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韧带术后康复训练

韧带术后康复训练赏析八篇

时间:2023-12-27 10:46:25

韧带术后康复训练

韧带术后康复训练第1篇

[关键词]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059-01

膝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nuciate ligament)损伤是较为常见的膝关节损伤。近年来,随着关节镜下ACL重建术的广泛开展,术后康复训练计划的选择对于恢复关节功能和预防并发症显得尤为重要。本院自2010年1月~2010年3月进行15例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术后运用康复训练计划指导患者康复训练,疗效良好,现将康复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14~58岁,平均年龄32岁。右膝10例,左膝5例;运动性损伤4例,交通意外损伤9例,日常生活中摔伤3例;诊断为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7例,合并半月板损伤3例,内侧副韧带损伤5例。

1.2 手术方法简介均在关节镜下行单束等长重建,其中使用B-PT-B结合挤压钉固定重建9例,使用绳肌结合钢板悬带固定重建6例,对半月板损伤行半月板修整,内侧副韧带损伤行切开修补。

1.3 结果本组病例经治疗及护理后平均住院11天,无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病人关节伸曲正常,无关节不稳定和异常活动。术后3个月均能完成日常活动,6个月以后可以参加工作。按照Lysholm膝关节疗效评定标准,术后6个月,

2 康复训练

2.1第一阶段(术后1~2周)康复目标:①维持膝关节于完全伸直位。②减少并控制膝关节肿胀。③达到并维持股四头肌和绳肌平衡能力。

手术当日用弹力绷带从足背由外向内绑至大腿中上段,并用卡式盘式关节支具将膝关节锁定于完全伸直位,以起到稳定和保护膝关节作用。术后6h后即可开始指导患者行踝关节主动屈伸运动,减轻肢体肿胀。术后当日即可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术后1~2天开始行绳肌等长收缩。病情允许下还可作髌骨被动内推,防止髌骨关节粘连。术后第3天,肢体肿胀消退后,可扶双拐下地部分负重行走或步行器辅助行走,并督促提醒患者锻炼应循序渐进,扶双拐行走时防止摔伤。

2.1.1踝关节屈伸运动 患者踝背伸和跖屈动作,练习时要最大限度地有节奏地屈伸踝关节,频率不宜过快,动作必须到位。

2.1.2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平卧位,膝关节静止不动状态下持续收缩股四头肌5s左右后再放松,如此反复进行,每次15 min,每日2次。

2.1.3绳肌等长收缩患者平卧伸膝位,主动收缩大腿后侧肌肉做后跟下压动作,每次15 min,每日2次。

2.1.4髌骨内退活动完全伸直膝关节,用同侧大拇指压在髌骨外侧缘,向内推髌骨,至最大限度后松开,反复进行,每次15 min ,每日2次。

2.2第二阶段(术后3~4周)康复目标:①提高患肢肌力②增加患膝活动范围。

术后3周开始病人休息时支具锁定于完全伸直位,康复训练时可指导病人做直腿抬高动作:绷紧大腿前方肌肉,尽量伸直膝关节,抬高下肢20~30°,维持5~10s再放下,反复进行,每次15 min,每日2次。绳肌阻抗训练时俯卧位,主动屈膝并可在踝关节施加阻力。膝关节被动伸曲活动可利用CPM机进行,CPM被动活动有助于预防膝关节粘连,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恢复正常肌力和关节灵活度。要求全范围被动活动每日增加屈膝15°,达到120°。在行负重训练时需在完全伸直位的保护下进行,以防重建韧带过度牵拉断裂。撑双拐嘱病人依据耐受情况由部分负重至完全负重。终末伸膝锻炼:在患膝下垫一枕,保持屈膝30°,足跟抬高床面到患膝伸直,反复进行,每次15 min,每日2次。待股四头肌肌力达3~4级后,行主动伸膝活动时在患肢脚踝挂重物练习,从1kg开始直到能放在踝部5kg重物。

2.3 第三阶段(术后5~8周) 康复目标:①逐渐恢复关节活动范围②增加膝关节屈曲度。

术后第5周开始休息时支具必须锁定于屈膝10°,行负重训练时,支具也需屈膝10°位保持下行完全负重。此外利用CPM机进行膝关节被动活动训练,活动范围限制在10~90°,术后6周主要行下蹲训练。方法:两足分开与两肩同宽,膝关节完全伸直,两手抓床栏,上身挺直,缓慢屈膝关节,下蹲到45°,在该位坚持5~10s后站起,反复进行,每次30 min,每日5次。同时还可进行固踏自行车训练,每次15 min,每日2次。此阶段重建物韧带处于最脆弱时期,一定要叮嘱患者行屈膝活动不能超过90°。

2.4 第四阶段(8周以后) 康复目标:①增加关节周围肌肉肌力②恢复本体感受器。

术后8周可弃拐行走,继续行0~45°的半蹲训练,膝关节全范围的被动活动(0~150°)。还可练习固踏自行车、平衡板恢复本体感受器。12周后去支具行走,但行走时避免膝关节过伸。13周开始进行耐力训练,如向前匀速慢跑。7个月开始练习侧向跑,后退跑,向前变速跑。整个训练要求循序渐进,逐渐恢复竟技性体育运动。

