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工厂信息化建设

工厂信息化建设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6 17:58:46

工厂信息化建设

工厂信息化建设第1篇

【关键词】 电厂 必要性 信息化建设

1 电厂信息化网络建设的重要意义

发电企业想要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必须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尽可能大的提高企业效益,另一方面尽可能小的降低企业运行成本。这就要求发电企业实现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电厂信息化管理,实现信息的网络化控制,从全局上分析管理电厂的实际生产需要,在满足企业各项生产需要的同时,将信息化管理深入到每个环节,对企业的主要绩效指标实现有效控制,使电厂的物流管理和资金管理实现科学化信息化管理,从而使发电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信息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使企业盈利实现最大化。

2 电厂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要求

电厂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要从全局入手,建立统一的全局数据库,实现全厂信息系统的整体统一管理。电厂信息系统主要信息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电厂运行后开始的来自各个控制系统的实时信息,另一类是电厂建设开始就有的来自事务处理系统和办公系统的非实时信息。电厂信息系统规划的内容应包括:

(1)功能划分。根据电厂的实际需求,对全厂信息系统进行科学管理,合理配置,实现功能不遗漏,不重复,经济实用,对系统各项功能实现统一规划。

(2)接口规划。充分考虑系统各部分之间的接口问题,对数据的传送量,通讯方式,软件选择和硬件配置等应进行提前规划。

(3)远期规划。电厂的信息建设必须有远期规划,在扩建电厂,对现有设备进行统计规划的同时要考虑到今后电厂增加机组设备时的需要。

另外电厂信息系统要分步实施,首先,要实现电厂信息网络系统要与控制系统实现通讯。各项监控设备的接口要求应在初步设计审查时确定。其次,由于电厂信息系统数据不仅包括实时数据,还包括大量的历史数据以及纸质文件,信息数量庞大,种类繁杂,很容易丢失。这就需要应用适当的软件系统对信息进行归档管理。在实现人力、物力、财力以及信息资源科学配置的同时降低工程造价成本。另外,还可以使信息得到传承,为以后的生产需要提供必要的帮助。

此外,应规范管理于工程图纸,对设计图纸统一编号,各个工程、系统设备分别进行统一标识,以便于分类管理。

3 电厂信息化网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电厂信息化网络技术起步较晚,还不太成熟,信息化管理普及程度不高,发展相对缓慢。存在很多问题,例如:

3.1 电厂信息化建设缺乏全局规划

长期以来,电厂信息系统的建立往往仅为工程验收、争先进等为目的,而忽略了信息化建设本身在企业管理中应发挥的实际作用。过于注重形式效果,造成行政效果大于实际效果,造成资源的浪费。

3.2 信息网络系统划分不科学,有信息孤岛的存在

目前国内电厂在系统尽力时往往根据自身来进行系统划分,按照自己的编码进行数据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从而造成信息不能共享,不利于电厂间的协作交流,影响信息的深层次分析和利用。

3.3 应用软件水平偏低

由于电厂相当一部分应用软件使根据电厂需求临时开发。工作模式仅仅按照人工处理模式开发,往往只是一种代替手工操作的自动化工具,对于提高电厂信息化管理水平效果不好。并且,由于新开发的软件往往缺乏实践应用,经常存在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运行情况不稳定。即使存在一些已经经过多个项目实际应用的软件,其商品化程度也往往难以完全满足生产需求。

4 电厂信息化网络建设的几点建议

电厂信息化网络建设是一项细致而繁杂的工作,它与系统分析、数据处理、控制系统、管理人员等众多的因素紧密相连。各对象信息数据相互交织,必须进行系统规划,全局管理。

4.1 提高效益应该作为信息系统建设应的首要目的

电厂的信息系统建设应该为电厂的核心利益服务,必须以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企业收益为目标,因此在系统建立之初,应优先选择能明显提高企业收益的方案,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信息网络建设。

4.2 数据共享应作为信息化网络建设的核心

电厂建设过程中,必须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建立覆盖全厂的数据服务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以便进行数据的通用存取。其主要内容有:

(1)过程数据库。即采集和存储控制系统的实时数据,采集周期和存储周期往往跟据实际要求设定,通常利用具有压缩功能的实时数据库完成过程数据和历史数据的存取任务。

(2)关系数据库。存储电厂中相互关联的数据信息,具有分布存储分散数据的功能,必须有统一的数据存取管理机制。

(3)资料数据库。存取管理电厂的全部资料,尤其是图纸的存取调用。

(4)文件系统。用于文件的网络集中管理。

4.3 科学系统划分,减少网络孤岛

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按照统一的协议正确划分网段。网关数量应尽量少,以保证网络的传输质量,减少故障的发生。对事件进行分级分区处理,以减少数据的传输,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另外,建立过程数据接口系统,在全厂计算机网络连接处设置专门的数据采集站,实现过程数据的有效连接。采集生产中的各个实时数据的同时完成数据的压缩存放。过程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能高效快捷的为全场提供所需的实时数据。

4.4 应用软件逐渐实现国产化

国内电厂的体制和国外有着显著的不同,进口软件往往是根据国外环境的需求编制的,难以完全适合国内的需求,我们只能尽可能多的吸取部分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逐步完善我们自己的数据管理系统,开发最适合我们自己的国产软件。另外,进口软件往往价格昂贵,从经济利益的长远考虑,支持电厂信息化管理的软件国产化是非常必要的。

5 结语

电厂信息化网络建设有助于电厂的科学管理。使电厂的建设运行成本大大降低。我国的电厂信息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要求电力工作人员刻苦钻研,努力提高我国的电厂信息化建设水平,实现电厂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工厂信息化建设第2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门户 采油厂 门户网站

引 言

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Internet(互联网)/intranet(企业内部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已在全球范围内普及。信息技术不仅实现企业内和企业间信息的共享,而且改变着企业的经营运作方式。利用信息技术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与调控功能,是企业经营活动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标志。

