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出口企业风险管理

出口企业风险管理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18 17:18:48

出口企业风险管理

出口企业风险管理第1篇

【关键词】外贸企业;国际结算;风险管理

一、相关概述

国际结算指的是通过两国银行进行办理的贸易或者非贸易产生的债权债务清偿,是以国际贸易作为前提,也是商业银行的一项基础性业务。对于外贸出口企业来讲,都存在着国际结算的风险,国际结算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出口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信息不对称导致出口企业在国际结算中具有高风险,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外贸经济带动作用,实现出口企业国际结算风险最小化、利益最大化是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二、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国际结算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外贸出口企业缺少必要的能够量化的风险评估管理机制。当前不少外贸企业对于国际结算风险都有一定的认知,并采取了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不过一些外贸出口企业不能够结合自身风险管理实际以及行业特点、经营环境等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更不能够对相关制度进行量化管理。不少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国际结算时往往仅仅依靠个人经验,不能够准确地对结算的金额以及结算方式等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和决策。这样一种风险管理模式以及现状就很难对外贸企业自身的风险规避能力以及企业付款能力进行量化评估,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对于国际结算中的风险管理比较宽松,导致企业的坏账率比较高,与此同时,也可能存在一些外贸企业在国际结算风险管理上过于谨慎小心,致使外贸企业的出口业务发展比较缓慢。

其次,对企业的客户资信管理不够细致规范。当前,我国大多数外贸出口企业都是采用降低价格的方式来拓展海外市场份额,并将订单数量作为经营成果的主要衡量指标,在这一情况下,很容易忽视对贸易合作伙伴的资信调查和管理,很容易出现贸易欺诈案件,导致坏账损失的发生。对于贸易出口企业来讲,老客户是主要的贸易对象和合作伙伴,很多企业往往只对老客户进行一次资信调查之后就不再对其进行定期跟踪,不能够及时掌握其融资情况以及资金财务状况,很难在老客户发生资金链财务危机之前减少出贷或者及时受贿货款,很容易导致贸易风险急剧增大。

再次,不重视贸易合同的签订以及履行。一些外贸出口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常常会不重视贸易合同的签订以及履行,会认为外销合同发生纠纷,会缺乏精力时间进行海外诉讼,及时诉讼成功也难以获得判决执行。特别是在进口商不愿意签署正式贸易合同的情况下,很多贸易出口企业会将其中的质量检验判定、仲裁以及诉讼等相关条款删除掉,从而失掉贸易主动权。一些贸易出口企业也没有意识到合同中的货款结算条款不仅仅是企业国际结算的重要约束条件,同时也会跟货款结算条款形成相互约束制约。贸易合同条款签订不完善严谨或者衔接不当,很容易导致主动权丧失,一旦市场行情发生变动,贸易出口企业的国际结算风险就会转变为外汇损失。

三、外贸出口企业强化国际结算风险管理的建议措施

首先,建立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客户资信调查以及风险管控机制是有效防范国际结算风险的必要前提。外贸出口企业应当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客户资信管理机制,对资信档案、资信调查、客户信用分析、资信评价等进行复核。同时严格赊销业务制度以及客户信用申请制度,信用限额制度,决策信用审批制度等,依靠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确定出口企业国际结算的方式以及授信的期限和额度。应当明确的是,进口商的资信情况不仅仅取决于对方的信誉,同时也会受到诸如进口商的资金链、进口商产品下游的买家付款情况、出口企业对该进口商的重要程度、进口国的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伴随着外贸交易量的增大,对于客户的信用条件逐步放宽,相关的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在没有定期对进口商进行资信调查的情况下,当其资信恶化时,出口企业继续延长赊销期或者加大赊销额,很容易导致坏账损失的发生。

其次,利用汇付、托收等方式规避国际结算风险。外贸出口企业采用托收以及汇付的结算方式时,结合国际保理、出口信用保险以及贸易结算组合后,其商业机会丧失成本就会小雨信用证方式下的成本。一般来讲,出口信用保险的费用主要包含保费以及信用调查费,资信调查费用按照保费单定额缴纳。保费会受到结算方式、进口商整体风险、进口国地区风险以及投保发票金额等因素影响。表面上看这些金融工具收取的费用会加大出口企业的成本,迫使其提高价格,但是从实际来看,货价的提升金额仍然会低于信用证保证金以及开证费,对于贸易出口企业来讲,也是具有竞争优势的。

总之,伴随着我国外贸出口企业与世界各国贸易往来的日渐深入,国际结算方式的选择与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必须重视国际结算方式的选择,积极防范进口商恶意压价、拖欠货款、悔单毁约、以产品质量为借口要求退货甚至恶意索赔可能出现的国际结算风险,减少坏账的发生,为企业外贸业务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孔雪微.出口业务国际结算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3

出口企业风险管理第2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进出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4-0114-02

发源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演化和扩大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经济形势也必然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在金融领域,还涉及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尤其使我国进出口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严峻。进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型进出口企业为我国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其创造的产值占出口创汇的68%,是国民经济极为重要的活力和源泉。因此,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进出口企业如何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进出口企业面临的形势

(一)资金无法回笼,企业纷纷倒闭

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部分进出口企业,尤其是规模偏小、抵御风险能力较差、资金周转不灵的企业纷纷倒闭。以广东省为例,广东玩具出口从去年10月份开始下降,至12月份出口值下降至3.8亿美元,同比下降11.6%,环比下降达23.4%。广东中小玩具企业因金融危机大量退出。海关数据显示,2008年广东省有玩具出口记录的企业共1 740家,比上年同期的4 984家减少3 244家,同比大幅下降65.1%。其中,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下的中小企业共1 205家,比上年同期减少3 242家,占同期广东省玩具出口企业净减少总数的99.9%。据广交会的统计,企业普遍外部生存环境继续恶化,企业生存十分艰难的局面仍没有根本好转。

