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植树造林对环境的影响

植树造林对环境的影响赏析八篇

时间:2024-02-05 14:44:07

植树造林对环境的影响

植树造林对环境的影响第1篇

关键词:自然;经济;抗旱造林;研究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发展中国家,在特定的发展阶段中以牺牲生态为代价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导致植被受到大面积破坏,其中森林覆盖率下降和土壤沙漠化,是当前林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1树木抗旱性分析

在树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干旱状况,给树木正常的生长带来一定影响。树木的抗旱性是树木在生长过程中的必要条件,考验着树木的生长能力。并且干旱地区的树木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为了使树木更好的适应干旱的环境,树木会在生长周期缩减叶子的生长范围,通过减少水分蒸发的形式,来保证体内水分的均衡。树木进行光合作用与树木体内水分的存量有着重要的联系,当树木处于干旱的状态下,体内的水分也会随之减少,自身的光合能力下降。树木受到干旱环境的困扰,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树木会自动减少内部的升腾作用,以便保证体内水分的供应,适应干旱环境的困扰。通常判断树木干旱情况主要是依据树木的根系来判断,当体内水分不足的情况下,根系的活力会随之降低,根系对树木的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保证树木的抗旱能力,应该保持树木内部的水分,使根系保持一定的活力[1]。

2抗旱造林技术

2.1树种选择技术

在抗旱造林的过程中对树种的选择及其重要,应该秉承“适地种树”的原则,选择抗旱性能强的树种进行种植,这样可以减弱气候对与树木的影响,使树木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

2.2整理种植土地

在进行树种种植的过程中应该对种植地区的地形进行深入的分析,实施适宜的整地措施。通过对干旱地区的土地进行研究表明,进行整地的针叶树木和阔叶树木的存活率相对较高,可以达到90%以上。没有进行整地的林区的成活率仅可以达到10%左右。所以整地对于树木的存活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树木的健康生长和抗旱能力。

2.3雨水造林技术

雨水造林技术主要是利用天然水和地表水为林区提供水源。要想充分发挥雨水的浇灌能力必须对雨水进行合理的管理,在干旱时节到来之时,要对雨水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建造树木适应的生长环境。雨水造林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环境,为干旱地区提供充足的水源供给,并且方便了管理形式,是一种有效的抗旱造林技术,对提高树木的抗旱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4固体水种植技术

使用固体水种植技术是抗旱造林技术的新型方式,主要将水通过固化处理的形式,改变水的物理性质,进而形成不流动和不挥发的固态水形式,并且固态水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是一种环保的种植形式。根据当前干旱地区的情况,固态水的造林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且抗旱效果显著。固态水主要的使用方式是在土壤中微生物的影响下进行溶解的过程,为树木提供水源供给。固体水种植技术不仅促进了土壤的有效改善,也为树木的生产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2.5植物化学抗旱剂与保水剂

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对植物化学中的抗旱剂和保水剂的应用研究也日益加深,并取得显著成果。通过实验表明,应用抗旱剂和保水剂的地区,树木的根系生长旺盛,根系长度较长,可以达到其它没有使用化学制剂的2~5倍,并且树木的成活率也相对较高。

2.6容器苗造林技术

随着造林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人员研发出了容器苗造林技术,该技术有着操作形式简单,储水性能较强等特点,在我国干旱地区被广泛应用。根据当前的数据显示,运用容器苗造林技术相较于其他造林技术有着成活率高的特点,并且干旱地区的造林成活率更为显著,是造林技术中经济效益较为合理的造林技术。

3结论

造林是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但近年来,环境不断恶化,尤其干旱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因而,我国林业部门有必要加强对树木抗旱技术的研究,以增强树木的抗旱能力,实现造林的目的。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科研人员必须投入足够的耐心与细心,以加强对技术问题的深入研究,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升,树木抗旱技术水平将不断提高,有效解决抗旱技术问题,为植物造林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植树造林对环境的影响第2篇

【关键词】山区植树;造林;技术;管护

攀枝花市位于长江上游地区,属于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该地区属于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生态环境十分的脆弱,容易遭受破坏,且治理难度较大。为此,针对于该地区的特殊的气候状况,应着力于加强生态建设,通过美化与绿化等方式,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居住环境。因此,应大力开展山区植树造林活动,实现对林业山区改造与生态自然环境保护。为此,应在充分认识山区地理、生态以及环境等方面特点基础上,系统的分析与全面的掌握植树造林的种类与技术构成,相应的采取差异性的措施,采用山区植树造林的应用技术,加强对植树造林的管护,从而保障山区植树造林效果。

一、攀枝花市山区和山区造林的基本特点

攀枝花市大气候属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存在显著的垂直差异,冬季天气晴朗干燥;夏季雨量充沛。为此,在山区植树造林之前的首要任务结合地形、地貌、土壤、气候等方面状况,在保持原有适地、适景植被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科学造林的原则,采用造林、补植的营林措施,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有针对性的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同时,通过合理的治理山区,改善山区植树造林的条件,优化植树造林的环境。

二、山区植树造林主要的技术手段

(一)幼苗栽种技术

所谓幼苗栽种技术指的是采用根系完好的幼苗培根进行根性造林。全新的幼苗生命力非常顽强,具有抵御外界因素影响的能力,死亡率较低,且对于自然条件适应性强。为此,所种植植树的生存能力非常强。幼苗栽种技术实施中,需要经过三道程序,第一道是三次埋土,第二道是两次的踩实,第三道是一次提起。幼苗又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插种苗;二是移植苗;三是野生苗;四是繁殖苗等,幼苗栽种方式的关键在于保障新幼苗的鲜活度。因此,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植苗树种,最好是选用攀枝花市的本地苗木,为栽植的成活率提供重要保障。需要注意的是,山区应用该技术会面临运输方面的难题,新幼苗经过出土、包装移动以及运输等环节等,都将给新幼苗的鲜活期产生影响。为此,山区在应用幼苗栽种技术时,应充分考虑交通运输方面问题,以免给幼苗鲜活期带来不利影响。

