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软件开发行业发展

软件开发行业发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2-08 15:58:05

软件开发行业发展

第1篇

计算机软件开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工业工程设计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和自动控制软件等。

(1)工业工程设计软件。工业工程软件主要是在工业领域中,为工程提供主要功能设计的软件,诸如机械领域的制图软件、分析软件,化工领域的系统模拟软件、专业压力设计软件,电力行业内电路设计软件、电力分配软件等。在进行工业工程设计软件开发中,最重要的就是结合工业工程的实际需求,提出能够为工业工程服务的软件包。开发过程中,编程语言要避免采用集成困难,并将软件尽可能地编写成模块化。工业工程设计软件开发需要进行实际测试,并向用户单位汇报设计软件的使用说明。

(2)项目管理软件。随着现代工业管理过程复杂,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大,项目管理软件不断地走进工业管理领域。信息管理软件的功能主要包括记录管理人员数据,进行企业预算筹划,管理企业生产等。项目管理能够辅助企业的领导更加准确地熟悉企业运营状态,并对于企业员工进行有效地管理,针对工业发展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在进行项目管理类软件开发过程中,信息传递共享为关键技术,软件的人性化操作和设计为项目管理类软件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最为系统的软件开发能够给企业管理上最大的帮助,方便管理者进行枢纽企业信息。

(3)自动控制软件。在工业工程中,自动控制软件能够代替人工操作进行工业工程的控制和检测工作。随着现代工业领域对自动化和控制精度的要求不断增加,相应与工业装备配套的软件不断出现。自动化发展始终是工业的发展方向,而自动化的水平不仅与所研发生产设备的硬件技术相关,与其控制相关的软件也非常重要。因此,在工业领域应用的控制软件要确保智能,能够保证要控制对象的自动化运转。在进行开发该类软件时,应更加注重系统运算算法,结合当今最先进的控制思想,达到实现自动化控制硬件的要求。

2结语

第2篇

9月1日,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南京软件行业协会、软件世界杂志社等共同承办的“2007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暨企业创新高峰会”在南京胜利召开。本届高峰会在创新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软件企业潜力,以提升中国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为主题。与往届不同,本届高峰会除为企业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外,还将产业环境建设,产业技术支撑、企业综合能力提升等几个方面纳入研讨话题,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本届会议还开展了“2007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十件重大事件”、“2007中国十大创新软件企业”和“2007中国十大创新软件产品”等评选活动。该项活动对于在全行业大力宣传、推广自主创新精神,鼓励企业快速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培育扶持一批创新型软件企业和创新软件产品意义重大。

加快软硬融合做大做强

今年上半年,我国软件产业以高于整个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速度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软件出口平稳增长,产业结构与布局不断调整,软件产业的发展成为拉动电子信息产业增长的重要力量。

在本次峰会上,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周子学司长提出,我国软件产业如今已呈现出六大特点,即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增长速度保持平稳;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软件服务增长较快;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大企业优势日趋明显;软硬融合趋势明显,嵌入式软件增长平稳;出口增速有所下降,服务外包潜力较大;区域布局日趋集中,部分中西部地区发展迅速。

现阶段,人企业规模不断扩人,有调查显示,软件业务收入前100家企业中,软件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20家;百家企业合计软件收入超过750亿元,占全行业收入的30%以上。嵌入式软件增速(24%)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占软件产品收入的比重(37.9%)超过l/3;软件出口中,嵌入式软件占一半以上(52%);基于大行业应用的软件企业仍是产业发展的领头羊,特别是通信领域的嵌入式软件企业在产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软件产业核心竞争力快速提升的同时,我国信息产业总体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软硬比例相对失衡;企业研发实力薄弱,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低,产业支撑体系仍不够完善;市场环境和竞争秩序有待规范等。如何在软硬件结合方面下功夫,周子学司长强调:“目前,软件产业发展并没有脱离硬件的区位格局,制造业规模靠前的省份软件产业发展规模也排名前列,说明中国的软件业受硬件业发展的影响很大。部分中西部地区发展较快(如四川、陕西等),除了本地制造业规模较大外,也与其依托本土企业发展软件密切相关。因此,依托制造业、推动本土企业的软硬融合是区域软件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

结合中国的国情及目前的产业发展现状,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应加快软硬融合,进一步做大做强,“做大做强中国软件产业不容易,我们不能跟风,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自己的出路。中国的本土大企业不应只做硬件。本土大企业要考虑做强,最好的途径就是做软,要在硬件生产的同时去开发嵌入式软件、应用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市场。企业软件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越高,其竞争优势越明显。产业界不能把软件和硬件割裂开来。支持硬件企业发展软件的同时,更要支持软件企业与硬件结合。如果硬件企业目前没有软件队伍做支撑,可以委托软件企业把这块做起来。软硬融合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软件企业做大做强的好路径。”周司长从实际出发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

与此同时,我国软件产业还应加强在节能减排和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周司长指出:当前中央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和新农村建设,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给予扶持,相关的软件开发和信息化应用市场潜力巨大,也容易得到国家的扶持。

另外,我国软件企业应加大承接国内跨国公司的软件业务外包业务,在适应服务化趋势的同时,加强软件“内包”。随着全球产业链向我国转移及产业分工日趋细化,国内跨国公司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市场巨大,软件企业要抓住时机,做大做强。

用创新捍卫自主知识产权

“软件外包并非是软件企业的必然选择。”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战略创新的基础上,福建榕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副总裁/技术总监陈明平又为中国国产软件企业指出了另一个出路。

成立于1993年的榕基在本届峰会上被再次授予了“十大创新企业”称号,而作为拥有14年行业拓展经验和技术成果转化基础的软件企业,榕基的血管里始终流动着“自主、创新”的血液。榕基在把核心技术进行量化产品化转移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式方法。从通常角度考虑,企业会在加强企业研发投入的同时加强团队管理,而榕基则是用多年的行业拓展经网络化催生产业新格局

软件产业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整体发展的重要支撑,有资料显示,近几年,我国软件产业一直以年均40%的速度高速增长,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健全的产业规模及体系。产业综合实力也在不断增强,软件技术创新取得了群体性的技术突破。在软件产业环境不断优化的同时,新产品不断涌现,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企业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软件产业人才规模在不断扩大,软件企业的整体快速发展使得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的步伐不断加快,软件产品的出口及外包业务持续快速增长更加促进了我国软件产业整体发展,种种迹象表明,我国软件产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高峰论坛上,信息产业部产品司陈英副司长总结了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现状,并分析了未来软件产业发展趋势。

如今,网络化正成为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正在以机器为中心向以网络为中心的重大变革,网络化正在成为软件产业中最具影响力的产业发展趋势之一,以开放式、分布式、异构性和移动计算等为特征的网络信息平台承载着巨大的数据和信息资源,提供着正在飞速增长的网络信息服务,软件应用和业务服务,并带来复杂的管理需求。在网络环境下,软件技术发展呈现出更新换代加速,技术与工程紧密结合的特点,跨平台的、面向网络的软件开发和应用技术。正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随着网络服务标准的成熟,新一代软件基本以网络为中心,来实现各种复杂的分布式应用。

与此同时,全球化发展加快了产业链的 整合进程,软件产业的全球化同时也促进了软件竞争的全球化,使得软件产业内部的整合进程加快。为大力推进本国软件产业发展,美国、日本、欧洲等软件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以及印度、韩国等软件新兴的国家,都根据自己的优势来寻求在整个软件产业的价值链中更为有利的位置。

对于软件产品而言,软件产业全球化要求所开发的软件必须能够适应不同的地域,运行于不同的类别的平台,适用于不同种类的设备及支持不同的语言,这对因特网环境下的软件开发、部署和运营技术,以及因特网上的服务表示以及交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软件之间的协同还需要大量的公共资源的强有力的支持,更为公共的软件构件库的形成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体系化的竞争促使软件平台一体化的发展,随着较为完整的软件服务平台体系的逐步形成,软件竞争已经从产品的竞争发展成为整个体系的竞争。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相互渗透,一体化发展趋势日趋明显,软件开发平台正在日益与运行平台集成,形成统一的系统软件平台。最终,软件平台体系将发展成为网络环境下各种应用的支持基础。在网络环境下,软件开发研究测试的传统模式正在发生改变,软件产业的重心正在从产品转变成服务,软件产业正在变成服务业。

会上,信息产业部产品司陈英副司长向与会者介绍了信息产业部产品管理司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在推动软件创新方面的诸多思考,同时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将逐步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要抓住实施国家重大工程的机遇,来推动建设产业创新的调控体系;要建设科研教育与企业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等七个方面加强引导,为软件产业发展营造更加和谐的产业环境。验来提升项目的实施成活率,提升产品的灵活度。“联想、华为这样的企业可以说已经成为了我们民族软件产业的一杆旗帜,而榕基则要成为以创新型自有知识产权和具有榕基特色的市场发展战略指导下的另一面国产软件旗帜!”陈明平对榕基未来的发展有着清晰的思路。

显然,在软件产业创新发展的道路上,任何软件企业都少不了研发投入及技术团队的建设,然而在软件企业技术创新型突破的基础上,如何使软件研发进入快速并有效的轨道?在陈明平看来,一定比例的研发投入是企业得以创新的基础,而技术研发中人的因素很重要,这就要求有一支强有力的研发团队,在此基础上还要有一定的管理理念,也就是应该形成一定的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一颗强有力的技术心脏。

众所周知,国产软件企业很难做大做强,随着国外企业以并够、投资等多种手段介入国内市场,这些国产软件企业将如何应对?

