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坚持课外阅读的好处

坚持课外阅读的好处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08 10:17:14

坚持课外阅读的好处

坚持课外阅读的好处第1篇

2004年1月,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的发起者、设计者、组织者丁培中先生猝然离世,全区小语整改实验受到相当大的冲击。不少学校放弃了这项行之有效的实验,有的学校则努力坚守,即使不打“小语整改”的旗号,但该实验的核心理念和做法却坚持下来了。胜利街小学就是其中之一。

一、对小语传统的坚持和发扬

小学语文教学要革故鼎新,要打开窗子,吸进新风,但断不能掀掉屋顶,更不能毁弃整个屋子。张志公老先生曾说过:“语文教育的效果不理想,症结何在呢?因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从学术研究这个角度来说,有一个非常重要之点,即没有足够的重视传统,正确地对待传统。”(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 诚然,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很有必要,我们有选择地吸收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推进中国母语教学改革,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中国传统的汉语教学基本方法,例如:诵读、背诵、批注等等都是语文的“根”,外来的任何“水分”和“养料”都要通过“根”来吸收,“根”深才能叶茂,“根”固才能枝壮。语文教学改革,不仅要“把根留住”,而且要使根系更加发达健壮,才能使“中国语文教学”这棵大树欣欣向荣,生机勃勃。胜利街小学在对小语传统的坚持和发扬上,做出了韧性的坚持。

1995年至2015年二十年间,海拉尔区胜利街小学换了五任校长,更替了五十多名教师。可贵的是,每一位校长都在坚持应用小语整改经验,都在坚守中创新、发展。

他们都坚持了什么?

1.对于语言积累观的坚持

语文的学习就是对语言的积累,即:读书、背诵、书写。这是胜利街小学一直坚持的做法。他们每天都坚持开展国学经典的“晨读、午诵、暮省”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多读多背,使学生受到规范的书面语言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求学生从课外阅读中收集、摘抄优美词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充分享受积累好词佳句的快乐。二十年每天都坚持着“课前三分钟说话”“课后两分钟听记”训练;坚持着每月一次的手抄报制作;坚持着记日记、背古典诗词……

2.对于大量阅读的坚持

大量阅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也是小语整改的主要经验。“课内自读课”是小语整改主张大量阅读所创立的一种新的课型。课内自读课是将教师推荐的阅读书籍以及学生订阅、购买的读物拿到课堂上独立地自由阅读的一种课型。这种课型的目的是:保证学生的阅读量、阅读时间和阅读空间,体现多读,增加阅读积累,巩固运用读书(精读、略读)方法,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和习惯。胜利街小学二十年来一直坚持这种课型,把课内自读课纳入课表,通过制度和形式来保证学生读课外书的时间。还通过假期布置课外阅读的作业,开学开展读书交流汇报会等活动,注重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学校还开设快速阅读校本课的活动来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

3.对于阅读批注的坚持

阅读批注既是一种传统的阅读方式,又是我们当今阅读教学指导的难点。古训: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已经成为包括教师在内(当然也包括学生)的众多“读书”人只停留在口头上,而不落实到行动上的“格言”了。批注,指阅读时在文中空白处写出对文章的评价、注解以及自己的理解和见解。作用是帮助读者掌握书中的内容。批注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的读书方法,它直入文本、少有迂回,多是些切中肯綮的短词短语,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胜利街小学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坚持、创新和发展,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地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运用简洁精练的书面语言或符号在读物上的空白处作注释、写评语、留标记,记录自己在阅读时所产生的联想、感悟,对文本内容、形式作评价与赏析。在这样的课堂上,不再是教师讲得多、问得多,而是学生与文本的主动对话,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创造性活动,批注式阅读是一种有效完成与文本、作者对话的方式。

这种阅读批注式的教学的坚持、创新和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

4.对口述作文的坚持

口述作文和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是胜利街小学进行口头表达训练的主要方法之一。学校把三分钟口语训练作为课前必须进行的环节,把口述作文作为校本课程,纳入课表,每周一节,雷打不动。学校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确定不同的训练重点:低年级以当众背诵古诗词、看图说话和模拟情景为主,进行口头表达训练,主要培养学生敢说的胆量和乐说的兴趣;中年级以围绕熟悉的人、事、物说片段,主要培养学生言之有物和言之有词的能力;高年级以根据题目快速立意、快速构思、快速成文为训练重点,主要培养学生言之有序、言之有法、言之有理的能力。教师根据本学段的训练重点和目标,学期初制定一学期的训练计划,平时按计划有序地进行训练。学期末,学校对各班训练成效进行专项检测,并把检测成绩作为对教师教学业绩的考核依据之一。正是这样的一种严格的坚持,造就了今天胜利街小学学生出口成章的能力。

