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茶艺活动总结

茶艺活动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1 16:24:52

茶艺活动总结

茶艺活动总结第1篇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体育舞蹈;艺术特征;实践教学

采茶戏自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首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江南地区和岭南部分省份重要的汉族戏曲之一。采茶戏源自于清代中晚期,至今形式多样,且各地区特色分明。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特色的采茶戏,有文献专门记载其最早发迹于赣南九龙山产茶区。其表演艺术多与赣南一带客家人的生活习俗有关,反映的是当地客家人的精神追求。赣南采茶戏艺术文化的传承与江西客家人的劳作息息相关,由“采茶歌”结合民间舞蹈形成“采茶灯”,然后继续融合各种唱腔元素形成如今的采茶戏。而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交谊舞,是现代体育项目之一。体育舞蹈是一种以男女为伴的步行式竞赛项目,主要分为摩登舞项群和拉丁舞项群两种,具体又可细分为华尔兹、探戈、伦巴和斗牛舞等。不同类别的体育舞蹈风格自成一派,按不同舞种可自行编排成套动作。

1赣南采茶戏的特征

1.1矮子步———源自生活

矮子步是赣南采茶戏表演表现生与丑的一种技法,分为高桩、中桩和矮桩三种。矮子步表演的基本技巧是自始至终以双腿屈膝、抬头并直腰的形态展示,表演步法则分为矮步、高步、矮步交叉步、摇蹉步、惊口、滑步和铲步等。另外,矮子步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以河东与河西为区别的流派之分,两种表演流派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男子在矮子步表演方面要较之于女子更低,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表现男女舞台形象地位高低,女性形象要高于男性形象。矮子步表演因表演者展现一种滑稽的体态和浮夸的步伐,喜剧成分和娱乐性质极为明显,这也是对采茶戏注入鲜活魅力的一种做法,地域特色极为浓厚,也反映赣南客家人日常生活方式较为风趣。总结采茶戏矮子步的表演要诀为:“老虎头,鲤鱼腰,双手峨眉月,下身轻飘飘,腰腹稳紧住,膝头定三桩。”另外,采茶戏表演丑角以矮桩形式展示最为常见,其表演要诀为:“蛤蟆腿、狗牯尾、三节腰、筲箕背,画眉跳架、贼手侧脚侧背,紧走紧跪,矮步相随。”总之,采茶戏矮子步的表演技法与客家人日常生活习惯和作息方式息息相关,可谓来源于生活。矮子步的表演要求头要神、手要柔、腰要韵、步要轻,如此才能保证采茶戏的艺术美感。

1.2扇子花———变化多样

扇子花也是赣南采茶戏表演的一种基本技法,要求表演动作要变化多样,扇法须讲究,且模拟的形态与诸多民族舞蹈的原理一致。扇子花要求指法独具特色,且拥有多种指法,并有“五指花头朝天,四指花头朝前,三指花打四边,二指花摇胸前,耘、按、抓、抖靠肚面”的讲究。扇子花表演者须由右手执扇,并分为“单扇花”和“双扇花”两种。男女皆可表演“单扇花”,“双扇花”则主要以女性表演者居多。采茶戏扇子花表演主要包括三击扇风车扇、抛甩扇、平端扇、摇摆扇、风流扇和瞄路扇等多种形式,表演者按照不同情景演绎不同形式的扇花,即兴表演成分十足。先辈总结扇子花表演的要诀为:“扇花变化在于手,力在手腕见于烽,左甩袖筒右摇扇,十指牵着两臂走。”

1.3单袖筒———独具特色

通常,传统采茶戏在其表演过程中,袖子的出现是成双成对的。赣南采茶戏则不同,采用单袖筒表演形式是独有特色。赣南采茶戏中单袖筒是生与丑的技巧形式,通过甩、扬、抓、遮、绕、抛、挥、摆、飘、圈、拖、缠和摇等刷袖筒动作表现不同艺术含义。同时,以刷袖筒劲道大小又可分为抓袖、背袖、搭袖、绕膝袖、绕肩袖和抖袖等形式。应用单袖筒并未有硬性规定,很多情况下仍需配合右手耍扇子的方式来丰富表演内容。有关耍单袖筒的技术要点先辈有过总结:“摆动象狗尾,站势吊马腿,游走像蛇过,龙头又凤尾。”可见,赣南采茶戏以单袖筒表演可充分体现其生动艺术和形象艺术特色,不管何种角色,赣南采茶戏的表演技术要点相对统一。

2采茶戏与体育舞蹈教学结合的实践

赣南采茶戏是江西当地客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历史渊源久远,艺术表演内容丰富,地方特色浓厚,且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广受当地民众喜爱。赣南采茶戏在当今社会仍然存有广泛的生存空间。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地方及国家文化部门对赣南采茶戏十分关注和重视,曾多次派表演艺术团代表进京演出,很多表演剧目已被翻拍为现代影视作品且公映于市,影响颇好。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采茶戏正式被列入首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江西省教委正式启动“赣南采茶戏走进校园、走进生活”的专项活动,将采茶戏艺术与国人素质教育相结合,将采茶戏与体育舞蹈教学相结合初见愿望。当下,体育舞蹈教学以“自主、探究与合作”的模式为主流思路,而采茶戏与体育舞蹈教学结合可以此作为切入点,探求采茶戏文化精髓的同时,又能增进体育舞蹈水平。采茶戏与体育舞蹈教学结合的实践与作用阐述如下。

2.1认识采茶戏、欣赏采茶戏和提高体育舞蹈领悟能力

赣南采茶戏发展至今拥有超过300年的历程,它以赣南地区九龙茶灯作为文化基础,广泛汲取当地民间艺术精华而形成。赣南采茶戏又称“灯子戏”,是江西客家文化的杰出代表,被现代戏曲家田汉盛赞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赣南采茶戏的主要文化特征有:以茶腔或灯腔为主的曲牌体唱腔表演形式,并兼顾路腔、杂调,我们可将其称之为“三腔一调”;以民间乐器作为伴奏,涉及二胡、唢呐、铜锣、大鼓、铜钹和笛子等等;以喜剧为主;以基层民众生活作为取材对象,反映的是基础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和生产工作,表演动作以模仿动物居多,歌舞戏相互结合。上文提到,采茶戏有三种基本技法,号称“三绝”,即矮子步、单水袖和扇子花。采茶戏是赣南地区表现客家方言的一种艺术形式,其艺术表达多体现活泼风趣的风格,并融合地方其他民族戏曲、歌舞、说唱和灯彩等内容,生活气息浓郁。采茶戏与体育舞蹈教学结合须将采茶戏的艺术特性充分融入到体育舞蹈之中,要提振教学对象的兴趣“热点”。我们知道,赣南采茶戏为何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吸引学生兴趣的东西应该是家乡的乡土曲调。采茶戏清醒婉转且不失俏皮,表演过程节奏欢快诙谐,整个体育舞蹈教学可将采茶戏的基本理论、精彩表演唱段完美融合至形体表演室内,如“虾蟆跳”、“鸭子步”等模仿动物动作的表演动作手把手地交给学生,激发每一位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学习热情,并能从学习体育舞蹈的过程中认识采茶戏、欣赏采茶戏和提高体育舞蹈领悟能力。

2.2针对赣南采茶戏的代表作品编制体育舞蹈动作的教案,并能将此做法推广至体育舞蹈教学之中

体育舞蹈教学中要让学生对采茶戏的文化和历史感兴趣,针对赣南采茶戏的代表作品编制体育舞蹈动作的教案。当我们虚心向采茶戏演员请教学习时,可以尝试将采茶戏的表演动作融入到体育舞蹈之中,如圆手摘茶、扇子花、伞花、鸭子步、矮子步等都可作为素材。编排一套涉及采茶戏表演动作的体育舞蹈,强加练习,熟悉采茶戏表演的艺术特征,掌握采茶戏表演的基本动作,让采茶戏真正与体育舞蹈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学习采茶戏的热情不断高涨起来。

2.3发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神,创造性地将采茶戏文化融入到体育舞蹈教学

2004年,第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以一幕《采茶神韵》正式拉下帷幕。被选派表演《采茶神韵》的团队正是一只体育舞蹈团队,该团队将采茶戏表演动作融入体育舞蹈形成此部作品,其表演受到了世界客属乡亲和领导人的广泛赞誉。同时,编演《山花花开》曲目也获得全国校园文化汇演的金牌奖项、编演《采茶姑娘》、《擂茶香》等在2008年各大电视台参与演出。采茶戏与体育舞蹈教学相结合同样是一种将采茶戏曲文化融入到全民健康活动的一种手段,编排《采茶健康操》让广大民众可以了解采茶戏的同时又能锻炼身体。采茶戏文化也能与德育教学相结合,可为采茶曲调填词,集合全体学生咏唱。采茶戏可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对采茶戏文化的传承有利好。要求专业的采茶戏表演艺术团在社会公园、社区广场做专场演出,老年人也可组成相应的“老年采茶舞蹈队”,组织有关采茶戏文化的体育舞蹈竞赛活动,广泛激发民众学习采茶戏、学习体育舞蹈的积极性,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也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储备基础人才。