陈明平的答案是“走自己的路!”面对国外巨头企业的市场侵入,国内软件企业应该尽快的形成自己的联盟,以整体平台技术优势来突破国外企业的技术整垒,而对国内企业间的竞争则以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优势与其竞争,在国外与国内企业之间寻找市场突破口。

互操作是实现创新的绝佳途径

“互操作性是IT研发人员、IT应用甚至是最终用户的最大痛点!”微软大中华区技术执行官李志霄在本届峰会上提出了困扰软件创新的核心问题。

软件企业是软件产业发展的生力军,随着互联网及WEB2.0的发展,创新正在从传统的封闭意义上的创新走向开放的创新,“我们不应该认为所有聪明人都应该为我们工作,我们应该做的是与公司内外的各种聪明人来合作,企业内外部研发之间可以做配合,同时,应该建立好的商业模型,同样,我们不仅仅要从别人购买我们的专利中获利,同样也要购买别人的专利,这也就是所谓的交叉专利许可。”李志霄对开放的创新做了充分的解释。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及个性化不断增多,同样,作为研发主力的企业也在互联网高速发展情况下不断推陈出新,而在产品及服务需求差异化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如何在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的同时,解决不同企业、不同产品之间的互操作问题成为了目前软件产业不断创新的一大挑战。

李志霄在会上解释道,所谓的互操作性就是信息技术系统、组件和服务交换数据与信息的能力即“讲述和理解”。而软件与硬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可塑性上。从软件角度讲,软件企业要实现互操作性就是要实现“我的东西你能理解,你的东西我能理解。”在具体实施层面上则应该从产品、社区、授权使用及标准四个层面努力,李志霄表示:“微软正在积极地从这四个方面上进行努力,我们相信基于开放的、互操作的IT架构及应用必将推动软件产业的创新!”

硬件为软件提供创新机遇

“Intel的历史就是创新,Intel的DNA里就是创新!”英特尔副总裁兼中国软件开发总经理王文汉在本届高峰论坛中着力强调了在硬件飞速发展时代的软件创新机遇。

“内核就如同牛的胃,胃增加了自然胃口也就夫了,而如今中国的软件产业在多核时代下正迎接着股市中的牛市。”王文汉对中国软件产业所面临的创新机遇信心十足,“在摩尔定律的映照下,如今,硬件已经呈现出了高速发展状态,而整体IT产业的发展却正在放缓,究其原因就是硬的太硬,而软件的还不够软,硬件就如同人的肉体,软件就如同人的灵魂,当肉体发展而灵魂却没有进步的时候,他所产生的附加值也随之变小。”

随着硬件尤其是内核的不断增多,软件产业发展正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在虚拟化方面,硬件的飞速发展已经使得用户在节约资源方面实现了一次大的飞跃,而虚拟化软件的技术突破将使得软件产业乃至IT整体产业带来―二次突破;同时,多核的出现使用户在图形化体验方面带来了空前的享受,但这更需要软件的技术实现来加以提升整体体验性能;多核的发展必然为并行计算带来空前的软件挑战,而恰恰是这一挑战的存在才使得软件创新有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多核时代的开源产业发展也再次将软件产业技术及商业模式的发展再次推向了风口浪尖。在本届峰会上,王文汗用及其简短的话解释了Intei作为信息产业链最底层的核心级企业在促进软件产业发展方面的一些看法,“多核时代的来临,必然是软件创新机遇的一次绝佳体现,同样,这也必然会为软件产业整体提升带来巨大的空间与机会!在这里我套用一句话,无论在底层的BIOS还是顶层的操作系统,在多核处理器时代,软件创新处处是蓝海!”

创新也要循规蹈矩

“从最初的钢铁行业信息化,到如今的有色金属行业信息化及石化、采掘、机械制造业信息化甚至公共服务信息化业务拓展,宝信的突破创新也有一定之规。”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丛力群在领取了“中国软件创新产品”奖项后,对软件创新做出了另一番解释。

对于从传统行业信息化发展起来的软件企业而言,其创新型发展既有优势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惑,如何在现有业务稳步提升的同时能够使行业不断外延?怎样逃离企业已经在软件行业中形成的固有印象?如何在把握传统技术的同时能够在其他领域有所建树?丛力群认为,从传统行业企业中剥离出来的软件企业应该以关联业务扩张为其市场发展铺路。

第3篇

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必争的焦点和战略制高点。为抢得发展先机,树立在全球软件产业链中的有利地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纷纷制定了立足本国国情的软件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采取了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例如,美国走的是“全面主导”的发展道路,占据全球软件产业链的最上游位置,以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规范和引导位于中下游的软件产业门类,瞄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赢得了巨额的产业利润。日本和韩国充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走的是“国内优先”的发展道路,主要针对国内市场,出口在国内整个软件产业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少。以色列重点强调软件产业开发,充分发挥俄罗斯移民的智力资源,将全球领先的军用软件技术知识转化为民用,在数据、信息安全和无线通讯领域等软件细分市场取得了领先地位。爱尔兰利用其很低的企业所得税政策,吸引跨国公司在爱尔兰本土建立生产基地,逐渐成为软件跨国公司在欧洲的运营中心和软件集散地。印度规避了国内市场狭窄、信息化基础薄弱等方面的“先天不足”,大力发展软件外包服务和离岸开发业务,大型软件企业为跨国公司承包价值链高端产品和服务,中小型软件企业提供诸如解码、编程和测试等价值链低端服务,创造了比较庞大的软件出口额。

相比之下,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明确清晰的软件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在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方面还没有真正到位,发展环境还没有实现优化,再加上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国产软件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还不能为国民经济提供足够的支撑,使得我国在软件产业发展方面,处在世界发达国家和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夹缝”之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未见缩小,反而有日益扩大之势。长此以往,如果不从根本上加快软件产业的发展,我国将痛失占领国际竞争制高点的大好时机,形势的紧迫性和严峻性可想而知。

(一)在全球软件产业中的地位低微,与周边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2000年,全球软件及服务业市场总收入为5960亿美元,其中,我国软件产业销售额为71.7亿美元,占全球软件产业总额的1.2%,相当于美国的1/40,日本的1/8,也低于爱尔兰的1.5%,印度的1.48%,韩国的1.39%(见表1)。

表1中国在全球软件产业中的地位

(单位:亿美元)

中国美国日本爱尔兰印度韩国全球

1999年53.222005408467.5595274

所占份额1.0%42.0%10.2%1.6%1.3%1.1%100%

2000年71.724005728988.583.25960

所占份额1.2%40.2%9.6%1.5%1.48%1.39%100%

资料来源: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编:《2000年度中国软件产业研究报告》,2001年4月。

从总量以及所占比例来看,2000年,我国软件产业占全球市场的份额虽然与周边国家如印度、韩国所占的份额相差不多,比爱尔兰略低0.3个百分点,似乎差别不大,但是考虑到软件产品质量、软件开发的规范程度、软件出口或满足国内市场的程度等方面,我国与这些周边国家以及爱尔兰相比则存在很大差距。例如,单从出口来看,2000年我国软件出口约4亿美元,仅是印度的1/15。我国软件产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以及与周边国家的差距,与我国作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很不相称。

(二)软件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较低,发展速度不能适应国家信息化的要求

2001年,我国软件产业总额占GDP的比重为0.78%,远低于发达国家6%的平均水平,也低于韩国的1.96%,印度的16.7%,与国家信息化对软件产业的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1996~2001年,我国软件产业国内市场增长速度分别为46.8%、31%、26.4%、27%、33%、34%,年均增长率约为30%,虽然高于世界软件产业的平均增长速度,但比印度软件产业起飞时期低20个百分点,比爱尔兰低50个百分点,难以满足国家信息化建设对软件产业的要求。

