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比较法研究论文

比较法研究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6:08: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比较法研究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比较法研究论文

第1篇

一制度比较

(一)代位继承的发生原因

关于代位继承的发生原因,有三种不同的规定:

1.以被代位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为代位继承发生的唯一原因。我国继承法和法国民法典属于这种类型〔1〕。

我国除在继承法中对此作出明确规定之外,最高法院在关于贯彻执行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又从反面规定,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其晚辈直系血亲不得代位继承,将代位继承严格限制在被代位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一种情况。

2.被代位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和丧失继承权,都可以引起代位继承。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国和我国台湾属于这一类型。

如日本民法第887、891、892条规定,被继承人的子女于继承开始前死亡或依法丧失继承权或因被废除而丧失继承权时,其子女代其位成为继承人,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1138、1140条规定,直系卑亲属中有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或丧失继承权,由其直系卑亲属代位继承。

3.被代位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丧失继承权和抛弃继承权,均发生代位继承。德国和瑞士等国属于这种类型。如瑞士民法典第541、572条规定,无继承资格人的直系卑血亲按无继承资格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情况继承被继承人的财产,被继承人未留任何遗嘱且继承人中一人抛弃继承权时,其应继份按抛弃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前死亡的情况处理。

(二)被代位人的范围

被代位人必须是被继承人的血亲继承人,配偶一方先亡不发生其子女代位继承的问题,这是各国继承法的一致原则。至于哪些血亲继承人能够作为被代位人,各国的规定差别甚大。综观各国继承立法,关于被代位人范围的规定,大体有四种类型:

1.被代位人限于被继承人的直系卑亲属。我国继承法和台湾地区民法属于这种类型。这反映了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在继承范围问题上的一致性。但在法条的表述方式上,二者有所不同。我国继承法规定,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由其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将被代位人限于被继承人的子女。台湾地区民法则一般地将直系卑亲属列为被代位人,规定第一顺序继承人有于继承开始前死亡或丧失继承权者,由其直系卑属代位继承其应继份,而第一顺序继承人为直系卑亲属。

2.被继承人的直系卑亲属和兄弟姐妹及其直系卑亲属都可以作为被代位人。日本、法国、韩国、加拿大、保加利亚等国民法属于这种类型。应当指出的是,日本民法在1981年修改之后,对被代位人的范围作了限制,即旁系血亲作被代位人仅限于兄弟姐妹,其直系卑血亲不能作被代位人。

3.被代位人的范围包括直系卑亲属、父母及其直系卑亲属和祖父母及其直系卑亲属。德国和瑞士等国属于这种类型。属于这一类型的继承立法,严格贯彻亲系继承原则,继承顺序按亲系划分,每一顺序中再按亲系划分为若干顺序,顺序在前的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即由其直系卑亲属代位继承,只要该亲系中有继承人存在,其应继份就不会转归他系继承。例如,按瑞士民法典第457至460条和德国民法典第1924至1928条规定,第一顺序继承人是死者的直系卑亲属,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由其直系卑亲属代位继承,以亲等近者为先。为直系卑亲属中亦有人死于被继承人之前,则由先死者的直系卑亲属代位继承。无直系卑亲属,即由第二顺序继承人即父母及其直系卑亲属继承,以亲系亲等为序,即父母中一方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由其直系卑亲属代位继承,无直系卑亲属时,由他方及其直系卑亲属继承。第三顺序继承人是祖父母及其直系卑亲属。这一顺序的继承人同样要按亲系和亲等继承,即首先,将遗产分成二份,父系祖父母和母系祖父母各一份。各系之中祖父和祖母平均继承。一方死亡,由其直系卑亲属代位继承,无直系卑亲属的,由生存一方及其直系卑亲属继承。父系或母系祖父母中一方无人继承时,全部遗产由有继承人的一方继承。亲系继承止于祖父母。

4.被代位人的范围包括直系卑亲属、兄弟姐妹及其直系卑亲属、祖父母及其直系卑亲属。美国统一继承法典属于这种类型。这种类型和第三种类型的区别在于,按照第三种类型的立法,兄弟姐妹不是一个独立的继承顺序,他们被划归父母及其直系卑亲属这一亲系之中。如前所述,按照这种立法,父母中一方先于被继承人死亡,其应继份由其直系卑亲属代位继承,而不转归生存配偶,只有死亡一方无直系卑亲属时,生存配偶才能获得对方的应继份。而按照第四种类型的立法,父母和兄弟姐妹是相互独立的两个继承顺序,父母中一方先于被继承人死亡,应继份即转归生存一方。换言之,只要父母中有一人生存,兄弟姐妹就被排除在继承顺序之外。可见第四种类型的立法对父母中的生存一方较为有利〔2〕,而第三种类型的立法则对兄弟姐妹较为有利。

(三)代位继承人的范围

代位继承人必须是被代位人的直系卑亲属,这是代位继承的一个原则。在这个问题上,各国的规定是一致的,但也有个别例外,如韩国民法规定,妻子可代亡夫继承公婆的财产。值得注意的是,代位继承人必须是被代位人的直系卑亲属,但不一定是被继承人的直系卑亲属。实际上,在大多数国家,代位继承人的范围大大超出了被继承人直系卑亲属的范围。例如,承认父母或兄弟姐妹可以作被代位人的立法,代位继承人的范围就扩及到侄子女、甥子女及其直系卑亲属:承认祖父母为被代位人的立法,代位继承人的范围就扩及到叔、伯、姑、舅、姨及其直系卑亲属。

代位继承原则上不受代数限制,但基于立法政策上的理由,也可以对其加以限制。如日本民法原来规定,兄弟姐妹的直系卑亲属作为代位继承人不受代数限制,后来这一规定受到人们的广泛批评,认为这样会使那些与被继承人既无亲情又无生活上的依赖扶助关系的人成为继承人,而这是不公平不合理的。因此,1981年修改后的民法,将代位继承人限于被继承人的直系卑亲属和兄弟姐妹的子女。这反映了继承立法重视亲情和生活上的互相扶助关系。对继承权的影响以至决定作用,也反映了缩小继承人范围的立法倾向。

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可否作代位继承人?外国法律中无继子女法律地位的规定,继子女如果被继父或继母收养,按养子女对待,否则无权利义务关系。对于养子女,多数国家规定可以作为代位继承人继承其养父或养母的直系尊亲属的财产。这些国家的理论认为,收养的效力及于养父母的血亲。这种主张有利于稳定收养关系。美国等一些国家则认为,收养是收养人和被收养人之间的事,收养合同的效力不及于收养合同以外的其他人。因此,养子女不能代养父或养母之位继承养父或养母的直系尊亲属或其他血亲的财产。我国收养法第22条明确规定:“养子女与养父母的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子女与父母的近亲属关系的规定。”因此,养子女亦可作代位继承人。丧失和放弃对被代位人的继承权者,是否可以作为代位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罗马法对此采取肯定说。法国民法典第744条仿罗马法,明确规定:“任何人如曾放弃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仍得代替被继承人的地位。”学者有肯定和否定二种主张。史尚宽先生持肯定说。笔者赞成肯定说。因为第一,代位继承人系基于自己的固有权利直接继承被继承人,而不是基于对被代位人的继承权间接继承被继承人(理由容后详述);第二,丧失和放弃继承权仅具有相对的效力,丧失或放弃对被代位人的继承权,不影响其对被继承人的继承权;第三,各国民法对此均无禁止规定。

