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开学第一课观后敢

开学第一课观后敢赏析八篇

时间:2022-06-14 05:20:49

开学第一课观后敢

开学第一课观后敢第1篇

2021秋季《开学第一课》个人观后感400字5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今天在老师的组织下,观看了今年最新的《开学第一课》。

看完开学第一课后,我的心情是无比激动的,我以前可能不是很了解一面五星红旗对于我们的重要性,那么现在的我,一定会非常响亮的说,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是我的自豪。现在的我们,生活比以前变得更好了,但是我们不能停止前进,我们需要努力的去奋斗,努力的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作为新一代祖国未来接班人的的我们,可是要肩负起让祖国变得更加富强的使命。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的让自己强大起来,才能在未来有所作为。祖国是我们每个人生命的摇篮,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祖国的崛起而骄傲。我们作为新一代的中国人少年人来说,要心系祖国,要热爱祖国,才以后才能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开学第一课》让我我深深感觉到了,我们祖国的富强,祖国的强大都是来之不易的,祖国的一切都是需要大家一起珍惜的。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学习,一起努力让自己成为祖国未来的合格建设者。

2021秋季《开学第一课》个人观后感400字6期待着,盼望着,一年一度的《开学第一课》终于开播了。

观看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我学习到了非常多的课外知识。开学第一课中的每个故事,都是非常正能量的,鼓励着我,不断的激励着我要勇敢前进,去勇敢的面对自己的不足,要去改正自己。开学第一课中,他们的精神让我坚定了自己的内心,做什么事情都要不怕困难,不能半途而废,只有坚持到底,最终才有机会成功。还有更重要是让我意识到了,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的发展是离不开祖国的,祖国的未来也是离不开我们的。祖国呼唤起青年担当,时代赋予青年重任。“我与祖国同成长”是我们每个少年人的共同心声。

观看完《开学第一课》后,给我的启示,不单单是两小时时长的视频播放,它更像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课,让我不再迷茫,让我更加勇敢的追求自己的梦想!我一定会更加的努力学习,去好好珍惜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然后让自己在未来变成更加优秀的人。在以后,要用自身学识与能力去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2021秋季《开学第一课》个人观后感400字7开学第一课专题片随着开学而即将播出,《开学第一课》里讲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当五星红旗在场上冉冉升起,你是否能牢记红旗背后的故事?什么是爱国?爱国的体现来自于必胜的决心和恒心,来自于情感的无私和无畏。什么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爱国,不一定要求你去边疆为国驻守,只需要你从小事做起,比如拾一块垃圾,植一棵树,捐献一份爱心,传递一片真情,这些都是爱国的表现,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和平的社会,但爱国的情感仍然可以在平时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体现。

开学第一课观后敢第2篇

《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英雄不朽”,主要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些英雄。这之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左权将军。他想念家人,却只用那十一封感人肺腑的家书来表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开学第一课观后感600字,希望能给各位提供帮助!

最新开学第一课观后感600字1中华上下五千年,遗留下来的文明当然是满不胜收,琴、棋、书、画、戏曲等等,都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中华之河源远流长,这次的开学第一课,讲的就是,中华文化……

这次的开学第一课,我们认识了沉迷汉字研究的“汉字叔叔”理查德叔叔,汉字叔叔是个美国人,但是他是真正的在热爱着中国文化和汉字文明,他花了二十年时间,整理现代所有汉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并到自己的汉字网站上。这二十年,汉字叔叔中间经历了多次的心脏病手术,也通过了他的中国朋友严迪新叔叔以及很多中国志愿者的帮助,才走到了今天。汉字叔叔说了,全世界有将近22%的人都在使用中国话,所以我们的中华文化已经开始走向世界,我们古老的中华文明已经通向了未来。

接下来,我还看到了一位九十六岁高龄的老爷爷,许渊冲爷爷已经在翻译中话古诗词这项事业上从事了七十多年了,许爷爷不仅获得了世界翻译最高奖项之一“北极光”,而且还创下了现无人打破的世界纪录,许爷爷把中文诗词翻译成英文,法文,又将英文,法文翻译成中文。

当然,我们来自巴基斯坦的米斯巴nainai,也已经传播中华文明很久了,米斯巴奶奶被成为巴基斯坦的汉语之母”,米斯巴奶奶是因为她的汉语老师,已故的杨老师,燃起了要终身致力与传播中华文明的这条道路上的心。米斯巴奶奶的一句话感动了我,她用她还不是很标准的普通话说到“我不会放弃教汉语,知道我最后一口气为止。”

我还看到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的青年老师们,他们有黄皮肤的中国人,有白皮肤黑皮肤的外国友人,我就在想,有这么多的人都在帮助我们传播中华文明,我们还有什么资格不努力呢?传播中华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任务,我想,在我们和这么多的中华文化传播者的努力下,一定会有很好的明天!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都是我们中华的千古文明,在这个科技的现代社会,不管是我们古老的汉字,或是我们的诗词歌赋,再是我们的中华文明传播者们,都已经与现代文明接轨,这也充分证明了,我们不管是古老的还是崭新的中华文化,都一定会有璀璨辉煌的未来。

最新开学第一课观后感600字2今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开学第一课》。这第一课以“先辈的旗帜”为主题,为我们讲了80年前的长征故事,看后我的心灵被深深震撼了,给我印象最深的有这么几个镜头:

第一个镜头:贺龙爷爷骑着战马冲向敌人,却把揣在自己怀里的小女儿弄丢了,当战斗结束后,才发现自己的孩子不见了,他那种焦急痛苦的感受,让我想起了我的爸爸,当我生病住院时,爸爸在繁忙的工作之后,跑到医院照顾我,给我讲故事,为我买好吃的,守护着我,疼爱着我。

