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急诊护理安全

急诊护理安全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10 10:36:55

急诊护理安全

急诊护理安全第1篇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对护理缺陷的影响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护理工作是一种高风险工作,而急诊护理风险性更高。及时识别护理风险,并有效防范,避免各种风险转化为危机,是护理风险管理追求的目标。推行护理风险管理,对护理人员提高风险预测意识,增强风险鉴别能力,减少服务过程中各类危险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立三级网络护理风险管理组织,加大管理力度,有效防范风险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护理风险管理网络,不断完善护理管理机制,明确各级人员职责,提高护理风险管理的意识,并注重前瞻性安全管理,定期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护理安全。

健全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通过制度来管理和约束各种护理、治疗活动,从而使风险事件发生的几率达到最小值。重要护理环节风险的管理应急预案,护理流程对急诊工作中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将原来发生问题再处理改变为积极的去预见和防范分险,增强满足安全要求的能力,以促进管理更全面、更科学。

强化法制观念,使护理人员认识到自己的违规行为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不断增强责任感,提高法律敏感度,促进护理行为的规范,确保护理安全,加强了与病人的沟通注重服务态度,尊重病患的隐私权、知情权,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加强风险意识的培养,提升专业技能,注重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培养,提高各项医务素养,增强专业技能增强避免护理风险事故的发生或则降低风险事故所产生的危害和损失。

护理安全三级网络质控加强了基础质控、环节质控、终末质控,重视事先控制,防患于未然,为护理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急诊护理安全第2篇

关键词 急诊科 护理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我院急诊科现状

我院是一所基层的二级乙等医院,新落成的八层住院大楼底层为急诊大厅,于2011年5月正式启用,建筑面积约1100m2。包括急诊、分诊、内、外科诊察室、抢救室、换药清创室、小儿成人输液室,注射室。

现有在职在编人员8人,其中主管护师4人,护师4人,注册后未进编人员5人,平均每天输液达100人次,其中有85%为小儿输液。除此之外,还担负着120救护回来的急诊抢救工作和新入院,突发性的危急症救护。

现存的安全隐患

当今社会,患者的法律观点、经济意识、对疾病的认识不断提高。急诊科护士除了要担负正确及时的分诊,配合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还要注意安慰患者的情绪,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担负着分诊加导医的双重角色。纷杂的工作氛围,使急诊护士迫感压力,稍有护理服务或沟通不到位,就会使患者满意度下降,投诉率增高,去年随机3个月急诊病员满意度调查平均得分79%。

急诊工作紧张繁忙,每天接触大量不同的患者,各种情况难以预料,抢救时时间紧迫,家属期望值很高。输液室护士每天不停地重复操作,努力保证巡视到位,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准确处理。这些都需要护士长期集中注意力,时刻处于应急和戒备状态,长期的工作压力,提高了护士负性情绪的发生。

科内业务培训不扎实,缺乏安全隐患的预案和认知;对安全管理(输血安全、管道安全护理)的细节、流程、关键环节未做细、做实;关键制度(查对、抢救、消毒隔离制度)未牢固掌握,人人过关;重点设备(洗胃机、呼吸机、除颤仪)性能的保养、督查、未完全到位;对关键人员(护理骨干、新上岗人员、家庭意外、负性情绪者)缺乏周到的人文关怀和正性勉励;对关键时段(繁忙、节假日、交接班、夜班)掌控管理,人力资源调配不到位,没有完全保证弹性排班。

低年资护师比例增加,法律意识单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各种告知执行不到位,不严格执行基本操作规程,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固,应变经验不足。

危重患者抢救成功后院内转运时,患者及家属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躁,如没有沟通到位,正确把握好转运指征,动态转院过程中安全护理措施不到位或转运环境限制了突发病情的观察和处理,就会造成难以预料的纠纷隐患。

防范措施和管理对策

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建立护理部-科室护士长-护理质控组长为主体,全体护士共同叁与的护理安全检查体系,按以上体系逐级制定并签约护理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增强成员法制关念,认真学习并定期考核各项法律法规(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病历书写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等)保证人人过关。

针对实际工作中的疑难病例,急救经验和最新知识点定期组织科内业务学习和教学查房。每月针对科室和护理部的质控反馈信息,结合实际的安全隐患召开质量分析会,讨论整改措施。及时建立不良事件通报系统和差错登记。对薄弱环节,事故苗头进行探索,做到人人知晓,“吃一堑,长一智”。输液室人流量大,周转快,在治疗,操作前必须坚持查对制度,严格执行反向核对,例如:“大爷,请告诉我您叫什么名字?”