韧带术后康复训练第2篇

【关键词】羽毛球运动 韧带运动损伤 康复方法

羽毛球运动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在享受羽球乐趣同时,由于技术动作不规范锻炼方法不得当,可能会带来一些运动损伤,尤其韧带损伤在其中占较高比重。很多爱好者发生运动损伤后,急救意识淡薄,未及时的采用康复治疗手段,恢复效果不理想。本文帮助羽毛球爱好者了解关节损伤的成因及康复方法,提高康复意识,合理科学的进行锻炼,提高运动寿命。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赣州市羽毛球馆的广大羽毛球爱好者。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校园网检索中国期刊网上,中国知网查阅本研究相关文献。

2.归纳分析法

对所得的结果与资料进行整理、系统分析、研究、总结。

二、主要的韧带损伤类型、原因分析及康复方法

(一)膝关节韧带损伤分析及康复

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的力量柔韧性不佳是造成膝关节损伤的直接原因。羽毛球运动过程中瞬时的变向、蹬转、膝关节的屈伸,跳跃等.这些瞬间的动作变化很容易造成膝盖的过度运动,造成前后交叉韧带的损伤。

膝关节最好的康复是预防,要加强膝关节周围肌肉与韧带的力量训练,特别是股四头肌的训练,以改善膝盖的稳定性与灵活性。训练的办法可以采用蹲马步,在蹲马步的基础上负重、采用走鸭步的方法进行训练。急性膝关节韧带损伤应该马上休息,然后冷敷、加压、抬高。如果感觉不适要及时就医。如果出现韧带断裂可以考虑手术进行缝合,术后配合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

(二)踝关节韧带损伤分析及康复

踝关节最常见的就是韧带的损伤,俗称脚踝扭伤。发生脚踝扭伤的原因有: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规范、准备活动不足、肌肉力量不平衡等。踝关节力量不足、柔韧性差也是造成踝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

羽毛球运动技术中,在跑动的时候要利用前脚掌着地,还包括起跳和急停,使踝关节承受很大的压力。另外肌力的不平衡导致踝关节更易发生内翻扭伤,外踝韧带包括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的损伤更常见。

在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特别是注意外侧韧带的拉伸,平时要注意对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的练习。踝关节出现损伤应立即采用RICE治疗措施,休息(rest)、冰敷(ice)、加压包扎(compression)、患肢抬高(elevate)。在急性损伤中要持续进行冰敷,48小时后进行热敷。48小时后采用物理疗法(超短波、干扰电疗法磁疗法等),同时加以针灸、按摩。伤情恢复情况好转后要考虑对踝关节肌肉力量的训练,恢复踝关节的柔韧性,可以采用踝关节负重训练等。

(三)腰肌扭伤分析及康复

腰肌劳损是指因为长期的运动造成的腰部肌肉、筋膜、韧带或椎间关节等软组织损伤。羽毛球运动对腰部的要求很高,很多动作会出现腰部弯曲或伸展动作,这些动作的不断重复就会造成运动疲劳的堆积,导致发生腰肌的损伤。同时运动者准备活动不充分、注意力不集中、技术动作不规范、身体素质不高等也会造成腰肌的扭伤。

如果腰肌损伤要及时停止运动,避免损伤的加重。腰肌扭伤者易睡硬板床。可以采用理疗、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的方式进行康复。可以在患侧部位贴一些肌贴,已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此外要进行核心肌群的训练,以增加腰椎的稳定性、平衡性、协调性。常用的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有平板桥、俯卧平衡球屈膝、夹臀踏步桥式运动、俯卧腹斜肌旋转等。

三、结语

本文论述了羽毛球的一些常见的韧带损伤,预防是解决损伤最好的办法,在发生急性损伤时要遵循RICE治疗原则―休息(rest)、冰敷(ice)、加压包扎(compression)、患肢抬高(elevate)。伤势严重者要及时去往医院进行救治,另外还要配合一定的运动康复手段进行康复训练。建议在从事羽毛球运动时纠正自己的不规范动作;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适当的安排运动负荷,注重身体素质的练习;要加强易受伤部位肌肉力量、韧带柔韧性的训练等。以减少伤病更好享受羽球快乐。

参考文献:

[1]陈亮军. 羽毛球业余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原因分析[J].2012.10.

[2]潘岳民.实用常见运动伤病中医疗法[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11.