为了不耽误工作,他把电脑带到病房,在我睡觉时,他还要抓紧时间写稿子、改方案。我想,当时的贺龙爷爷一定像我的爸爸爱我那样爱着他的“小千金”。当伤员把捡到的“小千金”交到贺龙爷爷手中时,他紧紧地将这个长征中最小的“战士”搂在了怀里。

第二个镜头:贺炳炎将军在战斗中右臂中弹,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战士们用老百姓锯木头的锯子硬生生地将他受伤的手臂锯了下来真是不敢想,那该有多疼啊!我的手不小心被水果刀割个小口子都会疼的流泪,赶快贴上创可贴,还要爸爸妈妈哄上半天才会罢休,而当年的贺将军却忍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剧痛锯掉了右臂,他才是真正的“超人”。

第三个镜头:一天只吃一粒黄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没有东西吃,为了寻找能吃的花草,好几个战士被毒花草夺去了生命。红军战士每天仅仅依靠一粒黄豆来维持生命。今天的我们,牛奶面包、馒头面条、水果蔬菜应有尽有,吃喝不愁,可是我们还挑肥拣瘦,有时还浪费粮食,忘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教诲。

这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告诉我们两万五千里长征是先辈们用脚走出来的,是用坚定的信念走出来的,是坚持不懈走出来的,他们为了解放全中国百折不挠,他们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这日子勇往直前,抛头颅,洒鲜血,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今天,我们应该接过先辈们手中血染的旗帜,让自己坚强起来,勇敢起来,成为一个新长征路上的小旗手,好好学习,练好本领,将来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美好,让这面先辈们交给我们的旗帜迎风飘扬,让五颗红星更加耀眼、更加明亮!

最新开学第一课观后感600字3当王亚平老师站在天空一号为我们太空授课时,你是否了解过她为梦想付出的努力?当地震夺去她的双腿埋葬了她的舞蹈梦之后,她对舞蹈的坚持有没有让你热泪盈眶?当她用音乐敲开通过孩子内心的大门之时,你知道那一句等待了多年的“妈妈”吗?当他时刻做好准备当名替补结果成就了钢琴梦后,你能明白为梦想而坚持的意义吗?

他们是名人,他们也只是一个为了梦想而不断奋斗的普通人,是坚持让他们的生命变得与众不同。就正如13岁就实现她自己的从军梦和飞天梦的付丽娟一样,梦想虽然美丽,但如果没有坚持的勇气和行动,那么,那份美丽就只能停留在梦境中,而不会成为如今的现实。

他们的事迹全都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有梦就要坚持,唯有坚持梦想才能通向成功。

梦想不会抛弃我们,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抛弃自己。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所以,尽管在实现梦想的旅途中会出现各种磨难,必须经受多重考验,甚至会让我们难受得哭泣,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疼痛,但是,如果放弃那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就算再苦再痛再累,我们一定要坚持。因为,坚持是通向梦想的最好途径。

我也有自己的梦想——当一名文学家。虽然这个梦想看起来很可笑,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玩弄文字,认为文学家不外如是。或者有的人认为文学家只是埋首书堆的书呆子,不能与时代接轨,不能创造社会价值,但我并不这么认为。

我喜欢带着欣赏的目光、愉悦的心情阅读那些美好的文字,去了解过去历史中发生过的事情,去倾听古人的心声,去追寻他们所走过的痕迹。这尽管有许多困难要克服,但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就像他们一样。

梦想是一片钥匙,她不能打开所有的锁,但却能够打开属于我们自己的锁。但有个问题,这片钥匙可能需要我们自己去打磨,打磨得更适合打开梦想的锁。没有经过雕琢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所以,我的朋友,就让梦想雕琢我们的人生,就让梦想带领我们走向成功吧!

如果想要放弃,请握紧手中的钥匙,坚定自己的信念——我一定要打开那把锁!

最新开学第一课观后感600字4今年九月一日,我观看了一年一度的《开学第一课》,里面主要讲了孝、爱、礼、强,这四个字的故事。

先来讲讲孝吧!故事讲的是在电视还凭票供应的年代,郑叔叔好不容易得到一张购电视机的票,买了一台电视机,首先送到父母家里。儿子问:“爸爸,这台电视机不是我们的吗?为什么要给爷爷奶奶呢?”爸爸说:“我们在世的时间比你爷爷奶奶在世的时间长,我们以后会看到原子弹电视。”有一天,郑叔叔买了几只龙虾,他把虾给儿子吃,儿子说:“爸爸,我比你在世长,以后我还会吃到原子弹虾。”从中我明白了:父母辛辛苦苦养育了我们,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先想到父母,要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爱的故事:秦勇原来是个歌手,因为他的儿子4岁被诊出患重度感统失调证,为了照顾儿子,就放弃了自己喜爱的歌唱生涯。有一次,他教儿子学一个单词,学了三个多小时,儿子还是不会。秦勇很生气,举起拳头,却转身打在墙上,他告戒自己不能让感情失控。从这个故事中我读出了什么叫父爱如山,这种爱感天动地。同时我也懂得了爱的力量,懂得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每人都付出一点爱,这个世界一定会更加美好。

礼的故事,蓉祖儿小时候很调皮,常和弟弟下雨到街上踩水坑,水溅到路人身上,看着路人狼狈的样子,他们姐弟俩却大笑不止。路人没有计较。妈妈知道了,很生气,说:“你们还小,现在做这种事路人不计较,但长大做这种事,就会被别人说没教养。而一个有教养的人的好习惯是从小一点一滴的小事上逐步养成的”。从中我明白了,好习惯像小鸟的翅膀,会帮我们飞的更高、更远。

最后是强,一群孤儿,被送到北京学习武术,他们把教武术的老师当阿爸。阿爸每天教他们武术。他们学会了坚强、坚持、不言放弃、勇敢面对。从中我明白做人要自强不息,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因为有困难而放弃,只有坚持,只有锲而不舍,才能战胜一切困难,有所收获。