在金融危机中纷纷倒闭的中小企业已经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很多中小企业既提品供应,又提业链服务,这些企业的倒闭,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增加了其他企业的财务运营成本。

(二)财务利润下降,生存难以为继

受出口渠道不畅、内需持续走低、人民币不断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攀升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原本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极其狭小的中国企业更是雪上加霜,难以为继,全行业利润持续下滑,现今不少企业都是零利润甚至亏损经营,只是力争保住最后的市场份额。

财务状况恶化,最先做出反应的是众多的外资企业。受国内外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进出口贸易持续下滑等因素影响,众多外资企业纷纷从我国撤资,纷纷将资本转移到劳动力价值普遍低于我国的东南亚地区。

虽然目前钢、铜、铝等金属原材料的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对我国进出口企业应该是利好消息,但原材料市场价格的变化无常同样使一些企业感到束手无策,难以应对,稍有不慎即可能造成巨额亏损或倒闭。很多外贸主导型中小企业,只能精打细算,在夹缝中求生存,仅赚取微薄的利润,由于企业对原材料市场价格的涨跌无法准确预测,从而影响了企业对市场供求的判断,最终影响了产品生产和营销的策略,导致企业发展短期行为严重,缺少长远规划。

二、进出口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

财务风险分析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无论外向型企业还是内向型企业所有者都要经常进行财务分析,防范发生财务危机,根据本企业具体情况,建立企业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以便适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财务风险决策。

(一)编制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财务风险是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尤其是异常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源是对财务风险的处理不当,尤其是在我国进出口企业竞争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较差的情况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强化进出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至关重要。

1.现金流量是短期预警指标的关键

进出口外向型企业不但要占用大量的流动资本,而且需要维持一定规模的现金流量。经常性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如出现经营危机先兆,使企业所有者能够尽早采取措施。企业经营较短的周期内,其理财的主要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性,一个企业能否生存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在较短的周期内是否盈利,是否拥有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而是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支付经营成本。企业保持适当的利润是财务预警的前提,对于市场占有率稳定、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而言,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库存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企业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值一般都大于净利润。企业应该将不同经营阶段的预期目标汇总,并准确计算各阶段的现金流量、财务状况、投资计划等,建立全面预算企业现金需求,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一年为周期,编制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从而准确预测现金流量需求。

2.灵活掌握经营风险策略

企业资产负债率是重要的风险预警指标,可以根据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经营管理状况适时调整,灵活掌握。企业可以利用财务杠杆筹集资金进行负债经营。同时,企业偿债能力强弱是负债经营最敏感的指标,只从偿债能力看,负债比率越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但未必合理。如国际市场环境良好,企业融资成本低于利润率时,可以保持适当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如国际市场环境恶化,出现产品积压,应收帐款数目增大,产品质量下降,经营成本上升,要根据事先设立的财务预警系统分析其形成原因及过程,制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程度。企业可以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等策略应对财务风险。

(二)财务活动的风险管理

企业经营的成败最终体现在财务风险管理的成败,企业经营风险最终体现在财务风险上。在国际市场的繁荣时期,财务风险控制的核心是规模―速度―资金―效益的均衡,以企业能够承受的财务风险谋求企业效益最大化。在金融危机时,财务风险控制的重点是保证企业安全渡过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

目前,我国进出口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主要应注意以下方面:

(1)融资风险。指进出口企业因筹集经营资金而产生的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利率波动引起的经营成本风险、负债率过高而产生的资不抵债风险和再筹资风险等。融资活动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导致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2)投资风险。指进出口企业进行财务投资后,因金融危机引起的资本市场的逆向变化造成的收益降低和本金安全的风险,如交易性金融投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投资和持有至到期日投资而产生的风险。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基本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

(3)现金流量风险。指国际市场需求萎缩,进出口企业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在时间和金额上不匹配所形成的风险,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最主要方面是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到位或坏账增加。

(4)衍生工具运作风险。指进出口企业运用期货、期权、互换、远期进行投机或套期保值而产生的风险,衍生工具产生的财务风险往往是毁灭性的,我国企业对衍生工具的财务风险往往认识不足。

三、进出口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下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适时根据国家扶持政策调整产品定位

金融危机对进出口企业而言,既是危机和挑战,更是发展的机遇。进出口企业如果能够根据国家扶持政策准确进行企业产品定位,提前进行营销策划,就能维持较高的利润额度。从2009年4月开始,国家对纺织品、服装、电子、钢铁、石化等3 800多种商品将提高出口退税率,这是从2008年下半年针对外需回落重启上调出口退税以来的第六次调整。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及时调整产品定位,增加研发投发,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提高生产效率,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利润空间。

(二)通过自主创新增强竞争能力

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倒闭的许多沿海中小企业,都是简单、粗放的加工型企业,这类企业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缺乏核心技术,没有产品竞争力,更没有市场份额竞争实力,完全没有抵御经济危机的能力。进出口企业要通过技术投入掌握产品核心技术,以此掌握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最终赢得企业良好的财务状况。

(三)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增强抵御危机能力

我国国内市场庞大,国际知名品牌主要是占据一线发达城市,而竞争相对薄弱的二三线城市市场依然很大。因此,进出口企业可充分发挥产品质量稳定、成本控制严格的优势,广泛开拓利用国内二三线城市市场,以此度过目前金融危机的严寒。及时转向国内市场是进出口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极好出路。完全可以用同样的产品,通过寻找国内新市场、新生产环境,以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需求来实现产品利润和企业的发展壮大,待经济形势好转后再以企业良好的财务状况为后盾,大力向国际市场拓展。

