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康复指导

康复指导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15 10:19:04

康复指导

康复指导第1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7X(2007)10-0086-02

【摘要】目的:探讨手指和指蹼畸形手术治疗后的功能康复宣教。方法:本组26例手术后早期进行关节功能训练、按摩、弹力套压揎等康复治疗。通过功能康复治疗手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功能、指蹼功能均有改善,88.5%患者生活能够完成或大部分自理。结论:对手指和指蹼畸形术后功能康复指导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手指;指蹼;畸形;术后指导康复

After the finger and points to the web abnormal technique to be restored to health the instruction

Zeng Mingfeng Li Lanyign Zhang Dongying

【Abstract】Objective:Discusses the finger and refers to the web abnormal surgery to treat after the function to be restored to health the propaganda. Method:After this group of 26 examples surgery the early time carries on the joint function training,the massage,the tension flowing casing pressure rolls up the sleeves and so on to be restored to health the treatment. Is restored to health through the function treats between the finger the joint and the palm knuckle function,refers to the web function to have the improvement,88.5% patients live can complete or majority of take care of oneself. Conclusion:And refers to the web abnormal technique after the finger the function to be restored to health the instruction to be possible to obtain a better effect.

【key word】finger; Refers to the web; Abnormal; After the technique instructs to be restored to health

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器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易遭受烧伤、创伤等,常出现手筋膜、伸肌腱、骨关节的损伤,后期易出现瘢痕挛缩畸形。常见的手瘢痕、挛缩畸形主要表现为瘢痕性并指、拇指内收畸形、手指关节畸形、瘢痕性爪形手、瘢痕性掌挛缩、烧伤手残缺性畸形。[1]大多数患者因伤手受治疗条件限制,后期又缺乏适当的功能康复治疗或至畸形,这不但严重影响手的功能,而且影响外形美观,他们亟待康复。我院自2000年1月-2006年6月共治26例手指和指蹼畸形患者26例,通过精心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手指和指蹼畸形患者26例,男12例,女14例;年龄4-58岁。从受伤到来院就诊时间为1-26年。26例中手掌部瘢痕挛缩5例,拳状粘连2例,手背部瘢痕挛缩15例,爪形手8例,手指畸形60个,指蹼畸形16个。本组手掌瘢痕切除或切开和植皮术8例,指蹼修复6例,虎口修复8例,拇指内收畸形修复2例,手背瘢痕切除植皮术10例。

1.2 术后功能康复指导

1.2.1 早期关节功能训练:术后10天即开始,暂时固定关节者,2-3周左右拔除克氏针后即进行训练,实际关节僵直。掌指和指间关节进行屈伸、握拳和对指活动,以感轻度痛疼为宜,循序渐进增加活动次数和时间,每日多次,每次30 m。采用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相结合,关节伸屈幅度尽量到有酸胀感为止。肌腱损伤者关节活动度宜小。应用健身球、握力器、拉力器等器械进行手部功能训练可增加活动兴趣。

1.2.2 按摩[2]:植皮区早期进行按摩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软化瘢痕,预防和减少皮片收缩。可将手掌加压于皮肤表面;轻柔摩擦,反复进行。每日多次,每次30mm,次数和时间都应逐渐增加。如为单手手术,由患者用健手对患侧进行按摩;如双手均手术,可由他人帮助按摩。

1.2.3 支具应用[3]:除日间训练外,夜间应作关节功能位固定,掌面瘢痕畸形者可用小夹板固定手指于伸直位。小夹板稍宽于患者,与患者等长,包裹2-4层纱布。

1.2.4 弹力压迫治疗[4]:弹力手套是很好的辅助工具,每天24小时佩带可有效防止皮片挛缩,坚持半年-1年。

1.2.5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通过洗漱、进餐、穿衣、解大小便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使患者尽可能恢复生活能力。鼓励患者以患手为主,健手为辅。

1.2.6 功能性作业疗法:待创面愈合比较牢固后开始进行功能性作业训练,如简单家务劳动、书写、编织等。

2 结果

功能康复治疗3个月后,随访3-18个月,手指和指蹼功能均改善,外形满意。17例(65.5%)患者生活完全自理。6例(23.1%)生活大部分能自理,精细动作欠佳,3例小部分生活能自理,满意率88.5%。

3 讨论

术后早期康复指导有利于手功能的恢复。修复手术为手功能和形态的恢复创造了条件,仍需术后及时的康复指导,这是巩固疗效、扩大疗效的重要措施,否则可使手术效果完全丧失,有些患者甚至失去治疗和改善功能的机会。护士应指导和鼓励患者坚持锻炼,增强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的信心。要向患者示范功能训练的要求和方法。3个月内是重要的抗挛缩与僵硬的治疗时期,订手康复治疗应坚持3-6个月。康复宣教应根据手部瘢痕情况、患者年龄性别、体质心态等确定具体的功能康康复方案。对儿童,要教会家长康复治疗方法,可在儿童入睡时进行被动功能训练,结合手指弹力牵引下的主动训练,本组经手术和功能康复治疗后88.5%疗效满意,说明术手及时合理有效的宣教是取得良好疗效,恢复手部功能和外形、避免瘢痕再次挛缩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炜主编.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505-1521

[2] 高西美、朱传菊、手部瘢痕挛缩患者术后康复治疗[J]疑难病杂志:2004,3(1):35

[3] 张兴阳、王甲汉、陈镇才.小儿手指掌侧瘢痕畸形全厚皮移植手术及术后康复治疗[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3]:3276

康复指导第2篇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发病呈慢性经过,可发生多种并发症,甚至致残、致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终身性疾病。下面仅就近年来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康复指导方法及体会浅谈如下。