最新开学第一课观后感600字5看完《开学第一课》这节目,我心中的爱国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节目中播放的影片主要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我感觉到书中和爸爸妈妈所说的英雄一下子就出现在我的面前。第一节课的主题是“爱国”。节目中向我们介绍了国歌的故事,国歌是田汉爷爷和聂耳爷爷一起完成的,秦怡奶奶告诉我们,“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新的长城”的国歌歌词是真实的故事,长城会战时,敌人的炮火在长城上轰开了个缺口,我们的抗日将士用身体筑起新的长城,奋力血战。

赵一曼妈妈参加游击队,在一次战斗中受伤,被日本人抓走了。之后,日本人对她施以各种残忍的酷刑,但无论怎样,她都一字不说,不出卖中国。赵一曼妈妈在给儿子的遗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赶快长大吧,我的宁儿,长大成人之后,你要自豪的告诉所有的人,你的母亲叫赵一曼。”这句话是最感动我的地方。节目中还播放了左权爸爸的故事,这位左权爸爸是八路军指挥部的将军,在一次战斗中被炮弹击中头部牺牲了,他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牺牲的职位最高的将领。

第二节课的主题是“勇敢”,王二小的故事,使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勇敢,我们要向王二小学习,学习他的勇敢,他把生命留给了别人,把死亡留给了自己。约翰拉贝也是一位勇敢的人,他在南京大屠杀中挽救了很多中国人的生命,夏淑琴奶奶就是被他挽救的人之一。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国家的血泪史。

第三节课的主题是“团结”,我们听了孙九宏老人讲的独立团打破敌人封锁,营救美国飞虎队飞行员的故事。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八路军战士和美国飞行员结下的友谊就像歌中唱的“友谊地久天长”。两个小朋友操控的遥控飞机和遥控坦克,相互团结,相互配合,完成了好多难度很大的表演。何聪发大哥哥操控的航模飞机就像一只在空中翩翩起舞的蝴蝶,给这一小节做了个完美的小结。

最后一节课的主题是“自强”,自强,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唯有自强,才会不被欺凌!

开学第一课观后敢第3篇

汤尼是几米的漫画《童年下雪了》里的一个男孩。他只要遇见陌生人,就会害怕得急急逃跑,因为过于紧张,常常跌得头破血流,在头上留下了很多疤,因此得名“疤头汤尼”。因为害羞,他不敢和别人交流,因为缺少自信,不敢主动与别人交往,因此他的童年下雪了……“疤头汤尼”仅仅活在几米的漫画中吗?其实不然,我们身边也有“疤头汤尼”。我从教十多年来,头一次遇到了“疤头汤尼”,如何融化“疤头汤尼”心里的积雪,让她从雪地里走出来呢?话得从四年前说起。

2008年秋季,我带小学一年级。新学期的第一课,我点名认识学生,刚开始,孩子们都响亮地应“到!”当我念到“李妮”时,却没有人答应,此时,孩子们的目光都集中到后排的一个女孩身上,她低着头,不敢看我。我走过去轻轻地问:“李妮,是你吗?”她羞涩地侧过身,还是一言不发。突然,一个男孩大声说:“老师,她是哑巴。”我用眼神示意了那个男孩,接着点名。

我想,一年级新生刚刚入学,不敢说话,也许是对环境不熟,以后习惯了就会好的。课后我向其他老师了解到:李妮身体发育正常,但与同龄儿童不同的是她缺少自信,不敢在生人、众人面前说话,不敢参与活动。开学两个星期了,每次课堂上提问她时,她都一声不吭,任凭我怎么鼓励、怎么“哄”,她连站都不敢站起来。上体育课时,体育老师教做广播体操,她就木然地站着,一动不动,老师也苦无良策。其他的科任老师也这么向我反映,我真的感觉“黔驴技穷”了。这样奇怪的学生,不就是活生生的“疤头汤尼”吗?我很沮丧,也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但是转念一想,如果让她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这样“静静”地度过,孩子的童年真的下雪了,她将会在孤独、寂寞中度过这六年。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会怎样呢?当我心里充满矛盾时,一件突发的事让我下定了决心。一天早上,李妮到校时迟到了,学校大门已关了。可是她不敢说话,不敢叫门卫开门,却回到自家楼顶上静静坐着。孩子到底想干什么?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办呢?我不敢往下想。这件事,让我坚定了“挽救”李妮的信心。

一、了解孩子性格孤僻的根源。课后,我登门家访,了解到李妮家里并不贫困,吃穿不愁。但她是个留守儿童,父亲常年在外务工,姐弟四人,她排行老三,是超生的对象。父母原来期盼生个男孩,可生下她又是个女孩,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的父母,不久又给她生了个弟弟,她显然不是父母宠爱的对象。母亲一个人照顾四个孩子,平时只管给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了,对孩子的学习几乎不闻不问。而且因为她家是超生户,怕计生工作人员来找麻烦,家里从小就限制李妮活动的范围,不许她与外人过多接触。由此看来,造成孩子胆怯、自卑、孤僻性格的原因在于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同伴。

二、“对症下药”,以真诚的爱心开启这扇紧锁之“门”。因为李妮不说话,平时我只能表扬她上学来得早,上课坐得端正、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认真。每天放学我都牵着她的小手送她过马路,与她进行“交流”。上语文课要用拼音簿写作业,上数学课要用学具摆一摆,上美术课要用彩色笔画画,而她什么也没有,别的同学写作业、摆学具、画画,她只有静静地看着。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为李妮买了该买的学习用品,并叫她到办公室,把学习用品交给她,鼓励她大胆和同学交流,大胆读书、回答问题。虽然她没有说一句话,但我从她的眼神里看出了她对我的信任和感激。