(四)广辟融资新渠道,降低财务成本

出口企业风险管理第3篇

关键词:出口风险 出口信用保险 风险管理

自去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开始,全球金融系统被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之中。部分国外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不足问题,个别国家或地区进口商恶意逃债或违反合同的现象明显增多,我国出口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进一步加大。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出口企业如何重视运用出口信用保险,降低出口企业风险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出口企业风险种类分析

出口信用保险作为保障企业出口收汇安全的重要手段,为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国别风险动向和业务风险防范,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与水平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出口企业风险主要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本文主要分析外部风险。目前,出口企业在其出口行为中所面临的外部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下二个方面。

1、国家风险。国家风险是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在一定程度上由政府控制的事件或社会事件引起的给国外债权人(出口商、银行或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是受国际间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出口贸易信用风险。

相对于商业风险,国家风险的显著特点是其产生于跨国金融贸易活动中,与国家主权有密切关系,是由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的,并且具有强制性,非合同或契约条款所能改变或免除,因此带有巨大危害性。

2、国外客户风险。国外客户风险又称商业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有意欺诈。有的企业一开始就没有还款意愿,以种种借口恶意拖欠出口方货款,逃避债务。这种人为欺诈所导致的出口贸易信用风险行为危害最大,欺诈的目标可能是定金、预付货款、货款、货物、保险金等等。

(2)技术贸易壁垒。近年来,许多国家为了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结构,纷纷制定严格苛刻的质量标准、环保标准、安全防护标准、卫生标准、包装认识标准等,限制、阻挡他国产品的进入。

(3)合同纰漏。由于我方合同履行不严谨,外方找借口不付或少付款;或由于质量不符、单证不符,遭对方拒付货款。

(4)客户企业的经营不善,无力偿还货款。此类客户往往处于破产的边缘,负债多,产品积压滞销,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没有能力还款。

二、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

1、风险保障功能。出口信用保险主要承保上述国家风险和商业风险,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提供对外贸易过程中的外部风险保障,为出口企业的稳定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也为国家对外贸易的平稳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出口促进功能。出口信用保险为出口企业提供有效的风险防范和转移渠道,因此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率地选择贸易伙伴,更加大胆地开拓新兴市场,以更加灵活的结算方式、交易手段提升竞争力,从而扩大交易机会,创造出口增量。

3、融资支持功能。出口信用保险可以提升企业的信用条件,构建多种方式的融资渠道,使企业在国际、国内资金市场上获得融资便利和资金支持,满足其出口和对外投资的资金需求。

4、政策导向功能。出口信用保险通过倾向性的保险政策和灵活的费率调节手段,有针对性地体现国家的政策导向,配合国家外经贸和产业政策的实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历程,鲜明地体现了国家政策导向的特征。

5、损失补偿功能。出口信用保险对企业的风险保障作用,最终体现在对企业的赔款上。无论是政策性风险还是商业性风险,一旦发生都将给国内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赔偿可以帮助企业避免损失,保障企业的正常经营。

由于以上的功能特性,出口信用保险对促进各国的出口和对外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目前,世界贸易额的12%~15%是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实现的。

三、我国出口企业运用出口信用保险的必要性

1、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大。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地区性或全球性经济动荡。另外反恐战争、局部地区金融、政治危机、印巴局势、中东形势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使我国国际贸易风险显著上升,使用出口信用保险可有效帮助企业防范和控制出口贸易风险。

2、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是实施市场多元化的重要手段。开拓新兴市场、接洽新客户,国家能够通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帮助企业解决收汇风险问题,实现开拓国际市场的目标。

3、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势头加剧。一些国家滥用反倾销措施,制定相应的技术和卫生标准,使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风险加大。出口信用保险依据国家外交、外贸、财政、金融等政策,通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手段支持货物、技术和服务等出口,弥补了商业保险业务的不足和缺陷,有益于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

四、我国出口企业的对策

目前,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与外贸的大幅增长不相符合。在我国出口总额中,大概只有1.1%投保了出口信用险,还有相当于我国出口总额98%左右的出口贸易并没有办理出口信用保险。我国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仅占我国出口企业的3%左右,有的企业甚至不知道出口信用保险的存在。2009年5月,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对金融危机下出口企业现状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发现全区近2000家出口企业只有20多家出口企业采用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来降低出口风险。因此,我国出口企业还应进一步主动了解和运用出口信用保险,保证企业降低贸易风险。

出口企业风险管理第4篇

一、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由于汇率发生变动,导致企业或者相关部门在进行不同货币兑换或者折算的时候,实际收益与预期成本发生冲突,进而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的一种可能性。加大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力度,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扩大企业的规模,促进企业的长效稳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出口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

为了发展经济,近些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开放人民币的汇率政策,人民币的汇率波幅加大,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与日俱增。这种现象给中国发展经济带来了机遇,然而机遇与风险并存,企业的风险也随之而来,想要保证企业的良好发展势态,必须加强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

对现阶段我国出口企业汇率风险的问题进行分析可发现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对汇率风险管理的正确认识。由于我国长期实行汇率管制,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影响较小,因此多数出口企业缺乏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风险的认知能力和规避能力较弱,进而导致企业缺乏对外风险管理重要性的正确认识,也无法正确的判断汇率在未来的发展势态,出口业务中涉及的很多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隐蔽的汇率风险可能会影响未来的生产经营。第二,运用避险工具能力较弱。出口企业缺乏使用金融工具进行避险的观念和经验,对于当前外汇市场上被广泛应用来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衍生品工具,出口企业没有足够的认识,应对汇率风险的措施相对单一,对可以用来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产品等工具了解及运用甚少,对国际贸易单证业务品种等也都不是非常熟悉,从而无法从多角度多层面采取合理的汇率风险管理措施。第三,缺乏专业的汇率风险管理人才。由于认识的不足,导致企业内部落实汇率风险管理的人员“非专业”,非专业的人员难以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形式进行正确的判断,更不会合理的利用金融工具落实风险的规避,并最终导致防范汇率风险的相关措施无法有效的落实。管理人员对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决定着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对于许多企业来说,由于对汇率风险管理机制了解不够,缺乏外汇风险管理的专才和经验,企业运用避险产品的能力受到了限制。

