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安全生产管理成效

安全生产管理成效赏析八篇

时间:2023-11-30 11:22:26

安全生产管理成效

安全生产管理成效第1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有效路径

在煤矿安全管理的过程中,由于技术不过硬、素质不全面、管理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会带来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安全事故,因此,要结合煤矿企业综合发展的需要,注重强化煤矿安全管理,形成施工、技术、管理措施、文化氛围等方面的运用,更好地推动安全管理的有效落实。

1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1.1追求经济效益、投入较少

在综合管理过程中,一些煤矿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强调产量与输出,在安全生产与安全规范管理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在市场化经营的背景下,不能将安全生产与技术要素相融合,没有对生产流程中的相关环节进行资金投入,在设备更新、人员培训等方面不能及时的增加成本,相反是减少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投入与资金投入,形成安全要素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1.2管理纪律不严格,存在有疏忽

在煤矿安全管理纪律的应用中,还存在约束不够、监督管理不严格等现象,例如,制度建立不健全、制度运用不彻底、处罚管理不到位等等,在缺乏相应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安全管理的综合合力还没有全面形成,尤其是在部门联合、综合管理、协调运用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全面化的管理模式,在没有详细综合的管理细致表格背景下,对于整个生产环节的控制还不到位,特别在监督管理这一方面,还存在管理约束不到位,生产要素不齐全等影响,都不利于煤矿综合安全生产的有效应用。

1.3业务管理不全面,安全系数不高

在煤矿综合安全管理中,一些员工在安全意识方面不高,没有从煤矿员工的安全管理等方面出发,尤其是在降低风险系数等方面的技术、安全管理措施还不到位,一些员工的综合业务素质不全面,不能定期的加强安全与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不善于在实践中加强锻炼、总结,因此,安全意识相对淡薄,综合素质也不能全面适应当前综合管理的需要,不利于提升煤矿安全管理。

2分析煤矿安全管理中的相关安全要素

2.1强化员工的综合安全行为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员工的安全行为对于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尤其是在加强安全操作等方面,要围绕有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要素等,在操作规程、安全系数等方面,形成有效的管理。其中,将员工的行为要素纳入到安全管理的措施之中,通过结构化的分析处理,对于员工参与组织活动的安全程度、管理模式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在行为要素的控制中,主要是围绕知识、技能、安全意识、实践能力、综合素养等能力要素进行培训、锤炼,加强对员工安全态度的引导,形成综合知识、能力、态度等整体认知的提升,减少由于员工个性差异等造成的影响,减少在安全管理存在的隐患,增强整个安全管理的综合功能[1]。

2.2强化管理者的综合安全行为

煤矿安全管理者对于煤矿的综合运行以及方向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管理效应,因此,在综合人力资源的管理之中,要形成对管理者更加严格、规范化的管理,在强化综合培训的过程中,注重对员工知识力的运用,同时,也要细化管理措施,加强对管理者的精细化管理,通过建立奖励、惩处等手段进行综合管理,在行为设计的过程中,通过管理者的优化设计,形成在安全管理中规范化、计划运用、安全监督以及奖励制度等方面的应用,及时掌握好员工的思想、行为等,并制定出符合员工个性特点以及企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管理措施,形成设计行为、管理行为、交流行为、风险控制行为等多方面的应用,推动整个科学管理的有效进步。

3探讨强化煤矿安全管理的路径优化

3.1优化措施,构建安全生产评价管理系统

在具体管理的路径中,要形成科学有效的生产评价管理机制,注重在生产许可的过程中进行安全级别的有效界定,加强安全督查部门的有效检查力度,形成多项综合考核指标的有效应用,并且,对于在煤矿管理中的瓦斯抽检、施工安全、技术创新等运用,加强煤矿企业中的事前监督、事中监督等管理,构建综合安全管理性能要素的有效控制,定期与不定期的形成监督管理模式,全面加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要素,有效推动煤矿企业的综合安全性能[2]。

3.2优化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管用有效的制度

制度管理在煤矿综合安全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构建安全有效的质量标准化建设中,形成“检查、达标、验收、奖惩”等综合管理渠道,突出在每一个环节的系统化管理,围绕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构建有力的民心工程,注重将安全生产贯穿在企业效益追求的每一个关键点,抓好安全生产就是抓好经济效益,只有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突出安全效能的管理,强调安全质量的有效保障,才能更好地推动煤矿安全发展并服务于经济需要[3]。

3.3优化行为,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安全模式

在具体的安全管理模式中,要构建行之有效具体的安全责任制度,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安全责任目标,确保在安全生产中每一个关键因素的运用,突出加强对煤矿安全企业全面考核、责任制管理、安全评级等等,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增强企业的安全责任意识,并在具体的管理中形成安全生产的实施效果,在安全意识上加强安全综合管理,从而在源头上有效控制好风险系数。

安全生产管理成效第2篇

关键词:投入产出;工程项目;理论融合;安全管理效率

1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效率概述

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十分关键,它不仅可以保证工程的进度,保证项目施工的正常进行,还可以减少安全事故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因此,企业务必要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给予足够重视,努力提升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不能因为担心成本增加而在安全防范措施的施行上有所疏忽或者减少必要的投入。但另一方面,虽然安全管理十分重要,企业也不能盲目的一味地进行安全建设,同样要对投入的成本进行仔细的斟酌和权衡。在安全措施方面投入过多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会影响到企业的预期收益,导致资源的过度投入和浪费,这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如何对安全管理投入的多少进行合理把握,从而进一步提升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效率,是很多企业所面临的一大困境。

