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园区土地规划

园区土地规划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11 10:05:07

园区土地规划

园区土地规划第1篇

关键词:森林公园规划;土地利用;兼容性控制

中图分类号:F326.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501068

森林公园体系规划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实际上也是保护自然文化遗产的一种手段。森林公园规划水平越高,土地利用效率也就越高,这对发展我国的森林旅游业也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国森林公园规划中,存在着土地兼容性控制不足的问题,这与用电分类系统不规范、用地评价体系不合理等有直接的关系,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1 森林用于旅游用地兼容性的概念

资源的兼容性指的是一种资源多种的用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同步得到利用的性质,或者分步到利用的性质。曾经有某位学者把土地兼容性的使用看成土地使用性质的宽容范畴,同时将允许设置和有条件的允许设置与不允许设置来表征。还有学者指出: 土地兼容性指的是两种以上土地用途,在一起而相互发生负面影响的程度。通过对森林旅游用地分类及特点的分析,森林旅游用地兼容性可以定义为:在森林公园中,同一块土地上不同土地使用性质共生的可能性及一块土地对与它相邻的不同使用性质旅游用地的可接受性。

2 森林公园规划中土地利用兼容性控制措施

2.1 健全旅游用地分类系统

我国的城市以及农村用地采取的都是二元制的方式,其使用的土地分类系统比较传统,旅游用地边缘化问题并没有在传统系统中体现,这种缺失使得森林公园规划无法与土地利用规划相兼容,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目前我国正加大力度实现城乡一体化,在这现实背景下,国家土地管理部门颁布了新的土地分类标准,不仅对森林公园规划进行了详细分的划分,相关规划人员可以依据此标准来规划森林公园,以此大大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新的土地分类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不仅使旅游用地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化,同时对兼容性土地的控制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2 规范森林旅游用地评价

现阶段我国使用的森林公园规划制度主要来源于总体设计规范,在该规范中,着重强调了森林旅游资源的评价,目前森林公园规划,主要是以风景资源评价为重点内容,并没有涉及到土地评价的内容,这是森林旅游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的重要原因,在对森林公园进行规划时,往往会出现土地利用方式与其所具有的功能并不统一的问题。现今土地资源越来越小,而森林公园的规划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为了保证我国的土地资源能够科学合理的被利用,在建设森林公园时,必须规范其用地评价制度,以使土地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规范用地评价制度:

规范内容与方法,用地评价内容与方法直接反映着用地评价水平,传统的规范中几乎不涉及用地评价,即使涉及内容也比较陈旧,无法适应现阶段森林公园土地规划利用的新情况,因此必须对评价内容以及方法加以规范;评价成果应该正确的运用到实践中,这样才能发挥用地评价的作用,注重总结评价成果,将其编制成文案等形式,以便管理保存;增加评价内容,目前森林公园规划评价内容的重点是风景资源评价,除此之外,还应该添加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兼容性的评价,评价内容越全面,评价结果也就越真实,越有利于指导实践;正确的运用评价成果,比如在森林公园规划期间,可以充分的利用土地兼容性指标,对规划项目进行有效分析,然而在规划管理这时间里,也能利用土地兼容性指标并且把它看作是监督项目,以此为编修提供借鉴。只有规范森林旅游用地评价体系,才能使森林公园规划更加科学合理,保证城市建设用地得到充分的利用。

2.3 有效控制森林公园区划

所谓森林公园区划简单的说就是根据功能需求来对某一区域内的土地进行细致的划分,以此来保证每一个功能区中的建设项目都与其功能相符合,进而实现土地利用之间的兼容。一般情况下,森林公园布局通常都是以游览区为中心,将各个功能系统有效的连接起来,在突出各个功能区各自的优势之外,还能够做到协调发展,进而使得整个功能系统更加协调,其兼容性更强。

森林公园总体布局与功能区划中应关注各功能区环境氛围、空间尺度、竖向空间和建设时序等方面的土地兼容性控制问题。在环境氛围建设方面,应遵循地域分异规律,确保各个功能区土地使用性质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要求功能分区有利用环境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在空间尺度上的兼容性控制方面,各功能区要服从全局需要和功能的耦合分工合作体系,既要满足大尺度空间范畴功能区之间和土地利用大类的差异性与协调性,又要满足功能区内用地的相似性,使同一功能区内部不同地块之间用地性质在大类上一致性情况下,在中小类用地之间的兼容。在森林公园竖向规划方面,要有利于维护原地貌特征和地景环境、合理利用地形象素和地景素材、有效保护与展示大地标志物。在森林公园时序规划中,需要兼顾不同功能区块、不同地块的开发利用条件,难易程度和资金保障情况,合理确定森林公园开发建设时序,以促进森林公园土地利用的兼容性控制。

3 结 语

综上所述,对森林公园规划中土地利用兼容性控制进行探讨十分必要,因为现阶段,我国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只有合理的利用,才能使我国的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对其土地利用兼容性进行探讨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黄秀娟,刘伟平,兰思仁.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开发的评价模型与应用――基于旅游产品开发的适宜性角度评价[J].林业科学,2009(07).

园区土地规划第2篇

一、我区周边几个工业园的发现状

二、我区工业园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应当说,我区工业园区在吸引外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城乡就业、加快城市化进程等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发展中加以规范和解决。

1、园区规划定位方面。罗亭工业园缺少一整套高标准园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园区道路建设为例,园区内三条纵路都是断头路,没有形成循环路网,由于缺少完善的路网建设规划,园区道路往往随着项目的落户而规划建设,导致部分路网地块标高不一,条块分割严重,同时,由于园区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原因,存在搞什么样算什么样,来什么项目要什么项目情况,导致现有产业分布相对分散,彼此关联度小,集聚程度低,难以形成有效的产业链。

2、园区基础设施方面。虽然我区在近几年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园区项目建设,但鉴于区财力有限,园区现有的基础设施条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例如,园区现有的3.5万伏供电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进入和投产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银行、餐饮、住宿、娱乐等三产配套服务发展略显滞后。

3、园区用地方面。现在全市各县、区用地指标都非常紧张,我区每年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仅有300亩,用于园区项目建设的指标更为有限。随着园区建设的加快,用地矛盾日益凸显,土地供需矛盾已成为限制园区发展的重要瓶颈。目前,园区江中保健品项目、东升塑编项目及园区污水处理厂等多个项目因用地指标的限制影响了开工建设,预计,明年园区用地指标缺口还将更大。

4、金融支持方面。区县级商业银行由于授权授信和地方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园区内新办企业很难得到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企业所需的投资主要来源于企业自筹资金和创办单位的投资,企业资金链比较紧张。

5、招商引资方面。由于园区户口原因,难以争取省、市的政策支持,同时园区土地出让基准价高于周边,这些因素加大了园区招商引资的工作难度。

三、发展壮大我区工业园区的对策和建议

1、进一步完善园区发展规划。在园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必须按产业链布局规律,结合湾里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形成有一定梯度的工业经济区域为目标进行统一规划。在园区发展规划工作中,要根据规划先导,分步实施,发挥优势,提升竞争力的原则,围绕集聚化、规模化、特色化、城市化的园区建设目标,统筹规划、科学论证、合理调整工业园区产业布局。在园区建设规模上,要一次规划,留足余地,分步实施,总体上要能满足发展需要,确保园区建设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充分体现园区发展规划的超前性、严肃性。

2、进一步提升园区发展后劲。一是要及时进行土地总规修编。把工业园区建设用地纳入区、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规划和用地指标上向工业园区倾斜,优先解决入园优势项目、重点项目用地,加大土地开发治理力度,每年有计划储备一定的用地指标,实行工业园区用地占补平衡,余缺调剂。二要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加强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形成合力,积极跑省、市争取土地指标,深入研究土地政策,随时掌握土地信息,切实做好土地报批工作。

园区土地规划第3篇

一、工业园区发展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__工业园区是__县最具区位地理优势的发展平台,也是__县承载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阵地。

(一)基本情况

__工业园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__年6月至20__年3月,属新碧镇镇管工业小区,规划面积530亩;第二阶段为20__年3月至20__年3月,提升为县级工业园区,成立新碧工业园区管委会,专门负责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规划面积包括新碧镇、新建镇、城北乡两镇一乡六个区块共24.97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16.2平方公里;第三阶段从20__年3月开始,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确名为浙江__工业园区,规划面积4.16平方公里。到20__年底,__工业园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9亿元,完成开发1.94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1.75平方公里。共有协议入园企业87家,开工87家,投产79家。工业总产值从20__年3.5亿元上升到20__年的20.4亿元,年均增长79.96,税收从20__年的960万元上升到20__年的4256万元,年均增长64.28,初步形成了以五金机械、摩托配件(电子仪表)、建材制品、灯管等主导产业。20__年预计可实现工业总产值30亿元,实现税收6000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6.7和41。

