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康复病人的心理护理

康复病人的心理护理赏析八篇

时间:2023-11-22 11:08:04

康复病人的心理护理

康复病人的心理护理第1篇

【关键词】老年病人;心理护理;康复保健指导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器官形态、功能都在发生退行性变。如身体的老化表现在白发、视力下降、听力减退,体力的减退,使行动迟缓。精神的老化主要表现在记忆力和注意力衰退、健忘、反应能力低下、懒散、毅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同时个体代谢功能减退,免疫平衡失调出现的营养吸收差,能量储备减少,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减弱等变化,使老年人容易患病。而且多种疾病并存,降低了老年人的生命质量,甚至失去自理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住院期间以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对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及保健指导。

1 心理分析及特殊要求

(1)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①性格孤独、固执、自尊心强;②消极、焦虑、绝望;③适应环境和自理能力低下;④猜疑、幼稚心理;⑤依赖性增强等。

(2)特殊要求,在安排病房时,要给予适当的照顾,一般3~4人为宜,病友过少不利于老年病人的情感交流,过多则环境嘈杂,病员变动大,探视人员多,易刺激老年人产生悲观情绪。为老人营造一个清新、优雅、舒适的环境是每个病人渴望的心理要求,由于老年人上、下楼不方便,活动的空间只限于疗区内,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采取措施,留出一个房间做为活动室,给那些生活自理者提供一个活动的空间,同时规定病室被褥定期凉晒,使床铺干燥柔软,被褥如有污渍随时更换,病室每日通风2次,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每周对不能自理的病人由护理员和护士给剪指甲,洗头各1次,保证热水的供应,从而使病人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3)尽可能做到专人护理。了解和掌握患者的要求,帮助照料他们住院期间的生活,在与老年人的交谈中,尊重、理解老年病人的疾苦,建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新型护患关系。为病人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从护士的行动、神色、语言中获得安全感和依赖感,消除不良情绪。

(4)护士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语言活动对病人所产生的心理效应是不容忽视的。老年患者自尊心强,喜欢别人尊敬他们,不喜欢直呼其名,护士可根据患者的职业、职称、学识、经历、年龄给予尊称。努力创造与患者心灵沟通的条件,热情周到的服务,可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护士要做到勤观察、勤分析、勤交谈、多关心,细心观察病人的兴趣爱好,根据老年人不同心理特点,因人施护,采取不同心理护理方法,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

(5)护士要有过硬的基本功,静脉注射一针见血。由于老年人住院治疗时间较长,注射较多,血管多数造成破坏,使静脉注射困难,只有做到一针见血才能减轻病人的痛苦。

2 饮食护理

老年人往往因为牙齿松动脱落,消化能力差和对营养知识的缺乏,而引起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从而导致血脂过高、血糖升高、消瘦贫血等,不利于治疗和身体恢复。所以护士应多了解病人饮食问题,对不同种疾病应配给不同饮食,如血脂高病人,易食低胆固醇的食物。每天吃一杯半的燕麦,就可使“坏”胆固醇的吸收率降低5%。水果蔬菜易食:四季豆、苹果、桃子、瓜类、菇类、海带、黑白木耳、紫菜等。少食动物性油脂,多食植物油,如橄榄油可使患心血管疾病危险度降低25%,以花生油为主的饮食,也可使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下降16%~20%。也可食玉米油、葵花子油、色拉油等。另外,多食豆制品对人体的健康和保健功能是十分有益的,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综合症的病人。每天喝二杯豆奶,科学家研究显示男性得前列腺癌的风险降低70%,由此可见,向病人家属宣传合理饮食对防病治病起着重要作用。

3 睡眠护理

老年人大多不易入睡,入睡后易醒,还会因为来到医院环境发生变化,加上进行的各种治疗因素,出现睡眠过多,睡眠不足和睡眠混乱,长期失眠,还会对失眠药形成依赖性。针对这个问题建立病房统一作息制度,一切治疗和检查尽量在日间进行,巡视病房时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保持床铺干净平整,病房内空气新鲜。被盖厚薄适宜,防止蚊虫叮咬,冬天注意室内保暖,夏天保持通风,室温20~23℃为宜。努力提高患者舒适度来促进病人入睡,如消除或减轻疼痛感,给予止痛剂和安眠药,安慰开导病人解除思想负担,经常失眠者,可废除白天小睡,做疗养体操。如入睡前搓热双手按压涌泉穴200下,鼓励病人白天参加中等程度的运动、睡前处于半饱状态、排空小便、放松裤腰带、温水浸泡双脚,这样有助于入睡。同时让病人认识到,每个人会因为各自的生活方式、工作程度、思想负担不同,所需的睡眠时间不一样。一般以睡醒后感觉精神饱满、精力充沛、没有疲劳感,而不是以睡眠的时间来衡量。