3结束语

本文探讨采茶戏与体育舞蹈教学的结合。首先,阐述赣南采茶戏的特征,让我们能够知道“三绝”和基础客家人的生活习俗息息相关,它是赣南客家人日常生活的艺术抽象,它来源于客家人的日常生活,也是客家人长期生存与山林中的严峻的生态环境中的文化产物;然后,重点讨论采茶戏与体育舞蹈教学结合的实践,为培育民族对赣南采茶戏阐述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将采茶戏文化融入到体育舞蹈教学活动中,其目的有二:其一,良好传承与保护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乡土戏曲与体育舞蹈教学相结合,让乡土戏曲与学校德育建设相结合,提升我国民众的综合素质,构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和谐社会文化,为广大民众、为整个社会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可持续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黄文华.浅谈赣南采茶舞中的“矮子步”[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2):65-67.

[2]刘斌.奇绝的采茶舞幽幽的客家情――析赣南采茶舞的风格特征[J].艺术评论,2016(1):62-62..

[3]赖丹.赣南客家舞蹈艺术中“三绝”的审美意韵[J].江西社会科学,2015(11):9-10.

[4]温雅丽.赣南采茶舞蹈中“三绝”的艺术特征[J].艺海,2010(12):190-192.

茶艺活动总结第2篇

茶席,首先是一种物质形态,其实用性是它的主要特征;同时,它又是艺术形态,它由茶品、茶具组合、铺垫、插花、焚香、挂画、相关工艺品、茶点茶果、背景等物态形式构成其基本的要素,极大地为茶席的内容表达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

茶席设计,还有着自己独立的结构形式。它在以铺垫为平面基础,以主器具(茶具)为空间表现的核心,由此所形成并变化其丰富的结构形式。

茶席设计作为静态展示时,其形象、准确的物态语言,会将一个个独立的主题表达得异常生动而富有情感。当对茶席进行动态的演示时,茶席的主题又在动静相融中通过茶的泡、饮,使茶的魅力和茶的精神得到更加完美的体现。

茶席设计这一崭新的当代茶文化形式,具有鲜明的文化性、时代性和实用性。它的一经出现,立即就受到了广大茶艺爱好者的欢迎。上海市茶叶学会举办了多次茶席设计展演活动,特别是在海峡两岸茶艺交流大会等大型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宝岛台湾在内以及外国茶友带来了近百个茶席设计作品。与此同时,上海复旦大学的青年茶艺社、黄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茶席设计展演活动。近两年来,上海的有关政府部门又相继举办了多起茶席设计的竞赛活动,在2004年市劳动保障局、市教委等部门主办的“上海市茶席设计大赛”和2005年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共青团市委举办的“上海市青少年茶席设计大赛”中,更是涌现出一大批茶席设计的高手。去年的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上,茶席设计展又成了一道国内外茶人所瞻目的茶艺风景线。

如今,上海茶人又根据这一形式,相继创立了“少儿茶席设计”、“都市茶席设计”、“社区茶席设计”等由不同群体参加的各种茶席设计类型。许多茶馆将馆内的茶席设计作为用来吸引茶客的有效经营手段,特别是在青年中,茶席设计已渐渐成为一种都市的时尚。少年儿童也把少儿茶席设计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学习茶艺好方法,广泛用于课外活动,丰富了青少年的课余生活。

茶席设计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是其具有的独特茶文化艺术特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追求所决定的。它的承传性,使深爱优秀传统的现代人从其丰富的物态语言中更深地感受到陆羽在《茶经》中第一次设计“二十四”茶器具的思想内涵;它的丰富性,使现代爱茶人从一般的茶艺冲泡形式外,获得了更多更丰富地通过茶的冲泡,来表达自己独特生活的体验;它的时代性,更使现代人从茶的精神核心“和”的思想中,积极寻找到构建我们当代和谐社会的许多生活和人生的启迪。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沪上兴起的茶席设计,现从本人近期出版的《茶席设计》一书中选择一部分茶席设计作品,并作简要点评,奉给各位欣赏:

《画影茶魂》

设计者:孙佳

看孙佳的茶席,不仅有画中画的感觉,更有画外画的感觉,仿佛是陈逸飞画作的一种延伸,而不是一种简单的再现。延伸了什么呢?是茶。清末大户人家的闺女,真的是穿那样的衣服,坐在那样的茶桌前,用那样的白瓷小壶泡茶。桌前的琵琶、竹萧、绣箍,还有手中的团扇……茶席设计,本来就是以茶为灵魂,作者对茶席设计的总体把握,真的是很到位了。

《古道新韵》

设计者:李思仪

作为一张小小的茶席,茶马古道如何表现呢?《茶马古道》的物态语言运用,确实会使人眼前一亮:两行卵石弯曲而下,中间铺满的是绿叶,哦,这便是茶之路。几匹小马道上行,驮的是马帮沉沉的梦。还有背景中的古道图、席间古老的普洱茶……像这样生动地通过物态语言来表达,并能让人一看就明了的设计,没有一定的功力是很难完成的。お

《上海滋味》

设计者:高闻隽

这是一个命题茶席。在2004年上海市首届茶席设计大赛中,命题是“世博畅想”,作者从世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思考中,力图从茶与人的角度更典型地反映上海这样一个现代大都市的精神风貌。在茶席中,作者是这样来表现的:首先,背景中的老式石库门典型地表现了上海的地域特征;同样,老式又精致的家具,也表现了传统在现代上海人

生活中的地位;最集中体现的是东、西方文化与生活的融合,从两盆花来看,一盆是中式的兰花和花器,一盆是西式的郁金香和花器;组合的茶具上,将中式的如意茶壶和西式的红茶器具一起置于茶台上;自然,所泡的茶也是在传统的中式红茶里加入了西式的奶制品饮料。这就是融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于一体的有滋有味的现代上海人的生活。而这种生活又是从茶的角度来提炼的。该茶席在形式与内容的表达上典型而深刻,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お

《西江水》

设计者:张颖莉

“不羡黄金瑁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这是陆羽的诗,也是当代茶人的人格追求。作者以似江水奔流状的绿色铺垫,又用唐之风炉、宋之斗茶盏、明、清的白瓷、现代的紫砂,构成流线型的结构,较好地体现了古今茶人的精神追求如江水般世代相传的主题。该茶席的设计从形式到内容都极有新意并达到一定的深度。

おおおおお

《战士也爱茶》

设计者:刘丽娜

迷彩色铺垫上,主器物是三个搪瓷杯。军帽、军务夹及背景中的军用背包、皮带、水壶,立即将人带入军营一隅;靶牌告诉你,或许她们刚打靶归来。茶席上的几株小花,是军中女孩随手采来。而小小镜框内的相片,则悄悄传递着她的心中秘密。总之,这是一个极具军营生活气息的茶席设计。新鲜、可爱、又可亲,是近年来茶席设计中少见的一个题材创新的作品。

おおおおお

《斗茶》

设计者:王阚容

茶与棋,似乎已有了上千年的情缘。仿佛啜茗里手一定是棋坛行家,棋坛行家也一定是啜茗里手。品的是一个“闲”字,过的是一个“瘾”字。然而,作为茶席来设计,人自隐去,如何出“闲”呢?作者却从容地通过棋的黑白两色,将茶也各拥其卒,白壶泡白茶,走的是白子,黑壶泡的是黑茶,走的是黑子。切记,别走错棋子喔。

《相濡以沫》

设计者:付琳

两把紫砂壶,两只小茶碗,实实在在地摆在竹垫下。再看果碟中软软的小点心和那把老式的怀表以及未织完的毛线老人帽,此刻,你的心情,一定也像那块如今已很难见到的铺垫一样,仿佛被从很远的地方传来的几声呼唤所震撼。与茶相伴的一生,原来是如此地美丽。看《相濡以沫》,真的,有一种感动。

おおおおお

《莲子茶》

设计者:金葵

用莲子、红枣、蜂蜜调成的莲子茶,很甜,很营养,也很文化。从背景年画中可爱的孩子脸上,就能体会“莲”子谐音“怜”子的用意来。自然,茶席又必须用物态语言来表现,那块渐变色的铺垫,正好衬托着初开的莲花。这是一个将茶与物态结合得十分自然,茶、茶席与茶文化体现得十分自然的作品。