(四)代位继承人的应继份

代位继承人只能继承被代位人的应继份,如果有二个以上的代位继承人,则应由他们共同继承,按人数均分被代位人的应继份。各国继承立法对此持相同意见。

如果处于同一亲等的被继承人的血亲继承人全部先于被继承人死亡,他们的直系卑亲属应如何继承?例如,被继承人的子女全部先于被继承人死亡,他的孙子女是否仍应按代位继承的原则继承?对此,立法上有按人均分说和按股均分说二种主张。法国以及德国、瑞士等采取亲系继承制的国家,严格贯彻按股继承的原则,虽然被代位人全部先于被继承人死亡,其直系卑亲属仍应按股代位继承。如法国民法典第740条明确规定:“代位继承,不论被继承人的现有子女与较之被继承人先死的子女所遗下的直系卑血亲共同继承的情形,或被继承人的子女均较被继承人先死,而此等子女所遗下的直系卑血亲不问亲等是否相同,共同继承的情形,均准许之。”该法典第742条规定“关于旁系亲属,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及其直系卑血亲,不论在与伯父、叔父、舅父、姑母共同继承的情形,或在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均已死亡时,遗产归属于该兄弟姐妹所遗下的亲等相同或不同的直系卑血亲的情形,均准许代位继承。”

美国采按人均分说。美国统一继承法典明确规定,被继承人的直系卑亲属如属同一亲等,可以平等地继承遗产,如果亲等不同,较远亲等的继承人可以通过代位继承取得遗产。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均已死亡的情况下,如果他们的直系卑亲属亲等相同,则平等地继承,如果亲等不同,较远亲等的继承人可以通过代位继承取得遗产。祖父母作为被代位人时亦同〔3〕。理论上认为,代位继承的条件之一是实际参加继承的人与被继承人的亲等不同,如果亲等全部相同,不发生代位继承。在被继承人的子女全部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时,孙子女是基于自己的继承地位平等地继承,而不是代替自己的父母继承,因此他们的应继份应当相等。确定被代位人的直系卑亲属应当按人数平均继承还是按股代位继承的规则是:当所有的卑亲属对于其尊亲属来说处于同一亲等时,各卑亲属按人数平均继承;当各卑亲属对于其尊亲属处于不同亲等时,则按股继承,即亲等较远者按代位继承原则取得其尊亲属在世时应取得之继承份额。

我国古代采取按人均分说。《唐律疏议》举例解释均分说:“一个老者有三男十孙,分家时应给老人留一份。三男中只有一男健在时,财产分成四份,三男各一份,老人一份。三男皆死,财产分成十一份,十孙各一份,老人一份。我国古代析产和继承不分,这里说的虽然是析产,其原则也适用于继承。按此原则,在儿子皆亡的情况下,由诸孙按人数均分财产,而不按代位继承的原则分配。宋代和明代的法律都规定,兄弟俱亡,由兄弟的诸子(即诸孙)均分。诸孙均分的条件是:(1)被继承人的儿子全部先于被继承人死亡;(2)诸孙系同一亲等的直系卑亲属。笔者以为,按人均分说较为合理,且符合我国的继承传统,我国继承立法和司法实践宜采按人均分法。

二代位继承的根据

代位继承的根据是什么?代位继承人是基于被代位人的权利而继承,还是基于自己固有的权利而继承?多少年来,人们为此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概而言之,可将各种主张分为二种——代位权说和固有权说。

代位权说又叫代表权说。这种学说认为,代位继承人系代替被代位人的继承地位而继承,他是被代位人的代表。因此,被代位人的继承权是代位人继承的根据和基础,被代位人丧失继承权或拒绝继承,其直系卑亲属即无位可代,因而不能继承。法国民法典、意大利旧民法和德国普通法采此主张,〔4〕我国继承法也采代位权说。〔5〕

固有权说认为代位继承人系基于自己的固有权利继承被继承人,而不是基于被代位人的继承地位继承。因此,被代位人丧失继承权,放弃继承权时,其直系卑亲属仍可基于自己的固有权利代其位而继承。意大利新民法、德国民法典、瑞士民法典、日本民法典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均采此说。如瑞士民法典第541条规定,无继承资格人的直系卑亲属,按无继承资格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情况继承被继承人的财产,该法典第572条规定被继承人未有任何遗嘱,且继承人中一人抛弃继承时,其应继份按抛弃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前死亡的情形处理,即继承人丧失继承权和抛弃继承,其直系卑亲属都可以代位继承。我国台湾民法第1140条规定,直系卑亲属中有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或丧失继承权,由其直系卑亲属代位继承。

笔者赞同固有权说,理由如下:

(一)根据民法的基本原理,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继承人自死亡时起,其民事权利能力终止,主体资格消灭,以主体资格为依归的继承期待权亦随之消灭,继承法律地位当然不复存在。因此,不管被代位人是死亡还是丧失继承权,其代位人都不可能去代替一个实际上已不存在的法律地位进行继承。代位权说违反民法关于自然人权利能力的基本原理,因而是不能成立的。固有权说主张代位继承人系基于自己的固有权利而继承,可以有效克服代位权说的这一矛盾。

(二)代位权说不能解释,法律为什么规定某些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其直系卑亲属可以代位继承,而另一些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其直系卑亲属则不能代位继承。只有固有权说才能圆满地解释这一问题。

按照固有权说,代位继承人本来就是法定继承人范围以内的人,不过在被代位人生存时,按照“亲等近者优先”的继承原则,他(她)们被排斥于继承之外,当被代位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或丧失继承权时,他们则基于自己的继承人资格和权利,按照被代位人的继承顺序和应继份,直接继承被继承人的财产。法律关于哪些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可以发生代位继承的规定,实质上就是关于法定继承人范围的规定。因此,哪些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或丧失继承权,其直系卑亲属可以代位继承,取决于立法者所确定的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例如我国将继承人严格限制在相互之间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的范围内,因此,只有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才发生代位继承。奉行凡有血缘可寻之处就有继承权的德国、瑞士等国家的继承立法,则将代位继承的范围规定得很宽,不仅直系卑亲属,而且父母、兄弟姐妹和祖父母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或丧失继承权,都发生代位继承。关于这一点,日本民法1981年修改前后对兄弟姐妹的直系卑亲属代位继承的态度,是一个有力的佐证(见本文第一部分之三)。总之,按照固有权说,代位继承人是当然的法定继承人,当被代位人死亡或丧失继承权时,他们即基于自己固有的继承权利直接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而不是基于被代位人的继承权利而继承。

(三)从制度上考察,代位继承是基于亲系继承和按支继承这样两种继承制度,没有亲系继承和按支继承,就不会有代位继承。

1.亲系继承

亲系继承就是在血亲继承人中,按亲系而不是按亲等划分继承顺序。例如直系卑亲属、父母及其直系卑亲属、祖父母及其直系卑亲属为三个不同的亲系。亲系继承的特点是,第一,按亲系划分继承顺序,前一亲系的所有成员的继承顺序在后一亲系的人之前,只要前一亲系中有一人继承,后一亲系的人就不能继承;第二,同一亲系的继承人继承遗产时,亲等近者优先。有亲等近者,亲等较远者不能继承。亲等近者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由其晚辈直系血亲,即亲等较远者代位继承。如果完全实行亲等继承制,即一概按亲等远近划分继承顺序,就不会有代位继承。完全按亲系划分血亲继承顺序的国家,如德国、瑞士、美国等,代位继承的范围很宽,如前所述,每个亲系中都可发生代位继承。实行亲系和亲等相结合划分继承顺序的国家,代位继承的适用范围窄。质言之,只有按亲系确定的那个继承顺序,才可能发生代位继承〔6〕。