(二)存在问题

随着工业园区开发的不断推进,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渐凸现,尤其是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已对工业园区的发展形成束缚,影响到园区的正常开发、建设和管理。__工业园区现已开发范围内共有两个平行的行政主体,即工业园区管委会和新碧镇政府,在当前的体制下,存在管理“两张皮”和权责不清的现象。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是城镇建设职能不清。目前园区的规划几乎包括整个新碧镇范围,工业园区管委会理应承担所辖范围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但从行政角度讲,新碧镇的城镇建设主体是镇政府,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就必然会产生冲突,导致事实上的主体缺位,双方都难以承担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同时由于工业园区与乡镇的工作定位不同,相互缺乏有效衔接,规划上存在错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如工业园区范围内的乡村康庄工程建设与园区路网建设,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有可能造成重复建设等问题。

二是土地市场无法有效培育。以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人口等要素集聚,培育土地一级市场,再以商贸用地出让平衡园区的建设支出,是工业园区建设资金得以保障的关键。在目前的体制下,园区土地市场难以有效培育,同时为筹集城镇建设资金,新碧镇政府也希望通过商贸用地的拍卖以获得收入,部分行政村也以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为由,不断向上申报农贸市场等项目。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如何有效调控土地市场开发成为当务之急。

三是政策处理协调难度大。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离不开园区管委会与乡镇党委、政府的相互协调和配合。两家单位职责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位、错位,工作侧重点的不同,各自的协调效果和配合程度都会影响两个单位的工作效率。

如何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推进园区的有效开发、建设和管理,促进全县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已经到了相当迫切的程度。

二、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及利弊分析

为有效解决当前园区开发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从管理体制改革的角度看,关键是如何建立一个事权集中、高度统一的园区管理体制,而这个新体制的核心,就是只能由一个机构对园区范围内的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统一管理,避免将同一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交叉和分开。从各地工业园区情况看,管理体制大体上有两种模式:一是园区从属于镇政府管理的__壶镇模式;二是镇政府从属于园区管理的绍兴袍江模式。从__县当前实际出发,在园区管理体制的设置上,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

第一种方案,园区归属镇党委、政府管理模式。就是回归到原来镇管园区的模式上来,由新碧镇党委、政府全面负责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园区管委会为隶属于镇政府管理的一个部门。

有利方面:可以明确一个行政主体,做到权责清晰、事权统一,减少管理“两张皮”的现象。不利方面:一是以一个镇来管理一个省级工业园区,职责将难以到位;二是新碧镇现有资金调控能力比较薄弱,无力长远支撑园区开发;三是园区开发涉及部门众多,镇政府无力协调;四是随着园区向新建、城北等其他乡镇扩区,在行政区划调整前,新碧镇难以实施有效管理,必然会造成与其他乡镇在管理、权责利分配等问题上的扯皮。

第二种方案,撤镇建园区管理模式。就是根据__县“撤县建市”、县城总体发展规划等方面的要求,结合全县行政区划调整,实行园区管理乡镇模式。第一,实施统一领导,成立__工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同时,在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撤销乡镇建制,设立若干个街道办事处,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的行政村按照条件成熟程度,逐步进行“撤村建居”,分别纳入相应的街道办事处实行统一管理。街道办事处为工业园区下属单位,由工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实施统一领导。第二,实行“三统一”,即工业园区与街道办事处统一人事任免权、财政权、管理权。一是由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依法依章负责街道办事处及有关人员人事任免;二是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与街道办事处统一财政权,财务收支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三是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对本区域的经济社会事务实行统一管理,县里只对党工委、管委会进行工作考核。

有利方面:一是进一步理清了园区与街道办事处之间在管理上的职责分工,通过“三统一”,又可以有效解决两者之间的隶属关系等问题;二是通过撤镇设街道办事处、“村改居”,有利于政府对村级组织的管理,对今后的园区开发、土地征用等方面带来一定的有利条件;三是从长远发展考虑,采取这一方案,对今后的__县“撤县建市”、构建中等城市等方面都可以打下扎实基础。不利方面:一是__县行政区划调整的方案以及具体实施时间尚未确定,而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改革又相当迫切,因此,结合行政区划调整推进园区体制改革,在时间进度上较难把握;二是“撤镇设街道办事处”、“撤村建居”等工作,在政策把握上有待进一步衔接,前期准备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化。

第三种方案,园区和镇党委、政府并存模式。从本质上说是第二方案实施前的过渡方案。具体来说,就是在全县行政区划调整到位前,先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结合今年乡镇换届,实行“区镇合一、交叉任职”。

第一,实行统一领导,形成一个既统一又相对独立的领导体制。设立中共浙江__工业园区工作委员会和浙江__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保留新碧镇党委、政府牌子。园区设党工委书记,主持园区党工委全面工作;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兼任新碧镇党委书记,主持园区管委会、新碧镇党委全面工作;一名党工委副书记兼任新碧镇政府镇长,主持新碧镇政府全面工作。第二,实行“三统一”,即统一人事任免权、财政权、管理权。一是由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依法依章负责工业园区和新碧镇下属有关人员的人事任免,园区与新碧镇人员全部统一调配使用和管理;二是园区与新碧镇政府的财务收支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三是县里只对工业园区进行考核,不再对新碧镇进行单独考核。第三,明确责任,园区管委会统一行使园区和新碧镇现有区域范围内的经济社会管理职能,工业园区若跨现区域开发,新开发区域内的行政村和企业可由原乡镇委托园区管委会实施管理。

有利方面:一是在全县行政区划调整及撤镇设办事处前,实行工业园区与新碧镇的软性糅合,突出一个领导班子,明确职责分工,减少在园区开发、建设和管理上人为的扯皮。二是这一方案在实施上,技术不复杂,操作较为简便,效果相对较为明显,目前即可着手实施。不利方面:主要是尚未从根本上解决园区与乡镇之间的体制矛盾。

综合分析以上三个方案,第一方案可行性最差;第二方案能够有效解决园区与乡镇之间在管理体制上各种缺陷,从长远发展角度看,这一方案较为理想。但考虑到全县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尚未出台,离调整到位还有一定时间,而园区的管理体制改革又相当迫切,因此,目前要在积极谋划和推进第二种方案,抓紧开展有关撤镇设街道办事处、“撤村建居”等前期工作,同时采取“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用第三种方案进行过渡。

三、工业园区运行机制改革方案

结合__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第三方案,为营造一个高效、便捷的招商引资环境,全面加快__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借鉴外地开发区的先进经验,对工业园区可实行特殊的行政运行机制。具体地说,就是“强化职能、事权统一、封闭运行”,在园区实际控制范围内,对于企业入驻、建设、生产相关的审批管理权,各相关部门通过行政管理委托等形式,由管委会内设机构或设置部门派出机构对口承担职能,确保园区在特殊管理的区域内,具有较高自来决定园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提高决策和办事效率。

第一,建立园区建设协调机构。为进一步加大园区的建设管理力度,建立“__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协调委员会”,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各涉工部门主要领导为组成人员。协调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涉及园区开发、建设的重大事项。

第二,完善园区管理机构。园区设立中共浙江__工业园区工作委员会(简称园区党工委)、浙江__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简称园区管委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与新碧镇党委、政府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作为县委、县政府的派出机构,分别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园区实施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

园区党工委、管委会的主要职责包括以下方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决策和工作部署,代表县委对园区(包括受委托管理的行政区域)实施党的领导和监督;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园区经济发展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经县委、县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根据__县城市总体规划,负责园区规划的编制、审批和管理,经县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负责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负责园区经济管理,做好园区的企业管理和行业管理工作;审核或审批园区内的企业和投资项目,负责园区招商引资工作;指导协调相关部门派驻园区的机构或人员的工作;承办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

根据上述职责,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下设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局、建设局(规划局分局)、党群办公室、农村办公室。各局、室具体职责如下:

1.综合办公室。主要负责党政机关政务事务工作的组织协调,负责机关财务、人事、后勤、文秘、宣传、 档案、信息、、保密、会务、接待等各项工作;协调县相关部门在园区派驻机构及人员的相关工作。

