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亚健康的原因

亚健康的原因赏析八篇

时间:2023-12-29 10:42:27

亚健康的原因

亚健康的原因第1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亚健康;体育锻炼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9-0135-03

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是界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这种临界状态即使没有明确的病症出现,也会出现没有精神的态势,这种状态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很容易引起心身疾病,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加重身心疲劳,导致生物钟的紊乱,诱发慢性疾病;若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则会影响工作效率和学习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危及到生命安全。高校教师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亚健康问题表现得越来越突出,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心理压力过大、过度疲劳、缺乏锻炼、生活没有规律等原因所致。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对我院教职工388人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88份,回收有效问卷370份,有效回收率95.36%。其中30岁及以下38人,31~40岁61人,40~50岁184人,50~60岁87人;男性203人,女性167人。

2.研究工具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1.高校教师对亚健康知识的了解

对高校教师进行了有关亚健康知识的调查中可以看出,见表1,76.22%的教师知道亚健康的知识,但了解得不多;20.27%的教师对亚健康知识了解得较多;3.51%的教师对亚健康知识知之甚少。

2.亚健康状况的基本统计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此次我院就教职工亚健康状况的370名人群调查中,健康状态者92人,占24.86%,亚健康状态者占75.14%。其中,67.63%为轻度亚健康状态者,共188人;中度亚健康状态者60人,占21.58%;重症亚健康状态者30人,占10.79%。说明,我院教职工亚健康比例较高。

另外,男性教职工亚健康状态者145人,占男性教职工71.43%;女性教职工亚健康状态133人,占女性教职工79.64%。说明,男教师中健康者和轻度亚健康者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教师,而女教师中、重度亚健康者相对男教师来说比较多。

3.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是人们根据需要自我选择,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支配闲暇时间、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为目的的体育活动。通过调查,我院教职工除30~50岁年龄段以外的职工,均把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自身健康放在第一位,但30~50年龄段的却将工作摆在第一位,参加体育运动从而锻炼身体的意识较差。追其原因,这与高校教职工的年龄特点和工作性质相符。

(1)每周体育锻炼的频度与时间。锻炼频率是指每周锻炼的次数。锻炼时间是指人完成锻炼动作所必需的时间。实践证明,要想获得最佳的锻炼效果,保持身体健康,需要每周锻炼至少3次,每次时间保持在30分钟以上。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不参加体育锻炼的教职工50岁以下的人明显居多。这说明我院教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较缺乏。原因主要体现在各项工作事物成倍增加,教职工的工作量大,没有空闲时间参加锻炼。

(2)影响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调查数据表明,教师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原因是多样的,但主要表现为无兴趣、没有时间、没有锻炼的场地器材、没有组织四个因素。

对于健康者,影响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无兴趣和没有时间,而没有锻炼的场地、器材和没有组织所占的比例较低。对于亚健康者,影响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最主要因素是没有时间、没有场所及无兴趣所占的比例相差不大,没有组织所占的比例相对来说是最少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工作疲劳的状态下,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可能下降,这是导致亚健康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职称的变动、年龄的增长,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逐渐下降,亚健康状态在中青年教职工中尤为突出。导致亚健康的因素主要体现在繁重的工作、职称(务)的晋升、素质的提高、学历的提升,等等。处在亚健康状态的教师不仅体育锻炼意识较差,而且就算经常锻炼,运动量相对来说也比较小,每周锻炼的次数较少,持续时间较短。由此可见,造成亚健康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

三、对策

1.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提高教师自我保健意识的能力,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应加强健康教育知识、保健知识宣传普及力度。应定期开展关于体育运动与亚健康知识讲座,以使教师树立坚持体育运动、预防亚健康发生的意识。同时,利用空暇时间举办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激发教师运动的兴趣,调动他们运动的积极性和热情,在丰富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减轻压力。应在学校成立健身康复中心,通过对教师参加体育活动选择的不同运动方式,给予运动速度、运动频度,运动持续时间等量化指导,从而预防和控制亚健康,进而恢复健康。

2.规律饮食,营养均衡

对于饮食无规律、暴饮暴食而言,“食”对于调养身体亚健康意义重大。理想的膳食首先要保证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类、矿物质、维生素等必须的营养物质,并在每天的膳食中合理搭配荤素。健康的成年人每天需要1500~2000千卡的热量,保持体力、精力充沛的前提是科学合理的补充营养。

3.把握运动三部曲

(1)一步一个脚印。运动应当严格考虑自身的身体情况,制定合适自身的运动处方,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不要急于求成。锻炼时,要从热身开始,先进行小运动量锻炼,再逐渐加大,运动持续时间逐渐加长,运动频度由少逐渐增多。实践证明,要想获得最佳的锻炼效果,保持身体健康,需要每周锻炼至少3次、每次时间保持在30分钟以上。

(2)贵在坚持。只要坚持,就有收获。锻炼者在运动过程中一要认识到运动的长远效用,因为运动训练的效果往往具有滞后性,它需要在一定时间后才能渐渐反映出来。二要树立正确的健身观,进行长期规律锻炼,克服自身的惰性,不可半途而废,不可“两天打渔,三天晒网”。

(3)及时调整。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要经常观察自己的健康情况,对身体反馈的信息予以记录、评价,及时调整健身方案,使得锻炼方式、持续时间、难易程度、运动量的大小符合自身情况。

参考文献:

[1]吴洁,梁磊亚.健康成因分析及预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

[2]周英,尤黎明.产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与应对措施[J].中国健康教育,2002,(11).

[3]伞洪光,郭继平.高校教师亚健康成因与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0,(12).