对低年资、新上岗、学习进修人员进行入科前培训,内容包括服务规范礼仪,工作急救流程,沟通告知技巧,120接诊抢救演练等。不断强化她们的职业道德,培养并保持“慎独”精神。根据科内人员的工作年限和能力的高低安排重点班次(主班,分诊班)合理搭配,根据高危、繁忙时段酌情调配科内人力资源,做到合理的弹性排班。不断强化三基知识和专科技术的培训和考核,保证人人达标。安排有责任心的护理骨干负责急救仪器的定期检查和保养:除颤仪,每周2次充电,保障性能正常;抢救药品保证有效期并且帐物相符。

增加科内全员聚会和精神文化交流,关注特殊人员的思想动态。对意外、家庭等因素的负性情绪人员给予人文关怀(及时开导、慰问、捐助)。以适当的绩效奖励每月的文明护士和成绩突出的护理骨干。

公示急诊就诊流程,建立院内危重病员转运登记簿。内容详细、简洁。按照表格逐项打勾记录:包括病人转运前的评估、告知、病人个人财产清点(衣物、贵重物品、证件、影像报告等),做到医护人员一起协调(最好安排有经验的高年资护理人员),转运前与接收科室联系到位,保证电梯待命,同时要注意急救器械的携带(小氧气筒、监护仪、除颤仪,必要时需备急救呼吸机),努力将病员转运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结 果

所有人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各种关键制度执行到位;各种沟通,告知到位。纠纷和投诉明显下降。

整个团队工作态度热情饱满,优质服务能做到:住院有人送,检查有人陪,急症护理专人管,健康教育全过程。

绿色生命通道畅通,120接诊、抢救、分流及时。医院社会信誉度增高;患者满意度增高,今年第2季度患者满意度调查平均得分86%。

参考文献

急诊护理安全第3篇

[关键词] 护理安全; 急诊输液室; 措施

[中图分类号] R826.2+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护理安全是病人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护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因此,保证输液室的患者护理安全至关重要。输液室护士每天要接待大量各类输液患者,面对各专科、各病种、各种文化层次、各种性格、各种就诊经历及各种经济状况的患者,工作面临很大难度[1]。我院急诊输液室对2010年3月-2011年2月对出现的常见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收到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2011年2月,我院急诊输液室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8起,主要包括未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及操作规程4例,占50%;业务水平低2例,占25%;医院其他环节出现的问题2例,占25%。

2 急诊输液室不良事件发生的常见原因

2.1 未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及操作规程 有个别护士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引起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本组患者中有1例是接错瓶,1例是打错针,1例是液体不对,1例是未打完针就拨掉。

2.2 业务水平低 我科护理队伍较年轻,护士的综合知识水平偏低。本组患者中有1例打针时损伤患者的神经,引起患者的手麻木不适;1例化疗药物外渗。

2.3 医院其他环节出现的问题 年轻护士较多,有1例药房发错药未核对出来;1例医生开的处方错误护士照样执行。

3 急诊输液室的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3.1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开展护士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教育,规范护理行为,并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使其真正意识到医疗护理工作是一项高风险行业,对工作必须高度负责,才能有效避免或降低事故的发生。

3.2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学习 “十个护理核心制度”,强调双核对制度的执行,护士长严格督促检查把关,督促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实施情况,真正落到实处。另外,据报道,有58.9%的护理差错是由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引起[2]。为此,我科把“三查七对制度”挂在治疗室醒目的地方,使执行操作的护士随时看见,从而小心办事,按章办事,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对实习护士、低年资护士、轮科人员加强核心制度落实的监督检查,作为用药安全管理重点,从而减少或杜绝因用药环节发生的差错事故[3]。

3.3 弹性排班,合理安排人力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是防范差错的关键。针对我科新护士较多的情况,采用高低年资组合排班。另外,护士长根据输液高峰时间弹性排班,而且每班有一名护理组长把关,减轻了低年资护士对疑难技术的心理压力。

3.4 制定合理化流程 我们对工作流程进行了优化,首先申请一台电脑及打印机专门打印输液卡及输液瓶签,避免护士转抄医嘱的错误;对于需要做皮试的患者优先安排,取药回来后不用再排队即可以输液,避免患者等候时间过长引致的不满;对于急诊患者做到随到随时执行各项治疗。

3.5 提高护士的综合技术水平 周一至周五医护晨会交班完后护士留下,利用10-15min对上班护士进行每日一题学习,每日一题的学习内容以急诊急救及药物相关知识为主,目的是加强专业理论的继续学习。要求化疗的患者一律使用留置针,避免药物外渗。管理者为护士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在人员相对充足的情况下,安排人员到ICU、心电图室学习。

4 结果 经过近一年来的护理安全管理,我院急诊输液室的病人满意度由89%提升到95%,近半年来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

5 讨论 安全是人的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安全护理是护理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是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的第一生命和核心目标,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证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程序和社会治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急诊输液室的护理安全管理包括加强安全意识教育、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弹性排班,合理安排人力、制定合理化流程、提高护士的综合技术水平五方面,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任国英,方云等.护患沟通流程在门诊输液中心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15):52.