2.按支继承制度。按支继承又叫按股继承。

所谓按支继承,即在子女及其直系卑亲属这个亲系之中,按子女的人数划分为若干支,每个子女及其后裔为一支。遗产在这个亲系中按支分配而不是按人分配,每一支当中按亲等近者优先的原则继承。如果某一支中亲等近者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或丧失继承权,则由其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只要这一支当中有直系卑亲属存在,该应继份就不转归他支。其他亲系依此类推。

由上述分析可知,代位继承建立在亲系继承和按支继承制度之上。亲系继承反映的是,某个亲系的血缘亲属应当优先于其他血缘亲属继承这样一种观念。按支继承反映的则是在每一亲系中,应当按支而不是按人分配遗产的观念。基于按支继承制度,某一支中与被继承人亲等最近者如先于被继承人死亡,其应继份当然应留在该支内由其直系卑亲属代位继承,而不是转归他支。这些制度和观念都证明了固有权说的合理性。

注:

〔1〕我国继承法第11条,法国民法典第730条、740条、787条。

〔2〕〔3〕《美国统一继承法典》第2—103条。

〔4〕见史尚宽《继承法论》第78页。

〔5〕见最高法院关于贯彻执行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8条。

第2篇

关键词:社会研究 实证主义 人文主义

中图分类号:C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5-0068-01

1.实证主义方法论

1.1理论阐释

在孔德之后,真正系统将实证主义方法论原则贯彻于实际研究的则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迪尔凯姆在研究方法上坚定实证主义立场,他认为,要将社会学建立成一门完整的科学化的学科,必须要确定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相应的一套研究方法,将社会学建立成实证科学。迪尔凯姆首先确定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社会事实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其次,迪尔凯姆提出了一系列研究社会事实的原则,认为应该把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事实当作“物”来考察。即,面对研究对象时,应破除一切主观预断,切勿将个人的主观看法和经验所获的感性材料带入实际社会研究中。再次,就解释研究对象,迪尔凯姆也提出了若干原则,“第一个原则是:某一社会事实的存在必须根据别的社会事实来解释;第二个原则是:对社会事实的完整解释必须包括因果考察和功能分析”。

1.2基本观点

“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研究看齐,应该对社会世界中的现象及其相互联系进行类似与自然科学那样的探讨。要通过非常具体、非常客观的观察,通过经验概括得出结论。同时,这种研究过程还应该是可以重复的”。[1,p8]由此,从是否存在社会规律方面来说,实证主义方法论坚持存在社会规律,人类社会是有规律可循的;从认识社会方面来说,实证主义方法论坚持对社会进行整体研究、静态研究,提倡客观的认识人类社会;从解释社会现象方面来说,实证主义方法论倡导对社会普遍现象进行宏观解释;从评判社会现象方面来说,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应采用客观的标准,用实际调查所得资料进行评判和验证,即“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总之,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我们可以使用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探寻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1.3典型特征――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从语义上来说,着重在“量”方面。显然,定量研究侧重于计算、测量,更多以数字的形式对研究进行描述。从哲学基础来看,定量研究以实证主义方法论为指导,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探寻现象的规律性,因而,在范式上,定量研究更接近与科学范式。从逻辑过程来看,定量研究是演绎推理的过程,从对一般现象的研究到特殊情境中。从理论模式上看,定量研究是用来进行理论检验的。从主要目标来看,定量研究主要用于解释社会现象,确定所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具有相关关系,甚或是因果联系;若现象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可构建模型解释想象之间的关系。

2、人文主义方法论

2.1理论阐释

20世纪60年代后出现了一系列人文主义思潮,代表性较强的有乔治・赫伯特・米德、布鲁默为代表的符号互动论、以阿尔弗雷德・舒茨为代表的现象学社会学和以哈罗德・加芬克尔为代表的常人方法论。其中符号互动论强调人的主观因素,认为人具有自我的双重性;同时符号互动论注重微观层面的研究,从观察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流来探讨人与人的互动过程。因而,符号互动论注重对个人的、内在的、特殊的微观层面探讨,比对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等宏观理论的探讨更细致,更深入。加芬克尔是常人方法论学派的创始人,加芬克尔所指的“常人方法”,取了其字面意思,常人方法即是常人(普通人)解决日常问题所使用的方法。他认为“一,社会学研究应该面向日常生活,分析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如何运用尝试性知识、程序和技巧来组织他们的实践行动;二,社会学本身也是一种日常活动,社会学知识和日常知识或常识之间并没有截然分明的界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芬克尔认识到社会学应是研究我们的日常生活,研究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甚或说是,互动双方之间语句表达的规范性、合理性;同时加芬克尔认为社会学本是又是一种日常活动。常人方法论的方法和理论对日后社会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基本观点

人文主义方法论认为,人类社会不同于自然社会,不能用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在研究社会现象时,要充分考虑到人类社会主体“人”的特殊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具体说来,从是否存在社会规律方面来说,人文主义方法论倡导自由意志,认为人类社会无规律可循;从认识社会方面来说,人文主义方法论坚持个体研究、动态研究,强调认识社会的主观性;从解释社会现象方面来说,人文主义方法论坚持对微观层面现象的探讨,强调主观解释。

2.3典型特征――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从其哲学基础上来说,定性研究注重对特定社会现象特征、性质的探讨,其是在特定的社会情境和社会条件下进行的,注重对特定现象的一种主观解释,因而,从这个方面说,定性研究受人文主义方法论的指导,更接近于自然范式。从逻辑过程方面来说,定性研究是归纳推理的过程,通过对特定现象的主观描述,由某个特定的情境推出一般性的结论。从理论模式来说,定性研究是理论建构的过程,通过描述性研究得出一般结论,提出扎根理论,这也是有待检验的理论。从主要目标来说,定性研究深入实地,可以获得某个特定地区、特定社会现象较为深刻和丰富的资料,以深入理解社会现象。从研究方式上来说,定性研究更注重研究程序、研究手段的灵活性和特殊性,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的实地研究是定性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式;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是定性研究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定性研究收集和整理的资料多是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因而,在分析资料这一环就尤其依赖于调查员个人对研究主题的敏感度。

由上,相比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对调查员有更高的要求,要求调查员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因而,在一项定性研究之前都较为重视对调查员的培训和考察。

参考文献:

[1]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第3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质量评审;AHP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0158-03

层次分析法是将一个复杂得多目标决策问题(评审毕业设计(论文))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优化决策标准的系统方法。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本科生教育阶段的最后环节,是所学知识升华的重要过程。但由于大学专业学科划分越来越细,学科间交叉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越来越多,所以指导教师要准确评价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已非易事。目前指导教师在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过程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套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建立一个专家认可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一套相对科学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毕业设计(论文)评价方法。

1 层次分析法的实现

(1)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通过对具有丰富经验的评审教师问卷调查获得,所建立的体系如表1所示。

实验(调查)方法能正确设计实验(调查)方案,实验(调查)方法先进合理,实验(调查)结果达到预期目标能正确设计实验(调查)方案,实验(调查)方法合理,实验(调查)结果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上述体系模型实质是一个多层次且逐层向下细分体系如下图所示。