韧带术后康复训练第3篇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关节镜;护理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68-02

随着体育活动普及交通事故增多,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断裂有升高的趋势。PCL断裂将严重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且加速膝关节的退变,如骨性关节炎、半月板损害。以前保守治疗及开放手术常效果不佳,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是目前解决后交叉韧带断裂的根本方法。2010年2月~2012年3月,收治33例PCL断裂的患者,根据后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不同时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3例,男21例,女12例;左膝17例,右膝16例;年龄21~34 岁,

平均25.6岁;病程6h~7d,平均1d。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膝关节正侧位片和MRI。均行关节镜下自体肌腱后交叉韧带重建。

1.2 不同阶段护理干预

1.2.1 术前护理 主管护士向患者解释手术的必要性,术后恢复的程度,让病人做好心理准备,增加患者信心,更加配合医护的治疗。行患肢石膏外固定制动、指导患者患肢抬高及行踝泵训练、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促进患肢消肿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1.2.1 术后常规护理 术后患肢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膝关节支具固定在伸直位,将患肢适当抬高,术后24小时内患膝冰敷,减轻水肿、减少出血、止痛,注意观察患肢末端感觉、血运、活动等情况。

1.2.2 住院期间护理 手术后患肢支具的保护下保持伸直位固定2周,2周后行膝关节被动活动锻炼(CPM),4周屈伸的角度0°-90°[1]。麻醉清醒后即可进行患肢功能康复锻炼,如行踝泵训练及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训练,保证患肢在支具的保护下伸直位固定,以免出现自体肌腱的蹦极效应及雨刷效应,术后4周后可进行患膝主动的屈伸膝活动,活动度应由小到大,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术后6周屈伸的角度达到0°-120°。

1.2.3 出院后护理 出院后患者未在医护的监督下,需要患者及时到专科护理门诊复查,术后3个月内都需膝关节支具保护。3个月后可行患膝主动活动,如蹲起训练、单腿提足跟训练、下肢关节训练器抗阻训练、平衡训练等[2],但活动时要注意使用力度的适当。术后半年可根据患者耐受能力,行骑自行车、游泳慢跑等更高强度运动。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 统计学软件分析,应用自身配对t检验比较。分析患膝术后、术前的Lysholm功能评分,认为P

2 结果

全部病例获完整随访,平均随访16月(12月~25月)。术后 Lysholm评分

83~96 分,平均(91.34 ±6.53)分,较术前23~65分,平均(48.45±5.23)分明显提高,(配对 t检验,P

3 讨论

不同阶段的护理干预是膝关节镜下自体肌腱后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康复的有力保证,可让患膝恢复正常的关节稳定性、关节活动度及肌力[3]。1、术前石膏制动为减少出血及止痛;2、术前术后指导患肢行踝泵训练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可促进血液循环、消肿、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3、为防止术后患膝髁间窝内积血机化,妨碍患膝伸直,术后2周需支具保持在伸直位;4、术后2周患膝被动活动可防止膝关节僵硬、关节囊挛缩、增加关节的活动度、增加膝关节的本体感觉;5、术后4周内增加关节活动度90°,即可循序渐进增加关节的活动度,可防止腱骨结合处出现蹦极及雨刷效应而导致自体肌腱移植失败;6、术后6周出现腱骨纤维愈合后可行简单的膝关节主动活动;7、术后3个月后因出现腱骨骨性愈合,可行单腿提足跟等训练;7、术后半年后可行患膝的加强运动。

总之,阶段护理是关节镜下自体肌腱后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康复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 韩云,欧阳侃,彭亮权.关节镜下自体胭绳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围手术期护理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20):2425-2426.

韧带术后康复训练第4篇

关键词:关节镜下  前交叉韧带重建  康复护理

        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日益增多,关节镜下ACL重建术,由于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步受到重视。而术后正确的指导患者康复训练对于恢复关节功能和预防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ACL断裂50例,治疗效果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年龄32~57岁,平均年龄40岁。其中男35例,女15例。运动损伤30例,车祸致伤20例,其中15例运动损伤均合并有半月板损伤,8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合并后交叉韧带损伤6例。均在关节镜下行重建术。采用自体肌腱移植。

        2 骨科术前常规护理 

        2.1做好心理护理:本组大  为青壮年患者,膝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工作和生活。术前患者有焦虑,恐惧心理和盲目乐观心里。

        2.1.1焦虑,恐惧:患者由于对手术,麻醉过程缺乏认识,担心术中出血过多,发生麻醉意外或手术失败留下后遗症,担心手术不成功,解决不了自己的病痛,反而增加经济负担,甚至担心有死亡的危险而产生恐惧和焦虑。针对这种情况,术前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目的,手术过程,术中配合方法,术后注意事项及可能发生的危险,介绍同类患者手术成功情况,消除患者的恐惧心里,使患者知道如何与医护人员配合。如向患者说明术后伤口疼痛,可使用止痛剂,但长期使用会产生副作用或导致成瘾,通过解释使患者对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充分的心里准备,以平静的心态接受手术[1]。  

        2.1.2盲目乐观,认为手术后患肢功能可即刻完全恢复正常,对术后需较长时间的支具制动及功能锻炼缺乏心理准备。产生烦躁和不配合心理,针对患者不同心理,耐心解释,使患者增强信心,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患者配合治疗是保证康复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同时向患者说明前交叉韧带修复术早期效果并不明显,只有通过正确的功能锻炼,韧带重建以后其优越性才能逐渐显露,膝关节稳定性和运动功能方可逐渐恢复正常。使患者明确韧带重建术后,只有坚持正确和持之以恒的康复训练,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患者术后5-7天出院,康复训练大多需要在院外自行实施。因此,必须正确掌握各阶段功能锻炼的方法和目标。 