2.经济发展局。主要负责编制实施园区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编制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按权限审批、申报各类投资项目和技改项目,负责园区范围内地方基本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的审批等工作;负责企业入园建设服务等工作。负责编制实施园区招商引资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拟定园区招商引资的有关政策规定并具体组织落实;负责招商引资的宣传促销、投资咨询、项目筛选、洽淡、会审与统计工作;负责投资者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及行业招商策划;组织对外招商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协调项目资金的落实;建立招商引资项目的信息网络等有关工作。

3.建设局(规划局分局)。主要负责园区规划和建设工作。根据__县域总体规划,负责编制和报批园区详细控制规划,送县规划部门审核后报县政府审批并组织实施;负责对调整规划布局、改变用地性质的建设项目提出初审意见,送县规划部门审核后报县政府审批;负责园区内项目的选址,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受建设局委托,负责园区项目质量监督、安全检查、房产证办理工作;负责村镇建设等有关工作。

4.党群办公室。主要负责工业园区和原新碧镇党建、职工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人大、政协、人武民政、政法综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工作;负责党风廉政建设、纪检监察等工作。

5.农村办公室。主要负责原新碧镇政府承担的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工作;承担计划生育、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务和公共事业管理职能;负责新碧范围内的土地征用、拆迁等政策处理工作。

同时,对一些不便直接由园区行使但又是园区开发所必须的职权,通过部门派驻的方式解决。

1、在原新碧派出所的基础上,设立县公安局园区分局。受县公安局委托,负责园区规划范围内的治安行政管理、刑事执法等有关方面工作。

2、在原新碧国土资源所的基础上,设立县国土资源局园区分局。受县国土资源局委托,做好区内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编制实施;承担基本农田划区定界和耕地保护;承担农用地规划审核和农用地报批;负责区内土地征收、农转用、出让、出租、划拨、上报审批及发证、抵押和登记;负责园区土地出让金的收缴;负责建设用地批准书的核发及国土资源执法工作;负责区内农民建房的报批审核工作;负责区内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工作;协助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

3、设立县审批中心园区分中心。进一步强化工业园区 职能,优化办事环境,提高办事效率。

四、其他有关问题

(一)关于园区的投融资体制问题

下一步,园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园区可能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县政府的财政投入;二是银行融资;三是园区商贸用地的出让收入;四是园区企业的留县税收返还。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全县的园区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人气还不旺,除部分黄金路段外,园区预留的多数商贸用地还很难达到理想的价位,依靠商贸用地出让来支撑园区建设在近期内还不现实。而园区企业的留县税收在最近一两年内还处于“三免两减半”阶段,数额也不大,在短期内,园区建设的资金来源只能依靠前面两种途径来解决。

因此,为确保园区建设的顺利启动,第一,要积极培育园区土地市场,调控城镇建设区内的农村和农民建房,有计划的推出商贸用地出让;第二,以园区预留的商贸用地捆绑担保等方法,向银行融资;第三,在每年的土地出让收入中,切出一定比例用于园区建设。

此外,借鉴外地经济开发区的做法,下一步,园区应尝试与各被征用土地的村集体实行土地资金委托保值增值制度,由各村将土地征用费按一定利率借给园区使用,这样,即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园区的资金紧张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壮大村集体经济,维护社会稳定。

(二)关于园区的土地保障问题

土地是园区生存发展的基础与核心,如果土地不能得到保障,园区建设将受到严重制约。从目前情况看,要真正发挥__工业园区的规模集聚效应,每年至少应开发1平方公里以上,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取决于两点:一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能否如期完成修编;二是土地指标能否如期供给。

据统计,__县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用地空间布局在符合“两规”的前提下,__工业园区还有可用面积约138.8公顷,其中耕地面积93.6公顷,只要政策处理到位,还有一定的用地空间,但从长远来看,土地利用空间的拓展是关系今后园区能否顺利开发建设的头等大事,当前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抓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进度,力争早日完成。第二,加大土地整理工作力度,最大限度的获得更多的建设折抵指标,积极鼓励开发和利用低丘缓坡,拓展土地开发利用空间,挖掘土地开发利用潜力。第三,深入实施工业投资项目决策咨询评估协调制度,把好产业选择关和项目布局关,严格各项土地利用指标管理刚性,不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三)关于园区的资源整合问题

工业园区是经济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现阶段,要积极推进__工业园区资源整合,努力把工业园区打造成推进全县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第一,不断优化空间布局。根据__县域总体规划,结合330国道西移和金温铁路改线等工程,尽快启动__工业园区规划修编和扩区规划工作,使之与全县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不断拓展工业园区发展空间。不断完善产业空间规划,在工业园区内部实行科学地功能分区,合理进行企业布点,有效促进企业集中、集聚发展。

第二,积极推进产业升级。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按照建设浙中南五金先进制造业基地组成部分的目标,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优势,走块状经济向簇群经济发展的路子。坚持分类指导原则,加快现有传统产业自我培育和优化升级,在原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产业延伸工作,拉长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注重借力发展和产业选择,做好选商引资工作,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进一步增强产业、企业之间的关联度,提升产业竞争力。

园区土地规划第4篇

关键词:经济发展;广西农垦;核心竞争力;高新技术产业;产业转移

中图分类号:F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03-0009-03

一、广西农垦大力发展园区经济

始建于1951年的广西农垦,职工队伍主要由转业军人、南下干部、大中专院校师生、知青、翻身农民、归国华侨、库区移民等组成。目前,农垦管区总人口约28.5万人,8万多职工,250多万亩国有土地,分布在广西12个市39个县(区),管辖104家国有直属企事业单位,有外来投资企业760多家,社会就业人数16.9万人。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2004年提出了充分利用国有农林场土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战略部署,2006年又下发11号、29号文件授予了自治区农垦局相当于地级市一级的计划、财政、税收、土地、建设规划和国有资产等六大经济管理权限,即“14+1”政策之后,广西农垦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确定了“整合资源、调整结构、优化产业、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的战略思路和总体目标,整合资源、优化产业,与区内10个市、县和国内外150多家科研院所和单位,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招商引资等方面开展合作,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打造了以明阳、新兴、西江、北部湾等13个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区)(以下简称园区)。农垦园区是广西农垦管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农垦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园区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经济规模逐年壮大、园区建设成效较好,对创新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下面以新兴工业园为例,试述广西农垦调整经济发展方式,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发展,将工业园区打造成农垦新的核心竞争力。

二、新兴工业园的开发与管理

(一)新兴工业园区概况

新兴工业园是自治区农垦局与柳江县人民政府共同合作开发兴建的工业园区。新兴工业园位于柳州市南郊国有新兴农场,距市区中心14公里,距柳江河道鸡喇码头6公里,距柳州市白莲机场2公里,桂柳、柳南、宜柳三条高速在园区交汇,东可直达广州、香港等珠三角区域发达地区,西可达贵州、云南等大西南地区,南可直达南宁、北海、防城港等北部湾区域城市,交通十分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戏称“铁公机”,是连接各合作区域的重要交通枢纽。

园区总体规划建设用地26.21平方公里,控制用地规模28.23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土地约6000亩),园区定位为机动车零部件制造、机械制造、医药化工及及其相关配套产业生产基地和物流园。2007年,新兴工业园被自治区确定为A类产业园区,特色产业园区和优秀园区,同时也是全区第一个拥有污水处理厂的工业园区。2011年,新兴工业园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完成招商引资22.35亿元,完成经营总收入118亿元,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5.8亿元。新兴工业园已经成为了有力推动广西农垦与柳江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引擎。

(二)园区发展史

新兴工业园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以柳江县为主,农垦为辅的开发阶段。2004年6月广西农垦农垦局(集团公司)与柳江县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约定由农垦向柳江县提供新兴农场3855亩国有土地用于“新兴机械配件生产基地”(后更名为“新兴工业园”)建设,园区的开发与管理主要由柳江县负责。

2.农垦与柳江县双方相对独立的开发阶段。

(1)农垦园区开发公司成立。2006年7月广西农垦实行“14+1”新的管理体制以后,广西农垦柳州新兴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即于2006年8月注册成立,与广西农垦柳兴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筹备处(同年12月份成立)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运行机制,代表自治区农垦局(集团公司)对新兴工业园其他未开发土地行使授权范围内的开发建设和管理职能。柳江县则在原已开发土地上自主进行建设、管理。