开学第四周,学校组织征订校服,班里除了李妮,其他同学都订了。考虑到李妮性格、家庭情况的特殊性,我再次联系了她的家长,和她母亲交流如何帮助孩子壮起胆子,恢复自信。我告诉她母亲,帮孩子买校服,让孩子穿着和别人一样,也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后来,李妮母亲同意给孩子买校服了。周一升旗的时候,全班40个学生都穿上了漂亮、整齐的校服,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但我发现李妮表情有些别扭,不敢正视我。仔细一看,原来她的新校服不合身,裤子太长了,裤腿往上卷了一层又一层,显得很不整齐。别的孩子都有父母帮忙打理,着装整洁得体,而她没有人关心,怪可怜的。我叫她中午回去把裤子换了,拿来给老师改一改。晚上,我花了点时间按照她的身高把裤子重新裁剪缝好。第二天,当我把裤子交给她时,奇迹发生了,她竟然小声地说了声:“谢谢老师!”她终于敢开口说话了!更让我没想到的是,上语文课时,我教学识字,然后以“开火车”的形式轮流读,轮到李妮读时,她自觉地站起来读“家,大家的家”。看到这一幕,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差点抑制不住要喊出声来:“你终于敢站起来,终于敢开口了!”发生这可喜的变化,我怎能不高兴?这难道不是爱心的催化作用吗?

三、趁热打铁,巩固“疗效”。“哑巴”的问题解决了,但是还有个难题――她不敢在众人前活动、不敢做广播操。十二月份我校要举行校运会,其中有一项是班级队列表演,这可把我急坏了。试想,如果队列表演中有一个同学不动,表演的成绩可想而知。如果日后同学们责怪她,导致她“旧病复发”怎么办?我冥思苦想,决定先教她学跳绳。每天活动课,我特意邀她和几个会跳绳的同学一起学跳绳。开始时,我教她怎样甩绳子、怎样跳起来,她总是无动于衷。于是我找来一条长的绳子,让一个同学拿着一头甩着,我拿着李妮的手甩另一头,让其他同学在中间跳。当在中间跳的同学被卡住时,我们都开心地笑了,在欢乐的笑声中我悄悄地放手了,让李妮一个人甩绳子,这样反复几次后,她终于敢自己甩绳子了。之后,我问她喜不喜欢跳绳、想不想参加跳绳比赛,她害羞地回答:“想。”只要她愿意动,我尽力给她提供帮助。第二天,我买了一副绳子送给她,让她自己回家练跳绳。在备战校运会的训练中,我安排她参加“跑得快、跳得好,20人接力赛”这个项目,她积极地参与了。在队列练习中,她也能跟着大家踏步、齐步走了,尽管脚步还是不怎么合拍。校运会开幕了,全体师生沉浸在紧张、兴奋、欢乐的气氛中,李妮脸上终于绽放了笑容。我身边的“疤头汤尼”终于走出了雪地,她不再孤独,不再沉默了。

因为李妮错过了学习广播体操的机会,第二学期她还是不会做广播体操。我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安排同学帮助她。我自己也学习了广播操,利用休息时间单独教她。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现在李妮已经敢动手做广播操了。今年庆六一的游园活动中,她也踊跃参加了。在期末考试答卷上,她写的作文《记一次有趣的游园活动》,详细记录了她参加“蒙眼击鼓”活动时紧张、快乐的心情。她的心灵不再积雪了,爱的阳光已经慢慢融化了积雪。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孩子自卑、孤僻的心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客观因素造成的。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做好孩子、好学生的愿望,难道我们不应该去强化、呵护孩子这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吗?

开学第一课观后敢第4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有效互动;自我质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198-01

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新课程标准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大胆设疑、质疑、释疑、辩错。可传统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表现在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还有的是不善于提问题。因此,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是创新的开端。那么,在质疑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看法:

1敢问,自主探究的起点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一环,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 ,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课堂中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 ,保护学生中勇于争辩的积极性。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敢于提问 ,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敢于提问的关键是要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疑虑,让学生大胆地问,毫无顾忌地问。

2善问,自主探究的钥匙

在自主探究学习中,让学生敢于质疑还是第一步,关键的还是要引导学生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是浅层次的,没有多大的思维价值,有的是深层次的,具有较高和很高的思考价值。如何让学生善问:我认为第一步,要求学生把课堂上听不懂的、作业中不会做的、书中看不懂的内容及时向同学和老师求问;第二步,要求学生按老师指导的提问方法,每节课提一、二个问题;第三步,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问题,反对人云亦云,要敢于向课本质疑,要会提出不同见解。比如教学"轴对称"时,我先是进行操作演示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一个初步印象,再让他们阅读课本材料,然后问学生:"当你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你的同学",这个问题一下子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有不少学生提出了比较好的问题,如:"圆的对称轴是什么?""为什么要说所在的直线?""常见轴对称图形有那些?""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等。第四步,要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可让学生在知识的来龙去脉上质疑,在知识的作用上质疑,在知识结构上质疑,在知识的模糊处质疑,在概念内涵,外延的拓展上质疑等等。例如,在教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时,我通常这样质疑"为什么一定要强调等腰三角形"。但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质疑问难时,往往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题的热情。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与恰当的评价。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提出重点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积极性。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的探索,大胆创新,让学生品尝质疑的乐趣。久而久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出一个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

3乐问,自主探究的关键

开学第一课观后敢第5篇

②营造和谐气氛,鼓励学生“敢问”;

③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会问”;

④建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善问”。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培养学生敢问、会问、善问,才能唤起学生的创新的意识,勃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激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问题,会问,敢问,善问,学生,创新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让学生质疑,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问题充满学生的头脑。

