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建筑物业管理

建筑物业管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9:19:53

建筑物业管理

第1篇

1. 传统建筑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的弊端 目前施工企业物流管理大多停留在手工管理状态,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必然导致了工作效率低,管理不规范,成本费用高,实时性、动态性差,难于控制,工作方式烦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物流管理息化低,甚至还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的阶段;对物资供应商联合体的构件缺乏科学管理,短期竞争多于合作;物资采购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博弈过程,非集约化,采购成本高;物资采购没有与预算部、技术部、施工部紧密联系,缺少必要的信息支持,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物资库存、现场管理混乱,造成资源的浪费,建筑成本的增加。 因此,打破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方式至关重要。随着管理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有效方式不断涌现。本文提出了“建筑材料精准物流管理”模式,能够解决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的缺陷,并防范新的问题的出现。 2. 精准物流管理的基础 2.1 技术支持——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技术支持,必须辅助企业各管理层次,其核心是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一般包括合同管理、进度管理、预算管理、物资管理、人劳管理、机械设备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八个基本的模块,能够辅助各层次的管理:对企业物资统一分类、统一编号,编制物资数据库;从进度管理模块导出阶段性计划工程量;根据计划工程量预算管理模块计算出物资计划;依据物资计划,物资管理模块实施物资采购管理。 以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为技术基础,对物流进行精准控制,实现物资料采购渠道多元化和透明化,物资库存管理、现场管理的实时化和精准性,最终达到物资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浪费小,保证建筑施工企业顺利建造。 2.2 组织环境基础——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是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共享数据库、EDI、WEB等信息技术,将策划单位、业主、勘测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筑施工企业的各个部门有机的连接起来,对整个建筑产品供应链实行有效的管理,实现精准物流管理,缩短建造周期,减少非生产性无价值的工序、简化工作流程,实现企业内外部组合的一些列活动的总称。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打破了原有部门界限,加快了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反馈速度,节省了潜在的时间、节约了潜在的成本、为建筑施工企业精准物流管理提供了组织环境基础。 2.3 组织文化基础——精准建造思想 精准建造(Lean Construction)是一种基于建筑产品管理,通过精确的建筑产品定义、合理有效的建造单元的分解、精准产品策划、精准设计,在物资的精准供应、全过程的产品控制、及时的信息流通和反馈、全体人员早期介入下实现建筑产品的成功交付、资源浪费的最小化、价值创造的最大化的建造管理方法,以提高建筑产品的价值、优化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流、构建合理有效的产品流、降低资源浪费、合理控制工期、整个项目达到最佳效能为目标的管理活动的总称。精准建造的根本目的是使整个建造过程持续时间缩短、精准物流管理、建造成本最小、整个建造价值链创造价值最大、客户满意度最高。 因此,将精准建造作为组织文化的基础,指导组织的建造生产,其目标是实现建造过程的“零浪费”,其中包含了物资的“零库存”,即将工程建造过程与物资供应相连接流水化,最大化地减少中间库存、消除中间搬运、等待的时间浪费,达到精准物流管理。 3. 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3.2 精准物流管理的目标 在建筑产品的整个建造过程中,工程项目是一个临时的产品系统而独立的存在,紧密的与物流联系在一起。加强物流管理是工程项目精准建造的资源保证。精准物流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加强供应商的管理,改变传统的竞争和短期合作为长期有效合作;规范物资采购机制,应用计算机、网络

第2篇

摘要:目前建筑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还比较低,由于缺少成本意识、品牌意识,建筑施工企业仍满足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如何进行施工现场的物料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现场物料管理的特点,然后介绍了现场物料管理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四项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现场物料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施工企业 料管理 对策研究

1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房地产业为主的建筑市场得到了蓬勃发展,目前建筑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还比较低,由于缺少成本意识、品牌意识,建筑施工企业仍满足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物料成本占工程总造价的70%左右,物料管理的根本是成本控制,施工项目物料管理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因此,如何进行施工现场的物料管理,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是建筑施工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2 建筑施工企业现场物料管理的特点和现状分析

2.1 建筑施工企业现场物料管理的特点:

本文认为建筑施工企业现场物料的管理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2.1.1 建筑施工流动性强,施工现场的库房具有临时性。由于建筑产品的固定性,使得施工现场的库房只是临时满足现场的需求,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满足施工生产的同时,要尽可能的降低库房的建设成本。

2.1.2 建筑材料的需求量大,运输量大。建筑施工项目由于需要的材料品种众多,规格繁多,因此材料的需求量和运输量都很大。材料供应一定要根据施工进度的需要按照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对于施工现场的交叉作业,更要加强同一施工操作面上的物料管理,避免因为物料的杂乱影响施工进度。

2.1.3 建筑施工一般为露天作业,受季节和天气影响较大。建筑施工由于露天作业,这给施工现场的物料管理来了一定的特难度,因此一定要做好施工现场防雨、防冻等预防措施。例如冬季做好防冻措施,减少材料的季节性消耗。

2.1.4 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带来物料需求的变化。建筑施工由于周期长,容易发生各种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例如设计的变更、建设方需求的调整等,这些因素都会造成材料需求量的改变,因为,为了满足施工进度的需要,应该让施工现场的物料需求计划随之调整。

2.2 建筑施工企业现场物料管理的现状

建筑施工企业现场物料管理的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没有建立关于物料管理的绩效考核体系。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建立关于物料管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对于物料管理的结果没有建立评价标准,没有制定奖励和惩罚措施。因此,企业制定的物料管理办法不能有效的提高物料管理水平,物料管理办法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

(2)物料管理的管理办法过于单一,管理目的过于笼统。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制定的物料管理仅仅从施工现场这一个阶段入手,没有考虑物料的采购、运输到物料使用后的回收等整个体系,这就无法系统的解决建筑施工时存在的问题。例如根据施工企业的需要建立供应商准入制度,积极降低采购成本;选择高效的物流公司,缩短供货时间,减少库存成本。