(2)双方独自开发的问题与困难。在农垦与柳江各自独立开发园区过程中,双方的各自优势无法互补,一些问题与困难也逐渐突现出来。

双方的各自优势:

广西农垦优势:一方面,土地资源:集中连片,征地手续简便,承载能力雄厚;另一方面,组织管理:隶属广西农垦,六大管理职能,合理资源配置。

柳江县优势:行政审批、服务等政府各项职能,有开发工业园的经验。

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第一,建设用地缺口大。新兴工业园因地理位置等优势得到了迅猛发展,2009年底累计使用土地已达300多公顷,新增建设用地使用量已超出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量指标。按原来的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已无指标可用。

广西农垦有大量适宜工业开发的土地资源,但绝大部分属于农用地,需要有政府土地规划、环评、建设管理的有力支持,才能转为建设用地进行非农利用,原有少量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最终也离不开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目前,有关农垦土地规划指标单列的法规尚未出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的分配权和土地规划的编制、评审、审批权仍都在地方政府。所以,缺乏行政资源支持的农垦土地也不再具有所谓的优势了。

而柳江县有土地规划、建设等行政资源,但从农民手里征收集体土地的难度逐年增大,而且适合用于工业开发的土地非常有限,所以没有土地在手,地方政府的行政资源优势也难以发挥。

以上两个原因致使新兴工业园的发展遇到了难以跨越的鸿沟,多个优质项目无法落地。

第二,开发资金匮乏。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按常规每1平方公里需要投入2亿元左右的资金。

广西农垦实施园区经济战略后,至2008年先后规划建设了区域层面以上的产业园区、特色集中区和商贸物流区多达23个,此外还有农场层面的若干工业集中区,无法做到全盘兼顾。新兴工业园前期的水电路网设施基本上都是柳江财政资金投入,要进一步扩大开发范围,资金压力也很大,同时也有税收分成顾虑。

此外,由于园区土地收储机制尚未建立,土地出让收入及税收目前也未返还用于园区开发建设,园区一直未能形成 “自我造血”功能,无法自行解决融资问题,所以开发建设所需资金几乎接近于无源

之水。

3.以农垦为主,柳江县为辅的开发阶段。双方合资公司成立。为了充分做到垦地双方优势互补,保障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按照自治区农垦工委、农垦局建设园区“一个目标、一个规划、资源共享、发挥优势、齐头并进、互利共赢”的原则和2009年8月自治区农垦局和柳江县人民政府洽商会提出加快成立合资公司的要求,2009年9月由广西农垦新兴开发公司(占股本51%)、柳江县园区投资公司(占股本49%)共同出资成立了“柳江新兴投资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按市场运作开发建设新兴工业园四方片区及其他未开发土地,形成共同投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合资公司这个平台的成功构建,标志着以农垦为主,柳江县为辅合作开发园区新阶段与新机制最终确立。

三、新兴工业园的成功经验

从2004年初试啼声到2011年10月新兴工业园已完成开发建设土地约6000亩,并于2007年通过了自治区A类园区评审,荣获特色产业园区和优秀园区称号。特别是近两年来,在农垦管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新兴工业园经济呈现出速度快、成效好、潜力大的特点,成为拉动管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新兴工业园取得如此成绩,其主要经验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垦地联手,加强合作

发展工业园区,农垦与地方政府各有各的优劣势,只有将地方政府宏观规划、公共服务的优势与国有农场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组合、有效配置起来,双方在政治和经济利益上结成互利共赢的紧密合作关系,才能给园区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强劲的动力。

新兴工业园自开创之初到现在,不管是以柳江县为主,还是以农垦为主,都离不开双方的紧密联系与通力合作。在相对独立开发阶段遇到的困难使双方更加坚定了采取合作开发园区模式的决心和信心,一系列合作依次铺开。例如,一是由双方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规划编制工作协调小组,对原各自委托编制的园区总体概念规划进行衔接、修编、调整、报批;二是成立联合招商小组共同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使园区招大商、招好商成为了可能;三是拟成立联合土地储备机构开展土地储备业务,将土地出让价的土地前开发成本及时返还合资公司,以便构造园区开发资金的“自我造血”功能;四是共同在供地、规划、建设、工商、税务等方面为引入园区的项目进行全方位服务,节省了大量资金、行政资源。

(二)创新机制,搭建平台

在“14+1”体制实行之前,柳江县政府在没有土地出让金返还农垦及税收增量分成之虞时,用高于一般征地成本和低幅度税收分成的合作代价,倾全县之力投资开发新兴工业园区。

在“14+1”体制实行之后,按照桂政发[2006]29号文件有关农垦国有土地出让金除扣缴的中央、自治区部分外,其他返还自治区农垦局,以及税收增量分成的规定,柳江县在农垦土地上开发园区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积极性有所下降,再以其为主投资开发园区已不现实;而农垦独立开发模式由于“14+1”体制授权不全、不到位等天生不足因素,包括开发资金、行政资源等在内,独自开发园区也处处制肘。

(三)绘制蓝图,规划先行

为了彻底解决土地瓶颈问题,广西农垦与柳江县人民政府于2007年11月签订了《新兴产业园区域合作开发框架协议》,新兴工业园区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以5年发展为目标,除已开发的土地外,再调10000亩左右作为预留建设用地,供园区发展使用。目前,《广西农垦柳州新兴产业园区概念规划(修编)》、《新兴工业园四方片区一、二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获批复。同时,合资公司积极和柳江县国土部门沟通联系,通过新一轮调规,争取到了新兴工业园区更多的预留建设用地,并按概念规划的要求布置用地,将范围内的农保地全部调出,为今后园区发展用地预留了较为广阔的空间。

(四)市场运作,多元共建

要推动耗资几亿甚至十几亿元的园区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合资公司1000万的资本金无异于杯水车薪。为了解决资金匮乏问题,合资公司与柳州市建设投资公司签订了有关四方片区约2000亩土地基础设施建设的《委托代建合同》。

四、对加快新兴园区发展的思路

(一)巩固现有模式,加大合作力度,科学发展,把新兴园区做大、做强、做优,再造一个新兴工业园

新兴工业园未来将重点开发四方片区,该片区位于新兴农场场部南面,规划用地面积9.6平方公里,分一、二、三区逐步开发建设,是新兴工业园的扩展区域。“十二五”期间,新兴工业园则重点开发恒业路西面1400多亩工业用地、新兴糖厂西面2000亩物流和仓储用地,四方片区将开发工业用地3000亩以上,进一步建全和完善配套设施,提供就业岗位3万个以上,实现产值200亿元以上,年提供财税收入3.5亿元以上,力争把新兴工业园建设成为一流工业园区,成为实现工业增长的核心载体。

(二)利用优势资源,留足后劲和发展空间,在园区的发展中不断提高公司的实力

园区开发公司将利用在土地、行政、资金、管理、人才等众多优势,积极参与园区标准厂房、商住办公、物流中心等配套工程的投资建设,构建资金的“自我造血功能”,不断增强自身综合实力。

(三)创新机制,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园区

园区将通过广西农垦、柳江县两个招商引资平台,不断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园区。

(四)创先争优,不断提升园区服务质量

在全球金融、经济等各种危机的影响下,入园企业的建设和生产面临着较多困难,为营造亲商、重商、安商的良好氛围,规范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园区开发公司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扎实开展“三个年”服务活动,深入一线了解企业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难题,使入园企业享受到零距离接触、零差距办事、零障碍发展的优质服务,切实增强企业增加投资的信心。

园区土地规划第5篇

关键词:青海省;开发区用地;节约集约用地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of the development zone, analyzed the land using condition of various development zones in Qinghai province land the main method of saving and intensive land use and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posed the measures recommended of formulate and implement the development zone saving and intensive land use policies.Key words: Qinghai province; development zone land; 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land

中图分类号:TU831.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2-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组织开展各类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我省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发区的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等基本情况

开发区作为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的重点区域,为促进地方经济高速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成为产业升级、区域发展的推动器和科技创新基地。随着开发区的进一步发展,体制科技创新也是开发区发展最根本、最持久的动力源。目前各开发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为目标,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依托省内大学科技支撑,以开发区现有资源和基础设施为基础,进一步发挥园区作用,拓展发展空间,整合有效资源,增强集聚能力和高新技术的带动力,打造具有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能够优化开发区经济发展,优化综合投资环境,为区内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环境和良好服务。目前省内各开发区基本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设立管委会。管委会作为同级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同级政府的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关的行政管理职能,对开发区实行统一管理,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原则上不在开发区内设置工作机构。开发区中层干部由管委会实行聘任制。目前省内各开发区除海东工业园外其他园区没有管委会与乡镇或所在区域政府实行政区合一的情况。