饮食控制

饮食的控制和调节关键在于控制糖的摄取量。轻型患者一般不用食谱计算法而是控制主食在稍低于病前的食量,蛋白质、脂肪等基本按原来习惯用量,主食的限制可采用骤减或递减法,骤减法可及时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效果较好,在控制饮食初期如患者感到饥饿,可适当吃些新鲜蔬菜,有条件者可采用少食多餐法,以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至尿糖减少或转阴,体重下降过快或活动量较大时,可适当增加主食(一般一天不超过100g)和副食(食油、肉类、蛋及鱼类)。刚增加时尿糖可能会有回升,但以后会逐渐消失,如此反复调节直至患者尿糖持续阴性,体重属合标准,无饥饿感,体力恢复,不可无限制地减低食量,长期过分限食,过量消耗体内蛋白质,脂肪可引起酮症酸中毒。

食物选择

禁忌食物:①辛辣、温燥、煎炸、油腻食物;②戒烟酒、浓茶、咖啡;③忌食糖类及含糖制品,不宜多盐(限制每日10g以下),限油脂摄入。

宜进食物:①五谷杂粮,如小米、玉米、荞麦面、燕麦面等,长期使用可收到降血糖、血脂的效果。②副食类:豆类及豆制品,冬瓜、苦瓜、洋葱、香菇、柚子、海带、木耳、鱼类、黄鳝、芦笋、紫菜、银耳等。新鲜蔬菜以绿叶为好,如油绿、小白菜、韭菜、芹菜、丝瓜、绿豆芽、空心菜、菠菜、莴笋等。食用油宜植物油,如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等。即可防动脉硬化又可防便秘。③定时定量进餐保持情志平和。

食物疗法

肺热津伤型:临床以多饮为主,口干咽燥,喉咙灼痛,尿频量多色黄,大便干结。食疗原则宜清热润肺,生津止渴。食疗方:①天花粉粥:天花粉30g,粳米50g(可以用大米代替)。先将天花粉用温水浸泡2小时,加水200ml,煎至100ml,再将洗干净的粳米放入同煮,每日1次。②消渴速溶饮:鲜冬瓜皮和西瓜皮各1000g,天花粉250g,将瓜皮洗净切薄片,天花粉捣碎,用水泡,放锅内煮1小时去渣后再以小火继续煎煮浓缩至黏稠停火,待煎液至稍温,装入洁净瓶中储藏,每次10g,可以兑水服用,随渴随饮。③荷叶绿豆粥:绿豆20g,大米50g,荷叶1张,先将绿豆泡发,加水煎至豆开,加入大米按常法煮成粥。半熟时,取荷叶1张,盖粥锅上,15分钟后取走,即可食用,每日早晚可各服1次。

胃热炽盛型:临床以多食易饥为主,口渴多饮形体消瘦,小便频多,大便干结伴头晕目眩,耳鸣。食疗原则宜清胃泻火,养阴增液。食疗方:①绿茶鲫鱼:活鲫鱼500g,绿茶10g,将鲫鱼去杂洗净,再将绿茶塞进鱼腹内,置盘中清蒸,不加盐,食鱼肉,每日1次。②玉米须煲猪瘦肉:玉米须30g,猪瘦肉100g,盐适量,将猪肉去肥洗净,与玉米须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水煎煮,煮沸后改文火煮至肉熟烂即可食用,饮汤食肉。③麦冬瘦肉汤:猪瘦肉500g,党参、生地黄、麦冬各50g,油、盐少许。将党参、生地黄、麦冬洗净,猪肉洗净切块,将全部用料放入清水锅内武火煮滚后改文火煲2小时,加油盐调味,饮汤食肉,脾虚痰湿内结者不宜食用。

肝肾阴虚型:临床以尿频,尿多为主,尿浊如米汤,大渴喜饮,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四肢乏力。食疗原则为滋补肝肾,润燥止渴。食疗方:①猪腰煲南瓜:猪腰1个,南瓜250g,薏苡仁15g,山药15g,葱姜少许。将南瓜切片和薏苡仁、葱、姜一同先煮40分钟后加入山药,猪腰再煮20分钟。食肉饮汤,每日1次。②生地黄芪猪胰汤:猪胰1条,猪瘦肉100g,生黄芪、生地黄、山药各20g,山茱萸15g,调味料适量。将猪胰及瘦肉洗净切片用油盐适量拌匀腌15分钟,将生黄芪、生地黄、山药、山茱萸洗净放入清水锅内武火煮滚后,改文火至山药软化,放猪胰、瘦肉入汤加盖滚10分钟即可,随量饮食,隔日1次。

讨 论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康复指导第3篇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康复指导;康复训练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76-01

通过膝关节转换术可有效去除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膝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恢复患者膝关节的正常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1]。但是要想达到真正恢复膝关节功能的目的,必须在术后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本案选取了30例于我院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并在术后对其实施了一系列的康复指导,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案3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其中有21例男性,9例女性,其年龄处21-76岁,平均年龄为56.5岁;共有45个膝关节行置换术,其中15例行单膝置换,15例行双膝置换术。术后所有患者膝关节疼痛显著缓解,畸形也得以纠正,可上下楼梯并进行行走。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膝关节置换术且由同一组人员完成。

2 结 果

术后2周内拆线出院,经检查,所有患者膝关节屈曲度均能达0°,28例患者屈膝度超过110°,2例患者屈膝度处85°到100°,均未发生感染。术后随访3个月到24个月,除1例患者存在5°屈曲挛缩外,其余患者膝关节均可完全伸直,25例患者的平均关节屈伸活动范围超过120°。术后6个月内,所有患者膝关节处的不适感基本消失,能参与日常工作及社会活动。