亚健康的原因第2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亚健康干预措施

亚健康概念最早由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我国于1996年5月正式提出。是指人体除了健康和疾病状态外,还存在介于两者之间的第3种状态,也称潜病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状态、灰色状态等[1]。进入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主要表现为失眠或睡觉障碍、心理疲劳、便秘、障碍、时差综合征、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等多种心身障碍。除了这些不适外,现代医学的理化检查往往没有异常发现,这就是亚健康的危险所在,使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些身体的不适。进一步发展可导致疾病。如果对亚健康状态给予及时、恰当的干预处理,身体则可以向健康方向转化,这正是重视亚健康状态的意义所在。

1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具有普遍性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研讨会有人指出:中国人口中健康人群占15%,非亚健康者占15%,亚健康人群占70%。北京市的一项调查显示[2]:接受体检的1866名知识分子中,不同人群的亚健康状态率不同,最高达到96%,且与职称成正比,正教授为95%,副教授为89.4%,其中40~50岁组亚健康状态率高达90.4%。暨南大学医学院对广东省19所高等学校教师进行亚健康状态调查结果[3]:从年龄分布来看,30岁组亚健康发生率为79.17%,小于40岁组发生率为男性为71.3%,女性为82.49%,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的一项调查更令人吃惊:近5年中,中国科学院所属的7个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的专家教授共134人谢世,平均年龄仅为53.5岁。国家体改委公布的一个专项调查表明,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58岁,比全国人均寿命低10岁左右。笔者2007年曾对河池学院226名教师亚健康状况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4]:有77.50%的女教师和69.81%的男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有34.96%具有5种以上亚健康症状。

2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成因分析

2.1身心过度疲劳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不断扩招,教师的工作量不断加大;在各种任职、科研与职称评定等硬性指标不断提高的压力下,工作负荷普遍增加,导致教师精神压力大,经常熬夜加班、睡眠不足、身心疲惫,造成健康透支,结果出现了亚健康状态,引起机体各系统产生不良的反应,如睡眠质量下降,消化不良,消化道溃疡,紧张性头痛,心动过速等症状。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大多数人期望值较高,过分追求完美,无形中给自己造成压力。

2.2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其中膳食不平衡、吸烟、酗洒、过少运动是造成亚健康状态主要的原因。此外,滥用药物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2.2.1膳食不平衡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均可引起疾病。一些教师工作和科研任务较多,时间紧,对一日三餐安排得不合理,饥一顿,饱一餐,有时不吃早餐,有时暴饮暴食,一些教师应酬多,高脂肪、高盐、高热量、高蛋白质食物摄入量过多;也有部份女教师追求苗条,有意节食,这些都是导致肥胖或营养不均衡的原因之一,也是亚健康状态的隐患。从我院教职工体检结果显示:血脂异常和血脂水平不断上升及脂肪肝、糖尿病、、胆石症等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2.2.2吸烟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少量的尼古丁虽然可以使大脑兴奋性提高,但同时降低了大脑的抑制过程,使兴奋与抑制的平衡受到破坏。短暂的兴奋过后,取而代之的是超限抑制和疲劳。长久吸烟,尼古丁直接损害大脑细胞,使大脑皮质发生退行性改变,使智能衰退,出现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工作和学习效力下降。

2.2.3酗酒洒精对人体的直接作用为中枢抑制。少量饮酒出现大脑皮层抑制解除、兴奋等现象,大量饮酒后可导致急性酒精中毒。酒精也会降低人们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还会损害肝功能。

2.2.4运动不足随着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人们常常以车代步,用于运动的时间相对减少。再加上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加快,家庭负担沉重,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较少。长期运动不足,使得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迟钝,协调性差,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久而久之会出现新陈代谢减慢,思维迟钝,大脑功能退化,免疫功能降低,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或导致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2.3环境污染的不良影响水源、空气污染、噪声、微波、电磁波及其它化学、物理因素污染是防不胜防的健康隐性杀手。

3亚健康的干预措施

引起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行为心理因素、生活方式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亚健康是机体在功能状态下降时发出的信号,但亚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它极不稳定,易于转化,随时可以由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恢复或由亚健康状态向疾病状态恶化。究竟向哪一方面转化,就要看人体自身采取的措施和自身的免疫水平。针对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普遍性,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健康教育,普及亚健康知识。学校应针对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年龄,亚健康类型分别进行集体与个人的健康教育,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咨询等工作,使亚健康状态向健康方向转化。(2)调整个人心态,减轻工作压力。要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己恰当的社会定位,学会自我调节身心状态,寻找最佳的,合理的休闲方式来摆脱压力。(3)加强教师食堂管理,均衡营养,合理膳食。(4)遵循生物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足够的睡眠是预防和消除疲劳最有效、最彻底的方法,严格作息时间与生物钟同步,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时间。(5)合理科学运动,增强免疫功能。(6)定期健康体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维护高校教师身心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为教师创造宽松和愉快的工作环境,尽量避免教师超负荷劳动,努力为教师解决生活各方面困难,减少亚健康状态的发生,降低亚健康状态对高校教师的危害。

参考文献

[1]于智敏.走出亚健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23.

[2]林顺治.国民亚健康状况之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3):109-111.