4 康复的护理

老年人作为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在躯体和心理上都或多或少存在障碍,我们应为其创造一些必备的康复措施。因为老年人实施康复的目标就是使其躯体和心理障碍得到改善,日常活动得到相对自理,晚年生存质量能高一些,消除或减轻老年人的身心障碍,从而能使老年人减少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

老年病人存在很多需要康复处理的功能障碍,既可以是老年性疾病的结果(即脑卒中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等),也可以是功能退化的结果(骨质疏松症、尿失禁、老年痴呆症等)。

康复病人的心理护理第2篇

关键词:脑出血;心理护理;早期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001-02

脑出血是原发于脑实质内的非创伤性出血,是由于脑实质内的血管破裂而出血,脑出血后,血液极易在脑内形成血凝块,常发生于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血凝块具有占位性和压迫性,很容易引起颅内压增高和脑水肿,患者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昏迷、语言障碍和偏瘫等症状,是我国老年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1]。脑出血起病急、病情重,短时间内患者的神志就会模糊甚至昏迷,抢救不及时,很容易导致脑部并发症甚至死亡[2],本文对我院收治的脑出血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观察对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2月-2011年10月来我院治疗脑出血的患者120例,年龄46-81岁,平均年龄68岁,其中男性患者71例,女性患者49例,入院时神志清楚57例,语言障碍53例,发生嗜睡、昏睡36例,昏迷27例,69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出血部位:脑叶27例,基底节及内囊52例,外囊31例,丘脑2例,其他部位8例;出血量平均51.4ml。38例患者行血肿腔或脑室钻孔引流术,82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经过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评估单纯焦虑的患者74例,单纯抑郁的患者78例,抑郁伴焦虑者5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护理。

1.2常规护理:给予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昏迷的患者给予太高床头30°,可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部水肿,头偏向一侧,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3]。密切观察和监测患者血压、呼吸、心率及神志等生命体征变化,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对于昏迷的患者防止分泌物阻塞发生窒息或肺部感染。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内的分泌物,加强口腔护理,饭后要漱口。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和给予患者扣背,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褥疮的发生,利于患者排出痰液。定时开放引流管,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引流量,检查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并做好消毒措施。每日清洗会,保持清洁。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要进行密闭式冲洗膀胱,并对尿道口消毒,防止感染,定期更换导尿管。保持室内干净、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保持室温18-22℃,湿度 50~60%。保持床单和患者衣服整洁、干净、干燥,及时更换床单和衣物。注意患肢的保护,防止受寒、受压。指导家属为患者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多食用富含维生素、高蛋白的食物,适当蔬菜和水果,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避免刺激性食物,对吞咽困难的患者给予流食小口喂食,必要时给予鼻饲。患者意识转清时,对有失语症的患者急性语言康复训练,先从单音节开始,逐渐复杂,反复训练,进场进行对话练习,强调吐字清晰、语句流畅。患者渡过急性期后,能够进行肢体锻炼时,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配合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早期进行肢体的主动、被动训练[4]。

1.3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患者在临床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

1.3.1患者不良心理:患者由于起病突然,会产生紧张恐惧、消极的心理,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脑出血患者大部分都会发生语言障碍和偏瘫,所以患者忽然什么事情都需要别人帮助,手脚不能动,自己的需求不能表达,日常生活起居都需要别人帮助,对自己的病情不知道能否康复,是否会失去生活能力,担心会给自己需要被照顾而给家庭造成压力和负担,患者受到很大的刺激,会产生应激情绪,表现为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发生瘫痪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语言障碍的患者,发音不清楚或经常口角流涎,常常会产生自卑感。

1.3.2焦虑、抑郁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患者,进行入院指导,护理人员要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与患者沟通,礼貌用语,微笑服务,针对其不同的心理进行细心的安慰和关怀,安慰和鼓励,耐心听取和回答患者的倾诉和提出的问题,多与患者进行交谈,了解患者的想法和需要,这样也能对有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关心和体贴患者,解除其悲观忧虑的消极心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疏导患者的心理障碍,消除其恐惧心理,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3.3康复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多参加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动,及早进行康复锻炼,促进脑神经和肢体功能早日康复,每日定时训练发音,鼓励患者讲话,提高对生活的兴趣,减轻不良的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也要及时和患者家属沟通,联合其亲友对其进行心理上的安慰、鼓励,关心、体贴患者,让其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不孤单,加速患者康复脚步。

1.4评定标准

(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高于60分为良(生活基本能够自理),41~60分为中(中度功能障碍,生活需要帮助),40-20分为差(重度功能障碍,生活依赖明显),低于20分完全残疾,生活完全依赖。

(2)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

(3)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讨论

脑出血又称为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老年人患病后,常常会发生失语、偏瘫,因此会产生失望、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对康复没有信心,对治疗不配合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心理护理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常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能够消除患者不良情绪,避免情绪激动,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能够提高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增强患者自我康复意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提高治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国兰,程瑞莲.脑出血患者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5.14(9):321-322