二、对于新课程理念的融合和创新

善于学习、积累、借鉴,是胜利街小学进行教学改革所依靠的工具。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胜利街小学在坚持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和经验的同时,积极引进其他先进的教学理念,如与新课程改革的融合,与“学本课堂,有效教学”的融合,与组本教研的融合。当然,这种融合并不是简单的“1+1=2”,而是在融合的过程中,胜利街小学取长补短,有扬有弃、为我所用地把几种理念融会贯通,形成了具有胜利街小学特色的教改之路。在与新课程改革融合时,把过去小语整改的“综合训练课”课型改为“综合性学习课”,学习中进一步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更加注重语文学习的实践性,更加重视处理好大量阅读和减轻学生负担之间的关系。在与“学本课堂,有效教学”实验融合时,以阅读批注教学为例,首先要求学生在结构化预习中进行一次批注,上课时组内交流,由教师引导后进行二次批注,再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再进行引导点评,这种模式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在与组本教研融合时,胜利街小学六年级语文组把“阅读批注走进有效教学研究”作为他们组本教研的课题,进行持续研究,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三、坚持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坚持课外阅读的好处第2篇

一、激发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

苏霍姆斯基有句名言:“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有兴趣才有动力。所以我们要想办法鼓励孩子自己读书。我用每天中午微型课或文化午餐的时间为孩子们播放故事录音,以录音的形式声情并茂地朗读或讲述他们感兴趣的故事,讲到关键处便戛然而止,然后我再告诉孩子们这个故事在书里,让他们自己去看。很多孩子往往就会争着借我的书,饶有兴趣地读起来。从读绘本开始,到读图文并茂的一段段故事,再到读以文字为主的整篇文章。这样,孩子们会慢慢地进入阅读的状态。

二、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教授说,要做一个给孩子点亮心灯的人。李镇西博士也说:“读这些书(指童书),可以使我们在更广阔的背景上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同时使自己尽可能保持一颗童心。”作为教师,我们其实有很多时候可以和孩子们一起静静地读童书,读后互相交流。我校每学期都有“和孩子共读一本书”的教师读书活动,我每次都会抓住这个契机,早早的和孩子们约定,共读哪一本书,每天早上一起静读10分钟,还利用课间、送孩子们放学等聊天的机会和他们聊读过的书。读到一定的时候,我还在班里举行读书会,专门交流读这本书的心得。这样,孩子们就会知道,教师之所以学识渊博,之所以能当老师,是因为爱读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相信孩子们会在我们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主动读书。

三、为孩子的课外阅读腾出时间

没有时间的保证,课外阅读就无法落到实处。首先要让孩子每天都有读书的时间。这就需要教师给予保证,每周拿出一两节课让孩子们尽情地阅读。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提高课堂效率,让作业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完成,取消课外重复机械的作业抄写,精致作业设计,把时间腾出来,让孩子们能够阅读课外书。如果孩子们每天都能坚持读书,哪怕每天只读一个故事,每天只读半个小时,两年坚持下来也会远远超过课标规定的第一学段5万字(其实平均每天都还读不到100字)的阅读量。

四、指导孩子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我们务必教给孩子读书的方法,拿到一本书,要快速阅读;读到一本好书,要反复读、精读;有了阅读的能力要广泛地阅读,而不是只读自己喜欢的或者读来比较轻松的书籍。既要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又要教会他们精读书、善读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比如,让孩子养成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就问的好习惯;帮助孩子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在学会查字典之前,应该问教师、同学、家长)。孩子们看书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管是否影响理解都要查字典,并把注音写在旁边,这样积少成多,不但可以增加孩子的识字量,还能培养他们自主识字的习惯,一举两得。

