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课外阅读方法

小学课外阅读方法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12 09:33:19

小学课外阅读方法

小学课外阅读方法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 兴趣 方法 交流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183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自然都是能够明白阅读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的意义所在,也能够认识到课外阅读能力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都是尽心尽力的。

小学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能力的通常做法是先立足课内,然后适当地延伸到课外。在课内,语文教师往往会通过介绍作者、时代背景,教授生字词,组织学生朗读,抓住重点段落着重示范分析或是加强阅读语段训练等等教学手段来训练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在这一方面,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师做得很好。可是在延伸到课外,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就未必都能做得很好了。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现象的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认真地考虑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在时空上的差异。正因为如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正视二者之间的差异,在指导方法上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只有这样,从课内较好地延伸到课外才能实现。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做好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呢?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一句老生常谈的话了,知道这句话的人都明白要让一个人对某项工作或任务有深入了解甚至是研有所得首先需要的是激发起他的兴趣来。可是在科技发明极大发展,电子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的今天,教师如何才能成功地把学生从丰富的视听之娱的诱惑中解救出来,让他们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安静的阅读中去呢?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首要的、效果最佳的当属小学语文教师的以身作则、现身说法了。语文教师如果能够结合自身的阅读经历或是一些古今中外名人喜欢阅读的故事向学生做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用自身渊博的学识、完善的人格来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那么,久而久之,在这位爱阅读的语文教师身边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小书虫”,一个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阅读小团体就会形成。

古今中外的典籍浩如烟海,让学生信马由缰地胡乱阅读是不可取的,这样会造成学生没有阅读目的,阅读效果低下的局面。所以,较好的办法是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做适当的延伸、拓展阅读。或者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近阶段社会热点话题甚至是热播的电视剧等引发学生相关阅读的兴趣。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有短有长,其中会有不少中长篇的文学作品。这些中长篇的文学作品要么是人物众多,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要么是时间跨度长,故事情节曲折绵长;要么是时代特征明显,社会意义深刻……所有的这些对于小学生现有的阅读能力和基础来说确实是太难了。正因为如此,在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是离不开语文教师的悉心指导的。也只有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在方向上和效果上才能得到保障。那么,在小学阶段,小学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什么样的阅读方法呢?笔者以为,以下三种方法是必须掌握的。

(一)把握住故事的线索

抓住了文章的线索对于理清文章的脉络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于那些篇幅很长的作品,小学生如果没能理清文章的脉络的话就会出现看到半中间就忘了开头的现象,这样的话,对于阅读的质量甚至是阅读的兴趣都是有不良影响的。所以,语文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从时间、空间、人物的经历或是人物的感情线索等来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

(二)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精读和泛读是两种最常用的阅读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中,更多使用的是精读的阅读方法。可是如果在课外阅读中还是这样要求学生的话就不妥当了,因为课外阅读的很多是大部头的作品,学生都精读的话在时间和精力上都是不够的。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要求学生学会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办法。通常而言,我们可以要求学生首先对读物进行泛读,对作品先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根据行文的需要或是个人的喜好确定精读的内容。这样就能够相应地提高阅读的效率。

(三)批注与心得相结合

古人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话说得有道理。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除了要注意吸取文学作品的养分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要能够持有自己个性化的见解而不是尽信书,唯书至上。只有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敢于去质疑、去求证,我们才能在阅读中获得思维、情感等方面的提高。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教与小学生批注与心得相结合的读书方法。让他们在写批注和心得的过程中去加入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在质疑和反思中提升。

三、组织学生阅读交流

学生长时间地进行课外阅读,由此获得个性化的体验,这是一个“读进去”的过程。但是,学生“读进去”的东西深度、广度如何,有没有遗漏,正确性如何都是一个未知数。所以,为了验证学生的阅读成果甚至是深化他们的阅读成果,小学语文教师很有必要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后的交流活动。在阅读交流会上,学生可以各抒已见,大胆亮出自己的观点,让自己的思维和其他学生进行碰撞、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阅读的正确性就得到了验证,遗漏的东西得到了补充,深度和广度也会得到相应的拓展。特别是在学生的感受、体验这方面,他们的个性化的东西在经过综合、比较之后会有一个更全面、更理性的提升。

在学生进行阅读后的交流活动的时候,我们提倡小学语文教师做好倾听,不要轻易地给学生下评语,尽可能地让学生把阅读所得的东西全盘托出。遇到学生有争执的时候做好必要的引导,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而不是把自己的阅读所得强加在学生的头上。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在交流活动后对阅读的作品有一个更准确、更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万国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报,2006.