2安全管理投入理论内涵分析

2.1安全管理投入概念的界定。安全管理投入指的是在工程施工中,管理人员在预防事故的发生、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减少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方面所投入的各种资源,其目的是为了保障项目施工的安全,降低事故发生所带来的危害。建筑工程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具有很大的必要性,虽然该投入不像在质量和进度等方面的投入那样可以给企业带来较为明显的效益,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到效果,但它却是企业建筑施工项目的最为重要的一道保障,可以极大地消除安全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同时,这也是对企业利润的一大保障。2.2安全管理投入相关的经济学特性分析。在进行安全管理的投入时,有必要对所投入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优化资源分配方案,从而使较小的资源投入带来较大的安全保障效果,为企业降低成本。因此,有必要对投入的资源进行经济学方面的分析,从而对其经济特性有较好的了解。安全管理投入的经济特性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收益不确定性。由于安全事故的发生与否属于概率性事件,其所造成的损害同样也是不确定的,这就使得安全管理投入的收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投入的多寡并不会直接对项目收益造成影响;第二,保障性。该特性指的是安全管理投入在施工项目中实际所起到的是一种保障作用,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并不能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第三,有效产出的确定性。虽然安全管理投入并不能直接带来明显的效益,但它在减少工程项目中的安全隐患以及降低安全事故所带来的损失方面的巨大作用是可以确定的;第四,边际效益降低性。该特性属于一般的经济学范畴,在此指的是当安全管理投入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对其进行增加所带来的效益将会出现逐渐降低的态势,即安全管理投入存在最优值,可作为企业在把握安全管理投入力度时的参考。2.3安全管理投入辐射范围的界定。在现阶段,由于计算方式的缺陷,使得安全管理投入的估算只能包括直接性的投入成本,而不能将间接的投入成本进行反映,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安全管理成本的准确性大大降低。另外,在安全管理的成本投入中,不仅包含了在对事故进行预防和处理时的费用,还要包含事故发生之后所造成的财产等的损失以及为减少该损失所投入的费用,这样一来才能将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所有费用都囊括进来。2.4安全管理成本体现主体项目分析。安全管理的成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设备和设施的购买费用。在实际施工中,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有时会需要购置一些特殊的安全防范设备,从而抵御管理失误或者自然环境所带来的风险;第二,相关机构和部门的费用支出。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相关部门在进行安全管理时难免会产生一定的费用,这对于安全生产来说是必要性支出,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第三,信息系统费用。在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安全管理中引入了信息系统,这一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信息系统的信息收集、分析、风险监控等功能,极大的保障了施工安全。

3安全管理产出理论内涵分析

3.1安全损失的组成项确定。工程项目在发生事故时所产生的安全损失主要分为两类:有形损失和无形损失。前者又包括了直接性和间接性损失,直接性损失指的是事故直接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属于事故带来的最主要的损失,是相关部门应给予足够重视的地方,而间接性损失则指的是相关设备的损坏所带来的维修费用或更换费用的支出,属于较次要的部分。无形损失的度量比较困难,它对于企业的影响无法用实际的数字进行表现,一般指的是企业为了提升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而采取一定措施所支出的费用,其特点表现为:获利空间的减少、信誉的受损、施工生产率的降低以及心理上的影响。3.2安全管理产出辐射范围的界定。安全管理的产出主要是在事故发生时及发生后所造成的安全损失的大小,包括上述的有形损失和无形损失。当安全管理水平较高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无形的效益,例如提升企业的信誉,从而间接增加了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4投入产出理论与安全管理效率融合的分析

将投入产出理论与安全管理效率进行融合,即将安全管理投入与安全管理产出之间的比率作为安全管理效率的值,从而可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首先要对投入和产出进行一定的计量和合理的评价,通过将整个工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进行统一核算来计算投入总成本,再根据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以及安全损失的衡量等对所避免的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估算,可求得安全管理产出的大小,其次是计算二者的比率,得到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效率,最后可得出各组成因素间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现代建筑行业的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关系到工人的安全和企业的财产,还对整个行业甚至社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本文对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效率以及投入产出理论进行了仔细分析,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了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周智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3.

[2]蔡守华,周明耀,叶志才.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估方法[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

安全生产管理成效第3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管理

供电企业班组安全管理的重点在现场。企业的生产任务要靠班组完成,各项规章制度也要靠班组落实,而把班组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现场,是企业把整个安全生产目标转化为实施运作的有效途径,搞好现场安全管理,必须把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即人员、机械、材料、方案、环境)与行为、状态、责任“三大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通过高标准、严要求、勤检查等手段狠抓班组的现场安全管理,才能确保安全生产。以下是企业的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以人为本是班组安全管理的核心

班组长是班组的核心,既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具有承上启下的特殊作用。因此,要抓好班组安全管理,必须从班组长抓起。组长要树立班组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形象:

(1)首先企业的领导者要认识到人的素质决定资源的素质,决定着企业的兴衰。选准着眼点,选拔录用有素质、有技能、有活力的班组长,用他们的技能和活力去管理、启发、带动更多的员工,发挥一线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关心员工的喜怒哀乐,为员工分忧解难,让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到生产之中,使员工真正感受到我靠企业生存,企业靠我发展,建立起“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集体观念。(2)班组长要树立对企业和员工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要起模范表率作用,要身体力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认真抓好三违控制,及时制止不安全行为。(3)班组长要有建立良好健康的个人形象,要善于做员工工作,掌握班组成员的思想动态,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员工,把大家团结在自己身边。

二、注重实效建立班组安全管理新局面

(一)安全目标要贴近实际

班组的根本任务是安全、文明、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因此,班组在实现生产目标的过程中始终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安全目标是班组生产技术与管理技术的综合体现,应从班组的实际出发,在企业总目标的框架下制定与安全目标相适应的班组安全目标、工作流程和监督程序。目标过高,无法实现,会导致班组成员失去信心;目标过低,容易实现,却会失去鼓舞作用,班组成员缺乏动力。因此,目标制定应来自于实际,又略高于实际。

(二)安全教育要突出实效

毋庸置疑,电力行业发生的事故大多数与人的因素有关。因此,必须把安全教育工作放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使员工从被动的要我安全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安全。加强班组安全管理,对安全工作要常抓不懈,摒弃“安全工作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做法;安全教育可分为:

(1)正面教育。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事迹为榜样,促使员工自觉增强安全责任心。(2)反面教育。以事故案例为教材,使员工牢记血的教训,时刻引以为戒。(3)激励教育。建立并完善有效的竞争和激励机制不仅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促进企业和员工成长的最好途径。(4)处罚教育。对因工作失职、自由散漫、麻痹大意或有三违行为者,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给予处罚和处分。

(三)技术培训要重在实用

(1)要对新参加工作的人员进行严格的岗前技术培训,合格后才能跟班见习。班组作业培训内容包括本班组所辖设备的构造、原理、技术状况,运行维护中的操作要领以及有关的安全技术规程。(2)班组整体技术水平的高低,体现在班组成员对本岗位实用技术的掌握和运行能力上。因此,班组要对班组全体员工进行全面的技术培训和教育。

三、正确处理三个关系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供电企业是一个从事特种作业面较大的企业,总的经营目标完成的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安全生产这一重要环节,安全生产企业永恒的主题。

(一)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供电企业生产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少供电或不供电,这不仅影响企业自身效益,还会给广大用户造成不便或损失。事实证明,事故是最大的浪费,是对资源和效益的一种深层次破坏。安全出效益,安全本身就是效益。因此在班组生产中,要树立全局观念,明确安全与效益的辩证关系,在安全与效益发生矛盾时,坚定不移地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二)正确处理安全与进度的关系

安全是进度的前提与保证,没有良好的安全局面,进度不可能提高,效益也无从谈起。在班组生产中,要在安全第一的方针指导下,纠正片面侧重经济效益的思想,完成任务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贪多、求快。

(三)正确处理安全与稳定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电企业的公用事业特性和垄断地位决定了供电企业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因此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和谐社会建设,还关系到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和家庭幸福,可见安全对促进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班组生产中,一要强化安全制度的落实,加强安全生产中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管理等相关环节,推行PDCA循环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大局;二要及时传达上级安全文件精神和事故通报,营造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危机感。三要经常进行社会形势教育,提高生产者的社会责任感。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班组每位成员的切身利益,归根结底是广大员工自己的事情。为了使每位员工都能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能自觉地参加管理,堵塞事故发生的漏洞,就必须落实安全责任,明确岗位职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班组作业流程化是预防事故,确保安全的基础,它能够有效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尤其能够控制减少以及杜绝“三违”现象的产生。

四、总结

在安全管理方面,我们必须做到“三个到位”,处理好“三个关系”,即责任到位,工作到位,监督到位;处理好安全和稳定,安全和发展,安全和效益的关系。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是相对统一的整体,相辅相成,安全生产是经济效益的前提保证,经济效益是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我们必须树立“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理念,必须树立“除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外,通过努力,所有事故都可以预防,任何安全隐患都可以控制”的安全意识。以效益为目的,以安全为中心,求真务实抓生产,踏踏实实搞经营。只有这样,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才能长治久安;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文广,崔波.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风险控制探析[J].科技

资讯,2010(36).

安全生产管理成效第4篇

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这就要求:

一、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要统一思想,加强队伍建设。政府各相关监管部门要把安全生产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统一整体思想认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行政许可法规为标准,以从严、从细的监督管理职能为手段,以“一心一意为人民,全心全意抓安全”为目的,加快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要依法履行职责,严格考核奖惩,尽快形成责权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从而形成强有力的安全生产工作组织领导和约束激励机制;

二、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要完善监督管理工作机制。日常工作中,由于职能部门间不能形成有效的协商机制,使得各类安全检查各行其是,结果使企业疲于应付。因此要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完善、理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很有必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完善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完善、理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任务和各级各部门间的相互关系;二是在安全监督综合管理部门内建立起高效、规范、科学的工作机制。只有形成了上下贯通、职责明确、层次分明的监管工作机制,才能确保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可靠。

三、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要加强企业安全技术装备建设。目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原因十分复杂,除了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监察体制不够完善、法制不够健全和国家企业安全投入强度较低之外,企业安全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也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长期以来,企业在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安全欠账太多,由于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一些重大危险源得不到有效治理,形成了特大事故隐患,安全生产条件很难保障,也不利于尽快扭转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不利局面。要积极引导企业重视安全生产,加大安全生产设备投资与安全体系建设,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从而为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安全生产管理成效第5篇

1 安全管理的意义与作用

安全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广大劳动者和设备的安全,防止伤亡事故和设备事故危害,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不受损失,保证生产和建设的正常进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开展三方面的工作,即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而这三者中,安全管理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意义是重大的。

(1)搞好安全管理是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根本对策。任何事故的发生不外乎四个方面的原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和安全管理的缺陷。

而人、物和环境方面出现问题的原因常常是安全管理出现失误或存在缺陷。因此,可以说安全管理缺陷是事故发生的根源,是事故发生的深层次的本质原因。生产中伤亡事故统计分析也表明,80%以上的伤亡事故与安全管理缺陷密切相关。因此,要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必须从加强安全管理做起,不断改进安全管理技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搞好安全管理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基本保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根本方针,是多年来实现安全生产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为了贯彻落实这一方针,一方面需要各级领导有高度的安全责任感和自觉性,千方百计实施各方面防止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对策;另一方面需要广大职工提高安全意识,自觉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不断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所有这些都有赖于良好的安全管理工作。只有合理设立目标,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科学地规划、计划和决策,加强监督监察、考核激励和安全宣传教育,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才能够调动起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才能使安全生产方针得以真正贯彻执行。

(3)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措施要靠有效的安全管理,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安全技术指各专业有关安全的专门技术。如防电、防水、防火、防爆等安全技术。劳动卫生指对尘毒、噪声、辐射等各方面物理及化学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治理。毫无疑问,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措施对于从根本上改善劳动条件,实现安全生产具有巨大作用。然而这些纵向单独分科的硬技术,基本上是以物为主的,是不可能自动实现的,需要人们计划、组织、督促、检查,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活动,才能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再者,单独某一方面的安全技术,其安全保障作用是有限的。随着煤炭生产向集约化、集中化发展,煤矿机械装备向高效、安全、大功率、高强度、高速度和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要求综合应用各方面的安全技术,才能求得整体的安全。硬技术的发挥,有赖于软科学的保证。“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这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安全领域当然也不能例外。