企业信息门户为企业提供一个集宣传、管理、业务为一体的信息平台,通过一个唯一入口, 为企业员工等相关人员,提供的基于不同角色和权限的、个性化的信息、知识、服务与应用。它是一种基于WEB,将不同应用、业务过程、后端系统、服务和信息、知识等内容集成到一个个性化窗口中的功能强大的系统平台。不仅集成企业的信息资源,同时也集成企业的各种应用系统,企业的内、外部用户只需要通过企业信息门户平台就可以有效的管理、组织、查询、个性化定制相关信息与服务,同时还提供业务决策、信息支持等。从而实现信息共享,达到办公自动化和业务自动化。

2009年第六采油厂在厂领导的正确领导下, 开始数字化采油厂的建设工作,包括数字化前端建设、网络建设、数据库建设、应用软件建设、信息门户建设等一系列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信息门户作为数字化采油厂建设的前端系统,在整个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第六采油厂门户现状概述

第六采油厂信息门户包括厂顶级站点一个、子门户30个 , 其中15个机关科室、直属部门网站,7个生产经营单位门户,涵盖了机关科室、科研及生产单位;共创建文档库308个、CMS新闻频道258个;共上载文档资料37994份、信息83590条;涉及门户管理人员20名。门户内容上载人数1050人。门户首页总访问量达3509846万人次。在我厂信息门户应用工作三年多的时间里,得到厂领导、 各部门及基层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我厂信息中心制定了季度考核标准,每个月对各生产经营单位的门户进行网上考评和现场抽查考评, 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对于积极协助配合我们工作的单位和门户管理人员给予鼓励,以此促进信息门户应用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使我厂信息门户管理工作逐步步入正常化、规范化管理轨道。目前门户信息的上载由各部门及单位的内容管理员来完成,各部门及单位均指定一名计算机应用较好的管理或技术人员担任本部门或单位的门户管理员,便于业务及技术上的沟通,同时加强对门户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开办了门户应用培训班。在门户创新应用方面,我们主要运用门户核心产品 WSS、CMS 与 Office 2003 紧密结合,把门户建成为员工服务的工作平台,便于进行部门与单位间、 部门与部门间的业务沟通,提升办公效率。我厂信息门户在中国石油门户项目组开发的部件之外又利用网上的一些好的特效,如新闻滚动条,浮动窗口等,丰富我厂信息门户。在厂门户网站上开办厂长、书记信箱、文学长廊、服务之窗等,让员工畅所欲言,实现了员工与厂领导的直接对话。所有的系统都集成在门户上,让用户更加方便的进入各个应用系统。各门户上根据自己的需要开设了工作总结、专题报道、网上举报等栏目,使基层单位与上级部门实现了及时,有效的文档互传。

2.第六采油厂门户内容组成

第六采油厂按照中国石油企业信息门户统一标准模板创建, 包括一个顶级站点、30个子门户,各门户有相同的必需栏目,同时根据自己的单位特点及生产需要又建有各自不同的栏目。现以第六采油厂顶级门户为例, 分别介绍各栏目的设置及作用。设置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

2.1宣传部分

这部分主要包括企业概况、企业理念、楷模风采等。企业概况主要介绍了我厂的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基本设置等一些基本情况。现任领导针对厂领导班子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组织机构以图片的形式展示了我厂的各个机构的设置及隶属关系。 通讯录主要是常用机关科室,直属部门的人员联系方式。楷模风采展现的是我厂历年获得厂、处级先进殊荣的员工和集体。利用这种方式把静态页面和动态文档库有效的结合起来。 LOGO窗口则时刻提醒员工我厂的一些企业理念(如下图)。

2.2 业务管理

业务工作为企业的每个员工提供一个工作平台。通过管理平台和生产监控这两个栏目,各级领导能便利地了解下属机构或员工的工作动态和状况,领导想了解某项工作的具体进展,可以直接到相应的栏目去查看,下属单位的汇报材料只需提交到相应栏目即可,下级和上级都能从这种工作方式中获得各自的好处:上级领导可以根据工作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全面、细致地了解工作状况;而下级员工可以减少会议时间和为不同领导汇报时准备的材料。下面主要对生产监控版块进行说明:

产量监控:由计划科、地质所定期更新维护,对全厂所有油藏及单井井口产量进行监测,及时掌握井口产量变化并认真核实产量以报表形式展现。方便领导纵观全局和基层单位实时察看各自的生产完成情况,及时调整生产方案。

井筒、井下监控:由工艺所对全厂所有井筒工况进行监测,及时掌握井筒动态;井下作业科负责对全厂所有躺井上修情况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扶躺动态。均是以报表形式展现,便于领导和员工查阅和下载。

运行监控:由生产运行科以报表形式反映影响日常生产的各类因素及最新生产动态。

油藏监控:由地质所负责对全厂所有油井含水变化、油藏开发技术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油藏动态变化情况及整体开发水平。

办公专区包括 :

文件阅览:最新油田公司文件、厂发文件、公务通知等:方便员工随时查看相关文件,减少纸张、开会时间等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无纸化办公的进程,节省了宝贵的工作时间,大大的提高到了数字化建设的实际效果,为提高生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厂门户上集成了各个业务办公系统,使员工不用记住多个系统地址,只需要登陆厂门户就可以方便的进入需要使用的业务系统,如:人力资源、电子公文OA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和数字化生产指挥2.0平台等。信息门户平台把各个业务办公系统整合在一起大大方便了广大员工的工作,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积极推动了我厂的生产建设任务顺利发展。

专题栏目包括:

党建在线是在厂党委监管下的一些优秀事迹,好的管理办法等的一个汇总,方便员工随时查看学习。

廉洁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其极具特色的重要作用,是廉洁理论和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该栏目的创建时刻督促企业全体员工自检自律,从而推动企业积极健康发展。

数字六厂是在厂数字化与科技信息中心牵头下设的一个栏目,主要宣传在厂数字化建设进程中取得的硕果和网络科研管理中获得的丰富经验,对厂数字化建设进程实时跟踪、优秀管理办法实时分享。

