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爱惜粮食的感悟

爱惜粮食的感悟赏析八篇

时间:2024-01-24 15:00:14

爱惜粮食的感悟

爱惜粮食的感悟第1篇

10月16日”,这是一个人人都应该记住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世界粮食节”。关于节约粮食的讲话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校爱惜粮食讲话稿3分钟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学校爱惜粮食讲话稿3分钟范文1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北宋司马光说:“成由勤俭败由奢。”从古至今人们都十分重视节俭品德的养成。现在,我们却有很多中学生以为,时代进步了,生活富裕了,勤俭节约过时了。因而生活中中学生乱花钱,浪费饭菜等现象随处可见。

也许有人认为,节约就是吝啬,就是贫穷,其实不然,节约并不意味着吝啬,更不代表贫穷。它实际上是对家庭幸福生活的精打细算,对社会义务的严格履行。马克思说过“节约无异于增产。只有当节约成为一种生活态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内心需要的时候,我们才离真正的节约型社会不远了。”这启示我们要让珍惜粮食,节约粮食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粮食产量也在不断消耗。经济发展迅速,种田的农民少之又少,现在大多数都在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新品种粮食。人们的生活富裕了,浪费粮食的现象愈来愈严重。每天,每家每户桌上都有一大堆食物,可是,这么多吃得完吗?不过多久,就被倒入垃圾桶了。请朋友吃饭,为维护面子,要去大饭店。点一桌子菜,显得自己大方富有。到最后,又能吃得了多少。每人每天浪费的粮食不知道可供多少山区里的孩子吃上多久。虽然人们生活富裕了,但有些偏远山区里的家庭还要面临着资源短缺,饥饿的问题。如果我们能为这些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什么又要逃避呢?我们把这些浪费的食物给节约下来,那么那些山区里的人就不会被饿死了。何不救救那些人呢?

珍惜粮食就是珍惜自己或别人的劳动成果,我们怎么能忍心践踏一个人的成果。让我们共同来节约粮食,来帮助世界各地需要的人。让世界各处都能留下每个人幸福的笑脸。共创和谐家园,减少因饥饿而带来的伤害。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学校爱惜粮食讲话稿3分钟范文2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现在的中国地大物博,粮食资源十分丰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也过得越来越好,可是浪费粮食的现象也随着现况,“节约”一词在人们心里渐渐的淡忘。吃饭已不成问题,但节约粮食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中国的粮食现况是不容乐观的。2000年我国谷物,棉花的总产量约占世界第一位。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粮食仅仅几百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还低,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更令人感慨的是,新中国的今天补给古代王朝的粮食,可是由于人口猛烈增加,人均占有粮食竟然比古代少了不知道多少斤!根绝2000年的人口普查统计,我的人口已经到到十三亿。而我国的耕地面积呢?现在都已经2014年了,不止有人口增加,粮食减少的吧!

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是我国的第一大问题。如今,浪费粮食应该是最可耻的行为之一,因为粮食就相当于慢性自杀!大家看到,现在铺张浪费的越来越多的,浪费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虽然说我们中国人是饿不死的,但中国人应该珍惜粮食的,如果继续浪费粮食,以后只有没有粮食的情况会发生!

另外,我们应该有“一饭一票当思亲”的朴素情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选种,播种,施肥,收割,加工等,每一粒粮食饱含了农民伯伯和其他人的多少汗水和辛劳!所以我们要珍惜粮食,拒绝浪费粮食,也是对他们的一种尊重。正是由他们的劳动,我们才能吃上美味的大米饭。也许平时我们不放在心上,但到最后最普通的食物也是为美味的食物!

记得上餐馆吃饭时,不要为了面子就去浪费粮食,浪费粮食是可耻的,所以我们要珍惜粮食,拒绝浪费粮食,然现实过得更加美好!

学校爱惜粮食讲话稿3分钟范文3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珍惜粮食"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给人留下了一句名言:"民以食为天".可见,"吃"在老百姓心中多么重要。只是这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同学对粮食好像也越来越不在意。不信,请到食堂去看一看,就餐时馒头四处乱扔,雪白的米饭撒满地面,剩余的饭菜能到满满一垃圾桶。真是不忍目睹,那可都是劳动人民辛辛苦苦劳作一年的成果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难道我们的思想觉悟还不如古人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的浪费粮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据有关部门估计,全国每年浪费的粮食,足够五千万人吃一年,多么惊人的浪费啊!古人尚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彻骨感受,我们就更应该从中领悟粮食的珍贵。你可知道,一粒粒粮食从播种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粮,至少要经过20道工序,这中间包含了农民多少辛勤的劳动,每一粒粮食都浸透了农民伯伯多少心血和汗水啊!