(二)插苗造林技术

插苗栽种可在春季与秋季两个季节进行,通过应用从母树截取下来的枝干以及根茎开展插苗造林。此外,工作人员应结合时节变化,应用不同类型插苗造林技术。需要注意的是,应保障土壤的水分充足,能够满足苗木的生长需求,并且要减少时节性对插苗栽种所造成的影响。在开展插苗造林中,应选用长度大约为32厘米粗细为2厘米左右的胚苗,为胚苗的成活率奠定基础。在山区应用插苗造林技术中,需要严格的控制与把握插苗栽种的垄距,合理的规划插苗地块,确定利于苗木生长的苗垄间的距离,在苗木插种之前,应全面监测地质环境,保障良好的墒情。此外,在种植槽回填好之后,应浇大致为50公斤左右的定根水,而后进行标准规格的黑色地膜的覆盖。其中,小苗大苗分别是0.6×0.6米、0.8×0.8米,并采用消毒生根以及支撑等方面,以保障苗木的成活率。

(三)分生造林技术

该技术主要运用植树的根,枝干地下茎等部位实现造林的目标,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成活率高,且节省育苗时间等特点,但是,应用分生造林技术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选优良品质的母本树种开展栽种造林。同时,要科学的选用母本品种,保障应用高性能的分生造林基础材料,保障分生造林目标的实现。在应用过程中要应确保水分的充足与土壤的肥沃,选用山区地块的土壤结构,为幼苗的成活提供重要保障。

(四)山区植树造林的抚育和管护

在结束植树造林的环节之后,林木步入至快速生长的时期。然而,在林木缓苗发育与成长过程中,难以避免会受到内外部因素影响。为此,基于此种情况,有必要开展有效的植树造林管护与抚育工作。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强化对影响植树造林的各种外部因素控制,同时加强对影响植树造林林木生长内部因素的整合,采用科学的抚育与全面管护的措施,保证植树造林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与空间。比如,针对于新造的林地,应由当年开始开展抚育工作,而后连续开展为时三年的抚育工作,具体操作是采取人工用刀割除造林苗木周边的杂草,并且移已割除的杂草进行造林地的堆腐,与此同时,进行穴内的松土以及间苗的定株,确保苗木可吸收足够的表土肥力,每一年需要开展两次的抚育工作,可结合抚育共同实施追肥措施。

(一)做好山区植树造林封山管护

首先,通过采用封山育苗的措施,可以将植树造林与外界的联系切断,从而减少外界人为因素对山区植树造林及林木的各种不利干扰,为植树造林的林木生长创造良好环境。因此,应选派专业管护人员加强对新造林地为期三年的管护,以免外来人员在林地进行各种非法行为,如用火、采矿、放牧以及盗伐树木等;其次,在进行封山管护中,应当针对于山区植树造林工程加快构建检查关口,实现对人类与牲畜的有效控制,防止其进入至山区植树造林的工程区域。除此之外,应针对于山区植树造林工程设定红线,防止造林区域和人类活动存在较多的重叠与交叉,从而推动山区植树造林林木管护能力的提升;再次,应落实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工作,针对于发现的病虫鼠害,应立即上报森防部门,并及时购买灭虫与灭鼠剂以消除病虫害;最后,应选派专业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全林割草与灌溉浇水,为苗木的的存活提供重要保障。

(二)做好山区植树造林幼苗抚育

对于植树造林工程而言,幼苗时期林木的生长状况对其未来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然而,在幼苗的缓苗期与生长期中,各种虫害、灌木、杂草以及藤蔓等因素都将给其生长造成不利影响,阻碍着幼苗的快速缓苗与生长,影响着植树造林的效率与品质。为此,针对于这一个问题,在结束山区植树造林栽植工作之后,应当即刻进行抚育育苗的工作,从温度、采光通风以及水肥等方面入手,开展细致的抚育工作,从而满足幼苗的生长需求。通过采取高效的抚育措施,保障幼苗在良好的环境下可以快速的缓苗与生长,推动幼苗抚育工作目标的实现。

四、提高植树造林技术实施质量的措施

(一)做好植树造林人员的山区造林技术培训

在整个植树造林的体系中,人是主要的执行者与实施者。为此,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植树造林的质量。为此,应针对于植树造林的工作分步骤开展针对性、计划性的教育与培训活动,提高植树造林工作人员对于山区造林的重要性认识,促使其在平时工作中深化对植树造林技术的学习。此外,应定期的向造林人员开展专业技能知识的教育与培训,使其熟练的掌握山区造林技术,进一步的推动山区植树造林的水平与能力提升。

(二)完善山区植树造林的基础设施

针对于山区植树造林活动,林企和政府应对此加大资金的投入,完善与植树造林相关的基础设施,为植树造林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技术与实施基础,保障充分的发挥出植树造林技术的作用。比如,攀枝花市地区属于干热河谷气侯,应结合该地区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建立提灌、水池、管网等,保障山区植树造林具有充足的水资源。除此之外,应根据该地区的交通与公路的发展状况,构建针对于山区的立体化交通网络,满足植树造林造林苗木、技术、设备等方面的运输需求,不仅提升植树造林的质量与效率,更提升山区植树造林的存活率。与此同时,应尽快升级当前山区的林业服务站,并拓展其服务能力,加快建立起集维修、电力、机械与防火为一体的体系,为山区造林工作人员提供更多便利的同时,保障山区造林抚育与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推动植树造林整体质量的提升。

(三)健全植树造林技术应用的管理制度

应当根据山区林业所具有的特点,建立健全针对于山区植树造林的管理体系,加强对苗木繁育移植栽培造林整地以及抚育管护等方面管理,准确、全面的开展植树造林工作。同时,应搭建管理制度与体系的平台,加强工作人员之间沟通、交流与监督,保障植树造林的经济与社会目标实现。

(四)切实做好防火工作

攀枝花市山区属于干热河谷气候,极容易出现火灾火险等问题,加之部分地区位于高压电线之下,极容易引发森林火灾。为此,应提高对防火工作的重视,为森林资源以及人们的安全提供重要保障。因此,相关部门应从思想层面上提高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视,完善全新造林第的保护体系,建立健全林地保护规章制度,保障新造林地各项保护措施的贯彻落实,其次,应加大对防护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升森林防火的意识,强化森林管护的力度,严格禁止火源进入山区,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从根源上杜绝林地火灾的问题,为山区植树造林的成效性提供重要保障,具体操作是积极的建立起防火通道,并清除作业区范围的地表可燃物,每三年需要开展三次的清除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发展,我国在构建生态友好型的社会进程中,高度重视山区的植树造林活动,立足于攀枝花市山区的自然优势,根据攀枝花市山区实际特点,采用先进的造林技术,开发攀枝花市山区的土地资源,大力发展山区林业,挖掘山区的造林潜力,提高植树造林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石晶华.谈舟曲山区植树造林技术与管护要点[J].中国林业产业,2016,09:136.