急诊护理安全第4篇

关键词:急诊留观护理安全隐患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320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27-01

在医院中,急诊科是一个抢救危重病人、急救患者的重要场所,而急诊抢救护理的质量水平,是评定医院整体水平、应急水平以及服务水平等的一个关键性指标。急诊科内的医生与护士承担着极为繁杂的工作,例如院前和院内的急救、急诊处理、留观患者、肌肉注射以及静脉输液等等。医务工作劳动强,心理压力大,护理人员较为年轻,处理能力相对较差,患者及其家属在面对意外状况与突发疾病时缺少心理准备,极易引发医患纠纷。

1急诊留观病人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1.1护理人员的因素分析。

(1)没有严格查对。因为急诊留观患者在就诊与治疗时,依据病情需要对用药情况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往往存在重复取药、缴费的情况,进而造成发错药物的现象。由于留观患者的流动性比较大,没有固定的床号,在完成医嘱时必须对治疗单进行人工抄写,而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字迹模糊的情况,进而导致护理操作时查对不够严格,从而埋下安全隐患[1]。

(2)巡视护理不到位。因为急诊留观患者具有极强的随机性,每天接收并诊治的留观患者具有极大的跨度性。中夜班护理人员的安排比较固定,倘若在留观患者人数比较多,工作量比较大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护理巡视不到位的情况,进而引发类似于没有及时补液的安全隐患。

(3)健康教育欠缺。因为急诊患者在观察室的时间不长,护士人员的工作都集中在为患者做补液治疗亦或者是化验上,并没有向患者及其家属展开有效的健康教育与宣传。而患者及其家属缺少对突发疾病的了解,极易发生跌倒、窒息等护理安全隐患。

1.2患者因素分析。急诊室的留观患者病情比较复杂,且含有较多的特殊人员,例如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这类患者极易发生未经准许擅自出院的现象。另外,还有部分患者为“三无”人员,即没有名字、钱以及亲属,其极易出现走失或者是导管脱落等问题。

2预防对策

2.1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医院应该定期组织急诊科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以便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例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管理条例》等[2]。护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应当告知病患及其家属的信息不能少说,不能告知的不能多说;除此之外,还应当对护理人员的文书书写规范能力进行有效的培训,使护理人员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留下有力的法律佐证,以便在发生护患冲突时能够很好的保护自己。

2.2强化护理巡视,搞好健康教育。由于急诊留观患者的流动性比较大,因此医务工作人员应当进一步强化对患者病情的巡视工作,完善危重患者的床边交班工作,防止由于没有了解病情而导致的护理安全隐患。观察期间,护理人员应当与患者的实际病情相联系,在开展诊治操作时实行针对性的宣传与教育,主要的内容包含:周边的环境、有关的疾病知识,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另外还必须做好有关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的宣传。特别是要注意“三无”人员的管理,及时安排专门的陪护人员,搞好各项安全防范教育工作,例如烫伤、窒息以及跌倒等等。

2.3强化护理人员的综合处理能力。因为急诊科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比较大,相对于医院的其他科室,急诊科的工作环境较为复杂,人身安全系数比较低;资历比较高的护理人员基本上已经被调到其他科室,使得急诊科护理的队伍呈现年轻化,而年轻护理人员在处理经验与应对能力上还比较差,因此,应该进一步强化急诊科护理人员的综合处理能力[3]。医院可以组织形式多种多样的活动,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养。科室还可以采取考查、考核的方式,来有效督促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改善自身的急救技能。另外,护理人员自身也应该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注意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护理人员在经过培训之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对病情的判断水平、应急能力以及和患者及其家属交流的水平。例如在和车祸患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应当对患者予以同情,且真诚的回答患者及其家属所提出的疑问,从而有效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

2.4健全护理安全持续改进机制。在急诊科应当建立安全小组,对每一个组内成员安排一个侧重观察面,强化日常的监测。一旦发现问题应该及时予以处理与改正,同时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每周汇总,且对查找的原因以及所采用的预防对策进行总结。定期举行科室安全会议,对本月所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报告,并一同探讨处理对策以及怎样才能有效的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另外,对医院其他科室近期内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讨论,以便能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有效降低甚至是避免相似事件的再次出现。

3结论

综上,急诊护理安全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即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医疗安全。急诊科护士人员应当树立“三大”意识,分别是服务意识、竞争意识以及法律意识,在医院其他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以丰富的理论知识、良好的服务以及熟练的操作技术,为急诊科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纠纷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蓓熙.急诊留观病人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2,10(7):650-651