[2]王卉.脑出血急性期病人51例 护理体会[J].中国健康月刊,2011.4(30):177

康复病人的心理护理第3篇

关键词:骨科病人 心理 肢体 康复护理

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 1月三年时间共收入骨折病人793例。其中股骨颈骨折200例,肋骨骨折162例,上肢骨折170例,下肢骨折174例,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87例。病人因车祸占住院人数的70%,年龄以中老年人偏多,住院时间平均23天。针对骨折病人,我科的康复护理主要采取如下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把患者的功能预后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作为重要的指标,取得了病人的满意和信任,收到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1 更新观念

实施康复护理的前提是转化观念,这不仅要求护理人员要及时更新观念,从单纯的治疗护理延伸到预防、康复和保健综合型的护理,同时护理人员也要强化患者和家属的康复、护理意识,使其认识到康复护理是一项经济的康复途径,以此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的参与积极性。与此同时,要求全面提高康复护理人员的素质。新时期下,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培养德才兼备的康复专业人才,并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核心。所以,护理人员不仅要接受系统、完善的理论基础教育,还应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包括康复医学知识和边缘学科的知识,如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了解国内外康复医学的新进展、提高护理科研水平,并定期选派护理业务骨干到国内外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参观培训,以此提高自身的康复护理水平。

2 心理护理

对病人加强有关康复知识的教育和宣传,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并能够科学的评估自己伤残程度,使事故造成的心理障碍逐步减轻或消除,打消患者顾虑,增加康复信心,帮助患者及早树立实事求是的生活目标。及时肯定病人在功能锻炼中每一细微的进步成绩,使病人对护理工作表示信任,为以后的协助锻炼打下基础。

3 做好患者家属的指导

大多数骨科患者生活自理存在障碍,心理负担较重,在此情况下,家属的陪伴与支持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在做病人心理护理工作的同时,也要重视对病人家属的心理指导,鼓励家属对患者多加关心、体贴照顾,满足患者需要,并向其介绍同类病人的康复经验。在对病人实施康复训练的过程当中,家属可以起到积极参与、协助、督促的作用,尽力使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当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4 知识宣教

通过对在职护理人员康复护理知识的培训,使其尽快掌握相关的康复护理技术和医学基本知识,便于护理人员尽快开展康复护理工作。与此同时,也可以利用黑板报、墙报、科普读物等宣传资料向社会宣传康复护理学、康复医学的工作规律、技术、特点和方法,让人们认识到康复这一科别,并明白其实用性和必要性,将康复护理、康复医学推广到人们之间。

5 规范操作标准

规范操作标准主要是指规范护理内容与行为。对各项康复护理技术操作标准进行统一规范,建立健全完善的康复护理评定系统,对各种辅助器具的使用方法要熟练掌握,并重视心理护理,加强健康宣教。对康复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加强教育,鼓励其努力学习康复护理新技术,并建立严格规范的康复护理方案,保证每一项康复护理技术都要有相关医学依据做论证,每一种功能障碍均有一套完善的康复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在康复护理工作过程中,要不断地总结护理经验,制定出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各项康复护理常规。

6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全身和局部的功能锻炼。全身的功能锻炼,可以增加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增进食欲。伤肢适时、正确的功能锻炼,可以减轻肢体肿胀,促进骨折愈后,预防肢体废用性萎缩,尽快恢复肢体功能。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量身定制为病人制订个案的功能锻炼,每天有专职的康复护理护士为病人进行康复护理。骨折初期由护理小组按个案护理训练内容循序渐进进行功能训练,与病人交谈,将健康教育内容向病人、病人家属介绍。骨折中期护理小组让病人家属参与其中,手把手教病人家属,利用前期的健康教育知识,进行实践。骨折后期宜强调肢体功能锻炼,期间家属或病人唱主角护士在一旁指导进行康复护理,随着训练的加强和病人体质的恢复,使病人获得感情上的满足并培养其生活自理的成就感。

7 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一个全面的骨科护理人员,不但要求仪表端庄、服务亲切;还要具备丰富的骨科护理知识理论、人文知识、科学情商,这样才能顺利赢得病人的信任,真正达到护理人性化服务并彻底摆脱片面的追求服务好、态度好的旧观念,如:在截肢病人做手术前准备的时侯,护理人员除了做一些常规的术前准备和健康指导外,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如患者担心术后身体结构的改变会给生活带来不便的时候,护理人员应及时讲解截肢的必要性及如何做好术后安全防护;对疼痛的病人,要对其认真分析讲解引起其疼痛的具体原因,使病人能够正确认识疼痛、提高痛阈,使患者认识到护理人员是自己的科学指导者,使其再次加深对护理人员的信任程度,这样只有展开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才能使患者满意度逐渐提高,并使其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发展。

8 健康教育

康复病人的心理护理第4篇

[摘要]目的:护理道德建设以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高度的责任心,高水平的护理技能,优质的服务为病人提供良好的护理,以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它直接反应出社会的文明程度和护士的文化素养,是衡量护士护理道德的标准。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整体护理的开展,对护理道德的要求更为严格。下面谈几点护理道德在精神康复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护理道德;精神康复