(三)软件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但国产软件的市场份额十分有限

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行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建设,这无疑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软件产业的发展空间很大。但是,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并没有形成对国产软件有效的需求,反而有助于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发展。如微软公司的在华业务,两年内增长了2.5倍,是微软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最快的部分,而国产软件的市场占有率仅维持在30%左右的水平,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软件产业几乎全面处于全球软件产业链的中下游地位,在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的发展方面受制于人,在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大环境中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另一方面,目前的政府采购从尽量节约财政资金方面考虑得多,而在通过启动政府采购为国产软件创造市场空间方面考虑不够,未能给国产软件以有力的实质性扶持。

(四)缺乏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核心竞争力薄弱

为了保障安全,有些国家如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在军事部门中完全使用自己独立研制的操作系统。但是,在我国,国外软件产品占据了2/3的国内市场,其中在系统软件方面几乎没有我国自主版权软件的立足之地,国产支撑软件只是凤毛麟角,应用软件同样面临剧烈竞争。缺乏基础和核心技术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自主创新能力弱,不仅使得大量利润流入外国企业,严重影响我国软件产业的积累和再循环能力,而且还严重威胁着我国的信息安全。一个国家的信息产业在别国提供的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长此以往,对于国家利益、国防安全都是非常危险的。

(五)产业发展基础薄弱,无力与跨国公司抗衡

据CCID(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统计,至2000年底,我国从事软件开发、研制、销售、维护和服务的软件企业有3,000家左右,加上兼营软件的企业,总数大约有5,000家。

我国软件产业规模结构的特点是以中、小企业为主,50人以下的企业占55%左右,50~200人的企业占42%左右,1,000人以上的仅有中软总公司、东大软件、用友软件、北大方正等十几家公司。2000年,我国软件产业人均产值平均不到15万元人民币,而微软每年人均产值高达62万美元,这表明我国软件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处于较低水平,市场竞争力不强。

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是导致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软件技术人员约有19万人左右,此外,还有30万人在从事计算机应用、科研与教育工作。但是,我国软件技术人员中绝大多数是从事程序开发、技术支持和服务的人员,软件产业发展所急需的系统分析师、架构设计师、高级工程师、项目经理和技术工人的数量非常匮乏,无法满足软件产业发展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在典型的知识型产业中缺乏急需的专业知识型人才,再加上“一低两高”(劳动生产率低,人力成本高,开发成本高)的现状,发展速度之慢也就不足为怪了。

(六)国家软件产业政策在落实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国务院《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在促进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将近两年的时间过去了,该文件规定的政策并没有完全得到落实,同时还有一些问题在落实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

例如,在投融资方面,该文件规定的由国家扶持的软件产业风险投资公司和投资基金至今尚未组建。由于软件企业固定资产少、无形资产比重大,缺少可供抵押或质押的资产,很难争取到银行贷款。在软件企业上市方面,国家各部门制订的政策法规相互矛盾,现行的政策法规阻碍了软件企业的上市融资之路。同时,由于软件企业的规模较小,前期研发投入过大,而且研发费用很难转化为固定资产,与传统制造业的盈利模式有所不同,同时发行股票的规模也无法放大,因而,在目前实行股票发行核准制的情况下,证券公司在推荐软件企业发行股票方面积极性不高,软件企业上市存在实际的困难。另外,国务院18号文件中关于软件企业在资产评估中无形资产占净资产的比例,以及软件企业境外上市融资等规定缺少实施细则。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现有的软件产业政策是从软件产品销售收入比例和自产软件产品销售收入比例等方面来界定软件企业,而将软件服务业、软件产业孵化器、软件企业的分支机构以及国产软件的和分销商排除在外,实际上使软件产业链条上各环节、各要素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导致有些环节发展滞后,成为整个软件产业发展的“掣肘”。

关于软件采购方面,目前政府采购主要是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设计,对通过政府采购为国产软件发展创造市场空间的政策目标考虑不够,缺乏指导政府采购的标准规范和产品、服务目录。

关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目前版权法的执行仍未取得预期效果。据美国SIIA(软件与工业信息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越南和中国是世界上盗版率最高的两个国家,1994年两国的盗版率分别为100%和97%。随着政府对知识产权的重视,近几年两国的盗版率已有所下降,但依然保持在98%和91%左右。据统计,1999年,中国软件业因盗版而损失的金额高达6亿多美元。盗版率居高不下,不仅严重制约了国内软件企业的发展,损害国家形象,也严重影响了跨国公司和风险投资进入中国的积极性。

二、我国软件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我国软件产业处于软件发达国家和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夹缝”之中,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在软件产业这个国际竞争的前沿领域将无所作为。20世纪90年代末期,印度在相对贫瘠的国内经济基础上实现了软件产业的腾飞,在高科技产业和知识经济的核心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印度在不具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尚且实现了软件产业的跳跃式发展,而我国呢?拥有印度无法比拟的国民经济信息化程度、信息产业规模、国内市场潜力以及综合经济实力,这无疑增强了我国在发展软件产业方面的决心和信心。

考察软件产业在美国、日本、韩国、印度、以色列、爱尔兰等国家成功的发展道路,我们可以发现软件产业具有与一般制造业不同的规律。很多以资金密集型为特征的制造业,如机电、汽车等,在世界各国之间的转移基本上呈现“发达国家次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规律。但是,软件产业完全有可能同时在发达国家、次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展起来。这主要是因为推动软件产业和传统制造业成功的关键资源不一样,传统制造业的关键成功资源是资金,而软件产业的关键成功资源是知识型的人力资源。所以,发展中国家完全有可能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再加上政府推动和政策支持,与发达国家在这个领域一争高下。

同时,以Linux为代表的开放源代码运动的兴起以及网络计算机(NC)的推广,为软件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Linux是一种将源代码完全开放的UNIX类操作系统,由于它的开放性和技术的先进性,并宣布遵循自由软件联盟(CNU)的GPL协议,赢得了一批富有市场经验的软件开发厂商的支持,从而使Linux能快速传播和发展,开始对微软造成直接威胁。目前Linux在全球已有约1,000万用户,在因特网服务器上所用的操作系统(OS)上已居首位,占有率达28%。IDC(国际数据公司)预计,五年后Linux将跃居全球操作系统市场的第二位。

以Linux为代表的源程序公开软件,给现有的软件产业体系带来了巨大冲击,其必将影响世界软件产业的发展。例如:开放源码可能成为软件发展的重要模式;以网络为核心的开放式的崭新开发模式逐渐形成;改变软件产业的“游戏规则”。

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NC(网络计算机)已成为计算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特别适合中国国情,具备大力推广的条件。目前NC已从单一的瘦客户机扩展到便携、移动、无线的网络访问终端,其用户群的规模正在迅速扩大,推广NC的条件已逐渐成熟。NC对CPU的性能要求不高,我们可以大力推动基于Linux的CPU芯片的开发,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CPU设计产业。

另外,软件已成为各行各业企业管理、产品设计、生产过程控制的核心,是技术创新、商业竞争的有力工具。软件行业也不再仅局限于计算机行业之内,而已渗透和分布在其他行业之中,软件的产品形态呈多样化。嵌入式软件市场正在升温,一种是面向消费者的市场,如移动电话、手持设备和信息家电;另一种是面向工业应用的市场,如工业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仪器。这是一个相当分散的市场,由于嵌入式软件往往在专用微处理芯片上运行,因而不易形成统一的独占性市场。

因此,我国要改变在全球软件产业链中的地位,尤其是改变在系统软件市场中的被动局面,存在很多难得的机遇。重要的是我国要抓紧时间,不能再沉湎于于事无补的过多的争论。目前,最紧迫的事情是,尽快确定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战略,充分调动发挥我国拥有的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唯其如此,我国软件产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跨越式发展,达到国务院18号文件中规定的目标,跻身于世界软件大国之林。

三、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道路

前面我们考察了美国、日本、韩国、印度、以色列和爱尔兰等国的软件产业发展道路,现在回过头来,看一看我国软件产业今后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一个明显的结论是,我国绝对不可能照搬别国的模式。我们自有我们的国情,自有我们独特的优势资源,因而,在发展软件产业的道路选择问题上,我们要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一)国家行为和企业行为互动