文化长廊、工团工作、中心工作、标准化体系建设等都是具有宣传作用的栏目。 消除了基层员工无处查看厂优秀文章、无法及时了解厂最新动态等困难,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信息的实时共享。

2.3 信息共享

业务工作所产生的文档将更多的局限于本部门和本单位的员工使用,提供向上级开放的途径。业务工作中的文档将更多地是反映一种工作状态。信息共享的文档更多的是面向所有员工使用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病毒防治、邮箱查询、列车查询、员工政策、住房公积金查询等。服务之窗为员工的日常生活等提供了丰富的知识。

2.4 交流与协作

交流与协作包括:

领导信箱:提供了厂领导的信箱,为员工提供一个给领导反映问题的通道,一个直接和领导对话的窗口,加强员工反映问题及时性,方便领导回答问题,加快反映问题处理问题的效率,为双方赢得了更多处理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2.5 CMS频道

本厂新闻:主要收集了我厂各个单位,各个部门发生的事情,范围广泛。

公司、行业新闻:主要中石油各地区公司、长庆油田及其兄弟单位所发生的重要的事情及会议等,使厂员工能及时了解行业动态。

通知公告:主要是我厂各个科室,直属部门,厂各项检查、活动等需要员工或部分员工注意的,相互告知的事情,都可以在通知公告中。目前通知公告已经成为每个办公人员上网后必看的内容,所有事件的通知都在这里,为我厂节约了大量的纸张,提高了通知传达的积极性。实现了只要上网就可以知道部门新动态的目的。

视频新闻:主要是由厂企业文化科最新采访信息,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我厂的窗口。

工厂信息化建设第3篇

关键词:采油 档案管理 信息化

一、前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受到国际网络化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档案事业的改革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同时给档案工作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地质档案作为采油厂多年来在勘探、开发以及生产决策等系列活动中所形成的关键性的信息资源是采油厂生存和发展方面的真实记录,这些信息资源是取之不尽的物质财富 对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来说,采油厂若想在市场上取得相应的份额,就应符合时展的要求,加快地质档案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步伐,进而确立数字化档案馆的管理方式,不断地提升采油厂经营管理方面的效益。

二、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信息化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要素,作为我国产业优化升级以及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关键性环节,对采油厂地质档案资源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实现采油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 地质档案信息化是采油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采油厂在开发与发展方面的活动记录通过档案信息的方式存在,这些信息和采油厂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采油厂信息化的管理实践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地质档案从其发展的趋势上来说,只有和信息化有效结合,才能跟上信息化发展的步伐,才能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二)地质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是采油厂网络时代的必然选择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为有效地实现地质档案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手段与途径。而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是开放式、实时性以及互递性的。

(三)地质档案信息化是网络时代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地质档案作为采油厂在开发历程方面的真实写照,具有不可再生的特征。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网络化的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档案的应用者在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方式上也出现了一定的改变,而地质档案工作的发展与地质档案资源信息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只有有效地利用地质档案信息化这一传播模式,才能促进地质档案资源的不断发展,才能实现地质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进而实现地质档案所具有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 。

(四)地质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

地质档案作为采油厂重要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整个油田的建设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于采油厂来说,其自身经营管理的创新与发展,和地质档案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地质档案信息化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提高采油厂在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能力。

②缩小档案所需要的保存空间,有效地扩展了存储能力。采油厂在经过了40多年的发展,在地质档案方面有着惊人的库存总量,这些库存的存在导致采油厂在档案管理方面出现了库房拥挤以及保管困难的问题。

③实现地质档案在检索方面更加方便与快捷。

④促进档案信息在网络系统中的交流。

三、实现采油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一)合理确定地质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的规划

通过确定合理的建设规范来确保信息化的协调发展。地质档案资源的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化工程,其本身需要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在这个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层面上充分地理解地 质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所具有的作用,对地质档案资源信息化过程中所涉及的资源的合理配置、馆际协作、资源共享以及网络建设等诸多方面进行可行性的研究。

(二)成立档案资源数据库

通过成立档案资源数据库的方式促进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为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地质档案涵盖了地质勘探开发、油藏研究、油田规划以及各类调整方案的编制、测井以及深层油气资源的科学研究、对外合作等各个方面的诸多的信息资源。档案的管理部门若没有大量的档案馆藏,进行档案资源 的信息化建设就会失去依托的必要基础。

(三)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的加大

资金投入的加大可以为采油厂地质档案信息的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在数字化地质档案馆的建立过程中,需要数据存储服务器以及提供数据检索服务的平台提供必要的支持,这些支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来作为物质保障。

(四)丰富地质档案的库藏资源

丰富的地质档案库藏资源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基础。地质档案作用的发挥与地质档案资源是否丰富有着必然的联系,失去了丰富的地质档案的库藏资源,地质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五)加强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人才的队伍建设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学科、新技术以及新发明不断在石油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而有必要不断提升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人才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层次以及高素质的档案资源信息管理的专业队伍。这支专业队伍人员应掌握广泛的关于档案管理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并有着较强的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技能与实践,同时还应掌握计算机应用相关的技术。从而有效地保证地质档案信息能够及时、快捷以及准确提供给石油开发利用者进行有效的利用,实现地质档案信息资源完全共享,为采油厂的生产经营管理提供服务。

四、结论

社会的发展,使得档案管理越发复杂,为方便单位工作的开展,对档案的科学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档案管理的要求,必须探索一条适应档案现代化发展的管理模式,实现地质所档案管理信息化也已十分必要,应该是采油厂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点,这也是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延琴. 浅析采油企业信息化地质档案的科学管理,企业技术开发,2011,(7)

[2]修静昳. 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8)

[3]徐晨,孟庆峰.石油勘探资料档案的收集与管理,经验摘登,1997,(3)

[5]杨春.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28

工厂信息化建设第4篇

关键词:资产管理系统(EAM);标准核电业绩模型(SNPM);核电厂;系统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4-0152-03