おおおおお

《有朋自远方来》

茶艺活动总结第3篇

语儿泉成被西安园博会指定为大红袍唯一品牌

2011年初,语儿泉茶业与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达成协议,“语儿泉”被选为“园博会”大红袍唯一指定品牌。近年来,语儿泉茶业依托精湛的制作工艺和雄厚的技术力量,不断提高创新。此项殊荣是对语儿泉茶品质的极大肯定。

节节清(福建)茶业有限公司

“节节清”代表出席第四届科技成果交易会

2011年5月13日,第十四届“5•13”投洽会重要活动之“南平市第四届科技成果交易会”在武夷山市远华国际大酒店举行。节节清代表李海荣经理出席会议。参加交易会的有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林科院等30多个高级院校。目前,已落实现场签约对接科技项目40多个,总投资8.6亿元,预计可新增产值38亿元,新增税利7.7亿元,涉及机械、电子、化工、纺织、食品、清洁生产、现代农业、林业等领域。

“节节清”出席《万里茶路》开机仪式

5月14日,电视纪录片《万里茶路》、电视风光片《茶路之旅》在武夷山下梅村举行开机仪式。节节清总经理邹水英女士及副总经理戴雄文先生代表武夷山市万里茶路文化研究会出席活动。一同参加的还有来自俄罗斯的历史学家、万里茶路研究专家沙德林奥列格,蒙古族万里茶路研究专家恩格,山西省晋中市旅游局张副局长等。《万里茶路》的拍摄预计将历时两年,届时将以中、英、俄等多国语言在全世界播放。

“西水别业”隆重举办交友活动

5月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以茶会友,体验式高端单身交友活动”在节节清茶业福州“西水别业”会所拉开帷幕。活动由节节清“西水别业”会所主办,我主良缘高端婚介公司协办。该活动是福州首次举办的,以茶为介的高品质创意交友活动,吸引了包括台湾东森电视台在内的多家大型媒体的关注。

邹水英荣获“品牌中国2011(茶行业)品牌女性”奖

4月18日,“2011品牌中国(女性)高峰论坛” 在北京融金国际酒店隆重开幕。本届论坛由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和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以“新十年,新女性”为主题。

会上,节节清(福建)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邹水英女士荣获 “品牌中国2011(茶行业)品牌女性”。该奖项既体现了“节节清”品牌价值在不断提升,又表明了武夷岩茶在茶行业内的影响不断深入。同时,也为武夷岩茶乃至整个中国茶行业打造自主品牌带来了强大的信心。

武夷山武皇茶业有限公司

武皇茶业“温莱特”茶园土壤调理剂项目合作试验圆满成功

日前,武夷山武皇茶业有限公司与亚细亚“福建”环保有限公司开展了“温莱特”茶园土壤调理剂WLCDII项目合作试验,亚细亚社长古川祖冬对此项目高度重视并亲自指导试验的开展。在双方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该项目已取得圆满成功。

武夷山市北斗岩茶研究所

“北斗”春茶采制工作圆满结束

自4月21日,春茶开始采摘以来,经过20多天的努力,北斗岩茶研究所的春茶采制工作终于圆满结束。期间,吸引了各界爱茶人士和众多媒体的参观。为了让大家对岩茶文化有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陈德华老先生亲自演示并向大家解说传统工艺的制作流程,为武夷岩茶的宣传工作做出了一份贡献,进一步推进了武夷岩茶公共品牌对外传播。

顺风堂茶业有限公司

杭州青藤茶馆毛晓宇到访“顺风堂”

5月18日,杭州青藤茶馆女主人毛晓宇女士一行,武夷寻茶记来到顺风堂。席间,毛晓宇女士与堂主洪一渌先生就两地茶产业的发展情况和茶文化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紫砂名手徐维明莅临“顺风堂”

5月26日,紫砂名手徐维明先生携夫人莅临武夷山顺风堂茶业。徐先生1979年随父徐汉棠大师,及顾景舟大师学艺,继承了大师们的严谨之风。谈笑间,与顺风堂茶业洪一渌先生就紫砂与大红袍的实用匹配度,做了深入的探讨。双方一直认为,壶离开了茶将很寂寞。

观景(福建)茶业有限公司

“观景禅修堂”隆重推出第一期修心手册

近日,“观景禅修堂”隆重推出第一期修心手册:主修感动之心。该手册主要是赠给光临观景禅修堂的各界人士,旨在让顾客在茗香缭绕里,修行道心,感悟禅韵,从而用心体会感动,拥有一个感动的人生。

武夷山市天心永乐禅寺岩茶厂

天心永乐禅寺举行春茶供佛浴佛法会

5月10日(农历四月初八),是佛教传统节日浴佛节,时值天心永乐禅寺辛卯春茶开采制茶时机。寺中僧人与信众举行春茶供佛浴佛法会,以新采制的天心禅茶供奉三宝众生。国家著名歌唱家关牧村女士参加了浴佛法会,并在法会上演唱梵音大悲咒。天亮居士代表寺庙赠送天心禅茶大红袍予关牧村女士。

桃渊茗茶叶科学研究所

马来西亚好茶人士慕名拜访“桃渊茗”

5月,正值武夷岩茶春茶生产时节,桃渊茗茶叶科学研究所迎来了一批慕名而来的马来西亚好茶人士。在公司人员的热情招待下,宾客们参观了茶山,并采访了公司总经理。体验了武夷岩茶的整个制作过程。

正山茶业有限公司

关牧村、纪宝成等莅临正山茶业有限公司

五月,著名歌唱家关牧村和书法家江泓夫妇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相继到正山茶业品茗参观。董事长江元勋盛情款待,并邀其品鉴金骏眉新茶,宾客们对金骏眉赞不绝口。江泓老师高兴之余,诗性大起,挥笔即书“晚春伴云入正山,茶气溢香醉陶然,人人皆夸小种好,谁知传人更可赞。”临行,宾客们还与江董事长互赠礼物以表结识之缘。

武夷山市瑞泉岩茶厂

贾春旺到瑞泉博物馆参观品茗

5月13日,全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到瑞泉茶博物馆参观品茗。期间,贾春旺对瑞泉茶业的茶品给予了高度赞赏,并一一观赏了博物馆的藏品。

武夷山绿洲茶业有限公司

“三港牌”金骏眉荣获“中国名茶”评选活动金奖

5月,武夷山市绿洲茶业有限公司选送的“三港牌”金骏眉在2011年“中国名茶”评选活动中荣获金奖。此次参评的红茶茶样共有40个,由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专家组负责评审,高级评茶师骆少君主评。

武夷山津漫茶业有限公司

津漫茶业参展中国(济南)第六届国际茶博会

27日,武夷山津漫茶业携公司多款新品参展中国(济南)第六届国际茶博会。会上,“津漫”精彩的茶艺表演成为整个展会的亮点,到访宾客纷纷驻足欣赏,还吸引了各地经销商和消费者前来参观、合作和洽购。本届展会历时3天,有来自全国16个产茶区的茶叶企业共布设展位1000余个,参观人数达5.8万人次。此次参展的成功,也为津漫茶业在北方市场的开拓起了非常好的市场推广前期效果。

武夷山源美茶业有限公司

“红袍村”2011年春茶喜获丰收

五月,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奋战,“红袍村”2011年春茶制作圆满结束。新茶在传承“红袍村”茶产品固有的优良品质外,又有了新的改进创新,同时也有所增产。

易安居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福建邮政储蓄员工到“易安居”进行茶艺表演培训

自4月底以来,福建邮政储蓄的员工定期到易安居进行茶艺表演培训。易安居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特地为前来培训的邮储员工量身制作了解说词,将茶艺与邮储精神完美结合,以便让学员们更好的掌握茶艺知识。

“易安居”举办“紫藤茶雅集,忆红茶品鉴会”

4月10日,西湖易安居古堞斜阳联名龙江•云山墅倾情献上“紫藤茶雅集,忆红茶品鉴会”系列活动。活动异彩纷呈,有精湛的茶艺表演、顶级新茶泡饮、畅快淋漓 的“女子十二乐坊 ”表演、书画协会作家们的现场作画,更有腾讯微博上墙与现场宾客互动。最后,忆红茶品鉴会在宾客们的欢声笑语中完美落下帷幕。

福建省隆合茶业有限公司

隆合茶业有限公司让茶叶听起了音乐

近来,隆合茶业在秉承古法制茶之余,大胆创新,竟让茶叶听起了音乐。据隆合杨丰介绍,优美的音乐会让制茶工人感到心情舒畅,同时,适宜的制茶环境配以音乐,也会使茶叶产生一些自然的化学反应,从而提高茶叶的品质。有研究表明,某些频率的音波的确能刺激植物里的多种酵素,有利于植物生长。