五、活动推动孩子的课外阅读

1.举行读书成果汇报会

随意无目标的阅读,不会让孩子们养成习惯。教师应该及时地检查督促,用评价来激励孩子阅读的动机。如开展课外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让孩子畅谈自己阅读的书籍、印象最深的内容、精彩的镜头,谈自己阅读的快乐等,对课外阅读多,效果好的孩子给予奖励(包括物质的奖励)。这些活动可以满足孩子的表现欲和好胜心,也能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能让孩子体验到阅读的快乐、成功的快乐,享受到收获、进步的喜悦,从而促进孩子更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2.举行读书笔记展览会

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孩子们制作丰富多彩的“采蜜本”、读书记录本、读书卡片、读书小报等等,利用墙报、班级博客定期展示。我校还以年段为单位编写了一本较好的读书笔记,名为《书海扬帆》,我们每周都会进行一次反馈评价,并展览观摩、传阅交流。

3.举行班级图书“交易会”

在班中设立一个专门的图书柜,教师和孩子们共同为图书柜“添砖加瓦”。确定每个月的某一日为班级图书“交易日”,师生相互交换各自的课外读物,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局面。

六、自主拓展,让课外阅读成为自觉行动

孩子是读书的主体。让孩子真正爱上阅读还要靠他们自身的实践,要让他们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尊重他们的个性。鲁迅先生曾说:“读书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1.让孩子有自己的阅读计划。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有限的阅读时间,什么时间读什么书,快餐式阅读该读些什么,细嚼慢咽式的阅读又该读些什么,怎么安排各段的时间最有利于自己的学习,这些都要在心中有一个长计划、短安排。学生有了阅读计划,就能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2.建立促使学生自主阅读的平台。我每周为学生选择课外阅读资料,打印在小纸片上当做礼物送给每个他们,或夹在《书海扬帆》阅读本上,让学生在课余时根据这些资料拓展阅读。学生们可以在这些资料旁写上自己的感受,再把这些资料展示在班级图书角上。结果,学生的阅读兴趣空前高涨,纷纷为自己取了丰富多彩的笔名,并在文章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见解、困惑。自主阅读平台扩展了学习的广阔天空,增大了语文的信息量,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学生积累了丰富词汇,开阔了视野,提高了阅读写作能力,增加了文化底蕴。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热爱阅读,学会阅读。

3.各种阅读交流活动坚持不懈。教师的坚持能让学生有更大的毅力坚持阅读。我们平时有着许多的教学任务,一疏忽就会放松阅读交流活动的开展,从而影响了孩子们对课外阅读的坚持性。阅读交流活动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既可以让喜爱阅读的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吸引还没有投入阅读活动的其他学生的参与。

七、家长亲情参与,让课外阅读顺利进行

想让学生喜欢阅读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开学之初,在了解学生情况后,就可以立刻召开家长会,在家长会上,通过大量的事例,让家长意识到孩子从小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和书交朋友,对以后语文成绩的提高及个人素养的发展都有好处。我们呼吁,家长除了舍得花钱为孩子买书,更重要的是自己也经常读书,给孩子以熏陶感染。我们呼吁家长要做到:1、每天和孩子看书20分钟;2、每周末督促孩子看书2小时;3、每半个月带孩子到书店一次;4、每个月为孩子买一本新书;5、每学期为孩子订阅一份报刊。

课外阅读是孩子在生活中轻松学语文的基础,教师、家长应该和孩子们一起为打下这坚实的基础而努力。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而童年的阅读对于一个人的完美人格形成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读物陪伴着孩子的成长,滋润着孩子的心灵,是孩子精神的支柱,让孩子感受到美的存在,更是孩子的第二个生命。

坚持课外阅读的好处第3篇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1.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

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2.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

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3.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

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阅读

1.略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会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而且要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

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

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4.摘抄评价法。

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

5.写心得体会法。

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三、创造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

1.开发图书馆。

有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海洋的好场所。特别是农村小学,更要逐步完善教学设施,着力建立图书馆或图书室。

2.建立班级图书角。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

3.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

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要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

四、积极评价,让学生坚持阅读

1.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

如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古诗朗诵会”、“课本外的故事比赛”、“名人的读书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总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

2.密切配合使学生坚持读书。广大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二是定时。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出一个读书计划,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总之,在提高课外阅读能力方面,我们要处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了。

参考文献

坚持课外阅读的好处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语文学习重在阅读,尤其是小学语文学习中字、词、句、篇的学习,都可以通过阅读得到锻炼和补充,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需要教师格外重视,高年级语文教学尤其要注意,因为高年级小学的学生,字、词都有了一定的积累,这时老师的职责不仅是教学生学会知识,更要教会学生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使其在阅读中学习、成长,增强语文素养。

