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投资学分析

投资学分析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2-13 15:03:17

投资学分析

第1篇

内容摘要:在《证券投资学》课程中,股票价格技术分析内容的教学一直充满争议。技术分析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证券分析方法,但在有效市场假说确立后,饱受学术界批评,并一度在投资学教材中消失。近年来兴起的行为金融学部分承认了技术分析的价值,再考虑到中国散户投资者普遍使用技术分析,《证券投资学》教师需要在向学生介绍技术分析争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证券分析软件,对学生讲解主要技术分析方法并分析其局限性。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 技术分析 基础分析 行为金融

技术分析与基础分析是证券分析的两种基本方法,许多中国投资者长期依赖技术分析选股,中国普通书店的财经柜台往往充斥着有关技术分析方面的书籍,媒体股评中则充斥着技术分析术语。但是在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中,技术分析的教学却充满争议,这些争议包括:是否应该讲授技术分析内容?怎样看待技术分析?应该讲授多少技术分析知识?等。之所以存在这些争议,是因为存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反差:一方面,主流学术界与基础分析学派对技术分析持严厉批判态度;另一方面,中国证券投资者普遍热衷于使用技术分析。

从股票市场诞生之日起,对技术分析就一直存在着激烈的学术争论。从20世纪初开始,学术界对技术分析的批判愈演愈烈,并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这种批判达到高峰,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曾提到过他的亲身经历:如果当时在美国高校投资学课堂上提起技术分析,肯定会引起哄堂大笑,因为技术分析被认为是“贻笑大方”的方法。因此技术分析曾经在主流《证券投资学》教材中完全消失,甚至在许多高校目前的投资学教学中,并没有技术分析内容,这往往有失偏颇。一方面近年来兴起的行为金融学对技术分析进行了部分“”;另一方面如果学生发现其学习《证券投资学》后却看不懂股市行情,不能听懂充满技术分析术语的股评,会引发学生强烈不满。因此,对《证券投资学》中技术分析内容开展教学研究,探讨如何让学生对技术分析有着正确、客观的认识,有着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技术分析概述

技术分析(英文Technical Analysis)是以市场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从而判断市场趋势,并根据其周期性波动来进行股票和金融衍生品交易。从本质上看,技术分析是寻找证券价格与成交量起伏周期和预测模式的方法。技术分析师通常是“证券市场图表专家”,希望通过对证券价格与成交量的记录或图表进行研究,从而发现创造盈利的投资组合模式。技术分析共有三大假设:一是证券价格沿趋势移动;二是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三是历史重现。而技术分析最根本的就是第一条假设。假设认为,股价变动遵循其内在的规律,并照原先的方向进行惯性运动。技术分析又可进一步细分为K线分析,切线分析,形态分析,指标分析以及波浪线分析等具体方法。在中国投资者的实际运用中,多以K线分析为主,指标分析与切线分析也时常用到。

技术分析的发展大致历经三个时期:第一阶段,自道琼斯理论诞生直到20世纪初:证券分析完全以技术分析为主;第二阶段,自20世纪初期到本世纪90年代:技术分析受到基础分析与证券学术界的批判。最后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直到现在:伴随行为金融学的兴起,证券学术界部分承认技术分析的价值与效果。《投资学》在讲授具体技术分析方法之前,必须系统介绍技术分析受到的批判与争论,让学生对技术分析有客观的认识。

基础分析与证券学术界对技术分析的批判

技术分析是世界上最早的证券分析方法。以中国投资者常用的K线为例,它是在十七世纪日本商人在分析大米期货价格走势过程中形成的方法,它用最高价、最低价、收盘价、和开盘价生动、简洁地表示价格走势,并据此预测未来走势,这种分析方法逐渐被全世界投资者接受。再以道琼斯理论为例,该理论的诞生标志着技术分析成为证券投资学的主要内容,该理论认为:股价具有长期趋势、中期趋势和短期趋势,投资者应该努力通过判断证券价格的未来走势获利。在20世纪之前,技术分析是证券投资学的主要内容,占据证券分析的主要地位。但进入20世纪之后,技术分析受到基础分析和证券学术界两方面的夹击,处境越来越不利,甚至被称为“voodoo finance”(巫毒金融财务学),技术分析内容也曾在世界主流《投资学》课本中完全消失。

与技术分析一样,基础分析(又名基本分析或基本面分析)是证券分析的两种最基本分析方法之一。基础分析认为,股票价格取决于公司未来股利的贴现值,并会受宏观政治经济形势、公司财务状况与经营状况等因素影响。基础分析兴起于20世纪初,公认的创始人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著名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是格雷厄姆的学生。虽然基础分析的诞生晚于技术分析,但目前在证券投资领域处于主导地位,目前绝大多数证券投资专业人士(包括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银行、公司、分析人员)都宣称使用基础分析方法,而技术分析的使用者往往是散户投资者少数非主流证券投资分析师。尽管一些基础分析师也在同时使用技术分析,但许多基础分析师对技术分析持反对与抨击的态度,例如巴菲特认为:“短期股市预测是毒药”。甚至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基础分析是 “天文学”,而技术分析是“占星术”。

证券学术界对技术分析的批判更加严厉和严谨。对技术分析的怀疑最早来自对股票价格随机游走(Random Walk)现象的发现,最早可以追溯到1900年,法国数学家巴契里耶(Louis Bachelier)在其博士论文《投机理论》中,使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股价波动无法预测”进行了一番论证,证明股价变化有随机游走的特性,即股价上涨的概率等于股价下跌的概率。1953年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的统计学家坎德尔(Maurice Kendall)通过对众多对股价和期货价格的长期变化进行研究,也认为价格是随机游走的。

学术界对技术分析的批判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达到最高峰,尤其以在1970年Fama提出有效市场假说为标志。该假说认为股票价格是随机游走并且不可预测的,可能的信息在投资者买卖股票时会被迅速有效地利用。换言之,所有已知的影响某种股价的因素都已经反映在价格中。Fama在1965年1月的《商业期刊》一文中认为,在大量实证检验证实下,股价波动具备随机游走性,而线图技术得出的理论却未能被检验支持。Fama认为市场是有效率的,他首次提出“强式有效”、“半强式有效” 和“弱式有效”的概念,并广为流传。有效市场假说成为当代财务/金融学(Finance)理论的奠基石。根据基本的“弱式有效”理论,股票价格不会存在趋势,股票的技术分析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尽管技术分析备受学术界的批评和抨击,但学术界一直难以解释技术分析的仍然在全世界有着广泛的使用者。

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技术分析的认识

20世纪90年代以后,行为金融学的兴起使得技术分析获得部分“”,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卡尼曼(Kahneman),表明行为金融理论得到了主流经济学的反应和认可。技术分析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股票价格存在趋势,而有效市场理论则完全否认股价存在趋势,因此技术分析没有什么意义。然而大量行为金融学发现股票价格确实存在趋势:例如Jegadeesh 和Titman(1993)发现了股票价格的惯性现象,而De Bondt 和Thaler(1985)发现了股票价格的反转现象,而惯性和反转原本是技术分析中描述趋势的两种基本术语。

虽然技术分析在20世纪70年代从《投资学》教材中消失,但随着行为金融学研究对技术分析的部分支持甚至,《投资学》教材中逐渐恢复、增加了技术分析内容,例如著名的滋维・博迪《投资学》教材在不断改版的过程中,逐渐增加了技术分析内容并且与行为金融放在一起。因此,《投资学》教师必须重视这一变化,并且在授课过程中加强对技术分析的讲授。与基本分析相比,技术分析虽然有众多局限性,但也具有一些优点:能够刻画出过去股价运行轨迹,具备全面、直接、准确、简单易学、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对市场反应较为直接,结果也更接近实际市场。

技术分析内容教学的注意事项

投资学教师在讲授技术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以本文上述的学术争论与批判为基础,一方面让学生熟悉技术分析方法,使学生能够看懂股市行情、听懂股评中的技术分析,另一方面要强调对技术分析要进行“批判性学习”,熟悉其局限性,特别要指出技术分析不是使投资者“一夜暴富”的工具。