(2)比较矩阵的构建。将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因素就其影响程度相互进行两两比较,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2层开始,对于从属于(或影响)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构造成对比较阵,直到最下层。矩阵中的元素表示两个影响因素对于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目标的相对重要程度。比较矩阵的赋值(Wi/Wj)构成,如表2所示。

(3)计算比较矩阵各层次指标权重。对比较矩阵进行层次排序,进而确定评价因素各评价因子权重。层次单排序是依据比较矩阵计算对于上一层次某元素来讲,本层次与它有关元素重要性次序的权值。求各因素权重的计算方法有规范列平均法、方根法、幂乘法等,这里选择的是规范列平均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先求出两两比较矩阵的每一元素每一列的总和。

第二步:把两两比较矩阵的每一元素除以其相对应列的总和,所得商称为标准两两比较矩阵。

第三步:计算标准两两比较矩阵的每一行的平均值,这些平均值就是各方案在对应上层指标的权重,即特征向量。

权重总排序是按照一定方法自底向上进行权重更新计算。具体方法为子标准相对于其父节点构成的两两比较矩阵所得的特征向量乘以其下层所对应的各标准权重构成的矩阵得到新的权重,以此类推自下而上计算。

(4)一致性检验。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人们认识上的主观性、片面性,就需要对得到的比较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若满足一致性条件,则由特征方程:|λE-A|=0 得到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经过归一化处理后,得出作为目标的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如果不满足一致性检验,则需要让专家对比较矩阵进行调整。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由被检验的两两比较矩阵乘以其特征向量,所得的向量称之为赋权和向量。

第二步:每个赋权和向量的分量分别除以对应的特征向量的分量,即第i个赋权和向量的分量除以第i个特征向量的分量。

第三步:计算出第二步结果中的平均值,记为λmax。

第四步:计算一致性指标Ci:Ci=λmax-nn-1。

第五步:计算一致性率CR:CR=CiRi。

当CR < 0.1时,比较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有效。

2 实例应用

根据上述的指标体系,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2层开始,对于从属于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成对比较法构造成对比较阵如表4~表7所示,直到最下层。

3 总 结

利用层次分析法把评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看做一个系统工程,通过建立一个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对影响系统的多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综合分析,建立相应数学模型评价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有效地避免主观判断,达到科学的理性量化评判方法。针对具体的毕业设计(论文),由于能对整篇作品构成的各因素权重量化,所以可以为学生改进毕业设计提供方向和参考,对于学生不断提高作品质量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施锡铨,范正绮.决策与模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24-130.

第4篇

【关键词】PCB;细分驱动;自动光学检测(AOI);图像识别

电子产品的核心部分——印刷电路板(PCB),是集成各种电子元器件的信息载体,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电子产品中不可缺少的部分。PCB的质量成了电子产品能否长期、正常、可靠的工作的决定因素[1]。随着科技的发展,PCB产品的高密度、高复杂度、高性能发展趋势不断挑战PCB板的质量检测问题。传统PCB缺陷检测方式因接触受限、高成本、低效率等因素,己经逐渐不能满足现代检测需要,因此研究实现一种PCB缺陷的自动检测系统具有很大的学术意义和经济价值[2]。国内外研究的PCB缺陷检测技术中,AOI(Automatic Optic Inspection自动光学检测)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基于图像处理的检测方法也成为自动光学检测的主流。本文通过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了一种大视场、高精度、快速实时的PCB缺陷自动检测系统,设计了硬件结构和软件算法流程。通过改进的电机驱动方式配合一键式自动检测软件的设计,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检测速度,对结果分析模块的缺陷识别算法的改进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系统结构

PCB缺陷自动检测系统主要由运动控制模块、图像采集模块、图像处理模块、结果分析模块组成。系统工作过程如下:上位机控制步进电机运动,步进电机带动二维平台运动,将CCD摄像机传输到待检测PCB上方,对PCB进行大场景图像采集,采集的图像经过图像采集卡送到上位机,上位机软件对采集的图像进行拼接、图像预处理,对处理的图像进行准确定位并校准,通过图像分割、图像形态学处理等,最后进行模板匹配、图像识别,得出缺陷检测结果。系统设计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系统软硬件相互协调工作构成一个整体。

2.系统硬件设计

PCB缺陷自动检测系统的硬件设计主要包括二维运动平台、电机运动控制板、电机驱动板、CCD摄像机、图像采集卡、PC等,其结构如图1所示。

2.1 CCD摄像机和图像采集卡

CCD摄像机的主要特性参数包括摄像机制式、光敏面尺寸、像素尺寸、分辨率、电子快门速度、同步系统的方式、最小照度、灵敏度、信噪比等。其中摄像机制式和是否在线检测决定了图像采集卡的采样频率,光敏面尺寸、像素尺寸、分辨率以及成像透镜系统的放大率的平衡选择取决于测量范围和测量精度[3]。考虑到以上各个因素以及系统要求,在实验中采用的是广州视安公司的枪式摄像机,该摄像机的特点是数字面阵CCD逐行扫描,提供AV复合视频接口和标准镜头接口,提供VC的SDK软件开发包,方便设计软件处理模块。

图像采集卡,又称视频捕捉卡,是视频卡的一种类型。图像采集卡完成的主要功能是把摄像机的连续模拟视频信号转换成为离散的数字量。其基本原理:从摄像机输出的各种制式的视频输出信号,经过输入选择模块处理后,形成能被图像采集卡识别的视频信号。模拟视频信号经过转换后,存储在卡上的帧缓存存储器内,由计算机CPU通过计算机总线控制具体的图像传递,最终存储在计算机的内存或硬盘,用于图像处理[4]。本设计采用的图像采集卡型号是:NV7004-N,将CCD摄像机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传输到上位机实时显示,并能完成图像的抓拍功能。

2.2 电机运动控制器及精密二维运动平台

PCB缺陷自动检测系统的运动控制器为自行设计的MCU控制板,核心芯片为ATMEL公司生产的单片机AT89S52,控制板通过RS-232串行通信接口与上位机进行通信。通过操作人机交互界面对控制板发送命令,控制板输出控制信号以及各种频率的方波信号到步进电机驱动板,以控制步进电机的转速、方向以及移动距离。

二维运动平台由两个日本SUS Corp公司生产的精密运动导轨搭建,运动导轨为滚珠丝杆型,非常精密,误差很小。步进电机与运动导轨相连,从而带动导轨的运动。步进电机为日本TAMAGAWA公司生产的两相四线制混合式步进电机,该型号步进电机运行稳定、噪声小。

2.3 电机驱动

步进电机的驱动实际上就是通过控制步进电机的各相励磁绕组的电流,使步进电机的内部磁场合成方向发生变化,从而使步进电机转动起来。各相励磁绕组的电流产生的合成磁场矢量的幅值决定了步进电机旋转转矩的大小,相邻两合成磁场矢量之间的夹角大小决定了步距角的大小[5]。

在拍数一定的情况下,齿数越多,步距角就越小,但由于受制作工艺的限制齿数不能做得很多,因此步进电机的步距角就不可能很小。改变步进电机的拍数也可以改变步距角,拍数是指完成一个磁场周期性变化所需脉冲数或导电状态,或指电机转过一个齿距角所需脉冲数。当步进电机的相数确定时,拍数也就确定。通过增加步进电机的齿数和相数来减小步距角,步距角减小的度数非常有限,很难满足生产的要求。