岩悟茶业有限公司

岩悟茶业第三届紫砂艺术节在河南隆重举行

5月6日至9日,岩悟茶业第三届紫砂艺术节在河南隆重举行,中国茶叶协会主席刘枫、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季益顺莅临岩悟茶业国香C区10号店,对该店给予高度评价,刘枫先生还亲自提字赠予岩悟。宾主在茶香缭绕的茶室中交流茶叶和紫砂的姻缘,一致认为茶叶和紫砂不分家。

响岩茶业有限公司

“响岩”相邀茶友寻访“百岁香”

为了调查武夷岩茶珍稀名枞,便于推广名枞种植,日前响岩茶业总经理率茶叶专家一行深入武夷岩茶主产区,寻访包括“百岁香”母树在内的数十个武夷岩茶珍贵名枞。

梁品记茶业科技有限公司

“梁品记”推出全新防伪包装

梁品记在2011年金骏眉新茶上市之际推出全新防伪包装。新产品采用三层防伪保护:一、刮开涂层防伪;二、罐底全部采用机器封口;三、罐内附梁品记独家定制铝膜,为消费者买到优质、放心的产品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九龙袍茶业有限公司

“九龙袍”大红袍荣获“中国名茶”评选金奖

2011年新茶上市之际,九龙袍茶业选送的大红袍荣获“中国名茶”评选活动金奖。该活动由上海国际茶博会组委会发起,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骆少君亲帅专家组评审。

清神阁茶业有限公司

欧美茶人到“清神阁”学红袍制作技艺

日前,来自法国、德国、美国、巴西四国的茶人在福建武夷山清神阁有机茶园学习手工采茶、栽培与大红袍茶制作技艺。武夷山大红袍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享誉全国,而且风靡世界,特别是欧美国家。

御春园茶业有限公司

御春园品牌建设进一步深化

日前,御春园品牌持有者福建省武夷山七碗之韵岩茶有限公司改组为“福建省武夷山御春园茶事业有限公司”。保持企业名称与品牌名称一致,是该企业品牌战略进一步深化的有力举措,既有利于集中力量宣传和推广“御春园”品牌,更可实现企业字号与文字商标名称一体化的整合,有利于二者的交叉保护。

千枞茶业有限公司

茶艺活动总结第4篇

茶道的历史渊源

我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唐代以前,茶的名称很多(如荼、诧、、荼草、等),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提到茶的名称有“一曰荼,二曰,三曰,四曰茗,五曰”,并将“荼”字减少一划,改写为“茶”,从此茶字的形、音、义就固定下来了。

在远古时期,人们仅是将茶作为药品而并非饮品,如《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的第一部中药学专著,成书于东汉末年,是东汉前历代中药学的经验积累,书中称茶为:“苦菜,一名荼草,一名选。味苦寒。生川谷。治五脏邪气,厌谷胃痹”。可见当时的茶叶仅是作为解毒药或治疗药使用的。自东汉以后,人们发现饮用茶可以提神醒脑,消食化滞,所以茶叶逐渐由药品转化为饮品而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自唐代开始,饮茶不断受达官贵人的喜爱,如唐代的《封氏闻见记》中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也是文人墨客的普遍爱好,如白居易即有“药销日宴三匙饭,酒渴春深一碗茶”的诗句,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写道:“一碗喉温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可见饮茶在唐代已经很普遍了。

唐代的茶圣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并编著了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是唐代和唐以前有关茶叶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茶经》共十章。除四章是讲茶的性状起源、制茶工具、造茶方法和产区分布外,其余六章全部或主要是讲煮茶技艺、要领与规范的。《茶经》中称:“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也就是说,通过饮茶活动可以陶冶情操,使自己成为具有行为规范和道德高尚的人,将饮茶活动与道德情操联系在一起,开创了茶道的先河。

《茶经》问世之后,有关茶文化专著相继出现,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如卢仝著有《茶谱》、张又新著有《煎茶水记》、斐汶著有《茶述》、宋代蔡襄著有《茶录》,甚至宋代的皇帝,宋徽宗赵佶也写了一本有关饮茶的书《大观茶论》。《大观茶论》不但对烹茶技法做了精辟而详尽的描述,而且把茶道精神概括为“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八个字,将饮茶与净化精神世界融为一体。明代张源所著的《茶录》和许次纾著的《茶疏》对烹茶、饮茶的宜忌都有详细的记载,这些有关茶的著作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茶文化。

自唐代以后,饮茶已不仅是生理上的需要,也成了一种精神方面的享受,故有“茶道”之称。所谓茶道,即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来表现精神。中国的茶道又融合了佛道儒三教的内容,与佛教、道教和儒教结合为一体,佛教的结合称“禅茶一味”,与道教的结合称“天人和一”,与儒家结合则称“文人茶道”。

茶艺与茶道

中国茶道分为四大流派,即贵族茶道、雅士茶道、禅宗茶道及世俗茶道,各流派茶道的理解有所不同,总体来说茶道是以陶冶情操和修身养性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包含茶礼、礼法、环境、修行四大要素。

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其核心意义是和谐,所谓“七艺一心”,通过饮茶的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人格完善以实现和谐安乐之道。

茶艺是茶道的基础,茶道是茶艺的灵魂。茶艺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及品茶过程,重点在“艺”,即操作过程让人们获得美的感受,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而茶道必须以茶艺为载体,通过来追求一种精神境界的享受。茶艺可以通过动作来完成,而茶道却要通过心灵去体会,在茶事活动中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以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茶艺分为北京盖碗茶艺、潮州工夫茶艺、杭州西湖龙井茶艺、台式乌龙茶艺等。一般来说,简单的茶艺分为八式:

白鹤沐浴(洗杯) 用开水洗净茶具以提高茶具温度;

乌龙入宫(落茶) 将茶叶放入壶中,茶与水的比例为1:20的比例;

悬壶高冲(冲茶) 用开水壶冲入茶具使茶叶在壶中转动;

春风拂面(刮沫) 用壶盖轻轻刮去漂浮的泡沫,使茶具清新洁净;

关公巡城(倒茶) 泡一二分钟后把茶水依次巡回注入各茶杯;

韩信点兵(点茶) 茶水倒到壶底最浓部分,要一点一点滴到各杯里,达到浓淡一致;

赏色嗅香(嗅香) 拿起茶杯来嗅一嗅天然的茶香;

品啜甘霖(品茶) 先嗅其香,后尝其味,边啜边嗅,浅杯细饮。

茶道与养生

茶道,是在饮茶时更注重文化氛围和情趣,并增加了琴、棋、书、画等内容,使人在饮茶时的精神境界也得到升华。诗圣杜甫曾写道“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诗人品茶时的愉快心情跃然纸上。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更是将茶当做美人来看待,称“从来佳茗似佳人”。古人还将烹茶会友作为人生的乐事之一,称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仪,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可见古人对饮茶的推崇。

古人饮茶除了在烹茶、品茶上有许多讲究之外,对环境也有较高的要求。饮茶最好是在幽雅清静的环境中,或山亭古寺、或蒲柳人家、或苍松翠柏之下,或清泉溪水之旁,在鸟语花香中静静地品茶,脱离人世间烦恼纷争,体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使饮茶成了令人心旷神怡的精神享受。

从传统饮食养生学来讲,茶叶不同性质也有所不同,绿茶性寒,红茶性温,而花茶性平,所以有“夏天喝绿茶,冬天喝红茶,春秋两季喝花茶”之说。在炎热的夏季喝性质寒凉的绿茶有清热消暑的功效,在寒冷的冬季喝性质温热的红茶有温胃御寒功能,春秋两季不寒不热,则以喝性质平和的花茶最为适宜。

茶艺活动总结第5篇

关键词:中国茶艺;创意;茶理

今年是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的修编年,各级政府正在抓紧规划的制定工作。中国茶艺是中国茶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中国茶艺简而言之,就是研究如何泡好一壶茶和如何品饮一壶茶的艺术。茶艺分为三种类型,即(生活型茶艺、营销型茶艺和表演型茶艺),本文则特指表演型茶艺。表演型茶艺是将泡茶技艺和艺术相结合,经过艺术加工的茶艺表演。表演型茶艺较之其它“茶艺”,除了观赏性之外,更具艺术性。目前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型“文艺形式”,它是通过对茶叶的冲泡、品饮等一系列的形体动作,反映的一种生活现象,表达一定的主题,具有一定的思想和情节,讲究舞台艺术和音乐的配合,在使人得到感染和启示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愉悦。