[2]廖志鹏.浅析植树造林技术与森林经营管护措施[J].中国林业产业,2016,11:186.

植树造林对环境的影响第3篇

当前,植树造林已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防风固沙要造林,水土保持要造林,改善环境要造林。国家为了鼓励全民植树造林,还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这些都说明了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提高了。然而,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规律,植树造林也不例外。

关于植树造林对环境作用的认识,目前还存在许多误区。人们普遍认为,植树造林有利于改善环境,有利于增加降水、改变气候。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尽科学的。我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如新疆从库尔勒到轮台之间有上百平方公里的沼泽湿地,其蒸发量肯定要大于森林,但当地降雨量并没有比其他地方增加。再比如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面积为1000多平方公里,湖水的蒸发量远远大于相同面积的森林,但博斯腾湖周边地区的降水量也仅有几十毫米,并没有使当地的降水条件明显改善。再看面积更大的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水面面积1.8万多平方公里,另外湖边还有数千平方公里的沼泽湿地,但是,湖的周边降水稀少,紧靠湖的东边就是萨雷伊施科特劳大沙漠。再有世界第一大沙漠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就位于地中海南岸,浩瀚的地中海也没有改变撒哈拉沙漠的干旱气候。可见,一个地区的降水量是由大气环流决定的,与森林覆盖率并无太大关系。我认为,森林覆盖率高是降水量多的结果,而不是降水量多的原因。所以,植树造林并非在哪里都多多益善。

林木在影响环境方面主要有4种作用,一是通过蒸腾作用将地下水排放到空气中,增加空气的湿度,有专家用“一棵树就是一台小抽水机”来形容这种作用;二是降低雨水对地表的冲击,减少土壤的流失,并通过树冠对阳光的遮挡和转化,降低地表温度,养护地面的草,从而降低雨水的流速,增加雨水的下渗量,达到保持水土的目的;三是通过树冠的阻挡作用降低地表风速,减少土壤的风蚀,减少沙尘暴;四是植物的根系和叶片对地下水和空气有净化作用。并非所有造林都能保持水土和改善环境,只有在降水量与蒸发量的比值高于一定量的地区,植树造林才具有保持水土和改善环境的功能,反之,违背环境平衡的规律,植树造林不但不会改善环境,反而会破坏环境,不但不会保持水土,反而会破坏水土。比如西部许多地方平均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而平均年蒸发量却在3000毫米左右,这种气候特征决定了那里的绿洲面积比例不可能太高,如果不恰当地在戈壁荒坡上植树造林,必然使下游的原有绿洲荒漠化。

植树造林对地球大环境既有正面影响,也可能有负面影响,必须因地制宜。植树造林对局部地区的小环境基本是只有正面影响,没有负面影响。因此,植树造林按目的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环境造林,用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一种是绿化造林,用以改善和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前者必须以生态为本,既要考虑需不需要造林,还要考虑适不适宜造林。后者必须以人为本,只在人类集中活动和居住地的内部和周边造林,植多植少,植什么品种,主要考虑气候、美观和经济的因素。我国西部有大量没有人烟的戈壁荒滩,那就是它的原始生态,在那里搞植树造林就像到月球上植树造林一样,毫无意义,甚至可能对更大地区的水平衡造成破坏。

植树造林必须因地制宜,保护生态也必须因地制宜。对大多数戈壁荒滩以保持原生态为宜,而有些戈壁荒滩则可以加以改造。能否改造,改造多少,要与水的供应能力相适应,还要考虑较大范围的水平衡,不能造出一片绿洲,又荒废一片绿洲。有些地方的原始生态是盐碱滩,植被很少,那是由于地下水位较高所致,一方面可以通过开挖沟渠排水,一方面可以种植一些耐盐碱的植物将地下水排到空气中,从而降低地下水位,将盐碱滩改造成为良田或经济林。这时种树的目的就是耗水而不是保水。

植树造林必须遵循生态规律,一味禁砍禁伐也是不科学的。植物与动物一样,也有一定的寿命,也会生老病死,也有自身的生命周期。对于树龄达到一定年限的树木,会发生空心现象,并逐渐老死。我们在一些原始森林里可以看见横七竖八地倒着许多大树,那或是因病而死,或是因老而亡。因此,我们应当根据树木的这种特性,在树木发生空心之前进行砍伐,使木材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对老化的人工林木甚至原始林木进行更新式砍伐也是十分必要的,既能为经济建设提供大量木材,又有利于森林的健康生长,需要禁止的是乱砍滥伐。而目前我国在林木管理上存在着一刀切的问题,即只要是造林都鼓励,只要是砍伐都限制。这是由于对植树造林的规律缺乏正确的了解。这种只准种、不准伐的政策无异于惩罚植树造林者,既不利于植树造林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林木资源的有效利用。

植树造林对环境的影响第4篇

关键词:城市园林;施工;大树移植技术

近年来,在城市园林工程取得良好发展过程中,必须做好大树移植工作。同时,大树移植为改善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大树移植的树种、栽植技术和移植时间等都是十分关键的内容,为保证城市园林大树移植施工质量,提高大树的成活率,必须完善园林种植工程中每一个环节。如果在大树移植过程中,某一个环节存在问题,将降低树木的成活率,对城市园林景观效果造成影响,大树移植的快速发展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起重要作用。因此,为了提高城市绿地生态效益,并优化绿地结构,需要掌握正确的移植技术,从而提升城市园林施工质量。