急诊护理安全第5篇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

一、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主要包括:①一些年轻护士存在应急能力低、法律知识缺乏、护理安全意识不强、工作经验不足、护理规章制度掌握不牢固等现象。②导诊护士缺乏专业训练,护理经验积累不足,导诊不准确,工作时出现麻痹松懈。在运送患者入科途中,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不够仔细,患者病痛折磨和家属的心情焦急,易发生护患关系冲突等现象。③护士责任心不够强,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由于输液室患者周转快,擅自调换座位,而护士未认真查对,易导致打错针、接错液体或液体漏输;不注意巡视病人,未及时发现液体外渗、输液反应等现象。④护理人员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不扎实,对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差,抢救技术不熟练,急救药品使用不及时,病情观察不仔细;医生不在场时,护士没能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护理人员态度不好给患者造成心理伤害。⑤抢救仪器未及时检修而发生故障,如吸引器吸引无力、洗胃机进水故障、监护仪显示故障等。⑥由于工作忙、护士少,常常易忽略对留院观察患者的病情观察,存在护理记录不认真或漏记、错记、记录不及时等现象。

二、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

2.1组织全科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规章制度,增强法律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加强急诊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掌握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与方法、危重患者抢救技术及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苦练基本功,定期进行理论操作、应急能力的考核。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工作的规范、法宝,是行动的指南。因此,必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将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患者提供安全护理。使每位护士学法、知法、守法,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患者和自我保护,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2.2加强导诊人员的严格管理及相应的专业培训,提高导诊护士的责任感,使其具备较强的急诊意识,对就诊患者按轻、缓、急、重预检分诊,对危重患者先护送入抢救室,并立即通知医生、护士做紧急处理,协助诊室的医护人员搬运患者,开通绿色通道。每位导诊人员应做到: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热情服务,主动迎接患者,沉着冷静,迅速做出正确判断,保证患者快速有效的救治。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讲究语言艺术,搞好护患沟通,征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2.3加强学习,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制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在输液工作中,认真填写输液卡和输液记录单,密切观察输液患者的病情变化,多巡视,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带领护士认真学习输液反应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处理措施等。抢救过程中的口头医嘱护士应复诵一遍,并保留空的药液安瓿,抢救结束后核对补记。

2.4加强急诊护士的急救意识,提高急救技术水平,患者到达科室后积极组织护理人员抢救,制定完善的护理抢救计划,逐条落实。健全急诊科各项规章制度,使护士在急救护理过程中有章可循。常年不懈地对护士进行心肺复苏、中毒抢救、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电击除颤、心电监护、留置针穿刺、复合伤处理等专科技术的培训和考核。

2.5认真做好抢救仪器设备的交接与管理工作,确保急救仪器设备的完好率达100%。各种急救药品、物品、设备到位,时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抢救仪器设备的管理,要做到责任到人。

2.6对留院观察患者要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密切观察其病情,及时准确地做好各种护理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有效措施,做到忙而不乱。:

三、体会

3.1安全管理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可以综合反映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不安全护理不仅给医院的形象和信誉造成负面影响,而且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直接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急诊护理安全第6篇

[关键词] 儿科;急诊;护理安全;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 R47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c)-0158-02

儿科急诊一直都是各大医院人流量较大的科室,一方面由于患者属于儿童,陪伴就诊的家长数多;另一方面也因为患儿就诊时间较为集中,容易造成就诊秩序的混乱;加之儿科急诊人手不足,更容易引发护患纠纷,成为儿科急诊安全隐患[1]。本文主要针对儿科急诊安全工作开展分析研究。

1 当前儿科急诊护理安全的主要状况

1.1 部分医护人员护理技能不高造成护患纠纷

在急诊儿科的护理工作中,最为主要的治疗就是输液,留院观察并进行输液治疗的患儿较多,而儿科急诊的就诊量与治疗量一直较大,医护人员数量相对不足。本院2011年日均接诊患儿数超过了250例,并且患儿就诊的时间也就集中在几个时间段,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快治疗,护理人员一旦忙得无法抽身,家长的不满情绪就会积蓄和爆发,引发护患矛盾。在患儿输液治疗中,对患儿的静脉穿刺操作是患儿家长关注的重点,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一针穿刺成功,但是患儿因为年龄较小,静脉血管较细,加上患儿因为患病不舒服和惧怕穿刺,经常会哭闹、扭动等,这就对护理人员的操作产生较大的影响,导致有些时候不能一针成功;两次甚至几次穿刺会引发家长的极大不满,越是年龄小的患儿,家长的不满情绪越强烈,护患纠纷由此而生[2]。