亚健康的原因第3篇

大学生体质亚健康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数据发现,大学生的体质存在比较严峻的问题,大部分的大学生都处于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

大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基本调查

首先,我们就“你认为现在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处于一种什么状态”这个问题对3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在被调查的300名大学生中有180的人回答是“一般”,即60%的人认为大学生体质健康状态一般,而选择很好的人只有9名,占3%,选择不好的人占到了37%。在“你平时饮食规律吗?”这个问题上,有80%的学生回答是“不规律”,仅有5%的人认为自己平时饮食规律。在“你一周运动三次以上吗?”这个问题上,有158个人回答“经常运动”,占到了50%以上。对“你一般晚上能够在12点之前休息吗?”的问题,有180个同学回答是否定的,他们往往会超过十二点才能够正式进入休息,只有70名同学回答会在夜里12点之前睡觉,还有50名同学回答“不确定”。

大学生健康状况的自我认知

为了对大学生健康状况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与认知,我们对300名大学生(150名男生,150女生)进行了有关健康状况的自我认知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在接受调查的300名学生中,仅有78人对自身健康状况感觉良好在健康状况自我认知中给出“健康”的评价,这部分学生仅占调查总数的26%;多达168名学生认为自身健康状况仅为“亚健康”,这一比例高达56%。此外,还有54名学生认为自身健康状况很不理想,给出了“不健康”的评价,这部分学生占到了调查总数的18%。通过与学生的进一步交流我们了解到,一些认为自身健康的学生多为平时热爱运动并且保持经常运动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不仅表现出良好身体素质,而且呈现出的精神面貌也极为良好;认为自身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学生,多表示自己平时也参与体育锻炼,但是不能坚持。在平时的学习及生活中,多感觉压力比较大;在与表示自身“不健康”的学生接触中,我们明显感觉到这部分学生身体素质较差,表现出的精神面貌也不能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自我认知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健康,也会对其自身的体质产生很大的影响。只有在良好心理的引导下,人们才能通过积极的运动来锻炼和提升自身的体质。为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一个具体的了解,我们对300名大学生(150名男生,150女生)进行了有关自身心理健康状况自我认知的调查。

通过对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自我认知的调查,我们发现认为自身心理健康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学生占到绝大多数,有184名学生认为自身心理健康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男生84名、女生100名,这一部分学生占到调查总数的61.3%;其中认为自身心理健康状况为“非常健康”和“健康”的学生共有71人,占到调查总数的23.7%,其中认为自身心理健康状况为“非常健康”的有15人,占总数的5%,认为“健康”的有56人,占总数的18.7%;认为自身心理健康状况为“不健康”的有45人,占到调查总数的15%。由此可见,心理亚健康已经成为大多数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自我认知。通过进一步的深入调查,我们了解到多数对自身心理状况持相对悲观态度的学生都缺乏良好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这部分学生对外界事物反应极为敏感,特别是女生在这方面更是如此。同时,多数学生表示正是由于自我感觉心理压力较大,因此也就没有进行自身体育锻炼的热情和动力,这一状况也是影响学生体质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的重要原因。

大学生体质亚健康现状的原因

亚健康已经成为多数大学生对自身身体以及心理状况的基本认知,这一状况的出现有着极为复杂的原因。为对大学生体质亚健康现状的成因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我们对以上300名学生(男生150名,女生150名)进行了相关调查,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感觉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包括饮食不规律、休息不规律、缺少运动、自身压力过大等。其中,接受调查的300名大学生中有285名将休息不规律列为造成自身亚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所占比例高达95%,其他各项所占比例依次为认为自身压力过大的占78%、饮食不规律的占71%、缺少运动的占61%、其他原因的占44%。

休息不规律,睡眠不足

休息不规律,尤其是睡眠不足是造成大学生体质处于亚健康状态的重要因素。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表示休息不规律是造成自身亚健康主要原因的多达285人,其中男生186人,女生99人。通过进一步调查我们了解到,休息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现代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每天晚上玩游戏、应试备考以及各种娱乐活动等等,经常到凌晨才睡觉。白天却睡得昏天暗地,甚至在上课时间打瞌睡,男生在这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也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考研的压力、考试突袭的压力、找工作的压力而造成睡眠不足,各种不良情绪影响导致失眠,从而造成休息不足,睡眠质量出现问题,这些都是严重影响体质的不良因素。

饮食不规律

饮食不规律是造成大学生体质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213人表示饮食不规律是导致其自身体质亚健康的重要原因。其中男生62人,女生151人。大学生之所以饮食不规律主要是由于现代大学生远离了父母的约束,自己的吃喝不注重应用和规律,出现慵懒的现象,吃饭的时间却忙于其他事物,不按时吃饭,忽视早餐,或者随便在学生街的小摊上吃饭,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因为赖床或者是玩游戏等原因不吃早餐,叫外卖等,这些都是大学生饮食不规律的表现和原因。其中女生偏爱零食,也是其主要原因。只有规律的饮食才能够塑造良好的体质。

缺少运动

大学生活比较自由,自己支配的时间占了很大的比例,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缺少运动,体质比较弱。在此次关于大学生体质亚健康的调查中,一周运动三次以上的学生只有158个,一周基本上不运动的同学有82名,而且在这82名中女生占了很大的比重,达到了61人。发胖或是体质比较弱,又造成情绪不稳定、紧张和压力,这些不良情绪又反过来影响身体,也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自身压力过大、情绪紧张

大学生在心理方面感觉自身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则是压力过大,情绪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所致。大部分学生均表示目前自身压力很大,这种压力既有来自工作方面的,也有来自生活方面的。正是在这种压力之下,许多大学生的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加之自身缺乏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使得自身我感觉不佳。大学生即将踏出校门,走向社会,存在着比较大的工作压力和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当然也还包括来自其他方面的压力,各种无形的压力使学生们处于一种欠佳的心理状态。一些学生由于考试等问题而造成神经紧张,人际交往不畅等因素造成不良情绪,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体质亚健康的表现,也是造成体质亚健康的重要原因。

