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金融业实习个人总结

金融业实习个人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9-26 05:59:43

金融业实习个人总结

金融业实习个人总结第1篇

1.教育目标

金融学本科教育目标,是培养金融学本科人才的总原则和总方向,是开展本金融学科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一般包括金融学本科专业学生的根本特征、培养方向、培养规格和业务能力培养要求等内容。金融学本科教育目标的定位,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类型、规格的需求与学生的基础条件及学校师资力量等各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教育模式中的决定性因素。金融学本科教育目标对相应的人才培养进行质的规定,也就是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的问题,体现着所要培养的人才的根本特征。事实上,教育模式服务于所要实现的教育目标,因而金融学本科教育目标是课程体系设置和具体教学方法采用的前提和依据。

2.教育课程体系

金融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包括全部课程体系及其结构和金融学课程体系及其结构两方面内容,是各种课程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有机整体,是教学内容按一定的程序组织起来的系统,是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衡量课程体系构造形态的指标主要有课程体系的总量与课程类型、课程体系的综合化程度、结构的平衡性、设置机动性和发展的灵活性等五个方面。

3.教学方法

金融学本科教学方法,是指在金融学本科教学中为完成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学方式,是用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而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构成这一方法体系的基本要素有: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信息交流的方式。

金融学教育目标的定位决定了课程体系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采用,大学教学资源所决定的课程体系安排的现实性和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反过来决定了金融学教育目标实现的效果。金融学教育的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金融学专业教育的水平和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水平。

二 我国现行金融学本科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教育目标定位不清晰

我国关于金融学本科教育的目标并没有统领的观点。各种观点的联系与区别主要集中在通才与专才,大众教育(应用型人才)与精英教育(进入更高层次教育的研究型人才)的争论上。一种折衷的观点认为,根据学生关于是毕业工作还是读研究生的不同选择和他们的实际情况,可划分成两类:对于打算继续深造的学生,为他们未来的深造创造一定的条件;而对于打算工作的学生,可以培养成应用型人才。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关于金融学本科教育目标的定位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层次上进行的,金融人才的需求方并未主导甚至是参与到这一问题的讨论中。并且关于金融学本科毕业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问题分析上,我国主要是对外国经验进行描述而并未建立起符合自身国情的能力体系。总之,在金融学教育目标上,国外问题考虑的出发点是“需要什么样的金融人才”,而我国问题考虑的出发点是“应该供给什么样的金融人才”。这两种目标思维方式的不同将导致金融教育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差异。

在实践中,一些学校尽管表面上已经明确了自己的学科定位,但是在实践中并未真正协调好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课程侧重以及本科与研究生阶段的衔接与配合等问题,从而在学科定位上存在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明显差距。

2.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尽合理

经过十几年来坚持不懈的教育教学改革,国内高校在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程度的优化。一是强化了专业主干课程及其配套课程;二是在核心课程基础上鼓励各高校依据各自优势、特色和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设置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三是扩大了选修课菜单,并增加了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课程。

但总体上看,除少数大学外,大部分高校具体实施的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还很不完善,学科特色更是无从谈起。比如,专业课设置缺乏系统性考虑,课程之间缺少必要的衔接与协调,容易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微观金融课程和实务性课程相对不足,新开课程往往基础薄弱、教学内容有名无实;引进国外金融理论或实务课程时,缺少与中国实践的结合,使学生接受专业教育时有脱节感,从而得出专业课“没有用”的结论。此外,受到公共课学分比重高的影响,国内普通高校开设特色专业课、发展有自身特点的金融学专业,的确也存在着一定的现实困难。

3.教学手段和考核办法不完善

科学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适当的有效考核办法,由于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同样对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有积极作用。改变传统教学理念,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研究性学习,加强对创新思维能力、分析思辨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等综合性人文素养方面的训练。为此,应通过多元化和复合式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同时,要致力于建立科学规范的课程考核体系,克服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病,既检验学生学习状况,也衡量教师教学效果,进而发挥对学习和教学组织重要的导向作用。

目前国内各高校金融学教材的辅导手段还不尽完善,有待继续建设。另外,人们对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分歧(见图1),表明教学手段和考核办法等的更新与调整都不能急于求成,更不宜“一刀切”。

4.教师队伍建设不足

一是教师数量明显不足。在金融学专业快速扩招的背景下,许多学校都存在着严重的师生比例失调问题。大班上课的现象非常普遍,这对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无疑产生负面影响。既然各个层次金融学专业的招生规模仍将持续扩大,适当增加师资数量显然是相关院校的当务之急。

二是师资队伍的结构失调。主要表现在教师们的知识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和层次结构等都有待完善。如目前能够胜任现代金融理论和实务,尤其是能够胜任微观金融理论和实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教师极为短缺。

三是缺乏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一流的金融学科队伍必须是由一流的学科带头人、各专业领域一流的学术带头人、教学科研骨干及其他教学科研人员组成的分层次的学术梯队。目前金融学本科缺乏一流的高水平教师团队。

三 对我国现行金融学本科教育模式的改革建议

1.创新培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要围绕“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重视打好基础,拓宽口径,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的系统培养。如增加外语、数学、计算机、语文等公共基础课的课时,强化公共基础课教学,体现厚基础的要求;以一级学科为单位编排各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增加学科共同课课时,体现宽口径的要求;注重实验教学,体现重应用的要求;设置研究型教学模块与应用型教学模块,体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要求;压缩必修课学时,增加选修课学时,体现个性发展的要求;压缩课堂教学学时,增加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的学时,体现培养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的要求。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模式为“平台模块式”,包括五个平台:公共课平台、学科共同课平台、专业课平台、实践教学平台、素质拓展平台。

2.创新课程体系

为适应经济金融的多元化发展,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应进一步加强多学科的综合性,如金融学与数学、金融学与法学、金融学与外语、金融学与网络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型和研究型课程。随着信息技术在高等财经教育领域的渗透与融合,定量分析方法在高等财经教育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要增加金融学专业的数学课程设置,并开设数学与传统金融专业相复合的课程,如金融数学、数理金融、金融统计学等。同时,课程设置应与国际同步,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上要走向国际化,还要继续大力引进国外金融学科的先进课程与科研成果,积极吸收国外金融学的最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增加一些适应新经济、新金融发展需要的新型金融活动方面的知识。根据金融混业经营趋势的需要,逐步打通金融学、保险学、金融工程三个专业的界限,使学生的金融知识结构更为合理和完善,为今后从事金融领域任何岗位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在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改革。随着现代化、国际化合作办学领域的拓展,通过合作方共同设计课程、互派教师授课、互认学分、共同认证与管理及共同颁发学位,进而引进国外教育资源,培养国际化人才。针对金融学的许多课程实践性强、业务性强的特点,开展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团队式、启发式、研讨式教学及现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及创新精神。根据教学工作需要,聘请金融机构的实务工作人员来校讲解金融企业具体业务和金融市场新产品、新变化,同时以实地亲身体验、亲自动手实践和辩证分析等实践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所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了解金融业的最新变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实验、实习与实训”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以实验室建设为重点,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不但要建设好专业基础课实验室,还应建设不同类型的有特色的、多功能的专门化实验室以及专业综合试验室。其次,增加实习的次数,改变实习时间,变后期实习为全程实习。让所学的内容能以最快的速度和实践相结合,也使学生可以随时发现理论学习的不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知识运用的熟练程度,变前学后忘为以用促学。最后,通过设立大学生研究计划项目、开设大学生研讨班、组织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竞赛、实施创业能力培养计划等更多新颖、有效的方式开展实训,更好地培养学生。

