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茶艺的意义

茶艺的意义赏析八篇

时间:2024-01-10 10:32:27

茶艺的意义

茶艺的意义第1篇

在近7个小时的品茗恳谈过程中,陆教授流露出了他对当前茶界关于“茶艺”、“茶道”与“茶文化”界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之现象的担忧之情,范老师则旁征博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以历史、哲学的视角对这三个概念的含义以及来龙去脉进行了全新解读。

陆:您认为茶艺与茶道有区别吗?

范:茶道与茶艺是“体”和“用”的关系,可以用方法论来清楚区别。“道”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是形而上的;

“艺”是有形的,表现于外的。是有形的器物、制度等,是形而下的。在茶中,能表现出来的就是艺。只有艺才能真正表演,道是无法表演的。茶艺偏向科学,茶道偏向哲学。

我把茶艺的界说分为广义和狭义两部分:广义的茶艺是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方法和探讨茶业原理、原则,以达到物质和精神全面满足的学问;狭义的茶艺,是研究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

如何泡好一壶茶是属于科学,是一种技艺。泡茶的方法有千百种。但要泡好一壶茶一定有个公式,一个最好的方法。虽然条条道路通罗马,其中有一条是最省时、省力、最便捷的路,最适合您走的路。这条路就是我们茶艺学要寻找、探讨的目的。

我常举例说“以茶道为圆心,茶艺为半径,画一个圆即茶文化。”圆心是生命的定位、是生命的立足点。有立足点才能决定方向,才能选择目标。有了方向、目标,才能创造生命的价值。才是人生之道。学茶艺的目的,为的是追求人生之道。圆心定位在此,半径愈长,画出的范围就愈大,茶文化的范围也越大。

茶文化包括茶道和茶艺,其中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故茶文化中有行为、有物态、有思想、有制度,必须是物质加精神才是完整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形上与形下以茶艺来贯穿,茶道与茶艺的总和才是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悠久,但因没有做科学的整理,用词不准确、规范不明确,所以不够有深度和高度,无法提升,也就不能形成茶道。中国人向来喜欢以茶会友,在品茶之余。谈天说道,意兴遄飞,人人自以为离“道”不远,但曲终人散后。则依然故我。似这般的清谈聊天,哪能把“道”聊出来?“道”可以自由地表达,但需要“悟”,没有悟的道未必是真道。道要传达给别人理解,一般庶民需要有工具、载体和过程。茶艺即是这个部分。

学习茶艺是为了修习茶道。艺是助人进入道的工具、载体,是过程,同时艺也是道的形式、道的呈现。《庄子》中有“庖丁解牛”的故事,解牛的刀法是艺,但解牛于无形是道,运刀能如此神妙靠的是艺中有道。

陆:现在的茶艺表演,表演者年纪很轻,应该没有太深的茶道修养,但他“艺”的表现非常完美。这中间的“道”和“艺”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范:艺的表现需要有道,才会有深度的美;而道的体会是需要悟。悟。是积累起来的。人的聪明智能是修行来的,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学习实践的功德来,累积得越多,聪明智慧就越高。年纪虽然轻,有悟性,聪明智慧高,表现出来的艺是有深度的美,自然就完美,因为它是有道的艺。

陆:“茶艺”这名词,古人为何没有想到?

范:茶文化发展已经几千年了,过去的人,或说古人,并没有把应用茶和对茶体会的哲学、思想,清楚地、系统地以科学的方法表达出来。思想的表达或表现是需要方法的训练和学习。现代人提出“茶艺”,是领悟到茶文化的核心,且能准确完美地表现出来,能表现出来才能传承,才能普世接受。茶艺可以说是实践、务实的茶文化表现。针对事物用准确的语词来表达。这代表我们现代人的进步吧!

陆:当年娄子匡先生提出的“茶艺”是何意义?

范:基本上是等于“茶道”,是茶道具体的一面,也就是说要把茶道让人实践,务实地享受茶的生活。茶艺是茶道的具体实践。走向茶道的一步一步过程,就是“艺”,就是“茶艺”。茶道和茶艺,可以说是同一件事物,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语词的~种表达。但是,在表达一种事物时必须具体,表示一种技能、一种职业时。更应该具体清楚。“茶艺”是一种具体的生活应用,是一种技艺。可以拿来表演,让人欣赏的技艺。那就应该是“艺”了;“道”是无形无相的,怎么表演?所以“茶艺”这个名词才是较准确的,“茶艺师”的称呼才是较正确的。“茶艺师”这名词是我提出来的,是经官方认定的,这就是正统。如果说“茶道师”或“泡茶师”,那是不准确的。茶艺师还要懂得茶性,懂得与之相关艺术的运用;泡茶师只是泡茶,那是不够的。

陆:您所阐释的“茶艺”和陆羽当年提出的“茶法”有没有区别?

范:是相通而不相同的。茶艺的理论建设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我只是一个开拓者,提出一个方向,可能要经过弟子、再传弟子的努力,才能有一个完整的学理、一个坚实的理论架构。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当茶能彰显道时,道就寄托在茶中;当茶不能彰显道时,道又会寄托在别物中,或许寄托在咖啡为咖啡道,或许寄托在餐饮为餐饮道……而茶为何能彰显道,适合道寄托?因人类发现和应用茶已有数千年,经过数千年来前贤、大德不断的从各个方面探讨研究应用茶,建设茶的技艺、礼法,使茶中有艺,而艺可入道。

“茶艺”和“茶法”是相通而不相同的。“茶艺”、“茶法”、“茶道”,甚至于“茶技”,都有所不同。

范:茶文化是东方文化的精华。学茶并不是学大道理,就是学习注意生活小节、注意细微的地方,果真如此,一生行事必定失误少,累积的成就自然就比较大,从茶艺的规矩中学习成就大事的能量。

范:我认为依人类思想的发展进程来看,未来应该是要以人为本的。而以人为本的就是茶,茶人是社会上的君子,有一点使命感、有一点作为、有一点绅士风度,像一个人的样子。而人能成为一个人的特质,就是有个“礼”在,而礼就是规矩。喝茶有规矩,把规矩表现出来即“茶艺”。如果不提茶艺。喝茶用塑料杯、纸杯就好了。为什么大家会不满足于塑料杯、纸杯?

英国著名的文学家汤姆士・德昆西说:“茶永远是最聪慧人的饮料”。我们茶人对建立社会规范这件事,是可以有贡献的。

陆:中国茶中,道家的成分是不是占得比较重?

范:道家讲修道,非常讲究阴阳调和。现在中国人讲泡茶是“道”,近年来又流行起茶席设计,但却没有把道家的思想理论阴阳五行的元素考虑进去,那么茶中所谓的道就没有了根据。现在许多人讲茶道,是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

陆:范先生您能不受意识型态左右,客观、科学地评论观念性的东西,这是我很敬佩的。您的“道”是很自然地引导人改变。我们大陆现在也在改变,人们的观念逐渐往客观方面走。

范: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产茶国,也是饮茶人口最多的国家,茶是中国的国饮。要提升茶文化,才能离开庸俗、低俗、媚俗的风气,才能是有品味的人。

茶艺的意义第2篇

10多年前,在台湾,有这么一个茶馆,你不会想到他是这样经营的。

在茶馆里备着主人精心挑选的好茶,很优雅的环境,清茶馆,喝完茶由你自己定价;如果你觉得茶不好,甚至可以不付款,收银台前只有一个“良心箱”,特地不设服务员。有的时候,在客人准备付帐的时候,服务员会刻意离开客人视线能及的范围,或者躲起来。

这个茶馆的主人,就是范增平。

最富有戏剧性的是他在台北经营了10年。

茶馆是他的实践,也是一个理想的缩影。为了这个理想,他付出了300万台币和10年心血;而另外一个更大意义上的理想,到今天还在行走与实践当中。

许多茶馆或者爱茶之人都曾经受益于他浩如烟海的茶艺教程与茶文化的撰著当中。

如果只是远远地去看他的那些作品,只会以为他是一个学者,一个充满智慧的长者;等到近了,才发现,这是多么丰富的一个人物。

邂逅范增平

在广州芳村喝茶,从早上直到中午。在茶庄正在谈论茶庄主所收藏的1000片北川老藏茶,说是有20年的历史。这是一堆永远也找不到重复的茶,北川茶厂在地震中成为过往,茶却还在。茶汤并不见得艳红,仍有些许涩味。对黑茶研究不多,只是觉得似乎保存的地方不适合它的转化;或者并不见得有20年的历史。

