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保安法律常识培训

保安法律常识培训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02 08:56:33

保安法律常识培训

保安法律常识培训第1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和《关于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精神为主线,以增强农业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保证农业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为着力点,紧紧围绕全市农业中心工作,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法制环境保障。

二、目标任务

落实农业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制度,建立农业执法人员培训长效机制,逐步提高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和执法能力,加强执法队伍思想和作风建设,明确执法职权,强化执法责任,努力培养造就一支严格、公正、文明的农业执法队伍,实现全市所有农业执法人员(含每年新进入执法队伍的人员)接受培训的目标。

三、培训范围

全市从事农业执法、普法和行使执法监督职责的人员。培训实行统一管理、分级组织,市农委负责委属执法人员以及各辖市、区执法骨干、师资人员、普法和执法监督人员的培训,其它执法人员的培训由各辖市、区农委和新区行政执法局、负责,日常学法和技能训练由各级农委和新区行政执法局负责。

四、培训内容

(一)取得执法主体资格的培训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要求,实行执法主体资格制度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对拟从事农业执法工作的人员,由各级农业法制部门负责资格审验工作,并参加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办等部门统一组织的法律知识培训和考试,获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办等部门颁发的执法人员资格证件。

(二)通用法律知识培训

执法人员通用法律知识培训是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资格年检的重要依据。各级农业执法人员原则上每年都要参加由本级政府法制办或上级相关部门组织的通用法律知识培训。各级农业法制部门也要适时组织通用法律知识培训。2012年培训的通用法律有《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劳动合同法》、《物权法》等。

(三)专门法律知识的培训

市农委法规处要组织全系统执法骨干和负责普法、执法监督人员参加的农业法律法规培训,各辖市、区农委和新区行政执法局也要组织本部门执法人员参加有关专业法律法规、新法律法规的轮训或专题培训。2012年培训的专门法律有《农业法》、《林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种子法》、《动物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渔业法》、《兽药管理条例》、《农药管理条例》等。

五、工作要求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业执法人员培训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

加强农业执法人员培训是提高农业执法队伍素质的基础性工作。培养和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公正廉洁、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高素质的农业执法队伍,是推进农业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保证,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农业农村目标任务、落实“六五”普法规划的重要举措之一。各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农业执法人员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落实培训经费,制定可行的培训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突出培训重点,切实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能力

对农业执法人员既要进行法律知识、业务素质培训,又要进行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培训。重点进行与农业执法密切相关的行政法律、法规、规章和农业法律、法规、规章的培训。综合法律知识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宪法、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强制法以及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办法等法律法规。农业法律法规、特别是近几年新颁布的涉农法律、法规、规章都要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

保安法律常识培训第2篇

近年来,区委组织部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四五”普法和依法治区五年规划的工作要求,把普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贯穿于组织工作,认真分析把握普法工作与干部工作的共性特点和结合点,坚持在干部培训中落实普法,在干部考察中体现普法,在普法中提*部依法行政的素质和能力。 一、增强意识,坚持把普法工作纳入干部培训的必修课程落到实处。 普法工作是加快法治建设步伐、建设民主法制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区委组织部充分认识到普及法律知识、常识对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干部依法行政水平、提高党和政府办事效率的重要性,在近年来的干部培训中,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安排法律课程的培训,对各级干部进行法律知识的灌输,不断强化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理念,促进干部知识结构的改善和知识面的丰富。区委组织部一是在举办区管正职领导干部专题知识讲座、区管副职领导干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各类主体班次的培训中,把法律知识的学习作为干部培训的必修课程来进行安排。二是重视法律知识培训的效果,通过名师授课、动态互动教学等有效的学习形式,促进干部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入耳、入脑、入心。三是加强法律培训师资库建设,注重提高法律专家学者在浦口干部培训师资库中的比重,将授课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高校法学教授纳入培训师资信息库,保持经常的沟通联系,保证了干部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二、突出培训重点,坚持把法律知识培训作为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必要环节抓紧抓实。 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是提升干部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知识的掌握运用是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和干部履行职责的必备条件,干部对法律法规的掌握程度直接制约着依法行政的水平。在近年来的干部培训工作中,我们注重在大范围的法律基础知识培训和针对性的法律专业知识培训的有机结合上下功夫。一是针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各级干部迫切需要学习、了解、掌握WTO法规知识的情况,适时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WTO法规知识的培训,对各类干部特别是从事经济工作的干部进行了“充电”。二是《行政法》颁布实施后,区委组织部又会同人事、司法等部门,在全区公务员队伍中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行政法》知识培训,机关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三是区委组织部还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干部的工作性质、从业特点、对法律知识需求的个性差异,分别“开小灶”,开展相应的的法律知识培训,提*部履行职责、服务“两个率先”的能力和水平。如组织镇街副职领导干部培训班时,为了增强镇街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水平,组织部特意安排了《经济合同法》的课程,进行专题辅导讲解;针对中青年干部法律基本知识比较欠缺的实际,组织部又把《法学概论》作为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培训重点,并结合能力素质测试,检验干部学法的成果。 三、强化考察,坚持把依法行政能力作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准来检验干部队伍。 依法行政是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水平的高低,是衡量领导班子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准之一,体现着领导班子建设的水平,影响着一个单位的整体形象。近年来,区委组织部在干部工作中,加大了对区管领导班子、干部依法行政情况的考察力度,对依法行政意识强、依法行政水平高的班子和干部进行褒奖,对依法行政意识弱、依法行政水平低的班子和干部进行批评和鞭策,通过积极有效的干部考察工作,不断增强领导班子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促进领导干部带头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带动普通干部群众学法、知法、用法的开展,为推进依法治区工作的深入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保安法律常识培训第3篇