三、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可采取的策略

第一,提高企业的思想重视程度,强化汇率风险管理的力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将汇率风险的管理纳入企业日常的工作,并逐步将汇率风险管理战略纳入到企业的整体经营战略之中,实现汇率风险的合理化规避。此外,从人才角度出发考虑,吸收汇率风险管理操作的专业人才,建立汇率风险管理机构,打造专业化的汇率风险团队,全面落实企业对汇率风险的有效规避。第二,多样化外汇交易产品和贸易融资产品。加大企业的学习力度,学习国际上风险管理先进的管理模式,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增加外汇交易产品的种类,拓宽汇率风险规避的途径。第三,维护贸易环境平稳。出口企业所处的环境对于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有着重要的影响,及时观察并且顺应环境变化对于及时准确的预测汇率变化趋势、采取措施抵御汇率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稳定的贸易环境对于出口企业客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及时洞悉国内政府机构关于金融、外贸等方面的最新政策,以及贸易伙伴国或地区的贸易管制和外汇管制情况,积极制定、规划和实施预防方案。第四,运用多种结算币种。我国的大部分出口企业都选择美元结算,其实选择单一外币来结算具有较大的风险隐患,在一种货币上孤注一掷,一旦该种货币汇率下跌,则企业将面临无法收回货款的风险。企业在签订交易合同时可供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包括可自由兑换货币,争取用本币计价结算。人民币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出口企业应该利用这一良好局面,继续深化推进人民币国际结算,实现人民币结算的良性循环,有效抵御汇率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五,优化结算产品结构。出口企业应根据所签订的各项贸易协议的具体情况来搭配使用结算产品,包括分析贸易金额、期限、结算币种行情走势等。出口企业无论大小,都应该对结算产品结构进行优化,通过规划设计结算产品的结构,更好的规避汇率风险。

出口企业风险管理第5篇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让我国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迎来了新的机遇。但是,外贸企业作为一个从事对外贸易进出口事务的新型企业,与其他企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它存在着其他企业在经营中不存在的外汇风险。特别是在国际汇市波动比较大的时候,外贸企业要承受的汇率风险要更大。可见,管理好外汇风险有利于外贸企业的稳定发展,可以有效提升外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外汇风险管理

外汇风险管理作为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的是外贸企业在国际汇市波动下国际货币的比价或汇率产生变动,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投资风险和资产贬值风险。因此,外贸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都会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来尽量消除和降低汇率波动给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实际上,外贸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并不是要让企业通过管理的手段获取高利润,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外汇风险管理手段来控制外汇风险,降低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保障企业的稳定经营和正常经营活动。可见,外汇风险管理的本质是“求稳”而不是“套利”。

汇率的变动一直都是外贸企业经营过程中关注的重点,也是直接影响外贸企业营业利润的重要因素。为了保障国内企业的正常经营和稳定发展,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了符合自己发展规律和基本国情的外汇政策,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体系来适应目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汇率转变时势。从2010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以增强人民币的汇率弹性。随着中国主权表现力的增强,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也不断地深化,使我国外贸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外汇风险的影响变得更大。为了保障外贸企业的稳定发展和正常经营,对自身进行外汇风险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企业外汇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外贸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是由于汇市波动、国家汇率变化而导致的交易风险、经济风险,而企业本身在恶劣的交易环境中又难免会遇到会计风险和信用风险。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所采用的规避方法也不尽相同。

1.交易风险

规避交易风险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或者是改变经营策略来规避企业交易当中的不利影响。金融衍生工具,指的是以金融工具作为买卖对象,以这些金融工具作为交易前提,通过金融工具(比如股权、利率和货币等)衍生出来的这些能有效控制交易价格的工具。比如远期外汇合同、货币期货、货币期权以及互换等等。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衍生工具诞生,也给外贸企业规避交易风险提供了更多的可选择项目。

运用贸易经营策略也能实现规避交易风险的目的,比如提前收付汇、延迟收付汇、利用转售中心等方法利用时间上的提前或延后来作为规避外汇风险的弥补措施,以此降低企业在面临外汇风险时的损失。当然,这种策略方法具有很大的投机性,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应当谨慎使用。

2. 会计风险

外贸企业要面临的会计风险,主要是币种之间的折算风险,这也是外贸企业管理上独有的经营风险。折算风险一般指的是跨国企业在编制母公司与境外子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所引致不同币种的相互折算中,因汇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非预期的变化,从而引起企业合并报表账而价值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折算风险一般都只体现在财务账面上,与现金流无关,因此也叫做会计风险。目前规避会计风险的措施主要有集中套期保值、调整暴露在外汇风险下的资产与负债结构、远期合同套期保值这三种方法。

3. 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主要发生在实际衡量汇率变化的过程当中,企业所持有的现金流与实际价值很可能存在差异性,进而导致损失。目前,全球经济的快速推进,使得国内市场逐渐纳入到全球风险体系中,国内企业面对的经济风险也就更大,对企业经济风险应该予以重视。根据目前影响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市场结构因素和市场生产因素来看,外贸企业在面临经济风险时,可以采取科学的市场营销策略、生产经营策略、经营多样化策略、筹资分散化策略来实现降低外贸企业经济风险的目的。

4.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交易对手的不诚信行为导致的一系列企业损失。信用风险作为企业竞争和交易中不可避免的经营风险,外贸企业在面对时也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提高自身的信用防范能力,控制外部信用环境对企业的不良影响。企业可以通过客户资信管理、采取科学的信用管理政策以及收账政策等措施来提升企业内部的信用防范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外贸企业可以多多运用出口信用保险这一损失补偿保障机制,来保障自己在外汇交易当中的合法权益,并降低所要面临的交易损失。