土地资源有限,粮食作物有限,人口在增长,粮食越来越宝贵,它是人类生存生活生命之源泉,我们要爱惜粮食,把节约粮食看作生活中的大事,使勤俭节约成为每一个同学的良好品德。让食堂里的桌子上、地面上、垃圾桶里不再有剩余饭菜的影子,看不到它们悲伤的身影,哭泣的声音。同学们,你们是未来的建筑者,你们身上有沉甸甸的责任。人们把你们比作雏鹰,是希望你们能舒展理想的翅膀,在祖国的大地上飞翔,建设美好的家园,千万不能让"馋"压住你们稚嫩的羽翼,不能让"奢"迷住你们奋斗的方向。

同学们,行动起来,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不乱倒剩饭做起,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自觉养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我的讲话结束,谢谢大家。

学校爱惜粮食讲话稿3分钟范文4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节约粮食,远离浪费》。

泱泱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经久不衰;优良的传统文化,历经数年的文明传递,至今仍炫烂不已;颗颗优质稻谷,历经数千次的科学钻研,可谓千里飘香。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称的传统美德。勤俭治国的尧,受万民敬仰,被称颂万世;树立榜样;埋首田间的袁隆平毕生奋斗,造福人类??颗颗金黄而饱满的谷粒,是父辈们辛勤的耕耘,是父辈们劳累的汗水,是父辈们凝结的奉献。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浪费,有什么理由去挥霍呢?我们没有理由,我们只有“爱惜粮食,杜绝浪费”。

古人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碎;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你看到父母在烈日下忙碌流下的滴滴汗珠时,你是否体会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当你听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朗朗读书声时,你是否在为自己的浪费感到羞愧?当你看到饭桌上残留下的粒粒米饭时,你是否感觉到那异样的眼光?同学们,行动起来吧,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从节约粒粒粮食做起。

同学们,我们是龙的传人,是继承最优美德的中国人!中国虽在历史长河中历经沧桑,但依旧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东方,向世人展示着,一个以农业为基础而翱翔的龙的传奇!所以我们没有资格为我们的祖国涂上一个句点,我们应该让她更加繁荣昌盛。为此,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珍惜每一粒粮食,共享幸福明天。爱惜每一粒粮食,就是尊重每一位劳动者;爱惜每一粒粮食,就是珍惜每一天幸福的生活;爱惜每一粒粮食,就是传承每一份关爱。

碗中的米事汗水,碗中的汤是心血,我们不一定是民垂青史的人,却要争做历史长河中鲜活而有力的旗手。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高举“节约粮食,远离浪费”的旗帜,让我们传承这优秀的传统。

十月十六日,是世界粮食日。从今天起,我们应争做一位优秀的旗手,高举爱惜粮食,不多盛,不乱倒的美德,高举杜绝浪费,不乱丢,不乱弃的美德。同学们,让我们高举时代的旗帜,让每一缕美德之风传遍每一处中华大地。 谢谢大家!

学校爱惜粮食讲话稿3分钟范文5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节约粮食,节约用水是每一个中学生的责任》。节约粮食,节约用水是中华民族弘扬的美德,但随着同学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全县布局调整后所有中学寄宿生均实行封闭式的管理,再加上上周营养餐计划的启动,学校用餐人数也随之增多,可是有许多同学在用餐完毕后,餐桌上往往剩下很多的食物,这就造成了浪费。你看我们的同学们:只见餐桌上、垃圾桶里,白花花的米饭、面条,大堆大堆的剩菜赫然可见,白面馒头只咬一小口就扔了,大米饭只吃半碗就不吃了,即使有馒头、饼子、鸡蛋不小心掉到了地上也不捡起来,反而狠狠的踢一脚,这边在倒饭菜而后又想方设法买零食吃……几乎每顿饭后,就餐的同学们都要‘制造’出几大桶剩饭剩菜。”

浪费也是一种犯罪,这不是夸大其辞,学校食堂有“节约用水,珍惜粮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标语,但对于多数就餐的学生来说却是形同虚设。