煤炭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历程中始终发挥着能源基石的作用,并从根本上主导着我国能源行业的发展方向。然而随着我国煤炭开釆量的急剧增长,快速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煤矿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各类矿井安全事故频发不断,重大事故也是屡见不鲜。根据相关统计显示,在众多事故分析中,由于“人的因素”导致的煤矿事故占所有煤矿事故的比例为80%以上。由此可见,井下人员的质素目前已经成为煤矿安全生产急需提高的当务之急。基于以上情况,如何规范和加强煤矿安全培训管理工作,切实做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对于保证井下作业安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安全培训管理体系工作对安全生产的现实意义

1)煤矿安全培训是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是确保井下安全生产作业的前提,更是贯彻“以人为本”“和谐发展”重要精神最直接的体现。完善煤矿安全培训体系,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建设是确保井下作业人员安全的基础。为保证安全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大胆创新,结合自身矿井作业的实际情况开创新的管理与培训模式,以达到适应发展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现实目的。更是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切实运用到矿井建设安全生产的领域。

2)安全培训是安全生产的需要,是实现安全生产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煤矿安全整体呈现较为平稳的状态,从数据统计角度来看每年的事故总量与百万吨死亡率都在逐年降低,整体事故控制稳定。但我们必须清晰地看到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提升的空间还很多。并从经济角度考虑,加强安全培训是保障安全生产的不二之选。安全生产培训也不是一味讲座听课,也不只是针对井下作业人员,而是采用多种形式从上到下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不断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监管人员以及相关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同时确保从事井下一线作业的工人尤其是特种作业人员熟练掌握各个安全领域内的专业技能知识,进而大大提升矿井作业生产的安全性与效率性。

3)加强安全培训管理体系建设是提高煤矿执法人员及管理人员水平的需要。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因素有很多,但寻根求源都离不开“人”这一主要因素。对于一个良好的煤矿企业来说,对于执法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培训管理尤为重要。对于执法人员与管理人员培训不仅要求他们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更是要具有独立进行安全监察和行政执法的能力与决心,确保生产工作的安全运行。

3我国煤矿安全培训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3.1专业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专业的法律法规是各个行业顺利发展实施的重要保证,我国的煤矿安全培训体系源源不断为我国煤炭实业培养素质高、技能强的专业人才,不断提升煤炭从业人员的整体质素,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约束煤矿安全培训的规范或条例。只能在跟煤矿作业安全相关的法律条文中找到部分规定,并且部分还是在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后为弥补之前法律上的疏漏而添加上去的,导致关于安全培训的法律条文过于散碎,无法有效地指导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进行。

3.2培训模式固定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煤炭行业安全培训的模式过于固定,缺乏“向长看、向远看”的可操作空间。通常条件下,煤矿以自身的规模、管理人员的级别以及所有权的归属作为依据条件,根据培训机构的资质等级依次进行安全培训。这种培训模式看似合理其实不然,它从根本上约束了煤矿自行选择培训机构的自由,同时也限制了安全培训机构间的良性竞争与发展,并对那些掌握了先进安全生产技能知识的培训机构造成了一定资源上的浪费。

3.3安全培训体系发展不均衡

我国绝大多数的国有或国家重点煤矿均设有较为完善的安全培训机构,企业内部对安全培训工作也很重视,安全培训体系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与此相对的是一些中小型煤矿,尤其是部分私营矿井,自身由于资金、人才等问题,没有实现自我培训的能力且未对安全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有清晰的认识,进而导致安全培训工作开展多流于形式,有名无实,为井下作业埋下重大安全隐患。