1 大树移植概述

所谓大树移植指的是对胸径在lOcm以上,树高为6m,树龄超过20年,且树木冠型比较完整的大型树进行移植。当前,大树移植是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主要手段,也是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园林绿化施工相关规定,将移植胸径在15cm以上和20cm以上的落叶乔木统称为大树。在城市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各种树木,有些树木从外地运来,有些树木需要就地取材,但不管是哪种,都需要采用大树移植技术,在大树移植的作用下,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不仅取得良好效果,而且能够合理运用空间,并发挥景观功能的作用。在大树移植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如下几个原理,确保大树移植各个环节都符合规范:首先,生态环境要相似。由于树木生长在有机联系的环境中,包括土壤、水分、温度、日照等条件,为保证移植后生长环境与起始前相符,提高树木的成活率,需要使大树被移植后所处的自然环境与移植之前相符。因此,在大树移植前,要对移植前后的生长环境加以综合性的分析,从而确保大树移植质量;其次,树势平衡要协调。树势平衡指的是大树的根系部分和位于地上的树体部分相互协调,所以在挖大树时,如碰伤大树的根,需根据完好根的分布情况,对树体躯干进行修理,使树木根系和树体躯干协调。此外,确保大树根从躯干获得营养,进而平衡树势。

2 城市大树移植的意义

在城市园林施工过程中,城市大树移植是其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保证大树的成活率,促进园林工程取得良好的效果,是城市园林绿化的主要目标。同时,城市大树移植还具有如下几点意义:第一,作为城市景观。由于大树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所以城市园林建设选择大树作为绿化原料,通过大树移植能够在短时间范围内形成景观,进而达到绿化、美化城市的效果。第二,保护古老、珍稀、奇特的树种。在生态环境被破坏和环境条件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对一些古老珍奇大树生长不利,甚至不适应当前的生态环境,如果将其移植到适合其生长的环境内,将实现保护珍奇、奇特大树的目的。第三,大树移植能够提升生态效益。当前,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社会比较关注的热点话题,而且城市绿地生态质量的高低又与绿量息息相关。由于大树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进而增强空气湿度,从而对城市的生态环境的构建发挥巨大作用。

3 大树移植技术在城市园林施工中的应用

3.1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某城市园林工程在对胸径为lOcm的树苗进行移植前,对移植条件加以考察,进而确保杨树、枫树等树木适应生存环境,提升大树移植的成活率。首先,选择合理的移植时间。大树移植时间要结合大树的类型和生长规律进行,降低环境对大树生长的影响,通常移植时间在春季和清明节前后,因为这个时间段树木正处于休眠期,空间和土壤的湿度必须大于挖掘前,从而提高大树移植的成活率;其次,选择合适的移植地点。由于树木的类型不同,为保证移植后的大树根系适应新环境,需要选择最佳的移植地点,进而降低施肥、浇水等因素对大树的影响;最后,规划大树运输路线。为避免运输颠簸、滚动等因素对树根和树冠的影响,需认真规划运输线路,将线路控制在最短范围内,为大树正常移植做好铺垫。

3.2 大树移植实施

该城市园林工程单位在大树移植过程中,为提高大树的成活率,通过做好如下几点,确保园林绿化施工取得良好效果。第一,树木的选择。在选择树木时,需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可以选择银杏、紫薇、柳树、雪松、香樟,而且规格和品种要与当地气候、土壤等相适应。同时,一定要选择发育充实、生长健壮且无病虫害的大树进行移植,使得园林施工符合要求。第二,树木开挖。在城市园林施工过程中,树木开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在开挖前,施工人员一定要对挖坑和种植坑大小加以设计,设计人员结合大树根系和土球等进行设计,保证大树在移植后种植坑为65~85cm范围内,而且深度以25~35cm为好。大树开挖完成后,需要在坑中填上22~28cm的细土。大树移植开挖图(如图1)。此外,还需要做好起刨作业,起刨的作用是对于裸根挖掘时为防止在挖掘时伤及到新生长的根系,要在原环状沟的进行开挖,而且根系斩断大树倾斜30°,使根部带有土壤。

3.3 大树移植后养护措施的实施

当大树移植后需要对其进行养护,在养护过程中首先应该对树木进行加固处理。为确保大树移植的存活率有所提高,因而大树移植后养护工作尤为重要,对移植大树予以加固能够确保树木根系适应新环境,而且对树木立即灌溉1次透水,然后再连续浇水3次,从而使大树适应生长环境;其次,做好打药和施肥工作。由于大树因截锯、移栽,其抵抗力较弱,易病虫害侵染,因此,需要定期防治。可以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混合高效低毒杀虫剂对大树进行喷洒,连喷2次,时间间隔为7~lOd。另外,树木发芽时,要喷射0.2% -0.5%的磷酸二氢钾和施加尿素,进而做好大树养护工作,使大树健康成长。

植树造林对环境的影响第5篇

关键词:园林绿化;苗木栽植;养护管理

城市景观是城市的一道美丽景色,象征着城市文明,同时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园林绿化主要利用绿化苗木进行设计,而种植设计直接影响园林绿化的效果。因此,必须根据幼苗生长习性种植特点来保持美化效果,以便更好地美化城市,促进园艺产业的健康发展。

1园林绿化苗木栽植和养护存在的问题

1.1苗木选择不合理。在苗木栽培中,苗木选择是所有工作的起点。如果选择的幼苗不合理,养护工作将变得更加困难。选择景观树苗时,必须考虑地域的特殊性,根据气候、土壤等因素,尽可能选择当地的乡土树种。如果盲目选择外来树种,可能难以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环境,导致幼苗死亡率高,进而影响园林建设的整体效果。不但没有发挥美化的作用,还会造成资源浪费。1.2种植方法不合理。植物在不同的种植时季节种植方法也不相同,不同的植物品种种植方法也不同。如果一些苗木种植过密,就会出现营养不良现象,影响幼苗生长;如果种植过稀,就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2园林绿化苗木栽植技术