一、茶艺概述

什么叫“茶艺”?当今茶文化界专家的解释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无统一而非常明确的定义。

台湾的季野先生认为:“茶艺是以茶为主体,将艺术融入生活以丰富生活的一种人文主张。其目的在于生活而不在于茶。”台湾的茶文化专家范增平先生认为:“茶艺包括两方面,科学和人文的,也就是:1、技艺,科学地泡好一盏茶的技术;2、艺术,美妙地品享一杯茶的方式。中国茶艺之美是属于心灵的美,欣赏茶艺之美,是要把自我投入整个过程当中来观察整体。”

茶文化专家陈文华认为:“通俗地说,茶艺就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茶学专家童启庆教授认为:“欣赏茶艺的沏泡技艺,应该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包括境美、水美、器美、茶美和艺美”。“茶的沏泡艺术之美表现为仪表美与心灵美。仪表是指沏泡者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心灵是指沏泡者的内心、精神、思想等,通过沏泡者的设计、动作和眼神表达出来。”茶道专家滕军教授认为:“关于茶艺的界定,一直是个大难题,一种意见认为应该专指泡茶时的技法及艺术氛围,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应包括从采茶、制茶、泡茶、赏具乃至茶诗、茶画等有关茶的所有茶事活动。到底是狭义一些的好呢?还是广义一些的好呢?若选前者,会让人觉得其内容有些单调,不如日本茶道那么内容丰富;然而,如果从后者,又会让人觉得中国茶文化仍停留在日常生活的范畴,艺术性不高,没有日本茶道那么高雅。”茶学专家丁以寿先生认为:“茶艺即饮茶艺术,是艺术性饮茶,是饮茶生活艺术化。”“茶艺文艺是指艺术,它具有一定的程式和技艺,但不同于茶学中的茶叶审评;艺术是人文的,茶叶审评是科学的;茶艺是艺术,茶叶审评是技术;艺术是主观的生动的;技术却是客观的、刻板的,在茶艺中,所用茶为成品干茶,因而种茶、采茶、制茶不在茶艺之中。”茶文化学者林治先生认为:“作为独立的学科体系,‘茶艺’是研究科学泡茶、艺术品茶的过程。具体地说,它要研究人、茶、水、器、境、艺这六要素以及这六要素协调与组合”。无论怎样对“茶艺”评说,或是各自对“茶艺”表述的差异性,但大多数人还是倾向于“茶艺”的狭义之说。也就是:“1.茶艺的范围仅仅限于泡茶和饮茶的范畴;2.茶艺包括泡茶和饮茶的技巧;3.茶艺包括泡茶、饮茶的艺术。”并且也已正式写进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专用于国家茶艺师职业技能鉴定教程。而我认为,“茶艺”正是上述泡、饮茶的技巧和艺术有机融合而成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作为一个整体的艺术门类看待。而这种形式也正是通过茶来完成一种心灵语言与与肢体语言对话形式。茶艺,即是修行的载体,也是一门表演艺术。茶艺是用茶和茶具及水冲泡出来的编年史,它承载着历史也体现了当下的人文精神。当论茶、品茶的技巧与艺术相结合,缔造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中国茶艺。当“表演型茶艺”、“生活型茶艺”、“经营型茶艺”三者聚集在“中国茶艺”的名下,作为宏扬中国茶文化行动“纲领”,从此揭开了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新篇章。那么,中国茶艺想表现的应该是代表一个国家冲泡和品饮茶的律动,叫“中国茶艺韵律”。

二.中国茶艺“创意”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四川乃至全国举办了不少茶艺师技能大赛,但在这些大赛结束之后,观众对茶艺师们的表演有了一些新的看法。而且,在全国的茶乡也出现了许多茶文化或茶艺表演专题演出,如福建武夷山的“印象大红袍”、四川峨眉山的“圣象峨眉”等大型文艺表演中也有茶艺表演的节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茶艺”轻“茶理”

目前茶艺表演主要注重茶艺的创新或创意,而忽略了泡茶的原理,茶艺师们或表演者们认为只要音乐好听、动作好看、茶具漂亮,是否就对了。但实际上中国茶艺不是这样的,他需要茶艺师们或表演者们将茶艺与泡茶原理相结合。不能在表演的舞台上出现违背泡茶的手法、动作或表情等。

(二)重“表演”轻“实用”

近年来茶艺表演的表演性太强,在2006年以前,四川的长嘴壶茶艺的表演基本上都是玩的是冷水,只具有观赏性,一点实用的价值都没有,在2006年的四川省“娇子杯”茶艺师电视大赛上,四川省茶文化协会就专门规定,长嘴壶茶艺也必须用开水,泡真茶,在那年的茶艺师大赛上,获得一等奖的周晓芳高级茶艺技师,在同年还被派往新西兰巡回演出,影响深远。

(三)重“茶席”轻“流程”

重“茶席设计”轻“泡茶的流程”,在现在的茶艺表演中也占很大比重,茶艺师们精心准备了茶席设计,但对泡茶此种的茶的流程一点也不精,

三.茶艺的创意与茶理的有机结合

茶艺在编创过程中应该很好的与茶理有机结合起来,茶理就是茶艺的创意要符合泡茶和品茶的原理。笔者认为,在中国茶艺的编创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茶艺在创意的过程中应注意安全的原则

很多茶艺师在茶艺编创的过程中只注重动作的优雅,有些动作很危险,如提随手泡、烫杯等,如果茶艺师只想到动作好看,而忽略了安全,就容易把自己的手给烫伤。就违背了泡茶的茶理。

(二)茶艺在创意的过程中应注意实用的原则

茶艺师在编创的过程中就注意动作的实用性,不要为了创意,而忽略了茶理,如对泡茶水温的控制,对投茶量的把握,对浸泡时间的掌握等都要注意,否则,就容易偏离茶的主题,泡茶要以茶为主,而不是以艺为主,茶艺就应该是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让品茶的人既能欣赏到茶艺的美,也能品尝到茶的甘香浓郁。所以,在编创的过程中要体现茶艺的创意与茶理的有机结合,而不是在那里做秀,而茶却很难喝,让人难以下咽。

(三)茶艺在创意的过程中应注意美观的原则

所谓茶艺是茶与艺术的结合体,所以,在编创的过程中应注意茶介意的美感,让品茶人能一边品茶一边欣赏到泡茶艺术的美,让茶客还能从中体会到茶与人的完美融合。

(四)茶艺在创意的过程中应注意卫生的原则

茶艺师在茶艺表演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卫生的原则,因为茶艺师泡好的茶是要分给客人品的,所以卫生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泡茶前先净手、备具,泡茶的过程中茶盖正放在茶盘上或茶桌上都是不卫生的。

四.总结

中国茶艺尚处于新兴的发育阶段,目前很多创意都是不成熟的,脱离实际的,但也有的表演型茶艺打着“创意”旗号刻意做作,哗众取宠,故作笑脸,表情夸张,动作僵化,令人头晕目眩。既不符合生活实际,也缺乏艺术美感。客观上,创新者是想把整台茶艺从茶席设计到动作创意及主题创意设计得更完美一些;但主观上却无法理解中国茶艺的“哲理为先,审美为重,个性为要,实用为佳”的四大特点。也感受不到某些茶艺表演作品传达一种艺术之“美”。中国茶艺要走的路还很长,所以,茶艺的创意跟群众“艺术感”的文化差距太大,还有一些茶艺表演有些“强迫性的泡茶”,这导致个性化创意跟设计者自身孤立。

参考文献:

[1] 阮浩耕、王建荣、吴胜天. 《中国茶艺》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

[2] 陆羽. 《茶经》.黑龙江美术出版,2004.(11).

[3] 张梦欣.《国家茶艺师职业标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12).

