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大学生健康教育笔记

大学生健康教育笔记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13 17:12:32

大学生健康教育笔记

大学生健康教育笔记第1篇

【关键词】临床路径;健康教育;诺和笔;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胰岛素是实现良好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而胰岛素注射方法同胰岛素类型和剂量一样,关系到糖尿病治疗方案能否执行及执行效果。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CP)是针对某一病种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1]。CP能使诊疗、护理有序,减少遗漏项目,缩短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我院内分泌科在整体责任制护理下,采用临床路径对需要使用诺和笔病人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接受诺和笔注射胰岛素治疗的住院糖尿病病人100例。年龄42-79岁(平均57.4岁),男44例,女56例;文化程度:文盲9例,小学12例,初高中37例,大专以上42例;将10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2组病人在年龄、认知、文化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病人住院期间参加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每周1次(周三下午,避开治疗高峰),由内分泌科护士或医生进行讲解,采用多媒体形式,分别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糖尿病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口服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护理、自我监测等方面知识进行系列健康教育,每次约40分钟,并发放相关健康宣教资料。对使用诺和笔病人在床边指导诺和笔的注射方法。治疗检查项目等方面不作严格的统一规定。

1.2.2观察组病人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管床责任护士根据护理路径进行入院评估,讲解糖尿病知识,保证合理的糖尿病饮食、运动及糖尿病的生活护理,减少或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讲述糖尿病相关的基本操作技能,如:胰岛素注射法及诺和笔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贮存方法和血糖检测方法等。管床责任护士每日按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实施检查、化验、治疗、护理、血糖监测、健康教育等,根据病情进行评估、评价,及时监测病人每日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向医生汇报,保证完成各种治疗、护理内容,护理记录以临床护理路径为顺序,连续性及时实时记录;出院时作好个人优质化出院指导,告知二级预防教育和复诊时间及注意事项。病人病历采用临床路径表格式病历。

1.2.3评价方法管床责任护士在2组病人出院前1天均进行本科自行设计的健康问卷和医院统一的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识、低血糖相关知识、诺和笔注射相关知识、治疗的注意事项、控制目标和各项入院宣教等。了解病人对诺和笔使用和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2.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lO.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2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见表1。

2.22组病人对诺和笔使用的掌握情况比较见表2。

2.3病人入院第2天与1周后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分别比较结果见表3。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能提高糖尿病病人对使用诺和笔的认识、依从性和效果,正确掌握和接受胰岛素治疗方法,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长期有效控制血糖,预防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消除其畏难情绪,增强病人治疗疾病的信心[4]。诺和笔的使用方便,创伤性少,剂量准确[5],别适用予糖尿病病人自我注射者,外出旅行、出差时也提供方便;只供个人使用,避免交叉感染。提高生活质量,病人容易接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明子.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中华护理,2010,45(1):59-61.

[2]袁艳玲,赵克华,胡锦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意义和方法[J].现代护理,2006,12(28):2731-2732.

[3]杨泉,刘丽,崔云华,等.临床路径在糖尿病病人使用胰岛素笔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6,13(12):51-53.

大学生健康教育笔记第2篇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社区;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1-0139-02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疾病,是社区慢性病管理的主要病种之一,针对哮喘的预防、控制及治疗的健康教育在支气管哮喘的社区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1]。近年来笔者所在社区对服务区内的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社区健康教育,对支气管病的社区控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8月-2013年2月笔者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48例,其中男22例,女26例;年龄18~39岁,平均(26.9±2.9)岁;病程13~30年,平均(18.3±2.5)年;急性发作期14例,缓解期34例。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 门诊就医观察时的健康教育 门诊就医观察的患者一般处于病情急性发作期,但是患者病情在社区医师可控范围内,为疾病严重威胁生命安全者,此时患者一般神志清醒,且有获得立即救治的强烈愿望,而且受到疾病发作的影响,急切地想知道减少哮喘的发作、延长缓解期的有效办法,此时可以对患者进行有关哮喘定义及其社区和家庭有效治疗方法的健康宣教,并告知患者如何使用常用治疗药物及其技巧,以及如何有效避免或减少副作用的发生[2]。