(4)搞好安全管理,有助于改进企业管理,全面推进企业各方面工作的进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的其他管理密切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为了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必须从人、物、环境以及它们的合理匹配这几方面采取对策。包括人员素质的提高,作业环境的整治和改善,设备与设施的检查、维修、改造和更新,劳动组织的科学化以及作业方法的改善等。为了实现这些方面的对策,势必加强对生产、技术、设备、人事等的管理,进而对企业各方面工作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从而推动企业管理的改善和工作的全面进步。企业管理的改善和工作的全面进步反过来又为改进安全管理创造了条件,促使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实践表明,一个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好坏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管理得好,安全工作也必然受到重视,安全管理也比较好;反之,安全管理混乱,事故不断,职工无法安心工作,领导人也经常要分散精力去处理事故,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建立正常、稳定的工作秩序,企业管理就较差。

安全管理和企业管理的改善,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必然会大大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反之,如果事故频繁,不但会影响职工的安全与健康,挫伤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还要造成设备财产的损坏,无谓地消耗许多人力、财力、物力,带来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事故严重时,厂矿设备毁于一旦,生产都不能进行,还谈什么经济效益!

2 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安全管理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基础薄弱,体制不顺,行业管理力度不够,还存有腐败现象等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按照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办事,才能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

管理的基本要素是人、财、物、信息、时间、机构、制度等,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研究如何正确而有效地处理这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实现管理的目标。安全管理作为管理的一个分支,要遵循管理的普遍规律,服从管理的基本原理。

3.1 系统原理

所谓系统,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确定目标的有机整体。任何管理对象都是一个特定的系统,可包含若干子系统,同时又可看成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现代管理的每一个基本要素都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为了达到管理优化的目的,必须从整体出发,对企业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根据企业大系统的总目标,协调各子系统的目标,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进行控制和管理。

在应用安全管理系统原理时,要把涉及安全生产的各个要素看做一个系统,并作为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注重安全系统的整体性、目的性和层次性,要系统、全面地进行安全分析和评价,制定综合性的安全措施,以实现系统安全为最终目的。

3.2 人本原理

管理要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这就是人本原理。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是靠人来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在一定的管理层次上既管理他人,又被人管理,上下衔接形成一条以人为主体的管理链。因此,一切管理活动均要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使全体人员能够明确整体目标、各自的职责、工作的意义和相互的关系,从而在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完成各自的任务。

安全管理工作中遵循人本原理更为重要,因为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保证人的安全。要以人为中心,在为人创造优良、安全的作业条件和作业环境的同时,充分调动人的安全生产的积极性,防止见物不见人、见利不见人的错误认识和做法。另外,有效的安全管理也必须是人人管理、自我管理。

3.3 能级原理

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各种管理的功能是不同的,根据管理功能的不同把管理系统分成级别,把相应的管理内容和管理者分配到各级别中去,各居其位、各司其职,这就是能级原理。

管理能级的层次可分为:经营层,确定系统的大政方针;管理层,运用各种管理技术来实现经营方针;执行层,贯彻执行管理指令,直接调配人、财、物等管理要素;操作层,从事操作和完成各项具体任务。这四个层次不仅使命不同,而且标志着四大能级的差异,不可混淆。不同的管理层次应有不同的责、权、利,各级管理者应该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获其荣、惩其误。各级能级必须动态地对应,做到人尽其才,各尽所能。

3.4 整分合原理

企业是一个高效率的有序系统,具有明显的层次性。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组合,这就是整分合原理。

在这个原理中,整体是前提,不了解整体及其运动规律,分工必然是盲目的;分工是关键,没有分工,整体只是一团没有秩序的混沌物,系统不可能有高效率;只有分工而没有协作,又必导致各行其是,工作上相互脱节,不能保证各个局部协调配合、综合平衡的发展。因此,在管理工作中只有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综合组织,才能保证最佳整体效应的圆满实现。

3.5 反馈原理

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有灵敏、正确、有力的反馈,这就是反馈原理。面对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系统的管理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是否有灵敏、准确和有力的反馈。

反馈控制对安全管理有特别的意义。一个运转中的系统,当受到不安全因素的干扰时可能偏离安全目标,甚至导致事故或损失。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必须及时捕捉、反馈不安全信息,消除或控制不安全因素,以实现安全生产。实际上,安全检查、隐患监控、考核评价等都是反馈原理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重要的是,要建立有效的反馈系统,使反馈控制更加灵敏、准确和有力。

3.6 封闭原理

任何系统的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运动,这就是封闭原理。封闭就是把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加以分割,使各部分、各环节相对独立,各行其责,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同时他们又互相衔接,互相制约,并且首尾相连,形成一条封闭的管理链。

坚持封闭原理,对于管理机构,不仅要有指挥中心与执行机构,还应有监督机构和反馈机构。这些机构应相互独立、相互制约、权责明确,形成一个闭环回路。对于管理法规,不仅要建立尽可能全面的执行法则,还应该建立监督法则和反馈法则,这样才能发挥法规的管理威力。对于安全管理来说,执行、监督、反馈、奖惩必须配套实施,缺一不可。对于企业人员来说,必须有职、有责、有权、有奖、有惩,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每个人内有动力、外有压力,积极认真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3.7 弹性原理

管理是在系统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条件千变万化的形势下进行的,管理工作中的方法、手段、措施等必须保持充分的伸缩性,以保证管理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从而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这就是弹性原理。

弹性原理对于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安全管理面临的是错综复杂的环境和条件,尤其是事故致因是很难完全预测和掌握的,因此安全管理必须尽可能保持良好的弹性。一方面要不断推进安全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尽可能做到对危险源的预先识别、消除或控制;另一方面要采取全方位、多层次的事故防止对策,从人、物、环境等方面层层设防。安全管理还应注意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尽可能取得理解和支持,这样遇到意外情况时容易得到各方面的配合和帮助。