大学生体质亚健康的预防

通过对造成大学生体质亚健康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我们了解到要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体质状况就必须提高其自我保健的意识与能力。只有大学生提高保健意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锻炼和提升自身的体质水平。大学生自己要树立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适度参加运动。为了增强体质,预防亚健康,必须切实加强运动,每周进行三次以上的有效运动,保持心理良好的状态。这种运动不仅要保证频率上的经常性,还要时间强度上的适度性,只有做到了这两点,运动才能真正收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保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人体对于食物的要求是有一定度的,超过了一个度就不能够实现保证身心健康的目的。因此,饮食方面不能够摄入过高的糖分、盐分,不能够长期过量的进食高脂肪食物,过量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是造成体质亚健康状态的重要原因。保证充足的睡眠。此外,不吸烟,不酗酒,打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康的身体基础。

亚健康的原因第4篇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为彰显全方位服务会员的宗旨,盛世财富俱乐部邀请有着“上工”美誉的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内科主任、南方医院中医科主任罗仁教授,为企业家等会员群体有针对性地提供应对身体 亚健康”的养生保健知识,帮助广大会员管理健康,打造一个健康的体魄。

认知亚健康

针对企业家会员,这一具有特殊生活习惯的群体,辨别亚健康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健康。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侧面。具体来说,躯体健康包括以下指标,大家可以参照对比:

1、有充分的精力,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部环境各种变化;

5、能抵抗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

7、眼睛明亮,反映敏捷,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牙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9、头发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相应地,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标准,以供参照: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5、保持个性的完整和和谐。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明白了什么是健康的标准以后,我们就可以明确给出“亚健康”的定义,即亚健康是指人体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以外,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状态,称第三状态,又称灰色状态。

实际上就是:我没有病,但我不健康。“没有病”是各种现代医学检查结果都是正常的,所以没有病。“不健康”是你自己长期感到疲劳、乏力、心跳、头痛、烦躁、焦虑、失眠、胃肠不适、大便不调等不适症状。

是什么导致了“亚健康”

在我们所有人口中,病人的比例大概占20%,亚健康状态人群占60-75%,剩下不到10%的人群才是健康人。由此可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占了相当大的一个比重,在这类人群中,不管是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公务员,还是都市白领或者学生、老师,各个行业都有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目前,导致亚健康的确切原因还没有真正弄清楚。对于企业家等群体来讲,有可能跟以下原因有关:

1、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如缺乏运动、休息及睡眠不足、暴饮暴食、饮食不科学、酗酒、抽烟等等。

2、社会竞争激烈、人际关系紧张、工作生活压力大等社会心理因素,使人群容易表现出抑郁、焦虑等亚健康状态。

3、生态破坏、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噪音等环境因素。

4、可能也与体质等遗传因素有关系。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他们没有疾病,他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是,他们需要医生的健康指导和健康管理。由于引起亚健康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不良的生活方式,所以给予他健康管理时,主要是从生活方式上来找原因。

“三省吾身”识别亚健康

亚健康可以分为躯体性亚健康、心理性亚健康和社会交往性亚健康。例如,一位24岁的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公务员,即将要报到了,由于工作学习压力大,出现前额头有些脱发,随后又出现精神不振,烦躁,焦虑,不想工作,不想与同学玩,不想见女朋友。这个大学生所出现的上述状况就体现了亚健康的三种类型。

那么,作为企业家群体,怎么判断自己是否处于亚健康状态呢?首先,要求大家主动关注自身健康。我们要正确对待疾病与健康。主动地自觉地关注自身的健康,无知是健康的杀手,无备是健康的隐患。当你不关心、不重视自己健康的时候,也许就开始进入亚健康或疾病状态了。

具体来说,要树立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即认识到健康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健康是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一切需要中的第一需要,健康投资是一切经济、社会投资中社会效益最大的投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战略。同样,树立正确的健康的道德观也是必要的,健康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使之适应人类健康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就要求我们善良,宽容,乐观,淡泊,追求身体、心理、社会的完好状态。

第二,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每年最少进行一次、最好两次繁荣健康健康。有不适症状的时候,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或咨询,才能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疾病。有了病,早治疗,早安康,早安心。让医生告诉你,你的身体检查结果有没有异常,分析你的健康状态。医生会进行常规的身体检查: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抽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肿瘤标志物等检查,做B超、心电图、照X光等。大部分疾病都是可以查出来的。健康检查不一定要做最高档的检查,应从最基本、最常规的检查做起。

第三,需要专家进行健康评估。从躯体、心理、社会等方面进行评价,由专家来评价是否有亚健康。假如各种检查都正常,又有长期的疲劳、失眠、头晕、心悸、便秘、头疼、全身酸痛、烦躁、焦虑、容易感冒、减退等痛苦的折磨,这种状态就是亚健康。

亚健康的原因第5篇

论文摘要:亚健康是病前状态、临床前期、疾病先兆。出现亚健康就是给健康亮了黄灯,过度疲劳是常见亚健康表现,而“疲劳毒素”长时间、多系统的侵蚀将导致各种严重疾病,最后促进“过劳死”的发生。主要通过阐述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过劳死”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发生机理,使我们更全面、更科学地认识亚健康、重视疲劳、预防“过劳死”。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对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处于完全的完满状态”。这是对健康的比较全面的认识,有着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表明人们传统的健康思维发生了变化,明确了只有具备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良好适应能力以及后来又提出的道德健康,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的健康。

1 亚健康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N·布赫曼(Berkman)提出亚健康(sub-health)的概念,即指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是非特异性的疾病前状态或特异性疾病临界状态,即人体活力减退,反应能力降低,适应能力下降,生理功能减弱的状态,无器质性疾病的一些功能性改变。

以WHO四位一体的健康新概念为依据,亚健康可划分为:①躯体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周身不适、性功能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等;②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③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即角色错位和不适应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集中表现;④道德方面的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损人害己的偏差。