1 概述

随着核电事业的快速发展,核电对信息技术的依赖和要求也不断发展和提高,所有核电机组的技术研发、设计、建造、生产、运营、技术服务等实体化业务必将对核电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各核电集团所属核电厂的信息系统尽管可以满足其基本业务需求,但是没有在统一的标准下进行设计、开发和实施,而且由于所属的各核电厂堆型不尽相同,生产管理关键领域的业务管理流程也存在较大差异,并且核电厂各业务系统在业务和数据之间的交互程度也不够,存在较多信息孤岛。为了尽快推进各核电集团及其核电厂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消除或减少目前在核电信息化建设的不足之处,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归纳说来主要表现为解决以下两个方面问题:独立核电业务信息系统或数据库较多,各系统之间的业务和数据互联度不够,在业务系统的范围上需要解决从单一业务系统的开发到关键业务系统的集成开发过渡,并一步整合、集成和消除核电信息孤岛;各电厂关键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存在较大差异,在集团层面上标准化程度不够,需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推广实施核电厂标准化业务流程进行解决。

企业资产管理(Enterprise Assets Management,EAM)系统正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综合性的业务信息系统。在核电领域来说,统一核电业务规划、统一核电标准业务的EAM系统的建设也正是解决核电厂目前在信息孤岛、信息标准化、群堆管理以及集团管控等方面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案。

2 建设目的

结合核电的发展战略要求,面向核电厂的业务需求,提出基于核电标准业务的EAM系统的建设目的是:以国内外类似企业的最佳实践、行业信息化先进实践或信息化发展趋势作为参考,根据核电企业生产的价值链,建设基于核电标准业务的EAM系统,提升信息化在核电企业的价值,从而通过信息化技术提高核电厂运行业绩指标,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

3 参考模型

目前在国外核电行业内,应用较好的标准是美国核能研究所(NEI)、电力公司成本管理组织(EUCG)和核动力运行研究院(INPO)合作制订的标准的核电业绩模型SNPM,其结构关系如下图1所示。SNPM模型由EAM核心业务流程、辅助业务流程、管理流程、成本与业绩改进等内容组成。其中EAM核心业务流程包括工作管理、电厂运行、配置管理、设备可靠性管理以及物料与服务5大块业务,是基于核电标准业务的EAM系统的核心业务。

4 建设内容

参照SNPM模型及其分类,我国核电厂实施基于标准业务的EAM系统建设主要是核心业务流程的梳理和建设,从对电厂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和领域来说,核心业务流程主要包括工作管理、运行管理、配置管理、物料与服务(采购、仓储等供应链管理)以及设备可靠性五大类业务流程,而核心业务流程及其业务系统的建设的标准化与否是该EAM系统能否在后续项目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并统一推广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实施基于核电标准业务的EAM系统建设主要就是EAM核心业务流程及其业务系统的建设,它已经成为核电厂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一个最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效的业务处理和数据采集捕获能力,其业务流程关系如图2所示:

4.1 工作管理

工作管理是针对电厂所有现场缺陷的不同阶段进行处理的操作,其主要活动就是能够识别出需关注的作业,以设备为主线,贯穿于核电厂整个工作活动的管理之中,分为工作准备、工作规划管理、工作执行管理、完工管理等业务流程,使得相关人员能够识别出需要对核电厂资产进行的修理和改进工作,是核电厂最重要的关键业务。从功能组成来分,工作管理业务系统主要包括工作申请、工单准备、工作计划管理、计划与日程、大小修管理、消防管理、非电厂设备维修、纠正性维修、预防性维修、行动跟踪、辐照管理、改进性维修等功能子系统,以工单为核心载体,实现维修、设备、物资、采购、仓储、安全信息、承包商、文档以及人力、维修成本等信息的关联。

4.2 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是核电厂重要的关键业务之一,是生产管理的核心,帮助电厂运行人员接受调度指令,安排发电计划,通过工作票、操作票、运行值班日志、交接班、日报生成、自动收集实时数据系统的日志数据等管理活动和手段,使得电厂设备和人员都处于安全高效的状态之下。从功能组成来分,运行管理业务系统主要包括操作监视、排放监控、化学监控、值班电子日志、运行日报、定期试验、巡检、手动抄表、运行隔离(工作票管理)、生产早会、机组热点、运行监督、值班计划、交接班等功能子系统。

工厂信息化建设第5篇

关键词:数字化电厂 统一信息平台 业务流程管理

1、统一信息平台的提出背景

“建设低碳环保、技术领先、世界一流的数字化电厂”是国华九江电厂决策者和工程建设者的宏伟蓝图和战略目标。信息化作为“数字化电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信息化提升数字化电厂的应用水平,适应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国华九江电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认为建设统一信息平台赋予了信息化更多的内涵和生命力,应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坚定不移的目标追求。

数字化电厂的作用是实现电厂的安全、经济运行和节能增效,结构模型从低到高分别为生产过程控制层,管理一体化层和管理决策层,共三层,其中管理决策层是建设数字化电厂的始点,也是终点,对应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国华九江电厂是北京国华电力公司的下属电厂,正处于筹建阶段,信息化按照《国华电力信息化规划(2010~2023)与建设计划(2010~2013)》的总体规划进行建设。国华电力公司信息系统的框架如图所示,国华九江电厂的厂级IT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各功能模块分别归口对接至公司总的系统框架中的相应模块中。

北京国华电力公司从成立起就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先后引进了设备管理系统BFS++,生产实时数据库PI,企业资源计划ERP、门户Portal为核心的信息化总体框架。2004年底以三家单位为试点开始通过门户系统展示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指标和实时数据,并对少数应用系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整合,形成了较为完整的it运维、应用及评价体系,十多年来信息化建设硕果累累,较好满足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战略。