(3)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流程。建筑施工企业由于管理体系不健全,或者缺乏相应的管理流程,物料管理的职责划分也不清楚,在实际的物料管理中,往往出现项目经理部、物质采购部、工程部及工长等多个部门对物料管理的重复或者遗漏现象。

(4)同一工作面的物料管理混乱。建筑施工由很多工序组成,每一道工序留下的物料管理的问题都会给下道工序带来施工困难。当多个工序在同一工作面出现时,物料管理就更加混乱。

3 建筑施工企业现场物料管理对策

建筑施工企业现场物料管理的水平关系到企业的成本和效益,关系到施工过程的施工效率,是施工项目质量和安全的前提和保障。本文针对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现场物料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议:

3.1 建立施工现场物料管理的组织机构。为了使制定的物料管理制度得到全面、有效的执行,为了完成组织目标,就要建立施工现场物料管理的组织机构,制定合理的工作流程,明确各个部门的物料管理职责和权限,避免物料管理中出现职责不清,权力不明的混乱情况。

3.2 建立剩余闲置物料管理制度。为了充分发挥闲置物料的经济效益,避免重复购置和资源浪费、应建立剩余闲置物料管理制度。例如,由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部负责闲置物料的统计和调剂工作,物资管理部在收集整个企业剩余物料的基础上,制定出调剂方案,然后组织召开全公司主要领导参加的讨论会,根据剩余物料和施工现场的需求确定具体的执行方案。

3.3 加强施工现场库存管理。施工现场作为物料管理的重点也难点,应该加强管理的力度。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部在进行物料管理时主要是根据施工进度的需要,安排供货方把物料运抵到施工现场,这样以供应商管理施工现场物料库存的方式周期较短、管理较为粗放。为了提高施工现场物料管理水平,可以正确应用 ABC分类管理的办法,根据施工现场不同阶段的特点,分析对物料的需求情况,根据库存物料的数量和价值状况,协调安排物料的采购,统筹规划物料的存放和使用。

3.4 完善物料管理的奖惩分配体系。实践证明,明确的物料管理奖惩分配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对于总包单位而言,在建筑施工前可以同施工分包单位签订物料使用管理协议,制定具体的物料考核方法和明确的奖励及处罚措施,由项目经理部进行日常的物料管理,在工程结算时进行奖罚的兑现。对于分包单位而言,在施工前和施工班组也签订具体的物料使用的奖励和处罚措施,这样就能激励大家对物料使用的节约。

4 结束语

本文对建筑施工企业现场物料管理的特点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和介绍,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的情况,阐述了四项提高施工企业现场物料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希望建筑施工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制定出操作性强的物料管理方案,以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精准物流管理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物流管理息化低,甚至还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的阶段。因此,打破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方式势在必行。随着管理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有效方式不断涌现,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建筑材料精准物流管理”模式,较好地解决了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的缺陷,并防范新的问题的出现。现在与大家分享如下:

1.精准物流管理的基础

1.1技术支持――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技术支持,必须辅助企业各管理层次,其核心是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一般包括合同管理、进度管理、预算管理、物资管理、人劳管理、机械设备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八个基本的模块。它能够辅助各层次的管理:对企业物资统一分类、统一编号,编制物资数据库;从进度管理模块导出阶段性计划工程量;根据计划工程量预算管理模块计算出物资计划;依据物资计划,物资管理模块实施物资采购管理。以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为技术基础,对物流进行精准控制,实现物资料采购渠道多元化和透明化,物资库存管理、现场管理的实时化和精准性,最终达到物资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浪费小,保证建筑施工企业顺利建造。

1.2组织环境基础――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是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共享数据库、EDI、WEB等信息技术,将策划单位、业主、勘测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筑施工企业的各个部门有机的连接起来,对整个建筑产品供应链实行有效的管理,实现精准物流管理,缩短建造周期,减少非生产性无价值的工序、简化工作流程,实现企业内外部组合的一些列活动的总称。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打破了原有部门界限,加快了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反馈速度,节省了潜在的时间、节约了潜在的成本、为建筑施工企业精准物流管理提供了组织环境基础。

1.3组织文化基础――精准建造思想。精准建(Lean Construction)是一种基于建筑产品管理,通过精确的建筑产品定义、合理有效的建造单元的分解、精准产品策划、精准设计,在物资的精准供应、全过程的产品控制、及时的信息流通和反馈、全体人员早期介入下,实现建筑产品的成功交付、资源浪费的最小化、价值创造的最大化的建造管理方法,以提高建筑产品的价值、优化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流、构建合理有效的产品流、降低资源浪费、合理控制工期、整个项目达到最佳效能为目标的管理活动的总称。精准建造的根本目的是使整个建造过程持续时间缩短、精准物流管理、建造成本最小、整个建造价值链创造价值最大、客户满意度最高。

2.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2.1精准物流管理的目标。在建筑产品的整个建造过程中,工程项目是一个临时的产品系统而独立的存在,紧密的与物流联系在一起。加强物流管理是工程项目精准建造的资源保证。精准物流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加强供应商的管理,改变传统的竞争和短期合作为长期有效合作;规范物资采购机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物资采购电子商务化和批量化,缩短物资采购周期,降低采购成本,简化采购程序;加强物资入库、出库、调拨、报损管理,使库存最小化;加强物资入场、加工建造、退场、损耗管理,降低物资浪费,减少物资的二次搬运;物流信息及时、准确,便于物流的有效控制。精准物流管理的终极目标是物资的“零库存”和“零浪费”,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最大化的满足客户满意度。

2.2精准物流管理模式。精准物流管理是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现物资库存状况监控和物资现场管理监控,精准预测和计划物资,选择最佳供应商和租赁公司,实现物资的精准、均衡供应。精准物流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强、涉及范围广的一系列活动。精准物流管理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1.预测物资用量、编制物资供应计划;2.组织、采购或者调剂物资;3.物资的验收、储备、领用和配送;4.物资的统计、核算和盘点。