这里的“国家行为”并不仅仅是指国家要制定合理的软件产业扶持政策,主要是指要通过国家投入、组织和引导来推动软件产业的发展。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我国的信息产业基本上是建立在美国提供的核心技术的平台上,这对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因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使之产业化,并为之提供市场空间,这是我国在国家层面上必须要做的事情,我们不能把发展软件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的希望寄托在软件企业的身上。这是因为,第一,发展具有自主版权的软件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不像软件服务业那样,单靠优秀的人才资源就可以做得很好。操作系统和支撑软件等系统软件产品,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资金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的行业门类,只有国家才能集中大量的资金资源和人才资源,以国家为主导,统一组织和协调,才能有可能取得成功,指望单个的企业或企业之间的联盟就可以解决软件的核心问题是不现实的。第二,目前我国软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资金不雄厚,根本无力解决发展系统软件所需要的庞大资金和面对巨大风险,同时,资本的逐利性也不可能要求软件企业主动站在国家的角度上为国家“排忧解难”。第三,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形势逼人,只有动用国家的力量,集中国家的资源,像我国当年研制“两弹一星”那样,采取非常规的运作方式,迅速缩短我国软件产业在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方面与软件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才能摆脱长期以来我国在国际软件产业链中的被动地位和尴尬局面。

当然,在发展软件产业方面要体现国家行为,并不意味着国家直接用行政手段来干预,而是以国家为主导,采取市场运作和商业化的形式,比较可行的操作办法是:国家投入巨资,以国家为主导,同时吸收社会各界包括软件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投资机构,甚至跨国公司的资金,直接组建实体,从事软件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的研制、开发、生产和销售,在该实体内容形成从研发到产业化的“一条龙”,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研发和产业化脱节的“痼疾”。

(二)软件产品和软件服务并重

有人认为,目前我国应侧重发展软件产品,提高我国在全球软件产业中的地位,而让软件服务业保持自然增长状态。又有人认为,目前我国软件产品与软件强国相比落后一大截,无法在短时间内超越,与其在系统软件领域内从事没有多少成功几率的拼搏,还不如侧重发展服务业,这既可以锻炼人才,又可以创造就业,还可以为将来侧重发展软件产品奠定基础,同时还顺应了目前出现的软件服务业领先的发展趋势。

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观点均有失偏颇,没有全面地考察问题的实质。笔者之所以提出“软件产品和软件服务并重”的观点,是与“国家行为和企业行为互动”的看法一脉相承的。国家与企业在发展软件产业的道路上既有分工,又是互动的。国家可以运用国家的意志,集中投入,采取实体经营的形式,将来自国家和社会的优势资源整合在一起,集中攻克软件产业中的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建立自己独立的产品体系。同时,国家在信息化建设中,给软件企业创造市场机会,推动软件服务业的成熟壮大。而企业呢?主要集中于软件服务领域,大力发展信息系统集成、ASP、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数据中心与资源外包、数据加工与处理、软件测试、信息系统咨询与评估、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软件与信息系统管理人才工程化培训等业务,为软件产品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积累专门知识和软件人才。国家要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有条件的软件企业大力发展软件服务业,以此来提升企业素质。同时,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软件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定制软件和服务市场,学习和掌握国家软件市场运行规则和业务流程,积极参加CMM认证,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促使软件企业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提高国际化素质。

(三)重在开发国内市场新晨

毫无疑问,我国软件产业的国内市场空间是非常巨大的。我国应当以电子政务、电子金融、企业信息化、社会保障为重点,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我国自主版权的软件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行业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等产品,通过巨大的内需来拉动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

电子政务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各种产品和技术,推动行业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所采用的技术和产品对社会具有广泛的示范性和引导性。由于我国电子政务具有的安全性、个性要求、本地化等特点,国产软件企业将在该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尽快制订统一的电子政务标准规范,提出推荐政府采购的产品或服务目录,避免各级和各地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的实施方面“一哄而上”,各自为战,削弱电子政务对国产软件的拉动作用。

我国金融电子化发展迅速,截至2000年底,银行系统已拥有大中型计算机700多台套,小型机6,000多台套,PC及服务器50多万台,自动柜员机(ATM)近3万台,销售终端(POS)22万台,电子化营业网点覆盖率达到95%以上,金融电子化的硬件建设将带动金融领域应用软件的大发展。数字化电子货币、网上支付、安全认证等电子金融的功能将直接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目前,我国拥有15,000家大中型企业和1,100多万家小企业,这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需求急迫,同时,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需求将日益旺盛,企业信息化潜在市场规模日益庞大,同时,加入WTO也将要求我国企业按照国际规则开展商务活动,这必将加大对企业管理软件的需求。现在管理软件开发出来的有效用户只有中小企业总数的5%左右。企业信息化将直接带动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等软件的发展。

(四)建立产业自主体系

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建立产业自主体系,需要从国家层面上来加以组织、协调和引导。目前,Linux在全球的兴起为我国逐步打破WINTEL体系,建立基于Linux的系统软件产业体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当前最重要的是建立我国软件产业自己的标准体系,占据全球软件产业链的最上端,最终发展成为可与美国抗衡的软件强国。

[收稿日期]2002-12-10

【参考文献】

[1]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编.2000年度中国软件产业研究报告[R]

2001,(4).

[2]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全面推进我国信息产业的改革与发展——吴基传部长在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的报告[R].2002-01-28.

第4篇

一、会计软件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会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整个体系结构中的核心,其功能的完善与否将直接决定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企业的财务活动发生了深刻变化,会计电算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会计软件亦日臻完善。但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完善,只是针对目前我国的会计软件核算的功能来说,也就是对企业已发生的经济业务所进行的事后的分类与汇总,基本上是传统手工会计核算过程的一种模拟和再现,我们把这种软件只能称为会计核算软件。然而会计的职能不仅仅是核算,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对企业来说更为重要的是管理,要求会计能够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提供管理信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因此,仅仅完成事后的核算已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必须要在现有的会计软件中增加财务及企业各方面的管理要素,使财务人员能够在核算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核算所产生的大量信息,准确分析企业的现状,预测未来,辅助企业的决策层进行决策,真正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为企业提供预测与决策信息。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需要不断引入各种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这些理念都需要复杂的数据模型和知识库、方法库的支持。同时,企业自身的业务量也比以前明显的增加,这些因素都不是核算型会计软件所能解决的,这必然要促使会计软件向更高层次发展,实现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跨越。

二、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定义和特征

对于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定义,人们给出的解释也各不相同,目前尚无确切统一定义,但我们可以这样较为简单地来描述:管理型会计软件是利用会计核算信息,为用户提供预测、计划、控制、管理和辅助决策的会计软件。根据人们对会计软件发展及其功能的需求,我们觉得一个管理型的会计软件应具备如下几个特征。

1.管理型会计软件应具备完善的核算功能

核算是管理的基础,管理型软件只有利用会计数据的核算结果,才能对其进一步处理,产生企业所需的管理信息,所以,管理型会计软件必须包含核算型软件的账务处理、工资、成本、销售、固定资产、报表等子系统,它是建立在核算型会计软件基础之上的。

2.管理型会计软件应具备预测、管理的功能

对于管理型会计软件,我们不仅需要它有完整、全面的事后核算,更需要会计软件能够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的分析、预测以及事中的调整与控制,为了让用户高效、方便地使用软件,必须通过系统集成技术,把这种综合化的多功能系统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功能强大的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

3.管理型会计软件应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

管理型会计软件为我们提供的是企业综合、全面的管理信息,如果只依靠财务部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企业的生产、销售、采购等部门与管理型会计软件建立紧密的接口,及时、准确地将数据传递给会计系统,从而建立起以管理型会计软件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三、如何加快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发展

由于核算型会计软件已发展较为完善,同时企业对于管理型会计软件的需求,这就使得在今后的应用软件市场中,管理型财务软件将占据较大的份额。而就目前情况来看,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发展并没有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有太大的实质上的突破,有些所谓的管理型软件只是在原有的核算型的基础上增加了极为有限的、简单的分析功能,与人们的真正需求相差甚远,如何推动管理型会计软件在正确的方向上快速发展,是很多学者与软件业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政府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

要充分利用政府职能部门的调控手段,一方面改变无政府主义的产业状况,尽快建立完善的会计软件市场;另一方面要投入力量,进行帮助扶持,并组织力量,进行关键技术的攻关。同时,为了发展我国的财务软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管理软件,应对我国的会计软件行业进行适度的保护。

2.以完善的核算型软件作为管理型会计软件开发的基础

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的预测、分析和决策,事中的控制过程,必须在事后的核算结果的前提下来进行,因此,管理型会计软件应在核算型软件的基础上来建立和扩展,应与核算型软件相兼容,从而减少软件开发的难度与成本。