1.2.2 病情好转时的健康教育 有条件时可以对哮喘缓解期的患者进行中医养生指导,为患者建立随访档案、制定复诊计划,教育方式可采取讲解、指导、演示、提问等,并要求患者演示[3]。在患者病情好转后,告知患者家庭干预及治疗的重要性,并告知实施有效的家庭干预能达到的效果及其意义,告知患者哮喘急性发作的诱发因素,做到有效的自我监控与防治,并要做好长期的坚持用药,有条件时应该记录哮喘日记,并详细告知哮喘日记的记录方式与内容,使患者了解记录哮喘日记的意义,同时注意哮喘发作的先兆症状,做好寻求医疗帮助的准备,并留取患者联系方式及告知患者社区医疗机构的联系办法,通过“联系卡”的形式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建立与患者长期友好的伙伴关系。其中的“联系卡”部分,笔者建议应该包括社区电话、接诊医师电话及患者联系方式等。

1.2.3 提高用药依从性的护理干预 哮喘患者用药依从性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首要因素,许多患者因为对吸入治疗药物的优点认识不足,以及对吸入药物的治疗副作用存在疑虑而畏惧长期使用,并未能有效地掌握吸入治疗药物的正确用药方法,或者因为用药后出现过的不良反应而产生了对同一种药物使用的恐惧感,同时还有部分患者因为经济的原因,无法进行规律用药,另外医源性的因素也对患者的治疗产生一定的影响,某些医生对哮喘的诊断及治疗的新进展不了解,不能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教育,或医生不愿花时间向患者解释药物的作用及使用方法等[4-5]。同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告知患者平喘用的气雾剂(如舒喘宁)剂量过大可引起心律紊乱,甚至猝死,不能因为呼吸困难未得到缓解就反复使用,要严格按医嘱用药[6]。

1.3 观察指标

患者健康教育1个月后进行社区随访,观察两组教育前后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社区健康教育前患者疾病健康知识知晓率65.9%,治疗依从率43.2%;经社区健康教育后患者疾病健康知识知晓率93.2%,治疗依从率86.4%。社区健康教育后患者疾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治疗依从率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哮喘患者常因缺乏有关知识和对自身病情严重程度认识不足而出现反复发作,导致生活质量降低。现有研究认为对哮喘的防治应当从控制哮喘急性发作转移到预防哮喘发作,保持患者的病情长期相对稳定,以提高生活质量[7]。

社区健康教育主要是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地,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方式,并在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同时兼顾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护理工作人员实施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社区健康教育以为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治疗依从性为目的,改变患者的健康行为,并为患者解决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帮助,可促进患者养成更有利于疾病治疗和康复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社区进行健康教育能有效地帮助患者了解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案,使其知道要想得到哮喘的长期缓解[8] ,有效的预防、有效的健康管理比治疗更为重要。社区健康教育促使患者积极主动地与医护人员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更有利于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注意避免接触诱发哮喘急性发作的变应原,可以减少患者夜间发作及急性重症发作的次数,促使患者达到长期缓解的目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通过总结本组研究的护理经验,认为社区健康教育能更好地为患者提高治疗信心,加强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支气管哮喘患者早期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同时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满意率。

参考文献

[1]邱碧秀,贺永杰.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8,21(11):69-70.

[2]庄丽萍,戴文英.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0,9(5):450-451.

[3]林毓霞,胡媛,李华丽.院内外规范化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疗效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5):1376-1377.

[4]黄逢敏,赵彩云.系统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效果[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34(1):68-71.

[5]蔡玲芳,徐红.支气管哮喘患儿出院后对家属进行电话随访健康教育[J].护理学报,2007,14(9):87-88.

[6]谭莉.支气管哮喘患者缓解期用药的健康教育[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115-116.

[7]熊洪,王怀莲,潘碧.健康教育对哮喘患者吸入治疗的依从性和疗效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8,41(7):611-613.