3 康复指导

3.1 早期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训练主要是为了使患者了解训练的内容,核心是将患者的患肢肌力进行提高,同时也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尤其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预防水肿,患肢远端要比心脏水平高,可将下肢垫高20°到30°;另患肢近端要比心脏水平低;踝关节背屈曲度保持90°,使足跟悬空,防止其受压[2]。术后要对患者生命体征及刀口的渗血情况进行严重观察。除此之外还要给予患者心理指导,了解其每日康复锻炼情况,以制定一套适合患者的康复计划。同时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使其家属能参与到患者的康复训练计划当中来,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患者出院后的康复锻炼,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提高了锻炼的效果。

3.2 恢复期康复训练 恢复期的康复训练可始于手术后3天,包括利用CPM进行髋膝关节的锻炼、弯腿练习、主动膝关节的屈伸锻炼以及伸展滞缺和屈曲受限时的膝关节锻炼[3]。恢复期康复训练每两天进行一次。利用CPM帮助其锻炼髋膝关节的过程当中,初次屈伸度可为0-30°,每日增加10°,术后两周之后要维持在120°左右,每日进行2次,每次锻炼时间为30分钟。由快到慢,先锻炼患者无痛区,接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往其他范围扩散。弯腿练习可于床侧开始进行,让患者坐在床边利用重力将其患肢垂于床下,这样就可使患肢保持90°,接着利用健腿后压患肢,以加大屈膝的角度。主动膝关节屈伸锻炼主要是为了恢复股四头肌及腓肠肌功能,可利用CPM或是在体疗师的帮助下进行。若患者存在伸展滞缺或是屈曲时受限则可利用手法推拿进行矫正,以使其膝关节能伸直并将屈曲度增加到90°以上。

3.3 愈合期康复训练 愈合期的康复训练可于手术2周后开始实施,其包括以下三步:第一,习步架站立练习。进行此步时还需利用石膏托以将患者患肢进行固定支持,同时借助习步架开始站立练习,以为下一步站立行走奠定基础。因患者患肢关节尚不稳定,其肌肉力量较弱,因此在站立时其患肢主要靠患者的主观感知来实现。第二,习步架步态训练。让患者用手将把手握好,保持身体站立,眼光向前,先将习步架向前移动,接着移动健腿,然后再拉动患肢移动。第三,双腋杖三点步行。三点式步态是一种移动较为快速的步态训练法,其比较适用于只有一侧下肢功能非正常且臂力强的患者。训练时让患者拄双拐使其健肢与患肢交行走,每次训练时间保持在10-20分钟,每天进行2次,待患者疼痛程度减轻可逐渐增加训练量。

3.4 出院时的康复指导 出院前要为患者制定适当的出院后康复训练计划,以方便患者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在患者出院前先要教会患者及其家属相应的训练方法,并让其多练习,同时还要结合运动全身关节,如散步或是让患者上下楼等。另外还要注意指导患者饮食及生活起居,保持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饮食,同时还要补充碳水化合物。

4 讨 论

现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有效治疗解除患者膝关节疼痛、增加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功能障碍的重要方法之一[4]。通过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畸形得以有效矫正且能保持长期的稳定性,但是在整个患者的康复过程当中,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则是必不可少的。

在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可加快患者术后的康复速度,同时还可有效防治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因此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医师及护士都要注意将治疗、护理与康复三者结合,不但要注重外科手术的实施,而且还要重视术后的护理及康复指导。尤其是康复指导,要将康复指导作为整个护理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尽早介入康复训练,以尽可能减少或避免患者在术后产生并发症或出现后遗症,以使患者在生理及心理上都能得到康复[5]。要注意的是在实施康复训练的计划时,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正确的康复指导,让患者在其身体能接受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坚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康复指导原则,给予患者康复的自信心,鼓励患者进行自我调节,以真正达到帮助患者快速康复的目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霞.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20例的康复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35).

[2] 李佰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康复指导[J].吉林医学,2011(20).

[3] 张龙英.全膝关节置换术38例的功能锻炼及指导[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

康复指导第4篇

Abstract: Objective:Researching community elderly hypertension characteristic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rehabilitation guidance;Methods:To establish a community health records 80 patients older than sixty.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mainly includes establishing health promotion plan,th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diet guidance, medication guide and lifestyle guidance;Results: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a year later, elderly patients with systolic and diastolic pressure decline significantly.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康复指导

Key words: elderly;hypertension;rehabilitation guidance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6-0288-01

作者简介:邵华(1981-),女,黑龙江绥化人,初级职称,研究方向为心内科心电图学。

0 引言

老年人高血压:老年高血压系指年龄≥60岁,血压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测量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者。若仅SBP≥140mmHg,而DBP

老年高血压特点:①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大量临床资料显示:无论血压正常与否,收缩压30~84岁呈线性增长,而舒张压到50岁时停止增加,逐渐下降,形成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1]。收缩期高血压使心脏负荷增加,可以引起代偿性心室肥厚或充血性心力衰竭。②血压波动大,易发生性低血压主要是收缩压波动范围大,24小时昼夜节律变化中晨峰现象明显,因此,血压应在安静和仰卧位时测量。③老年高血压合并症及并发症多[2],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高尿酸血症、高血脂症、肥胖症等,这些疾病的存在降低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耐受性,疾病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极大地影响高血压治疗效果。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健康档案的80例6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医院确诊由社区卫生服务站于2009年6月~2010年6月进行社区康复指导。

1.2 方法 康复指导

1.2.1 制定健康宣教计划 针对个体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使患者在疾病各个阶段得到最好的,最合适的健康教育,达到预期的目标[3]。

1.2.2 心理教育 给予患者及家属及时的心理疏导,向其讲明高血压是可控制的,减轻患者的思想顾虑。

1.2.3 饮食指导 饮食宜低盐,低脂。每天食盐量应控制在3~5g,过多摄入脂肪,是高血压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1.2.4 用药指导 长期口服抗高血压药物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方法,对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1.2.5 运动指导 体力活动是独立的降压因素。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年龄,躯体状态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

1.2.6 生活方式指导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是治疗高血压,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死亡率的有效途径。如饮食控制!戒烟戒酒等。

