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机电一体化企业分析

机电一体化企业分析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11 17:26:52

机电一体化企业分析

机电一体化企业分析第1篇

第一,经济活动分析有待完善。在电厂企业管理中,因老小机组过多,并长时间受到计划经济影响,因而电厂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很大程度上带有鲜明的计划经济色彩。第一、当前,不少电厂在经济管理活动分析中,缺少了成本计划,没有进行成本预测,缺乏有关的市场信息,往往停留于财务分析,侧重成本核算,注重事后分析,往往是被动式记帐,这种分析模式仅仅可用于网厂未分开现象,但难以满足于当前的网厂分开情况,无法满足于企业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竞价上网的新体制。第二、由不同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状况看,其分析方法主要采用的是对比分析法。相较于计划,相较于同期,则缺少了一定的因素分析,没有实行逐层分析。第三、一些电厂企业缺少一套完整的支持经济,没有经济活动分析的系统软件。同时,在活动分析过程中,数据采集过于滞后,单位关键数据缺少统一管理,因而导致不同专业在分析数据上缺乏一致性。

第二,综合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有待改进。当前,根据计划经济体制而创设的综合技术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系统难以适应厂网分开这一条件。第一、已有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没有突显企业利润指标的关键作用,没有反映资本运营思想。在市场条件下,电厂企业生产经营的终极目标则是实现利润最大化,所以,企业需要将利润放于至高地位上,评价电厂企业管理工作时需紧扣利润指标。第二、经济效益评价体系缺少完整性。第三、指标体系中的没有内在有机关系,不能够很好地展现出追根溯源思想,不能为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带来切实依据。

此外,过于单一、滞后的成本管理方法与技术,影响着企业经济管理的质量。当前,电厂企业的成本管理一般限于定额考核,成本管理理念滞后,成本支出过大,运营所消耗未纳入成本管理中,缺少全成本核算。同时,院科成本核算没有明确分工,核算较为模糊,经费物资管理一缺少一体化管理。

二、电厂企业经济管理的提高策略

第一,完善电厂企业经济分析系统。在电厂企业中,若想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经济效益,则需要完善电厂企业经济分析系统。企业可运用最优化技术,实施多目标优化规划方法,构建投人产出模型,利用仿真对产出指标、有关约束条件、投人指标的相关性加以分析,从而奠定指标考核制的制定基础,为过程调控与管理带来主要依据,从而促进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并实现其他的非利润指标,把定量模型转变成软件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加强综合考核与管理,电力企业需注意如下几点。第一、把握考核与管理基本原则。在市场环境下,电力企业的中心是经济效益,并于内部进行市场模拟。同时,考核内容与方式,需准确、公正,可全面而客观地体现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在设置考核项目与指标时,需展现重点,操作简便。第二、把握考核与管理基本内容。首先,评估经济效益。以内部利润高低对发供电企业绩加以评估。对非发供电企业,则需依据实情,由费用降低、利润实现方面加以评价。其次,监控企业运营这需要由四方面展开:审计监督、基建检查、职工民主监督、党委保证监督。另外,评价企业管理。这主要运用总管理与安全管理评价有机结合方法进行企业管理评价。这样,才可构建整体性的企业考核与管理系统,提高企业企业经济分析能力。

第二,完善技术经济模式评价。在电厂经济管理中,需要完善技术经济模式评价。在这一模式中,利润分析主要包含了影响因素与对比分析。其中,影响因素分析主要目的在于对比考核期和基期,分析哪一因素而导致利润差异,每一因素变动对利润有怎样的影响,从而明确关键因素,发现控制重点,以便及时找出对策对变动因素加以控制,从而促进利润的提高。根据电厂特点,选出如下指标来作企业经济评价指标。第一、经营规模。这主要包含了销售收入、资产总额、装机容量与售电量等。第二、经营与盈利能力。这主要以财务报表数据为主,由资金流动效率加以评价。而盈利指标包含了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等。第三、机组效率以及可靠性。其指标为等级可用率、机组热效率等。第四、经营安全、资本运营能力。经营安全指标可由长期与短期偿债能力、资本结构等加以评价,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而资本运营,则有资本保值增值率与经济增加值等。第五、设备装备水平、市场影响能力。其中,装备水平指标主要为AGC 投入率、信息化水平等。而市场影响力指标主要为单位社会形象、市场占有率等。

机电一体化企业分析第2篇

关键词:同业对标;市级供电企业;企业管理;闭环化管理;经营绩效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34-0182-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34.093

同业对标工作的适用范围较广,且具有明显的实效性,有助于帮助供电企业强化考核关键指标,保证优势指标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还能对居中指标所具有的潜力进行挖掘,并逐步提升薄弱指标。为了保证同业对标工作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市供电企业需要采取高效的同业对标方法。

1 市供电企业开展同业对标的基本要求

在供电企业中进行同业对标时需解决的问题包括评价什么、如何评价及如何改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则应把握好以下要求:(1)在对标时应确立好目标,并对目标进行细化,以便在供电企业的内、外部管理工作当中落实目标。确立目标后应建立起同业对标的指标信息库与最佳实践信息库,以便在树立标杆、客观评价本企业经营水平与优化业务流程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有效的参考依据,并为企业内部学习交流、对标实践提供沟通平台;(2)应保证同业对标工作中的管控机制、评价体系与指标体系实现有效配合、相互协调。规范化的管控机制能够为同业对标工作的持续开展提供制度方面的约束,避免同业对标偏离正常轨道,为对标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评价体系的主要作用在于考量指标权重,区分指标是否具有可比性等。指标体系是否全面、具有适用性,可影响到管控机制与评价体系作用的发挥,所以应保证三者之间的关系处于相互补充与相互促进的状态;(3)应处理好同业对标与绩效管理之间的关系。绩效管理与同业对标的目标均在于提升工作绩效与管理水平,且在实施的过程中均需要遵循PDCA闭环化管理原则,确保工作的质量能够得到持续改进。