1.2 部分医护人员沟通技巧不足引发护患纠纷

当前,我国家庭人口结构已经进入了“4+2+1”的倒金字塔时期,4位老人、2个父母都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一旦有了头疼脑热,6个大人就会忙得团团转,需要到儿科急诊就诊的都属于较为严重的类型,家长在孩子生病之后的心情都是较为紧张和焦急的,对于治疗的方案、疗效以及治疗措施等方面的知望较为强烈。但是由于儿科急诊的特殊性,患儿家长与医护人员之间建立关系时间紧迫,根本没有过多的时间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加上现在的急诊儿科护理人员大多为较年轻护士,应急处理的经验还不够丰富,对于怎样在焦急状态下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交流方面,存在处理不够及时或不完善的地方,她们没有能够妥善地处理与家属的沟通问题,加之情况紧急,语气态度等方面有可能不够到位,容易导致患儿家长不满,引发护患纠纷[3]。

1.3 儿科开放急诊救治环境缺陷激化护患纠纷

在儿科急诊中,抓紧时间对患者实施有效抢救,是保护患儿生命的基础,许多医院的急诊儿科抢救环境属于开放式环境,在对患儿实施紧急抢救的过程中,患儿家长都在现场,他们一般都会表现出比较紧张、悲伤、嚎啕大哭等行为,这对医护人员的正常抢救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儿科急诊抢救过程中的环节以及程序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并不和患儿家长所理解的一样,在家长对医护人员的抢救活动提出异议或者疑惑的时候,容易出现纠纷[4]。

1.4 部分患儿家长雇佣专职医闹加剧医患纠纷

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社会整体道德水平下降的大背景下,部分患儿家长在遇到医患以及护患纠纷时,并不是按照合理合法的程序、渠道进行依法维权,而是采取极端的方式进行维权——直接到医院闹事,甚至雇佣职业医闹进行非法维权,这些职业医闹们一般会采取拉横幅、刷标语、贴大字报等形式进行闹事。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而且对其他患者的正常就诊产生了消极影响,他们就把单纯的医疗护理纠纷演变为一场以获得非法巨额利益为目的的非法聚众闹事行为[5],这会严重影响医患关系。

2 有效化解护患纠纷,提高儿科急诊护理安全的措施

2.1 学习相关政策法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作为急诊儿科护理人员,首先要树立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一切护理行为都应当遵守操作规程的相关要求[6]。对于护理行为进行及时、详细的记录,有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确保一旦出现医患纠纷自己不处于弱势地位。对此,医院主管科室或者护理部、急诊部等应当强化护理人员政策法规学习教育,运用集中学习的机会,向护理人员宣讲相关医护法律法规,并让护理人员学会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护患矛盾,化解以往医患纠纷中自己处于不利境地的状况。

2.2 强化护理技能培训,提高全体人员业务能力

护理部应当强化对急诊儿科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一方面对护理工作中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尤其是对患儿静脉穿刺、观察等方面的操作技能要强化培训,如对护理人员强化不同穿刺部位及其要点的掌握。同时,要做好新老结对帮扶活动,提高护理人员技能水平,达到令患者家属满意的水平[7]。另一方面,还要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护理人员要热情对待患儿,主动服务,不仅提高护理硬水平,还要提升护理软实力,以良好的护理服务建立良好形象,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当然,在儿科急诊护理中,护理人员一定要与患儿家长保持良好沟通,及时与家长交流,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8]。

2.3 实施科学分层管理,应对患者急诊就诊需求

在不同季节、月份以及时段,儿科急诊的就诊量是不一样的,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就诊高峰期。因此,医院以及儿科急诊部、护理部应当针对以往就诊量的特点进行分析,统筹安排护理人员与班次,实行弹性排班制,既保证了工作量的均衡,也能够满足高峰时期的患者就诊护理需求。实施分层管理还应当对患儿就诊进行区别对待,建立分级优先机制,充分发挥绿色通道的作用,对于病情较为危重的患儿,立即启动绿色通道,进入抢救室实施急救,确保护理过程中不耽搁一秒钟。第二层是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不需要进行候诊,直接就诊并立即开展治疗。第三层就是病情不严重以及处于稳定状态的患儿,只需正常开展治疗即可[9]。