正探讨间,门外来了一些客人,刘庄主说,看起来像台湾的范增平,留着大胡子呢。遂快步上前,相邀进店。

这是我与范增平老师相识的开始。

与范老师像老友一般,一起品鉴黑茶间,相谈融洽。马上约到广东财经学校,这是他开办的茶艺班,也是在大陆多年的实践基地。

范增平是许多人所崇拜的茶艺大师,没有想到现在越来越接近他。越接触到他,就觉得他更像一个老朋友,然后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有悲欢忧郁的人,有理想主义有纯真内质的人。

经验常会告诉我,应该理性地去了解某个人物。

因为你常常会因为对方的引导而进入另一个思维的圈套,盛赞的可能是一个堕落的人物。

与范增平老师接触,才发现并不需要这样。有的人看起来就像清溪,有的人虽然浅却是阴沟。

而他,是一个清澈的人。

即使他带有些严厉,那也像是造作的。我喜欢他显现弱者样子的时候,在那些往事的追忆中与对现在境地的感慨,使得他更像一个真正可亲的人。

范增平的茶艺推广

驱车前往佛山大沥镇上的广东省财经学校,这是一所百年老校,这里就是范增平在大陆的茶艺推广与实践的基地。

就在这里,范增平一直住了多年,学校条件简陋,多是睡在一间放着四张上下铺铁床的“招待所”里。

这一次要准备举办全国高级茶艺师的认证资格考试。“茶艺师”这个概念,是早期范增平等人提议并最后确定的。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前来培训和考试,他们大多是茶馆的经营者,在宝贵的时间里抽出一周多的时间前来,也是源于范增平的影响力。

学员当中另有来自台湾的圆诚法师,大丈夫相,一说话却发现是女众,学习茶艺更为投入与安静。

当晚我们就在学校的茶艺教室品饮。百年的老校,校区有两千多名学生。学茶的学生经层层筛选,可谓百里挑一,每一届只有20多名学生能进入茶艺班。他们清秀,清雅,气质与其他学生明显不同。

虽然茶艺只是课堂之外的兴趣课,却极受推崇与青睐,潮汕一带历来喝茶浓苦,爱茶之人比比皆是。

晚饭之后,才是我与范老的正式访谈时间。

茶道理念

范增平首创“三段十八步”来表达茶艺,以标准化来推广,这是他的理念,他认为唯有先标准,才能谈后面的个性;产业也是如此,先求规范并做好基础性的工作,然后才能有个性与变化。这是渐进式的前进路子,也是次弟而系统的工业发展方案,我以为适合中国茶产业的实际。

他认为,茶文化是中国的根本,与5000年的文化息息相关;道是什么?他说,道是规矩,是道路,是方向,没有规矩怎么谈茶道?

就像红绿灯的信号,代表着特定的意义;如果每个人都用他的标准,用他的方式,那么就可能成为“胡说八道”了。所以他坚持茶艺的三段十八步的程序。用标准来规范茶艺的操作。

20年前,他曾经提出“构建有茶有道的社会”的理念,直到今天还在努力。

对于爱茶人来说,大多会特别崇尚手工的茶,用竹炭火来焙的茶,但范增平认为,这些东西是属于赏玩的;真的产业发展,需要有科技与标准的先行,这是一个理性而务实的茶人必须要明白的。

而在这些标准之上,才有可能谈道的精神。

如果要去追问这些精神,也一样可以在方寸之间去体味。比如茶桌的黄金分隔比例,九宫分隔法,闻香杯与品茗杯的阴阳组合,太极与八卦的意义,可以在茶桌上得到充分的融合。

所谓三段,范增平认为,即《金刚经》中“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的演绎。此即准备、开始、结束三个阶段。

我看过他的茶艺表演,每一步都从容有序,稳健沉静,他的理念,他的理想,还有他的实践,都有很多值得书写的地方。

范增平茶语:

“要个性化,先要产业化。可以用试管来培养茶苗,制茶发酵可以量化,产业质量是设计来的,就连香度和滋味也可以设计,”

“茶文化是第四产业,所谓的第四产业,就是文化与创意的产业。”

“大道无形,能表现的是艺,艺是美感,过程,作品。茶艺表演是艺术品,如同乐章。”

茶禅与修行

范增平在中学的时候,就开始对“吃茶去”的公案感兴趣,此后不停地参悟,研究茶禅之义。

他是懂得禅的,在柏林寺的一次讲话中,他开玩笑地说,赵州和尚对远方不曾来的客人和近处常来的客人都说吃茶去,近处来的喝得很好,远处来的就被饿死了。为什么呢?因为太饿茶又喝得太多了!大家可以参参其中的意思。

没有意义的吃茶并不使人开悟,茶只是一个工具。

他相信,“茶是生活的禅,简单的禅”。他说:“所有的宗教教义,都可以归纳在茶里面,茶是最不是宗教的宗教。因为茶教会了人们思考,茶的本质就是最富有鼓动性与向心力的。”

他的茶文化理想最初的飞翔,始于2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88年6月18日。那一天,他随台湾经济文化探问团前来祖国大陆,随后与许四海等茶界名家交流表演茶艺,人们很惊讶于他的茶艺表演。

从此之后,每年他都要奔走大陆各地,两岸的交流由此越来越深厚。人民日报盛赞他是台湾茶艺的特使。

19年前,在福建省博物馆,他策划经营茶艺居,与福州的茶艺界吴雅真老师一同打理。他们是很好的朋友,谈到吴雅真,范增平很感动。因为时隔多年之后,范增平再到福州,都是吴雅真给他订最好的酒店,吴的学生――经营福州当地最大一家素菜馆的崔榕夫妇,亲自开车为他奔走各地。

而这种茶人之间的情谊,我们常常会在很多地方见 到,他们清澈,不带私利。

范增平老师在学校住的学生宿舍比我想象中的还要简陋。他曾问我,怕不怕太简单了。我心想,范老师都住了几年的地方,我们有什么住不下的。

他习惯于素菜,当天晚上,一份炒豆干,一盆炒得有点黄的青菜,还有一碗丝瓜汤,就是他的晚餐了。我颇为这样一个到处奔波的老人而担心。

台湾有许多的茶艺流派,这是一个经济繁荣之后的果实;而争论也时有存在,但范增平一直想独立于这些之外。

他无意去攀附某个集团,但我想,此间更重要的是他的个性使然吧。

他的茶道中有纯真的理念,这是他为这个理念必须付出的代价。

10多年前,大陆投资热,一个宁波的商人让他挂个名办个合资公司,一年给他20万,什么都不要做;在当年这类的事情很多,商人可以从避税中得到更高的收益。范增平坦言曾有些心动,却始终没有答应。

也许,遵循着这种3000年来不息的儒家文化传承,让他有这种纯真,这出于茶艺或茶道的力量,也是一种儒学实践者的得失观与立场。

堂・吉诃德的理想

再次谈到良心茶馆,他回答,所谓的良心茶艺馆,并不仅仅指卖的好茶、诚信。他说有两个方面的表达:一是喝茶你随便付钱,你觉得茶好,你付100元也可以;你觉得茶不好,付10元也可以。另外一个良心的意义,他解释,一个人,在喝茶的当下,一定会静下心来。哪怕是一瞬间的安静,也就回光返照了自己的本心,这就是良心的另一种意思。

有一个一直支持他的朋友说,你这个是艺术,但饿死都没有人同情你。

还有的朋友说,干脆塑一个菩萨像在那好了。

还有人说,开黑心茶艺馆才能赚钱嘛。

他都笑笑。每年亏二三十万,10年下来,把他300万的积蓄正好花光了。

当时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不开洋车,不住洋房,让人知道,不会从这茶馆里面来赚钱;他告诉他的学生,不要学我。

他说,那个时候想的就是,饿死了也活该,那也是一种成功;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生,而在于死。死得其所。

他说值得,为了唤醒人们的良心吧。

我问:如果今天再有300万,还想再做一个良心茶馆吗?

他沉思了一下,摇摇头,说不会了。

“那会用来做什么呢?”