2.3实施的关键1.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是物资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和保证,是优化企业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此,在工程项目中,有机、紧密地结合物资投入数量、结构、时间、范围的计划与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使物资、人员均衡地投入到工程项目中,实现物资综合控制、工程项目均衡节奏性地建造,达到预期进度目标,实现精准物流管理,减少物资浪费,降低建造成本。2.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时的获取物资现状、工程项目进度状况和阶段性计划,精准预测工程物资需求。在工程项目立项之后,工程管理子系统将总体进度计划录入到工程项目数据库中。在工程项目实施后,仓库管理子系统实时动态追踪物资库存状况,并及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物资现场管理子系统实时记载物资入场、物资损耗、物资生产、物资回收、物资退回仓库等详细内容,快捷的统计现场物资状况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工程管理子系统实时追踪工程项目进展状况,报告累计未完成工程以及变更工程,并依据约束限制条件,动态制定阶段性进度计划;预算管理子系统依据实时更新的物资信息精准预测物资需求。

第4篇

目前施工企业物流管理大多停留在手工管理状态,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必然导致了工作效率低,管理不规范,成本费用高,实时性、动态性差,难于控制,工作方式烦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物流管理息化低,甚至还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的阶段;对物资供应商联合体的构件缺乏科学管理,短期竞争多于合作;物资采购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博弈过程,非集约化,采购成本高;物资采购没有与预算部、技术部、施工部紧密联系,缺少必要的信息支持,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物资库存、现场管理混乱,造成资源的浪费,建筑成本的增加。

因此,打破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方式至关重要。随着管理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有效方式不断涌现。本文提出了“建筑材料精准物流管理”模式,能够解决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的缺陷,并防范新的问题的出现。

2. 精准物流管理的基础

2.1 技术支持——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技术支持,必须辅助企业各管理层次,其核心是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一般包括合同管理、进度管理、预算管理、物资管理、人劳管理、机械设备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八个基本的模块,能够辅助各层次的管理:对企业物资统一分类、统一编号,编制物资数据库;从进度管理模块导出阶段性计划工程量;根据计划工程量预算管理模块计算出物资计划;依据物资计划,物资管理模块实施物资采购管理。

以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为技术基础,对物流进行精准控制,实现物资料采购渠道多元化和透明化,物资库存管理、现场管理的实时化和精准性,最终达到物资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浪费小,保证建筑施工企业顺利建造。

2.2 组织环境基础——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是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共享数据库、EDI、WEB等信息技术,将策划单位、业主、勘测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筑施工企业的各个部门有机的连接起来,对整个建筑产品供应链实行有效的管理,实现精准物流管理,缩短建造周期,减少非生产性无价值的工序、简化工作流程,实现企业内外部组合的一些列活动的总称。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打破了原有部门界限,加快了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反馈速度,节省了潜在的时间、节约了潜在的成本、为建筑施工企业精准物流管理提供了组织环境基础。

2.3 组织文化基础——精准建造思想

精准建造(Lean Construction)是一种基于建筑产品管理,通过精确的建筑产品定义、合理有效的建造单元的分解、精准产品策划、精准设计,在物资的精准供应、全过程的产品控制、及时的信息流通和反馈、全体人员早期介入下实现建筑产品的成功交付、资源浪费的最小化、价值创造的最大化的建造管理方法,以提高建筑产品的价值、优化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流、构建合理有效的产品流、降低资源浪费、合理控制工期、整个项目达到最佳效能为目标的管理活动的总称。精准建造的根本目的是使整个建造过程持续时间缩短、精准物流管理、建造成本最小、整个建造价值链创造价值最大、客户满意度最高。

因此,将精准建造作为组织文化的基础,指导组织的建造生产,其目标是实现建造过程的“零浪费”,其中包含了物资的“零库存”,即将工程建造过程与物资供应相连接流水化,最大化地减少中间库存、消除中间搬运、等待的时间浪费,达到精准物流管理。

3. 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3.2 精准物流管理的目标

在建筑产品的整个建造过程中,工程项目是一个临时的产品系统而独立的存在,紧密的与物流联系在一起。加强物流管理是工程项目精准建造的资源保证。精准物流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加强供应商的管理,改变传统的竞争和短期合作为长期有效合作;规范物资采购机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物资采购电子商务化和批量化,缩短物资采购周期,降低采购成本,简化采购程序;加强物资入库、出库、调拨、报损管理,使库存最小化;加强物资入场、加工建造、退场、损耗管理,降低物资浪费,减少物资的二次搬运;物流信息及时、准确,便于物流的有效控制。精准物流管理的终极目标是物资的“零库存”和“零浪费”,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最大化的满足客户满意度。

3.3 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精准物流管理是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现物资库存状况监控和物资现场管理监控,精准预测和计划物资,选择最佳供应商和租赁公司,实现物资的精准、均衡供应。精准物流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强、涉及范围广的一系列活动。精准物流管理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1)预测物资用量、编制物资供应计划;(2)组织、采购或者调剂物资;(3)物资的验收、储备、领用和配送;(4)物资的统计、核算和盘点。

3.3实施的关键

3.3.1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

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是物资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和保证,是优化企业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动态平衡是按照项目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施工阶段的物资投入,并对物资按时间节奏进行动态优化,以保证整个建造过程的均衡性、实现物资供应的动态配置、平衡协调和均衡投入的过程。因此,在工程项目中,有机、紧密地结合物资投入数量、结构、时间、范围的计划与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使物资、人员均衡地投入到工程项目中,实现物资综合控制、工程项目均衡节奏性地建造,达到预期进度目标,实现精准物流管理,减少物资浪费,降低建造成本。

3.3.2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

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时的获取物资现状、工程项目进度状况和阶段性计划,精准预测工程物资需求。在工程项目立项之后,工程管理子系统将总体进度计划录入到工程项目数据库中。在工程项目实施后,仓库管理子系统实时动态追踪物资库存状况,并及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物资现场管理子系统实时记载物资入场、物资损耗、物资生产、物资回收、物资退回仓库等详细内容,快捷的统计现场物资状况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工程管理子系统实时追踪工程项目进展状况,报告累计未完成工程以及变更工程,并依据约束限制条件,动态制定阶段性进度计划;预算管理子系统依据实时更新的物资信息精准预测物资需求。