1.2.7 血压控制率 根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4]:老年人收缩压目标值

2 结果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有计划、系统地进行社区康复指导后,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指导前掌握高血压知识的有25例(31.25%),指导后增加到72例(90%)。大多数患者能坚持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保持心理平衡,有效地控制了血压的变化,指导前血压范围 (160±15)/(95±10)mm Hg,指导后(130±10)/(80±10) mm Hg。指导前后血压控制情况以2005年中国修订后的高血压指南标准,老年人血压值低于150/90mmHg为控制统计,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正确指导,有利于患者充分了解认识疾病,使病情得到较好的治疗和控制,进行社区高血压患者康复指导是有明显成效的。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危害性极大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导致残废和死亡。掌握相关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到老年高血压患者,提高防治高血压的意识,改变不良方式,共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本次社区康复指导表明,健康干预,清淡饮食、限盐、体育锻炼对血压控制具有促进作用,符合国内的有关研究[5]。2006年美国心脏协会(AHA)防治高血压指南坚持改善生活方式仍是最基本的预防和治疗措施[6]。

本组80例随访的老年病人在适应现状、情绪稳定、心理平衡等方面均达到了康复指导的目的,能做到遵医用药,学会了疾病的预防保健等知识,从而有效地控制了血压,降低了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7]。

参考文献:

[1]李景霞,刘军,陈卫文等.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节律的临床意义探讨[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0,9(2):76-77.

[2]成蓓,曾尔亢.老年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71-78.

[3]黄素英.健康教育的动态及尝试[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3):238.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10;2005:17-18.

[5]林运,左惠娟,冯春荣,等.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随访及血压控制情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7,41(2):122-125.

康复指导第5篇

【摘要】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护理与康复指导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康复锻炼中给予常规护理措施予,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 住院3周后,两组患者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指数、日常活动能力均较前有显著改善(P<0.01),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在护理后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合理的中医调护、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及时的健康教育可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疗效,最大限度恢复关节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康复指导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全身性的自身免疫学疾病,主要表现为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以慢性关节滑膜炎为特征,持久反复发作,导致关节骨、软骨破坏,功能障碍,甚至残废。本病治疗疗效较差,患者一旦患病,则常终身不愈, 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本病在中医属于“痹症” 范畴[1],笔者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康复锻炼中进行了中医护理与康复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 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41.8±5.0)岁,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1987年风湿病学会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诊断标准诊断,功能分级标准:Ⅰ级:关节功能完整,无障碍;Ⅱ级:有关节不适或障碍,尚可完成一般活动;Ⅲ级:功能活动明显受限,大部分生活可自理;Ⅳ级:生活无法自理或卧床。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康复锻炼中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辨证施护,实施相应中医护理措施并进行康复指导:

1.2.1 情志调护 祖国医学认为人的情志改变与体内脏腑气机密切相关,七情是正常思想精神活动,情绪过激、不稳定均可导致疾病的发生。“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生气通天论》,故在护理过程中,需与患者保持良好交流,解决患者心理问题,使其正确对待疾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熏蒸护理 熏蒸护理为特征性治疗手段,多采用活血化瘀、通络散寒药物,使药力在熏蒸热力的作用下通过与脏腑联系密切的穴位,起到温经散寒、气血流畅、活血化瘀、祛湿除风、舒筋活血的作用。但在熏蒸过程中,患者易感风邪,应保持环境温暖舒适,治疗结束后及时擦干药液,注意补充丢失水分。熏蒸过程中如有头晕、乏力、心慌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熏蒸,并采取积极治疗措施[2]。

1.2.3 针刀治疗后护理 针刀治疗后,保持针孔干燥、清洁,覆盖无菌输液贴,每日更换,24小时内针孔处避免遇水、热敷、按摩、理疗,防止血肿、水肿出现。遵医嘱给予消炎止痛药、抗生素,避免感染。

1.2.4 饮食护理 寒湿型 表现关节肿痛、关节积液、纳差、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苔白腻、畏寒、脉濡快。主要选用温热性食物,如:羊牛骨汤、姜、木瓜、药酒等;肝肾两虚型 表现关节畸形、肌肉萎缩、筋腱拘挛、消瘦、畏寒、面色无华、舌苔薄白、脉沉细。主要选择补益食物:鸡鸭牛肉、甲鱼、胡桃、桂圆、芝麻等;湿热型、风热型 湿热型:关节肿痛、关节积液、胸闷、纳差、低热、舌质红、舌苔白腻、脉滑数;风热型:关节游走性疼痛、咽痛、发热、小便赤、便秘、苔厚舌红、脉数或弦数。主要选择寒凉食物为:绿豆、、芦根、赤小豆等[3]。

1.2.5 康复指导 急性期减少活动,卧床休息。病情缓解后,进行锻炼,以利于关节、肌肉恢复。训练前,进行预备活动,配合局部按摩、热敷、理疗,关节活动以轻度引起疼痛为限,宜午后进行[4]。锻炼期间,给予点压式按摩,每天1-2次。日常生活中,洗漱、穿衣、吃饭等基本动作,均应由患者自己完成,以增加关节灵活性、协调性。根据患者个人爱好选择运动方式,例如骑车、打太极拳、游泳等。采取措施应因人而异,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时复查,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1.3 效果评估 记录2组患者中医药治疗、护理前后病变关节压痛指数(疼痛关节数 ×疼痛程度),关节晨僵时间(min),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健康评估( HAQ)[5]记录。