他认为,他会把它投入到他正在推广的大众茶艺教育当中。

几年前,他就把台北的两套房子卖了,来大陆推广茶文化。他来大陆的所有机票都是自己在出,扣除各种开销,往往入不敷出。

有时候,就会特别尴尬。而对茶带着完美主义的投入,使他更像堂・吉诃德一样成为一个与风车斗争的悲剧式英雄。

他坦陈,自己也许就是那个充满悲剧的英雄。

他说,“过去的不能改变,能改变的是未来。”

生活之中

他住的房间经常不会锁门,然后很随意处置生活中的东西:因此,他的太太经常会说,你啊,可能就只会写这些卖不好钱的文章吧。他就只能笑笑。

每一年,他都会来到大陆,走很多的地方,所谈的,只有茶。

他说,茶艺之中的美,有的时候就是一种意境之美,而这种意境之美,常常会体现在一些空寂之处,一些凄凉之处……

“有时候是写意、朦胧、凄迷的,带着淡淡哀愁的感伤。”

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被当权的丰臣秀吉所排挤,随时有断头之危,弄权者意欲让他出丑,让他用金属盆与梅花这极不相衬的两者来表演茶道。他思索片刻,折断了花枝,让凌落的花瓣飘在铁盆水面之上……这即是一种凄凉之美。

我想戴望舒那篇《雨巷》,也许也同样有着特别的凄美,一个结着丁香一样愁怨的女子,撑着油纸伞,走过长长的雨巷。

范老让我帮他找到这首完整的诗。

茶艺的意义第3篇

大多数人都会说,茶行业是传统产业,更多为中老年人热衷于喝茶。但从2012年厦门茶博会上,充满现代美感的展位、时尚清丽的包装、新潮的互动方式,让每一位观众都明显地感觉到:茶产业变得亮丽时尚了。

茶是生活中的一种调味品,尤其是近年来,茶在人们心中的功用不是再仅仅局限于解渴,而是把它的养心、养身等保健功效看得更加重要。于是时尚中人开始以茶为礼、以茶为时尚,更有人把泡茶当成一种修身养性的惬意之事,茶成为多元文化的一种媒介。

喝茶变成了时尚,茶产业愈发新派,中国茶在时尚中慢慢发展起来。

在2012年厦门茶博会上,台湾茶企郑福星展位一如既往地以黑色为主色调,迥异于中国传统的大红大绿,融入了西方文化,让现在审美国际化的年轻人喜欢不已。同时,展会还出现了一家以打造“你我的私家茶客厅”为经营目标的茶空间设计机构:茶之然。他们希望将茶文化的传统文化精华积淀与现代的时尚生活理念相结合,为人们构筑健康、休闲、创意、时尚的茶空间,成为浮华都市中心灵的憩境。这种方式,让很多年轻人都想将家的一角设计成茶空间。

茶是时尚与传统契合的产业,外国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完美的结合,创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世界。现在,很多新派的茶器涌现出来,体现了生活质感、生活意境。此外,在与茶的相关艺术领域上,香道、插花、茶空间设计与茶旅游等也分别呈现,茶有了更多吸引人的衍生艺术。

2011-2012年,

茶产业出现了那些充满时尚元素的新现象?

1.尚客茶品—引领潮流时尚

尚客(SUMCL),取自“引领潮流时尚”中的“尚”字和“传统待客之道”的“客”字,意义蕴涵着以时尚的方式来招待客人,以健康的茶包品味着生活,分享着生命的每一点每一滴。

尚客在定位中呈现“中国第一的时尚茗茶、中国第一写字楼茶品”,为都市白领、年轻一族提供尊享的、有别于当下普通的茶包。尚客独特的茶包由人工精心以个别包装完成,提供世上最完美之泡茶方式,让茶友享受到中国最健康的茶品、最具魅力和品位的茶包。尚客是一种能体现中国特色的新概念茶包,个性鲜明,具有极强的都市现代感。

此外,尚客以中国文化、茶文化和精致文化为核心竞争力,结合现代新文化、新概念生活方式,形成独有的时尚茶文化。尚客主张的是感受恬静、悠闲、简单的生活原本状态,在简约中体验生活的无限丰富。尚客是有智慧和思想的茶包,是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的,在尚客的每一个茶包里,都有一个别样情调、独特风味的故事。

而尚客商城是中国第一个专为时尚品茶人士设计的网络交流空间,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专门为时尚健康茶打造的网上社区,更是一个交易购买的平台。在这里,人们不仅购茶,而且享受生活,广交朋友。在这里,你能发现最IN的关于吃喝玩乐的时尚场所,也能淘到时尚又实惠的风格茶包。追求时尚品质的生活就是这么简单。

2、去茶去—城市之心的茶时尚

去茶去是一家在环境设计、经营理念、美食特饮等方面都能体现中国特色的新概念茶餐吧。个性鲜明,具极强的都市现代感。

以“现代都会型茶餐吧”的定位,“简约淡朴、时尚休闲、提炼中国方式”的形式,“营造自在如意的友人交往空间和个人体验空间”的氛围,以及“以客为主,用心待人”的服务宗旨深入城市之心。去茶去在核心竞争力上以中国文化、茶文化和精致简餐文化为基石,结合现代新文化、新概念生活方式,形成独有的产业文化。

去茶去在独特经营理念上把经营的重心从茶、饮食本身,转移到愿景、创意以及企业经营的哲学上。逐步形成一种“去茶去”式的文化和生活价值取向,顺应情感市场的快速增长,不断创造一个个属于“去茶去”的感动故事。

3.茶之然—你我的私家茶客厅

“茶之初,性本然!”

茶之然立足于素有茶文化“集”之称的厦门,创造与特有文化与现代休闲餐饮模式相结合,将中国传统茶文化通过创意的,以茶为主演绎成可吃、可喝、可赏、可听、可戏的一种主题之下多元化经营的全新复合式商业模式,营造出健康、休闲、时尚的新概念茶主题生活馆。

在消费上,茶之然融会茶礼、茶器、茶食、茶饰、茶书的茶主题生活馆将时尚的艺术空间与中式禅风的意境相结合,提供聊天、阅读、泡饮、轻食的时尚休闲空间,并且拥有百种形色各异的茶叶,采用独创的DIY创意茶礼选购模式,及独特的一茶一位、一壶一杯的泡饮方式,从中体验到茶不仅满足于饮用,同时还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品位与品质。

茶之然主张“创意随行,为你所乐!”我们的生活主张为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懂得享受生活,有活力,有独立价值观和消费方式,注重生活品质的都市白领、年轻态一族,提供恬静、悠闲、简单的生活本然状态,在简约中体验繁华都市慢生活的无限丰富。

茶之然更注重以打造“你我的私家茶客厅”为经营目标,围绕着茶相关主题,针对现代人对茶文化的认知和认可,希望有个茶空间,接待三五好友泡泡茶、聊聊天、谈谈事,以茶会友的茶生活方式。创造中国第一的私家茶客厅,成为除了公司、住家外首选的第三空间。

4.茶香书香(CHASTORY)—都市里的“和静怡真”

茶香书香海纳百川,整合了不产茶的上海却聚集了各地名优茶,将传统茶时尚化演绎,让茶友感受中国茶的乐趣和魅力。其英文名CHASTORY的主要根据:CHA即“茶”,是传统文化产物,所以茶香书香是将传统中国茶时尚演绎,名副其实的“CHASTORY”。

无论是十大名茶或当下流行的抹茶奶茶类茶饮,在茶香书香得到了最好的融合。这里有最别具一格的茶香吧,顾客可以围坐看专业的茶艺师现场冲泡。用“尚品烘茶”和“尚品烤茶”传统泡茶技艺,将经典的十大名茶甚至是其他平日不多见的纯味茶在适度的火候烘焙后当场呈给顾客,唤醒茶香飘溢。与“经典纯味茶”相对的是非常时尚的“溢岩酒顶”奶茶,其中又分两个单品—“缘定今生”和“相濡以沫”,绝对是浪漫的美味首选。茶以最美妙的比例融合了朗姆酒或君度酒,外加抹香海盐抑或茉香海盐,有着绝妙的层层透感的滋味。同样绝妙的还有海岩茶,与纯鲜榨果汁融合,外加星座物语,堪称别出心裁的美味。