在进行技术分析教学时,应该结合行情分析软件(例如大智慧,钱龙等)演示实际操作,很多证券公司提供这些软件的免费下载服务。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这些软件中如何设置技术分析参数,如何运用具体技术分析方法。表1中列示了技术分析方法的具体教学内容建议。

技术分析内容的教学中,必须提示学生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必须结合基础分析。在教学过程中,仍要强调不可忽视基础分析方法,而只单纯进行技术分析。进行基础分析,是为了挖掘上市公司的内在潜质,具备中长期阶段性意义。其次,技术分析的效果往往是短暂的,较为片面。虽然就理论而言,技术分析也可用于较长周期(超过一周)或较短周期(一周以内)预测,但要强调其存在缺陷,即考虑对象的范围相对较窄。如果需要用技术分析对长期市场趋势进行有效判断,则较为困难。因此,技术分析与基本分析相比,更适用于较短周期的预测。如果分析持续的周期较长,需结合基础分析方法。第三,技术分析得出的一系列结论和结果仅仅只能作为建议使用,具有概率性。因为该方法是经验总结,不具有科学性。因此,根据技术分析进行的投资交易,需要以概率形式为投资者创造收益。最后,进行技术分析的过程中,应结合各种不同的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判断。在分析过程中,各指标既有优点也有缺点,要注意避免使用单一指标分析。

结论

技术分析与基础分析一样,是证券分析的方法之一。技术分析在大量业余散户投资者中,有着广泛使用,并且在新闻股评中也充斥技术分析的数据。技术分析同时又饱受争论和批评,并且在证券投资学的发展历史中,经历了由盛而衰,又逐渐复苏的过程。教师一定要仔细介绍技术分析这一曲折发展的过程。并且介绍技术分析的主要使用方法。总之,技术分析的教学要使学生对其有正确、客观、全面的了解,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技术分析的局限性,并非一夜暴富的工具,但另一方面又不是“一无是处”,并非所谓“占星术”。

参考文献:

1.戴洁.中国股票市场技术分析预测力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4)

2.方框南.股票技术指标相似性与有效性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9)

3.郭建.论证券投资技术分析中历史会重演的根本原因[J].商业时代,2007(28)

4.华先.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及适用性讨论[J].时代金融,2012(6)

5.李莎,李红刚.股票市场中技术分析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4)

6.王志刚,曾勇,李平.中国股票市场技术分析非线性预测能力的实证检验[J].管理工程学报,2009(1)

第2篇

【关键词】实验 投资学 数据

证券投资学作为金融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这几年教学过程中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在教学内容上,已经从基础的证券分析过渡到定价理论为核心的现资理论;在教学方法上,已经从单一的课堂讲授过渡到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在培养目标上,已经从应用型人才逐渐过渡到研究型的人才培养。《投资学》这样的名称也逐渐替代原来的《证券投资学》,这其实都是教学重心有所转移的必然结果。虽然投资学理论教学内容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实验教学内容变化却并不大,证券市场的基础知识、交易方法、分析方法依然是现在实验建设的主流,随着投资学实验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完善现有实验教学体系,建设适合现资理论的实验体系尤为必要。

一、投资学数据分析实验的内容

所谓投资学数据分析实验,就是指以现资理论的应用与实证研究作为主要内容的实验体系,主要包括资产定价、利率期限结构、投资组合分析、有效市场研究、业绩评估等几个方面,根据这些现资理论的主要内容,开展适合学生的数据分析、模型应用、实证研究,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实验体系。具体来说,围绕固定收益证券可以进行债券定价、债券组合分析、免疫策略的应用、久期和凸性的实验,围绕股票可以做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单因素与多因素模型、套利定价模型应用,围绕衍生品可以做期权定价的应用,围绕投资理论可以做资产组合、最优组合建立、组合业绩评估,围绕市场均衡可以做市场有效性的验证等。

这些实验有些共同的特征,使它们与传统的证券投资学实验区别开。这些特征包括:

(一)数据化

现资理论的发展是建立在对资本市场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的,这些模型的推导、验证都涉及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投资学实验需要学生自己去收集市场的各种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利用学过的方法对现资理论进行应用与验证。

(二)模型化

现资理论的成果经常以模型的方式呈现,通过这些模型来反映复杂世界中的规律,从定价模型到资产组合到业绩评估无不以各种模型、指标为工具。所以投资学实验也多围绕着这些模型,让学生验证这些模型、分析这些模型、应用这些模型。

(三)综合化

现资理论的发展也是多种学科综合的结果,并且这种趋势日益明显。这些实验也是如此,要想顺利完成这些实验实际上不仅仅需要金融学知识,还需要经济学、概率统计、计量经济学等多门课程的基础知识。综合化还意味着这些表面看起来松散的模型其实是一以贯之,都是围绕着投资分析这一终极目标,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通过综合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来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考核。

二、投资学数据分析实验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现资理论的理解

现资理论有较多的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如果只是单纯介绍还不足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些教学内容,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本市场的数据,自己利用学过的统计与计量方法去验证前人的研究、去应用前人的研究,在实验中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自然会对理解教学内容大有裨益。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研究素养

在这些数据分析实验中,不仅需要他们理解投资学教学内容,还需要学生运用他们学过的经济学、概率统计、计量经济学等课程的知识。此外,投资学实验中还有综合性的实验,学生需要摆脱对单个模型、理论的束缚,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实验,这都是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考验,对培养学生的研究素养有很大好处。

(三)是对现有证券投资学实验的有益补充

传统的证券投资学实验大多把实验重点放在交易环节,强调技术分析方法和财务分析的重要性,随着各高校实验建设的不断深入,这些实验已经日益规范和完善。投资学数据分析实验把实验重点放在了对理论的验证与应用上,很好地弥补了传统实验“重交易、轻分析”的缺点,两者各有优劣,相得益彰,是对现有实验体系的很好补充。

(四)是研究性教学的有益探索

研究性教学是我国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方向之一,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积极作用。投资学作为金融学的重点研究领域集中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是开展研究性教学的良好平台,实验这种形式作为探索性的研究也适合对学生教学使用,所以,数据分析实验的深入开展,把学生带入学术领域,引导他们进行力所能及的学术研究是研究性教学的有益探索。

三、投资学数据分析实验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过去几年的投资学教学过程中,逐渐带领学生开展投资学数据分析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实验设计需要掌握理论与实践平衡

实验教学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纽带,在实验建设中始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掌握理论与实践的平衡。在现实的投资实践中,现资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各大投行、研究机构都有一套自己的分析体系与模型工具,这些数据处理工作已经由计算机完全替代,所以如果实验完全跟现实操作一样,你会发现这无助于掌握基本的理论和知识。相反,如果实验设计过多偏向理论,就会大大降低实验的应用性,也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投资学实验要精心设计,既要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又要使学生明白现实的投资分析中,这些机构投资者如何来使用这些理论与工具,掌握两者平衡实则不易。

第3篇

【关键词】房地产投资分析;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房地产已经成为投资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能够准确把握房地产市场动向并科学地作出投资决策,为投资者有效规避风险,最终实现投资收益的专业人才成为市场需求的热点之一。而《房地产投资分析》作为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房地产估价人才教学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该课程教学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增强高职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课程特点

《房地产投资分析》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了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建筑学等学科。课程的特点主要有:

(一)以项目的投资决策过程为线索

《房地产投资分析》课程主要以项目的投资决策过程为线索,按照项目分析决策的基本思路为框架,包括房地产投资环境分析、投资项目基础数据分析估算、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投资项目财务分析、项目不确定分析、项目风险分析及投资决策分析。同时,课程内容也与房地产项目投资报告的框架吻合。

(二)内容较枯燥,计算量大

与房地产策划、房地产市场营销等课程相比,房地产投资分析更偏重解决技术性的问题,而不是人员沟通。尤其是在经济评价方法的学习中,静态和动态指标不仅需要深刻理解其内涵,而且要根据题目进行详细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客观计算,所以学习过程相对枯燥。在教学中,应该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与实际联系紧密