三、我国外贸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现状

1. 风险管理意识有待提升

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仍存在着很多的提升空间,与发达国家之间相比,仍存在着很大的管理差距,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把控缺乏丰富的经验,对外汇风险的管理也不够熟练。汇率的不断变化,难免让企业在经营中遭遇经营风险,致使企业可能面对较大的经济损失,这种高风险的管理方式会使外贸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另外,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人民币的汇率一直都比较稳定,导致我国很多企业管理人对汇率的风险管理工作不予重视,部分企业甚至仍采用传统的风险管理方式,没有将外汇工作纳入到企业风险管理??中去,致使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2. 缺乏专业的外汇风险管理人才

我国外贸企业管理人对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外汇风险管理工作在企业内部不能顺利地开展起来。而且,对于外汇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数量不足,在工作中也很少聘请专业的外汇风险管理人员来负责企业的外汇管理工作。因此,我国外贸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工作水平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升。目前我国外汇风险管理工作一直都处于人才短缺的状态,很多外贸企业会将外汇风险管理工作交给非专业的管理人员,致使外贸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水平提升受到制约。

四、有效控制国际汇市波动下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途径

1. ??化外贸企业管理人员的外汇风险把控意识

在改善我国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工作过程中,首先需要提升外贸企业管理人对外汇风险管理的意识,充分认识到外汇风险管理工作对外贸企业长远发展的意义,并在企业内部积极地培养外汇风险专业管理人才,将外汇风险管理工作交给专业的管理人才来负责。目前,我国采用的是浮动式的汇率制度,主要是根据外汇市场货币的供求情况来决定汇率的大小。但是外汇市场的货币供求情况很容易受外界经济因素、环境因素、政策因素的影响,造成国家货币需求量的增长与减少,国家的外汇汇率一直处于不停波动的状态。然而,汇率变化的大小和汇率风险的大小是成正比关系的,当汇率变化增大时,外贸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也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外贸企业必须聘请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来对企业的外汇风险工作进行管理,只有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能对外汇的变化形势做出较精准的预测,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专业性的参考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发展在外汇上的风险系数。

2. 处理好外贸企业与交易公司之间的协商问题

外贸企业在进行进出口经济活动时,为了保障自己的经济权益,保全自己的经济利润,一般会选择与交易对手进行合理协商的工作方式来控制外汇风险。因为,如果在交易过程中适当地提高国外产品的价格,就会导致产品效率的降低,致使企业的营业利润降低。另外,人民币的升值也会导致进口商品的大量流入,使国内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挑战。如果人民币贬值的话,进口商品的价格就会有所增加,进口商品的供应商则会面临来自国内企业的价格挤压,导致进口商品供应商遭受经济损失。因此,为了保证我国外贸企业的健康成长和进口商品供应商的合理权益,外贸企业可通过与贸易方协商的方式来降低外汇对企业经营的不良影响,达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共赢”。

3. 加强监督力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监督作为控制风险的有效途径,是管理工作中风险控制的最后把门人。因此,外贸企业在面对国际汇市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时,更应该加强自身管理工作中的监督力度。通过一定的监督手段,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把好风险防控这一关键管理环节,对企业落实的保值条款进行严格监督,协调好客户、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我国政府在外汇管理上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提升外贸企业的盈利空间,最终达到强化外贸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出口企业风险管理第6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

企业在经营出口贸易的过程中,针对风险管理问题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增强风险预测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借助有效的内部审计,企业可以降低经营风险,提升经营绩效,实现长远发展。在日常工作中,企业应该把握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借助高质量的内部审计,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同时基于风险管理视域,改进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中的不足,促进企业整体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对此,围绕风险管理视阈下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这一主题展开探索,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风险管理视域下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现状与不足

在出口贸易风险不断加大的市场形势下,各大企业都已经加强了对内部风险管控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且将风险管理纳入内部审计体系。但从实际的状况来看,大部分企业在开展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的过程中,仍然过于看重对各项经济业务数据的审查与核对,忽视了对风险的控制和管理,造成部分风险无法被及时发生,从而威胁到企业的利益,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概括而言,风险管理视域下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缺陷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管理者风险控制意识淡薄。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企业管理者只强调各项经济业务的绩效,忽视了对风险的控制与管理。事实上,只有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才能够提升企业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成效。在管理者风险意识淡薄的情况下,企业难以将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控制体系相结合,造成各项工作环节相互分离,影响到整体的控制效果。二是风险管理未纳入内部审计体系中。围绕企业出口贸易风险管理现状展开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企业会较为侧重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忽视了对风险的把控。此外,部分企业针对出口贸易制定内部审计工作体系的过程中,未将风险管理作为重要内容,造成风险管理目标不明确。这种情况下,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也难以在日常工作中,实现对风险系数的准备把握,从而无法有效预测和及时防控风险,影响到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的成效。三是风险审计受重视程度不足。在日常经营与管理模式下,企业管理者较为重视对各项经济事项的分析,并且侧重于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展开审计。受这种观念的影响,风险审计在企业内部的受重视程度不足。具体表现:管理者只侧重于对各项业务的事后分析,从而忽视了对经济业务事前预测和事中把控。基于这种运营管理模式,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也将重心置于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而忽视了对风险的有效预测。在风险审计不受重视的情况下,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工作成效也势必会受到不良影响。