时下,茶香书香成为聚会休闲的最佳去处,“和静怡真”下的养生养性。

茶香书香秉承中国传统茶文化,以时尚的元素为现代都市演绎出茶之美,营造时效自由茶空间,无论是三五小聚,小憩畅怀,还是独享清茶香,品觉深厚茶韵。品牌针对现代都市人忙碌的生活现状,以专业茶饮为主导,以自由舒畅空间为依托,提供满足顾客味觉感知,心灵交流,健康生活的感官新体验。在这里,雕琢时光的同时,拥有的亦是一份平和的心态和回归自然的心境。茶香书香致力于打造时尚健康的中国茶连锁,不再是咖啡的兴奋提神,而赋予更多口感美味,时尚地演绎出茶的养生养性。茶香书香CHASTORY倡导“和静怡真”的经营理念,并成为每一位服务人员的待客之道,着力为顾客打造养性亦美味的休闲去处。

与茶相关的时尚艺术复兴

1.香道

茶春发荈草之精华,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自古,茶也是文人墨客交相称赞的对象。茶道香道可修身养性,教人淡泊、安宁。其性善也。在茶文化复兴的同时也将香道袅袅点燃。

所谓香道,就是通过眼观、手触、鼻嗅等品香形式对名贵香料进行全身心的鉴赏和感悟,并在略带表演性的程序中,坚守令人愉悦和规矩的秩序,使我们在那种久违的仪式感中追慕前贤,感悟今天,享受友情,珍爱生命,与大自然融于美妙无比的寂静之中。香,不仅芳香养鼻、颐养身心,还可祛秽疗疾、养神养生。

从文化层面来看,香道的含义远远超越了香制品本身,香既可祭祀先祖、供奉圣人,又可怡情养性、启迪才思,还是安神宁心的良药,无论文人墨客,还是僧道之人,都以香、茶为伴,且推崇有加。通过香这个载体达到修养身心,培养高尚情操的目的。香是无形的,却又无孔不入,‘布施十方’。煮泉烹茶焚香品茗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的“闲事”之一。

“香道”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单纯是品香、斗香的概念,而是一种以天然芳香原料作为载体,融会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为一体的,感受和美化自然生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创造人的外在美与心灵美的和谐统一的香的文化。正如同人们熟知的“茶道”的概念,“茶道”的含义远远超越了喝茶和茶制品本身,而是通过茶这个载体达到修养身心,培养高尚情操,追求人性完美的目的。

2.插花

天地之精华的茶与自然之灵动插花相结合。在现代茶席设计中,插花有画龙点睛之妙用。

插花是花艺的主要手法之一,主要通过一定技术手法,花材的排列组合让花变得更加的赏心悦目,表现一种思想,体现自然与人的完美结合,形成花的独特语言,让欣赏者解读与感悟。

插花艺术是人们表现自然的生命、展示自然的魅力以及人的内心世界对自然、人生、艺术和社会生活体悟的媒介,是人们借助于自然界的花草作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的一种方式。

茶界时尚达人

1.郑福星美学馆林晓真:品茶,可以更时尚而优雅!

台湾农委会茶改场品评官能师、日本小原流花艺家元教授、郑福星茶业文化创意部总监林晓真在教授花艺的时候说,很多女性学习花道,先学习的是静下心来。学插花是在修身养性,让人更有耐性,提升美感。插花时要先整理花材,一枝一枝地整理,这会让人观察更敏锐。“我们在日本学插花时,有时要跪着插,有些人会觉得脚酸、腰酸。但当一个人把全部心思放在花上时,就不会关注这些酸痛了,这还可以锻炼一个人的耐性。”

泡茶和插花也是一样的,也是需要安静而有耐性。作为最难的一种泡茶方法,台湾“小壶泡”茶道如果注水的功力、速度和方向不恰当,就会将茶叶推到壶上。泡茶不仅要有耐性,还要了解茶性,要看茶干是否焙过火,发酵的轻重,外形是球状还是条索,紧结与否。如此之后,再决定一壶茶的水温与茶量。

和花草打交道的女性,会慢慢变得自然、自在和内敛。在林晓真看来,茶文化形象大使首先应该具备自然的气质,有很自然的妆容,因为只有自然才能有亲和力。而不能表现出高傲冷漠,只是外表漂亮的一个“花瓶”。林晓真回答问题时有耐性,眼神专注而诚恳。

如今,为了体现台湾茶文化的美妙与融于生活,林晓真在厦门开设“郑福星美学馆”,展现的是“静、雅、美、真、和”生活文化,在茶的基础上融入花艺、香道、茶具鉴赏等展售项目。品茶,在优雅中时尚了!

2、太极茶道银汉晴:玩味艺术

身为太极茶道6段弟子,武氏太极拳弟子,北京孔庙国子监茶道总监的银汉晴于2002年进入中国最大的茶道流派杭州“太极茶道”苑研习茶道,被太极茶道掌门人收为入室弟子,号隐在。银汉晴曾先后在浙江安吉、德清、嘉兴,上海松江,福建福州,湖北宜昌,河北保定等地为太极茶道流派机构的分支机构做前期策划、培训和推广工作。现在北京孔庙国子监归整儒家茶道与弘扬。

2006年年初,一直在北京更香茶叶公司担任茶艺老师,组建了更香茶艺队,先后创作非常经典的舞台茶艺作品《霸王别姬》、《爷爷泡的茶》,2007年先后为北京更香茶叶公司创作奥运茶艺《舞动的北京舞动的中国茶》、《福娃献茶》、《五福敬茶》、《乾坤之梦》等作品,这些作品多次在东京NHK电视台、韩国SBS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北京卫视等的大型晚会上演出……他曾多次在全国和北京市的各种茶艺大赛中获得大奖。作为中国茶文化的使者银汉晴先生积极与日本、韩国茶人及世界各地的茶人进行交流。银汉晴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交通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等大学进行茶文化系列讲座,并多次在人民大会堂、中南海、钓鱼台等地为国家进行中外的外事接待及表演中国太极茶道。

2008年3月15日,在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开幕式上,银汉晴代表中国茶道与日本最大的茶道流派里千家进行交流,国家主席亲自观看了银汉晴表演的“和合茶礼”,并品尝他沏泡的黄山毛峰,2006年9月24日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银汉晴给日本前首相宇田孜表演茶艺《霸王别姬》,2007年6月25日在人民大学明德堂参加“人文奥运国际论坛”,给国际奥组委主席萨马兰奇表演《福娃献茶》,2008年4月4日在北京大学银汉晴为泰国诗琳通公主沏泡公主殿下最爱喝的安溪铁观音;2008年4月5日银汉晴在第六俱乐部为秘鲁前总统桑德曼先生沏泡西湖龙井……先后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进行文化交流与表演。

3、三香道乔木森

乔木森是上海市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部级茶艺技能裁判员,曲艺家协会会员,茶艺、茶文化、茶具、茶业管理课程教师、江西南昌女子职业学校、山东省茶艺学校客座教授。其研究领域:茶艺学、茶业管理学。主要作品有:理论专著、教材:《茶席设计》、《时尚茶艺》、《茶艺表演编导》、《茶会与茶会实务》、《现代茶馆管理与营销》等。其挖掘整理编导的中国古茶艺表演节目有:佛家《太平茶道》、道家《太极茶道》、儒家《太和茶道》及《神仙茶道》、《观音茶道》、《佛茶道》、《禅茶道》、《文人茶道》、《唐代宫廷茶》、《宋代分茶》、《清代宫廷茶》及各朝代、各流派宫廷、民间茶艺共37套。由他创办的茶道艺术团曾在国内外演出3千余场。

在中国茶坛,乔木森是位特殊人物,他的《茶席设计》一书,风靡茶界,引为样板。不唯如此,他所精心创编的茶艺表演,每每有不同风格和思维,而且极具艺术欣赏水准。尤以“以壶”的独门茶艺绝技,在上海世博会上演示,令中外宾朋叹为观止,就连国际展览局秘书长赛斯都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连声赞叹中国茶文化的艺术魅力。

在中国香界,乔木森是位闪耀人物,他的香艺演示创编和香学研究,闻名全国,传播四海。不唯如此,他所创办的中国茶艺研究中心倾倒一批香艺爱好者,使无数茶者纷纷归香,以香悟道来回归当下的真实,并踏上归心的途程。在他举办的香艺学习班上,听课的学员因人满坐不下,不得不站立在走廊里聆听“香”的呼喊。