房地产投资的兴起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无论是普通消费者进行置业、租赁、买卖商品房,还是企业进行房地产项目开发、租售、经营等,无一不以房地产投资分析方法为基础。尤其是,目前高职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学生重要就业方向是置业顾问,而该课程学习无疑与学生的工作内容密切相关。

二、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高职教学中普遍存在,《房地产投资分析》这样技术性较强的课程中表现尤为明显。笔者根据实际教学发现,学生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包括:对专业及课程的学习目的认识不清,排斥所学专业及课程,前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导致放弃后期学习等。

(二)学生理论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薄弱

《房地产投资分析》课程教学中,教师讲授的重点的动态分析方法、财务分析等,这些内容往往涉及大量的计算,高职学生存在畏难心理,虽然能够理解方法的基本内涵,但到具体的计算中往往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程度,作业抄袭现象严重。

(三)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

《房地产投资分析》课程教学内容虽然涉及了投资项目分析的各个方面,但针对性较差。这一方面与课程本身知识相关性紧密有关,另一方面与高职院校所用教材有关,目前,虽然有专门针对高职的系列教材,但是与本科差异不大,缺乏对实际情境的模拟和操作性,不适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得学生课下预习和复习比较困难,学习效果不理想,增加了教材处理整合的难度。

三、课程教学应对措施探讨

由于《房地产投资分析》课程具有分析方法多、计算量大,同时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数学功底薄弱,要顺利完成教学内容,并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房地产投资分析》课程是一门技术经济类课程,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出发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比如,针对对房地产专业无兴趣的学生,强调该专业的实用性和技术性,也可以从未来个人购买住房出发,吸引学生注意力。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一方面在课堂上反复回忆所学知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为学生树立短期目标,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对进步较大的学生适时给予鼓励。

(二)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

《房地产投资分析》课程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分清重难点和主次,精炼课程内容,简化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合理指导学生学习。比如,对“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学生,除学习房地产投资环境和区位分析外,应花大量时间与精力学习房地产投资经济评价指标和财务分析指标,并通过课堂和课后的反复练习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而对于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分析,教师只对重要的方法进行介绍,鼓励学生课下自学。而对其他如“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完善证券投资管理的知识体系,对具体房地产项目经济和财务评价的计算要求不高,对于综合性的案例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学。

(三)注重教学与实际的关联性

《房地产投资分析》课程不仅有助于完善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直接与学生就业相关,能够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因此,该课程应特别注意教学内容与实际的关联性。在课程环境和区位分析部分,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调研问卷,并调研所在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供求状况, 通过实地调研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使学生对房地产市场有初步的认识。同时,可以配合调研内容,进行调研报告汇报演讲,最大程度的巩固其他课程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售楼中心,通过观察置业顾问的实际工作状态,一方面增强学生对房地产投资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了解购买者的实际需求。

(四)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在《房地产投资分析》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采用案例教学法,该方法将学生对经济指标的学习设置在实际投资案例中,学生经过案例的实操训练,掌握分析方法的同时,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在具体的实施中应注意案例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反馈情况,同时,教师一定要对案例有全面、透彻的认识,并针对学生练习情况给予归纳总结,使学生修正自己理解的偏差,建立对投资分析的全面认识。

四、结语

在高职“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知识课程体系中,《房地产投资分析》既是一门综合要求高,实操性强的课程,也为《房地产估价》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学习基础。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强调教学内容的实际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祝亚辉.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11).

[2]田晓红.提高房地产估价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4).

[3]朱健,王振国.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9,(8):59-61.

[4]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内涵、原理与开发[ 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 19 ) :5- 11.

第4篇

    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企业课堂是指充分利用证券领域的企业资源,开展证券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等方面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体验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模式,熟悉企业环境,让学生初步树立基本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法律规范意识,为实现由大学生向职业人转变做好前期体验。企业课堂教学内容构成的主要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课堂教学任务。金融与证券专业主要是培养掌握必备的金融基础理论和技术业务知识,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能从事各种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的大专层次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依据金融证券专业基础技能的需求,选取证券投资分析课程中技术分析和证券投资分析师的基本素质培养内容作为该课程主要的企业课堂教学任务。二是企业师资。企业课堂师资队伍的选择非常重要,企业课堂教师须具备企业专家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企业指导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授课能力。三是企业课堂的教学情景。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教学情景是企业教师实施企业课堂的主要任务之一。比如通过社会调查、小组讨论、证券交易模拟软件的实际操作训练情景,以完成实践任务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在投资操作中要求学生针对操作结果撰写投资分析报告。分析报告要综合分析影响投资的因素,根据自己的投资结果,总结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教师从分析报告中,可以发现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企业课堂教学管理

    在“企业课堂、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课堂不在学校,而是在企业里。学生在校外的安全及学习的管理应建立规范的程序,保障学生在企业里能更好的学习,遵守企业的制度。同时,学校和企业要做好教师的管理,加强教师教学管理。

    1.学校负责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教育工作,要求学生尊敬合作单位的领导和员工,遵守合作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合作单位的合理指派和正常管理。如学生上课期间出现违法行为,学校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2.学校指派带队或巡视教师和证券公司共同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公司负责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和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协同学校负责学生学习工作期间的安全教育以及保护工作,提供学生在学习期间必要的操作工具。

    3.证券公司根据学习需要,推荐有经验的培训人员或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并书面通报学校;证券公司在学生学习期间,协同学校加强学生的管理教育,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发现问题,应及时通报学校,并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处理。

    4.企业课堂学习结束前,学生应向证券公司书面递交学习报告。学习期满后,证券公司须根据学生学习期间的表现,给出成绩评定。

    5.认真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倡和鼓励教师开发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企业教师应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明确每次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教研室要组织企业教师和校内专职教师定期进行集体备课,集体讨论教学内容,研究教学进程,安排练习和作业,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和体会。

    三、教学方法

    证券公司提供证券分析师和实训场地,与学校专业教师相结合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实施企业课堂教学。例如,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与国泰君安证券九江分公司合作建立的企业课堂,将专业理论知识与证券公司的理财产品有机融合,以理财产品为载体,制定学习任务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通过一个真实完整的证券投资产品设计分析,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工学交替,促进了学生证券投资实际技能的提高。

    四、企业课堂的考核评价

    对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企业课堂效果进行评估应建立在评价考核体系过程中,不能仅局限于书、课堂、网络,而是整个实施企业课堂的过程。企业课堂的考核评价体系应全面,对学生的成绩考核必须做到评价主体、评价手段和评价方法的多样性。比如证券投资分析的模拟交易成绩可以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实践标准。

第5篇

关键词:教育投资最优化;拉格朗日法;线性规划;神经网络法

一、最优化在学校投资分析应用中的发展

教育投资,也称教育资源,教育投入,教育经济条件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从1992年中国政策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2.73%到2007年的3.32%,中国教育投入正逐年稳步提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2年达到4%。

教育投资是投入教育领域中,用于培养不同熟练程度的后备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以及提高劳动力和专门人才智力的人力和物力的货币表现。[1]但是,它与一般的企业直接用于物质生产的投资相比,学校投资具有非营利性特点,在用于人才培养 、科研开发等方面可能会不计或暂不计成本的投入和效率。相关统计显示:我国创造单位GDP所需的研发员是日本3.68倍,所需科学家与工程师人数是美国的4.48倍。[2]长期以来,我们国家对公立学校实行“供给制”,所有经费全部由财政包下来,由国家财政平衡着单位预算,在这种状况下,教育是一种政府行为,所需经费完全由国家财政无偿拨款解决,学校只是将“拨入经费”转化为“经费支出”,至于开支是否合理和必要,则无人过问。在组织教育经费支出核算过程中,侧重教育经费开支的合法性,偏废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和效益性。