按照亚健康概念的构成要素分类:①身心上有不适感觉,但又难以确诊的“不定陈述综合征”;②某些疾病的临床前期表现(疾病前状态);③一时难以明确其病理意义的“不明原因综合征”,如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综合征、疲劳综合征等;④某些病原携带状态;⑤某些临床检查的高、低限值状态,如血脂、血压、心率等偏高状态和血钙、血钾、铁等偏低状态等;⑥高致病危险因子状态,如超重、吸烟、过度紧张、血脂异常、血糖、血压偏高等。

按身体的组织结构和系统器官分为神经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骨关节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特殊感官等亚健康状态。 谢雁鸣等通过设计《亚健康人群中医基本证候调查问卷》,分析亚健康状态亚型人群的症状特点,结合医学知识,把亚健康归纳为心理性亚健康、疲劳性亚健康、睡眠性亚健康、胃肠性亚健康、体质性亚健康、疼痛性亚健康和其他型亚健康等7个亚型。

亚健康状态是国际医学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标志着对疾病的策略从治疗转向预防的一个根本性转变。目前,对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由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最前沿的有关人类健康的边缘科学,综合各种方法进行亚健康状态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疲劳

疲劳是亚健康状态中的最常见症状,是因体力、脑力消耗过多、劳动过度、刺激过强等非病理原因引起的反应能力减弱、工作效率下降时的机体状态,也是长时间负荷过重而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分为脑力疲劳与体力疲劳2个方面。

2.1 西医对疲劳的认识

机体的任何活动都要消耗能量,机体内的能量来源于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细胞的线粒体中和氧结合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些能量被储存在ATP中,供细胞进行各种生理活动使用。在正常情况下,葡萄糖、脂肪等营养物质和氧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呼吸或泌尿系统,及时排出体外。当机体进行长时间或高强度的活动时,相应的功能器官就需要大量的能量来维持这种活动。这时线粒体中生成能量的氧化还原反应速度加快,氧供应相对不足,营养物质不能被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而是生成大量的乳酸、氨、尿素和二氧化碳等物质,而且由于疲劳机体清除能力降低,这些物质还会在组织中堆积过多,会使组织细胞中毒,出现肌肉酸痛或头晕、头痛等体、脑疲劳症状,进入体液,运行全身,会进一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全身性疲劳反应。因此,这些物质被统称为“疲劳毒素”。

当机体内“疲劳毒素”产生过多,“疲劳毒素”首先在疲劳组织细胞中堆积,给疲劳组织中的细胞造成损害,进人体液后,造成体内环境的污染,使全身的细胞都受到损害。

(1)“疲劳毒素”对脑组织的损害:“疲劳毒素”在大脑内堆积,能损害脑神经细胞,轻则出现犯困、头昏、头痛、记忆力下降;重者可诱发脑神经细胞凋亡。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导致神经元丢失,是老年性痴呆的病理基础。

(2)“疲劳毒素”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疲劳毒素”对心肌细胞有毒害作用,从而出现胸闷、气短、心慌,心电图可见各种心律不齐,以及sT段改变等。进入血液中的“疲劳毒素”会损害血管上皮细胞,使血小板和胆固醇很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硬化,心、脑血管意外可以致命。

(3)“疲劳毒素”对免疫系统的损害:“疲劳毒素”进人体液,运行全身,在脾脏、淋巴组织中过度堆积,将导致T细胞功能下降,白细胞介素、a-干扰素等免疫因子生成减少,自然杀伤细胞的数目和活性都有所下降,削弱了机体抗病能力。

(4)“疲劳毒素”对肝脏的损害: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很多“疲劳毒素”都需要在肝脏中解毒、代谢,因此“疲劳毒素”在肝脏中的浓度是很高的,对肝脏的损害是最大的。长期高浓度的“疲劳毒素”可诱发肝细胞凋亡或被动死亡。

另外,“疲劳毒素”对泌尿系统、皮肤肌肉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疲劳毒素”可导致肾小管受损,出现蛋白尿、血尿等;毒害肌细胞,出现肌肉酸痛、肿胀、疲乏无力等症状;在皮肤中堆积,使皮肤细胞中毒,使皮肤变黑和粗糙。

疲劳不仅损害机体的健康,导致疾病,而且能使机体早衰,缩短人的正常寿命。如科学家Harman发现“疲劳毒素”中的氧自由基及其诱发的氧化反应长期毒害的结果是引起生物衰老的重要原因。

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使“疲劳”被纳入疾病的范畴。然而,并非所有的疲劳表现都是病态,只有过度、过久的疲劳,即慢性疲劳综合征,才被美国CDC(Centers for DiseaseControl,疾病控制中心)正式命名为一种疾病。 转贴于

2.2 中医对疲劳的认识

疲劳属中医学“虚”、“虚劳”等范畴,为中医临床中的常见症状,包括体劳、心劳和房劳。 在中医古籍中常被描述为“懈怠”、“懈惰”、“四肢劳倦”、“四肢不举”及“四肢不欲动”等,在现代中医临床中多用“周身乏力”、“四肢倦怠”、“神疲乏力”等描述。

《黄帝内经》中已认识到产生疲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素问·宣明五气》中关于“五劳”的记载指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劳则气耗,劳则气伤,认为各种活动过度均可引起疲劳。《灵枢·大惑论》云:“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指出思虑过度可导致疲劳。《素问·举痛论》:“有所劳倦,形气衰少”;《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夏刺经脉。血气乃竭。令人解欹”。指出气血不足是产生疲劳的基础。