茶艺活动总结第6篇

1茶叶的价值 1.1茶叶的饮用价值 中国现代名茶有几百种,还有部分是恢复历史名茶。根据地域划分,可分为:西湖龙井、庐山云雾、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云南普洱茶等。根据其色泽或者是制作工艺分为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红茶、黑茶。中国古人曾认为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唐朝卢仝的《七碗茶歌》也对茶做了非常形象的描述:“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1.2茶的药用价值 茶叶常与中医药相结合,我国从唐代起便有了茶药之说,茶叶有很多药效,在防止内、外、妇、儿各科很多症状上都有较为明显的功效,除对疾病的治疗功效外,还有延缓衰老、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等多重作用,甚至在很多民间偏方中都会用到茶叶,在目前成体系的功效中已经达二十三种之多。 2茶叶的发展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茶叶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之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又开发以及衍生出了很多有别于传统茶叶的新产品。 2.1茶叶的保存 茶叶是有其相应的保质期的,除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茶砖外,一般茶叶还是新鲜的口感为佳,随着真空食品保鲜技术的发展,茶叶的保存期以及口感的保鲜期得以延长,从而为我国的茶叶以及茶文化的更远传播提供了时间以及空间上的可能。 2.2茶饮料的形成 原来的茶叶多是以叶装形态出现,随着机械加工、物理加工、化学生物加工技术相继在茶叶上的应用,茶叶的包装形式以及传播方式逐渐演变为包状冲泡式,也就是我们常见的袋泡茶,还有速溶茶以及目前非常常见的罐装茶水,如康师傅绿茶等。 2.3茶叶的精加工产品 伴随着现代食品工业的飞速发展,茶不再简单地是作为饮品出现在食品当中,通过先进的机械加工工艺,或者是膜技术,超临界萃取等先进工艺,越来越多的含茶食品出现在我们生活当中,甚至一些茶叶药物也相继出现,茶叶的发酵工程也成为发酵工程的研究重点。目前有关茶多酚、咖啡碱以及茶叶中所含的其他活性因子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茶叶提取物的研究在世界食品范围内已经成为体系。 3茶叶的文化创新 3.1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产生 谈及茶文化的创新,就要对中国的茶文化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中国人喝茶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料之一,甚至在老百姓常说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中茶也占据一席之地,以茶待客,以茶送礼都是延续了上千年的礼仪,在中国茶已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人们把饮茶作为一种生活,一种艺术,中国各地都有不同形式的茶楼、茶馆,甚至在茶馆内,人们可以品茶,吃甜点,看曲艺,茶文化是许多文化形式的载体。就喝茶的习惯而言,不同地域的人有不同的习惯,北京人爱喝花茶,上海人则喜好绿茶,南方一带常用姜盐茶待客,慢慢地嚼出香味。在沏茶的方式方法上,地域不同也各具特色,中国东部地区好用大茶壶,待客人进门,把茶叶放在茶壶内用开水冲泡,再倒入茶杯中饮用;而在福建、漳州一带的功夫茶,茶具、沏茶的方法,倒茶的动作都形成了独特的茶道艺术,在品茶的同时,品味的一种艺术带给我们的享受。近年来,茶逐渐从百姓的餐桌、茶几转移到了路边的茶社,而茶文化也逐渐被外来饮品文化所充斥,尤其是在现代的年轻人当中,流传了几千年的茶文化渐行渐远,如何通过对茶文化的不断创新,使中国的茶文化在历经几千年的传承之后有了新的繁荣,新的发展,使中国的茶文化在当代年轻人当中再次成为时尚,从而焕发新的生命力,就是需要我们研究的课题。 3.2高质量名茶呼唤新的饮者 茶叶产品的质量是决定消费者重复购买并最终走上饮茶生活习惯的重要因素,不论是老年人、中年人还是青年人,清幽的茶香总能带给你一种心旷神怡的美感,要想使茶文化有所创新,就必须先在基本功上做足文章,这是茶文化内涵的最主要因素。 3.3将中国传统的茶文化通过现代手法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的茶文化是以茶楼、茶馆甚至是景区茶棚作为品茶的平台,以茶壶为茶的载体,通过茶艺的手法,以茶道为内涵进行综合推广,这一系列的推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漫长的过程就印证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慢增长慢发展。但是,随着近年来旭日升凉茶、康师傅冰红茶、王老吉凉茶的相继出现,让我们对茶文化的创新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对茶叶产业的延长链有了一个成功的探索,对原有文化的整合以及融合也是一种创新,速食文化正是技术融合、文化融合、习惯融合的产物,茶文化要想在当代社会被大众、被青年人、被新文化所接受就必须有所改变。当然,改变并不代表摒弃传承,在发展的同时进行对茶文化的总结传承是茶文化创新的基础。 3.4丰富茶文化内涵,拓展茶文化,形成茶文化产业链 茶文化的发展史伴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史,透过茶文化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儒家、道家所蕴含的精神文明,茶即附有儒家人士的平和、高雅,又包含道家的怡情养性,引申的看,茶包含着和为贵的哲学命题,从上述理念引申,茶文化的结合就形成了多种形式,就包括了多种载体,如:茶诗,在《茶经》这部茶叶专著中就收录了大量的有名诗人的关于茶的诗句。此外,还有很多与茶相关的书法、画作等承载着茶文化的有形艺术。历代有名的茶人都会将茶与所精通的文化相融合,把他们的理想和追求同茶紧密相连,从而使茶焕发出文化的魅力。在当代,茶与艺术的结合点越来越多,除琳琅满目的茶馆、茶社外,我们可以将茶同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相结合,甚至可以将茶引申到电视剧、电影等新型文化形式,使茶有了更广阔的空间。#p#分页标题#e# 3.5找准服务方向,造福种茶人和饮茶人 《茶经》是中国茶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史籍,通过《茶经》让人们知道了什么是茶,如何种茶,茶的功效,茶的加工工艺以及茶的鉴别方法,通过不同方向向种茶人以及饮茶人展示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工作者通过若干代的共同努力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茶文化的圣地。在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飞速提高的今天,伴随着生活品味的提高,当代的茶工作者更应该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发现当代茶文化发展的亮点,为种茶人和饮茶人造福。 4总结 要想使茶文化不断创新,首先要将茶倡导为国饮,在社会各界普及茶文化,传播茶艺,介绍茶的诸多保健、治病功效;在城市中,重新打造以茶馆为依托的茶文化聚集地,使爱茶的人能够在茶馆中品茶、养生、怡性。打造茶文化旅游,营造清幽的生态环境,让世界各地的爱茶人有一个可以饮茶、休闲的茶文化村;保护茶文化遗址,努力恢复历史上有过的茶文化建筑,使之成为人们向往的茶文化旅游胜地。

茶艺活动总结第7篇

茗香渗公益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许多人能造就的令人瞩目之成绩,往往离不开其最初的兴趣。十多年前,林雅诗女士进入茶艺行业,其实只把这个爱好当成丰富业N生活的活动之一,K没有想她今日的服务工作能因茶艺而增添光彩。

“以前我曾在女童军等团体中服务过,但没有想到将品茶引入其中。”多年前,由於在茶艺方面经验尚浅,林雅诗女士拜师叶惠民教授学艺,与同门师兄师姐随老师学习茶艺,也慢慢深入探究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直到某天,师傅提议要组织一个茶文化团队,“将茶文化引入服务”的概念也慢慢浮出了水面,且渐渐地付诸实际。同时,林雅诗女士凭借其曾服务社会的经验,自然而然地被大家推举成为该会的负责人之一。

林雅诗女士感受到大家的热情,有感於团体新颖的服务理念,因此下决心要做好相关的工作。为此,她与与会同仁到广州考取相关的执照,K随後回到香港,群策群力,结合大家的努力,顺利创立了以茶艺服务社会为主的团体。

他们常常到老人中心、盲人中心、康复中心、社区团体进行义务讲座,教会听众如何体会品茶的乐趣。通过现场亲身示例,他们引导大家如何在品茶的时候达到身心放,不仅推广了茶的文化,也让大众了解到,日常饮茶也能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红茶消脂养胃、绿茶清热防癌、乌龙提神消食、白茶抗氧排毒……若根据人体的情况和季节的差加以适用,不同的茶在养生方面能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品茶多年,林雅诗女士了解各种茶的功效,因而在不同的服务工作中发挥茶的功效。

如面向长者,她会推荐一些温和、利於心脑的茶,然後一边认真冲泡,一边详细地把茶的功效推荐给长者,把现场营造成轻自在的茶话会,让大家畅所欲言、谈笑风生:“长者群体受身体情况所限,往往不能进行运动量较大的爱好活动。我们把品茶的爱好带给他们,就能丰富他们的生活。因为泡茶品茶,其实也是一个交流沟通的过程。”

每每看到活动现场的长者品茶f聊,待情致高涨时人人眉飞色舞、脸色红润,现场成了一片和睦欢乐的海洋。林雅诗女士也情不自禁地融入其中,借品茶之趣共享他人之乐。

若是受邀给孩子们讲解茶文化,林雅诗女士会想到孩子们好奇猎奇的心智,也考虑浓茶不宜睡眠等因素,进而选择一些口感丰富、又有益健康的茶。而且,她更注重把茶文化带给孩子们,让正在成长的一代人从小受到茶文化的熏陶。

诚然,要年纪较小的孩子理解品茶时宁静致远的境界,未免过於勉强。因此林雅诗女士在教导孩子们品茶时,着重点也有所不同:“如果是小朋友学习茶艺,我希望他们能了解其中的文化、尊重等。”当孩子们有模有样地模仿自己品茶的过程,了解其中的礼仪和规范,林雅诗女士内心也感到了由衷的快乐和欣慰。