一、激发兴趣,享受阅读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指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使学生自觉、自动地寻找阅读材料,需要学生去实践,而实践的动力就是兴趣和欲望。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原因,小学生很容易对阅读这一静止、长期、需要耐心的活动失去兴趣,从而失去动机,即使是高年级小学生,其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培养学生情操,充分感受阅读材料中的细腻情感。小学阅读材料,大部分充满了作者积极向上的、感人至深的情感,有的是对亲人的无限怀念,有的是对回忆的不断追述,有的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有的是对社会不良行为的抨击,不管是什么样的情感充斥其间,教师都要积极引导学生,在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充分感受作者的情感,使其内化为自己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共情能力就得到了提高。其次,精选阅读素材,引发学习兴趣。在阅读训练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阅读素材的选择,现在的小学生,面对海量的阅读书目,往往没有具体的标准能依据,那么,教师就要注意,善于从阅读素材中挖掘有利于学生兴趣培养的元素,并将这些元素放大,这样的阅读文章才是学生喜欢的,同时也能让学生真正激起兴趣,并学到一定的知识。关注学习效果,发展学习兴趣。在自主阅读教学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关心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材施教,也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给学生设置不同级别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训练,让学生体会到阅读训练带来的进步。

二、培养意志,自觉阅读

由于高年级小学生有一些字、词、句的积累,但积累量还是基础水平,其理解能力又处于发展过程中,阅读材料时总会碰到难以理解的地方,所以培养一种坚定的毅力,让学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阅读下去,是教学的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毅力,不但有益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更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涯有极大的好处,应该说,小学生在学习生涯养成的学习意志,能让学生受益终身。教师可以适当采用榜样激励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意志力、行动力还处在最初的发展阶段,意识的独立性还未成熟,最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尤其是学生身边的同龄人,榜样的作用有时要比批评教育效果好。因此,教师可鼓励学生向优秀学生学习,通过学习他们的阅读习惯、坚持不懈的品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意识,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另外,培养学生的毅力,环境的影响尤为重要,先进的集体对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品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训练中,教师应结合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意志力的培养,通过小组合作、个人竞赛等多种途径让学生体验到集体完成任务的喜悦,从而让学生逐渐养成勤阅读的好习惯。

三、养成习惯,训练阅读

良好的习惯是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学习习惯,培养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是小学阅读训练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要训练学生深度阅读。深度阅读,是指学生阅读时集中精力,全神贯注,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在课堂上严格把握阅读时间、阅读质量,通过长期、反复的限时训练,提高学生全身心投入阅读的习惯,并在全神贯注的基础上勤思考,善提问。其次,要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最后,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内的阅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而课外阅读的训练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向学生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既要补充课堂上缺少的背景知识,又能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基础,也是关键,学生通过对言语的品味,能掌握一定的方法,会学知识,不断提高语文素质。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必须通过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并通过深入浅出的教W方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坚持课外阅读的好处第5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四学段,即七年级至九年级,学生要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并且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一课程标准跟以往的相比,显现了对课外阅读的重视,不仅规定了阅读的总量,还对分段阅读目标做了具体的量化规定,也对课外读物的选择做出了提示。

然而,不管是大城市学校的调查,还是城乡一级学校的调查,无论是外校的调查,还是本校的实际问卷、访谈等调查都显示:由于多种媒体的冲击,特别是电视、电脑、手机等对学生的影响,课业的增多,初中生对课外阅读渐行渐远。调查中显示:学生阅读时间少,氛围差;阅读没有深度,目的呈功利性;阅读内容单一,阅读面狭窄;阅读习惯没有养成,阅读作用无法体现,等等。因此,语文教师在注重课内阅读的同时,还必须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督促、检查工作,坚持长时间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养成教育。这样,语文教学才会走出死角,才会让学生腹有诗书,才会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如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养成教育呢?