参考文献

[1]严存宝.金融学专业发展方向及课程改革问题研究,2008(6)

金融业实习个人总结第2篇

 

2018年,财政金融局在XXX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紧扣XXX安排部署的重点工作,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严格履行岗位职责,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效能,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与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现将财金局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2018年工作总结

(一)深入开展理论学习

一年来,财金局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以“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契机,通过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和《关于进一步转变政府工作作风的“十不准”规定》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财金局实际情况,着力解决了全局干部职工在思想和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除此之外,财金局还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习了党的,以及三中会,省、市、县“两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等重要内容,与此同时,我局还认真学习了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十强双百”企业振兴计划的意见》、《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十八条意见》等重要文件,通过学习及时掌握国家的方针、路线、政策,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把握思想内涵,在政治上、思想上,能始终同党中央和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保证在行动上不偏离正确的轨道。

(二)统筹推进融资工作

1. 继续开展“应急周转金”业务,帮助企业偿还银行贷款。

2.强化落实企业扶持政策,推荐企业办理“银政通”、“助创贷”、“助保贷”以及“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等优惠贷款。

3. 竭尽全力争取各类奖补资金

(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一是企业应急周转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使用时限过短(7-15日)、总量不足(仅2000万元)和回收困难(银行与管委会签订的应急周转金使用承诺书不具法律效力)的问题。二是

 

总体来说,在XXX的正确领导及精心指导下,经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稳步向好推进;存在的不足,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会不断地加以改进,以适应XXX发展的需要。

二、2019年工作计划

2019年,财金局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会议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跟XXX决策部署,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为XXX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财金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学习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党的领导。

一是加强学习教育。紧紧围绕党的会议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论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和党的建设的新要求;二是加强主体责任落实。建立健全分工合作、责任明确、共同负责的工作责任制。三是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工作常态,对照2018年曝露出来的问题,及时整改落实,持续有效地推进财金局作风建设。

(二) 履行职责职能,做好财政金融工作

1.进一步协调银行扩大小微企业信贷规模。健全政银企合作机制,及时组织召开政银企会议,加强互联互通,简化手续流程,提高对接效率,为有融资需求的项目及企业建档立卡,细化分类,定期更新跟踪服务,实现企业融资需求数据库动态管理。完善政策性担保体系,建议各商业银行深入落实差别化信贷政策,积极创新金融产品,简化审批环节,优化金融服务,不断扩大小微企业贷款投放规模。

2.大力推动企业直接融资。加大辅导培育力度,鼓励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以“新三板”挂牌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挂牌、上市融资及通过公司债、企业债、集合债券等债务融资工具进行融资,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4.加强债务风险防范  

一是加强风险意识。在贷款和融资时,综合考虑企业发展的前景、生产周期、同行竞争等情况,采取多元化和多方式融资,制定合理的融资方式和期限,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防止资本结构的失衡。

金融业实习个人总结第3篇

关键词 校企合作;金融与证券专业;应用型金融人才;专业建设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金融人才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人才之一。然而国内高校近年来培养的金融专业人才,主要是研究型、高层次的,基层应用型人才培养明显不足。进行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培养面向基层、应用操作型人才正是适应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对应用型金融人才需求剧增的需要。

一、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背景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现基本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功能齐全、形式多样、分工协作的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在规范和创新中加快发展。资本市场上,已经有2000多家上市公司、1.3亿户投资者,股票总市值全球第二,商品期货市场成交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于2006年正式成立,股指期货已于2010年推出。伴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场参与主体逐渐丰富,银行间市场参与者逐步形成了以做市商为核心、金融机构为主体、其他投资者共同参与的分层有序的投资者结构;股票市场也形成了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其他机构投资者相结合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农村金融方面,农村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和农村金融机构大力发展,特别是在农业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县域、中西部地区、金融覆盖率低的县域,以及国家、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中小企业活跃县域,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业的实质性变化和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面向基层的金融从业人员。

二、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中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然而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与社会脱节,导致一方面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金融企业招人难。学生即使找到工作,也抱怨在学校学习的知识陈旧,不实用。而金融企业则认为学生操作能力欠缺,知识结构不当,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培训才能上岗。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是高职院校里绝大多数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对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够了解,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过程中“闭门造车”;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与社会联系较少,“关门办学”。为了改变上述现象,让学生学以致用,让企业对毕业生能拿来就用,所以在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校企合作。

三、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思路和措施

寻找促进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途径,突出金融与证券专业方向应用性人才培养特色,加强学校与金融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和技术实践水平,带动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一)创新金融与证券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深入研究专业建设内容,真正将金融行业所需人才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引进到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确保专业建设内容的先进性、特色性与实用性。与金融企业进行专业共建,开展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构建相关的职业技术基础课程,职业技能课程,职业方向课程(如银行实训,证券实训)等课程体系,以优化的课程结构和教材选择来确保金融与证券专业应用操作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建设能够有效支撑金融与证券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

以金融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以训练学生掌握金融学基础知识为前提,以培养学生商业银行柜台业务、证券经纪业务、保险经纪业务能力等实际操作技能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创造性独立工作能力为最终专业要求,满足同一专业学生对于不同职业方向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的需求,赋予学生可持续学习与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三)建立规范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使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沿着更加人性化、科学化、实用化的轨道快速发展;重视考核办法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导向作用,加强对考核办法的研究,以科学的考核引导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

四、金融与证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随着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金融业对应用型金融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此,在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中应将“校企合作”落到实处,具体体现在专业方向定位、课程体系设置、以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一)专业方向定位

专业方向定位为“积极面向市场需求,面向基层一线,培养实用人才”,培养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立足金融,面向基层,面向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及其它金融机构的一线岗位,从事综合柜台操作、金融业务营销、金融机构内部服务和工商企业相关岗位工作,具有较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通过金融证券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教学与实训,使学生不仅具有金融理论水平、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办公自动化技术,而且具有证券交易、证券投资分析能力、商业银行业务处理能力,成为具备实际操作技能适应我国目前金融证券相关行业要求的专业人才。构建“工学结合”的金融与证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

与金融机构合作,构建以核心教学内容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认证相接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融为一体,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个性发展需要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灵活开放的、“任务驱动”模块化课程体系。着力构建、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建成层次清晰、衔接紧密、循序渐进、能激发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相当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1 课程体系中心转向微观实践操作课程。在金融与证券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加强微观金融领域的课程建设。一方面,将现有课程作适当的微观化处理,即去掉脱离实际的过时的内容,补充金融实践现实需要的新知识,并使这些知识更具有操作意义。具体表现在金融学、国际金融课程等方面。另一方面,为反映金融微观运行的新需要,设立一些新的微观金融课程,如商业银行柜台业务、金融营销、中小企业融资实务等。

2 实行“课证结合”课程教学模式。针对银行业、证券业“执证上岗”的基本要求,把课程教学与银行、证券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结合起来,从而加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使课程教学落到实处。银行业从业资格考试包括《公共基础》、《个人理财》、《风险管理》、《公司信贷》和《个人贷款》5门课程,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包括《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交易》、《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基金》5门课程。根据银行、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要求调整课程