1.4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认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的中医护理与康复指导,两组患者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指数、日常活动能力在护理前均无显著差异(P>0.05),住院3周后,两组患者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指数、日常活动能力均较前有显著改善(P<0.01),且观察组在护理后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2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理论中,认为是因人体营卫失调,自身卫阳不固,外受风寒湿邪侵袭,注流关节,阻滞经络,致使关节肌肉疼痛,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素问•痹论》中描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现代医家认为[6],先天、后天不足,可导致机体较易感受风寒湿邪侵袭,从而形成“骨痹”。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治疗,目前多采用中药汤剂配以熏蒸的方法。中医治疗手段较为特殊,且患者对中医多没有较深的理解,故在接受中医中药治疗过程中,需加强专业护理。如熏蒸时对患者严密监测,理疗仪器的使用及穴位的选择,中药汤剂的煎制及服用方法、服用时间,健康锻炼具体方法、时机、强度等,均需专业人员为患者进行宣教和指导。有文献报道,在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同时,针对性的给予中医护理与康复指导,可有效提高患者疗效[7]。本组资料结果显示,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情志、饮食、熏蒸护理、针刀后中医治疗护理,功能锻炼、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康复指导,观察组患者在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指数、日常活动能力等方面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综上所述,临床上通过合理的中医调护、正确合理的功能锻炼指导、及时正确的健康教育,可最大限度恢复关节活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平秀.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综合护理.河北中医,2010,32(7):1089.

[2] 林雪霞,章小平.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8(5):89.

[3] 郭秀之,王利民,黄晓晔,等.运用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体会.中国医学创新, 2009, 6(22):92-93.

[4] 葛学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J].中外医学研究,2011,9 (13):87-88.

[5] 李美萍,瞿丽萍.护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康复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6,12(5):486-487.

[6] 戚建弘.类风湿性关节炎从肾论治体会[J].浙江中医杂志,2007,42(10):605.

康复指导第6篇

【关键词】脑梗塞 肢体功能护理

中国分类号:R49文献标识号: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0-189-03

脑血管病是中老年期常见病之一,近年由于诊疗及治疗技术的进步,病死率明显降低,而致残率相对增高【1】,其中后遗偏瘫最为常见。早期进行运动机能康复锻炼可防止发生长期卧床引起的肌萎缩、肌力降低、关节挛缩、骨质疏松、褥疮、血栓性静脉炎等不良后果【2】。我院神经内科自1997年以来对脑梗塞患者进行了早期康复指导,取得了较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08年6月―2009年12月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梗塞患者62例。全部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和 或 MRI证实,同时符合下列条件:均为颈内动脉系脑梗塞患者,伴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均无严重的精神、意识障碍。按入院顺序先后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康复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康复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平均年龄65.5岁;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5.6岁。根据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提出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病情严重评定,分轻、中、重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伴发疾病积分、及既往史积分上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两组病例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对照组不进行康复锻炼。康复组接受下列康复训练内容。第一接单即卧床期,具体治疗内容包括良肢位的摆放;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健侧肢体肌力维持强化训练,偏瘫肢体随意运动的诱发及选择性分离运动训练;翻身做起训练;坐位保持及平衡训练;进食穿衣等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在此阶段争取使患者能独立完成床上移动动作并能保持坐位30分钟以上,每天一次。第二阶段:重点为站立及步行训练,具体内容包括坐位耐久性耐力训练、起力训练、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转移、步行等日常生活动作训练,针对患者存在的功能缺陷如足内翻畸形、尖足步态及膝关节控制差等障碍,应及早使用下肢矫形器会助行器等辅助用具,为促进步行,防止畸形及早期自立创造条件。第三阶段:步行训练为重点,具体内容包括上下楼梯,室外步行及日常生活动作为核心的实用动作训练。康复组患者进行3―4周康复训练,训练采用护士与患者家属一对一的形式,每次治疗时间为30―40分钟,每天一次。患者仍需在家属和护士监督指导下,每日重复训练内容1―2次。

1.2.2用Barthel指数来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用简式Fugl-Meyer评价法评测患者运动功能情况。资料的统计学采用T检测。

1.3康复护理方案

1.3.1急性期的康复护理急性期症状明显,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应采取综合康复治疗,主要是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1)褥疮是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院采取的护理方法是:每2h协助患者更换1次,技术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推等,每日用温水擦洗皮肤两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翻身后,骨突出部位用棉垫悬空保护,防止受压。保持床整整洁干燥无渣屑,大小便后及时清洗;,及时更换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做到四勤,即勤翻身、勤按摩、勤清洗、勤更换。同时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2)防止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长期卧床患者死亡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脑梗塞患者由于肋间肌麻痹,易出现呼吸道和肺部感染,采取的措施是:注意防寒保暖,病房保持一定的湿度,防对流,辅助排痰,每2h翻身拍背1次,扣背时用空心拳由肺底向上,由外至内做叩击动作,如患者有痰而无力排出,可于患者吸气末呼气时开始,在下胸廓部突然加压产生呼气时的快速气流而促痰液排出。如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可行超声雾化。(3)床上翻身训练,保持患侧肢体处于功能位,防止患肢的肌肉挛缩和关节脱位变形。仰卧位时,患肩垫枕,使肩胛处于低位。同时患侧上肢也要垫枕,时肘腕伸直,掌心向上。下肢由臀下至小腿置一低平长软枕,窝处再加入一小软枕,时腿微曲。足底与床尾之间置硬枕,防止足下垂。保持屈髋、屈膝、踝背屈90度。双足之间夹一硬枕,防止小腿内收。健侧卧位时,肩胛处于伸位,患侧上肢应支撑,肘关节伸直,掌心向健侧,健侧下肢稍后伸,屈膝,患侧下肢放在健侧下肢前,膝关节呈100―150度弯曲,并在膝内侧至足部置一较厚软枕,保持屈髋、屈膝、踝中立位。经常变换。每1―2h翻身1次,一般位仰卧及健侧卧位交替翻身,减少患肢卧位,预防肢体受压,防止褥疮及其他并发症。患侧卧位时,背部垫软枕,60―80度倾斜为佳,不可过度侧卧,以免引起窒息,患手可 置90度位放于枕边,健手可置于胸前或身上,健侧屈曲,患肢伸直呈迈步或屈曲状,两下肢间垫软枕,以免压迫患肢,影响血液循环。