2 市供电企业应如何开展好同业对标工作

2.1 构建指标体系,提高供电企业组织绩效

在构建同业对标的指标体系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以便有效提高供电企业的组织绩效:(1)构建基础指标。市供电企业进行同业对标时采用的基础指标应包括地区经济发展、电力需求增长等方面的指标。地区经济发展应考虑地区GDP总量、增长潜力等方面,电力需求增长应考虑人均用电量、业扩报装等需求增长;(2)构建业绩与管理指标。业绩对标指标按照“对大标”的理念,围绕公司“一强三优”战略目标,包括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四个方面,体现各单位的实际绩效,反映“一强三优”的实现程度,管理对标指标按照“抓管理、抓过程”的理念,以“三集五大”体系为核心,突出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管理手段的先进性,反映管理的执行力和努力程度,体现“现代公司”的发展水平。目前常用的业绩优秀评价指标包括反映安全水平的人身伤亡、变电事故率、输电事故率等指标;反映人员效率的全口径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反映市场占有的市场占有指数指标;反映公司成本水平和经营效益的财务指标。

2.2 完善管控机制,确保同业对标实现流程化与常态化

完善同业对标的管控机制,有助于提升对标工作的规范性,进而为对标工作的流程化与常态化管理提供有利条件:(1)强化管控指标报送工作。在管理指标报送工作时首先应保证市供电企业与县公司、省公司之间的信息沟通实现常态化,各对口部门应经常联络工作、及时落实工作,保证纵向互动、横向互动实现良性循环。市供电企业还应注意对县级供电企业及其他基层单位等进行业务方面的指导,合理配置企业资源,确保上级、下级供电企业联动的有效性。另外,在报送指标的过程中应采用全过程管控机制,包括主任审核制度、分管领导签字确认制度及运监中心审核制度等,避免出现指标数据与真实情况不符的问题;(2)同业对标诊断分析工作的管控。诊断分析工作是查找供电企业管理缺陷的关键性阶段,在管理诊断分析工作时应保障运监中心所具有的监测职能、分析职能、协调职能与展示职能等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以便有效提升指标分析效率与分析质量。在分析方法与分析流程管理制度方面,可将专题深化分析与定期分析的方法结合起来,同时综合运用季度分析、半年度分析与年度分析的方法,以便可以根据报告及时梳理关键性指标与异动指标。在对比指标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造成管理工作存在缺陷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从而在下一轮的对标诊断分析工作开展前采取有效措施修正薄弱指标。

2.3 应用自动化管理系统,全面提升对标效率

图1 市级供电企业同业对标工作管理系统的模块设计

针对市级供电企业的情况,在开展同业对标时应用自动化管理系统,不但能够全面提升对标效率,同时可提高电力企业对于外部经济环境的适应能力,保证电力供应实现高质量化、低成本化与高容量化。为了适应同业对标工作的需要,在建设管理系统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在建设系统时应遵循全面开放与动态管理的原则,根据供电企业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及时更新系统中的对标内容,保证对标内容的开放化,并采用动态管理的方法确定最优指标,保证采用先进标杆进行同业对标。另外,建设管理系统的过程中还应遵循分层分级与渐进化的原则。管理系统中的指标体系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包括本公司指标、网省公司指标与国家电网公司指标等;(2)在设计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时应注意统一管理模式与对标系统,同时确保管理系统能够为管理决策实现全面性、准确性与及时性提供有效保障。例如,可以将管理系统划分为以下四个子模块:信息与报表模块、指标库模块、指标排序与评价体系模块、参数诊断及改进报告子模块。系统模块设计简图见图1。3 结语

综上所述,同业对标有助于提升市供电企业的服务能力,缩短电力线路的停电检修时间,同时能为供电过程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提供有效保障。对此,应明确同业对标的基本要求,并采取完善管控机制等措施提高同业对标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丽叶,贾彬,卢志刚,曹良晶.基于静态安全性和实时供电能力的输电网安全等级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4,29(6).

[2] 吴振辉,彭晓涛,沈阳武,许良柱,吴建国,林超,孙元章.一种配电网环型供电模型及其合环运行方式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33(10).

机电一体化企业分析第3篇

关键词:输配电价改革 电网企业 综合影响 优化管控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输配电价改革内容体系与发展分析

(一)输配电价改革的提出与发展

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务院9号文)正式下发,标志着我国新一轮电改的启动。其中提出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近期重点任务的首要问题是“有序推进电价改革,理顺电价形成机制”,其基本要求如下:一是单独核定输配电价,政府定价的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和网络自然垄断环节。政府主要核定输配电价,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输配电价逐步过渡到按“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分电压等级核定。用户或售电主体按照其接入的电网电压等级所对应的输配电价支付费用。二是分步实现公益性以外的发售电价格由市场形成。放开竞争性环节电力价格,把输配电价与发售电价在形成机制上分开。合理确定生物质发电补贴标准。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发电企业上网电价由用户或售电主体与发电企业通过协商、市场竞价等方式自主确定。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用户购电价格由市场交易价格、输配电价(含线损)、政府性基金三部分组成。其他没有参与直接交易和竞价交易的上网电量,以及居民、农业、重要公用事业和公益用电,继续执行政府定价。三是妥善处理电价交叉补贴。结合电价改革进程,配套改革不同种类电价之间的交叉补贴。过渡期间,由电网企业申报现有各类用户电价间交叉补贴数额,通过输配电价回收。

2014年11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深圳市开展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的通知》;2014年底,国家发改委将内蒙古西部电网作为输配电价改革试点;2015年4,国家发改委发文明确要求,各方加快推进输配电价改革,将试点范围由深圳市和蒙西电网进一步扩大到安徽、湖北、宁夏、云南四省区电网;2016年3月,国家发改委对安徽、湖北、宁夏、云南、贵州五省区关于各省级电网2016―2018年的输配电价进行批停将北京、天津、冀南、冀北、山西、陕西、江西、湖南、四川、重庆、广东、广西等12个省市级电网;2016年8月,国家发改委将原定2017年开展的14个省级电网输配电价改革提前到今年9月启动,基本实现除以外所有省级电网的全覆盖,输配电价改革进入全速发展阶段。