2、统一信息平台概述

统一信息平台通过集成企业的数据和应用,为企业信息化包括电子商务提供了一个跨越多种分散的、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处理过程的系统结构。统一信息平台用户只需一次登录,使用标准的浏览器,就可以访问和操作个人的所有待办工作,企业的生产经营指标数据等内容,也可以直接访问每一个具体的应用系统。统一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由待办工作、新闻中心、生产管理、经营管理、绩效管理、知识管理、单点登录几部分组成。

统一信息平台特点:

(1)所有系统的审批流程通过BPM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完成,审批时与业务系统的界面风格和数据保持一致。业务流程管理系统BPM重视企业从战略到执行至上而下的流程化、规范化管理,重视全局的管控模式并不断优化,在管理结构上通常以流程为主线,提倡规范化、持续优化的绩效管理模式。BPM成为企业跨组织、组织内、跨部门、部门内、个人的统一协作流程管控平台,提高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敏捷性、标准化、流程化、自动化、可控制、可度量。

(2)用户只需登录统一信息平台或其他任一业务系统一次即可访问有权限的业务系统,从任一系统注销则退出所有业务系统的访问权限。

(3)用户只需要登录统一信息平台则可查看和完成所有需要办理的工作和审批,统一信息平台提供各种固定数据报表,用户也可通过决策支持系统DSS灵活定制数据报表和决策参考。

(4)易于实现“云桌面”,系统支持台式机、笔记本及多种智能设备如ipad,使用安卓系统的智能手机。

(5)结合服务器虚拟化、统一消息平台、无线及远程访问技术,统一信息平台实现了“应用即服务”,基本搭建了企业“云计算”的框架。

3、构建统一信息平台的关键系统

构建统一信息平台的关键系统有三个,分别为BPM业务流程管理,单点登录与统一身份认证,DSS决策支持系统,其中BPM最为关键。

BPM(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即业务流程管理,是一套达成企业各种业务环节整合的全面管理模式,把流程管理作为切入点去改善企业的经营和管理。BPM能够根据业务环境的变化,推进人与人之间、人与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整合及调整的经营方法与解决方案的IT工具。

BPM通常以Intranet/Internet方式实现信息传递、数据同步、业务监控和企业业务流程的持续升级优化,从而实现跨应用、跨部门、跨合作伙伴与客户的企业运作。完整的BPM系统需由图形化流程设计环境、流程管理与监控、BPM引擎、使用者执行环境以及整合各种资源的底层EAI平台等主要元素所架构而成。

BPM不但涵盖了传统“工作流”的流程传递、流程监控的范畴,而且突破了传统“工作流”技术的瓶颈。通过对企业内部及外部的业务流程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建模、自动化、管理监控和优化, 使企业成本降低,快速适应企业的新增业务流程或流程变更。

单点登录(Single Sign On),简称为 SSO,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企业业务整合的解决方案之一。SSO的定义是在多个应用系统中,用户只需要登录一次就可以访问所有相互信任的应用系统,支持B/S和C/S架构的系统。统一身份认证提供主账号管理、账号同步管理、用户注册管理,认证管理组成,可整合SSO实现单点登录管理和资源管理,提高了系统身份认证的安全性、灵活性及可扩展性。

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简称为DSS,通过对企业历史数据使用数据挖掘技术逐步形成主题数据仓库,分析企业内部业务流程、运营成本,广泛收集电力市场信息,采用合适的决策模型,为降低运营企业成本,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提供决策依据。

4、实施统一信息平台的困难及未来展望

统一信息平台首先要在公司经营决策层的大力支持下,各业务部门积极配合,不仅需要成熟的产品及厂商的技术实力作为支撑,而且公司内部需要对电厂业务和信息化技术较为精通的工作人员才可能对厂商关键技术进行有效知识转移,核心系统需要和长期和厂家签订技术支持协议并提供技术支持费。同时BPM涉及到对其他系统进行流程整合,需要其他系统的厂家进行技术配合,缩小了厂家的选择范围,同时增加了协调了难度和成本。

统一信息平台的实施和应用需要克服较多困难,需要突破各系统间的技术壁垒,但最为关键的是统一信息平台给各应用系统提供了标准、要求及舞台,引进相应业务系统时把能否支持流程整合、调用身份认证接口、满足统一信息平台的功能要求作为基本条件,使公司能够一直坚持和完善统一信息平台的应用。国华九江电厂作为基建电厂,几乎不需要对现有系统进行整合,既降低了整合成本也减少了整合难度,同时发电厂业务流程不是很复杂,相信在上级单位信息管理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技术指导下,国华九江电厂通过超前谋划,戮力同心,一定能够实现统一信息平台的建设,改进和固化公司的业务和管理流程,提升企业的知识储备能力,使“臻于止善”成为公司核心价值体系。

参考文献

[1]赵捷.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M].2011年第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工厂信息化建设第6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626.5文献标识码:A

1 建设生产信息化的目的和背景

青海油田在向实现千万吨级高原油气田迈开步伐,由于青海油田发展至今已有50多年,油井开发时间较长,生产、经营相关的各部门产生了大量的生产数据、各类报告、文档、报表等,这些文件、报告及报表文档等是我厂各部门发挥职能,正常运转的重要依据和行为体现,在生产、经营、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数据量大,报表、图件、各类文件繁多,依靠传统的办公方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管理决策需要,在计算机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已不符合社会高效率,快节奏的发展需要。

我厂根据青海油田地处高原,海拔高、气候恶劣、土地含盐碱量高等实际的情况特点,经过分析论证后提出利用计算机技术,建设信息化油田,以实现资源网络共享、无纸化办公,进而能够:1)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2)减少花在纸介资料上的人力、物力、财力,节约成本;3)整合资源,保护和充分利用现有投资。这就是油田信息化建设的意义所在。