1 职业道德对精神病人康复的影响

1.1 为病人安全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护士是病人住院期间安全的保卫战,执行每一项医嘱操作,都应体现出对病人高度的责任心。住院期间,病人及家属把生命的安危托付于我们,我们不仅负有法律的责任,而且还负有道一声的责任。特别是对于散失理智的精神病人来说,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更应负有对特殊事业的献身精神。因此护士在精神康复及护理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循医疗护理规章制度,做到有人或无人检测一个样,清醒糊涂病人,贫、富悬殊病人,城乡病人都要按操作规程一步一步去做,自觉一丝不苟地做到:给药,治疗操作前后认真查对,如操作前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开放病人时认真清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按道德规范为病人服务,医疗护理规章制度只有长期坚持落实,才有利于病人康复,若稍有放松,就有发生差错事故的可能;轻者对病人产生不良的心理刺激;重者可能引起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1.2 护士责任心对精神康复的影响。护士的责任心是护理道德内容的体现,它表现在对各种护理操作常规与制度的严格遵循与坚持,它要求护士对工作极端地负责任,对病人极端热诚,不歧视病人,尊重患者的人格,视病人为亲人,病人安全高于一切,做到认真仔细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快速准确地执行医嘱,使患者及时得到治疗,减轻病痛。对于危重病人勤巡视,细观察,准确掌握病情,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以挽救生命为己任。但病人最怕的是反映情况时个别护士说:“医生在时为什么不讲,医生走了才来说,明天医生来再说。”这样让病情的治疗拖延了时间,使护理工作造成极大的被动,也给医院声誉造成严重影响。

1.3 护士同情心对精神康复的影响。精神病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病情症状不同,丧失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社会交往及社会地位下降,他们只能被动地去接受别人的关心、同情和帮助,做事是被动服从,期望值较低,特别容易满足,所以作为精神科护士应视他们为亲人,具有同情心,主动做好护理工作,为他们排忧解难,解决生活上的合理要求,尽量给予生活能力指导训练和心理安慰,为患者创造优良的环境,有利于精神病人康复。

2 语言道德对精神病人康复的影响

语言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互通信息,相互沟通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高尚美好的语言,可反映出护士的思想情操,文化道德修养。特别是对精神康复患者来说,护士对病人的语言情感性要强,要耐心细心循循善诱,并体现出高尚及严肃性。如:在与病人交谈或做治疗时,可根据病人的年龄或职务来称呼,尽管住院病人中有一部分是属于淡漠精神衰退类型的,但多数人同样需要被人尊重,对待康复期精神病人称呼同样是一种语言上和心理上的沟通,称呼体现了对康复病人人格的尊重,他体现了护士的修养。面对淡漠懒散的精神康复病人护士给予他们的言行影响尤为重要,作为精神康复护士更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要训练好病人,让病人信任你,服从你,护士先应做到言谈举止端庄,仪容、仪表整洁大方,说话和蔼可亲,观察病人注意了,讲述心理健康教育有反馈,让病人充分理解其含意。在进行康复技能训练中,要耐心指导,切忌语言粗暴,随便训斥埋怨病人,损伤病人的自尊心。在日常工作中当病人对药物,病情及其它问题不理解而提出疑问时,护士应耐心解释,若此时很忙也应对病人说一声:“你提的问题等我忙完之后再给你解答。”护士决不能因忙脱口而说:“你没见我这么忙,哪有时间解释。”或者说:“不知道,去找医生。”。这样会使病人觉得护士态度冷漠,生硬,只知道打针发药,带病人晒太阳,护士称了真正的打发护士,太阳(医生)护士。这些若处理不当,往往失去了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使矛盾激化,发生争执,甚至延误病情。

3 行为对精神病人康复的影响

行为是塑造心灵的途径,也是显示心灵的表现。护士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病人的情绪心理状态起着重要作用。如镇定的表情,轻盈快捷的步态,饱满的精神,给病人带来信心,产生良好的现象和安全感、信任感。工作中护士与病人接触机会最多,应该时刻为病人着想,工作无论在哪一个护理岗位都应该为病人创造一个优良舒适的环境,这样才有利于病人精神康复的要求。

精神科康复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更体现了护士高尚的道德行为,是美好心灵的写照。“慎独”一词出自《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其意思是指个人独处的时候亦能谨慎地遵守道德原则。护士在许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单独为病人进行治疗及护理,特别对一些淡漠的精神病人来说,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对人或事被动服从,在执行医嘱中该处理的工作没有按规程做病人也不知道,往往无人察觉,但有时观察到的病情遵医嘱执行,喜欢多服药的病人则说我的药为什么少了,要求多服药,让病情早点好,有的则认为服多了药影响身体,责问护士为什么要加药等,这些全凭护士的良好心理素质,道德观和责任心行事。护士无论在做任何操作中都应该按操作规程来做,以为护士是病人康复的保卫者,是生命的守护神,护士的行为应做到有人检查与无人检查一个样,白人晚上一个样,竭尽全力,尽职尽责,以促进病人早日康复为己任。