3.8 动力原理

管理必须有强大的推动力,只有正确地运用动力,才能使管理工作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这就是动力原理。管理动力有如下三种基本类型。

(1)物质动力。这是根本动力,不仅仅是物质刺激,更重要的是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现代管理的最终目标。

(2)精神动力。精神动力既包括信仰和精神激励,也包括日常的思想工作。精神动力不仅可以补偿物质动力的缺陷,而且本身就有巨大的威力。在特定情况下,它可以成为决定性动力。

(3)信息动力。知识、资料、消息、新闻等都可以成为信息动力,甚至爱好、志趣、好奇心等也是一种信息动力。

管理的三种动力要综合、灵活地运用,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要掌握好各种动力的比重、刺激量和刺激频度,并应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体动力与集体动力的关系。

4 安全管理的原则

根据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要搞好企业的安全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4.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的一贯方针,也是世界各国普遍遵循的原则。

安全第一是指在看待和处理安全同生产和其他工作的关系上,要突出安全,要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生产和其他工作同安全发生矛盾时,安全是主要的、第一位的,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于安全,做到不安全不生产,隐患不处理不生产,安全措施不落实不生产。预防为主是指在事故预防与事故处理关系上,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针对企业安全生产所涉及的一切方面、一切工作环节和不安全因素,依靠管理、装备和培训等有效的防范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4.2 安全生产人人管理、自我管理的原则

企业生产依靠全体职工,企业安全管理必须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依靠全体职工的自我管理,充分调动职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要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促使其在自身的职责范围内,自觉执行安全制度和劳动纪律,遵守工艺规范和操作规程,自我发现、防范、控制不安全因素。

各部门要结合自己的业务,对本部门的安全生产负责,使安全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实行全员、全面、全过程、全天候安全管理,防止和控制各类事故,实现安全。

4.3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是我国安全生产最基本的准则之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企业法人和各级行政正职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本部门的安全生产负全责。其他管理人员都必须在承担生产责任的同时对职责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责。

为确保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各级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同时管理安全,以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保证安全法律法规、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的贯彻落实,真正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4.4 “三同时”原则

“三同时”原则指建设工程的安全设施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这是党和政府多年来一直倡导的安全生产原则。

坚持“三同时”原则,可以促使企业按照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的要求,投资安全设施,避免因投资不足而随意砍掉安全设施,保证安全设施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为安全生产创造物质基础。

执行“三同时”原则必须做到下列几方面:有关部门在组织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时,必须同时对生产安全条件进行论证,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能立项;设计单位在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时,应同时编制安全设施的设计,不得随意降低安全设施的标准;建设单位在编制建设项目计划和财务计划时,应将安全设施所需投资一并纳入计划,同时编报;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施工,确保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安全生产管理成效第6篇

近年来,全国安全生产形势非常严峻。党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去年先后三次对安全生产工作作重要批示,是建国以来少有的。这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对安全生产的充分重视,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十分关心。我们应当深刻学习、认真领会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重温中央领导同志三次重要指示,笔者悟到这样一点,即疏于安全管理,是连连发生惨重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安全生产活动的一大障碍。由于安全管理不善、不严,甚至混乱,出现了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指示贯彻不落实,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执行不力,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安全宜传教育流于形式,安全思想意识薄弱,安全工作疲软等一系列后遗症,其教训实在深刻。因此,必须大力清除安全管理的弊病和障碍,严格安全管理,强化安全管理,改善安全管理。 上海市召开的一次重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市政府向全市提出了进行“长效安全管理”的要求。笔者认为,这是严格管理、强化管理、改善管理的一帖良方。何谓“长效安全管理”?一是建立能上下贯通的安全管理网络;二是有一支活跃在安全生产第一线的安全管理队伍;三是要有一支与企业、本单位相适应的具有安全管理经验的管理干部队伍;四是要有与安全生产相匹配的法律、法规、制度、规定。这就是“长效安全管理”的四要素。 在我们日常的安全生产工作中,虽然早已接触过“长效安全管理”的四要素,但要作为一项安全系统工程,把四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做深做细做透,还得下大力气不可。 所谓“长效”二字,按其简单的字义分析,可以“长”和“效”二字来分别理解。 “长”即指长时间、长时期、长周期,体现了安全管理需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一刻不松的要求。人们常常听到的安全要“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生动地展示了安全的时间概念。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提出的“四全”安全管理原则,即安全管理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则呈现了安全的时空概念,并与人—安全生产活动最活跃的因素和主体对象联系了起来,把“长”的含义更具体化、生动化了。 “效”系指效率、效应、效果。安全是很讲究效率的。“安全显效益”表明,安全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是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直接关系的。其理由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要以最少的投资、最低的生产成本、最优化的劳动组合、最高的劳动生产率、最多的产量和产品、最好的质量、最活跃的生产销售经营来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显示高效率,然后才能获取高效益。而安全管理就是控制住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险源(点),使事故发生的概率趋于等于零,以保证持续维持在安全高效之上。因此,安全与企业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关系,安全也与效率有着直接的关联,生产经营活动缺乏安全的基础,就谈不上效率、效益,一旦发生重特大事故,还将毁于一旦,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从而失去了效率,效益。 安全管理除了有经济效益之外,还有直接的社会效益,石化企业安全管理的社会影响更加巨大。这里表现出了安全效应的问题。安全管理的任务是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相互协调、配合、制约,以达到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安全进行,防止和避免事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健康卫生和人身安全,保障生产装置、机器、设备不受损毁,生产环境不受污染和减轻劳动者作业强度及预防职业病危害。倘若不认识安全管理的这一目的性,一旦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不测的恶性火灾、爆炸、中毒或人身伤亡等事故,都会引起企业甚至社会的很大震动,还会牵制生产经营企业领导者的极大精力,职工的思想和工作情绪亦可能产生波动或不安。这就充分显示了安全与社会效益的直接关系,表明了安全与效益的相互关系。安全管理产生效率,产生效应,其结果必然燕得效果。这就是说,效率、效应与效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由上陈述可知:安全强调实行长效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也符合安全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随着生产力和高科技的大力推进,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长效管理已显得越来越迫切。各行各业要实行长效安全管理,对具有生产经营风险大、安全生产难度高的石油化工企业来说,毫无疑问,更需要实行长效安全管理,以始终保持石油化工生产的“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优化”运转。 要实现企业的“长效安全管理”,关键在于领导,首先是行政一把手。因为行政一把手是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或负总责。衡量行政一把手重视安全的标准有下列五条:(l)是否树立了“民以食为天,民以安为地”的观念,对本企业安全生产情况了如指掌,做到“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2)是否切实把安全生产摆在第一的位置,做到“五同时”,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3)是否认真贯彻国家、地方和上级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文件精神,及时研究、处理企业重大安全生产问题;(4)是否做到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是否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是否进行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是否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是否真正落实不放过)和对事故教育“亡羊补牢”;(5)对事故隐患治理是否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钱、治理有方”,安全上舍得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投人。 与此同时,“长效安全管理”还要实现”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这是因为,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深人发展,安全管理已转向深层次管理的模式。安全已经不单纯是安全专职部门的事情,而是涉及到党组织、工会、共青团,以及工艺、生产、技术、设备、消防、环保、工业卫生、生活行政等方方面面的部门和专业,大家都要管、都应管的事情了。这好比企业有一根无形的”安全链”,把各部门、各专业都联接在这根“链”上。通常称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四全”全面安全管理,或称作“大安全”管理,就是这样的“安全链”。#p#分页标题#e#