        2.2床上大小便训练 交叉韧带移植术后患肢需制动,大小便很不方便,术前需指导患者练习在床上大小便。

        2.3术前康复锻炼教育 术前应指导、教会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锻炼、髌骨推动练习、患膝活动度锻炼。提高股四头肌力量,增强膝关节稳定性对膝关节疾病患者都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术前已经向病人及家属讲明这种锻炼的重要性,术后大多数病人都能主动积极的配合,因而恢复较快

        3 术后护理

韧带术后康复训练第5篇

作者单位:528000佛山市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

黄房珍:女,本科,护师

摘要目的:对膝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把握最佳康复时机,进行及时、正确的康复锻炼,避免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失及留下终身残疾。方法:对18例膝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激发患者期望心理,使其充分认识康复锻炼的目的、意义,使其主动、认真地接受治疗安排;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有效缓解其疼痛,帮患者树立康复信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介绍手术准备,手术过程,康复目标、原则、 方法,制定康复锻炼计划时尽可能安排短疗程,提高患者依从性。结果:18例膝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认识到康复 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康复治疗,使康复锻炼措施落实到位。患者均自己主动进行康复锻炼训练运动,无1例发生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无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例。结论:为患者把握最佳康复时机,及时、正确进行康复锻炼,可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 膝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康复锻炼;健康教育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6.083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可达到微创、无出血、术后膝关节功能 恢复快等优点[1]。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最常见且严重的运动创伤之一,前交叉韧带撕裂引起膝关节不稳,治疗不当将引起膝关节功能严重障碍[2]。功能锻炼是一种治疗程序,可以改善血液、淋巴循环,牵拉挛缩组织松解粘连,防止术后并发症。患者依从性不佳不但影响正常康复,甚至严重干扰医护工作的进行。我科通过对18例膝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康复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激发期望心理,有效缓解疼痛,帮患者树立康复信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制定康复锻炼计划时尽可能安排短疗程,重视患者心理感受、康复效果,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2月膝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 建术患者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16~55岁。

2方法

2.1 激发患者期望心理,使其充分认识康复锻炼意义,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 罗姆于1964年在《工作于激励》一书中提出来的。这种理论认为,当人们有需要,又有达到目标的可能时,积极性才能提高[3]。期望价值论指出患者的行为是建立在健康信任基础上的合理决定的结果,但是它忽视了患者及其家人或朋友讨论和评价,其评价的结果对患者的实际行为可能会产生影响。所以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属或朋友对患者的康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护士可适当对其进行指导。同时,告知患者功能锻炼的量、方法,以早期进行,循序渐进,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 为辅。介绍疾病及相关手术治疗概述,引起疾病的常见病因,告知患者膝关节前韧带损伤时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损伤,损伤影响膝关节运动功能,影响生活及工作,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 带重建术是一种康复快、临床效果好的有效方法,而能否实行正确、细致的康复护理对于恢复关节功能和预防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

2.2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有效缓解疼痛,帮患者树立康复锻炼信心有效缓解疼痛是保证术前宣教功能锻炼指导、康复训练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疼痛可影响患者的休息、睡眠及饮食,从而影响术后功能锻炼,故可预防性使用镇痛泵或根据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情况,适当使用止痛剂[4]。2001年国际 疼痛协会等疼痛定义为一种不愉快的感觉体验,兼有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的情绪体验、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体验。疼痛一旦发生,不仅引起患者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应,如心率、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痛苦、焦虑、紧张等,特别是对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疼痛会增加患者的风险。主管护士应从患者一入院即开始进行疼痛评估,进行及时有效的疼痛控制。愉快的心情可以使患者对疼痛敏感度降低,能稳定情绪,解除焦虑。此外,深呼吸、腹式呼吸、打哈欠、伸懒腰等简单的松驰活动也能达到此目的。理想的围手术期疼痛控制方案[5]应做疼痛控制先于伤害刺激的超前镇痛,并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方式联合不同作用机制药物以达到多模式镇痛和个体化镇痛的目标。如术后麻醉未恢复前遵医嘱静脉用止痛药物,给予安装静脉镇痛泵,也可以用物理方法止痛,给予患肢关节冰袋冰敷[6]。术后疼痛是临床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给患者带来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引起不良的生理变化,影响术后康复 训练效果。

2.3制定康复锻炼计划和早期住院康复量化表术后麻醉 清醒后即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直腿抬高及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7]。股四头肌是伸膝装置中的动力部分,股外侧肌 和股内侧肌的扩张有着重要的稳定和平衡作用[8]。肌力提高是关节稳定的关键因素,肌力康复训练应贯穿于术后功能 锻炼的全过程,早期的肌力康复训练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以患者能理解、掌握的方式、方法进行指导,让患者重视术前宣教功能锻炼、健康宣教对术后恢复的的重要性。早期主张采用等长训练,其作用是使肢体肌肉处于无收缩状态下的膝关节活动,加速关节滑 液循环,消除肿胀,增加关节软骨的营养和代谢活动,从而促进再生修复[9]。关节镜手术具有可早期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缩短病程的特点[10]。制定康复目标表及术后早期住院 康复量化表,见表1、表2。