大学生健康教育笔记第3篇

一、体质健康测试现状分析

1.时间缩短,影响教学进度

以往国家规定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上报时间为10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有充足的时间用来练习和测试。而今年国家规定测试成绩的上报时间为9月1日至10月31日,只有短短的不到2个月的时间来做好全部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这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计划,对学生来说也失去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2.项目变多,加重工作负荷

学生体质健康的测试项目涉及到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各个方面。通过观察,不难发现今年的测试项目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变:水平一的测试项目增加了两项,水平二的测试项目增加了三项,水平三的测试项目增加了四项。

3.要求更高,增加实施难度

肺活量,视力等测试项目要求测试准确,教师必须经过培训或者学习,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能操作。测试过程要熟练操作,确保准确无误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体育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基本也不会用到此类器材,因此也导致了测试难度的增加。

二、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分析

1.测试项目反映的素质

身高、体重为身体形态素质;肺活量测量身体机能;仰卧起坐考查力量素质;坐位体前屈考查柔韧素质;50米跑考查速度、爆发力;跳绳考查协调、灵敏素质;400米或50×8往返跑考查耐力素质。

2.测试项目所需的课时

各个测试项目所需的测试时间都各不相同,如50米跑二年级用时在10秒左右,完成一组测试(包含组织、记录时间)需要2分钟时间。因此,首先要计算出测试项目单组所需用时,然后根据班级人数得出一个班进行该项测试所需的课时。

三、提高体质测试效率措施

1.事先准备,省时省力

为了提高体质健康测试的有效性和通过率,笔者通过实践研究,对部分测试器材进行了细微的改造。其中在垫子和坐位体前屈器材上标注了各年级男女的及格、良好、优秀、满分4条线,并在旁边用文字注明;肺活量测试全部采用一次性吹嘴;将肺活量指数的评分标准转换为体重的倍数贴在测试室的黑板上。如小学水平三男生肺活量及格标准时体重的45倍。

2.测教互补,形成合力

如果在教学中,我们能做到测教内容互补,不仅可以完成测试,而且又能达到锻炼学生体质的目的。例如:卫生健康知识与形体测量相结合;速度类教学内容与柔韧类教学内容向结合;耐力类教学内容与力量类教学能容想结合等等。教材内容与测试内容合理搭配,学生学到了应有的知识,而且并没有因为体质健康的测试项目而占用了体育课的时间。

3.成长记录,自我激励

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往往不知道自己的成绩是处在班中哪个位置,对自己的测试成绩具有盲目性。其中很大原因是体育教师在测试完成后直接记录,而且学生很少会主动去询问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学生也会因此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让学生能认识自己,本学期笔者安排学生每人准备一本DIY个人成长记录,并在每次测评后记录自己的表现。

4.培养兴趣,事半功倍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各个年龄段的特点,将教学内容与测试内容相结合,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改编,以新的练习形式或方法展现给学生,以不断引出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已有的学习需要始终处于活动状态,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技能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还应注意要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差异形成个性化练习手段。

5.分层测试,树立自信

在测试中经常会发现成绩好的学生嘲笑比自己成绩差的同学,还有不少比较内向的学生担心自己在同学面前出丑,不愿意继续测试或只是应付一下测试,没有尽自己的全力。这不仅给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添加了难题,更影响了测试成绩的准确性。笔者在测试过程中采用分层测试的方式,通过按能力段划分小组,将影响学生测试成绩的因素降到最低。

6.利用心理,激发热情

耐力项目400米或50×8往返跑,往往是让体育教师们最头疼的项目。尽管老师反复强调体质测试的重要意义,但仍是收效甚微。学生一听到要跑400米就连连叫苦,宁愿不及格也不愿尽全力去争取自己能够及格的机会。一次偶然的机遇,让我想到能够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来激发学生的热情。

四、体质测试所需注意方面

1.测试不占用课堂主教材内容

体质健康测试与体育课的结合是为了有效保证体育课的教学不受体质健康测试的影响。目前,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是由主教材和辅教材组成,在保障主教材内容完成的情况下,才能利用辅教材的教学时间进行测试或者练习,不能整堂课测试,将体育课变成“测试课”。根据测试所需课时,在学期初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将部分课的辅教材内容调整为测试内容或练习课,实现教考分离、教测分离,在不增加总课时、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的情况下,有效完成各项测试内容,力求使体质健康测试与体育课有效结合。