茶之创意说

什么是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顾名思义为结合了文化及创意的产业。而对“文化”一词有诸多不同的定义。广义来说泛指在一个社会中共同生活的人们,拥有相近的生活习惯、风俗民情,以及信仰等。狭义的来说,即是指“艺术”,是一种经由人们创造出来的新形态的产物。不论就狭义或广义的文化而言,“文化创意”即是在既有存在的文化中,加入每个国家、族群、个人等创意,赋予文化新的风貌与价值。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其实就在于人的创意以及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创意”是产生新事物的能力,这些创意必须是独特的、原创的以及有意义的。创—创新、创作、创造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意—意识、观念、智慧、思维……人类最大的财富,大脑是打开意识的金钥匙。创意起源于人类的创造力、技能和才华,创意来源于社会又指导着社会发展。

创意文化的重要性

人类是在创意、创新中诞生的,也要在创意、创新中发展。在“内容为王”的时代,无论是电视影像这样的传统媒介产品,还是数码动漫等新兴产业,所有资本运作的基础就是优良的产品,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优良产品恰恰来源于人的丰富的创造力。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其本质就是一种“创意经济”,其核心竞争力就是人自身的创造力。由原创激发的“差异”和“个性”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根基和生命。

创意文化的世界观

文化创意自英国首倡,其后许多国家和地区也纷纷提出相关概念。主要包括版权产业、文化产业、休闲产业、体验经济、注意力经济等概念。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对创意产业的理解分为三种:以美国为代表的“版权型”,以英国为代表的“创意型”,以中、韩为代表的“文化型”。 我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形态和业态进行了界定,《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全国各大城市也都推出相关政策支持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作为新兴产业的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尤其在经济寒潮的背景下,在人们普遍借文化产品来慰藉心灵的市场需求下,它更显示出极大的发展优势。我国紧跟时代潮流,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并成为一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茶行业的创意

就茶行业而言,中国人喝茶五千年,老祖宗借着泡茶消磨时间,找到人生的智慧,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茶变成随手可得的便利商品。其实快餐茶饮概念来自美国,就像即溶咖啡,是讲究效率、方便的美式作风,因为老美觉得泡茶、倒茶渣太浪费时间。而大多数美国人喜欢冰茶,便逐渐演变出冷藏罐装茶,台湾人把传统老人茶变成饮茶文化,还加进各地文化风味,演变出独一无二的新方向,进而行销全世界,这也是茶行业通过文化创意所演变出来的产业。

茶叶经济是我国传统经济中的一种,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国本土文化,依靠人们对茶文化的了解,借助文化创意对茶产业进行开发,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业产品,推动茶叶经济的发展,使茶叶经济成为具有潜力的新兴产业。在此过程中,文化创意对于茶叶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茶文化成为该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价值的核心部分。但是我国的茶叶经济发展并没有利用好这一平台,绝大多数的茶产业经营者或者企业对于茶文化创意都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产品的文化创意没有花精力去研究,茶叶经济的附加值久久得不到提高,茶叶经济也就很难得到进一步拓展。

“茶之然”创意说

面对茶文化创意不清晰的市场,在2012年10月19号的茶博会上,我们偶遇一家做茶创意的企业“茶之然”,一个以茶为主题,创意为核心的茶文化创意产业公司。“茶之然”提倡的“创意茶文化,时尚茶生活”理念,是将中国三千年的茶文化同创意产业相结合,并通过创新思路将其重新演绎,使茶文化更加融入现代生活中。通过创意对各种与茶相关元素进行开发、延伸,将其融入休闲空间中,为繁忙都市人提供温馨时尚的休憩之地。目前,从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到国人倡导的文化回归,都预示着中国传统文化在当前社会的重要性。“茶之然”正是在此基础上孕育而生的,将极具中国特色东方元素和西方的时尚生活方式,营造出清新、自然、反璞归真的氛围,融合“茶,礼,饰,食,器”五大文化元素,组建“茶主题创意生活馆”来述说茶与创意的生活故事。

茶艺的意义第4篇

佛茶茶艺要表现的是佛教文化。由于佛教文化广博无涯,因此要有选择地去突出呈现一个主题。普陀山被列为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且一直被奉为观音菩萨的应化道场。千百年来,凝聚了极其丰富的观音文化。传说观音慈悲为怀,随种种缘,现种种身,说种种法。佛经记载有六观音,三十三身之说。最为人熟识的有白衣观音、杨柳观音、千手观音等。观音形象已深入民众心底。鉴于此,我们希望通过佛茶茶艺的展示形式,让更多的普通民众感受佛教文化。

茶品选用的是普陀山佛茶。自古名山名寺出名茶。普陀山佛茶始于唐代,一直到明代,寺僧种植茶树,供佛敬客之用,传承不绝。明・李日华《紫桃轩杂著》记载:“普陀老僧贻余小白岩茶一两,叶有白芽,润之无色,徐饮觉凉透心肺。僧云,本岩茶只五六斤,专供观音大士,僧侣啜者寡矣。”因此,普陀山佛茶是佛茶茶艺中最恰当不过的茶品。

在确立了主题表现和茶品的基础上,我们结合佛家礼拜献供的礼仪程序,选择合适的茶具、水品和冲泡技法,并设计茶席、服装、音乐、场景等元素,相对完整地创作了佛茶茶艺。

佛茶茶艺可选择在茶道馆等小型场所,也可公开表演。基本程序包括迎宾、净手、焚香、添水、请佛、净盏、点茶、献供、调茶、供佛、敬客、回念、礼毕。其中净瓶、柳枝、手印构成了茶艺的主要元素。

茶艺的意义第5篇

节目长度: 120分钟

出品单位:外文出版社

语种:中、英、日文

拍摄时间:2006年

人们常说中国是世界上的烹饪王国,殊不知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烹饪史是从北京写起的,早在一万七千年前,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就发明了人工取火的熟食法,掀开了中国烹饪史的篇章。

北京小吃就是深蕴于这种背景下的重要饮食文化成果。每一种小吃的制作与食用方法,不仅蕴涵着北京人特有的饮食意趣,更是饮食文化画卷中的一部分,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独特风采。

北京小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北京小吃品种极多,爆肚、灌肠、豆汁、焦圈、面茶、艾窝窝、豌豆黄等丰富多彩,形成了浓郁的京味气息。

该电视片给您讲述了这些老北京小吃的主要做法,以及如何吃法。使您在了解北京小吃的同时,更深入了解老北京的文化。

该光盘中、英、日三语配音,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可随意切换。

片名:《跟我学茶艺》

节目长度:共150分钟

出品单位:外文出版社

语种:中、英、日文

拍摄时间:2006年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茶艺在中国茶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茶文化的核心。它不仅是一门文化艺术,更是茶事与文化的完美结合。茶艺是一门融传统技艺与现代风韵为一体的品茶艺术。具体包括:品茶环境、茶叶选择、水质鉴定、茶具选用、茶艺音乐等。茶艺流程讲究礼貌待人、款款有序,动作细腻优美、富有茶的神韵,使人们在品茶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

此片向观众讲解了几种茶艺的具体操作流程:花茶茶艺、绿茶茶艺、乌龙茶茶艺及普洱茶茶艺。

该光盘中、英、日三语配音,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可随意切换。

片名:《与神山对话――云南茶马古道之行》

出品单位:新世界出版社

语种:中、英文

出版时间:2008年

1933年,英国作家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描写了东方古国一片梦幻般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

茶艺的意义第6篇

时下说的茶艺,意思较为狭窄,无一致的说法,也不很严谨,但是,国际权威茶人对茶艺所下的定义还是大致相同的。比如马来西亚的邱如财先生提出:茶艺是“泡好一壶茶的技巧和享受一杯茶的艺术”,包括“修身养生的课题”和“建立宁静与反省的心灵”;香港的叶惠民先生认为,“中国的茶艺糅合了中国人的特性,如中庸、德俭、明伦、谦和等内涵”;台湾的周渝先生说得更进一步:“茶艺馆的兴起与成功……是摸索出自己的社会角色,在滚滚红尘中辟出一方绿洲净土,以茶作为大自然向人类召唤的使节,让宁静安详又有情致的传统美感意识在小小的环境中复苏。”等等。中国茶艺在享受口福的同时强调宁静自省,由此可见一斑。

