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风险管理问题

风险管理问题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09 16:08:10

风险管理问题

风险管理问题第1篇

即使是在信息化成为主流的当下,在人与IT之间,占据主导地位的依然是人。所以,不能将所有的问题都归结到IT上。

6月下旬,包括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的工商银行出现了系统故障,不仅柜面业务无法进行正常办理,包括ATM、网银、手机银行在内的多项电子渠道业务也都无法正常使用。

 

事件发生后,该行在微博上回应“因计算机系统升级原因造成柜面和电子渠道业务办理缓慢。目前系统已恢复,各项业务正常办理。”

上述事件再一次凸显金融行业防范IT风险的重要性。但是,来自中金数据系统有限公司业务连续性服务中心总经理尹晖提出:很多时候,IT风险问题的根子出在管理上。

在刀尖上舞蹈

尹晖与金融行业打交道已经有很长时间,他直言:“银行本身就是靠经营和管理风险来赢利的。”银行在吸收存款后,再把款贷出去,从中获得利润。在这个过程中,银行需要承担这样的风险:贷款到底能不能收回?而一些国际型的贷款,需要将人民币转换成不同的货币单位,涉及不同的利率差额。而利率是每天都在变化的,尤其在美国金融危机后,人民币不断升值,这也给银行在货币转换之间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风险。

 

可以说,银行在刃尖上舞蹈,经常与风险擦肩而过。不过,尹晖认为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银行业的营收情况比较健康,至少在赢利能力上与其它行业如制造业和流通行业相比好很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的金融行业并不是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它还在政府的强制管制之下。这种管制有限制,也有保护。银监会和人民银行表示会在将来一步步放开利差管制,让利率市场化,那么这对现在的银行就提出了问题:将来在没有这种政府管制、保护的情况下,你如何确保各项业务的盈利水平?贷款可以贷给谁,不可以贷给谁,这需要有一个比过去更谨慎的考虑。因为银行就是靠钱生钱的,你必须要非常审慎地经营,才有可能从中赢利。”

 

而地震、台风、火灾、暴力事件等形式各异的“天灾人祸”都会对金融机构的经营造成很大的影响。尹晖说:“银行必须要有防范各种风险的能力。如果我们有一个更好的防范工具,会让银行减少损失。”

 

风险不仅在IT

尹晖认为风险管理所涉及的内容很多,IT管理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远非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系统停机这么一个问题。“很多IT的事故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开始是一个IT的问题,但是最后演变成了管理问题。”

 

2010年,一家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出现过一次中断事故。其实这个行的灾备体系已经做得比较完善了,但最后还是造成了几小时的延误,并不是技术上的修复时间长,而是出现问题后,迟迟没人决策。“因为涉及到庞大的现金问题。你决策了,你能不能担这个决策带来的所有责任?谁去做这个判断。这个原因导致了延误很长时间。”尹晖介绍说。在国外,这种授权是很明晰的,一个区域级出现了问题,这个区域级的CEO就应该对此全权负责,全球的力量都会给他合理的支持。

 

同样在另一家银行也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在做一个系统的升级后,要做一个非常完整的测试,然后要有一个评估报告,最后投入使用。但是这个银行在升级后的测试并没有做得很到位,结果系统升级了之后,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虽然进行了一些事后回退,但是效果终究不如前瞻性的预防来得有效。尹晖说:“很多时候,一些银行出现的所谓系统故障都是这样的,一个小环节上的不谨慎,一个系统上的小故障,最后在终端上被放大了。这其中往往是由于管理上的问题。IT层面的问题其实是容易解决的,但是管理层面上的问题,很容易把问题放大。”

 

同样,针对自然灾难,服务商也必须要有所准备。尹晖介绍说,四川雅安地震,本地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金融机构在灾情发生的24小时内,就把应急业务车就开到了灾区,而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是在三天之后进入灾区。“因为这家金融机构在2008年有过一次经验了,所以这次能够这么快的反应。”

 

意识培养很关键

中金数据是国内比较早给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做大型内部管理系统的方案商。早在2008年,就为一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做了相关的灾备管理系统。而这家银行当时并非主要去做,而是为了走国际化合作,需要满足当时的“巴塞尔II协议”(注:“巴塞尔协议”是国际清算银行的巴塞尔银行业条例和监督委员会的常设委员会“巴塞尔委员会”通过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的简称。“巴塞尔II协议”的初衷是资本要求与风险管理紧密相联。)中的相关规定,所以找到了中金数据。

 

要所有会员单位能够达到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对重要的系统进行识别等要求。当时国内很多银行为了改善管理,强化治理,同时它们有很多国际化的战略合作伙伴,他们在内控、内部治理、风险管理上有一个非常强的市场化的能力,是一个相互整合、相互影响的过程,所以产生了这么一个结果:国内的银行开始注意这方面的工作。