4 人道主义精神在康复护理道德中的体现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救死扶伤”是医务工作者的天职。在对慢性精神康复病人护理治疗中能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竭尽全力地忘我工作的护士,在抢救病人时能毫不犹豫地做自我牺牲。如:当病人呼吸骤停时,护士当机立断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在日常生活训练中,护士教会他们日常生活技能;为年老体弱患者增强营养,护士为他们亲手制作可口的饭菜;为长期无人探访的患者送温暖,护士送毛衣,捐鞋袜,为他们防寒;护士为患者在孤儿院的子女寄去春节的慰问,捐款、捐物;为解除患者并发症的痛苦,护士配合医生转诊,守候病人手术完毕转危为安;在帮困扶贫活动中,护士多少次捐款捐物为希望工程、灾区人民送去关怀等等所有这些行为,如果没有对病人的同情和关怀,没有自求恩精神,没有高尚的护理道德及人道主义精神,是难以做出自我牺牲决定的。我们精神康复护士的一切行为,应让全社会看到精神科护士特殊护理工作者的崇高形象,让大家体会到精神康复护士为患者奉献的一份爱。因此,作为精神康复护士应树立正确的护理道德观,热爱本质工作,努力钻研业务技术,开拓前进为振兴护理事业,开拓护理工作新局面而努力。

康复病人的心理护理第5篇

方法:社区护士上门护理,做好康复活动的相关工作,以及对康复情况的记录分析整理。社区护士对该次护理工作的心得体会的回馈。具体可行方案:首先对社区护士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考核合格。社区护士担任干预者,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个月每周上门3次,第二个月每周上门2次,第三个月每两周上门一次,上门频率亦可根据患者实际康复情况予以适当变动。

关键词:脑中卒患者 家庭康复护理 干预社区护士 效果分析 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25-01

脑卒中,即急性脑血管病(脑中风),通俗地说,脑血管病是由于供应脑内的血管发生病变导致的疾病,医学上分为脑血管意外、脑中风、脑卒,意思是脑血管发生了紧急的损伤。主要表现为偏瘫、视力障碍、语言表达障碍等。据统计,全国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00万,年发病率为217/10万,致残率为70~80%。因此,有关社区康复需求日益迫切,对于已是老龄化的中国来说,绝大多数患病患者因各种原因不能做到长期住院治疗,只有选择回家等待康复,面对疾病的困扰,患者以及家属由于对病情的认识了解不够,对病情的恐惧等等心理因素方面的影响,都将导致病情的复发与恶化,对我国脑卒中疾病患者及家庭带来了不幸。此次康复护理工作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患者的康复。这也是它的意义所在。

1 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的项目

1.1 患者身体各部位的正确摆放姿势,行动灵活度与存在的风险。

1.2 床上活动的移动,包括侧翻身,腿部的抬落,头部的转向情况。

1.3 坐位指导,坐起训练,良好的坐位姿势,指导床上坐位、倚坐、位坐的平衡训练。

1.4 行走站立的平衡情况。

1.5 日常生活活动中语言功能训练,吞咽食物的训练,呼吸功能的训练,简单自理训练。

2 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大部分患者由于缺乏或因忽略了康复训练,存在很多病后后遗症,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2.2 患者自身依赖程度比较高,依赖心理越来越重。

2.3 绝大部分患病患者生活方式不利于康复和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2.4 照管人员的情绪以及对患者心态的影响,还包括家属照管中存在的疏忽对患者造成的身体直接伤害。

2.5 看管人员的实际照看能力有限。

3 干预后数据显示分析

3.1 患者心理状况:负性情绪明显减少,病人家属情绪稳定。

3.2 生活方式有很大转变。

3.3 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高。

3.4 康复训练逐渐被接受,患者能够自己主动去训练。

4 效果分析

通过此次社区护士的康复护理工作的实行,不难看出社区护理的此项举动真真正正的帮助了脑卒中患者在家康复的进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4.1 需要性。首先社区护士的宣传与讲解使家庭人员对患者在家康复活动意义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让他们了解到脑卒中疾病并不可怕,是可防可治的,使他们能够更加的细心对患者的照顾,引起家庭人员对患者的重视度,同时也带给了家庭患者康复的信心与鼓励。

4.2 可行性。为患者在家康复提供上门护理指导工作,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了通过社区护士的上门服务,既为身为护士工作人员提供了学习机会,同时为更多出行不便的患者解决了生活开销的经济问题。

4.3 有效性。社区护士家庭康复护理干预能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对于患者在家中出现的突况有了更专业更安全的应急措施。同时针对脑卒中患者的再况,预防情况有了一定的增强。使患者自身对于疾病有了积极的心态,让他们在对抗疾病中树立了坚强的信心,给家庭及患者自身身心上来了一次洗礼。