3.4培训经费无保障

煤炭行业作为高危行业,我国对用于安全生产的财政经费有明确要求,然而在这部分经费中对用于安全培训费用的多少及比例缺少明文规定,因此,用于安全培训等相关经费通常少之又少。而正是由于培训经费没有保障,造成培训工作时间拖后、规模减小,甚至没有经费就暂不培训等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与工作态度。根据我国煤矿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大多数事故的根源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发的,而造成这些不安全行为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良好的安全意识与安全习惯。鉴于以上问题除了要在安全生产制度上加强管理以外,对从业人员加强安全生产培训的管理与要求是最为有效且操作性最强的手段。

4进一步完善我国煤矿安全培训管理体系的建议

4.1加强煤矿安全培训法律法规建设

在众多安全事故中,很多事故发生或扩大的直接原因是源于作业人员的文化程度低、处理突发事故能力差,无法在第一时间通过合理的措施遏制或降低事故造成的伤害,因此,企业应根据现有的法律条文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经营状况,制定出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安全培训规章制度,从思想上、态度上、行为上三方面约束从业人员,进而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让安全培训的每一步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实现真正落实到人。

4.2实施安全培训责任制

企业应将生产安全培训纳入公司年度安全生产计划中来,并制定详细的考核指标,保证用于培训资金的充裕。建立安全培训档案管理制度,积极开展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确保“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此外,应将安全培训列入监督检查的重点对象,加强安全培训责任落实到人,进一步强化对安全生产培训的监管力度,促进培训体系的健康发展。

4.3加强安全培训建设,提升培训质量

秉承国家以人为本的思想,安全培训应充分发挥因材施教这一新时期教育理念。以受训人员的基本文化素质、业务能力、业务领域的不同作为依据,可灵活选取讲授式、体验式、互动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讲授,促使学员能很好地汲取并掌握所讲授的知识与技能。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并引入国外先进的培训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现有的培训模式,以形成安全培训创新的机制体制,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5结语

保安法律常识培训第4篇

20xx年度食品安全教育培训方案(一)一、指导思想

通过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案件警示教育,增强食品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诚信责任。广泛普及食品安全科普知识,提高食品安全的辨假识假和预防应对风险的能力,提高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营造人人关心、人人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重点内容

(一)对我县区域内酒类、肉类生产经营企业、商户集中进行食品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保障每人每年不少于40小时培训时间,确保生产源头食品安全。

(二)商务综合执法大队人员集中进行食品安全监管专业培训,每人每年不少于40小时的培训时间,确保执法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三)食品安全宣传教育,重大节假日前将酒、肉类食品安全管理的《条例》、《办法》以宣传单、牌匾的形式进行发放和公示,并设立展位现场讲解酒、肉类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酒类真伪辨别的相关知识。使食品安全深入人心。

三、教育培训进度安排

(一)工作部署阶段。结合我局职责,制定具体的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明确20xx年食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重点内容和意义。

(二)工作实施阶段。7月21日至11月31日,认真组织实施教育培训工作方案,按照计划安排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三)工作总结阶段。12月1日至12月12日,对食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尤其是本辖区或监管领域内是否完成20xx年工作目标及取得的成效进行全面总结。

四、工作要求

(一)认真组织,切实落实。食品安全是民生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认清其重要性,认真组织、落实方案,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将食品安全深入人心,将食品安全工作落实到位。

(二)科学分工,层层落实。有分工的进行落实方案。把每项培训任务分工到科室,有序的进行组织,做到点面结合,统筹进行。

(三)建立培训评价机制。把培训内容、实际效果、平时抽查情况多点结合作为培训成果检验标准。确保培训的实效性。

(四)倡导、鼓励开拓创新,积极推动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培训示范点创建活动,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20xx年度食品安全教育培训方案(二)一、总体要求

各学校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从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大局出发,深刻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施行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切实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深入学习,全面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主要内容,准确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精髓,切实增强学校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和水平;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板报、专栏、升旗、班会等宣传阵地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宗旨和主要内容,做到全员知晓,进一步增强师生、食堂、小卖部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营造一个学法、懂法、用法、维权的良好氛围。在学校构筑起保障食品安全坚实的法律屏障。

二、学习、宣传活动要求

在这次开展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活动中,各学校要开展好“三个一”活动,即:组织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召开一次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专题会,二是对学校食堂、小卖部从业人员进行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普法培训;三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全校师生进行一次专题宣传活动。

三、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步骤和内容

(一)动员准备阶段(6月2日一6月5日)

1、各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2、布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

3、安排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时间、形式及内容。

(二)培训阶段(6月8日一6月12日)

1、各学校分别开展对食堂、小卖部从业人员和师生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培训工作。