风险管理问题第2篇

【关键词】民航空管;问题管理;风险管理;风险因素分析

0 引言

早在2006年,国际民航组织(ICAO)和有关机构就预测,到2020年全球航空运输量将在当时的基础上增加一倍。近十年来,我国民航航空运输量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数据表明2010年我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已经从2003年的世界排行第5位上升到世界前3位,并且未来十年仍将以10%的速度增长。航空运输量的持续增长也给民航空管安全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我国民航空管安全管理风险评价体系的很多指标还存在着局限性和实质性,同时缺乏标准性、连续性,不利于风险的动态管理。因此,构建并建立成熟的,可信赖的安全管理体系并在其基础上实施基于问题的空管安全风险管理模式是我们民航空管安全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1 我国民航空管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近年来,安全管理体系概念(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MS)逐步被航空业发达国家所采用,国际民航组织已在其公约附件中要求成员国在机场、空中交通管制和飞行运营等单位建立SMS。有关资料统计,70%的世界民航的飞行事故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剩余30%的原因主要是天气、机械故障和其它原因。因此,民航空管安全工作的核心是人,做好每一个参与安全生产的人的工作,就抓住了安全工作的关键。而问题管理恰恰是紧紧以人为核心,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识别安全风险,解决安全问题及其隐患。所以,研究并实施问题管理为中心的安全管理模式,对于扭转民航空管安全工作局面,有着很大的帮助。问题管理倡导全时空、全方位、全过程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问题管理变间接管理为直接管理;变专职管理为全员管理;变滞后管理为超前管理;变僵化管理为创新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模糊管理为务实管理。借鉴这种新型的安全风险管理模式在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实施以问题管理为中心的民航空管安全风险管理模式,实现安全风险的动态管理、主动管理和超前管理,在这种模式下构建并建立民航空管安全管理体系,对于适应民航空管安全工作的新局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2 问题管理与安全工作

所谓问题,是指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事故或意外。问题管理是一种行动型的管理职能,它谋求确认那些可能影响组织的潜在或萌芽的各种问题(立法的、规章制度的、政治的或社会的)。然后,动员并协调该组织的一切资源,从策略上来影响那些问题的发展。问题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促成有利于该组织的公共政策。

由于安全工作的目标难以确定,安全工作的结果难以量化,事故的偶然性等原因,给安全工作的计划部署、监督控制、验收评比等带来了许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更有必要在管理的大框架下,把注意力投向于问题,实实在在地在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做工作。并以问题的解决程度,作为衡量安全工作达到水平的度量。通过实施问题管理,企事业单位能及早地发现影响其潜在的或萌芽状态的各种问题,及时采取必要措施,控制和解决这些问题。

3 基于问题管理的民航空管安全风险管理模式框架

民航空管安全管理工作要围绕航空安全问题为中心进行制度、组织、日常管理方面的构建,构建基于问题管理的航空安全风险管理模式,首先是在制度层面,将问题管理制度化,落实问题管理责任规范安全管理;在组织结构方面,为保证问题处理的有效和及时,需要进行组织流程的重构,尽可能使组织扁平化;在安全日常管理中,注重强调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突出惯性、重点问题的控制,突出问题管理的分析和经验积累,将风险识别和恰当动作贯穿于问题管理的过程中。此外,还要注重将安全管理工作与企业危机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1)在制度层面,通过将安全问题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将问题的安全管理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将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从一些问题管理的实践经验看,不但要将问题的后果影响落实到个人,而且需要鼓励从业者积极识别自己的、别人的和组织的问题、暴露自己的、别人的和组织的问题,通过各种形式的讨论,启发和培养个人识别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我国航空发展步伐不断加大,风险积聚效应越来越明显,客观上越来越要求民航全体员工积极主动的参加到风险安全管理工作中。实施安全风险问题管理,化过去专职部门的安全管理为全员管理,化过去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无疑能适应航空业快速发展带来的风险管理客观要求。

(2)在组织层面,空管单位具有人员多、组织层次丰富、规模大的特点,在实施基于安全问题管理的危险管理模式中,应进行组织流程的重构,尽可能使组织扁平化,提高安全问题信息的流动速度,保证安全问题处理的有效和及时。这种组织流程的重构也不需要每个信息流动环节上都设立相关实体部门,除了一定要有职责明确的由专家、管理者组成的专职安全问题处理委员会外,其他的可以是虚拟化的部门,由安全问题处理委员会赋予明确的职责。

(3)在安全日常管理中,从问题管理的实践经验中看,通过绩效考核,强调员工和管理者,尤其是强调管理者的安全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能力,对于高效的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突出惯性、重点安全问题的控制,对于一再发生,屡禁不止的安全问题,要有相应的惩戒措施。由于航空业的风险种类复杂多样,管理面临的安全问题多,而安全管理可运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需要强调安全问题的轻重缓急,注重解决问题的整体效益考虑。对于直接危及航空安全的重点问题要突出管理,强调对于问题解决的适度反应,实现安全效益最大化。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安全问题的分析和管理经验积累,积累安全问题的适度反应阈值,注重对安全问题进行跟踪和分析,进而建立基于航空安全问题的风险预警系统,使解决安全问题的措施直接有效。

(4)航空业实施基于问题管理的安全管理要注意与危机管理融为一体。危机管理属于企业公共关系的范畴,传统的危机管理是危机处理的狭义概念,随着现代风险的扩大和管理方法的进步,现代的危机管理理论强调危机的事前预防。航空业是高风险行业,安全问题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危机,直接威胁企业生存空间,因此,经营者有必要从整体上注重资源部署,将安全管理与危机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施基于问题的安全管理有效地消除危机的发生;同时一旦发生危机,通过积极地实施基于问题的危机处理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并通过总结教训,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危机管理理论指出,随着问题的发展,企业面临的压力将越来越大,付出的成本越来越多。因此,危机管理工作应该集中在问题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可见,在资源部署上在保障危机管理能够衔接安全管理工作的情况下,资源分配重心应向安全管理倾斜。

4 新模式实施后的优点

事故的发生可以说是安全问题管理失效的体现,通过直接抓安全问题,促进安全管理工作,可以说是抓住了安全管理的实质。问题管理倡导全方位、全时空、全过程地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提倡基于安全问题的管理模式具有的优点如下:

(1)由个别部门少数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变为各职能部门全员额的安全管理;

(2)使安全管理的层次扁平化,把安全工作直接伸向基层一线,使存在的问题及时被发现,并迅速反馈到决策层;

(3)将安全问题的发现和处理变成一种经常性的活动和制度;

(4)可营造一种安全危机意识和责任感,促使大家主动提自己的安全问题、提他人的安全问题、提组织的安全问题,强化领导和群众的权责意识,培养责任心,营造了安全文化氛围;