(二)输配电价改革的核心任务与总体目标

“单独核定输配电价”是“9号文”所提出的近期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政府主要核定输配电价,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输配电价逐步过渡到按“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分电压等级核定。用户或售电主体按照其接入的电网电压等级所对应的输配电价支付费用。输配电价单独核定是本次电改的一大亮点,这一突破改变了电网企业收取购售价差的传统盈利模式,不仅关系到电网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电价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有利于电网的公开、公正、无歧视开放。

输配电价改革提出了发展建设的总体目标:建立规则明晰、水平合理、监管有力、科学透明的独立输配电价体系,形成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满足电力市场需要的输配电价形成机制。还原电力商品属性,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核定电网企业准许总收入和分电压等级输配电价,明确政府性基金和交叉补贴,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健全对电网企业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促进电网企业改进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二、输配电价改革对电网企业综合影响分析

(一)对电网企业盈利模式影响分析

电网企业传统以购售电价差作为收入的主要盈利模式将发生直接改变,结合输配电价核定基本原理分析,将全面抓化为成本加收益盈利模式,从管理机制分析盈利模式相对更加稳定。电网企业多年来经营收入主要依据销售电价与上网电价差价,依托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售电量不断增长,企业收入及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输配电价改革要求以成本加收益的模式核定电网企业准许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企业收益的稳定性,但从根本上分析对企业盈利空间带来的一定影响。

(二)对电网企业交易模式影响分析

新一轮电改要求电网企业从电力系统原有的交易主体角色逐渐向输配电服务商角色转变,提升社会公共事业服务职能,减弱买电、卖电基本职能,发挥更加具有中立性质的公共服务职能。

(三)对电网企业经营发展的影响分析

结合输配电价改革内容体系及准许收入、准许成本、准许收益核定办法,电网企业原有依托增供扩销增加企业经营发展收入的模式将发生一定改变,在超出准许收入范畴的增加收入部分将列入平衡账户,同时平衡账户总量将直接影响企业输配电价的核定与调整。

未来电网企业投资增长将成为企业提升准许收入核定水平的重要途径,电量增长分析、有效资产提升将成为电网企业关注的焦点。

结合当前大用户直购等模式的推广,售电侧放开将使电网企业营销及经营发展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按9号文规定,售电侧将有序放开,电网企业对售电市场的影响力将受到直接影响。

(四)对电网企业监管影响分析

输配电价改革及新电改的不断推进与落实,电网企业成本及有效资产核定得到更加深入的计量,政府对电网企业输配电价核定提出了严格的方法体系,直接监管范围及监管程度逐渐强化。电网企业多年来通过“三集五大”等内部控制及组织机构体系建设,实现了一定的集约化管理水平,输配电价改革的推进将进一步提升政府对电网企业资产及成本的控制与分析,实现更加严格的全过程审核管理。

输配电价改革的落实建立了以电网有效资产为基础的,对输配电收入、成本和价格全方位直接监管的新模式。这标志着电网企业的盈利模式从过去的统购统销、买电卖电的收入差转变为准许成本加准许收益的模式,有利于电网企业向发电企业、电力用户无歧视公开接入,有利于在发电、售电两个环节引入竞争机制,强化了国家对输配电价核算的监管力度。

三、新形势下电网企业优化管控建议分析

(一)全面理顺区域电价结构,适应输配电价改革发展要求

输配电价改革打破了原有电力体制中电网企业所长期维持的购售电价差盈利模式,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和监管制度的逐渐成熟会促使电网企业转变经营理念,主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资源调配中寻求突破,保障及提升自身的利润。

电网企业要全面适应输配电价改革发展要求,全面理顺区域电价结构,对社会用电结构进行合理统计分析,梳理工业用电、居民用电电价水平,稳步推进居民及工商业用电价格调整。合理分析价格补贴政策协调工商用电及居民用电的本质特性,利用阶梯电价、峰谷电价等政策机制,合理调整电价整体结构。

(二)适应售电侧放开发展形势,提升企业经营发展能力

结合当前大用户直购电等售电侧放开形势,以及未来多种形式售电公司的建立与发展,开展大用户直供电,通过科学合理的准入机制、价格机制和两部制输配电价水平,解决发电企业在单一上网模式下利用小时偏低问题,鼓励参与市场的用户合理建设用电容量并通过提高负荷率降低度电用电价格水平,从而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的负担,实现多方共A。

电网企业应充分挖掘潜在市场空间,适应售电侧放开带来的经营发展挑战,通过积极提升营销发展水平、内部控制提升等措施,全面提升企业经营发展能力,在社会公共服务职能转变过程中保障区域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三)树立全面的有效资产管理理念,提升企业有效资产管理水平

未来随着输配电价改革的不断深入,结合准许收入计算原理,电网企业通过投资建设提升有效资产水平将成为企业增大准许收入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树立全面的有效资产管理理念,清晰企业资产结构,投资建设重视有效资产形成比率,优化调整企业有效资产控制水平,为积极调整核定电价水平提供支撑与保障。

(四)强化企业内部精细化管理,科学优化投资决策

输配电价改革落地以及新电改的不断推进,对电网企业经营发展、监管模式等方面带来了直接的影响,同时对售电侧市场放开竞争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电网企业应全面重视科学投资决策,以合理电网规划为基础,以充分挖掘输配电价改革本质为依托,以全面强化企业内部精细化管理水平为支撑,在未来企业战略制定、投资决策、经营发展等各方面实现稳步发展,充分发挥电网企业社会公益职能。

四、总结

输配电价改革作为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也是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核心环节,各省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方案相继出台并积极落实,为全面推进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在改革方案中设置相应的激励机制,采用激励机制一方面激励电网企业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强化控制成本,另一方面则增强输配电价的透明度,提升国家对输配电价的监管能力,使输配电价在市场资源配置的调控下更加合理,具有更强的指导意义。通过系统梳理输配电价改革对电网企业综合影响,提出优化管控建议,为电网企业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适应新发展要求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粒子.我国输配电价改革中的机制建设和方法探索[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02):29- 31.