1.3.2恢复期的护理此阶段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促进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恢复,争取尽早下床和生活自理。

1.3.2.1瘫肢活动训练 患者入院待生命体征平稳后,神经症状不再发展后 48h就开始康复锻炼【3】。(1)首先要保持患肢处于功能位,采用按摩揉捏等手法按摩。原则为先轻后重,由浅及深,由慢而快,每天2次,每次20分钟。对患者的上肢从手指至前臂,肩关节周围,用红花酒精进行轻缓按摩。(2)被动运动(患者肌力在0―2级可做被动运动,肌力3级以上患者无需被动运动)。包括肩、肘、指、髋、膝、踝关节的屈曲、伸展及抬举活动。如前臂的外旋,腕及手部关节的外展与对掌。在被动运动的同时,可配合意念主动运动。嘱患者思想有一个强烈的想法,相信自己肢体可以活动。被动活动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3)主动运动当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开展床上主动运动训练,以利肢体功能恢复。主动运动应在护士或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每天2―3次,每次10―20分钟。主要训练方法有Bobarth握手桥式运动床上移动等。a,Bobarth握手:帮助患者将五指分开,健侧拇指置于患手拇指下,余四指相对应交叉,并尽量向前伸直肘关节,以健手带动患手上举,在30度60度90度120度时,可视患者情况,要求保持5―10分钟,手不

要晃动不要憋气或过分用力。b,桥式运动:嘱患者平卧,双手平放于身体两侧,双足抵于床边,助手压住患者双足关节,尽量使臀部抬离床面,并保持不要摇晃,两膝关节尽量并拢。做此运动时,抬高高度以视患者最大能力为限,嘱患者不要过分用力憋气等,保持平静呼吸,时间从5s开始,渐至1―2分钟,每天2―3次,每次5下,有助于防止甩髋、托足等不良步姿的发生c,床上移行:教会患者以健手为着力点,健肢为支点在床上进行上下移行。健手握紧床头栏杆,健肢助患肢直立于床面,如桥式运动状,臀部抬离床面顺势往上或往下做移动,即时可自行完成床上移动。若患者健手肌力达5级,可教会患者以手抓住床边栏杆,健足插入患肢膝关节下向健侧或患侧翻身。

1.3.2.2坐位及站立行走训练在坐位训练时,开始角度不宜过大,一般30―50度开始。背部垫一被褥,让患者靠着锻炼躯干肌肉,训练保持平衡后,让其坐床沿,两下肢下垂并练习两下肢活动。患者在床边站稳后逐渐锻炼站立和行走,当患者能独立站立和保持平衡后才能开始跨步动作,注意不要行走,主要是体会迈步的感觉及保持平衡,并逐步达到自己行,老年可以练习扶拐或手杖行走。

1.3.2.3日常生活训练针对患者进行技巧性训练,如手功能训练、步态训练、精细协调训练,指导患者练习握笔、刷牙、洗脸、梳头、穿脱衣服、整理床铺等,在训练过程中必须有人照顾,当患者有日常独立生活能力时,才能逐渐脱离助手。

1.3.2.4合理饮食膳食原则 为:进五低三高食物(低热量、低碳水化合物、低蛋白、低脂肪、低盐食物、高维生素、高纤维、高矿物质食物)多饮普通水不用非自然调味品(味精、酱油);主食以五谷杂粮为主,进食蔬菜水果,限制肉蛋内脏摄入量。多食奶、鱼、豆及菌藻类,保持大便通畅。

1.3.2.5心理护理脑梗塞偏瘫常使患者产生自卑消极心理担心以后生活不能自理,对前途失去希望而致性情急躁等。根据患者性格和病残状况,开导患者,介绍同类疾病恢复较好的病例,消除患者的异常心理。耐心解释和安慰,让他们了解疾病的转归及康复锻炼的意义,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3.2.6自我护理训练出院后的家庭康复训练是关系到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环节。将康复训练方法及基础护理知识包括褥疮、便秘、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等,打印成小册子,发给患者及家属,先讲解再示范。可有效防止出院后盲目超负荷性走路,促进运动功能的完全恢复。

2 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十分接近,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对照组两项指标有改善,但与康复组出院时指标相比,改善幅度小,康复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

3 讨论

脑梗塞最常见的后遗症是偏瘫,但是许多脑梗塞患者致残并不都是偏瘫所致,而是在急性期至恢复期过程,由于缺乏必要的康复护理方法,致使产生姿势性挛缩关节畸形挛缩肌肉萎缩等残疾,因此,及时制定一套有效的康复护理计划,并加以实施,就能有效的减少功能障碍的发生。早期康复护理不仅能使神经系统发生短暂变化,而且还能锻炼和加强大脑皮质活动能力,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反应性大为增加;同时运动可使大脑皮质厚度蛋白质含量增加,促进新的血管形成,并增加脑血流量。康复运动可以增加脑内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的分泌【4】。本组资料康复组的护理效果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表明脑梗塞的康复护理相当重要。所以,早期康复护理是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提倡越早越好,一般应在生命体征稳定,麻痹进行已停止时即开始实施康复措施【5】。。脑梗塞 一但发生,初期的康复指导以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为主,而且功能位的保持应贯穿康复护理的全过程,逐渐让脑梗塞患者适应和习惯功能位。稳定期的康复指导应根据病情程度和肢体功能障碍情况,遵照神经肌肉发育顺 次序,先上后下,现近端后远端,先大关节后小关节,线粗大后精细的运动规律,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尽可能使患者早坐位、早立位、早离床、早开始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康复指导要从替代护理过度到自我护理,在护理的全过程中始终要注重肢体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1]郑艳红.脑卒中偏瘫的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0,15(10):614

[2]王喜会,张京.急性脑血管病的早期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1):28―29

[3]刑爱红主编. 康复护理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86.