产业结构:

1、西宁(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紧紧抓住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性机遇,依托青海省丰富的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水、电及天然气资源,初步形成了以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为主的硅材料、光伏产业和以铜、铝、镁、钛为主的轻合金新材料精深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同时辅以机械加工、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产业并举的局面。

2、青海格尔木昆仑经济开发区

青海格尔木昆仑经济开发区形成以石油天然气化工,盐湖化工、黑色、有色金属等三大支柱产业间的融合,多产业横向发展和资源深加工纵向延伸相结合的循环性工业。重点发展甲醇、乙炔及其下游产品;积极推进盐湖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以钾、镁为龙头,同时综合利用稀有元素硼和锂;对铅、锌、铜共生伴生矿产资源和尾矿的交叉利用和综合利用,努力构建“油气-盐化工”、“有色金属-天然气-盐化工”等产业链,形成结构合理、组合优化、配置高效的循环经济产业群。

3、青海甘河工业园区

青海甘河工业园区依托丰富的电能、天然气、矿产、盐湖等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点发展金属材料和化工产业链延伸项目,努力打造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和化工产业基地,把甘河工业园区建设成为西北乃至全国的金属材料、化工产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

4、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分为“一区四园”,总面积222.43平方公里,分别为格尔木市循环经济工业园,规划面积92.67平方公里;德令哈循环经济工业园,规划面积72.5平方公里;大柴旦循环经济工业园,规划面积42.76平方公里;乌兰循环经济工业区,规划面积14.5平方公里。

格尔木市循环经济工业园分为盐湖化工、石油化工、有色金属三个循环经济专业区,园区依托格尔木周边丰富的盐湖、天然气、黑色及有色金属资源,着力发展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有色金属三大支柱产业,积极培育商贸及物资流通、特色农业和高原旅游业。

德令哈循环经济工业园依托现有工业基础和发展条件,以德令哈及周边地区丰富的石灰石、钠盐资源为原料,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大力发展纯碱、烧碱、氯化钙、氧化镁等产业。

大柴旦循环经济工业园利用大煤沟、鱼卡、高泉等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马海湖、大盐摊、昆特依、察汗斯拉图等地丰富的盐湖资源以及马北、涩北气田天然气资源,发展盐化、精细化学品生产基地。

乌兰循环经济工业区充分利用木里丰富的焦煤资源及区间的盐湖资源和电力资源,以现有的煤炭产能为基础,积极推进煤焦化和盐化产业的联合,着力构建煤-盐-化一体产业链,加快发展煤焦油精制、焦炉煤气制甲醇、甲醇系列产品及精制盐、金属钠、硫酸钾、甲醇钠、氯苯、双乙醇钠等下游产品,实现煤化工与盐湖化工等多产融合发展。

二、各类开发区用地的基本情况

1、西宁(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国务院审核批准并予以公告(国土资源部2004年第17号公告)的西宁(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告面积4.4平方公里。西宁(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川工业园,土地建成率达81.05%,土地供应率98.98%,工业用地率22.47%,土地有偿使用率100%,土地到期及闲置土地处置率100%。表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较高,在开发过程中较好地实现了园区建设布局集中、产业聚集、用地集约的战略构想。但目前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极其有限,项目招商已现选址困难,扩区势在必行。

2、青海南川工业园

根据《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青海南川工业园区的批复》,同意设定南川工业园区,作为开发区的组成部分。园区规划总面积为6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规划区54平方公里和县城6平方公里拓展区用地,建成区47.61平方公里,北起总寨,南至上新庄。

3、青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2002年4月经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年11月升级为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园区规划面积为4.03平方公里,目前开发区土地建成率达97.38%,土地供应率99.8%,工业用地率58.45%,土地有偿使用率67.28%,土地到期及闲置土地处置率100%。表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很高,在开发过程中较好地实现了园区建设布局集中、产业聚集、用地集约的战略构想。

4、青海格尔木昆仑经济开发区

格尔木昆仑经济开发区土地建成率达93.15%,土地供应率47.97%,工业用地率达到56.37%。土地到期及闲置土地处置率100%,已达到较高水平,表明供应土地中实施项目多,开发区招商引资成功率高。

5、青海甘河工业园区

《关于落实开发区四至范围的函》(青政函[2005]778号),及《关于落实开发区四至范围工作具体问题电话文题电话文稿》,并依法确定界限范围内的青海甘河工业园区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0平方公里。

6、海东工业园区(在建)

海东工业园区辖曹家堡临空综合经济区、乐都工业园、民和工业园三个园区,其中临空综合经济园规划面积37平方公里,乐都工业园区18平方公里,民和工业园17平方公里。3月上旬组建成立了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开发区总体规划于7月28日通过专家评审,由省经委代省政府正式批复,力争年内完成临空综合经济区部分征地及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7、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2005年10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批准的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之一,2010年国务院批复《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国函[2010]26号),规划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分为“一区四园”。总面积为:222.43平方公里,分别为格尔木市循环经济工业园,规划面积92.67平方公里,德令哈循环经济工业园,规划72.5平方公里、大柴旦循环经济工业园,规划面积42.76平方公里,乌兰循环经济工业区,规划面积14.5平方公里。

8、热水煤炭产业园区

根据青海省经投【2010】第142号,关于青海热水煤炭产业园区规划批复,规划范围为的原热水老工业区及哈尔盖镇城镇部分和此次规划区圈定部分所有土地,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1.79平方公里。

三、开发区在节约集约用地,转变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主要做法

1、加强调控,整合资源,促进良性发展。

随着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发展空间不足不能适应开发区快速发展的需要的问题逐步显现,做大做强开发区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空间问题。为做大做强开发区,进一步整合资源,2005年12月,青海省政府调整理顺开发区管理体制,成立新的西宁(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按照“一区多园”的发展思路,整合现有资源,对原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青海生物科技产业园区、青海甘河工业园区进行整合,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布局。2008年2月,设立南川工业园区,从而形成了“一区四园”的新型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

2、调整产业结构,探索异地发展

随着开发区土地开发率、利用率的不断提高,部分园区近期可运作土地越来越少,在做好自身挖潜的同时。面对困境,一些园区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提出了向区外发展的目标。目前一些开发区的土地资源己非常紧缺,但仍有部分开发区保留相当规模的规划面积没有开发,一些园区内的企业存在产业价值低、链短。土地利用管理水平差。一部分企业属高污染、高能耗、劳动密集型产业,已不符合开发区今后产业发展定位和方向。为此,青海省积极探索开发区间异地发展模式,探索部级开发区与省级开发区合作的新模式。如,西宁(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开发管理水平较高而海东工业园区拥有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土地资源等优势,两者间积极调整资源整合力度,促进资源优势互补,充分挖掘开发区间的发展潜能,为加快西宁东部城市群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对制定和实施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政策措施的两点建议:

1、强化土地集约化使用,设立项目投资密度和用地控制指标,并逐步提高标准。建立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实行土地项目目录管理。加强规划控制,建立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实行土地项目目录管理,对不同产业确定不同的用地控制指标和土地最低出让价。在盘活存量方面,拓展未来发展空间要将盘活存量和拓展增量相结合。

2、对生产开工率不足、经济效益差、税收能力不强的项目,采取改造、重组、并购等方式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以此激活土地流转市场,同时允许流转村庄、城中村、集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支持开发区建设。

园区土地规划第6篇

关键词:农业区域规划;图纸;设计思路;绘图软件;平面布局图

中图分类号:F123.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2.025

The Design of Agricultural Regional Planning Drawings

LIU Xin-yu,HUANG Xue-qun,NIU Gao-hua

(Institute of Rural Economy and Regional Planning of Tianjin,Tianjin 300192,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design principles, ideas, drawing content and technical support, which also analyzed the drawing designs with this kind of programming by taking examples of general plans including modern agriculture in Beichen District and Binhai aquarium fish science park in Tianjin, so as to propose suggestion to further improve the design of planning drawing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regional planning; drawings; design ideas; paint software; layout diagram

农业区域规划是指如何在空间和时间上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种农业生产,使有限的农业资源获得最大的效益。编制好农业区域规划,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个重要任务[1]。