二、基于风险管理视域开展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的意义

在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工作中,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倘若企业未给予风险管理工作高度的重视,那么其整体运营成效势必会受到不良影响。严重的情形下,企业甚至会因发生重大风险而破产。鉴于此,企业应该基于风险管理视域开展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可以说,基于风险管理视域开展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有着重大意义,具体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提升企业内部审计与控制水平,促进企业发展实力的逐步增强,从而帮助企业降低经营风险发生概率,提升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企业开展高质量的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带来的各种挑战,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其次,高质量的内部审计与控制,能够为企业制定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使得企业管理者可以尽可能避开经营风险。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管理者可以结合内部审计与控制数据信息,制定更加科学的战略发展目标,并且通过合理的内部审计,保障目标的顺利落实,增强企业的发展实力。再次,高质量的内部审计与控制,可以检验企业各项战略目标是否顺利落实到位,从而帮助管理者把握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日常工作中,企业管理者应该加强与内部审计部门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全面了解各项经济业务发展状况,及时发现脱离目标的决策,以此保证各种事务能够顺利展开。可见,风险管理与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控制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日常工作中,审计人员需要围绕“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问题展开全面分析,明确内部审计与控制要点,将风险管理目标贯穿于企业出口贸易审计工作始终,全面监督与评价企业出口贸易,挖掘潜在风险。此外,企业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以审计目标为导向,让高效的风险管理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助力。

三、风险管理视域下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难点

在以往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中,审计人员往往只注重对各项会计信息的审查,忽视了对潜在风险的挖掘,造成内部审计的风险监督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基于风险管理视域,开展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时,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和审计人员积极转变理念,并且学习最新的审计方法,了解国际市场竞争形势。但对于企业出口贸易审计与控制管理人员而言,如何在日常工作中,落实风险管理目标,仍然是一大难题。风险管理视域下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难点体现于以下几点。

(一)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

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是促进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虽然企业在经营出口贸易的时候,会制定并出立的审计制度,但企业管理者往往看重对经营绩效的审计,忽视了对内部风险的控制。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中,并未全面涵盖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内容,造成内部审计工作中,无法有效落实风险管理目标。在制度缺失的情况下,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人员,就难以将风险管控目标落实到日常工作中,进而影响到企业风险管控能力,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很不利。

(二)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在风险管理视域下,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人员,不仅需要完成基本的数据审查工作,而且需要全面审查各环节的风险,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如此意味着,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审计知识,而且需要具备风险意识,掌握风险控制能力。从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现状来看,大部分企业都安排了专门的审计人员开展各项经济业务审查工作,旨在保障各项数据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为企业管理者制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但这些从业人员虽然具有较强的审计能力,却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其综合素质水平处于有待提升的状态。

(三)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缺失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企业可以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出口贸易审计与控制工作,提升工作效率,为企业整体经营效益的增长助力。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有不少企业只看重对各项经济业务计划的制定以及对各项往来业务数据的审查,忽视了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导致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的信息化发展受阻。具体表现:企业忽视了对内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更新与建设,造成部分经营风险无法被及时预测,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转。

四、风险管理视域下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要求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各行各业都迎来了一些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为了抓住机遇,增长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提升综合实力,企业就需要不断地创新管理与运用模式,积极引进全新的工作方法,保障工作成效,消除漏洞。具体而言,企业在开展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要求。首先,在针对出口贸易开展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注重对各项经济业务数据的审查,保障各项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而且需要注重对潜在风险因素的挖掘,及时发现管理环节存在的漏洞,提升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促进企业整体发展实力的增强。其次,为了让企业更好地经营出口贸易,降低经营风险的发生概率,企业内部审计与控制人员就需要全面分析内外部发展形势,把握国际市场动向,了解主要风险,规范审计程序,明确风险审计目标,落实各项基本原则,遵循国际市场的各项规定,使得自身的发展目标与国际市场发展动向接轨,防止出现重大纰漏,使得企业可以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再者,企业应该基于风险控制目标,完善内部审计与控制制度,确保各项工作都能够按照制度要求有序展开。健全的制度,能够约束各岗位人员的行为,也能够为各岗位人员开展日常工作提供制度依据,从而达到规范操作,减少风险的效果,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五、风险管理视域下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策略

在明确了风险管理视域下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障碍以及工作要点之后,企业就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强化内部审计与控制,发挥出审计部门的作用,让审计工作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助力。概括而言,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健全制度,推行全面风险管理

在现有内部审计制度的基础上,企业应该根据出口贸易风险管理工作需求,制定并出台更加详细、更加合理的规定,弥补制度的缺口,让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存在制度依据。首先,企业管理者应该关注到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之间的关系,将风险管理制度融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中,给予风险管理工作高度的重视;其次,企业内部审计与控制人员需要严格根据制度规定,制定详细的风险管理计划,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再者,企业可以在内部推行全面风险管理制度,要求各部门、各岗位人员树立较强的风险管理意识,在保障各项经济业务合法性、合规性的同时,有效预测与合理把控风险,增强企业抵抗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二)重视培训,优化人员知识结构

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以及风险管理工作成效,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的影响。对此,企业要想增强出口贸易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能力,就需要重视对内部员工的培训。例如,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和技能培训工作,重点培养他们的风险管控意识,提升他们预测和把控风险的能力,帮助他们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体系,促进他们专业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企业还可以为内部审计与风险控制人员提供在岗学习的机会,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鼓励他们积极学习国际贸易相关政策,了解最新的国际市场动向,分析潜在风险。内部审计与控制人员自身则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和掌握最新的内部审计知识、风险管理知识,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确保自身能够胜任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工作要求,进而出具客观、真实、可行性较强的审计报告,给管理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三)及时更新,完善内部信息系统

完善的内部信息系统,能够为企业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数据和技术支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企业管理者应该重视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并且完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具体而言,企业基于风险管理视域开展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时,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完善内部信息系统。首先,企业需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完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做好技术更新与数据库管理工作,确保企业出口贸易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为开展高效的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其次,企业需要及时更新内部信息化管理系统,消除系统漏洞,做好防火墙设置,防止内部信息网络被黑客攻击,做好数据信息保密工作。再者,企业需要从外部引入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内部系统更新和维护工作,引导技术人员与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工作对接,保障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工作顺利展开。