(5)这种管理模式本身也是一种务实的管理方法论,它强调的是安全管理的安全问题导向,有利于明确人们的思想,使安全工作中模糊的“管理”二字被清晰地界定。

5 结论及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基于问题管理的安全风险管理新模式下,对于安全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和优化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新模式运行主要有注重强调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突出惯性、重点问题的控制,突出问题管理的分析和经验积累,将风险识别和恰当动作贯穿于问题管理的过程中。从空管单位的安全工作开展来说,任何一个安全事件的产生,都亟待着空管安全组织结构的全体成员在事件的基础上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发现更多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民航安全风险管理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上都有很大的发展前景,随着风险管理时代的到来,又赋予了它新的思想和内容。不仅仅是航空业,谁先去挖掘谁就取得了安全风险管理的主动权,这对我国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的各行各业来说更加尤为重要。只有抓住了机遇,把安全风险管理的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到实践中才能保障民航空管的持续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刘钧.风险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黎威.东方航空公司的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2010.

[3]邹国良.加强中国民航空管安全风险信息管理迫在眉睫[J].中国民用航空, 2004(11):56~59.

[4]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评估管理办法[S].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2011.

[5]杨军.立足现场控制实施问题管理实现安全生产的有序控制[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4(1):38~39.

风险管理问题第3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 风险 管理

中图分类号:TV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169-02

水利工程建设是自改革开放以来迅猛发展起来的一项工程,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其规模也逐渐扩大,在这样的势头之下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水利工程是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也与一些人为的因素有不可避免的联系,所以,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与风险伴存的。我们如果想顺利的开展水利工程的建设,就要对存在的风险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该文主要对水利工程中的风险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对于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要进行避免,对于自然因素造成的问题要进行预防。

1 合同中的水利工程的风险管理问题

在水利工程的风险管理的问题当中,合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也是以后法律纠纷上面的一个比较有利的证据。在合同的风险问题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承包工程的负责人的一些认为的原因所造成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一些突发的自然环境的因素所造成的,在合同上面,我们需要对这两方面造成的风险问题进行详细的说明。

对于合同的相对人也就是工程的承包人造成的风险是由于其个人的行为所造成的,这些行为可能是建设当中因为资金问题而造成的工程的质量没有得到保证或者工程的工期延误抑或是在工程中的其他的一些问题。在建设当中,这些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问题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就要对其采取措施。在我们将工程承包给合同相对人的时候,我们应该对承包的公司的实力以及此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考察,此公司以前的项目可以作为我们的参考项目,我们可以从已建设好的工程看出承包公司的实力以及对工程是否负责人,这样我们选择出来的公司才符合我们的要求,也会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因人为原因而造成的风险问题。

水利工程的建设是离不开自然环境的,而这些自然环境中的许多因素是具有不确定性的,是会有突发事情发生的,然而这些突发的情况也是不可避免的,会为工程双方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我们在进行工程建设之前,在合同当中应该把自然环境引发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说明,对于自然环境的责任问题进行详细的说明以免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儿发生不必要的纠纷,这样不仅会影响工程的进展,还会为工程双方都造成更大的损失。

在水利工程的风险管理问题上,法人的风险意识一定要充分。对于法人来说,他们的风险意识比较淡薄,对于一些存在的微小的风险,他们并不在意,这样在问题发生的时候就会给法人带来许多的困扰,造成经济的损失,也会为公司以后的发展带来困扰。所以,我们在制定合同的时候需要对一些细微的风险问题提起注意,并对于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投保,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法人的经济损失。在合同当中,投保人十分的重要,如果是工程的承包人来进行投保的工作,对于许多存在的风险问题都没有考虑到,甚至于他们认为这些根本就不会危及到他们的利益,所以不愿意多花费成本在这些风险问题的投保上,所以,如果法人作为投保人的话会带来许多的好处,工程的好坏以及风险问题会危及到法人的利益,所以,法人在投保的时候会对于一些细小的风险问题都十分的重视,万一以后发生了问题,他们所需要损失的金额就不仅仅是投保所花费的钱了。综上所述,在工程的风险投保工作方面,我们主张法人来实施这项工作,这样就可以避免因风险问题的出现为公司带来经济损失或者是延误了工程的进行。

2 保险经纪人的风险管理问题

保险经纪人是伴随着保险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门职业。保险经纪人与普通的人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虽然保险经纪人的工资也是由保险公司发放的,但他们主要服务的对象却是投保人。他们对于投保人的工程当中存在的任何风险管理问题进行分析,为投保人设计比较合理的投保计划,对于投保人的疑惑进行及时的解决。在工程出现风险问题的时候,保险经纪人应该想出解决的方式,协助公司向保险公司进行索赔的工作,尽最大的努力将公司的损失降到最低。

对于保险经纪人来说,拿着保险公司的工资还是主要为保险公司的利益为主的,但是保险经纪人与那些普通的保险人相比能为投保人带来的好处却是很多的,所以,我们花费相同的钱来聘请一位保险经纪人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有利于风险的评估以及处理相关的赔偿问题,这样使投保人的利益得到了保护,使工程中的风险得到了最大的保护。

3 对公司体制的风险管理问题

在公司当中人员的责任意识比较模糊,监督部门未尽到其责任,使工程的管理问题得不到很好的处理,员工的风险意识比较淡薄,只是注重上级下达的指令,对于自己本身来说他们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去处理工程中存在的风险管理的问题,这样会造成风险的评估问题出现很大的漏洞,如果出现任何问题都会为公司带来很大的损失。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应该在公司当中建立合适的管理体制,责任分配明确,对工程的审核严格执行。这样的责任分配到个人就可以避免他们对工作的不负责任以及责任的推卸,对于水利工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准确的评估,这样会督促他们对每一个细节都更加的严谨,可以更加完善的优化公司的管理体制,对风险管理的问题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减少风险在水利工程建设当中的发生。