教育研究者开始认识到教育投资不仅仅是纯消费性的支出,投资也是一种具有生产性的投资,应该考虑如何节省经费开支,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问题。在用于人才培养 、科研开发等方面学校需要在公平基础上就讲究效率,而在人才培养 、科研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附属投资必须以效率为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合理、有效地使用教育经费,做到教育投资的最优化。

最优化问题指做一切工作,从一切可能的方案中选出最优的方案,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量:即产出既定时,考虑投入的最佳配比,使投入最少;投入既定时,产出最大。这里所说的“最大”“最少”是指在综合应用中的考虑到各种约束条件下的最合适的。概括最优化学校投资方面的应用:

1)现有人力、物力条件下,合理安排,使总产值为最高:如学校的科研投入与产出;学校建筑招标的权衡;学校广告投入;

2)教学过程最优化:巴班斯基用系统论观点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系统,它是由目的;激发——动机;教学内容;操作——活动;检查——调整;效果——评价六个基本要素组成的。他提出效果和时间耗费两个标准。效果标准是指在学生达到国家规定水平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学校和班级,提出不同的评价标准。对效果的评价必须从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全面衡量,而不能局限于学生的学业成绩;时间标准是指“教师和学生都遵守有关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数规定”。[3]根据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想,李延保[4]研究了中医外科教学最优化,毛亮清[5]研究了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最优化;玲[6]更是研究其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

3)校区布局、规划生源方面: 各城区生源最优化的配置给各城区学校的方案;

4)教育投资来源及供给规模预测。

二、常用的最优化方法

2.1朗格朗日乘数法:设给定二元函数z=f(x ,y)和附加条件φ(x,y)=0,为寻找z=f(x,y)在附加条件下的极值点,先做拉格朗日函数:L(x,y)=f(x,y)+λφ(x,y),

其中λ为参数。求L(x,y)对x和y的一阶偏导数,令它们等于零,并与附加条件联立,即L'x(x,y)=f'x(x,y)+λφ'x(x,y)=0,

L'y(x,y)=f'y(x ,y)+λφ'y(x ,y)=0,

φ(x,y)=0

由上述方程组解出x,y及λ,如此求得的(x,y),就是函数z=f(x,y)在附加条件φ(x,y)=0下的可能极值点。

2.2线性规划:线性规划的目标函数可以是求最大值,也可以是求最小值,约束条件的不等号可以是小于号也可以是大于号。在Matlab 中规定线性规划的标准形式为

其中,z是目标函数,st是条件约束。

2.3人工神经网络法:人工神经网络(ANN )是在对人脑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的认识理解基础之上模拟其结构和智能行为的一种工程系统。神经系统的基本构造是神经元(神经细胞),它是处理人体内各部分之间相互信息传递的基本单元。神经元细胞体将接受到的所有信号进行简单地处理(如:加权求和,即对所有的输入信号都加以考虑且对每个信号的重视程度—体现在权值上—有所不同)后由轴突(神经细胞连接其他神经细胞的部分)。

三、基于拉格朗日函数法的最优化学校投资案例分析

某高校在选择不同媒体做广告宣传时,通过同类高校横截面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到如下回归方程[7]:

s(x,y)=400x+200y-20x\+2-40y\+2+40xy

其中因变量S为报考学生数量,它是两种不同宣传广告支出的函数,x代表电视广告支出(千元),y代表纸类广告支出(千元)。

假设两种广告支出限制在40单位。求:1。在这个广告支出限制内是报考人数最大化的电视广告和纸类广告的支出水平各为多少?2。在这个预算约束下的最优报考人数为多少?3。两种广告总支出每增加一单位,报考人数将增加多少?4。在无约束条件下报考人数最多可能是多少?

根据朗拉格朗日函数法首先把x + y=40变形为u(x,y)=x+y-40=0;

其次构建人工变量λ组成拉格朗日方程,本问题属于最大化问题,故函数为:

L=S(x,y)-λ*u(x,y)=400x+200y-20x\+2-40y\+2+40xy -λ(x+y-40);

将L对每个自变量进行偏微分,令其导数为零,构建联立方程:

400-40x+40y-λ=0;200-80y+40x-λ=0;x+y=40;解方程组的:x=25,y=15,s=6500, λ=0;

在无约束条件下结果相同。因此,所求问题答案如下:在预算约束下电视广告投入25千元,纸类广告投入15千元,在这个水平下报考人数最多为6500人,由于λ=0,说明无论广告支出增加多少,报考人数都不会增加。

基于线性规划函数法的最优化学校投资案例分析

由于城区旧城改造、新居建设以及人口流动等因素,现需将城区的六个街区小学生重新分配至该城区的三所学校A、B、C中去。[8]经统计已知六个街区的小学生总人数以及低、中、高年级的比例(见表1)。

同时考虑到可能出现跨街区上学的可能,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每个学校将提供一定的上下课接送服务,由此产生的交通成本费用由上学的远近决定。具体数据见表2,其中0表示不用提供接送服务,短线表示无法提供接送服务。

另一方面,学校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规定每个学校的低、中、高年级学生的比例都应在30%-36%之间。如果从校方利益的角度考虑,为了节省接送的交通成本,所有学生应如何分配到各个学校去,同时又必须保证各年级的比例在规定的范围内。

从学校利益角度考虑,对不能够享受接送服务的地区,学校不必付出交通费用,故我们将不能够提供接送服务的地区交通费用也定为0元,学校接生交通成本最低为规划最优方案。其中学校所需总的交通费用为每一流动路线学生总人数乘以该路线所需交通成本之和。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

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

其中a学校容量,xij: i地区低年级学生到第j学校的人数,yij:i地区中年级学生到第j学校的人数;zij:i地区高年级学生到第j学校的人数 ;cij:i地区接送学生到第j学校的费用;di: i地区低年级学生人数;wi:i地区中年级学生人数;gi:i地区高年级学生人数。

利用matlab软件作为计算工具, 得这种方案产生的总费用为145000(单位),具体人员分配方案见下表3

四、基于神经网络的最优化中国高等教育投资供给规模预测案例分析

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加上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各行各业对高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人才的培养必须以一定的高等教育投资来保证,本案例引用郎益夫[9]《基于神经网络的中国高等教育投资供给规模预测》论文中运用神经网络法研究关于高等教育投资规模最优化预测的成果,来说明非经典最优化算法中神经网络算法在学校实际案例中的运用。

采用3层BP神经网络,输入层设3个结点,分别对应GNP、全国工业总产值和支出法全国居民消费等属性,输出层设1个结点,对应高等教育总经费属性。训练次数和训练精度分别定为10 000和5×10-6,隐层结点数按公式m+n+a(n为输入神经元数,m为输出神经元数)计算,隐层数应该在3~13个之间。设计一个隐层神经元数目可变的BP网络,通过误差对比,确定最佳隐层神经元个数为10,因此采用的神经网络结构为3—10—1结构。网络中间层神经元激励函数采用tansig函数,输出层神经元激励函数采用purelin函数。

郎益夫使用1991年~2000年的GNP、全国工业总产值和支出法全国居民消费的数据进行实验训练,用2001年~2003年的数据进行测试结果,得出2001~2003年高等教育总经费分别是92 315 306万元、107 901 330万元、148 315 651万元。

五、结论

通过以上三个具体事例,在学校投资及资源配置等方面,通过经济学的视角来考虑教书育人,最优化技术在学校是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实用性的,无论采取何种具体算法,都能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得到相应的答案。但由于学校中很多变量很难通过量来衡量,如人才质量,教学效果;其次学校有区别有企业的非盈利性特点,在构建目标函数是有一定局限。这些使得最优化技术在学校应用中,有一定的困难,再加上最优化技术,虽然理论上易理解,但实际运用别是量的计算时,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最优化在学校应用还有更多值得研究和考虑的因素。

[参考文献]

[1]王世忠等.筒论教育投资的性质_特点及其负担原则[J].社会发展:45-46.

[2]李国杰.提高科研效率要看产出影响[J].创新论坛.05.

[3]刘昕.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J].中国学校体育。2000(05).