相信许多人都记得,几十年前,要是家中来了客人,长辈总会吩咐晚辈泡一杯七分满的好茶,双手奉给来宾,向对方表示欢迎和敬意。而客人大多会微笑着接过洋溢着深情的茶杯,轻轻地在桌上叩谢茶礼。一来一往,透露着中华文化含蓄内敛又风雅的传统。然而时过境迁,敬茶谢茶传统正浸微浸消,不少家庭来客人时,仅以倒上一杯满满的清水,单手递给对方,难免带给客人敷衍之感,更有许多年幼的孩子对相关的礼仪闻所未闻。长期以往,不免使人担忧品茶中优秀的文化会遭遇湮灭之灾。

借助服务的平台,林雅诗女士希望教会越来越多的孩子懂得敬茶谢茶的礼数,继续继承和发扬这种中华民族流传千古的礼仪文化。同时,她希望孩子们能通过品茶的方式,让自己沉淀性情、修养心智。

伴随着茗茶的芳馥,林雅诗女士开展了更多的社会工作,她在付出贡献的同时,也享受着以茶为媒、与人交好、共享生活美妙的乐趣。这种不能言语的愉快,正渗入一杯杯茶中,一点一滴地润泽了心田。

多彩生活

林雅诗女士的工作,除了大力推行品茶之乐、以此将茶文化引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在青年工作、婚庆、宠物美容等领域颇有建树。为此,她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尽己所能胜任工作。有时候,多才多艺的她可能因此而忙得不可开交,不过往往其收也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例如在青年工作方面,她担任女童军总监长达三十多年,与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共同迎春送秋,伴随了他们的茁壮成长。甚至由於她服务女童军过於热情,竟不知不觉渡过太长的时间而没有发觉。直到有人提醒她,不要因为长期忙碌而影响身体健康。她才反应过来:自己不能太积极了,应该给年轻人多一点机会锻炼和发展。

不过,想到那些自己早年教导过的童军队员,现在大多成为家庭栋牛不少身为人母,准备继续延续爱与荣耀。林雅诗女士不禁喜由心生,似乎一位慈祥的长者,悄然关怀着新一代的成长。这种爱,仿佛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此外,林雅诗女士也是一位对动物拥有爱心的人,她考取了宠物美容师资格――不为职业,仅是爱好。在f暇的时间给多只猫狗洗澡、剪指甲,若是创作灵感迸发之际,给小狗小猫们修一个漂亮的造型,趣味横生,看着赏心悦目,自然也是生活中一种快乐的源泉。

林雅诗女士还有一种乐趣,来源於帮助新人共缔百年好合之时:“中国人的婚礼,要经过许多步骤,不过现在有些人K不了解,所以经常会有人询问我类似的事情。”每当有人请林雅诗女士指导婚庆,热心的她会马上W临现场,一一向双方提供详细意见,内容从婚前送礼到仪式进行都有所涵盖:“新郎家应送什麽礼物给新娘家,对方又应该回什麽礼物,这是意义重大的礼尚往来,有不少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新娘入门後如何给长辈敬茶、弄清对长辈的称呼,以及统筹结婚活动、安排场地进行典礼;甚至是在仪式中加入[戏环节等等,都要安排妥当。不然因遗漏而发生令人尴尬的场面。”

另外,林雅诗女士退休前曾在调解中心工作过,以前常常竭思尽虑化解各种矛盾纠葛,也曾目睹了不少悲欢离合、看过了世间的人情冷暖。因此,她更加体会到为人处世以善为本的道理:“如果上天给人一双手,人们就应该用这双手进行付出。因为我们在付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享受着过程。因此人需要把握自己,知道自己能把什麽工作做好,K且有机会的时候,多去想想如何帮助别人,宽心待人又乐於助人,自己也会变得漂亮一点。”

将来,为了进行更多的服务工作,林雅诗女士还会继续付出,K且好学的她还会保持着积极的求知欲,把更多自己的所学,转化成实际的工作。让爱与希望,在她不断扩宽的服务之路上,闪闪发亮、熠熠生辉。

茶艺活动总结第8篇

关键词 茶道文化 影响力 传承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1.001

0 引言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的茶道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融入佛学,哲学等禅学之韵,使得茶道文化充满生活艺术。茶道在给人们的饮食生活带来健康保健功效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一种清新淡雅的享受。茶文化是茶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魅力的一支,它不同于一些纯理论的学科。在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相对缺失的今天,茶文化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本研究旨在大学生群体中践行大益“爱智美”三位一体公益项目,并寻求与大学生素质拓展的规律与效应的研究突破。我们认为,形成中国茶道的特有品质和时代内涵,有利于扩大茶消费在全民中的影响,从而促进茶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在全社会宣传茶道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这些领域的推进与发展有赖于茶文化教育的深入持久开展。

在茶经济时代到来的广阔背景下,本课题是面对21世纪大学生复合型人才培养战略及市场需求与就业前景所作出的自适性调整与前瞻性立体规划,试图开全国高校研究的先河。肩负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中国未来的茶道大师,振兴中华茶道的重任。

1 茶文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1 发展现状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亦是茶文化与茶艺术的发源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茶树和加工利用茶叶的国家。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改革于明,独领世界茶市场于清。几千年来,茶与中华民族结下了不解之缘。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文化的重视明显亚于对物质类的重视,茶文化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发展状况引起社会各界的担忧。

1.2 影响因素

1.2.1 茶文化风尚和观念局限

虽然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茶产业、茶经济、茶文化、茶消费等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也举办了各类茶叶博览会和茶文化活动,但茶消费的风尚和观念仍然局限在少数群体和一定社会范围内。究其原因,一则中国没有形成符合现代社会精神、内涵一致的茶道文化,进而普通消费者还没有很好地将茶上升到精神生活必需品的层面。

1.2.2 茶文化从业者的断层与缺失

茶经济在消费环节的普及工作做得不够,少有从业者会选择与茶相关的行业,茶艺师面临极大的市场缺口。目前茶艺技能的培训与习得主要集中于农业院校的茶文化专业与社会上一些衍生的茶艺馆。这些茶艺培训的机构主要是培养专业的或临时性的茶艺师与茶叶工作从事者,培训内容及应用范围均有限,一直没有得到社会广泛的认知与运用。从业者的影响力也往往局限在本行业内,对全民的影响不大,更不能对社会文化深层次的提升产生一定的益处。

2 大益“爱智美”三位一体公益项目内容与背景

2.1 项目内容

2010年起,大益爱心基金会首创“爱智美”三位一体创新公益模式,“爱”即爱心茶室、“智”即茶道课、“美”即艺术团,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茶艺技能、礼仪等全方位培训,将茶道课程、爱心茶室、茶道艺术团三者有机结合,整合校、企优势资源,达成多方受益的良好格局。同时也将滋味、品味、真味“三味一体”的茶道境界蕴含其中, 反映了从生理感受到精神享受到人生感悟个不同层面的价值及升华。截至2015年6月,“爱智美”大学项目已与全国88所高校达成合作,在39所大学建立了大益爱心茶室。而武汉体育学院是湖北较早与大益合作的院校,茶道课程的开展、爱心茶室的运营、茶道艺术团的活动都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为本课题的研究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2.2 项目背景

2.2.1 政治背景

21世纪是开放的时代,是活跃的时代,同时也是进步的时代。国家主席以中华茶文化之“和”诠释中华文化的兼容。弘扬茶文化,创新茶艺术,推广茶科学,普及茶保健,发展茶经济,拓展茶旅游,享受慢生活,共建茶文明,是全面小康赋予当代中国茶人的历史使命。让平民茶饮进学校,进社区,进新农村。为生态环保健康而倡导绿色经济;为提高生活质量而倡导绿色生活;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倡导绿色心理。正处于小康时代的我们需要在这样的盛世饮茶,品位小康。在此,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大益茶开展“三位一体”的茶文化推广活动,也是对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的大力支持。

2.2.2 经济背景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国家经济战略也做了相应调整。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与作用不容忽视。文化进行新型产业化的转变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强大的带动作用。大益茶业集团是目前中国首屈一指的现代化大型茶业集团,大益集团以传承为根基,以拓展为血脉,不断超越,成就经典。在继承传统优秀制茶技艺的同时,以科研带动创新,以技术引领发展,并将科研成果向全行业辐射,引领整个行业的工艺革新及技术的全面升级。大学生这一未来时代的主体也必然是经济的主体,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相关活动是对现代与未来经济推进。