2、对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培训的食堂、小卖部从业人员进行考核。

(三)自查阶段(6月15日—6月19日)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条款,对本校食堂、小卖部进行认真清查。并根据自查结果制定整改方案。(将整改方案于6月19日前上报保健所,以便对照检查)

(四)整改阶段(6月22日—8月24日)

以此次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为契机,抓住暑期时机,全面开展学校食堂软、硬件整改、建设工作。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各项细则,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使其真正发挥作用,确保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落到实处。

(五)检查阶段(8月31日—9月11日)

教育局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将开展对学校学习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进行全面检查。

(六)总结阶段(9月14日—9月25日)

各校按照学习宣传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方案,将完成此项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总结。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习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积极筹划,精心组织实施,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确保学习宣传活动落到实处。做到领导重视,严格把关,组织严密,不走过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全员参与,宣传到位。

(二)加强协调,增强宣传力度。各学校要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及时沟通,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全员的参与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突出重点,确保学习宣传实际工作效果。各学校要将学习《食品安全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领导干部带头学,全体师生参与学,学校食品管理人员和食堂小卖部从业人员重点学,确保学习效果。宣传活动要突出主题,贴近生活,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抓住师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展开宣传教育,确保宣传效果。

20xx年度食品安全教育培训方案(三)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学校食堂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了解并掌握基本的食品卫生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卫生、膳食营养的基本知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并自觉在实际工作中遵守相关的法规和食品卫生操作规范,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学校食品卫生管理水平、减少和控制学校集体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包括肠道传染病)事件发生和流行的目的。

二、培训对象

学校食堂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

三、岗位基本要求

1、食堂管理人员

(1)热爱师生,敬业爱岗、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心为教育事业服务。

(2)身心健康、道德品质好,具有食堂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

(3)高中或以上文化程度、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

(4)参加岗位业务培训并取得合格证明。

2、食堂从业人员(包括炊事员、采购员、保管员等)

(1)热爱师生和本职工作,热心为教育事业服务。

(2)身心健康、道德品质好,具有食堂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

(3)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

(4)具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四、培训内容

1、法律法规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等。

2、食品卫生管理知识

(1)食堂建筑、设施与设备、食堂布局的卫生要求。

(2)水源管理以及环境卫生要求。

(3)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饮食卫生制度”、“餐(饮)具洗涤、消毒、保洁卫生管理制度”、“食品采购、储存、加工、销售制度”、“库房管理制度”、“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度”等。

(4)个人卫生要求。

3、食品加工操作卫生要求

(1)食品采购与运输卫生要求;

(2)食品验收入库与储存卫生要求;

(3)食品加工烹饪与分餐卫生要求;

(4)食品加工工具、器具及餐具洗刷与消毒卫生要求。

4、常见的食物污染及其预防控制知识。

5、食物中毒及常见肠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1)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2)常见肠道传染病。

病毒性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伤寒与副伤寒、霍乱与副霍乱。

(3)食物中毒处理原则与报告要求。

(4)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案例。

6、膳食营养知识

(1)人体基本营养素(平衡膳食);

(2)贮存、加工、制作过程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

(3)膳食中营养素的搭配。

五、培训的组织实施

(一)培训管理原则与要求

学校负责制订本校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计划,组织实施本校人员的培训工作。

(二)培训方式与培训时间:

1、培训方式:集中授课与分散教学相结合。原则上对新上岗人员和已在岗但未经过培训的人员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培训;对已在岗但经过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的人员可采取分散教学(以学校为单位、利用培训教学资料)的方式进行强化培训。

2、培训时间与培训周期

保安法律常识培训第5篇

[关键词]HSE;教育培训 ;经验;探索

中图分类号:D52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0-0241-01

引言:在2001年4月4日的时候,中国石化集团正式宣布了中国石化的HSE管理体系对外。是中国石化的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的新里程碑,也标志着中国石化与国际石油石化公司的现代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模式接轨。随后,中国石化下属的各企业渐渐建立了自己的HSE教育培训与管理体系。另外,建立一套完善的HSE教育培训体系,可以提高HSE培训效率、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

1.HSE管理体系的概念

HSE管理体系主要指实施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做法、程序和资源等而构成的整体,结合先进的、科学的运行模式,形成一套结构化的动态管理系统,风险管理是其核心内容。HSE管理体系主要强调了事前预防以及持续改进,属于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当前,HSE管理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主题,建立HSE管理体系并且将其持续改进将成为国际石油石化公司HSE管理的大趋势。