难道我们的粮食真的已经富裕到了可以不提节约、肆意挥霍的地步了吗?难道粮食真的多得吃不完了吗?稍微关心时政的同学都知道: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且进口数量逐年增加;到2012年底,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还有1356万人。有识之士指出:在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思路中,节约粮食理应作为重要的一环,只要人人都珍惜我们手边的粮食,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节约是美德,节约是品质,节约是责任,节约更是一种境界。节约粮食,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的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从表面上看,浪费只是个人的消费方式,但从本质上讲,它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偏颇和瑕疵。即使在发达国家,节约也被视为一种美德。这是对劳动的尊重,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更何况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有那么多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还有那么多孩子因贫困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并不难,在日常生活中不过是举手之劳。只要存有节约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同学们,“三中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一个成员的努力”,让我们做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示范者,从节约做起,积极参与到建设“阳光校园”的行动中来,用“光盘”行动积极响应节约美德。

我们不仅要节约粮食,还要节约用水。同学们:你们一定都看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电视画面上有一个水龙头,正在艰难的往外滴着水,滴水的速度越来越慢,最后水就枯竭了。然后画面上出现了一双眼睛,从眼中流出了一滴泪水。随之出现的是这样一句话:"如果人类不珍惜水,那么我们能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水是生命之源,假如地球上没有水,那么地球母亲就不会孕育出我们人类的子孙万代。

全世界的水百分之九十三是咸水,不能喝。淡水只占有百分之七,而能喝的水只有百分之零点八。全世界五十亿人口,就靠饮用这只占百分之零点八的淡水,看,水多可贵呀!我们国家的水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可以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而且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这

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啊!

爱惜粮食的感悟第2篇

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政治教师要彻底改变“以教材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断开发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资源,拓展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内容,巧妙地把学生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观察到的现象引进课堂教学,筛选思想品德教学的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教案,实施活动过程。比如,在教学《关心体贴父母》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合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待学生沉浸在母爱的回忆之中时,教师再饱含深情地问:“你们的爸爸妈妈对你们好吗?能给老师说说吗?”这一问激起了学生深深的回忆,纷纷真诚地述说着父母对自己的感人故事。“是啊,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而我们又爱自己的父母吗?”教师话锋一转就切入课题:“那谁来说说你平常是用怎样的行动来爱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又是怎样关心体贴他们的呢?”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学生欢快地自主发言,诉说着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受着幸福的喜悦。最终学生从中感悟出:关心体贴父母,应以自己的良好表现给父母带来欢乐,让父母为自己少操心,能够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整堂课下来,学生热情高涨,教学效果十分理想。可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不能只讲理论课,而应针对教学内容收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例,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增强教育的感染力。

二、活用生活素材,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思想品德教材中插入的一些事件、插图和场景,都是现实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在实际的教学中,政治教师要尽可能地把这些生活素材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融为一体,拓展思想品德教育的范围,启发学生走入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例如,在组织教学《相亲相爱一家人》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归现实生活,自主阅读教材,设计活动内容,开展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教材内容,感受现实生活,受到思想熏陶。具体场景如下:让学生课前准备好全家照,上课时向同学介绍自己家人的有关情况,讲述家庭生活的感人故事,真切感受父爱、母爱的真诚和无私,并启发学生思考既然父母如此关心我们,爱护我们,那我们又该如何报答家庭,如何感恩父母,并以此展开讨论,使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亲情的珍贵,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庭、热爱家人的至纯情感,促使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深恩。此外,教师还要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生活教育资源,创设活生生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体会高尚的思想品德,从而内化成自己的道德行为。比如,在教学《尊重他人劳动》一课时,教师可结合学生中普遍存在浪费粮食的现象,让学生合作讨论,发表意见,并且当堂决定开展班级爱惜粮食活动比赛。通过学生民主商议,设计活动步骤,制定比赛细则,再通过结对互评、板报宣传、广播站播放等形式,促使大多数学生养成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渐渐地,珍惜粮食活动得到了全校学生的响应,学生不但在学校不乱扔馒头,乱泼饭菜,而且在家里也改掉了浪费粮食的坏习惯,受到了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的普遍好评。