康复指导第7篇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疗养员;康复指导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CB,以下简称慢支)有病程长、根治不易等特点,因长期咳嗽、咳痰、气短、炎症性刺激导致肺功能逐年下降[1],可并发肺气肿及肺心病。同时也是一种严重影响健康[1-2]、影响疗养员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疾病。通过对慢支疗养员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指导,可引导疗养员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掌握自我保健方法,预防疾病的复发,提高疗养员生活质量。结合临床工作经验,拟对入住我科疗养的慢支疗养员的康复指导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2006―2009年我科收治的慢支疗养员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68~90岁,平均79岁。

2康复指导

2.1心理指导老年慢支疗养员共同特点是担心疾病的反复发作,烦躁易怒,固执,对治疗和康复信心不足,容易对生活悲观失望。指导家属了解疗养员的思想动态,加强对疗养员的关怀和必要的生活照顾,积极进行心理疏导,讲解有关防治知识,使疗养员保持乐观态度,鼓励疗养员树立信心,为疗养员创造有利于治疗、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2.2低流量给氧向疗养员讲解长期氧疗是目前慢支缓解期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法能纠正低氧血症,改善疗养员的肺功能,从根本上缓解疗养员的缺氧状态,使呼吸困难等缺氧症状明显改善,运动耐力提高,病情得到缓解。一般主张氧流量为1~2 L/min,氧浓度为24%~28%,每日吸氧时间大于15 h[3]。

2.3行为指导讲解吸烟的危害,说明慢支疗养员为什么必须戒烟:①烟叶中含有焦油、尼古丁、一氧化碳等多种化学物质,能引起支气管黏膜上皮增生和变异;损害支气管黏膜上皮及其纤毛,使纤毛运动受抑;同时还使支气管杯状细胞增生,黏液分泌增多,呼吸道净化功能减弱,为感染创造有利条件[4]。②吸烟是导致慢支的重要因素,吸烟时间愈长,量愈多,患病率也愈高;告诉疗养员戒烟后可防止病变的持续进展,鼓励病人摒弃不良行为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2.4饮食指导告诫疗养员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在尊重疗养员饮食习惯的前提下作如下指导:①指导疗养员摄入充足的水分,对心、肝、肾功能正常的疗养员,每日饮水量应在1 500 mL以上,以维持呼吸道黏膜湿润,降低痰的黏稠度。②适当增加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的摄入,如蛋、奶、绿色果蔬等,以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提高机体免疫力。②食用易消化和不易发酵的食品,预防便秘和肠内积气的发生。

2.5指导有效咳痰取舒适卧位,做5~6次深呼吸,吸气末保持张口状,连续咳嗽数次使痰到咽部附近,再用力咳嗽使痰排出,这样使分泌物从远端移向大气道,容易咳出。也可使用胸部叩击法,病人取侧卧位,操作者指关节微曲,手呈覆腕状,从肺底由外向内,由下向上轻拍胸壁震动气道,边拍边鼓励病人咳嗽,以利痰液排出。

2.6用药指导慢支是易于复发而难以彻底根治的疾病之一,在治疗上应采取防治结合的综合措施。在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应以控制感染和祛痰镇咳为主,伴有喘息时,给予解痉平喘治疗[5]。

3缓解期阶段指导

对慢支肺气肿病人进行病因和对症治疗外,还应改善病人的体质和呼吸功能,通过指导病人进行呼吸运动锻炼和全身运动锻炼,可提高肺泡通气,降低呼吸功耗,改善换气功能,缓解呼吸困难。

3.1腹式呼吸训练让疗养员做深而慢的腹式呼吸,通过腹肌的主动舒张与收缩加强腹肌训练。可使呼吸阻力减低,肺泡通气量增加,提高呼吸效率。

3.2鼻呼吸训练用鼻吸气,经口呼气,呼吸要缓慢均匀,切勿用力呼气。吸气时腹肌放松,腹部鼓起;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下陷。呼与吸时间比例为(2~3)∶1,每分钟10次左右,练习数次后可稍事休息。每日训练2次,10~15 min/次[6]。

3.3缩唇呼气训练呼气时将口唇缩成吹笛子状,气体经缩窄的口唇缓慢呼出,称缩唇呼气。其作用是提高支气管内压,防止呼气时小气道过早陷闭,以利肺泡气体排出。

3.4适当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指导疗养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形式,参加体育锻炼,如做操、散步、打太极拳、练剑、游泳等[7],运动可以使呼吸加深加快,血液循环加快,丰富的氧气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各个器官,促进新陈代谢,加强身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性,从而提高抗病的能力,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4出院指导

4.1起居指导①居室要安静,卫生清洁。无烟尘污染,阳光要充足,定期开门窗,保持空气新鲜,居室的温度要冷暖适宜,一般以15~20 ℃为最佳。相对湿度在45%左右。不要在室内养宠物。②说明休息的重要性,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减少机体耗能,且有利于支气管黏膜上皮的修复;被褥保持松软、暖和,衣服宽松,以减轻对呼吸运动的限制。③加强个人卫生,避免各种诱发因素的接触和吸入,如尘埃、尘螨、刺激性烟雾等。

4.2疾病预防①耐寒锻炼:如入冬前开始坚持冷水洗鼻,2~3次/d,2~3 min/次;还可用冷水洗脸,在每年5―9月的缓解期进行,自我按摩鼻部、迎香穴、揉风池穴等对预防感冒有效[8]。②疫苗注射:流感疫苗可明显减少老年慢支的急性发作频率、严重程度和病死率。每年给于一次(秋季)或两次(秋、冬季)流感疫苗注射。提高呼吸道免疫功能:核酪注射液每周皮下或肌肉注射两次,2~4 mL/次,在发病季节前用2~3个月,可减少感冒和慢支急性发作[9];卡介苗每周肌肉注射3次,1 mL/次,疗程1年,对减少慢支急性发作也有一定疗效[10]。

5结论

通过对疗养员提供科学、有效的康复指导,使疗养员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能够正确认识慢支,掌握了呼吸功能锻炼的正确方法,肺功能逐渐得到了改善,运动耐力时间明显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一定改善,住院次数减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

[2]何权瀛.对慢性阻塞性肺病防治的几点参考[J].中华医学杂志,2006,79(10):726-727.