结构,有针对性地调整金融与证券专业教学计划,面向职业岗位要求,将学生毕业后最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进行分解,选择银行模块和证券模块进行课程选修。

3 加大课程建设和开发力度。第一,加快建设精品课程。依托自编教材,打造精品课程,实现课程教学课件全程上网,并建设配套的题库、案例库,便于学生自学和课后自测、复习。第二,积极开发金融与证券实验课程,与金融机构共同开发金融证券最新实务课程。由金融证券业一线高管授课,以讲座或课堂教学方式,讲授银行、证券、保险最新业务、金融产品设计与营销等实务与最新改革动向。

4 强化实践性教学,工学结合。为增加高职院校金融与证券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是重要的手段,要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道路,让学生不但巩固理论课程,并且锻炼和提升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充分利用校内金融证券实训室等实训资源,安排学生进行证券、会计等课程的模拟操作,结合相应的金融市场等理论课程同步进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资源,让学生到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企业等金融机构实习。与金融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关系,学生可到这些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充分了解掌握金融机构的总体运作与各部门职能,并锻炼自身实战能力,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专业建设打造出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群体优化、质量优良、创新精神强、专兼结合、一专多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 完善引进人才的使用与管理机制。优先录用具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完善师资队伍激励机制,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坚持创新、精干、高效原则,建立促进师资资源合理配置和利于年轻骨干教师成长机制。努力建设一支政治思想素质高、专业实践能力强、治学严谨、作风优良、规模适宜、具有创新和奉献精神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2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鼓励教师到金融学为部级重点学科的高校进修学习,强化微观金融知识和夯实数理基础,积极优化教师队伍知识结构,逐步改善教师学缘结构。创造条件为教师申报职称,优化师资队伍职称结构。为教师去金融企业挂职创造条件,从而更新教师知识结构、拓宽教师视野。努力建设一支实践能力强、有责任感、踏实肯干、数量充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 建设兼职教师队伍。聘请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高管兼任金融与证券专业客座教授,聘请金融证券行业一线的业务能手如理财规划师、证券分析师等作为学院的兼职讲师,参与教学和实训。除遵循培养与引进并重的思路,加强自身师资队伍建设外,为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地,着力建立高素质的兼职教师,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实现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优势互补。

(四)教材建设、教学设施建设

通过教材建设和教学设施建设,提高金融与证券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增强金融与证券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将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设计,加强教材建设力度,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道路,通过教材建设和教学设施的完善,建立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一体化教学体系。

1 教材建设方面。根据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的需要,与金融企业合作,开发一系列金融理论及实践方面的教材。如《金融学基础》、《商业银行柜台业务》、《证券实训教程》和《证券市场案例分析》等教材。

2 实训设施建设方面。与金融机构和有关上市公司或投资公司等合作建设校内金融与证券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引进国泰安虚拟交易所交易软件或世华财讯模拟交易软件,进行证券、外汇、期货等模拟操作。借助金融实验室平台,通过与企业合作,运用会议、培训等形式,扩大校企合作的领域,有利于学院开展实务培训等项目合作。

3 教学资料建设方面。订阅《金融时报》、《中国金融》、《中国证券报》和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投资与证券》以及金融机构的内部分析报告。从深圳国泰安信息公司或上海财汇资讯公司购买金融数据库,为教师开展科研和教研工作提供数据服务。

(五)教学管理改革

1 改进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理论性、封闭性、单一性教学方法,形成新型的实践性、开放性、系统性、互动性的模式。改变“口授、黑板加简单电化教学”的教学手段,普及“多媒体、网络化、现代技术教育”手段,提高教师制作课件的水平,并在教学实践中熟练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要融“做、学、教”为一体,如案例教学、项目化教学、现场教学,使教学地点和工作地点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学和做中构建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实际工作之中。当前,尤其要重视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学生做中教。

2 改革学生评价体系。以职业素养为质量标准,构建考核评价体系。建立适应个性化、社会化的智能结合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四结合”考核体系,即学习习惯与能力相结合,理论与实践操作评价相结合,考核与贡献、职业道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有些课程可以采取实际操作考核形式;有些课程可以采取写调研报告形式;有些课程可以让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证券投资课程甚至可以把学生模拟投资的结果转化为考试成绩。即使有些课程采取闭卷考试,也要增加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试题,减少死记硬背式的试题;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完成作业情况等也要构成考试成绩的一部分等等,力求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金融业实习个人总结第4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理实一体;金融专业

理实一体化教学旨在利用当前先进的教学技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入丰富的实验和实训等内容,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融合在一起,实行一体化教学[1]。同时,对教学场所也进行改造,达到理论教学、实验和实训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一体化训练,知识、技能与素质同步提升,消除以往出现的“单条腿走路”的情况。

1高等职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比较复杂,兼有诸多教育的属性,但是又不能完全按照其中一种教育来定义。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课程设计也是如此,其中既包含了高等教育的元素,又包含了职业教育的元素。因此,普通高等教育的规律高等职业教育要遵守,职业的特殊要求同样也要得到体现。总的来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以校企合作为原则。职业首先来自于企业,将企业的要求提升为教学要求,再将企业的不足也提升为教学要求,能够很好的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首先学校应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进行总结和归纳,确定教学的培养方向;其次,对企业的岗位要求进行分析,找到企业对于人“能力”的需求,总结出需要学生所掌握的“能力”,包括技术能力与操作能力;再次,根据这些信息开设相应的核心专业课程以及支撑课程和相关课程,构成课程体系;最后,要与合作企业签署人才培养协议,确保学生就业。第二,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专业建设是一个很宽泛的命题,包括诸多方面,比如课程建设、教学设施建设、教学队伍建设等等。其中,最为核心的是课程建设。

2理实一体教学的设计要求及模式

从金融的职业特点来看,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技术水平,并且几乎经济的每一个领域都要和金融打交道。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金融专业项目化课程的设计应该也以金融的职业特点为切入点,围绕金融的应用领域,灵活设计针对性项目任务[2]。围绕金融的职业特点和学生的现状设计的项目化课程充分体现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兼顾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要求,培养出符合时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

3强化实习过程的作用

实习过程是理实一体化改革与传统高等职业教育最根本的区别之一,所起到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举足轻重的。因此,实习体系的设计也是理实一体化改革的特色之一,以理财专业为例,其中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实习主体。传统教学模式下,实习主体毫无悬念的只有学生。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情况下,学生只是其中之一,授课老师同样要接受实习。因为对于学生来讲,在实习过程中的直接接触将树立他们对此业务的立体感受,缩短他们的适应期。对于教师来讲,在实习过程中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将切实改变今后的课程教学效果。因为现有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学者型人才,真正有过实际操作经验的人并不多。金融行业的从业者收入在整个社会都属于中高等水平,因此很少有人会考虑转行到学校担任教师,这就导致了金融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低下,教学脱离了实际。教师与学生同步实习,能够然教师近距离接触行业的最新动态,做到教学与时俱进。第二、实习地点。理财专业的就业面比较广,银行、保险和证券等行业都可以作为实习单位。从理论上讲,去合作企业实习是完全可行的,但是实际上这么做要考虑诸多因素。金融机构的安全等级较高,而实习人员的素质与正式员工毕竟存在差距,所以很多企业不愿意接受人员实习。实习地点应该由学校出面进行统筹安排协调,方便实习单位对实习人员进行调度和管理。第三、实习时间。按照传统的实习方式,学生一般在掌握了所有理论知识之后才会去安排实习,通常是在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学期。理实一体化改革在这个方面要进行创新,结合学生对职业的认知程度组织实习,但是还要同时考虑教学的成本。对于教师来讲,实习的内容要比学生略少,教师的实习以顶岗实习为主。第四、实习内容。传统的实习往往只是一种走马观花式的实习,对于实习的效果没有实际能力上的评价,只是以一个实习报告进行打分。在理实一体化改革的背景下,这样的实习效果已经不能达到教学的要求了。学生的实习是着眼于分阶段和分层次的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助于实现学生的顺利就业。