三、体验现实生活,适应社会生活

新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多联系实际,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生活。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政治思想教育能够正确处理自己与社会、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成为社会中的一员,以便日后适应社会,快乐生活。但现在的教育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有的学生家长只看重书本知识和学生成绩,使分数成了部分学生的奋斗目标。这就使得一部分学生即使成绩很高,考上了名牌大学,却仍然不会生活,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因为社会是复杂的,也是多彩的,生活的滋味不只是在书本上体味到的,学生还必须在实践中体验生活、学会生活,因此中小学思想品德课必须要回归现实生活,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受生活、认识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书本的知识转化为生活的能力,从而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爱惜粮食的感悟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价值观

一、运用课件演示,体现人文性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虽然说是脍炙人口,影响深远的佳作,但对于涉世未深的小学生来说,还是难以体会到文章的思想内涵。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运用,为教师打开了进行人文性教学的方便之门。比如,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中的《锄禾》,描写了农民种植粮食的辛苦,揭示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每个人都要倍加爱惜粮食,但这对于很少接触种地的小学生们来说,一时是难以体味的。在给学生进行了示范朗读和学生熟读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说:“大家知道诗中为什么说‘粒粒皆辛苦’呢?现在来看看农民伯伯是怎么劳作的。”然后给学生们展示了一段多媒体课件,烈日的暴晒之下,农民伯伯在庄稼中挥汗除草,庄稼从播种到收获的每一步都凝结着农民伯伯辛劳的汗水,通过这个课件的演示,使学生懂得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正如古人所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餐桌上白白的米饭真是“粒粒皆辛苦”,使小学生油然升起了一种对农民伯伯的尊重之情,增强了珍惜粮食的意识。

二、关注情感因素,渗透人文性

在课文的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将学生的阅读与情感的体验结合起来,渗透人文教育,使阅读实践活动触及学生心灵,形成独特的感悟。

比如《一路花香》这篇课文,通过从一个有裂缝的水罐漏出的水,浇灌了美丽的鲜花这一则寓言故事,揭示了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着独特的自身价值,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价值,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体会破损水罐的第一次情感,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自己来品读课文,通过阅读找出破损水罐情感变化的词语,让学生通过“惭愧“”十分惭愧“”“尽了自己的全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等语句的描述,去体悟破水罐的惭愧自卑;然后,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破水罐与挑水工的两次对话,让学生通过阅读的语调、语速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活动,从而使学生从对课文语言感受中,提升情感的认知。

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对事物的认识也是千差万别的。学生通过阅读对课文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对此也要给予重视,由此引导学生去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三、提升审美素养,感受人文性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与文章产生共鸣,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让学生与文章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深深体验作者的情感,与作者的感受融为一体。这不仅是进行语文审美教育的有效方式,也是进行人文熏陶的基本途径。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题材、思路、表现手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情,激发学生对文章产生强烈的共鸣。

四、课堂延伸,深化人文性

爱惜粮食的感悟第4篇

关键词:光盘行动;高校;践行

“光盘行动”顾名思义,吃光盘子里所有的食物,它是2013年1月16日由北京一个名为“IN_33”的团体发起的公益活动。“光盘行动”的宗旨是餐厅不多点、食堂不多打、厨房不多做。养成生活中珍惜粮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习惯,而不单单只是一场行动,要化为整个社会接受传统优秀文化遗产的思想熏陶和心灵洗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光盘行动”自开展以来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支持和倡导,社会广泛参与,全国媒体和民众、餐厅和院校等纷纷响应,全国两会、国际媒体和联合国均参与支持。形成了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的良好习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新风尚,掀起学习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为时代和文明代言的新风潮。“光盘行动”成了2013年十大新闻热词,网络热度词汇。“光盘行动”一词亦被《咬文嚼字》杂志评为2013年中国十大流行语之一,它已深入人心。

一、光盘行动的产生背景和发展

30多年前,饥饿感还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少偏远山区的居民,食物依旧单调,粮食依旧匮乏。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随意倒掉的剩菜剩饭,很可能是2亿人的口粮。普通公民铺张浪费的饮食习惯必须要改正,而制度,更需要为制止过度的公款吃喝树立起“防火墙”。2012年的世界粮食日里,国家粮食局首次向全国粮食干部职工发起倡议,倡导自愿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以更好地警醒世人“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每个人当然不必都去重新体验饥饿,现在人们的确要找回一种对于粮食的温暖与敬意。随着社会文明进步,光盘行动也逐步深入到社会大众的内心,他们对弘于扬传统美德,节约粮食的行为持肯定和欢迎态度,并身体力行,进行宣传和贯彻。党的十提出,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总则,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顺利召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诠释和完善,光盘行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在全社会开展的范围将愈来愈广,程度将愈来愈深,效果将愈来愈明显,影响将愈来愈深远,响应愈来愈多。