2.1选择合格的苗木。苗木的质量影响种植的成活率、养护成本和景观效果。应根据植物特性和地质情况,选择优质的苗木,并进行科学的种植准备。因此,应选择根系发育良好,根与根茎比例恰当,无病害的幼苗。种植前,应对苗木进行处理并修剪苗木的根系。2.2土壤处理进行园林绿化前,应根据布局规划的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清理杂草、砾石、杂物、杂树。除了彻底清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深翻土壤外,应根据树苗移植根的长度,确保种植深度在50cm以上。同时,应尽量保证园林绿地有一定的坡度,以便于地表水的排放和收集。2.3科学种植。幼苗的成活率与种植直接相关,如果种植不科学,很难通过后期的养护来改善或补救。因此,园林绿化时,需要对土壤环境、气候条件和幼苗生长习性进行综合分析,根据绿化设计方案合理选择幼苗种植位置,合理密植,保证人工林的平衡和对称性、种植距离的一致性,适当回缩和疏剪树冠,科学进行树冠管理,以确保种植效果。尽量带土移栽,以确保种植成活率;如临时种植幼苗,埋藏深度为1/3,种植密度应考虑种植时间、土壤球体和树冠大小等因素。

3园林绿化苗木的养护技术

园林绿化苗木种植后2个月内保证苗木所需的水分和营养非常重要,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定期检查植物的健康状况并制定养护计划,合理进行养护,确保幼苗的生长环境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3.1合理浇水。水分是植物生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园林养护过程中,应定期浇水,为植物提供适量的水;在幼苗灌溉过程中,通常在早晚使用来自河流、池塘或水井的水进行灌溉。这种灌溉方法既减少了生长所需水分的蒸发,又满足了种植树木对营养的需求,也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其次,还需要在幼苗旁边设置排水沟,以排除雨季多余的水分,为苗木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3.2科学施肥。为了提高园林绿化植物的养护和管理的整体效果,需要科学地进行施肥,为植物提供肥沃的土壤和更好的生长环境。科学施肥应根据种植日期、苗木种类、生长特性、土壤条件和苗圃维护区域环境条件来进行。苗木施肥控制过程中使用的肥料比例必须与植物生长时期保持一致,或根据生长状态进行调整,当苗木较小时可以通过用水稀释肥料溶液来降低浓度后施用,以防止对幼苗造成损害。养护植物时,应将苗木的生长状态、生长特点与土壤环境特征和当地气候的特点相结合,特别是干燥天气下植物的灌溉工作,将施肥和灌溉相结合,有利于植物的健康生长。3.3病虫害及自然灾害预防。病虫害是影响幼苗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应定期检查树木,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手段,尽量防止受到病虫害的侵蚀。如使用化学药物,必须注意交替使用,以防止病虫害产生抗性。自然灾害会对树木造成严重破坏,必须提前做好预防。例如,对于城市景观是城市的一道美丽景色,象征着城市文明,同时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园林绿化主要利用绿化苗木进行设计,而种植设计直接影响园林绿化的效果。因此,必须根据幼苗生长习性种植特点来保持美化效果,以便更好地美化城市,促进园艺产业的健康发展。

植树造林对环境的影响第6篇

关键词莆田;红树林;人工种植;宜林区

红树林为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常生长在港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据调查,全世界25%的热带亚热带海岸地带均有红树林生长,约有24科30属83种(包括真红树和半红树)。中国红树林自然分布在海南、广东、福建和台湾省沿海以及香港、澳门地区,北界为福建省北部沿海的福鼎县,北纬27°02′。福建省红树林种类有15种(包括引进种类),其中5种为半红树林植物,在地域分布上,莆田原生红树林只有一种为秋茄[1-7]。

中国的红树林已属于濒危森林资源,因而林业和海洋主管部门已经在红树林较多的港湾建立部级和省级各5个,县市级8个自然保护区。从红树林资源日趋衰退和大量适宜种植红树林滩涂急待绿化的现状出发,以及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需要,开展大规模的红树林造林已是当前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1995年以来莆田市天然及人工种植红树林区的现状调查,分析影响莆田市红树林造林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莆田沿岸红树林保护与生态恢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莆田市红树林现状

1.1莆田市天然红树林分布概况

莆田市海岸线长达343.6km,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使得出海口滩涂面积广阔,有淡水补充,适宜于红树林的生长,兴化湾曾经分布有大面积的成片红树林。莆田曾经有成片的红树林,但由于许多港湾围海造田、围滩(塘)养殖、填滩造陆和码头与道路的建设,使得莆田的红树林面积迅速下降。到2001年,莆田天然红树林面积只有2.3hm2,仅占福建省林地面积的0.4%。红树林的消失严重影响了莆田海岸的生态系统,使生物多样性和滨海环境质量下降,同时导致外来物种(大米草)的入侵。因此,红树林的保护和恢复种植已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1.2莆田市红树林人工种植区现状

目前莆田红树林人工种植区主要有以下几处:

(1)湄洲岛。栽种地点为北埭。2004年、2005年均栽种13.3hm2,红树林外沿有紫菜及海蛎养殖带。当地村民对红树林的保护意识较好,人为破坏很少,不过成活率不高,长势不良,栽种5年的秋茄仅1m多高,主要是受自然条件限制(可能与盐度较高有关)。

(2)秀屿区。栽种地点为山亭乡和东峤镇盐场附近(前沁村)。2004年、2005年均栽种了33.3~40.0hm2(资金来源:2003年是国债项目,2004年资金由国债、自行筹集和上级拨款组成)。由于影响排涝沟,影响水产养殖规划,部分村民未经审批擅自伐林围塘养殖,破坏严重。原栽种地东庄,因为LNG项目建设“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需要填海,现已基本不存在。

(3)仙游县。仙游由于海岸线较短,只有4~5km,所以栽种面积不大,均为秋茄林。栽种地点为枫亭的海安、海滨、辉煌和沧溪村。当地红树林保护较好、刚开始种植时,有破坏现象,经过宣传教育,村民对红树林的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当地已形成海堤、养殖带、红树林和谐共存的局面。目前存在问题是由于要建“莆田滨海大道”,海安、海滨村的红树林将会受到部分破坏。在辉煌村,人们沿着海堤种植红树林,这里的红树林是整个枫亭长势最好的,全部为秋茄。靠海堤的秋茄林高约1.5~1.6m,最高的近3m,靠的秋茄仅40~50cm高。此外,这里已经有成片的大米草群落分布。