4改革课程教学效果考核环节

金融专业的学生就业绝大多数会是在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企业,在人才培训之前,学校与企业都签订了培养协议。为了降低学校与企业的人力资源风险,必须对课程教学设计是否达到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进行考核。考核环节的设计首先必须在思想上进行改革,不能用过去的考核方式来看待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效果,那样最终的结果是教学轨道又逐步被拉回到了旧套路上,例如高考制度不变,那么高中教育的教学结果就不会变,围绕这个结果的所产生的运行规则都不会变,一直在呼吁的学生减负都是空谈,各种禁止的行为只是由公开变为了隐蔽而已。在理实一体化的改革背景下,考核教学效果不能只靠一张检测理论知识掌握水平的试卷,而是改为多种考核手段按不同的搭配比例相结合的方式。在纯理论教学的课程中,采用试卷考核是无可厚非的;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考核中,可选择卷面考试与实践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降低卷面考试在最终考核结果中的影响比例,提升学生对课程实践的投入程度;在实习课程中,取消以实习报告论英雄的模式,将学生的实习表现合理评定为表现分数,并按一定的比例计入总分,促进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5结论

理实一体化改革是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创新性改造,其中思想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利益为根本。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主人翁意识,加强了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程度,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满足了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但是其中还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需要继续进行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燕,葛炜,董丽芳.理实一体化教学在高职护理英语课程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4(01):39-41.

金融业实习个人总结第5篇

一、引言

2010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只有进行有效的教学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质量。所谓有效教学,是指能够使学生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并鼓励多样化思维的存续及发展,摒弃标准化程序与一致意见,鼓励学生积极将所学付诸于实践。进行探究式教学可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探究式教学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社会实践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 运用试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方法、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尤其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早在20世纪50年代,探究式教学方法就已经被美国课程专家、芝加哥大学教授约瑟夫.施瓦布(Joseph Schwab)倡导并逐步推广应用。实践经验显示,探究式教学法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步骤,具有优于一般教学方法的显著特点。

探究式教学的引入对于提高本科、研究生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与科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本科学生乃至研究生的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普遍低下。因此,在本科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金融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应用的意义在于理论付诸于实践,分析并解决问题是学习与研究的关键。在金融学课程中引入探究式教学,能够改变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是提高本科与研究生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其必要性不容忽视。

鉴于此,本文选取2008-2014年10个学期中学习《金融学》课程的学生期末总成绩作为研究样本,对《金融学》课程中引入探究教学的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教师角度与学生角度剖析了引入探究式教学存在问题、局限性与引致原因,基于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与改进措施,为在未来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深入与完善提供指引与思路。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探究式教学引入《金融学》课程的方案设计;第三部分,探究式教学引入《金融学》课程的效果评价;第四部分,《金融学》探究教学的局限性、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二、《金融学》探究教学的步骤与方案设计:以某一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为例

1.预备阶段:学习理论知识

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是决定探究式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以《金融学》课程中的央行法定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学习为例,首先要让学生在预备阶段了解以下内容:存款准备金率的产生、概念、作用;央行操控准备金率的方法及原理;准备金率这一工具的特点(优势与劣势);目前世界各国使用该工具的情况及原因等等。

2.设计步骤与方案

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中央银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近年来被频繁使用,但它却又是一个不该被频繁使用的工具。因此,设计两种方案,任选其一来提出问题。方案1:设计情境,给出2007-2008年间央行为抑制经济7次上调法定准备金率但效果不佳的案例;方案2:直接设计题目为“结合中国经济实际情况,央行调整准备金率会对经济产生何种影响”。接下来,指导学生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探究式学习。

第一,搜集数据、观察经济现象及规律。 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为学生例举5-10篇经典文献,鼓励更广泛阅读),总结历次上调准备金率的情况以及M2、CPI、GDP指标、股指变化的数据,作图分析准备金率变动与各指标之间的关系。高年级学生可考虑使用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等计量手段进行定量分析。

第二,限定研究目标、提出假设条件并最终获得结论。作图或实证分析后,学生形成了初步看法。进一步分析,若有关系,是何种关系,是否与理论相一致;若没关系,与理论相悖,可能是由于哪些原因导致的,理由是什么。由于现实情况是错综复杂的,进一步的分析是否需要设定某些假设条件。对于最终得到的结论,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预测。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思考,提出论据自圆其说,无论是定量的还是定性的分析,即使是不全面的、甚至是不正确的也应多多鼓励。

第三,总结、讨论、提交论文。课堂探讨的过程非常重要,决定这一教学方法实施的成败。首先,将学生分成几组,先实行组内探讨,然后由每组派出一名代表来陈述研究过程与结果,之后其他各组成员提出质疑。以往经验来看,大多数学生以数据为证认为准备金率调节与经济关系不大,当然学生选择样本的时间跨度也是各不相同的,分析原因有房价飞涨、流动性过剩、政策时滞等,甚至还有联系次贷危机来进行分析的,思路之开阔,令人非常惊喜。此时,教师的职责是适时的给予评论、指正,以参与者的姿态出现。在讨论课结束之后,形成论文并一周之后提交,指导学生正确书写论文的学术规范,引言、综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缺一不可。

三、《金融学》引入探究式教学的效果评价

从2011年开始,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课程开始尝试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引入。2011年时,仅引入了两个章节的探究式课程,即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与资产组合理论,学生反馈效果较好;因此,从2012年开始,又逐步引入了金融市场、家庭、企业金融决策、股票价值评估、风险管理的探究教学。接下来,以2011年为分界点,将2008年-2010年5个学期与2011-2014年5个学期的学生期末总成绩进行对比分析,检验探究式教学模式进入金融学课程的实施效果。《金融学》课程是全校开设的经济类专业基础课,每学年选课的学生数量较多,也为本研究提供了充分的数据基础。

首先,选取每一学期100个学生的期末总成绩作为研究样本。其中,2011年之前的期末总成绩是期末试卷(90%)和平时出勤(10%)的加权平均成绩,而2011年之后,即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入后,学生的期末总成绩为期末理论测试(70%)和课堂讨论(30%),其中,课堂讨论的成绩评定是由课堂讨论表现(15%)和论文质量(15%)构成的。这是引入探究式教学测试期或是过渡时期的成绩评定方法。在经过多个学期的试行以及教学设计逐步完善之后,将进一步加大探究式教学的比重,即每学期前九周理论学习并进行理论考试,后九周探究式教学并依照具体明确的评定标准给出分数,加权平均获得学生这门课程的最终成绩。依照目前的评分方式,以时间为序,计算每学期随机抽取的100个学生的期末总成绩之和,具体见图1。图1显示,从2011年开始,学生的学习成绩出现了大幅上升,由原来平均成绩在60多分升至70多分。这足以证明,《金融学》课程探究式教学的引入的确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尽管成绩不足以说明一切,但却是验证教学效果最直接的证据。