3.会计软件行业的联合是行业整体发展的保证

这几年,国外企业已瞄准了我国财务软件这一巨大市场,纷纷登陆,抢占滩头阵地。面对这种情况,如果国内企业间缺少协作,一盘散沙,则很容易被竞争对手击败。会计软件行业要迅速发展,抵御国外管理软件对中国市场的侵占,不仅要接受政府部门的管理与支持,还需要在行业的内部实行自律管理,协调行业内部的矛盾,制定行业内部都应遵守的标准,成立会计软件行业协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对于这一点,目前已被国内的一些会计软件公司所认同和接受,1995年,在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下,成立了会计软件行业分会,10余家会计软件公司成为首批加入者,目前已有30多家会计软件公司加入了该分会。

4.加强软件业之间的联系,加大技术整合力度

由于管理型会计要完成的不仅仅是核算,而是核算基础上的分析与预测,这需要强大的方法库、模型库和知识库的支持,这是会计软件行业所不具备的,因此,单独依靠会计软件公司的联合还不足以开发管理型会计软件,会计软件业应与其他软件行业相结合,集中技术力量,共同完成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开发与设计。

5.吸收国外管理软件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开发技术

在我国会计软件发展的初期,会计软件的开发都处于一种闭门造车的状态,缺乏必要的经验交流,这使得我国的会计软件在发展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造成了一些不应有的损失,所以在开发管理型软件的过程中,应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国外的管理软件在开发技术上、经营理念上和管理思想上都有很多优势和长处,我们可以充分的借鉴和吸收,洋为中用,这是一种有效的、快捷的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开发方法。

四、核算型软件向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1.建立自主的管理型会计软件

虽然我们说借鉴国外管理软件是一种管理型会计软件设计的捷径,但并不是说我们不加分析地照抄照搬,而要结合我国会计处理与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开发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同时为了企业向国际化的发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国际上的惯例,保留必要的数据接口,以便与国际业务相融合。

2.充分考虑企业发展的新形式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形式,网上采购、电子货币交易已逐渐被企业所采用,电子商务等形式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开发管理型会计软件时应充分考虑这些新形式对会计软件的要求。

3.不应过份追求管理型软件的通用化

会计软件在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中为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推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会计软件的通用性。通用的会计软件投资集中,设计周全,售后服务较易管理,这使得一套会计核算软件可以在多个企业、不同行业中广泛地采用,但是这种情况在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应用中却并不是可取的方法。这主要是由于:首先,企业的管理型会计软件是在核算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和分析,所以它既包含大量的核算功能,同时又要对核算的结果进一步的处理,而这些处理是建立在复杂的模型分析之上的,所以如果在管理型会计软件的设计中,再遵循通用性的设计原则,将会使系统变得十分庞杂,必然会造成系统的初始化设置工作内容过多,系统定义过于抽象,这会使得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难于理解和控制,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对管理型会计软件的抵触情绪,不利于软件的推广和应用。同时,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庞大而复杂的分析、管理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就使得一些企业用较高的价钱买回实际上很多内含功能长期闲置的会计软件,造成人力与财力的隐形浪费。其次,由于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账务处理程序只有几种,又由于计算机的特点,所以核算型会计软件基本上都是以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作为核算的主要方法,这就使得通用型软件得以普遍采用。而对于管理来说,我国的企业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管理起步较晚,在管理理念上、方式上和水平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管理的认识和管理的要求很难达到一致,这也是限制管理型会计软件通用化的一个主要因素。

第5篇

    一、会计软件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会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整个体系结构中的核心,其功能的完善与否将直接决定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企业的财务活动发生了深刻变化,会计电算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会计软件亦日臻完善。但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完善,只是针对目前我国的会计软件核算的功能来说,也就是对企业已发生的经济业务所进行的事后的分类与汇总,基本上是传统手工会计核算过程的一种模拟和再现,我们把这种软件只能称为会计核算软件。然而会计的职能不仅仅是核算,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对企业来说更为重要的是管理,要求会计能够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提供管理信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因此,仅仅完成事后的核算已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必须要在现有的会计软件中增加财务及企业各方面的管理要素,使财务人员能够在核算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核算所产生的大量信息,准确分析企业的现状,预测未来,辅助企业的决策层进行决策,真正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为企业提供预测与决策信息。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需要不断引入各种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这些理念都需要复杂的数据模型和知识库、方法库的支持。同时,企业自身的业务量也比以前明显的增加,这些因素都不是核算型会计软件所能解决的,这必然要促使会计软件向更高层次发展,实现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跨越。

    二、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定义和特征

    对于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定义,人们给出的解释也各不相同,目前尚无确切统一定义,但我们可以这样较为简单地来描述:管理型会计软件是利用会计核算信息,为用户提供预测、计划、控制、管理和辅助决策的会计软件。根据人们对会计软件发展及其功能的需求,我们觉得一个管理型的会计软件应具备如下几个特征。

    1.管理型会计软件应具备完善的核算功能

    核算是管理的基础,管理型软件只有利用会计数据的核算结果,才能对其进一步处理,产生企业所需的管理信息,所以,管理型会计软件必须包含核算型软件的账务处理、工资、成本、销售、固定资产、报表等子系统,它是建立在核算型会计软件基础之上的。

    2.管理型会计软件应具备预测、管理的功能

    对于管理型会计软件,我们不仅需要它有完整、全面的事后核算,更需要会计软件能够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的分析、预测以及事中的调整与控制,为了让用户高效、方便地使用软件,必须通过系统集成技术,把这种综合化的多功能系统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功能强大的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

    3.管理型会计软件应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

    管理型会计软件为我们提供的是企业综合、全面的管理信息,如果只依靠财务部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企业的生产、销售、采购等部门与管理型会计软件建立紧密的接口,及时、准确地将数据传递给会计系统,从而建立起以管理型会计软件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三、如何加快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发展

    由于核算型会计软件已发展较为完善,同时企业对于管理型会计软件的需求,这就使得在今后的应用软件市场中,管理型财务软件将占据较大的份额。而就目前情况来看,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发展并没有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有太大的实质上的突破,有些所谓的管理型软件只是在原有的核算型的基础上增加了极为有限的、简单的分析功能,与人们的真正需求相差甚远,如何推动管理型会计软件在正确的方向上快速发展,是很多学者与软件业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政府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

    要充分利用政府职能部门的调控手段,一方面改变无政府主义的产业状况,尽快建立完善的会计软件市场;另一方面要投入力量,进行帮助扶持,并组织力量,进行关键技术的攻关。同时,为了发展我国的财务软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管理软件,应对我国的会计软件行业进行适度的保护。

    2.以完善的核算型软件作为管理型会计软件开发的基础

    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的预测、分析和决策,事中的控制过程,必须在事后的核算结果的前提下来进行,因此,管理型会计软件应在核算型软件的基础上来建立和扩展,应与核算型软件相兼容,从而减少软件开发的难度与成本。

    3.会计软件行业的联合是行业整体发展的保证

    这几年,国外企业已瞄准了我国财务软件这一巨大市场,纷纷登陆,抢占滩头阵地。面对这种情况,如果国内企业间缺少协作,一盘散沙,则很容易被竞争对手击败。会计软件行业要迅速发展,抵御国外管理软件对中国市场的侵占,不仅要接受政府部门的管理与支持,还需要在行业的内部实行自律管理,协调行业内部的矛盾,制定行业内部都应遵守的标准,成立会计软件行业协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对于这一点,目前已被国内的一些会计软件公司所认同和接受,1995年,在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下,成立了会计软件行业分会,10余家会计软件公司成为首批加入者,目前已有30多家会计软件公司加入了该分会。

    4.加强软件业之间的联系,加大技术整合力度

    由于管理型会计要完成的不仅仅是核算,而是核算基础上的分析与预测,这需要强大的方法库、模型库和知识库的支持,这是会计软件行业所不具备的,因此,单独依靠会计软件公司的联合还不足以开发管理型会计软件,会计软件业应与其他软件行业相结合,集中技术力量,共同完成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开发与设计。

    5.吸收国外管理软件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开发技术

    在我国会计软件发展的初期,会计软件的开发都处于一种闭门造车的状态,缺乏必要的经验交流,这使得我国的会计软件在发展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造成了一些不应有的损失,所以在开发管理型软件的过程中,应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国外的管理软件在开发技术上、经营理念上和管理思想上都有很多优势和长处,我们可以充分的借鉴和吸收,洋为中用,这是一种有效的、快捷的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开发方法。

    四、核算型软件向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1.建立自主的管理型会计软件

    虽然我们说借鉴国外管理软件是一种管理型会计软件设计的捷径,但并不是说我们不加分析地照抄照搬,而要结合我国会计处理与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开发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同时为了企业向国际化的发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国际上的惯例,保留必要的数据接口,以便与国际业务相融合。

    2.充分考虑企业发展的新形式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形式,网上采购、电子货币交易已逐渐被企业所采用,电子商务等形式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开发管理型会计软件时应充分考虑这些新形式对会计软件的要求。