[4]李延保. 论巴氏最优化理论在中医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9).

[5]毛亮清.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和英语教学[J].教学与管理。200802.

[6]玲.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陇东学院学报.200911.

[7]崔玉平著.中国高等教育经济学研究[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162-165.

[8],2012-6-15.

第6篇

关键词:茶叶贸易;比较优势;经济学分析;措施

中国的茶叶因其悠久的历史和与众不同的特色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从古代的贵族到平民百姓,无一不喜欢茶叶,茶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的国饮。自改革开放以来,关于茶叶的投资逐步增多,并形成了如今的茶叶市场。当前,中国茶叶市场的各项体系区域完善,并因其独特的发展规律与丰富的种类而成为不可替代的商品。提升茶叶市场投资是为了扩大优势,进一步促进茶叶流通,从而带动中国茶产业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通过经济学角度,挖掘茶叶市场投资的比较优势,达到一系列目的,是提升茶叶市场投资优势及扩大茶产品销量、建立名优品牌的有效手段。

1基于茶叶市场投资比教优势的经济学分析框架

1.1信息不对称

首先,要了解信息不对称的含义。在交易中,由于成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等,就会产生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会导致掌握较多信息的一方会处于优势,信息较少的一方会处于劣势。信息掌握得越多,在交易中越有优势。而处于不利方的人将会因信息不对称而更加不利,在茶叶市场中,存在典型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优势多的一方,向优势少的一方释放信息,或通过政策的干预,方可获得更多解决问题的方式。

1.2茶叶厂商的议价能力

增加茶叶厂商的议价能力,是源于其对茶叶品牌的把控。作为商品的生产商,首先,厂商承担着茶叶品牌的建立和质量的把控责任。其次,厂商通过获取竞争对手的信息,深入了解茶叶市场现状,并进行深刻的市场调研,认真分析,制定生产策略,控制生产成本。厂商的议价能力关系到茶叶商品的价格,如果欠缺这种能力,整个茶叶市场价格体系可能会出现失控的状态。厂商议价能力提升取决于多个方面,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形成垄断的市场将通过与厂商协商的方式实现利益最大化,由买方的实际情况决定厂商的议价能力。

1.3消费者购买欲望的提升

对于茶叶商品而言,在市场中迅速提升知名度的最好方式就是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并对产品产生购买欲望的消费者是茶叶可以畅销市场、树立品牌的决定因素,厂商要牢牢把握这一要素,想方设法使消费者对茶产品产生购买欲望。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如何及时抓住消费者的需求是关键。

2形成茶叶市场投资比较优势

2.1注重茶叶产品信息的和宣传

茶叶作为一种商品,与其他产品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得天独厚的市场优势。但是,由于茶叶种类繁多,却鲜有大品牌,因此,在茶叶的信息和宣传等方面就需要认真思考,从而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在国际市场中,尽管中国的茶叶出口整体呈上涨态势,但由于欧盟加大了对中国茶叶的检测力度,导致茶叶价格不断下降。在经济学视角下,茶叶信息与品牌塑造相辅相成,消费者正是通过完善的茶叶信息才会进一步了解产品与品牌。我国不乏茶叶产区,这些产区多风景宜人,将茶叶信息不断完善,对于茶区而言,无疑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通过茶产品宣传带动茶区旅游业的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使消费者加深对茶叶品牌的印象。茶叶品牌的缺失使得茶叶市场必须要重视茶叶的信息和宣传,茶业也要不断加大这一力度,尽快形成茶叶投资市场中最重要的比较优势。

2.2茶叶厂商议价能力的提升

提升厂商的议价能力,一方面取决于产品的品牌,另一方面是基于茶叶厂商自身的品牌号召力,而且后者是形成品牌的基石,需要一定时期的积累。提升厂商品牌号召力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提升厂商的实力,适当借助外部力量,实现厂商在这一区域内的辨识度。因此,茶叶厂商可通过“抱团”的方式达成利益共享,也就是提升了议价能力。对于中国多数茶叶厂商而言,零散、规模小、投资力度有限是硬伤,因此,这种抱团式的利益共享则成为现阶段中小型厂商提升议价能力的最直接手段。

2.3尝试灵活多变的营销组合

这里的目标消费者主要是指能够真正对茶产品进行消费的终端消费者。一般情况下,中间商可得到一定的利益,但对于茶叶生产商而言,此种销售模式存在的弊端是不言而喻的。为了提高厂商的效益,厂商可以借助区域旅游项目与消费者开展互动,通过灵活多样的营销方式吸纳更多终端消费者。

3整合优势中的难点问题

以经济学为角度的茶叶投资市场比较优势分析在实行的过程中,会遭遇种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对症下药,方可具备正确的方向。

3.1茶产品信息与宣传的时间界定

茶产品的信息和宣传并不是随时宣传或即可,而是要遵循一定的周期性。以茶叶产区为例,风景宜人的茶叶产区通常可作为旅游胜地,但旅游也分淡季和旺季,这与茶叶产品的信息息息相关。茶叶与传统的节日关系不大,其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与旅游产业息息相关,在旺季的时候茶叶信息,进行品牌宣传,不仅可以使更多游客了解茶产品和与之相关的地域文化,还能够使更多人对茶叶产品和品牌充满兴趣。此外,针对茶叶的信息可以创造时机,以更加新颖的方式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3.2茶叶旅游市场的定位关于茶叶的旅游市场开发问题,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首先,茶叶所在的产区往往景色秀丽,具有很强的资源优势。其次,将茶叶产品与旅游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营销模式,因此,旅游市场的定位问题十分关键。一旦定位出现偏差,或者不合时宜,从旅游产业到茶产业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巨大的损失。简而言之,旅游市场的定位需要能够足够支撑茶叶的营销和推广。

3.3维系茶商之间的利益平衡

茶叶厂商选择抱团共享利益后,其后续问题主要就是利益之间如何平衡。在进行茶叶销售和推广的过程中,往往现实因素会直接压倒设想的条件,仍然会有一部分人为了谋求最大利益而互相挤压,从昔日的同盟者变成互相拆台的商业敌人。对于茶商而言,如何维系利益平衡,确保每一方都能得到既得的利益,预防拆台的情况,这需要茶商认真思考。利益平衡源于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一方面需要时间的考验,一方面需要使各方认识到利益的来之不易。3.4茶叶营销组合的设计在茶叶营销中,需采取多种方式进行销售,方可获取最大利益。获得利益的前提是捕捉到目标消费者,这些消费者需要通过有效的营销组合吸引足够的注意力。因此,在众多人群中,茶叶应如何脱颖而出,为更多人所记住,是需要业内人士思考的问题。以最具代表性的茶文化来讲,通过茶文化与旅游产业形成营销组合,就是一种良好的组合方式。通过茶文化传承本地文化精髓,其所产生的文化效应,将激发更多的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4构建措施

4.1从范围经济中着手实施

关于茶叶投资市场的开发,当结合旅游资源时,需遵从范围经济的原则。具体来讲,可通过当地的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出与当地茶文化特色相结合的旅游项目。这些旅游项目要各有针对性和侧重点,如纯参观游览项目,实际体验项目,回归田园的农家乐,茶艺表演,品茶论茶等等。项目要从不同角度全方位体现茶文化和茶产品特色,以旅行的方式贯穿其中,成为一个个生动别致的项目,体现范围经济的效应。

4.2综合决定茶叶信息时间

在茶产品信息宣传方面,需要综合考虑时下宣传的时间节点。可与茶叶产区的风俗习惯和节日主题相结合选择时间,或者根据茶叶市场中最热门的商业洽谈会选择最佳时点。最终的决策,还要预计游客光临的大概数量而进行最终敲定。

4.3行会出面平衡利益

茶商之间的利益问题需要由第三方出面解决,最好的人选就是当地茶叶生产协会。与政府不同的是,作为非政府组织,行业协会在茶业内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可以为当地的茶商树立典范,规范其言行。通过行会出面平衡茶商之间的利益,通过共有的品牌发挥自身优势,不同茶商的产品就会呈现出差异化。在利益面前,各方就会根据自身优势,平衡利弊,形成真正的战略合作关系。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经济学角度提升茶叶市场投资比较优势,进行进一步的构建,需要通过茶叶产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结合茶叶产品进行销售。大力挖掘茶叶市场的比较优势,结合茶文化的精髓和当地宝贵资源,寻找推动茶叶市场发展的有效途径,并以此与各界人士共勉,共同推动我国茶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洲.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中国茶叶生产与出口战略转变[J].兰州学刊,2007(4):62-64.