转贴于

因此,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是精准物流管理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达到精准建造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3.3.3供应渠道的选择

供应渠道的选择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核心业务之一,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地位非常突出,是物资的源头。供应渠道的选择的目标是使物资从采购、租赁到材料入库的总成本达到最小,质量、交货期、服务水平达到顶期水平,尤其是物资供应商、租赁公司的选择。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线性规划模型。

设Q、L、S是企业对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D是需求总量。设阶段性一次需要采购m种材料,每一种材料可供选择的供应商(或者租赁公司)有n个,则xij表示第i种材料供应商j供应量,Di是第i种材料的总需求量,tij是材料xij的运输成本,pij.qij,lij,和sij分别是有关供应商价格、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水平的参数。可得到如下的线性规划模型:

物资采购、租赁总成本最小

利用上述模型计算时,需要将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等进行量化,其量化的标准如图2所示,也需要事先确定,作为物资采购的标准。通过线性规划计算的结果说明了供应商供应的物资和租赁公司租赁的物资设备。

4. 结论与建议

精准物流管理是精准建造过程中关键工作之一,一个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对各种物资的使用和消费过程的有效控制。因此,采用精准物流管理,协调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从整个建造过程精准控制物流,实现物资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保证和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加速资金周转,降低建造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因此,精准物流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实施中需要以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流程重组以及采用精准建造思想作为基础。因此在实践中,不应急于求成,要搭建好建筑施工企业的硬件基础后,再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1姚建明、蒲云、周国华、赵正佳。多品种供应的多供应商选择模型及分解算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8 vol(40)4:521-527

「2江伟、赵振宇、朱莹玮。我国建筑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探究[J].建筑经济。

2003.5:23-25

「3叶少帅、杜静。建筑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关键因素[J].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3.8:5-8

「4李效廷。 施工项目材料管理。山西水利科技[J].2005.8:89-90

「5Glenn Ballard. Lean Project Delivery System.[J] Lean Construction Institute.2000.9

「6Herman Glenn Ballard. The Last Planner System of Production Control. 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2000.

Abstract: The material cost takes up a greater proportion in the total cos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hrough reducing the material cost to reduce the total cos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and Lean Supply Management is one effective material management way.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d the disadvantage of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terial management pattern, based on this foundation proposing material lean supply chain; secondly analyzed the foundation of material lean supply chai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processes reengineering based on lean construction and lean construction; thirdly analyzed the model and key factors of Lean Material Flow Management; finally, give some constructive advice to implement the material lean supply chain.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Lean Construction; Lean Supply

作者介绍:

1.祁神军,男,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博士;

第5篇

1. 传统建筑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的弊端

目前施工企业物流管理大多停留在手工管理状态,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必然导致了工作效率低,管理不规范,成本费用高,实时性、动态性差,难于控制,工作方式烦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摘要:

物流管理息化低,甚至还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的阶段;对物资供给商联合体的构件缺乏科学管理,短期竞争多于合作;物资采购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博弈过程,非集约化,采购成本高;物资采购没有和预算部、技术部、施工部紧密联系,缺少必要的信息支持,和工程实际严重脱节;物资库存、现场管理混乱,造成资源的浪费,建筑成本的增加。

因此,打破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方式至关重要。随着管理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有效方式不断涌现。本文提出了“建筑材料精准物流管理”模式,能够解决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的缺陷,并防范新的新问题的出现。

2. 精准物流管理的基础

2.1 技术支持——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技术支持,必须辅助企业各管理层次,其核心是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一般包括合同管理、进度管理、预算管理、物资管理、人劳管理、机械设备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八个基本的模块,能够辅助各层次的管理摘要:对企业物资统一分类、统一编号,编制物资数据库;从进度管理模块导出阶段性计划工程量;根据计划工程量预算管理模块计算出物资计划;依据物资计划,物资管理模块实施物资采购管理。

以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为技术基础,对物流进行精准控制,实现物资料采购渠道多元化和透明化,物资库存管理、现场管理的实时化和精准性,最终达到物资供给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浪费小,保证建筑施工企业顺利建造。

2.2 组织环境基础——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是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共享数据库、EDI、WEB等信息技术,将策划单位、业主、勘测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筑施工企业的各个部门有机的连接起来,对整个建筑产品供给链实行有效的管理,实现精准物流管理,缩短建造周期,减少非生产性无价值的工序、简化工作流程,实现企业内外部组合的一些列活动的总称。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打破了原有部门界限,加快了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反馈速度,节省了潜在的时间、节约了潜在的成本、为建筑施工企业精准物流管理提供了组织环境基础。

2.3 组织文化基础——精准建造思想

精准建造(Lean Construction)是一种基于建筑产品管理,通过精确的建筑产品定义、合理有效的建造单元的分解、精准产品策划、精准设计,在物资的精准供给、全过程的产品控制、及时的信息流通和反馈、全体人员早期介入下实现建筑产品的成功交付、资源浪费的最小化、价值创造的最大化的建造管理方法,以提高建筑产品的价值、优化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流、构建合理有效的产品流、降低资源浪费、合理控制工期、整个项目达到最佳效能为目标的管理活动的总称。精准建造的根本目的是使整个建造过程持续时间缩短、精准物流管理、建造成本最小、整个建造价值链创造价值最大、客户满足度最高。

因此,将精准建造作为组织文化的基础,指导组织的建造生产,其目标是实现建造过程的“零浪费”,其中包含了物资的“零库存”,即将工程建造过程和物资供给相连接流水化,最大化地减少中间库存、消除中间搬运、等待的时间浪费,达到精准物流管理。