3结果

18例膝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认识到康复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康复治疗,使康复锻炼措 施落实到位。患者均自己主动进行康复锻炼训练运动,无1 例发生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下肢深静脉血栓。

4讨论

4.1对患者实施个性化、个体化健康教育,激发期望心理使患者充分认识康复锻炼的目的、意义,使患者主动、认真地 接受治疗,做好心理护理,患者积极配合各项护理治疗措施,落实到位,促进康复,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患者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到整个康复训练治疗护理中,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主动功能锻炼康复训练为主,使患者依从性得到提高,大部分患者主动配合功能锻炼。

4.2控制疼痛,帮患者树立康复锻炼信心加强术前宣教功能锻炼指导、以患者主动功能锻炼康复训练为主,护士宣教、指导为主,进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不断评估患者掌握情况,及时指导,让患者掌握其目的、方法、要点,发挥潜能,促进康 复。有些患者担心再损伤而不愿意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护士应耐心做好解释工作细心照顾患者,告知患者早期正确康复 锻炼的目的、好处、方法,减少由于不活动、少活动而带来的并发症,不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4.3缩短了患者康复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对患者宣教功能锻炼指导,实施及时有效的功能锻炼康复训练,让患者对自己的康复护理做到心中有数,最大限度发挥患者的潜能,确实提高康复效率。

4.4选用高年资、高度责任心、临床经验丰富、具备专科护理专业知识、有良好沟通能力的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患者依从性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患者及家属,而且医、药、护人员对依从性的好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在疾病的治疗是过程中非常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潜能,实现护理人才的有效利用,有效保证了病区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安全,有效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有利于服务患者,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覃素娇,韦梅英,张雪.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配 合体会[J].微创医学,2011,6(4):386-388.

[2]方菊飞,余宁先,卢春秀,等.膝关节镜下自体髌韧带移植重建前 交叉韧带的康复训练[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5):35-36.

[3]苏东水.管理心理学[M].5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53.

[4]王英,陈娅丹.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围手术期护理 及康复指导[J].科技信息,2011(27):805-806.

[5]陈旭,刘玉杰,王志刚,等.局麻膝关节镜围手术期疼痛控制控制研究[J].军医进修学校学报,2010,31(10):967-969.

[6]罗燕枫,王晓君.软冰袋冰敷在膝关节镜术后早期应用的疗效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报,2010,32(6):740.

[7]胡小云.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4):52-54.

[8]谢红艳.膝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30例康复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9):88-89.

[9]朱娟.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效果[J]. 中外医疗,2011(7):54-56.

韧带术后康复训练第6篇

【关键词】武术;套路;损伤;康复

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凝聚中国文化的精髓。武术套路动作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随着武术国际化加快,要求“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武术技术要求做到“快如风,动如涛,重如铁,折如弓,转如轮,轻如叶”。武术动作增大了身体各个关节的负荷力,腰部、膝关节与踝关节是身体比较脆弱的部位,为了避免身体损伤。本文通过武术套路动作损伤的原因进行探讨,进行合理的防治措施以及康复办法,能够提高武术运动员技术、提高运动成绩。

一、武术套路动作运动损伤的原因

(一)武术套路运动场地与准备不合理

武术动作有跳跃与腾空的要求,场地的地面不宜过硬,腾空落地的一瞬间,场地过硬增加踝关节、膝关节的负荷力。为了避免运动损伤,在过硬的场地不要做腾空跳跃的动作来增加身体的负荷量。武术套路动作舒展大方、快慢缓急的特点,身体的每个部位都参与到武术套路动作中,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使身体处于热身状态,身体韧带的黏度降低,韧带韧劲增强,避免身体各部位损伤。

(二)武术套路运动员水平不高

身体素质是武术专项技术训练的基础,包括力量、耐力、速度等,如果身体素质差,平衡力差,不仅影响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且武术动作练习过程中极易造成损伤。由于缺乏专项技术训练,尚未形成牢固的动力定型,同时由于体力、身体素质等原因很容易发生错误动作而引起运动损伤。运动中有翻腾跳跃的动作,动作不正确落地时会造成腰部、膝关节与踝关节受伤。

(三)运动员自我意识

训练中,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需要加强,不仅从生理角度自我保护,而心理问题也要存在保护意识。身体长时间训练过于疲劳,需要休息调整,不要急于求成。合理的安排训练时间与训练强度,通过自身感受调节身体状况。武术动作有腾空旋转、跳跃的难度动作,学习难度动作,首先克服心理的恐惧,其次需要刻苦的练习。如果不能克服心理的问题,武术就不能有所突破,运动员的技术难以提高。