2.4 态度自然亲切,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随着护理内涵的丰富,患属及社会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护患沟通技巧在整体护理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儿科急诊护理工作中,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使护理工作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更能减少儿科日益增多的医疗纠纷。由于患儿年龄小,表达不清自己,家属往往成为孩子不恰当的代言人,加之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家长会表现出过分焦虑与急躁,这就会对护士提出更高要求,在患儿表现出非常痛苦之时,经常会抱怨诊断不明及护士各种护理技术不高等行为。此时,作为护士就要设身处地的为其着想,态度一定要热情诚恳、和蔼善良,并能随时向家长提供有关患儿病情信息,并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并对家长需要及时作出反应,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同时,对患儿家属的过激言词或行为,护士应该宽容大度,稳定情绪,尽量为其提供发泄的机会或应用沟通中的倾听、沉默等技巧表示理解,这样就会赢得家属对护士的信任。总之,护患之间的沟通是产生护患关系的基础,护士也只有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一切以患儿需要为中心,才能有效地避免一些在临床中常见的相互不理解而产生的误会、争执,这样就能较好地规避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当前儿科急诊护理工作中,各种不安全因素仍然存在,医院护理部以及每一位护理工作人员都要引起重视,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提高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并科学统筹资源,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最终消除护患矛盾隐患。

[参考文献]

[1] 张勤龙. 对当前儿科急诊护理工作的几点认识[J]. 中国民康医学,2011, 12(10):129-130.

[2] 黄静. 儿科护理人员业务技能对护理安全的影响[J]. 中国护理管理,2010, 7(3):57-58.

[3] 陈文山. 注重细节管理提高儿科护理安全[J]. 中国疗养医学,2011,9(8):75-76.

[4] 吴春红. 优化就诊环境提高护理成效[J]. 中国社区医师,2011,11(9):84-85.

[5] 李德生. 多方介入严厉打击非法医闹行为[J]. 当代医学,2010,7(2):25-26.

[6] 孙俪云. 强化法制教育提升医护人员自我保护能力[J]. 中国当代医药,2011,6(2):56-57.

[7] 李超. 注重护理技能提升提高患者家属满意水平[J]. 护理管理杂志,2011, 7(6):106-107.

[8] 王云. 护理软实力在建树品牌形象中的重要作用[J]. 中国医药导报,2011,7(3):65-66.

急诊护理安全第7篇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科2010年4―11月246例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明确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时要做好转运前的评估、准备工作,以及急救药品和器材的准备,加强相关科室的协调,提高护送人员的责任心,以确保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

【关键词】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护理

急诊危重患者病情危重且复杂,经急诊急救、复苏、早期处理后,转送至检查科室、手术室或病房,途中虽然只有几分钟至十几分钟,但仍然有存在许多加重病情的因素。如剧烈震荡、呕吐物致呼吸道阻塞、氧气供给不足、静脉输液管脱出、突然呼吸心搏骤停、脑疝形成等,患者随时会出现各种病情变化而危及生命。因此,本院为确保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制订了相应的流程,使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得到持续监护和生命支持。本院急诊科2010年4―11月接诊246 例危重患者,现将其院内转运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46例,其中男160例,女86例;其中外科疾病如颅脑外伤、血气胸、多发骨折、严重多发伤、大面积烧伤、全身多处刀砍伤等124例,内科疾病如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脑血管意外、上消化道出血、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呼吸衰竭、心肌梗死、癫痫持续状态、电击伤等91例,儿科疾病如高热惊厥、支气管哮喘、溺水等25例,妇产科疾病如产后大出血、宫外孕等6例。

1.2危重患者转运流程医生开出检查医嘱或住院证家属至急诊收费处付费或办理住院手续通知相关科室有急诊病人,如检查要优先以减少等待时间,收住入院,确诊床位,并告知需准备的物品向病人和家属解释转运的目的转运前评估病人病情,各管道妥善固定,准备好转运物品:急救箱、监护仪、呼吸皮囊、氧气枕、微泵等烦躁不安病人会影响检查及转运的安全,通知医生根据病情予以镇静或用约束用具等处理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危重病人由护士、医生共同陪同平车转运时必须拉上两侧护栏,途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安全进行检查护送回急诊科或其他相关科室。

1.3结果本组246例急诊危重患者均安全转运至相关科室及部门,在护送中无一例患者发生意外,尽管护送途中,使患者发生了病情变化,但经医护人员积极抢救,均转危为安。

2讨论

2.1危重患者外出转运观念更新 危重患者的救治生命链中,一些小型医院的院内外出转运缺乏规范,往往被忽略。危重患者的转运由护理员进行护送,而造成了一定的后果。一但该环节操作不当,不但影响危重病人的诊断及治疗,还可能发生意外或导致死亡,既影响病人救治,又恶化医患关系还可能产生法律纠纷。因此我院危重患者的转运均为护士或医生陪同,及时发现和处理途中出现的意外。