肝主筋,《素问·五藏生成论》云:“诸筋者皆属于节”,《说文解字》中对筋的解释为“筋,肉之力也。”均指出筋是连接关节和肢体运动的重要组织。《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七八,肝气虚,筋不能动”。《素问·五藏生成论》:“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摄”,肝木受邪后“肃杀而盛,则体重烦冤”都指出肝藏血主疏泄的正常功能是人体活动能力的重要保证。脾主肌肉四肢,“脾病者身重”、“脾气虚则四肢不用”,可见,脾之气血与疲劳的产生密不可分。《黄帝内经》论述“肾足少阴之脉”、“是主肾所生病”,“各脉者肾也……太过则令人懈惰”。《灵枢·海论》云:“肾虚,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提示肾阴、肾阳之盛衰也是引起疲劳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基于脏腑学说,疲劳的产生主要归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正如《素问·示从容论》所云:“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

3 疲劳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过劳死”

鞠宝兆认为疲劳有健康性疲劳、亚健康性疲劳及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不同发展阶段。疲劳发生的第一阶段是以肝的调节失职为主,表现为生理性疲劳;第二阶段以肝脾失调为主,气阴轻度耗损,呈现亚健康性疲劳的次临床状态;第三阶段发展为脏腑功能劳伤,气血阴阳亏损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形成多种慢性衰弱征象的疾病性疲劳。亚健康性疲劳,也称为生理性疲劳(体力性疲劳)和疾病性疲劳(疲劳综合征)的中间状态,这种状态的进一步发展,必将导致五脏机能失调,精气血耗损,特别是先天之本的肾和后天之本的脾功能明显衰弱,出现慢性疲劳综合征、过度训练疲劳综合征,发生病理性疲劳的虚损、虚痨病变。

“过劳死(karoshi)”这个名词来自2002年的牛津网上英语辞典,源于日语的“过劳死”,反映了日本人对工作的狂热性格。2002年12月,日本公布了雇员保险心血管疾病的赔付标准,首次将“过劳死”与慢性疲劳和心血管疾病的发作联系起来。杨菊贤等认为,慢性疲劳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前奏,“过劳死”就是在慢性疲劳综合征基础上发展、恶化的结果。

亚健康的原因第6篇

【关键词】 干预性研究;健康状况;评价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61.5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 17(2007)08-0691-02

Effects of the Intervention Measures to the Current Students’ Sub-heal th Conditin/ GAO Yu-ping, ZHAO Le-dong. Hospital of Henan Institute ofFinance and Economy, Zhengzhou(45001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ppraise the effects of interventionmeasurers to the current students’ sub-health condition, and to provide refer ence for prevention measures to sub-health. MethodsA clusterstratified sample of 1 747 undergraduates were investigated by a self-designedquestionnaire. 100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50 students who receive d health intervention were taken as experimental group, anther 50 ones were take n as control. Results The prevalence rate of sub-health was 65 .94%, which was 61.27% for male and 70.39% for female(P<0.01). The effectiv e rate was 38.0%, 96.0% and 93.6% in control group, intervention group and valid ate group respectively(P<0.01). Conclusion The health inte rvention had remarkable effect to sub-healthy undergraduates.

【Key words】 Intervention studies;Health status;Evaluation stu dies;Students

亚健康是指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广泛存在 ,已成 为国际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1-2]。为了解大学生的健康状况,提高大学生的整 体健康水平,对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实施健康干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随机分层整群抽样原则抽取河南省2 000名高等院校大学生为 研究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2 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 747份,有效回收率为87.35%。

1.2 方法

1.2.1 亚健康状态的评定 由于国内外医学界对亚健康的诊断还没有一 个统一的、公认的标准[3],根据有关文献对亚健康的定义、临床表现[4-5] ,自行设计大学生亚健康状态调查表,包括17项33个症状调查项目和12项原因调查 项目,把17项症状调查项目分别赋以不同的分值和权重,按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每个人的得 分。凡得分达到或超过30分,即认定其处于亚健康状态。

1.2.2 干预措施 随机抽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100名大学生进 行分组,A组为实验组,进行健康咨询,实施健康干预措施,3个月后回访;B组为对照组, 不做任何健康干预,在回访A组的同时也回访B组,了解亚健康状态自然改善情况;将B组 中无改善者定为C组即验证组,再进行健康干预,3个月后评价。具体的干预措施有:(1 )对于心理压力较大者,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健康咨询,建议多听优美动听音乐,多参 加团体活动,多与同学们交流,缓解心理压力。(2)对于有不良生活习惯者,多次回访 ,促使其逐步调整生活方式,戒烟、戒酒、戒除网瘾等,坚持锻炼。(3)对饮食不规律者 ,指导其饮食搭配,规律进餐,调整饮食结构,每天坚持喝牛奶等。(4)对于经常熬夜的 大学生,建议其增加睡眠时间,保证每天睡眠8 h。(5)对长期有失眠、健忘等症状的大 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用中药辨证治疗。如失眠、健忘伴腰酸足软、头晕、耳鸣等症 状,口服六味地黄丸调整;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伴四肢倦怠、面 色 少华,用归脾汤以补益心脾、养心安神。(6)对月经延期、闭经的女大学生用乌鸡白凤丸 、妇宁颗粒等中药进行调整。

1.2.3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1.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检出情况 在1 747名大学生中,检出处于亚健康状 态的有1 152人,占65.94%。其中男生852名,有522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占61.27% ;女生89 5名,有630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占7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77,P< 0.01)。

2.2 不同年级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检出率比较 不同年级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检 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4,P<0.01)。见表1。