台湾茶艺的道具包括煮水器、茶船、茶洗、茶夹、紫砂茶壶或瓷质盖碗、公道壶、闻香杯。一般来说,紫砂壶适宜冲泡乌龙茶等发酵或半发酵茶,瓷质茶具多用于泡绿茶等未发酵茶。泡茶前,壶杯等饮具须用开水先烫一遍,泡茶时,第一泡茶汤倒入闻香杯,再斟落各茶杯中,让茶客捧杯轻搓轻闻,之后弃而不饮,叫“开香”。第二泡开始饮用,所泡之茶汤须先倒入公道杯,然后绕圈斟给排成圈状的小杯,以使茶的浓淡均匀。茶客观赏上述表演后,即可闻香品茶,每啜一口,先以舌头探其味,再以喉底感其韵,几口之后,两颊生香,回甘无穷。享受茶艺,可让人心境闲雅,飘逸而有生气。

日本的茶道草创于镰仓(相当于我国的南宋至明代中期)时代。十五世纪,有位叫利休的茶道大师,从中国茶艺中提炼出“和、敬、清、寂”四字,作为日本茶道的精神支点,希望通过饮茶进行自我反省,沟通思想,去掉内心的尘垢和介蒂,并为此开设了窄小而清贫的茶室。

茶道的繁文缛节甚多,不同的流派做法上也有区别。茶道标准的茶室有四张榻榻米,最多可容纳5人。要办茶道,主人须以某主题向客人发请帖,然后洒扫茶室,供上素花。日本人喝的主要是绿茶,分玉绿茶、煎茶和番茶3种。玉绿茶从生长到收成都不经阳光照晒,茶末(茶道用的是茶末)绿得微微发蓝,有幽幽的感觉。以玉绿茶的茶道为例,道具很简单,竹木做的梢托和浇水壳,古老而粗糙的茶碗,竹刷子和枣红色的立椭形茶盅。泡出来的茶,有浓郁的玉米香和特殊的甘涩味,茶过喉头,便觉畅滑幽森,如林莽沐雨之感。泡茶时,用茶筅搅拌至起沫,然后将茶碗转两圈半,碗的花纹朝向客人,请客人饮用;客人接过茶碗,也要转两圈半,以示回礼,然后观茶色闻茶香,称赞一番后才开始饮用。茶道还包括对室内外字画、插花、茶具的鉴赏。茶道结束后,客人须向主人行礼道谢,主人须亲自送客出门。整个过程充满谦诚自戒,互敬互爱精神。这一切,又都体现在泡茶、敬茶过程中那种圆熟轻巧的动作,固有的程式,以及茶具、茶室雅淡宁静的氛围中。它的精义,是企图通过繁琐的仪式调节人与人的关系。据说日本学习茶道礼仪的人,全国竟有一千万之多。

茶艺的意义第7篇

关键词:茶文化;美术创作;艺术鉴赏;美学意义

茶文化是我国的基础文化之一,它在近些年的发展当中,开始与其他文化进行融合,并且实现了文化的创新和完善,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寓意。美术创作需要一定的灵感,也需要一定的艺术感知能力,在美术创作的优化过程中,美术人员需要正确审视自身的文化审美,努力学习不同的文化精神和内涵,提高自身的艺术审美能力,尤其是在美术作品的艺术感渲染上,需要涉及一些现代化的文化内涵。而在这个时候,选择什么样的文化便成为了十分关键的问题。当前社会的文化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是真正拥有文化内涵的文化是非常少的。茶文化有着自身独特的思想内涵,并且能够与人们的不同行为认知进行直接的融合。茶文化在美术创作当中,也具备一定的适用性,茶文化的本质精神在于品茶的意境,而品茶也是对艺术的一种审美思想,将这一思想运用到美术创作当中,不仅可以提高美术作品的现实美感,而且可以使得美术作品不再保持表面的特征,转而变得十分深厚,容易被人们接受和认可。在近些年的美术创作当中,很多都开始借鉴茶文化,学习茶文化当中的意境所在,努力培育美术创作人员的精神意境,以便于实现高水平的创作。下面笔者就来谈谈茶文化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及相关的美学意义,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茶文化与美术创作之间的联系

要想将茶文化合理地应用到美术创作当中,首先需要发现茶文化与美术创作之间的联系,如果两者不存在任何的交叉点和接触,那么它俩的融合便是不合理的。茶文化在近些年的延伸中,对于茶有了独特的审美感知,人们在品茶的时候,所品鉴的不仅仅是茶的颜色、味道,更多地是品鉴茶进入口中所形成的意境。中国人品茶之所以与国外品茶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主体原因便是由于意境上的升华,因为有了意境,人们才能直接感受到茶的美感。在这个过程中,茶担当了十分核心的角色,给予了人们的无限的审美意境。在进行品鉴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伴随着人们审美目光的不断提升,已经不可能再将目光集中在美术作品的表面内容上了,转而开始对美术作品的深层次内涵进行品鉴,想要找出不一样的内容。但是在大多数美术创作当中并没有这样的美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创作人员没有相应的美学认知,他们没有对美术作品的内涵进行深层次挖掘。为了改善这样的状况,必然需要从文化审美的角度加强茶文化与美术创作之间的联系。更多地引导美术人员在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分析美术作品的不同特征,了解茶文化所带来的巨大精神内涵,并将茶文化添加到美术作品的创作内容当中去,一方面用来彰显茶文化独特的艺术美感,另一方面为整个美术创作形成艺术内涵。

2茶文化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2.1茶文化导向上的美术创作

美术创作对于茶文化的应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以茶文化进行美术创作。我们都知道,在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美术人员需要有一定的灵感,那么这样的灵感来自于什么地方呢?必然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各类事物。而如果仅仅描绘一些简单的事物,不仅没有深层次的美感所在,而且也体现不出美术作品的艺术特征,因而美术创作需要选择一些深层次的灵感导向。茶文化在这个时候便可以成为美术创作的灵感导向。以茶文化为基础展开美术创作,不仅可以提高美术作品的真实美感,而且也便于直接打造深层次的文化艺术内涵,这与美术创作的文化需求有着不谋而合的效果。美术创作本身是一个艺术性的行为,这一行为实践的产生,可以以茶文化作为主要导向,在茶文化的重要导向下,这一个美术创作变得十分整体,不仅充斥着表象上的艺术作品美感,而且呈现出了独特的茶文化内涵。如美术人员可以直接选择描绘一些茶文化内容,这样的描绘过程可以彰显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人们感知到美术作品的内涵和精神所在。这是其他文化所达不到的效果。以茶文化为导向展开的美术创作,在长期的坚持下可以优化美术人员的精神内在,不自觉地在美术作品创作当中融合一些现代化的精神面貌,所凸显出来的美术作品也会具备当代的不同现实美感。

2.2茶文化能够给予美术作品深层次的美感

在时代的持续发展当中,人们的审美不断地提高,尤其对于美术作品的审美,已经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如果美术创作人员在这个时候仅仅进行美术创作,不进行文化融合,所带来的效益是非常薄弱的,比如人们在品鉴一幅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对于美的认知已经有了上升。如果画中所描绘的是一些景物,人们会简单地赞叹:这幅画真漂亮,并没有其他方面的延伸。很快人们便会忘却这幅画,因为它没有深层次的思想内涵。如果画中所涉及的内容,包含了一定的茶文化,人们会不自觉地从品茶意境的角度进行思考和鉴赏,分析当前茶文化美术作品的独特含义,感受不一样的茶文化内容。茶文化在这个时候,成为了美术作品美感的源泉。正是由于茶文化的存在,才使得整个美术作品的美感变得深层,人们在品鉴美术作品的时候,也可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久而久之,人们会对美术作品形成深刻的印象,这样的艺术内涵是普通的美术作品所难以达到的。在这一实践效果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美术人员开始针对茶文化进行美术作品的全新融合,并且涌现出了非常多的艺术作品,整体的艺术作品美感得到了全面的升华,改变了人们的现有认知。