细分数越多,电流变化越小,从而大大减少了电机的振荡和噪音。采用阶梯状正弦波对电流进行细分时,阶梯越多(即细分数越多),波形就越接近正弦波,通入的阶梯电流就越小,步距角也就越小[6]。从而大大减少了步进电机运行时的丢步率,降低了步进电机运行时的噪音和颤动,也使步进电机运行更加稳定,更易于控制。

3.系统软件设计

3.1 系统算法流程

手动检测可以根据需要在采集图像时直接通过控制步进电机运动将CCD摄像头运动到待测PCB板的主要部位,在进行图像处理时也可以根据图像质量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图像处理算法来实现,使系统具有交互性。自动检测初始化设置参数后,可以一键实现缺陷检测得出检测结果,减少了操作复杂度,也大大提高了检测的速度,使系统具有自动化、操作简单、速度快等优点。本文结合二者于一体,使PCB缺陷自动检测系统更加优秀,更加实用。

3.2 缺陷检测

当前印刷电路板缺陷检测方法主要分为参考比较法、非参考比较法和混合法三大类,参考比较法将被测图像和参考图像进行特征对特征的比较;非参考比较法不需要任何的参考图像,只是根据先前设计的规则标准来判断出是否有缺陷,如果不符合标准便认为此有缺陷;混合法是参考比较法和非参考比较法综合应用。本文主要使用参考比较法,通过检测PCB图像与标准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判断该PCB板是否有缺陷[7]。

3.3 缺陷识别

3.4 结果分析

4.结论

本文基于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设计了一个印刷电路板(PCB)缺陷自动检测系统,并对其功能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检测方法简单,检测过程迅速,检测结果准确。该系统为PCB缺陷的检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孙晓婷.PCB视觉检测系统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

[2]2012-2016年中国PCB连接器市场预测及投资建议报告[R].中商情报网.

[3]俞玮.AOI技术在PCB缺陷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7.

[4]崔怀峰.PCB表面缺陷自动光学检测技术的研究[D].江门:五邑大学硕士论文,2010.

[5]李玲娟,刘景林,王灿.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恒转矩细分驱动技术研究[J].微电机,2007,40(3):48-50.

[6]黄露.基于FPGA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11.

[7]齐立荣.基于图像处理的PCB缺陷自动光学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硕士论文,2010.

第5篇

可能提到的问题,我可以提出几个建议:

1、总结出几个论文的创新点;

2、看看你文章的语言表述、逻辑层次是否合理,特别是标题的表述,是否有命名不当,或者逻辑层次不对的地方,有的老师会抓住这种瑕疵要求解释的……

3、看看概念、理论有没有基础性错误,有的话老师可能会抓住提问;

4、如果上述瑕疵都没有,那么老师会就你论文的专业性问题提问,可能涉及的方向有:(1)农村土地承包法律关系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包括可能的比较法和我国法律、实践中的做法和缺陷;(2)你论文中自己的观点、创新观点的合理性;(3)有些老师会就注释和引用文献进行提问,不过可能性不太大,保证学术规范就可以了。

上述提问的重点在于4(1)(2)。

第6篇

关键词:网络学术资源;资源聚合;学科服务;图书情报

中图分类号: G250.25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6060

The Characteristic and Trend of Web Academic Resources' Utilization in the Field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Based on Citation Analysis

Abstract The utilization behavior of researchers have been changed since a surge of web academic resources in big data era. The new characteristic and trend of web academic resources' utilization in study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re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Citation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citation data from 2010 to 2014 of four top journals in this field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Chinese LIS scholars further improved the utilization of web academic resources in recent five years; (b) LIS researchers indicated a strong preference for citing web sources which are non-scholar resources, deep resources or resources from specific countries.

Key words web academic resources;resource aggregation;subject service;library and information

1 引言

网络信息资源中存在着大量对科研工作极具参考价值的学术信息[1],而大数据时代更推动了网络学术资源迅速增长[2]。网络学术资源的价值逐渐被广泛认可,并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以学术论文为代表的科研成果中。Chen C等[3]研究指出,对网络引文进行分析有助于研究者认识他们的引文习惯和模式,并能更好地评估引文证据的可靠性。基于此,一些学者通过引文分析的方法试图探求科研工作者对网络学术资源的利用行为及其规律。国外学者对这一现象关注较早,其既有对单一学科的研究[4-5],又有对跨学科的比较分析[6-8]。Yang S等[9]研究对比了不同国家的研究样本后发现,中国学者对网络学术资源的利用程度偏低。国内研究则大多集中在图情学科领域,如张洋、张洁[10]分析了2003-2007年间我国四种图情类期刊的刊载论文引文数据,从网络引文总数、篇平均网络引文量、域名分类和作者情况等特征量对网络学术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了探究;丁敬达、杨思洛[11]从网络引文的类型、分布与可追溯性角度对四种图情核心期刊2005-2010年的引文数据进行研究;牟佩等[12]对2007-2011年图情领域的网络引文数据予以研究;曹树金、李洁娜[13]在图情期刊论文的基础上补充了会议论文和博/硕士学位论文作为计量分析的对象。

综观以上研究发现,样本数据大多集中在2010年之前,尚未有针对近五年来图书情报领域网络学术资源利用现状与趋势的研究。但大数据浪潮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网络学术资源的体量、种类、更新速度以及价值,而其利用行为和规律的变化并没有被发现和把握。上述这些以频数统计为主、缺乏对数据深层挖掘的研究,使得一些潜在的关系难以被揭示。因而,笔者认为对近年来图书情报领域网络学术资源利用情况进行研究以指导相关资源聚合、导航等服务工作的展开,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2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公布的《CSSCI(2014-2015)来源期刊拟收录目录》中收录的4种图情领域权威期刊《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以及《情报学报》作为样本,研究其近五年(2010-2014年)刊载的学术论文引文情况。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和规范性,首先确定万方数据库为数据源,在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采用高级检索方式将“期刊-刊名”检索字段分别限定为上述四种期刊,时间限定为“2010年-2014年”,对目标文献进行检索。而后通过编写的爬虫程序抓取文章简介页面的参考文献和著录信息。数据采集时间为2015年11月18日至11月22日,剔除期刊中的新闻、通告、快报、简讯、卷首语等非研究性文章,并辅以人工检查后,共得到文献4763篇,其中《中国图书馆学报》350篇、《大学图书馆学报》646篇、《图书情报工作》3022篇、《情报学报》745篇①。之后利用Excel2010和SPSS18.0统计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

3 分析与讨论

3.1 总体描述

本文获取的含引文论文数(a)共4763篇,包含引文(C)89263条,篇均引文量(C/a)为18.74。其中,含网络引文的论文(Wa)2948篇,网络引文(W)15216条,篇均网络引文量(W/a)为3.19条,网络引文在引文总量中的占比(W/C)为17.05%,含网络引文的论文在论文总量中的占比(Wa/a)为61.89%(见表1)。尽管与Sadat-Moosavi 等[14]对Emerald收录的四个图书情报领域顶级期刊的研究结论在“篇均网络引文量”和“网络引文在引文总量中的占比”②这两个指标上仍存在差距。但对比国内学者丁敬达、杨思洛[9]对同样四种期刊2005-2010年的刊载数据研究结果③,发现统计数据在“篇均网络引文量”和“含网络引文的论文在论文总量中的占比”两个指标上有较大提高,说明网络学术资源在我国图情学者中的认可程度逐步提升。特别地,“含网络引文的论文在论文总量中的占比”这一指标更是进一步贴近了Tajeddini等人[15]对国外六种图情领域顶级期刊的研究结论④,说明国内学者对网络学术资源的重视程度与利用能力正逐步向国际水平靠拢。