[2]谢庆.广东省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基于钻石理论模型的分析[J].南方农村,2013(10):13-19.

[3]闫逢柱,张文兵.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6):80-85.

[4]万青,闫逢柱.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分析与政策建议[J].资源科学,2006(4):118-124.

[5]陈坚.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分析[J].国际商务研究,2010(3):34-42.

[6]张红旗,圣涛.我国主要产茶省份茶叶产业竞争力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34-38.

第7篇

创业投资是从“Venture Capital(即VC)”翻译过来的,现代意义上的创业投资起源于美国,它体现了资金、管理、技术、创业精神的有机结合,是一种有别于一般投资的金融创新行为,它指的是在资本上支持那些风险较高的创新活动。我国的创业投资兴起较晚,它始于我国20世纪80年代。国内对“创业投资”一直具有不同版本的译法,具体可以参看表1。

由此可见,国内对“VC”具有多种不同的叫法,那么国家在进一步规范创业投资行业方面就比较困难,而且也很难予以政策上的支持。“Venture”这个词最初的意义是“冒险”,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企业创业领域,“Venture”并不仅仅指的是“冒险”,它现在已经逐渐被赋予“创业”和“冒险创建企业”这发面的特点内涵。因此,“Venture Capital”就有了“创业资本”这样一个资本形态的名称。后来随着人们对这个词的不断深入认识,最后又被赋予了动态的概念,即现在所称的“创业投资”。但是,这并不是说“Venture Capital”在任何情况下都指的是“创业投资”,在现在的创业投资领域,根据具体的不同语境,它还是可以翻译为“创业投资”或者是“创业资本”。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创业投资”这个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业投资一般包括两种不同形式的投资。一种是非正式私人投资(Informal Business),这种投资的投资量一般比较小,范围也比较狭窄,它完全是由个人自行决策。另外一种是制度化创业投资(Venture Capital)。狭义的创业投资则主要指的是现代意义上的制度化的创业投资。

二、大学生创业投资风险分析与规避

大学生创业投资可以很好地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而创业投资是一个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行为。因此,在创业投资时,必须认真把握风险问题,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规避。从创业投资的风险来看,主要分为融资阶段、投资阶段、退出阶段三个阶段,下文将从三个阶段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风险以及规避的方法。

(一)融资阶段创业投资风险与规避措施 具体如下:

(1)融资阶段风险。大学生创业投资始于融资,如果在融资阶段就遇到资金短缺,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创业投资的发展。表2是我国创业投资机构投资金分布图。一是融资渠道单一。大学生创业投资的业务流程是从融资开始的,它为后续开展投资、管理、退出等业务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因此,融资阶段对大学生创业投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就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投资的融资渠道来看,非常单一,大多是依靠银行贷款,大学生的资金来源比较有限,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创业投资后期工作的开展。二是信用风险。大学生在创业投资时,由于自身的特点,比如认知有限,不能够有效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大学生创业投资所处的信息不对称环境等,导致很多金融机构不相信大学生创业投资,对大学生的信用产生了怀疑,所以采取了不利于大学生创业投资的贷款审批办法,比较常见的有不授予基层银行以贷款决策权,或者是对贷款审批权不收等方面的办法,最终给大学生创业投资的融资带来很大的风险问题。

(2)融资阶段的风险规避措施。具体为:

一是拓宽融资渠道。想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就需要多方面的支持。政府方面要予以政策上的支持,设立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根据大学生创业投资的融资情况,政府可以将扶持大学生创业投资发展基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另一类是创业投资企业风险补贴资金,这方面的资金必须要由财政专项资金来安排预算。一方面,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可以根据大学生创业投资的具体情况,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来扶持大学生创业投资,一种是跟进投资方式,另外一种是参股创业投资方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解决融资问题,大力支持大学生创办的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创业投资风险补贴资金则是为大学生的创业投资所提供的风险补偿机制,能够有效帮助大学生规避融资风险。在国家信贷收紧的形势下,政府设立大学生创业投资发展基金,可以有效帮助大学生初创期的融资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从而更好地为大学生创业投资服务。财政部门要进一步采取相关的措施,对这方面的基金进行监管,确保基金的使用,然后定期向相关部门上报资金的运作情况,然后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政府要做好引导工作,通过多种运作方式来为大学生创业投资提供融资服务。

二是创办大学生创业比赛和培训。在学校中创办创业比赛,通过一系列的创业模拟练习,可以让大学生提前了解创业投资的相关知识,进一步锻炼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投资意识,积累创业投资知识,提高创业投资素质,这需要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合作。1983年,美国的奥斯汀德州大学举办了第一届大学生创业竞赛,后来很多学校纷纷举办了大学生创业竞赛。在校期间就组织学生进行创业投资,让大学生积累关于创业投资方面更多的知识,提高了这方面的能力,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规避融资阶段的风险。

三是金融机构的贷款倾斜。大学生在创业投资阶段,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会上很多的金融机构不太愿意将资金贷款给大学生。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难题,政府机关应该给予帮助,让金融机构在贷款上做一些倾斜,促进大学生的创业投资取得良好发展。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解决:其一,优先贷款支持,适当发放信用贷款。为了能更好地解决大学生融资阶段的贷款问题,解决大学生的信用风险,对那些高校毕业生的贷款,可以由大学生自己作为借款主体,而贷款的担保方可以是其家庭成员,但是需要其担保人具有稳定的收入或者是拥有有效资产,这样可以实行联合担保。此外,对于那些还款有保障(比如创业投资的项目收益大、风险相对较低等)、资信良好的担保人,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发放一些信用贷款,解决大学生创业投资的融资问题。其二,进一步简化贷款手续。大学生在创业投资时,需要的资金流动性比较大,如果贷款手续复杂,则会严重影响大学社的贷款热情,而且还会影响创业投资的后期发展。因此,金融机构在充分保证贷款的各项流程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外,进一步简化贷款手续。其三,利率优惠。考虑到大学生创业投资的具体情况,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贷款风险度的不同,在贷款利率上给予大学生一定的支持,即充分考虑法定贷款利率,然后根据情况不同,做出适当的下浮或者上浮,从而为大学生的融资贷款服务,帮助大学生规避融资阶段的风险。

(二)投资阶段创业投资风险与规避措施 具体有:

(1)投资阶段风险。在大学生的创业投资中,创业投资在运作的过程中伴随着多方面的风险,这些风险都会影响大学生创业投资后期的发展。具体来讲,这些风险主要表现在:

一是技术风险。一般来讲,大学生在创业投资时,大部分投资的企业是处于种子期或者是初创期,且这些企业大多是属于中小型的高新技术企业。那么这些企业的科技成果还不太成熟,处于向新成品、新技术转化的过程。此外,这些新产品和新技术都是处于发展期,没有经过市场和大规模生产的检验,本身还不太成熟。在实际的生产中,人们无法预知这些技术的可行度有多高。因此,这方面的投资风险就比较大。技术方面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新技术在转化为产品之后,并不是完美的,往往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缺陷。另一方面,配套风险。在这些高新技术企业中,如果想要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其中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套,比如多种专业相关技术配套、其他资产配套等。如果在转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利因素,比如相关技术不成熟、原材料稀缺等,这些都会严重影响科研成果向产品的转换。