2.3 干预效果 采取健康干预措施的A组与未采取任何措施的B组有效率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χ2=38.04,P<0.01)。C组实施健康干预措施3个月后,回 访有效率达93.6%。未实施健康干预措施的B组,与实施健康干预措施的C组比较,有效率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6,P<0.01)。见表2。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的含义为:“健康乃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 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6]。关于亚健康状态,WHO认为:亚 健康状态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连续过程中的一 个特殊阶段,即从健康发展成疾病的过渡阶段,是疾病前状态。中医的虚症属于亚健康状态 范畴[4]。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引起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主要有:(1)就业压力大,有90%以 上的大学生为就业担忧。(2)学习、考研压力大,尤其是女大学生,为取得好成绩 ,经常熬夜,睡眠不足。由于过度疲劳,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部分女大学生出现月 经紊乱。(3)生活习惯不良,抽烟、饮酒、经常不吃早餐、暴饮暴食、偏食 。(4)无规律、适量锻炼的习惯。(5)失恋、与同学关系不融洽。(6)家庭经济困难, 生活压力大。(7)迷恋网络、电子游戏等。与已有的同类研究[7-10]相比,就业 压力大已经成为引起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

女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检出率明显高于男大学生,这与周玲玲[11]研究结果不同。究 其原因,一是由于生理上的差别,女大学生每个月身体要经过一次周期性的变化,要想与男 大学生取得同样的成绩,所付出的努力要比男大学生大;二是尽管男女大学生都面临就业的 压力,但女大学生就业的压力比男大学生更大。

研究还表明,不同年级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学一年级的学生经 过紧张的高考,休息一整个假期后进入大学,接触的都是基础课,学习压力与其他年级相比 要小得 多,因此亚健康状态的检出率较低。大二年级学生由于开始学习专业课,很多学 生不适应,学习压力要大一些,亚健康状态检出率相对较高,与由娟[12]研究结果 一致。大四年级学生由于就业、考研等方面的压力很大,因此亚健康状态的检出率最高。

健康亚健康疾病是一个动态过程,三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本研究启示,健康干预 措施对缓解或消除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具有积极意义和显著效果,因此在更大 范围内对处于亚健康状态大学生实施健康干预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应对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 的大学生施以不同的健康干预措施,及早发现,及早干预,及早恢复。

4 参考文献

[1] 陈瑜,张小远.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进展.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1 007-1008.

[2] 宁南,殷瑞.河南省师范类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调查研究.咸宁学院学报,2006,26 (3):143-146.

[3] 赵瑞芹,宋振峰.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社会学分册,2002,19(1):10-13

[4] 李洪滋.运动与健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94.

[5] 曹艳华. 亚健康成因与调控.中国健康教育,2004,20(11):1 060

[6] 刘凯.健康必读书.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6:2.

[7] 宗继军.大学生“亚健康”人群现状及对策的调查研究.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19( 3):42-44.

[8] 黄丽玲.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19(6 ):43-44.

[9] 王锐,朱壮志.当代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与对策.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18(2):4 0-41.

[10]杨现新,刘燕,韩光宇.河南普通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现状调查. 中国学校卫生, 2006,27(3):24.

[11]周玲玲.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7):61 9.

[12]由娟.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7,34(4):796-797.

亚健康的原因第7篇

【关键词】亚健康状态 预防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1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344-02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行业的竞争以及人们生活、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全社会8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1],亚健康的预防和调治成为21世纪的保健重心。亚健康状态同样普遍存在于职业女性中,随机选取2009-01-2010-12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中213例职业女性,年龄27-50岁,下发问卷213份,回收204份,回收率95.7%。调查显示78%的职业女性都不同程度存在疲乏、体力下降,烦躁失眠,情绪时常低落,头昏头痛,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如何阻断职业女性亚健康状态向疾病转变,恢复健康体魄,是疗养院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疗养护理工作者的责任。

1 亚健康状态的概念

所谓亚健康状态,是指无器质性病变的一些功能性改变,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状态,是由于生理、社会、生物等因素导致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整体协调失调,功能紊乱而致,呈现活力降低,反应能力减退,适应力下降,免疫力下降,容易患疾病,故又被称为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2 213例职业女性亚健康状态的诊断评估

诊断通常采用问卷调查、症状诊断法,MDI健康评估法,对“亚健康”状态进行定量研究,包括对心脑血管病的监测预报、恶性肿瘤征象、脏器病变、血液及过敏性疾病、体内污染情况、内分泌及肢体功能、服药效果、心理及社交障碍等指标逐项评分。以100分为满分,>85为健康状态,70~85分为亚健康状态,70分为疾病状态。

表1 213例职业女性亚健康状态诊断评估表

注:问卷调查采用慢性疲劳综合症(CFS)诊断标准表

3 职业女性形成亚健康状态的因素

亚健康状态的形成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每个因素都有特定内容并相互关联,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 经问卷调查,213例职业女性中饮食、生活节律紊乱138例(64.8%);睡眠不足166例(77.9%),劳逸过度、紧张、睡眠不足引起机体代谢紊乱,饮食不规律,营养不合理,吸收失控,给健康造成潜在危险。

3.2 环境社会的变化与心理因素 现代社会女性占了半边天,职业女性在工作中面临了与男性同样的压力,工作责任大,而家庭中女性又面临着老人年龄大的问题、孩子的问题以及夫妻关系的问题等,心理压抑,精神紧张,节奏较快的工作环境,使其承受着较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

3.3 生物学因素 亚健康状态的发生还与个体的遗传因素以及个性特征有关。

4 职业女性亚健康状态的预防与护理干预对策

4.1 加强亚健康状态知识的宣教工作,①在体检单位中开展关于亚健康状态的知识讲座,增强体检人员的自我保健意识,分析可能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因素,加强认识,有助于自我审视,可及早发现自我可能存在的亚健康状态;②倡导体检单位坚持每两年一次或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阻断亚健康向疾病转变;③科室活动室放置健康体检教育宣传册,《现代护理报》、《健康报》等在体检过程中随目可见,悬挂健康宣传标语。