4 成本的风险管理问题

在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一般都是由国家出资进行建设的,相对应的,风险也是由国家来承担的。在这样的体制之下,国家对于风险的管理问题不能及时的解决而且处理也不会很妥善,另一方面,建设单位因为工程是由国家出资而且造成的损失也是由国家来进行赔偿的这一原因,他们对于工程建设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没有进行准确的评估,对于一些细微的细节根本不去认真地考虑,在发现存在的问题之后,由于建设公司不想承担投保的费用,对于一些存在的风险根本就没有进行相应的投保,这样会为国家造成更大的风险问题以及经济的损失。

为了减少工程建设当中的成本耗费较大的问题,国家应该采取一定的对策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应该请相应的部门想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对于项目的投保工作来说,它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需要耗费很大的人力以及物力去完成这项工作,所以,我们在进行投保的时候需要对投保的风险以及投保的流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在投保的预算方面属于单独支出的项目,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应该对风险管理问题等方面的投保意识应该加强。在现在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对于风险的投保还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建设公司在未来成本的问题上存在许许多多的顾虑。这样就导致了评估的风险有很多投保没有涉及到的,这样如果在以后出现了问题会为国家带来许多的问题,会为国家在水利建设方面的成本增加负担。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当中,由于国家的资金的投入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对于工程建设当中的风险问题进行准确的评估,并对于评估的风险进行仔细的投保,值得特别说明的问题是我国虽然是承担了水利工程的建设的资金,但是水利工程中的投保资金并不在国家的承担范围之内,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处理好风险管理的问题,减少工程的成本就需要国家采取相应的政策,对于资金的应用进行详细的控制,对于承担工程建设的建设公司设定一定的审核标准,督促建设公司对于工程的建设以及风险的评估和投保工作。有了国家的政策才能对建设公司有约束的作用,对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投保,这样就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保证了国家的利益。

5 结语

水利工程在我国属于一项公益性的建设,也是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有帮助,在我国是有巨大的有利作用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一定要保障其质量以及资金的节约。水利工程是一项风险问题比较多,影响因素比较多得工程,建设公司在任何一个方面都要提起注意,对存在的任何一个风险都进行评估以及投保,这样才能保证自身的利益以及工程的顺利进行,让水利工程能尽快的服务于人民,发挥它的真正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冯慧芬,冯宗义.浅谈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风险管理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3):74.

[2] 杨组建.浅析中小型水利工程的风险管理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0).

[3] 史秀惠.关于黄河防洪工程管理工作探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1(4):214-216.

风险管理问题第4篇

在企业经营当中,企业法律风险与商业风险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风险问题,相较于企业运营中的商业风险,企业运营的法律风险是可以防控的。对此,企业经营中应该培养相关的法律风险意识。法律风险意识的培养,对于企业运营可以起到预防法律风险和节省运行成本的作用。企业经济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必须要守法经营,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要实现企业健康发展,对于企业的法律风险的防范与控制都是至关重要的[1]。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与定义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法律风险是有着明确的定义的,企业法律风险是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一种,是指基于法律规定或者是双方合同约定,由于企业的外部法律环境发生一定的变化或者是法律主体的作为以及不作为的行为,而产生的对于企业负面法律责任或严重后果的可能性。它的前提是以法律制度与企业签订的合同作为根本的依据,对企业法律的风险进行管理与约束,企业运营中的违约,侵权等行为都是企业法律风险的内容。

二、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特征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强调在风险发生前防范风险,对于法律事务进行防范,事先对于风险采取手段并加以控制,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制定应对计划,以便实现企业中风险的最小化与企业相关利益的最大化。二是强调围绕企业目标,无论进行何种的法律风险防范,都要以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与利益为基本方向。在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当中,必须充分结合企业本身的发展目标与经营前景。三是强调采用综合的方法来进行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法律风险管理是从风险管理中脱离发展壮大并且完善的,风险管理与法律风险管理中有许多共同之处,不同的是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是在法律范畴之中的,企业法律风险是集应用法学与管理学与一体的一个特殊管理方式。

三、企业管理中法律风险问题

企业法律风险中包括企业设立及解散的风险,公司内部权益纠纷的法律风险,企业改革,兼并及投融资的法律风险问题,以及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问题,合同风险,企业侵权纠纷,涉外案件,人力资源纠纷,经营管理人员违法犯罪等等法律风险。企业法律风险包括在企业经营中的方方面面,企业对于法律风险意识的加强是十分重要的,法律风险防范需要涉及到企业经营,发展的方方面面,一旦发生法律风险问题,企业的发展也岌岌可危。因此,在企业中建立现代化的企业法律管理机制,健全企业中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使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减少风险是至关重要的。

四、企业管理中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

在我国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就是建立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在我国高速发展且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任何企业的经营管理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风险,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一旦企业出现风险,这两者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我国企业法制工作的渐渐完善,国家对于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也在不断地被提出与重视,目前,我国法律法制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就是围绕着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工作展开进行。

五、企业运营中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组成与构建

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基础,管理层加强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明确企业运营中的管理环节的法律风险源的控制,实施必要有效的控制手段,确保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贯彻法律风险防范措施,从而在企业运营中建立完善的法律风险防范制度,以求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稳定封闭的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这样的做法可以有效保障企业生产与经营过程中法律风险防范的有效性。无规矩不成方圆,在一个长期稳定发展的企业当中,拥有健全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与法律审核程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对于企业未来发展十分科学合理的制度。

在企业经营的进程中,贯彻落实解决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中的常见问题,是确保一个企业长久稳定发展,防范风险的有效决策。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措施的实施与发展壮大也是一个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必经之路。在一个优秀的企业发展的进程中,拥有良好的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

[法律硕士论文参考文献]

[1]许超伊.刍议完善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对策及建议[J].现代商业,2017(24):81-82.