机电一体化企业分析第4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 企业统计

一、企业统计工作面临时代困境

1.企业统计理论困境

任何企业统计理论总是建立在一定的企业统计环境与实务基础上的。电子商务对企业统计理论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企业统计的基本假设上。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统计主体已不是可以人为假定的核算单位,企业主体的界定越来越难。由于企业统计主体变化频繁,虚拟主体经营活动的短暂性,打破了持续经营假设的适应范围,持续经营假设将不再适用。由于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网络上的一笔交易可在瞬间完成。网络公司可能在交易完成之后立即解散,经营期限具有很大的弹性,信息需求者通过网络可随时得到企业的动态的企业统计信息、企业统计报告,企业统计期限已不那么重要了。

2.企业统计职能困境

企业统计具有核算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企业统计核算是企业统计监督的基础。电子商务时代,要求企业统计信息是实时的自动处理,企业统计核算是基于网络化的,在获得网站流量企业统计基本数据的前提下,对有关数据进行企业统计、分析,从中发现用户访问网站的规律,并将这些规律与网络营销策略等相结合,从而发现目前网络营销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为进一步修正或重新制定网络营销策略提供依据。企业统计监督主要是监督自动处理系统的过程和结果,以监督国家财经法纪和企业统计制度的执行情况,监督的形式需要发生变化。在这种环境下,企业统计的核算职能应逐渐淡化,重心将转向协调、管理、监督、决策、控制、分析等方面,这样企业统计的预测、控制、分析等职能则需要逐渐得到加强。

3.企业统计组织困境

电子商务对企业统计理论的基本假设、基本原则、企业统计报告等带来的冲击归根到底对企业统计循环产生了冲击,由此带来了企业统计组织与工作方式以及企业统计人员职能的转变,包括:要求企业统计组织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财会系统的应变能力;要求企业统计组织能改变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使财会职能不再受交通条件的制约;要求企业统计组织能实现工作任务的调整和合并等。

4.企业统计法规困境

现阶段,我国有关电子商务活动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难以完全解决电子商务活动中出现的所有的新问题、新纠纷。再加上新颁布的企业统计法中,也未对电子商务活动中企业统计信息化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明确规定,这就为企业统计人员正确记录、反映电子商务交易,及时提供准确的企业统计报告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同时也大大的增加了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统计信息的不确定性、风险性。

5.企业统计实务困境

电子商务的出现使企业统计中原有一些原则受到冲击,这给企业统计实务带来了很大影响。常用的网站流量企业统计指标包括三类:网站流量指标;用户行为指标;用户浏览网站的方式。真正专业的网站访问,企业统计报告并不只是对网站流量企业统计数据的简单汇总,分析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网站流量数据本身,而是通过对网站流量企业统计及其他相关数据的系统分析,来发现网站运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决策依据。这就是说,网站流量企业统计与网站访问分析在一般指导思想方面是有差别的。“网站流量企业统计”与“网站访问分析”不仅在一般指导思想方面具有明显差别,在具体的企业统计与分析内容上也有显著不同。网站流量企业统计具有相对固定的内容和方法,因而可以通过模式化的程序实现,这也就是一般网站流量企业统计分析软件的功能。专业的网站访问分析是在对网站流量企业统计数据的一般汇总和模式化的分析的基础上,依据专业人员的知识进行的深度和系统分析,其对网络营销经营策略的价值自然高于网站流量企业统计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对网站分析的功能进行选择定制,定期发送分析报告,启动预警机制,这是网站分析软件未来发展的一个热点。

二、企业统计工作的发展趋势

1.企业统计主体假设扩大化

在电子商务时代,随着虚拟企业的不断出现与重组,企业统计的外延不断变化,结构和功能都具有不稳定性。企业统计的主体新概念应该是“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以项目合作为目标的社会组织集合体”。其企业统计活动空间范围可以包括传统企业统计系统界定的“实”的公司、企业、集团,也可涵盖以网络“虚拟”的媒体为主的网络公司、虚拟企业等网络化临时的结盟组织。用相对企业统计主体假设替代传统企业统计实体假设,更有利于企业统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2.企业统计计量手段多样化

在企业统计系统中引入多重计量手段,因不同企业统计事项性质而选择不同计量手段,否则只能使企业统计陷入困境。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已经由于电子商务外在环境的变化而不能准确地为投资者、债权人提供相关的可靠的信息而必须是几种计量模式并存,择优对企业统计要素进行计量。

3.企业统计系统构建安全化

要提高电子商务时代企业统计系统的安全性,就必须建立与网络发展相适应的企业统计信息系统,从技术上和管理上来强化其安全机制,主要包括:一是加强数据输入的管理。二是加强对数据处理的控制。三是加强系统容错处理,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企业统计系统的容错能力。四是加强安全管理制度。五是采取安全保密技术。

4.企业统计内部控制多元化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给内部控制的方法及手段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内部控制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控制方法与之相互结合,以信息技术方法控制信息风险

5.加强企业统计组织

企业统计组织建立的基础是企业统计业务流程,企业统计工作岗位的设置,人员职责的确定也要根据业务流程。为了符合网络化及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企业统计人员的工作不仅关注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将越来越多地关注企业企业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和对未来的预测。企业统计原来的服务将变成企业统计决策为主,企业统计原来的监督将变成促进为主。

参考文献:

[1]杨世军.电子商务对财务会计体系的影响[J].商业经济,2006,(11).