接下来,进一步按照学科专业进行分类,探讨不同专业类别的学生在金融学探究式教学中学习效果的差异特征,这种差异特征可以为我们提供启示。金融学课程是面向经济类学科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学习该课程的专业共7个,包括投资专业、会计专业(财务管理、国际会计、会计实验、注册会计师、评估专业)、工商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专业)、财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旅游与酒店管理、电子商务。以2011年为界,重新将学生按照七个专业进行分类,七个专业中各随机抽取70名学生,计算每一专业下学生样本在2011年之前与2011年之后的期末总成绩并进行比较。

首先,将2011年之后(即试行探究教学模式之后)五个学期的各专业抽样学生成绩进行汇总,具体见图2。结果显示,总成绩的排名顺序依次是投资、会计、工商、财税、旅游、电子商务、公管。撇除学生禀赋与能力水平的差异,不难发现,探究式教学实施效果优劣与学生的学习基础是戚戚相关的,投资、会计、工商、财税专业与金融学有许多交叉内容,这些专业的学生具有相对较好的金融学或经济学基础,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旅游、电子商务、公共管理专业与金融学交叉内容较少,学生的经济学基础相对薄弱,学习效果相对落后。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课程设置不能取代,要强调学生文献资料的阅读,阅读数量与质量都要有明确的要求与考核标准,以此为基础才能在探究式教学中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同时,高年级专业引入探究式教学模式具有优势,良好的专业知识积累,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金融学研究生、博士生相关课程,应考虑积极地、全面的引入探究教学模式。

进一步,将2011年之前(即未实施探究教学时)五个学期的各专业抽样学生成绩也进行汇总,具体见图3。与前比较,我们发现,探究式学习能够显著提升各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图3显示,未实施探究教学时期,除会计专业以外,各专业学生的学习总成绩大致保持在4500-4800分之间,而实施探究教学之后,总成绩发生大幅度的提升,保持在4800-5800分之间。除了会计专业的成绩表现为轻微提升外,其他专业学生成绩变化幅度均较大,尤其是投资专业。如果说,2011年之前的数据能够代表各专业学生的禀赋与能力水平,那么2011年后的数据就是对于在金融学课程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模式效果的最好评价。

随后,我将2011-2014年5个学期随机抽取的350个学生的主观评议进行整理,按照支持、支持但有质疑、不支持三种意见进行归类,见图4。结果显示,支持探究教学的学生有121人,占比35%;支持但存在质疑、认为需要改进的学生有148人,占比42%;不支持探究教学的学生人数为81人,占比23%。从学生主观评议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是支持引入探究式教学的。支持但有质疑的学生数量高于完全支持的学生数量,这充分说明,尽管探究式教学是具有优势且受到大部分学生支持的,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与漏洞,需要教师发现问题、积极改进。目前,从国内外的具体情况来看,还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是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

当然,对探究式教学效果的评价,仅仅以考试成绩为依据是不充分的。学生掌握知识量的多少比较容易衡量,但学生的一般性发展和品德的提升却是成绩无法衡量的。因此,有必要建立观测学生的学习行为来评价探究式教学效果的标准与体系。在这方面的实践,我们仍在探索中,因此尚缺乏实际数据的支持,但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将学生的探究学习行为具体到每个指标的衡量,与单纯通过成绩衡量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相比,是非常有力的补充。

四、《金融学》探究教学的局限性、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如上所述,探究式教学法是强调“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因此,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实践中,尤其是在国内本科教育的实践中,探究式教学也存在种种问题,了解问题产生背后的原因是提高探究式教学的关键所在。

第一,从教师角度来看。在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探究式教学的备课工作量加大,不仅要考虑讲授的内容,还要考虑实施的细节,如时间的掌控、课堂的组织等。因此,实施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准备与自我提升。但是,当前主要以科研来评价教师水平的高教制度体系在某种程度上会挫伤教师投入教学的积极性,制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引入与推广。同时,教师团队建设也是影响探究式教学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没有教学团队、没有政策激励,教师从事探究式教学所获得的与教师实际的付出远不成比例,这是探究式教学阻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从学生角度来看。探究式教学对学生会有一定的要求,比如需要具备一定数据处理能力,掌握一些实验方法,具有一定阅读英语材料的能力等。目前,国内本科学生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们普遍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热情不高,增加了大量阅读及课程的难度会导致他们的抵触情绪,认为选择探究式课程是耗时耗力不易得分的。其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低下是探究式教学本身存在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学生学习课程数量过多,时间与精力有限,只能选择参与一些课程教学活动,另一些课程只能放弃或者搭便车;研讨项目不够新颖,没有贴近现实,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帮助不大;研讨机制不灵活、过程评价机制不够均衡、成员责权不清,给某些学生提供了搭便车的便利。

鉴于此,针对探究教学实践中尚存在的问题与漏洞,以下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期待能够为《金融学》探究教学的深入发展与完善提供思路与指引。

第一,注重教学团队建设,激发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教学团队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探究教学的质量,团队内部加强分工合作,团队成员相互取长补短。学校需要给予政策引导与扶持来鼓励组建教学团队,对优秀团队进行适宜奖励,起先进示范作用。打造团队合作氛围,鼓励教学骨干与教学带头人主动带队。学校应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业绩考核标准与职称评价体系,给予教学工作更多的关注,尤其是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的大力投入,要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与政策扶持。对于教学工作突出者,给予适当的科研减负。学校还应该多关注教师的个人发展,多提供科研培训、教学培训、海外提升培训的机会,为提升教师自身素质、能力水平提供条件。

金融业实习个人总结第6篇

关键词:大商科;金融学;兴趣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3)10-147 -03

引言

在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高校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始终是主要内容之一。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在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与方法方面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实践。一些学校打破旧的教学体制,对大学新生的基础教育不分专业,对不同类别的学科提出具体的学分要求,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素质教育改革中,有的学校提出课程改革就是要培养“宽厚基础、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有的学校提出了“宽口径、厚基础、多方向、重实践、高素质”的课程改革指导思想等等。

在这样一股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浪潮中,我校也不甘落后,大胆创新。在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和考虑我校现有资源及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我校决定以商学院作为试点学院,从2012级开始实施“大商科”计划。所谓“大商科”计划,是指从2012级开始,对他们的基础教育不分专业,在经过两年的育后,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发掘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在大三时再根据学生个人的申请并采取有管理的调节制度,开始划分专业。

毋庸置疑,“大商科”改革是一个具有开创性的举措,完全符合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这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可能导致低年级学生对各个专业缺乏必要的认知,在前期的学业上得不到非常专业的指导和培养,从而容易影响后期培养目标的实现。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我们商学院的所有经管类新生来说,只有培养起新生对金融知识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了解、学习金融学课程的热情。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他们对金融知识的兴趣呢?据了解,目前理论界尚未形成比较系统完善的金融兴趣培养模式,即便是讨论学习兴趣培养的理论也不多。经过归纳,传统的学习兴趣培养模式大体可以概括为宏观和微观两方面:

一、传统的学习兴趣培养模式

(一)传统学习兴趣培养模式的宏观方面

宏观方面,常规理论认为要让受教育者认识到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要对受教育者高标准、严要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能做到全神贯注,乃至废寝忘食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主动,形成对知识的孜孜追求,产生学习上的“兴趣、爱好、投入、学业好”的良性循环。学习兴趣和学习志向是紧密相连的,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自己的目标设置相对较高,对学习抱有较高期望,也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愿意为之付出最大的努力。具体而言,只有让学生认识到学习金融知识的重要性,他们才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金融方面的知识。同时,只有以较高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才能促使他们树立更远大的志向,并努力地朝自己理想的方向去拼搏。

(二)统学习兴趣培养模式的微观方面

微观方面,常规理论认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和途径,应该从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兴趣,按照课堂授课的自然顺序,一堂课可分为课首、课中和课尾,具体包括:

1、课首巧设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也是如此,一堂课能否达到预期目的,与老师上课开始时的引入有着密切的关系。好的导语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深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就应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图片导入、谜语导入等多种形式,恰到好处地引入导语,进而激发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浓烈兴趣并积极探索。例如,在讲到中央银行这一章时,可以问同学们“现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是谁”“现任美联储主席是谁”“中国目前有多少外汇储备”等问题,这样就能让同学们思考关于央行的一些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2、课中优化学习过程,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研究表明,学习活动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不能实现知识的长久记忆,只有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能把知识学透并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定位教师、学生与学习的关系,明确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适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他们转变学习方式,优化学习过程。例如,可以成立金融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小组中,通过分组讨论、分组交流的方式去主动探索金融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应用金融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习的愿望和信心。

3、课尾精心结课,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课并不意味结束,而是学习的开始。课首的导入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而高度凝炼的课尾小结则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应根据本堂课的具体内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顺口溜、押韵等多种形式将核心内容高度概括,读起来朗朗上口,简单易记。通过这样的结课方式,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对金融课程学习的热情,进而自觉地将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强化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完“期货套利”一节后,可以总结:在进行跨期套利的牛市套利时,应买近卖远,正向市场——卖出套利——价差缩小时盈利;反向市场——买进套利——价差扩大时盈利,熊市反之,以帮助学生增强对跨期套利方法的理解和记忆。

二、 对传统的学习兴趣培养模式的反思

表面上看,传统的兴趣培养模式似乎可以拿来即用。然而,各院校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其中包括学校师资力量的不同,学生自身学习态度的不同,软硬件设施的不同等,因此传统的学习兴趣培养模式不能直接套用到我院的具体培养方案上来。此外,由于各专业的内涵不同,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会有所区别。因此,我们需要在兴趣培养模式理论的指引下,充分考虑我院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一套真正适合我院的经管类学生金融兴趣培养模式。

具体说来,传统的学习兴趣培养模式与我院实际不尽符合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学校师资力量、学生学习态度及软硬件设施的不同会影响兴趣培养模式实施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重点高校的师资力量较普通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稍强。利用同样的培养模式,往往会出现重点高校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校学风良好而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兴趣不甚浓厚、学风稍差的现象。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主要就在于重点高校的师资力量较强,老师教学方法良好,学生重视学习,软硬件设施齐备,取得的效果自然也较好。这就是国内经常出现的普通高校去清华、北大等名校“取经”并付诸实践而本校学风依旧的原因。

当前的众多兴趣培养模式多是以重点大学为原型进行归纳总结的,作为一所较为普通的高等院校,如果仍以这样的培养模式为指导来培养我院学生对金融的学习兴趣,我校也极有可能会重蹈其他学校的覆辙。因此,必须要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来总结出真正适合我院的经管类学生金融兴趣培养模式。

(二)各专业内涵不同,兴趣培养方式自然大相径庭

举例来说,要培养机械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要让他们了解与机械相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带他们进入实验室甚至工厂,去真正接触具体的机械,了解机械的运作原理及使用方法,通过身临其境让他们对机械产生兴趣并努力学习。这种兴趣培养方式侧重于感官培养。而对于哲学专业学生,就要让他们了解哲学对社会的作用及意义,让他们多加思考深奥的问题,最终培养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这种兴趣培养侧重于思维方面,很显然与前者存在很大的差异。

就当前主流的兴趣培养模式而言,尚未出现系统完善的金融兴趣培养模式。而这些兴趣培养模式,多是笼统的概念和方法,这就很难真正为我院经管类学生提供良好的金融兴趣培养模式。因此,在兴趣培养模式常规理论的指引下,充分考虑我院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一套真正适合我院的经管类学生金融兴趣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三、改进金融兴趣培养模式的相关建议

结合我院“大商科”改革的背景,并经过详细研究和认真调查,我们终于研究出了一套理论上较为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经管类学生金融兴趣培养模式,即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扩展延伸,添入现代高等教育的一些元素,具体来说,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完善:

(一)宏观上强化重视,加大支持力度

为了培养综合素质更加过硬的毕业生,全院应从新生开始,自上而下地重视学生金融兴趣的培养,并拿出具体的鼓励和支持措施,为全体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金融知识的氛围,并让学生真真正正地体会到学院的重视,以激发他们学习金融知识的兴趣和乐趣。具体说来包括以下两方面:

其一,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软硬件设施

金融市场瞬息万变,金融知识更新极快。然而我校图书馆相关书籍及电子书更新较慢,期刊杂志种类较少,很难全面了解国内外金融市场的近况,这样根本无法满足广大学生对金融知识的需求,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举办相关活动也是提高学生学习金融知识兴趣的方法之一,同样也需要经费支持。

其二,加大支持力度,加强金融专业文化建设

一个良好的专业文化会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较为强烈的专业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样也会激励本专业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加强专业素养。当前我们金融学专业正在进行专业文化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离不开我系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同样也离不开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

(二)微观上合理评价,丰富学生实践活动

1、在课堂之上,要合理运用评价方式,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毋庸置疑,评价是为了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金融课程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考试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金融课程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也就是说,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的考试结果,另一方面也要看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双管齐下,不可偏废。要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部情况,包括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寻找答案的调查过程,探究过程,交流与合作的过程,推理和计算的过程等等都纳入评价范围。例如,在给学生平时成绩时,可以给那些回答问题积极、善于多角度思考的同学适当的加分,以激励他们开拓思维、积极思考。

2、在课堂之外,需要做的则是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延伸学生的学习兴趣

金融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反过来又服务于生活。而学生的金融应用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锻炼,所以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应尽可能地设计和组织一些活动,如班级模拟炒股大赛,模拟期货大赛,写研究论文,运用金融专业知识剖析经济社会中的实际问题等。此外,还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参与到股市中去,用他们自己的知识和资金在资本市场上操作,以真实体验市场的刺激和凶险。通过类似的活动,以巩固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延伸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与快乐,体验实践与运用的乐趣,感受金融知识的魅力,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进取与创新精神。

四、结语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学校和学院各级领导的支持下,通过这种新颖的金融兴趣培养模式,既可以利用“大商科”平台进行教育模式创新,又可以降低和减轻“大商科”改革中的一些不利影响。假以时日,就可以实现在早期对准金融专业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教育,增强他们对金融学的兴趣,使他们尽早地理解金融的内涵,这无疑有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此外,若“金融兴趣培养模式”能够取得较好效果后,我院可以把该模式推广到全校其他的二级学院,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全校学生的金融素养,进而形成一股积极培养人才的良好风气。

参考文献:

[1] 罗维平.基于自主分散式工程实践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C].中国自动化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256—259.