一、“诱惑”学生读课外书,感受课外阅读的好处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篇课文是冰心的《忆读书》,文中冰心通过回忆自己年幼、年少、中年时的读书经历,给青少年朋友提出了“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希望。学习这篇文章是引导学生读书的好时机。学生刚上初中,觉得什么都是新鲜的,教师讲的话、提的要求,他们都愿意接受,积极响应,都想着给教师留下好印象。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提出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要求、必读书目,介绍适合他们阅读的各种杂志等,要求学生每天的阅读量达到2000字以上,并能坚持做一些读书笔记。然后在每一节课前用3~5分钟的时间介绍一些有关读书的故事,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如犹太人家庭中引导孩子读书的故事:在每个犹太人家庭里,当孩子稍稍懂事时,母亲就会在《圣经》上滴几滴蜂蜜,然后叫小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种仪式其用意是犹太家长告诉孩子书本是甜的,要多读书。可见犹太人爱书如命。犹太人的聪明与他们多读书分不开。又如,中国孩子李路珂的读书故事:多年前,出生在一般家庭的15岁的李路珂考上清华大学,20岁攻读清华大学建筑学博士。当人们用看待天才的眼光来看这个孩子的时候,她的父亲却说:“女儿并非智力超常,她与别的孩子的区别只是在于,当别的孩子正在拼命去读、背一些无关紧要的、最多只是供翻翻而已的文字(主要指语文课本中的一些课文)时,我在让孩子读《论语》《孟子》《古文观止》等经典作品。课外阅读对孩子的成长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还可以介绍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教学故事:魏老师在中学教语文时,虽然肩上有学生升学的压力,但他总是在开学的第一个月内就领着学生把课文学完了,剩下的时间进行广泛的阅读和相关的学习活动。他这种做法却能把普通校的“差班”教成考试成绩超过重点校的“实验班”。

以上的读书好处帮助学生解决了成绩与阅读关系的问题,也让学生放下了“课外阅读会影响学习成绩”的包袱。“诱惑”学生阅读,还可以阅读的好文字“相诱”,以阅读的有趣情节“相诱”,以成功人士的阅读经历“相诱”,达到让学生喜欢阅读,营造阅读氛围的目的。

二、营造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自主积极的阅读态度

初中生求知欲旺盛,精力也旺盛,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关键是大部分学生常把课外阅读当做是一种消遣,为消磨时间而进行浅阅读;而有一部分教师、家长的阅读功利心太强,把课外阅读看做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如果一段时间不见效果,教师、家长往往不再坚持,这样的阅读就很难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不能体现阅读的力量。因此,必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自主、积极、投入的阅读态度。

在教学中,笔者感到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这也是心理学中所说的“首因效应”。如给学生一个自主阅读的空间(图书室),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要求他们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这节课让学生喜出望外,他们十分珍惜这节不同寻常的课,选择好自己喜爱的书后,都像饿汉一样扑在书上,边看边想,边记边抄。课后,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做一份简单的手抄报展览出来,供学生在课余时间欣赏,互相点评。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在点评他人的摘抄时,动口、动手又动脑。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后,不仅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学有所获,而且原来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的学生也受到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见解,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独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评意识。这对学生课外阅读来说是一种可喜的变化。理性能够使学生辨别是非真伪,独立会让他们的思想更自由。当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去阅读时,阅读的良好态度已初步形成,再引导他们选择适合的读物,有计划地阅读就可以水到渠成。

三、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读物,做好阅读计划

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仍爱幻想,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可推荐他们读一些探险和探秘的故事,如童话、科幻小说、民间故事、寓言等,还可以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繁星》《春水》《童年》《昆虫记》《鲁滨孙漂流记》《哈利・波特》等具体书目进行阅读。在初二年级阶段,学生的思维已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特别是初二下学期及初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已占较大比例,他们的审美情趣、审美水准已有较大发展,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此阶段主要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千古传诵的经典美文,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中国的四大名著,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还可以在上课的过程中向学生推荐与课文有关的文章或书籍。如教学《山中避雨》时,就让学生看丰子恺的《缘缘堂》;教学《风筝》时,推荐他们阅读《朝花夕拾》,等等。这样,学生从这些书中扩大视野,增长知识,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尝到了课外阅读的甜头。

为了让学生感受时代气息,便于近距离赏析模仿,可以推荐他们阅读一些期刊,如《读者》《青年文摘》《科学》《国家地理》《军事武器》《意林》《小小说选刊》等。

向学生推荐了书目后,很有必要让学生做一份阅读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不做计划,阅读就会随意,随意的态度就会造成阅读可能流于形式。让他们自己或是阅读小组制定好计划,并按计划执行,小组定期向教师汇报阅读情况。教师也要勤于过问,了解在阅读中学生碰到的问题,指导他们作深层的阅读。

