我感受到了她的真诚。看着她的信,我感动得眼眶湿润了。我感动,是因为一个在别人眼里十分叛逆的孩子,在你不经意的关爱中,她都能记住你。这也让我从她身上看到教育学生,特别是“90后”这些叛逆的学生,该怎样和他们交流和沟通。这给了我教育叛逆学生的一点收获。其实,他们就像一个个充满气的皮球到处乱窜,只要我们给予恰当的力,这个乱串的“皮球”就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7篇

关键词:顶撞;逆反;是;不是

作为政教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经常遇到“顶牛”的学生,他们对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不但不领情,反而针锋相对地与老师顶撞。那么,该如何驯服这样的“犟牛”呢?那些一向被视为“叛逆”的学生,我觉得非常有必要认真解读他们,不妨让学生从“是”“不是”开始,将他们拉回到正确的轨道来。

【案例概述】

2012年国庆长假开学的第一天中午,我按惯例去巡查,刚走到初二三班门前,就清楚地听到了学生张某和李某在大声争吵的声音,尤其是张某连叫带骂,我一股怒气冲上脑门,打开教室的门一进去就直接大声“训斥”张某。他由于多次打架,成为全校皆知的“坏学生”。由于“先入为主”印象作怪,我根本没有了解情况,主观上认为是张某在骂人,并让他去政教处接受教育。没想到他的情绪一下子狂躁起来,竟然冲着我大声说:“我不去,就是不去。”我更加火冒三丈,硬要把他拉到政教处批评教育一番。没想到他却自个儿怒气冲冲地出了教室,好像受了什么委屈似的变本加厉地叫嚣着:“我不上(学)了,我宁愿不上(学)了”之类的话。从教室到政教处,我边走边控制自己的情绪。我想,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训斥,指责甚至挖苦的手段去对付这头“犟牛”,可能会越搞越僵,既达不到教育目的,又伤害了师生感情。我很快调整了策略,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了解。

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我意识到自己刚才处理过激了。我首先向张某道歉,说:“老师没完全了解情况,就大声批评你,是老师错了。”我的道歉让张某情绪也稳定了下来。接着我尝试用说“是”的谈话策略来扭转局面。

我问:“李某是不是你的同学?”

“是!”张某答。

“李某平时对你是不是很客气?”我又问。

张某点头:“是!”

“你突然翻脸用粗暴的手段对待李某,他是不是会非常伤心?”

“是!”张某低下了头。

“李某踢人不对,但你是不是有更好的办法来处理呢?”

张某迟疑了一下说:“是!”

“如果因为这件事让你和李某受到处分,你是不是既对不住自己,也对不住李某?”

张某低声说:“是!”

“如果时光倒流,你绝对不会这样做的,是不是?”我用手拍着张某的肩膀,鼓励他。

张某不好意思地笑了:“是”。

在让张某一连说了几个“是”的基础上,我成功地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冲动、粗暴与偏激。后来经过班主任的配合教育,他向我赔礼道歉,承认自己态度不好,顶撞教师,对老师不尊重,并真诚地向李某写了一封诚恳的致歉信。

【案例剖析】

像这种一开始对批评教育和学校纪律消极抵触、甚至藐视的学生,自然不会像听老师话的学生那样受老师欢迎。我认为张某同学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在两个方面:

一是主观方面,初中生正值“身心剧变”时期,其中初二学生尤为明显,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还有人认为初二阶段是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阶段,初二学生最难管理,被称之为“初二现象”。人们之所以特别关注初二的学生,与近年来初二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种种表现密切相关。其主要表现在,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性格偏执,喜欢与人争论,喜欢怀疑或攻击别人,于是产生利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的这种倾向,以此来维护自己的自尊。

二是客观方面,教育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往往也导致了学生的负面叛逆心理。他认为,我一进教室就专门指责他,所以一时冲动,产生不满心理,顶撞老师。所以,我们在遇到学生违纪时应事先调查,认真分析。如果老师态度生硬,对学生批评过火,或者不看时机、不分场合地批u学生,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容易引起学生的顶撞。

【策略与方法】

经过对上述案例的剖析,我想,预防和消除学生“叛逆”心理的教育策略有以下两点:

1.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

“叛逆”学生的“反叛”形式,很多都与老师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当有关,因此,教育者首先要着力于提高自身素养,包括心理素质、教育教学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等。

教师对“反叛”学生实施教育,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在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学会制怒,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

2.注重对产生“叛逆”心理的“反叛”学生的疏导工作。

抓住最佳时机,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使之改变认识,改正错误。教师对学生宽容,决不等于姑息迁就,放任自流,宽容学生的目的还在于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给学生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机会。因此,在避开学生的锋芒之后,教师要特别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善于选择有利于学生悔过认错的教育时机,采取和风细雨、以理服人的方式,耐心细致地摆事实、讲道理,促使学生转变思想,提高思想,提高认识,使学生在自我愧疚、自我谴责的心态中接受教育,改正错误。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单亲家庭;学生特征;主要措施