3茶文化在美术创作当中的美学意义

3.1美学鉴赏意义分析

在当代社会百花缭乱的发展环境下,美学鉴赏是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科学的美学鉴赏,可以使得人们对不同的事物形成正确的认知态度,从本质上而言,美学鉴赏不仅仅是一个品鉴的过程,更加是一个宣扬美的环节。它的存在,给予了美术作品相当大的美感。在当前时代的茶文化拓展当中,美术创作所凸显出来的现实美感变得非常明确,越来越追求艺术感觉的升华,以便于引导人们在进行美术品鉴的过程中,更加耐久地对画作进行欣赏。茶文化在美术创作当中的应用,可以使得这样的美感得到有效的升华,而且可以彰显出不一样的文化审美特点。这样的美学鉴赏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不仅仅是引导美术作品创作人员进行美学升华的一个过程,而且也是吸引人们进行更深层次美学鉴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的持续实践过程中,茶文化的文化认知会不断地延伸,从基础的文化拓展上,延伸到人们的精神观念引导上。但是,将茶文化运用到美学鉴赏的升华当中并不容易,需要美术创作人员深层次地了解茶文化,而不能简单地认为茶文化仅仅是一些浅显的文化内容。这样的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循环渐进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地来完成,全面提升基础的美学认知。

3.2基于茶文化上的美学思想

在茶文化的融合过程中,美术创作人员不仅能够感受到茶文化的独特美感,也会对意境的追求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当前时代的变迁当中,人们所希望看到的茶文化是十分独特的内容,不仅需要具备现实特征,而且需要拥有一定的精神意境美感。它在美术创作当中的应用,可以使得整个美学思想变得十分完善,人们所认识到的茶文化美感也会在这个时候得到有效的升华和提升。基于茶文化上的美学思想,是一种美学的全新阐述,不仅象征着美术创作人员美学意识的改变,还需要审美人群具备全新的文化认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美术创作人员需要更多地从审美人群的角度分析当前茶文化美术的艺术美感所在,并在美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持续升华基础的美感,便于更多的人认识到美术创作与茶文化融合的可行性,提升最终的美术作品内涵。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茶文化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所凸显出来的美学价值是非常高的,不仅能够被人们广泛地接受和认可,还会凸显出一些不一样的审美内涵,需要加强基础的文化引导,便于人们进行持续的文化认知升华,加强美学上的文化感知,展现不一样的美感所在。

参考文献

[1]丁羽昕.茶画艺术在美术鉴赏课的传承[J].美术教育研究,2017(24):125-126.

[2]陈瑜.茶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探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9):72-73.

[3]刘方冉.中国古代茶画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7.

[4]朱婷婷.“龙井茶趣”主题扇面绘画创作报告[D].浙江理工大学,2017.

[5]沈袁达.茶艺美学与高师美术创作审美意趣的融通性探析[J].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4(02):116-118.

茶艺的意义第8篇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爱将焚香,挂画,插花,点茶视为人生四大雅乐,进而也发展成了用一种程式去体验其中奥妙的四大雅道,既香道,书道,花道,茶道。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伴随着茶叶的出现开始兴起,到唐宋时期中国茶文化才真正发展到顶峰,唐时期既由茶文化发展出来一种茶道,也就是今天日本鼎鼎大名的茶道,茶道是通过一种品茶形式去修身养性,品位人生,感悟自然道法的严格仪式过程,因此最初只是修身克己,思想得到一定升华之后,再去通过品茶去品位人生世事,最后的最高境界才是达到“悟道”的地步,因此,这也是茶道学习者需要经历的三步,唐宋时期茶道讲究的是茶禅一体,通过严格的仪式修炼自己,通过品茶“得道”,最终达到茶人境三者合一得天人合一思想,因此,唐茶道真正在乎得不是冲茶,品茶,前二者只是一个媒介,通过此带入仪式中,又通过仪式升华到自己的心界,因此“醉翁之意不在茶,而于禅也”。日本茶道虽是学自于唐宋茶道,但却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唐茶道虽然也有一定的请客待客奉茶仪式,但也有看重行为洒脱,融合于自然当中的一面,而且中国本来就看重“无道既道”“心中有道”更多的看重宜情,自然,幽雅洒脱等方面,追求人本性中的自然法道,而不是强化欲速则不达,因此虽然有一定的仪式,但可以自由的程度大些,不必严格依照。而日本茶道程式非常僵化,大到主客每一步的举止行仪,小到茶具的摆放位置,杯箸放左放右,对事茶者(多半是主人或家里女主人)的要求更为严格,先迈哪只脚,怎样行动都有严格的规定,其实,这样繁琐的程式也有它的好处,培养忍性耐心,不停用同样的动作来磨练自己,锻炼坚毅的品性,其意义早已远远超离了品茶的本意,而看上去更像是主客一起进行的一门修炼课程,而中国当时的茶道,除了对主客之间的应答礼仪,事茶者制茶,泡茶,奉茶的一套程式有统一标准规定之外,其余则是更看重个人的感悟,自身的修养。

中国茶文化主要包含四大块:茶道,指品茶过程中自身的修炼自我的修养以及参禅悟道感受自然,茶境,指品茶时的环境,幽雅的环境,对修身养性是有很大帮助的,因此,茶道与茶境分不开,茶礼,指茶事过程的礼仪祭祀等形式,茶艺,指表面的一层,即制茶冲茶时的技艺或者艺术加工,可惜的是,如今茶道与茶境文化自然已成了日本的茶道,茶礼则被韩国学去并发扬光大,只剩下最肤浅的茶艺(也算是冲茶过程中的艺术修养但仅仅限培养情操艺术方面),看着邻国都有了“茶道”自己堂堂中国发源地怎能没有?因此把此拣去算是兜了底儿,这就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茶艺,更夸张的是,竟然发展成为一种表演形式,没有主客间一起的修养及心理交流,有的只是下面的一群当看电影似的观众,或者是一种街头现买现卖当卖油条式的饮食推销,下面请个客人,冲壶茶给他喝,而台下那位自然而然的想到的是期待茶的美味,所以,这又成了一种饮食文化了,唯一的亮点就是冲茶时的技艺,这样既有趣又值得观赏冲出的茶也自然美味,再加上茶艺小姐带有表演性质的仪式,还可以看到美女红袖添香,也算不错,至于道不道的,就全靠自己去体味了,可悲呼?孰可悲呼?因此,中国的茶文化只能是茶艺,叫茶道就有点暴殄天物了。

中国历代茶道按种类分可以分为三个,即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唐时期流行煎茶道,宋时在有煎茶道的基础上又有点茶道,同时宋时还盛行“斗茶”通过品茶猜茶品,打禅趣,日本的茶道,就是吸收了煎茶道和点茶道以及斗茶的形式(自己又在其基础上发明了“抹茶道”)宋亡以后,代表雅文化的上层社会“雅道”失传,被元统治的都是一些汉人平民哪有什么文化,明以后才发明了泡茶道,就是现在人们所习惯的,喝茶方式的雏形。如果说唐宋茶道讲究的是茶禅直接结合的话,那么盛于明中期的泡茶道则更多忽略了表象上所表达的禅的意境,而是在茶艺上表达茶趣一体,形式上注重“道”,现在的中国茶艺追其源头来其源也是泡茶道,其中最流行的”茶道表演“,始于清代宫廷,也可以说,到了清代,茶艺中本身蕴涵的修道意义才转化为完全以表演形式奉茶的表演意义。但现在的茶艺又和明时的泡茶道不太一样,正确说是内涵更加退化了,现在的茶艺文化,则是由清代出现的工夫茶道发展而来,虽然工夫茶道流行于福广地区,但也有很多不拘小结或者说退化的地方,比如说每个步骤起的一些华丽的词名,技巧上华而不实,使用盖碗,高冲壶,“点兵”等方式太过强烈(茶道整个氛围应该是安静温和并天人合一的)不出示茶具(茶具不仅是茶本身也是整个茶文化的载体)动作上的夸张过去其形式本身的夸张,鉴赏茶叶好象很无聊,闻香品茗杯口在一起送给客人很不卫生,更重要的是,没有客人同步骤一起品茶养性的互动感,要知道,表演不是本意,更重要的是茶道精神,哪怕仅限于品茶上。