2采油一厂信息化建设现状

1)生产自动化现状。尕斯库勒联合站是采油一厂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站,现用系统是2006年投产的,采用上海FOXBORO公司的I/A系列7.0版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系统。除氨压机外,大型机械设备均采用PLC独立控制,负压机、螺杆压缩机采用的是约克公司独立研发的专用PLC系统,活塞压缩机和新水区的过滤器采用的是西门子S7-300系列的PLC系统,膨胀机采用的是GE公司的PLC系统,原水区过滤器采用的是日本三菱的PLC,这些PLC子系统相互连接,保证了联合站所有工艺参数都可以在DCS系统上显示。油区、气区、锅炉房均能独立运行,中控室可以对整个尕斯联合站进行集中管理或控制。并且在2008年利用OPC技术把联合站的所有参数传到至花土沟基地监控中心,实现了场站、生产运行科、厂领导的三级实时监控。此外,联合站还安装了11台摄像头,这样可以对联合站内外主要地方进行全方位监控,此监控系统也可以实现动态录像。此外,采油一厂的北区,中南区,砂西,油矿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信息化程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现已在574口油井安装了示功图自动采集系统,信息化采集系统已经达到了对单井的数据采集,对每口井的冲程、冲次、示功图等生产数据实现了采集及显示;在联六站,集输一站,集输二站、砂西综一站建立了示功图求产场站监控系统;在联十七、联二十四、砂西综一站三个场站安装了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系统,基本实现了对各个场站原油计量的准确与否问题,同时也实现了场站的实时监控。

2)办公自动化现状。目前,采油一厂各场站包括尕斯库勒联合站和各个采油作业区场站均未实现无纸化办公,更不要说网络化办公。主要原因是计算机配置不到位,网络建设不到位,软件开发零状态。一些台账资料、数据报表、场站级培训教育、场站管理等资料还是打印发放及上报。办公区自动化的网络基础是采油一厂局域网。目前油田公司的3G环网已经建设完毕,分配给采油一厂的上联带宽为1G,已经为采油一厂配套了汇聚层交换机。但是采油一厂局域网与汇聚层交换机不匹配,原因在于油田公司的3G网采用的是单模光缆、单模光模块,而采油一厂局域网采用的是多模光缆、多模光模块。

3)信息化建设人才现状。采油一厂信息化建设发展至今时间较短,在人才培养方面还比较薄弱。众所周知,信息化人才是随着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发展而形成的一类特殊的人才群体,是推动我厂信息化发展的动力,是我厂信息化建设最宝贵的资源,重视信息化人才培养、提高我国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是我厂信息化建设的迫切任务。目前我厂信息化人才数量较少,人才储备不足,信息化人才结构不够合理,人才素质较弱。

3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

1)生产自动化发展规划。采油一厂的自动化建设方针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积木式扩建”。具体为:建立采油作业区单井生产数据自动采集、监控系统;建成注水自动化监测网络;尕斯联合站将实现所有数据实时监控;视频监控数据实现实时传送、即将建设砂西综一站,联十七站,联四站数据远传系统及网络建设。

2)办公自动化发展规划。采油一厂将来办公自动化的发展需要一个高效的协同管理工作平台、需要一个有效的知识资产管理平台、需要一个个性化的系统访问门户、需要一个良好的组织文化管理平台、需要一个集中的信息整合呈现平台、需要一个灵活业务流程整合平台。我们健全和完善了数据库;研发业务办公软件及进行了门户建设。

3)信息化人才培养规划。促进信息化人才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继续教育是从业人员不断调整知识结构、适应信息化建设要求的重要手段。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是我厂建设大系统中的子系统,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是我厂人才培养的组成部分,必须与我厂建设大系统相协调,不能脱离大系统而追求自身的优先发展。要从社会人才政策与人才环境出发,注重内部人才资源与外部人才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整体设计人才规划,系统配置人才资源。面对信息化建设的紧迫形势,大部分人员是不可能有时间和机会到高校进行系统学习的,而继续教育采取专题讲座、现场培训、学习交流、远程教育等方式为在职人员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掌握新技能新方法提供了方便,已成为培养信息化人才的有效途径。

工厂信息化建设第7篇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同步建设关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办法的试行,电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模式运作,摆脱旧习惯的束缚,科学地管理电厂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为建设标准规范的电厂信息流管理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而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DCS系统的不断推陈出新,为建设电厂信息管理系统(MIS)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以往MIS系统的开发工作,都是在电厂投产后进行。系统开发相对封闭,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和统一的规划,与电厂其他系统(特别是DCS系统)不匹配,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普遍。随着省电力公司Intranet的发展,有些电厂的MIS系统已经不能适应。若能在项目开发初期,特别是在新建电厂设计阶段,按照省电力公司Intranet发展要求,统一标准,统一规划,合理划分MIS系统和DCS系统的功能,MIS系统存在的问题是可以避免的.

在新建电厂设计阶段进行MIS系统总体设计,可以摆脱传统管理方式的束缚,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能充分发挥设计的作用,使MIS系统和电厂其他系统相匹配;有效地降低MIS系统的总投入,减少重复开发和建设的浪费;可以实现较高水平的系统集成,充分利用DCS系统的强大功能。

1对MIS系统的总体要求

燃煤电厂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任务是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的支持下完成对全厂经营生产活动的管理。主要功能应包括:

(1)实时电价计算。通过分析机组运行状况、燃料价格和电厂其他费用计算出实时电价,再根据电网电价政策、网内其他电厂情况和本企业赢利期望及经营策略为电厂的上网电价作出多方案比较,供领导决策,实现竞价上网。

(2)运行管理。围绕生产厂长、运行主任、值长、机组长、专工等人员的主要业务活动展开。包括运行日志、运行方式、启停管理、保护管理、两票(工作票、操作票)管理、异常记录、超限管理、安全监察管理等。

(3)检修管理。建立电子化的设备(含备品备件)档案,做好设备检修管理工作,包括制订检修计划(大修、小修),检修作业指导,检修消缺验收记录,检修成本计算分析等。

(4)燃料管理。对燃料的质、量、价、存、耗、到等进行全面管理,保证供给、准确结算、及时沟通、降低消耗。

(5)综合指标管理。对电厂的生产指标(发电量、供电量),安全指标(安全运行日数、设备完好率、事故率),经济指标(煤耗、厂用电率等),技术质量指标(负荷率、功率因素、频率合格率、电压合格率)等进行分时段、分机组的采集、计算、存储与分析,满足各种查询需要。

(6)生产技术管理。电厂节能管理、可靠性管理以及电厂有关的技术资料及文档的管理等。

(7)财务管理。建立符合国家会计制度的财务会计核算系统,为厂领导和各有关部门提供实时的财务信息。对全厂以及各部门的成本进行核算.