3.2 网络引文的期刊分析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除发文量和单篇引文量外,各期刊在篇均网络引文量、网络引文在引文总量中的占比、含网络引文的论文在论文总量中的占比这三项指标上差别较大。为客观地反映出各期刊刊载论文对网络引文的利用程度,本文借鉴吴淑娟等[16]在研究北京地区高校硕博士络资源利用情况时使用的方差分析方法进行进一步分析。为避免期刊间引文数量总体差异的影响,本文选取网络引文在引文总量中的占比(W/C)作为分析对象。

首先,对四组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同质性检验,Kolmogorov-Smirnov检验表明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Levene统计量的值为152.972,p值小于0.01,拒绝原假设,认为四个组的数据不满足方差齐性的前提条件。故采用非参数统计中的Kruskal-Wallis检验对各期刊的W/C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行考察,结果见表2,卡方统计量为175.944,p值小于0.01,拒绝原假设,表明不同期刊的W/C具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了解具体是哪些期刊与其它期刊在W/C上存在显著差异,采用未假定方差齐性的多重比较法分析,结果见表3。由于当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时,表明期刊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合四种期刊W/C数据的均值图(见图1),得到如下结论:

(1)《大学图书馆学报》的网络引文在引文总量中的占比显著高于除《中国图书馆学报》之外的其它两种期刊;

(2)《情报学报》的网络引文在引文总量中的占比显著低于其它三种期刊;

(3)《图书情报工作》和《中国图书馆学报》的网络引文在引文总量中的占比没有显著差异。

3.3 网络引文的年度分析

从2010-2014年样本期刊刊载论文的网络引文年度分布可以看出,网络引文数(W)、网络引文在引文总量中的占比(W/C)以及含网络引文的论文在论文总量中的占比(Wa/a)这三项数据大致呈现上升的

趋势,而篇均网络引文量(W/a)更是由2010年的2.3

篇逐年增加到2014年的4.46篇(见表4)。这反映出网络学术资源对本领域学术研究的影响作用正不断加深。为进一步了解网络学术资源利用情况的年度变化规律,考虑剔除掉年度发文量和单篇引文量的影响,本文选取网络引文在引文总量中的占比(W/C)这一指标进行深入考察。

首先,对五组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同质性检验,Kolmogorov-Smirnov检验表明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Levene统计量的值为40.944,p值小于0.01,拒绝原假设,认为五个组不满足方差齐性的前提条件。故采用非参数统计中的Kruskal-Wallis检验对各年度的W/C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行考察,结果(见表5),卡方统计量为79.756,p值小于0.01,拒绝原假设,表明不同年度的W/C具有显著性差异。进而采用未假定方差齐性的多重比较法分析,结果见表6。由于当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时,表明年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合年度W/C数据的均值图(见图2)得到如下结论:

(1)2013年网络引文在引文总量中的占比显著高于前三年(2010-2012年);

(2)2010年和2011年网络引文在引文总量中的占比显著低于后三年(2012-2014年);

(3)2012年与2014年网络引文在引文总量中的占比没有显著差异。

(4)2014年与2013年网络引文在引文总量中的占比没有显著差异。

注:a. Kruskal Wallis 检验;b. 分组变量: 年度

3.4 来源网站类型分析

按照域名可以将常见学术相关网站分为7 类: .com(工商企业)、.org(非营利组织)、.net(网络机构)、.edu(教育)、.gov(政府)、.ac(学术)、.int(国际组织)[17]。将2010-2014年四种期刊各类型网站引文数据进行整理,得到单篇论文中不同类型网站引文占全部网络引文比重的均值图(见图3)。可以看出,平均被引用比重最高的四类网站类型由高到低分别为.com、.org、.edu和.gov,这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第36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18]中的中国域名分类统计结果(.com>.net>.ac>.org)有较大差异,表明不同类型的网站提供资源的学术价值和被认可程度存在差异。从学术引文角度来看,本结论与两份分别针对2005-2010年(.org>.com>. edu>.gov)[11]和2007-2011年(.com>.edu>.org>.gov)[12]图情领域引文的研究结果也存在一定区别,表现为工商企业类和非营利组织类网站引用比例的进一步提升,反映出我国图书情报领域研究注重与市场贴合的趋势。

对七组的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和方差同质性检验,Kolmogorov-Smirnov检验表明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Levene统计量的值为1265.620,p值小于0.01,拒绝原假设,认为七个组不满足方差齐性的前提条件。故采用非参数统计中的Kruskal-Wallis检验对各类型来源网站数据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行考察,结果见表7,卡方统计量为3050.376,p值小于0.01,拒绝原假设,表明各类型来源网站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采用未假定方差齐性的多重比较法分析,结果见表8。由于当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时,表明网站类型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合单篇论文中不同类型网站引文占全部网络引文的均值图(见图3)得到如下结论:

(1)来源于工商企业网站的引文数显著高于其它网站;

(2)来源于国际组织网站的引文数显著低于其它网站;

(3)来源于网络机构和学术网站的引文数没有显著差异。

注:a. Kruskal Wallis 检验;b. 分组变量: 域名

3.5 资源来源地区分析

除国际域名(如.com、.net)和中国域名(.cn)之外,网络引文中还多次出现其它国家或地区的域名,本文选取一项针对2010-2012年图情领域高被引域名分布研究[13] 的前十位国家或地区域名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来源国家或地区引文间的利用差异以及变动情况。对这十个国家或地区的数据进行统计,得到网络引文的频次图(见图4)。与2010-2012年的研究结果比较,发现来源于日本的网络引文频次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其次是澳大利亚。

进一步对十组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和方差同

质性检验,Kolmogorov-Smirnov检验表明数据不符合

正态分布,Levene统计量的值为138.154,p值小于

前提条件。故采用非参数统计中的Kruskal-Wallis检

0.01,拒绝原假设,认为十组数据不满足方差齐性的验对各来源国家或地区引文数据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行考察,结果见表9,卡方统计量为817.286,p值小于0.01,拒绝原假设,表明各来源国家或地区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采用未假定方差齐性的多重比较法分析,结果显示十个国家或地区按引用频次由高到低分别是英国、德国、台湾、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香港、美国、日本、法国。(见表10)。由于当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时,表明国家或地区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合十个国家或地区来源的网络引文频次(见图4)得到如下结论:

(1)来源于英国的引文数显著高于其它国家和地区;

(2)来源于意大利的引文数显著低于除美国、法国之外的其它网站;

(3)来源于德国、台湾、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和日本的引文数没有显著差异。

3.6 资源利用深度分析

URL统一资源定位符是对可以从互联网上得到的资源的位置和访问方法的一种简洁的表示。Yang等[19]指出,可以通过“/”在URL中出现的次数衡量URL的深度,即每增加一个“/”,URL的深度加1。被引URL的深度可以反映出科研工作者对以网站为载体的网络学术资源的利用深度[13]。故本文尝试对网络引文数据样本的URL深度进行统计分析,以期揭示我国图情学者对网络学术资源的利用深度规律。统计发现,URL深度为3的引文最多,其次是深度为2和4的,URL深度最大达到16,但从9开始,引文量明显减少(见图5)。