二、武术套路运动损伤原理

武术动作难度大、路线的幅度大,需要力度、耐力、柔韧合理的控制。如果身体素质达不到要求,训练中就会造成身体损伤,身体腰部、膝关节、踝关节是身体最薄弱的部位。

(一)武术套路运动对腰部损伤

武术动作的发力特点是“始于尾闾,发于项梗 ; 源泉于腰,发力于腰”,这是武术中发力对腰的要求。腰部脊柱是一根独立的支柱,必须承受着人体二分之一的重力,一般附近只有一些肌肉、筋膜和韧带等软组织,而无骨性结构保护,武术运动的动作变化较多且复杂,腰部又是发力之源,故腰部在承重和运动时,因过度的负重、不良的奇弯腰所产生的强大拉力和压力,容易引起腰椎周围的肌肉、筋膜和韧带损伤。腰部两侧只有的肌肉和韧带是维持脊柱稳定的重要因素。武术训练过程中,腰部承受的力量最大,柔韧度要求更强,所以加强对腰部力量和柔韧度的训练。

(二)武术套路运动对膝关节损伤

膝关节是身体最细小的关节,运动中容易受伤的是半月板。腾空跳跃起跳时,膝关节突然遭受旋转 、屈伸外力 。不正确的跳跃动作半月板活动的顺应性遭到破坏,使半月板受到扭转、挤压、辗磨合力而发生撕裂伤。 膝关节损伤多发生于膝关节半弯屈、小腿固定位时,突然伸膝扭转,半月板向膝中央和后侧移位,受到挤压、辗磨而致伤。 膝关节有半月板和韧带的固定,膝关节损伤常伴有侧融韧带、交叉韧带、关节软骨损伤。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常是多次损伤的结果, 一次性损伤往往由膝关节韧带断裂、外力极大造成。

(三)武术套路运动对踝关节损伤

踝关节在武术运动训练中,收到的负荷力最大。腾空跳跃动作着地的瞬间踝关节容易受伤。避免踝关节受伤运动前要充分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不充分,踝关节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较差;腾空跳跃动作踝关节韧带松弛脚着地技术不正确;跳起落地时身体失去平衡,以及场地不平坦。

三、损伤部位的康复原理

腰部损伤进行康复的手法有两种:1、不严重腰部疾病:休息、热疗、按摩、针灸疗法、中药治疗;2、严重腰部疾病需要手术治疗;膝关节损伤进行康复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治疗,边缘损伤者可进行保守疗法(按摩、理疗、外敷中药等),中部损伤或关节功能障碍大的损伤,早期采用手术疗法为好。 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膝关节的静力练习对损伤半月板的修复及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有良好的作用。

(一)结论与建议

武术套路因为其自身的特点,对身体的柔韧,强度等方面要求极高,随着武术套路追求的更快更高更难的技术要求,如果保护不当,练习者的身体更加容易受到损伤,尤其对于大多数长期进行武术训练者。

武术运动腰部、膝关节、踝关节损伤是最常见的现象,为了避免损伤需要以下建议:1、身体各关节要做充分的准备活动;2、加强腰部、膝关节、踝关节力量与柔韧的训练;3、科学的训练方法,循序渐进;4、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项目;加强运动员的自我监督意识,建立保健员制度,由运动员担任保健员,进行简单的临时急救、小伤处理等。

作者简介:侯纪民(1990-),男,河南省周口市人,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2014级研究生,体育教训练学专业。

参考文献:

[1]张涛.浅析武术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原因及防治[J].考试周刊,2011,58:142-143.

韧带术后康复训练第7篇

【关键词】 ACL损伤;减张线;关节镜

影响ACL重建疗效的因素很多,移植物的选择、隧道位置、移植物的固定、张力以及康复锻炼等,而移植物的初始保护至关重要,如何避免移植物早期受到不良张力的影响成为重建的一大关键。[4]我科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32例确诊ACL损伤病例均实行关节镜下四股绳肌腱加4道减张线重建前交叉韧带,加入减张线后膝关节的即时稳定性增加,可以早期进行积极功能锻炼。术后采用不同的康复方案,其后期疗效情况报告如下。

l.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住院的3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有完备的随访资料,其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在22~56岁,平均年龄为(38.2±8.2)岁。所有病例均无其它严重合并伤,如胫骨平台骨折及股骨骨折,9例膝关节周围合并损伤,其中5例合并内侧副韧带1-2°损伤,3例内侧半月板损伤,1例外侧副韧带损伤。对纳入研究的病例均实行关节镜下四股绳肌腱加4道减张线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采用storz公司前交叉韧带重建器械,肌腱固定方式为吸收界面螺钉,于编织好的肌腱中央穿入0号不可吸收华尔康线4条,减张线采用桩钉固定。

1.2 方法

术后随机分为2组进行不同的康复方案,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康复方案:即术后膝关节在伸直位石膏固定l周,然后更换为铰链式支具固定,并开始锻炼膝关节,一般术后4周膝关节要能屈曲到90。。患者可以带支具下床活动,但必须是伸膝位活动,如此带支具活动2个月。同时要注意积极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试验组术后立即开始活动足趾及踝关节,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术后第1天即可用力缓慢交替进行,逐渐全范围增加强度,行抗阻力训练;早期下床活动,术后24h佩戴铰链式支具协助下床站立 5~10S,患肢不负重,第2天可增加至2次,每次5~10min,同时可在室内扶拐行走10min左右。膝关节活动度练习:术后第2天去除加压包扎,行关节活动度练习,即持续被动运动(CPM),关节伸屈0°~15°,30min/次,每天2次,据情况每天增加一定的角度,在0°~60°主动屈膝锻炼,被动伸膝运动。术后半年、1年对患者主观症状、临床功能检查及X线检查(膝关节正、侧位X线平片)进行随访。2组术前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临床评价标准