2.HSE教育培训的经验

结合实际情况,油田企业中不同的层次人员岗位需要不同的培训。

(1)开展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进行“责任告知”。作为石油企业的领导干部,他们并不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识,只是缺乏的是责任意识、法律水平、管理技能以及认识高度上。因此,对于领导干部这一层次的培训,关键是做好“责任告知”,使每一位领导清楚知道自己承担什么的责任在法律上,知道自己将要面对怎样的安全风险在管理上,做到“敬畏生命、责任、法律”。对此,我们应该重点进行领导HSE责任制、安全法律法规、企业应急预案知识等相关方面的培训,使安全责任意识不断强化,使领导干部依法决策、管理的能力不断提高。

(2)开展HSE体系培训、提高管理的技能。油田企业的安全管理落实与实行关键在于管理层方面,一些问题往往出现在这个管理层方面。管理层包含了安全管理人员、部门专业管理人员以及基层管理干部三部分。以HSE管理体系为核心,对他们进行不同的培训。安全管理人员主要进行培训安全检查技术、HSE管理系统知识以及相关标准方面的培训:部门专业管理人员主要进行HSE基本知识、“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意识以及安全检查技术方面的培训,提高其独立的负责能力:基层管理干部主要培训安全管理基本方法、HSE责任制、HSE基础知识等,使现场把关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3)开展岗位方面的基本能力培训,使业务素质不断强化。油田企业的操作层作为安全管理的基础层,最终体现了执行力,我们需要对操作层进行一系列的HSE教育培训,培训的主要突出表现其操作层的意识与技能。操作层需要培训的是HSE基本知识、安全操作技能、应急自救以及识别危害等等。在具体的实施中,为了强化员工的技能训练,我们应采取四位一体的方法,也就是“全员轮训、岗位演练、危害识别、技能考评”。

3.为了满足HSE管理的现实石油企业需探索新培训形式

(1)油田企业需开辟新的领域,不断探索新的形式,服务安全管理化。一、为了教会安全管理人员干什么,需要怎么干,怎么提高HSE管理水平,需要进行全年工作启动培训对专职安全人员。二、为了把培训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渗透到管理中,需要进行以会代训、会训合一的方式。三、为了大大提高培训的效果,普及应急安全知识,我们需要有应急预案多媒体教学培训针对油田企业。

(2)油田企业服务生产需要从“请进来”到“走出去”。“点多、线长、面广”是油田企业的显著特点。需要把各单位人员集中,进行HSE教育培训,并且应该坚持把HSE教育培训课程搬到全国各地工地进行教育培训,同时也需要组织人员到国外进行教育培训。

(3)油田企业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培训机制,把服务管理智能体现出来。为了保证教育培训的质量,需要油田企业形成自己独特的培训体系。第一、进行开展教育培训需要要求调研,开展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并且进行分析,提出教育培训意向分析报告。第二、科学化的制定教育培训方案,实行项目专人负责制度,精心进行组织培训。第三、另外,应该建立教育培训反馈机制,收集相关的意见和观点,持续改进HSE教育培训。

4.HSE教育培训的体会与心得

尽管油田企业的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安全管理,但是仍然效果不好。这说明了领导干部有着满腔热情还不行,需要对安全管理方面方法和技术的掌握。HSE教育培训对领导干部的培训需要实现从“想管”到“会管”的改变。另外,要围绕“四个一切”对管理层进行HSE教育培训,针对操作层的培训应该把提高员工技能作为跳板。最后,经过实践证明,真正使检查的质量与效果得到提升,需要进行开展安全检查技术的教育培训。

5.总结

总而言之,我国油田企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安全培训方面,但是仍存在一些瑕疵问题,比如对承包商及其从业人员的培训还不令人满意,内部师资力量的整合仍跟不上培训发展的要求等等,期待我们努力克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加强学习,努力借鉴国外先进HSE管理体制,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促使HSE教育培训发挥着更大、更好的作用在油田安全生产管理中。

参考文献

[1] 樊晶光,位鑫,王宇航,梁文七.对建立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法律体系的探讨[J].中国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年05期.

保安法律常识培训第6篇

关键词:公安队伍;正规化;正规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2-0146-02

近年来,我国各级公安机关加大了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力度,在国家法律制度的严格要求和政策合理引导下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从当前现实情况来看,仍存在不少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安队伍的整体形象,降低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因此,需要正确认识当前公安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民警素质低下,影响执法规范化建设

当前,在我国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文明执法、爱岗敬业的好警察,体现出了公安机关的优良作风和良好形象,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但受价值观念和文化水平的影响,在当前的公安队伍中也存在少数民警法治观念淡薄、宗旨意识不强、职业道德观念差和业务素质低下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前我国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比如,个别民警对法律的认识程度不够,在执法过程中不能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和内容办案,导致执法不规范和不公正的现象时有发生,出现办人情案、关系案或不作为等问题;个别民警因为宗旨意识不强或职业道德观念较差,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处理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时常会出现“冷、硬、横”等问题。