(四)保持独立,明确内部审计目标

保持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是发挥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效果的关键。在日常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需要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克服主观意识障碍,一方面,针对内部各项出口贸易数据信息展开全面审查,了解各项数据信息的真实程度,及时发现问题,有效预测和防范风险;另一方面,做好对内部管理人员的监督和审查工作,确保管理者的各项经营决策符合企业整体发展需求,符合相关法律制度规定。同时,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可以凭借自身的专业素养,开展独立性的会计数据考核与风险管理工作,全面筛查数据漏洞,考核各岗位人员对各项规定和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增强企业的整体风险控制能力,保障出口贸易的顺利开展。

(五)加强重视,发挥内部审计价值

管理者对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工作成效。鉴于此,企业基于风险管理视域开展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应该从思想层面加强重视,强化全员的风险意识,让全员积极参与到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中,共同防范和应对风险,增强企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使得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带来的各项挑战。首先,企业管理者可以基于风险管理视域,制定专门的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计划,明确工作总目标,然后将目标进行细分,引导各部门、各岗位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职责,充分发挥出各岗位人员的内控作用;其次,企业管理者可以将风险管理纳入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体系中,让企业员工感受到管理者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从而调动全员参与风险管理的积极性;再者,企业可以将出口贸易风险管理目标落实情况纳入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中,结合各部门风险管控成效,综合评估部门绩效。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各部门开展出口贸易风险管控工作的积极性,实现全员把握风险的目标。

六、结语

在国际市场风险与日俱增的形势下,企业将出口贸易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紧密结合,可以增强风险预测与把控能力,同时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效果。在实际的审计与控制工作中,企业需要明确风险管理难点,并且采取措施,健全制度,推行全面风险管理;重视培训,优化人员知识结构;及时更新,完善内部信息系统;保持独立,明确内部审计目标,让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工作同步进行。

参考文献:

[1]叶丽红,杨光.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出口贸易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内部审计,2010(03):50-51.

[2]祁飞.审计视角下中小企业跨国贸易风险防范问题研究[J].当代会计,2020(13):88-90.

出口企业风险管理第7篇

关键词:港口企业管理;企业内部控制;财务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刺激了港口产业的现代化建设,港口企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大,吞吐量出现逐年攀升的趋势,这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意味着逐渐增加的财务风险。港口企业要想稳步向前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建设,通过有效措施增强企业承受财务风险的能力,进而提升企业管理效率,提高经济效益,为企业的进一步快速、稳定发展奠定结实的财务基础。

一、港口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1.1 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奠定基础

企业基础管理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全面风险管理,二是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企业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风险管理促进了企业内部控制的不断改善和发展,从这点上说,两者是同时存在并相互依存的。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企业管理者逐渐意识到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港口企业作为经济繁荣的重要标志,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同时也是金融危机负面影响的直接受害者。因此,港口企业能否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在面临金融危机时积极有效的应对经营风险。港口企业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一套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风险预警体系,同时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以期降低企业的运营、财务风险,对可能存在的市场风险做出有效判断,规避法律风险。加强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是港口企业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保障。

1.2 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港口企业涉及的管理内容繁杂,如果不能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无法提升企业管理层的综合素养,提高企业员工责任感,那么企业的政策恐难以迅速传达,容易造成管理漏洞,带来财务风险,而一旦产生财务风险,相应的程序和应对措施又无法迅速启动,这无疑会造成企业管理的混乱甚至失控。加强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是港口企业强化内部管理的客观需求。

1.3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完善的内控管理有利于港口企业充分调动生产、经营资源,将企业各部门结合起来,最大限度的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潜能;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能帮助企业预估和规避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加强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是提高港口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二、港口企业的风险特点及在内控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港口企业的风险特点

港口企业是依靠经济贸易的快速繁荣发展起来的,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各个行业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贸易曾出现萎缩现象,在这一过程中,港口企业面临的风险日渐突显出来,其主要特点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因固定资产投资周期长、不确定大而导致资产收益率低于预期,引发市场风险;二是因账款支付期限延迟或交易对方拒绝支付而产生的信用风险;三是因坏账增加、客户违约延迟付款等原因而导致港口企业流动资金短期、偿还债务能力下降,增加了企业的流动性风险;四是因企业筹资或者资金短缺以及利率、汇率变动等原因带来的财务风险。

2.2 港口企业内控方面存在的问题

港口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普遍问题包括以下几点:一是缺乏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管理层责任不明,或者没有设立独立的内审机构;二是没有授权分离,当出现重大事件时缺乏决策力或者出现决策短视的现象;三是内控制度固化守旧,无法适应企业以及市场的发展需求,内控执行力不够;四是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内控管理过分注重细节,忽视了对经营风险的全面管控。

三、港口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3.1 增加风险意识,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体系

港口企业竞争日趋激烈,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首先应该增强企业员工的风险意识,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体系,依靠完善的财务信息处理系统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做出正确的判断并提前予以防范。

3.2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规避财务风险应尽量避免决策失误,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是提高决策可靠性的有力保证。

港口企业在作出投资决策时首先应对投资项目进行考察,充分了解投资项目的相关信息,降低财务风险。投资决策要以利益为中心,统一调配资金,合理分散投资,以求规避风险的同时提高效益。

港口企业在筹资决策中对选择的筹资方式应慎重考量,充分了解不同方式之间的成本差异及不同特点之后确定资本结构。从实际出发,调整有偿负债结构并使其合理化。充分利用财务数据,全面了解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全面的考量以防范筹资风险。