风险管理问题第5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研究

一、我国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审计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审计机构独立性问题

从社会层面上来看,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相比于国外的会计师事务所具有一定的差距,我国许多会计事务所在审计工作中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大多仅仅是避免政府的规章制度,严格的审计要求等方面带来的不必要麻烦而聘请的注册会计师,而不是出于提高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的目的。从审计关系上来看,研究表明,审计的独立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审计收费的影响,可以说审计收费在审计独立性的比重过高,从而影响审计的独立性。我国近几年会计事务所的数量呈上升的事态,相反,正是数量的剧增,经济的下行压力加大,竞争激烈,致使事务所为了在同行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就会降低审计成本,争相降低收取费用。从而加大审计风险。从理论上来看,会计事务所和客户是一种平等互利的关系,然而在利益驱动的作用下,大多的事务所与客户则形成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就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审计机构的独立性,直接导致了各个部门人员对自身职责了解不清晰,进而造成在问题出现时互相推卸问题的现象。

(二)工作流程不合理问题

制约风险管理审计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不同的企业差异化流程体系的缺失。从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存在的目的上说,运用一些管理方式保障产品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审计过程中不仅需要技术和制度方面引进套用固定的模式,还应该与所在的中小型企业具备的特点相适应。而相比现行的风险管理审计流程通常是先以固定的模式作为参考,对不同的客户个性化的业务没有进行专业设计,对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审计过程中,将一整套的流程体系运用到企业里,造成审计过程的繁琐性,从而导致效率低下,管理混乱同时对于服务流程的规范也不精细,流程优化不足还导致了审计的成本增加。

(三)技术的落后性

由于我国的信用体系不完善,在对企业进行审计的时候没有相应的判断的参考体系或信息管理系统的不完善,没有建立覆盖所有个人和企业的信息系统,使信息在调用时比较困难。我国的大部分企业都是处于这个阶段,只对审计问题仅定性的层面进行管理,对定量方面则没有相应的剖析,这样做会对风险管理审计的有效性带来一定的影响,甚至导致审计的无效,浪费了资源。而在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时,审计过程需要网上申报、审批与文件录入,必不可少的要用信息库对客户的信息进行存储与更新。

(四)组织机构的不完善问题

我国近几年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审计流程的设计中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导致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组织机构不完善的问题,这一问题使得在岗人员对自身的职责不明确,风险承担主体也具有了模糊性,当发生问题时,各个部门之间就会相会推卸责任,无法高效的解决所发生的问题,这也间接反映了我国无法在企业风险管理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发展到战略高度。

(五)专业风险管理审计人员的缺乏

风险管理内部审计最基本的是在于审计人员,专业的审计人员是内部审计的重中之重,对于我国的审计发展相对起步晚,发展慢,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人员需求远远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各个企业为了满足政策要求,只能启用一些没有审计专业基本技能或没有相应的审计经验的人员,这些人员往往缺乏实践经验,自身的知识储备不能有效的运用到案例中,自身的工作能力较差,从而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从我国现实的角度而言,企业聘请的注册会计师对企业本身的基本情况都不是太了解。所以,加强对风险管理审计人员修养与能力的提高将会对风险管理审计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文献综述

西方学者对风险管理审计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主要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方面是在风险管理过程方面,A-UKandIreland(2000)认为风险管理审计可以将风险管理与企业经济活动相结合;Allegrini(2004),他认为通过进行风险管理审计可以使企业了解自己在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从而合理地进行经济活动;第二个方面咨询服务方面,对于咨询服务来说,相关从业人员有责任与义务对企业提供相应的咨询活动,帮助其寻找解决方案。咨询服务对企业的影响表现的尤为突出,也是当今企业经营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风险管理与审计关系的研究:陈书丽(2005)认为,风险管理审计是以改善组织运营的一种保证活动与咨询服务;陈磊(2006)认为,就我国目前的审计行业现状来说,有这样一个趋势,就是要完全将企业审计与风险管理融合,对企业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做出预测,使企业的经济活动可以顺利进行。陈留平(2007)从审计管理角度着手,揭示内部审计的相关概念,对风险管理进行深入的思考。第二,存在的问题研究:杜鹏远(2000),指出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存在问题,风险管理中缺乏独立性,审计人员结构体系不合理等。杨莉(2004)认为风险管理审计过程中相应的法规并不完善,没有对审计人员行为进行明确的规范。李晓春(2008)等人对我国审计风险管理工作的困难点与重要性进行分析且对我国在这方面的长远发展提出了有效的建议。李俊林(2009)分析了我国在这方面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以此为基础,给予了我国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具体方案。第三,关于风险管理审计作用的研究,其中,张慧清的研究较为完善,她通过对有关公司数据的调查分析得出了风险管理审计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李曼等人探讨了风险导向在风险管理审计中是如何实施的。综上所述,国外对企业风险审计的研究非常成熟,提出了许多有效的见解,但由于国内外企业所处的环境差异,我国对企业风险审计不能完全复制与照搬,而这个方面对于我国来说还属于新兴的事物,因此在某些方面的研究上仍存在着一定的争论。本文旨在对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中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三、上市公司加强风险管理审计的必要性分析

目前,在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流程不够完善,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性存在缺乏,这也使得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发展有更加广阔的发展趋势。同时,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同行业的竞争导致风险管理审计面临的问题更加的严峻,为了使上市公司能够稳定的进行经济活动,对上市公司进行风险管理审计研究是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上市公司加强风险管理审计的必要性