[2] 申群意.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刍议[J].当代教育论坛,2011,(06):45—47.

[3] 陈大民.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J].中学教学参考, 2011,(35):7—8.

[4] 李丽新. 培养大学生学生兴趣,提高本科教学质量[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01):97—100

[5] 杨菁.对金融学实践教学问题的反思与改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07):422—424

[6] 胡民,刘青.非金融学专业“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90—92.

作者简介:

金融业实习个人总结第7篇

优秀银行实习报告范文

1.关于中国银行

1.1关于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全称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总行位于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号。是中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规模在中国五大银行位列第三。

中国银行的业务范围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领域,旗下有中银香港、中银国际、中银保险等控股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为个人和公司客户提供全面和优质的金融服务。按核心资本计算,xx年中国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列第10位。

1.2关于中国银行的历史

中国银行于19xx年1月24日由孙中山总统下令批准成立。19xx年2月5日正式开业。故中国银行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

1950年4月,中国银行总管理处划归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领导。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的各项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跨入了世界大型银行的前列。

xx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试点银行之一。

xx年8月26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国银行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篇章,启动了新的航程。成为了国内首家h股和a股全流通发行上市的公司。

1.3关于中国银行的业务

商业银行业务是中国银行的传统主营业务,包括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及金融市场业务。

1) 公司金融业务

公司金融业务为中国银行业务利润的主要来源。包括存款业务、贷款业务、

金融机构业务、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业务、其他公司金融业务。

2) 产品服务创新

中国银行配合公司客户最新业务需求,组合和创新公司金融产品;加大与金融同业的产品合作,积极开展同业间公司信贷资产的转让业务;推出融易达(基于应收账款的融资服务)、通易达(应收账款质押开证)、融信达(基于投保出口信用险的应收账款的融资服务)和融货达(货物质押融资)等产品,进一步丰富了达系列贸易融资产品种类。

3) 个人金融业务

个人金融业务为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重点之一。包括储蓄存款业务、个人贷款业务、个人中间业务、中银理财服务、私人银行业务、银行卡业务、渠道建设。

4) 产品服务创新

依托全球服务网络和多元化服务平台,中国银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不断创新推出本外币理财新产品。继续推动海外财富管理专柜业务,为客户跨境资产配置提供了便利。

5) 金融市场业务

中国银行金融市场业务主要包括:本外币金融工具的自营交易与代客业务、本外币各类证券或指数投资业务、债务资本市场业务、代客理财和资产管理业务、金融及托管业务等。中国银行主要通过在北京、上海、香港、伦敦及纽约设立的五个交易中心经营资金业务。

6) 产品服务创新

新产品的设计与报价能力是中国银行金融市场业务主要竞争优势之一。中国银行始终秉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创新理念,凭借在外汇业务方面的丰富经验及战略投资者的专业知识,致力于通过开发创新及度身订造的资金产品及服务吸引客户。

2.实习的目的

1) 通过在中国银行实习进一步了解和巩固在学校期间所学的各门金融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自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在中国银行的实习,达到学校的社会实践要求,并在单位指导老师的指导、帮助和教育下,熟悉中国银行的主要经济业务活动,较为系统地学习银行个人金融管理工作和日常业务的操作流程。

3) 通过在中国银行的实习,学会如何更好的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以及端正自我的学习及工作态度,为更好的走入社会打下坚定地基础。

3.实习过程

在这次实习过程中可以说真的是获益良多,大致上掌握了中国银行的各项业务,熟悉了银行日常业务的操作流程以及工作制度等等,从客观上对自己所学的有关银行方面的各项知识和理论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在实习期间,我能够做到虚心学习,认真工作,认真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并与同事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得到了行里员工的一致认可。

实习的工作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在银行大堂和顾客接触,了解和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银行大堂跟着大堂经理学习,大堂经理是连接客户、高柜柜员、客户经理的纽带,因此首先就得学习柜面相关知识,才能更好的解答客户问题,引导客户办理相关业务,维持大堂秩序,减轻柜员的工作量,提高整体服务效率。营业中的礼仪主要有四大内容:解答客户问题、营业中分流客户、维护大堂秩序、适当理财产品的营销。在此段时间我学会了如何跟顾客进行沟通,如何使顾客对我们的服务感到满意,另外还有就是要尽心尽力地去帮助他们,例如是帮助他们填写单据或是教他们正确使用自动柜员机。

2) 做一些打杂的小工作;

如分类书信,打word文档和excel表格,使用excel公式计算,折对账单等等。虽然是些小工作,但也让我学习了很多。

3) 到营业部学习,了解银行的基本业务及其流程;

营业部的主要职能:

① 负责办理总行对外经营的各项业务;

② 负责办理本行内现金余缺调剂;

③ 负责全国及全省特约电子汇兑业务的数据收发、资金结算、大额支付系统业务及同城清算;

④ 会同相关部门,开办新产品、新业务试点,协助做好新产品推广培训。

⑤ 拟订资金营运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负责全行资金营运管理,保持适度的备付金比例;

⑥ 负责内部资金利率调整;

⑦ 负责办理资金拆借、再贷款、贴现、再贴现、转贴现等业务;

⑧ 负责同业存放、存放同业管理;

⑨ 负责债券市场分析,制定债券市场业务开发规划,并组织实施;

⑩ 负责建立和完善资金交易业务台账,定期与财务会计部做好债券余额对账工作;

中国银行储蓄业务实行的是柜员负责制,就是每个柜员都可以办理所有的储蓄业务,即开户、存取现金、挂失、解挂、大小钞兑换,、受理中间业务等。凭证由每个柜员单独进行帐务处理,记帐。但是每个柜员所制的单据都要交予相关行内负责人先审核,然后再传递到上级行事后稽核。而我要做的就是学习柜员间每天交接工作时的对账,对账时除了要核对现金账实是否相符外,还要查看重要空白凭证是否缺失,传票是否连续等等。

而柜员间对账也是很有程序的,一般先清点现金,然后再是清点重要空白凭证如存折,银行卡,存单等等。通过与业务员的接触,我还了解了银行的操作流程及储蓄业务方面的知识。我还学习了交易代码和一些操作流程。以及明白了银行系统中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的重大意义。

另外,储蓄种类繁多,人民币储蓄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 活期储蓄

② 定期储蓄

③ 定活两便储蓄

④ 整存整取定期储蓄

⑤ 零存整取定期储蓄

4) 到综合管理部学习,了解农行日常的后台运作。

综合管理部的职能:

① 负责各类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综合性材料的撰写,负责研究国家经济金融政策,分析本地金融业发展态势,供高级管理层决策参考;

② 负责协调各部门工作,负责本行部署工作、会议决定事项和其他事项的督办工作;

③ 负责处理公文审核以及印章、文书档案管理;

④ 负责本行各类会议的会务工作,负责接待、车辆、物业等后勤管理工作;