(二)管理工作缺乏力度,正规化建设水平低

我国各级公安机关开展正规化建设以来,虽然在各个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从正规化建设的过程和各级公安机关开展的实践来看,地方各级公安机关的正规化建设缺乏主动性,部分民警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不高,有些地区公安机关的正规化建设流于形式,未能建立长效机制。此外,由于工作考核职责以及外在监督的缺失,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没有科学的衡量标准,部分公安机关的正规化建设仅是处于低水平的重复性建设,远未达到正规化建设的实质要求。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当前我国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管理工作缺乏力度和缺乏执行力的具体体现。

(三)执法保障不力,影响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进程

首先,在办案经费和工资福利方面,我国地方公安机关的费用开支一般是地方财政来拨付,基层公安机关一般由所属市(县)级财政机关拨付,这就会造成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先进的地方公安机关办案经费相对富足,而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地区公安机关办案经费相对少的现象。其次,在装备保障方面,虽然近几年中央财政增加了对落后地区公安机关装备更新的财政投入力度,但在武器、器械、交通工具和专业技术设备等方面仍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第三,在权益保障方面,存在民警权益保障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网络舆论自身难以监督和规制的特性时常会侵犯到规范执法过程中的民警的合法权益,而现实中由于缺少救济渠道和保障机制往往会使民警受到伤害,进而降低民警规范执法的积极性,影响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

二、我国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正规化建设意识薄弱,认识不到位

在当前我国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三个认识层面上的问题:第一,没有清醒地认识到正规化建设的实质内涵,将“正规化”简单等同于“民警执法执勤和内务管理规范化”。正规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组织机构、内务管理、教育训练、执法执勤、警务保障和监督制约六方面,执法执勤和内务管理的规范统一只是正规化建设的部分内容,而有些单位却错误地认为正规化建设就是搞内务管理和执法规范化建设。第二,没有真正认识到正规化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正规化建设是树立和塑造警察良好形象的重要路径,但这不是公安机关开展正规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目标取决于公安工作的本质属性,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第三,没有清晰地认识到正规化建设的政策可行性。主要体现在当前地方公安机关在正规化建设过程中重视宏观层面的政策制定而缺乏微观层面的政策执行,在具体操作时却往往忽视自身的实际情况,导致许多政策在表面上看是好的,而在执行过程中却收效甚微。

(二)教育训练制度落实不到位,培训机制不完善

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是导致当前公安民警素质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对民警进行严格的业务知识培训和实战技能训练是提高公安机关整体战斗力的重要途径。目前,对公安民警的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训练制度落实不到位和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为警校学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不够和对在职民警的教育培训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教育训练制度落实不到位,一方面是由于在公安高等教育过程中缺乏统一和规范的正规化建设教材,造成正规化建设难以形成统一规范的标准。另一方面是由于正规化教育在公安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对在职民警的教育培训机制方面,我国并没有形成长效的机制,往往是上级机关组织或要求时,地方公安民警才参与到教育和培训的过程中,这样就形成不了长效的机制,达不到通过科学的教育培训途径来培养民警具备正规化建设的意识和素质的目标,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就难以取得理想成效。

(三)法规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力

依法治警是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本质体现,而当前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是影响我国正规化建设的重要原因。从提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至今,我国相关部门曾多次从法律意义上做出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措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如《人民警察法》、《训练条令》、《内务条令》、《奖励条令》、《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和《公安机关执法细则》等。各地方公安机关也根据法律法规制定了规章和制度。但从现实执法需求来看,这些法规体现出严重的滞后性和不完善性,在许多基本方面仍缺少明确的法律规范,没有真正体现出公安队伍和人民警察的特点和适用的法律制度。同时规范公安系统的机构设置、编制经费、职务序列、教育管理、监督制约和工资抚恤等方面的法律制度体系仍未能完全建立起来。

三、加强我国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教育培训,强化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意识

强化公安队伍教育培训包括两点内容: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建立长效机制。公安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确保公安队伍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的保障,只有加强公安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确保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得到落实。建立长效机制需要做到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公安高等教育对预备警员的正规化知识教育,从公安实际工作需要的角度出发来培养预备警员的素质,这就需要公安院校进一步完善教育训练的内容、程序等制度建设;另一方面,围绕“三个必训”打造学习型公安队伍,建立起能够长期发挥效用的教育培训机制。对公安民警的教育和培训,要坚持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岗位练兵相结合,坚持教育训练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坚持战训相结合,确保民警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处在不断学习的状态,进而培养出能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民警。