    3.不应过份追求管理型软件的通用化

    会计软件在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中为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推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会计软件的通用性。通用的会计软件投资集中,设计周全,售后服务较易管理,这使得一套会计核算软件可以在多个企业、不同行业中广泛地采用,但是这种情况在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应用中却并不是可取的方法。这主要是由于:首先,企业的管理型会计软件是在核算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和分析,所以它既包含大量的核算功能,同时又要对核算的结果进一步的处理,而这些处理是建立在复杂的模型分析之上的,所以如果在管理型会计软件的设计中,再遵循通用性的设计原则,将会使系统变得十分庞杂,必然会造成系统的初始化设置工作内容过多,系统定义过于抽象,这会使得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难于理解和控制,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对管理型会计软件的抵触情绪,不利于软件的推广和应用。同时,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庞大而复杂的分析、管理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就使得一些企业用较高的价钱买回实际上很多内含功能长期闲置的会计软件,造成人力与财力的隐形浪费。其次,由于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账务处理程序只有几种,又由于计算机的特点,所以核算型会计软件基本上都是以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作为核算的主要方法,这就使得通用型软件得以普遍采用。而对于管理来说,我国的企业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管理起步较晚,在管理理念上、方式上和水平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管理的认识和管理的要求很难达到一致,这也是限制管理型会计软件通用化的一个主要因素。

第6篇

[关键词]开源软件 文献 计量分析

[分类号]G250.72

开源软件(Open Source Software)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功应用到很多行业。开源思想、理念得到广泛认同。陆首群指出:自由/开源软件的发展,搞活了全球的软件产业,对重组软件产业提出挑战,同时也为中国软件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开源的产生和发展是IT行业的必然趋势,开源软件将对整个软件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国外对开源软件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应用上都达到一定高度,国内起步较晚。笔者利用文献计量法统计2000-2009年10年间我国开源软件研究领域发表的论文,以揭示10年来该领域研究发展轨迹、研究内容、学术成果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得出研究热点与趋势。

1 文献计量分析

利用CNKI学术期刊、硕博论文、报纸、会议论文、年鉴等数据库,以“开源软件”为检索词,检索时间段为2000年至2009年6月,进行题名或关键词检索,经筛选后得到474篇与开源软件相关的文献。

1.1年度文献数量分布

年代分布分析反映出开源软件研究状况及发展速度,揭示研究热点时期,具体如表1所示:

论文年度数量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和阶段性特征,可将国内开源软件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①初始阶段(2000-2002年):该阶段国内开源软件研究初露端倪,发文总数5篇,约占总数的1%。②稳步发展阶段(2003-2005年):该阶段研究论文的数量逐年稳步增加,处于上升阶段,占总量的20.7%,开源研究引起重视。③激增阶段(2006-2009年),论文数量激增,每年发文100篇以上(2009年只统计半年且考虑滞后性)。

1.2 论文期刊分布

发文量5篇以上(含5篇)的期刊共9种(其中・表示核心期刊),占总刊数的5.84%,共收录论文100篇,占论文总数的21.1%。载文期刊比较分散,核心期刊论文偏少,说明高质量论文不多。论文期刊分布如表2所示:

1.3 作者论文数量分布

作者总人数为519人,发文量最高的为华南师范大学奉国和与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陈智俐(含第二作者),各有4篇;发表3篇以上文章的共有9人(含第二作者),占总人数的1.7%,共发文29篇,占发文总量的8.2%。以上数据表明该领域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

1.4 主题分布

基于文献分析,对当前开源软件研究主题进行划分调整,依主题分成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其中基础理论研究细分为:开源社区、开源协议、开源商业模式、其他;应用研究分为:开源推动、教育、企业、图书馆、其他应用。按以上主题对所得的474篇文章进行主题归纳,得到开源软件论文主题分布如表3所示:

2 基本问题研究

2.1 开源社区

开源社区是推动开源不断发展的关键因素,很多学者指出开源程序员匮乏、开源文化、开源意识缺乏、参与度不高,影响了开源软件发展。谭佳佳对开源软件开发人员社区参与动机进行调查分析,系统研究开源软件开发人员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开源软件发展的重要标志为是否有成熟的开源社区,良好的开源社区环境有利于开源软件长足发展。

2.2 开源商业模式

奉国和归纳出8种开源商业模式,并指出数字图书馆建设可采纳的三种开源模式。钱磊指出中国开源软件商业运作存在两个严重问题:①依然按照传统商业软件的模式来运作开源软件,从国际开源社区那里免费地获取源代码,稍作修改后变成自己的产品,然后出售软件许可;②紧抱“自由软件”的陈旧概念,认为软件产品就应该“自由”(其实是免费)地使用,低估了软件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与全球正在积极推进的知识产权保护做法背道而驰。开源软件要发展,开源企业要生存,开源要成为软件行业的突破口,需要成功的商业模式。

2.3 开源协议

开放源代码软件是在著作权法下通过许可证体现的开放、自由和共享理念,它的法律基础是版权许可,研究开源软件首先应当分析各种开源软件的许可证模式。杨彬通过对比,分析开源软件与商业软件许可证的差别,总结开源软件许可证的发展现状和分类,分析开源软件许可证的法律性质,并对4种典型开源软件许可证进行评析。另外,秦明对一些开源软件知识产权问题进行了研究,车璐对开源软件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了研究,王广凤对开源与商业软件进行了对比,这些都从本质上是对开源协议的剖析。许可协议达几十种之多,各种协议存在差异,运用开源软件之前有必要理清其许可协议,以免引起不必要麻烦,各种协议的详细比较参见文献。

3 应用研究

3.1 应用推动分析

3.1.1 高校推动作用2004年7月中国成立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宗旨是推动中国开源软件发展和应用;促进中日韩以及中国与全球关于开源运动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为促进全球开源运动做出贡献,开源软件推进联盟标志着国内开源软件应用开始走向有序。清华大学网络中心2007年的FLOSSWord项目通过网上问卷调查,得出结论之一是开源软件的发展需要以高校作为切入点,因为高等院校处于研发的最前沿,对于开源软件的态度最为开放。倪光南指出如果没有大批开源软件人才的支撑,开源软件在中国不可能有很大的发展,在中国的推广使用也会受到制约。在软件领域人才的作用比其他领域更为明显,所以应强调在高校加强开源软件的教学和应用。张文正指出了高校开展开源教育的重要性、意义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归纳出高校可参考的开源软件类别。作为知识创新重镇的高校有条件也有义务大力推广应用开源软件,为高校信息化建设和国内的开源软件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文献分析表明,高校成为推动开源发展的主要阵地。

3.1.2 国家意志倾斜引导开源不只是少数技术人员的事情,也不是少数企业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的事情。开源软件具有深刻的内涵,将给社会带来变革力量,向开源软件倾斜应该成为国家意志。

3.2 教育领域应用

3.2.1 学校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各级各类学校都在积极构建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由于开源软件的巨大优势,已引起教育工作者关注,不断探索开源软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宋继华、唐伟系统归纳了基于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与邮件服务器、门户管理、桌面应用等开源软件构建数字校园的基本框架。刘颈总结出中小学从桌面应用到服务器应用可用的开源软件。很多文献涉及到运用开源软件Moodle构建教学管理平台,且为中小学教育带来的便利。目前中小学普遍存在资金短缺、信息人才匮乏、管

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开源软件可以帮助学校扭转这种不利局面,为学校新一轮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3.2.2 人才培养 很多学者探讨开源软件在大学及中小学中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探讨高校开设开源软件课程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很多建议与开展开源教育的思路。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开源软件在国内要发展,需要懂开源的人才,在中小学开始引导学生开源意识是可行和必要的。高校则是培养开源人才的重要阵地,在高校加强开源软件的教育对人才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所有这些无疑会促进中国软件业的发展。

3.3 中小企业应用

中小企业面临着资金、人才、管理信息化等一系列问题,开源软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上述难题。郝晨健等通过对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软件平台的需求因素分析,提出选择开源软件构建企业信息系统软件平台的具体策略和选择流程。

3.4 数字图书馆应用

3.4.1 应用开源动因 开放源码思想的兴起和开放源码软件的蓬勃发展,给中国数字图书馆界提供了一个“低代价可持续发展”的机会、一个以高性价比产品获得重要竞争力的机会。数字图书馆建设中运用开源软件是图书馆建设可行的一种开发模式,可以节省经费开支,提高图书馆的创新能力。针对国内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情况,结合我国国情,应有效地选择、利用、本地化和再开发目前比较成熟的开放源码软件,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我国数字图书馆系统建设的层次和起点,加快其发展。