二、光盘行动在高校开展的现状

自“光盘行动”进入高校开展以来,确实取得了实效,浪费现象明显得到了遏制和改善,凡开展的高校大多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成立了活动领导组织,组织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活动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推行,在校园里随时可以听见学生在交流和光盘行动相关的话题,随处可见关于开展光盘行动的宣传标语、横幅、海报、喷绘,甚至在食堂餐桌上都贴上了“爱惜粮食,勤俭节约,请从你我做起”等温馨提示。同时,在媒体上也能见到全国高校开展光盘行动的相关报道,活动开展的可谓轰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除部分高校还在深入推进此项活动外,亦有少量高校开始在思想和行为上有懈怠的迹象,这一点确实令人担忧,这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对高校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文化软实力、教育品质以及内涵发展大有帮助和促进,应是常抓不懈,并深入开展的活动,短期开展是有成效,但难见长效,不能持久。“光盘行动”在高校开展意义重大、影响广泛而深远。但要根植高校校园则还需师生共同努力认知、传播和践行才能行其久远。

三、高校如何开展光盘行动

光盘行动需要常抓不懈,持续地开展下去,才能让“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的传统美德根植于每个学生的心里,并付诸实践。现阶段,高校开展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思想引领、提高认知、传播践行三个环节入手,推进践行光盘行动。

(1)把握方向,注重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将弘扬“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的传统美德写进校纪校规,并进一步强化,从青年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引导学生重视个人操守和提高思想素质;成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组织和传统优秀美德宣讲组织,为青年学生传播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让他们汲取中华民族优秀宝贵文化遗产的营养,从而导行开智、笃学敏行、发展提高;发挥平台和载体作用,开设践行光盘行动主题教育网和利用其他宣传平台或途径对勤俭节约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涵进行宣扬,让学生彻底明白和理解,并融入心中来指导实践。

(2)提高认知,增强认同,内化于心。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举办各类和“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的传统美德相关的讲座、学习勤俭节约先进模范事迹、开展校园生活的新风尚主题演讲等活动,让青年学生提高对传统美德的认同感和认知度,以此来指导实践,将光盘行动很好的开展下去。优化育人环境,凝练校园精神,促成校园积极、健康、向上的浓郁的学习、实践良好氛围。

爱惜粮食的感悟第5篇

1 导入激情

情感在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或活动具有支配、指导作用,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能使教学主题的要求较为容易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情”入境,即要用语言、情节感染学生,引起情感共鸣。如果课堂品德教育主题,主要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受到教育,那么在导入时,就要先行孕育道德情感。

《孝心献老人》的教学关键是激发学生体贴老人,关心老人的情感,因此,以情感渲染来导入是触动学生心灵的基点。课始,老师出示两幅漫画:一幅是奶奶累了坐在椅子上。旁白:老了不中用了。第二幅是孙子兵兵在给奶奶捶背,奶奶很高兴。旁白:真懂事。问学生这画面在讲什么? 学生一看就能够清楚把图意说上来。回答后,老师过渡:“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老人曾经为家庭,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在年纪大了,该是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了。我们作为晚辈,承接了长辈的养育之恩,要懂得汇报。画中的兵兵真得非常懂事奶奶累了,就给奶奶捶捶背,老人并不渴望家人为她付出多少。就是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能够幸福、美满。你看,孝顺的孙子给奶奶那轻轻地捶背,奶奶就一点儿也不觉的疲劳了。那脸上洋溢的笑容,多么开心,多么幸福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在老师深情的讲述中,学生都为之动容,在其心头激起情感的涟漪――老人很需要我们的关爱啊!带着这样的情感进入课堂教学,学生怎么会不受到深刻的教育呢?