3. 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3.2 精准物流管理的目标

在建筑产品的整个建造过程中,工程项目是一个临时的产品系统而独立的存在,紧密的和物流联系在一起。加强物流管理是工程项目精准建造的资源保证。精准物流管理的基本目标是摘要:加强供给商的管理,改变传统的竞争和短期合作为长期有效合作;规范物资采购机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物资采购电子商务化和批量化,缩短物资采购周期,降低采购成本,简化采购程序;加强物资入库、出库、调拨、报损管理,使库存最小化;加强物资入场、加工建造、退场、损耗管理,降低物资浪费,减少物资的二次搬运;物流信息及时、准确,便于物流的有效控制。精准物流管理的终极目标是物资的“零库存”和“零浪费”,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最大化的满足客户满足度。

3.3 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3.3实施的关键

3.3.1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

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是物资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和保证,是优化企业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动态平衡是按照项目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施工阶段的物资投入,并对物资按时间节奏进行动态优化,以保证整个建造过程的均衡性、实现物资供给的动态配置、平衡协调和均衡投入的过程。因此,在工程项目中,有机、紧密地结合物资投入数量、结构、时间、范围的计划和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使物资、人员均衡地投入到工程项目中,实现物资综合控制、工程项目均衡节奏性地建造,达到预期进度目标,实现精准物流管理,减少物资浪费,降低建造成本。

3.3.2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猜测

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猜测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时的获取物资目前状况、工程项目进度状况和阶段性计划,精准猜测工程物资需求。在工程项目立项之后,工程管理子系统将总体进度计划录入到工程项目数据库中。在工程项目实施后,仓库管理子系统实时动态追踪物资库存状况,并及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物资现场管理子系统实时记载物资入场、物资损耗、物资生产、物资回收、物资退回仓库等具体内容,快捷的统计现场物资状况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工程管理子系统实时追踪工程项目进展状况,报告累计未完成工程以及变更工程,并依据约束限制条件,动态制定阶段性进度计划;预算管理子系统依据实时更新的物资信息精准猜测物资需求。

因此,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猜测是精准物流管理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达到精准建造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3.3.3供给渠道的选择

供给渠道的选择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核心业务之一,在整个供给链管理中地位非常突出,是物资的源头。供给渠道的选择的目标是使物资从采购、租赁到材料入库的总成本达到最小,质量、交货期、服务水平达到顶期水平,尤其是物资供给商、租赁公司的选择。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线性规划模型。

设Q、L、S是企业对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D是需求总量。设阶段性一次需要采购m种材料,每一种材料可供选择的供给商(或者租赁公司)有n个,则xij表示第i种材料供给商j供给量,Di是第i种材料的总需求量,tij是材料xij的运输成本,pij.qij,lij,和sij分别是有关供给商价格、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水平的参数。可得到如下的线性规划模型摘要:

物资采购、租赁总成本最小

利用上述模型计算时,需要将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等进行量化,其量化的标准如图2所示,也需要事先确定,作为物资采购的标准。通过线性规划计算的结果说明了供给商供给的物资和租赁公司租赁的物资设备。

4. 结论和建议

第6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物流管理;物流发展

Discuss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logistics management

Mao Tian-cheng,Huang Hong-liang,Sun Jian-chun

Abstract: zhongtong, ShenTong, YunDa and so on is our familiar in the Internet age shopping express logistics company, "logistics" one word has entered people's horizon.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about logistics managemen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paper reveals the internal logistic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deep analysis,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 logistics some Suggestions. And illustrates that logistics for now in the society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o increase productivity, reduce construction cost and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enterprise strength can cause the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will also in logistics in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with great development prospects are relate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ir fo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logistics development some ideas.

Key words: building enterprise; Logistics management; Logistics development

引言:随着经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逐渐与国际接轨,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动脉和基础,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在近十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由于建筑行业具有项目投资巨大,施工周期长,施工现场复杂、变动性大,项目涉及的单位广、人员多等独有的行业特征,决定了其在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企业的管理费用也在不断上升,整个行业的边际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甚至部分企业出现经济效益开始下滑现象。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物流管理落后,阻碍了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筑企业如何进行物流管理,有效地为企业节省投资,提供增值服务,是摆在建筑施工企业面前不可小视的一个问题。

1.物流的起源与发展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关信息进行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

对于“物流”的概念,不同国家不同机构不同时期有所不同,关于物流活动的最早文献记载是在英国。1918年,英国犹尼利弗的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目的是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和用户手中。二战期间,美国从军事需要出发,在战时对军火进行的供应中,首先采用了“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这一词,并对军火的运输、补给、屯驻等进行全面管理。二战后,“物流”一词被美国人借用到企业管理中,被称作“企业物流(business logistics)。企业物流是指对企业的供销、运输、存储等活动进行综合管理。

2.物流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比重

大型工程建设项目材料供应物流的特点及重要地位工程建设项目是以形成固定资产为目的的投资建设过程。工程建设项目消耗的材料主要包括钢材、水泥、混凝土、木料、砖瓦沙石等。这些材料体积大、质量重,需要大型物流设施,并占用较多的场地。由于工程建设项目具有个异性、时间性和一次性的特点,产品的形成属单件生产方式,因此为工程建设项目提供的物流服务也具有特殊性,如服务量的不稳定、服务地点的变动性、服务方式的灵活性。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受影响的因素多而复杂,特别是受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难以预料,因而对材料消耗计划很难做到准确,这就要求强化施工过程中对材料供应的控制。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一般都比较大,特别是大型工程建设项目,通常是投资数亿元以上或者更大。一般来说,工程建设项目中材料成本占工程项目造价的60%~70%,而物流费用占材料成本的17%左右(以钢材和水泥测算,钢材与水泥比为1∶3)。即是说,物流费用约占工程项目造价的11%。不仅物流费用在工程项目的造价中占有很高的比重,而且物流效率的高低还会影响材料占用资金的数量和施工效率。低效率的物流活动,或者使材料库存过大,浪费资金;或者库存不足造成停工待料。这些都会增大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甚至不能按期完成项目建设。 因此,加强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材料供应管理,通过降低材料消耗、节约材料供应过程中的物流成本,对于降低工程项目的造价至关重要。