综合以上不难看出,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家庭为我国脑卒中疾病康复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依据,也为家庭康复护理工作起了导向作用,是发展家庭康复护理工作展开的一个好的开始。

5 讨论

在对病患的康复护理工作上,我们不难看出,最好的护理措施,最实际的护理方案,会为病人康复护理起到直接重要的作用。社区护士的家庭康复护理工作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以自我护理为原则”、“充分发挥脑卒中患者的潜能”、“护士充当了指导者与监督者”的地位,鼓励患者与照顾者。在我国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脑卒中患者中,老年人的患病率,死亡率仍成为上升趋势。因此,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工作显得尤重要,护理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入也日见增加。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仍是有大部分患者得不到很好的治疗与康复护理。同时,现如今护士对护理操作缺乏整体护理和全人意识,家庭康复护理服务对脑卒中患者的有效康复和普及社会健康将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6 护理体会

脑卒中患者的情绪在康复护理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里就特别需要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心理护理的引起高度重视。研究发现,此类患者多数有负面情绪影响,主要表现为患者自身呈现出的焦虑,暴躁,对他人帮助的抵触,给人自暴自弃的感觉,也有因对病情不了解,持有放弃治疗的心态,这就需要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不仅要给与他们身体上的帮助,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很多疾病都与患者自身的心理有着莫大的牵连,一个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对疾病的向上心理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很大的帮助,我们要帮助他们调整到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他们对疾病有一定的认知,这样对于护理工作也有一定的帮助,只有病人积极配合,我们的护理工作才有意义,才能进行,才能让我们的康复护理工作得到认同。

病人家属的情绪态度和照顾能力也是康复护理成功的关键。家属的情绪会对患者造成最直接的影响,一个乐观,细心的看管人员会给患者带来愉悦的心情,同时深深影响到他们对自己的情绪。相反而言,家属的不耐烦,照管的疏忽,不仅会对患者带来正面的身体伤害,还会让患者有轻生之念。这些心理护理对护理人员来说,甚至会比实际护理工作还要重要。与患者,患者家属的良好沟通,营造一个温馨的护理环境,对于脑卒中家庭康复护理有着尤为重要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陈梅.临床心理护理[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91-192

[2] 陆烈红;病人对生理与心理舒适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2年12期

康复病人的心理护理第6篇

【摘 要】目的 探讨住院期间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心理变化特点及心理护理对策。方法 病人入院后48 小时内由病区心理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计划和措施,采取阅读、交谈、讨论、问答等形式多样的方法与病人或者家属进行心理沟通,并对病人实施健康知识宣教。结果 所有住院肺结核病人由于对结核病的相关知识不了解,患病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忧愁、急躁、烦闷的消极情绪;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必须由专人负责,着重向病人介绍结核病的发生、传播及防治措施、预后和抗结核药物主要不良反应等。结论 健康知识缺乏是结核病患者产生消极、多疑、恐惧、悲观等心理状态的主要原因,精神因素与肺结核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对住院结核病人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可促进病人主动配合医生,有利于病人康复。

【关键词】住院;结核病;健康教育;心理护理

健康知识缺乏的住院结核病人会产生消极、多疑、恐惧、悲观等心理状态,精神因素可使结核病患者病情加重,形成病理、生理之间的恶性循环,因此,在采取有效抗结核治疗措施的同时,必须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1 住院结核病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计划

1.1 指定兼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人员

科内确定2~3 名沟通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主管护师担任病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士,入院后48小时内与病人或者家属进行心理沟通,并请管床医生进行专业指导。科内定期对护士进行心理护理理论和结核病相关知识培训,帮助她们提供专业护理水平。

1.2 选择有效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阅读、交谈、讨论、问答等形式多样的方法,便于患者接受和取得良好实效。

1.2.1 将入院介绍、住院须知、出院指导等制成宣传册,分阶段让其阅读,解释重要内容;无法接受宣传册教育者,护理人员将内容讲解给病人及家属。

1.2.2 利用工休座谈会进行讲座,授课者准备充分,文题清楚,内容简练,语言通俗,避开专业术语。听课者可以就授课内容提问,授课者与大家讨论后作答。

1.2.3 个别交谈是解决病人心理问题的主要教育手段,交谈前应有所准备,掌握交谈技巧,引导病人交谈,及时发现病人的问题,给于心理疏导。

1.2.4 随时宣教 健康教育并不完全是刻意安排的,它贯穿于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护士应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面,以满足不同的病人对健康教育的需要。

1.3 确定主要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内容

1.3.1 疾病常识教育

着重向病人介绍结核病的发生、传播及防治措施、预后和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等,并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和进行健康指导,包括辅助检查注意事项、消毒隔离方法、病情变化的特点及防范措施等,以满足不同病人的心理需要。