农业区域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和规划图件两部分。规划图件是以各种符号反映农业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包括农业资源的种类、特征、数量、质量,以及农业类型或农业区域的空间位置。表达某些用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区域差异,用制图手段清晰地定位、定性和定量,反映农业资源状况及其变化。为因地制宜指导农业发展服务,为工程的规划设计及科学研究提供依据[2]。

规划图件是规划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在空间上表述规划的内容,为规划提供更形象、更直接的描述。具有空间定位性强、表达准确、直观性好等特点。

1 农业区域规划图件设计原则

1.1 遵循实际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编制图件所采用的各种资料要准确可靠,在图中所表示的线条、面积、位置要力求准确,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1.2 遵从文本原则

图件要与文本内容相符合,要遵从文本、服务于文本。合理确定图件比例尺、色彩风格,参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准确表达文本中的重要内容。

1.3 创造性原则

图件要基于文本的表述性之上更加形象生动的表现规划内容,就要有独特的创新性,要敢于突破以往的图件模式,尝试用更新奇及生动的形式表现规划内容,这要求图件编制人员具有良好的规划水平并能充分理解规划文本的内涵,敢于突破传统。

1.4 艺术性原则

图件的内容是通过它的特殊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的,一个好的图件,直观易懂,要通过其特殊的艺术特点表现出图件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更好地传递规划内容的信息,使得规划更具有说服力和表述性[3]。

2 农业区域规划的类型及编制内容

农业区域规划按照其规划主题方向可分为两种类型,区域性农业规划和农业园区规划。

2.1 区域性农业规划

区域性农业规划是以一定地区的农业布局为研究对象。而地区是指某一地域整体的组成部分,即地域单元。区域性农业规划是以整个地区的综合发展规划为基础,欲解决整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力发展综合配置问题。此类规划图件的编制内容一般包括以下3方面。

(1)区域总体综合规划布局。其主要是表现规划地区农业的分布及分区等总体情况。

(2)分产业农业规划布局。通过农业的各个分项分别表示,及农林牧渔等,表现各产业规划的一般情况、特点及分布,规划的主要意图和具体内容等。

(3)分块农业规划布局。在规划地区以下,根据合理分区的要求,按照一定的原则,划为若干规划分区,并对各个区内的农业资源等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如按照地区的各个行政单位进行划分,及各个镇或者村等。

2.2 农业园区规划

农业园区规划是指以单个地块的布局为研究对象。以单个园区性质为基础的规划,此类规划面积一般不大,且规划内容比较具体,是属于详细性规划。此类规划图件的编制内容一般包括以下2方面。

(1)园区总体布局及规划分区。主要表现园区内的各个功能区及其内部详细规划内容。

(2)园区附属设施规划布局。包括园区内部道路、给排水、电力、卫生设施、绿化及旅游路线等布局。

3 农业区域规划图件设计思路及技术支持

3.1 设计思路

农业用地又称农用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养捕水面、农田水利设施用地(如水库、闸坝、堤埝、排灌沟渠等),以及田间道路和其他一切农业生产性建筑物占用的土地等[4]。

在收集所设计地块的综合背景下,根据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指导性规划,确定农业产业发展的空间范围,对农业用地现状进行分类,重点区分开一般农田、基本农田和养殖水域等土地利用类型。并严格按照土地类型进行后续的规划设计。

按照区域农业结构类型,各个地块性质及特点区分其产业类型及功能,绘制出功能分区图和布局图。根据所处区域及其与外界区域关系等绘制出区域位置图、相对位置图以及道路、水系图等。

3.2 技术支持

农业区域规划图纸的设计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应用软件,选择好的绘图软件首先要看其操作是否方便快捷,界面是否简洁明了,是否简便易学等,最后看其提供的功能是否适合于规划。

目前广泛应用的绘图软件主要有:CAD、Adobe Photoshop和Adobe Illustrator等。

采用的其他软件还有Google Earth,3D MAX等。

4 规划图件设计的实证分析

4.1 天津滨海观赏鱼科技园区总体规划

天津滨海观赏鱼科技园区地处天津津南区八里台镇,在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区内,是市农委、市滨海委、市科委建设天津市6个滨海农业科技园区之一。

规划的依据及参考资料包括:津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津南区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津南区八里台镇域总体规划、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和该园区地块现状图及CAD图件等。

经过对天津滨海观赏鱼科技园区CAD图的测量,园区地块总面积70.81 hm2,地块呈长方形(南北向延长)。根据园区现状图,园区地块南部有大片的水面,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原有自然条件进行水面养殖和景观创意;园区地块北部紧邻津港公路,交通优势明显,是园区物流交易场所选址的最佳位置,有利于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交易,故在此处设立出入口和交易中心最为合适;园区地块中部土地平整,面积开阔,很适宜进行观赏鱼的生产设施建设(图1)。

滨海观赏鱼科技园区将建成中国北方观赏鱼研发中心、北方观赏鱼综合服务平台、高水平现代化观赏鱼产业化示范基地、北方观赏鱼集散物流中心的功能定位。园区将形成观赏鱼养殖业、物流配送业、科技服务业、休闲文化产业4个主导产业。由此,基于对周边环境、交通组织的分析和对区域环境的综合考虑最终将滨海观赏鱼科技园区从北向南依次布局为研发服务区、物流配送区、标准化养殖区、新品种展示区和种苗繁育区,形成物流研发、设施生产、展示繁育等有分明区域特点的园区分布。

依据整体规划、主导产业及观光休闲的需要,规划园区道路时,选线位置要合理,主次分明,功能明确,分级布置道路。园区的过境道路要与其内部道路连接畅通,道路密度适当、位置合理,规划道路的骨架应将各个功能区完好的连接。主要过境道路有北部的津港公路、西侧的天嘉湖路、中部的友谊南路延长线和南部的唐津高速,构成园区对外交通体系。园区内设定“二纵五横”的主干道路体系,各功能区配合主干道路建设多种形式的甬道、简易道路等,实现路网体系畅通。园区设出入口3处,其中2处分别位于津港公路上,1处位于天嘉湖路与新品种展示区交界处(图2)。

园区内土地利用现状类型主要为耕地、河流、坑塘水面等。园区在规划后,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设施养殖用地、生态养殖用地、物流加工用地、科研办公用地、科技试验示范用地、基础设施用地等。

根据以上方法,确定图件比例尺,确定图件主要反映的内容,设计图纸21张,主要类型包括以下5点。

(1)位置及区域图。包括区域位置图、产业空间布局图、农业园区分布图,共3张。

(2)土地利用图。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共2张。

(3)园区功能及布局图。包括功能分区图、平面布局效果图、园区鸟瞰图,共3张。

(4)园区设施分布图。包括道路分析图、给排水分析图、旅游线路图,共3张。

(5)园区意向图。包括物流研发意向图、标准化养殖意向图、种苗繁育意向图、新品种展示意向图、绿化意向图,共5张。

4.2 北辰区现代农业总体规划(2009─2015)

北辰区地处城市近郊,其农业必须以发展高水平设施农业和高科技现代农业为目标。该规划的设计是针对北辰区农业地面积逐年减少的问题,通过规划主要解决未来北辰区农业产业结构特点,以及各主要乡镇农业结构分布问题。

规划的依据及参考资料包括:《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北辰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指标落实方案(2006年―2020年)》、北辰区区域图(CAD版本)以及各乡镇提供的镇域图。

此类规划一般是采用由点到线和由点到面的方法。点就是在规划范围内,农业分布的聚集地(如园区的分布等)。线和面就是点有一定规律分布而形成的条状带和块状(如产业带和功能区等)。通过点的分布,总结出其分布规律,并将其以线和面得形式表现在图上。在此利用了系统分析中的演绎法。

根据规划内容,先在《北辰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指标落实方案(2006年―2020年)》上区分开一般农田,基本农田和水域,在草图上分不同颜色标出,并根据提供资料标出北辰区近期一些重点建设项目及占用土地。

根据各乡镇提供的资料,统一标出各种种植业类型用地,如设施农业、特色种植、生态种植等;标出养殖业小区分布,如生猪养殖小区、奶牛养殖小区、蛋鸡养殖小区等;标出水产养殖小区分布;标出种源农业、旅游观光小区等分布。