2.2.3 文化背景

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纵观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与“琴棋书画诗曲”一道,成为中国文人最为重视的修身形式。从远古时代到现代社会,茶文化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一片简单的树叶在历史长河中变迁出无与伦比的气质内涵,温润了一代又一代茶人。茶文化从中国传至日本、韩国,被Y合以禅宗思想和儒家文化,发展出独特的茶道、茶礼样态。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更应该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将茶者惜茶爱人的精神传递出去。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当代大学生的作用不容忽视。

2.2.4 历史背景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源于唐朝,盛于宋朝。随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茶文化也在不断完善。千百年来,不断被广大民众学者所喜爱和推崇。茶文化是中国古老的传统优秀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茶道茶艺发展历史悠久,在历史的洪流中,经受着岁月的洗礼,却仍然充满着勃勃生机,以昂扬的姿态不断地发展和传承。这也是我们推动大益“三位一体”项目的重要原因之一,茶以载史,博古而通今。关于茶道文化,不仅有中国传统珍贵的历史,也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美好精神风貌。

3 大益“爱智美”三位一体公益项目发展概况

3.1 传播文化,传递爱心

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注重学生创新实践,在学生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形成了“博雅”文化特色和品牌。有“三味书屋”书吧形式的学习中心;有“三味书屋”书店与打印社;形成了以“博雅”文化为品牌的大学生实习基地。

武汉体育学院大益爱心茶室位于图书馆旁的梅花园,毗邻美丽的东湖之畔。茶室内环境优雅别致,陈设古朴淡雅,花香、茶香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轻松幽雅的学习交流环境。从理顺管理等多方面对上述四个项目进行了夯实与推进,取得良好效果。茶室是传播传统文化与拓展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载体。为广大同学营造一个轻松幽雅的学习交流环境,也使学生们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茶艺的恬淡静雅,与武体推崇的体育精神有契合,别具一格,以艺通道,以武融哲,武体图书馆大益爱心茶室结合本校特色,开启公益之路。以“传递爱心,热心助学”为主题传递爱心助学的善行,演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两年来,举行各种公益活动近20次。

3.2 提升审美素养,丰富校园文化

茶道艺术团致力于培养内外兼修、茶艺精湛的学生,这里为120余人的学生“茶艺社”提供了展示才艺的舞台,也为其他社团提供了活动空间。茶道艺术团,将专业技能与茶元素有机融合,创编有自己特色的艺术作品,满足当代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爱・智・美”全面发展的需求,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经过培养,茶道艺术团的同学们纷纷走出校门,或代校出征赢得荣誉,或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自我,或因此才艺进入职场,充分展现了中华茶道在他们身上赋予的魅力和精神。武汉体育学院茶道艺术团在第二届最美茶艺师全国评选大赛武汉分赛表现优异,获得最佳创新奖。

3.3 传授知识,传达理念

茶道课程经申请由教务处批准列入教学计划, 用36课时安排茶道茶艺的理论学习,计2学分,并纳入考试科目。授课分为理论课(茶学、茶道、茶艺)和实操课(各类茶的品鉴冲泡展示、茶艺师的技能考评等),课堂进行理论讲授,将爱心茶室作为实训基地;两年来,有千余学生选修,成为全院最受学生青睐的选修课。从茶类知识的理论学习到走进茶室品尝感受;从茶起源的讲述到茶艺的勤学苦练;从对茶文化的粗浅认知到“惜茶爱人”理念的根植。在茶香的浸润中,同学们深深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激发起民族自豪感和传承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4 大益“爱智美”三位一体公益项目的意义

从总的方面来说,大益活动的开展具有促进社会进步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茶产业方面的优秀后备军的作用。众所周知,茶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深度开发的潜能,发展茶叶生产和茶叶贸易,对促进经济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从茶本身所衍生出来的优秀茶文化,对人的身心也有潜移默化的净化作用,爱心茶室、茶道艺术团和茶道课都是以茶为依托,有利于为茶产业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从而在市场上赢得人才优势,有利于可持续的l展。

4.1 以茶雅心,有利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

大益“三位一体”项目是立足于一种公益性的发展,将大爱,大益,大美的品质得以宣扬。立足于发展和弘扬茶道,并与茶道艺术团相结合,丰富了茶道文化,也能提高个人的修养,通过茶事活动来体现茶道中的“清”,“寂”,“廉”,“美”“静”,“俭”,“洁”,“性”等,来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酸甜苦涩调太和”的中庸之道,“朴实古雅去虚华”的行俭之德,“奉茶为礼尊长者”的明伦之礼,“饮罢佳茗方知深”的谦和之行,都通过茶事活动得到传播。此次活动的开展,对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健康向上的人文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4.2 培养自主创业和经营管理能力,为茶产业输送人才

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与实践的平台,自主负责茶室日常的运营、管理、财务监督,承担艺术团的节目创编、排练,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培养了创新意识,提高了自主创业与经营管理能力,储备大学生的就业正能量,使他们能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中胜出。与大益茶道院,湖北陆羽茶文化研究中心合作开办茶艺师双证班,学习结束并通过考核,授予大益青年茶道师阶位证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茶艺师资格证书,为将来从事茶行业提供保证。

4.3 有利于调节大学生人际关系

“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示礼”系列茶文化学习与交流活动的开办有助于增强大学生之间的凝聚力,推动茶道文化的弘扬与传播,从而有利于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4.4 以茶倡廉,提倡茶德和茶人文化,以茶行道净化社会风气

在当今社会中,商品大潮汹涌,物欲膨胀,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人心躁动,心理易于失衡,人际关系趋于紧张。而茶文化是娴静,健康的文化,它能让倾斜的心理趋于平衡,紧张的人际关系趋于平和。

总之,本项目对于激发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中国未来的茶道大师,振兴中华茶道的重任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另外,对于丰富大学生活,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健康生活理念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还为国家培养内外兼修的高素质人才。研究项目的设立,还有利于推动茶道学科建设与学术方面的研究,鼓励更多的优秀学生参与到茶道美学、哲学与心理学研究的事业中来,真正将茶道文化服务于社会之中。

5 大益“爱智美”三位一体公益项目的未来发展设想

5.1 以传统的特色文化为底色

不断融合和挖掘具有民族特色和民族传统的茶文化,增加在泡茶、饮茶过程中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特色茶文化活动,为生活增添更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内容,同时加强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教育,以期以茶为切入点,探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体验模式研究的新课题。

5.2 以美学的维度,传递价值,弘扬茶学

在茶室传递爱心的活动中,更加注意公益价值的传递,吸引更多学生投入到“惜茶爱人”的活动,弘扬“及时而优雅地行善”的公益美学理念。通过在“茶艺”的空间体验来指导人们更好的发掘美,欣赏美,表达美;纠偏茶事实践只注重外在训练,而不注重其人本意义的观点和方法;从而对其表象性特征能够有所突破,达到对中华茶艺更为深层次的领悟与认识。

5.3 发展弘扬茶道精神,注重茶与禅的统一

中国茶道要发扬自身的茶道精神。即要注重天人合一的生活观和世界观(主要体现在四个合一:自然与自然的内在合一,自然力与人为力的合一,个人身体与精神的合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合一)。这种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精神气质是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中国茶文化所特有的特点。禅是一种生活的智慧,禅的本质是贴近生活和体验生活,禅与人生,禅与社会关系密切,茶禅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境界的提升与升华是茶禅的共同的追求。所以大益“三位一体”的发展,应该注重茶禅的统一。

5.4 以人为本,进一步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大益爱心茶室是公益项目,公益要突出以人为本。目前,大学生最突出的需求就是创业就业,这也是政府和高校的需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总理多次视察高校,最重视的也是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要整合资源,争取高校和大益集团更深层次的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公益实践和创新创业的综合平台,进一步将茶室打造成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实际的创业就业帮助的组织。

6 Y语

总而言之,大益“三位一体”的发展,应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中国的茶道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茶文化以德为中心,自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和谐,平静,平和相融汇。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残酷,人际关系淡漠,而茶文化中包含的“以和为贵”、“以茶修德”、“和气生财”的基本思想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积极作用。茶道课、茶室以及艺术团的三位一体,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互通,感情的交流,对生命乐趣的享受,增加社会的人情味。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开展大益“三位一体”公益项目,在各个院校推行茶道茶艺,有利于培养未来的茶艺大师,提升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同时利于中国古老的茶道文化的传承。设立的爱心茶室和成立艺术团,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平台。通过茶事活动,品自然之味,习传统文化,悟人生哲理,真正肩负起弘扬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自主创新创业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龚永新,张耀武.中国茶文化的特征举要,2011(1).

[2] 蒋碧秀.论我国茶文化及其社会功能.时代文学,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