3.4.2 具体研究

・分析开源软件。张智雄归纳数字图书馆可用的几类开源软件:门户类、机构仓储类、内容管理类、知识发现与知识管理类、其他重要开源软件等;刘兰等对2007-2008年国外有关开源软件的研究历程进行述评,并花大量篇幅阐述国外开源软件在数字图书馆领域的应用情况,对于国内运用开源软件建设数字图书馆具有启示作用;阮莉萍。对国外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开源软件(Koha,PHPMyLibrary,PMB)进行介绍,并从基本技术特征、系统功能和技术服务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为开源软件在国内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建设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董丽、张首红等对Fedora、DSpace、Greenstone进行比较分析,为国内从事数字图书馆系统开发和设计的同行提供参考;毕强分析中国数字图书馆开源软件本地化现状及应用情况,并探讨开源软件在中国图书馆行业本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具体应用。唐兆琦、郑巧英利用Dspace构建学位论文提交与系统;林颖、张智雄利用Dspace构建中文机构仓储系统:叶鹰等提出以Dspace作为数字图书馆核心引擎的Lib2.0模型,综合资源、技术和服务管理讨论了基于Dspace构建Lib2.0的技术可能性和应用优越性;祝忠明等提出以Dspace为基础的一种自助提交和开放搜寻与聚集为主要手段的学科知识库建设框架;董丽等以Dspace为基础平台构建清华大学图书馆读者培训门户系统,提供用户身份的统一认证、不同身份读者的讲座预约、课程信息和课件的流程以及资源批量加载功能等。另外,有学者对OpenResolve、MRTG、Net~ow、RAKIM Linux+Qt/Embedded等构建图书馆应用系统作了探讨。国内数字图馆建设对机构仓储开源软件Dspace、Fedora等应用到了一定深度,在图书馆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将会有更多的开源软件应用到图书馆建设中,推动国内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3.5 其他应用

很多学者也研究开源软件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力负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开源软件应用呈现出多样性。

4 存在问题

李国杰指出中国开源存在的问题:①我国许多企业、大学与科研单位只把开源软件当作可免费获取的资源,对开源社区的贡献比较少,也不太重视开源软件的“游戏规则”;②有些单位在封闭的环境下从事对Linux内核的修改,甚至将开源软件变成违反GPL规则的闭源软件;③我国对如何利用和回馈开源软件社区了解不足;④在中国极少纯开源模式运作的软件公司;⑤电子政务、中小学远程教育等国家出资的项目还没有向开源软件倾斜,公共财政几乎还没有支持过开源社区;⑥国家应该加强对开源软件的重视,向开源软件倾斜应该成为国家意志。上述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开源软件在中国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深思考。

5 研究热点与趋势

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国内开源领域研究热点与趋势主要集中在:

5.1 开源社区建设

加大开源社区建设,培育开源软件健康发展。社区里积聚着许多贡献者,他们开放软件源代码,把自己对各种开源软件的使用体验拿出来共享,共同讨论,为其他用户选择开源软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这样共享的环境,与互联网创新且开放的精神相符合,社区是推动开源不断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的开源社区发展存在无序、动荡、无目标状态,表现出人气不足、人才缺乏、项目缺少、运行不稳定等缺点。支持发展开源社区是推动开源的基础工作,应该作为持续、长期的任务来做。国家应该从政策层面支持鼓励企业等团体从事开源社区建设,帮助开源社区持续健康发展;并将开源软件作为软件产业突破口,大力培育开源社区,促进开源软件良性发展。

5.2 开源商业模式探讨

开源软件要发展需要良好的商业模式,它不是免费软件,人们平常所理解的开源软件免费主要是指程序源代码免费,除此之外的技术支持、服务、培训是不免费的。“软件=程序+文档+支持+培训+专业服务”,如果将程序看成核心要素,而其他4个为要素,那么传统的商业软件主要靠核心要素谋取利润,但开源软件由于其特殊性,即源代码开放,任何人可以自由获取,此时利润主要来源于要素,通过要素的实施帮助企业获取利润。这个等式其实也表明开源软件的商业模式应该围绕要素开展。开源软件在过去20年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世界软件发展的格局,也是中国民族软件发展的一个契机。国内开源企业要发展,需要深入探讨适合本土的开源商业模式。只有这样,开源企业才能发展壮大,才能托起国家民族软件产业的大旗。目前国外有很多成功的开源商业模式,但国内还缺乏典型成功案例,使得开源企业或个人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不愿过多投入,花更多精力去研究。国内急需开发成功的开源商业模式,推动开源软件良性发展。

5.3 开源与人才培养

首先,就人才培养而言,开源软件有特殊的优势。商业软件的源代码不开放,因此通过培训只能学习该软件的操作和外特性。开源软件则不同,首先,通过学习、分析开源软件的源代码,了解软件更多内涵,有利于提高培训水平和软件人才的水平。其次,开源软件在国内要发展,特别是开源社区的建设、开源商业模式的构建等,需要懂开源的人才。高校则是培养开源人才的重要阵地,在高校加强开源软件的教育对人才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作为知识创新重镇的高校有条件也有义务大力推广应用开源软件,为国内培育优秀的开源人才。

第7篇

关键词:软件产业 软件产品 发展政策

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主导产业,是我国重点发展扶持行业。为了加快发展软件产业,国家对软件业在税收、出口、人才等方面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但纵观我国软件业发展,软件业仍普遍处于小、散、软状态,在短期内还无法成为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软件业发展包括投资、研究、设计、服务中介、市场开发等环节,只有这几个环节的协调、有效发展,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软件业竞争力。

软件业的融资体系

软件业的发展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其发展的高风险性,限制了银行等信贷资金的投入,为此,国家必须考虑在规划软件业的融资制度安排时,能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引导社会各类资金介入软件业,这是促进软件业快速、规模化发展的起点和关键。

目前,依据投资介入企业的时期不同,可供选择的投资形式主要有:种子基金、创业基金、风险投资、上市融资和引进外资等。

(一)种子基金

对软件业来说,资本并不是第一需求,只要有发展前景好的项目,风险资金就会跟进,但由于早期软件创新项目投资风险大,盈利前景不明确,以盈利为目的的资本介入较为谨慎,需要公共基金介入加以支持。此时,设立专项软件种子基金对于启动软件项目至关重要。

种子基金主要由公共基金组成,数量有限,基金运作应采用有偿使用为主的运作方式。种子基金的增值运作对于软件业发展意义重大,在运作中可以不断扩大基金规模,促使软件业进入自我促进的良性循环。

对于公司创新项目,可采取按项目公司总投资额比例配套资金,以低息或无息方式投入,这种投入原则上以引导投入为主,重点是支持创新成果的前期预研。对于社会新创新项目,由于其初期资金困难,要委托业内专业评估机构对其审核,具有发展潜力并且符合产业规划的大比例支持,项目收益后以股权或者贷款的形式回收,同时直接或者委托专业机构介入项目管理。对于能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行业效益的个别项目或者政府招标项目,种子基金可以无偿全部或部分注入,但是对项目要加强管理,做出有助于行业发展的非经济性约束条件。

(二)创业基金

主要用于创新项目、新创企业的发展和成熟期,一般置于创业服务中心或者企业孵化器的框架下运作。创业基金以政府投资为引导,大范围吸收社会闲散资金、风险资金等共同形成。一般来说,政府不适宜全额出资构件企业孵化机构,一方面限于财政预算,政府投入从数量上难以满足大范围的软件企业孵化要求,另一方面也难以形成真正意义的孵化机构企业化运作,并且导致被注资企业预算软约束而投资低效。

基于初创软件企业高成长性和高风险性的特点,使得银行贷款的风险和收益不对称,最终导致初创企业贷款难度大。孵化机构对入孵企业的资金注入,可以采取以创业基金为企业担保贷款的形式间接融资,扩大基金使用规模,也可以直接注资,持有孵化企业股权,同时提供管理等系列服务,降低入孵企业经营风险,达到基金的收益和风险相对称。

为从政策上鼓励孵化机构的企业化组建和经营,在追求机构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达到促进软件业发展的目的,对于企业性质的软件孵化机构在政策上应视为软件企业给予优惠。

(三)风险投资

风险基金的构成以社会资金为主体,政府基金引导参与为主,带动整个软件资本市场的发展。软件业要想扩大规模,参与国际竞争,需要大量资金注入,仅仅依靠政府资金支持和企业自身资本积累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在风险资金筹集方面应起到引导作用,以一定财政资金为基础,降低软件业投资风险,广拓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带动企业的多方面融资。