2 故事触情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以故事为主,很适宜采用讲故事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也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做好准备,通过诱人的故事情节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从故事中明白事理,坚定信念,提高认识。如学《诚实是金》一文,让学生懂得说谎的危害,只有诚心才能赢得尊重和信任。要做到不说谎话,言行一致,诚实守信。课始老师讲述故事: 在德国,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到德国大公司寻找工作,可是一连20多家公司都没有接受他。他想自己才能出众,找家小公司应该没有问题吧。可是小公司也把他拒绝了。同学们,为什么德国的公司都拒绝他呢?猜猜,可能是什么原因?(悬念一摆,学生都积极猜想)

想知道真实原因吗?那家公司的老板告诉他,不录用他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他在德国期间乘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留学生很吃惊,难道我的博士文凭还抵不过三次逃票。德国老板说:“是的。我们不怀疑你的能力,但我们认为您惟独缺少了非常重要的两个字!”

此时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你有什么感想?”

感触学生心里,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感受,深切体会到说谎的危害。

3 以画诱情

俗话说:“触景生情”,具体的情景可以唤起相应的情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需要,教师合理地运用幻灯、挂图,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加以生动的描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从视觉、听觉,多方位受到情绪感染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 如教《爱惜粮食》这课,可绘制一组以粮食生产过程为主线的图画,让学生边看图,边听老师的描述,使学生很快被带进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境。在看、听的过程中明白了粮食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4 歌曲促情

爱惜粮食的感悟第6篇

关键词:激情;明理;导行

思想品德课是对小学生系统地进行品德教育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其教学任务在于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要完成上述教学任务,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教师必须采用多种方法或手段,充分发挥激情、明理、导行的作用,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才能收到极为满意的效果。

一、巧用信息技术激情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课之计在于引”。一节课中, 教师要巧妙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触景生情。因为鲜明、形象、 生动的情景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所以,我在品德课教学时恰当地运用投影、录像、录音等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道德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产生情感共鸣,形成心理上的最佳状态。

在教学九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第二册《我爱爸爸妈妈》一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孝敬父母情感是教学的关键,我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诱发学生情感共鸣。新课伊始,我就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个我精心制作的课件,内容由四副画面组成,一是妈妈给孩子喂奶;二是爸爸扶孩子走路;三是爸爸给孩子讲故事;四是深夜爸爸妈妈抱孩子看病。图中的场面是父母养育子女中常见的情景,每个孩子都有切身体会,并伴有孩子们都喜爱的《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在学生看、听的同时,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实际,一边回想自己父母是怎样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触景生情,完全沉浸在爱的情感中。这时,我不矢时机地播出电视广告《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中的两个画面,一是妈妈给奶奶洗脚;二是“我”给妈妈洗脚。以此引出:尊敬、关心、孝敬父母是人类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从小要尊敬、关心父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巧用电教手段引入教材,寓情于理,情理交融,产生强烈的情绪效应,从而使学生情感深化。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说过:“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恰当地运用形、音、色俱佳的现代教学媒体,不仅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为课堂教学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比如教学第十册《爱国将领吉鸿昌》一课,让学生观看电影片断: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华大地上蹂躏中国人民,英勇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那悲壮的乐曲,感人的画面以及教师激昂的解说,学生为之动容,为本堂课定下了悲壮的感情基调。再进一步在大屏幕上打出吉鸿昌的图像,介绍生平,展示吉鸿昌与敌人英勇作战的画面,播放吉鸿昌爱国故事的录音,使学生以浓厚的兴趣融人悲壮激昂的气氛之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巧用信息技术明理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特点是明理。因此,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认识特点及思想品德教材的特色,巧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把教材中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通过教材的具体事情、具体情景得到教育启发,引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明白事理,提高道德认识。

所谓道德认识,主要是指是非、好坏、美丑、善恶等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建立正确的道德认识,如果只是背条文,讲空洞的大道理显然是不行的。小学思想品德教材的内容大都是一些古今中外名人、领袖、英雄、模范的故事和具体社会现象,日常生活事例。要让学生从这些人和事中抽象出“理”来,就必须对这些人和事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怎样帮助学生了解,认识这些并不熟悉的人和事并从中悟出“理”来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这一难题并不难。例如:在教学第六册《我们热爱》这一课时,由于学生认知的局限性,他们对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穿军装、戴军帽、扛钢枪的一群人”上,并不完全认识。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认识,我利用录像,再现在保家卫国、英勇抗敌的战争年代里为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舍生忘死的战斗场面;再现在98年抗洪抢险战斗中,为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不顾个人安危,与肆虐的洪魔顽强搏斗的场面。看了这些学生对叔叔有了充分的认识。这时学生自然会对从内心里充满了崇敬与热爱。这样的教学,既使学生入情入境,又突破重难点,为激情明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在教学九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第三册《爱惜粮食》一课,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知道粮食与人们生活、国家建设关系密切,粮食来得不易。我首先播放了个录像(均根据课本41--42插图制作),启发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粮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和生产建设中有哪些用途?接着问:粮食是怎样来的?没有粮食,人们能不能生活?然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计算:如果人均节约一粒米,全市人民可以节约多少千克粮食,全国人民呢? 让学生知道:浪费粮食带来多大损失。这时我在总结归纳出“爱惜粮食是一种好品德,要从小就不要浪费粮食”就水到渠成了。