1.3.2 帮助病人熟悉住院环境

主要通过入院介绍及评估,向病人介绍病区环境、责任医生与护士、就餐制度、物品管理、作息时间、便民措施等,使病人尽快熟悉就医环境,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1.4 明确具体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目标

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消除病人紧张、焦虑、忧愁、急躁、烦闷的消极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病人主动配合医生,坚持规则全程使用抗结核药物,有利于病人康复,真正实现对病人“从具体的帮助到精神的依托、从人文关怀到心灵的抚慰、从简单的疾病护理到高层次的整体护理”的护理模式的转变,达到提高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和不断丰富护士的知识面,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的目的。

2 住院结核病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措施

2.1 根据每个病人的性格特征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病人入院后,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就是希望医护人员同情帮助自己,把自己的生命康复的希望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初发病人对肺结核病感到害怕,复发病人又担心不能治愈,而悲观失望,护士应该用良好的神态和语言,使病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对初次发病者要以安抚为主,对复发的病人则着重于鼓励,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根据长期住院病人的心理特征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肺结核病人病程长,情绪上的变化也是多种多样的,护士及家属应主动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对症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必须紧紧围绕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的给患者讲述肺结核的病程规律,有时为了能使病人安下心来积极治疗,宁可把治疗周期说得稍长一些。心理护理的关键是控制好病人的情绪,指导帮助病人做到情绪上的自我节制。

2.3 根据心理学的特点去接近病人

做好病人的重大生活护理,应细心观察病人的举止、言谈,以了解病人的生活需要和心理特征、病情的由来和经过,抓住病人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方式和心理护理措施。

2.4 根据不同情况将心理护理与生理护理结合进行

当病人病情发生变化时易引起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在亲切安慰的同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病人的痛苦,病人的情绪自然会好转。如病人出现发热时应采取相应降温措施控制体温;对咯血者应嘱其侧卧位,并轻拍患者背部有利积血咯出,防止窒息发生;当病人感觉胸闷、呼吸困难时,应帮助病人采取较舒适的体位和遵医嘱给氧来缓解症状。又如部分结核病需要长期接受输液,这对于那些痛阈低的患者来说也常常引起焦虑,甚至害怕打针,因此应安排静脉穿刺技术娴熟的护士为其输液,确保一次成功,减少病人的痛苦;对于病情反复和病程长而失去治疗信心的病人,更要多安慰、多鼓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并及时报告好消息,以增强其信心。

2.5 根据心理特征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

康复病人的心理护理第7篇

方法:分析骨折病人各期的特点和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结果:通过在骨折阶段不同时期的健康教育,建立病人治疗、康复的信心,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加强护士专业知识的提高,根据患者不同时期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指导病人实施科学、系统的方法,帮助患者掌握骨折康复的知识和技巧,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

关键词:健康教育骨折不同时期应用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33-01

随着整体护理在医院开展的不断深化,为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1],护理人员正积极将护理技术、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融为一体,以确保“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落到实处,满足患者身心健康的需要。这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的全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协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给予适当的护理,预防并发症,协助康复,为患者提供全面身心护理;更重要的是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出具有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选择适当的时机,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多种多样的形式,深入浅出、分阶段性地教给患者与病情相适应的健康知识,为患者提供与治疗、康复相关的护理指导和咨询,在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及治疗、护理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调动起其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工作,使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1阶段教育

1.1入院阶段。责任护士热情接待每一位病人,要主动介绍主管的医生和责任护士,病房的环境、卫生制度、设施、作息探视时间及离院责任书等入院宣教,使病人较快适应医院的环境,感觉到了医院有一种安全感和亲切感,以最佳的身心状况接受治疗。

要深入了解、评估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五个方面因素,考虑健康行为反映问题,运用护理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给予周到细致的照料,减少病人的不安心理。

1.2住院阶段。骨折病人一到医院面临着创伤、疼痛、牵引、石膏固定、手术等这许许多多问题,这些都影响着病人的情绪的变化。责任护士在此时不仅要关心、体贴病人,还需教育有关疾病知识及护理,如术前的常规饮食的禁忌等,同时要教育病人如何保持骨折固定,介绍牵引的、效果、注意事项,也要注意因创伤引起骨折及相伴随的周围组织神经损伤会引起疼痛和反应性肿胀等不适。术后的重点要放在并发症的预防和功能的正确锻炼上。如预防肢体不活动而引起肌肉萎缩、孪缩、僵直等,要预防褥疮,掌握正确的翻身方法,要深入浅出地解释各种引流管的放置作用,各种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以及饮食、营养的价值,注意对创口的观察。对于病人提出的问题要耐心指导、解释,使病人了解目前的状况,要树立起足够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1.3出院阶段。鼓励患者回家后要坚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需配合用药者坚持用药,并注意药的疗效及副作用。坚持功能锻炼,定时随访,随时复查.通过对病人实施系统化全程健康教育,增强了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充分调动了病人恢复健康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骨折病人住院及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健康教育做得好坏与护理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成正相关,因此,护士应具有强烈的健康教育责任感,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从而也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使整体教育过程系统化、科学化,真正实现了以护理程序为基础,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健康教育。