机电一体化企业分析第5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高技能人才;岗位素能

中图分类号:G712;TH-3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01

一、分析背景

随着我国企业不断的在国际舞台出现,对于机电一体化海外服务高技能人才岗位素能需求来说,目前各大对于机电一体化海外服务高技能人才的岗位要求极为苛刻,企业岗位要求在机电一体化海外服务高技能人才能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求高技能人才能够熟练掌握英语的能力、相关工作的操作能力、及沟通表达能力以及个人素养是否优良情况,并且对于机电一体化海外服务高技能人才的心理素质也具有极高的要求。然而目前的高校在培养机电一体化海外服务高技能人才是却依旧存在着一些漏洞,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可以让机电一体化海外服务高技能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更为顺利。机电一体化海外服务高技能人才只有具备较为扎实的综合能力,才可以更好的实现企业在国际舞台中的发展,提升本身的国际竞争能力。所以对于机电一体化海外服务高技能人才岗位的素能需求对于企业来说可谓是尤为重要的关键所在。

二、C电一体化海外服务高技能人才岗位素能的需求

本人根据企业在招聘时所关注应聘人的能力作出调查具体分为以下几点:

1.个人英语水平与沟通交流能力,针对于机电一体化海外服务相关企业来说,高技能人才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与沟通交流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其工作性质决定了此项能力必不可失。英语水平与沟通能力会是企业招聘过程中第一个侧重点。

2.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这项需求来说我们可以理解为企业对于应聘者的相关专业经验以及专业能力掌握的熟练度更为看重,具有优秀的相关工作经验并且可以在日常工作中熟练地操作一直是各大企业在招聘时首当其选的岗位需求条件。

3.个人的素养,对于企业来说,良好的企业形象更容易让自身快速融入国际化市场中,企业本身的形象是有整体员工的素养所凝聚的,一个高素养的员工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最直观的推进作用。所以个人素养的情况也备受企业的关注。

三、机电一体化海外服务高技能人才岗位素能的分析与建议

1.强化英语能力水平

对于机电一体化海外服务高技能人才岗位素能需求来说个人的英语能力水平最为重要,也是各大企业进行招聘时的首看内容,个人英语水平一直被各个企业所关注,这种情况下严重表明了个人英语实力水平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然后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来说,很多高校在实行教育体系时,对于英语的教学并不能够作为核心对学生进行教学,相反更加侧重于专业知识的灌输,在很多高校的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对英语教学的不重视从而产生弱化英语教学的趋势,减少英语授课的相关内容,对于英语教学经常敷衍了事,致使学生对于个人英语水平的提升极为缓慢,致使机电一体化海外服务人才的英语水平远远达不到企业岗位对于英语水平的标准需求,所以针对于这种现象,高校要根据企业的需求为学生制定相关的教学制度,加强日常教学中的英语教课内容,不断完善英语教学的制度,引荐专业的教师来为学生授课讲解。

2.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在机电一体化海外服务高技能人才岗位素能需求中个人的实际操作能力也被各大企业所重视,实际操作能力是指学员能否根据自身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对企业的要求完成企业规划的项目操作能力,并且针对操作过程中是否达到熟练的程度。所以首先,高校打破传统的教学体制,一成不变的在教室内授课,带领学生进入相关企业内部进行参观,并且根据对企业内部员工的具体操作过程进行分析与观察,并作出结论报考。其次,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提前进去相关企业进行实习,通过实战经验不断强加自身所掌握专业知识的熟练度与实际操作能力。

3.加强职业素养的教育

我国现存的教育制度仍然存在着诸多缺陷,在高校的教学中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培训,对于人才个人的素质培养达不到重视程度,然而在企业岗位的需求中个人素养也占据一定重要的地位,对于企业而言员工的整体素养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能力。针对于此点分析,高校在对学员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个人素质培养,针对于现存的教学制度进行相应的政策改革,把人才素养的教育作为主要的课程教育之一,加强学分化教学制度的实施。

并且高校本身在育人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文化内涵素养,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自身的职业素质。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校园模拟职场文化,营造出浓厚的企业气氛,让学生自主进入这一学习氛围之中,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自我反思与感悟,强化自身的职场素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各大企业的机电一体化海外服务高技能人才岗位素能需求对个人英语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专业技能熟练度与个人的素养最为看重,所以对于机电一体化海外服务高技能人才来说在不断强化自身专业知识能力以外还要加强英语能力与交流沟通能力的训练,并且经常参与学校组织的就职活动来提升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与个人素养。另外高校也要对自己的教学制度进行及时的改革,顺应各大企业岗位的需求,对学生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完善。强化机电一体化海外服务高技能人才的岗位素能,为企业的发展源源不断的提供机电一体化海外服务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建国,张婉秋.基于校企合作视角的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2):144.

[2]周曲珠,郭秀华.基于“机器人产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研究[J].价值工程,2017(03):249-251.

[3]王燕燕,付军.机电一体化海外服务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构建[J].中国培训,2016(16):52+55.

[4]陈力.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调研分析[J].价值工程,2016(21):125-128.

[5]章武媚.高等职业教育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多专业融合模式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6(12):41-43.

[6]张永超.浅谈机电一体化发展及专业人才培养重要性[J].科技资讯,2015(34):183-184.