四、引导学生组成高效的阅读小组

初中生喜欢在活动中竞比,喜欢交流。阅读小组是一个学生竞比、交流的平台。竞比可以是组员之间,也可以是组与组之间。所以,组织好阅读小组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阅读小组可由学生自由组合,人数在4~6人之间,可考虑方便性、相似性、补偿性等因素。这样,组员之间往往是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补的情况,个性的互补可以发挥小集体的相互教育力量,实现小组成员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提高。小组定时交流阅读过的书目、内容、感受等,达到互相介绍好书、阅读争论、共同认识提高的目的。

五、引导学生保证阅读时间,养成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做过一个估算:初中生1个钟头可以阅读1万字,即使费点心思的,1个钟头也可以阅读5000字,一本大约10万字的书,每天只读1个钟头,20天就可以读完,一年可以读18本,中学3年可以读54本,再加上两个假期,以8个星期算,每天读3个钟头,3年又可以读24本,总共78本,7800000字。这样,我们不仅能完成上面所列的阅读内容,还有时间反复咀嚼精华,不断深化。如果学生没有那么充足的时间,可以保证每天30分钟的阅读时间,阅读课外书不少于2000字,做1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摘录自己认为写得好的精彩语段、章节,并让家长、同学监督、评赏。把这项工作当做阅读的“基本功”,进行长期的养成教育,日积月累,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引导、培养学生动笔读书的习惯

坚持课外阅读的好处第6篇

一、给学生做好榜样

教师不仅要在口头上大力宣传阅读的好处和重要性,更要抓紧业余时间博览群书。教师本身的行为可以影响班级中很多同学,如果教师平时注意积累好词好句,并且在课堂上能将各类好句随口道来。这样必定能教育、鼓舞和带动学生,使教师在学生中成为一个好榜样。如果教师自己是一个知识贫乏、词不达意者,就不能使学生信服。只叫学生读书而自己不读书或者不善于读书,教学效果肯定好不了。

二、充分利用读书时间

有些学生总抱怨学习任务过重,没时间进行英语课外阅读,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充分利用时间。比如,利用早读的时间读一些短篇读物,利用午休的时间看一些英语杂志,还要利用晚上睡觉前的时间读一些英语笑话,更要利用周末阅读一些稍长的作品。阅读可以是随意的、无特殊指向的、零星的,但必须是持续的。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天天坚持,要克服学生的懒惰心理。

三、精选课外读物

如果学生所选文章词汇量大,生词多,影响阅读速度,学生不感兴趣,结果就坚持不下去。所以,教师在给学生推荐书目时要注意广度和深度。教师要了解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给他们提供合适的英语读本。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特点,指导学生阅读不同层次的英语读物。教师要做学生书籍挑选的好参谋,尤其要帮助学生挑好第一本书。就像黑塞所说:“每个人应当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欢的作品开始阅读。”所以,教师尽可能多地介绍些英语读物,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帮助学生挑好第一本书,使他们能够在初次阅读中体会到读英语书也可以享受无穷的乐趣,并且渐渐迷上阅读。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有些学生的阅读习惯非常不好,阅读时喜欢用手或笔指着阅读材料来读;有的则咬文嚼字,边读边对一词一句进行分析,甚至一遇到生词就忙于查阅,忽略了整体阅读,不愿意动脑去猜测词意。而有的学生草率地阅读之后就随便把阅读资料处理了。这种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收获甚少。教师要彻底改掉学生这些不良习惯,帮助学生养成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摘抄好词好句和精彩片段,用英语写读后感,久而久之,学生就能从最初的浅阅读逐渐养成深阅读的习惯。这样,学生对阅读的作品不再局限于主旨大意,还能对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理解,真正读有所得。阅读帮助学生积累英语知识,积累情感,积累技巧,积累语言,阅读使学生从阅读到写作、到人生都有收获。

五、提供展示的舞台

学生阅读过程中摘抄的好词好句、精彩片段以及阅读后所写的感悟可以在班级内进行交流,这样教师就应该为他们搭建交流的舞台。比如,每节课前利用3-5分钟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发言或轮流发言;或者把他们的读书笔记放在教室醒目的地方进行展览,便于同学、老师还有家长都有机会看到;还可以进行评比,让学生参与打分,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受到教育。教师要及时表扬那些做得好的学生,这样学生就有一种成就感。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会有表达和交流的欲望,也就会更加留心好词好句,从而培养了认真读书、认真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