1.更新教育观念,是让学生“会问”的前提

让学生提出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方式方法问题,而且是一种教育观念问题,是学生观的反映。传统教育的学习观认为学生唯唯诺诺,听话,不乱说乱动就算是好学生。现代教育的学习观要求学生能独立思考,敢想敢干,勇于创新。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绝大多数教师已逐步形成共识:只有坚持启发式教学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但是,现实教学中却有许多教师对“启发式”教学存在片面的理解,认为“启发式”就是教师问,学生答,所以很少看到学生提问题,在学习中质疑问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学生没有疑问吗?不会的,只要积极思维,总是有疑问的。原因是在于老师把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都思考到了,由老师提出来,也就是说老师代替学生思维,或是老师根本不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根本就没有质疑问难的机会。教师提出问题,固然可以促进学生思考,但总是被动的,学生每一个问题面前难免有被“审”的感觉。相反,如果我们能营造一种积极的、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大大增加。

2.营造和谐气氛,鼓励学生“敢问”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起点。在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问。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引发好奇心,由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思考,进而促进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1 教师不以权威者形象自尊,而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与我们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课堂上,教师允许学生有自由的坐姿,不要求学生个个正襟危坐,当疑问或有不同见解时,允许学生不必举手就可以站起来发言、插话。因为,情不自禁发表的意见,往往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若因为得不到教师的许可而失去发言的机会,这火花随即熄灭。当学生回答不出教师的提问时,允许他自己请其他的同学帮忙。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很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这是教师要给与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题的勇气,而后再给与点播和启迪,让他带着成就感体面的坐下。

2.2 可根据课堂实际,采用分组讨论、提问,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由全班同学仔细听并作回答。最后比一比,哪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最好,哪组同学回答的最好。因为同学的提问是面向全班的同学,强烈的好胜心和不甘落后的心里激发其他同学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教师还当堂课评选“最佳提问人”、“最佳问题”等。极大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多思多问的“问题意识”。教师只有积极地创设和谐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就会积极主动思考,勇敢提出各种问题,事实上,发现问题就是创新的前奏。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会问”

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对创新学习而言,问题的提出比其被接受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探索、猜想、发现,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1 利用数学知识的联系,引导联想。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这两类事物可能是类似的、相近的,也可能是对立的,也有可能是因果关系的。例如:教学人教版第八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让学生先计算长方形的面积,然后马上推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试算。于是学生就会产生问题情境: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两条邻边相乘(长×宽)来计算,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也可以用两条邻边相乘呢?

3.2 设计一些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积极思维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让每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发展。例如,教学人教版第八册“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时让学生给教师家的厨房设计一种正方形且最节约的地砖,并估计一下要用多少经费。这样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学得积极投入,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

3.3 利用学生完成实践性的作业产生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八册“三角形的认识”之后,给学生布置动手实践的作业:任意选用三根小棒摆三角形,在摆的过程中,就有学生产生问题情境: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为什么有时候用三根小棒又不能摆成三角形的?三角形这三条边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3.4 敢于批判,启发学生形成独立见解。问题有助于学生摆脱思维定势,激活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但不同的问题作用是不等价的,有的问题是一些教师或教材给定的问题,答案往往是现成的,求解的思路也是现成的,这类问题往往要求学生按图索骥,对创造型思维的培养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它压抑求异精神,这一点在教学中要引起高度重视。我们所强调的问题是创造性的问题,是由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提出而不是由教材或教师给定的,是让学生自己探讨、主动提出的问题。通过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通过发现和创新,从而实现教育创新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八册“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后,学生在练习比较的大小时,大多数学生都用课本中“通分”这一方法进行“比较297 和3101 的大小”时,大多数学生都采用课本中“通分”这一方法进行比较。但有一个学生提出:我用“通分子”的方法比较的。问题一出很多同学都在笑……哪来的通分子。而我首先对敢于提出独立见解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并及时抓住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时机,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探讨这种方法的正确性。通过认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并一致认为:像比较这样分子较小、分母较大的分数时,用“通分子”的方法简便。

4.建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善问”

质疑是创新的基础,问题的提出者不仅仅指教师,也包括学生。乐于质疑问难的学生说明正积极参与新知学习,这样的学生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他们是求知道路上的探索着和开拓者。提出一个高质量的问题,需要对已有知识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等,是在原有知识上的再创造。

要使学生善于提问,首先教师就要为学生做如何提问的示范,并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在自己思考后还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寻找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在教学“平行”概念时,教师启发学生问:“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内?”这一关键处设问,就揭示了这一概念的实质。其次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让学生互相质疑或向老师提问,准许学生有疑就问。特别是对学生提出具有创新个性的问题就要给予积极地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其实,学生的提问,特别是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能帮助老师拓展教学思想,实现教学互动,信息共享。最后,要保证学生提问题的质量,既要拓宽知识内容、深度、广度,又要控制范围,不能漫无边际,这既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的思想集中在要学新知的关键点上。

在呼唤创新人才的时代,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培养学生敢问、会问、善问,才能唤起学生的创新的意识,勃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激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教育》,2007年第6期.