(8)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全厂人员档案,合理划分全厂的机构和人员、管理工资、奖金、福利及考勤,开展人员培训、管理工作。

(9)办公自动化。通过电厂内部的Intranet网和外部的Intranet网相连,提供有效的信息通道;通过电子邮件等手段,加快信息传递,提高工作效率。

2MIS系统的设计原则

MIS系统的设计原则总体应是成熟先进、安全可靠、开放可变、集成可管、实用方便,应用软件基本国产化。

(1)成熟先进。信息系统的各种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和管理模型技术上是成熟先进的,应有使用业绩。

(2)安全可靠。指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及存储于系统中的信息是安全可靠的,可以有效地防止有意或无意的侵犯及恶意的攻击。在系统遭意外损坏后,系统具有方便地恢复到受损前状况的能力。

(3)开放可变。建成的信息系统应该是开放式系统,可以方便地和其它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其硬件平台、软件平台、数据应用环境均是开放的,其他先进软件和硬件在该系统中能方便使用。

(4)集成可管。建成的信息系统是一个集成化的系统,系统管理统一,数据一致,用户界面和操作方法一致。

(5)实用方便。系统的各项功能是针对电厂的经营管理活动专门设计的,性能满足使用要求,操作简便,输出规范。

3MIS系统和分散控制系统的关系

DCS系统是保证现代大型机组安全经济运行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其主要任务是实现电厂生产过程监控和管理自动化,使电厂运行人员及时、准确、全面地监视和控制机组的运行状况。

MIS系统的数据库主要由二部分组成:实时信息数据库和管理信息数据库。实时信息数据库主要用来定期处理和存放从DCS采集的所有实时数据,DCS系统是MIS系统的主要信息来源。

以前我们在DCS系统应用时,由于观念上的陈旧,管理上的落后,费用上的限制,对DCS软件应用特别是管理软件认识不足,在电厂建设时没有或者很少采用DCS专用管理软件,仅仅留有一个向MIS系统单向输出信号的接口,MIS系统则由国内单独研究开发。

近几年来推出的新一代DCS系统,自身就具备强大的厂级信息管理功能和成熟的厂级通讯网络,系统的开放性也越来越好,并在国外电厂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如ABB,Bailay,FOXBORO,SIEMEMS等公司都有完善的厂级信息管理系统和先进的信息管理软件。如电厂数据库管理软件、设备编码软件、优化管理软件、性能计算软件、监控和诊断软件、维修管理软件、备品备件管理软件、文件管理软件等,完全具备了对电厂从生产、检修、文档、财务等各个方面科学管理的要求。因此,利用新一代DCS系统的强大功能来实现厂级信息管理系统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虽然国内研究开发的MIS系统无论从硬件水平还是软件水平与DCS系统不能相比,但与DCS制造厂在价格上,特别在应用软件价格上有很大优势,并且这一类做法在国内已形成一定规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占有很大市场份额。

不管采用哪种方法,在目前网络安全性还得不到充分保证的前提下,DCS系统和MIS系统的信号接口必须是单向的,一定要确保直接面向工艺过程的DCS系统绝对安全。另外,采用国外DCS制造厂管理软件时,一定要注意和国内管理制度相互匹配的问题.

4新建电厂MIS系统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建设一流的电厂,必须有一流的硬件,一流的软件,一流的管理与之相适应。在基建过程中同步建设MIS系统,是解决新建电厂生产管理滞后的重要措施。但在建设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新建电厂MIS系统建设关系到电厂今后的管理模式、运作模式,不同于一般的基建项目,需要电厂比较深地介入,某些部分如应用软件的审定等甚至需要以电厂为主。

(2)MIS系统建设时既要考虑先进管理技术、管理模式的引用,也要充分考虑中国国情。

(3)新建电厂MIS系统建设时不仅要考虑电厂今后调整扩展的余地,还要考虑省电力公司Intranet发展规划的要求。

工厂信息化建设第8篇

    论文关键词:新厂新制;管理模式;思考与对策

    新型火电厂实行新的管理模式,从1998年国电公司火力发电厂劳动定员标准提出以来,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已成为中国新型火力发电厂基本的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对割除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员多,人浮于事,机构臃肿、重叠,工作效率低,企业办社会负担沉重等弊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提高电厂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天津大唐国际盘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大唐盘电”)实行的“新厂新制”管理经验的调研和借鉴,结合马鞍山当涂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当电公司”)的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思考和应对新型火电厂建成以后如何更好、更快地适应新厂新制要求,最大限度发掘现有资源,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提高管理效能,实现公司年度目标。

    一、火力发电厂新厂新制管理模式的提出

    1998年国电公司颁布了《火力发电厂劳动定员标准》(试行),该标准是在原水利电力部《火力发电厂机构定员标准》和原能源部《关于新型电厂实行新管理办法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对250多个火力发电厂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布、劳动定额和用人水平现状等的普遍调查和对10个新型火力发电厂的典型调查,吸收了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国内的改革成果,结合近几年来发电设备技术水平的提高、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引入、劳动组织的改善、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等实际情况,经过有关专家的多次论证修订后编制而成的。标准对新型火力发电厂及管理形式进行了定义,指机组单机容量为200MW及以上的;主机实现了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各辅助生产系统实现了集中监控的;实现了按现代化管理方式组织生产经营的火力发电厂。相对于常规火电厂,该模式被称为“新厂新制”,即新型火电厂现代化的管理体制。其要求按照现代化管理“精简、高效、统一”的原则,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上,进行制度优化设计,改善劳动组织关系。对职工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即职工素质优良,人员结构合理,专业技能普遍达到一专多能和一岗多责,主要运行岗位的值班人员达到全能值班水平,设备管理实行点检定修。