通过系统的分析,将以上各种农业要素进行整理并分类表现在图纸上,及形成了各种产业分布图和功能分区图等。如将种植业分为设施种植用地,特色种植用地,生态种植用地等,并根据其在北辰区的分布形成三带两区:设施种植的3条发展带,特色种植和生态种植的两个发展区,同时标出各个重要发展节点(图3)。

根据以上方法,规划共设计图纸21张。主要类型包括以下5种。

(1)北辰区位置及区域图。包括区域位置图、区域交通图,共2张。

这主要体现了北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北辰区周边交通情况,用以说明北辰区有利的的地理、交通状况。

(2)北辰区农业布局及功能分区图。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图、农业功能板块布局规划图、特色农业园区布局规划图,共3张。农业功能板块布局规划图(图4)将北辰区未来农业分为3大板块:西部特色农业板块、中部精品农业板块、东部生态农业板块。农业特色园区布局规划图表现北辰区未来构建的“一区九园”的现代农业空间布局。

(3)北辰区水系、道路、绿化图。包括道路分析图、水系分析图、绿化系统分析图,共3张。分别表现了北辰区区内道路交通、水系以及绿化的状况。道路分析图表现了北辰区区内高速公路、道路和铁路分布状况。水系分布图根据北辰区水利局提供的资料,在表现全区主要河流的基础上标注了扬水站、倒虹吸、涵闸、桥的位置。绿化系统分析图分别表现了道路、铁路、高速公路、河道两侧的绿化以及主要节点的绿化。

(4)北辰区农业主要产业布局图。包括优质高效种植业(图3)、健康水产养殖业、生态畜禽养殖业、种源农业、农产品加工物流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布局规划图,共6张。

(5)重点镇农业规划布局图。包括双街镇、双口镇、青光镇、小淀镇、大张庄镇、西堤头镇农业布局规划图,共6张。这几张图件的主旨是将各乡镇农业根据其农业类型划分出设施种植区、水产养殖区、果品种植区、生态种植区、休闲观光区和畜牧养殖小区等。同时标出乡镇在北辰区的地理位置和一区九园在各乡镇所处位置及其功能分区图(图5)。

5 进一步提高图件设计水平的建议

农业区域规划图是农业区域规划成果最直接的表现,在各项农业区域规划工作中不可缺少。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日益更新,农业区域规划图的编制的技术和要求也逐年提高。同时,图纸设计的基础资料也更加详尽,以前的底图一般都是纸质,需要进行扫描,并在CAD中描绘出线条,现在底图已经基本电子化,直接就可在CAD中打开并导成图片格式。这样绘图的速度和质量也得以大大提高。

农业区域规划图的设计有一定的规律和版本参照,同时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5.1 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设计农业区域规划图不仅要熟悉农业规划的知识,也要不断提高使用绘图软件的能力,更加熟练地使用各种软件,每一款软件的功能都有其侧重点,一个好的图纸是利用多种软件相结合的作品。同时,充分挖掘使用的绘图软件的功能可以使绘图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2 借鉴其他规划图件

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多参考其他农业规划图,不能生搬硬抄,而是学习和借鉴其他图件中所运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要善于总结,勤于思考,取百家之长,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可以形成一套自己独立的风格。

5.3 不断探索更加新颖的绘图内容

好的农业规划图件是可以最直观的表述文字的内容的,因此能够更全面、更出色地将文字的内容表现在图纸上就是绘制好的规划图件的一大重点。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探索、尝试新的图纸类型将文字中所阐述的一些特定性问题,如文字中的规划依据、优劣性分析用图片的形式,更好的表现等。

农业区域规划图纸和文字都是规划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目前文字与规划仍然为独立的两个部分,笔者认为能够将文字和图片更好地结合,在文字中穿插图件,图件中形象的表述文字的内容,将两者融为一体,必将使得农业区域规划的内容更加丰富、直观,也必将使得农业区域规划的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文飞.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区域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7):26-29.

[2] 热拉尔・希巴里斯,唐正平.多语种土地词汇手册(中文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130.

园区土地规划第7篇

关键词:节约集约用地;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042—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12YJC630032);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0A030);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11C0798)。

进入21世纪以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激化了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集约节约用地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探索符合我国土地资源国情的高效土地利用模式,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土地学科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1]。

随着高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用地需求越来越大,土地供应愈加紧张,土地限制成为长沙市高新区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着高新区的质量提升和发展方向。因此,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至关重要。

1 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现状

至2011年底,长沙高新区总规模为10139公顷,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267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6.37%,未建成城镇建设用地489.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3.63%。

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工业用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商服用地以及其他建设用地。其中工业用地面积1435公顷,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14.15%;住宅用地1810公顷,占17.85%;交通用地达1230公顷,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12.13%;商服用地、其他城镇建设用地分别为1213公顷、4551公顷比重分别为11.96%、44.87%。

2 高新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

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主要基于高新区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管理效益等因素。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高新区的实际情况,将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共分3个层次,包括3个目标、6个子目标和16个指标[2]。

2.1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

本文采用多因素评价法对高新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具体见表1。

2.2 土地集约利用的程度和效益分析

2.2.1 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度分析 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是对范围内土地利用情况,土地利用效益,管理效益的综合水平的评价,运用数据资料,计算综合得分,定量反映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3]。

通过计算,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综合分值为82.18分,其中土地利用状况目标的分值和管理绩效目标的分值分别为84.68分和81.54分,均高于综合分值;而用地效益目标的分值仅为75.27分,低于其他两个目标的分值及综合分值。

2.2.2 结果分析 长沙市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综合得分为82.18分。目标层中的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管理效益3个指标得分均低于100,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空间。

从土地利用情况来看,土地利用程度、用地结构状况和土地利用强度均未达到理想状态。这是由于工业用地率、综合容积率和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空间,而建筑密度和工业用地建筑系数提升空间有限。

从用地效益来看,产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益分值较低。主要是工业用地产出强度较低,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也有待提高。根据数据显示,园区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为1731.2万元/平方公里,工业用地产出强度为991.12万元/平方公里。

从管理效益来看,土地市场化供应程度较低。这是由于土地挂牌出让实现率较低。另外,园区土地有偿使用率也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3 促进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

从上述长沙市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及分析,高新区在未来土地集约利用中可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3.1 加强园区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注重与专项规划相结合,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交通、水利、城建等各项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相衔接、相叠加,科学划定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区域,为今后重点项目落地创造条件。科学规划开发区及其周边区域的土地资源,合理确定产业园区及配套设施的布局和建设规模,统筹安排各类用地,真正实现土地资源从源头节约集约利用[4]。

3.2 严格项目准入和供地管理制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在企业规划评审时,从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绿地率五项指标规定进行审查,通过提高园区准入门槛,有效提高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同时,对于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污染程度低的项目,加快预审环节,提高园区集约用地的效率。

3.3 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充分盘活存量土地

加强对企业土地批后监管,每年对园区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一次清理,注重盘活存量,全面清查,摸清底数,对闲置、抛荒的土地,按国家规定一律予以收回,缓解土地要素制约。对新批项目督促其尽快开工,重点抓好到位率,无特殊情况不再办理延期手续;对已办土地证但未开工的项目限期要求开工,在规定期限内未开工的项目,依法收回土地;对征而未用、征而少用,土地闲置超过规定期限的征收土地闲置费或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对尚不构成收回条件的闲置土地,通过整合、调剂、置换等各种手段加以盘活,深度挖掘现有土地资源潜力,做到“寸土必尽其用”。

3.4 充分利用企业配套设施可占7%的指标,建立企业服务综合体

产业综合体,就是由园区根据产业形态,按照“功能分区,统一规划、统筹管理”的原则,将工业用地上的生产、办公、配套等进行有机组合,并在各部分之间建立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发展产业综合体,是当前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一种有益尝试式。

(1)变规模供地为规划供地。严格按照园区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进行统一布局,企业根据生产要求提出厂房建设规模,两者结合后,再制定工业用地供地方案,有效地避免零散地块的浪费,提高土地使用率。

(2)改土地配套为功能配套。企业只建设生产设施,生产配套由园区组织专业机构集中开发。园区按照企业生产用地7%—10%的比例,集中建设员工食堂、倒班房、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园区可以以成本价租赁甚至是免费提供给企业使用,避免企业各自分散建设配套设施,浪费和闲置用地。

(3)改分散独立为集中管理配置。园区建立管理服务平台,一方面保证园区建设的配套设施对所有企业开放,同时对企业各时段的闲置厂房和配套设施进行招商,采取租赁等形式,吸纳新项目入园发展,以实现资源共享,发挥资产的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 徐松青.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天津经济区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2009,01(23):56—60.