坚持课外阅读的好处第7篇

英语阅读阅读指导阅读能力一、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l.吸引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重要途径,是上好阅读指导课。学习持久性及学习效果影响很大的原因之一,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量、长期、机械的阅读活动,常常使学生产生乏味感,所以要对学生讲授英语阅读的学习方法,要结合正确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意义,让他们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从而引发他们求知欲望。另外,在阅读指导课上,教师可简要叙述文章大意或摘读文章的精彩部分或强调出文章的要点,或解释分析疑难词句等,做到语言生动,分析透彻,解释有说服力。

2.坚持课前5分钟值日生汇报。每天课前五分钟让值日生读自己课外选的英语文章,谈自己感悟最深的事物。以此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更是对学生养成坚持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督促。

3.分角色表演英语短剧。学生阅读了一些优秀的阅读文章之后,教师可以把一些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动人的文章改编成英语短剧,让学生表演,寓教于乐,从而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

二、课外阅读内容的指导要有的放矢

1.引导阅读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引导的内容主要有:首先,是中学生英语读物。如《二十一世纪报》中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文章,可以向学生推荐。其次,是学生在坚持阅读课外读物的同时,也应该开始接触国外名著名篇。如《灰姑娘》《爱丽斯漫游仙境》等适合学生阅读的浅易读本。再次,是外文报纸和知识性杂志刊物。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天天看报,养成积极及时了解时事的好习惯,这样还可以增强写作的时代感。如《英语沙龙》英语电影节目介绍、时代人物介绍等,对学生扩大学英语的知识面,对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也是十分有好处的。

2.加强阅读教学要立足于教材。阅读材料是学生的课本,也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阵地。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要点和中心是课文阅读教材的侧重点,即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是课本阅读的着眼点。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一教学过程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是在这一过程得到了发挥。学生阅读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在这一过程增强了,那么就可以为他们课外独立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3.推荐阅读内容可以结合一些重要的节日。如在建国65周年之际、港澳回归、北京奥运等重大节日,给学生推荐一些关于介绍祖国悠久历史、科学遗产、优秀文化、近年来所取得的各项成果等方面的书刊,从而进一步了解祖国,加深爱国之情,而这些学生都可以通过阅读来完成。

三、教授课外阅读方法需要循序渐进

英语课内阅读教学的延伸即是英语课外阅读,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灵活运用知识、开拓广阔视野,发挥其才能、提高其能力。

1.正确的阅读习惯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中之重。阅读文章时应注意:(1)阅读时集中精力,最好不要在阅读正文过程中停顿。(2)控制自己在阅读时不读出声,也不要用笔或手指点着词句阅读,逐步摆脱逐句逐词翻译,理解阅读物的段落大意和全文的中心内容是阅读的根本。(3)遇到生词尽量不查阅词典,要先根据构词法或上下文的意思迅速判断这个词的意思,实在不懂并会影响理解文章的词再求助于词典。这样会加快阅读速度,更快地理解文章的内容。(4)理解文章要以句子作为意义单位。(5)指导学生运用猜词技巧,帮助他们分析理解复杂句,整理出段落结构,加强语感,指引思路。

2.提出阅读文章的中心意思,能够区分主题句与细节内容,有侧重的记忆阅读过的人、事、物及故事情节。

3.着重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在阅读中遇到理解困难的词、句,必然影响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教师可以帮助他们排除并克服阅读中的生词难句障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效率。

4.重视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依据文章里的主题句、情节和线索,以及平时学习过的语言文化知识,进一步分析、逻辑推理和判断该篇文章,从而训练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四、通过不断地阅读,加强各项活动的开展

1.坚持举行演讲比赛,而把学生平时所做的课外阅读的内容作为演讲内容,也是对学生课外阅读培养的有效促进。选择阅读文章可根据学生的兴趣,自然、生动、有条理且中心内容突出的文章就可以凭借演讲表现出来,结合自己的观点,达到语言输出的目的。

2.学生的课内阅读仍需加强,知识的应用是课内所学的延伸,检查学生阅读能力和能否灵活运用英语知识的有效手段,即是学生能够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

3.小组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在小组阅读的环境里,学生不仅进一步激发自学兴趣,同时也培养了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用英语去思维的能力,由单方面依靠教师渐渐过渡到自我塑造并完善的过程。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听与说的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肖健壮.英语学习策略[M].现代出版社,1997.