⑤ 负责拟订中长期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报董事会批准后组织实施;

⑥ 分解本行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总结,根据董事会的授权,及时调整全行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⑦ 负责本行企业文化建设;

⑧ 负责全行宣传工作和工青妇团工作;

⑨ 负责本行公共关系的协调处理及全行法律事务工作。

综合管理部属于农行的后台管理部门,对于农行的日常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综合管理部,我阅览一些余额表和凭证,还学会了如何使用复印机,打印机,扫描机和传真机。

4.实习的心得与收获

虽然这只是一个月的实习,虽然短暂但却又非常的充实,对我来说,是大学生涯中甚至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积累和经验,这在我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会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且这次的毕业实习无疑成为了我踏入社会的一个平台,为我今后踏入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尽快实现角色的转变,是作为一个大学毕业生刚步入社会时要面临的首要任务。对此,我们必须端正好自己的心理和态度。

在学校期间我就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银行方面的课程,例如《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货币银行学》、《中央银行学》、《投资银行学》等等,这些都为我在银行的实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这次实习过程中,让我得益最深的就是能够到营业部和综合管理部学习,因为这些都属于银行内部运营的机构。在这些机构中我学习到了平时书本没有详细介绍的知识。这使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也是对这三年大学里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与运用。特别要感谢的是我的同事们和上司给我的榜样作用。他们勤奋、努力而且乐于助人,给予我很多鼓励与帮助。

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我还体会到了实际的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是存在一定距离的,并且我需要进一步的学习。这样才能使我在银行的基础业务方面的知识,不紧紧局限于书本,而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和深刻地了解。这些最基本的业务往往是不能在书本上彻彻底底理解和学习的,所以基础实务尤其显得重要。

另外我还体会到我们对待每一样工作都要有必不可少的责任心,做事情要谨慎小心,因为业务是复杂多样的,小小的错误就会给顾客和银行带来损失。还有就是要虚心,有什么不懂的要虚心请教。在这个实习过程中我也无时无刻地感受到了员工之间的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当一个月的实习时,我收获的不只只是各方面的专业知识的提高,还有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

金融业实习个人总结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金融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金融市场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规模亦在不断的扩大。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是中国最早设立经济特区的省份之一,1979年我国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广东就占了三个,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广东取得了令世界为之瞩目的成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广东已经成为了全国金融大省。2014年2月份在广州会议展览中心隆重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广州)国际交融交易・博览会中,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捍东先生在致辞中表示,广东金融一直保持稳健的态势,2013年广东金融业增速高达18%,占GDP比重提高到6.13%,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了17.31万亿,去年社会融资规模创1.38万亿元,存贷规模以及报税收入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与此同时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

一、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我院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服务面向的区域主要是广东省、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区域。本专业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具备爱岗敬业精神,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良好的素质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同时具有健康的体魄,具备从事金融业务和企业一线管理工作能力的技术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

课程和教学内容设计的是否恰当合理,关系到学生就业是否顺利,用人单位是否满意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我们首先对金融机构进行了调研,用人单位对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毕业生的自我学习、人际交往、文书写作等方面能力较为看重,还包括学生的金融专业基础理论和动手实践水平等都是企业在招聘时着重考察的方面。总的来看,用人单位希望应聘学生能具有的基本素质有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金融操作能力、对金融产品的熟悉程度,银行、证券、保险领域相关基础知识、健康的身体、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断进取的素质。同时具有相关行业准入的资格证书。

结合金融机构的调研结果,按照突出实践性及应用性的原则将旧版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并更新了教学内容。与旧版人才培养方案相比新版人才培养方案更加注重基本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相结合,多样化教学手段与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增加了金融行业最新发展变化的相关内容。教学内容上突出培养对基础理论的运用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理论知识强调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必需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针对企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将从以下方面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进行改革。

第一,对原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主要进行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教育,第三、四、五、学期根据金融企业对具体工作岗位的要求,设置相关专业技能课,进行职业技能课教育,同时会聘请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专家作为行业兼职教师从事专业课程及实践教学的教学工作。

第二,与金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实行开放式办学。聘请相关企业专家和我们专业教师共同编写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通过对不同金融企业的走访,详细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聘请不同金融企业不同岗位的业务骨干,各专家对金融企业实际开展的业务展开分析,去糟留精,删除一些无用的理论课,增加更多实用的课程,如将《银行会计实务》这门课程,调整为《企业财务分析》,两门课程相比而言,《企业财务分析》更具有实际应用性。

第三,全面实施“工作与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专业素质能力。根据金融行业的实际情况,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以学生的课程教学、实践学习、顶岗实习来作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着落点。在课程教学方面,我们将适合于在企业进行的教学内容,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在金融企业或校内实训室内完成。

第四,至今我院已有3届毕业生,虽然金融行业对人才需求量较大,但从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其中一部分学生并未在金融企业工作,经走访了解有些毕业生是由于个人性格原因,有些学生是因为无法适应金融企业高速运转的工作方式,觉得压力大,有些学生是因为家里父母不支持等等原因的存在导致这些学生未能在金融行业就业。为了拓宽学生的就业领域,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就业,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了会计类相关课程,如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表阅读与分析等课程,以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就业。

第五,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入职的敲门砖,在对行业资格考试大纲的深入了解后,对部分专业课程进行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的改革,以使专业课程与行业资格证书能够有机融合,使学生在毕业前至少获得一本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

三、教学方法改革

第一,开放教学法。我们打破了“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封闭式、哑巴式的教育方式,采取更为灵活的开放式教学法。具体做法是:(1)请相关专业的知名学者做兼职教授,定期到学校传授各种最新的学术及思想理论。以使学生视野开阔,能够及时获取新的知识、信息。(2)邀请企业专家开展讲座,介绍行业最新发展动态,企业对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3)聘请企业专家做兼职教授,讲授一门在企业实际业务开展中应用性较高的课程,将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

第二,模拟法。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也是教学效果较好的一种方法。

金融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要不断提高基本技巧的训练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模拟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案例教学法。金融行业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会产生大大小小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会选择符合教学需要的金融问题拿到课堂上,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做出自己的评价。这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去动脑,提高了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了它的启发性、实践性,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判断、决策能力和整体素质。这种分析方法,一方面可以检验书本知识的正确性,增强对判断能力的识别和分析;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更新的知识。

第四,发现法。这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发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发现事件发展的起因,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见解。

第五,讨论法。学生们通过相互之间开展讨论,进行合作,互相学习,让所有

参加小组活动的人都能有所表现,强调团结性,集体性任务,学生拥有自。合作学习的核心所在是所有成员要做到会合作、会学习、会沟通、共同担责,这样才能一起完成目标。

四、考核方式改革

使用单一的传统的知识考核方法不能体现出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教学方法,考核的方式应有所区别,考试形式要避免单一化、应多种方法相结合。如可选择考试、考查、专业报告、学结等方式考核。适当增加实践考试,该种考试方法可以检验学生实践课程的学习质量和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以各种形式的课堂讨论、调查总结,结合期末考试,把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阶段评价与总结评价相结合来作为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多样性的考核方式,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辨性,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不断更新适应社会经济金融发展所需的知识结构、操作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时代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按照时代要求,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加深与金融企业间的合作,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金融人才,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2]《广东省金融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Z].

[3]朱向军等.建设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