4.2 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加强身体保健,督促宣传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劳逸结合,睡眠充足,适量运动,合理安排运动与生活时间,每天应抽出至少1个小时的时间到户外,与阳光亲密接触[2]。

4.3 保障全面合理的膳食,饮食科学合理,保证营养均衡,糖、蛋白质、脂类、矿物质、维生素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都不能少,又要防止营养过剩,否则都可出现亚健康状态。饮食要规律,坚持“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的原则,多吃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虾仁、虾皮等。

4.4 减轻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通过图文并茂的板报形式进行宣传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给体检单位讲授心理健康课,使职业女性正确对待压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克服不良性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电话回访,166名亚健康状态的职业女性症状明显改善,90%改变了不良的生活方式,在各自的岗位上和家庭中均能以良好的心态应对各种压力和应激事件,有效地提高了生活、工作的适应力。

总之,利用职业女性的体检过程中,系统地做好科学指导并实施有效地护理干预,消除其亚健康状态,恢复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体力,以及良好的心理,必要且可行,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王雪梅,王萍,徐莉.交警MDI亚健康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2).

亚健康的原因第8篇

[中图分类号]R247.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b)-111-01

亚健康(sub-health)是指人们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我国目前70%的人处于程度不同的亚健康,有着亚健康的体验。而在高级知识分子、企业管理者中发生率可高达85%以上[1]。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观、平衡观等基础理论在指导调治亚健康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1 亚健康的病因病机和表现形式

亚健康可见于中医学的虚劳、郁证、失眠等病证中。中医认为,亚健康主要的病因病机是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情志不遂、劳逸无度、年老体衰等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或内生五邪,或耗伤正气[2]。其具体病机为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脾失健运、痰饮中生;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肝肾阴虚、阴虚火旺;脾肾阳虚、下焦虚寒等。

亚健康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慢性疲劳综合征(包括体力疲劳和心理疲劳)、时差综合征、信息过剩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焦虑抑郁、肥胖、骨质疏松等多种心身障碍[3]。广义上“七高三低”,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黏、高血糖、高血酶、高体重、高负荷及免疫力低、活动量低、生活情绪低等,实际上都是人体基础能量过度消耗、器官活动异常的一种状态,是生理状态向病理状态转变的一种中间形式,是可以逆转的一种机能混乱和低迷状态。

2 亚健康的中医预防与调治

2.1 中医学倡导未雨绸缪,“治未病”,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思想

“治未病”理论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也涵盖治疗非显性疾病,即注重疾病的临床前期、先兆症状的干预[4]。如《素问・八正神明论》说“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起已成”。《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对于亚健康,中医强调应仔细检查,及早发现,及早采取措施,先按未受邪之地,防止传变。古代医家张仲景倡导“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2.2 调节体质类型改善亚健康

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不同体质类型的人,体内阴阳气血盛衰不同,对致病因素的反应及发病的阈值也各不相同[5]。《灵枢・百病始生》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可见注重体质状况、及时调整体质偏颇、积极改善特殊体质、阻止致病因子对人体的侵袭就成为一级预防(针对致病因素预防)的核心。

2.3 亚健康的中医辨证论治

《内经》把“阴平阳秘”的“阴阳和平之人”作为心身和谐的健康标准。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调和阴阳,扶正祛邪,进行全方位的辨证施治,克服了许多有症状而无疾病的困惑,使中医对许多病与未病的症状认识更深入、更具体,组方用药更有针对性,大大提高了亚健康的调治效果。主要方法有,针对肝郁气滞型,治则疏肝理气解郁,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痰湿内生型,治则健脾祛湿,代表方二陈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心脾两虚型,治则补养心脾,代表方归脾丸加减;肝肾阴虚型,治则滋补肝肾,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加减;脾肾阳虚型,治则温肾健脾,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合理中汤加减[6]。通过辨证论治,使气血通畅,邪去正复,脏腑阴阳复归健康平衡。

2.4 中医养生预防亚健康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灵枢・本神》亦云“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现代张庆祥教授[7]强调内养正气,增强体质;外避邪气,防止邪侵;应用药物,防病发生。预防亚健康的发生具体应做到顺应自然,注意锻炼,劳逸结合;合理膳食,营养平衡,饮食规律,勿暴饮暴食;节欲保精,防止过劳,调畅精神,淡泊名利,保持心情愉快。此外,中医独具特色的非药物疗法如针灸、拔罐、刮痧、推拿、食疗、洗浴、导引、吐纳等的使用,“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也是中医干预亚健康的理论宝库。

3 结语

目前,中医对亚健康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医亚健康理论,如何系统化中医诊治亚健康的规范,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今后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中医对亚健康的研究:①完善中医关于亚健康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②中医药要跨上基因平台;③坚持中西医结合探讨亚健康,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挖掘中医学的潜能,促进整个医学的调整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玉整.亚健康及其产生的三个主要原因[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58.

[2]佟欣.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调治原则和方法[J].中医药学报,2005,33(5):13.

[3]陈以国,成泽东.甘温除热法在发热症和亚健康治疗中的意义[J].新中医,2006,38(2):6.

[4]钱会南.从亚健康状态的特征探析中医药防治对策[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10):590.

[5]高京宏,盖海山,李英帅.浅论调节体质改善亚健康[J].山东中医杂志,2006,25(4):225-227.

[6]马云枝.亚健康状态与中医药方治[J].河南中医,2001,21(3):11-13.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