[2] 刘向东,高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6285—6288,6291.

[3] 王梅,曲福田.昆山开发区企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构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4,18(6):22—27.

[4] 田茂强,李妍均,杨宝佳,王靖.重庆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546—6548.

园区土地规划第8篇

为了贯彻全省工业强省会议精神,推进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有效整合公共资源,降低要素成本,优化企业空间布局,提升产业层次,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对外开放、体制创新,加快经济发展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根据国家和省上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我市工业园区(经过市级以上政府审批)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实行土地优惠政策

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整体规划时,要在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利用的前提下,优先考虑工业园区建设用地,根据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工业园区用地规划,应根据项目性质、类别按法定程序审批权供应土地;在土地的使用上由政府通过公开招标、拍卖、挂牌等形式,向投资者出让土地使用权;凡通过有偿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可依法转让、出租、抵押。

工业园区用于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的,可以按国家《划拨用地目录》的有关规定,采取划拨方式取得。

在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中,利用尚未确定使用权的国有荒山、荒地、荒滩兴办中小企业或用于公益事业的,经县(市、区)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按划拨方式确定给开发单位或者个人长期使用。

工业园区用地要按照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确定工业、商业用地和环境绿化区。工业园区内兴办项目征用土地,应依据经环评审批的工业园区规划进行。拥有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将土地折成股份,在工业园区企业参股、入股或作为联营条件与企业联营,参与企业分红。

工业园区的用地按照《全国工业用地出让价“低线”划定》的最低标准收取。

土地前期开发由土地使用者自行完成的工业项目用地,土地出让价格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最低价标准的60%执行。其中:对使用未列入耕地后备资源且尚未确定土地使用权人(或承包经营权人)的国有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的工业项目用地,土地出让价格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应最低价标准的30%执行。

积极鼓励利用园区内外荒地和荒滩进行生态建设,国有荒地和荒滩等未利用地依法出让给单位和个人进行造林种草等生态建设的,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免收土地出让金。

二、改善投、融资环境

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应建立机构完整、职能健全的独立财政机构,逐步建立完整统一的预决算制度,将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统一纳入园区财政管理。

工业园区财政一律实行分税制体制,各县(市、区)财政在制定基数时,要从增强财力、充分调动财政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出发,给予倾斜或实行多收多留的办法。工业园区财力重点要用于基础设施、市场和公益事业建设。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用政府投资、社会集资、业主带资、招商引资等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方式。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经济效益,对招商引资项目、重点骨干项目要优先审批、减少环节、减少办事程序、优先贷款。

企业主管部门要开展多种形式、经常性的银企对接活动,定期向金融部门推介优势企业和重点项目,各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开发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为园区发展提供信贷、结算、财务咨询、投资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对资本金已足额到位的企业,可以采取资产抵押等担保方式,提供合理的固定资产贷款,对经过认证确定有信用度的企业,应当及时确定授信额度,提供信用贷款。各县(市、区)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切实解决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凡在工业园区内新建的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有利于培植财源的项目,项目投产后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应根据招商引资项目的政策规定予以贴息,经县(市、区)财政和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对项目进行审查确认后,由市县财政和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联合逐级上报,争取贴息补助。

对工业园区内招商引资项目和效益好且有还款能力的企业,允许用自有的经营性固定资产进行贷款抵押担保,金融部门要给予支持。

各级财政每年投向中小企业的资金,应主要用于工业园区项目建设,国家用于扶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各项专项资金,要重点用于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工业园区内的土地开发收入要纳入财政预算,可以重点安排在工业园区进行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对已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增值收入和集体土地征用为国有土地的出让收入,除按土地纯收益的15%划入农业土地开发资金专户的土地出让金外,其余部分用于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各县(市、区)财政每年要从工业园区新增财力中拿出3%—5%作为发展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工业园区项目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发展建设资金由工业园区管委会管理使用,上级中小企业部门和财政部门进行监督和指导。

三、实行财政税收扶持政策

要本着涵养税源、培植财源、“放水养鱼”的原则,从税收政策上对工业园区内的企业予以大力扶持。国家、省上明确规定给企业的税收减免政策要继续坚持执行。

工业园区内兴办的企业,三年内上缴税金(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的70%返还给工业园区财政。工业园区内兴办的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经有关部门认定后,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凡具有上岗资格的会计人员,帐簿健全,能正确核算进销项、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符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的,应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允许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尚未被确认为一般纳税人的企业,所在地税务机关要为其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解决其销售问题。

对工业园区内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可以按照规定的最低年限计提折旧,其中:

1、房屋、建筑物为20年。

2、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3、电子设备、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4、对工业园区内企业符合下述范围内的固定资产,经税务部门审批后,可采用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加速折旧:

(1)对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技术进步快的电子生产企业、生产“母机”的机械企业、化工生产企业、医药生产企业的机器设备;

(2)对促进科技进步、环境保护和国家鼓励投资项目的关键设备,以及常年处于震动、超强度使用或受酸、碱等强烈腐蚀的机器设备;

(3)证券公司电子类设备;

(4)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的生产性设备;

(5)外购的达到固定资产标准或构成无形资产的软件。

工业园区内新办的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企业,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

凡新办的国家鼓励类产业项目,经税务部门批准,自投产之日起,企业所得税减按15%征收。

工业园区内新办企业要进一步规范劳动用工,积极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用工工资和奖金在政策范围之内由企业自定。

对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在工业园区注册开发技术研究、转让等取得的技术服务性所得,经税务机关批准后可免征所得税。对科技企事业单位在工业园区开发的技术转让以及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收入,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所得税。

工业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对引进资金的个人,可按照市上制定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给予奖励;引进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可由县(市、区)政府给予引资额5%的奖励。

经批准到工业园区兴办实业、承包企业的人员均可按照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市全民创业工程实施办法》(市委发〔*〕66号)享受工商管理、税收征管、激励机制等优惠政策。

四、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一)优化提升基础设施环境。强化工业园区规划管理和环境管理,对已经建成的项目要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确保达标排放,对新项目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三同时”制度,以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工业园区建设,推广节能技术,优化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统筹结合。禁止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和项目进入工业园区。规模较大的工业园区要积极发展商贸、金融、文教、医疗、交通、邮政、娱乐、科普、信息等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为工业园区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和后勤保障。规模较小的工业园区,要依托城市或城镇,通过资源共享,降低开发成本。

(二)优化提升服务环境。推行“一站式服务”或“全程服务”的模式。工业园区内企业进行登记时,推行并联审批制度,减少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积极发展各类中介服务组织。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工业园区创办中介服务机构,为入园企业和单位提供管理、技术、市场营销、信息、人才、财务、金融、法律、保安等方面的服务。

建立和完善快速准确的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教育、产业、金融、贸易网络以及因特网等资源,为入园企业和单位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和完善园区项目上报、信息传送制度,有关部门要对招商引资项目进行汇集整理,并将国家投资政策、投资信息反馈各园区。

(三)优化提升法制环境。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工业园区建设和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明确法律地位,依法调整各类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使园区的建设与发展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推行园区企业收费登记卡制度,对入园企业征收各种规费,在坚持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要坚持能免则免、能减则减、就低不就高的原则,切实减轻入园企业负担。

进一步完善项目审批、建设、投产全过程追踪服务工作制度,健全外来投资者投诉调解机制和投资软环境监控系统,进一步为入园企业和单位营造统一、稳定、透明、可预见的政策支持环境。

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自发组建各类知识产权保护的自律性和维权性社会组织。较大的园区要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可设派出所或警务室。

(四)优化提升发展环境。由依靠优惠政策支撑向既依靠优惠政策又依靠环境建设求发展转变,各园区要大力实施环境创优战略,从“政策型”转向“功能型”,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为投资者创造规范透明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依法办事的法制环境和文明诚信的人文环境。

五、加强对工业园区的组织协调和服务

全市工业园区建设由各级中小企业行政部门主管,负责工业园区建设的规划、指导、服务和政策协调,主要是采取有效措施,与有关部门全力配合,搞好政策研究,制定规划,总结经验,表彰先进等工作。赋予工业园区管委会一定的管理职权,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协调解决工业园区建设中的问题。部省级工业园区管委会按副县级对待,享受规划、土地、财税、工商、城建、环卫等方面工作的县级管理权,干部任用应征求主管部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