2.2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前风险评估 大部分人认为急诊科仅是转运站的角色,简单处理后马上送专科治疗或辅助检查。其实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其救治效果机会和风险是并存的。尤其是急诊科转运风险更大,甚至大于ICU的病人[1]。原因是急诊科的危重病人伤因、伤情的未知成分较多,需要检查和治疗的时效性更大,因此无论是医生的需要或要面对家属,无论是转运前或是转运中更需要进行风险评估。患者能否安全护送到达目的地,我们要求患者的生命体征评估特别重要,一般要求血压在80/60mmHg以上,SpO2在85%以上,有自主心律,心率60~120次/min,无严重的心律失常,有安全的通气通路,水电解质及酸碱基本平衡。如达不到上述要求,可在急救抢救室予以纠正并观察,需紧急手术者在急诊手术室进行。转运前还应评估危重症患者在转运中可能发生的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如窒息、心搏呼吸骤停、休克以及管道脱开、输液中断等护理意外,做好相应对策和准备好必要的急救设备。转运风险较大的病情主要涉及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的病人,必要时应和专科医生一起进行风险评估,对途中出现生命体征的明显变化,对症处理无效时要立刻终止转运。

2.3转运人员要求如何保证患者途中的安全以及相关的急救,搬运工作对每位医护人员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负责转运的护士既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还要有准确的判断力,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2]。护送的护士还应熟知途中的路程、所需时间。若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转运途中要求医生、护士共同护送。

3护理

3.1转运前准备

3.1.1转运前患者的准备经成功抢救后,需等病情稳定再行转运。意识清醒的患者,要做好解释工作,给予心理安慰,取得患者的配合;对于昏迷患者应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确保呼吸道通畅,痰液多者应先吸净痰液,防止分泌物、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对颅脑损伤的患者,转运前应尽量去除引发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包括降颅压药物的应用,控制其烦躁,并妥善给予约束;对外伤性出血部位进行有效包扎止血;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扩容;心衰病人的血管活性药物的微泵调整。认真检查各种管道的衔接是否紧密,妥善固定;如有气管插管应记录气管插管的刻度,检查胶布固定是否牢固,气囊充气是否充足;如有胸腔闭式引流管,要先用钳子暂时夹住引流管;如怀疑有颈椎损伤,应使用颈托;转运床应备有床栏,最好以整床转运,避免因搬运造成管道滑脱,甚至加重病情等等。

3.1.2转运前卫生宣教转运过程存在一定程度的危险性,必须认真计划转运的时机及过程细节,将外出检查及送入其它科室的意义、必要性与存在的危险性明确告知患者家属,指导转运过程注意事项及配合方法,同时认真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和途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信任,并征得家属的书面同意。对于转运急诊手术的病人,为其进行卫生处置外,还要对患者更换手术衣,以便手术室能更快地为患者进行手术及防止了手术室污染的机率。

3.1.3抢救物品和药物的准备 为预防转运途中患者的病情发生变化,如心律失常、 血压改变、呼吸异常等,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备好相应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利多卡因等。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需要不同程度的供氧,因此对于一般缺氧患者转运中可用氧气袋,用手轻压氧气袋,以保证氧气一定的流量[3];对于严重缺氧、病情危重特别是呼吸功能不全、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为了克服转运途中的空间限制给工作带来的不便,可携带氧气袋及简易呼吸气囊,通过接在患者身上的气管插管或面罩供氧,从而保障有效通气的进行。对于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转运过程中通过借助心电监护仪,监测危重患者心电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只有合理应用急救技术,才能保障患者转运安全。

3.1.4转运前其它准备急诊科在转运危重患者前应与相关科室及部门联系好,认真交代患者病情,确保所到科室了解患者病情并预测可能发生的意外。并交待需要的特殊物资准备:如呼吸机、监护仪、吸引装置、微泵等等,急诊患者优先检查等,避免了出现问题时科室间互相推诿、指责,避免因工作不协调,延长患者等待的时间而加重病情。转运前应将患者的所有相关资料全部带齐,以便接应科室及部门能更好地检查、治疗患者。

3.2 转运途中及检查时的护理

3.2.1 加强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对光反应、面色、心率、心律、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尿量以及各引流管的引流情况。尤其是多发伤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应防止搬动过程中由于变化引起重要脏器灌注不足[4]。

3.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护送途中应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解除气道梗阻(如舌后坠等)。脑外伤患者要注意颅内压增高的迹象,使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畅通及氧气的供应,确保生命体征平稳[5]。

3.2.3 保持各管道的通畅 护士经常检查各种引流管如导尿管、胃管、胸腔闭式引流管等的通畅情况。了解输液管道有无由于搬动发生外漏、滑脱,并调好输液速度。保持输液管道通畅,维持有效循环。一旦发生输液管道滑脱、堵塞现象,护士在途中及时发现后给予重新静脉注射,保证途中药物的使用。