[2]盛德仁.英语教与学新模式.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坚持课外阅读的好处第8篇

近三十年来,我一直在郊区普通中学高中部任教英语,普通中学的大部分学生对阅读有一种恐惧心理,阅读理解的失分率较高。阅读能力人人皆有,但阅读水平高低不一,有的学生尽管读了一些文章,做了许多理解题,但阅读能力仍不见提高,语言水平低当然是一个主要原因,因为没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就谈不上阅读能力,但是除了词汇、语法、句型结构这些语言因素外,影响阅读理解的还有一些非语言知识因素,如:识记、推理、判断、归纳、评价能力,以及背景知识的多少等等。而普通中学的学生就缺乏这些能力,因此,我在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1尽早抓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需要经过师生坚持不懈的努力,方能逐渐提高。那种认为高一、高二先打好基础知识,等到高三再突击抓阅读训练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因此,学生进入高一后,教师就要制定计划,有条不紊,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训练。古人治学有句名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句话道出了语言实践量大所起的积极作用。学汉语可以如此,学英语当然也不例外。因此,我们从高一起就经常选一些难易适中,幽默有趣的小故事或科普读物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课后阅读,要求他们在5分钟左右做好一小篇短文练习,并要求学生在自己的练习上记下所用的时间。每周在课内进行定时测验,同时还经常组织百字竞赛活动等。学生阅读量日夜扩大,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加大,阅读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2立足课本,强化课文整体理解教学

我认为,课文是最好的阅读材料,须充分利用。学习课文时,我们应当把课文当作一个整体来处理,即进行整体理解教学,整体理解教学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要有意识地采取一定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安排预习课文时让学生找出重点段落的中心句或对文章的论点、论据、人物事件,作者的褒贬态度等要弄清楚,要注意作者的弦外之音,对文章的评价分析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文章中任何一个句子都不能孤立地去理解而应与文章的中心与主题联系起来,切忌捕风捉影,不着边际,课内还讲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课后要求学生大声朗读和背诵课文,培养语感,语感是学习者对语言信息的敏感的反应,是语言训练的熟悉程度,同时我们还进行朗读课文竞赛,充分调动了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这样经过长期不懈的训练,就可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精选材料、广泛阅读,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适度

近年来高考试题阅读部分除了逐步加大难度之外,在能力的考点上更注重实际掌握英文的能力,如:报刊新闻、广告、告示文章等,从趣味性故事到计算机信息产业、基因工程、网络教育、社科类和科普文章等无所不有。因此我们要精选材料,广泛阅读。所谓精选,首先要考虑材料的难度,一般情况下,阅读材料应略浅于所学的课文内容,生词量不要太多,如果生词太多,内容太深读起来困难重重,索然无味,学生就会望文兴叹,这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其次要做的四新,即:内容新,不落俗套:题材新,要广泛天文地理、政治经济、风土人情、人物传奇、新闻报道旅游杂记、科普知识无数不包;体裁新,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面面俱到;问题新,对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领域,要构思新颖,设疑巧妙,以求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潜在能力。这样不仅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宽,而且使学生阅读范畴读物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常言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广泛阅读能巩固已学的词汇、语法知识,能接触更多的语言信息,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加强阅读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1 快速阅读是综合运用阅读技巧,在快速阅读时通过逻辑思维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在整个快速过程中,要高度集中思想,让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中,因此要养成视读的能力,既用眼睛扫描文章内容,按意群、词组理解句子的意识,不要朗读或默写,不要逐句读,不要用指头或铅笔点着读,不要随时到回去重读,不要边读边和别人说话,如果念的很慢,一词一词地读,注意力不集中,往往念完全文还是很茫然,词都认识就是不知道文章讲什么,所以现在的英语测试都有一个阅读速度的要求。

4.2 要一口气将整篇文章读完,要边读边记有关重要内容,尽量减少回读次数。注意力应放在整篇文章上不要过多地考虑每个词或短语的意思,如果遇到与信息无关的生词要跳过,不要在这些词上过多地去浪费你的时间和精力。如遇到与信息有关的生词,要尽量根据上下文关系或构词法知识去猜测其含义,最好不要查阅字典或参考书,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5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