所有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问6个月至1年,术前术后均采用 Lysholm膝关节评分,膝关节评分标准按跛行、支撑、交锁、不稳、疼痛、肿胀、爬楼梯、下蹲等情况综合评分,每项分不同等级,总分100分。≥90分为“优”,75~89分为“良”,60~74分为“中”,

1.4统计分析

对测量数据分别计算各组的均数与标准差,应用SPSS16.O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检验水平为0.05。

2 结果

Lysholm膝关节评分 A组即对照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从术前(38.3±4.1) 分提高至(88.4±6.8)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有研究显示,术后早期激进有计划地功能锻炼能有效地防止关节软骨及软组织粘连、纤维组织增生,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肌力,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利于水肿和积液的消退,达到了保护新移植韧带,维持改善关节稳定功能,加强膝关节与膝周组织的运动协调性,增强关节本体感觉功能以至最终恢复膝关节正常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的关节稳定功能和运动功能。[1-3] 以往的手术重建方法术后进行康复方案由于重建韧带两端的固定不够牢靠,不能承受早期积极的康复训练,膝关节总体功能的恢复受到影响,采用在肌腱中加入减张线方法行ACL重建并行系统早期康复训练,保证了康复训练顺利进行。本研究体会:1、在编织好的自体肌腱中穿入4根不可吸收线即减张线时尽量分散穿入以获得最大限度的减张效果,使重建之韧带能在无张力下再生、愈合。2、2组康复方案为总原则,具体病例需根据患者年龄、依从性及骨质条件适当调整,还需要主管医师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相关基础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等知识的理解,仔细观察患者的每一步康复效果及存在问题,进一步进行方案调整,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对康复计划的实施。3、出院后制定详尽的康复计划,并全程督导实施,持续随访1年,是保证手术及康复效果的必要条件。4、该项目可能的并发症有移植韧带松动致关节不稳、膝关节慢性疼痛及股四头肌肌力下降、膝关节活动范围减少等。

本研究证明,采用减张线方法行ACL重建能恢复关节的稳定性,中远期效果良好,优于以往康复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葛宝丰.实用骨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14。

[2] 曲绵域,于长隆.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943.

韧带术后康复训练第8篇

摘 要 近年来,全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跆拳道课程,报名学习跆拳道的人数逐渐增多。同时在跆拳道运动实践中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较为常见。我校把跆拳道课程作为体育专业必修课和非体育专业的公共选修课同样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和积极的参加。综上所述,全国各学校都积极开展跆拳道运动,提高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加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树立“终身体育”观念。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开展跆拳道运动以来,各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学生对跆拳道运动的兴趣也大幅度增加,因此,本文调查了学生在练习跆拳道时发生运动损伤的程度和部位,并给予预防损伤发生的对策和手段。

关键词 普通高校 跆拳道 运动损伤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练习跆拳道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自己所研究的方向和论文要求,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学报、期刊作为参考依据通过计算机检索和体育期刊,查看近几年跆拳道运动相关文献和现状,为论文完成打下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从体育专业和跆拳道社团随机抽取,问卷当场发放收回。共发放学生问卷80份,回收8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为98%。

3.数理统计法

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对问卷数值进行了精确的处理,并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仔细研究,做到结论公正性。

4.逻辑分析法

根据试验数据,进行总结,按照逻辑思维方式对问卷和谈话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结果与分析

(一)损伤时间

由表1统计表所得的数据显示,学生在课后练习时损伤发生的最多,男生20人次占27.8%,女生17人次占23.6%。教学对抗时运动损伤的发生次之,男生13人次占18.0%,女生10人次占13.9%。

当在教师示范和指导的情况下,学生在专项训练时可以按照教师的要求较好的完成专业技术动作的练习,并且,发生损伤的概率最小。因为课上自由练习和教学对抗时学生不能根据教师的分解动作练习,而是一整套动作的完成和有对抗动作的存在,所以会因动作和用力的不正确而造成的损伤最多。

(二)损伤部位

表2统计所得显示,跆拳道选修课中学生的损伤主要发生在下肢。其中,踝关节发生损伤的次数多,损伤28人次,主是以关节的扭伤和侧韧带的拉伤,损伤率占到了40%左右;其次,下肢肌群发生肌肉拉伤和挫伤的有23人次,损伤率超过30%;膝关节和腰背部的损伤有9例,头面部和上肢关节的损伤有2人次。我校跆拳道课程设的时间不长,学生跆拳道的认识不足,总体技术水平非常低。跆拳道是一项重足技进行搏击格斗的项目。主要的技术动作都是由下肢来完成,下肢损伤的发生也是最高的。