[2]郑三福.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J].吉林教育,2010.

[3]朱小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有效性研究[J].语文学刊,2011.

小学课外阅读方法第2篇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它是学习的营养剂和催化剂。因为兴趣能驱使学生学习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最活跃、最现实、最直接的作用。记得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书的框框,那就无从谈起他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必须首先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然而目前阅读教学侧重于“讲”、“练”式课堂教学把学生的阅读课堂变成了接受知识、认识生词的课堂,他们不再将英语阅读当作一种学习的过程,而成为一种学习单词和语法的手段。此外只有一本薄薄的英语书作为阅读教材,学生很难再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的阅读篇章,这让他们的阅读兴趣大打折扣。课内阅读尚且如此,更何况课外阅读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创设英语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首先校内大环境应该布置出英语氛围,比如说在不同的学习区域张贴英语标语,悬挂英语格言,学校广播站播放英语歌曲和有趣的西方文化背景介绍。另外教室内的小环境也可以用英语来武装,师生共同办英文黑板报,设计英文海报,创立英语图书角,利用多媒体在课外收看英语节目等等。这样的话,学生无论在校园的任何角落都能看到英语,听到英语,还能参与英语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学好英语。

2.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

二、改进教学方法,拓展延伸阅读

教师应该将教学中心从单词、词汇和语法上逐渐转移到相应的背景知识、语言内容和意义上来,重视知识的完整教授,注重意群阅读。做有心人,为学生搜集和整理并补充合适的延伸阅读材料。我们现在使用的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那我们可以从课外,借助网络等搜集相关话题小短文或小故事,对话题进行拓展,让学生有更多的阅读机会,了解更多知识。

三、训练小学生英语阅读技巧和策略,提高英语课外阅读能力

适当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会帮助学生阅读,让学生读得轻松。小学生阅读时最喜欢朗读,但是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最好的方法应是默读,出声朗读不仅影响阅读速度,而且还影响阅读理解,因此教师需要知道学生改掉这个阅读习惯。同事还要帮助学生克服指读、唇读等不良的阅读习惯,这样才能提高阅读速度,让学生获得阅读兴趣,产生良性循环,学生越读越想读。新课程标准还明确要求小学生应学会按照意群来理解文章,因此老师应该用合适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方面的技巧。这里有一个好的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学会扩大视距。所谓视距,即阅读者以书页的某一行中的一个英文字母为中心,上下左右能最清晰地看清的文字的距离。

四、开展内容广泛、形式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爱上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长久保持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1.开展手抄报比赛

在教学过程的合理时机,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材料,办一份手抄报,即可以独立完成,又可以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然后拿出来展示,让大家一起来评判。如在教学Halloween 时让学生作了一期关于万圣节的小报。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找材料,做设计,忙得不亦乐乎,很多封存起来的书刊杂志都被找了出来,有的还从网上寻找相关资料,阅读的积极性被极大的激发出来了。结果,学生所选的内容相当精当,有些甚至是教师都不熟悉的,版面设计得也很精彩,不免让人惊叹于学生的能力。

2.开展讲故事、作讲演、演短剧等活动

阅读的直接作用就是学生词汇量的扩大和活动能力的提高。为了让学生继续保持并深外英语阅读的兴趣,有效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应该为他们展示课外阅读成果提供一个平台。所以在每节课的开始,可以抽出几分钟,轮流让一到两名学生用英语来讲一个故事,笑话,或作一段演讲,甚至是唱一首英文歌曲。学生为了展现自我,同时为了避免丢脸,必会在家仔细钻研手头的阅读材料,观看久已成了摆设的英语碟片。久之对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也是一种锻炼。