2莆田沿海红树林宜林区调查研究

2.1红树林生长应具备的条件

从世界范围看,红树林的生长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适宜的温度。红树林多分布在最冷月气温高于20℃、季节温差不超过10℃的地区,但可分布于16℃的等温线或水温不超过24℃的范围。

(2)淤泥底质。尽管红树林可以在沙质、泥炭沼泽或珊瑚礁上生长,但绝大多数在泥质土壤上生活,即三角洲海岸、环礁和河口。红树林本身也可以影响底质组成,甚至加速珊瑚岛泥质的沉积。

(3)隐蔽的地形。开阔的海岸风浪较大,使红树林植物的幼苗无法固着生长。

(4)咸水。尽管红树植物并非专性适盐,但大多数在有盐的环境中生长得最好。

(5)潮间带。宽阔的潮间带给红树林植物提供了较大的生长范围,但实际上在无潮间带也有部分能生长。

(6)洋流。洋流对红树植物的传播和分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2莆田市宜种红树种秋茄性质

秋茄属于红树科秋茄树属,别名永笔仔、茄行树、茄滕树、红浪。为小乔木或灌木,高2.0~6.5m,最高10m,具支柱根和板状根;树皮平滑,红褐色,枝粗壮有膨大的节;叶椭圆形,具胎生现象[8]。

2.3莆田沿海海洋环境因子对秋茄生长的影响

(1)气温。莆田各地年均气温在15.5~20.7℃,呈东南向西北递减,即东南沿海稍低于20℃;7月最热,平均气温是23~29℃,1月最冷,平均气温是7.2~11.9℃,年气温差一般在15.8~17.8℃,日较差6.2~8.8℃。秋茄是北半球最抗寒的红树植物种类,能适应较低的亚热带型温度,而在高温地带竞争不过更适应当地环境的木榄和海莲,其能生长在平均气温18.5℃、最冷月气温8.4℃、绝对最低温-4.1℃的地区。因此,莆田沿海地区从温度条件来说多是秋茄的宜林地,但不适宜于其他红树林树种生长[5,9]。

(2)盐度。莆田沿海海区盐度受不同水系消长、入海径流等因素的影响,总的表现为南高北低,山岸向外海增大,河口附近较低。沿岸海区表层盐度平均为26.7‰~31.7‰。实测最大盐度为35.6‰,最小盐度为4.25‰(河流入海口),平均在30‰左右,全区表层盐度多年平均变幅为5.5‰。红树林生长的土壤为海滨盐土,含盐量达4.6‰~27.8‰,秋茄在盐度为10‰~20‰的环境最适宜生长。因此,只有在有河流入海的海湾处适宜生长,其他海岸盐度过高,不适宜生长[10,11]。(3)土壤。莆田海岸土壤类型以红壤、赤红壤、滨海盐土、水稻土和滨海风沙土为主。其中红壤和赤红壤最多,其次为滨海盐土、水稻土。红树林生长的土壤为海滨盐土,有机质含量为3%~5%,当林地土壤淤泥沉积最大时,红树植物的生长量也达最大。在河口冲积平原或三角州上,土质由细粉粒和粘粒组成,含有大量由上游径流带来的有机质,最适合秋茄生长。从土壤类型看,秋茄在泥质土壤上生长最好,而在沙质或砾质的潮滩上生长不良。因此,枫亭港、东峤、三江口等河流入海处是最适合秋茄生长的地区[12-14]。

(4)潮汐动力。莆田沿海潮汐为太平洋潮波传入所引起的谐振潮,潮汐类型均为正规半日潮,周期性的淹浸和干露交替适合秋茄的生长。潮差平均在4m以上,这就为秋茄的生长提供了较大的生长范围[3,15]。(5)地貌。开阔的海岸风浪较大,使秋茄幼苗无法固着生长。在河流入海口及港湾处风浪较小,有益于秋茄幼苗固着生长。

2.4莆田沿海红树林宜林区分布

综合以上对影响秋茄生长的海洋环境因子的分析,结合GPS和GIS方法,参照1∶20100的莆田地理地图及卫星地图,做出莆田沿海红树林宜林区分布图(见图1)。

本文原文

从图中可看出,人工红树林宜林区主要分布在港湾和河流出海口,如三江口、枫亭港,这些地方由于出海口盐度较低、风浪不大、泥质土壤及广阔的滩涂面积,适宜秋茄生长。宜林种植区面积达68.5hm2。

3分析与讨论

由于红树林对生长环境有特殊要求,只能生长在平均海平面(或稍上)与回归潮平均高高潮位(或大潮高潮位)之间的潮滩面,潮水浸淹频率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红树林退化、死亡或难以自然更新。由于修筑海堤与人工围垦时,为了多占地造陆,多围到中低潮带,使得原先适合红树林生长的中高潮带滩涂损失殆尽,目前的红树林造林多为中低潮带滩涂造林,人工造林恢复难度很大。如果仅围到中潮中带,就有较大滩涂作生态恢复使用,让自然拦淤红树林可以恢复[16]。对福建沿海各县市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红树林造林成功率不超过50%,许多地方甚至不到20%,全军覆灭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缺乏规划、未经宜林地可行性研究就盲目造林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以及滩涂高程过低外,还存在红树林生境破坏严重,基础研究滞后,尤其是缺乏一套红树林宜林地选择标准[17,18]。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总结出一套红树林宜林地选择标准,为莆田恢复红树林提供必须的技术准备。

此外,在莆田市恢复造林过程中,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秋茄扩大造林受阻。由于莆田围海造田、围滩养殖、填滩造陆和码头与道路的建设,海岸资源破坏严重,在高盐水体环境条件下,可供秋茄迁地适生小环境已很难选择,继续扩大造林受阻。

(2)树种单一。树种单一制约了恢复重建红树林工作,单一树种不仅无法营造红树林原生生态环境,而且给秋茄树今后生长发育带来影响。

(3)新品种引种技术问题尚未解决。

(4)围垦养殖和农民对红树林生态效益认识不足而造成的破坏,或挖土造成幼苗死亡。必须取得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当地村民的支持,加强管理,责任到位。此外,开展对群众特别是海岸沿线村民群众、养殖业主的宣传教育,使社会形成自觉保护红树林的良好氛围。

(5)海岸潮间带淤泥海滩是造林困难立地类型之一,如大风、波浪、潮汐动能、移动泥沙、漂浮垃圾、海洋动物等因素对于刚扎根的幼苗危害最大,种植以后需管理补种,对人力及资金要求大。因此只能加大资金的投入,红树林资源才能得到恢复和发展。

4参考文献

[1]林鹏,傅勤.中国红树林的环境生态及经济利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林鹏.中国红树林生态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3]林鹏,张宜辉,杨志伟.厦门海岸红树林的保护与生态恢复[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6):1-6.