[3]林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患者的长期氧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1(2):71-73.

[4]程显声,李景周,张珍祥,等.吸烟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的关系[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5):290-292.

[5]王辰.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23.

[6]鄢珍.浅谈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健康教育指导[J].中国全科医学,2002,2(4):321.

[7]孔灵芝.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与社区卫生服务[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1998,6(1):35.

[8]于慧雯.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23例[J].吉林中医药,2005,25(7):40-41.

[9]刘国松.51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5):222-223.

康复指导第8篇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康复医学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知,康复医学对于手术后的患者,尤其是对骨折术后的患者,对原有功能的恢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能够大幅度的降低致残率。康复护理的原则是由主治医生与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进行的,一般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切忌动作粗暴,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1 临床资料

2006年6~9月我科骨折术后患者64例,其中上肢骨折术后23例,下肢骨折术后41例,60岁以上50例,60岁以下14例,所有患者术后1~8周均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完全无肢体障碍59例,轻度障碍5例,康复率达93%。

2 护理措施

2.1 功能锻炼的意义 功能锻炼是指患者通过主动运动(肌肉主动收缩完成)和被动运动(外力帮助关节活动肌肉不作主动收缩),维持肌肉、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畸形,最大范围地恢复功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致残率。骨折通常采取的治疗方法是复位固定术,只注重固定,而忽略了功能锻炼,可能使本应恢复的功能得不到恢复,甚至造成伤残,严重程度远超过了原发性的损伤,所以康复训练必须要科学的进行,而且动作要轻柔。

2.2 功能锻炼的临床用途

2.2.1 消除水肿 外伤手术4~6周内为创伤愈合期,在这期间伤肢往往有一定程度的水肿,尤其肢端,水肿更加明显。这时应指导患者抬高患肢使其高于心脏水平,有利于静脉回流,避免或消除肿胀。

2.2.2 减少肌肉萎缩 术后肢体应该进行主动运动或被动运动,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废用的肢体得到锻炼,避免肌肉萎缩。

2.2.3 防止关节僵硬粘连 骨折患者因肌肉长期不活动,静脉、淋巴就会瘀滞,继而发生水肿、浆液纤维蛋白渗出,最后出现滑膜粘连。因此,要预防关节粘连,可以指导患者做一些主动运动。主动运动具有温和的牵拉作用,如上肢骨折可以做握拳运动,下肢骨折可以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通过运动可以使关节周围的肌肉得到一定程度的运动,可减轻关节附近软组织的粘连。

2.2.4 促进骨骼愈合 在患肢进行功能锻炼时,肌肉代谢会产生乳酸。乳酸能刺激血管扩张,有效增加循环血量,使新生的血管成长较快,促进骨痂形成,从而大大地提高了骨骼的愈合速度。

2.3 功能锻炼的常用方法

2.3.1 骨折早期的功能性锻炼(伤后1~2周) 此期特点为骨折肢体局部反应较大,疼痛、肿胀明显,骨痂尚未形成。骨折断端虽然被固定,但是还不够稳定。因此,此期的锻炼方法是在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以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舒张为主。

2.3.1.1 锻炼上肢肌肉的方法 用力握住拳头和充分伸直五指,反复交替进行,增强手的握力,此方法也被称为握拳运动。

2.3.1.2 锻炼下肢肌肉的方法 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增强了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力量,用力做踝关节的背伸和伸屈足趾的运动,可减轻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的发生。

2.3.1.3 五点支撑法 健肢用力踩床,用头部、双肘支床撑起全身,使背部尽量腾空,臀部离床,此法既锻炼腰背肌,又有效的防止了压疮。

2.3.1.4 被动活动 向心性按摩,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

2.3.2 骨折中期的功能性锻炼(伤后3~6周) 此期特点为骨折肢体肿胀及疼痛已明显减轻,骨痂逐步形成,骨折断端已初步连接。此期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进行肢体活动,由被动到主动,逐渐扩大活动的范围和力量,但仍须限制,防止活动范围过大,使骨折错位。患肢下地可分为3步:第1步,以双拐和健肢三点支撑身体质量量进行地面活动,但患肢不负重。第2步,在三点支撑的同时,让患肢足尖轻轻地接触地面进行半负重。第3步,患肢以全脚掌着地,进行全负重活动。要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一方面在训练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另一方面可逐渐增强患者的信心。

2.3.3 骨折后期的功能康复锻炼(骨折临床愈合期,伤后6~8周) 此期骨的愈合已较坚固,骨折已达到临床愈合,关节活动范围已逐渐恢复正常。功能锻炼不仅强调局部的锻炼,还必须进行全面的肌肉和关节锻炼,要坚持全身活动,逐步恢复肢体的功能。对于肢体活动功能仍有障碍的关节和肌肉,要继续有针对性的进行锻炼。

2.4 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 康复锻炼必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主动为主,被动为辅。①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生理机能为主,如上肢的各种活动,以增强手的功能为主,下肢以增加其负重、步行能力为主。②进行功能锻炼时,不应急于施行手法牵拉和对骨折部位的被动按摩,任何练习都不应引起剧痛。锻炼不应让患者感到疲劳,不应在骨折部位发生疼痛,如运动后疼痛剧烈,甚至出现水肿,表示运动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