    二、大唐盘电的实践模式及思考

    大唐盘电两台60万千瓦机组先后于2001年12月和2002年6月投产发电,该公司现有员工192人,也是集团公司最早由基建移交生产、达标投产机组。其机组进入商业化运行以后,分别引进广东核电集团的“标准化管理”,上海宝钢和大亚湾核电站的“点检定修”,北京华电天仁公司的“康派优化控制管理系统”,形成了适应新厂管理的三大支柱: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实行全能值班和点检定修。

    信息化是新型火电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网络平台的构架,利用计算机技术,整合各种生产和管理信息,实现生产管理的模块化操作,使生产和管理更趋于标准和规范,最大限度地将人员从日常事务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大唐盘电相继建成了千兆位网络平台、统一数据库平台、OA办公自动化系统、SIS系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档案、财务、燃料等系统接口。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基本覆盖了各个管理领域。

    在全能值班方面,要求专业技能一专多能、一岗多责,经过仿真机培训合格,达到全能值班水平。

    在设备点检定修管理方面,通过引进和吸收,建立起以点检定修制为核心的设备管理体制,落实点检员的责、权、利,使点检员是设备的主人、是设备检修、维护的组织者、管理者的责任更加明确。较好地防止“过维修”和“欠维修”,减少设备的故障发生率,大大降低设备维护费用,提高设备综合效率。

    大唐盘电模式,是新型火电厂实施现代化管理实践中的一个缩影。其构建信息化、全能值班、点检定修“三大管理支柱”的具体做法对新型火电企业实施新厂新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信息化管理是基础。不管是全能值班、点检定修还是日常的管理工作,信息技术是支撑的基本平台。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管理更加规范,使人员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

    人员素质是关键。现代化管理的最终实现,依靠的是高素质的人才。按照盘电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一要懂技术(生产的、管理的);二要会操作(信息技术);三要一专多能、一岗多责。按照管理学的说法,人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客体,人一旦不能很好地履行岗位职责,管理的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三、当电公司“新厂新制”管理的现状分析

    当电公司是大唐集团公司沿江发展战略的重要电源点,是安徽分公司首家实施新厂新制的新型火力发电企业。当电公司对新厂新制管理模式有效实践和积极探索,也为分公司推行这一管理模式积累经验。当电公司在建厂时间上是新厂,但是当电也有当电的实际、企业特点。当电公司与其他新建电厂最大的不同就是“上大压小”项目,多少带有一定的人员安置色彩,既不能按需挑人,也无法面向社会招人。来当电公司的这些职工一是对66万超临界大机组知之不多,对新厂新制管理模式更是知之甚少;二是部分员工到位较晚,没能赶上基建安装时“免费”学习的机会,对接手的设备了解不多,现在又必须搭乘“一专多能、一岗多责”这班车并提上一定高度,暂时出现了“高原反应”。三是在现有管理体制下,设备维护与管理“两张皮”,设备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责任到位连续反应过程,同样考验着当电公司人和外委维护职工的智慧和胆略。因此,超短时间的角色转变不可避免地为当电公司全面实施新厂新制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和困难。

    主要表现在:

    (1)新厂新制管理模式配套硬件设施相对一期工程建设滞后。在去年火电基建环境较差的情况下,当电公司实现了从打点放线到顺利“双投”只用了短短的23个月。当电人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了如期投产上。2008年12月30日#2机组顺利结束168小时的试运转,也就意味着基建期的终结,生产期的开始,新厂新制正式运作。此时,新厂新制得以实施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平台刚刚起步。

    (2)有些职工对新厂新制管理模式认识不到位,“怀旧”的心态制约着这种全新管理模式有效实施。由于当电公司大部分职工是从老厂抽调过来的,观念上难免留存老厂的管理方式和思维定势,习惯用老眼光看新事物。

    (3)新厂新制管理策略、实施等环节还只是在照葫芦画瓢阶段,暂时还没有形成有当电特色的管理模式,需精雕细琢、刻意细修饰、精装潢。

    四、让新厂新制管理模式在当电扎根的对策

    针对新厂新制管理模式在当电出现的轻微“水土不服”情况,公司领导班子积极想办法、寻对策,充分利用“内智外脑”两个资源,进行科学“土壤成分分析”,保墒施肥,让其在当电扎根、发芽、结果。

    (1)着力搭建互通互融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打通一个个“信息孤岛”,为新厂新制管理铺就方便快捷的信息高速路。盘电的“三大管理支柱”中,信息化建设是重点。当电公司在信息化建设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网络平台已经搭建,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及相关的子系统已经投入运行。下一步将按照“稳定可靠实用”的原则,进行充实和完善。目前,当电公司正在加紧建设以厂网主页为主的信息“换乘中心”,当电公司MIS项目正在按计划、有步骤整体推进。现在,只要登录上当电公司内部主页通过网页链接就可极其方便地打开OA、生产MIS、厂级生产过程监视和管理SIS等,最大限度实现生产管理信息共享,为有效实施新厂新制管理提供硬件保障。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标准化和制度建设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2)践行科学发展观,用解放思想的利斧斩除职工心目中的老观点、老模式,为新厂新制管理扫平思想障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如一缕和煦的春风,为当电公司破解实行新厂新制管理模式的难题,送来强大的思想武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调查研究,深入生产一线,广泛征求管理部室、生产班组、普通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探寻破解难题的好办法、金点子。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安排相关人员到新厂新制新模式的单位观摩学习,以准确把握全能值班、点检定修管理的实质,结合当电公司企业实际,探寻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用新思想、新理念置换老观点、老模式,用成功案例鼓舞士气,增强克服当前暂时困难的信心,减少职工对全新管理理念的“排异”反应,以实现新厂新制管理模式与当电公司现有体制的良好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