三、巧用信息技术导行

道德行为是人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外在具体表现。而导行就是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指导,使其知道如何做。由于小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喜欢模仿,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其道德认识、情感与行为间经常出现不一致情况。因此,我在导行时,要从学生初步的道德认识出发,巧用信息技术手段,指导道德行为,把学生引入创设的情景之中,使其身临其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道德行为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在教学九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第三册《上课专心听讲》一课时,我出示以课文插图制作的录像,让学生观察讨论,激情明理,引导学生观察高士其爷爷上课如何专心听讲,录像上的高士其爷爷上课是怎样做的?其他同学又是怎样做的?通过讨论后,在让学生模仿高士其爷爷,进行上课专心听讲的实战训练。这样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学生学习有标准,避免盲目性的导行,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恰当、适时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其精美的画面,摆脱时空的局限,让学生在生动的意境中,身临其境地体会课本上的道理,以其优美的音乐,激起学生的共鸣,创造出高尚的精神氛围,激发学生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道德行为。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宋祖建.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

爱惜粮食的感悟第7篇

一、发掘教材,渗透美学要素

语文是一门美的学科,所选课文大都是名家名篇,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对教材中精美的语言文字进行比较,揣摩语言美,是一种美的享受,美的熏陶。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我们应深入钻研教材,发掘教材,发掘教材中的美学要素,在教学时通过自己的讲课艺术引导学生去发现、感知和欣赏。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意识地将美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二、开展课外美育,开阔视野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语文美育的重要方面。由于课内知识有限,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如参加音乐、绘画、体育、书法兴趣小组,可以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补充课堂教学之不足,同时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开阔了他们的视野,陶冶了他们美的情操,培养了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得以充分发挥。组织学生投身大自然,融入社会,净化情感,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也给学生美的享受。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留心观察,就能发现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三、情境诵读,体验文章之美

为了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我们提倡诵读。所谓诵读,就是全神贯注地很有感情地朗读。情感体验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而诵读课文又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如在教学《父亲和鸟》时,老师范读,让学生学习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引发学生情感。再用指名读、自由读、小组读、齐声读等形式让学生美美地读课文,学生经过自己反复地朗读,听别人朗读,取长补短,进一步受到文中的情感的熏陶,体验诵读中的情感美。如此,学生的情感就能很快与作者同步。从而让学生加入到爱护动物的行列当中,同时也了解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理解了文章所表达的意思,真正读懂了课文,更激发了美的情感,为下一次诵读奠定了基础。

四、美化校园,净化美好心灵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学生每天清晨从踏进校园的那一刻起,他们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是一种无声地浸入学生心灵的美育,给学生以清新、恬静、生机蓬勃之感;给学生以鼓舞、启迪,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有了美好的校园环境,教师要教育学生用心地去呵护。如每年的植树节,组织学生种植花草树木,绿化校园,同时教育学生爱护校园环境,从而净化学生的美好心灵。

五、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美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通过诗歌韵律使学生感受汉语的音乐性,激发学生的生活意气,让美的字符、美的音质,激发起点滴浪花,感化生活,激活思想。还可以通过诵读古诗,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带着这种感情去领悟古诗的精华。《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时刻为人民着想,在繁忙工作之余,克服困难为当地老百姓挖了一口井,当地百姓为感谢,刻下了“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的碑文。学习本文,让孩子们感悟到了的崇高品质,并使他们懂得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领悟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再如教学《锄禾》这篇课文时,在教育学生爱惜粮食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懂得粮食来之不易,培养学生要尊重劳动人民,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果实,教育学生只有靠辛勤劳动,才有幸福生活。

六、塑造情操,纯洁学生心灵

培养学生积极奋进的精神世界,塑造学生健康纯洁、美好的心灵,是美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做到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切忌简单生硬,而应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认识水平,能够使学生感受、认识到美好、崇高的境界,激励、振奋学生的精神。

爱惜粮食的感悟第8篇

首先,我要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同事这么多年来对我的信任、理解、关心和厚爱。在和新中国一起走过了风风雨雨的60个春秋,即将离开粮食管理工作岗位之时,领导要我先发个言。讲实在的,我也觉得有几句心里的话要讲,而且,“三句不离本行”——主旨仍旧是关于“粮食”的事情!