学生在一个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中成长,他们亲眼目睹了自己最亲的父母分道扬镳,给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自己曾经温暖的家庭变成得不在温暖,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带来的伤害是父母的金钱无法补偿的。就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单亲家庭的学生和其他学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等方面,老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缓解学生的心里创伤。

一、单亲家庭成长的学生特点

(一)性格比较孤僻。单亲家庭的学生性格相对来说是比较孤僻的,不愿意和学生、老师以及其他一些人进行交往。

(二)心里上比较自卑。单亲家庭的学生心里常常产生自卑,很难和整个集体融合。大多数父母离异的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他们都会感觉自己不如其他的同学,残缺不全,很容易就会产生自卑感,如果他发现别的学生在看他,就会认为自己在被别人可怜,在和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也比较敏感,很容易胆怯,无法以正常的姿态去学习,和正常人的生活也是不一样的,常常成为边缘化的对象。

(三)与人相处比较敌视对方。单亲家庭的学生,目睹了父母之间的吵架,严重的还有家庭暴力等等,这样的场景在学生幼小心灵中是无法忘记的和消灭的,这样的学生认为人和人之间是无法建立和谐的关系,所以就会导致学生对老师以及其他的一些学生产生敌视的心里,严重的还会出现过度的心里反应,开始出现攻击的现象。

(四)具有较强的叛逆心理。在父母离异的家庭中,父母教育的方式比较简单和粗暴,和学生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就会导致学生出现性格叛逆的现象,严重的还会对老师的一些言行进行抵抗,不愿听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劝告,对老师的批评和教育存在抵抗的心里,同时也会对教育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创建一个和谐的环境。建立一个相对比较和谐的环境,帮助学生融入班集体。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把离异家庭学生心里的怪冰进行融化。一是老师可以和这样的学生进行谈心,倾听学生在学习中以及在生活中的想法,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关注他,同过和学生进行交流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二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单亲家庭的学生多一些关心,在进行提问的过程中要多考虑一些问题,如果他们在学习上取得了进步,老师要进行积极的表扬,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并鼓励学生走出孤僻,并融入到整个班集体当中。

(二)不断的激烈和帮助学生。老师要不断的鼓励单亲家庭的学生,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信息。学生产生自卑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对自己完全的不自信,老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不断的挖掘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过人之处,并对其进行不断的鼓励,帮助他们从新找回自信。例如:某学生成长在单亲的家庭中,从小就有比较严重的自卑心里,老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后,知道他练过钢琴,并能弹出优美的曲子,老师就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这一特长,在班级举行元旦晚会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让他上台弹凑一首曲子,全班在他弹凑完毕后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就会让学生深受感动。

(三)倡导团结。大多数单亲家庭的学生都不愿意融入到集体当中,也不愿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把自己长时间和别人处于敌对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转化。做为一名教师,要让学生关注这些比较特殊的家庭的学生,即使他们面对敌视的心里,我们也要向他们积极的伸出援助之手,让我们大家的热情去感化他们受伤的心灵。

(四)学校和家长共同合作,让学生感受温暖。单亲家庭的学生比较容易产生叛逆的心里,老师既不能严厉的训斥也不能简单的训斥,因为严厉的训斥就会增加学生的叛逆心理,甚至会让学生出现更加严重叛逆程度,所以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症下药,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并研究学生存在叛逆心理的原因,同时也要和学生的家长进行联系和沟通,相互合作,共同教育学生。

(五)实施有效的心里干预。老师要帮助学生消除障碍,对于沉迷在以前学习生活环境的学生,要对其进行重视,学生长时间就会形成心理障碍,所以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合理的心里干预。遇到这样问题的学生,老师应该站在心理学的角度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对其进行心理干预,让学生明白过去的环境都已经过去了,应该不是不断的学会面临新的环境,接触新的同学和老师,如果在过去的生活和学习中无法真正的走出来,就会无法快乐的生活和学习,老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心里健康和发展。

三、结语

单亲成长的学生在性格上以及心里上都会和正常人存在差距,他们不仅会产生自卑的心里,同时还会对身边的人产生敌对的心里,所以老师在教育他们的过程中,一定要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伟.单亲家庭女大学生性别角色探讨――对两位单亲母亲家庭女大学生的个案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13).

[2] 徐安琪,叶文振.父母离婚对子女的影响及其制约因素――来自上海的调查[J].中国社会科学,2001.24(14).

[3] 左鹏,张静.单亲家庭大学生的社会支持问题研究――以某大学女生为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