1.应对风险日益增大的经营环境需要。企业在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要使企业生存和发展下去,就需要企业的技术水平与运营能力还有风险管理水平,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化,经营的风险也很大程度的增加,如:国家的政策导向、对手的竞争以及法律的变化等都会导致经营风险,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巨大的损失。2.改善公司治理机制的需要。从我国审计行业的角度上分析,风险管理审计一方面能够让高层的管理人员通过审计管理制定更有效的方案来的防范出现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使企业的股东能够深入了解审计风险,增强股东的投资信心。从而促使企业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成功的运营,进而达到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目的。3.企业风险管理的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对风险控制也越来越重视,企业在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提高竞争实力,实现股东的最大化,风险管理审计是企业管理的关键,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规避风险,提出可行性方案。

(二)加强风险管理审计优势

1.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审计能够有效的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和初步判断,并对预测的风险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行分析,大大的降低企业由于风险带来的危害,减少审计风险产生的危害。从而使得企业在经济活动中避免盲目性与无序性。2.对于上市公司进行风险管理审计时,通过对同行业的竞争企业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来获取足够的经验与教训,在根据自身的风险有效的结合,制定出正确合理的解决方案。

四、强化我国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审计的政策建议

(一)提高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当前我国审计管理现状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对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从而使风险管理审计工作能够有效的展开并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就需要对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进行完善,以下将从两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一是加强审计制度的建设,提高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如:把会计事务所的性质更改为行政事业单位,发挥其在审核经济实体的过程之中的强大力量,同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相应措施,使企业与会计事务所的力量处于一种平衡机制;二是对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进行完善,如:对会计事务所进行文化建设,增强从业人员职业基本素质,加强从业人员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实际的业务水平。在增强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利于增强我国审计行业的整体实力,另一方面对降低上市公司的审计风险,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二)明确审计工作流程

风险管理审计的流程先是有固定的模式作为参考,但是没有对不同的客户个性化的业务流程进行设计,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经济活动对公司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审计人员仅仅使用一套较单一的流程运用在审计管理上会增加审计过程的繁琐性。因此,在对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审计流程的优化方面有如下建议:1.强调以客户为中心。2.注重业务效率与风险管理。3.借鉴而非照搬固定的工作流程模式。4.为了使对公司的风险管理审计能够正常的进行,审计人员需要对被审计对象的相关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并未其提供个性化的业务工作流程,以客户的需求为基本点,整合并优化各类资源,同时,做好市场定位并且以客户细分为基础设计流程;完善配套机制,改进风险管理审计中的各项管理体制;完善其岗位分配,使分工更加专业化,减少流程重复,把业务操作手续简单化;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改进业务管理方法。

(三)健全审计信息技术系统、优化公司内部审计组织机构

对上市公司进行风险管理审计充分利用强大的审计信息技术系统作为支撑,并利用强大的信息系统代替人工系统进行工作。随着技术的更新加快,研发的费用也相应的提高,所以在技术投入方面,每个会计师事务所都应该增加投资,建立强大的信息技术系统。与此同时,我国政府应该给予一些奖励政策来鼓励技术发展和创新,还应该引进国外的先进的高科技。在健全审计信息技术系统的同时,优化公司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达到人岗匹配,使得在职人员的岗位职责明确,风险承担的主体清晰。

(四)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完善风险评估系统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企业在全球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使得企业在国际的竞争中越来越具有挑战性。这也对我国的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我国会计事务所机构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引导。一般来说,注册会计师的素质包括很多方面,例如:技能、知识、性格、动机等要素,通过培训让注册会计师能够熟练的掌握技能和相关知识,也通过这种方式来相应的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会计师事务所应该更加重视实质而不是重视形式。达到效率优先,重在实质的培训效果。并且对培训人员进行能力水平、性格相关的测试,来有针对性的进行制定培养方案,加强训练的力度,完善培训的内容。从而弥补会计师存在的问题,及时更新其知识储备。既要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也要完善风险评估系统,风险评估系统的完善有利于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也有利于我国现行的风险评估系统的完善,弥补以前在风险评估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对未发生风险进行一定防御作用。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对风险管理审计进行辅助,发散从业人员的思维,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使得审计人员在工作中更加积极,有效的完成任务。对于企业的审计过程中,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和风险审计操作平台。

参考文献:

风险管理问题第6篇

一、我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用评估体系残缺

金融业的展业活动以诚信原则为基础,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金融机构为人们提供的不只是产品和服务,而更是一种信用。诚信原则始终贯穿着金融领域的各项活动,但是在我国,目前尚缺乏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致使金融机构很难进行信用审核,严重的束缚了金融业对风险的规避活动。

(二)承担风险的主体不明确

风险无处不在,有风险就必须要有承担者,想要有效的对风险进行规避和管理,首先必须要明确承担风险的主体,只有确定了风险的承担者,才能更好的转嫁风险。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过程中,承担风险的主体不够明确,结果导致国家财政代替银行成为了金融风险的承担者,当财政出现了巨额赤字,最终就会引发通货膨胀。因此,承担风险的主体不明确是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中的严重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风险管理的理念陈旧

在发达国家里,金融机构非常重视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原则,他们把风险规避和创造利润结合在一起,在进行风险管理的同时注重创造收益。而在我国,人们通常把风险和盈利放在相互对立的角度,不能正确的认知风险,阻碍了自身的发展。规避不等于逃避,风险管理是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转嫁与管理,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许多机构为了逃避风险而放弃自身的业务,不仅导致业务大量流失,最后反而降低了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由此可见,我国的风险管理活动需要创新理念,只有打破传统理念的束缚,风险管理才会在实践中取得效果。

(四)风险管理的体制不完善

健全的体制是有效进行风险管理的保障,我国的金融体制经过多年来的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不够健全,尤其是在风险管理这方面,缺少完善的运作机制和组织制度,大部分金融机构都没有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使得在规避风险的时候各部门之间无法顺利的衔接,导致风险管理活动很难取得实效。