记得多年前有一条时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说,“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宝中之宝”(可惜现在已经有点淡化了)。回想起来,因为我个人跟粮食生产与粮食流通的密切接触已四十有余——六十年代上山下乡到粮产区务农,“”结束后不久加入粮商队伍,随后又被选拔到主管粮食管理(调控)的政府部门工作,直至今年退休,可以说须臾没有离开过“粮食”一步,期间,在省(部)级以上报刊还发表了多篇关于粮食问题的调研与探讨文章。所以,对粮食问题的认识自以为有了比一般人略深一层的理解。这种深一层的,基于40余年实践的认识和理解,归结起来,就是透彻的感悟到了两条硬道理:一曰“改革开放好”,二曰“联产承包好”。而且,现在这两条可以合并成一条,就是“科学发展好”——我们再也不能“瞎折腾”了!——为什么要这样说?在座各位都是粮食人,大家心里都非常的清楚。我在这里只想讲一桩铭记在心的陈年旧事。

插队期间,我担任过生产队会计。那时,社员能分多少斤粮食,是要经过公社批准的——报批手续是由队里造《粮食分配方案》,初步提出“三者(国家、集体、社员)”关系安排,送大队再呈公社领导逐级审核、调整(通常是调减)后,由粮管员予以具体批复:正常年景,在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统购任务(当年早籼稻的统购价格仅为每百斤9.70元,巨幅的“剪刀差”啊!)的前提下,人均口粮夏季不能超过200斤,全年不能高于600斤,还有多出来的,必须卖给国家。遇到歉收年景,完不成统购任务,此标准还得大大地降低!那时油水少,副食品更少,多数人家的口粮都不够吃,青黄不接之际,“吃借粮”加上“糠菜代”是常有的事。不过,到了的中后期,为了能填饱自己的肚皮,不少社队开始暗地里用编造假的《粮食方案》的办法,搞所谓的“瞒产私分”。后来,我也不得不随大流造这样的假《方案》。其中一个简单而便捷的造假办法,就是把上好的稻谷当作“秕子”平均分到各户,而生产队里则不入帐!说真话,下面敢于这样明目张胆“做假账”与“讲假话”,根子还是由当时的体制逼出来的!结束后,首先是化肥和农药不再紧缺,粮食生产初步得到恢复。80年代开始全面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谓分田到户)”,终于彻底结束了“大锅饭”和“”之类的“瞎折腾”,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生产很快就上去了!一度在全国范围内还出现了粮食的“相对过剩”。记得我省、我市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还多次组织千名干部下基层,动员广大粮农减粮扩经,调整产业结构,“冬种萝卜夏种姜,哪样赚钱种哪样”!这跟改革开放前“全党全国大办农业大办粮食”,而国人仍然挨饿受冻的情况相比,反差是多么的鲜明、多么的强烈!所以,根据亲身的体验,我要由衷地、发自肺腑的说:要保证“有饭吃、吃好饭”,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并且决不动摇、决不懈怠、决不折腾!

之所以讲上面这个老掉了牙的陈年旧事,还有一个直接原因是他老人家曾经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有许多明摆着的应该积极去做的事,譬如为种粮农民、为弱势群体办些实事、善事,从现实情况和个人能力来说,确实是有点力不从心了。所以,主席讲的境界现在难以完全达到。但退后一步,俗语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个人能多积点“善”、积点“德”,总归是好的。因此,自己也时时刻刻想多做点好事、益事。那么,在相关的场合经常讲讲(或写写)此类已经被不少人遗忘的粮食旧事,借以重温“民以食为天”、“粒粒皆辛苦”之类的千年古训,让粮食安全工作与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避免“瞎折腾”,杜绝“谷贱伤农”和“糠菜代”的苦难再度重演……我想,这也许是我这个共和国同龄人应该做、也做得到的“务虚”一类的善事和好事。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