第7篇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 物资成本 物资管理 成本控制

1前 言

在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物资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建筑施工企业施工正常进行的复杂而关键的工作。其中物资成本管理更是不容忽视的重中之重。在市场经济运行的今天,建筑施工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成本控制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物资管理已成为成本控制的一个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成本控制管理初期,建筑施工企业曾一度只注重工程进度和产值,而忽视了项目工程物资控制管理,导致物资质量、价格、使用消耗、库存物资得不到合理控制。主要问题在于物资采购重复,质次价高的原材料趁机流入,进而导致工程质量下降;加之计划及使用控制不严,造成材料浪费和积压,致使项目亏损。因此,控制成本管理在物资管理中是至关重要的。

2物资管理中的成本控制

物资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障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是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各种物资的计划、采购、运输、仓储、保管、使用等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合理解决物资供需之间存在的时间、空间、数量、品种、价格以及质量等方面的矛盾,衔接好生产各个环节,确保生产顺利进行,实现物流合理化、消耗最小化、效益最大化。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上,都离不开成本的控制, 以下将重点对其中几个关键环节进行分析、探讨, 以达到在实际工作中有效控制成本的目的。

2.1加强物资采购计划管理

物资采购计划是在实际生产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生产能力,对企业所需各种物资做好预算,是材料成本控制的首要环节。在计划、生产技术等部门的专业审查后,编制出物资采购计划。物资管理人员根据物资采购计划,再结合现场实际来合理采购,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成本。

2.2加强物资采购管理

物资采购工作是物资管理的关键环节,它不仅是企业产品质量的保障,更是企业降低成本的重要环节与控制手段。在物资采购之前,首先要明确企业对所需物资的质量要求及技术性能要求。其次,要了解市场行情,及时掌握瞬息万变的物资市场价格,掌握市场供应资源的分布情况,对备选供应商的管理水平、技术能力、设备状况、品质控制能力及财务信用状况进行深入调查,以确保供应商资质和采购物资的质量均符合要求,从而满足旋工生产的需要。在掌握了多个资源后,就要做到集中多个项目的需求,增加集中采购的批量,再货比三家,可采取多种采购方式,如询价采购、议标采购、招标采购等,最终做到同种物资比质量,同等质量比价格,同样价格比服务, 同等服务比信誉,从而实现质优价廉的采购,既保证了采购材料的质量,又降低了采购成本。

2. 3完善物资储备管理

物资储备是物资采购后的环节,加强物资储备管理,是保证企业生产正常有序进行的有力保障,也是节约成本的必要手段。以下是做好仓储管理工作,使企业的物资储备管理科学化、条理化、规范化的一些具体措施:

(1) 物资验收入库必须严格按照采购计划对物资的品种、规格、数量进行核查,质量不合格的物资坚决予以退货。

(2) 仓储物资储存过程中要采取良好的保管理手段,以科学的方法做好物资保管工作。各种物资要根据物理性能、化学成分、体积大小等进行分类,分别加以妥善保管与维护,确保在库物资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这是避免浪费与节约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

(3) 确定物资储备定额,保持合理的物资储备量。合理的物资储备不仅要求总量合理,而且要求结构合理,还要合理选择物资储存地点并通过合理摆放,有效地利用仓储空间。同时,还要根据时间条件的变化,不断完善、修订物资消耗定额,以使企业库存物资保持在合理水平,节约储备占用资金,增强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增加企业经济效益,节约成本。

2. 4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科学管理

由于物资管理中所包含的物资种类众多,加上管理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繁琐性,用传统的方法在采购、仓储、配送等各个方面来全面高效控制成本就非常困难。如果采用信息化手段,把物资计划、采购、仓储、配送、供应商等的管理纳入网络管理之中,有效地利用共享信息资源, 改善企业管理环节,便可以实现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所以应当通过采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手段,快速疏通企业内部管理信息渠道,建立起与外部市场相通的信息网络,使内部物资信息网络与外部市场信息有机衔接,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减少企业物资管理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2.5加强物资消耗定额管理

物资成本管理贯穿整个施工生产活动过程,工地物资消耗控制管理是物资成本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物资消耗定额是企业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之一,是指导生产部门生产以及各相关部门采购、发料、报价、成本核算的重要依据,是企业管理和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体现。

建筑施工企业的限额发料是物资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当前施工企业由于受到施工工期影响,现场管理中很难全面实现限额领发料,不可避免的造成物资的浪费,带来成本的增加。所以,在物资领发过程中加强管理,严格执行按定额发料制度,要先算后干,要促使领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精打细算,才能防止浪费,从而控制与降低损耗率。

当施工任务有变动时,工程部要及时调整减少或增加消耗数量,并要填写“定(限)额物资数量调整通知单”,经单位负责人签字后报项目部物资部门,物资部门应根据此单及时调整采购计划与控制发料。

2.6提高周转材料的利用率

建筑施工企业的周转材料使用数量很大,对成本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项目施工初期,应加强施工组织方案的策划,充分考虑企业现有的资源和工地附近的资源,加大利旧的力度;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合理安排周转材料的进、退场时间,减少单个项目的占用时间,要加强安装和拆除过程中的方案优化与控制,减少对周转材料的损坏,提高周转材料的回收率,另外要加大施工过程中的倒用次数,努力提高周转材料的周转次数。只有加强上述环节的控制,才能降低投入,节省材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第8篇

论文摘要: 智能建筑的运营管理需要通过物业管理实现,需要更好懂技术的管理人员。文章在介绍智能建筑现状和发展基础上,比较了智能物业管理与一般物业管理不同的特点,重点阐述物业管理行业人才现状下,提高人才综合素质适应智能物业管理需要的重要性,进而从不同角度分析智能物业管理专业良好的发展前景。

1 智能建筑现状与发展

智能建筑(IntelligentBuilding,IB)主要由土建、机电、装潢、智能化设备、计算机网络五部分组成。智能建筑以建筑为平台,采用4C(即控制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技术,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实现通讯(CA)、办公(OA)、建筑设备控制(BA)自动化(即3A),以期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可以说,智能建筑通过选择适当的优质环境模块,包括:环境、空间、使用周期、舒适感、工作效率、安全、文化和科技含量,设置适当的建筑设备来取得建筑价值满足用户的要求。