2.应该避免为应付测试而测试

教师要端正自己对体质测试的态度,不能为了测试而测试。通过询问了解,体育教师针对体质测试只表现出略微正面的态度,而且对体质测试的认知和情感也不是非常的强烈。通过有效的体育课教学,学生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才能在体质健康测试中得到优异的成绩。

大学生健康教育笔记第4篇

〔中图分类号〕 G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3—0049—01

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促使幼儿在生活上自理、行动上自律、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预防和矫治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就必须探索幼儿教师开展心理健康和情感教育的方法,提高幼儿教师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幼儿教育不仅是单纯的体力或脑力劳动,更是一种耐心、细致、持久的情感性工作,幼儿教师要怀着一颗平常心、爱岗敬业之心,做好工作。2011年6月,我们对教学一线的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我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我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收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如何看待家园共育的作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成效”“幼儿教师如何对待工作压力”等六个问题。结果显示:教师普遍感到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与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双赢是她们最大的收获。教师要像妈妈一样去了解幼儿、尊重幼儿、关注幼儿健康成长。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了很大的转变,从关注文本到关注“以人为本”,教师更加重视幼儿活动的过程,重视幼儿的兴趣,关注个别幼儿,力求提高幼儿心理素质,开发其心理潜能,增强幼儿适应能力,努力使每一位幼儿健康、快乐、和谐地发展。

二、教师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日常保教活动中,我们始终教育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幼儿建立起良好的师幼关系。教师必须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处处给幼儿树立典范,用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幼儿,以高昂的热情和兴趣参与各项活动,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欢乐的群体之中。同时,教师要充分认识其角色的特殊作用,随时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处处给幼儿提供积极的影响。教师往往会觉得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许多,遇到突发事件都能及时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良好的心态去影响、教育、感染幼儿,遇到烦心的事也不再怨天忧人,退缩消极,而是从容淡定,感到每一天都在爱与被爱的氛围中工作和生活,感受快乐和幸福。

三、教师要和家长形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开展家园协同教育,是延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我们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始终与家长保持着紧密的互动关系,定期开展亲子活动,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开放日和家长学校活动,及时交流育儿经验与心得,解决幼儿出现的心理障碍或问题,并定期为家长发放《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观察表》,班级教师还开通了QQ群,与家长互留电话号码,指导家长用心观察孩子在家的行为状态,及时记录幼儿在家的学习行为与表现。家园协同教育活动使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位家长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观察表》中写到:“昨天,孩子抱着我认真地对我说,‘妈妈,感谢你为我洗衣服做饭!’我被孩子的话感动得热泪盈眶,突然感到她长大了,懂事了。” 还有一位家长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研讨会上说:“以前是家长关心孩子,现在孩子也知道关心家长了。有次我去外地出差,孩子说,‘爸爸你把感冒药带上,衣服穿暖小心感冒。’”动人的场景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四、教师要不断创新教育实践活动载体

大学生健康教育笔记第5篇

一、善于在生活化教学中显现并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课程教学一旦远离或摆脱生活元素的涵养和滋润,就必然会失去它的活力。尤其对思想品德课而言,离开了生活元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觉得枯燥,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小学思品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现象引入课堂,让学生能够切实感悟到“酸甜苦辣皆是生活”的实际道理,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以“学会和谐相处”一课的教学为例。笔者教育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波折以及与同学发生一些矛盾等都是正常的,这就好像“成长中的烦恼”是不可避免的一样,对此,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介绍一下自己在生活、学习与工作中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要引导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一切,主动寻找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才是健康的心态。