机电一体化企业分析第6篇

[关键词]煤炭;机电一体化;价值;应用路径

中图分类号:T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050-01

1 煤炭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

传统的煤炭机械化运行项目是在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的,我国机械化项目正式投入生产一线,主要是利用自动化机械技术代替人工操作。近几年,随着经济结构的增长和社会进步,煤炭机电一体化设计框架也是实现了全面进步,技术拓展进程中,煤炭项目和信息技术的融合也逐渐落实,在奠定实际基础的同时,创收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我国煤炭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国外的一些较为先进的技术之间还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技术研究人员和相关企业进一步提升技术参数,从而建构有效的技术发展框架,顺利升级管控机制[1]。

特别是在煤层开采项目运行过程中,技术人员要常有效应对危险性问题和突发性问题,为了提升系统安全性,优化井下防突打钻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系统内部电源运行时,技术人员要提高旋转件的转动效率,确保操作规范性。技术人员要对钻井结构进行综合分析,切实维护管控结构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在项目实际操作时,技术人员要集中升级自身素质,掌握技术要点的同时,才能保证施工工作的有序完成。

2 煤炭机电一体化在煤炭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一)煤炭机电一体化能提升煤炭生产的工作效率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炭企业发展进程中,需要建立有效的管控措施,管理人员要保证技术管理结构和项目运行方式之间形成有效的技术运行维度[2]。企业在对新型先进机电设备进行集中处理的过程中,要从传统煤炭生产层面集中分析,才能真正提高管控结构的有效性,确保劳动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从而一定程度上确保煤炭生产工作效率的提高[3]。

(二)煤炭机电一体化能保证煤炭生产的安全生产

在煤炭企业发展进程中,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运行管控措施。由于煤炭项目运行过程中的作业环境较为恶劣,甚至一些区域还存在一些煤尘物质,对工人的身体状况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会直接导致煤炭企业的常规化运行和安全操作之间缺乏有效的平衡机制。企业要集中升级管控结构,将安全生产和输送机制之间建立有效的平衡态管理框架。要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和管控机制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提升安全生产结构的优化水平。

(三)煤炭机电一体化能提升煤炭生产的实际效益

煤炭企业常规化运行过程中,技术人员要结合实际发展进程和发展结构建构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管控措施,确保管理参数符合实际需求。运用煤炭机电一体化能从根本上保证煤炭生产的安全运行,不仅仅是提升工作效率,也能提高生产的劳动效益,确保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建构贴合与市场发展诉求的系统管理规模。技术人员要从根本上改善工作人员的基本生活质量,并且在提升生活水平的同时,满足煤炭企业良性发展的行业诉求。特别要注意的是,企业只有建立有效的管控机制,并践行有效的行业发展框架,才能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煤炭企业在发展进程中,要提升行业发展的自身推动作用,确保安全效益的优化[4]。

3 煤炭机电一体化在煤炭生产中的应用路径

(一)煤炭机电一体化在煤炭综合采煤机械设备上的应用

在煤炭企业发展进程中,企业要从全局角度分析,确保管控结构和管理参数符合时展需求,进一步强化企业和时展之间的关系,有效保证管理策略符合煤炭机电一体化运行结构相贴合。在煤炭企业发展进程中,企业要在采煤工作结构方面进行集中升级,建构有效的技术管控基础,从而提升管理结构的整体水平。其中,主要运行的是电牵引采煤机,功能性和结构性也能实现有效的增长,确保管理结构符合实际需求。管理人员具备适用性强和结构简单的特点,要想优化煤炭机电一体化项目的实际效率,技术人员就要充分发挥项目的相关优势,建构完整的运行参数,真正提升管理水平的时代意义。另外,在大倾角煤层开发和处理过程中,技术人员也要运行有效的管控措施,促进煤炭企业的综合发展,确保电牵引采煤机能提高系统管理结构[4]。

(二)煤炭机电一体化在煤炭提升与输送设备上的应用

在对煤炭项目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中,技术人员要进行有序的管控措施,针对煤炭提升与输送设备应用结构要进行集中处理[5]。其一,技术人员要针对提升设备的应用一定的有效性关注,在煤炭企业发展进程中,煤炭提升项目是煤炭从井下运送到地面的过程,提升安全度和效率的同时,为矿井效益优化提供有价值的运行建议,从而保证煤炭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特别要注意的是,在煤炭企业运行机电一体化项目中,矿井专用提升机发挥最大优势,从而建构更加有效的机电一体化设备运行框架。其二,煤炭企业要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具体分析机制,建构有效性管控机制的同时,确保管理结构和技术参数贴合市场诉求,而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在输送设备上也是顺应时展趋势的必然选择,能在提升输送结构和输送效率的同时,保证整体技术运行框架有序进行。值得注意的是,煤炭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在输送设备中,主要借助其长时间和长距离特点,并且能实现大批量和高效率的输送机制,从根本上优化输送设备的实际工作效率。其三,在煤炭企业常规化运营过程中,技术管理人员要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足够重视,确保技术参数和技术运行结构贴合实际发展诉求,从煤炭企业资源优化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将输送设备作为发展重点,并集中应用CST可控性软启动装置,利用有效的平滑启动项和大惯性荷载处理机制,针对设备驱动问题给予一定的重视。

(三)煤炭机电一体化在煤炭安全监督设备上的应用

在煤炭机电一体化运行过程中要对安全生产进行集中关注,提升安全监督机制的同时,确保监控系统能有效顺应时展诉求,提升管控机制的有效性,确保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建构更加完整的系统发展框架。另外,要想从根本上提升煤炭机电一体化项目的有效性和管控效果,就要提升设备管理机制和管理参数,确保监测结构和控制管理结构符合市场实际需求,从监督层级角度对整体管理运行项目进行综合分析[6]。总之,在煤炭机电一体化项目运行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安全生产项目运行运行,也要从根本上提高安全管理的实效性。企业技术管理人员要提升自身的认知程度,建构更加贴合于时展的项目发展结构,从思想意识到员工的实际行为等多角度建构完整的安全防护机制,一定程度上提高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煤炭企业机电一体化项目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技术人员要综合分析技术管控机制和管理进程,确保应用价值能得到有效体现,并对生产中的安全影响因素进行集中管理。只有提升煤炭企业运行中不同环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才能真正优化整体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曹天斌.煤炭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炭生产中的应用分析[J].河南科技,2014,15(01):130-130.

[2] 汤盛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煤矿生产中的应用分析[J].大科技,2014,14(16):213-213,214.