开学第一课观后敢第6篇

期待许久的2021《开学第一课》终于开播了,我们早早就坐在客厅上守着,等待节目播出今年的主题是“理想照亮未来”,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开学第一课理想照亮未来观后感如何写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1开学第一课理想照亮未来观后感1岁月时光匆匆,转眼间,同学们结束了快乐的暑假时光,迎接我们是新的开学季。作为全国中小学生必看节目之一的《开学第一课》如期而至,同时也是中小学生们开学前必学的一堂课程,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理想照亮未来。

晚上8点准。我还是如同往年一样,满怀热情地在电视机上观看着开学第一课节目,开播前还是一如既往的熟悉画面,熟悉的背景声音,每一年的开学第一课都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祖国光荣事迹,使我们学习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不仅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强大,还能使我们精神上得到饱满,同时也使得接下来的学习生活更加具有动力。而《开学第一课》作为大型的公益节目,都是根据历代往年所发生最有意义的事而进行改编的,不过是换一种学习方式,让广大的学生更加容易的接受新的知识洗礼。而最终的目的是触使他们更加全方面去认识祖国的真实面貌和英雄事迹,因为从小要灌输着爱国情怀思想,让中小学生们能够明白你们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未来新的火苗。

2021年是我们伟大的党100周年纪念日,我们的党自始自终都在陪伴着祖国的成长,祖国之所以能有今日繁荣,其背后多多少少离不开党的努力,是党用自己的双手一步一步的将祖国培养起来,而这一心为祖国建设,爱国爱民的精神是我们当下作为中小学生们,甚至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好榜样。爱国,是至高无上的品德,是名族的灵魂,我们用诗句来表达爱国,爱国之情是再朴素不过的情感,就像我国诗人杜甫,他为人民而忧为国家而忧,因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的爱国精神更是我们所追随的步伐。

从古至今有着许多的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心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经历劫难而不衰。爱国表现在各个方面,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正如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每一期的开学第一课都会使我收获很多,因为它教会我们很多在课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使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到祖国光荣的一面,认识了到了党是什么?祖国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为此对于每一年的开学第一课印象总是很深刻的,它也将会是我们人生道路成长的一位良师。在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真的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又让自己成长了许多,在新的一学期里,让我们重新出发,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2021开学第一课理想照亮未来观后感2时间悄悄得流逝,漫长的暑假结束了,迎接着新的开学季节,此刻我相信同学们的心情跟我是一样的,早已激动万分,渴望着回到学校里继续学习之旅。在这个季节里,大家也会迎来最受学生欢迎的“开学第一课”,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理想照亮未来,每年观看完《开学第一课》后,总会激起我满腔的热血,然后坚定自己的信心,在新学期里努力的去学习。

新的学期,新的面貌,我想很多同学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目标与计划,在这学期里逐步地开展着学习计划,用行动向着目标靠近。目标,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要是没有了目标,我们的生活就会显得毫无意义可言了。而我们,身为祖国未来希望的莘莘学子,不仅要用行动去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也要为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设定目标,奋力前行。

今年七月一日是党的生日,观看《开学第一课》的目的,也就是想通过祖国在每年不同领域当中的英雄事迹,英雄精神,去激励广大的学子们,要让他们明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最后方得圆满。《开学第一课》以节目的形式呈现在我们每个学生面前,就是为了能更加全面的了解到我们祖国的历史故事和不同时期的每个英雄事迹,以及他们的人物背景。我们要以他们这些英雄为榜样,要在内心里时时刻刻的告诫我们每一个生长在祖国这片土地的同胞们,我们要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强国心,要拥有这样的精神,祖国在未来路上才能越走越远,变得越来越强大。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肩负起祖国未来建设者接班人的重担。

通过《开学第一课》的节目,能让广大的青少年学生们感触到,要深刻铭心,要牢记使命,要认真学习,才能在未来的时候成为一个能为国家出力的有用之才,如果每一个都能贡献出自己一份微薄之力,每个人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有所奉献,一定会让祖国更加的繁荣昌盛,有更好的民族凝聚力,走向强国之巅。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开学第一课》每年都能那么火的原因吧,因为这是能激励起每个学子们的爱国之心,学习之心,再用行动去实现心中的目标。

作为新中国新时代青少年一代的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而祖国的未来建设也是必将会属于我们这一代青年的。所以我们每个人更要有继承和发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了今后远大的目标而努力去奋斗吧,少年们!

在看完了《开学第一课》后,我也对自己以后的学习有了更清晰的规划,首先是个人要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要明确的知道自己的奋斗目标。然后在学习方面,也不能只看到表面的成绩分数,也要让自己能接受到更多的知识,要多去感悟自己在努力过程中的每个细节,要争当做一个自强不息,努力上进的少年。在生活方面,要勤俭节约,也要培养自己艰苦奋斗的精神,身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的我们,我想这才是新时代少年应该具备的品质。

2021开学第一课理想照亮未来观后感3新学期、新面貌,开学第一课的钟声终于敲响了,今天我和所有同学一样,观看了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为全国中小学生准备的开学礼——《开学第一课》。

说实话,在家里度过了这个超级漫长的暑假,我早已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学,可一想到要早起、上课、考试,多少还是有些留恋假期的。然而今晚,当我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开学第一课》的时候,一下子就进入了“学生”状态,内心充满了斗志。

相信经历过20_年这场特殊的战“疫”,就算再不喜欢学习的同学,也会全神贯注地看完。这次《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年青一代在今年抗疫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敢,让国人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记得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很多人说,不知不觉间,90后、95后甚至00后,已然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美的“逆行者”。

节目中印象最深的是张伯礼爷爷说的那句话:“再过十年二十年,你们就是共和国的脊梁!”没错,再过十年二十年,我早已走出校园,走入社会,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民英雄”陈薇也说:“除了胜利,别无选择!”那么,是什么让我们取得“胜利”呢?自然是当下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扎实地吸收知识,努力让它们生根发芽,未来才能成为参天巨树,撑起中华的一片天。

看完这次的《开学第一课》,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心思也从暑假回归了课堂。接下来,我一定会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同时不忘锻炼身体、助人为乐、团结同学,争做一个无愧于“强少年”称号的小学生。

2021开学第一课理想照亮未来观后感49月1日晚上,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中央一台播出的《开学第一课》。

这次节目主要以“"为主题,邀请了钟南山等讲述了他们与人民群众紧紧相连的动人故事。钟南山在非典时期,勇于在医学界为患者们发言,面对层层的压力,仍然坚持自我,勇敢地坚持诚实,最终改写了非典挽救了无数的生命。钟南山在非典时期毅然相信:"真话和真药一样重要。"在官员们为了领薪保官而说谎时站出来,说真话。