[4]王文卿,赵萌莉,邓传远,等.福建沿岸地区红树林的种类与分布[J].台湾海峡,2000,19(4):534-540.

[5]陈桂株.红树林植物秋茄及其湿地系统研究[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6]林鹏,林益明,林建辉.红树植物次生木质部的结构与进化[J].海洋学报,1998,20(4):97-102.

[7]林鹏.中国东南部海岸红树林的类群及其分布[J].生态学报,1991,1(3):282-290.

[8]黄生.秋茄的区域性种群遗传结构[J].生物多样性,1994,2(2):68-75.

[9]杨盛昌,林鹏.潮滩红树植物抗低温适应的生态学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8,22(1)61-68.

[10]郑海雷,林鹏.红树植物白骨壤对盐度的某些生理反应[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139-143.

[11]莫竹承,范航清,何斌源.海水盐度对两种红树植物胚轴萌发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1(12):235-239.

[12]蓝福生,李瑞棠.广西海滩红树林与土壤的关系[J].广西植物,1998,14(1):54-59.

[13]杨萍如,何金海,刘腾辉.红树林及其土壤[J].自然资源学报,1987,2(1):32-37.

[14]张银龙,林鹏.九龙江河口秋茄林及白骨壤红树林土壤特性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14(32):325-330.

[15]张乔民,于红兵,陈欣树,等.红树林生长带与潮汐水位关系的研究[J].生态学报,1997,17(3):258-265.

[16]郑德璋,李玫,郑松发,等.中国红树林恢复和发展研究进展[J].广东林业科技,2003(1):11-15.

植树造林对环境的影响第7篇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摘要:我国的林业造林工程获得了较大的发展,造林的整体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分析了林业造林工程的主要质量问题,提出了优化林业造林工程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 :林业造林工程;质量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X 954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02-04

第一作者简介:王宏(1969-),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大学,研究方向为营林研究。

1林业造林工程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

目前,虽然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支持林业造林工程的建设,造林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其主要的质量问题一般表现在四个方面,即规划设计、种苗培育、栽培技术以及林地环境。

1?1规划设计方面问题

与当今现代化林业常用的社区林业评估进行对比,我国常规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其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我国常规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仅仅只是对自然资源进行调查并规划利用,且规划利用的自然资源侧重于用材林和经济林,基本上没有对森林公园、生态林等影响生态平衡林木进行规划利用;二是我国常规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是按照“自上而下”的原则进行的,其内容多是以上级下达的文件为准则,且其最终设计的结果只符合上级的要求,既没有征询群众的意见,又没有让群众参与到其中,规划设计不全面。

1?2种苗培育方面问题

目前,我国造林树种的良种壮苗技术还不够成熟,种苗的资源储备也比较少。这极大地影响了林业造林工程的质量。其具体表现为:开发新树种和新品系方面的工作不到位,不仅导致种苗种类非常单一,而且也无法满足当前对造林工程的需求;主要用来造林的树种(如,杉木、松和阔叶树种等)在种源建设上各地之间的发展相差很大,这就使得林业造林面临良种资源匮乏的困境。

1?3栽培方面问题

目前,我国造林初植密度一般都比较大,这不仅增加了造林的成本和间伐作业,而且也造成林木生长不佳、林分郁闭提前,再加上间伐作业的经济效益较低,使得间伐作业不到位,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造林工程的质量。此外,在整地和栽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例如,在栽植过程中错失了种苗栽植的最佳时期,从而大大降低了种苗的成活率。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林业造林工程的质量,而且也加大了造林的成本。

1?4林地环境方面问题

林地环境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造林工程质量的水平。在我国,多数人认为造林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却不清楚若在造林过程中没有做好林地环境管理则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目前,我国林地环境管理水平还比较落后,导致我国林业造林工程质量的低下。另外,当前我国林业造林工程还存在监督、验收和制度管理以及人员素质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影响林业造林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2优化林业造林工程质量的措施

针对上文中所提到的林业造林工程中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本文以某林业造林工程为例,具体分析优化林业造林工程质量的措施。

2?1工程概况

该林业造林工程面积为35 hm2,共种植20多个乔木树种,如油松、白蜡、侧柏以及杨树等。采用打团块混交的方式进行栽种,且在主要地段栽植彩叶树种和大量花灌木,同时在树下栽植地被植物。该林业造林工程以生态、景观以及经济效益三者并重为设计理念,经过多年的建设,现已初步建成多功能、多树种以及多层次的绿色屏障。虽然该工程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2优化林业造林工程质量的措施

针对在林业造林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该工程主要采取以下优化措施。

(1)掌握树种的生物特性:目前,该林业造林工程存在树种选择不当的问题,这也是其他林业造林工程出现的普遍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该林业造林工程所采取的措施是先对树种的生物特性进行了解和掌握,然后再进行栽植。特别是对于新引进的树种,要先在各种立地条件下进行试验,而不能立即进行大规模的栽植。同时,为了达到最佳的效果,还应以树种的生物特性来对栽植进行设计。例如,柳树不是耐旱植物,不能将其栽植在荒漠上;而榆树既耐旱又可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因此可以将其栽植在荒漠上。

(2)选择合理的栽植密度:合理的栽植密度对于树木的生长至关重要。树木栽植前必须先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栽植密度。一般而言,影响树木栽植密度的因素主要有立地条件和树木特性两方面。立地条件好的地方,树木生长的速度较快,郁闭的时间也较短,合理的栽植密度应保持在40~50株/亩;立地条件差则可以适当地增加栽植密度。

(3)采用多树种大团块的混交模式:该工程主要以大团块混交的方式来栽植树种,在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是对团块大小的确定不当。团块过小会造成时间、水源等的浪费,团块过大则会增加病虫害发生的几率。针对这一问题,该林业造林工程根据多年造林经验,采用一种有效的方法来确定团块的大小:即,灌木树种的团块大小,根据地形、比例以及色彩的需要确定。

参考文献:

[1]杨建明.浅谈太原市造林工程中的抗旱措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6).