2小结

健康教育是康复护理最有效的工作内容,其贯穿骨折患者整个过程。完善的健康教育不仅能够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和致残率,缩短住院日及减少住院费,而且可以转变受教育者的健康观念和健康行为,融洽护患关系,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更好地体现护士的价值。

骨折患者住院时间长、护理难度大、要求高、病情恢复程度慢,且易导致多系统并发症。因此,在骨科临床健康教育中,应以骨科知识传播为切入点,做到早实施、全方位、有重点、有计划、随机性、连续性和以点带面的教育。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精髓,使患者长期受益。另外,在宣传教育过程中,要与患者建立一种指导、共同探讨、合作、参与型的教育方法,重视患者的反馈,及时调整计划,使健康教育的作用发挥得更加有效[2]。

总之,只有将健康教育很好地贯穿于骨折康复护理全过程,骨折患者的康复才有了进一步的保障。因此,护士应把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必须做的护理行为去自觉实施,不断钻研和更新知识与技能,真正发挥护士在促进患者康复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康复病人的心理护理第8篇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Orem护理模式;常规康复护理 通讯作者:冯乃清 Email:dqyhlb@163com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surgery, THA)是治疗髋关节疾患,恢复髋关节功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1]。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越来越多,随着手术技能的提高,术后康复护理日益显得重要。THA 成功与否,离不开系统的康复护理,耐心的康复训练指导[2,3]。2004年7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将改良Orem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THA中,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增强了病患的自理能力,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体现了THA的治疗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7月至2010年12月,行THA 患者46例46髋,其中,23例23髋THA患者接受改良Orem的康复护理模式(观察组),男15例,女8例;年龄56~74岁,平均(675±72)岁;体重指数(BMI)179~312,平均(238±43)。其中新鲜和陈旧股骨颈骨折14例14髋,股骨头Ⅲ或Ⅳ期坏死9例9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449±76。同期23例23髋THA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对照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54~77岁,平均(665±89)岁;BMI为186~329,平均(254±51)。其中新鲜和陈旧性股骨颈骨折16例16髋,股骨头Ⅲ或Ⅳ期坏死7例7髋。术前髋关节Harris 评分(418±85)。上述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12 改良Orem的康复护理模式方法

121 术前护理评估 由责任护士进行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肥胖程度等全身情况,既往病史,用药史,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全身或局部感染灶等合并症、是否卧床及褥疮等并发症、有无栓塞史、是否吸烟及饮酒等方面。根据上述评估结果及时给予围手术期治疗及有效干预[4]。

122 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及康复教育 患者入院后介绍病房环境、制度、责任医师及护士,让患者熟悉环境,短期内取得患者信赖, 以幻灯、录像、文字说明等通俗易懂的形式讲解手术前后需要配合的事项并进行康复教育,使患者对疾病和治疗有初步的认识,使其得到康复的希望,树立起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除患者外还必须有家属或主要照顾者参与,以保证康复护理计划的全面实施。

123 补偿护理 依据不同病患的不同病情或同一病患疾病的不同时期给予完全补偿护理、部分补偿护理和教育支持护理,方法如下:①完全补偿护理。对高龄、全麻术后未醒者、手术后6 h内等病患,护士给予完全性补偿护理。具体为术后输液、输血并注意控制输液量及速度,严格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心电监护、吸氧,肢体抬高,保持患肢外展30°足中立位,保持导尿管、引流管通畅,记录每小时尿量、引流量,采取止痛、保暖等措施。教患者做扩胸运动及深呼吸,鼓励患者将痰咳出,保持会清洁,应用下肢足底静脉泵,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心、肺、泌尿系统等并发症。按摩骨突处皮肤,预防压疮发生,必要时换用气垫床。使患者平稳度过术后早期。②部分补偿性护理。依据每个病患不同的自理能力,由护士和主要照顾者给予病患适当帮助,协助病患完成术后康复训练及日常生活自理。其中,最主要为术后康复功能锻炼,护士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术后早期、及时、有效的康复功能锻炼。在康复护理中,患者常因伤口疼痛而不愿主动合作,护理人员应给予关心和鼓励,对康复训练过程中的每一个进步都要加以肯定,以增强其康复的信心,使其明白康复期的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③教育支持。在THA的任何时期,护士都必须及时向病患及主要照顾者提供功能康复护理的相关信息,使病患达到最佳术后康复锻炼状态。

124 出院指导 手术2~3周后出院,向患者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及功能康复训练宣教,向患者发放医患联系卡,告知复查时间,及时予以指导并督促患者进一步康复锻炼。

13 评估标准 评定围手术期病患及主要照顾者掌握THA相关知识和康复护理方法的知晓率,对康复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以及对两组病例术后早期随访的住院时间、使用助步器的时间、术后Harris 髋评分结果进行分析。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15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资料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及χ2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