二、善于在自主化教学中显现并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我听了就会忘记,我看了就会记住,我做了也就懂了。”意在调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在小学思品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开展以亲身体验和情感实践为主的自主化学习活动,一方面能够促使他们做到学用结合,另一方面能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以“当灾害降临的时候”一课为例。笔者除了讲述“蚂蚁火海抱团求生”的故事之外,还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开展“瓶口逃生”实验竞赛活动:一个小口瓶子中放着七个穿线的小彩球,线的一端露出瓶外。这个瓶子代表一幢房子,小彩球则代表人。“房子”突然起火了,七个人怎样才能快速地逃出来呢?经过“失败―实验―再尝试―再实验”的反复式体验,学生终于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而且在灾难降临之际,往往需要一种“自我牺牲”精神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三、善于在情境类教学中显现并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教于表象入手,学于直觉感知。”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他们对许多事情、现象、道理等方面还比较缺乏学习、触摸与感悟的时空条件。为了显现并突出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发展情况,适当地创设一些贴近于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以“珍爱生命”一课为例。笔者借助于“艾滋病小斗士”(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语)――非洲黑人儿童恩科西与艾滋病抗争的动人事迹,创设了一个令人震撼的故事情境,教育小学生“呵护身体、珍爱生命”。还通过多媒体,演绎了发生在社会生活中的“九龄童勇斗白血病感动千万人”“女中学生跳楼致残悔恨不已”等视频资料,使小学生能够切实感悟到“面对挫折要珍爱生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善于在多营养教学中显现并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对于思想品德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典型引导、有效鼓励等正面教育固然很重要,但是,进行相应的挫折性教育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现在的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很少遇到挫折,这就直接导致了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尤其耐挫折能力的“衰、差、弱、低”。在小学思品教学中,我们应本着“以生为本、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独特优势,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如,在理论课教学中,教师以某些挫折现象为主题,让小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思辨与感悟、活动与比赛等受到教育;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引导小学生在困难、失败、痛苦中经历一些较大的考验和挑战,让他们能够切实地品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以此来拓宽教育的广度。

大学生健康教育笔记第6篇

【关键词】健康活动;现代信息技术;多种感官;效果比较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目前幼儿园对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视,其教育手段亦多样化,但幼儿园的健康领域中的安全教育内容大多仍采用图片等静止画面,很难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幼儿学习后印象不深,主要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性要求使用更多流动性强的教具。于是,结合安全主题教育——大班健康《烫烫小魔鬼》活动,笔者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三个班级的大班幼儿进行了安全主题教育,并对其教育效果进行比较。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教育实验法。

1.实验教案设计

设计关于生活中烫的东西和相关烫伤措施的活动实施教案,教具分别使用流动画面和静止图片。第一次教学实验,将生活中烫的东西以静止画面的形式展现,烫伤措施口头传授。第二次教学实验,生活中烫的东西仍以静止画面的形式展现,烫伤措施做成Flash流动画面,并配以说唱儿歌帮助幼儿记忆。第三次教学实验,将生活中烫的东西与如何防治相结合制作成Flash小游戏,让幼儿边玩边学,烫伤措施做成Flash流动画面,并配以说唱儿歌帮助幼儿记忆。

2.实验计划的实施

①时间、地点、班级:张家港市鹿苑幼儿园大(2)班、大(3)班、大(4)班。②每班进行一次教学活动,相同内容、相同教师、不同教具。观察幼儿的学习效果。

3.有关参与实验教师与测查内容

考虑到控制外部的客观因素,三个班均由笔者指教。活动前由本人随机抽取班级内10人,在幼儿身上贴好数字,配班教师观察记录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如:幼儿兴趣、参与性和注意力、思维能力等等。活动结束后由笔者进行测查,记录幼儿的记忆力情况。

三、效果分析

1.三次教学实验活动中幼儿注意力集中情况的比较

在三次不同教具使用的教学实验过程中,笔者在不同的环节中采用流动画面,所带来的课堂现况也是完全不一样的:第一次教学实验,笔者采用了传统教法,将生活中烫的东西以静止画面的形式展现,烫伤措施口头传授。幼儿在活动中的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只有一些平时自控能力很强的幼儿能够从头至尾跟随笔者学习,但在活动结束时也显得很是疲累;第二次教学实验,笔者做了略微调整,生活中烫的东西仍以静止画面的形式展现,烫伤措施做成Flash流动画面,并配以说唱儿歌帮助幼儿记忆。活动的前半部分幼儿注意力比较集中,后半部分在幼儿略显疲惫之时,笔者用了流动画面及比较有节奏的说唱教学,在课堂现场笔者就觉得学习气氛要比第一次好得多;在此基础上,笔者继续改进,进行了第三次教学实验,将生活中烫的东西与如何防治相结合制作成Flash小游戏,让幼儿边玩边学,烫伤措施做成Flash流动画面,并配以说唱儿歌帮助幼儿记忆。活动中的幼儿上课思维及注意力较集中,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比较敏感,无明显开小差现象。