3.让学生自画英语漫画作品

集知识味性于一体的漫画书小学生最喜欢看,因为漫画滑稽、夸张、幽默,对话简明、扼要,学生能通过图理解其大意。英语漫画也是一些学生英语杂志的重要内容。教师若引导学生自己创作漫画作品,即是对那些阅读材料的再利用,又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4.鼓励学生互相交换英语课外书和视听材料

由于每个家庭情况的不同,学生拥有的课外书和音像制品的数量、质量也不尽相当。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他们所拥有的材料带到学校,大家通过课外活动一起观看或传阅,或者进行同学之间的调剂和交换。这样,一方面节约了阅读的成本,另一方面又极大的拓展了学生课外阅读接触的面和量。

小学课外阅读方法第3篇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讲故事激趣

小学生最喜欢内容紧张离奇、曲折有趣的童话、寓言、故事(民间故事、战斗事故、历史故事)、小说(科幻小说、历史小说)等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篇幅短小的作品。根据小学生年龄的认知特点,我采取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介绍读物激趣

介绍书中人物、大概内容或精彩片段,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愿望。

3.谈感受激趣

讲述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感受,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我也要读一读的行为动机。

二、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抓精彩句段琅琅地读

学生课外阅读时,大多是靠默读来理解内容和中心。课外阅读中的精彩句段,我要求学生琅琅地读。通过眼、口、脑、耳,化无声的文字为琅琅有声的语言的阅读,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有

助于记忆精彩句段的内容,想象意境,感受作品中的意境美、人物美和文辞美。

2.抓意境想象读

为了引人入胜,作者都比较注意意境的描写。因此,阅读作品时我要求学生根据内容展开合理想象,使自己入境入性,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感受和鉴赏作品的意境美。

三、运用五步训练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1.读,即读书读报

读书时我要求学生多朗读精彩句段。学生读通、读懂,读出感情,就能使作品的好词佳句、优美意境积累于孩子心中。

2.说,复述读物内容

在学生读完书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话复述,巩固消化读物内容。我们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新书介绍员等活动,培养学生声情并茂地讲述,有利于把读物中的自然美、人物美内化为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3.写,写读书笔记

在学生读完书后,要求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有两种:一是摘录,摘录好词句好(段);二是心得体会,着重写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感想体会。

4.评,评点、评价

引导学生对读物进行文学欣赏性品评,提高学生审美情操。我让学生同读一本书,读前提出要求,读后组织评点、评价,这样做的阅读效果非常好。

5.演,表演

有些童话、寓言等文艺性读物,我指导学生按人物角色表演,通过表演,培养其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对表演组织讨论、评价,使学生对人、事、物的认识深化。

小学课外阅读方法第4篇

【关键词】留守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留守学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群体,对于留守学生教育关怀的研究有很多,但是针对他们的课外阅读进行细致研究的却比较少,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点,试图剖析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并针对这些现状提出指导策略,以提高留守学生课外阅读效果。

一、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一)阅读书目少,阅读量小

农村家长本身就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很少去给孩子买一些书籍来阅读,而农村留守学生更是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人去帮助他们购买阅读书籍。他们一般除了课本以外根本没有课外读物,而阅读书目之少又大大影响了这部分学生的阅读量,使他们阅读量偏小,读过的书比较少,见识就比较狭窄。这是农村中小学学生的普遍现象,在留守学生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二)阅读意识不明显

其实,留守学生的阅读意识不明显,正是因为他们的阅读书目少,阅读量小,所以渐渐他们习惯了课后没有书去读,养成了课上读书,课下做家务、干农活的习惯,即便是没有家务、农活可干的情况下,这些留守学生也没有去阅读的渴望。缺乏阅读意识使得这部分留守学生缺乏了求知欲,对于其他学生的课外读物他们也很少去借来读。

(三)阅读目的不科学

留守学生缺乏正确的、科学的阅读目的,他们中很多的学生都是为了好玩去读书的,所读的书大多数是一些故事类、童话类的书,而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多是抱着娱乐的心态去读,为了看热闹,或者仅仅是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可以在教师提问看过什么书的时候能够回答多一项内容。这种阅读的目的是不科学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