3.3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财务危机管理

港口企业由于行业规则惯例往往允许交易方延长账款支付期限,这种现状增加了坏账的风险,同时延迟付款等违约现象也挤占了港口企业的流动资金,加上港口企业经营中大部分会涉及国际贸易,受政策变动、汇率变化等宏观因素的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存在众多风险问题,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势在必行。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以财务预警系统为基础的信息化财务管理措施。财务预警系统可以通过对港口企业运营中的各个环节(如装卸、生产、基建等)进行实时监控,以企业财务报表、发展经营战略及相关财务资料为信息基础进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征兆并予以警示,帮助决策者及时应对财务风险,以避免和减少企业损失。同时以财务预警系统可以通过对港口企业资产规模、偿债能力、资产利用效率等相关因素综合财务状态进行综合分析,推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达到促进和加强企业财务危机管理能力的目的。

3.4 改善企业资本结构

港口企业资本机构不合理是引发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防范这有状况,应当对企业资本结构做出调整。具体操作时可以参照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以及港口行业现状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建立资本结构控制标准,改善企业资本结构,降低因此产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

结语

港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对财务状况进行综合管理的过程,涉及港口企业资金运作的各个环节。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是对财务风险的动态控制,只能降低风险,并非完全消除经营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对于港口企业发展而言,风险与机遇并存,要获得更高的收益,必然可能面临更大的危机。港口企业应当充分意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尽可能避免企业财务危机,保障企业的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万军;论港口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2013(32)

[2] 郭西锟;港口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预警的结合和实践[J];中国港口;2012(09)

[3] 陈祥军;后金融危机时代港口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和风险防范问题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1)

出口企业风险管理第8篇

关键词:内控制度 中小型外贸企业 风险防范 一、引言

2008年,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此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破坏力大,给予全球各国国际性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对于中国而言,中国正处于企业发展阶段,其绝大数企业尚未构建起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尤其是中国外贸企业更为显著,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的进一步强大与发展,因此,为不断提升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其能够立足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市场之中,这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强外贸企业内部控制。本文将针对于现行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做出具体的分析与研究,并全面挖掘出现行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之后,通过不断汲取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知识,结合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需求和特点,不断完善我国现行外贸企业内部控制,进而,推进我国外贸企业得以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基于我国外贸企业内部控制起步比较晚,发展比较缓慢,现阶段,尚未构建起完善的外贸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以至于,现行外贸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具体主要表现如下: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国内企业受到了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的竞争和挑战。随着中国外贸体制改革和外贸经营权的放开,许多中小外贸企业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进出口风险管理的方法。国际商品市场瞬息万变,出口商很难把握其变动方向、了解其信息,更难及时准确无误的采取应对措施。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贸易市场,如何加强自身抗风险能力,做好风险管理与控制已成为企业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中国企业既要认清客观存在的国际贸易风险,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规避风险,以取得国际贸易中的胜利。在新的贸易形势下对外贸易面临更多的挑战和风险,与此同时中国进出口企业遭遇风险和损失的案例也不断增加,如何识别和防控风险,促进中国进出口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完善企业风险评估是外贸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完善风险成本管理机制

企业风险成本管理机制为企业顺利开展风险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风险管理机制的高效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受计划经济机制的影响,截止现阶段,我国仍有相当一部分外贸企业还是采用传统交易方式,且对出口风险的认识仍局限于控制非信用证业务阶段。对于企业各项生产经营而言,其风险成本贯穿了各个环节,所以,企业在进行出口成本核算时,应率先考虑风险成本。与国内企业相比,西方外贸企业均设有与财务相结合的专业风险经理,其着眼于内部控制和外部的出口信用保险机制基础之上,不断强化防范出口风险力度。因此,为增强我国外贸企业风险防范能力,这就需要外贸企业各个阶层的员工打破传统机经营观念的束缚,推进企业由传统的经营方式逐渐趋向于以市场为导向营销方式的转变,同时应号召企业全体员工树立出口风险成本意识,通过建立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保障将出口风险成本纳入财务核算的范畴,以此,有助于大大降低出口风险的发生。

2、完善风险预警系统

基于中小企业的出口工作涉及面相对较广,因此,极易引发产品的质量问题。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若企业尚未形成健全的业务管理办法,势必造成官司有理打不赢的不良局面。所以,伴随着企业客源的不断扩大,企业应对每一个客户建立业务档案,即自信度、贸易量等,加大客户筛选工作力度,以实现降低业务风险的目的。另一方面是企业应严格要求每位员工树立起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对待出口贸易的每一个环节,按照合同执行各项工作,切实做好各项单证的审查工作。企业为避免风险、降低风险,积极开展风险控制,首先要完善风险预警系统,即实现对各种风险的有效预测和分析,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好防范措施;其次是设立风险管理机构,确保企业能够及时的掌握与本企业相关的各种内外因素的变化发展趋势;最后是以各种内外因素的变化为依据,针对于存在的各种风险实行风险预警,从而,促进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顺利开展。

3、控制经营风险

企业控制经营风险,应致力于控制供应风险、控制生产风险以及控制销售风险。第一,控制供应风险。充足的资源供给是企业顺利开展各项生产经营的前提条件,因此,企业应立足于控制市场价格风险、合同欺诈风险、货物质量风险以及存货风险等多处供应风险;第二,控制生产风险。企业将各生产要素有机组合起来,之后形成产品,该产品形成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称之为控制生产风险,现行企业生产风险主要包括生产组织风险、生产质量风险以及生产风险等;第二,控制销售风险。基于企业市场开发、产品销售以及市场竞争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使得产生销售风险。现行企业销售风险包括市场营销策略风险、市场开发风险以及赊销信用风险等。

通过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一方面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因素给企业外贸出口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也使得企业能够及时地掌握稍纵即逝的机会。尽管机遇背后可能隐藏风险,但风险也往往孕育着希望和收获。从内部控制的角度看,企业要敢于认知和分析风险,并采取积极、创新的风险管理措施,把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范围内。

参考文献:

[1]C.A.Williams,R.M.Heins.风险管理和保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徐万莹.试论江苏省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和风险[J].中国外资,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