笔者发现,适时、适量、适度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帮助突破教学难度,大大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发挥了儿童学习的自主性,有利于教师发挥课堂应变能力,有助于儿童对教学内容的感受和理解,从而激发了儿童学习的火花。儿童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利用富于动态、伴随音响效果的多媒体课件,一下子就能吸引他们的注意,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把静的学习内容化为动的,把无色的变为有色的,把无声变为有声的,这样,既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又激起了幼儿的好奇心,激发起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三次教学实验活动中幼儿记忆力集中情况的比较

我们不难发现,流动画面与静止画面在教学活动中影响幼儿记忆力集中情况与其在活动中影响幼儿注意力集中情况程度密切相关。幼儿的回忆效果与此幼儿在活动中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成正比。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集中程度较好的、明显分散次数较少的、连续集中时间较长的幼儿,其回忆效果也较好。

实验证明,在相对静止的背景上运动着的客观事物,更容易成为幼儿的知觉对象,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应多使用流动画面,且流动画面的图案要具体形象或夸张,颜色鲜艳、动感强、贴近幼儿的生活,增加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此外,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相整合还有很多益处:1.扩充信息,使幼儿开阔视野。2.激发兴趣,丰富幼儿认知。3.创设情景,拓展情感深度,提高教学实效性。

大学生健康教育笔记第7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和谐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1-0186-01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塑造和发展教育者心理的过程。而个体心理的发生和发展都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为此,教育必须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无论是教育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还是教学评价的实施,都要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更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应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应关注学生的尊严。这就是说,今后老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还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由于小学阶段是一个可塑性极强的时期,也是儿童接受良好教育的最佳时期,这个阶段的心理是否健康将会对人未来的身心健全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所以在小学阶段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

1 在校园中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能让小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得到极大的发挥和充实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教师应该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如在教学中笔者遇到过这么一位学生,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亲去世得早,母亲在教育的过程中行为较粗暴,所以在学校他表现得极爱与别人发生冲突,而且十分懒惰,在学习上又显得记忆力差、反应慢、不愿学习。对于这样的学生笔者思考着能否通过师生心灵相通的纽带把爱传递给他,让他的行为有所改变。因此笔者在接任他的班主任后就主动和他接触,开始与他说话他就回避。尽管如此,笔者总想寻找机会与他接触。有一次,笔者发现他伏在桌上哭,笔者走过去问他怎么了?他就是不说话,于是笔者与其他同学交流才得知他在上课时与另一个同学发生了矛盾,而老师在没有了解原因的情况下批评了他,他感到很不公平,于是委屈不已。笔者想,他之所以会这么委屈一定有原因,再经过笔者的详细了解后,做出了恰当的处理。这时他说:“老师,我也有错。”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笔者常常主动与他谈话,对他更加关心了。渐渐地,他对笔者产生了一种亲近感和信赖感,有事无事都能够主动地找笔者谈心,他爱说话了,也爱学习了。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尽情释放着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这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的前提。

2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也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