2、茶文化礼仪

下面就说一下明中期盛行的泡茶道仪式,按理说真正的茶道文化应该在唐宋,可惜的是仪式方面已经断代不复存了。而且,唐宋虽然有茶道的仪式,但他们往往更喜欢单纯的品茶。主人邀请客人来品茶,没有侍女冲茶,只主客几个人,旁至多只有一童子捧案侍立,寻找一分特殊的环境。没有冲茶-奉茶-品茶的仪式,而是拿出现成的茶招待客人。大家坐在一起只喝茶,不多发言,观察周围的景色。最重要的是保持一种清、静、和、寂的氛围,礼仪形式也从简,童子捧案向客人进茶,客人立身回礼。

明时期的泡茶道将侍女的侍茶茶艺与主客品茶悟道结合在了一起,有点介于唐宋时期的品茶和后来茶艺表演之间,既有茶艺也有修身养性方面的特征,因此也可以归为茶道,一般只用于主人待客上席间请茶师来主持茶艺。但明又有了一种新文化意义上的发展,即茶艺成为大家闺秀的闺中之乐,作为修身养性的锻炼过程。同时又可以培养艺术情趣、艺术情操,使得自己心灵手巧,兰心惠质,建立德馨。因此颇受大家闺秀的青睐。其意义如同于抚琴、刺绣、插花重在自娱自赏。做茶艺前可先抚琴,然后净手焚香、备器候用、温杯熏杯。其形式与现在工夫茶大抵一致。茶艺的过程中还可以赏月赏画,作为自身的修养(过程中,注重动作姿态的优雅)。

下面就来说说待客中的茶道。唐宋时期的茶境,即品茶的环境,以户外为主。多选择禅室道场内,清风明月下,村野郊外,林里山间等惬意的地点,以自然环境为主。到了明代,明人发明了专门的茶庐茶室这样特殊的地点,室内陈设多以配合茶艺表演操作而设置,基本格局每间茶室几乎差不多,个别的布置,如挂画摆设等皆按照主人喜好与品位来安排。不同的布置代表了主人不同的品位和不同的思想感悟。

室内基本陈设:茶师位置一般在室内北面,对面随意摆放几张绣墩作为主人和客人的座位。中式茶道中的坐次很随便,不拘一格,主要是感受自然的氛围(日本茶道中客人皆列排坐于室内的左右两边,皆严襟正坐,座次的排位很关键,品茶时将杯子传递每人只品一口,有点类似先秦时朝会的感觉,氛围庄严肃穆)茶师用一长条方桌,背后设一屏风,中间一坐墩,桌左边设茶洗、水,桌右边摆设一插花花瓶。茶师坐着事茶,侍女捧案于旁边。

准备器具:一茶座(最好表面带格为漏水装置);一茶煲(盛开水用);一茶炉(煮茶用,旁最好带有小挡风屏);一茶洗(洗茶杯用);一茶叶罐(装茶叶用);一茶罐(捣茶叶用)、茶勺(盛茶叶用)、茶漏(盛茶汤用)、茶捣(捣碎茶叶用)、茶竹(夹茶杯用的夹子)放于一瓶里;一小香炉,茶座上摆放一套闻香杯、一套品茗杯,外加茶壶。

对主客要求:做到安静,有礼有序,正装出席,不说话私语,主人礼让客人。

对茶师要求:动作有序不紧不慢,庄重,行动优雅(注重)有礼。人员一般为一茶师,两陪侍侍者,侍者站屏风左右斜向捧案而立,无案时应合手而立(合手,手搭于腹前掩于袖中)茶师与侍者行礼时都应合手而鞠躬。

仪式:

待客赏境(茶境)——茶艺前,主客聚齐,主人与客人依次行礼问安,一般是客人行礼,主人答礼。主人招待客人,陪其谈话,顺便请客人参观茶室,主人向客人展示自己的布置,并请客人点评,作为话题。

品初礼茶——茶艺开始前,主客落座,这时都不再讲话,茶师率其侍女进,到桌前,横列一排鞠躬致敬,主客起身答礼,然后皆落座。茶会便正式开始。

净手焚香——侍女先捧水盆进,茶师净手(象征性)然后依次走到客人跟前,先客后主,主客也需净手。古代人认为茶事是心诚庄重的,同时亦要保持清洁,净手无疑已等于净心)然后茶师点燃香炉,一放于自己桌上,一让侍女放于客人坐中间的矮案上。静气之香在茶文化中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增添意境外,还利于调节气氛,增添平和的气息,更利于在座人们心灵之间的联系交流。

展示茶具——然后茶师将茶具放于案上,侍女捧案将茶具(主要是茶杯)分发给客人供其观赏点评。

3、茶文化礼仪

洗茶

岩泉初沸——第一步先煮水,泡茶道直接用开水冲泡茶叶末即可。(唐宋时期的煎茶法则是将茶饼直接煮成茶汤,因此第一步需要“捣茶-煮茶-调茶”,用茶勺取茶叶放入茶罐中,用茶捣将茶叶捣碎,捣时要慢,细,雅;再将茶叶放入茶炉中,注入开水煮茶;煮好后,用茶拌轻调茶汤,盛起复放回,调法很有技艺)。

洗茶

孟臣三沐——水开(茶汤煮好)后,用茶漏盛开水轻轻淋洗于茶壶上(谓之温壶);再打开茶炉,用茶漏盛茶汤注入茶壶中,尽量注过多量的水,然后用壶盖轻轻一扫,茶汤顺流淋满壶身(冲泡);然后盖上壶盖,再盛茶汤淋壶身(使茶壶里外皆有茗香)。(在没兴用茶壶泡茶之前,直接用茶漏将煮好得茶汤淋于茶杯上,也为三淋,第一步用开水轻淋杯身,第二步注入茶汤,第三步复用茶汤整个淋之,淋法有技艺,或冲或滴,或紧或慢)后来有了茶壶,不同茶器质料泡茶时能更加有利于保存味道,例如紫砂,还有一种茶壶,顶盖处有孔,这样是使茗香能散发出来,同时又利于蒸发味佳,明茶艺爱用露孔散气,称之为“茗香壶”。

洗杯-温杯-熏杯——与料理茶壶是一样的,茶杯也需要温-洗-薰,这边用精致的茶壶还须泡上一些时间,先取出手帕(最好为绸巾)放于桌上叠成小方,逐个擦拭茶杯,再用茶夹夹杯依次放入茶洗中过水清洗,再夹茶杯于茗气前滚热温烫,最后将茶杯放于香炉前熏香静气。

盛汤倒茶——茶泡好后,依次往茶杯里注水,玉液回壶,如果茶壶是“茗香壶”的话,还可将茶杯里的水重新浇回茶壶中。

茶香合壁、递手传香——回壶后,再次注入茶水,这回将闻香杯盖于其上,左手托起,右手覆于杯上,端至胸前,左右晃三次,是为茶茗之香与茶气之香交合在一起,然后取下闻香杯,双手端于鼻前,捻转而嗅,然后侍女再将闻香杯奉与客人,客人依次如状品嗅。

奉茶——将所有茶杯注上茶水后,取闻香杯覆于其上,再取丝帕覆茗香上反复静气,然后将丝帕放于左手,用右手折叠,将茶杯放于丝帕上,然后双手放茶杯于案上(用丝帕垫茶杯主要是怕烫手,而且一些好质的丝料隔热,至于动作,则是为了好看,同时亦要讲究奉茶时的幽雅礼仪),然后侍女捧案依次奉于客人,先客后主。侍女奉茶时,应举案至眉一下,以示尊敬,客人原座躬身答礼,方可接过案。

品茶——品茶时,先合香;茶师示意,众人左手托杯,右手覆于杯上,一起端于胸前晃动三次,谓之茗气合香。再闻香;右手取下闻香杯,左手托于鼻前,捻转而嗅,然后才是品茗;左手端起茶杯(连带丝帕),端至嘴前,右手将茶杯于丝帕上转三圈,谓之观汤色,然后遮注杯前部而饮(其实不只茶道时这样,古人无论喝酒还是品茶,都要将手遮于杯前部,防御品饮时的不雅观)然后放下。(对于品茶时动作最为注意,也算是整个茶艺中唯一要求行仪,规矩得体的地方吧,先前都不是注意动作的,最多是“弄茶”一做一观而已,因此,品茶时左手右手等动作,是为注意的)品饮一共举三次。因品茶至多三口,亦不能大口喝,只能细细抿之,一品苦涩,二品甜腻,三细细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