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大楼是1984年出现在美国康州首府哈特福德市的城市广场,这是一栋38层的办公建筑。80年代后期,智能建筑风靡全球,这主要是由于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在计算机、通讯、控制三项技术在楼宇自动化,通讯网络以及它们的系统集成方面有了飞跃的发展。作为现代科技与建筑产业的结合,智能建筑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办公效率,提升了企业形象,成为网络信息进入日常生活的标志之一。据统计,日本新建筑物中60%以上是智能型的。进入90年代英国、法国、加拿大、瑞典等国都相继建成一批有自己特色的智能建筑。我国的智能建筑兴起于沿海特区和北京。80年代中后期,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曾进行了“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对智能办公楼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出现了一批智能设施和系统较为完备的建筑物。中国大陆上“智能建筑”真正的普及和推广是在1992年改革开放大潮中,并伴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改革与发展。首先打出“智能建筑”旗号的是房地产开发商,另一个最早进入这个市场的是系统集成商,他们多半原来是搞通信或是承担网络工程的,从做网络转向专门做综合布线。目前,中国智能建筑市场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均为世界之最。智能建筑调动一切技术建造手段来达到低能耗、减少污染、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依据人体对环境生理、心理的反应,创造健康舒适而高效的室内办公环境。智能建筑涉及全球的生态保护问题,就是通过大面积建筑节能优化控制,来达到减少能源消耗和对环境污染的目的,同时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和提高智能建筑的市场竞争力。能源的日益减少问题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能否有效利用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关乎中国经济的前途,关乎中国“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关乎中国对世界的承诺。所以,智能建筑是一种更智慧、更节能、更舒适的新型建筑,智能建筑行业目前已成为技术密集型的新型产业,为建筑业、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代表了当今建筑的发展方向,将成为21世纪建筑业的发展主流。

2 智能物业管理特点

2003年9月1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业管理条例》规定:物业管理(Property Management)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由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对房屋及配套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据建设部统计,截止2005年,我国城镇房屋建筑面积164.51亿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107.69亿平方米,通过粗略计算,如果后期的物业经营管理使得全国城镇住宅建筑的使用年限仅延长一个月,就可以为国家节约资金近16亿元。可见物业管理的质量对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智能建筑的兴起,对传统的物业管理行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现代化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延续与完善,物业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复杂、完善的系统,如何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将是物业管理发展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物业管理必将向高科技、高智能化方向发展。

2.1 智能物业管理目标 如前所述,智能建筑是指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建筑艺术相结合,通过对机电设备的自动控制,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及安全、舒适、便利的环境服务,投资回报合理,适合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需求特点的现代化建筑。智能建筑的物业管理从技术层面已上升到物业的运营管理。智能物业管理的总目标是使智能建筑保持高效、持续地运行,提高实际运行效果,提高投资效益。因此,智能建筑的物业管理不但包括传统的物业管理中的服务内容,还包括对智能化设备系统的操作、维护和功能提升,对安保、消防、停车管理采用智能技术,管理服务网络化、信息化和物业管理应用信息系统等等,使物业真正起到保值、增值的作用。智能物业管理不仅仅是对人的服务,物的管理,更是物业的运营管理。智能化和绿色革命正在改变着建筑物,特别是家居的设计、建造和运作方式,为促进智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的发展,必须重视建筑的智能化物业管理。

2.2 智能物业管理特点 智能化系统物业管理的核心是保持物业设备设施安全节能、长期、持续的运行,在低消耗运行中发挥效益。一般建筑的传统物业服务主要是指工程竣工后建筑使用期的物业管理服务,其物业服务的常规内容包括给排水、燃气、电力电讯、保安、绿化、保洁、停车、消防与电梯管理以及公用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等。智能建筑则在传统物业服务的基础上进行提升,要求通过应用适宜技术、高新技术,实施高效运营管理,为人民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实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节约型社会“四节一环保”的目标。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以微电子技术为主,智能化系统的物业管理工作与传统物业管理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

2.2.1 在系统与设备的维护管理方面,要求从以往的定性检查深入到对系统每个零部件物理层的定量化检测 例如,对节能、节水、节材与保护环境的管理,要求采用定量化,达到设计目标值;从电源的通断(定性管理)转移到供配电系统的电压,频率的质量与稳定性的检测(定量管理),对设备、线路、接点的老化与漂移的检测等。这些都是传统建筑物业管理中没有深入的工作层面。

2.2.2 智能系统的管理需要更多的相关环境条件的保证 智能建筑的物业管理需要上升到非线性大系统的层面。例如,建筑的防水、防尘、防潮性能都会影响到智能化系统的运行精度和正常。建筑材料的防静电性能和措施、防泄漏屏蔽、周界干扰,也会关系到智能化系统的安全。外界供能的顺畅更是决定了智能化系统的运行质量和方式。为了防止智能化系统的受损,对防雷措施的类型与全面性则更加严格。在智能化条件下,不仅是外来人员的非法闯入,任何人员的非法操作、或者有意无意的误操作都将给建筑系统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这就需要懂智能技术的专业人才的职业化管理。

2.2.3 智能化系统在突出信息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资源的安全保护问题 传统物业的安全性管理主要关注人流和物流,但智能建筑的安全防范管理必须从人流、物流、信息流三个角度才能完善安全性。物业管理部门不仅要防止显性的设备的不正常现象,还要防止隐性的信息的不正常流传。因此,智能化系统的物业管理特别需要严格内部人员的管理和信息资源的合法性管理。诸如通信传输方面,既要保证传输线路、载体的正常完好,还要采取口令、密码、多重复核等技术进行监视,制止非法入侵、窃听窥视和非法拷贝等信息资源的被破坏或流失。物业管理的优化,直接于决定人员的素质和数量的配备。智能建筑物业管理的技术人员应该学习自动控制、通讯、电脑、仪表、机电设备、管理等诸方面知识,而且是工程加管理的综合性应用。