[3] 李纯强.煤炭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炭生产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与企业,2013,25(09):317-317.

[4] 凌鹏涛.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5,27(14):27-27,33.

机电一体化企业分析第7篇

[关键词]财务;综合分析;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4.010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4-00-02

1 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正电机)经过产品结构转型和2015年收购上海海能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和杭州德沃仕电动科技有限公司之后,企业的主要产品为家用缝纫机电机、工业用电脑高速自动平缝机、汽车应用类(汽车用微特电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业务)、家用智能控制器。

2015年度,方正电机营业收入比2014年度增加了27.62%,是否意味着方正电机的产品结构转型给股东带来了利益。笔者将通过财务综合分析来论证方正电机的产品转型是否符合企业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是否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同时结合分析的结果指出如何提高方正电机的股东利益,即如何使股东利益最大化。

2 方正电机财务综合分析

财务综合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杜邦分析法、帕利普财务分析体系、沃尔评分法和雷达图分析法。本文主要采用杜邦分析法进行财务综合分析。杜邦财务分析法是一种用来评价公司盈利能力和股东权益回报水平,从财务角度评价企业绩效的经典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企业净资产收益率逐级分解为多项财务比率乘积,这样有助于深入分析企业经营业绩。杜邦财务分析的核心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用公式表示为: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方正电机的财务数据见表1。

从以上财务数据,得出净资产收益率的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2015年方正电机净资产收益率比2014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本文采用连环替代法分析2015年方正电机净资产收益率比2014年有较大幅度提高的原因,分析过程见表3。

由表3可知,2015年度比2014年度净资产收益率增加2.32%的主要原因是销售净利率增加了4.84%。而销售净利率增加的原因是方正电机经过产品结构的调整之后,新产品(汽车应用类、智能控制类)的竞争力凸显。2015年,方正电机通过资本运作,收购上海海能和杭州德沃仕100%股权,使公司能较快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通过发挥相关业务的协调效应,进行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方正电机已经成功进入一汽大众、丰田凯美瑞、荣威、别克等中高档轿车供应链。公司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业务取得了较快增长。方正电机从传统的生产缝纫机到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这一成功的转型,最终使2015年销售收入比2014年增长了27.62%,同时企业在2015年度降低了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和资产减值损失,最终使销售净利率增加了4.84%。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迎来井喷式的发展趋势,我国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相继出台了大量政策支持行业的发展。方正电机的这一成功转型促使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增长具有可持续性,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方向,也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3 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的建议

总体来说,方正电机的净资产收益率较低。2014年度为1.42%,2015年度为3.74%。如何提高方正电机净资产收益率将是管理者面临的最大问题。当前,方正电机通过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进入新能源行业以及提高企业销售净资产收益率等方式来提高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本文认为,还可以适当通过以下途径提高方正电机的净资产收益率,最终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

3.1 适当提高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发挥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

2015年企业资产负债率为18.75%。方正2011年完成产品结构调整,销售增长率一直处于高增长阶段,企业通过并购和固定资产采购来扩大企业规模。该阶段,企业的经营风险有所降低,那么可以适当地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如国际标准认为较为合适的资产负债率为40%~60%,发挥财务杠杆效应,以提高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

机电一体化企业分析第8篇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 财务分析 应用

企业财务分析的最基本功能是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企业财务分析更加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电算化会计的发展解决了财务分析中的最大难题,并及时、全面获取了所需要的会计信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更重要的是在信息提供的基础环节显示了其强大功能。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知识、新内容的不断出现,使财务软件的功能不断扩充,财务软件不仅满足账务处理要求,还可以向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方面发展。因此,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财务分析,构建一个方便、快捷的财务分析系统是今后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大大提高财务分析数据的准确度

计算机在企业管理及会计信息处理中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效益。电子计算机具有强大的运算功能,电算化会计系统从会计凭证到财务报告全过程的处理信息,人工干预大大减少,客观上消除了手工方式下信息处理过程的诸多环节。财务软件系统将会计原始数据一次录入,避免了多次录入的误差。数据的录入可以进入到所有相关系统,在后续的计量和核算中,每个环节和每个部门产生的数据作为共享数据,这就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财务软件自身附带的稽核功能和人员进入限制功能,保障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财务软件随时保证会计账目借贷双方的余额相等,并且根据期末数据进行自动结账,避免了人工抄录下的差错。人员进入有限制功能,确保了会计上的职务相容性。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远程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光盘存储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会计信息的和传输逐步由现在的书面形式转向电子形式。财务数据来源的准确度高,从而确保了财务分析的正确性。

二、集成化处理使财务分析更便捷

企业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依靠财务人员的经验,采用专门的分析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动及其变动情况的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了解企业经济活动的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帮助利益关系集团改善决策,便于经营者正确决策。企业财务分析的最基本功能,是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企业财务分析更加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

相对于手工会计而言,电算化会计的技术性使得会计处理工作的复杂程度大幅度降低。会计信息化集成所有数据于数据库,实现实时获取信息、实时处理信息、实时报告信息的新流程。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财务业务的协同成为可能。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将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信息采集点都纳入企业信息网之中,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从企业各个管理子系统直接采集,并通过公共接口与有关外部系统相连接,使会计系统不再是信息的独立,绝大部分的业务信息能够实时转化,直接生成会计信息,会计数据处理高度集成化。