3.2.4 安全转运 重症患者转运途中由于其心率、心律、呼吸、血压的变化较明显, 因此,转运途中护士应站在患者头部一边,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作好记录。正确搬运,防止再损伤,对于颈椎、腰椎损伤的患者注意平衡搬运。冬季要注意保暖。搬运时动作应轻稳,协调一致,避免拖拉动作。上下坡时患者头部应处在高处一端,以免引起不适。

3.2.5 仔细交接班 医护人员将患者安全送到相关科室,妥善安置床位后,与病区护士认真做好床头交班、书面交班、物品交班[6]。交清患者病情、抢救治疗经过、各种用药、检查以及转运途中情况,交清各引流管道引流情况、伤口敷料等情况,以利病情的连续、动态观察。待病房护士确认无误后予以接收,并要求在与病房、ICU、手术室的交接表上签全名。

4 小结

护送急诊危重患者不是一个简单的运送过程,而是一个监护治疗过程,是整个抢救过程的延伸,存在一定的风险。成功护送对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有着积极意义[7]。切实做好转运过程中的每项工作关系到患者的治疗及其预后。而制度规范化、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途中对急诊危重患者的生命支持,是安全转运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我们值得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 卢 勇,苏 磊.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杂志,2005,25(6):457-458.

[2]曹伟新主编.外科护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1.

[3]沈梅芳,楼一玲,董兰聪.预见性护理在ICU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7):958―959.

[4] 赵玉兰.急珍科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4,4(7):525―527.

[5] 金力芳.颅脑损伤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体会.齐鲁护理杂志,2004,10(6):445―446.

急诊护理安全第8篇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急诊患者;安全管理

急诊科室的病人大部分病情急危重,同时变化无常,发现迅速,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其护理风险非常高,极易引发医疗投诉和纠纷。因此,急诊科一定要在护理管理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进而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本文笔者选取2013年9月-2015年4月在我院急诊科接收的患者一共有82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5年4月在我院急诊科接收的患者一共有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当中,观察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在18-54岁,平均年龄为32.7±5.9岁;对照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在20-57岁,平均年龄为35.1±6.2岁。两组病人相关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一般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监护[1],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1.2.1完整规章制度临床护士长要根据自身科室相关特点,同时以护理安全管理制定作为依据,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制度,并且还要征取病人的同意,以免发生医疗纠纷。另外,对意外突发性事件还要制定一个应急预案,使相关规章制度给予不断完善,进而保证急诊科室护理工作顺利进行。1.2.2增强风险管理意识急诊科室相关领导要每个月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参加相关培训工作,其中包括急救护理知识、设备操作以及物品使用方法等,并且大家要在一起进行探讨,同时对工作当中发现的问题给予总结,分析,临床操作当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同时制定一个完整的急救操作流程。另外,急诊科室的临床护士还要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要明确掌握,可以拿起手中的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1.2.3规范护理书写记录临床护士在密切检测病人病情变化和救治期间应该规范护理书写记录,确保书写记录客观、真实、准确,尤其是高度关注“三无人员”,留院观察病历应该给予有效存档,并且还要定期审核检查病例。1.2.4抢救用药和仪器管理急诊科室应该增强管理抢救用药和仪器的保管,应该有专门人员进行管理,同时对药品和仪器给予清洁以及保养,并且还要做好收取和登记,每天要对仪器使用情况给予检查以及清点,如果发生异常情况要立即上报,并及时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1.3临床观察指标(1)对两组病人抢救物品完好率和护理缺陷发生率情况给予记录对比;(2)对两组临床护理质量评分给予记录对比[2]。1.4临床统计学处理采取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抢救物品完好率和护理缺陷发生率情况对比观察组抢救物品完好率明显要比对照组高,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P<0.05),详见表1。2.2两组临床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对比观察组临床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在临床医疗工作当中,护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关键的焊接,其可以表现出连续性、动态性、具体性以及直接性的特点,并且具备非常强的技术。临床护士在临床操作期间与病人长时间接触,所以,具有非常高的护理风险。现如今,随着人们知识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的相关法律和维权意识也逐渐增强,然而急诊科室因为其特殊性,在每一个环节当中均存在护理风险,因此,如何降低护理风向,使急诊临床护理工作顺利进行已经成为相关人员热烈讨论的话题。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3],在急诊病人安全管理当中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使护理风险降至到最低,对护理薄弱环节给予改进和完善,并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同时还可以提高护士自身护理风险防范意识,进而避免发生医疗纠纷,目前,被众多基层医院广泛应用,和本文试验结果相一致。总而言之,在急诊安全管理当中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可以使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减少,使临床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潘多,祝莹,陈水红,等.急诊抢救室危重患者流量变化规律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7):599-601.

[2]孙萍,李晓红,吴蓉,等.建立标准化转运流程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4):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