3 智能物业管理专业前景

3.1 设立智能物业管理专业的必要性 物业管理被誉为是“朝阳产业”和“绿色环保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10年间企业数量以每年近133%的速度猛增,服务领域已覆盖所有不动产,且从单纯性服务向资产经营、管理延伸。但与此对应的是从业人员素质低下,无法胜任现代化、智能化的高端物业管理要求。据《物业管理行业生存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显示:物业管理行业管理人员中有67%没有中级以上职称,操作人员中90%没有中级技工证书(见图1),技术力量的薄弱是显而易见的。这意味着大量涉及技术水平的设施设备维护工作需要通过外包专业公司来完成,同样企业对外包单位的技术指导和监督也存在力不从心的问题;被调查企业全部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只占16%。所以,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严重制约行业的整体发展,提高从业人员的受教育水平(包括理论与实践技能)是物业管理行业的根本诉求。

物业管理隶属房地产行业,位于房地产业链的末端,是房地产特有的售后服务,贯穿房地产寿命始末,具有稳定和长效的行业特性,这就意味着就业岗位的相对稳定性和成长性,岗位需求位居首位,占房地产类的50%,说明物业管理是人才就业的热点。见图2。

为提升行业整体水平,抗衡国际性品牌企业,有关企业正在探索管理与操作岗位一体化,提高用工效率和效益的新型管理模式。这种岗位的重新分配需要大量同时具备工程技术与管理知识技能的人才,是传统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所缺乏但必须加强的核心竞争力。调查发现,浙江省的品牌物业管理企业发展方向:管理、服务走向高端物业(大型商场、高端商务写字楼、高端酒店、城市综合体等)和资本经营,强调全程物业管理理念。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智能物业、绿色物业、环保物业、节能物业大量兴起,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已逐步由常规管理向专业化、精细化、智能化等综合管理发展,迫切需要工程和管理一体的专业人才。

3.2 智能物业管理专业发展前景

3.2.1 市场需求旺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2006-2010中国房地产发展预测报告》课题组所作的《中国房地产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预测分析》中:“预计城镇居民的住宅需求面积2005-2010 年期间年均增速为7.35%。我国城镇住宅建筑面积将从2004年的131亿平方米增加到2010年的200.89亿平方米,年均增加14亿平方米。2005年以后非住宅商品房销售面积将持续增加,年均增速为14.43%,年均增加8000万平方米。”按照住宅万平方米3.13人,非住宅万平方米10人,技术管理人员住宅20%、非住宅30%标准配备计算,年均需要11万左右大专以上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

目前,智能建筑投资占总投资5~10%,按浙江省2008年住宅竣工面积3261万平方米计,智能建筑年竣工面积约为300万平方米。经计算,浙江省年均需约1000名智能住宅技术管理人员。而这,还不包括智能楼宇集中的写字楼、酒店商场和城市综合体。

在学院科研课题《物业管理专业设置可行性研究》研究过程中,课题组调研了合作企业-浙江绿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分析了公司近5年的用工情况:公司5年来物业服务面积每年平均增长45%、员工人数每年平均增长40%、经营收入每年平均增长73%、利润每年平均增长58%。但同时,截止2010年6月,公司员工中中级以上职称只占7%不到,大专以上学历层次比例占12.8%①。为公司发展,公司目前的人才需求层次为:中职的现场操作人员、高职的工程技术(主要为智能技术)管理技能型人员和本科的公司总部管理人员。据调研,截止2010年6月公司员工总人数近13000人,公司预期到2012年底,公司总人数将达到30000人,按目前工程技术管理(二岗合一)人员20%的配备,3年内将需要2400名懂智能技术的管理人员。可见,人才需求的缺口是巨大的。

综上,随着建筑发展、物业管理的现代化和专业化,无论社会、行业和企业对专业化物业管理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很大,但目前专门培养智能物业管理的工程兼具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几乎空白,专业发展前景一派光明。

3.2.2 智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的发展将带动人才需求增长 2010年3月住建部仇保兴副部长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指出绿色建筑的“四节一环保”性能取决于运行阶段是否精心控制调整,是否保证设备保持长期、持续的运行,在精细化运行中发挥效益,针对性的物业管理就成为了新的挑战,新的行业,而这恰恰是智能物业管理的核心。建筑的智能化往往与绿色节能密不可分,也是智能建筑的发展方向。随着智能建筑的不断发展完善,对智能建筑的物业管理更需发展和完善,更需对智能建筑的物业管理队伍进行全面的人员素质、技能的提高,需要大量懂工程技术的管理人员,以赢得和缩短与智能建筑发展迅猛而形成的建设与管理的时间差。

3.2.3 复合岗位复合待遇吸引学生加盟 物业管理行业的微利性和社会地位影响了高素质人才的加入,传统物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大多从事住宅小区的管理员岗位,工资收入在房地产业链中属于低端,员工流动率很高,学生的就业对口率低,从业热情不高。而智能物业管理的就业地点主要为高端写字楼、酒店、公共物业和城市综合体,就业岗位群有:工程技术现场操作人员、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懂工程的文员、懂工程的物业咨询人员、懂工程的经营管理人员和物业运营管理人员等,同时,按照知名物业公司的岗位结构调整,智能物业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其知识和技能体系属于工程兼具管理,所以就业岗位为复合岗位,复合待遇。高起点、高要求带来的相对高收入和高的社会地位,将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加盟。这点,从学校2009级95%以上学生愿意去物业公司,70%学生已提前成为公司的“准员工”的显性数据中就已经验证了智能物业管理学生的就业愿景。

政府、社会、行业、企业、学校和学生的良性循环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发展的保证,更是专业发展前景广阔的标志。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浙江绿城物业管理有限有限公司企业发展报告.

参考文献:

[1]陈志新.智能建筑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20.

[2]田丽.浅议智能建筑安全防范系统[J].电气应用,2008(7):57-58.

[3]韩朝.智能建筑的物业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03):5-8,12-20.

[4]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秘书处.全国物业管理行业生存状况调查报告.cpm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