植树造林对环境的影响第8篇

[关键词]造林地整理;植树造林;技术

植树造林中,整地技术的运用为之后的造林工作奠定了基础,植树造林技术为造林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下面主要分析陕西省造林地整地技术和植树造林技术,并分析植树造林的注意事项,以期不断提升造林技术水平。

1山区造林地清理意义及技术

1.1林地清理的意义

对于森林保护工作而言,科学开展造林地清理工作能有效改良林地土壤状况,可为后期造林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可一定程度上提高造林效率。工作人员要及时清理林地的枯落物。多数枯枝杂草属易燃物,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极易引起森林火灾[1]。陕西省气候比较干旱,降水较少,温度较高,如果林地内残余大量枯落物,在高温状态下极易引燃,导致森林内部火势蔓延,进而引发森林火灾。在对林地进行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只有做好林地枯落物清理工作,才能有效降低高温季节产生森林火灾的可能性。另外,某些枯落物会给表层林地植物生长带来一定危害。因此,造林地清理工作是植树造林最终质量的重要保障。

1.2林地清理方式

1.2.1割除清理。割除清理法是造林地清理技术中被工作人员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其在造林地清理工作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对于割除清理技术而言,其主要是割除林地地面的灌木、杂草,从而实现种植技术实施效果的最优化,优化林地土壤质量,提高陕西省造林地种植质量[2]。

1.2.2堆积清理。造林地清理技术中另一种常用的技术为堆积清理,其主要是将整片林地中残留的树叶和树枝堆积在一起进行集中处理。对于堆积清理技术而言,其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清理林地内残留物,而且可将堆积的残留物进行腐化处理,进而转化为养料供给林地内树木生长所需。

1.2.3火烧清理。火烧清理技术实施过程中,主要是将林地内残留的多余杂草和杂物借助火烧完成清理。对于陕西省林地而言,其存在许多灌木及采伐物资,堆积清理法和割除清理法难以将其彻底处理,需通过火烧清理法对其进行再次清理,且火烧后产生的灰烬能为林地内树木的生长提供养料,进而促进林地内树木快速生长。

1.2.4化学药剂清理。化学药剂清理是陕西省林业工作者对林地进行清理的一种常用方法。林地内杂草生长周期和速度均较快,化学药剂清理可有效解决林地内杂草丛生问题,同时,可有效改善造林地内部的种植环境,避免杂草对林地内树木的健康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2山区造林地整地技术要点

2.1改善立地条件

在对陕西省的林地改善过程中,要注重对立地条件进行改善。在山区,地形对光照、热量、水分以及土壤肥力等起着再分配作用,成为立地质量的支配因素[3]。在同一气候条件下,不同的地形和土壤肥力差异可使森林立地有巨大变化,进而影响树种的分布和林木的生长发育。对树木生长而言,在林地改造过程中,通过人为作用对树木生长条件进行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为林地内树木的生长营造最佳环境,有效提高林地内树木生长效率。

2.2提升土壤肥沃度

提升造林地土壤肥沃度,能有效地为林地内树木生长提供更多养料。工作人员可采取措施全面提升造林地土壤肥沃度,改善树木的生长环境,促进树木健康、快速生长。

3山区植树造林技术

3.1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树种

林业工作人员需充分了解不同山区的环境,结合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存条件,选择最适应区域环境的树种进行种植,才能提高树种存活率,提高种植效率,促进树木健康生长,保证种植效果。例如,低洼地带种植灌木,陡坡向阳地带种植草本植物。

3.2植树造林常用方式

3.2.1播种造林。现阶段常用的植树造林方式为播种造林,也叫直播造林,指的是相关工作人员将树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上的一种营林造林方式。播种造林具有操作简单、节省育苗工序等优势,能真正意义上实现较大区域面积林地树木种植,但其仅适用于要求较高的林地区域。播种造林方式通常被用于粒大且易发芽的树木,或有充足种源的山杏、核桃等经济树种;播种造林适用于土壤水分含量充足,林区自然灾害较少和人口密度较小的区域。播种造林的主要方法有块状播种、条播等。值得注意的是,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消毒或催芽等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幼苗生长和抗旱能力,提高幼苗存活率。

3.2.2植苗造林。植苗造林是应用最广泛且比较可靠的造林方法。植苗造林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不仅需严格要求造林地的区域条件,而且需考虑苗木根系所受到的损伤、挤压、变形、失水等不利情况。对于苗木的选择而言,只有选择根系完整的幼木才能进行造林,拥有完整根系的苗木具有较高的抵抗恶劣环境的能力,同时生长周期较为稳定,不会受其他因素影响。植苗造林的技术性要求较高,需先进行育苗操作,再进行造林,可有效缩短造林时间。植苗造林技术是一种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的造林技术,其中播种苗、营养繁殖苗、移植苗等技术被广泛应用。陕西省造林方式多样,除了以上几种造林方式外,还有分殖造林、插根造林等方式。对陕西省的林业工作人员来说,只有对不同林地区域环境进行考察和分析,才能选择最适合区域生长的苗木和最佳的造林方式。

4陕西省植树造林注意事项

对陕西省而言,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种质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苗木存活率和土地使用率,从而发挥林地的综合效益;对林木工作人员而言,在造林过程中需遵循客观规律,对不同区域进行考察,选择最适合区域生存且易存活和繁殖的林木,根据不同树种特性选择最合适的种植手法,有效提高植树造林质量;对苗木栽植造林工作而言,相关工作人员要把握好栽植和起苗时间,在苗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需保证其根系水分充足,苗木定植时要科学分析、设计栽植方案,确保其根系能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及养分。此外,完成苗木种植后,相关工作人员要重视苗木后期生长管理和养护工作,要对苗木进行浇水、培土、施肥等一系列工作,避免苗木产生病害,确保苗木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