如果没有这一份诚实,非典结果可能会改写。这就是钟老的仁心。诚实,真诚,有时不诚实也许会把原本可以解决的问题,变成一场无法挽救的悲剧,你会觉得这太夸张?看看钟老,如果没有他那份坚定的诚实,死亡将疯狂蔓延,侵蚀人们健康。这就是钟老的仁心如果在与人交流时,能够一五一十原原本本地说出事实,不但能让交谈更愉快轻松,也可以给他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不得不说,诚实是减少人与人之间摩擦的润滑剂。在学习中,我们也要像钟南山一样,敢于认错。他有次对媒体检讨:"昨天我说甲流流感与普通流感病死率相似,应该是说错了。"那时他已是极受推崇的大神,但他依然严谨遵守科学精神,发现错了,就主动站出来,勇于认错。这就是这就是钟老的仁心。

《傅雷家书》中也提到:“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是啊,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大胆向老师同学请教,勇敢真诚的说:我不懂。问题便迎刃而解了。也许我们没有回天的妙手,没有精湛的技术,也没有高超的学术,但只要我们有一颗向者诚实的仁心,就足够了。无论是学习中的一声:我不懂。

无论是生活中的一句:我承认。无论是….诚实真诚总是能让自己变得更友善,让他人变得更愉悦,变得让生活更美好。它能吹敞人间的阴霾,它能照亮漆黑的角落,让我们扬起笑,空气将清新怡人,阳光将洒满大地,让我们真诚地面对这个世界!

2021开学第一课理想照亮未来观后感59月1日晚上,吃过晚饭,我们全家照例一起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待着新学年的第一课——《开学第一课》。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2周年,《开学第一课》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与国旗有关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现了一面面“有故事”的国旗。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闪耀在月球背面的那一面“五星红旗”!

为了能完美地展现五星红旗鲜艳的颜色,科学家们竟然进行了上百次的实验,月球上的那一面红旗,是科学家们精益求精、一往无前的精神染红的。老师总是告诉我们要爱护国旗,而我想,在和平年代,爱护国旗的最好方式就是将它所代表的精神在自己的生活中体现出来,把这些品质传承下去。

我不禁想起上学期刚看完电影《流浪地球》之后,我也想做一名宇航员,于是就报名参加了学校的科技小组,兴高采烈地加入了飞船模型制作小分队。一开始,每次一到兴趣小组活动的时间,我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向活动室,干劲十足。可是过了几个星期之后,我就不那么积极了。

每次打磨零件都要求与图纸百分百地契合,多一两毫米都不行,都必须重新制作,在反反复复的制作过程中,我渐渐地失去了耐心,直到学期末,也没能完成作品。现在知道科学家们都是经过几百次的实验才成功的,我羞愧极了。

开学第一课观后敢第7篇

【关键词】兴趣 情感交流 提问方法 疑问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新的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形式逐渐被,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引导为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释放,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由于受年龄和知识面的限制,小学生在课堂中往往不能把握教学重点,不敢向老师提问、乱提问的现象时有发生,至使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成为整个课堂教学中的关键。而这种引导不是即兴的,而是在平时培养出来的。我在多年的工作中摸索出了几种培养学生提问意识的方法。

1.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有“疑”敢“问”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往往离不开与学生情感的交流。老师在授课时的任何心情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听讲时的心情。小学生情感自控能力差,受影响更加明显。所以,一个融洽的师生关系,会创造出愉快、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敢于提问。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亲切的微笑,和蔼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即使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尤其对内向的学生,只要他们能提问题,就要给予表扬。一次,我在教学时书写“糟蹋”一词时,把“蹋”写成了“踏”。这时,一个平时默默无语的学生居然破天荒地举起了手,指出了老师的错误。于是,我热情洋溢地表扬了他,这个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从此提问的热情也更高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疑”乐“问”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很多家长在对学生的课外教育中,面对学生的问题,时常会下意识地说:“你懂什么。要以老师说的为准。不要乱问。上课要好好听讲……”等之类的语言。再加上小学生对提问的意义认识不足,或缺乏适当的问题情境等,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开动脑筋主动提问,只想当“观众”或“听众”。对此,教师在平时应深入学生,具体了解他们学习上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摸清他们的思路脉博,因势利导地增加学生的提问空间,采取丰富的学习形式,使他们在学中玩、玩中找,激发起学生乐问的兴趣。 例如:在课前,我经常抽出三分钟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先由一名“相信自己行”的同学上讲台,让其他同学随意向他提上节课所学内容的三个问题。如果三个问题回答过关了,他就拥有向全班同学提出三个问题的权利,谁被难住了,就必须向全班同学表演一个1-2分钟的节目。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置于问题的情景中,既要敢问、乐问,又要会问、善问,努力进行旨在强化“问题”意识的教学探索,同时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提问的机会,及时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乐于提问的兴趣。为了提高提问的质量,我在每节课的最后,都会公布下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预习的重点,并要求学生设计好问题。由于精彩的问题可以到讲台去“亮相”,这就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自我表现和自我欣赏的机会,而我在讲课时也可以直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减少了“无用功”。

3.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使学生质“疑”会“问”

如果说环境的影响可以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那么正确的提问方法则是真正让学生在提问中获取知识的关键。如何才能真正掌握正确的提问方法呢?我在教学中总结有以下方法:

3.1 对课题进行提问。俗话说“题好文一半”。课题是文章的眼睛,经常推敲课题,有利于提高把握文章中心和结构的能力,课一开始就能设下悬念,吸引学生往下学习的欲望。有许多课题适合学生提问,例如: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我先在黑板上板书花生一词,然后出示一个带皮的花生,问学生:“你们都吃过花生吧?谁能介绍一下花生的味道或者用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落花生》”,接着在板书花生前加一个“落”字。这时就有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叫落花生?什么是落花生呀?落花生长什么样啊?”……接着我便告诉学生花生的特点就是落花之后而生果,所以植物学上就叫它落花生。再例如:我在讲《散落的钞票》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导入语:“看了这个题目,大家想知道什么或有什么疑问吗?话音刚落,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提出问题:”谁的钞票散落了?散落了多少钞票?在哪里散落的?什么时候散落的?怎么会散落呢?结果是怎样的?……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来读书,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3.2 对书中的插图进行提问。现在的教科书图文并茂,插图形象直观,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忽略这一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插图,在观察中思考,并能从插图中发现问题,也应该是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3.3 对矛盾处进行提问。有些课文常有看似矛盾实是精彩之笔的描写,学生对课文内容有疑惑的地方,要鼓励他们敢于提问,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这些矛盾之处,并加以质疑,能更深入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例如:《一枚金币》一课,我班学生提出:“父亲三次扔金币,前两次儿子都是笑了笑跑开了,为什么第三次却受不了了呢?”学生结合提问展开讨论,我启发学生动脑筋来解决这个矛盾,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儿子受不了的原因。可见,对矛盾处进行质疑是解决问题的不竭动力。

3.4 对重点词句进行提问。有些课文写作的时代距离以及特定的社会背景,学生理解这些内容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其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例如,我在教学《囚歌》一课时,有学生在课上提问:“为狗爬出的洞”、“活棺材”、“地下的烈火”等是什么意思?“我将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常有许多不懂或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应引导学生提出来,然后适时进行解答。而在精读课文时则要求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提问,尤其是那些与中心紧密相关的词句。比如教学《“三颗纽扣”的房子》一课时,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说“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可一个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这个问题贯穿了文章的主线,起到了画龙点晴之作用。 学生抓住这个典型的语言信息,联系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探究,进而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情感得到了熏陶。

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提问是孩子们积极思维的表现,结合语文教学,我们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养成爱提问的好习惯。但是任何一种习惯的形成都离不开一贯的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提问习惯,需要持之以恒。我们要做孩子的知音,充分认识孩子良好提问习惯的形成对其一生不断发展的重要意义,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孩子开辟良好的提问空间,让提问伴随孩子迅速成长。正如叶圣陶所说:“上课之时主动求知,主动练,不徒坐听老师之讲说。”只有让学生“靠自己的能力”去学习,学生自力学习,进而才能学会生存,形成独立自尊的健全人格。这正是我们新课标所提倡、追求的。

参考文献

[1] 《语文教学法》 2010年3月王文学、张超等著.

开学第一课观后敢第8篇

【关键词】数学课堂 提问题 想问 敢问 会问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8-0148-01

近年来,一些学校对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研究,但不少老师感到:如何让小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学会提问题仍是一个难点。

一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

学生一般对亲身体验而形成的知识经验理解最深刻,掌握最牢固。因此,在教学中对于需要研究的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把握问题产生的源头,积极创设鲜活、生动的问题情境,促使动作与思维活动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使其在活动的过程中产生提问的欲望,在情感上具备想问、乐问的心理诱因,为进一步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做好铺垫。学生的探求需要一旦被唤醒,就会自然而然地想问个“为什么”了。思维被激发了,探究的意识就更强烈,学生的思维也会被顺利地转入质疑问难的良性循环中。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引导他们乐于提问。

二 消除质疑的心理障碍,让学生敢问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中常常忽视学生发现问题的学习潜能,压抑了学生爱问的天性。老师怕因学生提问而打乱教学计划,完不成教学任务。而学生,特别是中差生有自卑心理,怕说错被同学嘲笑,遭到老师的批评,乃至有疑不敢提。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注意这样几点:

第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努力用自己对学生的爱心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映,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敢于提问,师生之间形成合作关系,不怕出错,不怕被嘲笑、批评,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创造性地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

第二,要给予学生讲话的机会。在平时听课中,经常看到:教师按原定的教学思路正在讲解,突然有位学生举手,但这位老师对学生的举手视而不见,这位学生只好作罢。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学生有话不敢讲,进而变得无话可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特别是把那些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讲出来。要让每个同学都敢于积极思考,都有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

第三,要鼓励后进生发言。课堂上后进生往往发言机会少、声音低、表达不清,一旦出错被同学嘲笑后,便再也不敢开口。所以,教学中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多让后进生回答,说错时,不指责,并肯定其积极动脑的一面,帮助他们找症结、改思路;说对了,抓住时机,及时鼓励和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培养他们敢问、敢说的习惯。这样,后进生不但敢于发表意见,而且能促进其他同学敢于开口,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或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这无疑是教学上的一大进步。

三 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让学生会问

提问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也是创新学习的重要体现。但是许多同学想问却不知从何问起,这就需要教师适时点拨、诱导,教给方法。让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抓住重点,质疑到位。

1.提问从课题入手

借助课题,引导联想,让学生提出问题。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在揭题之后设问:“关于圆的周长,你们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学生大胆猜测,提出了以下问题:“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还为下一步的教学找准了方向。

2.提问从难点入手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则引导学生对性质的关键词、句质疑:“为什么0除外?”“同时”、“相同”在这里强调什么?

3.提问从内容入手

鼓励学生自己看书,提出不理解和疑惑的地方。如教学《认识一位小数》一课,教师在揭示课题展开教学目标后,要求学生结合米尺和自学课本,并把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学生学后,提出疑问:“0.3米中的3指什么?”“小数点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在小数点前面写零?”此时,老师不急于向学生解释,而是对本节课知识进行重点讲解,其间涉及学生提出的几个重点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这样做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4.提问从小结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