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呢?教学中笔者就曾遇到过这么一件事,在刚接这个班时,因为之前已经耳闻这个班纪律特别糟糕,所以上课时笔者表现得特别严肃,轻易不会露出微笑,渐渐地,笔者发现课堂纪律变好了,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变得特别的滞后,每当提出问题时,这个问题哪怕再简单,举手的学生也少之又少,就算有个别学生能够站起来回答问题也是结结巴巴的。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检讨了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教学流程是没有问题的,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在与学生进一步交流后,从学生那里知道他们是怕站起来回答错了被老师批评,当笔者对他们说:就算错了,老师也不会责怪你们的。学生们露出了不相信的眼神。他们说:老师,看到你严肃的眼神,我们就怕犯错。听到这些童真的语言,笔者在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认识到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就是要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才能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才能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只有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他才会走进老师并和老师交流或成为朋友,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心理健全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3 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关注孩子、信任孩子、尊重孩子、接近孩子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平和、欣赏的教育心态。在教育实践中,笔者深知每个学生都期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认可。而后进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怀和温暖,他们并不是一无是处,他们也有自己的“闪光点”。老师要用放大镜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他们同样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因此,我们每个老师都要做“有心人”,用心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及时鼓励、引导他们确立自强不息、自信的目标,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树立信心,鼓励他们扬起生活、学习的风帆。记得有一次笔者发现燕子同学来得特别早,并主动帮助打扫卫生,经了解,发现她经常帮助班级打扫卫生,而且做的活既干净又整洁,于是笔者不但在班级里及时地表扬了她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同时还号召全班同学向她学习,并让她担任班里的劳动委员。由于笔者从正面鼓励,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全班同学都积极向她学习,并服从她的管理,所以班上在卫生这一块有了很大的进步。原来这个同学是个害羞、不出众的小孩,可是这个学期她得到了老师真诚的关注、信任、尊重,自然的,她也越来越自信了。一开始由于她工作做得好,笔者表扬她时,她会脸红,可后来笔者再次表扬她时,她的笑是那么开心、那么自信、那么真实可爱。慢慢地她变得开朗了,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由此笔者认为:只要教师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让学生感到真实可信,教师也就可以得到学生真诚的回报。正如蒙台梭利所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不理解何来教育呢?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儿童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而不会落后的道路。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思想。因为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它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还会导致学生严重的心理障碍,让学生的创造力被扼杀在萌芽状态。我们教师只有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大学生健康教育笔记第8篇

一、保持良好心态,感染带动学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不但是传授知识的师者,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积极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耐心地为他们解开生活、学习中的难题,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创造出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变“死教”为“活学”,真诚面对每一位学生,消除学生负面的情绪。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平等看待每个学生个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习成绩不再是评价一个学生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

语文课堂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以自己的良好心态去带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信任学生,为他们树立自信,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从学习生活等多个方面去关爱学生,为其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心理保障。通过老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去感化学生的心灵,用爱的教育去构建学生健康的心理,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深入挖掘语文教材,渗透心理教育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人文性是语文区别于其它课堂的特有优势。通过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丰富而生动的内涵,找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契合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课堂是师生思想交流的主要平台,也是现行教育的主要阵地。通过对语文课本中现有资源的重新挖掘和整合,利用课堂将这些生动的心理健康教育材料变为学生可以理解的情感,使学生在赏析课文的同时,能够进行深刻的自省,重新认识自我,审视自我,并提高自我。

众所周知,文学即人学,是人物内心意识活动的记录。深入挖掘其中的涵义,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课本教材充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利用课本教材进行心理教育的渗透,在语文课堂上反复地进行心理训练,必会对学生们的心理调节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以读养心,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阅读是语文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地位举足轻重。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度地添加一些关于心理知识的阅读资料,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到心理健康的教育。例如,我在讲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古文时,针对一部分学生对中考恐惧、畏缩的心理,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解了孟子关于“逆境成才”的道理,并讲授了一些关于逆境中如何调整心态的知识。学生通过学习,明白了逆境对磨炼人坚强意志的重要作用,同时打消了对中考和未来的消积心理。

在课外阅读方面,组织学生阅读一些有益心理健康的中外名篇名作,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等。通过对这些名篇阅读赏析,学生不但学到了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还在这些书里的主人公身上学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中感悟到了一些人生哲理。

四、以写育人,解决学生的心理难题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几个板块之一,如果将语文课堂开发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块新的园地,那么作文教学也定是这块园地里最具生机的一抹新绿。中学生的作文,不需要再刻意苛求写作的技法,而更多的应注重学生在精神层面的自我表达。古人云:言为心声。学生的心理活动在其字里行间定会展露出来。老师可以通过批阅学生的作文、日记、随笔等,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对症下药进行开解,把握住最佳的心理调节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