(三)损伤性质

从表3看到,软组织挫伤21人次(占总计29.2%)、韧带损伤10人次(占总计13.9%),肌肉拉伤9人次(占总计12.5%)。

学生在练习时急性损伤的人次最多。在身体对抗的时候,由于存在身体接触和爆发用力,在技术动作不正确的情况下极易发生肌肉和韧带的损伤。韧带损伤主要为膝和踝关节由于用过过度或动作不正确引起;而肌肉拉伤是在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不充分或运动过程中由于技术动作的不正确使肌肉的收缩或拉伸超过了肌肉本身的承受能力。

(四)损伤原因

从表4中看到,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局部负荷过大46人次,占19.2%,自我保护不当41人次,占17.2%和技术动作不正确35人次,占14.6%。

在跆拳道前期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单个动作的学习较多会造成学生局部负荷过大,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自我保护意识的不足和技术动作的不正确也是导致损伤发生的重要原因。学生在课后练习或比赛时,由于缺乏教师的指导容易造成“硬碰硬”的对击而相互损伤。

三、结论

(一)跆拳道学习者运动损伤的类型主要为挫伤和拉伤两种;受伤的部位主要在踝关节、膝关节、下肢肌群。

(二)跆拳道学生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主要为训练水平不够及专项技术掌握不够全面,学生准备活动不够充分及思想上不重视和缺乏防范意识。

(三)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水平可以最大程度的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同时,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也可有效的防止运动损伤。

四、减少跆拳道练习者发生运动损伤的对策

(一)预防下肢部分运动损伤及损伤后的对策

1.在课前或训练比赛前,准备活动要充分,增加肌肉的血流量减低粘滞性,使肌肉达到运动所需的状态准备活动是做好训练或比赛的重要环节,肌肉或韧带就可以随着动作的要求被拉长,是防止肌肉造成损伤的有效办法。

2.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循序渐进的学习技术和训练计划。许多学生在训练中追求过早的掌握技术动作,没有遵循科学的规律,形成了基础不牢固,训练没有形成系统,以致于技术存在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

3.注重平时柔韧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柔韧性。柔韧是跆拳道技术特点固有的要求,跆拳道专项学生在练习技术的同时应注重柔韧性的练习,特别是对初学者来说非常重要。

4.在肌肉、韧带出现损伤后,及时进行治疗,并逐步进行康复训练后再投入训练。事实上很多学生在损伤发生后并没有认真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当他们带伤训练时,自身的状态不佳,容易再次或加深损伤的程度。只有进行康复治疗,慢慢地去适应训练,才能减小训练伤害。

(二)预防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对策

1.在学习跆拳道前,有目的的进行踝关节周围肌肉和韧带的柔韧性及力量练习,跆拳道运动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其要求踝关节必须要有充分的力量和灵活性,因此,训练时一定要有针对性的练习。

2.学习正确的技术动作,重视学生基本的学习,强调学生不能急于求成,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出发,重点强化技术的正确性,在技术逐步标准的情况下从单项技术进行组合练习,有目的的进行针对性的专项练习,着重练习柔韧性、踝关节的力量,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对容易损伤的部位进行放松调整,防止造成运动慢性损伤。

3.训练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学生的疲劳程度,技术动作的训练要多样和变化,避免单个动作过久的练习导致局部的负担过重从而发生损伤。

4.踝关节受伤时一定要积极治疗,没有康复时不能进行强度大的训练或比赛,防止踝关节的周围的肌肉和韧带松弛造成以后行惯性的损伤。

5.加强对踝关节的保护,如配戴一些护具进行保护。

(三)预防膝关节运动损伤的对策

1.在进行下肢技术动作练习前,必须做好膝关节的展、收、旋的准备活动,并使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拉伸,以防止膝关节的损伤。

2.加强膝关节、韧带和肌肉力量的训练,使关节、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得到发展,使关节既有稳固性又有灵活性。

3.加强跆拳道基本技术练习,把各个动作做准确、规范。

4.平时训练结束后注意对下肢关节的放松。膝关节疲劳的积累很容易造成慢性损伤,训练时一定注意适当地进行膝关节的放松。在专项训练和实战训练中,进攻方要在正确的技术动作的情况下得分即可,不要过猛的进攻,以防止双方的损伤。在对抗强的准备活动一定要充分,必要时佩戴防护具,增强保护自我的能力和意识。

5.膝关节的硬伤和慢性损伤都很突出,在受伤时要区别对待,针对性的治疗。加强医务监督和防护手段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欧光强,章要在.普通高校跆拳道选项学生运动损伤特点的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4(3):78-79.

[2] 曹月勇,李春波.跆拳道运动员常见损伤分析[J].宜宾学院学报.2012(12):97-98.

[3] 袁桂茹.跆拳道项目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和恢复性建议[J].福建体育科技.2014.12(6):36.

[4] 董如豹,杨兴龙.跆拳道运动膝关节损伤的预防与中医药治疗康复浅析[J].科技文汇.2013.1:287.

[5] 汪学红.跆拳道运动员膝关节运动损伤的预防对策研究[J].生命科技与医药卫生.2011(10):57-58.

[6] 申旭,韩恩力.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状况调查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03(3):67.

[7] 徐勤儿.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07(30):130-135.

[8] 罗琪.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防治以及康复[J].考试.2011(86):142-143.

[9] 马睿.浅谈关于高水平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及预防[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07:14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