二是市场风险。创业投资项目的风险往往会受到市场的影响,比如市场竞争环境、市场定位环境等,从而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创业投资发展。具体来讲,其风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竞争对手的数量问题。就目前我国的科技水平来看,还存在信息不充分的问题,这就造成好几家公司同时开发某一技术,无形中提高了竞争的风险程度。其二,需求分析问题。大学生在创业投资时,还需要做好目标市场定位,调查所投资的项目是否具有良好的市场需求,从而为后期的决策提供良好的依据。如果市场需求分析不可靠,那么就会提高投资风险的程度。

三是外部环境风险。从创业投资是周期来看,它属于一种中长期的投资,而投资阶段又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比如国家政策的改变、市场经济的景气程度等,这些都会增加大学生投资阶段的风险问题。

(2)融资阶段风险规避措施。投资阶段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投资的核心阶段。因此,大学生在创业投资的投资阶段,一定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及时规避投资阶段的风险问题,从而促进投资阶段的顺利进行。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解决:

一是合理选择投资形式。一般来讲,每个项目在不同的阶段和领域,其面临的风险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学生一定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合理选择投资形式。常见的投资形式有以下几种:其一,组合投资。这个组合投资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两种方式。阶段投资组合。一般来讲,创业企业都要经过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分别是种子期、起步期、扩张期、成熟前期、重建期。这五个阶段所需要的投资额以及面对的风险等方面都是不同的。从我国创投项目的阶段来看,其投资的金额可以参看表3。行业投资组合。对于不同的项目而言,其面临的风险是不一样的,那么大学生在投资的时候,一定要实行分散投资,从而最大程度上规避投资风险。其二,联合投资。大学生的资金毕竟有限,那么在投资的时候,如果某个项目需要的资金量比较大,大学生不能独自承担投资风险,那么就可以联合其它创业投资企业一起投资,这样可以大大分散投资风险。一般来讲,由那些投资经验比较丰富的创业投资公司充当“领投”的角色,大学生就可以扮演“跟投”的角色,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投资风险,还可以学习“领投”企业的投资经验。

二是慎重选择项目。是否选对创业的项目直接影响大学生投资的成败。因此,大学生在选择投资项目时,一定要慎重,避免仅仅依靠想象或是理想来做事。在创业前期,一定要做好市场调查,比如调查项目的市场定位、竞争对手的数量、项目的消费人群、项目的优势和劣势等,从而做到理性投资。此外,在创业的初期,在选择项目的时候,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其一,尽量选择那些自己比较熟悉或者是擅长的项目,这样可以让自己尽快适应行业业务,节约成本,还能进一步缩短项目的摸索时间,从而有效降低投资风险。其二,关注政府的相关政策,尽量选择那些享受政策优惠的项目,大学生选择这些项目后,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政策优势,促进项目的良好发展。其三,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这就需要大学生及时关注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大学生在创业投资阶段,很容易遇到各种风险,比如合同诈骗、知识产权侵权等。因此,大学生一定要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避免掉入各种陷阱,充分利用法律法规来捍卫自己的权利,同时提供警惕,确保投资阶段的顺利发展。

三是充分利用合同。大学生在创业投资时,选择创业投资的项目后,一定要充分利用合同来规避投资风险,其中涉及多方面的知识,比如联合售卖权、保险保障条款、参与和监督条款、反稀释条款等,从而最大程度上规避投资风险。

(三)退出阶段创业投资风险与规避措施 创业投资的退出,它指的是大学生所投的企业发展成熟之后,将之前投入的所有资本通过某种形式,最终转化为资金形态予以撤回。大学生创业投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良好的收益,大学生只有将投入的资本退出,才可以最终实现收益,然后再将创业资本投资到其它项目中,这样就可以获取更大的利益。

(1)创业投资退出途径。从创业资本的退出途径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首次公开发行。就目前我国创业投资的退出途径来看,首次公开发行是目前最为成功的方式,它获得的收益也最高。这种退出方式指的是创业企业转变募资方式,即由之前的向个别股东募资转变为公众募资,这种退出方式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比如可以根据股票的市场价格来灵活控制退出时间、取得价格优势、为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的道路等。二是第二期收购。创业投资企业通过资本投资,扶持创业企业的经营,但是创业企业的发展并不是非常好。那么创业投资企业就可以将手中的股权转让给别人,这样并不影响创业企业的股权结构。这是目前我国比较常用的创业投资退出方式。三是并购。创业投资企业在退出资本时,中间遇到了转让股份的困境,它涉及到创业企业的所有股东的股权所有问题,那么就需要创业投资企业各方面的配合,这种创业投资退出方式实行起来比较困难。四是回购。所谓企业回购,它指的是所投创业企业,因为企业经营的需要,想要从创业投资企业手中赎回他们所拥有的股权,从而实现了企业股权的内部化。这种退出方式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耗费的时间也比较短,所以也比较常用。五是清算。创业企业在其生产经营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经营不善、管理不当等,创业企业的发展陷入困境,失去发展的可能性。创业投资企业就会采取清算的方式来退出。从清算的操作方法来看,主要是将创业企业的资产采取拍卖手段,最终将其变现,从而获取自己应有的残值。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清算方式是一种不成功的退出方式。

(2)退出阶段风险。一般来讲,创业投资企业在实行股权投资时,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最终的退出来获得最大程度的资本增值。但是,创业投资企业在退出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退出的时候也面临多种风险。具体来讲,退出阶段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业企业价值下降。大学生在创业投资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比如创业企业在资金投入阶段,创业企业的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在创业投资退出时,其市场价值猛然下降,那么大学生就失去了最佳的退出时机,不能获得理想的价格,最终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二是创业企业不配合。大学生在创业投资退出时,需要创业企业的配合。但是,当创业投资企业需要退出时,与创业企业或者是创业企业的管理层出现了利益冲突,两者之间没有达成共识,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创业投资企业的退出。三是产权交易市场的缺陷。产权交易市场是创业投资退出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就目前我国产权交易市场来看,还存在很多的缺陷,从而严重影响了创业投资的退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产权交易市场分散。由于我国缺乏对产权市场的宏观调控,所以导致其交易市场分散,不利于创业投资的退出。其二,市场定位模糊。就我国产权交易的市场定位来看,政府的行政命令较多,产权交易市场大多依赖于国有企业改制服务,从而大大降低了产权市场的汇集。其三,产权交易市场的很多功能难以发挥出来。

(3)退出阶段风险规避。为了进一步规避创业投资在退出阶段的风险,必须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使得创业投资得以顺利退出。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合理选择退出方式和时机。大学生在创业投资中,为了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和尽量避免与创业企业发生利益冲突,充分结合创业公司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退出方式以及退出时机,规避退出阶段出现企业价值骤降的风险问题。这里就需要大学生关注市场动态。对于创业企业的产品,了解市场发展动态,从而掌握好其发展趋势,在最合适的时机选择退出。这样既能获得最大的收益,又能与创业公司达成共识,最终获得良好的收益。

二是充分利用合同的制约作用。大学生在创业投资时,为了避免退出阶段出现的各种纠纷,就可以对后期可以预料到的各种风险,以合同的形式事先约定好,这样就可以通过合同的强制性特点来规避风险问题。一般来讲,在合同中涉及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退出条款,其中要包括回购保证、强制转让、转换条款;优先清算条款,从而保障创业投资的顺利退出。

三是拓宽退出渠道。为了最大程度上规避创业投资中退出阶段的风险,必须要进一步拓宽退出渠道。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着手解决。其一,政府部门应该要充分考虑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结合现有的条件,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进一步规避中小高新企业资本退出风险。其二,充分发挥产权交易市场的作用。产权交易市场对创业投资的退出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充分发挥产权交易市场的作用。要不断扩大产权交易的品种,在原有的物权交易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力发展股权等多方面的交易。要统一交易规则,确保交易信息得以充分披露,这就需要不断创新监管方式,方便创业投资企业能够在一个完善的产权市场中顺利流通,保证创业投资的顺利退出。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打破产权交易市场地域分割的格局,确保产权交易市场的无障碍交易。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大学生就业;悖论