进一步按年度整理各URL深度引文在全部引文中的占比,观察其年度变化。由于URL深度大于8的数据量较少,本文将URL深度为9-16的数据合并统计。根据统计数据可知,2010年、2011年URL深度为2的引文占比最高,2012-2014年则是URL深度为3的引文。从区间上来看,URL深度小于3的引文比例有所减少,尤其是URL深度为1的引文大幅下降,相比之下,URL深度大于2的引文比例增多,URL深度大于8的引文更是逐年增加(见表11)。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图情学者对网络学术资源探索和利用深度的逐步增加。

4 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2010-2014年图书情报领域四种权威期刊的引文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定量的引文分析方法揭示大数据时代我国图情学者对网络学术资源利用的情况与新趋势。

整体来看,尽管五年前本领域研究者已发现网络引文的增长以及学者对网络学术资源利用意识的提高,这一趋势在大数据时代没有改变甚至更为明显。虽然作为研究样本的四个期刊由于载文量、篇幅限制、主题风格等因素导致了指标间的差异较大,但总体而言,网络学术资源较之以往更多的出现在图情领域的研究论文中,一方面表现为利用网络学术资源的论文占比的增长;另一方面表现为单篇论文中的网络引文量的增长,且这两项指标的增长幅度都超过了五年前。可见,我国图情领域学者对网络学术资源的认可程度进一步提高。可以推测,大数据环境下随着网络学术资源的激增和资源获取成本的降低,研究者对学术资源的获取与利用行为、习惯已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这一变化将伴随着资源数字化浪潮愈加深刻。但是,需要承认的是,大数据也会带来网络学术资源的认知超载,甚至导致科研工作过程中的信息迷航。为提高学术资源获取的便利性,建设与开展面向学科领域、服务科研活动的网络学术资源深度聚合与服务则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而为提高学术资源获取的精准性,学科服务主体应充分把握大数据环境下科研工作者对网络学术资源的利用偏好与特征。

本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图情学者的网络学术资源利用行为呈现出以下突出的特征:

(1)从网站类型来看,我国图情学者对不同类型的网站提供的网络学术资源在利用上呈现出一定的选择性。这侧面反映出各类型网站提供资源的学术性、利用价值和可获取性以及研究者偏好上的差异。相较以往,以工商企业类、非营利组织类和政府类为代表的“非学术类”网站资源在图情研究中的作用更加突出,这反映出我国图情学者在研究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产业资讯、行业数据与政策法规的价值,使图情研究更加贴合市场热点。因而,在对网络资源进行聚合时,不仅要考虑传统的“学术”类网站,更要考虑一些诸如政策类、财经类的“非学术”高被引网站,而此类资源常表现出的实时性和动态性则是聚合时的难点与关键点。

(2)从资源来源地区来看,除了来自中国大陆地区网站的资源外,大量的其它国家或地区的网站资源出现在我国图情学者的研究中,表明其外文资源利用意识与能力的提升。在本文研究的十个国家或地区中,英国网站资源被引频次显著高于其它国家或地区,而来自于日本和澳大利亚的网络学术资源在近几年我国图情研究的引文中也有较大增长。因而在聚合时应考虑根据以上特征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来源网站赋予不同权重。

(3)从资源利用深度来看,URL深度的持续增加反映出图情学者对网络学术资源探索和利用深度的逐步提高。因而相关网站主机的子目录资源在聚合时更应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 黄奇奇,邓仲华.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现状及评价体系研究――以推荐学术站点为例[J]. 图书馆学研究, 2013

(22):44-49.

[2] 苏新宁.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6):4-12.

[3] Chen C,Luo B,Chiu K,et al.The preferences of authors of Chines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journal articles in citing Internet sources[J].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2014,36(3-4):163-170.

[4] Rumsey,Mary.Runaway train:Problems of permanence,accessibility,and stability in the use of web sources in law review citations[J].Law Library Journal,2002,94(1):27-39.

[5] Zhang,Yin.Scholarly use of Internet-based electronic resource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2013,52(8):628-654.

[6] Herring S D.Use of Electronic Resources in Scholarly Electronic Journals:A Citation Analysis[J].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2002,63(63):334-340.

[7] Kousha K,Thelwall M,Rezaie S.Using the Web for research evaluation:The Integrated Online Impact indicator[J].Journal of Informetrics,2010,4(1):124-135.

[8] Yang S,Qiu J,Xiong Z.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utilization of web academic resources i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based on web citations[J].Scientometrics,2010,84(1):1-19.

[9] Yang S,Han R,Ding J,et al.The distribution of Web citations[J].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2012,48(4):779-790.

[10] 张洋,张洁.近年来图书情报期刊引用网络文献的计量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2):40-44.

[11] 丁敬达,杨思洛.国内图书情报学期刊网络引文的类型、分布与可追溯性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24):60-64.

[12] 牟佩,刘文娟,梁双双.图书情报学领域网络引文现状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3,33(3):69-73.

[13] 曹树金,李洁娜.我国图书情报领域研究者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分析[J].情报学报,2014(9):994-1008.

[14] Sadat-Moosavi A,Tajeddini O.Accessibility of online resources cited in scholarly LIS journals: A study of Emerald ISI-ranked journals[J].Aslib Proceedings,2012,64(2):178-192.

[15] Tajeddini O,Azimi A,Sadatmoosavi A,et al.Death of web citations:a serious alarm for authors[J].Malaysian Journal of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2011(16):17-29.

[16] 吴淑娟,王宪洪,蒋玲.基于硕博士论文的网络免费学术资源引文分析与研究――以北京地区高校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32(2):85-91.

[17] 丁敬达.国内档案学期刊网络引文的类型和相关特征分析――以2002-2011年《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为例[J].档案学通讯,2012(6):8-11.

[18]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03-25].http://.cn/hlw

fzyj/hlwxzbg/hlwtjbg/201507/P020150723549500667087.pdf.

第7篇

一、框架阅读法

这是一种着眼于文章整体的阅读方法。根据某一类文体的内容特点和规律性,经过分析和归纳,形成一个个结构“框架”。在学习有关方面的内容时,便可按已有的“框架”去归纳和对比,迅速找到相应的内容,更好地把握记忆。如学习议论文《谈骨气》《反对自由主义》《开动机器》等即可采用此法。论文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那么这三个要素就可以构成议论文的阅读框架。按这一框架,我们在读以上几篇文章时,就要看它们提出了什么样的论点,怎样提出来的,用了哪些内容作论据,是怎样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也就是使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边读边考虑框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读完以后就会对这一类文体的内容和特点掌握得更清楚全面。当然,框架阅读法的关键在于制定出适合的“框架”。而且该“框架”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适用性。一般教科书的知识体系,如记叙文的六要素,小说的三要素,就是现成的框架。具体的阅读依靠框架的引导,而框架又不断受具体阅读内容的补充、丰富和完善,这样便能使阅读既多快好省,又不失其灵活性。从而掌握的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条理化,越来越巩固。