(四)阅读方法不正确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课堂上所学到的东西远远不够,还需要家长在课外进行辅导与指导,尤其是阅读教学,学生很多的时间都在家里,需要家长参与指导。然而留守学生的父母有时候长达一年才能回家团聚一次,爷爷奶奶又没有文化知识,难以辅导学生阅读,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学得的阅读方法在课外得不到强化,渐渐也就无法形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了。

二、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

(一)利用多种方法拓展课外阅读资料,扩大学生阅读量

不仅仅是留守学生,农村中小学本身基础设施就较差,缺乏图书资料,因此我们要想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就要首先解决学生阅读资料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西方有一句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以后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以后是两种思想”,其实对于图书而言,就是一种思想,学生如果将自己家里的图书带到学校来进行交流,互换,那么他们的阅读量就会翻番。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课外书带到学校来,互相交换着看。此外,对于比较好的阅读读物种类,我们教师可以向学校申请一些,将这些图书资源尽量的补充进来,如果客观条件实在不允许,那么教师便可以上网查找一些阅读资料,进行打印,放到教室里共享。总之,要不遗余力地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加大学生的阅读量,这是一切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课外书

现在的书籍良莠不齐,很多学生在阅读时分不清什么是好书,什么是坏书,对书籍缺乏科学的选择性,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可以读什么方面的书,不可以读什么方面的书,什么方面的书可读可不读,什么方面的书必须要读,引导学生有选择性的阅读课外书。

(三)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要学会记录。在读书的时候,书中会有很多优美的词汇和有特色的语句表达以及流畅的段落、感人的情节等等,如果将这些都记录下来,做读书笔记,那么对于学生阅读的兴趣会大大增加,对于学生写作的素材也会大大丰富。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把阅读的书里可以借鉴的东西记录下来,以便于后期的写作教学的开展。

(四)不定期举办班级读书交流会

留守学生缺乏父母的教育关怀,常年在外打工的家长通常只是打电话问问孩子学习成绩,很少对他们进行学习方面的指导,而我们教师的精力又是有限的,不可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因此我们可以不定期的举办班级读书交流会,利用一节课或者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敞开心扉,说说自己读过什么书,对这些书有什么感受,分享一下自己的读书心得,交流一下自己的读书方法,对于好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记录下来,整理成册,发给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三、结语

以上我们分析了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了一些改革的策略,仅仅是笔者关于指导留守学生阅读的一部分心得,并非阅读教学的全部,还有很多的方法等着我们去探究,去发掘。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推动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的课外阅读发展与进步吧!

参考文献

小学课外阅读方法第5篇

关键词:阅读 兴趣 方法

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是基础教育的灵魂,更是人生成功的基石。新课标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加强课外阅读,可以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能够培养学生对优秀作品的欣赏能力,奠定小学生坚实的语言基础。

一、激发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能够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欲加强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为进一步提高其阅读积极性和记录兴趣,还要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笔记展评、故事演讲、精彩片断朗诵等竞赛活动,让学生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为今后的自主阅读、终身阅读打好基础。

二、合理择书

臧克家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别林斯基也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读书好比吃奶,让孩子吃羊奶还是吃狼奶,结果截然不同。可见书的好坏在于选择,选择一些思想健康、内容积极向上的书给孩子,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对于社会经验少、辨别能力不强的孩子而言,就需要有社会经验的父母、老师及其他长辈来帮孩子鉴定。帮孩子选择一些健康、有益的好书来读,胜于让他胡乱读许多没有选择的不合适的书。

工作中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和接受能力,结合新课标规定书目的要求,采取向学生推荐和向家长列书目清单的方法,向学生推荐了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书籍,让学生和家长有选择性地购买、阅读,以扩大学生阅读的视野,提高阅读质量。

三、学会阅读

良好的文字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功,而这些能力的培养要靠阅读来实现。现在,有些孩子不会阅读,教给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略读是粗略的读,为的是博采,精读要读透读懂,精读和略读相辅相成。为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我校设立了阅读课,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精读,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涵去分析、积累、背诵,培养学精读感悟的能力,让学生做到读书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

四、会记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不光要做到眼到、心到,还要做到手到。我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为此,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了一本“阅读积累本”,让学生把所阅读文章中的精彩片断积累起来,让学生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同时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一是原文摘抄法。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二是提纲摘录法。要求学生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意,以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三是感悟法,即写读后感。阅读时引导学生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学以致用,就能提高学生认识、表达自己见解和及时抒发自己感情的能力。