三、反映财务分析结果及时全面

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财务分析工作能及时地加工处理信息,从而对企业内控和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电算化会计中的财务软件具有很多功能,包括供应商、职工、客户、项目、部门辅助功能,非常便于资料查询。由于财务软件采用数据库技术,将大量信息分类计入数据库,在进行查询时根据信息某一属性轻而易举就可找到许多信息。财务软件在建账时就将供应商、职工、客户等辅助核算对象的基础数据录进系统,以后每发生一笔与这些辅助核算对象相关的业务,软件就会将其数据计入这些账户。以供应商采购为例,在采购一批原材料时,账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登记入账,财务软件会根据相应的供应商名称计入明细账,包括采购数量、金额、商业折扣等信息,再加上软件中登记的相关基本信息、经营状况、信用政策等内容,非常便于管理人员进行查询。与手工会计相比,这些信息则要分散许多,想获得对某一供应商的全面信息需要查阅很多账簿,比如应收账款、预付账款账户等,甚至有些管理信息得去做调查后才能获得。辅助功能提供的信息非常有利于财务分析中的资料搜集。财务分析中的资料搜集过程非常庞大,本身财务软件的数据搜集就要比手工会计下更快更及时,再加上有了财务软件自带的辅助核算功能,能提供一些软件开发时就设置好的基础报表,省去手工系统下许多查找、抄录工作,比如往来账款的账龄分析表、个人借款明细表、催款单余额表、项目成本费用明细表、产品成本按部门明细表等等。数据库技术在财务软件中的应用使得财务数据的查找工作非常方便快捷,数据的加工处理依靠软件中的财务分析系统也更加迅速。

四、电算化会计报表系统增强了财务分析功能

国内外财务软件产品都支持将财务报表数据以EXCEL的格式输出,EXCEL软件已成为财务报表数据的一个格式标准。这对专门的企业财务分析软件的开发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数据平台。通过EXCEL本身的一些分析功能也可以对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在进行财务指标量化分析时,会计业务数据在发生的同时即可实时地记录和处理,信息使用者通过联机直接进入会计信息系统,及时有效地选取了财务分析所需要的信息。

电算化会计通过财务软件的应用增强了财务分析的功能,财务软件有强大的财务报表系统,报表系统的财务分析数据源有两类:会计核算数据源和辅助数据源。其中会计核算数据主要是账务子系统提供的会计核算数据。辅助数据主要有人事数据、生产经营数据、同行业主要经营比率、金融市场数据等。用户可根据需要定义分析的项目、定义分析的功能,根据各自需求对项目名称、数据采集公式、计算公式进行定义,报表系统能够从会计核算数据源和辅助数据源提取数据,并根据用户的定义自动生成所需的分析结果。电算化会计报表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财务分析数据难以搜集的缺陷,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义简单分析模型,并能根据用户定义从会计核算系统及其他系统中获取数据,生成用户期望的分析结果。

五、电算化会计为财务分析提供多元化数据

财务分析的核心工作内容是根据客观情况和实际需要筛选、设立财务分析与评价指标。财务分析与评价指标大体上可分为财务因素指标和非财务因素指标两大类。作为财务分析与评价两大指标体系之一的非财务因素指标,它在指标体系中存在着与评价结果的因果关系不明显的问题。财务分析系统将各种常用的分析方法设置在程序中,并以菜单的形式将各分析功能提供给用户,供用户选择,以便财会人员应用财务分析系统,利用现有的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财务分析系统直接从会计核算系统各辅助功能中获取数据,生成分析结果。会计软件中的财务分析有比率分析具体包括变现能力比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比率、赢利能力比率、市价比率等。结构分析,包括资产负债结构分析、损益结构分析、各项收人与各项费用结构分析、任意非明细会计科目结构分析等。对比分析包括本年数与上年同期对比分析、实际数与计划数对比分析。趋势分析主要分析任意会计科目各期变动情况等,有绝对数和相对数两种情况。综合分析主要有财务比率综合分析和杜邦分析。图解分析主要指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方便地绘制出饼图、直方图、折线图等各种分析图。报表数据和系统提供的图形功能形成各种直观的图形而进行直观分析,通过软件提供的普通直方图、圆饼图、折线图、立体直方图等显示方式以及文字添加功能,方便分析者对分析结果做图表的注释服务,从而达到分析表、分析结论、图形显示的一体化。

通过财务分析系统提供的多元化数据,企业按选定的分析评价指标比较,只要企业其他财务因素评价指标处于正常的合理变动幅度内,非财务因素指标的影响就显得微乎其微;而当财务因素评价指标没处于正常合理的变动幅度内,往往又被认为是非财务因素的影响。非财务因素指标与财务因素指标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通过对非财务因素的分析,积极探讨非财务因素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对全面做好财务分析与评价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六、促进会计职能的转变,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受人员素质、企业管理、工作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企业往往比较重视会计核算的结果,而对会计过程的控制则做得不够。在电算化会计广泛使用的环境下,如何有效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解决企业实际工作中的内部财务分析问题,及时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不足,是企业强化自身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一个企业财务管理的好坏是企业体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如何改进我国现行的财务管理模式以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是摆在财务人员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管理体系是在做好会计基础核算工作的基础上,将会计的职能向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评方向转化,实现对整个生产经营环节的跟踪和监控。提高财务信息的使用价值,发挥财务工作的主动性,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反馈,从事后反映到事前预测、事中监督和事后分析相结合,真正成为领导的工作助手。科学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是国外很多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对于当前的企业制度来说,“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而预算管理是实现经营目标,完成“受托责任”的重要保证。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应该是由部门、员工广泛参与、企业高层集体决策的,预算的计划性、可行性、约束力都比较强。通过预算的制订和修改将公司全年的工作作一整体规划,明确了方向,提出了目标,指出了道路。各部门、各机构依据企业总体目标确定的财务预算概况、预算目标,编制本部门和本机构预算草案。财务部门根据企业的财务预算概况和各部门各机构的财务预算草案,草拟财务预算方案,企业高层对财务预算方案审核修改通过,财会部门将企业决策通过的财务计划下达到各部门、各机构执行,对执行过程实行监督检查,并将预算指标的完成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电算化会计的使用将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日常核算中解放出来,通过有效的财务分析信息促进了会计由核算职能向监督职能的转变,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最终为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文泽:财务分析[M].白山出版社,2006.

[2] 陈伟:自动化财务信息处理系统的构建[J].财会月刊(理论版),2006(10).