(二)完善配套制度建设,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制度保障

第一,严格落实民警招录制度,从源头保证公安队伍的素质。“二十公”会议已经将民警统一招录体制改革放在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但在具体的招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究其原因就在于民警招录制度的落实不力。第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从基础上夯实正规化建设的根基。一方面,要加强内部日常管理,从考勤执行、请假制度落实、环境卫生清理到警容风纪管理等要进行规范,并考虑进一步完善内部日常管理的内容和程序,从民警的日常行为规范来促进队伍正规化建设。另一方面,建立健全责任落实机制。明确民警的岗位职责和责任后果,健全对民警从决策到执行环节的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通过对民警岗位责任的明确和落实来规范和约束民警的行为。第三,建立绩效考评和奖励制度,认同民警的工作价值。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将民警正规化建设的具体工作进行细化和量化,通过定期考评,评价单位和民警的工作价值,激发他们继续工作的热情。

(三)加强执法监督,增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约束力

在内部监督方面,要围绕相关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建立对公安民警作风和执法行为的监督机制,重点发挥各级政工、纪检、督察、法治、考核与控申部门的监督职责,建立起部门间的联动监督机制,形成监督合力。要想使外部监督发挥效用,必须做到三个方面:首先,警务信息公开。外部监督的前提是信息公开,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户口管理、出入境管理、消防管理、交通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公安机关应做到让群众了解政策,会用政策,让群众尽可能多地了解公安民警的工作程序和行为规范标准,以便进行监督。其次,畅通和完善监督渠道。畅通监督渠道主要反映监督信息向上传达并发挥作用的过程,目前公安机关应重点完善制度、警务评议制度、特邀监督员制度,让外部监督主体能够发挥监督实效。第三,公众参与。强化外部监督必须加强社会公众对监督过程的参与,公安机关要做到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四)全警务保障体系,强化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基础

一是加强基础资源保障,合理调配资源。要加强基层机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基层所对技术装备方面存在的问题,整合和提升科技装备的功能,通过科技强警来促进队伍的正规化建设。二是提高民警待遇,建立职务级别工资制。鉴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和当前公安民警待遇低的问题,应尽快建立起有别于公务员职级工资制的公安民警职务级别工资制度,从薪酬上提高对公安民警的待遇,减轻公安民警的生活压力,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加强经费保障。在研究制定公安机关经费开支定额标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加强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公安机关的支持力度,对于中西部地区县级公安机关,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予以适当补助,并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地方财政的配套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罗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制环境[J].求是,2005(5).

[2]许新源.我国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组织结构发展50年回顾[J].公安大学学报,1994(4).

保安法律常识培训第7篇

【关键词】珍视生命 食品安全 规章制度 管理 培训

人以“食”为天,饮食安全关系千家万户,关系党计民生。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关系着全校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学校食堂管理,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营造安全放心的饮食环境,是各级领导最重视的工作之一,也是社会、家长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还是广大教师、学生最关心的事情之一。

一、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向“制度”要安全

要建立学校食堂各种管理制度,首先要深入学习、掌握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食品安全法》,它是我国有关食品安全的基本法律,是制定食品安全法规、规范性文件以及各级各类规章制度的主要依据。它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同时,要对经营的食品安全负责,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作为学校食堂,就要对加工的食品安全负责,对学校负责,对教师和学生的饮食安全负责,就要自觉接受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监督,承担法律责任。

因此,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对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学校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各种管理制度。如学校食堂组织管理机构制度,餐饮服务许可制度,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及培训制度,食品原料的采购、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食品留样制度,餐饮用具洗涤、消毒制度,操作间冷热、生熟食品加工流程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档案建设及管理制度,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及应急演练制度等等。学校要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的督查,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各项制度的正确执行和全面落实,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加强日常管理,向“管理”要安全

学校食堂的日常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学校在依法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的管理制度外,首先要成立一个由学校法人、家长代表、社会公众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组成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合理配置一名懂得法律法规、受过专业培训、会经营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其次要配置适量从业人员,即从事食品原材料的采购、保管、加工、清洗消毒、记录建档等的工作人员。再次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配置便于操作、坚固、易清洗、通风利水的基础设施。

只有建立有效的管理链条,才能达到有效的管理效果,才能实现食品安全事故的零发生。要达到有效的管理效果,就要从学校食堂的日常管理着手。科学的管理方法、严格的管理手段是食品安全的有力保障。

1、及时清理整顿。对操作间或库房要及时清理,有用的或无用的,耐久的或易变质的,过期的或有效的,该上架的上架,该归位的归位,该处理的处理。做到定位、定量、明确标志、摆放整齐、一目了然。解决一个“乱”字。

2、每餐清洁、消毒。包括对环境、物品、仪器、设备、实施的清洁消毒,还包括用餐器具的清洁消毒。做到时刻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卫生、个人卫生和设施器具的干净卫生。解决一个“脏”字。