安全生产管理成效第7篇

【关键词】煤矿技术管理;高度危险性;事故;安全生产;基础;保障

前言

科教兴煤战略的发展方向是强调技术的创新和促进技术的进步,这也是完善煤炭行业面貌的重要工程。煤矿要确保安全的生产就要加强煤矿技术的管理。而煤矿技术的管理具备了规划性、前瞻性、基础性和指导性的特点,因此强调煤矿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1 分析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取得的成就和现状

1.1 安全生产取得的成就

我国煤矿的开采事业在近些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与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粉的。而在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面进步也是比较大的,煤矿安全生产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1)生产方面。安全生产的重大进步,煤矿集团在生产每百吨煤时造成的死亡人数下降非常明显。

(2)标准化建设方面。在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比较显著,治理瓦斯爆炸的效果显著,大大减少了瓦斯超限的情况,并制定治理瓦斯示范矿井的标准,加强并完善了矿井防水的治理措施。

(3)安全监管方面。严密的进行安全监管,深入到位的排查隐患,加强培养形成浓厚的安全氛围,有效的从整体上提高了煤矿安全生产的水平。

1.2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近年来,我国虽然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发展方面取得优异的成果。势较好, 但是,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在部分的煤矿企业中还是存在的,对其进行原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煤矿的数量非常多,安全水平的整体质量低,不合法的的生产现象存在严重。

(2)薄弱的基础工作,加上在安全保障方面的投入比较少。

(3)没有明确企业安全生产主体的责任。

(4)在技术管理环节比较薄弱,加上职工的安全意识不高。

(5)有些领导对安全意识防范方面不注重, 没有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也没有完善相关的安全生产制度。

2 分析煤矿技术管理和安全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

煤矿要确保安全稳定的生产,自然少不了要综合的运用多种的生产技术。煤矿的生产管理工作时刻要把安全管理防在第一位。尽管生产煤矿的环节比较多和生产的过程十分的复杂,但是安全管理始终是首位,不能有丝毫的疏忽。而煤矿安全生产的首要组成部分和煤矿生产的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就是煤矿技术的管理。这项管理涉及到煤矿生产管理的整个过程,在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上起指导作用,并有效促进煤矿生产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而因环节出错而导致故障发生的情况得到有效控制,维护了正常的生产秩序。

2.1 技术支撑决定了煤矿合理开拓开采方案的设计

煤矿的安全生产与矿井的开拓、合理的开采设计密不可分。矿井的开拓和开采设计主要是指对采区划分、巷道布置、设备造型、生产工艺流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等都进行总体的安排和规划。为了有效的进行矿井的开拓,就需要合理部署开采的步骤,因此需要深入了解地质的勘探、先进的技术和装备的使用和工艺流程的发展水平。

设计要在合理化的原则下进行,这些合理化的原则包括机械化、集中化和技术经济。巷道的布置要做到简单明确,在技术和经济实用两方面来进行选择系统的设备设施,制定有效控制全矿性防治事故的措施,而要达到上面的效果,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只有对所采用的技术进行充分的分析、论证和比较,才能制定最佳的方案。设计技术管理直接决定了矿井的开拓或采区的开采的寿命和效益。所以设计技术管理的作用非常重要。

2.2 煤矿技术管理是查处和治理煤矿事故隐患的有效途径

在煤矿井下的生产过程中火、水、煤尘、瓦斯和顶板等五大自然灾害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而且会带来危及工人安全的严重后果。任何的煤矿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安全的因素,所以只有不断的查处存在生产中的隐患,安全生产放在首位,采取的措施要合理而且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煤矿生产存在的隐患是一切事故出现的根源,所以只有足够的重视才能消除隐患,煤矿的安全生产才能得到保证。所以只要发现有隐患,无论是小的还是一般的都必须重视,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理,才能控制事故的发生。煤矿在开采过程中,一直捆扰和影响矿井开采的则是火、水、煤尘、瓦斯和顶板等五大问题,要想有效的控制这些长期性的隐患使其不发生危险状态就要做到:强化建设基础工作,建立并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改善监测的手段,落实有效防治的措施。