(五)风险管理的方法落后

从全球来看,风险管理的旧方法已经逐渐开始向风险量化管理转变,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研发出了计量模型。在人类的社会里,只有掌握正确的处事方法才能让问题迎刃而解。现阶段,我国对风险的量化分析能力比较薄弱,对风险的识别和度量不够精确,导致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活动中无法做出科学准确的决策,没有正确有效的方法手段,自然不能够成功的规避风险。

我国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有问题就要有对策,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金融机构要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金融领域将会更加繁荣,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如何解决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古代的镖局到今天的保险公司,人类一直在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与风险进行斗争,在21世纪的今天,风险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金融领域,要确保金融机构在这场斗争中取得胜利,就要及时的处理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一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政策上的支持

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活动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首先,国家要进一步健全有关金融领域的法律法规,为金融业的发展营造健康良好的市场环境。其次,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利用广泛的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再次,国家要支持金融机构引进国外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并为其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加强诚信建设

我国的金融领域中,不良信贷现象非常严重,致使金融风险高发。因此,要解决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问题,必须要加强诚信建设,强化企业和个人的诚信意识和风险意识,在金融市场中全面落实诚信原则与公平竞争原则,避免由于信用问题给金融机构带来的风险隐患。

(三)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包含了政策体系、组织体系、评价体系和决策体系,面对金融风险的威胁,金融机构应该进一步健全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使之适应金融市场的复杂局势,积极调整金融机构的股权结构,建立良好的组织框架。

(四)创新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

创新风险管理理念,就是要正确处理经营和风险之间的的关系,在规避风险的同时注重创造利润,把风险管理的过程演变为增加收益的过程。创新风险管理技术,就要求金融机构在吸收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开创风险管理的新技术,并且把创新的理念和技术相结合,使之在实践中得到充分运用,从而更有效的规避风险。

(五)完善中介服务

笔者认为,良好的中介服务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具有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金融机构及时准确的获取市场信息;有利于金融机构对风险做出正确的识别和度量;有利于金融机构对风险管理做出正确的决策。不过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中介服务的漏洞给金融机构带来的隐患是巨大的,中介服务一旦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导致金融机构掌握错误的市场信息,做出错误的经营决策,给金融机构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所以,要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必须要完善中介服务,保证金融机构掌握准确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决定。

(六)风险管理模式的转变

金融机构要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必须注重风险管理模式的转变,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来实现:①风险管理的内容由单一的信用风险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性风险相结合的模式转变。②风险管理的形式由直接管理向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相结合的模式转变。③风险管理的目标由单一贷款向整体风险转变。④风险管理的范围由国内向全球转变。⑤风险管理的重点由审贷分离向完善管理机制转变。⑥风险管理技术由单一的定性分析向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只要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工作中实现以上几个方面的转变,就必定会在金融领域的浪潮中激流勇进,创造出更加丰富的效益。

(七)重视对创新风险的防范

世界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金融机构在不断开创新业务的同时,要注重对创新风险的防范,创新是一种尝试的过程,金融机构在开创新产品、新业务的过程中随时都面临着遭受损失的可能,这就需要金融机构加强对创新风险的防范力度,及时有效地对创新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规避,保证自身在创新实践中更加稳定和安全的发展。

(八)谨慎开创海外市场,防范金融危机

在与风险的斗争过程中,金融危机是金融机构最强劲的对手,要保证金融机构在如此强大的对手面前不被击垮,就必须拥有良好的应对措施。金融机构要立足于国内市场,保证自身在国内市场中的稳健经营,在此基础上谨慎的进行境外并购,积极创新不等于盲目冒进,金融机构的一切经营活动应该以稳健为前提,绝对不可以盲目的扩张海外市场,使自身在金融危机中承受过重的负担,只有在稳定国内市场的前提下,谨慎的开创海外市场,金融机构才能更加有效的防范金融危机。

三、总结

金融业的发展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经济稳定,面对日益剧增的压力和金融风险的威胁,金融机构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风险进行规避和转嫁,尽管我国金融领域的风险管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风险管理的各项体制会更加健全,金融机构将有力的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稳定。

参考文献

[1]姚畅燕.陕西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规风险管理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0(02).

[2]李社环.整体风险管理及其在金融业的应用[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07).

风险管理问题第7篇

一、人事风险概述

人事风险,顾名思义就是人事对企业利益造成损害的可能性,造成人事风险的原因有很多,经济管理上的不完善,公司制度的缺陷等等,实际上所有的人事风险都是人的风险,人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工作能力等都会影响到公司的利益。人事风险的主要表现方式各种各样,用人不当;人员跳槽;机密文件的流失;人浮于事;内部之间争权斗利;小团体主义,拉帮结派;等等。人事风险会使公路管理遭受危害:公路管理的费用资产会因个人因素而耗损,如贪污、挪用公款;在资源配置方面,会造成效率低下,甚至干扰到总体的战略,影响公路管理。

二、在公路管理中如何规避人事风险

人事风险这一问题其实不难解决,企业的管理者往往有很多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但是难的是,一个企业本身的系统是非常复杂的,它的每一部分都有关联性,相互联系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在规避人事风险时就会导致企业的其它问题出现,例如:加强人事风险的防范和规避就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时会消耗企业的资源等等。所以在规避人事风险时,要把一切能涉及到的东西考虑在内,全面综合的考虑各种因素,才能高效的解决人事风险问题。那么在公路管理中如何规避防范人事风险呢?下面提出笔者的一些建议。

1.首先要对人事风险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

只有了解了它,才会增加防范意识。在公路管理中,人难免会出现错误,因为人本身是有劣根性的,这一点我们得承认,毕竟人都有自己人性的弱点。我们就要从内外两个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外的一方面就是加强监督管理,重要的还是内的一方面,内指的就是人自身了,这需要有良好的自知自控能力,增强自律能力,提高自己的道德观、价值观,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如果不能正确的认识人事风险,就会缺乏对人事的防范,留下漏洞,人事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2.加强公路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力度,增加员工的认同感。