2008年的国际经济衰退,对我国经济和就业影响日渐明显,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从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角度来看,教育投资会带来人力资本的提升,而人力资本的提升又会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恰恰相反的是目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与人力资本投资呈现相悖现象。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及人力资本投资简述

1999年开始实行的高校扩招政策使得毕业生人数迅速增长。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人数为108万人,而高校扩招政策实行的第一年即1999年,这个数字增加到了149万,增幅达到47%。2009年,高等教育招生人数达到611万。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万余人。但与之相对应的就业率却不乐观(见表1)。

从表1中可以计算得到,2001-2009年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都在不断攀升,待就业人数也在大幅度的增长。与这两组增长数字相反的确是就业率持续下降。这样的数字非常直观地告诉我们,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且在一段时间内将会持续严峻。

如此高的待就业率显然有悖于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所谓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而教育人力资本是人力资本的重要方面,人力资本是决定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投资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投资,然而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却是对这种回报的一种阻抑和折扣。

由于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只能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实现,所以,决定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是预期收益。大学生教育预期收益计算公式如下:

S=W・R-C0

其中,S表示大学生教育预期收益,W代表实际起薪,R表示大学生就业率,C0表示教育成本。

从公式中我们不难看到,当起薪越高,就业率越高,教育成本越低时,预期收益也就越高。而目前的状况是教育成本高,起薪以及就业率很低,这就导致预期收益的降低。教育收益率低也就意味着个人接受教育并没有得到足够的经济回报。

二、造成人力资本投资与大学生就业现状相悖的原因分析

(一)人力资本投资存在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浪费和教育过度现象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使得劳动力市场始终有一支失业大军。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人力资本的投资环境得不到改善,投资渠道未见拓宽,同时,在前期投资收益不理想以及避免个人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情况下,投资者只好寄希望于追加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力度,追求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以便把包括前期投资在内的收益都提高到一种理想水平,这就使得社会、家庭和学生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大大脱离现实的需要。“专升本、本升研、研升博”现象越来越普遍。在诸多情形下,家庭和学生别无选择地要接受高等教育,而用人单位在无法招聘到所需要的人才时,也只能将招聘的学历要求提得更高,学生为了找到合适的工作,达到用人单位招聘要求,就进一步的追加学历,由此而进入了“恶性循环”。教育投资盲目性的增加,必然造成人才教育结构与社会人才需求结构相脱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教育资源浪费和教育过度现象,并有可能由此进一步加剧高等教育投资的风险性。

(二)高等教育学科定位和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轨

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在学科定位和专业设置上存在不合理现象。首先在学科定位上脱离原有的学科优势,不考虑自身的基础而追求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在专业设置方面,片面求全,盲目开展热门专业,忽视具有优势的冷门专业。这些不合理现象的存在与当前大学发展模式以及社会舆论有着很大关系。当前,不少高校为了“升格”,为了达到国家规定的数字,盲目设立一些不具备教学师资力量和实力的专业、学院。为了迎合市场所需的热门专业而放弃本身拥有的优势力量的社会需求不大的所谓的冷门专业,显然是不合理的。此外,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未有效利用起来。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大多以提高就业率为目标,工作对象往往仅限于毕业班学生,这种就业指导工作的短期化和模式化特征较为明显。学生缺乏就业思想、就业技巧等方面的系统引导和培养,因此在就业时这些技能缺陷就暴露出来,由此对大学生人力资本的流动所造成的影响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投资回报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

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我们不难理解,大学生到了毕业时期实际来看是人力投资到了需要回报的阶段。在我国,随着高校的扩招,个人对教育的投资也越来越重视,这种投资看重的正是人力资本积累后的高回报。我国东西部发展、城市与农村发展都极为不平衡。有关研究表明,中国教育基尼系数所反映出来的教育不平等状况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经统计,从2001年城乡义务教育专任教师学历状况看,小学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只有20.3%,比城市低20个百分点;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只9.4%,而城市达到23.5%,城市是农村的2.5倍。我国东部地区的师资力量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又高于西部地区。西部城市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7.4%,只相当于中部城乡的平均水平;西部农村地区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只有6.9%,远远低于中部农村的10.1%和东部农村的10.5%。

(四)大学生自身就业观念问题

大学生自身就业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就业难现象。很多学生向往发达地区发展,这种就业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方向。大学生不愿意去中西部地区、制造业部门和农业部门、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工作是造成大学生“无业可就与有业不就”矛盾现象并存的主要原因。同时,当前大学生的自我意向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很多大学生对薪金和职位的要求非常高,眼高手低。由于他们不能恰当地给自己正确定位,导致“高不成、低不就”、“就业不难、择业难”的现状。一部分大学生宁愿待业或做临时工作,也不愿意“屈就”。此外,主观上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大学期间学习没有目的性,一旦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就去考研、考公务员,以此来缓解就业的压力。

三、政策性建议

(一)深化教育改革,优化学科设置

高校应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强化自身在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的重要角色与地位,在生产人力资本的同时努力帮助投资者实现投资收益。首先,在高等教育结构和专业设置上应遵循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发展高校具有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优势的专业,避免盲目追求热门以及为“升格”学校而发展一些社会需求量小和自身不具备条件的专业。要坚持“突出特色、注重内涵建设的重点发展”的原则,与“学科建设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规模兼顾效益的和谐发展。其次,建立健全的就业指导工作制度。一般地说,“对于教育投资的个人货币收益的变差,部分地是由于各个人在教育的非货币方面(作为消费构成因素)的差别以及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效率方面的差别所致,部分地则是源于各个人的贴现率的不同”。在这些因素中,教育过程中的效率是高校行为的因变量。为此,高校要调整大学生人力资本产出与收益上的偏差,就要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效率。要培养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工作队伍,建立健全职能部门和院系目标责任制,加强人员配备和条件保障充分发挥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的特殊职能。树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长效观念,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二)优化配置,使人力资本市场合理化

政府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要求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改进人力资本投资结构,用投资结构引导教育结构的改变,制定人力资本投资规划。针对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结构存在诸多不合理的情况,如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城市农村发展不平衡,人才不足与人员过剩的状况并存,某些专业人才奇缺与另一些专业人才过剩并存等等。要改进人力资本投资结构,政府要加强对未来社会发展走向预测的科学性研究,并将研究结果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对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方向提出指导,并减少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损失。同时要研究、收集、社会各行人才需求预测,指导个人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矫正人力资本投资偏差,引导全社会在教育领域内理性投资。同时,政府要采取有力手段激励企业和用人单位在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政府要通过一些措施,如完善就业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东西部、城乡平衡发展;建立健全的相应法律法规,一步步地规范市场,完善制度,给大学生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个人和家庭方面

首先,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回归,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的现象将持续较长时期,加上高等教育本身的结构性矛盾一时难以改变,就业难和薪资低迷也将在长时期内继续存在。大学生起薪下降、白领薪酬增长率下降成为必然。因此,大学生们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心理准备,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大学生在择业时应遵循现实性原则。同时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大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应尽快适应新角色,正确认清自己的定位,摆正自己的位置,积极主动地保持与外界的协调,度过心理不适期。其次,增加对当前就业形势的了解。家庭和学生个人应该注重高等教育的理性投资、强化投资成本和收益。在对其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前,要进行全面的理性的分析,包括教育的层次、形式,专业以及未来所从事的岗位。结合市场需求信息、职业发展走向以及就业状况等等,从而提高投资回报率,减少盲目投资和浪费现象。大学生应在学习之余,主动学习当前的就业政策,调查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有哪些变化,根据变化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方向,从个人素质条件着手进行重点培养,以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同时根据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扬其长、避其短,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决策,顺利就业,或根据自身能力及兴趣、爱好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自主创业。此外,也是最重要的,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市场经济的规则是有能力和技术且积极主动的人就会有工作。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只有把自己塑造成具有真才实学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美)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2、雅各布・明塞尔.人力资本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3、王建胜.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索[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9.

4、李双,李国辉.浅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及其对策[J].思想政治研究,2006(1).

5、王德文.教育在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转型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