在开采过程中,面对短期的隐患例如采掘的工作面临近含水层、局部瓦斯超限的存在、钻空顶和过断层、采煤工作面的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等,一定采取一系列的方法来消除,这些方法有责任一定要明确并落实到人、要有临时的处理措施和管理要加强等。煤矿的短期患也是技术管理中的一个重点,所以要进行定期的分析和确保做到定量的分析,然后依据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来进行分析探讨隐患与事故的密切关系,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措施,最终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

2.3 “一通三防”的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点

我国煤矿瓦斯事故的频繁发生所带来的严重的后果,已经严重的警示我们 “一通三防”的技术管理工作不能粗心大意,在安全生产方面绝对不可以有侥幸心理。因为一个疏忽或者暂时的思想放松,安全生产得不到保证,事故就可能发生了,这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想要抓住安全生产的主动权不放手,就必须抓好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一通三防”技术。有效避免瓦斯、煤尘等重特大事故的出现就要狠抓“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而做好“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就包括以下几点:

(1)制定并完善各级领导与各业务部门关于“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的责任制,明确分清责任,严格落实,采取齐抓共管协同作战的方式。严格把守四个重点关即:设计关、生产布局关、措施审批关和隐患处理关。

(2)对矿井通风的技术管理工作要高度重视,因为这是关乎防治矿井瓦斯、灭火和粉尘的基础工作,在实际工作的执行中,要强化管理通风系统,对不合理的通风系统要及时进行调整改造,爱护好通风设施,制定并完善矿井通风管理的制度,保证合理的供风和配风。除此之外,要教育和提高广大员工要有爱护通风防尘设施的素质,了不可仪出现人为性的破坏,才能保证有稳定、可靠和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

(3)增加“一通三防”安全措施的投入资,配备齐全相关的通风防尘设施。在资金上大力支持“一通三防”设施的建设,从质量上来设备的实用性,这样通风、防尘的设施才能确保万无一失,安全可靠。

2.4 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技术管理

煤矿要保证进行安全的生产,就必须依赖于科技的进步,采煤的工艺要不断改进,努力的使用推广新的技术、设备、材料和工艺,提升广大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井下的工作环境也要好好的整改完善。

煤矿的安全状况整体上一直都不是很好的,这些影响因素除了地质和开采情况等制约外,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来自工艺和装备的落后以及有待提升的员工综合素质和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素质等。因此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就是依赖科技的进步来完成技术管理的高效性。对于新技术的推广要做到因地制宜,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可行性的研究和技术论证的工作,不能想当然也不可以盲目行事。另外资金的投入却是最坚实最强有力的保证,着有足够的资金才可以购置改善安全条件的新设备和新技术。

2.5 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大量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的事实证明了只有强化生产技术的领导、清楚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建立由总工程师做领导的技术责任制的技术体系是有效控制和减少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事实证明,如果没有建立明确有效的技术管理机制和健全的技术管理机构,那么在技术管理上就必然存在随意性和主观性的行为,其结果就会大大增加煤矿安全生产的风险。

在技术管理方面要体现和坚持以人为本。要满足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各级的组织单位或机构就一定要多关心和改善工程技术人员的生活需要,在工作上尽最大的努力去支持和帮助工程技术人员,努力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待,这样工程技术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都可以很好的调动发挥出来,全心全意的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的建设,在建设中,积极发挥聪明才智和进行创新,带着这种工作干劲进行工作,就能更好的为煤矿的开采业服务。

3 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3.1 煤炭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现状

煤矿行业在收益和风险等方面要比其他行业更富挑战性。所以要保证煤矿行业的高收益和低风险,就要认真做好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工作了,这是煤矿行业生产中的关键又重要的环节。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关于支持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一系列政策。我国在煤矿安全生产技术运用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是值得庆贺的,这些可喜成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的管理有效提升然后促进了煤矿产量的大幅度增加。在十五期间,我国每年的煤矿生产总量的增长幅度都保持在百分之十七左右,而其中属于国家重点煤矿的年均生产总量已经达到了12亿吨,地方性的煤炭总产量也有效的增加了,达到3.5亿吨;二是生产指标的稳步提高,目前在我国重点大型的煤矿单位已经达到5万吨每个月的年均挖窳浚较五年前有了百分之六十的增长率;三是我国在煤矿生产安全的技术已经基本稳定成熟。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国家在治理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方面上的力度前所未有,国家和地方性的监督力度也大大的增强了,越来越重视关注各煤矿企业对安全技术的管理,最为有力的证明就是我国煤矿发生的特大安全事故比以往大大减少,有效的保证了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四是对中小煤矿的管理不断加强,由于我国对中小煤矿检查的力度不断加大,坚决处理甚至关闭那些不符合安全生产技术的中小型企业,为其他的企业起到震慑的作用,有效的净化了我国煤矿的市场,为煤矿今后的安全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提供一个强有力的保障。

3.2 存在于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中的问题

虽然我国在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上获得飞速发展的成果,其发展速度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但是很多不容忽视有待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依然存在在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的管理中,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相对落后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的观念,基本安全意识的缺乏我国部分煤矿企业的技术安全管理方面依然存在,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没有执行和落实好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制度,对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重要性没有真正认识到,这都是煤矿事故频频出现的原因,这些事故的发生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欠缺完善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技术的规章制度,目前我国很多的企业在安全生产制度的建立上都是欠缺科学性的,而且监管的力度也没有落实到位,以致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三是相对滞后和被动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目前我国部分煤矿生产单位没有提前做好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工作,主要是意识的落后,以致都是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后,然后才进行紧急的动员拯救和补偿,这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和工作人员的生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加强和提高煤矿单位的安全管理意识势在必行。

4 消除煤矿事故的有效途径是技术管理

在进行煤矿井下生产时,各种的危害都时刻存在,严重威胁煤矿的安全生产,例如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在采、掘、机、运、通等的工作环节和顺序上一旦出现不当的配合时,事故或故障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灾难,工人的生命健康都受到威胁。所以对于任何的不安全因素,我们都不可以坐视不理,而是应该大胆积极的进行严查,这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最重要的也是最强有力的手段。