二、逆向阅读法

“逆向”是与“一般”“习惯”相悖的。即阅读时不按常规先阅读文章内容,而是看到文章标题或文章论点时,先考虑这样的标题,这样的论点让我自己来写该如何写。

如在阅读《驳“实惠”论》一文之前。同学们先对“学雷锋,不实惠”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学们有的说“学雷锋,做好事,不收钱不留可谓‘名利双失’对自己来说不是太吃亏了吗?”有的说“邵逸夫做好事捐给咱们大陆那么多钱造图书馆建医院,对大陆来说不是挺‘实惠’的吗?”有的说“倘若当‘张亚奇’在路边苦苦挣扎时,有一位雷锋式的好人,热心把他送进医院,对亚奇来说,难道仅仅用‘实惠’二字能概括吗?不,因为雷锋为她挽回的是用金钱所无法换回的性命……”在大量的个人观点发表后,再去阅读课文,审查作者巍巍的论证思路,发现巍巍正是从逻辑上,从人生观上,从揭示“实惠”论的本质是“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三个方面来层层驳斥“学雷锋不实惠”的观点。与刚才同学们自己的想法比较,其差别是明显的。这样的阅读对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留下的印象也更强烈。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归纳出逆向阅读法一般遵循的顺序是:问题──思考──求证──对照──彻底理解。同时也可以看出,这种阅读方法的核心是独立思考,只有强调善于独立思考,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立体交叉式综合阅读法

完形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学习不是对个别刺激作出个别反映,而是对学习对象作出反应,即一种整体性的把握。因此“肢解课文,着眼局部的分析”是一种极端。然而本人认为“仅从整体入手,忽视了局部乃至细节的研究同样也是一种极端,正确地阅读理解方法应是‘整体、局部、细节、大整体’诸要素的主体交叉和综合。”

四、比较阅读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阅读过程中对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发现矛盾,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具体有同中求异比较法和异中求同比较法。

(一)同中求异比较法

在看似相同的内容中,仔细寻找细微差别,往往会有不到的收获。如在学习《孔乙己》一文时,大家注意到:写孔乙己到酒店喝酒受人嘲笑、奚落后,同样表现孔乙己死爱面子,自欺欺人的情景,在文中前后两处的描写却极不相同。

A.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

B.取笑?要是不偷,怎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A处虽不可辩却硬要辩故意混淆“偷”“窃”的概念,迂腐可笑、自欺欺人。B处无法辩而不得辩。虽已写服辩但还是遭闷打,无可奈何,只能自欺欺人,谎称“跌断”。如果说A处的“自欺欺人”还能为孔乙己争回一点所谓“读书人的清高”的话,那么B处的“自欺欺人”已完全陷一种弱者的可怜的“哀求”。A到B处的变化,正显示了孔乙己从窘迫到穷途末路的生活轨迹,透露出悲剧的色彩。

(二)异中求同比较

第8篇

关键词:可比楼盘;定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

一、引论

房地产定价方法是房地产经营过程的核心与实务。如何根据目标客户的需求、竞争者的价格实施情况以及开发企业本身的成本费用来合理地设计自己房地产产品的价格,成为房地产企业经营过程中异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但是,对于房地产定价模型和方法的研究却没有像房地产市场那样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由于房地产项目的异质性较大,不可能像其他批量生产的产品一样采用统一的定价模式和方法。因此,对房地产定价方法和模型的研究相对落后。无论国内国外,关于房地产定价方法和模型方面的书籍少之又少,相关的学术论文也较为缺乏。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开发商不得不采取一些经验方法来进行估价,如成本法、比较法。这些方法由于缺乏科学的依据和理论的指导而往往不能真实反映房地产项目的真正价值和市场价格。

二、现有定价方法及其弊端

定价方法是企业为了在目标市场上实现定价目标而给产品制定的一个基本价格或浮动范围的方法。虽然影响产品价格的因素很多,但是企业在制定价格时主要考虑产品的成本、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房地产企业定价方法通常有成本导向定价、需求导向定价和竞争导向定价三类。

(一)成本导向定价。成本导向定价是以成本为中心,是一种按房地产企业意图定价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在定价时,首先考虑收回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投入的全部成本,然后加上一定的利润。成本导向定价主要由成本加成定价法、目标利率定价法和销售加成定价法三种方法构成。

(二)需求导向定价。所谓需求导向定价,是指以需求为中心,依据买方对产品价值的理解和需求强度来定价。其主要方法是理解值定法和区分需求定价法。

(三)竞争导向定价。竞争导向定价是企业为了应付市场竞争的需要而采取的特殊定价方法。它是以竞争者的价格为基础,根据竞争双方的力量等情况,制定价格,以达到增加利润、扩大销售量或提高市场占有率等目标的定价方法。竞争导向定价有随行就市定价法、追随领导者企业定价法两种。

三、可比楼盘量化定价模型

(一)可比楼盘量化定价原理。近似于市场比较法。首先,选择在地段、功能、定位档次等因素与目标楼盘类似,具有较强可比性的项目。其次,对可比楼盘的评判因子通过专家评分法量化处理,确定可比楼盘价与评判因素评分值的数学关系,将这样数学的模型套用到目标楼盘,寻求目标楼盘售价。而市场比较法是指与估价时点近期有过交易的类似房地产进行比较,对这些类似房地产的已知价格做适当的修正,以此估算估价对象的客观合理价格或价值的方法。

(二)可比楼盘量化定价步骤

1、楼盘质素考量指标的构成和权重确定。就一般而言,影响楼盘价格的因素主要有:地段、产品、环境、配套和服务五大类。在此五类因素基础上可以再细化出若干项。

确定考量指标后,要将指标进行量化需采用专家评分法,由若干资深专家对每项指标权重赋分,加权平均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针对地段、配套等指标评价有指标含义。参照指标示意采用1~5分进行评分。其中单项评分5分,表示楼盘该指标的评判结果越好。实际评价时,每项指标按照相互对比评分。如地段这个指标,某个楼盘表现绝对的领先和突出就是5分,其他楼盘在该指标上评分都相对其表现进行,相对最差的为1分。

2、通过对可比楼盘质素评分和价格的回归分析,找到公式:Y=a+bX。楼盘的价格和其本身质素是存在一定关系的。通过可比楼盘质素得分X和其楼盘价格Y,运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一元线型回归方程:

Y=a+bX(1)

其中:Y为楼价;X为楼盘质素评分。

3、将本案的质素得分Xf,带入公式,则Yf=a+b×Xf,可以得出目标楼盘F的价格。假设楼盘A、楼盘B、楼盘C、楼盘D为已知楼盘,楼盘F为所求价格的目标楼盘。

4、考虑一些未来事件对房价的影响,需要对价格进行一定的修正。首先确定未来事件,其次估算事件对房价影响浮动程度,最后预测事件发生概率。如式(2)修正目标楼盘价格:

Y=Yf+Y(V)+Y(S)+Y(Z)(2)

Y(V)、Y(S)、Y(Z)为未来事件对房价的影响。

假设有若干相互独立的事件(这些事件相互之间对房价的影响不会产生重叠。比方说在考虑随着时间因素房价上涨的时候就不能考虑因为道路修通造成房价上涨的因素),按照未来事件对房价影响的期望值对房价进行时间的修正,可以求出未来事件对价格的时间修正值Y(V)、Y(S)。

四、结束语

可比楼盘量化定价方法适用于拿地前预案、新项目一期定价、市场变化等决策难度高的项目,或无经济模型指标参考情况下的定价。它是和周边楼盘、竞盘比较定价,相对科学,有理论支撑,考虑了未来事件对房价的影响,但受主观打分影响较大,因主观认识偏差可能变成数字游戏;不能完全覆盖市场方面的影响。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韩剑鸣.房地产定价模型的研究.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2]王维安,贺聪.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预期.财经研究,2007.12.

[3]中国房地产估价师学会.房地产二估价理论与方法.中国物价出版社,2007.5.

[4]韩伯棠.房地产定价模型及应用.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5]麦肯齐.房地产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