五、指导背诵

古人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说多读、多背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古人强调读的重要性,只有多读、多背诵,把名家名篇的精彩语句转化成自己的营养,慢慢吸收,在写作时才能做到左右逢源、挥洒自如。

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不同的内容,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如整体背诵法、分部背诵法、理清层次背诵法、顺思路背诵法、抓关联词语背诵法等,培养学生的背诵积累能力。

在课外阅读中,我经常鼓励学生选择最佳时间进行背诵。一日之计在于晨。清早空气新鲜,环境安静,经过一夜的休息,头脑分外清晰,好比一张刚刚擦过的黑板,没有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心理学上称前摄抑制),因而容易记住新材料。另外,晚上临睡前也是背诵的最佳时间,因为背完即入睡,没有后来学习材料的干扰(心理学上称后摄抑制),因而记得较牢。如果清早起床后再复述一遍,则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韩)南美英 著 宁莉 译《会阅读的孩子更成功》.江西美术出版社,2007-5-1第1版。

2、陈明祥 罗树华 钱中立 主编《语文教法辞典》.明天出版社,1989年2月第一版。

小学课外阅读方法第6篇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而采用速读法。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三、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小学课外阅读方法第7篇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引言】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成为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课外阅读它不仅与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读写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推动心理品质的成长。因此,课外阅读是开启语文教学之门的一把金钥匙。但这把金钥匙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其现状实在令人担忧。

一、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情况现状

(一)网络、电视等多媒体的冲击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社会文化越来越多样化。以网络、电视为主体的现代信息媒体以其传播信息的形象性、生动性和丰富性,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娱乐的主要途径。而小学生因其思维发展所处的阶段性特点更容易被各种丰富多彩的网络及电视信息吸引,导致小学生用于阅读的时间减少。

(二)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价值认识不足

在调查中只有少部分的小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很有价值,而其他小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价值不大,更有少数小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毫无价值。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部分小学生对课外阅读不重视,兴趣不大。这种情形经本次调查显示在小学男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三)小学生个人藏书量不足

通过此次调查得知,小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个人的藏书量十分有限,根本不能满足自身的阅读需求。有的小学生家里竟然连一本课外读物都没有,可读书刊的匮乏,导致了小学部分学生无书可读的尴尬局面。

(四)缺乏指导,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除了小学生本身,相当比例的教师和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和理解也存在问题,认为学生的本职工作就是读好课内的功课,考试时有一个满意的分数。教师和家长对课外阅读的忽视导致小学生根本没有从他们那里获得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使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缺乏方法指导,独立思考、解决所遇到问题的能力不足。甚至有的小学生在阅读时只是粗略地翻一翻、看一看,并没有深入地理解和感悟,使课外阅读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小学生课业负担重,无暇阅读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学生之所以课外阅读时间少是由于平时功课紧张、学习压力大。现在的小学生除了要完成学校教师布置的种种作业外,还要在课余时间参加名目繁多的补习班和特长班,这些繁重的功课,极大地挤占了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导致学生有书无暇读。

(六)真正适合儿童阅读的书刊少

有相当比例的小学生表示,他们之所以不喜欢读课外书是因为现有的图书不合他们的味口。这其中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图书出版市场的品类繁多,鱼龙混杂,使学生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图书是茫然无措、使图书的购买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买回来的书孩子不喜欢读,只能闲置在一旁,一方面造成图书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导致学生手里无书可读。

(七)家庭中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

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家长的学历水平为小学或初中的达到了32.8%,而拥有大学学历的小学生家长仅有10.3%。家长知识水平有限,平时忙于工作或娱乐,很少能进行课外阅读,更不用说营造什么良好的阅读氛围了。正所谓“有爱读书的父母,才有爱读书的孩子。”家庭中缺乏阅读的良好气氛也是小学生不爱阅读、阅读时间少的原因之一。

二、对策

根据原因分析及得出的结论,提出以下对策:

(一)想方设法保证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

教师首先要充分地认识到课外阅读不仅是学校语文教学的一个延伸,也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必然要求。充分有效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更有助于以读促思、以读助写。所以教师在每天安排学生家庭作业时要为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预留必要地时间,使课内外教学充分紧密地联系起来,力求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样的有机结合下,得到更好的培养。

(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让小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图书

在班级设立图书角,这是一个比较老的办法,但事实证明也确实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办法。让小学生把自己的藏书带到学校来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换阅读。在学校可以根据条件设立图书阅览室,选取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报供小学生借阅。在家里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到附近的图书馆,或是带孩子到藏书丰富的朋友家里去借阅图书,以此来弥补家庭藏书的不足。

(三)教给小学生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

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是开展好课外阅读的关键。第一,要尽量实现阅读的方式方法的多样化,例如思读法、精读法、浏览法、跳读法等等,要教会小学生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第二,要让学生逐渐养成边阅读边思考、做读书笔记以及批注的阅读习惯;第三,要鼓励小学生与他人合作阅读,并且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读后及时与同伴进行讨论和交流;第四,给小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可以适当开展阅读心得汇报、故事会、朗读比赛以及演讲比赛等;第五,要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阅读,并让其自觉抵制和远离低俗刊物。

(四)转变观念,营造书香氛围

学校定期组织召开教师家长见面会,在会上通过摆事实、举实例等让学校教师和家长摒弃对课外阅读的偏见,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的积极影响和巨大作用。这不仅有助于教师更积极主动地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还有助于家长有意识地为孩子购买书刊,使家长在家中自觉给孩子做好学习榜样,做一个热爱阅读的家长,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五)教会小学生爱护图书,爱护眼睛

小学课外阅读方法第8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阅读教学的主体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是教与学的主体。这个理念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阅读教学活动实质是师、生和文本三者间的对话。教师负责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积累语言并形成好的语感,最后达到独立阅读的目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组织、学生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学生、文本是相互依存、制约并不可分割的关系。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阅读教学需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成为课堂阅读的主人。为此,教师需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其次,要主动适应学生,不能强迫学生跟上自己的教学节奏,而是应该了解学生的知识量和阅读能力,使开展的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再次,建立平等民主、合作互助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教师指导学生学,学生要帮助教师开展教学。再者,要关注学生阅读教学中的个性需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语文阅读提出的合理要求,鼓励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特长,积极进行自我发展。最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还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才能使他们参与阅读教学,然后再指导他们运用阅读方法,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阅读,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

二、阅读习惯和方法

小学开展阅读课程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关键是独立,这里的独立不是指学生无师自通,而教师讲、学生学的方法也是行不通的,唯有训练,才能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训练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自主阅读的主体性,阅读训练中,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要想改进阅读教学方法和提升阅读质量,训练是最有效的途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在课文理解过程中加入阅读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并在一次又一次的阅读实践中,领悟阅读方法的精髓,通过反复训练和运用,最后内化成自身的阅读能力。

三、提高阅读的能力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教学,重点是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的能力。由此可,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是多维的,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一)探究性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活动的开展,不应该被课堂和课文制约,教师的任务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他们阅读的自主性,引导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通过课外大量的阅读训练,培养阅读能力。目前,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小学语文阅读开辟了更多的途径,学生在课外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探究性阅读。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扩宽了小学生语文阅读的范围。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化阅读的作用,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指导学生利用信息平台开展探究性阅读活动,从而提升独立阅读能力。

(二)引导课文理解

理解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在《沉香救母》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沉香为什么救母,在理解的过程中,学生对整个课文内容就有了大致了解,阅读起来就变得轻松,阅读能力也得到提升。

(三)课外阅读指导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的文章不应该局限于教材,课外阅读也十分重要。教师引导好课外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素质。小学高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自制力,在课外阅读上只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督促就能完成。首先,课堂上要进行阅读方法教学;其次,教师要给出课外阅读参考书目;最后是开展阅读实践活动,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阅读教学结构

阅读教学结构的优化,目的是保证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思考和探索,学会自主进行课文理解。阅读教学结构要在继承上进行创新,构建的阅读教学结构,要能够促进学生主动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

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教学,首先要明确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其次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最后还需要利用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升小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译浠.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