3、坚持事不过夜。当天的事情当天处理完成,绝不推后。包括出入库记录,消毒、留样记录,废品剩渣处理、票据归档等。解决一个“拖”字。

4、加强督导检查。在要求工作人员努力完成工作任务,把规范操作变成自觉行为,并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加大督促检查的力度,实行责任追究制,迫使每个工作人员加强自身的约束,克服不良习惯,摒弃工作随意性,从而提升工作人员素质,杜绝操作事故发生,保障食品安全。解决一个“差”字。

5、发扬团队精神。学校食堂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每个工作人员在按照日常分工,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应牢固树立集体意识。只有保持良好的操作习惯和行为规范,改善人际关系,加强团队意识,才能更好的发挥自我,更好的保证食品安全。解决一个“散”字。

三、开展业务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向“人”要安全

学校食堂的安全管理,无外乎是对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场所和设施、加工过程的管理等几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的管理。

1、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学校食堂安全管理人员具备:身体健康、有安全管理工作经历、合格的培训证必须明等。因为他所承担的工作职责:如采购进货、卫生、设施设备及餐具的清洗消毒、留样、加工过程、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餐厨垃圾处理、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等具有全面性和多样性,这就决定了他必须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培训,食品安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并取得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保安法律常识培训第8篇

一、以交通运输法律法规为重点,全面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一)深入开展以宪法为主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宣传教育。宪法是国家的根据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要通过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宣传我国根本制度的优越性,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意义和及其形成的基本经验,增强全局干部职工的宪法意识、公民意识、爱国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推进法治、法制交通的创建。

(二)深入学习宣传与规范交通运输市场健康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省道路运输条例》、《市出租汽车客运管理条例》等规范运输市场秩序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促进运输市场健康发展。进一步学习宣传《省农村公路条例》、《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省治理车辆超限和超载运输办法》等,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保障公路安全。

(三)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反腐倡廉法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法制政府建设的意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强《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省行政程序规定》等学习宣传,使交通运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理念,形成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加强《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廉政准则》等党纪法规宣传教育,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勤政廉政意识。

(四)深入学习宣传与保障交通运输安全相关的交通运输法律法规。重点加强《安全生产法》、《市安全生产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增强安全生产、安全出行、安全救助的自我保护意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深化“法律进机关”活动,扎实推进法治交通创建工作

(一)坚持“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不断增强交通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实现普法制度化。将法制教育纳入干部职工岗前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和在职培训的必学课程。落实日常学法制度,以各单位为主体,结合本职工作,制定学法计划,确定学习时间,建立学习笔记,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集体学法,不断提高干部职工依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两个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健全并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法制讲座、法律业务知识培训、季度法律知识考试考核等制度;行政执法人员要加强通用法律知识和与履行职责相关的专门法律知识学习,坚持开展“每周一课、每月一法”法制宣传教育,针对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及时开展法律知识更新培训,确保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每年学法时间40学时以上,行政执法人员每年学法培训时间不少于15天,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学法用法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能力。年内局将举办两次全局性的法律业务知识培训班。

(三)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度,坚持每季度、半年、年终对各单位普法和依法行政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不定期开展执法监督,促进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深入落实行政处罚规范透明运行有关工作,确保交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正确实施。

三、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一)加强普法阵地,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网络、电视等传媒作用,通过新闻、新法速递、业务介绍、以案说法等形式,广泛传播法治文化,进一步提高交通普法依法行政工作的覆盖面。充分发挥区交通运输局门户网站和网络自动化办公系统、党校、图书室、宣传栏、办公窗口等以及区普法网、干部在线学习中心、区金宏网和手机普法短信的作用,大力宣传交通运输法律政策、政务信息、运输市场整治等,广泛传播交通法治文化。

(二)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月、周、日的作用。每个月的第4天为全市的“法制宣传日”,每个季度的第4周为全市“法制宣传周”,每年的12月份为全区“法制宣传月”,每年“12·4”为全国法制宣传日。要充分利用法制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等时机,创新宣传方式,采取各种形式深入开展以交通运输法律法规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活动,使交通运输法律法规深入人心。

(三)加强普法骨干培训。要按照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普法队伍的要求,抓好普法骨干培训。采取以会代训、案例研讨、集中培训等形式加强普法骨干业务培训和“六五”普法规划等培训,为交通普法依法治理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四、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普法保障机制

(一)加强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六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局成立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党委书记、局长刘赞亮,副组长为副局长董进,成员为各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普法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法制安全科,具体负责普法工作计划、指导、协调、监督等。各单位确定1名普法联络员(普法骨干),主要负责本单位普法工作联络、人员培训、信息上报等,为“六五”普法顺利落实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