风险基金采用征股和募股的形式吸引资金,市场化运作,形成有政府资金参与的多层次、多形式风险投资公司,资金运作参照国际惯例。建立一个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通过风险投资的市场化行为,软件企业可能会在短期内获取其发展所需的大量资金。同时,风险投资的市场化选择也能够保证软件行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国家应在软件业发达区域建立软件业风险投资体系,组建多层次科技开发银行,以财政拨款为主,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建立软件风险投资公司,企业化运作;开发风险投资保险业务,降低软件业投资风险,并在政策上给予优惠。

(四)其它方式

上市融资。软件企业上市不仅能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行业影响,规范企业管理,筹集发展资金,更重要的是通过股市资本运作,顺利实现风险资金的退出和员工持股计划的最终实现,从政策上鼓励软件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对于有上市要求的公司,要不分所有制性质,在许可范围内优先提供服务。

引进外资。推出优惠政策吸引国外先进软件企业投资我国,优化软件业市场和法制环境,创造引资软环境,同时积极在硅谷等发达区域建立联络处。宣传自己,主动积极招引资。

软件设计与开发

软件设计和开发越来越多的为软件工程所替代,作为工程来看待,就会涉及一系列管理规范,投入—产出、产品分类以及产品标准等系列问题。

(一)行业管理问题

软件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指导,但目前存在多头主管的局面,运作效率较低,建议集中相关主管部门职权,专门成立一个软件发展委员会组织,主管软件业的发展与规划,负责协调与相关部门的关系,妥善处理软件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充分发挥软件行业协会功能,首先应对现有协会加以改造,使其成为一个为保护行业利益,规范行业行为而自发组建的自律性民间机构,其活动经费由协会会员共同承担,领导成员也由会员选举或指定产生。协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运作,面向协会会员负责,对行业行政管理机构不承担义务,这点是保证软件行业协会健康发展的核心。

软件行业协会主要进行软件行业的市场调查、信息交流、咨询评估、行业自律、知识产权保护、资质认定、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工作,目的是规范软件企业行为和促进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要加强统计功能,如定期统计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故障率等企业关心的信息。

软件协会也接受行业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承担政府委托的工作,所产生费用可由政府相关部门在经费上适当予以支持。

另外,行业协会有义务帮助每一个协会成员,定期向行业主管部门上报行业的发展情况,代表软件业反映企业的问题及呼声,同时组织企业落实国家的产业政策,就行业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定期、不定期向协会成员发布行业协会研究报告,传达政府及其它部门重要政策法规。

行业协会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承担制定行业标准,软件业不同于传统行业,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就会为产品的集成和企业的交流造成障碍,制约行业的发展,另外,从长远看,没有行业的产品标准,消费者对软件产品质量难以辨别,最终会造成劣币驱走良币的局面。标准的制定是多方面的,从早期的企业调研、软件制造、后期服务,到提供给用户的应用标准和测试结果标准,这样一套统一标准也有利于企业认证,符合行业长远发展的利益。

(二)软件生产规范性问题

我国共有软件企业2000多家,但大部分规模偏小,基本还处于手工作坊阶段,从长期看,既极大制约了企业发展,又使得产品在技术上缺乏深度、缺乏拳头产品和后继产品,难以和国外企业竞争。

解决生产规范性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在企业内推行iso9000和cmm标准,相关部门在政策上给予引导,资金上给予支持,以这两个标准为依据,形成具有我国管理特点的软件工程管理,参与国际竞争。故规范性生产至关重要,以印度为例,其软件产业飞速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其重视软件质量建设,目前。全球cmm认证企业中印度就占了一半左右。

(三)人才培训问题

人力资源是软件业最重要的投入要素,更是软件业创造价值的源泉,总体来看,我国软件业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同美国、印度等地相比也都有较大差距。数量不足,制约了软件业的大规模发展,又 造成了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的状况;质量不高则直接制约着软件产品的生产能力和先进性。

适应软件业人才的多层次性,软件业人才培训也应是多层次的。软件高级管理人员,特别是针对软件合同管理和项目管理的人才在我国较为缺乏,建议由相关部门出面邀请国内、外专家,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形式加强业内培训,允许有条件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加强实用软件管理、分析和设计人才的培训,采取多形式产、学、研结合,促进软件硕士点、博士点建设。面向业界需要,调整高校培养模式,加强软件设计、开发的工程化方法教育。大力提倡和推行行业内职业教育,鼓励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如iccp的发展,多形式、大批量培养面向应用的程序员。

就人才使用方面,可考虑降低个人调节税,推行员工持股建设,多方面支持,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软件业。另外,要加强创业环境建设,以孵化器等形式吸引国外人才、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积极参与国际软件人才交流。

软件产品

第8篇

关键词:软件项目管理;现状;优化对策

软件项目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软件项目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对于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软件项目的规划和软件的质量对于项目的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今后的企业的软件项目管理中应该采取有效地措施保障软件项目管理的进行提高软件项目的管理的水平,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当前软件项目管理现状

软件项目管理主要是对项目的科学管理,结合软件产品开发的实际情况,保障软件项目的正常开发对软件项目的成本,人员,进度和风险进行系统性的管理。软件项目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软件的开发和使用,因此软件项目的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当前软件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软件的质量不可控

软件开发需要较好的技术,软件的质量与开发软件的技术和人员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但是软件开发的质量是不可控制的。开发人员的技术比较好软件的质量也会有所提高,如果开发人员的技术存在问题那将会影响软件的质量。当前一些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但是软件的质量不高的现象也有所出现,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软件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软件项目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逐渐增加,软件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一方面项目管理人员及软件开发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软件开发很多都是一些新技术,开发人员需要做好保密工作,但是当前工作人员故意泄漏新技术的现象也有所出现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项目管理人员由于缺少职业道德意识对于项目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不重影响了软件项目的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项目管理人员之间的协调合作需要进一步加强。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管理人员和工作呢人员的协调关系着整个工作的顺利进行。由于工作员工之间的工作关系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的现象也有所出现。另外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人员也需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提高技术创新,软件开发和管理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这对于软件项目的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三)软件项目管理的人员协调需要进一步加强

软件项目管理是一个系统性比较强的工程,软件的开发和使用需要各个部门人员的相互配合,这对于软件项目管理者提出了众多的问题,项目管理人员之间的协调和做成为管理者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项目管理人员众多,各部门工作的协调合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软件项目管理的正常进行。

(四)软件项目需要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

软件开发是一项具有创造性和风险性的工程,软件项目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但是当前软件项目管理者往往忽视了对软件项目的风险性评估,软件项目管理的风险管理并未真正落实。当前软件项目管理者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软件项目的风险性,没有认识到软件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另外软件项目管理人员对于软件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风险并没有认真分析,对于风险出现的原因没有进行有效地分析,没有真正做到风险规避。

二、软件项目管理的优化对策

软件项目的管理对于软件开发的质量和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当前由于一些企业对于软件项目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软件开发的质量,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今后的企业发展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软件开发,加强对软件项目的管理,保障软件项目的质量和顺利进行。

(一)完善软件项目管理的制度

当前企业的对于软件项目管理的制度建设并不完善,导致一些影响软件开发的现象出现。当前在企业的软件项目管理中应该建立相关的责任制度,减少软件技术的流失对企业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软件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加强对软件技术的管理。另外在软件项目管理中需要建立相关的制度措施保障软件管理制度的落实,确保软件项目管理的正常进行。

(二)加强对软件开发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

软件项目管理主要是软件的开发和运用进行相关的管理,软件开发人员的素质对于软件的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当前一方面需要提高软件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软件开发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关系着软件开发的应用和企业的利益,当前由于一些软件开发人员缺少职业道德意识导致软件技术的泄漏严重影响了软件开发和企业的利益。在企业的软件项目管理中需要加强对软件开发人员职业道德意识的培训。提高软件开发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另一方面需要加强软件开发人员的专业素养的培训。软件开发需要良好的技术,由于技术原因导致软件开发的失败对于企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企业需要引进一些高素质的软件开发人员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现有软件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

(三)加强对软件项目管理的风险评估

软件项目管理对于技术性知识要求比较高,在软件项目管理中需要加强风险评估做好相关的风险评估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风险。一方面软件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对软件开发进行相关的风险评估并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尽量减少一些风险损失。另一方面企业的软件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对当前的风险进行分析,尽量避免风险的出现以及风险对于企业造成的损失。软件项目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软件开发中的风险对于企业的影响,软件项目管理人员需要重视这一风险对于企业造成的损失。软件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对软件开发中存在的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规避,保障软件开发的顺利进行。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软件开发逐渐受到相应的关注,软件开发的质量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软件项目管理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对于企业的软件开发进行有效地管理,针对当前软件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企业的影响,软件项目管理者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尽量减少软件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保障软件的开发和使用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