现在的企业都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公路管理也不例外,因为企业文化代表着企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这对职工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会使员工对企业有一种归属感,会使他们认同和接纳企业,会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一份子而单纯是工作者。这样,优秀的企业文化会起到抵制不良思想的作用,很有效的防范了人事风险。

3.完善公路管理用人制度。

人事风险说白了就是人的过失,那么处理好人这一基本因素就可以把人事风险降到最低。首先是在选人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程序来,不能任人唯亲,在选好人之后,还要对其进行培训和考核,培训可以使个人更快的适应工作,提高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而考核可以对个人是否尽职,是否适合这份工作进行评定,更好地配置资源,还会促进个人积极工作,这样才能大大降低人事风险。当然,考核的制度也得完善。在平时的人才的提拔任用时,更得重视,要进行各个方面的综合考虑,因为人员职位越高,人事风险就会越高,如果用人不善,就会给公路管理带来严重的损失。

4.公路管理内部监督反馈制度完善。

如果说人是人事风险的基础的话,那么内部的监督机制就是对其的保障。人事风险的规避与防范仅仅靠个人自己是远远不够的,有时候难免会出现超出个人道德的事,所以还得依靠法制来保障。首先,必须完善公路管理的结构机制和管理机制,形成科学系统的组织机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内部建立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这需要处理好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关系问题,为了能更公正的行驶监督权,监督者不能和被监督者形成共同的利益,这样监督者就不能很好的对被监督者进行监督了;被监督者在行使权力的时候也不能受监督者的影响,更不能打击监督者;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他们之间的权利必须分明,不能混淆。而且现在的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在公路管理过程中还可以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时的收集业务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掌握,这样的话会更及时的发现人事风险的异动,将其控制,大大的降低了人事风险发生的概率。公路管理中的人事风险通过以上的方法相信可以得到很好的规避。

三、小结

风险管理问题第8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与措施

一、企业财务风险及特征

1.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财务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有的体制越显不完善,已不适合快速发展的经济体制。这给企业带来了更高的财务风险,单纯认为企业财务风险都表现为企业的现实或潜在的经济利益的损失显然有不正确的。

2.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1)风险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只是一种可能性,潜在于财务工作中,只有条件成熟时这种潜在的风险才会转化为现实的损失。

(2)风险的客观性。财务风险是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而使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是客观事件变化过程中的特征。

(3)风险的严重性。无论何种风险一旦变为现实的损失,其后果都是十分严重的。财务信息失真不仅会损害企业形象,还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阻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危害。

(4)风险的预防性。财务风险并非不可捉摸,人们可以根据财务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对企业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风险重视不足,缺乏风险管理体系

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涉及范围较广,需要对各部门的财务规划、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全面统计和分析,整个过程需要单位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积极配合和有效参与。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多数企业的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对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下达相应的财务上报指令,导致财务工作不能够及时有效的开展和进行,也就无法做好资金统计工作,给财务管理埋下了安全隐患。还有部分领导人员对风险管理存在错误认识,认为财务风险管理只是会计工作的一部分,不需要划拨专人进行统计和管理工作,可以由财务部门统一完成。而许多财务部门的员工由于自身专业能力的限制,对于风险管理不甚了解,在工作中容易出现蒙混过关、草草了事的现象,无法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

2.风险管理方法简单,缺乏科学性战略性

上面提到风险管理工作需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协调配合,充分说明了其工作量之大,因此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所需时间较长,而且过程也相对繁琐。这就导致管理过程中,一些财务部门缺乏细致的调查取证工作,为了节省时间和减少工作任务,往往只花费一两个月就把风险管理工作完成了,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部分企业的管理观念落后,仍然沿用传统的预算编制法进行财务风险计算,以此作为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随着企业财务结构的发展,这种传统方法已经不符合时代的需要,从而使财务风险管理失去了应用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三、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1.强化风险管理认识,构建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之所以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与企业领导的财务风险管理认识不足、管理手段传统守旧有关。因此,企业的领导负责人要加强自身的观念理论学习,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利用现代化、科学化、标准的管理模式,促进财政风险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在财务风险预测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要求,细化部门财务预算,树立财务人员的知法、守法、护法意识,从根本上杜绝财务风险的管理失准问题。在企业内部,要尽快建立健全标准化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从制度层面上为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坚实基础和法律保障。

2.加强风险管理工作,细化企业财务管控内容

财务风险管理关系到整个企业的财务预算、财务报表以及财务划分等一系列的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影响企业未来发展计划和业务拓展的关键。企业财务部门要想做好预算编制工作,首先要从账目报表、财务统计等基本工作做起,为财务风险管理打好基础。其次,加强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财务信息和预算信息的沟通交流工作,保证信息的及时性传播,防止出现重复预算和纰漏预算。再次,根据各个部门职能分工不同,以往年的财务预算为基础,根据当年的财务支出,制定出初步的年度计划报表,从根本上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最后,财务预算部门要对项目预算和计划报表进行详细审查,尤其要做到细节优化处理,保证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3.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综合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等理论,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管理者示警,它与财务评价系统相互依赖,互为补充。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首先要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其次要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再是要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

四、结语

企业财务风险作为一种客观的存在,它既具有潜伏性又具有巨大的商业危害性,尤其在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显著增加,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因此,企业要自上而下的加强财务风险管理认识,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和应急处理办法,为企业的财务安全保驾护航。与此同时,要重视财务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技术各项,根据企业实际发展需要,尽快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周德峰.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3(8):79-81.

[2]边晨,施宙.加强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探讨[J],江苏商论,2011,(11)122-123.

[3]马玉红.企业财务风险探讨.新财经,2011(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