4.1 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贯穿着整个的煤矿生产工作中,其地位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了。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来说,没有比注重煤矿生产技术的管理更有效了重要的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大大提高了机械化的程度,而技术管理是任何煤矿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说技术管理是煤矿企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科学技术管理有着明显的规划性、超前性和指导性的作用,这是其他技术无法相提并论的。所以要确保煤矿事故的有效减少甚至杜绝就要重视和加强技术的管理。

4.2 用人本管理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管理

在总结大量的煤矿安全事故过程中,事故的出现都是由于缺乏对生产技术的领导,每一个人的责任都不够明确和权与责混淆不清所造成的。建立一套有效的技术管理体系是十分重要而且紧迫的。只有责任到人,才没有依赖和推卸的可能性,才可以有效确保煤矿安全技术的管理有原则的执行落实到位。在分清责任的同时,也要关心和理解员工的实际生活需求,从多方面来满足和保证员工的生活,让员工没有后顾之忧,全心全力的为煤矿安全生产建设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5 总结语

总之,在受到实施科技兴煤战略新形势的影响下,改革煤矿安全管理的体制和安全监察的体制是不可避免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和发展,积极的稳定煤矿安全生产局面。所以要想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的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就必须要大力加强煤矿技术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

[2]大洪沟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手册.神华新疆公司大洪沟煤矿,2011.

[3]李兵,周军民,王学哲.浅析煤矿“一通三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中州煤炭,2010(03).

安全生产管理成效第8篇

危险化学品因为本身的理化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极为活泼,同时具有多数具有易燃、易爆或者强腐蚀等性能,所以具有很强的危险性,在日常生产、运输、保管和使用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按照安全规范管理,极易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日常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一般有以下几个类型。

1.1中毒伤害

危险化学品多数带有毒性,人员使用、保管过程中发生直接接触,比如误食或吸入等就会导致中毒伤害发生,严重时会致使人员死亡。多人中毒死亡的称之为重大灾害性事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中毒人数在100人以上,死亡人数在30人以上的事故为特大灾害性事故。中毒伤害在危险化学品行业十分普遍,重大灾害性事故多有发生。2013年,上海某化工企业发生液氮泄露事故。事后统计显示,该事故中死亡15人,伤20多人,其中5人重伤。

1.2燃烧或爆炸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危险化学品有许多种类具有可燃烧性乃至易燃、易爆性质,一旦使用不慎,就容易引发燃烧或爆炸事故,对周围人员人身安全和建筑、设施、设备造成重大伤害。2013年,山东某化学品公司发生危险化学品起火爆炸,不仅造成了多人人身伤害,还给事故地点周边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

2我国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危险化学品的化学性质活泼,稍有处理不当就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引发安全事故,对周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因此,必须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切实保证危险化学品稳定状态之中,避免不必要的化学反应发生。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作为工业经济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化工产业发展迅猛。化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形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部分化工企业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生产管理,使得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机率大幅提高。造成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较为复杂,其核心是企业管理者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认识,没有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予以足够的重视,没能投入应有的资金、人力和物力资源,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流于形式。还有部分原因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较为落后,无法满足当前日益频繁复杂的生产、经营活动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高水平要求,致使企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力度不足或管理不到位。目前我国化工企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安全意识淡漠,企业管理体系中缺乏对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明确认定

市场经济体制下,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的根本目的。企业管理者重视经济效益无可厚非,但经济效益并非衡量企业发展水平的唯一标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从企业长远发展角度讲,经济效益最大化离不开企业的安全与稳定,安全生产是企业实现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保障,也是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前提要件。当前,许多企业管理者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单纯将企业安全生管理作为应付上级主管部门检查的手段,安全制度、文件规范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虽有但不执行,安全责任主体没有明确,安全管理体系没有建立,或仅有框架没有具体执行的方法。安全由于缺乏应有的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必须的资金、人员等资源严重缺乏,安全管理措施无法落实,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安全生产管理流于形式。

2.2企业安全管理力度不够,作业规范性无法保证

由于缺乏应有的投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人员往往由其他岗位的人员兼任,时间和精力,甚至责任心都有所不足,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设备、资金也很缺乏,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限制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正常开展,安全管理效果很差。同时,由于安全管理不受重视,使得安全生产制度、规范得不到应有的遵守,企业生产中保障生产安全的作业缺乏有效执行,有的是执行不规范,效果不好,有的完全没有执行。在企业生产效率和安全生产发生冲突时,上述情况表现尤为严重。

2.3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规范和企业实际情况相脱节,安全生产难以落实

作为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安全生产管理必须以企业实际情况为基础,针对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相关规范和措施,才能保障安全生产管理的效果实现最大化。当前许多企业的安全生产规范编制人员缺乏对企业实际情况的深入和全面了解,单纯照搬别的企业的规章制度,编制的安全生产规范和企业实际情况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致使安全规范在企业日常生产活动过程中难以得到有效贯彻执行,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3加强化工企业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措施

3.1充分重视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企业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高度重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围绕企业生产、发展实际,制定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和管理制度,将安全生产任务分解落实到企业全体员工,营造全员参与的安全生产氛围。要严格遵循国家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在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将安全生产管理规范落实的到企业生产的具体细节中去。

3.2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技能水平

安全生产不仅仅是种意识,也是对企业员工生产行为的一种规范。对于企业中的技术型岗位,由于生产操作程序较为复杂,要保障生产安全,就必须要求生产人员具有一定水平的安全生产技能。企业要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机制,在强化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技能水平,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3.3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设

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法》,对企业安全生产相关内容进行了系统规范,明确了企业法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制度。《安全生产法》是我国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原则性纲领。企业在制定自身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范时,必须要以《安全生产法》为基础,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能违背《安全生产法》。在日常工作中,要将安全生产法的相关条款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分解细化到企业生产实际中去,确保法律的贯彻执行。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